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1: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与艺术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将“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结合,它既将环境艺术这种依附于自然环境之中,成为融汇艺术环境之中的美的创造,又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上,以环境科学为出发点,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了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则使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概念得到了概括与升华。
一、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意。缺少了创意,整个社会将停止不前。对于艺术设计,其美感的体现更是要求有创意。随着社会进步,无论是人们所使用的商品还是所居住的生活环境,不仅要具有实用性,而且必须具有美感,在具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所以提高创意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对当前的设计师和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考验。考验他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创意思维走在时代的前沿,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引领社会前进,体现艺术设计工作者的价值。
二、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
1、艺术性与科学性冲突
任何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必须要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强化人们生活空间与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在现阶段,诸多环境艺术设计师往往缺乏正确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经验,存在顾此失彼等现象,设计作品乏味单调,无实用价值。由此可知,在当前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中,必须要将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有机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师要树立全局意识,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从物品陈列、作品装饰等细节角度出发,充分糅合科学性与个性化特点,有助于实现作品的个性化。
2、个性化设计易受风格化的制约
城市的很多设计往往设计的理念和风格已经成为定式,这样使得我们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无法发挥出来,严重束缚灵感的发散。另外,个性化是环境设计师对自然和对建筑设计的本能反映,为了使城市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设计师也往往会选择约定俗成的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师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化设计受到制约。
3、个性化设计易受到空间使用功能的制约
设计作品的实用性是我们在在设计这个作品之前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环境设计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使用功能是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也正是由于过分重视空间的使用功能而忽视了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意义。很多设计师不能做到将两者合理的结合,并且在两者发生冲突时,选择前者作为设计理念,这样严重影响了个性化设计的发展。环境意识的渗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需要设计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个性化做出体现,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体现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在同一空间,不同风格的个性化就是功能化增强的最好体现。
4、空间使用功能限制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诸多设计首先考虑其实用性,过分注重环境的使用功能,忽略了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性,无法将实用性与个性化相互糅合。当两者存在冲突时,大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师首选实用性,在这种状况下,严重限制了个性化设计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环境意识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设计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必须要树立个性化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个性化特征,才能更好地彰显作品的功能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创意思维的表现形式分析
1、追求自然之美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机会受到大量的知识冲击,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渴望能够和自然接触,希望能够享受自然所带来的一些快乐,这些都对于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追求自然之美,将环保和艺术进行很好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设计师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一重要趋势进行设计,提升居住者的满意度。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只有将环境艺术设计和环保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出人们对于深层次美的强烈追求,以满足人们所追求的情感的有效统一、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的有效提升。
2、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民族文化,这民族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是民族化的东西也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能够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环境艺术的创意和传统民族文化的结合有利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效果,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品味,促进环境艺术的健康大战。比如在设计师在开展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传统的吉祥图案开展设计和装饰,也可以利用传统的一些民族符号营造具有民族感的居住氛围,这些创意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设计效果,给居住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满意度。
3、“以人为本”促进环境艺术新发展
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利用科学和技术将艺术、人文自然的融合,创造出具有较高审美品位,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生活空间。当人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的同时势必也会促进环境艺术的发展,因为人类创新科技,科技为人类服务,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回溯以往,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和需求,人们肆无忌惮的向大自然索取,使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这就是人类为求得到自身的发展而付出的惨重代价。20世纪西方学者提出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已不单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还必须顾及自然环境,使人类的设计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也避免对环境的伤害,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设计要想充分体现出设计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就必须在设计中充分重视地方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融合当地文化,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环境设计,实现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
5、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运用已经到了方方面面。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也增加了,活动范围的足迹也就逐步的扩大,人际交流越发的密切,与此同时对于身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社会中的老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不同与主流人群的行为和心理方式,对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有着要求多的要求,如精神性要求、功能性要求等,出于这方面考虑,也应该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环境设计的人情化。
关键词:艺术设计;现状;原则
1 环境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种,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一般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包括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非物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艺术等环境。然而我们更关注的是从设计的角度理解环境,那么依据设计的本质,也就是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环境的概念应该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也就是说由若干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组成的,并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是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生存的环境。在这个概念下,环境涵盖的范围也是比较宽泛的,从广义来看应该包括以山川、河流等地理地貌为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依靠人的力量在原生自然界中建成的物质实体的人工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创造生存和生活空间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不断地改造、协调自然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善提高自身的生存环境,这充分体现出人自身的能动性。其主旨就是以人这个主体为核心,创造一个能符合人们生活的,具有一定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即满足功能需求;而且能带给人以愉悦的心理感受和激发健康灵性,即满足精神需求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够沟通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欢愉的情感,建立一个美好的人类生存家园。
2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2.1 城市监管机制制约了环境设计艺术的品质。环境设计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的现状是建筑设计由城建、规划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由园林部门管理,道路交通由市政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由环卫部门管理等等。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从设计到日常管理都难以做到统一协调,从而使得一些城市环境的艺术品质不高,缺乏整体性,不能反映出一定的艺术品位与水准。但愿我们的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也能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一个长远的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因此,无论是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角度还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性与复杂性自身,都迫切需要在城市中建立环境艺术设计的咨询机构,统一协调城市环境的设计与管理。从而使得不同地区性质的城市,形成各自独特的环境景观;并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从而达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人们生活的目的。
2.2 公众参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力度欠缺。我国目前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绿化设计、公共室内设计、雕塑展示设计等,都是由个人或单位来设计施工,在征求人民的意见与想法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很多环境设计变成了长官意志的产物或者设计者宣泄个性的场所。但是环境艺术的整体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进行多方协调、共同参与。
2.3 缺乏地方性特色和时代风格。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建筑上一哄而上的玻璃幕墙、“帽子工程”以及在广场绿化中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已使人们认识到现代城市缺乏艺术设计与特色,而设计观念的陈旧和盲目的模仿似有东施效颦之嫌。造成了目前我国千城一面的尴尬状态,而丧失了每个地方的不同地域特色。发达国家一些优秀的环境设计在历史文化的继承、地方性的体现与现代科技的运用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4 现代环境设计中自然因素关照的不够。这对我国公共环境设计观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尽管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一贯崇尚自然,但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功能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大课题。事实上在我国一些流经城市的河道治理与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往往都采用混凝土的砌筑护堤。当然这种设计的前提主要是满足防洪、排污的功能,但类似的设计显然有只注重功能的满足,简单化的倾向,没有考虑到它在环境整体中的自然属性和人性,即违背了生物多样的原则。
2.5 教育师资缺乏及专业设置混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专业,需要不同的专业同步协调和密切合作。现在国内大多数院校是把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专业内容更本没有改变。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和一批更优秀的师资队伍,而这恰恰是许多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3 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依赖的几个原则
3.1 总体性的把握与统一
环境艺术是一个整体,主要是由两大块所组成,即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因素我们较难以改变,那些地形、山川、河流、当地特有的地貌以及风土人情我们是没有能力将其改变的,人工的因素同样是复杂多样。一些道路、交通设施、灯光、各种的机械以及原有的各种建筑物。环境艺术不仅仅包含有实体性的内容在里面,还同时具有许多思想、理念、学识等内容包含其中,不仅有物质还有更为重要的精神元素。所以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需要有一个能够将这些内容有效的整合的构思与加工,我们都清楚,整体是由一个个的局部所构成的,可是局部与局部单纯相加的结果只能是一个残缺的整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所以我们在开展艺术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整体。
3.2 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本理念
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目的是为了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的享受,人才是艺术设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主角。可是以前我们的设计工作却往往走人了误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重要性。人才是环境最终的使用者,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按照人的需要来构建起符合人的理念的环境。我们也要看到以人为本的理解需要全面,对这个的理解需要采用发散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一些基本性的概念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是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作用。这样的想法可以让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的本质以及我们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我们的设计工作并不是仅仅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需要,而是最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让人们的心理获取美的感觉。
3.3 与自然相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自然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就很难再次恢复原貌。我们的能源也是极为有限,难以再生,而且有不少能源是根本用一点就少一点,根本无法再生。我们原先有不少可以有效调节气候的湿地,现在已经很难得一见。甚至于不少原先绿树成荫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不毛之地。这样的例子在全世界真是四处可见。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所造成的环境灾难是极为惊人。所以,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有效地保护,要想到今后。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是需要体现在我们的设计作品当中去。
3.4 需要即引进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好好利用民族的元素
我们以往的设计是为了追求到一种美的意境,主要是利用一些自然地植物的使用,在这个上面,我们的园林设计工作做得是非常的出色但是我们需要紧紧把握住传统设计中需要展现的一些理念与真实的意境。同时要加入进我们现在的元素,如一些高科技的材料以及灯光的使用,让我们的设计作品能够有现代身影,同时我们也要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争取突破、创新。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城市环境艺术;“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
0前言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开始逐渐树立绿色观念。人们一直希望能够亲近自然环境,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过笔者的多年分析研究后发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础战略,“生态设计”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体现。
1简析生态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
对生态环境艺术的特征,可以从广义及狭义层面对生态环境艺术定义进行分析研究。从广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环境艺术工作;从狭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主要表示对生态环境进行艺术化设计。环境艺术实际上是设计领域内的边缘性学科,它包含多门学科内容,如人文、地理、建筑等学科。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结合而形成的多样化的空间效果。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建设花园城市,并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城市自身建设的特征,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自然规则,按照社会发展惯性,保证环境艺术合理性,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强调环境艺术内具有的人文理念,尊重自然变化,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2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2.1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
第一,拓展学科领域。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生态城市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尤其是我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后,对生态城市建设就越发关注。环境艺术设计属于全新学科,包含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都需要环境设计人员参与其中,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城市,需要借助统一生态环境作为辅助。我国对环境艺术的研究时间较短,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尚未深入结合,所以需要增加学科间的结合,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第二,为构建“和谐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城市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并没有系统的结论作为支撑,行政决策在制定上面也没有理论作为保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生态美学为引导,建设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2.2有序规划城市的生态空间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以城市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核心,并与城市建设趋势相一致。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这三个层次具有的功能及性质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人文风貌也存在一定差别。在对城市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从空间层面来说,需要从用地、空间、组织层面上进行规划,对环境效益与空间实现综合分析研究,构建系统化的空间系统。城市生态空间包含城市内居住小区、广场、地带等区域。在对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过程中,主要可以从空间环境功能的四方面进行规划,分别为生态效能、活动利用类型、人流、文化艺术表达,进而对城市内不同层次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绿化规划,城市空间绿色规划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城市不同空间功能及生态标准,对不同空间绿化指标进行确定。绿化指标主要包含四方面的数值,分别为郁闭度、叶面系数、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在绿化规划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空间特点进行规定。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有序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关系的关注程度,需要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进而保证郊区与城区的和谐发展,并从空间层次上调整区域关系,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进行合理规划。
3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研究人员对城市环境艺术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虽然城市环境艺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其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学科来说,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尚未构建规范化的行为规范。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对象为城市空间与建筑,这样也就表示城市空间及建筑在合理设计之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1创新意识淡薄,缺少设计特色
不管是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还是位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城市环境属于何种类别,人们都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出城市所具有的历史底蕴,充分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满足城市环境艺术空间的情况下,有效调节城市现代化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构建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和城市环境艺术。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特征,怎样对城市内的文化深入挖掘及创新,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为之努力。为了能够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就需要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与本地文化特征相结合,提高对城市人文历史的了解情况,对城市传统民族精神进行宣传,弘扬城市的人文历史,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按照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情况,城市环境艺术整体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环境艺术内作品艺术性十分低下,大部分作品基本上都属于模仿或是克隆,视觉效果十分低下,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可以说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内的败笔,严重浪费了城市环境艺术在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3.2商业宣传过度,缺乏“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过于商业化的宣传情况,进而出现了视觉污染问题。视觉污染主要表示城市环境内视觉信息数量超过人们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同时信息杂乱无章,人们在长期观看之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或者是眩目情况,导致心情十分沉重及压抑。视觉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人们视野内视觉元素十分杂乱烦琐,非常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的情况。比如,人们喜欢红色,虽然红色代表喜庆及热烈,具有良好的视觉冲效果,但如果城市大街小巷内全部都是红色,应用数量超出人们视野所能承受的范围人们就会感到错乱,心情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和视觉污染相比较,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形式过于单一。城市视觉环境艺术过于简单、无创意,同样会造成人们出现心情不畅的情况。在人们的传统概念内,电话亭都应该是不锈钢及有机玻璃的造型,但是在西湖的公共电话亭,其确实是经典的设计方式,并通过与西湖文化相联系,成功的将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西湖特色的电话亭。
4实现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途径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建设,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概念。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城市环境和谐,构建良好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具有美学功能,进而才能保证生态城市环境艺术的质量。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保障人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核心就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人与资源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理念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态系统内资源秉持的态度。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需要征服自然,也并不是屈服与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也就是说,人虽然在利用生态系统内的资源,但是资源应用数量需要控制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自然提供了充分的缓解之后,进而让人与资源成为一个整体,和谐共处,相互依存。人在日常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看作生态系统内的组成部分,与自然系统积极沟通交流,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掌控,缓解人与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人们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不可再生资源,但是自然系统内所拥有的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人们要想可持续发展建设,就需要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严禁出现过度开采资源的情况,以此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古代城市的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利用自然景观进行设计,所利用的资源数量也十分有限,城市景观基本上都是传统景观,在这种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之后,城市景观设计对象也就不再是普通社会大众,也不是抽象层面的人民,更多的是按照少数人群的需求,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因此,按照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历程来讲,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虽然从传统的设计概念内脱离出来,但是又被进入到了另一个观念之中。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日常的居住需求,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城市生态环境设计。现代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为少数人群的需求进行设计,也不是按照设计人员自身的意愿进行设计,而是应该按照城市内所生活的全部人群进行设计,如男人、女人、大人、儿童、老人等,满足不同类型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实际需求。[6]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核心,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降低生态城市能源利用数量,减少能源消耗,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资源之间实际上一直都是十分矛盾的存在,保证人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缓解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延长能源的应用时间,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4.2坚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地速发展建设。虽然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之后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导致能源越发紧张。为了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我国正式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在不损害子孙后代求发展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构建生态城市,实际上就是“为人”,有效调节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人们提供完善的生态体系,在满足当代人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延长能源应用的时间。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结合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认识到人在生态城市内的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同时保证子孙后代具有充足的能源。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逐渐普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艺术的需求也越加严苛,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保证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和人们的艺术品味相同,进而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结合,在提高生态城市环境设计质量的情况下,对后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证后人在生活过程中也具有充足的资源。所以,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理念,有效的将生态、美学、整体、本土相结合,在保证城市环境艺术与美学观念相一致的情况下,与本土地区的城市发展趋势相结合,充分彰显出城市潜在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艺术符合社会大众审美,从而推动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
4.3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现阶段,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能够有效的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让城市依赖于自然,有效调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早推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子孙后代也能够具有充足的能源应用。城市虽然在快速的发展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自然景观并没有遭受到破坏,城市已经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相结合,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自然景观存在于城市的各个位置。这种景观设置方式,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具有休闲场所,从喧闹繁华的城市生活内脱离出来,净化人们的心灵,缓解人们压抑及喧闹的情绪,使人们心情变得舒爽。现阶段,大部分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绿地面积数量基本上都已经超过30%,但部分国家绿地面积却呈现不断减少的态势。由于人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绿地面积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发严峻。为了能够缓解城市经济建设与绿地面积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部门在1988年正式提出了“地球解放”计划。在“地球解放”计划内,主要要求就是提高城市内绿地面积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必须超过60%。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建设,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一同参与到“地球解放”计划内。
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在陆地面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景观设计上结合了生态设计理念。现阶段,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已经显著提高,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的结合已经较为完善。虽然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已经十分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会越发注重人性化与生态化建设。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守自然规则,建筑行业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工程地点接近山水,通过山水对建筑依托。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依托,相互陪衬,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保证了人与环境相一致。城市与建筑物在任何环境之下,都可以借助周围的自然条件,为人们营造宜人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效果。但是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之下,建筑工程经常破坏自然环境,因为过于追求眼前效益,而导致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应该紧密结合,以此解决城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5结语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地点,与城市自然化程度对人们居住环境之间有着紧密关联。城市环境艺术作为系统性工程,能够有效调解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矛盾,能够对人类行为进行引导,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人类生存形式。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与“生态设计”相结合,进而对现代城市建设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13(04):119-120.
[2]…梁麟.浅析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3(05):62.
[3]…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228-229.
[4]…马晓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艺术科技,2013(04):226.
[5]…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13(05):51-54.
【关键词】人居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异同
0.前言
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建设方针是:经济、实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注意美观。这也是建筑教育所遵循的方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满足仅仅是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这时美学从工程学科的附属物中逐渐的脱离,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艺术学作为美学的重要分支在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也就呼之欲出。
1.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1.1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在谈到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有两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张绮曼和郑曙旸。张绮曼被誉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军人物,她是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公派出国留学日本第一人。而郑曙旸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他认为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提出与日本环境艺术不无关系。
回顾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室内装饰到建筑装饰,再由室内设计到环境艺术,以至于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的传开,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争议是很大的,直至现在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说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是向更大更广的方向发展,可为什么在一步步扩大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却没有多少呢?直到现在许多的环艺毕业生仍然是做“装饰”而多过于设计。
1.2 人居环境设计大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提出人居环境这个学科群的概念的人是中国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吴良镛院士。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从100年前城市规划学的先驱酝酿“ 田园城市理论” 与“ 区域观念” 起,1987年2月在“建筑学的未来”会议上,吴良镛院士正式提出“广义建筑学”。然而伴随着认识的深入,吴良镛院士逐渐理解到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学科发展,因此提出了“人居环境”这个众多学科的“学科群”的概念。2001年,发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
通过上述人居环境从提出到发展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居环境设计或说是人居环境这个概念来源与城市规划的领域,经过不断扩展和完善变成了一个学科群或是大学科的概念,它主要解决的是与人类居住环境有关的一切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园林。
2.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上述两个学科的起源和新时代赋予的契机,我们分别引用两个学科的学术领头人郑曙旸教授和吴良镛院士,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和人居环境大学科分别做出的学科概念和内涵。
2.1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概念
郑曙旸清教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扩展到整个的一种设计和艺术领域的创作的理念。从狭义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运用艺术手段,根据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一种特性,来进行空间组织。也就把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涵盖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其内涵可表述为在空间限定和时间序列下用艺术手段去处理静态实体和动态虚形的关系。因此,它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就是它的空间的限定。第二个层次就是时间序列的概念。
2.2 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
吴良镛院士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广义上来说,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居环境科学从狭义上说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发展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3 两者概念的交集——园林
从上述两个学科的狭义概念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不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人居环境科学在狭义的概念上包含了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是室内+园林的双重组合,人居环境科学则是建筑+规划+园林三位一体的组合。如果单纯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这种分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3.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
2011年8月下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在文学门类下“蛰伏”多年的艺术学独立门户,升级为门类,即第13大类学科。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在此我们选用:建筑、规划、园林、环艺四个专业的全国高校前五排名的数据入手去分析两者的异同。
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
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主要以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核心知识,强调客观地、科学地创造理想的人类生存空间,其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设计有用物体的进程。主要关注的是功能、技术、经济方面,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注重实践应用。辅助以艺术课程训练、实践,但是占的比重较小,涉及范围较小,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以图形形式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为核心知识,使其成为一种艺术手段,美化人类生存空间,其关注人类行为审美情趣以及美感。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强调造型语言的表现。在清华同济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关系密切,课程设置偏向建筑设计等方向。但是与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划分较为明显,一般不同属一个学院一个系。在各大美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则侧重培养艺术性人才,同时辅助以各类设计基础,但是占的比重不亚于艺术课程。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设计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都十分广泛,都属于快速发展的学科。再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同仁以帮助。
【参考文献】
[1]代锋.从“环境”到“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传媒.2009,(03):53-57.
[2]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71-86.
[3]娄永琪.环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8-10.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就拿室内设计来说,从空间布局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感。那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给予观众广大的想象空间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抽象美之说,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抽象美的典范,从舞台的这边到那边就是两个天地,只是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广阔的场景,观众从抽象的表达中感知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如何展现抽象美呢,如:通过景与景之间、空间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穿插、因借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感觉,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借助景与景、景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形式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人类的巧夺天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扬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人合一”,它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要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正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创新,在审美上可以追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天成”之美、“闲适恬淡”之美、“简单大方”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物质性继承,一个是精神性继承。首先,物质性继承是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形式的继承,比如说,中国很多的仿古建筑就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继承,在现代建筑中加上一些传统的表现,如在屋顶的设计上,在室内装饰上糅合进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去,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古典美。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单纯的物质性继承是无法实现发展和创新的,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性继承。其次,精神性继承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的深层次探讨,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审美习惯、文化底蕴表现出来,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以人性化为基本设计理念,实现室内设计的适度而含蓄,从空间布局到装饰品的选择上给人营造出平静淡雅的舒适空间。在一些材料上将中国古典元素杂糅进去,形成中国古典的抽象美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美感。
2.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形态的表现,更为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的展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运用现代思维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既要考虑到空间组合,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审美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时代性元素,提供了人性化的理念等,这些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由古至今,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博采众长,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突破,尤其以创意思维为核心的内涵设计,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瑰宝,不断地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并且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下愈加的光彩夺目。从古典奢华的洛可可风到密斯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再到后来的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此时现代环境艺术与艺术环境有机结合了,更融入了别出心裁的艺术创意,是艺术结合技术、材料综合发展的大爆发,大胆运用管道和金属结构部件,充分发挥创意思维的创造性,将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创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格局。创意思维的融入逐步打破了环境艺术设计中“千城一面”的局面,有机的结合艺术作品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风土习惯等,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艺术设计。如立于澳大利亚碧蓝的海波旁的悉尼歌剧院,其清爽活泼的白色风帆造型为大海又增添了一份激情与活力。其设计思想不拘一格。据说是源于棕榈叶子扇形叶脉的启发,设计了一扇巨大的风帆浮于港口,挑战了传统思维里的建筑功能和价值预期,并且最后得到了世人的一致推崇,赢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建筑学奖,并在如今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在创意思维中行走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设计师们不断寻觅人类本体与自我审美需求的协调中不断发展,在新型的多向多维文化心理意识的推动下,创意思维的注入给予了设计全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在与未来的发展期许交相辉映,创造出更多热情积极的艺术设计。
2.1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
北京香山饭店是在贝律铭先生的主持下设计的,依傍于优美的园林风景,并将建筑群贯穿于其中,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并且重复的几何图形的运用,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巧妙地融合中西,而马路灯具、楼梯栏杆、桌椅陈设等设计民族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致的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而类似于此的,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对于我国的设计师们来说,在借鉴世界上已有的设计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加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创造,也是设计思想的进步。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文化元素加以创新和修正,融合创意思维,架起一座沟通古今的文化桥梁,是我国未来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多元多级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和比较中成熟,而只有当历史感悟与时代意识、精神物质融合之际,创造性思维的能量才能发挥到极致,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才能得以升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也是传统价值观与现展观的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更加契合社会现实,也是在一代又一代设计师们的实践和摸索中提炼出来的,虽然风格迥异,但是文化价值和审美观念基本趋同,是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财富。如中国国家馆,主题彰显城市发展的繁华,而又透露着中华智慧。设计中以“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为主线,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在城市发展中的精神与气质,又结合了现代低碳环保的环境发展观。此设计完美的诠释了发展与文化的联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得到了一致认可。
3、结语
关键词:环艺设计;审美性;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59-01
一、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并非偶然的、继发性的设计,而是包含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与环境有关的因素,根据其专业内容可以分为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既包含艺术的范畴又符合现代人讲求适用于审美相结合的特性,环境艺术是依据周围的环境的存在而存在艺术表现形式,强调其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统一,借助传统装饰设计的纹理、材料、色彩等因素来表现的,其设计作品大概包括:建筑、园林设计、雕塑等等。而且现代社会的兼容并包似乎有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更多的社会责任,让其在具备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又包含更多的实用功能以及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延伸。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性与实用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美的表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的设计必须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人们对美的需求随着其年龄、时间、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美的表现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美的需求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例如室内设计,儿童时期对室内设计的需求可能仅仅是满足其基本的生理上的需求,以及视觉色彩、家居形态的美,而到成年时期对美的需求,又会上升到既要求装饰色彩形、造型上的美感,又要追求室内设计的使用价值。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追求艺术设计形态和谐美、形式美、造型美等等,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并不实孤立存在的,要讲求同周围环境的相互融合,在设计之初应该对周围环境或者是产品的使用环境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所以环境设计的作品必须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而且其设计作品的形态并不是孤立的,它随着人们感受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设计作品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得不同时代的人观看的感受也不一样。不同环境、不同时代背景以及不同地域的设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化意蕴也会不一样,而且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例如不同城市的特色雕塑和建筑群,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现代化的艺术的特色美。首都北京的可以算得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最美的诠释,既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具有浓厚的国际大都市的时代特色,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设计作品能否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性等方面的需求,要求在符合审美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其实用性的设计。对一件设计作品而言,它是否具有使用价值,要看它能否满足人们对物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可能仅仅是生理上的使用功能,也可能是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与实用的统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美是建立在使用价值基础上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在注重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越来越讲究对美的追求。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意义上来讲,既要符合传统的人们对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性的需求,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就是说,人们对设计产品的审美需求是在满足其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层面上的进一步升华。
(二)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美与实用的统一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与实用性是相互协调统一的,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设计作品之中的。设计师在设计时,对美的形式、造型、意蕴等方面的追求都是建立的在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上的。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设计时似乎更追求其审美的特性,而忽略其实用性。就像一栋高层的建筑,设计师假如仅仅注重建筑物外在的形式和造型上的美感,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协调,以及其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并不实用,那么这栋建筑等同一堆废墟,毫无价值可言。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与实用性的有机协调和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创新的过程,当今时代的环境设计应该是建立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基础上的,要注重美与实用性的统一,要求设计师在充分了解人们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将设计作品美与使用价值完美的融合,从而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使得设计作品更加贴合实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美与实用性的统一。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门类,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触及到的,一切的环境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中只有将审美同实用性有机的统一,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需求。
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看我国传统环境自然观。从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设计就可以看出,对人与自然的协调较为看重,并在此过程中强调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追求虚实相互照应,以达到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境界。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影响非常深刻。其一,看似人做,实由天开。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思想就是自然,园林艺术就是要遵从自然发展的道理,是自然生成,并非人为创造。园林中的山水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概括,因此必须按照山石的走向与水的源头组织风景。如果园林尺寸不能从大范围上体现出自然的美,那就只能仿照自然的某一部分抽象地表现出来。我国传统园林的美始终遵循“山水美”,这一点在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可以看出。其二,寄情山水,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园林的建造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情画意、绘画艺术与诗文充斥着中国古典园林,与此同时园林、文学、绘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中国山水画,重视写意,看重意境的表达。画者在画画的过程中要观察自然之美,而建造园林就需要从立意构思的具体技法开始,全面借鉴于绘画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是山水画的真实三维空间的形式再现。其次,从民居建筑看建筑与环境[1]。传统的建筑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地域建筑文化与其他的建筑文化互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在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民居建筑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将其与人民的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出来,同时民居建筑还可以体现明显的地域特点与浓厚的民族特色。我国的民居建筑形式与特点体现出多种多样,同时也显示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再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民居建筑材料、构造技术、方法、环境防御都有相应的要求,进而体现出差别。同时宗教也会对建筑的形式产生影响。
2地域特征与时代审美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环境设计发展如何已经成为困扰设计师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重要问题。
2.1历史、个性与科技、创造
首先,整体性。我国具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有着丰富的建筑语言,传统的建筑经验应当吸收,并从中获取相应的营养,同时经过转化应用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保存。在此过程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点,从别人那里借鉴,并非抄袭。建筑师应当在更深层领域中,综合人性、原始的过去进行探索。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整体设计的规划,大可大到国家、整个民族,小可小到城市、整个村镇。其次,创造性。针对传统的,既要看到特殊性与历史性,又要看到其中的普通型与超越性。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文化的发展都会包含糟粕与精华两部分。将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发扬,同时还应当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化实行糟粕摒弃。但是取其精华应当注意避免功利性的态度,尊重民族文化的群众性、广泛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谨慎对待。
2.2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审美关系
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文化与文化环境。在对地域环境、文化条件从深层次方面对建筑环境的本质与规律性的理解,才能够将人、建筑与自然形成为有机体。地域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域自然属性。通常情况下,每个地方的地域条件都是难以被改变的。而正是由于地域特征的不同造成地域建筑的多样性特点。如西南地区雨水较多,阴热潮湿,进而促使建筑要通透、廊线连接。同时当地的植被品种较多,在自然色彩丰富,建筑大部分采用天然的原色。由此就可以知道,建筑师不仅要具备传统建筑文化,还需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才能够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2]。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