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4:45: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理性消费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钟嘉熙,朱敏,吴智兵,孙华锋,林宁,左俊岭,刘南,叶志中,陈银环
【关键词】 SARS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1例入院时以卫气分证为主的SARS患者,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拟定基础方(僵蚕10g、蝉蜕6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蒲公英20g、芦根20g、甘草6g)随证加减,配合中成药清开灵、鱼腥草注射液及小柴胡片进行治疗,按相关标准进行疗效分析,并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作对照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61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为(403±394)d,肺部阴影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34±276)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为(693±402)d,平均住院天数为(905±491)d;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比较,平均住院时间、胸片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明显吸收时间均较短,治愈率较高。60例卫、气分证患者经治疗均未传入营血分。无1例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仅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仅5例(占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对SARS患者早期应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主的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由卫气分传入营血分,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中药疗法;疏风清热;利湿;卫气营血辨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以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害为病变基础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播流行已严重危害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建设。据各国医学专家预计,在今冬明春,SARS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寻找有效的规范的SARS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迄今为止,各国在SARS防治和研究中的主要成就包括: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非典的病原体为非典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简称非典病毒[1];高效的诊断方法取得快速进展;疫苗的研制正在加紧进行中;目前对于SARS的基本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试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及时应用面罩持续正压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对症和支持疗法等[2]。但是抗病毒药的确切疗效未能得到证实,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巨大问题。中医药对于SARS取得的疗效已得到包括WHO专家在内的广泛重视。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专家制定了“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该方案根据广东经验,提出中药的治疗原则为按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强调发挥中医药在SARS疫情控制中的特色优势,提出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方案中指出本病属中医“温病”的范畴[3]。因此探索应用中医温病学的理、法、方、药辨治SARS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索中医药治疗SARS的有效方案,本研究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3年1月20日至2003年6月9日收治的61例SAR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药治疗的50例[4]作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观察对象和方法
11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3年5月3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并经广东省非典防治专家组临床确认。
111 流行病学史
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112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1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11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d后应予复查。
115 抗生素的使用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11①+112+114条及以上,或111②+112+114+115条,或111②+112+113+114条。临床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12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标准和挟湿标准
参考《温病学》[5],具体内容如下:温病发热、恶寒、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为卫分证;但发热、不恶寒、汗多、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属气分证;若兼见卫、气分证特点者为卫气同病;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质红绛属营分证;身热、躁扰不宁、或神昏谵语、出血、舌质深绛属血分证。挟湿则证见发热或身热不扬、脘腹痞满、苔腻。
13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61例病人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8岁,平均年龄(3843±1897)岁。所有患者就诊时均以发热为主症,发热时间最短05d,最长15d,平均(370±346)d,体温最低为373℃,最高为42℃,平均(3857±102)℃;恶寒35例(5738%),咳嗽49例(8033%),精神疲倦41例(6721%),纳呆、脘痞36例(5902%),头身重痛或肌肉酸痛53例(8689%),苔腻38例(623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13例(21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者17例(2833%),二者均升高者11例(1833%);外周血分析各指标大多在正常范围内,淋巴细胞(LYM)偏低者占1404%、偏高者占175%,中间细胞(MID)偏高者2281%、偏低者351%,血小板(PLT)偏低者1579%、偏高者未发现。
61例患者入院时属卫分证16例(2623%),卫气同病证23例(3770%),气分证21例(3443%),营分证1例(164%),挟湿表现者38例(6230%),总属卫气分证候者60例(9836%)。
胸部X线表现:全部胸片经广东省非典防治专家组鉴定确认。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从起病到出院时止),所有患者肺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呈多叶或双侧改变,亦有单侧病变者。
14 治疗方案
141 中医治疗方案
采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基础方:僵蚕10g、蝉蜕6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蒲公英20g、芦根20g、甘草6g。毒热壅盛加玄参15g、重楼15g,邪伏少阳或膜原加柴胡10g、黄芩15g,咽痛加岗梅根20g、马勃10g,湿盛加厚朴10g、法夏10g、竹叶10g,咳嗽加枇杷叶15g、前胡10g、杏仁10g,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以清气泄热之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常规加用小柴胡片(4片口服,3次/d)。
142 西医治疗方案
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条件下常规使用抗生素,我们选用了新大环内酯类与第三代头孢菌素2联用药(阿齐霉素05g静脉滴注,1次/d;头孢三嗪1g静脉注射,每12h1次。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只在高热持续3d以上不退,胸片示肺部阴影迅速增多,或阴影密度较快增高有实变趋势时(肺泡、肺间质出现水肿时)才使用;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1次/d,连用3~5d,每天复查胸片,肺部阴影吸收后即减量或停用。
2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7d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3)X线胸片炎症病灶有明显吸收。
22 治疗结果
至2003年6月16日,本院所收治的6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为(403±394)d,胸片炎症阴影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34±276)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为(693±402)d。平均住院天数(905±491)d。
按中医辨证60例卫气分证患者经治疗均未传入营血分;1例营分证患者经清营透热及上述综合方案(未使用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有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
61例患者中,仅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
23 与纯西药治疗的50例比较结果
深圳东湖医院(以下简称东湖医院)2003年2月9日至2003年4月15日共收治50例SARS患者,均采用纯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早期使用抗病毒药,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细菌感染,机械通气等[4]。大致与本组处在同一时期,两组的可比性及疗效比较详见表1~表4。表1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略)表2 两组病例入院时临床症状表现比较(略)表3 两组相关疗效指标比较(略)表4 两组治愈率比较(略)
表1提示两组病例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我院SARS患者平均年龄大于东湖医院组。表2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发热、恶寒、头身肌肉疼痛等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咳嗽与疲倦两症状东湖医院组较本组为多。两组间基本具有可比性。表3显示,两组入院后退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我院的平均住院时间、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肺部病灶吸收好转时间均较东湖医院组为短。表4结果则表明,我院的治愈率较东湖医院高。
3 讨论
31本病的发病特点及药理作用机制
本次发生于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季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急骤,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初起多见发热、恶寒、咳嗽、舌红等肺卫风热证的临床表现,我院收治的61例SARS患者中有60例(9836%)入院时病变处于卫、气分阶段,仅1例(164%)辨证属营分证;且6230%的患者兼有肢体困倦、关节酸痛、纳呆、便溏、舌苔腻等挟湿的表现。故认为本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是风热挟湿疫疠之邪。按温病的分类方法,SARS属新感温病范畴,其病变基本按卫、气、营、血的顺序传变发展[5-7]。
清・叶天士《温热论》曰:“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明确指出:卫、气分病变失治则病情恶化,传入营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强调力争将病情控制在卫、气分阶段,早期使用中药,治法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基础方剂以僵蚕、蝉蜕为君,主疏风清热透邪;以银花、连翘、公英、桔梗为臣,加强清热解毒,解除疫疠浊气,桔梗尚能宣肺利咽,扼守肺卫之门户;以芦根为佐,一方面辅助疏散风热,另一方面取其利湿之效,正如叶天士语“……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甘草作为使药除能调和药效外尚能利咽解毒、和胃顾中,起三方面作用,桔梗亦作为使药载药上行以达病所[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银花、连翘、僵蚕、桔梗、甘草、芦根、蒲公英对病原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是本方抗病毒作用的基础;银花、桔梗、芦根、蒲公英均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8],直接针对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进行治疗;银花、连翘、芦根、蝉蜕具有解热抗炎作用,僵蚕、蝉蜕有良好的镇静抗惊厥作用[8],对于SARS患者能起到良好的对症治疗作用;甘草、桔梗、银花对胃的保护作用[8]有助于消化功能的调节,能减轻SARS引起的消化道不适。鱼腥草、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中成药,鱼腥草尚有利湿作用,切合SARS中医证候的治疗。清开灵主要由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胆酸、猪去氧胆酸等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解热镇痛、抗病毒作用[8]。因春季为阳气生发之时,少阳当令,疏利少阳枢机可使邪有出路,故常规服用小柴胡片。
32 与东湖医院纯西药治疗的比较
关于与东湖医院组的可比性问题:卫生部2003年5月3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中提到年龄大于50岁为重症SARS的参考指标之一,我院与东湖医院两组间年龄构成比较,本组平均年龄稍大,显示有统计学差异,但不能确定认为有病情偏重趋势,故暂不考虑这一因素的临床意义。统计结果还显示,入院时临床症状除咳嗽与疲倦东湖医院比我院多外,其余均未显示显著性差异。因咳嗽与疲倦这两种症状并非SARS的首要症状,不能作为衡量SARS病情的主要指标。故可认为两组病例基本具有可比性。当然这仅限于与文献报道出来的资料进行比较。
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我院收治的61例患者中,60例卫、气分证患者的病情全部得到控制,未传变入营血分。1例营分证患者经清营透热及上述综合方案治疗后亦痊愈。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疗效比较,除在退热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外,本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胸片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明显吸收好转时间等均短于东湖医院组,治愈率亦较东湖医院组为高,提示中医为主的治疗措施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33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本组61例患者中,仅有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
SARS主要病理改变是间质性肺炎(metapneumonia,MP)及免疫器官如淋巴结及脾坏死。SARS对机体的攻击,使肺血管充血、渗出、纤维化以及免疫器官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及对死亡病例的肺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部分SARS有急进性肺炎机化早期的表现[9]。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较快使病毒血症减轻,体温降至正常,同时阻止MP的发展,并逐渐吸收,抑制肺炎纤维化形成[10]。然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研究发现,重症SARS患者T淋巴细胞中,CD4+和CD8+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计数甚至低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可见到SARS患者的二重感染,而治愈的SARS患者与死亡患者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也有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说明本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减弱趋势[11],提示激素的使用应慎重。因此,对于SARS我们应当从临床个案角度分析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产生了过度反应还是反应不足,谨慎合理地应用激素,平衡抗炎与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期肺组织纤维化等的关系,这对于阻抑疾病传变、逆转病势非常重要。据最近报道:北京已出现了SARS痊愈后骨坏死多例,以股骨头坏死多见。粗略统计,在北京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有1/3~1/2已出现骨坏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研室主任何伟教授指出:激素的大剂量使用已成为骨坏死特别是股骨头坏死的最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在应用激素控制SARS病情的同时必须警惕其副作用及后遗症。同时提示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以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其副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在SARS治疗中我们采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尽可能在卫气分阶段,及早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法,遏制疾病向营血分传变,同时配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继发感染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原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中药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②中药的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既提高效应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又拮抗炎性介质,调节免疫功能,使之趋于平衡,阻断病情向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展;③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状况,使机体度过病毒的感染自限期。今后我们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Mara M A,Jones S T,Astell C R,et al.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J].Science,2003,300(5624):1399.
[2]中华医学会.海峡两岸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08.
[3]钟嘉熙.中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与防治[J].广东医学,2003,24(1):117.
[4]杨桂林,胡毅文,杨大国,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50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3):184.
[5]林培政.温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王融冰,王宝恩,陈士奎,等.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484.
[7]仝小林,李爱国,张志远,等.中医药治疗非典型肺炎1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3,44(7):506.
[8]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9]尹炽标.9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C].见:2003防治“非典”(广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257-258.
中图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17―01
笔者自2000年~2005年运用中药疏肝理气法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确诊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共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5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75岁,平均49岁。2组病例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有胆绞痛病史或右胁疼痛史1年以上,有上腹饱胀、厌油、暖气等症;(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黄疸指数、转氨酶有不同程度异常;(3)经B超检查确诊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征象。
1.3临床表现右胁疼痛或连及肩背,胸闷心烦,上腹胀、暖气、纳差、厌油、恶心呕吐、口苦干、食后腹胀、大便稀溏或秘结不爽。舌红苔白,脉弦细。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柴胡疏肝汤加味,处方:柴胡15g,枳壳12g,郁金15g,川楝子12g,白芍15g,川芎15g,延胡12g,虎杖15g,醋香附12g,青皮12g,丹参15g,甘草6g。加减:气滞明显加木香、砂仁各6g,脾虚明显加党参、焦山楂、炒莱菔子、鸡内金各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厚朴15g。每日1剂,日煎3次,分3次口服,每次加水300ml,煎20min,取汁150ml。
2.2对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云南金柯制药有限公司)6片,每日3次;多酶片2片,每日3次。
2.3疗程2组病例均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各项化验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减轻,各项化验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各项化验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好转。
3.2治疗结果 见表1。
经过统计学处理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小儿急性肺炎 头孢曲松钠 效果分析 炎琥宁【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9-02
小儿时期患有急性肺炎的人数日益增长,且年龄越小的儿童患有此病的概率越大,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防止重症肺炎发生的重要手段。我院选取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8月于我院儿科进行小儿急性肺炎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采取中药炎琥宁配合西药头孢曲松钠治疗方式,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8月于我院儿科进行小儿急性肺炎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维持在1.1~6.3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患者病程维持在3~7d之间,平均病程4.6d;16例患者的体温均维持在38.7~39.7℃之间,剩余14例患者体温超过39.7℃。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维持在1.2~6.4岁之间,平均年龄3.6岁;患者病程维持在3~7d之间,平均病程4.4d;17例患者的体温均维持在38.7~39.7℃之间,剩余13例患者体温超过39.7℃。并不存在任何患者是严重营养不良、心力衰竭的情况,经过检测也没有出现衣原体或支原体呈现阳性的患者,全部患者均不会对头孢菌素过敏。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年龄、病情、性别等因素,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按照《儿科学》的相关标准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患有小儿急性肺炎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发热的症状,呼吸出现不同程度的急促现象;通过对患者胸部X线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肺纹理明显变粗,到了中后期开始有类似小斑片形状的阴影出现;在早期的肺部听诊工作中会发现患者呼吸的声音偏粗糙,后期慢慢变成细湿性的ā音。
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30患者使用60~85mg/(kg·d)头孢曲松钠配合浓度为15%的葡萄糖60~120mL治疗的方式,对患者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3次/d,保证水电解质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治疗组30例患者在使用治疗组的方式基础上使用6~12mg/(kg·d)炎琥宁配合浓度为15%的葡萄糖60~120mL治疗的方式,同样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2次/d。规定8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即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已经恢复至人体常温范围,且之前出现小儿急性肺炎的症状已经全部消失,经过胸部X片检查并无任何阴影,患者外周血象也无异常即可判断为治疗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下降幅度较大,之前出现的临床症状已经大部分消失,经过对胸部X片和外周血象的观察均出现大幅度改变即可判断为治疗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尚未降低,且存在少数患者温度上升的情况,急性肺炎的症状也未消失,对胸片和外周血象的检查均无任何好转即可判断为治疗无效。
3.2 疗效观察。
3.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对照组46.7%的有效率远远低于治疗组高达80%的有效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有效率(%)对照组301415146.7治疗组302460803.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对照组在退热、止咳、X线片炎症吸收时间等方面均高于治疗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d,X±S)
组别退热止咳ā音消失X线片炎症吸收时间对照组3.51±1.237.99±3.186.93±3.148.82±0.63治疗组2.17±1.025.36±1.524.77±1.516.23±0.414 讨论
小儿发生急性肺炎的概率较多,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会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是治疗急性肺炎的有效药物,但是随着耐药性的增加效果会越来越差。穿心莲在帮助机体清热解毒上有显著功效,同时能帮助患者加强自身免疫力。炎琥宁是一剂采用现代制剂工艺生产出来的中药西制产品,将穿心莲里面的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的功效发挥出来,不会对患者产生过敏反应。患者在使用完炎琥宁之后高达88%的药量会通过尿液的形式排解出来,同时带走体内的热气和毒气,增加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达到降低体温、抗病毒的功效,这种药物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杆菌等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防止病菌对机体造成伤害。参考文献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温肾健脾;清肠泻浊;参苓白术丸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下称本病), 是临床患者结肠黏膜的一种不明原因的炎症性病变, 顽固性腹泻、腹胀、肠鸣、腹痛、大便溏、脓血便、水样泡沫便、羊粪粒便以及里急后重、灼热或疼痛等是本病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病因尚未探明, 缺乏特效治疗手段, 而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属休息痢和腹泻等相关范畴, 由外感寒湿暑热之邪, 内伤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以及脏腑虚弱, 脾虚湿胜所致,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病时病程慢, 轻重不一, 但反复发作,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以20~40岁发病率最高, 若治疗不当, 则迁延不愈, 常见并发症有贫血、低热、口腔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白蛋白减少性水肿, 少数发生肠穿孔、漏管, 甚至癌变。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治患者105例, 男89例, 女16例, 年龄20~57岁, 平均年龄34.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脓血便及黏液便者71例, 大便1~2次/d者45例, 2~3次/d者47例, 4次以上者13例, 病程1~2年者49例, 3~5年者32例, 5年以上者24例。
1. 2 入选标准 ①腹泻日久, 肾阳亏虚, 脾阳不振, 证属脾肾阳虚、虚中夹实。②用过各类抗生素药物, 疗效一般或不佳。③排除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菌痢、结肠过敏、肠结核、结肠癌等疾病。④治疗前经过粪常规、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检查, 符合1993 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 3 方法 10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参苓白术丸治疗。研究组给予清肠丸(自拟方)治疗, ①治则:以温补脾肾、清肠泻浊立法。②方药:清肠丸(自拟方)药物组成为补骨脂、黑胡椒、败酱草、炮附子、肉豆蔻、苍术、炮干姜、吴茱萸、白芍共9味, 细火烘焙干燥, 打成细粉, 混合均匀后, 制成黄豆大小的水泛丸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备用。③用法:口服, 4 g/次, 3次/d, 30 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个疗程。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腹痛腹泻消失, 大便1次/d, 粪常规检查连续2次正常, 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充血水肿脓样黏液消失, 停药后观察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腹痛腹泻减轻, 大便1~2次/d, 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减轻, 但存在炎性反应, 粪常规检查正常或见红细胞、白细胞5个左右。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愈38例, 好转31例, 无效6例, 治愈率为51%, 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12例, 好转10例, 无效8例, 治愈率为40%, 总有效率为73%。治疗后研究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毒副作用 本丸剂组方中, 无配伍禁忌, 除炮附子外其他药物无毒性, 而其用量极少, 经过严格加工, 临床使用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病病因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溃疡型结肠炎既有免疫学因素, 又有遗传学因素, 而烟酒饮食、精神、细菌感染等是诱发因素。本病属本虚标实之症, 其体虚为本, 邪实为标, 初期多以湿热毒邪内蕴大肠, 迁延不愈, 失治误治, 导致脾胃两伤, 脾虚清阳不生, 进而中气下陷, 脾病及肾则脾肾两虚。西医治疗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 有较好疗效, 但其副作用较大, 如恶心、头痛、呕吐、乏力、溶血性贫血、正铁血红蛋白尿、皮疹等, 同时存在服药时间长、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 该病迁延日久, 脾气不足、脾阳不运、食谷不化, 则生腹泻、腹痛, 病情反复发作, 脾病及肾, 脾肾两虚。脾主运化, 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脾为“后天之本”, 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肾主藏精, 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夫精者, 生之本也”, 故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作者以为, 脾肾亏虚是本病病理基础, 又脾失运化, 则湿浊中阻, 或郁而化热, 反映出湿性秽浊的病理。经观察分析发现, 本病多见脾肾阳虚、虚中夹实之证, 故以“温肾健脾、清肠泻浊”法治之, 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 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 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 清肠丸(自拟方)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肠黏膜充血水肿程度, 治疗效果显著, 同西药磺胺类抗菌药相比无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声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6):12-13.
[2] 桑力轩, 刘汉立, 姜敏.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7(18):23-25.
[3] 王思谦.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清肺利气通络;白介素17;中药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6-0018-05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Qingfei Liqi Tongluo (QLT) method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7 in lung tissue of asthmatic rats induced by ovalbumin (OVA). Methods: 40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lank group, a model group, a budesonide group and a QLT granule group, 10 rats per group. The blank group was not treated with any drug and the other three groups of the rats were induced by OVA to sensitization and stimulation to establish asthma models. The model group was only modeled with no other drug. The budesonide group was given inhalation of budesonide suspension for 15 min at 1 hour after each atomization. The QLT group was administrated with QLT granule before each atomization.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4 hours later at the last stimulation, and their lung tissue was taken for pathological section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tissue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17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ung tissue in the budesonide group and QLT granule group decreased under HE staining. The mean optical density (OD) of IL-17 in the model group, budesonide group and QL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blank group (P
【Key words】bronchial asthma, Qingfei Qi Tongluo, interleukin 17,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1-2]。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需要长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严重者甚至需要使用全身激素,影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3-4]。
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尚有许多机制仍不是很清楚。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哮喘动物实验及临床患者的血清、肺泡灌洗液、痰液和肺组织中白介素17(IL-17)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IL-17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5-8]。中医药治疗哮喘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笔者长期应用清肺利气通络法治疗儿童哮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建立卵清蛋白(OVA)致敏哮喘大鼠模型,评价以清肺利气通络法组方的清肺利气通络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IL-17表达的影响。
1材料
1.1实验动物SPF级健康6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军)-2009-003,饲养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1.2药物实验用清肺利气通络颗粒由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浙贝母、地龙、紫苏子和葶苈子组成,采用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免煎配方颗粒配置而成,实验前配置成浓度为2 g(生药)/ml的蒸馏水混悬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澳大利亚AstiaZeneca Pty Ltd.批号319722)。
1.3试剂材料卵清蛋白(OVA)(美国Sigma公司,批号A5503),氢氧化铝Al(OH)3(分析纯)(天津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6072092),水合氯醛(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 20140825),0.9%生理盐水(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批号C1608017)兔抗大鼠IL-17抗体(美国AbSci公司,批号 6909),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 999098)及增强型HRP-DAB底物显色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批号 P4617)。
1.4仪器403E型空气压缩式雾化机(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CX31 型光学生物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BW3200S型电子天平及BL-220H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ASP200S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德国Leica公司),EG1150C独立冷台-分体式石蜡包埋机(德国Leica 公司),RM2235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
2方法
2.1分组将40只SPF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布地奈德组和清肺利气通络颗粒组,每组均为10只。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动物均按照文献方法[9],以OVA致敏和激发方案建立哮喘模型:造模实验的第0、7、14 d给予40 mg OVA+2 mg AI(OH)3+1 mL生理盐水混悬液腹腔注射致敏;第21~27 d,分别将实验动物置于1自制长方体密闭玻璃箱内,给予OVA和0.9%生理盐水配置成的1% OVA 雾化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每日雾化1次,每次30 min。模型组仅造模,不给予任何其他药物处理;布地奈德组在每次雾化激发前1 h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15 min;清肺利气通络颗粒组在每次雾化激发前分别给予清肺利气通络混悬液2 mL灌胃。末次激发4 h后取材。
2.2取材方法以5%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固定,开胸取新鲜双肺组织,将左肺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方法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3肺组织HE染色大鼠肺组织于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 h后,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制备厚度4 μm的切片,贴片,恒温箱烘干,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复水,每个样本随机选取5张切片,然后苏木素染色、酸水及氨水分色,冲洗、梯度酒精脱水,入酒精伊红染色,纯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最后中性树胶封片。
2.4免疫M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17的表达常规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贴片,每个样本随机选取5张切片,脱蜡、复水。3% H2O2 20 min抗原修复,PBS清洗5 min×3,山羊血清封闭30 min,加一抗(以1:100 稀释的兔抗大鼠IL-17),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4℃冰箱保持过夜,PBS清洗5 min×3,加二抗(生物素标记的抗兔IgG)于37℃恒温孵育30 min,PBS清洗5 min×3,加DAB显色液显色,苏木精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最后中性树胶封片。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进行图像采集,并利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测定其光密度值(OD)进行比较。
2.5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运用KolmogorovCSmirnov test分析均属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test。P
3结果
3.1各组大鼠一般表现空白组大鼠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动物在接受OVA雾化吸入后开始表现为竖毛、烦躁、抓耳挠鼻、呼吸急促,后表现为精神倦怠、蜷缩、腹肌抽搐、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等;布地奈德组和清肺利气通络颗粒组上述表现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
3.2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光镜下观察肺组织HE染色病理片。空白组大鼠各级支气管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壁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皱襞增多,部分肺泡腔增大、破裂、融合。布地奈德组和清肺利气通络颗粒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见图1。
3.3各组大鼠肺组织IL-17免疫组化比较模型组、布地奈德组和清肺利气通络颗粒组大鼠肺组织中IL-17平均OD值均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00,0.000,0.000均
4讨论
我国儿童哮喘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儿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社会产生严重影响[3,4,10]。而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公认与免疫、神经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学背景等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表明,除了Th1/Th2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Th17细胞分泌的IL-17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11-12]。IL-17能够通过某些炎症因子或趋化因子介导而募集活化的炎症细胞于气道内聚集,进而导致哮喘相关的病理因素增加,进而诱发或加重哮喘[8,11]。实验研究表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L-17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哮喘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并根据阶梯方案适当选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和β2受体激动剂,严重者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等[3]。有报道哮喘儿童ICS治疗易引起口腔菌群失调,治疗的前1~2年可能减缓生长速度,且家长对于长期吸入激素的心理压力,往往造成治疗依从性下降,导致哮喘反复发作[3,13]。
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作,是由于内有伏痰,感受外邪而诱发。所谓外邪侵入肺经,肺失宣肃,肺气闭阻,引动伏痰,痰凝气道,气机升降不利,而致喘息、呼吸困难、喉间痰鸣,发为哮喘[14]。笔者认为肺络是由肺经分出后,又逐层分级,形成由别络至孙络的布散于肺组织的各级分支组成的一个系统的网络系统。肺络在解剖形态上与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管支气管,在功能上包括了现代医学意义上的气管支气管以及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15]。因此,哮喘发作实质是外邪引动伏痰,肺络闭阻,气机不利而致喘息、痰鸣等证候。在哮喘治疗上,运用清肺利气通络法组方的清肺利气通络颗粒治疗儿童哮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其组成主要为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浙贝母、地龙、紫苏子和葶苈子。方中麻黄辛温,开肺平喘,解表散邪,有宣肺利气通络之功;杏仁利气平喘,并与麻黄相使,助麻黄平喘;生石膏味甘、辛,性寒,与麻黄、杏仁合用,寓麻杏甘石汤之意而宣肺泄热,清肺利气平喘。此外,方中葶苈子归肺、膀胱经,有泻肺涤痰、利气平喘之功;紫苏子利气定喘,止嗽消痰;地龙味咸性寒,长于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本方之中取其清肺热、通肺络、平气喘之用,更可增麻黄宣通肺络之功;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利气止咳、消痰散结之功,全方合用具有较好的清肺利气、通络平喘的功效。
本研究表明,清肺利气通络颗粒可以通过减轻哮喘大鼠肺组织IL-17的表达,改善肺组织病理形态,与布地奈德干预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具有较好的效果,提示清肺利气通络法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很好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ukherjee M,Stoddart A,Gupta RP,et al.The epidemiology,healthcare and societal burden and costs ofasthmain the UK and its member nations:analyses of standalone and linked national databases[J].BMC Med.2016,14(1):113.
[2]Lang DM.Severe asthma:epidemiology,burden of illness,and heterogeneity[J].Allergy Asthma Proc.2015,36(6):418-424.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4]Zhang F,Hang J,Zheng B,et al.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asthma in Shanghai,China[J].J Asthma.2015,52(5):465-470.
[5]Lindén A,Dahlén B.Interleukin-17cytokine signalling in patients with asthma[J].Eur Respir J,2014,44(5):1319-1331.
[6]田平,沈华浩.白介素17A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3,7(5):350-355.
[7]Jiang K,Chen HB,Wang Y,et al.Changes ininterleukin-17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levels in ser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mong children with asthma[J].Transl Pediatr,2013,2(4):154-159.
[8]Herbert C,Shadie AM,Kumar RK.Interleukin-17signalling in a murine model of mild chronic asthma[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13,162(3):253-262.
[9]Kim Y,Lee MY,Kim OS,et al.Acute oral toxicity of Insampaedok-san,a traditional herbal formula,in rats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ovalbumin-induced asthma via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4,14:365.
[10]Zhang W,Chen X,Ma L,et al.Epidemiology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asthma control assessment in Henan Province,China[J].Transl Respir Med.2014,2:5.
[11]Shi YH,Shi GC,Wan HY,et al.Coexistence of Th1/Th2 and Th17/Treg imbalances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asthma[J].Chin Med J(Engl).2011,124(13):1951-1956.
[12]张业清,苏克雷,庞中化,等.宣肺平喘方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6):119-123.
[13]Laforest L,Belhassen M,Devouassoux G,et al.Long-termInhaled corticosteroid adherence in asthma patients with short-term adherence[J].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16,4(5):890-899.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西药不同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合并用药率。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合并用药率。结果试验组148例中合并用药39例(26.35 %),对照组149例合并用药57例(38.25 %),试验组合并用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与西药治疗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合并用药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肺炎;合并用药率;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比较研究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全球3种重要的儿科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发病率较高,且易发生各种合并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目前,西医对于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一般认为,中医药对于疾病治疗产生的是多靶点效应,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优势之一当是合并症发生率较西药对照组低。合并用药率与合并症发生率直接相关,合并症发生之后,必然增加相应的用药。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本次研究客观统计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案的合并用药率,并做了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1]。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和肺炎喘嗽的痰热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的证候分类标准。
2 病例选择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5个中心同时进行本项研究。将临床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者列为初筛病例,共584例。入选后立即作鼻咽部分泌物免疫荧光法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者确诊RSV肺炎,列为研究病例,共309例。其中脱落8例、剔除4例,遵循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原则,按1∶1编列随机号,将信封密封,5个中心按随机顺序获得随机信封,纳入病例以入选时间先后为序获得随机号,分别编入试验组、对照组。本次临床试验共有符合方案集297例,安全集309例,试验组148例,对照组149例。
3 资料分析
3.1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见表1。表1两组人口学资料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布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2两组治疗前起病病程比较
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起病病程比较例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3两组治疗前肺炎病程比较
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肺炎病程比较例两组肺炎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4两组治疗前病情比较
见表4。表4两组治疗前病情比较例两组病情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4 治疗方法
4.1试验组基本用药
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3月~1岁10 mL,1+~3岁15 mL,溶入10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1日1次)。口服药物:痰热闭肺证用儿童清肺口服液(每次10 mL,1日3次);风热闭肺证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3月~2岁每次5 mL,2+~3岁每次7.5 mL,1日3次)。
4.2对照组基本用药
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每毫克溶入10 %葡萄糖注射液1 mL中静滴,1日2次分用]。口服药物: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3~6月每次2.5 mL,6+月~3岁每次5 mL,1日3次)。
4.3合并用药
两组在治疗观察期间凡发生合并症(如合并细菌感染、腹泻、心力衰竭等),均允许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 试验结果
5.1两组合并用药例数比较
见表5。
表5两组合并用药例数比较例(%)
组别n无合并用药合并用药试验组148109(73.65)39(26.35)对照组14992(61.75)57(38.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两组比较,在合并用药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
5.2两组对症处理及合并用药情况
见表6~8。
表6两组合并细菌感染及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
组别感染例数使用抗生素例数使用率(%)使用天数合计(d)平均使用时间(d)试验组1515100.00624.13对照组2525100.001275.08
本次研究资料显示,病毒性肺炎合并症中以继发细菌感染最多。中医药治疗产生的多靶点效应减少了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但因两组合并细菌感染病例数均偏少(<30例),故统计学处理未显示有统计意义(P>0.05)。
表7两组合并腹泻及用药情况比较
组别腹泻例数使用止泻剂例数使用率(%)使用天数合计(d)平均使用时间(d)试验组2121100.00994.71对照组232191.301145.43
本次研究中两组合并腹泻者共44例,合并使用止泻剂、微生态制剂者42例,如思密达、培菲康等,试验组止泻剂平均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因两组合并腹泻例数偏少(<30例),统计学处理未显示有统计意义(P>0.05)。
表8两组合并急性心衰及用药情况比较
组别心衰例数使用强心剂例数使用率(%)使用天数合计(d)平均使用时间(d)试验组22100.0021.00对照组88100.00151.88
两组合并急性心衰者共10例,合并使用强心剂者10例,如西地兰、地高辛等,试验组合并心衰的危险度较对照组减少,且强心剂平均使用时间短。但两组发生心衰合并症的例数太少,故统计学处理无统计意义。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还发现2例鹅口疮,且未合并细菌感染及使用抗生素,可能与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有关。试验组未见类似病例。
6讨论
RSV是儿科的常见病,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温热之邪上犯,首犯肌表,表现为风热闭肺证;继而痰热内阻,肺气闭郁,表现为痰热闭肺证。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1]。本次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能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降低严重合并症如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次研究选用的清开灵注射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和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均为上市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组成,具有清肺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亦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候者。儿童清肺口服液由石膏、麻黄、苦杏仁、甘草、桑白皮、黄芩、瓜蒌皮、法半夏、浙贝母、橘红、天花粉、炒紫苏子、葶苈子、石菖蒲、煅青礞石、薄荷、紫苏叶、白前、前胡等组成,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化痰之功,适用于小儿肺经痰热引起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彭征屏等[2]研究表明:儿童清肺口服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痰热壅肺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由石膏、麻黄、杏仁、甘草、金银花、板蓝根、瓜蒌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功能。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的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等症。郭小燕等[3]研究证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对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急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研究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各项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检测也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异常改变,初步显示出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病毒性肺炎可以出现多种合并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由于严重感染或素体亏虚,邪盛而正衰,因而发生复感他邪,邪毒内陷或正气虚衰等演变。中医药辨证治疗有扶正、祛邪和治本、治标的双重效应,因而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4]。现代研究发现部分中药除具有直接杀死病毒的作用外,还能抑制病毒的快速发展和减轻各种病理损害,并增进机体免疫功能,使疾病向良性转归[3]。中医辨证论治,其治疗方案的效应是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而西医治疗RSV肺炎以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为主,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目前利巴韦林是美国唯一批准的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6]。但最近研究表明其只对部分RSV感染的患者有效[7]。药理研究表明其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其机制尚未清楚。利巴韦林可能产生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故认为婴幼儿阶段应用弊大于利。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可镇咳、祛痰,但也会产生困倦、口干、胃肠道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药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研究报道颇多,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总结不多,且多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我们在本次“‘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选取了297例小儿RSV肺炎病例,在建立疗效评价体系、评价中西药疗效的同时,观察了中药、西药两组患儿合并症发生率及合并用药率,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不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在预防合并症发生方面也有显著作用,从而减少了合并用药,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医疗成本。证明中医药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优势不仅在于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合并症发生和合并用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受传,韩新民,任现志,等.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07,3(3):9-12.
[2]彭征屏,李荣辉.儿童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痰热咳嗽3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1,9(11):42-43.
[3]郭小燕,钟成梁,胡思源.小儿咳喘灵泡腾片治疗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15-16.
[4]汪受传,赵霞,韩新民,等.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疗效评价方法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31-34.
[5]罗云坚,罗翌,李际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46-24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36-01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成的,具有抑菌、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其中黄芩、金银花近年来被许多中药研究者证明有抗菌、抗病毒及加强免疫的作用,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配合中医辩证治疗26例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应用痰热清配合中医辩证治疗各种肿瘤合并肺部感染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体征及影像学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起效快、无反弹、退热中无不适等特点,亦不会造成耐药及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0-73岁,平均58.8岁;26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其肝癌12例,胃癌6例,肺癌4例,结肠癌2例,卵巢癌2例。临床表现为发热20例(76.92%),咳嗽18例(69.23%),呼吸困难17例(65.38%),咳黄痰15例(57.69%),胸痛13例(50.00%),19例患者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症状。肺部可闻及湿音者18例,肺纹理增粗5例(19.23%),肺不张4例(15.38%);白细胞总数>1.0.x109/L16例(61.53%)。26例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1.2 治疗方法 予痰热清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4天。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基本方为:黄芩20克、桔梗20克、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银花10克、连翘2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鱼腥草15克、生甘草6克,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胸片等相关检查。
1.3 治疗标准 痊愈:症状或体征消失;显效: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有效:症状或体征好转;无效: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者。
2 结 果
患者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咳黄痰、胸痛等症状基本上得到了改善,仅有5例无效,治疗效果显著。
2.1 总疗效 26例中痊愈3例(11.53%),显效13例(50.00%),有效5例(19.23%),无效5例(19.23%),总有效率达到80.76%。
2.2 副作用 1例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局部静脉疼痛,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3 讨 论
由于恶性肿瘤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和某些患者生理屏障的损伤使患者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当
【关键词】利福喷丁;利福平;肺结核;临床效果;安全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50-01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广的特点,使得临床的治疗较难【1】。近年来,我国的肺结核发病率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临床的关注与重视,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主要遵循的原则是联合规律性用药,首选的联合用药方案是利福霉素累药物联合其他抗结核类药物,其中使用较多的利福霉素类药物主要有利福喷丁和利福平,这两种利福霉素类在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均表现出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我院就对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肺结核治疗的合理用药提高参考,现将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94例,其中男58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28―5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2.6+9.5)岁,患者的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2.6+0.8)个月。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肺结核患者,94例患者的痰涂片均呈阳性。本组研究中排除了糖尿病患者、矽肺患者、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妊娠史的患者【2】。将9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利福喷丁组合利福平组两组,每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可比。
1.2 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均应用初治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利福平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案为RHZE,其中R为利福平,H为异烟肼,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其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按照常规的剂量进行服用,利福平的服用剂量为:0.45g/次,1次/天【3】。利福喷丁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案为LHZE,其中L为利福喷丁,H为异烟肼,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其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按照常规的剂量进行服用,利福喷丁的服用剂量为:0.6g/次,2次/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9个月的时间【4】。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痰涂片转阴、空洞闭合以及病灶吸收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肠胃道反应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5】。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P
3 讨论
肺结核病发病率的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临床对于肺结核的治疗关键在于选对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中,应用LHZE方案对47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表明,利福喷丁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福平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近期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和病灶吸收率,显著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利福喷丁在肺结核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的肺结核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牛成虎,梅光辉,石敏,等.我国肺结核发病率的发展动向及预测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3):561―564.
[2] 苗迎春,薛拥军,常小红.结核分支杆菌对利福喷丁、利福平交叉耐药的实验室研究[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12,28(3):192―193.
[3] 王静霞,杨威.国产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9,14(7):9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