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地下水的特性8篇

时间:2024-01-16 16:1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下水的特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篇1

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危害

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特别是地下水,它既是岩土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岩土工程项目中的水文地质因素

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因素,随着地形地貌单元地质构造的变化而不同。不同的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有着不同的危害。

1.1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1.1.1潜水:主要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动水面也有出露于地表的基岩裂隙和溶洞中,即称裂隙潜水和岩溶潜水。它的特性是埋藏浅,含水层厚度深度随着季节性变化大,为自由水面又称无压水,它的排泄方式主要由水平排泄和垂直排泄两种方式进行。

1.1.2承压水:它是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的地下水,埋藏在第四纪以前岩层中或第四纪堆积物中。它的主要特征是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地下水面为非自由面,承受静压力。它的水温水量水压不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任意一点的承压水厚度稳定不变。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和岩土的物理性质是岩土主要的水文地质问题,它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一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在以往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由于经验不足对地下水的水理性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下面笔者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其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1重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方法:

2.1.1岩土的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工程勘察中发现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经常会形成软弱的地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页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1.2透水性:是指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岩土层允许水透过本层的能力。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愈强,透水性一般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获取。透水性造成的地下水渗透径流,除了同样可使岩体软化、泥化、溶蚀,并降低其强度外还可以使其产生扬压力(当地表数位升高时),削减上部建筑物自重的垂直荷载和产生动水压力,引起基础沉陷变形甚至破坏。此两者将间或直接导致基础稳定性降低危害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国内外因坝基失稳而遭到破坏的大坝事故中,大多数都因与坝基下渗流的不良作用有关。

2.1.3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性湿化后,由于土粒链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的崩解特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

2.1.4溶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下水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2.1.5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法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少的特性,岩土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三、地下水的水质与物理化学作用

3.1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离子成分有:clˉ、SO42ˉ、HCO3ˉ、CO32ˉ、Na+、Mg2+、Ca2+和K+等8种。

3.2地下水的气体成分

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CO2、O2、N2、H2S等在多数情况下,气体主要影响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性和酸碱度。

3.3地下水中的微量元素

地下水中可能出现各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地区由于基岩、土壤成分和地下水补给,径流关系的差异,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不尽相同。在水中含量少于10mg/L的元素一般被称为微量元素。一般有溴(Bv)碘(I)氟(F)硼(B)磷(P)铝(Pb)锌(Zn)锂(Li)铷(Rb)等。

3.4地下水的总矿化度

地下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总矿化度是评价水的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5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

3.5.1吸附作用

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土壤颗粒的吸附与解吸与地下水中混流物质的浓度以及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固相浓度有关。

3.5.2沉淀的溶解作用

由于地下水的沉淀和溶解作用可以将地下水中的盐分降低或增加。

3.5.3机械过滤作用

悬浮物在一米土层深度内即被过滤样,将不随着地下水的径流而移动,但在裂隙岩层中此作用微弱。

四、岩土工程项目中的水文地质评价

不同阶段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其目的不同,但为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在以往的岩土工程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的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的工程案例中发生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隧道坍塌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今后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从如下方面考虑。

4.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4.2在岩土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的过程当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相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4.3应从项目整体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应当重点评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

4.3.1地下水对硷及硷内钢筋的腐蚀性。

4.3.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当重点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溶解、甚至崩解、胀缩等作用。

4.3.3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土、砂土时,应当预测产生潜蚀,渗透径流、管涌的可能性,及时提醒设计施工加强防护。

4.3.4当基础下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4.3.5在地下水位以下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溶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4.3.6基础底部存在透水层时应对其渗透性可能引起的基础及其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性作出正确的预测和评价。

4.3.7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建筑物,对改变原来的水文地质环境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对建筑物的危害作出可能的预测和评估。

五、水文地质问题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根据以上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结合地下水类型的特征等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等原因造成的。

地下水位的变化因素大致分为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经分析,笔者认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5.1潜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是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多数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由于潜水面的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

5.1.1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5.1.2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5.1.3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岩土体(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花岗岩残积土等)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5.1.4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漏等现象。

5.1.5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5.2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部分自然因素),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如集中抽取大量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这样由于地下水位的过大下降,常常得不到补给,引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源恶化等环境问题,对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和人类自然的居住环境造成大威胁。如:坝基地下水渗流引起溃坝,垂直压缩变形引起地面不均匀坍塌,建筑物的开裂,甚至失稳破坏。引起隧洞围岩产生便向洞内松胀变形、甚至破坏;如洞顶坍方、侧壁滑塌、洞底鼓胀、岩爆等。

5.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变化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的胶结物如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能力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5.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篇2

水文地质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现代工程勘查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文地质的研究课题也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就目前水文地质整体的发展现状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各项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工程地质在具体勘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整体勘查形势较为严峻。因此,需要通过相关措施及时地解决勘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对水文地质的勘查效率。

关键词:

水文地质;勘查效率;岩土层;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水文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要想使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最终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就需要全面评估水文地质的勘查结果。在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中,评价体系常忽略施工现场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地下水对周围的岩土层如何产生破坏作用等,导致评价内容失去了实际意义,影响了勘查工作的整体质量。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将会对施工项目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需要了解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有以下2方面的内容:

①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需要明确水文地质的评价指标、水文地质对岩土层的影响作用;结合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分析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估报告。由于地下水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应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增加水文地质勘查的相关评估报告。这样不仅能提高地质勘查的整体工作效率,还间接地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②为了使工程地质的勘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应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研究地下水周围的岩质特性,并确保水文地质勘查的合理性。

2岩土层水理性质的相关内容

地下水会对周围的岩石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体现在岩石的水理性质上。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质量,需要做好岩土层水理性质的相关工作,真实地反映工程施工中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地下水的存储形式不同,对岩土层的影响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岩石的存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岩土层的相关特性,地下水的存储形式主要有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管水。岩土层的水理性质主要包括以下2个:

①软化特性。根据力学的相关内容,当水浸入岩土层后,会使岩土层内部的整体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岩石的耐化性、耐浸水性的可通过计算其软化系数确定,而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对分析岩土层的软化特性有重要的作用。易软化岩土层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具有软化特性的岩土层主要包括泥岩、泥质砂岩等。

②透水特性。岩土层的这种特性主要与地下水的重力作用有关,松散程度不同的岩土层对地下水的防透水性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果岩土的颗粒较小、整体分布不均匀,则其透水特性较差。而坚硬岩石表面的缝隙较多,因此,其透水特性较强。此外,检验岩土层的透水特性时一般采用抽水试验法。

3地下水分布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3.1水位变化造成的影响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分为2种:

①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降水量、岩土层自身的性质、含水层的结构、违法施工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地下水的水位在一定时间内不断上升,其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地下水周围土壤的盐渍化。这种土壤对工程施工极其不利,其具有的腐蚀性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此外,地下水位的上升还会使岩土层的整体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形,主要表现形式有岩土层坍塌、土石滑移等,进而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②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这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人工大量抽取地下水不仅会导致地面坍塌,还会引发水质恶化等问题。

3.2工程基坑开挖造成的影响工程基坑的开挖会破坏地下水分布的平衡性,这不仅会影响基坑施工的效率,还会打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整体部署。工程基坑需要按照行业标准挖掘,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出现操作不规范、位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而为建筑物的使用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排水,则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会造成岩土层塌陷,进而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

3.3地下水动态变化造成的影响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会对岩土层内部的压力造成影响,而自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易破坏地下水内部的平衡性,导致岩土工程整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出现流沙、基坑内地下水的突涌等。因此,受人为影响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极大,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4结束语

水文地质勘查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水文地质勘查的整体发展现状看,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勘查效率,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行业的相关条例和规定,并提升自身的勘查水平,从而确保相关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勘查方法,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聂旻.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

[2]廖辉.刍议环境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4(23).

篇3

关键词:地质勘查,地质勘查,岩土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应重视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的测试和研究,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1.4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2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有五种: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胀缩性。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广东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水理性质尚有持水性,溶水性,毛细管性,可塑性等。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调查了解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节性变化雨季水位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区域性渐变的,而且变幅较小。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为升降变化的幅度往往大于天然变化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更为严重。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2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若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加大。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地下水往往升降变化中高度和变化规律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第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主要的参考价值。

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变动带和地下水位以下,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土体从上到下,有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大—小,压缩模盆、承载力由大—小—大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部位,经长期淋滤作用,铁铝富集,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作用,增大了土拉间连接力,往往形成“硬壳层”,因而含水、孔隙比小而压缩模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积极文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水解作用减弱,加之上扭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土质比较密实,因而含水贫、孔隙比减小,压缩模承载力增高。

岩土特别是各类软质岩石、风化残积土、不同成因的粘性土等,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地下水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研究岩土物理力学的变化规律时,应充分重视地下水位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3.3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但是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一定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4结论

篇4

关键字: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水文地质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地下水含蓄在岩土中,对岩土本身的特性有直接影响。如果岩土本身特性较脆弱,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上施工,水文因素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进行和后续建筑物的稳定。由于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往往不能引起重视,工程设计中也缺少考虑水文地质问题,所以造成了一些由水文地质问题引起的施工难题和危害。因此工程勘察时必须对水文地质问题引起重视,尽早预防和消除由此问题引起的施工危害和对建筑的危害。

1. 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对水文地质最主要的评价内容是通过工程勘测获得的水文数据,分析其对岩土及建筑的影响,预测其对施工可能产生的危害,以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

(2)其次对建筑物采用的地基类型进行分析,分析清楚有关水文地质问题对其影响,为工程选项提供必要的资料。

(3)分析清楚地下水在自然情况下的活动变化情况,评价对岩土和建筑的影响。

(4)通过分析水文方面给施工和建筑的影响,按不同研究条件来进行分类评价。如:地下水对建筑地基中钢筋的锈蚀影响、地下水对松软岩土等影响。

2、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分析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地下水和岩土互相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有关特性。通过对水理性质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岩土的强度和变形情况,一些岩土水理特性在实际中会对建筑物的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现在,在许多工程勘察中都对岩土的承力方面测试进行的较多,对水理性质方面测度却很少,这就不能从全面的评价工程的地质性质。同时,地下水在岩土中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它所带来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另外不同的岩土性质也会因地下水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地下水存在形式一般有结合水、毛细管水、重力水等。测试岩土的水理特性可测试其软化性、透水性、给水性、崩解性、胀缩性等方面。

3、全面了解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3.1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密切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在自然条件下,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时,由于降水较多,水位会升高。旱季时,由于降水少,水位会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变化不是太大,但人为因素引起的变化往往较大,而且带来的危害也较大。

1)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上升是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降水量、气温变化、周围施工情况、以及地下岩层结构等,有时又是几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常水位以上的土壤受到地下水位上升后,经过地下水浸泡、易沼泽化、且盐度上升,这增强了对建筑的腐蚀性。

(2)容易引起江、河、海等工程的斜坡、堤岸产生滑动、塌落等危害。

(3)容易引起一些地下岩土层软件,强度变低,结构改变等。

(4)有可能引起沙质地下土壤因水质饱和引起液化,并出现管涌、流沙等危害。

(5)有可能引起地下建筑内进水、地基浸蚀、建筑物支撑力不稳等危害。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引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水资源日益紧张,抽取地下水、截流、调水、采矿等都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水源补充来源减少。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下降的尤为突出。现在地下水下降带来的危害已经变的越来越严重,比较容易出现的如地面下陷、建筑沉降、地表开裂、塌陷等。这对建筑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些采矿、水利等方面工程的稳定性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3.2地下水位频繁变化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经常变化,会引起地下岩土密度的不均匀收缩膨胀变化,易引起地表开裂,使建筑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工程勘察时要特别注意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程度和规律进行准确了解,这对地基的设计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一般地基设计时会避开水位变化的区间,选择水位以上或以下不会频繁变化的深度。特别是各类软质岩土、地下空洞、溶洞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更易引危害。

3.3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的运动产生的水压作用一般不太,也不会引起太大危害。但如果人为施工改变了地下水压力平衡条件时,就会引起一些严重的突发性的危害。如施工过程中开挖基坑时造成的地下水失压引起的冒水、突涌等,堤岸施工时的经常出现的管涌、流沙等危害。

4.总结

总之,在工程勘察中必须要对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进行详细探测,准确弄清地下水位位置及变化情况,了解其可以给建筑及施工带来的影响,做好预防和设计工作。同时还要在施工中注意动水压力的情况,避免由此带来的危害。随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科研机构、建筑设计单位及国家主管部门需要紧密配合,互相协助,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水文地质方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工程勘察的一系列活动中,水文地质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易被忽视的问题。水文地质和上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断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

1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因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水文地质问题往往被忽视,只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因此,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某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堑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

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涨缩等作用。

③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液化潜蚀、漉砂、管涌的可能性。

④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⑤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3 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岩士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①强结合水,又称吸湿水,吸湿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嗣形成极薄的水膜,是紧附于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吸附力高达10MPa,在强压下,其密度接近普通水的两倍,具有极大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也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弱结合水,又称弱薄膜水,它处于吸着水之外,厚度大于吸着水。弱结合水所受的吸附力小于强结合水,可以在颗粒水膜之间作缓慢的移动.薄膜水在外界压力下可以变形,但同样不受重力影响。且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结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赋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与粘性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归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因其受强力束缚,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对岩土的动态水理性质影响较小。

②毛细管水,是指由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可细分为孤立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真正毛细管水。它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当毛细管力大于重力时,毛细管水就上升,因此地下水潜水面以上的普遍形式是一个与保水带有水力联系的含水量较高的湿水层。毛细管水能传递静水压力,并能在空隙中垂直上下运动,对岩土体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土壤的沼泽化或盐渍化增强岩土体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毛细管水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较高,在砂砾层含量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

③重力水,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能在岩土孔隙、裂隙中自由运动的水,即我们通常所称的狭义“地下水”。它不受分子力的影响,不能抗剪切,可以传递静水压力。由于重力水在天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在岩土中的渗流活动非常活跃,对岩土的水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重力水是我们研究岩土水理性质的重点关注对象。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士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体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某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它不但影响基坑涌水量大小,同时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水理性质尚有持水性、容水性、毛细管性、可塑性等等,在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4 全面了解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4.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3种方式: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

①土壤沼泽化、盐演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的胶结物--铁、铝成分流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一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结束语

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地质水文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工程的危害,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下水动水压力危害

一、前言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問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是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問题。因此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問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土地质問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問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一)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二)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問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三)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四)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問题,如:

1.对埋藏在底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涨缩等作用。

3.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沙、管涌的可能性。

三、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于地下水互相作用是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于地下水互相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方法:

(一)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黏性土层、岩层、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二)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干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强。坚硬岩层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三)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体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很大,以广东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四、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五、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一)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1.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建筑物腐蚀性增强。2.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3.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4.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细砂、管涌等现象。5.地下洞室冲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二)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問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

(三)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将交替,会将土层中的胶结物?一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4.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沙、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篇7

摘要: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本文分别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质勘察;影响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requires not only find out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lated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blems,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role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influence, the more it put forw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ugges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hydrogeology material, so as to eliminate or reduce groundwater on the danger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evaluation content, geotechnical water and groundwater properties caused by Danie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arm on three aspects of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of importance.

Keywords: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Hydrological geology; Geology survey;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为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影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1.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估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2)工程勘查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3)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冻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物稳定性的可能。2 岩土水理性质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既然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 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有五种: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胀缩性。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 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广东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水理性质尚有持水性,溶水性,毛细管性,可塑性等。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调查了解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节性变化雨季水位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区域性。渐变的。而且变幅较小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为升降变化的幅度往往大于天然变化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更为严重。(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篇8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问题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1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1.1地下水类型

根据特有性质,及赋存介质将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喀斯特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按其埋藏条件和水力特性是栖息,潜水和承压水。

1.2含水层水平,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含水层:(卵石砾石土,砾石,砾石,砂砾岩),性别(砾砂,砂砾,沙,沙细,淤泥,淤泥质土)破碎基岩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岩层孔隙与裂缝,石灰岩的溶蚀、孔洞、漏斗、山洞等,玄武岩的裂隙带。隔水层:粉质粘土和致密完整岩石。

2静水位和变化幅度

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砂土地震液化,膨胀土,胀缩深度确定,基础深度的确定,边坡稳定性评价。基坑侧土压力计算基坑降水和地下工程,涌水量计算,计算深基坑,地下室底板抗浮计算,判别岩石渗透变形(流土,管道,腐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静水位地下水资料。要准确的测定,一般在洞后24h后统一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观察孔观察,必要时下测水管观测。地下水位的地形,气象,水文和人的因素和变化,收集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数据的邻近地区或通过长期观察和调查,查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一般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随潮汐海岸,河流和湖泊岸边洪水影响,人工排水区抽水影响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计算时,应提供最高水位数据。如果不是最高水位,平原区地下水设防水准的建筑室外地坪标高。

3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

根据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状况及其与水接触,分析地下水流动和动态特性。地下的水流量,根据水位(压力)线图确定。水力坡度根据水位(压力)图计算。

4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对建筑材料腐蚀评价,需要饮用水,适宜性评价

只为腐蚀性评价浅析,需要饮用水适宜性评价分析。评价腐蚀的二级或三环境评价,根据地层渗透性评价,弱透水层是指粉土和粘性土,强透水层是指沙质土壤(粉砂,细砂,砂,砂,砾石,碎石土和裂缝,沙)孔和摇滚的发展。

5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抽水试验,渗透试验,注水试验,水压试验测定地下水流速,孔隙水压力,测定长期观测和室内试验,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提供导水系数,水供应,释水因子,吸收率,地下水实际流速流量,孔隙水压力等参数。一般工程测量中,经常只做简单的抽水试验,提供粗略的渗透系数。重要的项目要做2次以上的降水抽水试验,至少要有1个观察孔的安排,最大下降方法的工程设计需要缩编水平或达到降水设计降深的一半。常用的方法计算地下水井

6地下水预测不良地质作用

沼泽和盐碱化;岩石软化,解体和湿陷性;膨胀土胀缩变形;地面塌陷;边坡失稳;井下突水;基础上浮,坑底突涌;海水入侵。

二、对水文地质工作的建议

1地下水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基本措施

针对我国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因此急需发展的全面调查地下水水质,并作为一个主要的工程来抓。在工作部署上可以是大流域或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城市群区域,农牧业重点开发区逐步蔓延。建议这项工作已进行了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在我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地下水反映本地背景值的区域作为对比,提供l?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数据作为原始背景。

2加强地下水均衡试验基地建设

论加强水文地质参数,为不同地区(代表不同的水文地质类型)地下水科学实验基地,发展和地下水科学实验。除了测试地下水蒸发蒸腾的研究,还应结合不同的地貌类型。

3全面实施地下水监测项目规划

根据示范多个地区,全面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传输系统,一批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自从我国开始实施监测以来,不能反映真实的数据,急需一批新的监测孔,这是实施国土资源部对地下水监测,防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污染和重大举措。

4积极实施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应用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信息技术是提高水文地质特征和机制的重要技术方法。目前研究的服务继续扩大,以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降低身体的工作量,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地下水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地下水运动和分析的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要结合中国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5加强区域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我国地下水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深刻影响。地下水的形成理论,平均价值的地下水运动,水文学与地球化学作用,人为干扰的影响下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已明确区域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研究机构,也是区域管理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研究所与各大专院校,更应成为跨学科研究中心,培训水文地质专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专家,并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水文地质研究。

6加强地下水合理利用与保护

继续实施的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定向问题研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划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国家需要的是水文地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文工作才有生命力。根据政府的职能部门,应不断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政策的战略研究,使地下水这一宝贵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紧密结合经济,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与协调的办法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地下水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都产生影响,但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却常常被忽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水文地质的分类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波.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第2l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