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4 15:54: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艺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善变” 的转变.因此主体性特点是启发式教学的艺术的本质特点.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启发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某一个教学环节,也不是只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在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和知识巩固,授课结尾、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都有所体现.
教育家第斯多德惠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 启发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而且这种创造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贵在创新,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学科素质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特别是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思维形式和发展规律及不同的特点,依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不同要求,恰当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具体方法.且不断丰富启发式教学艺术,同时教师个体具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教学观,具有不同的个体特点,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运用教学启发艺术以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其逐步做到勤思、会思、善思.著名的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首先,教师会运用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反复激发、唤醒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勤思还要会思,即教师运用各种启发手段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等一旦被学生所掌握,既促进他们勤思,又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研究发现表明,思维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转换功能的.正像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再次,会思还要善思,也就是要运用启发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诸如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等.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目前来看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勤思、会思、善思,达到发展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
运用启发教学艺术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提高启发的效果.要针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启发.以低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往往只能维持原有水准,达不到提高的目的;以高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没有必要的“垫铺”则会导致启而不发.总之,找不准“基点”,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进行启发、学生易错之处,往往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教师应予以启发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防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估计到学生的易错之处,用启发式的形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技能;第二是纠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自我发现错误,自我纠正错误,因而纠正更深刻、更彻底.总之,针对学生易错之处进行启发,以改进其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开”通道”.要针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启愤发悱”,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求知的兴趣点、思维的兴奋点进行启发.抓住了这两点,就会做到事半功倍,进一步提高启发的效果.
3.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课堂民主气氛,是运用启发教学艺术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时,我们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检查启发的效果并有效地予以调整.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北京市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之,努力捕捉学生思维的每一束“火花 ”,抓住学生思想的每一个“闪光点”,并适时地予以“收聚”和“放大”,是启发教学艺术的前提.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的启发.
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信心不够或者是兴趣不足,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可极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们常常布置一些诸如:查询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教育家,他们有怎样的业绩,从他们身上你有何感想或者收到怎样的启迪等,在适当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交流、总结,结合实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在思想上的这种启发给教学带来了思想的内涵,在使教学变得生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品质的启发.
有些学生学习的理念不健全,运用知识的意识十分淡薄.这也是教学与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极为肤浅的知识原理往往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能让学生明白.为此,应极为注重在这方面的开导与启发,抓住生活和课堂的每一个机会,启发学生用知识说话,用知识描述生活,用知识分析事理,用知识理解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从意识中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的距离.这种启发式教育的长期坚持,使得教学更加的轻松.
3.灵感的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迸射出极为智慧的灵感火花,有些思想甚至能令人欣喜若狂.而这些闪光点,一点一点地被发现,被认可,被放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上课时对学生的灵感进行适时的引发,把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统统交给学生,还要对学生出具的观点、方法进行“苛刻”的质疑,引发激烈的讨论.但有时 灵感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样的课堂气氛是老师们十分渴望的.
4.方法的启发
它是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不好大多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合理.对此,在平时上课时,并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实施,对比过程与效果,让学生自己得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或者学生共同讨论哪种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而哪种习惯应该是摒弃的,以及怎样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等.在具体知识的学习方面,老师也从不向学生灌输应该怎样应该不怎样,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质疑,适当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从中进行启发教育.
结束语: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应用于素质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董百志.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
[2]董国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年2月.
[3]陈春荣,孙菊茹,谢云.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4]崔向录.素质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2月.
[5]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6月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58 ― 02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追根溯源,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春秋战国那会就已经出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举一反三即是孔老夫子根据当时学生状况对启发式教学的最早阐释。而在《学记》当中,古人别出心裁把启发式教学思想高度归纳为“善喻”,“君子之教,喻也”。这意思就更加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引导,要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索。而在《四书集注》里把它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2。意思就是说在学生渴望求通但就是不能得其意,在学生心里明白了但就是嘴上说不出来的情况下,运用启发,使他们通达其意,口述之思。而在西方,提倡启发式思想的教育家首推苏格拉底。他主张产婆术即问答法,在教学中通过讽刺―助产―归纳―定义这四个步骤,在学生与老师交流辩论中,使学生明白自己想法的错误,从而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问题。此后,许多教育家也都重视教师的引导和诱发。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动性,发掘学生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而获得知识,开拓智力,发展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1.坚持以学生为本
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思想水平与年龄特点,情感特征等。“启”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启”,而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地、多样地的“发”。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使学生具有探索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的冲动与热情,积极在在学习过程中找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兼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与“注入式教学”不同,过多地关注学生就是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要正确、全面地看待每个学生,依据情况因人而异进行启发诱导。在启发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意引导,启而不露,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达到启之后发,启之多发的效果。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学要趋向于生活化,启发要趋向于实际化。教学趋向生活化,使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联系,提高学习效率;启发趋向实际化,使学生在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中受到感触、受到启示,从而重新认识生活,看待生活,享受生活。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启发方式单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常见的有提问启发、材料启发、直观启发、语言启发等。这些启发方式各有优势,应当加以选择运用。但作为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单单这几种启发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这门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大,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也不容易理解。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陶冶与感化,这就要求我们去寻求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启发方法。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征、思想水平、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面对全班学生,要因人而异,寻求最佳的启发效果,这也要求教师要掌握更多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
(二)启发效果不佳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抱怨在课前明明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课堂上想尽办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但总不理想,具体体现在:首先,启而不发,启发效果不明显;教师竭尽全力地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启发,但学生似乎总是表现为思维的迟钝,导致课堂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目瞪口呆。其次,纯粹贪图课堂的热闹,形式主义严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常常搞一些活动,比如进行相互讨论,自主活动,小组探讨等学习形式,课堂氛围很活跃,然而一节课,学生似乎学到的很少,时间浪费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最后,忽视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都要一味地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而忽视了一些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启发内容片面
作为中学德育核心的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学科知识,更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感化,对生活的启发与指导。而现实是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能够恰当地进行启发,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很是扎实,但是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实际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才导致了这么一些现象的发生:好学生插队、闯红灯、随地吐痰、不讲卫生,更有甚者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探讨多种启发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进行启发可以利用恰当的提问,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可以通过巧妙的对比,还可以直接了当地进行启发等。它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在教学中要加以选择运用,但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单单这几种启发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探讨更多的切合实际的启发方法。1.活动启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学的一门兼具知识性与教育性的课程,它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指导,道德感化。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更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中进行道德熏陶。而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积极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教育。2.生活启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认清社会现实,了解自己的状况,热爱自己的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3.案例情景启发;案例情景启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典型的案例为途径,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案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启发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积极自觉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掌握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掌握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启发的最佳效果。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性格特征等。在具体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关注的问题上下功夫。在材料的选用上要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其次,发扬教学民主,实现和谐课堂;试想一下,在一个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师说生听,教师主导着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讲多讲少,怎么讲都是教师一人决定,学生完全处于顺从的状态。这样,怎么可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因此,发扬教学民主,实现和谐课堂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条件基础。最后,正确看待各种教学方法,学会优化组合;我们倡导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并不否认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功能。比如,讲授法它对于一些基本原理、观点的讲授有自己独优势;演示法对于一些实际操作的学习也有自身独到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它们,基于所教的内容,正确恰当地运用各种行之微妙、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一堂课要教给学生的内容非常多,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发挥每种方法的特长,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坚持全面启发
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关于知识传授与生活引导,教师更注重前者。这对于兼具知识传授与教育功能的思想政治课来说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好好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启发的原则,不仅要在知识方面进行启发,还要重视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第一,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是思想的先行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生活的指导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要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启发引导,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第二,用生活辅助知识教学,用知识教学指导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事例是最好的教材。教师要敢于、善于把生活中的事例搬入课堂,用生活教育学生。当然,教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发挥学生所学知识的最大价值,更好地为学生生活服务。第三,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性强、活动性强,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具有极大的价值。中学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更好地生活。
〔参 考 文 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天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3〕胡天庚.新理论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4〕姜乐仁.启发式教学新探〔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中学地理;启发式教学
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启发式教学有很多种具体的方法,要做到充分掌握和灵活应用,就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有机结合,以期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启”者,开也,是引导、开导、诱导之意;“发”是启动、打开。这里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去获得知识、开发智能、发展个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应该是地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首先,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目标的基本要求:着眼于‘以学为本’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为依托,突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展地位。”
其次,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地理学科具有趣味性、形象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更有优势;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是这把“金钥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地理怎样有效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归根结底就是做到“因材施教”。“材”包括课堂气氛、教材特点和学生基本状况。“教”是不同的启发方式、方法。启发式教学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充分掌握和灵活应用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笔者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了大胆探索。
1.酿造活泼、开放的课堂气氛,是顺利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何为启发
“发”是“启”的目标,“启”是“发”的动力。学生“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看“启”的能力,“启”的内容和形式。酿造适当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课前,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及课堂气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并调节课堂气氛,怎样调?地理学科具有应用性、形象性、趣味性很强的特点,开展生动的课堂教学更具优势。所以地理教师更容易找到调节的案例。所以,“案例启发”十分必要。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案例,就能够增强生动性。如,我引用相关诗句引出惠州西湖的秀美、惠州的特产荔枝的介绍、从特殊的地理风物引出惠东沿海风光和地理地形特点、从工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引出惠东经济的腾飞、从新时期惠东产业转换战略引出产业转移;从“客家人”、“仫佬人”的来历引出人口的迁移……
简单而单调的内容需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和活跃气氛。讲述趣味故事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教材中的一些难点内容,更需要开放、活泼的课堂气氛。教者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知识中去捕捉那些有助于突破难点的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诱使他们产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我在讲授必修3“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时,我从南北方人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产方式引出南北方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取向;从不同民族的服饰讲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服饰及生活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些亦受自然环境的一定制约,说明自然对人文产生深刻的作用;从气候使非洲人、欧洲人呈现不同的形体特征,日本的自然环境恶劣与日本人的危机感和勤奋精神,中国地势西北为高原高不可攀东南为海洋深不可测与中华民族的保守,而形成知足常乐的道家思想,以及惠东沿海片和山区片居民性格异同等等,升华他们的创造性。
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的放矢,是顺利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中学地理就教学内容来说,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自然地理重原理,主要是从自然的角度说明地理事物或现象,需要理性思维。因此需要巧妙地“激疑启发”。
激疑,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矛盾运动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我在复习“经纬网”这一节知识时,课前,我以“你每天是否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个问题来激趣,再以寓言故事“南辕北辙”引出对“东辕西辙”的讨论,课堂开始活跃,大家兴致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这样,真正做到了个个参与,人人受益。人文地理重观念。人文地理主要是从文化角度说明地理事物或现象,需要一定的感性思维。它强调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而这种观念的树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案例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对这些大道理的理解,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学要巧打比喻,触发联想,多用“比喻启发”。
巧打比喻,触发联想指讲课时用具体形象,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激起学生的联想,鼓动思维的羽翼,诱导他们在积极思考中巧妙对照,化繁为简,使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是顺利进行启发式教学关键
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课堂教学应适当提高要求,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用“提高启发”是比较适用的。提高启发指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问,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逐步提高要求,才能逐步达到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针对文科普通班的教学着更要做到有的放矢,而用“讨论启发”的方式比较适宜,讨论启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看准时机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研究,逐步寻求结论。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准确把握,还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启发式;体育教学;方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71-02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目前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普遍采用注入式的而缺乏启发式教学方法,这在不同程序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将获得哪些效果?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心理学原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就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1 启发式教学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相结合的统一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传授知识,而且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注入式又称“填鸭式”,它是以教师的主观想象为依据,把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之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他们的思维没有被激发起来。这种方法是与实际脱离的,它压抑了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窒息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展。从两者对比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注入式不看教学对象,不理教学效果而是一味照本宣科,而启发式则按对象的实际情况去制订施教方针和教学计划;注入式的教学效果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启发式的教学效果则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注入式的观点强调的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即让学生在学习和接受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为被动思维,启发式则认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性,只要善于调动他们,就能使他们原有储存的知识活化,增长才干;注入式以机械的讲授为主,启发式重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基础,贯彻少而精原则,让学生有时间自己多想多练;注入式认为学生只需像听圣经那样深信不疑,但学而不问,实行抱着走的教法,而启发式则要求活跃学风,发扬民主,在提问、讨论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自学能力。综述对比,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较为民主而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实现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感知与理解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良好的自学兴趣习惯,进而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
2 启发式教学可采用的基本手段
一堂体育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教材本身,而往往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目的。这些是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内部基础――学习者心理状态。唯物论指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通过实践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弄清其本质和特点,找出客观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这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根据这一心理基础和认识过程原理,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要领、用力程度和方法等,经过反复实践和思维建立完整准确的技术概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进行的效果如何,基本上可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和自学能力的强弱来衡量。但是启发式教学须按不同的实际性去灵活处理,没有机械模式可循。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一些基本手段,将从学生的看、听、想、练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2.1 看
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仪表态度和动作示范、直观教具的使用及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实地观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教师的仪表。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穿着、仪表、态度,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注意仪表整洁、姿态端正、举止大方,对工作严肃认真、公正,耐心热情、平易近人,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型师生关系。
(2)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示范质量,做到示范正确熟练,轻松优美,使学生看了教师的动作示范后有一种美的感受,从而产生欣赏、羡慕、向往和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
(3)直观教具的利用。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时,如动作过程快、结构复杂、动作在空中不能停留或放慢速度等,这就需要借助于动作技术挂图、模型、录像、幻灯等间接直观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
(4)场地器材的布置。在课前采取措施,把上课的场地器材准备好,如跑道的起、终点,跨栏跑的起跨点、栏间步点等课前标画好。
2.2 听
听是启发式教学中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口令。口令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效果。口令喊得好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振奋,动作迅速,整齐而有力;口令喊得不好,不仅收不到上述效果,还会使教学纪律涣散,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发令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预令吐字要清晰而稍悠长;使学生能及时知道教师的口令意图。
(2)讲解。讲解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本课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任务、所学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和做法,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技术、战术的方法。讲解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通过思维建立正确的形象概念,同时还能起启发教育的积极作用。讲解要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目的要明确,态度要认真,不夸张,不庸俗,用词要确切、精练,口齿清楚,语言肯定,表达生动活泼,要使学生能听懂。如果讲解语言重复、冗长、枯燥无味,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提出信号。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适时作出正确反应和正确动作,除可用手或旗来指示方向外,还可用口发出信号,提示学生的练习。
2.3 想
在体育教学中,要按照人的思维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动脑筋,积极思维,边练边想,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提高教学质量。
(1)提问。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检查学生对讲解的理解程序和存在的问题。提问要准确、具体、适时,目的性明确并符合学生的理解程度。
(2)正误对比学生的错误动作。可由教师或学生作正误动作的表演进行对比,以启发学生建立正误动作的差别,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改正方法,然后再进行练习,以使学生强化正确动作的形象。
(3)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利用学生已知科学知识,联系专项运动理论,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的道理。学生知道了这个所以然,并且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课堂评价。教师在体育课结束时做一个生动简明、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评,指出本课的教学优缺点,肯定成绩,表扬先进,明确下次课要改进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2.4 练
体育教学中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体育教学强调精讲多练、练要适合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训练程度,要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练什么、怎么练?初学阶段可结合完整技术多做模仿练习、分解练习,基本技术练习到巩固提高阶段、重点在于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同时,把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技术较难的动作应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原则安排教学。练习的方法主要有:
(1)重复法。即在相对稳定条件下,根据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反复地练习同一动作。运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及其任务要求、对象和项目特点来确定每次练习和重复次数、练习时间和具体要求。
(2)变换法。即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如变换练习的场地环境,用越野跑来练习中长跑,变换练习的条件,器械的高低度、轻重量和动作的难度、速度、强度等进行练习。
(3)测验比赛法。在教学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测验和教学比赛,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其中对有些比较枯燥的练习,如单足跳、双杠双臂屈伸等,由于动作单调,学生练习时往往不够认真,如用竞赛法组织,就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辅导诱导性练习。在教学中培养采用的一些辅导练习、诱导性练习,目的就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启发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5)保护和帮助。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安全措施。除了教师正确熟练地运用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应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去做好保护帮助,以保证安全,解除同学的害怕思想和依赖心理,以期增强学习信心,完成任务。
(6)课内、课外结合。体育教学仅靠每周两节课,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的配合是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督促辅导,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
3 结 论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
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也更为复杂,并且增加了很多拓展性内容。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拓展学生眼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语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思维引导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有目的性的提问,让学生从浅到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是一种过程化的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教师由问题切入,逐渐引导学生剖析问题,一步一步寻找答案,从一推及二,从二推及三,完成知识的创新。初中语文知识系统更加完整,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而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活跃课堂氛围。在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更强,通过合理引导,能够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知识和文化,适应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另外,启发式教学也更适合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满足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此外,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自我反省和反思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运用网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的教学技能。
二、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时存在明显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启发式教学时,不能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因此存在运用不当,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兴趣渗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控不足,导致教学缺乏生机,课堂缺乏趣味性,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成效。另外,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授课时,设计的问题形式化严重,层次性不高,学生不能通过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顺藤摸瓜,追寻答案,而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考,因此启发式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缺乏个性,问题设计过于单一。由于班级学生在个性和学习情况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问题设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发展,着重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样的问题,从而提升启发式教学课堂的成效。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释放学生的个性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85-01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变革,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成了许多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此我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简要分析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及优势,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获得优异成绩或得到表扬的愿望等,启发式教学最首要的原则就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领略知识的情趣、奥妙、意境。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2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精心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景,一旦提问切中要害,往往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自然能在自愿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进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独立思维。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因势利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1.3 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是应试,而是要培养能力,拓宽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地为学生设计布置由易到难的作业,二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2 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学习,教师不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领路人,而是要在新知识的学习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小切口,引导学生在自身兴趣的带领下,自主学习新知识。
2.1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设置一定的障碍,之后进行启发。 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单词词型的变化占有相当的比重,如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动词人称的变化以及简单的时态变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通过一遍讲解之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在启发式教学中,则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举一反三。以名词复数变化为例,普通的名词后面只要加s即可,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名词则不然。学生在学习了“名词假s即变为复数形式”这一原则后,往往会不考虑特殊情况,教师可以先将其混入到一般名词中apple、box、people,这三个单词的复数形式分别是apples、boxes、people。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犯了错误后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而加深印象,之后再给出一系列与之相似的例子,练习巩固。
2.2 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 在学习关于味道的单词表达时,可以让学生品尝不同的食品,之后便学到了sour(酸)、sweet(甜)、bitter(苦)、hot(辣)这些新单词,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之后,提高学习效率。
还以对话学习为例,在学习问候用于时,可以让两位学生进行表演,这样“How are you?”“How do you do ?”之类的用于就很容易记忆,教师还可以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加入一些课外的表达,或者介绍一下外国的礼仪常识,这都是启发式教学的一部分。
2.3 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在英语教学中,并不一定要局限在课本的内容至上,举简单一例,比如在圣诞节、新年来临之际,教师可以教学生唱一些圣诞歌曲,如“Jingle Bells”“Happy New Y ear”,学习了这样一些英文歌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单词以及回话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英语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其自身有着许多特殊的要求。由于受到多年母语环境的限制,在进入初中后,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汉语思维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给启发式教学造成了一些困难。
例如:特殊疑问句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这样的句式是无法用汉语语法常识进行解释的,如果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让他们死记硬背,又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启发式教学,先将句子拆成两部份,即What+Can you see (it) in the picture?由于学生对一般疑问句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这样讲解不仅降低了难度,还能够让学生温故知新。
一、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和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是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将其贯彻和落实于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改革的今天,启发式教学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这是因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仍然采取单纯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的。
其次,改革开放促使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大大加快,思维方式和各种观念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这正好与青少年儿童学生热烈奔放的心理相吻合。学生对节奏缓慢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填鸭式”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有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内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再次,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管采用何种启发方法,何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避免直截了当地给予现成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问题的解决也要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能的有力措施。常听到有些老师埋怨道:学生基础差、头脑笨,启而不发,无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是对“启发”含义理解不透。孔子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意为:(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心中有了体会)不到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也就是说,一是要把握好启发的时机;二是“启”要有针对性,要恰好“启”在学生心坎上,即启在学生想表达却表达不出之处。再者,“启发式”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愤”“悱”情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因此,创设“愤”“悱”情境应做到:(1)教师应把创设一种学习数学的良好情境当成自觉设计的产物,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而贯穿于教学的始终。(2)注重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样,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师生心心相印,情感共融,以情感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情感诱导学生,用积极情感作调节。(3)为了使启发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备课时,教师应能准确地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佐之以适当的启发方法。总之,不能让学生不思考,便将结果和盘托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步步引导,在学生思维障碍处“搭桥”,启发思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状态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下面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设疑启发
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必要的疑难问题,启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可设问:如果把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怎么看出数值的大小呢?学生很容易得出只要末尾添上一个0、二个0、三个0即可;那么0.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该怎么计算呢?诱发其思维产生“愤悱”状态,然后教师层层分解,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
2.直观启发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其中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运用幻灯片、图表、实物等教具,特别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启发教学。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分数。教师可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用手折成四份,再让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剪成四份,并按要求取出1份、2份、3份、4份,分别表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教师要反复强调“平均分”,是谁的几分之几,再请学生把平均分的4份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通过剪—取—拼的过程,既达到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较形象地得出结果——分数之和是1。
3.迁移启发
从已知到未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新旧知识常常是紧密联系的,温故而知新,新知的获得是以旧知为基础的,帮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智能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迁移规律。在讲解“未知”时,要帮助学生将“未知”和与“未知”有关的已知进行联系。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注意提供与新的学习课题具有共同的构成部分的材料,使已经获得的知识成为后面引入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材料的基础,确保从已知到未知,以促进学生以旧驭新,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4.比较启发
小学数学概念中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或相近,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如“周长和面积”“质数”等,因此,为了防止学生对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产生混淆,采用对比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它们的本质差异,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启发方式还有讨论启发、激励启发、练习启发等,对这些启发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交叉组合运用,以收到最优的启发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伴随素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养成。高中生物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方式具有比较强的可行性。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其主要的教学手段是运用各类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传统教学课堂气氛趋向死板,所以启发式教学模式要转变这一教学思路,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下,让学生集中学习精力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考,不断的思考和学习。2.独立思考原则。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高中生物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内容,需要理解内容,最终运用学习内容,否则学习的知识将会变得僵化,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高中阶段,生物学习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要求学生更具有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中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教学,让学生趋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举一反三。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点,是要学会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举一反三的学习原则,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是要把课本知识应用到课外练习中,并且融入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1.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高中的生物教学学习主要内容是研究生物现象以及生命规律,因而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让启发式教学更具成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物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让实验的严谨性推助学生养成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讲解“内环境稳态”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让学生先取两支干净的试管,一支试管内加入蒸馏水,另外一支试管内加入血浆。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验两支试管内的液体,记录下检测数值。之后分别向两个试管内加入同量的盐酸,再一次进行PH测试,详细记录数据。当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探讨实验结果,引入学生探究“内环境稳态”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学中借助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2.通俗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高中生物偏理科,所以书本语言理性化程度较强,那么教师如果在教学时也运用同样呆板或者沉闷的语言,将会降低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因而,启发式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保障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清晰透彻地讲解知识,就要自己先灵活地掌握知识点,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解状况,运用学生比较喜欢,浅显易懂的语言开展生物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人体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知识点,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并且语言尽量做到通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教学提出的问题一:人体的体温升高后,人为什么会出现不适或者生病?学生的回答是,人体体酶促反应受阻,所以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引发混乱;问题二:当人的血钙含量较少或者过高的时候,会引发哪些现象?学生回答如果血钙比较低,那么将会制约人体的骨骼发育情况,血钙超过人体的标准含量,那么就会出现肌肉无力的情况。教师此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运用通俗的语言组织答案,教师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自己理解和组织,了解人体为什么需要维持内循环稳定这一重要知识点。3.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是启发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高中生物知识,如果依靠教师的讲解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所以这时候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和形象的图片、声音等方式启发学生学习,推助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比如讲解生物生殖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果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且根据相关知识引发学生逐步学习,在启发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完成高中生物启发教学的目标推移。
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化,高中的生物学习要放弃原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不但能够带领学生领会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学习思维和动手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学好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
作者:岳海玲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斯然.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