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8篇

时间:2024-01-09 11:14: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防范 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目前,我国经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都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便存在于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而这无疑会对企业在其运营和生产时期产生重大的障碍和深远的影响。简而言之,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对风险判断的正确与否关系财务决策的成败。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总试图去防范它。但是要想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我们首先必须对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司追加风险溢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人为的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投资者也因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进而企业将靠负债支撑,为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箭,用好它企业获利匪浅,借鸡生蛋;用不好则是鸡飞蛋打,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的境地。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的内部缺乏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涉及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有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是为了减少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设计、提高工艺、努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销售不畅、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比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篇2

关键词: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104-02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价值损失,它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企业集团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对应以上财务活动的财务风险来源可区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1.在筹资方面,存在债务筹资风险和权益筹资风险。筹资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及筹资方式的多样化,使不同来源的资金有不同的资金成本和偿还期,从而产生筹资风险。债务筹资受贷款利率和借款期限结构等因素影响,可能产生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甚至破产的风险;权益筹资受权益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时,可能导致企业再筹资成本的增加或被其他竞争对手收购。另外,影响资金成本的因素不仅有传统的财务成本(物力成本),还应扩展到知识成本(人力成本)。

2.在投资方面,存在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项目有不同的报酬率和回收期,从而产生投资风险。对内投资财务风险具体指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具体指企业投资于其他经济组织或购买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对外投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导致实际收益水平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风险。

3.在资金运营方面,存在现金流量风险。资金运营过程中,资产配置失当,使资产整体不能保持应有的流动性,也可能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出现财务危机。“现金至上”的财务管理思想就是基于对现金流量风险的高度重视。现金流量风险的重点在于关注现金净流量及经营现金净流量指标是否为正值,其关键因素是资产的流动性。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现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筹到期限匹配的资金,必然会引发流动性风险,甚至导致公司倒闭。具体而言,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运能力。

4.在收益分配方面,存在股利政策风险和股利支付方式风险。实务中通常采用的股利政策有:剩余政策、固定股利比例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选择恰当的股利政策对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同的股利政策将影响财务筹资成本及上市公司的股价。从股利支付方式来看,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未指明用途的留存收益和足够的现金,可采取现金分红形式;而上市公司因股票变现能力强且易于流通,支付股票股利可避免现金流出,但将导致每股收益下降,股价也可能下跌。

二、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集团化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源于外部,还会源于内部,集团化的目的是实现规模经济、协同效应,而单纯的规模扩大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规模经济。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单纯的规模扩大往往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和风险加大的后果。因此,风险管理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集团公司能否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企业集团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更将决定企业集团的发展乃至生存。

(一)企业集团风险分析

国有企业集团存在着诸多不规范行为:如乱投资,企业贪多求大,对高负债率、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缺乏防范措施,不作投资回报分析,不作投资风险分析、乱担保,有的企业对从事证券、期货、股票、外汇等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外乱担保因连带责任被冻结资产和强行偿债、乱扩张,有的企业对收购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估计不足,并购资产的同时引入了风险,对潜伏问题缺乏了解,甚至引发了危机、乱放权,有的企业因为没有控制好子企业、境外企业和境外业务的风险,发生了巨额亏损,给企业造成颠覆性灾难。

(二)加强集团风险管理建设的紧迫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大公司建成或即将建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2004年初对世界上1 400个大中型公司的CEO的调查结果:38%的CEO声称本公司已经建成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35%已经部分建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16%正在计划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10%表示正在研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或尚无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计划。因此,集团如何建立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规模和现代环境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强有力的风险监控机制,是目前我国企业集团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提高事前预警能力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由于企业集团所属的各个企业理财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财务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特别是企业集团要针对所属企业的差异性制定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

在企业建立一种制衡机制,即把内部审计与财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审计部门作为集团风险管理部门之一,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这样有利于集团内部审计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负责集团公司及旗下投资公司的审计稽核工作,对公司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通过组织开展各类风险管理监控项目,推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三)建立集权式财务管理体系,增加事中风险控制能力

对企业集团来说,集权与分权不仅影响各个层级的积极性,而且事关总部对公司或集团整体的风险控制。在财权分配上,企业集团只有采取集权管理,才能控制重大风险和保障企业战略实施。为了强化集团总部对风险的控制力,在实施动态的过程管理中,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要手段,以资金、投资、债务集中管理为重点内容,将风险防范渗透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保证了资金、资产的高效运作。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一是要建立集团内部各级预算管理机构;二是要科学编制预算。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预算大纲,预算编制工作采取了上下结合的方式;三是要严格预算的执行与监督。一方面要求各子公司和三级单位每月报送预算执行进度,另一方面要借助健全的会计系统对其经济业务处理进行跟踪管理,既保证了预算控制的适时性,也控制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四是要进行预算分析和评估。每月召开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各责任中心负责人参加的预算执行分析会,对预算执行中的各种差异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内部控制中的强项和弱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要素。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资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行网络。如何强化资金管理并实现其运转的高效率,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从国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分权的资金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要求资金管理的集中化。

3.债务、投资集中管理

首先,只有资金集中管理还不够,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债务,那么偿债过程就会成为一个资金的漏斗。没有债务集中管理,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金集中管理。其次,针对集团投资管理缺乏统一控制的现状,在集团投资管理上要明确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定位,确立集团规划和财务部门作为集团投资集中管理部门,从职能的实现上解决集团公司投资分散、没有集中控制的局面。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因此,建立预警机制、实行集权控制和内部审计,对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集团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从山,李武杰.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J].企业天地,2006,(11).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71-02

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生存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的风险,即未来的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产品市场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调整价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每股收益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受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包括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面临外界因素变化导致的风险。因为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像每个人一样,它时刻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包括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外界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某些原材料受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剧减,导致材料成本剧增,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招架不住,被迫取消原来的订单,缩减开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因素有的是企业无法预见的,不可避免的,确实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甚至是生存危机。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司追加风险溢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人为地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投资者也因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进而企业将靠负债支撑,为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箭,用好它企业获利匪浅,借鸡生蛋;用不好则是鸡飞蛋打,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的境地。

3.企业的内部缺乏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涉及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有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是为了减少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设计、提高工艺、努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销售不畅、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比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4)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5)债务重组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具体重组方式有: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债权转股权);修改其他事项等,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以使企业重新安排财务资金,通过损失部分利益换来整体利益安全。综合考虑债务资金成本。以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须据实分析,随机应变,也可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2.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企业在融资时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从资本结构理论入手,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使综合资本成本达到最低;要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确定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率。不能盲目筹资不计筹资成本,也不可妄自菲薄,过低估计筹资能力,放弃财务杠杆利益。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提高决策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健全和创新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要重视对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内控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包括的内容,分析预见可能发生的的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这都是内部控制制度应起到的作用。

4.实行企业内全员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严密的内控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运行高效的风控业务运行机制等配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要始终贯彻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把风险控制贯穿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业务环节的每一个员工都在评估和排除风险。使企业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让全体员工了解其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防范效应。形成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总之,财务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命运,不可小视,只有了解它的成因,采取相应的、稳妥的措施才能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使企业健康长足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进行适当财务风险控制,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2009

2.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

3.刘广生.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4(1)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来自行业间竞争产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负债筹资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重点谈一下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和风险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表现形式和实际操作手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由财务风险定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3.负债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筹资理念滞后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

如某集团公司近几年来,为拉长产业链先后上了10个项目,总投资约需60亿元,由于采取边上项目边报批手续的方式,无法获取银行的长期借款,而大量举借银行短期借款,同时大量占用了主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资产负债率接近70%,造成主业经营资金较为紧张,每年的偿债压力不断增大,支付利息高。这种项目投资融资理念的滞后,使企业的负债结构严重不合理,如果项目投产后,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大,获利能力减小,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

4.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综合的因素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5. 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或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 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2.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3.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4. 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①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相关风险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②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企业的决策者应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适当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③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实现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利润上的相互补充和抵消。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5.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②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③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200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务风险;成因以及对策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高校的前进与发展,而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阻碍高校发展的财务风险。所谓的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下在营运发展过程中因为财政补助收入以及非税收收入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所需要面临的风险,也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因为筹集资金,基本建设的投资,校产投资和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与预计发展背离或者预算赤字而导致周转困难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它的主要类型分别为:(1)投资风险,闲置资产的投资使他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但如果高校盲目投资,就会给高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筹资风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学校的资金缺口加大;(3)资金使用风险,如果资金使用不得当就会引发财务风险。

一、高校的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我国的高校出资人主要是国家,是长期处于国家的干预与保护之中的,这种政策就形成学校管理层缺乏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从而导致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而弱化了财务管理的职能。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大规模的举债建设,盲目贷款,一些不合理的缺乏科学性建设会使得学校的贷款对高校形成危机。

2.缺乏系统的监管机制。我国经济的发展太过迅速,以至于高校跟不上发展节奏,导致学校管理者对岗位分配不合理,职权分配不明确。财务工作者素质较低,操作能力低,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使得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缺乏系统的监管,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弹性大,科研经费管理不善。在现实发展中,许多高校都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对于预算编制或重或轻,都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资金使用过程中,业务主管缺乏整体观念,对预算不重视,不按部门预算去合理使用经费,造成预算由简单变复杂起来,使得部门预算失去了应有的职能。高校科研经费繁多,来源广阔,教师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过于自己,淡化了科研经费的管理,导致科研经费流失严重,同时有些素质差的科研人员会将科研经费据为私有或者承接校外科研项目,使用学校的资源进行试验,资金却不进入学校的账目,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

4,高校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最近几年,国家政策对高校的扶持力度虽有所加大,但是高校的资金短缺问题依旧较为严重。各个高校对于短缺的资金筹集大部门还是在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以及银行的贷款,筹集资金渠道太过单一,简单。以上高校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是迫在眉睫需要的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思考,商讨,分析,总结才能完成的。

二、解决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的对策

高校财务所面临的问题,十分广泛,以下主要是针对几个关键问题所给出的解决策略,希望推动高校财务向一个高效益,高成果,高利用率的方向发展。

1.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增强风险意识。一个高校是否具有完整的财务风险意识对这个高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高校的高层为中心,只有高校高层认识到财务危机的风险意识,才能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建设,使得高校财务资金合理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贷款合理化程度增加,对风险控制的临界点更加明确,使财务风险的风险发生率降低。

2.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系统监管机制,强化财务人员素质。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的规模跟上了,但是其财务的发展监管机制还不能与之相互匹配。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成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使得每个部门,每个财务人员实现每个岗位的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用此来遏制不合理现象,不合理职权分配,不合理利用资金状况的发生,在此同时,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监督财务部门的机构,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使得高校财务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高校的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强化财务人员的技能素质,人格素质,使得每个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贯穿财务管理工作始终。

3.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水平,缩减预算弹性,加强经费管理。预算是高校财务的重中之重,使其未来发展的核心,经济活动运行的依据,一个企业,高校财务预算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由此可见普及预算管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高层人士。让高校的高层认识到依法办学,依法理财等都是必须的,都会法律所认可的。同时,编制强有力的,科学的预算编制原则及方法,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特别是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细化管理条例,加强科研经费收支管理,提高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得学校财务在科研方面的浪费,不合理利用减少。选择新的,合理的,科学的预算模式,按照新的预算要求,理论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从学校的大局出发,把学校的发展与建设相结合,根基实际需要合理有序的动用学校财务资金,编制预算,要做到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增强部门与部门,财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度,提高部门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建立健全学校的财务预算调整制度,针对实践,方法,时间,运作程序等作出相适应的规定,杜绝学校财务预算粗线赤字。最后是建议预算随时跟进系统,对预算的实践进行全面系统及时的跟踪的同时,对预算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最后作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以达到高校预算资金支出合理优化,正确使用率高,预算效果好的状态。

4.改革财政拨款,拓展高校筹资渠道。以各个高校的各项生均开支标准和在校生拨款这两项是国家现行的财政拨款方式。这种方式在解决高校一部分财务问题的同时,又诱发了高校财务的其他问题,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就是其一。这一问题极其容易引发高校财务紧张,导致高校资金短缺,资金缺口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填补,就容易诱发高校财务危机。因此,政府应积极的改革现在的高校拨款制度,引入绩效指标法,对不同的参数依据其不同的地位作用给予直接或者间接拨款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建立多种筹资相结合的筹资渠道,借鉴学习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经验,加大各级政府制度支持,提高办学质量,建立筹资募捐机构;发行教育证券以此来解决高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高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来增加筹集资金。通过上面的策略,我们对高校财务风险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也指定的更加详细,具有针对性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财务风险中任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并且对高校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越来越需要政府政策,社会各界人士力量的大力支持,使高校的财务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辅相成,以此来推动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办学经费筹措与管理的意见(讨论稿).<BR.

[2]刘树忠.张维梅.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其规避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3],何景周,汪鹏.普通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4]李永宁,赵炳起.关于高校财务分析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5,(7).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独立学院兴起于1999年,民营企业与公办高校合作,创立了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教育部在2003年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独立学院的基本概念,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我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独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截止2011年,我国独立学院共325所,在校生人数约260万人,占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5%,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独立学院引入民间资本,筹资方式相对灵活,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校园基础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中,由于国家不投入财政资金,加上筹资成本较高,独立学院面临着比普通高校更大的财务风险。一方面,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资金成本比较高。随着独立学院债务比例的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不断增大,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上升。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日常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如果招生情况无法实现预期的规划,则会导致经费不足,严重影响独立学院的日常办学活动。目前,多数独立学院经过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偿还债务的时期,财务风险也渐渐显现。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风险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金额大、期限长的特点,独立学院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投资收益主要是学费收入,独立学院未来招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如果招生不景气,就会出现投资无法收回,会导致基建投资的浪费。另外,大量的现金资产被基建项目所占用,影响独立学院资金的流动性,给独立学院资金周转带来较大的风险。同时,独立学院基建投入资金主要是来自学费和银行贷款,大量的银行贷款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使独立学院在贷款偿还方面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2.信用风险

独立学院属于公益性教育事业单位,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法人的特殊性。《担保法》规定,学校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财产、社会团体教育设施不得用于抵押,因此,独立学院在贷款方面就受到政策上的限制,很难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只能是信用贷款[1]。所以独立学院主要是通过良好的信誉贷款,满足自主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信用贷款是贷款种类中风险很大的一种,所以独立学院的还款能力始终是被关注的焦点,能否及时足额还本付息是金融机构能否贷款的重要依据。如果到期的贷款无法续贷,大量贷款集中到期时,独立学院会面临极大的还贷压力。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将偿债资金的来源落实,确保拥有相对稳定和充足的资金,否则独立学院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独立学院无法按时还款付息,必将损害独立学院信用等级,不但有丧失信誉的风险,还会造成后续贷款困难,给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3.偿债能力不足风险

独立学院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贷款本金越大,利息成本越高,用于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资金就越多,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教师的工资待遇也会降低,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素质不高,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情况,学校的收入会大幅减少,导致学校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4.生源不足的风险

高录取率、低生源的情况使独立学院同公办高校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但独立学院在品牌和社会认可度上显然没有优势,并且独立学院的学费相对较高,使独立学院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特别是个别独立学院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在招生过程中虚假广告和承诺,欺诈和蒙骗大考生及家长;有的独立学院不能提供与其高收费相符的教育服务,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而出现缩减课时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低劣,文凭与声誉贬值,使社会对整个产业的评价降低,影响了独立学院产业的整体声誉,会使独立学院招生不足的风险更大[2]。

二、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措施

从独立学院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看,防范和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基建投资风险控制

独立学院在对基建项目投资决策时,应遵循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确保基建项目投资决策正确,确保对基建项目实施质量、资金、工期等目标的控制。根据拟建设项目的特点,如类别、投资规模、工期和质量要求等,遵照这些原则,做好独立学院基建项目的管理工作。

独立学院还应加强对基建投资风险的控制。基建投资金额巨大,更应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严明基建资金的审批权限及支付程序,基建项目的收支必须纳入预算和决算。独立学院应该对基建、物资、设备采购等实行公开招标或政府采购制度。对基建项目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减少独立学院基建的资金风险,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2.控制贷款规模,适度负债

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对收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控制好贷款的总额度。如果贷款规模过大,超过了一定时期内独立学院还本付息的能力,就会出现偿债危机,影响独立学院的声誉。如果债务危机恶化,引起连锁反应,甚至会出现独立学院资金链断裂的局面[3]。对于新增贷款,独立学院应该对贷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落实偿债资金的来源,不对没有偿债资金来源项目进行贷款。如果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该项目的贷款又超出了自向身的还贷能力,独立学院也要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同时积极争取其他筹资渠道,因此维持一个合理,稳妥的贷款数量,是独立学院进行债务风险防范的关键问题。

3.增加收入、拓宽筹资渠道

增加收入是独立学院防范贷款风险的根本途径。目前,独立学院的收入仍然以学费、住宿费收入为主。因此,独立学院一方面要保证生源,保证稳定的学费收入,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应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解决独立学院有资金需求。独立学院还可以尝试通过社会投资、融资等多种市场手段筹集资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目的。

4.保证稳定的生源

独立学院的收入主要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因此维持稳定的学费收入是防范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稳定的学费收入的前提就是要有稳定的生源。独立学院在发展的初期,处在整个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时期,靠数量和规模的扩张,的确可以维系生存,取得收益。但是,随着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很快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更谈不上规模扩张。要吸引是保住生源,独立学院就应保证教学质量,注重办学特色,稳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办学方向,调节办学专业和层次结构,以特色立足,以质取胜,提高就业率,以维护自身良好的声誉。独立学院如果想要在竞争中立足,将办学质量放在首位,以特色办学为突破方向,才能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良好稳定的生源。

独立学院是民办机制下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采用公办高校的财务制度,在资金来源上,与公办高校有着很大的差别,会使独立学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合适的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陈小玲.谈谈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问题[J].财会通讯,2007(5):37-38.

[2]任喜雨.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思考[J].职业时空,2007(16):62-63.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对策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债务比例过高是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重要表现

企业的债务比例过高使得企业很有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企业很容易出现财务困境。如果企业资产负债比率太高,除了高额的本金之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到无需过于担心,但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便会使企业面临风险。

(2)资产的流动性较弱时也要警惕财务风险

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企业的变现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便无法保证有充足的现金。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的负债和利息,也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变成现实,从而使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导致经营失败。

(3)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时,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导致投资出现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该尽量收集与投资相关的经济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并以之为依据,做出决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收集的信息不够真实全面,或决策者能力不够,则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风险。

(4)投资既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也同样会使企业面临风险

对投资的风险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对风险认识不够,使得企业对外投资时存在盲目性,那么便会使企业面临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财务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

企业的财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且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这类环境因素包括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家信贷政策以及外汇的相关政策、行业的景气程度,银行利率及汇率的调整等等。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市场观念不够,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不够。当外部环境出现不利于企业的变化时,企业很难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作出较快的反应,实施相关的措施,因此而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致使在做决策时缺乏科学性也是国企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许多国企中,都存在一些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的现象,尤其表现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最后导致的结果便是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并且有大量的资金流失,从而使得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只有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而系统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并且以强有力的手段保证其顺利实施,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而在中国的企业很多都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或者制度一大堆,执行到不到位无人考察,有制度却不能贯彻执行。

(4)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任何系统,若要高速有效的运行,首先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高素质的人才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当前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素质都不是很高,并且缺乏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有理财观念及方法很大程度上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亟待提高。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

要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 制定财务管理战略,以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对此企业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机构,同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还应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各项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并且高效率的运行,才能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有着直接重大的关系。因此,在制定财务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运用科学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考察和评价,从而科学决策,选择最佳方案,以防范财务风险。在筹资决策中,首先必需要慎重选择筹资方式,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其特点;其次要充分研究企业的现状,调整负债结构,尽可能使负债趋于合理化。在投资决策中,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使资金投向配置合理,既要避免分散投资又要避免过分集中。另外,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投资回收和盈利能力进行科学预测。

(3)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进行规范,加大产业政策调整力度

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基本属于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这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在这些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如果国有企业盲目分散投资,进军非主业,会使国有权益不能得到良好保障,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减弱了对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性作用。国有企业要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加快非主业资产的剥离,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将各种资源集中到主营业务上,有计划地整合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4) 建立健全内控组织结构,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要健全组织内部结构,首先,需要做到权责分明。承担的责任便要赋予相应的权利。要对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定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了解其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做到从全局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和配合的积极性,从而才能做到责、权、利真正的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企业进行财务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同时存在且成正比关系。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决策不当,低收益也可能带来高风险。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使之行之有效 ,又要建立和规范企业风险责任制。其次,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对于异常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起到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的作用。

四、小结

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控制防范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

本文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以及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使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提高经营质量,防范风险,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黄飙.浅议如何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常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财务与会计,2009;18

[3]任宇,杨扬.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研究.铁道工程学报,2009;1

[4]徐长泉.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苏盐科技,2009;1

[5]杨俊.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防范机制研究.魅力中国,2009;7

[6]潘学武.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市场论坛,2009;6

[7]毕静云.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科技信息,2009;12

[8]周志芳,刘雁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河北金融,2009;7

篇8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筹资风险

企业外部筹资方式一般有两种: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股权筹资的风险主要来自高筹集费用。为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往往采取债权筹资方式。由于债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利率和付息期限,形成了企业的债务压力。同时,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则更快下降而给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损失。如果企业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就必须依法宣布破产。可见,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筹资风险的大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投资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偏离期望收益值的程度。偏离程度越大,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大;偏离程度越小则投资风险越小。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益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变现风险。

3.利润分配风险

在企业效益有保证,资金周转正常,调度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收益,会提高企业的声誉,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筹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利润分配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企业资金紧缺时,以过多的货币资金对外分配,会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而如果企业不给投资者一定的现金分配,采用配股方式或以股票作为股利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给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4.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所带来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不仅可能产生于企业经营的低谷,而且也可能在企业盈利较多时出现,因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所确定的本期利润并不能保证其在当期就能实现为现金流入,如果企业恰好在此时安排了较大的现金支出,就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5.连带风险

连带风险是指企业为其他企业担保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如企业为了其他企业取得银行货款而用本企业资产为其进行担保,如果到期借款企业无法还本付息,那么担保企业就必须以其自身的资产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由此给担保企业带来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适应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活动复杂性及财务人员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而且,伴随着近年来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和发展速度的提高,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规范的合同管理

在一些企业中,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很健全,却忽视了对合同的规范管理。往往是合同签定以后,就把合同作为办公文件束之高阁。殊不知,这样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

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负债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偿债压力沉重,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 企业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盲目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忽视客户的信用等级,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直至成为坏账,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6. 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此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筹资决策中,企业首先必须慎重选择筹资方式,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其特点;另外,企业要从自身出发,调整负债结构,使其更趋合理。在此过程中,企业应通过分析销售利润率、净利率及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比率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以达到防范筹资风险的目的。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投资原则;统一使用资金,使资金投向配置更合理,既要避免分散投资又要避免过度集中;另外,企业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投资回收和盈利能力进行科学测算,最终提高投资收益,以减少风险。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优化现金流结构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说的是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就是最短的那块板。所以,企业进行决策时不能光看资产总额,要先看资产负债中的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如果该企业的这些比率长期低于同行业的适合比率,则不能认为该企业是个优秀企业,甚至有丧失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这个前提条件的危险。

6.规范合同管理,提高担保法律知识水平

在合同订立以后,如果合同性质是可撤消合同,那么行使撤消权就很关键。合同法规定具有规定撤消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消事由之日一年内行使。在合同保全制度中,法律允许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有代位权和撤消权。因此一些企业在签定合同后无法履行时,可以通过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使合同履行不致拖累企业和降低违约风险,企业在正确履行合同义务时,也要充分利用以上各种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些公司的财务风险往往来源于对担保合同管理的缺失,因此要加强经济法规学习,提高对担保等法律法规的认识。

7.规范内部制度,建立约束机制

财务风险分为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可通过规范内部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减少风险。首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性基础,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组织效率和经营风险,从而决定了公司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其次,企业必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工的努力目标与企业的利益目标尽可能一致。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经理人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多样的评判标准,形成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这样就可以促使员工做好本职工作,从而约束员工的逆向选择行为,减少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特别是技术方法来控制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创新措施

1.全员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不但与企业的负债和投资有关,而且还与企业的经营有关。实行全员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让全体员工了解其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防范效应。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指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机制,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应对风险信号进行检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情况,就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3.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