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11:51: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配音的发声技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影视配音;声音;塑造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20-02
早些年的乔榛、丁建华、童自荣等老一批配音艺术家用有声语言塑造了众多观众熟知的人物形象,配音演员也因此成为观众心中的偶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影视剧都用原声,配音演员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小。近来,继《神雕侠侣》、《甄嬛传》等影视作品热播之后,季冠霖等一批优秀的新生代配音演员为声音赋予表情,使影视作品得以更完美的呈现,也使配音演员这个职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影视剧风格和拍摄方式悄然改变的当今,配音演员只有不断锤炼语言的基本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
一、影视配音存在的问题
(一)淡化创作前的准备
影视配音的剧本一般来说较长,反复研读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上影视配音的报酬相对较少,不少配音演员就淡化了创作前的准备,应付了事,不做深入地理解分析感受。拿到作品后,匆忙看看就进棚录音。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很可能导致前期拍摄很好、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最终因为配音效果不佳而黯然失色。
(二)声音的适应面窄
在影视配音中,有声语言的表达样式千千万万,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千差万别,语言功底不太深厚的演员很难快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表达习惯,赋予人物恰切的音色,难以迅速、准确地运用恰当的表达样式来配音。加上配音演员声音的可塑性不太强,就会出现声音适应面窄的情况,难以满足影视配音的需要。
(三)配音和口型不契合
有些演员在拍戏时偷懒或无暇背台词,所有台词都用数数的方式来敷衍塞责,这无疑给配音演员在后期配音带来了难度,加上影视配音时间仓促,配音演员无暇反复观看原片,难免容易出现配音和口型不契合的情况,容易给观众以假的感觉。
二、影视配音创作的特点
(一)整体适应性
一方面,影视配音创作要考虑与影视作品的风格应该贴近,与演员塑造的人物视觉形象应该统一。演员在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影视配音实际上是在导演和演员进行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进行配音创作时,也会受到原创的制约。
另一方面,影视配音创作要适应整个时代的要求。影视作品往往饱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沉淀了作者的人生经历,折射了不同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所生活的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最突出、最集中、最真实的再现。
(二)制约性
作家或编剧在创作剧本时是一度创作,导演是二度创作,配音演员是三度创作,在译制片中,翻译是三度创作,配音演员则是四度创作,创作度数越多规定的制约性就越强。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时代特征的不同则产生了不同作品的色彩和基调。影视配音创作会受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演行动的松紧快慢、口型的开合长短、具体场景的冲突关系等的制约。此外,配音演员还受到技术的制约,录音棚内只有话筒,剧本,电脑显示器,这些都制约着配音演员对角色的体会和感情的种种细节,这无疑都给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增加了难度。
三、如何进行声音塑造
(一)充分的准备
配音演员在进行艺术创作前如同播音员主持人备稿一样,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的依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认识作品的题材风格,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理清剧情发展的脉络和线索,揣摩剧中人物的情感,摸清人物的性格特征、气质音色等等。只有认真做功课,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准确生动地再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二)心理的调适
配音演员经过充分的准备才能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实质,才能有着与演员感同身受的内心体验,此外,配音前还要做好心理的调适。毕竟配音演员是在一个制约的环境下进行创作,不如作品的原作者或编剧那样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而配音演员感情的表达要有能够使他们触动并引起共鸣的触发点,这种刺激往往来自于作品以及由作品引发出来的直接或间接体验,因此配音演员心理的调适尤为重要。配音演员应调用一切手段分析作品,尽可能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再历经一个潜心感受作品的过程,将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相结合起来,在理解吃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片中的角色靠拢,与角色融为一体。配音演员在分析台本时,台本中反映的客观事物可以刺激配音演员的大脑,感官会产生相应的一系列思想感情的运动,使配音演员获得某种情感的体验,这是具体感受,随着对台本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感受会愈发清晰、强烈、深刻,具体感受不断累积起来,形成了抽象、本质、概括的整体感受。
配音演员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受能够更准确贴切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征,同时唤起强烈的思想感情,激发创作愿望,这也是有声语言创作的源泉。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影视配音才能做到神形兼备,使有声语言更富生命力,防止“声画不贴”的现象。
(三)语言的松弛
影视配音要求做到语言的松弛,这是和舞台艺术要求截然相反的一点,也是影视配音与舞台艺术在创作上的根本区别。由于录音棚内相对安静、话筒的灵敏度较高,大大缩短了演员和观众的空间,因此,影视配音要甩掉舞台艺术语言的夸张和“高高在上”的感觉,不能刻意追求声音的响亮、音调和音节的伸展,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给观众不真实的感觉 ,破坏了影视作品营造的氛围。影视配音用声状态应该接近生活口语用声,一切恢复到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上来。当然,这里所说的松弛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舞台艺术创作的松弛,松弛到完全失去控制是不可取的,这种松弛自然是在吐字清晰、咬字正确等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让观众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四)声音的弹性
声音的弹性也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带来的伸缩性和可变性,声音弹性的训练对配音演员尤为重要。配音演员要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年龄、性格、音质、语气语调、语言习惯等不同的语言特征来调整用声的状态,如:小孩儿的声音特点是充满稚气、活泼可爱;青年的声音特点则蓬勃充满朝气;中年的声音较为沉稳、醇厚;老年人的声音则相对缓慢、饱含沧桑、回味绵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语言,如:性格温和的人,语调是平而缓慢的;性格急躁的人,声音干脆响亮,语速较快等等。
配音演员在进行影视配音创作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人物的年龄、性格等特点,应尽量模仿人物声音去表现,通过声音的虚实、刚柔、强弱、明暗、高低、快慢等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完成配音创作。同时还要注意对声音的调节和控制要留有余地。
(五)口型的吻合
配音演员和影视作品中演员的口型一致才能给观众以真实感。口型是指影视作品中人物发声嘴部的动作和形态。口型吻合的技术是影视配音最具特点和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它包含了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时间的长短的吻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的开合状态相吻合、与肌肉松紧的状态相吻合等等。
要做到口型吻合,配音演员在配音时要特别留心观察影视作品中演员的嘴型、表情、动作、肌肉、眼神,还要留意演员的发声习惯,启口和收口要和原片保持一致。配音演员可以在看片的过程中采取跟读的办法,找准换气口,在台本上做好记号,可以关掉参考声改为无声对口形,尽可能做到严丝合缝。
(六)话筒的运用
不同情境,声音的大小、远近、高低、强弱、明暗、虚实变化等不尽相同,配音演员不但要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表现力,还要注意掌握话筒的运用原则。配音演员要了解不同话筒的特点和指向性,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声音特点来调整话筒的距离,以达到最佳的声音效果。如: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窃窃私语就调近距离等等。
(七)情声气的结合
配音演员在配音时讲求情声气的结合。配音时的情感应该是真挚而又细腻丰富的,声音要求接近生活口语用声,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气息则要持久稳定、纵控自如。因此,配音时需要情声气相结合,要做到这点,自然离不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如吐字发声的技巧、气息的控制、情绪的调动和控制等等。
综上所述,配音演员的文化水平、艺术感悟力、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到配音演员对影视作品理解的深刻程度,如果文学修养缺乏,自然要影响到作品理解的程度和表达的深度,如果生活经历不太丰富,自然会影响到作品理解的角度或深度。而知识的补给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是配音演员个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和生活砺炼的结果,需要打好“持久战”。配音演员要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思考、善于观察、多倾听的习惯,从别人的感受中寻找情感基点,获得间接经验,从而储备自己的感受,弥补直接经验不足的缺憾。配音演员只有不断锤炼语言的基本功才能准确、清晰、完美地表达出有声语言中所蕴含的大量信息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视娱乐资讯 配音艺术 创作要求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是兼具资讯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节目形式,包容信息的同时又富有娱乐性,丰富多彩的内容、轻松活泼的氛围、时尚潮流的风格是其重要特点。由于信息量比较密集,同时各种文娱活动、演艺动态又会有大量影像素材,所以需要借助配音传达大量的信息。如央视的《影视同期声》、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娱播报》、凤凰卫视的《娱乐大风暴》等,这些节目大多是采用主持人演播室串联消息主线、配音小片报道事件信息和细节的节目形式。在电视娱乐资讯节目这样一个观众寻求信息和寻求放松的契合点上配音,既要清晰高效地传递信息,又要符合娱乐节目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节奏。
一、生动鲜活的语言传达时代快捷的资讯
这个时代带动着一切事物与它一起飞速运行,而信息也在以多样多元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必须跟上这种节拍,配音更是要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传播符合这个时代的快捷资讯。
1.生活节奏加快,要求语速跟上人们的心理节奏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习惯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娱乐资讯节目配音过程中语速的提高不但适应人们的心理节奏,同时也在单位时间内传播更多信息,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当然,快节奏的配音对我们的语言功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气息要有均衡持久的支撑;吐字归音轻巧灵动富于弹性,不因速度快而吃字、吐噜字;传递信息内容主次有别,句子轻重疏密得当。同时必须注意语速并非越快越好,如果语速影响了语意的清晰就本末倒置了。
2.最新最快的资讯需求,要求具有良好的认读和备稿能力
如果想让观众看到最新最快的娱乐资讯,制作的周期势必比较短,比如,白天进行的演艺活动,可能在晚上的节目中就要播出,晚上发生的事件第二天也会抓紧报道,这都是在争取资讯的快捷。所以娱乐资讯的制作过程都是处于非常紧张和高速的运转状态,这就要求我们配音时要具备比较好的认读能力和备稿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地熟悉稿件,对稿件理解透彻,较好地把握稿件并保证录制的质量和效率。
二、轻巧跃动的节奏体现现代时尚的气息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内容大都是娱乐界、影视界、时尚界的信息,所以充满着各种现代和时尚的元素,这也是我们在配音中要通过对声音的塑造来尽量贴近的。
1.符合影像丰富、画面光鲜的风格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中的影像资料非常丰富,画面切换相对频繁,衔接手法多种多样,而画面中又充满着明星大腕们的光鲜形象和各种盛大场面,所以配音中要注意用声比较饱满、音色比较明亮,以配合节目的风格。
2.咬字轻巧有弹性,体现语言张力
娱乐资讯的内容一般都比较轻松愉快。为体现这种风格,我们在用声时一般发声位置不要太靠后,这样会显得太过沉稳。咬字方面也注意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轻巧一些,使每个字都富有弹性,而不只是求稳求实。
3.寻找娱乐感,给声音华丽的外形
娱乐资讯的节目风格使节目本身充满了暖色和亮色,在配音的时候也要力求声音靠近这种时尚感觉,巧妙运用时尚、华丽的音色来营造娱乐资讯的绚丽风格。
4.富于交流感,具有聊天式的亲和
由于喜欢娱乐动态的年轻人都更喜欢交流感强的语态,所以配音时要具有切实的交流感,同时要捕捉类似朋友间畅聊时尚与娱乐话题时的亲近、自然、轻松、活泼的沟通状态,适度运用到配音当中,加强对象感的体会和运用,这样能够使观众听起来更舒适,更乐于接受。
三、丰富细腻的技巧,演绎轻松愉快的氛围
1.充分调动情景再现,如身临娱乐现场
配音时坐在配音间里,面对话筒和文字,却要找到娱乐现场的各种风光和闪亮的感觉,这就需要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自己仿佛置身所配音的活动之中。不管是会、电影节、还是各种片场,都细心揣摩现场应有的氛围和特点,并使自己的语言状态也向此靠近。
2.重音要拎起,着重突出
娱乐资讯配音过程中由于语速很快,所以要通过充分突出重音来表达主要内容。在前期备稿时也要有意识地确定重音,并准确进行表达,同时也要综合运用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等来丰富表现手法,而不是一味地以加大音量的方式来突出重音。
3.语句连多停少,语流灵活顺畅
娱乐资讯配音信息量大,结构紧凑,在停连的处理上采用连多停少的方式可以让语流更加顺畅,一些比较短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可以以直连的方式处理,这样可以让语言流动起来,增添时代感、彰显时效性。
4.语势起伏较大,语气适当渲染
娱乐事件展现出的是一个绚丽多彩富于变化的世界,在配音的表达上也要符合这种特点,在语势上可以运用比较大的起伏,而语气也应着意渲染一些,来体现这种生动和多姿。而且一些板块中还会加入动画特效的画面或是字体,配合这些特效,配音的语言要更具色彩。
5.节奏比较明快,跳跃感强
娱乐资讯节目的画面生动而丰富,配音语言的节奏也应以明快为主来配合这种画面特点。同时,为了显示这个时代信息快速传播、娱乐资讯丰富多元的特征,可以让配音语言具备一定跳跃感来诠释这种特征。这种跳跃感可以通过轻巧、快速地带过铺垫、辅助的文字,形成主次的轻重、扬抑、松紧、疏密的对比来实现。
四、配音与节目中声画的衔接
1.配音要衔接演播室和同期声,“无缝对接”
娱乐资讯节目中的配音要前后衔接演播室主持人、现场同期声或是明星演员的现场采访等,所以要注意前后的语言基调和风格要跟上演播室主播和同期画面嘉宾的语言状态。备稿时不但要对配音部分的稿件做充分准备,还要熟悉主持人部分以及现场人物同期声的语言,并在配音时与之紧密配合,语气、节奏等协调一致,做到“无缝对接”。
2.配音要符合画面进度,内容匹配
配音时要适应娱乐资讯节目灵活变化的画面,与画面对接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匹配,叙述的具体内容事件尤其是描述具体人物的语言要与画面相对应。
五、电视娱乐资讯配音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1.单纯追求较快的语速
我们在前面也谈到,娱乐资讯节目的语速相对较快,但在配音中我们不能为了这种风格而单纯追求较快的语速,这样容易产生副作用:一是容易加快了语速而忽视了唇舌力度,影响了吐字归音,进而影响语言的清晰度,这会使信息的有效传播大打折扣;二是追求快速而丢掉了对象感及停连重音等内外部技巧的运用,容易把内容读成流水账,使鲜活丰富的娱乐资讯大大失色。
2.外部技巧过于夸张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与专题片配音及各类影视配音能力;
3.具备各类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
4.具备从事语言表达工作的能力;
5.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及现场报道方法;
6.掌握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7.掌握广播电视新闻拍摄制作与基本的音频、视频编辑方法;
8.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一、主持人或播音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些职业全部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口。从事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即兴能力,这些岗位非常看重专业技能。
二、配音员
配音是为影片、视频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在一些传媒学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中都会单独开设配音这个专业,但是它依旧属于播音主持专业,只不过以培养配音方面的人才为主。
在当今社会,新闻配音、影视配音,客服配音,以及高铁、飞机、轮渡等各行各业对配音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配音员的待遇普遍很高,且就业面比较广泛。配音逐渐发展成当代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
三、出镜记者
记者是集编辑、采访等多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从事记者这一行业,除了自身的专业技巧要过硬,更要学习编辑、采访、拍摄等技能。而且,记者这一行业门槛高,需要进行国家级别的考核。
有许多省级电视台和有名气的报刊、网站,在招聘记者时,基本要求就是被招聘的人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因此,记者这一行业对播音主持毕业生来说,是个高要求高回报的岗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课程
1、大部分专业都会学习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类、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形式政策教育、体育等。
2、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国文学史、艺术概论、播音主持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学语文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3、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话语音、发声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所学为配音专业、双语播音专业等,还会开设相应的配音课程、新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表达等。
“因配音而出彩”,既指季冠霖所配音的角色,也指季冠霖的职业生涯。不久前,热心的网友将季冠霖配音的多部热播剧精彩段落成短片,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宫锁心玉》等热播剧中都有她的声音。时而轻柔,时而高亢,时而清亮,时而低哑,嗓音的拿捏令人惊叹。
配音需要真功夫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过去用来形容雅乐,现在也可以拿来形容一个女子的声音。在微博的强大推销功能面前,大家终于知道,在甄嬛、小乔、东方不败的背后,原来隐藏着同一个人——那就是为众多影视剧主角配音的季冠霖。从林志玲、刘亦菲、林心如到范冰冰、孙俪、陈乔恩,当今一线大牌演员,无不被她“代言”过。
出彩,更多时用于台前的角儿。配音这种幕后工作,注定是要为他人作嫁衣。配得好了,是角色的光彩;配得不好,砸自己的饭碗。过去若干年,很多我们熟悉的好声音就停留在声音层面,而配音者我们不曾关注。
如今,有了微博,有了网络短片,这样的“幕后奇才”终于有了出彩的机会。谈到意外走红,季冠霖笑着说:“就是多了好多记者的采访。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也邀请我录节目了。”
出身京剧世家的季冠霖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上大学时误打误撞进入播音行业,毕业后到北京做起配音工作。可能不少人都觉得,只要嗓音好、普通话标准就能当配音演员,实际却并非如此简单。
配音是一个技术活儿,不光要将声音调整到和演员很像,还能超越表演的本身,修补角色上的缺憾,还原人物的“魂”。虽然观众看不见,但配音演员付出的感情心力却一点儿都不比演员本人少。
季冠霖举例说:“像甄嬛的角色,看上去处变不惊,内心活动却非常复杂。常常一边撕心裂肺的哭,一边又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随时转换情绪,同时眼睛还要兼顾台词和演员嘴型。”《甄嬛传》有几场重头戏都是哭戏,比如甄嬛流产、果郡王死、皇帝驾崩,配音时是不能流眼泪的,否则就会声音失控,但是还要发出哭腔来。季冠霖说:“孙俪演得好,台词功力到位,配音时我也很有感觉,十几天配音极费心力,但非常痛快。”
北京影视制作人段东涛说,有时候配音演员甚至比明星更难找,“好的配音演员不仅要声音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还要能够表现出感情。有时候甚至一个演员演得不是很好,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声音也能力挽狂澜,让人们喜欢上这个角色。”
从学业到事业,优秀的嗓音条件,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季冠霖的命运,让她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赋予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季冠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爱好,也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出彩背后的付出
在常人的想象中,配音演员置身光鲜亮丽的影视圈,能抢先看到热门影视剧,能为明星配音,新鲜又有趣。而配音演员的真实工作却并不像外人所想的那样精彩、有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单调枯燥的。
为了保证配音效果,所以录音棚都是相对封闭、狭小的,没有空调,冬冷夏热。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对于配音演员更是一种奢望,配音工作一般都是从中午12点开工到晚上的12点才结束。剧组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早晚的交通高峰期,另一方面就是剧组只需管一顿晚饭,而且经常是简单的盒饭。
配音这活儿绝对是掺不了水的“真功夫”。要想配好音,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不管语感也好,节奏把握也罢,还有表演技巧,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知道声音到底该怎么处理。
黄渤曾经说过,在表演上或许可以偷奸耍滑,可以耍些小聪明,就算没上过太多电影理论课,戏拍多了也能增强了解,但语言功夫不练是绝对不行的。
对季冠霖来说,长期配音,时间一长很容易被大家听腻。因此就需要不停地去学习和尝试改变声线。比如在给林志玲配《赤壁》中的小乔一角时,她就尽量往林志玲的声线靠,给孙俪配音时,就往孙俪的声线上靠。网友评价“完全听不出来是同一条声线。”
“观众没有听出演员是配音,把自己隐藏起来,那才是让我感到幸福的事。”这位“80后”配音演员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越是好的配音演员,越会把自己隐藏起来。对一名优秀的配音演员来说,他们需要为角色添彩,却不能让观众感到突兀和不适。”
在一些影视剧拍摄中,有些演员不背台词,甚至仅仅动嘴“1、2、3、4”地数数,这就给后期配音演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甚至对不上口型。“当我配得特别好时,观众会觉得是同期演员的原声;一旦让观众听出是配音的,那就说明配得很差。在配音行业里,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因为工作进行时是没有表扬的,只有‘重录’和‘通过’。”季冠霖说。
当记者问季冠霖如何能演绎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最大限度贴近演员本人的音色,她解释到,能够变换高低、粗细不同的音色是一个配音演员的基本功。配音演员在配音时,能够听到演员本人的同期声,然后调整自己的音色。
季冠霖的声音可塑性非常强,不光能调整到和演员声音很像,还能超越表演的本身,修补角色上的缺憾。正是因为她的这个特点,林心如、安以轩等演员都点名请她为自己配音。
终成配音“一姐”
有人羡慕季冠霖的成功,感叹她生在了好时代,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在幕后获得“出彩”的机会。
这出彩,自然有天赋的恩赐,苦练也是不可或缺的。季冠霖说,“入行前在家对着电视练,再把电视声音关掉练,如果没有2000-4000集的训练量,应该说你是不会配音的。虽然这个行业的大门是对每一个人敞开的,但没人会给你一天的时间去录1000遍来录好,情绪对不对、嘴型能不能对上,这个行业是有控制地去表达情绪,这就是说的悟性。”
谈起自己配音工作,季冠霖称更像是一个裁缝。她觉得,好的配音导演会根据配音演员年龄、性格安排角色,但最终的决定权在影视剧导演和制片人手里。如果导演选对了声音,效果一定很好,如果被安排在不适合自己的角色上或者演员表演本就有问题的情况下,配音演员只能尽力克服困难。
季冠霖说:“在录音室里,我们要按照导演的要求为声音赋予表情。比如,在画面里某个演员的表演方式很淡定,面部表情不太丰富,但导演需要角色的感觉是夸张的,这时候,我们就要让声音夸张起来。”除了要配合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要求,有时候制片人、副导演和配音导演对角色理解不同,就会要求配音演员一遍一遍地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遇到这种情况,季冠霖说:“这个时候,只要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就得重新配一遍,直到所有人都满意为止。”
谈起这位大学师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杨滢满是敬意:“师姐的出彩我们一点都不意外。上大学时我就很崇拜她,那时她是朗诵艺术团的团长,身材纤瘦,长发飘飘。学生时代她的专业就很牛,下至三岁小孩,上至八十岁老太,张嘴就来、转换自如,这就是实力。”
关键词:教师 声音 塑造
声音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承载了交际的重任。实验表明,人对外界事物的听觉感知,38%来自声音。这个数据值得教师深思:课堂教学中的声音效应不容轻视,否则就难以达到最佳境界。许多声音令人回味犹长:宋世雄的解说激情四射、倪萍以情动人,敬一丹、于丹从容自信,佐罗、幸子、唐老鸭的配音独具特色,完美地展现了个性、情致,使人痴迷难忘。教师通过科学训练,掌握发声技巧,美化自己的声音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提升教师的形象魅力指数,带给学生美感和难以拒绝的亲和力。声音美化,是指通过科学发声对声音进行妆饰,使之富有感染力,让听者产生共鸣和愉悦。至于如何美化声音,笔者列出以下几点拙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保护嗓子——声音美化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坚持室外活动,保持心情愉快与放松,减少感冒。其次是养成咽喉部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做咽部清水含漱,多喝茶,保持咽部清洁,在冬季还要注意口鼻的保暖等。一旦咽喉出了毛病,要积极调理、治疗,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平时的用声习惯、饮食习惯更不容忽视,用嗓时不能超过自己的声域范围,过高过强、长时间讲话都容易使嗓子疲惫,平时要常备金银花、胖大海等凉性中药,多吃新鲜食物或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夏天多喝绿豆汤,冬天以白萝卜煎水代茶,多吃雪梨百合,远离烟酒,少吃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二、练好普通话——声音美化的关键
普通话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教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也是声音美化的关键。教师要练好普通话,掌握音变的规律,处理好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语气词“啊”等,尽量减少地方音的影响,积极向身边的语文老师请教,多听新闻播音,并刻苦训练。同时要做到口齿干净利落,吐字归音毫不含糊,达到“语清意自明”的境界。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语流的流畅性,切忌语脉混乱,离题万里。避免“啊”、“那么”、“对不对”、“这个”、“OK”等口头禅的出现。教师在平时说话时,要下意识地锻炼表达能力,比如,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反复朗读,尽量不重复,还要控制好语速,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50-190 音节之间。语速过快,会让听者喘不过气,过慢,则容易使人犯困、走神。
“文如看山不喜平”。语音语调的高低变化、轻重缓急同样不容忽视。课堂上,连珠炮般的声音、没有底气、干瘪乏味的声音以及浓重的口音令人生厌。智慧的言语,只有配以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声情并茂的嗓音,才能令学生痴迷陶醉,从而享受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三、科学发声——声音美化的技术保障
歌唱家的声音令人羡慕。其实,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科学发声训练出来的,教师借鉴这些训练方法,也能达到理想效果。
1、气息训练 有力而稳定的气息支撑是发声的关键,被视为发声之本,也是吐字准确的主要动力,可使声音更具穿透力。
有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供借鉴:
(1)闭口打哈欠 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子吸气呼气。
(2)狗喘气的练习 张开嘴,伸出自己的舌头,然后开始吸气、呼气,逐渐由慢到快,每次练习一到两分钟,每日坚持练习,时间逐渐增加、喘气速度逐渐加快,可以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弹跳能力、支撑及持久能力等。
2、共鸣训练 声音明亮、悦耳决定于声音的共鸣作用。
(1)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香”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 次。
(2)哼鸣练习 具体方法是:闭上嘴巴,吸气,感觉口腔里仿佛含了半口水,而后轻轻地发出哼鸣的声音,如果感觉脖子下巴紧张,可以在发音时像嚼口香糖一样轻轻咀嚼,可使整个发声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口腔、头腔在发声时得到放松,也能使自己获得一种较高的声音位置,减少声带的负荷。平时可以多练习唱歌,体会声音的位置。
据调查,嗓子嘶哑已成为教师的职业病,10 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声带出现严重问题的约占20%。中国音乐学院科学发声课题组对全国上万名教师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只有声乐系老师经过专业的发声训练,其余的大中小学教师则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发声训练。如果师范院校能够开设科学发声课,则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供又一科学保障。
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缺少了阳光,没有了明媚;表达离开魅力的声音,如同佳肴少放了盐,平淡无奇。教师的声音如果不美,学生就难以领会知识的妙趣。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充分备课,重视语言表达逻辑的贯通,更要着力提升声音形象,努力打造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陈冬云 浅谈教师的声音艺术《科学之友(B 版)》2005 年02 期
[2] 沈湘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年7 月
[3] 林立君 声乐教学艺术论[M] 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04 年2 月
关键词:声乐气息;角色塑造;融合
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气息是一个好的歌者最本质的根源。而对于一个好的演员来说,能借助上声乐气息的运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演员来诠释好一个人物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呈现在荧幕上的电影电视剧多数都是要经过后期的声音处理,有的还要根据角色的需要直接用专业的配音演员来配音,使得人物的角色感更鲜明。而在话剧的舞台上是最考量一个演员的标准,如何能把声音灌满一个剧场,我认为这就需要借鉴声乐演唱的方法来完成。从教学的角度,我就我的一些观点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首先,戏剧表演学习者需要了解声乐的呼吸发声方法
在歌唱中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声音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当然,当演唱者根据作品的要求在演唱通风的作品时,单纯的使用其中的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1、吸气深浅――适中。吸气要吸到胸腔下部两肋的边缘和丹田处。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过深或过浅都会使胸腔和下肋扩张过度紧张僵硬,导致声音失去弹性。
2、吸气状态――自然平稳。吸气应该是一个在放松状态下自然完成的胸腔舒展扩张的自然过程,要像在早晨阳光下打太极拳的老人那样的平静,体会自然柔和的感觉。
3、吸气的力量――适中。在呼吸的过程中如果力量过大会导致整体的僵持,不能更好地完成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可见掌握正确的声乐用气的方法,对于学习戏剧表演者来说,无论你是要饰演一个铮铮铁骨的军人还是年买的老人,掌握好了气息你的声音也会随之而变化,你就可以更好的来表现剧中的角色了。
二、角色塑造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我会让学习表演的同学把他们表演课上的片段在课上表演。多数同学重于外在的肢体语言上去表现,而忽落了一个角色的语言的表达。在表演上一个角色的声音的塑造是这个人物是否立得住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比如由我们文华学院自己创作的佤族题材的一部话剧叫做《木鼓声声》,剧中肖木三这个角色,他的淳朴憨厚、朴实善良,和面对敌人时的勇敢,都充分体现一个佤寨汉子的形象。这是剧本对这个人物的要求,那么作为我们学生在饰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怎样去挖掘这个角色呢。我们可以去当地体验民族风情,了解当地的日常生活习惯等方法,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对这个剧中人物的塑造。我认为这些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很快可以见成效。但是难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用刻画他的声音,因为这个可以体现他的整个人物性格。佤族的男人应该有山一样的胸怀和浑厚高亢的声音,不然体现不出他的民族特色来。而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表演这个片段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在剧中一开始喊叶娜的名字就问题百出了。有的是音量小,有的是音调太低,有的音调高了,但声音太细,和人物一点不贴近。这久充分体现了学习声乐的重要性,好的气息和共鸣腔可以很好地把这个任务所需要的声音表现出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艺术也不例外。作为学生学好了声乐和表演的情况下,两者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两者相互影响可以是一个歌者和演员横好的在舞台上和电视电影上大放异彩。
三、融 合
第一,歌唱心理与表演心理的揣测。
演唱者和表演者总是利用自己的声音上或者表演上的某些特点来发挥自己歌唱的长处的。演唱者掌握技术能力愈强,他在台上发挥的能力就越自如。要把建立演唱者自信心这一原则放在首位,人会歌唱并不是因为有嘴,而是因为有心,歌唱是自然的,它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嗓子好不好,有没有高超的技巧,而是这个人会不会动心,动心的时候会不会发出动情的声音,而这个时候几乎永远是不缺乏惊人的技巧的。表演也是这样,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借鉴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的“功夫”,就能做到在舞台上的游刃有余。
第二,把握声情与形神。这个之中也充分体现表演与演唱的融合。声与情是声乐艺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对于表演艺术的应用同样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一切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标准。“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的灵魂。情感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明朗轻快、粗犷严厉、柔和缠绵,从而依情发声使歌声各具不同的音色。演唱不只是唱的活动,还是一种表演活动,演唱者适当地辅助一些形体上的活动,势必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而表演者有了声情、形神的结合也就成了观众心中的“角儿”了。演唱的角色感对戏剧表演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一个歌者你在演唱作品时,你的一个角色定位,就是你要以什么感觉去演唱歌曲的内容,怎样能抓住观众的心。这样的演唱就是成功的。而作为戏剧表演者去描绘的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时,像歌剧演员那样去打动观众声情并茂,最终才能赢得观众。表演的台词主要也是从台词的内容色彩出发,理解剧本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借助的声乐气息的运用来表达情感。一个戏剧表演者需要有分析、理解和体验作品感情内涵的能力,并且用声音肢体等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情感需要歌者了解音乐语言、音乐表现通过自身感受体验来领会其中的含义,用歌唱的技巧技能将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见表演和演唱在很多方面两者是不可分离相互渗透的。
作为在校的学生,从事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期间能够系统的学习声乐演唱相关的基础知识,在你的表演的上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者是有很多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地方。同时学习的声乐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一项技能,这个也符合了我们文华学院的办学方向,使学生成为符合区域性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做一个综合性的人才。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差异;共性
1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差异分析
1.1呼吸方法
美声唱法中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其不仅要求练习者要呼吸得深且满,还需要保证气息通畅自如,将声音托在气上,这对于我们而言,在学习上具有较大的难度,不仅因为身体结构与生理习惯,还因为我们的演唱习惯。民族唱法主要是运用丹田呼吸,也就是横膈膜呼吸法,这种方式更符合的我们的演唱习惯。
1.2喉咙的打开方式
在以往的学习中通过对美声的研究与练习发现,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的喉咙被充分的打开,且喉头是向下降的,尽量保持在低部位,对于男生而言,可以从其喉结的运动方向,便能够判断其喉咙是否打开,以此来判断其发声是否合理。由于女生的喉结较为隐蔽,所以主要是从发声的感觉,来判断其喉咙是否打开。民族唱法是基于歌曲的风格,来决定喉头的位置与打开的程度,在喉咙的打开方面,不能过于追求喉咙打开,而是需要合理的运用喉器,比如在演唱山歌类型的声乐作品时,则可以上下移动喉头,以此来营造欢快或者低沉的旋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比,其喉结的位置相对高些,且喉结打开的程度较小,这需要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对于本民族的歌曲,在演唱时还是要保留民族唱法,在进行结合创作时,要仔细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善于变换喉结的使用方法,进而营造即有美声唱法,又有民族唱法的旋律。
1.3共鸣的差异
美声唱法主要讲究的是混合共鸣,追求整体歌唱的共鸣。在演唱的过程中,发音讲求的是宽大、洪亮。美声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是上下垂直柱状通道,来歌唱作品的。其需要歌唱者善于处理转换音区的共鸣位置,切不可有痕迹,演唱的音量要大,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歌唱作品时,要合理分配音域共鸣的比例,以确保整体的共鸣效果。通过练习能够体会到,若注重头腔共鸣,则演唱的声音会发飘,且声音没有力度,浑厚度不够。若胸腔共鸣过多,则歌唱时的音色相对偏暗,虽然能够达到声音浑厚的标准,但是难以达到明亮的标准。民族唱法共鸣管道相对较短且窄,演唱者多运用局部共鸣,不注重整体共鸣感,这也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风格差异的原因。民族唱法在声音的体现上,多为集中且结实,歌唱的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类型较多,包括戏剧艺术、说唱艺术、民歌等。历经一段时间后,民族唱法在共鸣上,主要是以头腔共鸣为演唱基础,利用其他共鸣为辅助,吸收了一些美声唱法的方法,使得民族音乐的演唱风格也愈加清新自然,受到观众的喜爱。
1.4声音位置差异
美声唱法中,声音位置相对靠后,尤其是在换声区和高音区,会出现明显的转暗过程,主要是因为美声唱法运用的是混合声区歌唱法,在真声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假声的成分,最后以假声为主。美声唱法的声音管道与民族唱法相比要内在一些。民族唱法中演唱者的声音管道相对靠后,多数是贴着咽壁,向头腔反射发声的,在演唱的过程中,管道基本保持不变,在面罩部位会直接亮出来。民族声乐唱法中,多运用局部共鸣,对于真假声音混合使用较少。
2美声唱法对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
对于声乐学习的我们而言,不仅是民族声乐的传承者,也是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艺术融合创新的实现者,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先进的美声唱法,将其优秀的部分,借鉴到我们传统民族声乐中,促进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以此来弥补民族声乐的不足。美声唱法对传统民族的影响较深,但是由于两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以及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使得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美声,依旧处于碰撞发展的阶段,还需要学习者想互借鉴与学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方面与世界较强交流,开始重视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其中美声唱法已经成为声乐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得国内外涌现出大批的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声乐家,其继承者传统民族唱法艺术,同时吸收美声唱法的长处与技巧,不断低进行民族唱法的创新,促进着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对比分析,还需要结合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基于自身的演唱特点,对民族声乐进行创新发展,促进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相结合的发展。
3结语
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之间,受到文化因素、创造环境因素、生理差异因素等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差异,主要包括:呼吸方法、喉咙的打开方式、共鸣的差异、声音位置差异等,这需要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的把握,善于学习利用美声科学发声的技巧与方法,对传统民族声乐进行创新,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震.试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8).
[2]杨婉琴.浅论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3(06).
[3]崔影.中国民族声乐的界定及相关热点问题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3).
为何说完整?是因为打记事起,他们的声音就出现在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荧屏上,虽然当时年幼的我们并不能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工作,可是他们的好声音却早已和他们作品里的那些人物融为一体,成为我们这代人成长的记忆。而他们,便是来自东北沈阳的这支配音队伍,一支被称为辽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配音团体。而今天谈到的这位配音演员,便是在当年由辽宁电视台聘请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录音棚里,以一名军人的身份活跃在辽艺配音队伍当中的配音演员――刘艺。
配音的起步,初入行的“坎坷”
说起刘艺踏入配音这个行当的处女之作,源于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的那部墨西哥电视连续剧《坎坷》,剧中的女主角玛利娅娜是她接触配音的第一个人物,在2014 年一次与刘艺老师的访谈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最初,该片的引进方已经选定了一位为剧中女主角玛利亚娜配音的演员,但因为配音效果并没有达到译制片方的预期,于是决定再次为女主角玛丽娅娜寻找更为合适的配音人选,机缘巧合下片方人员在一部来自辽宁电台的广播剧中第一次听到了刘艺的声音,而正是因为刘艺在这部广播剧中的表现让片方感到,这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声音,于是便辗转联系到了刘艺本人,在经过了试音等各个方面的观察,刘艺便被选入了这部电视剧的配音队伍当中,由此成为了一名配音演员。
虽然有先前广播剧的演播经验,但是配音相较于广播剧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广播剧是允许演员用自己的声音去塑造角色的,有较多自主创作空间,而配音则不同,你必须在原片基调规定的氛围下去进行创作,同时还得兼顾到原声人物的语境和状态。其次配音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广播剧只在声音方面进行表现,允许演播者在录音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对全片脉络的把握去及时进行调整,配音时还得根据片子的结构去对上口型,这使得配音演员无论是情感的把握还是语速都得受到原片的限制,同时还需要配音演员对片子类型风格具备一定的了解。而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内看到的译制片几乎都是由长春电影译制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这两家译制单位来完成的,因此对于译制配音,对于当时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译制配音的刘艺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用刘艺老师的话来说,配音就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没有经验,只能在摸索中慢慢前行。“其实我当时最大的困惑,一个是声音,因为我是话剧演员,在舞台剧的演出过程中,语言是比较大线条,比较放大的,然后在话筒面前呢,你就得收,这得有一个过程,当时来说对我是有点困难的”。
除了得改变自己原先演绎舞台剧的工作模式,在对于配音角色的音色定位上,也让当时初入配音行当的刘艺感到为难:“因为我们那时听到的基本上是上译、长春电影译制厂配的这些东西,所以当时就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配这种很漂亮的外国片子中的女主角,就是需要声音特别好听才行,所以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很追求声音的华丽和动听,其实后来慢慢觉得,这不算完全错,但是要根据人物的需要去使用你的声音,而不是单纯的不管什么人物都追求好听华丽,这是后来才明白的,当时导演这么跟我说的时候,我还觉得挺委屈。本来嘛,声音就应该好听嘛,那个时候挺追求那种的。”刘艺老师笑着回忆道。
就像这部片子的名字一样,配音的经历也同样充满了坎坷。当时录音棚设在哈尔滨,刘艺也因此被借调到那里进行配音工作,当时的录音条件并不像现在的录音条件可以进行分轨等等的操作,加之是一个临时组建的配音班底,哈尔滨话剧院和电台的一批人也并没有特别充足的配音时间,期间刘艺还得兼顾到自己所在文工团的一些演出任务,因此一部60多集的剧集花了整整半年才得以完成,她回忆道:“我记得我这边还没录完呢,电视台就已经开播了,我就看见我录的前面的部分我就哭了,我跟导演说我不录了,导演问为什么,我说太难听了,这什么东西啊,不行,我要回去了。”而后,因为配音团队伙伴们的肯定和鼓励,刘艺老师最终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她配音生涯的第一部片子。
虽然这部《坎坷》的创作经历很坎坷,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播出之后,这部剧集引起了当时的电视观众的强烈反响,也从此拉开了刘艺的配音之路。
为动漫发声,响少年之音
不得不说,在辽艺的配音演员中,刘艺为男孩配音的功力,可谓独树一帜、不容小觑,从动画片《海底小精灵》开始,刘艺就开始涉足动漫配音的范畴,而许多人真正熟悉她的声音,则是她录制过的众多形形的男孩角色。在配音中,小男孩的角色通常都是由女性通过声音“化妆”来进行演绎,但却不是每一个女性配音演员都能演绎好男孩的角色。虽然对于很多观众来说,《魔神英雄传》里的瓦塔诺这个男孩角色使他们开始注意到刘艺这个幕后配音的存在,甚至于说,瓦塔诺这个角色成为了刘艺配音生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但其实刘艺最早接触到男孩角色的配音,却是在1992年引进国内译制的《华斯比历险记》。或许是出于动画人物的性格设定,这个在今天看来有些表情单一的小熊华斯比在当时并没有给予刘艺太多的发挥空间,但在之后的《魔神英雄传》中,刘艺的配音生涯迎来了一个新的高点。剧中的瓦塔诺是一个有着同龄孩子一样个性的少年,但他既有别的男孩身上的那股淘气顽皮的一面,又有着不同于同龄儿童的果敢和坚忍,这给无数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转眼,这部片子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当刘艺老师再谈到这部动画的配音经历的时候,却仍然历历在目、心有余悸,“我们录的时候和你们听的,是完全两回事,我那个时候录音是很辛苦的;它没有你们看的那么流畅,从头到尾是看一个故事,是看很多情节,我们录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的,我形容我们配音演员,就是蚂蚁啃骨头,那么厚的一摞剧本,然后每天录个两三集,那个时候的条件也没有现在那么好,录音是很艰苦的,听不到同期声,就是你看完以后,你进去后闭掉声音,你完全凭你的记忆和感觉去对那台词,是非常非常艰难的,而且不像现在录音它是分轨的,比如说录群杂戏,就是大家一块的戏的时候,经常大家都搅在一起说,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对上口型,大家就得全都重来,所以录一个动画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录《魔神英雄传》的时候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常常是录到连一个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非常非常累,在里面自始至终一个劲儿地在喊登龙剑……在录到第三集的时候,韩力和刘喜瑞就悄悄地进来走到旁边跟我说,别着急哦,录了两个(集)了,还有90 多个呢,我当时听了就在那哭了,默默的流眼泪,觉得累死了,所以那个片子给我的印象就是累,因为就是每天都在喊,喊到最后我就觉得胸腔那个地方,已经就是震得有些疼了,回家以后根本就不想讲话,而且录得时候也没有想到后面会有那么大的反响,给你们的童年留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可以看出,当年配音的辛苦是刘艺老师对于这部动漫配音作品最深刻的记忆,但欣慰的是,辛劳的创作历程最终换来的是如今我们心目中的配音经典,而在剧中当瓦塔诺的师傅施巴拉古因为被邪灵附体最终央求瓦塔诺一剑结束他的生命的那一刻,刘艺的演绎更可谓可圈可点,纠结于对师傅的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仇恨之间的瓦塔诺,在拔出剑的那一刹,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还有在之后对师傅死去的哭泣与悲伤,刘艺都以十足的情感作出了出色的诠释,可以想见正是因为配音时全身心地投入角色,才能让这部动画的国配版至今在国内粉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刘艺说:“我觉得有好的动画片好的故事片,你在录它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投入感情,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所追求的,其实我觉得配音就是你要配到它的骨头里,否则你只是把声音给了,你把口型对上了,这是最初级的配音演员的要求,我觉得想要做得更好,一定要跟它的原片非常非常近似,就是你一定要用你的感情去诠释人物,我看到很多人写的留言,感到很温暖,因为我录完之后,我没怎么完整地看过。当时去看我还会觉得很累,但是现在反过来听,真是很美好的感觉,如果说现在再让我重新录,那种特别真挚的东西,恐怕已没有当年那么纯粹,可能从经验或技巧上,能比那个时候更好,但我总觉得经验和技巧,这是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累积,都可以做到的,可是你的真情投入,你的质朴和纯真,这个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说为什么大家很怀念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就是很真挚的。”
穿行于角色,超脱于角色
在《魔神英雄传》之后,刘艺又为多部热门日本动画和国产动画担任配音,如今说起这些人物也可谓个个经典,《忍者乱太郎》里的乱太郎、《光能使者》中的遥大地、《铁胆火车侠》里的新桥哲雪、《百变小樱魔术卡》中的月城雪兔、《新版蓝皮鼠大脸猫》中的蓝皮鼠、《小神仙和小仙女》的奇奇,这些人物都可以说是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仍然让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角色声音,而说起刘艺老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动画作品,则当属90 年代末期引进国内的那部由鸟山明同名漫画改编的动画作品《阿拉蕾》,辽艺译作《怪博士和机器娃娃》,尽管也是一部担任主角配音的动画,但不同的是全片轻松幽默的风格让辽艺参与这部片子配音的演员们感到特别的放松和愉快。“我录那个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有一种愉悦感,虽然也很累。就是那个小雨,因为它那个动画片本身就有意思,所以我一边录一边就陶醉在里面了,就像自己也是那个小阿拉蕾一样,配那个的时候确实很兴奋。”相信很多观众在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一定都无法将眼前这个天真单纯的机器人小女孩和那个自信果敢干练的瓦塔诺联系起来吧,穿行于角色,超脱于角色,我想这也就是配音演员给予我们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