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0:29: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提早发现、防范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企业财务人员要善于从日常财务核算中发现财务风险的早期信号,使企业有充分的时间调整经营策略。1.市场利率的变动通常是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反映。利率是资金借贷成本的直接反映,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动可以及时发现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利于企业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市场利率降低,表明资金充裕,居民消费可能增加,股票市场趋于活跃,企业筹资成本降低,投入增加;相反,市场利率提高,股票遭到抛售,房地产行业萎缩,物价上涨。这些变化都应引起企业重视。2.投资收益的骤然变化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企业要及时分析经济效益与预期差距的大小及原因,如果投资收益发生骤减,说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发生改变,企业要及时做出反应,调整投资战略,将风险降到最低。3.观察销售业绩与应收账款的收账周期变动趋势。企业产品销量的持续下降,会引起严重的财务问题,企业现金流会因销量的下降受到严重影响,以至于企业可能无资金周转。另外,企业一般会对信用客户提供赊销以扩大销售,应收账款收账期的延长会“吸掉”企业经营资金,发现这一问题时必须及早解决。4.警惕贷款规模的持续增长。贷款规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旺盛,有时也意味着企业资金周转失去控制或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支付能力下降。世界著名连锁店日本八佰伴和中国的巨人集团、秦池酒业等就是因为扩张太快,企业现金流断裂而倒闭的。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在企业“繁华”的表面发现风险,防范于未然。5.关注企业客户的财务能力,发现来自客户方的的危机信号。企业处在市场经济中,要特别关注客户的经济状况。客户的财务状况往往比自己的销售额更重要、更关键。因为销售出去的产品只有转化为现金,才对企业生存发展有现实意义。所以,企业一定要对客户发生的财务危机提高警惕。
对建立防范财务风险有效机制的探讨
既然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而无法避免,那么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机制,尽可能提前发现风险,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把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2]。可以采取的手段大致包括:1.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企业要重点抓好投资决策,保证企业按市场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科学研判市场变化,采取主动策略推动现金周转。避免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加强对市场走向的调研,及时总结差异,切实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2.加强对宏观经济变化的适应性。企业生存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宏观经济变化没有话语权,只能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充分考虑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提前做好准备。3.落实财务预警防范体制。企业管理者要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落实财务风险预警体制,财务人员风险也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对于企业财务信息所揭示的问题加以分析,对早期出现的风险信号要及时反馈,制定量化指标,使风险在早期就得以控制。4.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来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包括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损失率等指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运营能力;通过销售净现率、总资产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体系要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设计,设置边界值,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向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论文摘要:我国并购成功案例非常少,这引起了我国企业并购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财务风险类型,形成原因的研究,探讨控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方法,以期降低并购财务风险,提高我国并购成功率。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还在持续,我国企业并购也逐渐进入新的阶段。我国企业并购的实践证明,并购是实现产权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积极方式,是企业迅速扩张的有效途径。
有收益相应的就会有风险,风险贯穿于并购的整个过程中,而每一种风险都可能置并购于死地,尤其是财务风险,从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到选择融资方式、支付方式都在企业并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企业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一项收购的最直接目的是收购公司的资产、扩大销售和市场份额,其根本目标是增加股东的财富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并购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产生了风险。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型
1、目标企业估值风险
目标企业估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也称目标企业估值风险,也是定价风险,是指由于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估值与目标企业实际价值出现差异,从而引起并购方出现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目前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包括净资产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现金流量法、清算价值估计法等。目前比较常用的定价方法是净资产法和现金流量法,但这两个方法在估值时对贴现率选择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偏差,如对于盈利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企业,例如金融机构对于盈利能力不确定的企业进行估值时,往往存在偏差,这样就会造成估值与实际价值存在很大的偏差,不可避免的给并购产生支付风险。
2、融资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然而企业很难完全利用自由资金来完成并购过程,主要还是以融资为主。但单一的融资方式难以解决融资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了多种融资方式结合,在多种筹资方式进行并购的情况下,企业就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收购企业利用留存盈余进行并购支付,其对应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现金支付方式。外部融资渠道主要是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杠杆收购。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会影响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引起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的差异。企业并购的融资问题由不同融资方式产生,如债务融资下,财务杠杆过高就会增加企业的债务,并购后利息负担过重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无法达到预期的经营效益,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企业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3偿债风险
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偿债风险。偿债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后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的资金还债使得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导致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并购方在选择支付方式时,一般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与杠杆支付等方式,偿债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收购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并购方融资能力较差,会降低企业的流动比率,进而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如果收购方将短期贷款用于并购,一旦外部融资条件发生变化,将会出现偿付危机。偿债风险是因为收购方在收购中所付代价过高,举债过于沉重,就会导致其收购成功后付不出本息而破产倒闭。
4、财务整合风险
并购方取得目标公司的经营控制权还只是完成了并购的第一个阶段,接下来还必须对并购后的公司进行整合发展,而财务上的整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的核心内容,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关系到并购的目的的实现。
财务整合风险指并购后并购方无法使整个企业实现财务协同,具体表现在:一是不能妥善解决并购中诸如股价、融资等引起的潜在风险问题;二是不能尽快处理目标企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从而不能达到预期并购效果,而使自身业绩遭到严重影响的风险。
5、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带来的风险
我国的投资银行等服务于企业并购业务的中介机构信息内容较滞后,往往不能为主并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及咨询服务,从而加大了主并企业由于信息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成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成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整合不力。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基本因素,整合不力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1、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
并购价格的制定是比较复杂的,制定并购价格的基础是对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深入了解。然而在现在的市场,各类信息不可能完全共享,目标公司与并购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目标公司拥有完全的信息,而并购方很难获取到足够的信息,特别是一些非公开的信息,对于目标公司估价可能很重要,但并购方可能难以获得。目标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在企业对外形成其财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等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
2、并购后财务整合不力
财务整合关系并购的成败,企业并购整合的成功与失败对应着财务整合的成功与失败。当并购方将目标企业接管过来后,最主要面临的就是整合问题。
企业财务整合不力也是并购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后期的财务整合不力,由于并购企业在并购时存在估价偏高问题,并购方将面对因高负债而引起的资本结构变化等问题都将出现。从前面分析可以知道,任何一例并购活动均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资金的运用,而任何一种资金的来源渠道都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当企业采用某种或某几种融资方式实现并购后,将分别面对不同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财务整合的失败,并引致并购的失败。
三、风险规避
1、目标企业估值风险的防范
(1)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
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必须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企业在并购前应该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且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有些目标公司会刻意的隐瞒自己的财务状况,造成其披露的财务状况失真,这种情况下,并购方极易跌入并购的财务陷阱。并购方在收集目标企业的信息时,要十分谨慎的分析和审查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
(2)关注表外资源
不要过分的看重财务报表,要关注表外资源。并购中的财务陷阱很多来源于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相信对于财务报表,企业应对目标企业利润表进行详尽的分析,分析其是否存在虚增收入,负债,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财务报表固然重要,但是表外资源也不容忽视。通过仔细的调查分析,我们才能发现许多公开信息之外的信息,他们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潜在影响,比如售后回租、应收账款的抵借以及集团内部相互抵押担保融资、债务转移等等我们应重点调查。
(3)审慎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采用合适的方法,审慎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相对价值法、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等,每一种方法所依赖的会计信息不相同,都带有人为主观因素的判断,因此,并购方应结合所掌握的会计信息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使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接近其实际价值,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所以建立严密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对于正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尤为的重要。
2、融资风险和偿债风险的防范
由于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偿债风险,所以这里将这两个风险一起讨论。合理安排融资方式,科学决策资本结构合理搭配不同融资渠道,保证资本结构合理化。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对于可能出现的资金超支风险,并购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企业可以对并购需要的资金进行大概预算,做到在保证企业现有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确保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这就需要企业对企业并购资金支出时间和支出数量做较为准确的估计,保证到资金支出时间时有足够的资金支出。
偿债日的固定和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的冲突,要求资产流动性必须增强但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又意味着收益性下降。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将一部分资金运用到信用度高,流动性好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中。
3、财务整合风险的防范
(1)妥善处置目标公司资产
保持现金流动性对于并购是很重要的,由于企业并购速度不符合自身经济实力,大量借用借人资金,而企业又无法产生足够多的现金应付还本付息的需要,导致资金链断裂,这是并购战略失误表现出来的财务问题。
解决现金不足可以通过资产债务的整合:并购后的企业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剥离低效率资产,提高资产效率和资产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率。对流动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整合则主要通过财务处理进行。对固定资产的整合,进行剥离和吸收,一是处置与核心业务能力不相关的资产,二是整合与核心业务相关的资产。并购方在完成并购后,应妥善处理被并购企业财产,根据流动性不同,分别对待长、短期资产。实际工作中可以变现与核心业务不相关的资产,将不符合经营战略的资产出售,用以偿还融资所引起的债务,也可采取各种方式将不良资产转让出去,以降低财务风险。
(2)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
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把所有的鸡蛋分散在各个篮子里,形象地说明了进行多元化投资与经营对分散财务风险的作用。多元化投资与经营作为分散财务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不切实际地搞多元化投资与经营,涉及过多产品或项目,主业不突出,不仅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巨人集团就是例子。
(3)设立并购基金,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
按照稳健性原则,平时在企业内部分期建立起各种风险基金,当特定的财务风险发生并由此造成损失时,就用这些风基金予以补偿。在并购活动中,可以为并购活动可能产生的风险设立一定的风险基金,以应付并购活动遇到的不确定性。该策略主要用于并购整合阶段。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企业财务 风险管理 原因探析
真实有效的财务管理与核算是企业持续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营存在风险亦存在,然而企业不可能为了潜在风险就停止企业的经营和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如果企业不能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正确的财务风险决策,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由此可见,探寻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对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隐患
(一)资本结构控制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来体现,反映的是指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之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某一时点的比例构成和相互关系。有些企业筹资模式单一,单纯依靠借贷等渠道,筹资综合效益较低,经营过程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比例失衡,结构不合理,过度的负债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偿付能力不足,“小马”怎能拉“大车”,财务风险显而易见。
(二)盲目投资
在企业经营允许范围内,涉及到重大项目投资决策时,鉴于企业决策层面能力、观念和意识的差别,对投资项目缺乏全面的了解、科学地分析和不确定的预期市场收益估计,会出现教条决策和经验决策现象。投资行为一旦发生势必会有资金流出企业,预期收益不能实现,投资成本也可能无法收回,导致企业投资资金链断裂,如果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将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企业内部财务系统不规范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体制机制不健全,在资金的管理和分配上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业务事项的财务执行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程序不明确,企业抗拒风险能力弱。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变幻莫测
外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一是宏观经济因素,包含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一般企业是不可测,不可控的,只能主动适应。第二是微观经济因素,主要指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由此形成的二次映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应对能力、决策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等。微观经济因素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和可控性。第三是自然与意外因素,主要指天气的变化及灾害的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往往不可测也不可控。第四是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如国际战争、经济制裁等,具有大部分不可测和不可控的特性。
(二)企业的资本结构类型变动趋势
资本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原则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40-60%为预警状态,原则上不应超过50%。企业的财务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流动资产均由流动负债购置,企业自有资本则用来购置固定资产;二是企业时点资产负债表利润显示为负数,即亏损,自有资本比率较低(自有资本比率=自有资本/ 总资本*100%),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三是企业赤字严重,资产负债表严重不平衡,企业的亏损不仅抵消了全部自有资本,也影响了负债。资本结构中如果债务比例过高,或者企业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到期债务本息无法偿还,严重的会出现破产危机。
(三)企业资金管理控制不规范
企业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循环和周转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通过销售又实现资金的货币化。就企业的生产流程而言,存在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销售稍一滞后就会出现超储积压存货。同时,在销售环节,一些企业急于急于实现成品资金的转化,过度滥用购买方商业信用,账面出现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不仅没有通过销售实现货币化,反而成为呆账坏账,造成企业的资金投入产出效率低下。
(四)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脱节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为适应企业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企业内部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对企业实行有效的财务战略目标管理,是企业组织或处理重大而复杂财务活动或财务关系的重要方法,然而现实中,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在考虑企业发展战略时过多的描绘企业发展的蓝图,从企业规模、市场拓展等方面设计,容易忽略财务战略目标,导致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脱节,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五)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制度建设、财务风险文化建设滞后,企业管理决策者和财务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宏观管控意识淡薄,缺乏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对风险进行分析、估价、决策时采用的方法不当、资源不足,满足于记账、做账和管账,片面追求高收益,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严重。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化解的途径选择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可以预测和进行防范化解的:一是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指标的偏离差来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更准确、及时的为企业提供有效资金流预警信息;三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执行,明确职责,降低财务风险。四是积极培育和积淀企业财务风险文化,强化企业内部主体和个体的忧患意识,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五是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协调性和相容性,增强风险控制效果,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10月,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相当于GDP的60%左右,中小企业在27个行业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另外中小企业成为国家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强力的冲击,企业破产数量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面临资金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的风险,进而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重大影响的可能性。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
1.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筹集资金,面临到期无法偿还而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会从外部筹集更多的资金,主要表现为银行借贷,这样企业就会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一旦企业投资失败,那么筹资风险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投资风险。它是指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和投资环境恶化所引起的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企业只有加强自身投资决策能力,对投资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才能降低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进而降低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低于投资者预期的风险或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如果企业发生经营失败,就可能会面临财务危机或者破产的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它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收益主要用于分配和再投资。如果企业扩张速度较快,就要留用大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较低,就可能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由此形成分配上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居高不下。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外部因素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现有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风险管理,具体表现为:
1.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现如今我国正值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逐步的显现出来,很多产业的发展瓶颈成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致命因素。另外加之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企业面临销售困难,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的情境,于是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堪一击,最终只能破产倒闭。总之,激烈的竞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增加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进而可能引起财务危机。
2.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和信贷政策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占据我国经济的主导地位,虽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却没有从法律上确认中小企业的相对特殊地位。所以当前我国出台的很多经济政策和法律政策都偏向于国有公司。如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且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受到打击,融资风险加大,很多中小企业因无法筹集到资金而被迫停产或缩小经营规模。
3.融资渠道较少造成的融资困境。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借款是最首选的融资渠道,然而银行考虑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更倾向于借贷给国家支持的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即使贷款出现问题,偿还的可能性也高于中小企业,并且银行还能避免或减轻责任,因此,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上市渠道进行融资,但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上市融资的高门槛使很多中小企业望尘莫及,这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的表现。由于以上融资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这种方式较为灵活方便,但是利率相对较高,一旦企业出现重大问题无法偿付借款,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加剧财务风险。
(二)内部因素
1.僵化的家族式管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多是家族企业,因此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另外,很多中小企业沿用旧有的管理模式,雇用家族人员,职责不分,越权严重,管理混乱,无法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这些弊端都会阻碍企业朝着正规化和法制化发展。
2.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淡薄。中小企业更注重的是企业的短期盈利情况而非企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财务管理观念,认为只要赚取利润,企业就是获得经营成功。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盲目扩张。很多中小企业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练内功,贪多求大,并且在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大笔贷款,甚至是高息贷款,从而背负巨额负债,最终只能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4.企业治理结构混乱。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尤其是个体独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监督体制没有建立或及时建立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不能高效利用资金,使企业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防范措施应从各个方面共同加强,只有采取全方位的对策,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本文主要从国家和企业自身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国家角度
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首先要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放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给与中小企业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支持。如政府拨付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还可以对积极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银行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从最近的发展趋势来看,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政府要合理引导民间借贷机构的发展,使之逐步正规化,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2.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为中小企业建立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平台,这样可以缓解银行借贷的压力,集中社会闲散资金不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其次要加快金融机构的改革,改进银行贷款的手续和程序,形成适合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方针;此外还要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观念,不能只放贷给国有企业而轻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企业角度
企业要想得到长期持续发展,除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更要通过改变和完善自身的情况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降低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1.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向着现代公司治理体制转变,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转变家族经营模式。根据职责的不同,明确分工,互相制约,充分发挥部门的竞争优势,使决策民主化、透明化。另外还要建立一套有效地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采购、生产、销售、以及收款环节的控制,保证资金得到安全有效的使用。
2.强化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首先企业应加强财务部门的专业化,提高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使之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调整。根据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各种具体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了解企业的综合能力,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采取措施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促进投资科学化。首先要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不能一人独断,尤其是重大的投资决策,要采用多人投资的决策方式,在投资决策阶段认真收集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规范投资程序并且在投资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随时分析和评估市场风险,以避免造成损失;其次要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投资,企业不能只看到短期的利润,而把资金投入到自己不了解的产业,另外产业的选择是动态的过程,敏锐的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避免资金回收的风险;最后要尽量选择投资于中短期投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因此应该选择投资于风险较小回收较快的项目,这样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加速资金的流动。
4.发挥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管作用。现代企业财务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发挥反映的作用,只是专注于记账、算账这样的工作,更要发挥监督和财务管理的职能。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发挥会计单纯的核算职能,很少能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另外财务部门中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只会简单的会计核算,根本就不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或者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财务部门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企业部门中的作用,体现“参谋”的价值,随时为企业解决面临的棘手问题。
5.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推陈出新。中小企业经常面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严重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产品没有特色,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企业的产品升级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才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加快资金的流转,避免财务风险。
四、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凸显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风险问题。这是企业所不能避免的,但是财务风险并不可怕,只要企业树立和重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就可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不仅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最重要的是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结构,不断改善企业不良的经营状况,努力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优化内外部环境,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丽霞.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知识经济,2011(24).
[2]罗琼霞.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8(10).
[3]姚雁雁.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10(1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更加频繁,并购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并购的环境日趋复杂,并购的风险也日益加剧。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并购估价不准确,并购支付方式不恰当,并购融资不合理,并购整合效率低等原因所引起的。
(一)并购估价不准确
并购双方企业价值的评估是企业定价的基础。如果对企业并购双方的价值评估,即资产价值和盈利价值等方面的评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主并方因出价过高、并购成本过高,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并购双方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盈利,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并购双方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并购双方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为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由此产生并购双方企业的估价风险。而在实际并购活动中,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可能性很大。并购估价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有: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目标企业的类型。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并购公司就比较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股价变化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但也可能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不太了解,导致并购估价不准确。
二是并购企业的初衷。如果并购企业是善意的,并购双方就会充分地交流和沟通信息,并且及时主动地提供并购所需要的资料。反之并购企业在得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就会遇到阻碍。一旦目标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就会造成并购双方在并购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则主并方有可能处于不利地位,被迫接受过高的并购价格,从而影响并购价格的合理性。
三是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一般情况下,并购准备的时间越长,信息了解得越充分,则并购估价的准确性就越高。
四是对目标企业的审计距离并购的时间长短。此时间越长,则并购企业从年度报告中获取的信息的客观性越低,越不能如实反映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估价就可能更不准确,并购的财务风险就越高。
2.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不当
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很多,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账面价值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但这两种方法也有缺陷。如账面价值法不能反映并购双方的未来获利能力,而且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贴现现金流量法也由于对贴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也会造成评估结果的不准确。
3.缺乏相应的中介机构
由于我国缺乏独立的、为并购提供准确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大多数企业在决策时缺乏专业的指导,未能进行相应的系统规划、详细的财务分析,因而降低了并购的成功率。
(二)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不当
企业并购的主要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交换和杠杆支付等。
1.现金支付引起的风险
现金支付方式所带来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由于并购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的资金还债,继而资本结构恶化而形成的风险。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只有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企业获取收购资金才能更顺利、更迅速,但是由于此时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必然导致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与协调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2.股票交换引起的风险
股票交换是指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这种支付方式有可能会稀释股权和每股收益,而且由于新股发行成本高,且手续繁杂,会引来投机者的套利,使并购双方遭受损失。
3.杠杆支付引起的风险
杠杆支付不可避免地将带来偿债风险。杠杆并购是并购方以目标企业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借款,并购成功后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清偿贷款。杠杆支付的目的在于通过举债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收购后获得杠杆效益。此方法必然要实现很高的投资回报和稳定的现金流入才能完成。否则,收购公司可能会因为不能按时支付并购款,负债比例过高,付不起本息而破产倒闭。
(三)并购融资不合理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而不能保证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的并购融资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融资渠道和方式不同,其风险也各有不同。
1.内部融资风险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不借助外力筹资的方法。内部融资无须偿还、无成本费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但其引起的其他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的资金来完成整个并购过程;另一方面,它占用了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会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映和调节能力,而一旦重新融资出现困难,会危及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2.外部融资风险
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恰恰相反,是通过外部渠道筹集并购资金,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并购所需资金。由于权益融资所筹资金不需要按期还本付息,偿债风险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发行普通股的申报审批过程复杂,拖延时间较长,比较容易耽误并购的最佳时机,而给企业带来损失,且容易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可能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制权的风险。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来筹集并购所需资金。债务融资将会提高企业负债比例,可能使公司偏离最佳资本结构;并购公司在并购时举债,会由于高比例的负债影响其信用等级,增加融资难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后,如果公司不具备较强的获利能力和现金回收能力,将会因为偿还不了债务本息而陷入财务危机。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途径
(一)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
并购中主并企业除了要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外,对主并企业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也很重要。主并企业应在对自身实力,对未来经营和发展方向有一个客观评价和具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目标企业的选择是并购成功的首要环节,在选择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程序进行。为了减少并购可能产生的风险与损失,并购方在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时,更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从中发现对企业有利和不利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可能限制并购进行的政府行为、政策法规等潜在的风险。具体从外部环境看,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社会等因素;从内部情况看,要重点观察目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前景、盈利能力等。在并购之前,应通过以上严格的调查分析,选择最适合企业合并的企业,制定一套可行的并购策略。
(二)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1.充分收集相关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并购估价风险的首要原因,所以并购企业应该尽量改善并购中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坚决杜绝恶意并购。在并购前要对目标公司展开详尽的调查,收集各方对目标公司的评价,确定其可信度,对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股价变化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信息、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展开详尽的调查,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目标企业价值,以便做出合理的估价。
2.建立和完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选择恰当的估价方法
做好对并购双方企业的准确估价通常要建立以下两个评估体系:
一是基础分析评估体系。包括财务分析、产业分析、营运状况分析评估三个子系统。财务分析系统有助于了解并购双方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还可以确定目标企业提供的数据准确性;产业分析系统,使主并方能够定性和定量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营运状况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营运状况及营运中存在的问题,为对并购双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和并购后实施企业整合提供依据。借助此套系统可以了解企业综合情况,动态预测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拟订的估价比较合理,可使企业免于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是价值评估方法体系。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很多,具体有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贴现现金流量法和市盈率法。企业采取不同的估价方法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应该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对目标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的掌握情况,综合确定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选择适合自己的估价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并购支付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支付方式呈上升趋势。混合支付方式是指并购方以现金、股票等多种支付工具,向被并购方股东支付并购价格的一种支付方式。在我国并购法规日益完善,并购程序操作进一步规范的大环境下,企业可以立足于长远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支付方式上尽量选择现金、债务、股权等方式的混合支付方式,具体要结合主并方的财务状况来确定。
当企业自身实力雄厚,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有着准确的估算,资金流入量稳定,且发行股票代价较大或市场上企业的股票价值被低估时,主并方可选择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当主并方财务状况不佳,且资产负债率高,资产流动性差,财务风险大时,主并方可以采取换股为主的方式,以优化资本结构;当主并方发展前景看好,预计并购后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时,可以采用以债务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
(四)做好融资安排,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1.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和方式
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可以考虑采取以下途径:
(1)与国外企业联盟,共同收购。我国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低的影响,所以要独自融资压力巨大,承担着很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中国企业可以与海外或国内其他单位在业务上合作,共同出资收购目标企业。
(2)利用有形资产进行产权嫁接融资。并购公司将自己拥有的机器设备、厂房、生产线、部门等嫁接于目标公司,成为目标公司的一部分,获得相应的股权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这种方式为大型并购融资,尤其以小并大提供了成功的方法,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关键词】 并购; 交易; 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企业并购的流程包括计划决策交易执行运营整合,企业并购流程各阶段存在不同的财务风险。在交易执行阶段,企业要决定并购的支付方式和融资策略,从而会出现支付风险和融资风险。
一、支付风险
(一)支付风险应考虑的变化因素
目前,并购主要有三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企业应充分考虑交易双方资本结构,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如果选择的支付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并购失败,带来财务风险,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时应考虑不同的变化因素。
1.流动性的变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采用的支付工具能否获得充足的流动性来源,以及现金头寸的影响。
2.控制权的变化。即某种支付方式采用后,会导致并购方现有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如在支付工具使用的时候,由于存在债权转换为股权的可能性,造成股权结构变动和股权稀释,使企业老股东拥有的企业权益比率下降甚至失去其控制权。
3.收益的稀释。若采用某种支付方式使企业股本增加,就会导致原有股东的收益被稀释或摊薄。
4.资本结构的状况。如果企业为实现并购而需向外部贷款,由于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改变了财务杠杆比例,就会使企业财务风险上升。
5.融资成本的差异。企业在并购中常用的融资方式一般有借贷和发行股票两种,企业通常选择其中成本比较低的金融支付工具参与并购。
(二)现金支付并购的特点
现金支付是指并购方一次或在指定的时间内分几次支付现金给目标企业的股东,借此取得目标企业的所有权的并购行为。现金交易的优点在于交易简单、迅速,不会使并购企业原有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动,引起控股权的转移和收益的稀释。其弊端有两点:一是收购方短期内要有大笔现金支出,如果并购企业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而必须以公司手持现金支付,则公司压力很大。二是出售方收到现金后,账面上出现一大笔投资收益,应交的收益所得税也增加不少。同时收取现金,放弃股权使被并购企业股东不能拥有并购后形成的新企业的股东权益。因此,并购方决定采用现金支付之前,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公司短期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在并购方采取一次性现金支付的时期里,并购方在短期内有无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是公司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目标公司中长期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如果并购方采取的是分期支付的方式,相对于一次支付方式来说,公司所面临的现金压力要小得多。
3.筹资成本。并购应对公司自由的资金与通过公开发行债券、股票所筹资金的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的资金组合方式。
4.税收问题。当前大多数国家的税法都规定,投资者出售股票所获得的收入为资本收益,需要就其增值部分缴纳资本利得税。由于并购方采取了现金支付的方式,使得目标公司原有的股东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提早了纳税的时间,不能够享受税收上的优惠。
(三)股权支付及其特点
股权支付方式是指并购方通过增发新股,以新发行的股票交换被并购企业的股票,或者发行新股取代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股票,从而取得对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权。实际上,股权支付方式将使两家公司相互持股,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股权支付的优点在于:收购方不会被迫支付大量现金;目标公司的股东能自动转成新的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得到有效的转移,没有因此失去他们的所有者权益;出售方由于没有得到现金收益,避免了所得税的支出。其不利的一面在于:由于增发新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所有权,甚至可能使某些老股东失去控制权;股本扩张可能稀释每股收益,导致估价下降。故在采取股权支付决策时,需要对以下因素加以考虑:
1.并购方的股权结构。并购公司发行新股以换取目标公司股票的行为,显然会对自身原有的股权结构产生影响。随着在外流通股票数量的增加,势必会造成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摊薄,进而引起股价的下跌,也就会给企业带来股权稀释风险。
2.财务杠杆比率。并购时融资增发新股可能会改变公司原有的财务杠杆比率,导致最佳资本结构的破坏,带来并购及经营风险。并购方应从杠杆比率、资本结构等方面考虑股票支付方式的合理性。
3.当前股息收益率。通常情况下,股东都希望得到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在股息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发行固定利率水平较低的债权证券对并购方更为有利;反之,增发新股就比各种形式的借贷更为有利。因此,并购方在决定是否采取股权并购方式时,需要考虑股息收益率和借贷利率水平的高低。
4.股价水平。当前的股价水平是影响企业是否采取股权并购的重要因素。股价处于较高的水平,以股权的方式来并购对目标企业就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其增发的新股对目标企业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否则目标企业有股东不愿持有并购企业的股票,甚至抛售其股票,此时并购企业就不可能以股权并购的方式来实施并购。
5.相关证券法规的限制。公司发行新股时会受到证券交易会的监督及其所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限制,另外新股发行的手续相对而言比较繁琐,会使得竞争对手有充裕的时间组织竞购,亦会使不愿意被并购的目标公司有时间布置反并购措施。并购方为了保证并购的成功性,将不得不提高收购的价格,导致实际收购成本的上升。
(四)混合支付
混合支付是指主并企业的支付方式为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混合支付能比较好地解决纯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压力或者债务压力,又能根据企业自身以及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二者的比例,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但混合支付也是有风险存在的。由于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资本结构偏离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而且混合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这样会延迟整个并购进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国外有关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表明,并购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其次为股票支付方式,而采用综合证券支付方式的只占并购案件总数的10%以下。由于受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我国在并购中,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创新的支付方式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仍是两种最重要的支付方式。
二、融资风险
(一)融资风险的含义及影响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会对企业的负债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通常可以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和认股权证。由于并购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如企业的并购动机是包装后重新出售,就需要投入充足的短期资金,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对企业来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若企业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
1.融资结构。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债务资本中包括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结构等。企业融资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杠杆并购,当实际的并购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将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机会。即使完全以自有资金支付收购价款,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2.融资的支付方式。企业并购所需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额的大小与主并企业采用的支付方式有关。常用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换股并购、卖方融资和混合支付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不同的支付方式将向市场投资者传递不同的信息,这是影响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比如现金支付,首先需要一笔足额的即时现金;其次,并购规模常常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最后,被并购者因为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降低并购成功的机会。又如换股并购会改变并购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主并企业对并购后企业的控制权,并可能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3.筹资能力大小。筹资能力包括内部筹资能力和外部筹资能力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筹资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有关的税收折旧政策等因素;外部筹资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和资本结构。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比如用短期融资来维持目标公司正常营运的流动性资金需用,用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来筹集购买该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资金投入,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另外还要考虑税收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一、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一)企业的内部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无不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蕴含着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而且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尚不具备其相应职务应具有的抗风险的能力。
2. 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企业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而资金运动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不合理等现象,更是加剧了流动负债的偿还风险。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频发,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 资金的回收问题。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回收风险的产生将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再生产资金相对不足。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只有很好的衡量了企业的销售与资金的转化这个过程,才能把握好资金的回收问题。
2.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状况、经济周期波动、利率、通货膨胀与就业、工资水平等等。
3.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许多企业是步履艰难,经营压力加大、费用成本攀升、产品售价持续走低、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条断裂、盈利水平下降、财务风险突出,有的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在这种金融市场严重不稳定的情况下,也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企业应遵循经济规律,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正本清源,综合治理,走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之路;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约束机制,减少行政干预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制造前提条件。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
企业向外界披露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虽然暂时可能使得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定,但一旦企业获得了自身发展不需要的资金或是无法承担还债义务的借款,将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使企业或是盲目进行投资或是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将加大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因而,强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形成。
(二)改善资本的结构
在市场不景气的情下,企业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减少,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有可能息税前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侵蚀自有资本,使企业资不抵债,不得不宣布破产。由于企业的信誉问题以及可以提供担保的财产物资缺乏,造成融资困难,对此,企业应当优化筹资渠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减少筹资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财务预警系统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才能为企业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三、结语
1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特征
财务管理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有着莫大干系。在财务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转变为损失的几率很大,几乎每一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该状况的出现,使得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当然,多种盈利机会也可能蕴含在财务风险中,风险越大往往意味着潜在盈利性也越高。企业要想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中求得发展,必须正视财务风险,采取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够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总体而言,财务风险在国有企业中所具备的特征如下:
1.1 客观性。财务机制会因为财务风险而不稳定甚至面临财务损失,因此必须控制好财务风险。其次,企业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
1.2 不确定性。风险在具体到某一事件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时是不确定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概率事件,不可预测。有效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的关键在于对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控制。
1.3 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毋庸置疑,风险可能会带来损失,但风险也意味着收益,并与收益成正比。即风险的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
1.4 普遍性。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财务风险,并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有所体现,它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2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2.1 对宏观经济环境依赖性太强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它对周围经济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式复杂,国企的发展深受通货膨胀、外汇问题等影响。其财务系统因其较大的规模而相对稳定,但也正因如此,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不能及时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部分国企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参与市场活动的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有效规避市场竞争的风险,但却增强了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依赖性。
2.2 企业负债率过高
经济学指出,适当的负债经营能够起到杠杆的作用,使内部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能够使国有企业做到合理避税。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几率会因为负债比例过高而大大提高。从企业负债结构分析,短期负债过多,对银行依赖度较大,企业一旦出现危机,就会增加支付风险,同时增加融资成本,给财务风险形成埋下了隐患。我国国有企业由于特定的历史,以及现存体制状况等因素影响,往往负债率过高,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2.3 管理制度不合理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内部的稳定的管理制度适应性和应变性相对较慢。在国有企业中,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清,在资金管理、使用和利益分配方面,存在授权控制体系责任不明,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基本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受到影响,所以说,内部管理制度的滞后性也是造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2.4 员工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缺乏
国有企业由于用人机制的影响,缺乏对员工科学的绩效考核,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往往风险意识不强,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及时提供决策数据依据,从而导致无法为领导者提供科学、全面的信息,员工缺乏财务风险的预见性和防范意识极大的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财务危机的发生常常源于不当的风险处理,财务管理者要想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以避免失败,应该跟踪、监控财务运营过程,并使财务预警系统得以建立。
3.1 提高国有企业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国有企业虽然无法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但对其经济环境变化也并非无计可施。通过分析研究国有企业周围的经济环境变化,在总结变化趋势及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应变措施的制定,对财务管理政策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可使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以有效降低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3.2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规避资本运营及资金管理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不断监督和反馈国有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运用多种财务预警指标的计算、比较和分析,检查财务状况有无呈现不稳定现象,对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行预测预报,为企业了解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预警机构需要独立开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只有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经常化、持续化,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企业要综合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适时改进和完善,全盘统筹考虑,以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自觉性,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3.3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我国市场经济初期更是不可避免。企业面对财务风险不能消极应付、简单回避,应在财务风险的监测、识别、诊断基础上,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予以控制,减少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债权人之间的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权责关系。
3.4 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应当不断被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应该被贯穿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数据分析和依据,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才能够做到的,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周树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J].会计之友,2009(11).
[2]柳树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控制与防范措施[J].贵州师范学报,2011(7).
[3]于海波.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产业经济,20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