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夯实税收征管基础8篇

时间:2024-01-13 08:18: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夯实税收征管基础

篇1

但是,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矛盾日益显现,相当多的实际问题羁拌着改革的进程。在此,笔者就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探讨。

一、新的征管模式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

对照国家税务总局“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税收征管模式要求,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现行征管运行机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纳税申报管理上的问题

建立纳税人“自核自缴”的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深化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纳税申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纳税申报质量不高。由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以及业务技能方面有一定差异,出现了纳税申报不真实的问题,突出反映在零申报、负申报现象增多等;二是内部纳税申报制度不尽完善,手续繁杂,环节较多,对纳税人监控不力。

(二)税务稽查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新的征管模式赋予税务稽查十分重要的职能,并强调了其“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实际运做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稽查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一是稽查力量相对不足,财力投入较少,稽查手段和装备有待改善。二是实际工作中“重征收、轻稽查”的观念仍然存在,税务稽查的职能不够明确。只重视了税务稽查对纳税行为的监督检查职能,而忽视了其对执法行为监督制约和对行政行为监督检查的职能。三是税务稽查操作规范还不尽完善,稽查工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目前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实施税务稽查,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够规范,某些环节(如稽查选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亟待提高,各环节的有序衔接制度要进一步健全,选案的随意性,检查的不规范性,审理依据的不确切性,执行的不彻底性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影响了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计算机开发应用上的问题

新的征管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即税收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征管,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从当前情况看,税务部门在计算机开发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计算机的配置与征管过程全方位的应用滞后。计算机的开发应用难以满足管事制实施后征管工作的要求,硬件的投入与软件的开发反差较大,成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颈。二是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应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计算机的核算功能,计算机对征收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的功能没有体现。另外,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税收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也没有发挥,技术浪费较大。三是内部计算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较低,部分干部的计算机水平较差,也制约了税收征管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四)为纳税人服务上存在的问题

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全方位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要使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离不开良好的税收专业服务。但目前,这一服务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一是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税务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税收宣传手段单一,社会效果不明显,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纳税人需求的、更有效的税收宣传途径和办法。三是管事制实施后,纳税人办税环节多、手续繁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税务部门内部各项办税程序、操作规程要进一步简化、规范、完善,真正把“文明办税,优质服务”的落脚点体现在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上。

(五)征管基础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税收征管是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但目前征管基础管理仍相对簿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控管上缺乏有效手段,管事制实施后,由于缺少了专管员,信息来源途径、税源变动情况、经济税源调查、重点税源户管理、漏管户的监控等问题成为管理上的难点。二是内部各项征管制度、征管程序和操作规程还不尽完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还不够紧密合拍。如部分岗位出现人少事多的现象,影响了征管效率与质量。三是征管资料管理不够规范、实用。近年来,在征管资料的建立与完善方面,各级税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推广了档案化管理,档案资料从账、表、单、册越来越齐全,程序、系统也越来越繁杂,但实际工作中资料的利用率却很低,实用性也不强,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使纳税人应接不暇,这与“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简化和减轻手工劳作、寓服务于征管的目的相悖。

二、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征管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关键要在“转变观念,优化要素,强化职能,夯实基础,搞好配套”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求取得新的突破。

(一)转变观念,深化对征管改革的认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从当前情况看,要突出强化以下四种观念:一是要强化改革观念。充分认识深化征管改革对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防止税款流失、堵塞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的重要作用,消除对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观望思想、畏难发愁情绪,进一步提高推进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强化依法治税观念。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职责,按章办事,依法征收,体现执法公正。三是要强化服务观念。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深化纳税人对征管改革的理解,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配合的支持。四是要强化全局观念。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

(二)优化要素,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优化征管要素,即优化纳税主体、征收主体和服务主体,其实质就是健全税收服务体系,为征管改革的全面深化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一是积极改进税收宣传的途径和办法,优化纳税主体。建立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除设立办税服务场所外,还要建立税法公告制度,确保纳税人及时、准确地了解税收信息。因此当前加强和改进税收宣传,关键要健全和延伸税收公告制度,为纳税人提供现行有效的税法信息、纳税指南,对政策法规的变动、变更及时公告,促进纳税意识的提高。可采取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税法咨询窗口”、开通公开咨询电话、建立定期信息会制度等形式,传达辅导税收政策,以畅通纳税人了解税法的渠道,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二是深化“文明办税,优质服务”活动,优化征税主体,明确服务主体。税务部门征税的对象是纳税人,服务对象也是纳税人。要在强化税务人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同时,重点简化办税手续、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办税程序,养成文明、热情的办税行为,营造良好有序的办税环境。通过快捷、准确、规范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和税务事宜办理等服务工作,加深征纳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情感交流,增强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要适应改革需要,下大力气提高税务干部素质,突出稽核查帐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税收会计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强化职能,确保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税收聚财职能和监控能力,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衡量征管改革的成败得失,也主要以能否有效地组织税收收入为标准。因此要以新的征管模式为依托,不断强化税收聚财职能,确保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1、巩固和完善纳税申报管理机制,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一是要完善纳税申报管理制度。简化申报手续,建立科学、简便的申报程序。归并统一申报表格式,设计简便易行、填写方便的申报表,方便纳税人。二是对外强化申报制约机制。试行分类管理的申报管理办法,把纳税人按申报情况分为A、B、C三类,与日常税务稽查工作相结合,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纳税申报不正常的纳税人,加强日常检查,加大处罚力度,促其尽快走上正轨。同时,强化“以票管税”,对不能按期申报的纳税人严格发票使用控管。三是提高申报准确性。加强对零申报、负申报等异常申报现象的稽查,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四是积极推行电话申报、邮寄申报、远程电子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手段,方便纳税人,提高申报质量和效率。

2、建立严密科学的税务稽查体系,突出稽查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税务稽查是组织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新的征管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根据“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健全稽查工作制度,规范稽查行为,提高稽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坚持分类稽查制度,提高稽查的针对性。按重点稽查、日常稽查(调帐稽查和实地稽查)、专案稽查等方式实施税务稽查,加大申报稽核力度,增加调帐稽查的比例。三是科学地考核稽查工作,提高稽查工作成效。在考核查补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指标的考核,如人机选案的准确率、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立案率、案件审理的规范率、税收违法行为处理的准确率、重大案件结案率等等,促进稽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继续充实稽查力量,改善稽查手段。充实稽查人员,并在财力上向税务稽查作必要的倾斜,尽快实现以计算机手段为基础,以快速便捷的交通、通信手段为支撑的税务稽查手段的现代化。

3、适应征管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税收计划管理办法。在税收计划的编制中,应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例,逐步淡化计划,使组织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力求改变以往那种基数加增长比例、按支出来定计划的做法,使税收计划管理更趋科学合理。

(四)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夯实征管基础工作,是提高征管质量的基础,也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1、以强化监控为重点,尽快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征管体系。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是深化改革的先行条件。在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上,要坚持做到正确处理硬件投资与软件开发以及开发与使用的关系。一是要根据新机制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软件开发,确保统一、共享、正确的税收征管软件的正常运作。二是要突出监控重点,积极运用计算机对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真正体现计算机网络在新的征管运行机制中的依托作用,把计算机全方位应用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发票管理、会统核算、数据分析、税务稽查、税政管理、综合查询等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并依托计算机对其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体现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实效。三是要健全计算机软、硬件管理制度,加快实现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提高计算机综合利用效率。

2、加强征管基础管理。内部进一步健全各项征管制度,规范征、管、查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和衔接、协调制度,提高征管各环节的整体效能,形成以效率为中心,网络为依托,稽查为重点,各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对外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和制度,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加强对漏管户和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有效地控管税源。

3、规范征管资料管理,提高征管资料的利用效率。当前要在征管资料档案化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把工作转移到对档案资料的简化、规范、提高利用效率上,可按照“按岗收集,按类整理,按期归档”的原则,以计算机管理为主,部分手工为辅,减轻手工劳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搞好配套,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保障

适应新的征管模式的要求,要继续深化两项配套改革:

1、深化机构改革,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征管机构体系。以“精简、效能”为原则,调整和理顺机构。要按照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政策法规四个系列科学设置机构、岗位。在此基础上,健全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制度,明确职责,严格执行管理程序,使征收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篇2

但是,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矛盾日益显现,相当多的实际问题羁拌着改革的进程。在此,笔者就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探讨。

一、新的征管模式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

对照国家税务总局“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税收征管模式要求,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现行征管运行机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纳税申报管理上的问题

建立纳税人“自核自缴”的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深化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纳税申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纳税申报质量不高。

论文百事通由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以及业务技能方面有一定差异,出现了纳税申报不真实的问题,突出反映在零申报、负申报现象增多等;二是内部纳税申报制度不尽完善,手续繁杂,环节较多,对纳税人监控不力。

(二)税务稽查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新的征管模式赋予税务稽查十分重要的职能,并强调了其“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实际运做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稽查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一是稽查力量相对不足,财力投入较少,稽查手段和装备有待改善。二是实际工作中“重征收、轻稽查”的观念仍然存在,税务稽查的职能不够明确。只重视了税务稽查对纳税行为的监督检查职能,而忽视了其对执法行为监督制约和对行政行为监督检查的职能。三是税务稽查操作规范还不尽完善,稽查工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目前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实施税务稽查,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够规范,某些环节(如稽查选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亟待提高,各环节的有序衔接制度要进一步健全,选案的随意性,检查的不规范性,审理依据的不确切性,执行的不彻底性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影响了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计算机开发应用上的问题

新的征管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即税收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征管,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从当前情况看,税务部门在计算机开发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计算机的配置与征管过程全方位的应用滞后。计算机的开发应用难以满足管事制实施后征管工作的要求,硬件的投入与软件的开发反差较大,成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颈。二是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应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计算机的核算功能,计算机对征收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的功能没有体现。另外,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税收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也没有发挥,技术浪费较大。三是内部计算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较低,部分干部的计算机水平较差,也制约了税收征管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四)为纳税人服务上存在的问题

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全方位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要使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离不开良好的税收专业服务。但目前,这一服务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一是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税务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税收宣传手段单一,社会效果不明显,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纳税人需求的、更有效的税收宣传途径和办法。三是管事制实施后,纳税人办税环节多、手续繁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税务部门内部各项办税程序、操作规程要进一步简化、规范、完善,真正把“文明办税,优质服务”的落脚点体现在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上。

(五)征管基础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税收征管是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但目前征管基础管理仍相对簿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控管上缺乏有效手段,管事制实施后,由于缺少了专管员,信息来源途径、税源变动情况、经济税源调查、重点税源户管理、漏管户的监控等问题成为管理上的难点。二是内部各项征管制度、征管程序和操作规程还不尽完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还不够紧密合拍。如部分岗位出现人少事多的现象,影响了征管效率与质量。三是征管资料管理不够规范、实用。近年来,在征管资料的建立与完善方面,各级税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推广了档案化管理,档案资料从账、表、单、册越来越齐全,程序、系统也越来越繁杂,但实际工作中资料的利用率却很低,实用性也不强,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使纳税人应接不暇,这与“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简化和减轻手工劳作、寓服务于征管的目的相悖。

二、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征管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关键要在“转变观念,优化要素,强化职能,夯实基础,搞好配套”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求取得新的突破。

(一)转变观念,深化对征管改革的认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从当前情况看,要突出强化以下四种观念:一是要强化改革观念。充分认识深化征管改革对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防止税款流失、堵塞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的重要作用,消除对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观望思想、畏难发愁情绪,进一步提高推进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强化依法治税观念。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职责,按章办事,依法征收,体现执法公正。三是要强化服务观念。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深化纳税人对征管改革的理解,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配合的支持。四是要强化全局观念。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

(二)优化要素,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优化征管要素,即优化纳税主体、征收主体和服务主体,其实质就是健全税收服务体系,为征管改革的全面深化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一是积极改进税收宣传的途径和办法,优化纳税主体。建立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除设立办税服务场所外,还要建立税法公告制度,确保纳税人及时、准确地了解税收信息。因此当前加强和改进税收宣传,关键要健全和延伸税收公告制度,为纳税人提供现行有效的税法信息、纳税指南,对政策法规的变动、变更及时公告,促进纳税意识的提高。可采取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税法咨询窗口”、开通公开咨询电话、建立定期信息会制度等形式,传达辅导税收政策,以畅通纳税人了解税法的渠道,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二是深化“文明办税,优质服务”活动,优化征税主体,明确服务主体。税务部门征税的对象是纳税人,服务对象也是纳税人。要在强化税务人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同时,重点简化办税手续、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办税程序,养成文明、热情的办税行为,营造良好有序的办税环境。通过快捷、准确、规范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和税务事宜办理等服务工作,加深征纳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情感交流,增强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要适应改革需要,下大力气提高税务干部素质,突出稽核查帐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税收会计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强化职能,确保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税收聚财职能和监控能力,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衡量征管改革的成败得失,也主要以能否有效地组织税收收入为标准。因此要以新的征管模式为依托,不断强化税收聚财职能,确保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1、巩固和完善纳税申报管理机制,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一是要完善纳税申报管理制度。简化申报手续,建立科学、简便的申报程序。归并统一申报表格式,设计简便易行、填写方便的申报表,方便纳税人。二是对外强化申报制约机制。试行分类管理的申报管理办法,把纳税人按申报情况分为A、B、C三类,与日常税务稽查工作相结合,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纳税申报不正常的纳税人,加强日常检查,加大处罚力度,促其尽快走上正轨。同时,强化“以票管税”,对不能按期申报的纳税人严格发票使用控管。三是提高申报准确性。加强对零申报、负申报等异常申报现象的稽查,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四是积极推行电话申报、邮寄申报、远程电子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手段,方便纳税人,提高申报质量和效率。

2、建立严密科学的税务稽查体系,突出稽查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税务稽查是组织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新的征管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根据“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健全稽查工作制度,规范稽查行为,提高稽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坚持分类稽查制度,提高稽查的针对性。按重点稽查、日常稽查(调帐稽查和实地稽查)、专案稽查等方式实施税务稽查,加大申报稽核力度,增加调帐稽查的比例。三是科学地考核稽查工作,提高稽查工作成效。在考核查补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指标的考核,如人机选案的准确率、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立案率、案件审理的规范率、税收违法行为处理的准确率、重大案件结案率等等,促进稽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继续充实稽查力量,改善稽查手段。充实稽查人员,并在财力上向税务稽查作必要的倾斜,尽快实现以计算机手段为基础,以快速便捷的交通、通信手段为支撑的税务稽查手段的现代化。

3、适应征管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税收计划管理办法。在税收计划的编制中,应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例,逐步淡化计划,使组织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力求改变以往那种基数加增长比例、按支出来定计划的做法,使税收计划管理更趋科学合理。

(四)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夯实征管基础工作,是提高征管质量的基础,也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1、以强化监控为重点,尽快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征管体系。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是深化改革的先行条件。在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上,要坚持做到正确处理硬件投资与软件开发以及开发与使用的关系。一是要根据新机制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软件开发,确保统

一、共享、正确的税收征管软件的正常运作。二是要突出监控重点,积极运用计算机对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真正体现计算机网络在新的征管运行机制中的依托作用,把计算机全方位应用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发票管理、会统核算、数据分析、税务稽查、税政管理、综合查询等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并依托计算机对其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体现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实效。三是要健全计算机软、硬件管理制度,加快实现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提高计算机综合利用效率。

2、加强征管基础管理。内部进一步健全各项征管制度,规范征、管、查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和衔接、协调制度,提高征管各环节的整体效能,形成以效率为中心,网络为依托,稽查为重点,各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对外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和制度,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加强对漏管户和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有效地控管税源。

3、规范征管资料管理,提高征管资料的利用效率。当前要在征管资料档案化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把工作转移到对档案资料的简化、规范、提高利用效率上,可按照“按岗收集,按类整理,按期归档”的原则,以计算机管理为主,部分手工为辅,减轻手工劳作,提高工作效率。新晨

(五)搞好配套,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保障

适应新的征管模式的要求,要继续深化两项配套改革:

1、深化机构改革,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征管机构体系。以“精简、效能”为原则,调整和理顺机构。要按照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政策法规四个系列科学设置机构、岗位。在此基础上,健全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制度,明确职责,严格执行管理程序,使征收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篇3

但是,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矛盾日益显现,相当多的实际问题羁拌着改革的进程。在此,笔者就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探讨。

一、新的征管模式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

对照国家税务总局“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税收征管模式要求,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现行征管运行机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纳税申报管理上的问题

建立纳税人“自核自缴”的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深化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纳税申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纳税申报质量不高。由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以及业务技能方面有一定差异,出现了纳税申报不真实的问题,突出反映在零申报、负申报现象增多等;二是内部纳税申报制度不尽完善,手续繁杂,环节较多,对纳税人监控不力。

(二)税务稽查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新的征管模式赋予税务稽查十分重要的职能,并强调了其“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实际运做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稽查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一是稽查力量相对不足,财力投入较少,稽查手段和装备有待改善。二是实际工作中“重征收、轻稽查”的观念仍然存在,税务稽查的职能不够明确。只重视了税务稽查对纳税行为的监督检查职能,而忽视了其对执法行为监督制约和对行政行为监督检查的职能。三是税务稽查操作规范还不尽完善,稽查工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目前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实施税务稽查,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够规范,某些环节(如稽查选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亟待提高,各环节的有序衔接制度要进一步健全,选案的随意性,检查的不规范性,审理依据的不确切性,执行的不彻底性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影响了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计算机开发应用上的问题

新的征管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即税收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征管,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从当前情况看,税务部门在计算机开发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计算机的配置与征管过程全方位的应用滞后。计算机的开发应用难以满足管事制实施后征管工作的要求,硬件的投入与软件的开发反差较大,成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颈。二是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应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计算机的核算功能,计算机对征收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的功能没有体现。另外,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税收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也没有发挥,技术浪费较大。三是内部计算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较低,部分干部的计算机水平较差,也制约了税收征管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四)为纳税人服务上存在的问题

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全方位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要使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离不开良好的税收专业服务。但目前,这一服务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一是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税务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税收宣传手段单一,社会效果不明显,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纳税人需求的、更有效的税收宣传途径和办法。三是管事制实施后,纳税人办税环节多、手续繁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税务部门内部各项办税程序、操作规程要进一步简化、规范、完善,真正把“文明办税,优质服务”的落脚点体现在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上。

(五)征管基础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税收征管是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但目前征管基础管理仍相对簿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控管上缺乏有效手段,管事制实施后,由于缺少了专管员,信息来源途径、税源变动情况、经济税源调查、重点税源户管理、漏管户的监控等问题成为管理上的难点。二是内部各项征管制度、征管程序和操作规程还不尽完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还不够紧密合拍。如部分岗位出现人少事多的现象,影响了征管效率与质量。三是征管资料管理不够规范、实用。近年来,在征管资料的建立与完善方面,各级税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推广了档案化管理,档案资料从账、表、单、册越来越齐全,程序、系统也越来越繁杂,但实际工作中资料的利用率却很低,实用性也不强,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使纳税人应接不暇,这与“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简化和减轻手工劳作、寓服务于征管的目的相悖。

二、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征管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关键要在“转变观念,优化要素,强化职能,夯实基础,搞好配套”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求取得新的突破。

(一)转变观念,深化对征管改革的认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从当前情况看,要突出强化以下四种观念:一是要强化改革观念。充分认识深化征管改革对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防止税款流失、堵塞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的重要作用,消除对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观望思想、畏难发愁情绪,进一步提高推进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强化依法治税观念。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职责,按章办事,依法征收,体现执法公正。三是要强化服务观念。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深化纳税人对征管改革的理解,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配合的支持。四是要强化全局观念。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

(二)优化要素,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优化征管要素,即优化纳税主体、征收主体和服务主体,其实质就是健全税收服务体系,为征管改革的全面深化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一是积极改进税收宣传的途径和办法,优化纳税主体。建立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除设立办税服务场所外,还要建立税法公告制度,确保纳税人及时、准确地了解税收信息。因此当前加强和改进税收宣传,关键要健全和延伸税收公告制度,为纳税人提供现行有效的税法信息、纳税指南,对政策法规的变动、变更及时公告,促进纳税意识的提高。可采取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税法咨询窗口”、开通公开咨询电话、建立定期信息会制度等形式,传达辅导税收政策,以畅通纳税人了解税法的渠道,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二是深化“文明办税,优质服务”活动,优化征税主体,明确服务主体。税务部门征税的对象是纳税人,服务对象也是纳税人。要在强化税务人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同时,重点简化办税手续、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办税程序,养成文明、热情的办税行为,营造良好有序的办税环境。通过快捷、准确、规范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和税务事宜办理等服务工作,加深征纳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情感交流,增强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要适应改革需要,下大力气提高税务干部素质,突出稽核查帐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税收会计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强化职能,确保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税收聚财职能和监控能力,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衡量征管改革的成败得失,也主要以能否有效地组织税收收入为标准。因此要以新的征管模式为依托,不断强化税收聚财职能,确保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1、巩固和完善纳税申报管理机制,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一是要完善纳税申报管理制度。简化申报手续,建立科学、简便的申报程序。归并统一申报表格式,设计简便易行、填写方便的申报表,方便纳税人。二是对外强化申报制约机制。试行分类管理的申报管理办法,把纳税人按申报情况分为A、B、C三类,与日常税务稽查工作相结合,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纳税申报不正常的纳税人,加强日常检查,加大处罚力度,促其尽快走上正轨。同时,强化“以票管税”,对不能按期申报的纳税人严格发票使用控管。三是提高申报准确性。加强对零申报、负申报等异常申报现象的稽查,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四是积极推行电话申报、邮寄申报、远程电子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手段,方便纳税人,提高申报质量和效率。

2、建立严密科学的税务稽查体系,突出稽查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税务稽查是组织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新的征管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根据“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健全稽查工作制度,规范稽查行为,提高稽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坚持分类稽查制度,提高稽查的针对性。按重点稽查、日常稽查(调帐稽查和实地稽查)、专案稽查等方式实施税务稽查,加大申报稽核力度,增加调帐稽查的比例。三是科学地考核稽查工作,提高稽查工作成效。在考核查补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指标的考核,如人机选案的准确率、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立案率、案件审理的规范率、税收违法行为处理的准确率、重大案件结案率等等,促进稽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继续充实稽查力量,改善稽查手段。充实稽查人员,并在财力上向税务稽查作必要的倾斜,尽快实现以计算机手段为基础,以快速便捷的交通、通信手段为支撑的税务稽查手段的现代化。

3、适应征管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税收计划管理办法。在税收计划的编制中,应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例,逐步淡化计划,使组织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力求改变以往那种基数加增长比例、按支出来定计划的做法,使税收计划管理更趋科学合理。

(四)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夯实征管基础工作,是提高征管质量的基础,也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1、以强化监控为重点,尽快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征管体系。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是深化改革的先行条件。在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上,要坚持做到正确处理硬件投资与软件开发以及开发与使用的关系。一是要根据新机制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软件开发,确保统一、共享、正确的税收征管软件的正常运作。二是要突出监控重点,积极运用计算机对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真正体现计算机网络在新的征管运行机制中的依托作用,把计算机全方位应用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发票管理、会统核算、数据分析、税务稽查、税政管理、综合查询等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并依托计算机对其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体现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实效。三是要健全计算机软、硬件管理制度,加快实现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提高计算机综合利用效率。

2、加强征管基础管理。内部进一步健全各项征管制度,规范征、管、查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和衔接、协调制度,提高征管各环节的整体效能,形成以效率为中心,网络为依托,稽查为重点,各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对外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和制度,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加强对漏管户和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有效地控管税源。

3、规范征管资料管理,提高征管资料的利用效率。当前要在征管资料档案化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把工作转移到对档案资料的简化、规范、提高利用效率上,可按照“按岗收集,按类整理,按期归档”的原则,以计算机管理为主,部分手工为辅,减轻手工劳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搞好配套,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保障

适应新的征管模式的要求,要继续深化两项配套改革:

1、深化机构改革,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征管机构体系。以“精简、效能”为原则,调整和理顺机构。要按照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政策法规四个系列科学设置机构、岗位。在此基础上,健全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制度,明确职责,严格执行管理程序,使征收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会,就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局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交流我市有关县区税源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把税源管理这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推进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主要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当前我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现状,树立信心,增强做好税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两年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省局的总体部署,完善包括“强化管理”在内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突出和丰富税源管理的内涵,积极推进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征管工作,相继出台并积极落实各项税源管理措施,推行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纳税申报质量的提高;加强发票管理,从源头上加强税源管理;规范个体和集贸市场税收征管,改善税收征管秩序;进一步规范减免税管理,加大欠税管理和欠税清缴力度,征管基础得到夯实;制定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操作办法,增强了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全市地税系统以应用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应用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电脑定税管理系统等税源管理辅助软件,为全市税源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全市地税共组织地方税收10.14亿元,同比增长19.3%,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得到巩固和加强,税源管理工作成效明显。自2005年6月1日全市地税新征管业务系统全面上线以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方案》要求,大力应用和巩固征管改革成果,经过二年来的艰苦努力,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市地税税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平台,使税源管理从单户税源管理迈向分行业、分区域、分地段、分税种、分预算级次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去年3月,市局对全市征管资料管理进行全面调查后,出台了加强规范征管资料归档管理办法,提出了运用征管资料管理软件对征管资料实行电子化的管理、检索和查询,并制定了开发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方案。经过县局软件开发与试点,开发出了一个功能全面、应用简便、运行稳定的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通过全市地税系统近一年来的试点应用,规范了征管资料的管理,实现了征管资料信息共享的目的。市局经过调查论证后对原GIS可视化税源监控及户籍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剥离研发了电脑定税管理软件和可视化税源管理软件。通过电脑定税管理软件的试点和应用,规范了税款核定,实现了“阳光税负”的目标。与此同时,全市地税部门借助信息化支持,普遍建立与征管改革相适应的组织体系,规范征管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重新整合征管流程,提高征收效率,建立了“一窗式”、“一站式”运行机制,优化办税服务厅的窗口职能,提升办税服务功能。据测算,近几年全市地税收入的增量中,大约有45%来源于征管信息化提高等征收管理因素。

(二)征管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强化纳税户籍管理。去年全市地税部门以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为契机,充分运用省局新征管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对每个纳税人基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审核、录入和归档,加强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目前全市已有37844户纳税人纳入到征管信息系统,实行系统管理。二是积极推进纳税评估。制定下发了《纳税评估管理实施办法》和《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方案》,明确了评估工作职责,推进了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建立完善了税源数据库。对征管范围内的税源进行调查分析,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对税源进行统计分析,完善了市、县(区)、属地分局(所)和税收管理员四级税源数据库。四是严格征管质量考核。按照《省地税系统征管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将税源管理、申报入库、税务登记、税款核定、发票管理等征管主要工作纳入到征管质量考核工作中,使税源管理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从2006年全市目标管理考评结果看,征管质量考核指标总体上达到90%以上;五是规范征管资料管理。制定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规范征管资料归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资料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统一了表证单书,对征管资料实行档案编码编目管理,应用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将纳税户征管资料信息进行电子存档和扫描存储。目前全市已有35000余户纳税户征管资料纳入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了征管资料信息共享与规范管理的目的。

(三)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措施。在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同时,许多县局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有效地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在加强税源管理工作中,许多地方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方法:如县局探索创新税收管理员集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模式;万安县局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县局对税源分类,实施动态管理。

(四)行业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规范。一年多来,我市地税系统在规范制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小水电税收、矿产资源等税收管理制度工作中取得新进展。去年3月,市局起草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室批转执行,规范三行业税收征管后,据统计,去年实现增收税款6318万元;市政府去年6月1日批转了由市地税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房管局联合行文的《关于加强个人销售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去年全市二手房转让实现税收275万余元,有效规范了二手房交易税收市场秩序;市局去年以来制定了对小水电开发、教育机构地方税收征管、土地增值税清算暂行管理等办法,同时统一了全市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标准,加强了铁矿石资源税征收管理,去年11月还拟定了《市旅游业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并报市政府批准。在加强矿产资源、营运车辆、房屋出租、小水电等行业的税源管理方面,如县、县、县、等地分别对铁矿资源、房屋出租、小水电等行业税源实行全面登记监控制度,并完善了征收管理制度。这些行业税收征管制度的健全,对我市地方税源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五)重点税源管理措施取得新进展。全市地税部门紧紧抓住“五个重点”,即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税种、重点地区,强化重点税源的管理,健全重点税源跟踪监控和分类管理制度。、区局、市直属分局创新对房地产、建筑重点工程项目税源实施“栋号和项目管理”,实现动态监控,着力加强重点税源数据库的建立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重点税源户经营动态和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

(六)推行电脑定税管理,个体税收管理逐步规范。各地认真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个体税收征管工作的实施暂行办法》、《民主评税管理办法》和《市地税局电脑定税管理办法》,普遍成立了基层分局、县级局二级民主评税机构,大力推行电脑定税管理,严格民主评税程序,提高税款核定的准确性、公正性,杜绝随意定税行为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定期定额户的征收管理,增强税收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目前全市电脑定税已在饮食、住宿、美容美发、网吧等行业的核定征收户中全面推开,电脑定税工作稳步推进。据统计,电脑定税实施后,税负核定公开规范,税款增收了20%。2006年全市地税个体经济税收实现14226万元,较2005年增收1423万元,增长了11.1%。

(七)协税护税组织作用得到加强。针对地方税源零星分散、征收难度大、征管力量不足的特点,各地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工作,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加强了对车辆、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的委托代征和信息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和谐诚信的税收征收环境,使依法治税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应收尽收。如县局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对零散税收推行委托代征,实施源泉控管;区局与多个部门共筑协税网,联合审验优惠证,严把下岗优惠税收减免关。

(八)欠税管理进一步强化。各地认真落实了省、市局欠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欠税管理制度,将所有欠税实行计算机管理,明确各部门在欠税公告工作中的职责,严格执行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程序,规范欠税公告形式的管理。做好关停、“空壳”企业欠税管理工作,并利用电视、报纸、电子显示屏、办税服务厅公开栏等形式,将纳税人欠税情况定期予以公告。2006年,全市共公告欠税324户次,其中设区市局公告26次,县(区)局公告298次,极大地触动了欠税业户,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与自身工作纵向比较,征管工作实际与税源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有的地方税收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有的地方基层税收管理员力量薄弱,与税源管理需求差距较大;二是税收管理员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对税源分布、税源结构不能胸有成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还有待大力提高。三是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还不够高,运用新征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税源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各项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有待优化。与先进税源管理兄弟单位和发达地区同系统先进单位横向比较,我市税源管理工作措施、手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当前税源管理的客观形势,我们要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必须统一认识、树立信心,明确目标,改进措施、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我们儿女富有的“敢创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全面提升税源管理水平。

二、今后一段时期税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近几年,我市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经济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发展迅猛,为全市地方税收连年增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全市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加上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各地的主体税源、重点税源逐渐向城镇和工业园区转移,农村税源相对减少。从2007年全市税源调查结果看,在全市固定纳税人中,县城以上纳税人税源规模和户数均占全部税源与总户数的80%,我市税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及工业园区。因此,传统税收征管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省政府于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多谋培植税源之策,多思加强征管之道,进一步改进税收征管工作、加强税源管理、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这是省政府对当前及今后一时期全省税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对地税部门进一步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切实解决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省政府要求,根据2007-2009年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总体规划,省局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工作机制协调高效,制度措施完善得力,管理基础扎实规范,税源信息真实准确,控管体系健全严密,管理手段科学先进。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坚持依法治税的思想不动摇,始终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放松,强化税源管理,向税源管理要收入、求增长、上规模。

(一)提高认识,强化征管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是整个税收工作的核心,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关系到税收职能的发挥。加强税源管理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税收法律法规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税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情况,加强监控管理,才能保证税收收入成为“有源之水”。如果没有税源,就不存在税收征管;没有税收征管,也就没有税收工作。各级地税机关务必充分认识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二)多方协调,建立部门通力协作高效机制。税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全局性的工作,不仅仅是征管部门的工作职能,它涉及多部门、多岗位、多环节,必须立足全局,统筹协调,整体把握。在内部,要按照《省地税系统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明晰征收、管理、稽查等在税源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定期召开税源分析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税源管理的合力;征管部门要牵头落实,税政、计财、稽查、信息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促使各级各部门将工作中心转到加强税源管理上来。在外部,要健全社会协税护税机制,与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统计、银行、质监、房管、土管、城建等部门建立起信息高度共享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涉税信息工作协调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好涉税信息各部门和各环节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形成各有关部门支持、协助、监督、控管及依法委托代征代缴的地方税源管理体系。

(三)落实制度,建立完善税源管理各项制度和办法。对省、市局制定出台的各项行之有效的税源管理制度、办法,必须抓好落实。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征管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局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实施意见》,勇于创新,强化征管,完善配套征管制度和办法。要监督制约管理员执法行为,完善《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减少税收流失,制定《地方税收护税协税管理办法》;规范评估操作程序,细化《纳税评估案例评析管理办法》;另外,在税源分类管理、单项税收管理、驻厂企业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税源管理。

(四)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措施。目前,一些基层存在税源底数不清、动态变化不清、管理责任不清的现象。这除了税收管理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外,更关键是征管基础不牢、征管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因素。各级地税部门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机制性工作,做到“四实”,即:摸实底,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查实情,强化日常巡查巡管、清理漏征漏管户;出实招,建立完善税源管理配套制度;求实效,促进征管质量水平和纳税服务水平双提高。

(五)做好税源普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税源普查是税源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税源数据库、实施税源监控、进行税源分析的前提。认真开展户籍资料普查、税源构成普查和相关纳税信息普查工作,定期交换、认真比对,力求税源信息全面真实,确保纳税户全部进入征管信息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现有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六)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税源监控应涵盖税收征管整个流程,既包括对税源本身的监控,也应包含对地税工作内部的监控。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的多元化,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增加了税收确认的难度,税源监控管理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如果我们收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的渠道单一滞后,税源监控机制不灵敏,必然导致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这些问题,既要查找客观原因,更要分析可能存在征管不精细、工作不到位的主观因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征管业务系统数据集中的优势,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税源管理系统做好税源监控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层落实征管责任、措施的监控力度,加强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强化税源监督考核,及时检查督导,提升税源征管质量。

(七)与时俱进,创新税源管理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营方式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需要根据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的特点进行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全省地税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但并不意味着能给我们带来“一劳永逸”的技术手段和“无往不胜”的管理方法,税源管理手段仍需要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要在创新管理机制上寻找突破,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下功夫、找出路,通过抓好典型、推广经验,积极探索强化税源管理新途径、新举措、新手段,增强税源管理能力。

三、下一阶段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省局提出着力抓好“三个重点”的思路,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全省地税工作的三个重点之一,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抓好税源管理的重点必须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以夯实税源管理基础为核心,以纳税评估为手段,以创新税源管理方式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税源管理能力。全市地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局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今年,市局根据省局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选择县、县、县局作为税源管理创新示范点,围绕如何加强税源户籍管理,如何实施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如何调动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提高税收征收率和入库率,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并争取通过一定时期,产生管理经验比较成熟的先进典型,成为税源管理的示范。

(一)抓住重点,推动新一轮征管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省局2007-2009年征管改革总体规划,我们要抓住重点,努力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大对省局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的税收征管核心软件的培训力度,使干部人人会熟练操作应用。创造良好激励机制,使干部“想学”、“愿学”、“赶学”形成一种浓厚氛围,让更多的征管能手和业务能手脱颖而出。做好优化服务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进一步拓宽银行批量扣税的规模,对边远地区推广邮寄申报。省局网上报税软件研发成功后,我们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进一步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电脑定税、可视化税源管理系统,是地税特色的三个税源管理辅助系统。通过一年来我们对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证明,对提升我市征管资料规范管理水平、实现纳税人资料便捷查询和信息共享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脑定税管理系统应用实践表明,既促进了税负核定公正、公开的规范操作,又深受纳税人的好评。目前,可视化税源管理软件优化测试成功,该系统实现了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重点项目税源、固定业户税源等的可视化地图图式分布,又实现了固定业户申报、经营状态的直观显示和重点税源的“双层监控、二维管理”。经过试点应用表明,将会极大地提升全市地税系统税源动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我市开发的三个系统,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务必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大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全市地税系统以省局征管业务系统应用为核心,以我市的三个税源管理辅助系统应用为推力,开创地税特色的信息化税源管理新路。

(二)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健全细化量化充满活力的考核机制。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基本载体,集税源监控员、信息采集员、纳税评估员、纳税辅导员和税收宣传员于一身,作用重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并通过减化报表,减轻管理员负担,使他们专心管户、专心管事、专心管税。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税源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以及省局《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意见》规定,要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增强重点税源的管理力量,税收管理员人数占各单位总人数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各单位要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要求,优化配置税收管理员队伍。既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处理好西瓜和芝麻的关系,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也要根据税收管理员的情况,量才使用,对管理员实行分组管理,采取主管和协管方式,协作配合,以强补弱,相互监督,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健全税收管理员工作配套制度。各地要按照岗位要求,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理顺征管各环节的工作职能,制定工作规程和作业标准,推广使用《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把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化到每一天,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建立起“执法有记录、过程能监控、结果易核查、绩效可考核”机制,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提高征管效能。

三是探索管理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我们常说“淡化责任,疏于管理”这个问题,淡化责任是因,疏于管理是果。要解决管理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问题,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和机制,三要靠严格考核和奖惩,多措并举,共促成效。要按照“以事定岗、以岗明责、按岗定级、择优上岗、动态考评、严格奖惩”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有效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或“干多多受罚,干少少受罚”问题,以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做好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推广应用。省局已明确统一研发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该平台软件研发成功后,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工作平台规范和固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税源管理基础工作。要注重抓好税源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开展税源普查、建立税源数据库、实施税源监控、进行税源分析等。

一是摸清税源家底,完善各级税源数据库。开展税源普查是加强税源管理,全面掌握税源家底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要按照省局《税源管理办法》要求,认真组织好一年一度的税源普查工作,详细掌握各类税源的基础数据,采集可能构成税源的经济信息,完善税源统计指标,实现税源普查信息资料共享,提高税源普查工作实效;要定期开展专项税源调查,对当地税源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项目)、重点税种进行专题调查和分析;要建立完善市、县(区)局、属地分局(所)、税收管理员四级税源数据库,实现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范围内的逐户税源一清二楚,基层分局对管辖范围内的税源一清二楚,县级局对行政区域内的税源一清二楚。

二是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户籍管理首要的是要抓好税务登记源头管理,既要做到管户一户不漏,又要保证信息全面、真实、准确;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定期的户籍登记信息交换、比对制度;严格做好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的登记管理;适时组织开展漏征漏管户检查清理,减少漏征漏管户,尽量做到地税信息管理系统内的户数与实有户数相一致。

三是加强征管业务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信息分析利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各单位要对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高度重视,要加强系统数据的管理,完善数据管理制度,采取谨慎的态度,仔细甄别,严防垃圾数据、错误数据的发生,特别是对欠税数据,要按照欠税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严格把好信息采集管理的关口,加强数据时效性管理,规范信息交换标准。省、市局在今年的绩效考核中,特别加大了对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考核,征管、税政、稽查、计财、信息等部门都有此方面的考核内容,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四)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既要注重分析评估的数量,更要注重其质量。

一是加强税收分析。加强税收分析,要严把数据采集质量关,加强系统基础数据和会统核算数据质量的检测、通报、整改工作;加强税负分析,建立税负分析制度,重点分析本地区宏观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查找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二是扎实推进纳税评估。要认真落实省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综合运用相关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尤其要注重对纳税能力进行估算,分析、查找企业申报和财务数据存在的疑点和问题,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当前,要按照省、市局绩效管理考核的工作要求,做好典型案例纳税评估,建立好纳税评估案例库,以点带面促进评估工作的开展。在评估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建立各项评估指标和预警值,增强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要通过税收分析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具体问题和原因,通过税务约谈、实地核查等措施及时处理问题,建立健全纳税评估案件移送、稽查结果反馈和内部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以评促查、以查促管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税源监控的能力。

(五)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手段、新方法。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税源向城镇转移和工业园区集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当前全市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已经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创新税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抓好分行业和分类型的税收管理,不断推进税源管理的精细化。县局、县局、县局等在税源管理工作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下一阶段,要在以下方面加强重点管理,探索税源管理新手段、新方法。

一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从今年税源普查的数据来看,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是全市地方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是征管的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征管。全市地税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文件精神,及时总结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工作经验,加强房地产“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与财政、房管部门加强沟通,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将“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环节、具体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各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实现房地产税收的齐抓共管;要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筑安装税收管理,及时做好信息采集和项目登记工作,严格实施报验登记,分企业、分项目建立税收征管资料,保证一户一档;要实行重点工程专人跟踪管理,进行有效的税源实地监控,按照工程进度,及时组织税款入库,防止税收流失;要充分发挥稽查部门的作用,加大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的专项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

二是抓好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的税负管理仍然是我们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核算辅导服务,督促、辅导企业进行正确财务核算。对个体工商大户要认真按照总局《个体工商户建帐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典型引路,认真总结,逐步扩大的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账建制、查账征收方式;对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个体工商户,主管地税机关可以采用查账征收与定期定额征收相结合的方法;对达到建帐标准应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主管地税机关应根据当地同行业同等规模其他纳税人的纳税水平按月从高核定其应纳税额,并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个体、集贸市场税收征管,规范“双定户”纳税定额的核定工作,推行简易便捷的申报征收方式,降低纳税成本。

三是抓好服务业、娱乐业等高利润行业的征管。各地要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对服务业、娱乐业等高利润行业税收的管理;积极运用“以票控税”等手段,全面掌握其营业收入,并参照行业利润率标准,准确计算计税所得额。

四是抓好资源性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我市铁矿石、石灰石、煤碳、钨矿等分布广泛,由于这类纳税主体复杂、会计账目和会计核算往往不够规范,给我们实际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各地要根据各矿点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做好资源矿产类的税源登记和跟踪管理,抓好矿产资源开采、水资源利用等资源性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

五是加强和规范工业园区税收征管。近年来,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一些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区。但有些企业纳税观念淡薄,以各种借口和理由不按税收政策履行纳税义务,造成地税部门很难真实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进行监控税源。各级地税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税,做好税法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工业园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业园区税收政策落实和征管到位。

(六)加强征管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提升征管质量。开展征管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是夯实征管基础,加强税源管理,实现堵漏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征管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日常巡查巡管实施办法》,建立完善巡查巡管制度和日常税收检查管理制度,加强分级管理巡查巡管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实施,建立完善巡查巡管考核办法,激励税收管理员每月做好巡查巡管工作,全面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动态。各单位对巡查巡管工作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开展巡查巡管工作时,要多注重随机不打招呼的方式,并充分利用社会综合协税护税网络所取得的信息,建立户籍登记管理信息互通机制。各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对在偏僻街道、路段、矿区和家庭作坊内经营业户等隐蔽性税源的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开展日常税收检查工作时,做好纳税约谈,及时检查发现征管漏洞;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效率,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力争做到检查一个行业就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使全市税收征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七)规范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全面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发票管理职能的通知精神,理顺发票管理职能,规范简并发票种类,做好发票防伪、查询管理知识的宣传,健全发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省局发票综合管理模块研发成功后,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和培训。要加强开具发票和税款征收的比对分析,开展好发票日常检查,加强以票控税的管理,建立落实好有奖发票制度,增强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的积极性,加大对纳税人开具发票的监管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打击发票制假售假专项活动,整顿和规范发票管理外部环境。

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会,就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局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交流我市有关县区税源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把税源管理这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推进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主要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当前我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现状,树立信心,增强做好税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两年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省局的总体部署,完善包括“强化管理”在内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突出和丰富税源管理的内涵,积极推进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征管工作,相继出台并积极落实各项税源管理措施,推行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纳税申报质量的提高;加强发票管理,从源头上加强税源管理;规范个体和集贸市场税收征管,改善税收征管秩序;进一步规范减免税管理,加大欠税管理和欠税清缴力度,征管基础得到夯实;制定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操作办法,增强了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全市地税系统以应用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应用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电脑定税管理系统等税源管理辅助软件,为全市税源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地税共组织地方税收10.14亿元,同比增长19.3%,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得到巩固和加强,税源管理工作成效明显。自2011年6月1日全市地税新征管业务系统全面上线以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方案》要求,大力应用和巩固征管改革成果,经过二年来的艰苦努力,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市地税税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平台,使税源管理从单户税源管理迈向分行业、分区域、分地段、分税种、分预算级次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去年3月,市局对全市征管资料管理进行全面调查后,出台了加强规范征管资料归档管理办法,提出了运用征管资料管理软件对征管资料实行电子化的管理、检索和查询,并制定了开发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方案。经过县局软件开发与试点,开发出了一个功能全面、应用简便、运行稳定的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通过全市地税系统近一年来的试点应用,规范了征管资料的管理,实现了征管资料信息共享的目的。市局经过调查论证后对原GIS可视化税源监控及户籍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剥离研发了电脑定税管理软件和可视化税源管理软件。通过电脑定税管理软件的试点和应用,规范了税款核定,实现了“阳光税负”的目标。与此同时,全市地税部门借助信息化支持,普遍建立与征管改革相适应的组织体系,规范征管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重新整合征管流程,提高征收效率,建立了“一窗式”、“一站式”运行机制,优化办税服务厅的窗口职能,提升办税服务功能。据测算,近几年全市地税收入的增量中,大约有45%来源于征管信息化提高等征收管理因素。

(二)征管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强化纳税户籍管理。去年全市地税部门以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为契机,充分运用省局新征管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对每个纳税人基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审核、录入和归档,加强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目前全市已有37844户纳税人纳入到征管信息系统,实行系统管理。二是积极推进纳税评估。制定下发了《纳税评估管理实施办法》和《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方案》,明确了评估工作职责,推进了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建立完善了税源数据库。对征管范围内的税源进行调查分析,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对税源进行统计分析,完善了市、县(区)、属地分局(所)和税收管理员四级税源数据库。四是严格征管质量考核。按照《省地税系统征管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将税源管理、申报入库、税务登记、税款核定、发票管理等征管主要工作纳入到征管质量考核工作中,使税源管理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从2012年全市目标管理考评结果看,征管质量考核指标总体上达到90%以上;五是规范征管资料管理。制定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规范征管资料归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资料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统一了表证单书,对征管资料实行档案编码编目管理,应用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将纳税户征管资料信息进行电子存档和扫描存储。目前全市已有35000余户纳税户征管资料纳入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了征管资料信息共享与规范管理的目的。

(三)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措施。在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同时,许多县局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有效地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在加强税源管理工作中,许多地方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方法:局探索创新税收管理员集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模式;万安县局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县局对税源分类,实施动态管理。

(四)行业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规范。一年多来,我市地税系统在规范制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小水电税收、矿产资源等税收管理制度工作中取得新进展。去年3月,市局起草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室批转执行,规范三行业税收征管后,据统计,去年实现增收税款6318万元;市政府去年6月1日批转了由市地税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房管局联合行文的《关于加强个人销售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去年全市二手房转让实现税收275万余元,有效规范了二手房交易税收市场秩序;市局去年以来制定了对小水电开发、教育机构地方税收征管、土地增值税清算暂行管理等办法,同时统一了全市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标准,加强了铁矿石资源税征收管理,去年11月还拟定了《市旅游业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并报市政府批准。在加强矿产资源、营运车辆、房屋出租、小水电等行业的税源管理方面,县、等地分别对铁矿资源、房屋出租、小水电等行业税源实行全面登记监控制度,并完善了征收管理制度。这些行业税收征管制度的健全,对我市地方税源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五)重点税源管理措施取得新进展。全市地税部门紧紧抓住“五个重点”,即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税种、重点地区,强化重点税源的管理,健全重点税源跟踪监控和分类管理制度。、区局、市直属分局创新对房地产、建筑重点工程项目税源实施“栋号和项目管理”,实现动态监控,着力加强重点税源数据库的建立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重点税源户经营动态和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

(六)推行电脑定税管理,个体税收管理逐步规范。各地认真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个体税收征管工作的实施暂行办法》、《民主评税管理办法》和《市地税局电脑定税管理办法》,普遍成立了基层分局、县级局二级民主评税机构,大力推行电脑定税管理,严格民主评税程序,提高税款核定的准确性、公正性,杜绝随意定税行为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定期定额户的征收管理,增强税收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目前全市电脑定税已在饮食、住宿、美容美发、网吧等行业的核定征收户中全面推开,电脑定税工作稳步推进。据统计,电脑定税实施后,税负核定公开规范,税款增收了20%。2012年全市地税个体经济税收实现14226万元,较2011年增收1423万元,增长了11.1%。

(七)协税护税组织作用得到加强。针对地方税源零星分散、征收难度大、征管力量不足的特点,各地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工作,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加强了对车辆、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的委托代征和信息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和谐诚信的税收征收环境,使依法治税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应收尽收。如县局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对零散税收推行委托代征,实施源泉控管;区局与多个部门共筑协税网,联合审验优惠证,严把下岗优惠税收减免关。

(八)欠税管理进一步强化。各地认真落实了省、市局欠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欠税管理制度,将所有欠税实行计算机管理,明确各部门在欠税公告工作中的职责,严格执行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程序,规范欠税公告形式的管理。做好关停、“空壳”企业欠税管理工作,并利用电视、报纸、电子显示屏、办税服务厅公开栏等形式,将纳税人欠税情况定期予以公告。2012年,全市共公告欠税324户次,其中设区市局公告26次,县(区)局公告298次,极大地触动了欠税业户,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与自身工作纵向比较,征管工作实际与税源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有的地方税收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有的地方基层税收管理员力量薄弱,与税源管理需求差距较大;二是税收管理员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对税源分布、税源结构不能胸有成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还有待大力提高。三是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还不够高,运用新征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税源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各项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有待优化。与先进税源管理兄弟单位和发达地区同系统先进单位横向比较,我市税源管理工作措施、手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当前税源管理的客观形势,我们要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必须统一认识、树立信心,明确目标,改进措施、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我们儿女富有的“敢创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全面提升税源管理水平。

二、今后一段时期税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近几年,我市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经济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发展迅猛,为全市地方税收连年增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全市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加上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各地的主体税源、重点税源逐渐向城镇和工业园区转移,农村税源相对减少。从2007年全市税源调查结果看,在全市固定纳税人中,县城以上纳税人税源规模和户数均占全部税源与总户数的80%,我市税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及工业园区。因此,传统税收征管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省政府于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多谋培植税源之策,多思加强征管之道,进一步改进税收征管工作、加强税源管理、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这是省政府对当前及今后一时期全省税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对地税部门进一步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切实解决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省政府要求,根据2007-2009年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总体规划,省局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工作机制协调高效,制度措施完善得力,管理基础扎实规范,税源信息真实准确,控管体系健全严密,管理手段科学先进。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坚持依法治税的思想不动摇,始终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放松,强化税源管理,向税源管理要收入、求增长、上规模。

(一)提高认识,强化征管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是整个税收工作的核心,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关系到税收职能的发挥。加强税源管理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税收法律法规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税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情况,加强监控管理,才能保证税收收入成为“有源之水”。如果没有税源,就不存在税收征管;没有税收征管,也就没有税收工作。各级地税机关务必充分认识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二)多方协调,建立部门通力协作高效机制。税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全局性的工作,不仅仅是征管部门的工作职能,它涉及多部门、多岗位、多环节,必须立足全局,统筹协调,整体把握。在内部,要按照《省地税系统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明晰征收、管理、稽查等在税源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定期召开税源分析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税源管理的合力;征管部门要牵头落实,税政、计财、稽查、信息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促使各级各部门将工作中心转到加强税源管理上来。在外部,要健全社会协税护税机制,与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统计、银行、质监、房管、土管、城建等部门建立起信息高度共享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涉税信息工作协调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好涉税信息各部门和各环节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形成各有关部门支持、协助、监督、控管及依法委托代征代缴的地方税源管理体系。

(三)落实制度,建立完善税源管理各项制度和办法。对省、市局制定出台的各项行之有效的税源管理制度、办法,必须抓好落实。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征管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局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实施意见》,勇于创新,强化征管,完善配套征管制度和办法。要监督制约管理员执法行为,完善《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减少税收流失,制定《地方税收护税协税管理办法》;规范评估操作程序,细化《纳税评估案例评析管理办法》;另外,在税源分类管理、单项税收管理、驻厂企业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税源管理。

(四)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措施。目前,一些基层存在税源底数不清、动态变化不清、管理责任不清的现象。这除了税收管理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外,更关键是征管基础不牢、征管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因素。各级地税部门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机制性工作,做到“四实”,即:摸实底,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查实情,强化日常巡查巡管、清理漏征漏管户;出实招,建立完善税源管理配套制度;求实效,促进征管质量水平和纳税服务水平双提高。

(五)做好税源普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税源普查是税源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税源数据库、实施税源监控、进行税源分析的前提。认真开展户籍资料普查、税源构成普查和相关纳税信息普查工作,定期交换、认真比对,力求税源信息全面真实,确保纳税户全部进入征管信息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现有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六)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税源监控应涵盖税收征管整个流程,既包括对税源本身的监控,也应包含对地税工作内部的监控。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的多元化,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增加了税收确认的难度,税源监控管理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如果我们收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的渠道单一滞后,税源监控机制不灵敏,必然导致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这些问题,既要查找客观原因,更要分析可能存在征管不精细、工作不到位的主观因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征管业务系统数据集中的优势,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税源管理系统做好税源监控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层落实征管责任、措施的监控力度,加强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强化税源监督考核,及时检查督导,提升税源征管质量。

(七)与时俱进,创新税源管理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营方式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需要根据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的特点进行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全省地税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但并不意味着能给我们带来“一劳永逸”的技术手段和“无往不胜”的管理方法,税源管理手段仍需要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要在创新管理机制上寻找突破,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下功夫、找出路,通过抓好典型、推广经验,积极探索强化税源管理新途径、新举措、新手段,增强税源管理能力。

三、下一阶段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省局提出着力抓好“三个重点”的思路,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全省地税工作的三个重点之一,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抓好税源管理的重点必须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以夯实税源管理基础为核心,以纳税评估为手段,以创新税源管理方式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税源管理能力。全市地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局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今年,市局根据省局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选择县县局作为税源管理创新示范点,围绕如何加强税源户籍管理,如何实施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如何调动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提高税收征收率和入库率,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并争取通过一定时期,产生管理经验比较成熟的先进典型,成为税源管理的示范。

(一)抓住重点,推动新一轮征管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省局2007-2009年征管改革总体规划,我们要抓住重点,努力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大对省局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的税收征管核心软件的培训力度,使干部人人会熟练操作应用。创造良好激励机制,使干部“想学”、“愿学”、“赶学”形成一种浓厚氛围,让更多的征管能手和业务能手脱颖而出。做好优化服务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进一步拓宽银行批量扣税的规模,对边远地区推广邮寄申报。省局网上报税软件研发成功后,我们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进一步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电脑定税、可视化税源管理系统,是地税特色的三个税源管理辅助系统。通过一年来我们对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证明,对提升我市征管资料规范管理水平、实现纳税人资料便捷查询和信息共享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脑定税管理系统应用实践表明,既促进了税负核定公正、公开的规范操作,又深受纳税人的好评。目前,可视化税源管理软件优化测试成功,该系统实现了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重点项目税源、固定业户税源等的可视化地图图式分布,又实现了固定业户申报、经营状态的直观显示和重点税源的“双层监控、二维管理”。经过试点应用表明,将会极大地提升全市地税系统税源动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我市开发的三个系统,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务必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大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全市地税系统以省局征管业务系统应用为核心,以我市的三个税源管理辅助系统应用为推力,开创地税特色的信息化税源管理新路。

(二)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健全细化量化充满活力的考核机制。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基本载体,集税源监控员、信息采集员、纳税评估员、纳税辅导员和税收宣传员于一身,作用重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并通过减化报表,减轻管理员负担,使他们专心管户、专心管事、专心管税。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税源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以及省局《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意见》规定,要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增强重点税源的管理力量,税收管理员人数占各单位总人数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各单位要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要求,优化配置税收管理员队伍。既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处理好西瓜和芝麻的关系,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也要根据税收管理员的情况,量才使用,对管理员实行分组管理,采取主管和协管方式,协作配合,以强补弱,相互监督,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健全税收管理员工作配套制度。各地要按照岗位要求,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理顺征管各环节的工作职能,制定工作规程和作业标准,推广使用《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把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化到每一天,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建立起“执法有记录、过程能监控、结果易核查、绩效可考核”机制,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提高征管效能。

三是探索管理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我们常说“淡化责任,疏于管理”这个问题,淡化责任是因,疏于管理是果。要解决管理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问题,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和机制,三要靠严格考核和奖惩,多措并举,共促成效。要按照“以事定岗、以岗明责、按岗定级、择优上岗、动态考评、严格奖惩”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有效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或“干多多受罚,干少少受罚”问题,以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做好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推广应用。省局已明确统一研发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该平台软件研发成功后,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工作平台规范和固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税源管理基础工作。要注重抓好税源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开展税源普查、建立税源数据库、实施税源监控、进行税源分析等。

一是摸清税源家底,完善各级税源数据库。开展税源普查是加强税源管理,全面掌握税源家底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要按照省局《税源管理办法》要求,认真组织好一年一度的税源普查工作,详细掌握各类税源的基础数据,采集可能构成税源的经济信息,完善税源统计指标,实现税源普查信息资料共享,提高税源普查工作实效;要定期开展专项税源调查,对当地税源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项目)、重点税种进行专题调查和分析;要建立完善市、县(区)局、属地分局(所)、税收管理员四级税源数据库,实现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范围内的逐户税源一清二楚,基层分局对管辖范围内的税源一清二楚,县级局对行政区域内的税源一清二楚。

二是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户籍管理首要的是要抓好税务登记源头管理,既要做到管户一户不漏,又要保证信息全面、真实、准确;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定期的户籍登记信息交换、比对制度;严格做好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的登记管理;适时组织开展漏征漏管户检查清理,减少漏征漏管户,尽量做到地税信息管理系统内的户数与实有户数相一致。

三是加强征管业务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信息分析利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各单位要对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高度重视,要加强系统数据的管理,完善数据管理制度,采取谨慎的态度,仔细甄别,严防垃圾数据、错误数据的发生,特别是对欠税数据,要按照欠税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严格把好信息采集管理的关口,加强数据时效性管理,规范信息交换标准。省、市局在今年的绩效考核中,特别加大了对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考核,征管、税政、稽查、计财、信息等部门都有此方面的考核内容,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四)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既要注重分析评估的数量,更要注重其质量。

一是加强税收分析。加强税收分析,要严把数据采集质量关,加强系统基础数据和会统核算数据质量的检测、通报、整改工作;加强税负分析,建立税负分析制度,重点分析本地区宏观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查找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二是扎实推进纳税评估。要认真落实省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综合运用相关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尤其要注重对纳税能力进行估算,分析、查找企业申报和财务数据存在的疑点和问题,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当前,要按照省、市局绩效管理考核的工作要求,做好典型案例纳税评估,建立好纳税评估案例库,以点带面促进评估工作的开展。在评估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建立各项评估指标和预警值,增强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要通过税收分析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具体问题和原因,通过税务约谈、实地核查等措施及时处理问题,建立健全纳税评估案件移送、稽查结果反馈和内部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以评促查、以查促管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税源监控的能力。

(五)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手段、新方法。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税源向城镇转移和工业园区集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当前全市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已经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创新税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抓好分行业和分类型的税收管理,不断推进税源管理的精细化。县局、县局、县局等在税源管理工作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下一阶段,要在以下方面加强重点管理,探索税源管理新手段、新方法。

一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从今年税源普查的数据来看,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是全市地方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是征管的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征管。全市地税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文件精神,及时总结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工作经验,加强房地产“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与财政、房管部门加强沟通,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将“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环节、具体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各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实现房地产税收的齐抓共管;要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筑安装税收管理,及时做好信息采集和项目登记工作,严格实施报验登记,分企业、分项目建立税收征管资料,保证一户一档;要实行重点工程专人跟踪管理,进行有效的税源实地监控,按照工程进度,及时组织税款入库,防止税收流失;要充分发挥稽查部门的作用,加大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的专项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

二是抓好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的税负管理仍然是我们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核算辅导服务,督促、辅导企业进行正确财务核算。对个体工商大户要认真按照总局《个体工商户建帐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典型引路,认真总结,逐步扩大的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账建制、查账征收方式;对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个体工商户,主管地税机关可以采用查账征收与定期定额征收相结合的方法;对达到建帐标准应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主管地税机关应根据当地同行业同等规模其他纳税人的纳税水平按月从高核定其应纳税额,并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个体、集贸市场税收征管,规范“双定户”纳税定额的核定工作,推行简易便捷的申报征收方式,降低纳税成本。

三是抓好服务业、娱乐业等高利润行业的征管。各地要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对服务业、娱乐业等高利润行业税收的管理;积极运用“以票控税”等手段,全面掌握其营业收入,并参照行业利润率标准,准确计算计税所得额。

四是抓好资源性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我市铁矿石、石灰石、煤碳、钨矿等分布广泛,由于这类纳税主体复杂、会计账目和会计核算往往不够规范,给我们实际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各地要根据各矿点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做好资源矿产类的税源登记和跟踪管理,抓好矿产资源开采、水资源利用等资源性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

五是加强和规范工业园区税收征管。近年来,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一些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区。但有些企业纳税观念淡薄,以各种借口和理由不按税收政策履行纳税义务,造成地税部门很难真实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进行监控税源。各级地税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税,做好税法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工业园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业园区税收政策落实和征管到位。

(六)加强征管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提升征管质量。开展征管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是夯实征管基础,加强税源管理,实现堵漏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征管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日常巡查巡管实施办法》,建立完善巡查巡管制度和日常税收检查管理制度,加强分级管理巡查巡管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实施,建立完善巡查巡管考核办法,激励税收管理员每月做好巡查巡管工作,全面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动态。各单位对巡查巡管工作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开展巡查巡管工作时,要多注重随机不打招呼的方式,并充分利用社会综合协税护税网络所取得的信息,建立户籍登记管理信息互通机制。各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对在偏僻街道、路段、矿区和家庭作坊内经营业户等隐蔽性税源的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开展日常税收检查工作时,做好纳税约谈,及时检查发现征管漏洞;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效率,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力争做到检查一个行业就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使全市税收征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七)规范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全面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发票管理职能的通知精神,理顺发票管理职能,规范简并发票种类,做好发票防伪、查询管理知识的宣传,健全发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省局发票综合管理模块研发成功后,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和培训。要加强开具发票和税款征收的比对分析,开展好发票日常检查,加强以票控税的管理,建立落实好有奖发票制度,增强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的积极性,加大对纳税人开具发票的监管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打击发票制假售假专项活动,整顿和规范发票管理外部环境。

篇6

关键词:基层国税;征管;基础;制度;机制;措施

一、夯实征管基础

1.强化户籍管理。要对所有纳税人建立“一户式”征管档案,并按行业进行归类,以年度为单位汇总装订,深化档案信息的增值利用。制定相关的户籍管理办法,以外部信息系统、税码共享系统、纳税人身份识别系统等为依托,充分利用与工商、地税等部门的外部信息比对,组织分局开展自查和交叉检查,加强清理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漏征漏管现象。

2.完善岗责体系。要按照“分工协作、分权制约、职责清晰、工作量适度饱满”的要求,以信息管税、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内控预防和纳税服务为重点,将具体业务事项进行一一分解落实。要探索税源管理团队模式,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松散型税源管理风险分析团队和风险应对团队。强化县局实体化职能,积极组织参与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纳税评估、所得税汇缴等工作。积极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覆盖县局、分局二级团队的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运行体系。

3.提升队伍素质。要以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完善落实为基础,以业务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教育”格局。定期邀请专家到局授课,建立机关科室师资骨干到基层单位开展巡回式、手把手培训授课和基层单位师资骨干跟班学习制度,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基层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完善征管制度

1.实行分类监控管理。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行业管理办法,探索实行专业化管理。要强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控,实时采集企业生产数据,按照投入产出法,测算实际产量,与企业申报数据进行对比,计算两者差异,促进行业税收的大幅增长;要结合行业自身的特点,多角度采集生产要素信息,研究制定行业税收监控管理办法及其评估模板,定期盘查入库出库,实施“以存控销”,提高行业监控效能。

2.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要在抓好增值税这一主体税种的同时,以亏损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行“所得税最低税负率预警”管理模式,不断强化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建立亏损企业台账,定期到企业解生产经营状况,定期采集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第三方涉税信息,密切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税源变化及税款缴纳等情况。对县域内重点税源企业、新办企业、连续亏损企业,开展专项评估检查。

3.强化纳税评估和稽查。为弥补税源不足的缺口,同时也为解决分局征管力量不均衡、单独评估难以取得实效的问题,可以探索制定稽查与评估结合互动办法,将评估和稽查工作相结合,以预警评估系统为切入点,抽调业务骨干,按照“集中调帐,集中检查,集中定案”的要求,综合采用预警值分析、同行业数据横向比较、历史数据纵向比较、与其他税种关联性分析、主要产品能耗物耗指标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疑点企业进行“解剖式”评估,符合稽查移交标准的及时进行移交。

三、健全征管机制

1.实行上下联动。以县局为主导,分局为主体,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根据各级不同的职权范围,明确不同层级的税源管理和内控预防职责。县局负责布置专项评估和专项检查任务,组织开展税源管理质量讲评,对各岗位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进行“一案双查”。分局负责具体税源管理任务的落实和反馈,总结并提报征管制度修改意见和建议,采取措施降低潜在执法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把县局内控要求和责任落实各环节。

2.密切横向互动。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科室的紧密协作,要确定联席会议制度。会议重在组织各科室交流各自的工作信息,查找税收征管和内控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将联席会议纪要作为督办单。进一步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密切管、析、查、评之间的衔接,真正实现以监控采集信息推动分析,以分析引导评估、以评估促进稽查、以稽查促进管理的良性互动,提高征管整体效能。

3.强化部门协作。要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加强与工商、地税、质检和公安等县直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走访座谈、情况通报等形式,随时掌握涉税信息采集及应用情况和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拓展信息共享渠道,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格局,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和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四、创新征管措施办法

1.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可以探索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县地税局、财政局研究开发综合治税信息管理平台软件,在县政府政务网设立专页,所有部门定期上传信息,有效地解决综合治税部门信息采集渠道不够畅通,采集面狭窄,采集手段落后的局面,缩短信息采集处理周期。

篇7

信息:是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信息管税,是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税收征管工作新思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发展,给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将会日益突出。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的思路和理念,充分利用集中上线的征管数据,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以健全税源管理体系为手段,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信息管税”要树立三个理念

第一,要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者防范税收风险,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有利于从根本上认识税收征管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为“信息管税”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需求,找准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管理效能。

第二,树立“数据质量为本”的理念。“信息管税”是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将数据加工整理成为信息,直接作用于税收管理的过程。从这里不难看出,原始数据的质量是基础,决定了加工后的信息质量,也直接决定了“信息管税”工作的成败。即便是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如果加工手段有问题,都不一定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信息。不可靠的数据,无论怎样加工,出来的一定是垃圾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质量就是数据生命的意识,宁缺勿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数据质量。

第三,树立“业务技术相融合”的理念。“信息管税”的过程,实际上是税收管理业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也是税收管理者与信息系统平台高度融合的过程。税收管理业务是信息技术的先导,信息技术是税收管理业务的支撑。只有二者高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管税”的威力。为此,我们要根据“信息管税”的需求来规划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应用等各项业务。

推进信息管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维护一套运行平稳高效、信息采集种类齐全、税源控管功能强大的大集中信息管理系统。

二是积极搭建和外部互联互通的社会综合治税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借助政府网站,定期进行信息交换,以彻底解决信息对称问题。

三是制定数据采集、数据质量的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制度、完善办法、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及强化考核等手段,提高内、外部涉税信息质量,确保数据采集及时、完整、准确、有序。

四是创建税源管理平台,发挥税收预警作用,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实现对各行业、各税种管理的全面覆盖。

五是培养一支既懂信息化、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地税干部队伍。

篇8

新年新岁新气象,地税更有新跨越。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秦税征管业务系统上线仪式,标志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全面形成,标志着我县地税系统的税收征管水平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越。秦税征管业务系统上线成为我县地税管理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今后依法征管,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你们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对在管理上线工作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全体地税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支持、配合地税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的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对地税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提四点要求:

一要创新征管理念,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地税系统在依法征管、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管理和分配调节作用,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也做出了一年好于一年的突出贡献,对此,县委、县政府对你们的工作是满意的。*年是构建主谐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年,地税系统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法为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管理理念,立足本职,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利益分配机制、缓解地方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税收征管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抓好税收征管的同时,要积极培植税源、壮大后续财源;正确处理好税收征管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寓征管于服务之中,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中拓宽税源,在税收增加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壮大;正确处理好税收征管与优化投资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规范纳税服务机制,提倡文明征税,依法征管,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

二要借助系统平台,夯实征管任务。要冷静分析全县收入形势,层层落实征收任务,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做到多想挖潜增收之策,多开培植税源之道,多思加强征管之路;要通过狠抓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抓住征管薄弱环节,加强户籍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开展各项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要拓宽协税护税网络,切实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如实反映到地税收入上来,确保全年地税收入稳定增长。

三要发挥窗口作用,树立新的行业形象。全体地税系统干部职工都要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工作,彻底转变“以我为尊”的特权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尽力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充分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综合性的服务。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目标,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练好内功,抓好干部学习,切实提高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切实做到以依法征税、文明征税。要从镇安的发展大局出发,自觉树立“人人都是镇安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自觉做到热情服务、廉洁治税,努力建立起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服务规范”的地税干部队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