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雾霾改善措施8篇

时间:2024-01-10 14:51: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雾霾改善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雾霾改善措施

篇1

1、增温措施

(1)增加外层草苫及薄膜的层次,改善保温效果。在低温情况下,加厚大棚上的草帘子,进行多层覆盖。

(2)在棚内扣小拱棚,夜间覆盖薄膜与草苫。

(3)铺设地膜,提高地温,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非强降温天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以增光保温。

(5)在棚内温度低于8摄氏度时要考虑适时补温,利用温室增温燃烧块、电热线、热风炉等设施,提高棚内温度。

2.补光措施

(1)保持棚膜清洁、及时消除膜内水滴,充分保持棚膜的透光性。

(2)只要揭苫后气温不下降,或下降范围在1~2℃以内,都要适时揭苫让蔬菜见光,可以在中午前后高温期,让蔬菜见光1~2小时。

(3)通过地面铺盖反光膜、墙面挂反光膜、内墙和立柱表面涂成白色等措施,充分利用反射光。有条件的地方在棚内可悬挂白炽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4)通过整枝抹杈、摘除老叶等综合农业措施,改善作物群体间光照条件。

(5)天气骤晴时,如果立即拉开草苫子,强光照射,蒸发过快,会导致蔬菜出现生理性萎蔫,可隔几行拉开草苫子,或先卷起一半草苫子,待蔬菜适应后,再全部揭开草苫。

3.其他措施

(1)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适量增施磷钾肥、生物肥、腐熟有机肥等,喷赛碧护、甲壳素等营养药物,促使植物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2)注意通风排湿。清晨棚内湿度最大时进行通风,或中午前后外部空气湿度最小、且温度较高时进行。

(3)采用地膜覆盖、地面撒干土等方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当遇到低温雾霾寡照天气时,各地应减少或停止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引发病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5)做好棚内小气候调控。冬春茬蔬菜苗床适宜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上,冷空气来临前可在苗床撒草木灰、铺设地热丝等措施适当提高地温,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6)要及时清理设施蔬菜的老叶、病叶、死叶,改善棚内蔬菜光照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工补光,可安装阳光灯和钠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7)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近期持续阴雨、雾霾天气,设施农业普遍存在湿度大、气温低、光照不足,极易诱发设施蔬菜病虫害的暴发和流行。应注意强加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同时要重视增温、降湿,搞好设施小气候调控。

二、结语

篇2

[关键词]大气雾霾;形成原因;影响;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19-01

引言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一、F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1.气压较低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流通速度缓慢,使得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大量聚集,进而漂浮在空气中,难以散开!

2.汽车尾气排放

近年来,我国私家车数量明显攀升,据不完全统计,仅河南省便拥有近200万台。海量的私家车在造成交通拥堵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其中,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被大量排放,进而形成雾霾。

3.建筑粉尘

众所周知,房地产带动建筑业发展,但建筑垃圾及粉尘在暴露环境下极易成为形成雾霾的元凶。再加上车流及人流的搅动,建筑粉尘飘人空中,形成雾霾。

4.冬季取暖及工厂排放

进入冬季,热力公司要保障市民的取暖。但是,现在的制热大多还是以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为主。不完全燃烧的粉尘以及排放的硫化气体,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5.垂直方向逆温现象的出现

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处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而不能及时排放。

6.气候因素

6.1 冷空气活动偏弱。冷空气会带来风、降水和降雪,它们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近年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偏弱,风速减小,高空中的雨水元素到达地面前就已消耗,导致污染物无法沉降。

6.2 大气逆温层。逆温导致较暖较轻的空气上升到较冷较重的空气上面,严重阻碍了空气对流,各种有害气体只能在近地面的大气层飘浮着,这样就促进了雾霾的形成。

6.3 静稳型重污染天气。依据污染的不同成因和特征,重污染天气有两种类型:静稳型和沙尘型。如果污染物由于持续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而大范围积累,导致可吸入颗粒物达到重污染水平,这样就会形成静稳型重污染天气。这种天气的大气层结有较强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成更多的雾滴,形成恶性循环,使雾霾污染维持连续数天并不断加剧。

二、雾霾天气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是PM2.5。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被吸入人体进入肺部,引发各种疾病。PM2.5比表面积大,物理化学活性高,加剧了生理效应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M2.5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物而成为他们的载体,如可以承载致癌物质苯并芘及细菌等。因此PM2.5对身体健康危害特别严重。雾霾天气还容易让人心情低落,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2.对交通的影响

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3.对气候的影响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区域大气气候,甚至造成极端气候条件的发生,引发气象季节性灾害,使得整个地区的区域气候恶化,自然灾害丛生,甚至改变了地区的季节性气候规律[4]。

三、减少雾霾改善大气环境的措施

1.实施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

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试验,改善空气质量。组织制定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工作方案,研发、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人工消减雾霾试验演练。形成可有效降低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技术方法,初步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业务能力,开展人工消减雾霾效果检验和方法评估.

2.完善空气质量预报

利用空气质量模型Chem模拟计算未来三天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区域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化学转化、干湿沉降等在大气环境中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预报项目包括模拟范围内每小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1小时平均浓度等项目的预报结果判断未来三天的首要污染物和相应的空气质量指数,并计算空气质量等级。

3.提高雾霾天气预报预警水平

按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2016〕101号)中“做好24小时、48小时预报和未来3天或一周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预报,预报等级统一按照上限执行。”的要求,省气象台建立完善重污染天气防治气象预测预报业务流程,建立团队、配齐人员,制定相关业务、管理规定,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及雾、霾预报时效。综合分析本地气象和污染条件,进一步完善雾、霾等级落区预报制作流程,及时面向政府决策和公众制作雾、霾预报预警产品。在雾、霾有可能产生重污染天气时,尽量做到提前24小时,至少做到不低于12小时提前预报,并积极与环保部门沟通,适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

进一步完善秸秆燃烧指数预报,尽快组织环保、农委等部门专家进行论证,修订完善秸秆燃烧指数预报,进一步提高秸秆燃烧指数预报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4.充分利用移动媒体公开信息

建议进一步拓宽雾霾、重污染天气公众预报的途径。在广播、网站、电子显示屏等现有媒体重污染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在电视等媒体上增加预报栏目,关键期由环保、气象部门每天联合重污染天气预报。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重污染天气预报,扩大重污染天气预报覆盖面,只有信息公开才是一切公众参与的基础,只有信息公开我们才能准确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结语

大气中细微颗粒物浓度上升和高湿度、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两个主要原因。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气候有很大影响,我们必须从完善法律、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调整经济结构、建立PM2.5监测体系、控制扬尘污染等方面入手防治雾霾天气的出现,减轻雾霾天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治理雾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依靠法律制度支持,只有建立立法、司法、执法、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大气污染治理法律体系,才能够真正取得治理污染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方兴.我国治理雾霾的法律对策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

[2] 张军英,王兴峰.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0).

篇3

雾霾的来源大家都很清楚。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和地表土扬尘,垃圾焚烧,家庭烧煤取暖和烹饪油烟等。治理方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堵住排放源,就是堵源头,减少排放。减少工业排放,减少民间排放,车辆限号通行,减少施工作业,采取湿法施工(通过洒水控制扬尘)这些方法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控制排放空间有限,我们不能回到原始社会不搞任何生产。当堵源头用到极限时,我们还有方法吗?

当然有方法。这就是我重点想谈一下“吸”收雾霾发方法。雾霾是微小的颗粒,看上去很多,其实压缩成固体没有多少。雾霾颗粒产生是因为污染源,这个大家都清楚了,那么雾霾颗粒的消失是自动不见了吗?当然不是。有人说靠风,靠冷空气,但大家想过没有。风和冷空气是用别的地方的好空气吹走本地的雾霾空气,根本没有让雾霾消失。如果没风,没有冷空气怎么办,如果吹来的本身就是雾霾怎么办?

那么,雾霾又是怎么被吸走的呐?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雾霾是被自然生态环境吸收了。治理自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自然的方法。我们知道,调节自然靠的是海洋、湖泊、森林、湿地、雨水。正是“海洋、湖泊、森林、湿地、雨水”净化了空气。海洋无法掌控所以,只能在“湖泊、森林、湿地、雨水”上做文章。

一、长远治理雾霾的措施

1、增加湖泊面积。我国湖泊在逐年减少,近30年来,长江流域消失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96个,近50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大243个。所以,要采取措施,遏制减少趋势,通过,拦河,蓄水。使其,恢复增长。这是长远的治理发方法。

2、增加森林覆盖率。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已恢复到2.08亿公顷,森林蓄积总量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众所周知,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可以这样说,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在城市及其周边大力营造人工林,可直接净化空气、防止风沙扬尘,而且通过减缓热岛效应,可降低城市气温,间接减少空调污染物的排放。林业在修复生态、改善气候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这也是长远之计。

3、增加天然湿地面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还有就是拦河造坝对洪灾的有效治理,致使我国湿地在减少,功能在退化。科学规划和保护湿地也是长远之计。

二、快速治理雾霾的措施

上面的方法有效但,只是长久之计,要想快速遏制住雾霾还要依靠人民,用人力快速解决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农村人造湿地。我国北方冬季虽然植被和草地会干枯落叶,失去了对雾霾的吸收作用。但,北方还有一望无际的麦田。麦苗具有很强的吸附雾霾能力,但吸附到一定程度,就要通过下雨或人工冲刷让尘埃入地。洁净后的麦苗又可吸收雾霾。在雨水充沛季节我们大量建造蓄水池,将水蓄积起来。到冬季雾霾频发时期,利用这些水,采用喷灌技术,让麦田保持湿润清洁。这样,立竿见影地形成了巨大湿草地。使北方湿地面积突然增加几十倍。吸附雾霾的能力显著增强。

2、城市人造湿地。我国过快的城市化,使农田,林地减少。雨水落到城市,经下水管道过快地排走。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地区降雨量和水循环次数。城镇化制造了干旱化。城镇化后我们有方法多留住些水,湿润我们的环境吗?

解决办法还是有的。城市可以通过工程把雨水蓄积起来,建设大型雨水库。然后,每天用这些水(也可以调剂些其他水)洒路面和植被。这样,就制造出了“人工湿地”。雾霾颗粒落到干燥的地面和从干燥地面扬起的速度是一样的,如果有风的话扬起的比落下的还要多。但,如果落到湿润的地面上,那就起不来了。这是第一步临时吸收。第二部是通过冲刷将地面上的已经落下的雾霾,冲刷到下水道里。雾霾就会被彻底吸收。西安市前几年这方面工作有市容园林局负责,抓的特别好。严寒天气、可喷洒草坪和植被。更换吸水力强的地砖,储存水分。

3、人造湿地就是人工增雨

农村每日喷灌农田。城市每日喷洒地面和植被(严寒季节为了防滑多喷洒植被),空气湿度就会不断增加,雨水(降雪雪)也会大大增加。水没有浪费,只是增加了本地停留时间和循环。人工制造湿地,空气湿度就容易饱和,只要遇见雾霾就很容易降雨雪。降雨雪就彻底解决雾霾天气。大自然神奇的自调功能就被激活。

水,是万物之灵。通过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增加我国水循环来改善我国空气质量。我觉得是一个有效途径。人民广泛参与是快速解决雾霾问题的有效方法。

篇4

【关键词】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大气污染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恶劣的雾霾天气,其破坏性之强、时效性之长以及影响范围之广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雾霾天气。然而,就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情况而言,多数地方政府仅以自身行政区划作为治理范围来进行雾霾天气的防控和治理,其制定的各项治理措施也都仅以改善自身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大气质量为目标,并仅在自身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实施,完全忽视了公共环境污染事件跨区域的特征,这不仅不利于当地大气污染的治理,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因此,在我国当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众多利益关系交错以及资源分散的背景下,各区域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应是我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雾霾治理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多元治理主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因此,本文将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分析,深入剖析雾霾协同治理的动力和阻力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雾霾协同治理中的利益平衡与补偿措施,构建协调雾霾治理的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机制。

二、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分析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可分成内部动力、外部推力、政府支撑力以及阻力等4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1.内部动力

包括预期收益增加、共同治理理念以及合作能力提升等。预期收益增加是指通过雾霾天气的跨域协同治理能够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单独治理雾霾的成本,产生合作剩余,有利于各地区的长远利益,因此为了追求预期收益增加,理性的地方政府会愿意选择跨域协同治理合作。同时,当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治理雾霾天气的治理理念趋同以及治理合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也会推动跨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

2.外部推力

包括公民环保意识增强、雾霾治理的复杂度高以及市场成熟度提升等方面。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要求政府加强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治理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另外,由于雾霾在空间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使相邻地区的雾霾必然会彼此渗透与扩散,这决定了雾霾治理的复杂度较高,单个地方政府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有效地治理雾霾天气,必须联合其他地方政府,并且让社会大众与企业共同参与进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雾霾问题。最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在雾霾严重的地区,可以逐渐建立起健全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区域内企业可以进行大气排污权交易,这也为雾霾天气的区域内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

3.政府支撑力

不仅包括上级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还包括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上级政府提供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区域内雾霾天气协同治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上级政府对于区域内雾霾治理的多主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也能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并且通过立法消除区域内雾霾治理合作的行政隔阂,从而有利于改变雾霾天气属地治理的现状,为雾霾天气的跨域协同治理的合法性提供保障。

4.阻力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属地管理体制固化、地方本位主义、唯GDP论、雾霾天气的负外部性以及利益分配不协调等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导致地方本位主义严重,将地方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加之在我国的政绩考核中唯GDP论,地方官员出于晋升激励,往往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此外,雾霾天气的负外部性以及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不协调,这些都阻碍了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形成。

因此,要促进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形成,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动力、外部推力以及政府支撑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弱化阻力作用。在内部动力方面,要以区域内的公共价值为导向,增加共同治理的理念。另外,要加強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的治理、监测、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协同,提升协同治理的合作能力。在外部推力方面,要通过加大环保宣传等各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在雾霾天气治理的参与度,并且要建立区域内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政府支撑力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上的支持,并且要对区域内雾霾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的形成也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并且通过立法消除区域内雾霾治理合作的行政隔阂,从而有利于改变雾霾天气属地治理的现状,为雾霾天气的协同治理的合法性提供保障。在阻力方面,雾霾天气协同治理阻力归根结底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而导致。因此,如何协调区域内各主体的利益至关重要,这正是下文中利益平衡机制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雾霾天气协同治理主体间利益平衡措施分析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本区域内的短期利益而导致雾霾治理时互相推诿、协调困难,治理政策措施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利益的平衡和补偿是任何一个地区公共品在进行产权交易过程中都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而雾霾治理涉及的各利益相关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和维持跨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地区之间在如何进行利益鼓励和利益补偿方面应该达成一定的共识。雾霾天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引发的各利益主体间博弈,说明利益的合理分配是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根本所在。因此,通过疏通、协调、补偿等多种方式对利益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助于实现各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具体的措施有:

1.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平衡政治与经济间的利益关系

就地方政府而言,由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都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挂钩,任何有利于维持地方安全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中具有“一票否决权”的“硬性指标”。再加上可操作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环保指标的约束力远远低于上述“硬性指标”,在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中的作用不大,实质性也不强,属于“软性指标”。政府应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建立一套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中环境投入成本的差额进行考察),将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与雾霾协同治理联系在一起,适当给予那些进行了雾霾协同治理的地方官员一定的政策倾斜,形成官员政治晋升得益于雾霾协同治理溢出效益的良好政治风气。

2.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形成互动、互惠、互补的发展格局

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区域间的相互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区域间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促使各区域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也导致了雾霾污染的区域性特征,从而合作成本和利益在各区域间的分配也存在差异,是一种非均衡的分配方式。因此在综合考虑各地的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排污总量以及雾霾治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采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平等、互利、风险共担为原则,实现利益的多方共享、协调、让渡和补偿的一种发展。包容性发展包括许多方式,如: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制度,调整和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的对外贸易结构;设立公共基金,形成技术网络;统一合作区的人才市场政策;以绿色为导向统一政府的采购政策;构建和完善合作区税收和GDP共享体制等。

3.依据“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在运用合作治理方式治理跨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时,可借鉴美国的“泡泡”政策,在区域合作中引入“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通过对治理成本和减排任务进行有效分离和分配,让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区域分担高减排成本区域的减排任务。同时,考虑到超额减排的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基金、多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式,推动具有高减排成本和低减排成本区域间的跨区域合作,鼓励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区域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实现改善和提升国家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目标。

4.控制国家大气排污总量,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

在雾霾协同治理的过程中,“搭便车”的现象难以避免。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让那些“搭便车”的区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進行排污权交易,以补偿那些进行雾霾协同治理的区域,从而协调并且平衡整个区域的利益分配。因此,通过控制排污总量,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不仅能解决合作区雾霾协同治理的外部性问题,还促进合作区内利益的转移、协调和平衡。

四、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雾霾污染来源复杂多样,同时涉及多个区域部门和多个利益主体,因此仅立足于一时一地的雾霾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地方政府间的跨域协调治理并构建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和社会公众等雾霾治理主体的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才是雾霾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充分考虑到了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的本质属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动力来源于预期收益等内部动力、公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外部推力以及上级政府支撑力的综合作用,并提出应通过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实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等各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利益平衡与补充措施以协调各方利益,消除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阻力,从而有效地促进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顺利进行。

作者:袁立

参考文献: 

[1] 汪伟全.大气污染的跨越合作治理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1):55—64. 

[2] 魏娜,赵成根.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36(1):144—149. 

[3] 郭施宏,齐晔.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构建——基于府际关系理论视角[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3):81—85. 

[4] 戴小文,唐宏,朱琳.城市雾霾治理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财经科学,2016,(2):123—132. 

篇5

关键词:专利检索;治理雾霾;大气污染;有效措施

空气是人们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空气质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今,雾霾天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大气污染。

一、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原因和危害

(一)形成原因

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具体原因如下: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些年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冬季取暖排放污染物。

(二)危害分析

雾霾以及大气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威胁人体健康以及影响社会正常活动两方面。首先,雾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特别是pm2.5能够通过呼吸系统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诱发尘肺等多种疾病,对人身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其次,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比较低,影响了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能见度较低,也会导致车祸的频发。

二、治理雾霾及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工业活动带来的大气污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对工业生产中的燃煤污染进行严格控制,控制燃煤量,尽量使用新型无污染能源代替煤炭,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效的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可以通^新技术的应用,比如脱硫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减少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今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不仅造成了拥堵问题,更加剧了尾气排放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市民绿色出行,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相关部门可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减轻车辆拥堵情况。

提高车辆的燃油品质能够有效减少有毒尾气的排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大气污染。从机动车的类型方面来说,要加大老旧车辆的查处力度,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不允许上路。配备尾气净化装置,将机动车尾气经过净化之后再排入空气之中。

(三)加大扬尘治理力度

扬尘污染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类型,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扬尘污染的治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扬尘处理措施,对建筑工地的施工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在施工现场做好围挡作业,对于违规施工现象进行治理,加大渣土车的控制管理工作,从源头治理扬尘。加强对市政路面的洒水作业,也能够有效的缓解扬尘污染。

(四)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污染

目前我国关于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的控制大气污染行为,这要求立法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污染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执法部门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为大气污染防止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五)大力植树造林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产生大量的氧气,有效的降低了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缓解大气污染。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植树造林,做好园林绿化工作,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充分l挥绿色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环节大气污染现象。

(六)加强宣传力度

对于雾霾的治理和大气污染的防止,不应只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这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应该做到全民共同参与。所以应环保部门通过知识讲座、报刊、网络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充分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民众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当中,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若发现污染行为及时上报当地环保部门,加强环境保护。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的分析,探寻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大气污染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中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宏.治理雾霾与防治大气污染[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37.

篇6

关键词:雾霾 形成原因 危害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30-01

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12年以来雾霾现象在我国大城市与东部大城市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引发了公众关注。

1 霾的概念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是一种空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的自然天气现象;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硝酸、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形成的造成视觉障碍的气溶胶系统,即灰霾,它是由大气污染导致的;霾在水汽凝结、空气湿度变大的情况下就转化成了雾,通常从空气湿度上对两者判断。雾霾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组成[1]。

2 雾霾形成的原因

2.1 自然环境原因

入冬后,我国的气溶胶浓度较高,空气气压低,近地面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且大多数地区都以静风、微风为主,天气状况处于静态,从而使得空气中的小颗粒物聚集,悬浮在空气中[2]。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风在流经高楼大厦时,受到高楼的阻挡和摩擦作用,也会使得风的流速明显减慢,静风现象增多。静风现象的出现不能促进悬浮颗粒的分解和消失,最后只能长期积累在城市中或者郊区附近[3]。

2.2 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大公交、单位班车、私家车的数量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急剧上升,而汽车尾气成分中的CO、碳氢化合物(HC)、固体悬浮颗粒物、含铅化合物和NOx这些均是雾霾环境的主体污染物[4]。形成雾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冬季大量燃烧煤炭。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通过燃烧煤炭来取暖,而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的污染物,且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污染物会在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较大的粒子,促使雾霾的形成。

2.3 追求经济发展

从改革开放起,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了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这些气体不能扩散和稀释,从而形成雾霾。而我国对于这些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以至于这些企业对减少环境污染意识还不够。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催生了雾霾的形成。

3 雾霾的危害

3.1 易于诱发传染疾病

雾霾天气时,会导致近地层的紫外线辐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增多传染病的可能性。雾霾的出现使我们的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带有更多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状况的出现更易于传染病扩散和疾病发生。众所周知,中国每年都会有大范围、危害性强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环境恶化造成的,其中雾霾就是诱发传染病的原因之一。

3.2 引发大量疾病

雾霾成分中含有许多的有毒气体及直径很小的生物气溶胶粒子,它们能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泡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对人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同时长期生活在雾霾严重的城市,使得人体的汗腺堵塞,汗水不易排除,致使人们胸闷、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3年10月17日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3.3 对交通的影响

当出现雾霾时,整个天空都会灰蒙蒙的,我们的视线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发生交通事故。

4 雾霾的防治措施

4.1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现阶段,在发展经济时,我国应更多的关注环境问题,不能在一味的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应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观念,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应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改进,减少的污染排放,尽可能的推行鼓励使用可再生、可清洁能源。逐步的改造和搬迁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4.2 倡导清洁能源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不可再生、不可清洁能源的使用,推行环保新标,构建低碳生态社会。提倡企业、工厂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国家应大力研究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可清洁能源,并加大对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鼓励中国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及经费,优化我国的设备装置。对于雾霾天气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大对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的监督及管理力度,取缔传统的燃煤锅炉,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4.3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

我国近年来车的数量飞速增长,汽车尾气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应控制机动车数量及尾气,减少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更多的选择使用自行车、轻轨、公交车、电动汽车及地铁等交通工具,国家地区应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环境整治,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4.4 合理布局绿化建设

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对树木乱砍乱伐,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及植被数量大大减少,且我国大多数都市区绿地分布不均,面积严重不足,而绿色植物可以为我们人类带来许多的好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净化空气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大力的提倡植树造林,合理的布局绿化建设。

5 结语

长期生活在雾霾天气下会给我们的生活、身体、心理等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而雾霾现象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人为的破坏,所以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我们的行动来治理改善雾霾状况,还我们自己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44.

[2] 杨晓芳,白金芳,丁享.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

篇7

关键词:西方国家 雾霾 经验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030-02

雾霾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为6亿人,雾霾发生时导致机场关闭、道路管制、企业停产,不仅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雾霾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中国当前治理的重要难题之一。雾霾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但最终都得到有效治理,本文以英、美、德、日四个国家为典型,阐述发达国家在如何治理雾霾方面的经验,从而为中国的雾霾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实现十报告提出的建立“美丽中国”的理念。

一、英、美、德、日治理雾霾或空气污染的措施

(一)英国治理雾霾的措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最早遇到环境问题,1952年伦敦出现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导致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过万,成为20世纪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促使英国痛下决心治理雾霾。

1.利用税收政策促进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产业升级。通过减少对传统高能耗产业的补贴控制钢铁、纺织等产业的发展规模,减少污染源。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污染排放少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严格限制小汽车尾气排放,鼓励无污染的出行方式。英国制定并多次修改《清洁空气法案》,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净化装置,减少氧氮排放物,对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并且推广使用无铅汽油。通过收取“交通拥堵费”等费用来改善交通状况,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工具,通过修建自行车线路网、林荫步道网等措施提倡市民采用步行、自行车等方式出行。

3.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在伦敦城市设立绿色环形绿带,至20世纪80年代环形绿带面积是城市面积的2.8倍。伦敦市重视生态园林建设,在“花园城市”理念的倡导下,市内绿色植被面积达1/3。经过努力,尽管伦敦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却高到24平方米,有利于净化空气。

4.实时监控空气质量并公布结果。英国创建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用于测量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及其在土地、水中的沉积,并通过官网及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供民众查询。为鼓励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开发了相关应用软件,用户下载这些软件后就可方便地查询所有监测点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和相关数据,便于公众监督。

5.构建统一的联合治理体系。英国建立多个部门的联合治理体系。1996年成立的环境管理机构――英国环境署,统一负责河流、污染、废物、环境事务,这种新的管制方式使得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变得更为综合、统一,把空气、土地和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

(二)美国治理雾霾的做法

相对于英国的伦敦,1943年美国洛杉矶“洛杉矶雾霾”事件及其后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促使美国政府和市民下决心采取措施根治雾霾。

1.成立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1970年以前,美国还没有联邦政府机构处理环境污染问题,这一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专门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其职责包括制定环保法规、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提供资金和技术等等。其后,洛杉矶烟雾控制局、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ARB)、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等相继成立。

2.出台防治空气污染的法律法规。1955年美国制定《空气污染控制法》,之后相继颁布《清洁空气法》(1963)、《空气质量控制法》(1967)、《清洁空气法》(1970)等。1990年修正后《清洁空气法》,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的标准,包括车辆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并且列出了空气污染物质名单。此外,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这部法律因其广泛性和强约束性被视为环保法律制定的一座里程碑。

3.引入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美国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推出了RECLAIM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SCAQMD依据历史数据分配给各企业的排放额度,且每年将排放额度递减。然后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排放指标,使得排污权可以市场化,并且由SCAQMD在线实时监测各企业排污情况。

4.开发空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包括给汽车配备催化转换器、鼓励使用甲醇和天然气取代汽油、发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可用替代燃料的重型车辆和机车等。

(三)德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做法

40多年前德国的环境问题特别严重,莱茵河被重度污染,两岸经常遭受酸雨的侵袭。经过治理规划,现在德国多数地区实现了空气清新,青山绿水。德国的具体做法是:

1.实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这项计划针对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车辆进行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措施限制释放颗粒物,并在城市里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其次通过补贴手段强制减少排放。2007年德国对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发放补贴,而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则征收附加费。

2.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空气质量。第一,设定车辆排放标准,如对所有机动车都设定了排放上限。第二,设定工业排放标准。德国采用欧盟的《工业排放指令》,燃煤电厂必须出示相关证明来说明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否则将被责令关停。第三,设定机械设备的排放标准。为满足2011年欧盟对非道路柴油发动机等机械执行了新排放标准,迫使相关柴油发动机安装微粒过滤器。

3.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使民众意识减少排放人人有责任。德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提高,自发采取环保行动,如工厂减少排污量,农户自觉发展生态农业,居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4.充分发挥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力量。德国民间有很多非政府环保组织,并且作用非凡。在某些时刻,非政府环保组织会通过写信方式督促政府采取更优化的环保措施,参与政府环保政策和企业环保规划的制订。

(四)日本治理空气污染的做法

40年前的日本也遭受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光化学烟雾污染),其严重程度远胜现在中国。面对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问题,东京地方政府在施政纲领上添加了环境保护,并列为重要项目,为治理大气污染采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和先进技术手段。最终,日本在与大气污染的战斗中获得了全胜,并且使东京获得了世界最清洁大都市的称号。日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法律法规,限制企业的生产。1968年日本颁布《大气污染防止法》,以法律形式来强制工厂遵守排放气体标准。组织地方政府、民众缔结公害防治协定,允许民众进厂监督排污情况。对机动车产生和排入大气的废气的最高限量进行了规定,禁止投入运行超标车辆。

2.研究环保技术,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带头,促使科研机构联合汽车厂商改进汽车引擎,淘汰耗油高、排放大的旧式汽车。鼓励生产清洁能源汽车。日本政府通过大力修建四通八达铁道交通网,导致私家车的使用大幅下降。

3.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法》中规定,在东京市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向周围延伸250米的范围里,必须见到公园绿地,否则就属于违反法律,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此外东京政府对新建大楼的绿地建设有详细的规定,不仅要求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而且楼顶必须搞绿化,并规定了绿化的高度,做到绿化既有面积又有体积。

二、英、美、德、日治理雾霾或空气污染的成功经验

(一)成立专门部门,制定标准控制排污

根据实际情况立法和定制排污标准,是政府推动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方式之一。相关法律和标准还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去执行、管理。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专门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既负责环保法规的定制,又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英国环境署,联合多个机构,对水、土地、大气等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统一、高效地完成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

(二)调整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根本

以上四个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虽然最后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这之间的代价太高了。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消费的工业化之路,代价太大。即使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不改变能源、产业结构,高污染也是存在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是很多发达国家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升科学技术,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重视采用新技术加快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减少排放降低单位能耗,而且实现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三)引入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治理污染

排污权交易就是排污权利的交易。排污权是通过立法建立的相关企业的排放限额,并且允许这种权利能够像商品一样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以这种市场行为来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排污权交易首先在美国《清洁空气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应用,并率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用于控制大气污染源和管理河流污染源,后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采纳。而后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政策。

(四)提升民众的环境意识,全民参与雾霾治理

鼓励企业、民众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共同参与和协作,使雾霾治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情。

三、对我国雾霾治理的启示及对策

(一)应多部门联合治理雾霾

雾霾属于空气污染,其形成因素复杂,没有单一的原因。在治理过程中,既要抓污染源头,又要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做到防治结合。目前城市雾霾的源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二是燃煤锅炉等的工业污染,三是道路和施工场地的扬尘。需要多部门联合监管,包括对空气质量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制定相关环保法规,对违反规定的现象行为进行禁止处罚。同时做好城市规划,增加绿色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充分发挥利用新能源的后发优势来治理雾霾

新能源是能够破解工业化模式造成能源和环境危机难题的一把金钥匙。由于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初期,尚未形成完整的能源利用体系,能源转型的成本比较小,所以利用新能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以市场机制为主来治理雾霾

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不能单靠政府干预,市场机制要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各地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应该定制一套合理的交易机制,制定一套合理的分配标准。

(四)充分发动公众参与雾霾治理

城市是民众的,单靠政府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是不可取的。在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民众的环保意识非常高,往往有非常好的建议措施都是自下而上的。由民众提议,政府采纳。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政府、国家的形象问题,它关系到每个国民的每日生活。因此,提升国民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列入教育体系是必要的。公众应积极参与到环保建设中来,集思广益。并且付诸行动,从自己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梁洁.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3)

[2] 赵其国,骆永明,滕应,曹伟,吴绍华.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09(6)

[3] 郭秀丽.德国环境保护的“生态民主”[N].学习时报,2014(3)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00)

篇8

1 雾霾的概念 

雾霾,从科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是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表现特征,因此现代人们将他们统称为雾霾,他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并且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结果。由于其所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大于PM 2.5,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雾霾,被人们称为当今时代下最具有威胁性的空气污染问题。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对及时发现和制约雾霾等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扩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也暴露出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漏洞,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工程,在此过程中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改善和提高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水平[1-2]。 

2 雾霾天气的发展现状 

随着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废弃物排放量也不断增多,同时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雾霾量,近些年,我国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不断迎来雾霾的侵袭,其在我国的一线二线城市的扩散比例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从2013年开始,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其空气质量就不断下降,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天空中常常会出现黄色可见的灰尘,其实质就是雾霾,造成能见度也明显下降。中东部华北由于本身气候就比较干燥在一成程度上也为雾霾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在我国的华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尤其是河南、江苏以及北京等地区的雾霾污染相对更加严重,每月雾霾天气长达10天-15天左右,甚至有些地区高达20天。同时在春节,期间东北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取暖,煤和天然气的使用率的提高大大加重了我国的雾霾天气,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更加严重,对人们的出行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多不便。截止到去年为止,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全国平均雾霾日达到了21世纪的最高水平,雾霾天气的不断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 

3 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雾霾问题近些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日益凸显,也暴露了原本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端,要想有效的缓解和解决我国的雾霾污染等环境问题,还要积极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3.1 推行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 

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还要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积极推行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首先,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市场化体系。根据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来看,对环境的监测还主要依靠专业化的环境监测公司和国家的环境监测中心来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环境监测领域还不够市场化,对此,我国政府等相关机构要积极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建设,扶持中小型环境监测公司的发展,打造专业化、高效化的环境监测平台。除此以外,还要积极利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发展原则来促进环境监测公司的良性竞争,才能不断的促使环境监测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使整体的环境监测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还可以积极学习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的理念和对策,积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也能有效的规范我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的秩序。 

3.2 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

       

环境监测是空气质量以及其他环境问题显示与公共的重要途径,也是及时发展和规避环境问题的重要平台,环境监测的结果对于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采用有效措施应对雾霾等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有效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的透明度对于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和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PM2.5是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的重要指标,PM2.5的公示结果也是人们对雾霾等空气污染的了解重要方向性内容,社会公众可以对此做出有效的预防,避免空气的污染对生活和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境监测的透明度和其监测结果也可以有效的帮助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而如何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建设和完善有关环境监测的政策法规,为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我国也要积极拓宽和完善环境监测公示平台,加强对其监控数据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提高环境监测透明度建设的意识。积极对突发性的雾霾和其他环境问题进行科学、高效的公示,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3 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雾霾等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内的所独自面对的问题,雾霾的发生和扩散是一种跨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因此要想有效的加强环境监测水平和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还需要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胶料和合作。解决雾霾等环境问题首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改善过程中不仅不要各个政府部门的协作,还需要各个地区对雾霾的具体扩散情况和成因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积极整个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和相关的环境污染数据,加强各个地区之间数据的对比和差异性分析。其次,也要积极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不仅可以方便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及时共享。 

加強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改善环境问题队伍的建设。大大提高的实际的环境监测水平。 

3.4 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从现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心在数据收集、处理以及数据公布的一系列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针对其环境监测体制的主要监测内容来看,还是着重空气、水质以及噪音等环境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土壤等资源因素则关注的比较少。对此我国要积极完善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的监测内容,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提高数据监测的系统性。其次,我国还要积极加强对环境监测体系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强化和更新基础的硬件监测设备和软件技术,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可以有效的完善目前的实际环境监测体系。对于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出现,是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诸多弊端,我国要在提高社会公众保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强我国环境监测建设的水平。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要积极依靠各个地域和公众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从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促进环境监测专业化、加强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合作以及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等诸多方面来加强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建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有效的促进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莉.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J].能源与环境,2014,33(4):60-61. 

[2]彭红利. 雾霾天气治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反思[J]. 经济论坛,2014,(04):152-155+173. 

[3]林述连,王朝杰,赖良金.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质量控制分析[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