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9: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能交通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电力调度、行车调度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面对拥堵迟缓的交通状况,人们更青睐于方便快捷、安全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如今,很多大城市都逐渐改变当前的交通状况,努力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主要的公共交通,以此来改变城市的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其可靠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调度出现了问题,轻则影响市民出行,重则发生严重事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要统一的综合调度系统来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和供电一体化的调度力度,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了电力调度系统以及行车调度系统,其中电力调度系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它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供应提供综合调度策略,行车调度系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脑,它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控制提供综合调度方案。
2.1.供电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主要由主变电站、降压变电站、牵引变电站、馈电线、接触网等部分构成。其中,主变电站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城市内110KV的输电高压降成35KV高压,并将其配送至轨道交通沿线的各个牵引变电站,同时为了确保主变电站的可靠性,为主变电站安装两路以上的进线电源,以防止供电事故发生而影响一、二级的负荷供电。一般的主变电站110KV进线端接线方式分为环进环出线路的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和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通过两路不同源的110KV进线接线方式,确保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也维持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调度的灵活性。而主变压器的35KV的输出端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的方式,通过馈线开关直接配送至牵引变电站。
牵引变电站主要作用是将主变电站配送的35KV高压通过降压整流编程1500V的直流电,并通过馈电线接其传送至接触网,为轨道列车提供电能输出。为了确保城市轨道列车供电可靠性,两个车站区域之间都会建设一座牵引变电站,如果局部牵引变电站发生故障,其他的牵引变电站也可以实现跨区域供电。一般的,从主变电站到输出到牵引变电站输入采用的是两路35KV输电线,采用单母线环进环出的接线方式,而输出端则为1500V直流的单母线接线方式,引入4台直流高速开关以及楚王隔离闸刀,从而将电能输入上下行的接触网内,为城市轨道列车行驶提供电能输出。
2.2.信号系统
城市轨道列车能够安全可靠、准时高效地行驶和运营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它是实现行车指挥、列车运行以及管理自动化的基础设备,也是构成现代化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的重要标志。只有一个安全完整高效、具有自动化水准的信号系统,才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短距离、高密度的不间断运营。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信号系统是计算机实时控制的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系统,它集合了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于一体,是城市轨道交通高度现代化智能化的体现。ATC系统包括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以及ATO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从而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自动管理、自动控制、自动监督。其中ATP(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主要由车载测试、测距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以及列车紧急制定系统等构成,从而通过测速测距设备实时采集列车运行速度以及与前方列车的距离,进而判断列车此时最佳的形式速度,配合紧急制动系统与数据通信系统,实现了列车之间的间隔保护以及列车最高形式速度的防护,避免严重的事故发生。ATO系统又称为ATO车载单元,列车车载单元与ATP系统相连,通过直接从列车车载单元接受工作数据来对列车进行控制,通过与ATS系统相连,接收地面信息,根据实际的线路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列车驱动和制动曲线,从而实现了列车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驾驶。ATS系统通过信息采集设备,对列车的运行状态以及线路设备的占用情况进行实时显示,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提供动态信息,从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实施监督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会朝着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系统更加先进可靠,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调度系统和行车调度系统,控制中心就可以对全线的城市轨道列车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从而实现对城市轨道列车的运行、电能供应等方面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城市轨道交通的控制中心的调度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调度、行车调度以及环境调度。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供电系统内的电力监控子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全线的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控制和监控,当供电系统发生异常或者事故警报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实现对供电设备的现代化、自动化的调度,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行车调度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综合调度系统中的信号系统,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信号系统的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计算机,即可完成对列车进入控制区、运行、出站、停靠等城市轨道列车行驶的调度指挥工作。环境调度主要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对车站内的空调、电梯、安全门、排给水、照明等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进而为轨道交通维护是以的温度、适度环境,为列车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4.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主要是基于轨道列车的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来为城市轨道列车提供综合调度,通过对供电系统的主变电站、牵引变电站以及信号系统ATP、ATO、ATS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控制和指挥,从而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高效、准时可靠的城市轨道交通。
参考文献
[1] 廉铭,江志彬.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10)
[2] 张学兵,俞太亮,李广刚.地铁列车运行调整策略选择与制约因素分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05)
[3] 刘炜,李群湛,陈民武.城市轨道交通交直流统一的牵引供电计算[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08)
关键词:教学网站设计;人工智能教学;智能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11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241)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蔡敦波(1981-),男,博士,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推理与智能规划。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范围的扩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教学网站是该技术的主要产品。教学网站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教学大纲、教案、讲义、演示文稿、习题与答案等内容在教学时间和教学深度两个方面延伸理论教学课堂。因此,教学网站设计能否实现其教学目的一直是网站建设者思考的主要问题[13]。为了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网站设计者一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网站的响应速度,改善用户界面;另一方面精心组织网站内容和教学模式[3]。本文以本科生课程《人工智能》为例,来着重讨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其体现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大多数本科生而言,人工智能是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技术。此外,多数人工智能课程使用基础性人工智能教材,专注于理论和方法较多,很少介绍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的怀疑,从而妨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该问题,课程网站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应介绍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软件系统,从而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
智能规划自人工智能诞生时起就成为其中的一个研究领域,更在近20年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理论研究方面,最新的智能规划算法相比1995年之前的规划算法有一个数量级以上的提高[4]。在应用研究方面,智能规划技术在香港地铁系统的应用使香港铁路公司能够处理每工作日240万人的客流量,获得了美国人工智能联合会2005年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奖;智能规划技术在美国施乐公司的印刷设备动态调度项目中也取得成功[5],自2008年开始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智能规划技术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
1 智能规划技术简介
智能规划问题是根据Agent面对的初始世界状态及其目标,在该Agent行动之前制定动作序列的问题。初始状态和目标条件用逻辑命题表示,动作分为3个部分,包括执行前提、执行后新生的效果、执行后消除的效果。初始状态、目标条件和动作均采用PDDL语言[6]进行建模,以文本文件格式存储为“域文件”和“问题实例文件”。“域文件”描述Agent的动作,“问题实例文件”描述在一个具体问题中Agent所面对的初始状态和目标。
智能规划系统是一个配备在Agent上的软件系统,它以“域文件”和“问题实例文件”为输入,通过自身的规划算法计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动作序列。动作序列一般以文本文件进行存储。
2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现
在人工智能教学网站建设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运用智能规划系统的教学案例,采用JavaScript、Ajax和Java Servlet等技术加以实现。
2.1 案例设计
为了使学生了解智能规划系统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以“积木世界”类问题为求解对象,使用规划系统FF[7]进行问题求解,使用动画效果展示规划解的执行过程。“积木世界”问题涉及到将若干个积木堆叠成满足给定空间关系要求的若干个积木堆。涉及3个积木的具体问题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允许学生指定积木数量,随机生成具有不同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问题实例。实例的初始状态生成算法思想如下:根据指定的积木数量M,生成标号从1到M的积木;对于第i个积木i,以1/k的概率将它放置在桌子上或顶面为空的积木上,其中k为顶面为空的且编号为1~(i1)的积木数量。目标状态使用相同的算法生成,但保证其与初始状态不同。问题实例生成后,其对应的PDDL语言模型将向使用者展示。完成此过程的用户界面如图2所示。
图1 一个具体的积木世界问题实例
图2 系统用户界面
使用者通过点击按钮启动规划求解过程,在短暂等待后,能够查看规划解。使用者能够启动规划解的单步执行过程,根据每一步执行的动作名称和执行后的结果观察动作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在执行过程中,允许使用者启动倒退按钮重新观察上一个状态。执行过程的用户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规划解执行过程演示界面
2.2 预期效果
该案例预期实现以下教学效果:①使学生理解规划问题的组成及其PDDL语言描述,在实例生成后,通过文本框显示问题实例的PDDL语言描述以辅助学生理解;②使学生理解动作模型,通过执行动作、撤销动作等操作使得学生能够观察某个动作在执行后对外部世界的影响;③认识到智能规划系统的高效性,相比手工计算具有优势。为达到此目的,使用性能较高的智能规划系统FF。通过多次生成不同规模的规划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随着积木数量增大而引发的手工计算困难;④发现FF给出的规划解并不总是最优的,从而认识到计算人工智能问题的最优解是困难的。通过手工分析小问题的最优解,使学生认识到FF的局限性和克服该局限性的困难。
2.3 案例实现
为支持教学案例的实施,设计了相应的网页。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端模式,浏览器端采用JavaScript技术和Ajax技术定义用户界面、动态演示规划解的执行,服务器端采用Java Servlet技术实现规划问题实例的生成、规划系统FF的调用、规划解的传递,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问题实例在服务器端生成后,将以XML文件格式发送到客户端,并以文本文件形式存储在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在接到求解规划的请求后,以问题实例的文件名和域描述文件(预先存储在服务器端)的文件名为参数,调用规划系统FF;FF在求解后将规划解以文本文件存储,之后服务器端负责将该文本文件格式化为XML文件并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接收到规划解后,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规划解的执行过程演示。由于规划系统FF在Linux操作系统上开发,因此服务器在Linux上搭建。
图4 系统架构
2.4 实践效果
该系统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人工智能教学实际中加以了运用。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系统的可视化特征很感兴趣,对规划问题、PDDL语言和规划求解算法都很好奇。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①Agent能执行的动作是如何知道的;②生成初始状态是否有其它算法;③PDDL语言与编程语言的区别;④FF使用了什么算法。在指导教师解答后,学生对问题建模和自动化求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部分学生对使用PDDL语言建模规划问题产
生了浓厚兴趣。
3 结语
人工智能教学网站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学习的重要平台,因此设计者应注重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前沿性和可用性。本文将智能规划问题的求解系统作为教学内容,使用JavaScript技术实现了动态演示效果,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网站建设中,将增加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果的介绍,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经济价值的认识。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赵彤洲,王海晖,刘昌辉.如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J].软件导刊,2010(1): 197199.
[2] 宗春梅.高等师范院校人工智能教学的探讨[J].软件导刊,2011,10(4):188190.
[3] 徐新黎,王万良,杨旭华,等.“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1):129132,126.
[4] HOFFMANN J.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planning (but were afraid to ask)[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1.
[5] DO M B,RUML W,ZHOU R.Planning for modular printers:beyond productivity[C].Sydney:Proceedings of the Eigh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ICAPS 2008),2008:6875.
关键词 激光探测装置;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U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89-01
站台屏蔽门是应用在智能化轨道交通中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对乘客进入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具有较强的预防功能,其作用不可小觑。综合目前各种研究和试验,可应用于屏蔽门系统中的安全防护装置有三种方案,即物理方案、红外方案和激光方案,而实践表明,虽然采用激光方案成本较高,但其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检测可靠性高,能够协助司机判断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中是否有乘客滞留,有利于确保乘客人身安全,提升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实施方案。本文将重点研究激光探测装置在屏蔽门系统中的应用。
1 激光探测装置的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激光探测装置主要由激光发射机、激光接收机、电源、激光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组成,其中,站台出站端和车站控制室均设置报警装置。当站内无车,屏蔽门闭合,激光探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激光接收机会接收到激光发射机发出的红外线光束,进而形成完整回路。当遇到障碍物时,红外线光束被阻断,接收机无法接收到信号,此时,声光报警器会发出报警信号,待人工处理好障碍物后,停止报警,安全信号发出且被司机接收后,方可运行列车。
激光探测装置属于主动入侵探测装置类,具有以下优点:①激光束发射散角小,频率可调,能够避免探测光束在屏蔽门与列车间的乱反射导致的漏报警和探测光束之间相互覆盖造成的漏报警;②激光束波长单一,抗干扰性强,能够避免车灯、站台灯光等光源的干扰,降低误报率,对其他设备也不会造成干扰;③对环境和温度的适应性好,在-40-70℃的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2 智能化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中激光探测装置的安装方案
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激光探测装置前,应加强性能测试和安装界限测量。1)加强功能测试,测试过程中,应保证当乘客滞留于间隙的时候,激光探测装置能够正常发出报警信号,当系统处于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时,激光探测装置能够正常运行和切换;保证主机面板指示灯的正常显示和切换。2)加强可靠性测试,可模仿乘客完全遮挡激光100次,结合列车行车记录和报警装置所发出的有效报警信号,分析激光探测装置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测试内容包括误报率、漏报率和可靠性。3)在夜间列车停运后,以不同的速度要求对不同型号的列车进行过站测试,并对激光探测装置的安装界限进行测量,在安装位置和高度方面,可随机选择100名乘客,按照乘客身高分为1.1 m以下、1.1-1.5 m、1.5 m以上三个样本,统计各个样本数量,并测量身高为1.1-1.5 m乘客的平均胸部、臀部、膝盖高度以及身高为1.5 m以上乘客的平均臀部和膝盖高度,将测量后的平均高度值作为激光探测装置安装高度的理论备用选择值;对于最佳安装高度,可选择一个直线或曲线站台、一个最不利列车,在有车状态下,对乘客滞留屏蔽门与列车之间间隙的情况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在理论备选值中选出一个最佳值,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备选值做出适当调整,确定激光探测装置的最佳安装高度;对于安装位置,可先按照安装高度的确定方法,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通过调整激光束距离线路中心的距离,确定最佳安装位置。
2.2 设备布设
激光发射机和接收机通过支架布设在站台板上,报警装置、控制箱布设在屏蔽门端门的立柱上,采用刚性连接,以螺丝固定,避免振动、风压等使探测头变位引起装置的误报警,并为司机查看探测数据提供方便,使其及时做出准确操作;探测器发射头安装在无源的柔性转向支撑杆上,保证列车在行驶状态下不会与发射头发生摩擦或碰撞,同时也保证在极端情况下柔性转向支撑杆通过受力转动,避免对车体造成严重损伤;由于安全信号是完全依靠继电器发出的,所以必须确保安全回路继电器的可靠性,可设置两个继电器,当其中一个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另一个继电器的运行仍能保证激光探测装置的正常工作。
若为直线站,将每个站台作为一个防区,安装3对激光探测器,最底部激光束距地距离宜为300 mm,中部激光束距地距离宜为600 mm,顶部激光束距地距离宜为900 mm,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际距离做出调整,以最终现场确认尺寸为准。
若为曲线站,根据曲线弧度设置激光探测器,一侧站台安装2-4组激光接收机和激光发射机形成弧线。激光束距地距离、激光探测器远离屏蔽门方向最外侧轨道中心的距离可与直线站的布设相同。
2.3 施工过程
正式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首先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要点和施工注意事项,对车站进行全面清点,同时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和设备防护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布设管线打孔―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的顺序进行施工,在安装及测试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同时,注意布线的合理性、牢固性和美观性。
激光探测装置的安装流程为:拖引电源―测量轨道安全距离―定位支架―打膨胀螺栓―穿线―布镀锌―安装空开―安装报警装置―安装激光发射机和接收机―接线―调试―验收―投入使用。
2.4 其他注意事项
在激光探测装置整个安装、测试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具备自动清除误报警功能的激光探测装置,使司机能在装置发生误报警时及时手动清除误报警信号;为了避免对列车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在测试期间,可不将激光探测装置接入屏蔽门安全回路,以免装置自身出现问题而影响屏蔽门系统的正常工作;正式安装前,选取能够反映不同情况的站点进行试装,比如选择曲线站台测量激光束曲线,选择人流量较大的站台测试装置可靠性及稳定性,选择人流量较少的站台模拟激光探测装置使用情况等。
3 结束语
确保乘客人身安全是智能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激光探测装置具有障碍物探测、安全防护、旁路、防震、故障显示、声光报警提示等功能,将其应用在站台屏蔽门系统中能在列车发车前对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进行探测,协助司机判断是否有乘客滞留在间隙中,确保乘客人身安全和列车的正常运行。应加强性能测试,根据智能化轨道交通实际情况,合理布设,正确安装,注重设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营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黎卓虹.屏蔽门防夹人激光探测装置安装方案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46-47.
[2]王炯.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安全探测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0):113-116.
[3]梁光清.基于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人体识别技术研究[J].重庆大学,2009.
摘 要: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标准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项。从标准制修订分布、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推广实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现状,并从顶层规划、专业机构职能、企业主体地位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智能交通 标准化 标准
智能交通系统(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加强载运工具、载体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实现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事故、降低污染,建立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的综合交通体系。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标准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强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制修订”等要求,并将以“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节能减排示范推广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等为抓手,显著提升我国智能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更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其中也明确将标准化作为四大战略目标之一,提出应用导向、加快智能交通标准化建设的新要求。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its 技术研究水平。目前,国内智能交通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等环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济南等是智能交通发展较好的几个重点城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参与企业众多、品牌杂乱、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竞争力弱、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低、顾客满意度低等问题,且主要依靠重大示范项目的推动。例如,“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现代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确定了我国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在产业化项目中安排了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促进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技术研究到工程示范应用的全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成为各地交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综合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和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为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技术支撑。
二、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我国智能交通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共计148项,且全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其范围包括术语与定义、基础信息编码及表述、数字地图及定位、专用通信、信息服务、交通与紧急事件管理、电子收费、综合运输及运输管理、车辆辅助驾驶与自动公路等,形成了以分系统标准为主体,以通用标准为配套的智能交通标准体系。
(一)标准制修订分布情况
共有148家单位以第一起草单位身份参加了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国家级单位起草129项标准,占比87.16%,北京、广东、湖北、辽宁、江苏、陕西、山东各省紧随其后(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spsp.gov.cn)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二)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情况
标准化技术组织一般包括专业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直属工作组(直属wg),是制定和维护标准的主要力量。对一个省份或地区而言,其在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影响力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的能力。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与智能交通直接相关的已成立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its标委会)、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4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中,its标委会承担智能交通标准制修订的主要任务,从事全国性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自成立以来,its标委会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标准制定工作,如正式颁布27 项、报批11 项、审查6 项、送审稿2 项、征求意见稿24 项等,并针对“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交通信息行业集中推出13 项标准征求意见。内容涵盖智能交通系统的通用术语、数据字典要求、体系架构及服务等,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电子收费系统、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道路信息及控制系统等。在研的国家标准包括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列标准等。在组织结构上,its标委会下设3个工作组,分别为联网电子收费工作组、交通信息工作组、先进交通管理工作组。
(三)标准推广实施情况
1.标龄
标准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制修订完善。据统计,2008-2012年是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制修订的高峰段,所制订和修订的主要智能交通标准数和相关标准数分别达52和113项,占比分别为84%和76%。截至2012年12月,148项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4.9年。其中,标龄大于等于10年的标准有17项,占比11.5%;标龄小于等于5年的标准有102项,占比70%。由此可见,我国智能交通的国家标准更新速度还是比较及时的,但部分国家标准的标龄已明显偏高,今后需加强这类标准的复审和制修订工作。
2.标准采标情况
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采标统计如表2所示,62项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中有30项采用国际标准,占比48.4%。其中等同采用为18项,占比29.0%;修改采用为4项,占比6.5%;非等效采用为5项,占比8.1%。其主要采标来源为iso标准,共27项,占所有采标类型的90%。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spsp.gov.cn)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采标统计如表3所示,148项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中有52项采用国际标准,占比35.1%。其中等同采用为33项,占比22.3%
;修改采用为10项,占比6.8%;非等效采用为10项,占比6.8%。其主要采标来源为iso标准,共49项,占所有采标类型的94.2%。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spsp.gov.cn)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是比较高的,接近50%,且主要采标都来自iso标准。
三、对策思考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不统一,自成体系,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这显然不利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对智能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智能交通发展经验,从顶层规划、专业机构职能、企业主体地位等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一)顶层制定智能交通行业标准战略规划,为行业发展提供导向
建议结合我国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的相关发展规划,并整合现有标准体系,制订《智能交通标准化发展战略》,系统规划,出台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同时,建议将智能交通行业标准战略作为省级地区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挥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职能,争取标准话语权
一方面,要继续利用好its标委会等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在智能交通标准的组织制定、推动实施、效益评估、信息沟通等标准化公共服务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协调统筹、引导扶持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成立或承担相应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更大范围地争取标准话语权。
(三)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标准研发创新,研究制定推动企业研究智能交通技术标准的配套政策,在科研经费安排、工程项目招标活动、行业规划等方面对重视标准化工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标准化工作的自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协会为纽带,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支撑,政府组织为支持,全方位系统化的标准化推进体系与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据分析机构调查统计,到2012年,我国智能交通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物联网、高清监控系统等更是成为了智能交通领域的“新宠”。
智能交通大战略下涌现投资机会
2008年奥运会期间,如何保证“鸟巢”周边的交通畅通?“北京奥运交通设施GIS”项目在诸多竞标者中脱颖而出,担负起大任。虽然是第一次试验,但该项目在奥运期间成功运作,不仅有效帮助了北京市交管局根据车流情况及时布置场馆附近的路标、指示线等奥运交通设施,并且通过优化路口、路段的放行时间,优化车辆在道路空间的分布,实现自动定位警力。
该项目中运用的GIS技术正是北大千方的核心技术。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黄丹侠介绍,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这套系统被推广到北京全市,而北大千方参与设计的北京奥运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也被投入使用。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进地面公交调度和信息服务、出租车综合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换乘信息服务和交通枢纽综合信息服务等,能够帮助出行者选择更好的出行方式,由“盲目”出行转变成“有序”和“可靠”出行。近年来,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智能交通的建设,并将它作为发展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标。
据了解,北京市“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56亿元,用于提升智能交通。按照规划,北京将建成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和路网运行、运输监管、公交安保三个分中心,形成一体化、智能化综合交通指挥支撑体系,成为数据共享交换中枢、综合运输协调运转中枢、信息中心,紧急情况下可作为交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这意味着,市民将可以通过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实时掌握路况信息,提前安排出行。同时,自行车租赁也有望实现网络化服务。
上海近年来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将不断完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世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实现与闵行、虹桥等区域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上海还将在完善道路交通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改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信息服务,建设完善交通状态指数采集系统,多渠道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动态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为了发展智能交通体系,江西省依托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实现了沪苏皖赣三省一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其他的地方城市也在不断公布各自的智能交通规划和投资规模。
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引来了投资者和创业者的热情,目前中国从事智能交通的企业约2000家,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监控、高速公路收费、导航系统和系统集成等环节。相比海外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智能交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和空间显著。2010年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其背后有多家著名PE机构的身影。同时专注于导航电子地图内容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的高德软件也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功亮相,凯鹏华盈、联想投资、红杉资本等机构早前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入驻,VC和PE机构对该行业的看好可见一斑。
在此之前,北大千方作为带有北大字头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业务涉及了国土资源勘察、数字城市、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尤其在专注于交通信息化领域之后,一场撬动中国交通市场的极速大赛得以上演。北大千方的长远目标是做信息服务,公司前期的业务将是形成对城市交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在达到一定的积累之后,将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智能交通的庞大产业链中,北大千方避开了竞争激烈甚至尚有些无序的电子地图、导航终端设备环节,而专注于信息的采集、处理与。
技术热点凸显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赵一锲撰文分析,物联网已成为智能交通投资中的一大亮点。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市场主要可以分成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铁路智能交通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水上智能交通系统四大类,其中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又可以分成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系统。
赵一锲对记者表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必然的选择,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而根据智能交通不同细分市场自身特点的不同,对物联网的应用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对各细分市场提供相应的物联网应用。
以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为例,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将集中在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三大块,利用RFID、传感网络以及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分别通过提升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效率以及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来帮助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运营商更加高效、便捷的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帮助高速公路司机和乘客更好地享受在高速公路上的旅行。
【关键词】新一代 智能交通 发展 特征 功能
1 引言
201 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在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速,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加重、市民关注交通舒畅度加强、交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紧密度加剧等趋势下,发挥科技信息化的先进性、关键性和引领功能,缓解和化解日益加剧的城市交通拥堵顽疾,成为关系城市经济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本文结合广州“十二五”智能交通建设需求探讨了新一代的智能交通发展趋势。
2 结合广州实际情况的新一代智能交通
各城市结构和道路网络的不尽相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市民出行需求的多样化,即使在中国,每个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重点也存在差异,自具特色。以广州为例,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将很难满通运输增长的需求。在不能打破现有矛盾的情况下,广州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探索和实践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新模式。
立足于广州已有的信息化基础。结合城市道路特色,遵循国家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研究制定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继续秉承广州交通信息化“一个规划、三个平台”的战略框架,建设智能交通平台、现代物流平台和交通政府管理平台,并同步开展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珠江新城智能交通系统试点示范和智能交通科研项目等工作。该规划重点从强化交通相关基础信息采集和共享、拓展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深化智能交通对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服务功能、开展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国产化应用、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5年规划。
具备广州特色的智能交通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引领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建成后的广州智能交通系统,一方面为道路使用者、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增值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另一方面与其它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互联,从而可获取其它城市的相关信息,并服务于其它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基石。
3 广州交通发展已呈现五个转变需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港口、公路、水路、公交、出租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越来越紧密,对交通科技与信息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衍生对新一代智能交通的探讨,而基于广州的交通发展已呈现如下需求:
(1)信息系统由局部试点建设向整体推广应用转变的需求
广州已建成具有示范性作用的交通信息化工程。但随着政府、企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当前信息化发展现状无法满足三类需求主体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迫切需要全面完善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交通领域行业信息化全面覆盖。
(2)信息资源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的需求
广州作为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市,必须实施全面的一体化交通,大力构筑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的交通发展亟待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范交通信息资源管理,加强各部门和行业的信息整合力度,推动交通信息资源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为全面感知交通信息奠定基础。
(3)交通管理模式由部分主动式向全面主动式转变的需求
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一般是在交通流发生后,实施对“人一车一路”三要素的管理,通常采取分流、限行、执法等措施。虽然应用了一些智能交通管理手段,但是往往难以完全摆脱交通管理上的被动性,仍然缺少管理的时效性。现代管理迫切需要全面感知动态交通信息,实现交通状态的判别和交通态势的预测,采取主动诱导、控制方式,提前介入,引导交通流,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变传统的部分主动式管理为全面主动式管理。
(4)交通管理方式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需求
目前,广州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建设完成了一批信息化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如何深度挖掘和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高交通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以进行信息辅助决策,提高交通管理综合决策水平,推动交通管理方式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成为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迫切需求。
(5)智能交通产业化由低水平竞争向产业集群转变的需求
我国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尚不完备,智能交通系统市场还处于较低水平竞争的状态。面对全球越来越激烈的智能交通产业竞争环境和广州市建立先进智能交通系统的迫切需求,必须引导智能产业的整合,实现智能交通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成化,促进我市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崛起与发展,激发全新的智能交通产业链,实现智能交通产业化由低水平的竞争向产业集群转变等需求特征,因此需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适应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4 新一代智能交通发展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究竟怎样才算新一代的智能交通?传统的交通管理是将人、车、路分开,新的交通管理理念则是将交通视做一个大系统,人、车、路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智能交通,就是依据这种新的理念,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充分运用于交通的管理和交通服务,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从而构建安全、高效、环保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
而广州在“十二五”期间要致力打造的新一代智能交通,具有“动态感知,主动管理,人、车、路协同”的特征:
“动态感知”:广州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依靠物联网技术、云计算、3G移动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让市民出行、企业经营、政府管理能够及时、准确地感知到实时的交通信息,最终实现各种交通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在人、车、路之间快速、准确地相互传递。
“主动管理”:广州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会通过动态感知交通信息,使市民、企业、政府,实时把握最新交通信息,预测未来交通变化趋势,判断交通发展态势,从而对自身的交通需求进行主动性管理,实现市民的主动参与、企业的主动把握和政府的主动干预,最终实现有限的公共交通资源(道路资源)在无限需求中的最大化利用。
“人车路协同”:广州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通过动态感知、主动管理,实现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协同运作。市民、企业和政府,通过感知自身关注的动态信息,主动管理自身的交通行为,满足自身需求,同 时实现车辆的安全舒适行驶和道路资源的最大利用,形成道路资源供给与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动态平衡。5新一代智能交通更注重基础信息系统的
建设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行要素等信息的采集是实现智能交通“主动管理”
“人车路协同”的基石。新一代的智能交通要与城市建筑、人口密度、城市道路发展相适应,在未来的规划中应更注重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
一是将建立广州市道路桥梁管理信息中心系统,建立快速、安全、高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平台,实现交通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相关单位的互联互通,在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构建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备份功能于一体,具有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的数据平台。建设包括主动、被动和自动三种数据采集方式的数据采集系统,在采集的定时和定期两类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行业数据库,并建立制成不同应用面的数据分析、调研、转储、交换工作平台。具体包括市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状态感知与监管服务系统、城市综合管理系统、车行道井盖实时监控系统等。
二是建立全市道路、交通元素仿真模型,建设交通仿真基础数据公共管理平台,实现交通对象信息的自动辨识,组织成实体化的管理对象,形成交通仿真场景的数字化自动建模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的仿真评估手段。
三是建立车辆信息等交通运行要素信息采集,运用卫星定位(浮动车)、地感线圈、雷达、视频、手机等信息采集技术实现车流量、车速、客流的信息采集,通过RFID射频技术等车辆电子标签标识及识别技术,实现对车辆身份信息识别和处理。
6 新一代智能交通的三大功能
立足于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新一代的智能交通应具备三大功能:
(1)交通承载力分析
以全市道路网络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深入挖掘交通道路网、交通基础设施等静态基础信息、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交通事故、交通管控等动态信息,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交通流预测技术、机动车增长对交通承载力影响分析、交通承载力评估方法,实现交通枢纽承载力分析、交通环境承载力分析以及交通路网承载力分析以及城市交通综合承载力分析,辅助交通管理者作出系统、科学的决策。
(2)交通仿真辅助决策
构建基础数据公共管理平台,管理和利用各种动静态基础数据,实现多尺度仿真基础路网快速构建功能、标准化数据交换功能以及异构系统对象识别与格式转换功能。构建出行链协同联动仿真平台,实现对出行过程中采用的各种交通方式,经过的各个转换节点(如:车站、物流中心、机场、码头等)之间的协同、联动仿真,达到精确、完整地模拟整个出行过程的目标,实现对大交通系统运行的综合评价。搭建具有工具特色,也有服务特色的仿真集成应用平台,实现对时空连续信息、时空一致信息的提取,提供诱导策略、信号控制策略和交通态势的分析,并将仿真过程、指标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通过交通仿真辅助决策等多个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道路模型,将政府制定的交通政策、措施进行全方位的仿真评估,进而完善和优化政策措施等内容。
(3)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作业
以各政府管理部门、运输单位交通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整合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部门相关交通建设和运行信息,整合公交、出租、地铁、民航、公路客运等运输单位的运营和便民服务信息,实现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各管理部门之间,运输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市民与管理部门和运输单位之间形成连续、完整的信息链。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不仅为日常管理提供更科学、全面和客观的手段,推动行业精细化管理且提高政府综合管理应用水平,更实现跨部门的交通管理高效协同,提升广州大交通的综合管理水平,也为市民提供更加广泛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交通信息服务。
7 新一代智能交通的构想蓝图
推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建设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将有限的资源无限扩大应用。通过具有明显特征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在政府层面,实现“辅助决策、数据支持、信息反馈”;在企业层面,实现“产业化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在市民层面,实现“动态导航、停车诱导、出行规划支持”。
1、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与传统的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相比,强调的是信息的交互性、技术集成的系统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在改善交通的同时形成了产业,对于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汽车、机电、通信、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21 世纪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产业之一。
美国运输部制定并公布了“国家智能运输系统项目规划”,其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次提出了ITS系统包含的七大基本系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目前ITS在美国的应用已达80%以上,而且相关的产品也较先进。目前日本已经成功开发了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和电子车辆导航系统并已推广应用。然而,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还比较落后,相对成熟的部分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还非常有限,产业化程度也还很低,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和企业竞争力都相对落后。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并束缚了其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作用。
2、产业同盟化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产业同盟化是指在统一的技术规程指导下,按照共同的制定标准,提供标准化的智能交通产品,并形成一个连续的、可循环的开发、生产、应用和维护的产业链条,以满足整个社会对智能交通产品的需求。ITS产业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其发展不仅涉及多个行业,而且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进行高层次交通信息服务的开发方面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包括供应商、运营商、政府和消费者间的完善的智能交通产业链。因此在产业内部,智能交通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者与产品的使用者之间、以及系统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相互独立、信息不共享,在系统衔接方面各自为政,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而且使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效率低下,没有形成产业的竞争力。而且智能交通产品的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条件,道路交通信息分属于公安、交通、规划等各个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协调力度也不够。因此智能交通产业同盟化是发展智能交通产业的重要途径。
3、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模式
3.1 产业集成化管理
智能交通产业链的构成包括智能交通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制造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集成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智能交通信息通信网络运营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终端设备制造商以及软件系统开发商、交通工具生产商和政府管理部门等。集成化管理要求将上述环节有效的连接,服务提供商通过与顾客的信息共享,可以得到顾客对智能交通产品的反馈,并将反馈信息传递给产业链的其他成员,从而使智能交通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更加满足各户需求。
集成化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改变各个运营商各自经营的局面,从而生产出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智能交通产品。
3.2 政府协调支持
我国智能交通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部分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并不了解,更不重视,没有明确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部门,更没有当地的综合协调系统,导致虽然技术人员积极研发,但我国的智能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与效率仍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对不同项目进行划分,制定明确的投资方案和政策,并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扶植力度,对ITS企业的建设及企业联盟化持鼓励和保护态度。
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将发展智能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项目,主导构建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或产业协会,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并制定相关政策。
3.3 统一行业标准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了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强调信息的交互性,因此产品的开发需遵循同一标准,避免多个产品不能协调工作,完成智能化交通的系统功能,令多个地区的智能交通同一体系。统一标准,完善执行机制,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要大力提升标准水平和质量,增强标准公信力,建立完善的标准执行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前提保证。
4、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化整合策略
目前,在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真正影响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是智能交通部件间的匹配,用户对智能交通产品费用的可接受性,智能交通产品操作难易程度等。因此应重点关注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关注怎样提高响应顾客需求的服务,从而更好的满足各户的要求。
智能交通企业联盟化应着重开展信息共享策略和知识联盟策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的传递,消除信息的错误传递和延误的几率,建立标准,提高智能交通产品或部件间的匹配程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智能交通产业链的整合可以通过拥有知识优势的强势企业,进行知识联盟式整合,同时可以运用大系统结构方案中的分散控制模式,即通过产业链的局部控制器进行局部控制,来完成大系统的运营服务。
北京:规划投资56亿提升智能交通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已经初步建设完成TOCC中心,实现了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建立了常态化综合交通运输协调管理体系。初步统计,该中心现已整合2800多项数据,接入6000多路视频和13个应用系统。
北京市“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56亿元,用于提升智能交通。按照规划,北京将建成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和路网运行、运输监管、公交安保三个分中心,形成一体化、智能化综合交通指挥支撑体系,成为数据共享交换中枢、综合运输协调运转中枢、信息中心,紧急情况下为交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这意味着,市民将可以通过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实时掌握路况信息,提前安排出行。同时,自行车租赁也有望实现网络化服务。
2011年北京首批6项智能交通示范工程也已经开始实施,这6项示范工程包括长安街公交站台电子站牌系统、交通信息(公共交通、自驾车、慢行交通)服务系统、公共交通客流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出租车调度服务系统、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营运性车辆物联检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等,相信智能交通服务系统能够使市民出行更加便利,有利于解决北京的交通顽疾。
上海:延续“世博”智能公交模式
世博会结束后,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上海力争把世博会期间的交通信息共享机制和交通协调机制延续下去,整合各部门的相关交通信息,经过智能处理后,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更多帮助。
上海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将不断完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世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实现与闵行、虹桥等区域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上海还将在完善道路交通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改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信息服务,建设完善交通状态指数采集系统,多渠道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动态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在世博会期间,交通保障协调和运行研判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一机制已经被延续下来,正在为上海交通管理提供评估和预测服务。
公共停车换乘(P+R)系统为保障交通顺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公共停车换乘系统既保证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又降低综合成本,尤其能为中心城区道路减负,降低尾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上海交通部门将通过推出更多的公共停车换乘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能。
深圳:智能交通E行全程
深圳市智能建设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起步较晚,存在资源过度分散、信息资源不共享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深圳市交通部门不断探索U服务(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服务)、U保障(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保障)、U体验(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体验)。在智能交通方面,深圳市出炉了《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成立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智能交通处和市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通过了智能交通“1+6”系统项目建议书,开通运行了E行网,推进了办公自动化、移动执法、大运交通智能调度等系统建设。此外,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十二五”智能交通专项规划工作,是国内少数几个有编制智能交通专项规划工作的城市之一。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将投入16亿元资金,用以发展智能交通体系(ITS),包括2亿元的科研经费,以及14亿元的建设资金投入。5年间将完成包括新一代IT和S“1+6”(1个平台、6大系统)工程建设等在内的8大重点任务。
深圳将实行智能公交都市大交通战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专项公交协同、辅助公交参与的智能化大公交发展新格局。
黑龙江:“12471”促交通信息化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全力打造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12471”发展格局。即,一是建设一个基础通信网络。以全省高速公路光纤网为主体,以电信公网为补充,建设交通基础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省、市、县三级交通管理部门,用于支撑行业各类语音、视频、图像、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交换。二是构建2级数据中心体系。三是搭建4大基础支撑平台。分别是交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省级交通应急处置平台、交通GPS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四是形成7类业务应用系统。分别是公路综合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水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交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五是依托一套保障体系。以基础支撑、行业综合管理及行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内容为依托,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和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
山东:潍坊危货运输车联网联控
山东省潍坊市为加强对全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实时、动态监控和调度管理,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对1256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51家危货运输企业,全部入网省统一监控平台,在山东省率先完成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GPS联网联控工作。安装GPS联网联控系统后,不仅可以对危货运输车辆的速度进行监控,一旦车辆超速行驶,管理平台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约束,以免因撞车事故而造成危险品泄漏,还可以对危货车辆行驶路线的雨雪天气等进行及时告知,对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危货车辆及时发现,避免部分不法司机随意销售危险品等行为的发生。GPS系统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增强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山东省潍坊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江西:大力推进ETC收费系统建设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提高运输效率。
为了发展智能交通体系,江西省依托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实现了沪苏皖赣三省一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截至2011年10月底,江西省高速公路已建设开通符合国家标准的ETC专用车道139条。据了解,江西省投入近1.8亿元,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新建高速公路上叠加进行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建设,主要建设了道路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超速抓拍系统等,全省16条2300公里高速公路建有智能交通体系。另外,江西还将大力发展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沪苏皖赣三省一市联网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与浙江、福建、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ETC联网,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湖南:打造智能交通运输网络
湖南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向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投资约4500亿元,用来修建、升级打造交通运输系统,到“十二五”末将初步建成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力图打造一张湖南省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网络。
此次投资建设湖南的运输系统,高速公路所占比例达到近三分之二。根据该投资项目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湖南省内60%以上的高速公路将应用不停车收费系统,80%的公路重点基础设施监控覆盖,而且长株潭城市群将率先实现交通一卡通,这些针对相关安防产品而出的措施都将提高湖南高速公路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输。
另外,湖南交通系统还将在“十二五”末实现载运工具动态定位跟踪监测100%覆盖,水路重点基础设施监控80%覆盖,95%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
江西:全面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十一五”以来,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推进以智能交通为先导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初步实现了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要运输装备的可视可控。江西省还投入近1.8亿元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新建高速公路上叠加进行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建设,全省16条高速公路建有智能交通体系。至2011年10月底,全省高速公路已建设开通符合国家标准的ETC专用车道139条,ETC收费站数量67个。“十二五”时期,江西省将牢牢把握交通运输领域低碳与生态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不停车收费系统,建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交通运行环境三大感知网络,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监测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川:智能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四川省2012年将在基础设施和缓堵方面加大力度,计划在12月前基本完成整个中心城区智能交通全覆盖,2011年底前开通市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通道,公交和出租车方面将大力提高交通承载能力,最大程度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为了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全覆盖,成都市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交通精细化管理。据成都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道路流量采集、事件检测、交通管控等外场系统,力争2012年6月底之前完成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干线路网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中心城区重要路通流量采集系统等的建设。
成都市交委下一阶段将加快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协调推进成都市铁路建设,加强轨道交通的营运监管;加快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停车难。
公交和出租车方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加快常规公交发展,确保至2015年末公交日均载客率不低于600万人次,分担率达到30%,全面建成“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常规公交体系。力争在2012年6月底前建成出租车电招服务系统,开展以预约为主的电话叫车服务,有效缓解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的“打的难”问题。同时将加快绕城高速公路扩站建设和新增全互通立交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开通市域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ETC)通道,大幅度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福建: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智能管理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通过了《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大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实现公交、出租、地铁、轻轨等城市客运一卡通的电子支付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