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康复护理指导8篇

时间:2024-01-14 15:54: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康复护理指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康复护理指导

篇1

【关键词】脑梗塞 肢体功能护理

中国分类号:R49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89-03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期常见病之一,近年由于诊疗及治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明显降低,而致残率相对增高【1】,其中后遗偏瘫最为常见。早期进行运动机能康复锻炼可防止发生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挛缩、骨质疏松、褥疮、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后果【2】。我院神经内科自1997年以来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2例。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 或 MRI证实,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均为颈内动脉系脑梗塞患者,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6岁。根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情严重评定,分轻、中、重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积分、及既往史积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接受下列康复训练内容。第一接单即卧床期,具体治疗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健侧肢体肌力维持强化训练,偏瘫肢体随意运动的诱发及选择性分离运动训练;翻身做起训练;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在此阶段争取使患者能独立完成床上移动动作并能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每天一次。第二阶段:重点为站立及步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坐位耐久性耐力训练、起力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转移、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如足内翻畸形、尖足步态及膝关节控制差等障碍,应及早使用下肢矫形器会助行器等辅助用具,为促进步行,防止畸形及早期自立创造条件。第三阶段:步行训练为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上下楼梯,室外步行及日常生活动作为核心的实用动作训练。康复组患者进行3―4周康复训练,训练采用护士与患者家属一对一的形式,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每天一次。患者仍需在家属和护士监督指导下,每日重复训练内容1―2次。

1.2.2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测患者运动功能情况。资料的统计学采用T检测。

1.3康复护理方案

1.3.1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急性期症状明显,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应采取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1)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院采取的护理方法是:每2h协助患者更换1次,技术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两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翻身后,骨突出部位用棉垫悬空保护,防止受压。保持床整整洁干燥无渣屑,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及时更换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做到四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清洗、勤更换。同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2)防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脑梗塞患者由于肋间肌麻痹,易出现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采取的措施是:注意防寒保暖,病房保持一定的湿度,防对流,辅助排痰,每2h翻身拍背1次,扣背时用空心拳由肺底向上,由外至内做叩击动作,如患者有痰而无力排出,可于患者吸气末呼气时开始,在下胸廓部突然加压产生呼气时的快速气流而促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超声雾化。(3)床上翻身训练,保持患侧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患肢的肌肉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处于低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时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窝处再加入一小软枕,时腿微曲。足底与床尾之间置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度。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腿内收。健侧卧位时,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100―150度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经常变换。每1―2h翻身1次,一般位仰卧及健侧卧位交替翻身,减少患肢卧位,预防肢体受压,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 置90度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侧屈曲,患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1.3.2恢复期的护理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争取尽早下床和生活自理。

1.3.2.1瘫肢活动训练 患者入院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 48h就开始康复锻炼【3】。(1)首先要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按摩。(2)被动运动(患者肌力在0―2级可做被动运动,肌力3级以上患者无需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在被动运动的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嘱患者思想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被动活动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3)主动运动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展床上主动运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恢复。主动运动应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动等。a,Bobarth握手:帮助患者将五指分开,健侧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余四指相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度60度90度120度时,可视患者情况,要求保持5―10分钟,手不

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b,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要摇晃,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运动时,抬高高度以视患者最大能力为限,嘱患者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从5s开始,渐至1―2分钟,每天2―3次,每次5下,有助于防止甩髋、托足等不良步姿的发生c,床上移行: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即时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患者健手肌力达5级,可教会患者以手抓住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1.3.2.2坐位及站立行走训练在坐位训练时,开始角度不宜过大,一般30―50度开始。背部垫一被褥,让患者靠着锻炼躯干肌肉,训练保持平衡后,让其坐床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两下肢活动。患者在床边站稳后逐渐锻炼站立和行走,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注意不要行走,主要是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并逐步达到自己行,老年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

1.3.2.3日常生活训练针对患者进行技巧性训练,如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精细协调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握笔、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1.3.2.4合理饮食膳食原则 为:进五低三高食物(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食物、高维生素、高纤维、高矿物质食物)多饮普通水不用非自然调味品(味精、酱油);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进食蔬菜水果,限制肉蛋内脏摄入量。多食奶、鱼、豆及菌藻类,保持大便通畅。

1.3.2.5心理护理脑梗塞偏瘫常使患者产生自卑消极心理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对前途失去希望而致性情急躁等。根据患者性格和病残状况,开导患者,介绍同类疾病恢复较好的病例,消除患者的异常心理。耐心解释和安慰,让他们了解疾病的转归及康复锻炼的意义,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6自我护理训练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是关系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将康复训练方法及基础护理知识包括褥疮、便秘、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等,打印成小册子,发给患者及家属,先讲解再示范。可有效防止出院后盲目超负荷性走路,促进运动功能的完全恢复。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十分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项指标有改善,但与康复组出院时指标相比,改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脑梗塞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但是许多脑梗塞患者致残并不都是偏瘫所致,而是在急性期至恢复期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姿势性挛缩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及时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加以实施,就能有效的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使神经系统发生短暂变化,而且还能锻炼和加强大脑皮质活动能力,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大为增加;同时运动可使大脑皮质厚度蛋白质含量增加,促进新的血管形成,并增加脑血流量。康复运动可以增加脑内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分泌【4】。本组资料康复组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表明脑梗塞的康复护理相当重要。所以,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提倡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生命体征稳定,麻痹进行已停止时即开始实施康复措施【5】。。脑梗塞 一但发生,初期的康复指导以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为主,而且功能位的保持应贯穿康复护理的全过程,逐渐让脑梗塞患者适应和习惯功能位。稳定期的康复指导应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遵照神经肌肉发育顺 次序,先上后下,现近端后远端,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线粗大后精细的运动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使患者早坐位、早立位、早离床、早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指导要从替代护理过度到自我护理,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肢体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郑艳红.脑卒中偏瘫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

[2]王喜会,张京.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3]刑爱红主编. 康复护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6.

篇2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导;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主要是下腰椎,尤其是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多见[1]。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腰腿痛,感觉下肢冰凉或麻木感,严重时呈跛行步态。经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要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和预防。现对2013年在我科治疗的6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指导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378例,女246例,年龄15~72岁,平均43岁,病程1个月~30年,患者都有腰腿痛,下肢麻木,有的伴有下肢放射痛等。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针对患者的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配合医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2 康复护理指导

2.1 心里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使患者情绪低落,精神负担重,所以我们要普及做好康复宣传工作,让患者对此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而使患者身心放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

2.2 用药指导 患者疼痛严重时给予消炎镇痛药,如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但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有肌痉挛的患者可以加用肌肉松驰剂,如氯唑沙宗等。急性期有神经根水肿时应使用脱水剂,如利尿剂、甘露醇等。

2.3 日常生活指导 让患者使用正确的姿势:坐位时选用高矮适宜的凳子,使膝与髋保持同一水平,背微微向前弯,使腰部能靠在椅背上。站立时尽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腹提臀,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使腹肌有助于支持腰部。睡觉时应选用硬板床,可采用平卧或侧卧,侧卧应屈膝,最好右侧卧位,使腰背和全身肌肉放松,脊柱不弯曲。不宜欠坐久站,需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或重复同一动作时,要注意定时改变调整姿势和,或作简短的放松运动。尽量减少运动,放松休息,避免搬重物,如弯腰拾物应保持上身直立,以屈膝、屈髋、弯腰的顺序进行,减少腰部的活动范围,避免在腰椎侧弯或扭转时突然用力。搬运大件物品尽量采用推的方法以减少腰椎负荷。患者应选择软底平跟或低跟鞋,不易穿高跟鞋,以免影响下腰椎的稳定性。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腰围,佩戴时间为3个月,大约佩戴13h/d,卧床时取下腰围。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香燥之品。年老患者需要加钙的摄入,如奶制品、豆类、鱼虾等。指导患者戒烟,因吸烟影响髓核的血液循环,延迟损伤的愈合。

2.4 运动指导 让患者采取俯卧位依次进行两替向背过伸,两腿同时向背过伸,两腿不动上身向背过伸,上身与两腿同时向背过伸呈反弓状,也可采用俯卧位全身放松,掌心朝上握拳,两肘屈曲在胸部两侧作为支撑,腰部背部颈部依次弓起做波浪式运动,每次做两分钟,然后放松稍作休息,而后重复运动,锻炼次数酌情而定[2]。教会患者做腰部肌肉锻炼的医疗体操、退着走等锻炼方法,1~2次/d,20min/次。还可以进行游泳、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健美操等各种体育活动。康复锻炼不要过量,稍微感到疲劳就休息,保持低强度的温和训练。

3 体会

通过对患者的康复指导,让患者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大降低了腰椎间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我们更应该做好患者的健康护理,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8-267.

[2] 高桂平.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导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6):120

[3] Blondiaux E,Katorza E,Rosenblatt J,et al.Prenatal US evalu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using high-frequency linear transducers[J].Pediat Radiol,2011;41(3):374-383.

[4] Lam T et al,Treadmill-based locomotor training with leg weights to enhance functional ambulation in people with chronic stroke:a pilot study[J].J Neurol Phys Ther,.2009,33(3):129-135.

篇3

1临床资料

4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其中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52岁,平均年龄为68.5岁。主要病种为引起严重的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关节疾患、骨关节创伤性毁损、老人股骨颈骨折、骨肿瘤、骨结核等均适合行人工关节置换。

2术前的心理指导

由于手术对患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理刺激。因而,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和恐惧的心里,程度不同的影响着手术的效果。特别是情绪激动或彻夜失眠均可导致中枢神经或交感伸经系统过度活动,由此足以削弱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因此,术前应用温和亲热而耐心的语言开导患者,使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如对假体置换术后是否有排斥反应,对疾病的预后以及人工关节的寿命都比较关心。护理人员员应就可以发生的问题向病人讲清楚,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鼓励病人避免过度紧张,排除外来干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例举此类手术成功的例子,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为实现术后改善膝关节稳定的目的,术前必须指导病人作股四头肌操练,帮助病人掌握锻炼方法,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3手术配合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部位、X光片、药物试验等,并向病人讲明麻醉、手术必须配合的注意事项。待麻醉完毕,摆放好手术所需的,一般取健侧卧位,患侧向上,键侧下肢伸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各种仪器安全使用,随时配合医生协调工作,使手术顺利完成。巡回护士应尽可能与病人在一起,手术完毕护送病人回病房。

4手术后护理

篇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病程长,反复发作且不可逆转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及其并发症肺心病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困难等症状并逐渐加重。患者中,90%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该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情极易复发,有的甚至因病情加重而反复住院。在病人反复就诊、住院治疗的缓解期,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相关的康复知识,对延缓病程进展,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预防并发症,从而提高呼吸功能,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就55例老年病人的康复指导及护理做如下总结。

1 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1.1 接受、支持、解释相结合 老年病人离开自己的家庭和单位,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断了工作,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因而感到孤独和寂寞,害怕受到家人亲友、医护人员疾病友的冷落,在住院期间迫切希望亲人好友经常探望。护理人员要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对病人态度和睦,语言亲切、一视同仁,热情与病人交谈,向他们详细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介绍作息时间及陪伴制度,使他们对住院生活有所了解,消除陌生感。并将新入院的病友介绍给同室的病人,使他们建立友好的病友关系。要经常到病人床前了解病人有什么需要,尽量多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如打水、打饭、翻身等,多和他们交谈,耐心听取病人诉说病情,未充分倾听叙述前不要轻率加以解释;然后支持鼓励病人继续治疗,反复强调“症状肯定是会好转的”,充分的接受与支持后,再对病人的症状进行分析,解释不良心理对病情的不利影响。

使他们处处感受到被关心尊重从而消除自卑自伶心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心情愉悦配合治疗。

1.2 启发性心理护理 列举残疾更加严重而取得突出成绩的名人或康复治疗效果较显著的同类疾病患者的例子,使之从中得到启发,以恢复其生活的信心。

1.3 美化环境,创造气氛,开展文娱活动:为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轻松愉快的气氛。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爱好组织其开展读书、听广播、看电视等活动。以利于病人松弛紧张的情绪,克服孤独感,增加生活的乐趣。

2 指导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2.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将COPD的发病诱因、症状、康复治疗、转归过程制成图片,可以通过放录像、阅读有关的宣传资料和日常宣讲的形式以科普宣教的形成通俗直观地展示于教育对象。让病人了解本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坚持康复锻炼的益处,调动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康复治疗和护理。

2.2 指导戒烟:

监督戒烟,指导家属及陪护用转移疗法限制患者吸烟,如进食水果及其他零食以转移对吸烟的注意力等。同时避免油烟、油漆等异味的刺激,减少发病诱因。护士可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患者说明吸烟的危害,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使病人内心惧烦香烟,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

2.3 缓解焦虑:

老年COPD患者因久病不愈常出现焦虑、孤寂等负性情绪,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性格方面的改变,如烦躁、易怒等。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采取疾病既来之、则治之的豁达心理,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平和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家属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多照顾,对有活动能力的患者要适当安排家务劳动,使其感到自我价值有所体现,从而主动做好防护而不是被动接受。

2.4 告知病人在疾病急性发作时要卧床休息,可采用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吸氧,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不必要的活动。

2.5告知病人出院后要合理安排生活,使生活规律化。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八小时睡眠,中还应增加一小时午睡时间。

3 康复护理基本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关键任务就是恢复腹式呼吸,护士必须学会有关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术,并不断地准确教会病人,指导病人长期坚持锻炼

3.1 腹式呼吸训练(膈肌训练):应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因此要训练病人恢复腹式呼吸。方法如下:

3.1.1 放松训练 首先向患者解释和示范如何中放松,如抬肩(耸肩)或收缩胸肌,然后再放松,进一步全身放松,消除紧张情绪。

3.1.2缩唇呼气法,也称“吹笛状”呼气法。即在呼气时将嘴唇缩紧呈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地通过缩窄的嘴唇、徐徐吹出。

3.1.3 腹肌训练 呼气时要使腹部下陷,吸气时要鼓腹,不要在吸气时收缩腹肌。常采用暗示法,即以一手按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此时该手再稍稍加压用力,以使腹压进一步增高,迫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压力,将腹部徐徐隆起,该压力既可吸引病人的注意力,又可诱导呼吸的方向和部位。训练时呼吸次数应控制在每分钟8次左右。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休息后再练,使患者熟练掌握腹式呼吸方法,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任何时候,

3.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包括呼吸体操和耐力训练.进行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吸氧量及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

3.2.1 呼吸体操 在熟练掌握腹式呼吸方法的基础上,做扩胸、弯腰、下蹲、伸展四肢等运动。本方法可用于病人康复治疗早期体力过弱时或与其他运动方法交叉进行。

3.2.2 耐力训练又称有氧训练法 运动项目有行走、健身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训练通常先从平地行走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以及医生规定和同意的运动强度及方式进行。跑步时宜加厚鞋垫或穿合适的运动鞋外,着地时膝关节宜稍屈曲,身体要正,跑步中两上臂宜放松作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切忌紧握拳头。

3.3 减轻呼吸道内阻塞的引流:

对有大量痰液者,除应鼓励用正确的咳嗽方法将痰液咳出外,还应进行引流。

4 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护理

4.1 预防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进行耐寒训练:嘱病人长期坚持用冷水洗脸,温水擦浴,再逐渐降低水温。习惯以后要长期坚持,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增强抵抗力。

4.2 指导患者及家属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老年COPD患者多因膈肌疲劳、组织缺氧、精神压抑等原因导致消化能力减弱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代谢降低、抵抗力下降又会诱发COPD,造成恶性循环 ,指导患者科学膳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除要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以低盐、低脂少食多餐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4.3 消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卫生 多饮水可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多饮水可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痰,还可预防便秘和泌尿系统感染。不需要限制入量的病人24小时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宜上午多饮,下午少饮,夜间不饮,以保证患者夜间睡眠不受干扰。

4.4 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用药 服药预防:在感冒流行期间,可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板兰根冲剂及维生素C等。利用祛痰药物做雾化吸入,可平喘止咳,湿化呼吸道。老年COPD患者虽易感染,但在平日无明显感染征象时不必每日服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药性和菌群失调。有条件的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此外,对于出现呼吸衰竭征象的老年患者,早期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式呼吸机,可减轻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5 出院前护理指导

患者结束了住院的康复治疗后,出院前,护士应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实际情况,在家庭工作和社会活动方面给予患者必要的指导。教育患者做好自我保健工作。首先避免接触各种诱发因素如有害的烟雾、粉尘及刺激性气体吸入,有过敏体质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严防过度的体力活动和剧烈运动。

其次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室温保持在18-22度左右,湿度50%-60%,冬天至少应2次,每次30分钟。

篇5

多发性脑梗死是引起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脑血管病人神经反射兴奋性减低,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易造成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或误咽。为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避免水、电解质代谢失衡,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早进行饮食指导与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吞咽功能。

1 临床资料

选择选择2010.9-2011.9住院后首次出现吞咽障碍的多发性腔梗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54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与既往史、吞咽障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诊断标准饮水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吞咽障碍的方法,我们采用1982年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评定吞咽障碍。具体操作:病人取半卧位,常速喝完37℃~40℃温开水30 ml。判断结果:1次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I级;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Ⅱ级;1次喝完,但有呛咳为吞咽功能Ⅲ级;分2次喝完且呛咳为吞咽功能Ⅳ级;不能全部喝完,呛咳明显为吞咽功能V级。

篇6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10-01

The postoperative care of hip arthroplasty and rehabilitation

He kailian

(The fri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Sichuan 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ostoperative care of hip arthroplasty and rehabilitation good effect. Methods80 cases as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such as preoperative heart conditions, better nutrition, mak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surgery for major complications after joint arthroplasty disease, such as dislocation, thrombosis,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other issues, for rehabilitative care. Results 84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36 months, recovered preinjury function. ConclusionsHip arthroplasty proper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is essential for its function.

[Keywords]femoral neck fractures; hip replacement; rehabilitation nursing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置换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某些关节疾病已越来越被重视,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骨科领域治疗严重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最有效和可靠的手术方式之一,在成功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过程中,护理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逐渐增高,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高,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良好的护理,及时准确系统的康复指导,对缩短患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对8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总结。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男36例,女48例,年龄55~88岁,平均69岁。其中全髋置换65例(双髋置换8例),半髋置换19例,术中放置引流管45例。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先给予患肢皮牵引,完善相关辅查,术前均先处理合并症,全身情况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在全麻下行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护理

2.1 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 向患者交代手术的目的、 疗效 和优点,术后早期积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有关疾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知识,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 医生 、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要充分沟通,使病人及家属能清楚地了解可自手术中获得什么,了解术后的长期疗效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恢复所有的跑跳动作,可提供信息访问曾做过这种手术的病人,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息及对困难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以便配合治疗。患者至少在术前2周戒烟。注意术前的 锻炼 ,包括加强心血管功能的耗氧锻炼和受累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训练;练习床上大小便及腋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将家里的床升高,座位升高,包括马桶都要升高,如果是蹲厕式而所应改为坐式马桶。

2.2术后病情观察

2.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观察切口引流管,并做好引流管护理。

2.2.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便秘,肺部感染,肺不张,泌尿系感染,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褥疮,伤口感染,关节松动,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陷等并发症。在这些并发症中应特别注意防止褥疮和肺部、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纠正营养不良,注意饮食调配,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咳嗽、咳痰、吸氧,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选择硅胶气囊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翻身时注意尿液逆流,会每日2次用0.2%碘伏抹洗;能自解小便,病情允许应早拔除尿管。全麻术后患者尽可能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指导有效咳嗽,协助适当的翻身及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消炎,化痰药物雾化吸入以预防肺部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髋关节不能外旋和内收,以防止脱位。

2.3术后在院康复护理

2.3.1 一般康复护理 术后当天,尽可能带镇痛泵,以减少疼痛刺激,保证休息,在术侧肢体下垫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术后应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患侧足穿防外旋鞋,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外旋内收,并减轻疼痛。

术后第1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继续穿防旋鞋,开始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股四头肌、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绷紧大腿肌肉约25s,再放松,每小时5~10次;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2~5s,再放松,每小时5~10次或更多,反复练习。给病人进行患肢的被动推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病员只能仰卧,避免侧卧,也不能翻身或交叉双腿。可在腰后垫软枕,并把床头稍抬高,以便于进食及调整皮肤受压部位,避免发生褥疮。同时指导进食一些富含营养的汤、粥、面条之类的饮食。

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一般放置不超过48h,X线片判断假置正常可开始髋膝关节的小范围屈曲练习和髋关节的旋转练习,逐渐由起始的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但注意臀部不能离床,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两腿间置入三角枕保持术侧肢体外展,如果要翻身,腿间夹枕头,整体翻动,似“滚木头”;继续穿防旋鞋以防止下肢外旋。同时可行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以便术后较好的使用拐杖。在术后早期体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为防止患者向对侧翻身,床头柜应放置手术侧。②抬高对侧床脚或保持术侧肢体的外展。或者双腿间置三角垫,但需防止下肢外旋。③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以免出现关节僵硬。④如有术侧髋关节中度屈曲位不稳定,在座位行髋关节旋转练习时,应避免上身向术侧倾斜。

2.3.2特殊康复护理术后一周,患者体力多恢复,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已经可以进行下地功能康复练习。康复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进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的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复练习必须在医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患者全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制定各自的康复计划。术后7天以后,除进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还要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卧位可作有限的髋关节屈曲(小于60°)及髋关节外展活动(小于45°),仍然是每天3 次,每次10个动作;还有下列站立位的练习:①站立位伸展髋关节练习:后伸术侧下肢,健侧髋膝半屈,抬头挺胸,作骨盆前移动作,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和屈髋肌群。②站立位髋关节外展练习:骨盆左右摇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外展要多练习。③站立位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搁在一定高度的踏脚凳上,上身用力前倾,加大髋关节屈曲。通过调节踏脚凳的高度来控制患侧关节的屈曲程度;每天3次,每次10个动作。④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⑤踏车练习:手术3周后可进行,最好在有康复中心、康复器械及康复治疗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

3出院标准

时间一般在术后2~3周,具体标准为:①扶双拐自己行走,无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坐起,这样出院后生活基本自理。②没有任何术后早期并发症迹象;③病人及家属已经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复计划。

4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类骨折。而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于旋股内外侧动脉,两动脉环绕在股骨颈的基底部,股骨颈骨折时,尤其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时,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受伤最重,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影响也最大,因此骨折很难愈合,极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长期的卧床,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3年来,我科通过对8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的上述护理措施,所进行的阶段性的系统的康复知识指导,杜绝了老年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展风仙.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6.

篇7

【关键词】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术后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5-0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2012年我院收住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25例,女性20例,年龄41-78岁,男性5例,25-70岁。切开复位内固定18人,人工股骨头置换7人。住院治疗14-18天,平均16天。

2 术后护理

2.1 疼痛护理 预防性或针对性应用止痛药,做到护理动作轻柔准确,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心理疏导等。

2.2 心理护理 做好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饮食指导 老年人一般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并观察大小便情况。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术后1-2天,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背伸训练。每次10-20下,每天6次,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肌肉萎缩。

3.2 术后3-7天,患肢髋,膝关节应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角度从30度开始,每天增加5-10度,每次30分,每天2次(无明显疼痛范围内)。坐位训练:利用健肢支持坐起并移动臀部,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不可内旋,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并防止肌肉萎缩。

3.3 术后2-4周,床上逐渐主动坐起,(不盘腿,不内收腿),主动翻身,增加髋,膝的功能锻炼,助行器患肢无负重站立训练,3周后,可在步行器下逐渐部分负重训练,以改善髋关节功能(屈髋小于90度)。

3.4 术后5-12周,逐渐开展髋关节周围各组织肌肉阻力运动训练,坐位髋内收,内旋,外展,外旋训练,应用助行器或拐杖行,患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训练,术后13周以后,逐渐开始下蹲训练。

4 小结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比较复杂和难度大,通过实施各种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满意度100%

参考文献

篇8

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且术后患者的外展功能恢复较为良好,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炎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9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70-02

加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于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乳腺癌术后护理和康复护理进行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所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诊,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在36~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64)岁;本次所选患者左侧31例,右侧26例,8例双侧;且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显示,患者单纯癌27例,侵润癌22例,腺癌16例;本次所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

1.2护理方法。

1.2.1术后护理。

(1)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正确的卧位,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及脉搏,待患者血压平稳以后可取半卧位,减少患者胸壁伤口的张力,加快伤口的愈合。同时,给予患者吸氧,鼓励患者呼吸,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若有及时同时医生进行处理。

(2)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术后为避免切口发生感染,可采用胸带加压的方式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包扎,这样还可以减轻话哦避免创伤面腔隙有积液。但包扎过程中药注意其松紧适中,松弛极易导致患者皮瓣有积液或皮瓣分离胸壁;过紧则会增加血管的压力,导致患者皮温过低。除此之外,还应随时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液或渗血。

(3)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乳腺癌患者行切除术后,需在皮瓣下置入引流管,确保皮瓣下渗液或积气能够及时排除,加快伤口的愈合。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引流管进行护理,接通负压进行吸引,保障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定期对引流管进行逆向挤压,防止凝血将引流管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质;皮瓣下没有积液且皮肤与创面紧贴方能拔管[1]。

(4)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术后因生理发生变化,极易产生抑郁、自卑、烦躁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现实,接受现状,从而促进的进一步康复。

(5)做好术后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为其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均衡营养对提升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糖类食物,如大豆、奶制品等,腹部机体抗癌的能力及热量,多食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等,切忌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1.2.2康复指导。术后,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早进行功能的锻炼。术后1日内可适当进行肘关节运动,患侧手臂挤压皮球,从而促进淋巴的回流,但要避免上臂外展;术后7~8日后可做轻微的肩部运动,缓慢内收、伸直和屈曲;术后7~10日可适当将患肢抬高,逐渐增强活动的力度,如双肩上举或旋转等,一日3~4次,一次30min左右[2]。

1.3观察标准。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86分非常满意;60~85分比较满意;

2结果

本次65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患者,且术后患者的外展功能恢复较为良好。经护理后,45例(69.23%)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0例(30.77%)患者比较满意,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3讨论

妇科疾病中乳腺癌使其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约占7%~10%;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妇女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3]。目前,对其的治疗多以切除术为主,但因切除切除范围较广且创伤较大,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了影响,严重影响了治疗的疗效。

做好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不仅能够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到社会中去。本次对65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的效果较为显著,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患者,且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霞,郭力嘉.乳腺癌的术后康复护理与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741-74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