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低碳经济原则8篇

时间:2024-01-16 16:10: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低碳经济原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经济原则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 构建原则 启示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在飞速发展当中,同时发达国家向中国境内转移高污染产业,建立在化石能源上的工业社会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发展时代。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是我们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问题,它们已经严重阻碍到了人类发展乃至生存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2003年以政府文件形式英国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这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重点的经济模式很快受到了普遍关注。[1]“低碳经济”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风靡全球。全人类都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相对于我国而言,“高碳经济”增长方式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进程,更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能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那么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2]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浅析

(一)开展低碳经济评估的必要性

环境及气候变化是我们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和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由“增长=发展”改变为“经济—生态—社会”三维系统,从而全面综合的研究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和谐共同发展。[3]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们为求发展而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致使全球环境变化下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的在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破坏环境行为,用来维持环境、大气的平衡,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一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短处进行定量考核,另一方面对低碳城市构建以及指导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借鉴。而且在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各个相关因素分析后,得出主要影响因素,就进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的原则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综合的发展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完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过程,也是极其重要的过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综合全面性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涉及经济、能源、碳排放及环境的一种综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是一个系统体系,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确保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标应当具有系统性强,包含信息量大,重复性小等特点,但要注意指标体系不应过于庞杂。

2.可操作可计量性原则。依照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选取指标的基础,这些指标可在统计资料中取得,或者经过计算或推导现有数据资料可以得到,并且选取指标时选择可操作性强、可以进行量化的数据,避免选择那些难以量化或者是搜集不到数据的指标。

3.可对比针对性原则。面对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及人口等差异,衡量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时应选取人均指标或相对指标,使其具备区域之间的可对比性。同时应选择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且能反映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这些指标应针对低碳理念,低碳经济特色,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应当区别开来。

4.动态性调整原则。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符合动态变动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从而进行相应的实际变动,这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才会被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出来。指标不是静止不变的,虽然其使用在一段期间内大部分是静态的,但在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发展时也应做出合适的调节,适时的添加或删减指标,调整其权重也要随着指标对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启示

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是我们所要解决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低碳经济是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可以对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实行。

对于指引现代社会构建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等是通过对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进行建立,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结构、各区域经济规模等进行量化等途径完成的。同时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可以使其与低碳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综合考量不同区域的碳排放等状况,这样可以为各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建议。之后在分析对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得出重要部分,以便寻求出解决节能减排这个问题的契机。可以说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考核不同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到目前为止,全面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多。差异性较大的这些指标体系包括现有的Tapio的脱钩指标来反映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当两者的增长速度或趋势不相同时,就称之为脱钩现象。[4]张学毅、王建敏从能源消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朱有志等构建了四个准则层13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外,[5]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但是他们都未对碳排放于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这样使得尚无统一认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为复杂。要在相当程度上消除现有指标的不足就必须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wing a Low Carbon Energy,Feb,2003[R].Http://bert.gov.uk/files/filel0719.Pdf.

[2]杨金贵.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J].经济视角,2010(4).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8-43.

篇2

【关键词】碳低风景园林;功能特征;设计原则

1、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1.1 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风景园林建设的高耗能问题非常的突出,主要体现在园林材料的生产、园林的施工以及后期的拆除和更新方面,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要在操作层面对其进行更好的实施。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施工中,可以就近进行材料的选择,这样能够降低运输材料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这样也会降低总体能源中的消耗量。在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中,可以利用低碳的材料代替以往的高碳材料,例如在以往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使用钢材和水泥的情况,在新时期可以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材料。景观建设过程中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些能源的可再生性能够对传统能源进行替代,其中,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在各个地方应用都比较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园林的使用寿命进行更好地延长,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1.2 能源效率提高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园林在建设过程中,选用的材料通常都是木材或者是钢筋混凝土,选择这些材料,一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大,代价较高,另一方面,污染环境,对我国的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而构建低碳风景园林,其主要拓宽材料的渠道,寻找其他的建设材料,就可以尽量少用或者根本不用这些材料,使得园林结构功能得到大大的改善。例如:当前,在建设低碳风景园林时,利用一些废旧品,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通过植物的种植,既保证了城市的景观效果,又可以使得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增添更多的绿色景观,使其入住园林。这样,植物可以通过其吸碳功能,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且其成本较低,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相关数据和科学的计算得出,每公顷阔叶林大概每年可吸收360t碳当量,而针叶林每年可以吸收300t左右的碳当量,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植物吸碳功能具有极大效果。所以低碳风景园林的构建,增强碳吸功能改善生态环境。

2、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的原则

和普通的园林不同,低碳风景园林景观的营造更加重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要利用景观对其排放量进行降低,同时,在施工设计中,也要减少使用高能耗的物质。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在低碳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1 减少园林建设的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个人或者团体日常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一般情况下,其被用于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城市生活中,人们每天的活动都会留下相关的碳足迹,人们出行主要的工具就是车辆,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能源,同时,也会排放很多的废气。城市住房的供暖方式以及每日所需的事物,都会产生很多的碳足迹。在网络上,已经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软件对个人的碳足迹进行测算,同时,也有很多的方式能够对碳足迹进行消除。在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中,要对碳足迹进行充分的了解。

在风景园林项目中,每个要素中都含有相关的碳足迹,因此,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评估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同时,在项目建设完成以后也要进行跟踪测量,确保项目能够满足使用的需求,不会出现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保证社会生态环境不会受到影响,符合低碳建设的要求。

2.2 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

为了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最直接的影响,在园林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择碳友好材料,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主要的依据就是材料的碳成本。园林材料的生长、采掘以及运输过程中都会排放出二氧化碳,其中,碳友好材料是成本最低的材料。但即使材料是一样的,它们的碳成本也有可能不同――因为它们的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美国水泥的碳足迹肯定与中国水泥不同。因此,园林材料的地方性也应该作为“碳友好”的选择条件之一。

2.3 控制园林施工中的碳排放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初始阶段中,消耗石化能源的机械被大量的使用,这很容易造成地面压实噪声、污染、严重的交通压力、额外的仓储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如果风景园林师尽量选择在有可能减少机械作业的场所建设园林景观,这些问题就会被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大型机械作业对于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危害,降低风景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2.4 降低园林维护的碳成本

园林维护所需的碳成本与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手法、对材料的选择和对风景园林管理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园林项目在施工期间的碳成本通常是一次性成本,而维护时期的碳成本则是持续的:它可以持续

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是持续生长和变化的。但城市的园林空间(如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为了满足特定的城市功能和美学要求。经常需要将它们保持在某种特定状态下,因此通常要运用灌溉、施肥、修剪等多种手段进行长期养护。由此会带来持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之初更多地考虑景观生态学的原则。利用生态的、可持续的和自维持的(Self-support)方法及手段去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如地质变化、气候变化等),就可能把风景园林所需的碳成本控材在相对低的标准之下。例如,设计师可以用草地来替换人工草坪、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立体绿化、多用乔木选择适宜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等。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减少维护园林绿地所需的碳成本。同时又可以保持园林的开放性与可达性。

2.5 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风景园林的“生命周期”,是指园林景观可以保持多长时间不被移除和更新。对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而言(甚至包括赢得奖项的设计项目),有时只有2O~30年的使用寿命――尤其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近30年间,很多项目的生命周期甚至更短。典型的城市更新不但包括对原有场地、材料的大规模挖掘、移除,还要加上新的设计和建造。如此叠加带来的异常高的综合碳成本并未被人们所重视,因为人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进行城市更新,铺路的材料不耐久或很难清理、园林空间布局不合理、没有创造出安全的空间为社区提供服务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有些风景园林项目并没有符合社会的真正需求,没有使人感到舒适、耐久、安全,或没有适宜地利用土地、形成持久的自然美感。

3、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进行重视,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不能仅仅对景观的创造空间和形态进行重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人口出现了不断增加的情况,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其对很多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创造生态良好以及低碳排放的园林景观更加能够适应时展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启智.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3).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 碳低风景园林 功能特征 没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08-02

1 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的功能特点

1.1 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风景园林建设的高耗能问题非常的突出,主要体现在园林材料的生产、园林的施工以及后期的拆除和更新方面,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要在操作层面对其进行更好的实施。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施工中,可以就近进行材料的选择,这样能够降低运输材料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这样也会降低总体能源中的消耗量。在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中,可以利用低碳的材料代替以往的高碳材料,例如在以往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使用钢材和水泥的情况,在新时期可以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材料。景观建设过程中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些能源的可再生性们能够对传统能源进行替代,其中,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在各个地方应用的都比较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园林的使用寿命进行更好地延长,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避免使用高耗能的建筑,例如大面积的玻璃墙,虽然其在景观效果方面更好,但是,由于其耗能较高,在设计中可以对其进行替代。

1.2 提高风景园林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

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对各种的树木进行了利用,也应用了很多的新材料,例如水泥和钢材,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很多的景观都进行了拆除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低碳景观园林建设提倡的是材料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对已用的材料也要进行重新的设计,这样能够实现风景园林景观材料的循环利用。在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中,不论是施工前还是施工后,都要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提高,同时,促进其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增强风景园林的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植物能够对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主要是因为植物的根际或土壤中能够进行碳汇,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成本较低的减碳方式。绿色植物每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非常明显,能够在提高城市绿化的同时,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低碳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对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进行了利用,这样可以建设更多的生态景观,同时,要减少硬地广场的建设,对耗电量较大的人工瀑布和喷泉可以进行限制建设,保留一些城区中原有的山体和河湖,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2 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的原则

和普通的园林不同,低碳风景园林景观的营造更加重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要利用景观对其排放量进行降低,同时,在施工设计中,也要减少使用高能耗的物质。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在低碳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1 减少园林建设的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个人或者团体日常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一般情况下,其被用于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城市生活中,人们每天的活动都会留下相关的碳足迹,人们出行主要的工具就是车辆,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能源,同时,也会排放很多的废气。城市住房的供暖方式以及每日所需的事物,都会产生很多的碳足迹。在网络上,已经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软件对个人的碳足迹进行测算,同时,也有很多的方式能够对碳足迹进行消除。在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中,要对碳足迹进行充分的了解。

在风景园林项目中,每个要素中都含有相关的碳足迹,因此,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评估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同时,在项目建设完成以后也要进行跟踪测量,确保项目能够满足使用的需求,不会出现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保证社会生态环境不会受到影响,符合低碳建设的要求。

2.2 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

为了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最直接的影响,在园林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择碳友好材料,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主要的依据就是材料的碳成本。园林材料的生长、采掘以及运输过程中都会排放出二氧化碳,其中,碳友好材料是成本最低的材料。但即使材料是一样的,它们的碳成本也有可能不同――因为它们的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美国水泥的碳足迹肯定与中国水泥不同。因此,园林材料的地方性也应该作为“碳友好”的选择条件之一。

2.3 控制园林施工中的碳排放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初始阶段中,消耗石化能源的机械被大量的使用,这很容易造成地面压实噪声、污染、严重的交通压力、额外的仓储空问等一系列问题。如果风景园林师尽量选择在有可能减少机械作业的场所建设园林景观,这些问题就会被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大型机械作业对于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危害,降低风景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2.4 降低园林维护的碳成本

园林维护所需的碳成本与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手法、对材料的选择和对风景园林管理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园林项目在施工期间的碳成本通常是一坎性成本,而维护时期的碳成本则是持续的:它可以持续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是持续生长和变化的。但城市的园林空间(如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为了满足特定的城市功能和美学要求。经常需要将它们保持在某种特定状态下,因此通常要运用灌溉、施肥、修剪等多种手段进行长期养护。由此会带来持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之初更多地考虑景观生态学的原则。利用生态的、可持续的和自维持的(Self―support)方法及手段去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如地质变化、气候变化等),就可能把风景园林长期维持所需的碳成本控材在相对低的标准之下。例如,设计师可以用草地来替换人工草坪、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立体绿化、多用乔木、选择适宜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等。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减少维护园林绿地所需的碳成本。同时又可以保持园林的开放性与可达性。

2.5 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风景园林的“生命周期”,是指园林景观可以保持多长时间不被移除和更新。对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而言(甚至包括赢得奖项的设计项目),有时只有20~30年的使用寿命――尤其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近30年间.很多项目的生命周期甚至更短。典型的城市更新不但包括对原有场地、材料的大规模挖掘、移除,还要加上新的设计和建造。如此叠加带来的异常高的综合碳成本并未被人们所重视,因为人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进行城市更新:铺路的材料不耐久或很难清理、园林空间布局不合理、没有创造出安全的空间为社区提供服务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有些风景园林项目并没有符台社会的真正需求:它们或没有使人感到舒适、耐久、安全,或没有适宜地利用土地、形成持久的自然美感。

3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进行重视,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不能仅仅对景观的创造空间和形态进行重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人口出现了不断增加的情况,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其对很多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创造生态良好以及低碳排放的园林景观更加能够适应时展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启智.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3).

篇4

关键词:低碳;风景园林;功能特征;设计要则

随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中要把风景园林的建造,作为改善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低碳这一理念的兴起与环境日益的恶化有着密切关系。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以及传统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推广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念,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风景园林建设“低碳”的理想目标,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

1低碳风景园林的概念界定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交通、住房等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加大必然引起环境的高碳和污染。园林建设在各种不同需要及追求下,需要利用不同的材料和优良的设计完成园林的建造。要达到我们所追求的低碳生活效果,低碳园林的建造应该遵循4点:(1)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量。(2)合理搭配园林相关植物,更好地发挥碳汇功能。(3)提高风景园林内部资源的重复利用率。(4)合理分配园林的维护费用,减少开支。

2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2.1降低能源消耗

低碳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风景园林的营造必定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何使这种消耗降到最低,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做好低碳环保工作,保护环境。其次,能源的选择使用会影响到后续的各项工作,使用一些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不仅环保而且经济,使用寿命长。再次,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观的“美、奇、特”,更重要的是功能性的设计和营造,既延长了园林寿命,又减少了园林改造资源的浪费。

2.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改善环境的措施通常是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园林的营造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但要有所变通,毕竟园林的面积是有限的。丰富植物群落层次,这些绿色植物在吸收CO2的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O2,有利于提高园林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建设一些适合个人运动健身的小型林荫道,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建康,而且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具有人文性。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3.1控制碳排放量

在建造风景园林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机械方面的工具及相关材料,这些工具必然会消耗很多石化能源,碳排放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会产生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建造师能够较好地选择园林建造的场地,尽量避免或减少大机械工具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量。

3.2降低园林维护的碳成本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有优秀的建造师指引园林的营造,建造师应在建造前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区域条件,设计的园林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可持续性、维持性。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风景园林,在维护上不仅避免了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而且它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态系统较好地维持调节可持续发展状态,这就减少了维护次数,降低了维护的碳成本。

3.3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现代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的再造以及修建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为了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对选材、选址、施工以及维护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园林建造质量。比如,有些设计师在园林设计初期过于追求时尚,盲目追随潮流,很多园林项目建成后并不能完全发挥净化环境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材料,破坏了环境,并很快被遗忘淘汰。

篇5

关键词:福建省;低碳经济;能源;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2-0055-0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虽然万元GDP能耗大幅度降低,但全国总能耗和总二氧化碳排放依然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竞争力上升最快省份之一的福建省,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其能源消耗日趋增长,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基本处在高碳经济状况,从而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福建省面临的主要难题,而低碳之路无疑为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也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为此,探索一条新型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更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与替代等多种手段,从而促进节能减排,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动向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工业化进程与碳排放、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研究重点侧重于发展模式及其结构在不同阶段下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在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新能源开发、寻找替代能源以解决碳排放问题这方面研究还比较薄弱。为此,当前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其必将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点。

二、能源需求呼唤低碳经济

(一)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

近几年来福建省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2942.6万吨标准煤到2009年的8916.5万吨标准煤,增幅达2倍(见表1),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丰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等,但仍然以煤炭为主,所占比例达到65%以上,石油、水电也占了约30%,新兴能源如天然气、风能比重过小,其他新型能源发展也较为缓慢,由此可见,煤炭能源消耗比重过大是当前影响气候环境和能量排放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开发与利用能源,低碳经济才有出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较高,对能源依赖度强

当前对能源需求及未来变化做预测时,国际上通常应用能源弹性系数这一重要指标来分析中长期能源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它的计算公式为:能源量的增长率/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能源需求增加的程度,直接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能源弹性系数富有弹性(大于1),表示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上升;若缺乏弹性(小于1),表示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降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来说,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控制在1以下是基本目标,从长远角度来看,要达到零排放目的,能源弹性系数大小除考虑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管理体制、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之外,关键在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只有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新兴能源消费比重,弹性系数大小才会不断降低。

2000年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弹性相较于经济发展呈现出冲高回落的趋势,平均值为0.89(见表2),其中有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达到1.12,2006年“十一五”开始,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与力度的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0.7左右,可见,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率还比较低下,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三)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逐年上升,能源供给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广大居民居住条件和舒适度的较大改善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的极大丰富,福建省生活能源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见图1),由图l可见,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福建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748.85万吨标准煤,到2008年,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为855.75万吨标准煤,增长近14.3%。而从人均消耗来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从2002年至2008年将近增长70%,由此可见,如何降低生活能源消耗,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方向。

三、福建省低碳经济路径选择――基于能耗视角

(一)低碳经济发展构成要素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构成要素从宏观上来看,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自然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基础;从微观上来看,政府、企业、个人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也是前提所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见图3)。低碳经济发展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既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运转的效率与功能,一方面取决于主体自身的运行机制完善与否,即能否充分动员各种创新资源实现组合创新,从而获得总体持久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以及外在环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路径选择

1.走低碳工业化之路,建设低碳城市。(1)构建低碳产业链,促进节能减排: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目前,福建省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能源消耗,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对市场重新定位,构建新型低碳产业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从市场细分角度,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这些引伸出来的产业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应进行转型,把这些产业“低碳化”,其次从市场竞争角度,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绿色销售网络体系,从而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第三,从产品附加值角度,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市场改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从而使产业链由量的延伸转变为质的延伸,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2)开发新能源,实现高碳到低碳的转换。第一,开发风能。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海岸线长达3325公里,沿海岛屿总面积达1324平方公里,由于海峡的“峡管效应”,风能资源形成条件十分优越,根据国家气象局公布的资料,福建省陆域风能理论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近海海域风能资源约为陆地3-4倍。沿海突出部、海岛和近海等地,年平均风速大、风向稳定,有效风速一般都在7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20小时左右,年利用可达2190-3680小时,而且风力秋冬季为高峰期,春夏为低平谷期,刚好与水电的春夏丰水期、秋冬枯水期互补,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应紧抓“十二五”契机,结合本省规划与海西建设进程,投建风能发电项目,逐步加大风能发电在福建省电力能源总消费所占比重。第二,发展太阳能。福建省海岸线长,日照时间充足,全省东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在2200-30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在5016-5852MJ/m。,闽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在1400-22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180-5016 MJ/,在太阳能产品应用上具有较优越的天然条件,目前,全省太阳能热利用滞后于发达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不到5%,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潜力和市场空间还很大,因此要加强太阳能产业的技术研究,重点推进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开发平台的建设步伐;要推动太阳能产业化建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与伏光园区,加快产业化进程;要着重抓好太阳能产业重点项目的开发,如发展高纯硅、扩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的生产规模、加快填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环节的缺失等;要加强太阳能产业人才的使用、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太阳能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力度。第三,利用生物质能。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一个独特的、重要的能源,福建省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目前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有林业木质油料植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以及能源作物、稻壳、玉米芯、花生壳和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甚至垃圾,大部分都可用于生产新型能源,因此,要加大对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3)推行“绿色建筑”,构建“生态住宅”。推行“绿色建筑”主要就是要减少住宅建造过程中能源、水和材料的消耗。当前,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将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因此,发展低碳地产,加强住宅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科学规划拆迁进程,重复利用建筑钢模板等材料,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等,构建“生态住宅”,绿化小区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宅环境,从而有效减少垃圾形成,降低住宅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噪音污染和二次装修污染等,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2.发展低碳农业,建设低碳农村。(1)对农村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农村畜禽粪便产生量巨大,但未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随着规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其污染日益严重,重污染区域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体和农田环境质量。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直接途径是发展商品有机肥产业,如果按3.5-4.0吨畜禽粪便生产1吨商品有机肥计算,福建省每年畜禽粪可生产约2000万吨有机肥,如按每吨销售价500元计算,可实现销售价值100亿元,每吨利税平均按目前的100元计算,则可实现利税约20亿,因此,加强有机肥无害化生产技术与施用技术的开发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大力扶持商品有机肥行业和培育商品有机肥市场,对于推进循环经济、提高农业和农民收益、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将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中,经过了厌氧发酵过程,杀灭了病原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畜、禽病原菌的交叉传染,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净化了庭院环境,能有效解决畜禽粪便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问题,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同时,沼气可为农民提供做饭、照明的生活用能、供畜禽舍增温等。(2)走绿色、无公害农业低碳发展之路。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基地,在基地内通过“绿肥套种,园地覆盖、病虫综防、堆肥施用”等生物技术措施,采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有效制止污染源,减少病虫害危害,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品质与效益,为社会提供无公害产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要继续“打绿色牌,走特色路”,要制定各类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努力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养殖和山特产品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靠加工增值,拉动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在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全省自然资源现状和地貌特征及福建的生物气候环境,依据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生态农业的试点和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建设生态农业关键措施的相对一致性,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等生态农业理论,对全省生态农业发展类型进行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相应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如“猪一沼一果”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丘陵山地牧草果菌沼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庭院经济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丘陵山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赤红壤旱地生态农业模式、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等,发展低碳经济,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篇6

关键词:低碳;风景园林;自然资源;持久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逐渐加重,一种新的低碳环保理念应运而生。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发展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工业污染产生废水、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破坏着自然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的模式主要是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保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低碳风景园林就是在满足人们生态景观需求的前提下,使绿色生态得到有效推广。

一、低碳风景园林的概念及意义

低碳园林景观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劣的背景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园林景观、“低碳技术”、“低碳社会”等都同属于低碳时代的基本理念。在社会经济大跨度发展时期,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自然资源匮乏等情况的加剧,人们逐渐重视起节能环保等相关理念。风景园林工程作为保证城市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通过结合低碳节能理念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使用低碳理念对传统风景园林艺术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低碳风景园林艺术的特点

现阶段,低碳风景园林的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还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环境恶化和资源贫瘠等局面,上文也提到了这一作用。在人们逐渐重视低碳风景园林艺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将其与传统的风景园林进行对比。也正是经过这种对比,才能使各界充分认识到低碳风景园林具有的明显优势,这也是其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树木、钢材、水泥等人工材料。在城市频繁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与城市面貌相匹配,传统风景园林景观必然会面临着拆除或重建的危机。而低碳风景园林所提倡的是低碳环保理念,要求对已经成型的建筑或使用过的材料进行重新的改造并加以创新,使风景园林建设材料能够做到循环再利用,这样便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减少能源消耗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管是城市内建筑还是风景园林建设,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包括在工程实施、运行和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低碳风景园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过量的情况,尽量选择就地取材,这样便可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使用“低碳”材料代替“高碳”材料,降低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碳成本;在风景园林建设中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应用,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如: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照明路灯;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拒绝为了达到圆领景观效果而使用大面积玻璃墙等高耗能的材料,尽量减少空间浪费的情况。

(三)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在城市中大力建设风景园林工程不仅要美化环境、扩大城市绿色覆盖率,更重要的是保证城市生活质量。园林景观中的绿色植被能够经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众所周知,绿色植被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公顷针叶林一年内能够吸收300吨的二氧化碳。所以,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扩大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加强吸收二氧化碳,提高城市居住的环境质量。

三、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准则

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减少污染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营造低碳风景园林过程中,就需要始终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展开,科学合理地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在保证风景园林建设完成之后能有效吸收城市中二氧化碳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证风景园林的实际效果,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基本要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应该保证以下几点要则:

(一)合理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方面,需要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建设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意见。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设计人员必须通过实际研究,制定合理方案,有效控制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满足园林建设的需要。

(二)选择优质节能材料

低碳风景园林不仅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要对材料选取方面进行足够的重视,即选择低碳环保的节能材料。若想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是低碳材料,需要计算出材料的碳成本,如果碳成本数值低,那么则符合低碳材料要求。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材料不等同于材质,所以在实际选材工作中,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包括材料的生产厂家、材料制作技术等等。

(三)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

在风景园林建设初期,通常会使用消耗大量能源的机械设备,对交通、造成和污染等方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还会增添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现代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将会改善施工过程中碳排放过量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大型设备对植被的破坏。

(四)延长低碳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在城市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风景园林频繁更换、拆卸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因为城市格局在不断变化,风景园林景观也就需要不断改善,但是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会造成资金、能源的极大浪费。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尽量采取措施,延长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尽量降低对风景园林的资金投入。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城市发展趋势,使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延长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即便是要进行拆除和改造,也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低碳风景园林建立在传统的园林建设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自然生态位主要格调,重视绿色植被的建设,贯彻“低碳经济”的所有理念,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风景园林景观,将低碳理念渗透到社会发展中。

结语:

工业社会日渐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渴望日渐迫切,因此,“低碳经济”是顺应时展而演变出来的理念。总而言之,在建设城市低碳风景园林过程中,不能只顾风景园林的艺术性,而是需要从实际出发,保证风景园林的实际作用,确保城市生活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对资源能源的破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未来营造城市风景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建设低碳节约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杨一楠.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

[2]罗仕伦,张鹏.修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北京农业,2013(07).

[3]韩会军,候怀欣,李闪闪.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规则及其功能特点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1).

[4]杜泽阳,章兰珍,金新明.浅论低碳风景园林的功能特点及营造准则[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

篇7

关键词:低碳风景园林;功能特点;营造准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越发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营造,除了美化城市环境,提高观赏性外,还肩负着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的职责。要有效控制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碳排量,避免营造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风景园林营造的低碳发展。

1 低碳风景园林的功能特点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发展低碳风景园林的根本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在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

1.1 提高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脚步逐渐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营造所需的能源资源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加剧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为保护环境,在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过程中,应加大使用其他环保材料替代钢筋混凝土、木材等传统建材的工作力度。同时做好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工作,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降低消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大规模种植花草树木是城市园林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打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面积,而且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此外,绿化工程造价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查阅资料可知,绿色植物具有很强的吸碳能力。1公顷阔叶林一年可以吸收CO2约360吨,一公顷针叶林一年可以吸收CO2约300吨。所以在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扩大绿色植物规模,加强城市植物的吸碳水平,从而达到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2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所要遵循的准则

科学合理地实施低碳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深入开展调研,掌握实际情况,通过科学严密的计算,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园林营造方案并严格实施。以确保风景园林建成后能有效降低城市空气中CO2的含量,改善空气质量。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园林建设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严格控制CO2等废气的排放,从而保证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效果,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制定低碳环保的风景园林建设方案

要根据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精确计算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为低碳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影响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碳排放量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都有所不同。设计人员要通过严格、细致地计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风景园林营造的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建设步骤,从而对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的碳排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有效控制碳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满足风景园林的各项建设要求,从而实现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根本目标。

2.2 选择碳友好型建设材料

低碳风景园林要实现营造过程中对碳排放量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下工夫,尽量选择碳友好材料。评判一种材料是否是碳友好材料的指标是碳成本。碳成本是指建设材料从生长到应用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代谢废物、消耗的能源资源的总和。通过计算得出的碳成本数值低,则说明该种材料是碳友好材料。要注意的是,某种材料是碳友好材料,不等于说相同材质的材料都是碳友好材料,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地区等因素。所以选择碳友好材料,一定要考虑地域差异,从而保障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碳友好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 有效控制园林营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营造低碳风景园林需要使用工程机械设备,进而导致噪音和污染,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要降低污染,就要从源头抓起。在园林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精心设计,既要保障低碳风景园林营造顺利进行,还要尽量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减少营造工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节约园林营造资金成本投入,甚至对减少机械设备因操作不慎对植物造成损伤的情况也有显著帮助。

2.4 延长低碳风景园林的生命周期

频繁的移除或者是更新园林景观,是城市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疑会导致资金、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在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工作中一定要想尽办法,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尽量延长风景园林的移除和更新时间,提高低碳风景园林的利用效率,降低园林建设资金的投入。在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过程中,设计与建设人员不能仅从个人的理念和认识出发进行设计和营造,更要结合当地人口特点、艺术风格以及地区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设计、营造,提高园林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保证当地区文化、城市环境、人口数量等外在因素发生变化时,风景园林依然能够胜任美化环境和有效控制空气质量的重任,从而延长园林使用寿命,实现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目的和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风景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应该从改进生活环境质量出发,结合建设成本、生态平衡、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营造低碳风景园林,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到风景园林营造的各个角落,从而在美化城市的基础上,改进城市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毕小山.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一次尝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改造[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6).

[2]麦嘉明,高阳林,梁秋欣,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低碳化建设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0).

篇8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05—01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材料地域性原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地域性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具有独有性的特征,使用的是本地区独有的材料,这些材料中常常会包含着某一地区也有的性质、特有的精神文化气质以及内涵。

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理念交融的程度越来越深,民族之间、区域之间的文化不但在自身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也在互相的借鉴以及渗透中改变。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选择是体现其设计地域性的理性选择,是在当今的工艺、材料以及技术全球化的今天一种值得提倡的先进理念。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在多元化的外表下不断向前发展,其设计的理念和审美风格更加的全球化和多元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受到了削弱,区域文化资源正在流失。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遵循材料的地域性原则是有必要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材料的地域性发展的崭新趋势

伴随着崭新时代的来临,各种文化交流和碰撞日渐频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以及理念也在日益趋同。尤其是各种新技术在材料上的不断应用,使得世界范围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选择更加趋于一致,加上交通的便利使得全球资源共享的程度日渐加深。总之,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选择已经从更大程度上突破了技术和地区的阻碍,地域材料的自然属性可以从外在被仿制和重塑,使得地域材料的自然属性已经不再具有不可复制性。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材料的地域性原则所赋予材料的内在精神气质并不会由于生产的规模化和流通的国家化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地域性料在空间中的表达并不单单依靠材料的外观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依靠材料本身长期在该地区存在所被赋予的精神上的需要、特殊的精神气质以及本地区文化性的认同,即是它的文化属性。人类不断地生产和创造赋予了材料本身以独有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不同都是材料中所能够体现出的精神内涵的重要来源,总之,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相同材料也具有不同的感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效果和心理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材料的地域性原则。

三、地域性材料的使用对环境艺术设计所传达的信息以及理念的传播

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以及材料的选择等各方面都是人们反应的重要来源。任何正常人都会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做出反应,这些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物、地、时等,会随着这些因素的改变发生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环境的反应还是具有固有的规律性和一般特征。环境艺术设计中材料的地域性原则是从材料的选择以及使用上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状态。地域性材料的鲜明特征是地域性明显,材料本身便体现着内在的本区域文化特征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习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域性的材料能让人切身的感受的地域性文化的存在,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共鸣,在这种影响下空间参与者会对整个室内空间的认识产生改变,也会更加深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的地域性原则所反映的是文化内涵是根深蒂固的,是独一无二并且流传已久的,这种符号性以及独特性长期的发展中根深蒂固的植入了人们的文化理念中,可以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唤起人们对地域性室内设计的认同,可以加深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地域性原则的理解。

四、结语

材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也是整个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整体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思路,传达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的任务。虽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材料选择地域性的重要性和其在体现设计文化中的重要性。设计人员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理解环境艺术设计地域性原则内涵,并且在此理念指导下做好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更加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