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通货膨胀应对措施8篇

时间:2024-01-08 14:42: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通货膨胀应对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货膨胀应对措施

篇1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核算;应对措施

一、通货膨胀下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通货膨胀冲击了传统的会计假定

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而币值不变则是这一假设的前提。基本涵义是:用来进行会计计量的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或者即使币值变动,它的变动幅度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这种变动使得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可以相互抵销。这种假设,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干预国家经济以来,币值的变化一直较为剧烈。这表明:货币计价使得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假设相当明显地脱离了经济现实,其意义已丧失殆尽。因此,这一假设不能不发生动摇。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它可以抽象掉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形态,用观念的货币计算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这有着极大的综合性。但是会计工作人员使用货币计量这一项假设时,是假设币值本身是稳定不变的,它的变动幅度也是很小的,并不影响它的计量价值,依靠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人员才有可能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进行计量,才有可能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货币本身的价值不断下降,货币计量单位本身在发生变化,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货币金额缺乏一致性与可比性,使得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不能提供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会计原则失去一定作用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的前提条件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时,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客观、可靠,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信贷等的决策,是有用的。但是,如果物价持续地不断波动,涨跌较为剧烈,那么,历史成本原则就会缺乏一定的现实基础。当通货膨胀时,损益表反映的经营成果徒有虚名。一方面,由于少摊成本,企业的资本补偿不足,再生产会处于萎缩状态;另一方面,将虚假的利润进行分配,必然导致企业的资本受到侵蚀。久而久之,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会逐渐萎缩,处于自我清算之中。在持续、剧烈的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如果仍按历史成本编制财务报表,则显然难以满足现在的和未来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及广大公众的需要,因而历史成本原则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准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由于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现实经济环境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它的相关性随之降低。如果将这种会计信息用于预测和决策,即便不导致失误,其可用价值也是极低的。从形式上看,历史成本是由交易双方确定的,有据可查,可以验证,具有可靠性。但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往往相距甚远,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随之降低。其形式上的可靠性被实质上的不可靠性所否定。在通货膨胀时,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很低的,通货膨胀会降低传统会计的信息质量。

(三)通货膨胀影响了资产的正确表达和使用

估低了资产,高估了收益,使企业成本计算陷入困境。传统会计对企业资产的计价是按其发生时的实际成本入帐的,这样的话,传统利润的计算方法势必是:利润等于现时的销售收入减去历史成本。在通货膨胀状况下,必将虚增了当期的利润,甚至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造成利润虚增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成本低于现时的重置成本,表现为低估了资产,折旧费偏低存货成本低估两个方面。由于低估了企业当期的成本而引致的利润,是有名无实的利润,因为这部分所谓的“利润”是少计成本的结果,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如果把这些“利润”按一定比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就无异于企业本身的自我清算。结果造成用企业的资产来支付未实现的税金,增加职工的福利,这实质上是在吃企业的“老本”。

(四)对责任会计的影响

通过核算环节,已经对各责任中心的实际执行与之前确定责任目标或者责任预算进行比较,揭示其差异性,并对它的经营业绩作出进一步的评价。最后通过调查和分析,编制责任会计报告,责任会计报告的内容包括责任目标和实际执行情况及其差异的揭示,并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中的意见等,责任会计对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大大降低。

二、通货膨胀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应对措施

(一)通过制订会计政策去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过制订合理、科学的会计政策,去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是一般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就针对通货膨胀影响和企业成本补偿不足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存货的计价方法上,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能够是企业近期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存货变动而产生的损益,使得计量的收益较为接近实际。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着经营风险,商业信用不可避免地带来损失。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为求得经营上的稳健,根据估算,预先计算出这些损失的数额,在资产负债表上能真实地反映应收账款可实现的净值。

(二)实现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向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转变

现行成本会计是以资产的现行成本项目或劳务变化时的价格反映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的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的特点是以资产的现时成本作为计价的基准,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个别物价变动作为计量基础,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是用简单的方法将会计信息按照历史指数进行调整。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通货膨胀会计学中有用的东西。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由于没有摆脱传统会计的基本原则,只是对历史成本利用一般物价水平对每项资产进行一定的调整,所以,我觉得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消除是有限的;现时价值会计完全是以新模式出现,而且是以每项资产的现行成本为基础反映企我国的港奥台地区也已普及。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传媒精英很容易被“草根”传播淹没,传播权已经由专业精英垄断向草根平民赋权,一个平民网红,一个人气艺人其影响力可能高于一家主流媒体机构。能否出台顶层设计,让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资源也能用于中小学以至社会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和普及,这对净化网络不良空气,化解戾气,提升民众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无疑有现实意义。

(三)对“媒介融合”认识陷入误区

媒介环境学派先驱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吸引看门狗的注意。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所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一定是传统媒体融入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成为互联网新媒体内容生产体系中的一环,一个常见的误区便是在传统媒体体内孕育新媒体,所谓传统媒体是“母”,新媒体是“子”。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模式很少有成功的,我国当下的广电集团和报刊集团转型便面临着将旧的生产机制打破,融入新媒体涅槃重生的考验。而对于新闻传播教育而言应该更加具有前瞻性,先贤的思想为我们预言了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应该勇敢地打破新闻传播传统专业和课程的束缚,将传统媒体内容融入新媒体架构内的全新内容生产。

(四)新闻传播教育理想和新闻从业的现实处境尖锐冲突

最近这些年,国内著名新闻传播学院如人大、复旦、武大、中大等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媒体编辑记者职业的就业率微乎其微,一个班级三十四五人,真正从事新闻业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甚至不足七分之一。新闻专业毕业生到媒体行业工作的比重不到10%。很多学生高考志愿填新闻专业,是奔着记者这一职业的理想光环而来的。到了新闻传播学院,经过四年学习进入实习阶段,才发现理想离现实是那么遥远,国内记者从业环境极其恶劣,“防火防盗防记者”是公开的秘密,而薪资福利却远远不及付出。中国新闻学院每一年在校本硕学生超过21万万,而目前中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共有23.6万余名。这意味着,新闻专业在校生的数量已逼近全国记者总数。

三、发展基于媒介融合生态链的新闻传播教育

篇2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关注和调控的对象。在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文中尝试着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程度进行判断,分析了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07年我国的CPI上涨4.8%,这样的数据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通货膨胀呢?目前学术界占主流派别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是经济效率急剧提升的后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中国目前投资与消费同步增长、消费增幅大于投资增幅的背景下,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利益格局;目前较高的CPI指数对于中国目前经济形势是有利的。但是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而是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率已经很高、全面通货膨胀苗头已经显现,而不是有人所说的中国物价的结构性上涨。

1.从已的CPI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这种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已经形成。从2007年9月以来我国CPI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达6%以上。无论是从国内的情况来说,还是从全球市场的情况来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以上都是很高的。而且,2007年全年的CPI指数也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这都说明以物价的持续普遍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已经出现。

2.这一轮中国式的价格上涨是从房价开始的,也就是说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的。但是我国住房投资不计入CPI体系,所以在开始阶段这种价格上涨并未反映在CPI上。当这类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最后传到食品类消费品时,这种市场最为弱势的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意味着我国的全面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因为消费价格上涨刚性较强,在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各行业要求加价的氛围将越来越浓,这将推动各类商品价格陆续上涨,将会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表面上是种货币现象,其实际上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通货膨胀是实体经济中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在货币层面的表现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GDP=C+I+C+NX,其中政府采购G比例较小可以忽略,那么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C投资V和贸易顺差NX。首先,从消费角度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而且从消费结构看,高档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汽车等奢侈品称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升级阶段。其次,从投资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受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熏且远高于以前年度的水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最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熏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出口制造业具有价格优势,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847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即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随着去年我国实际总需求的大幅增加,这种缺口逐步变大,导致了总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的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和投资,使得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二是货币供给超常增长,2001年以来,我国M2增速一直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2005年、2006年M2分别达到17.6%和16.9%,2007年增长16.7%,达到40.3万亿元。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市场。在这种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当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时,就会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资产的现象?熏必然形成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从而价格上涨由上游产品传到下游产品,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3.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

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

4.通货膨胀的形成受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原油价格不仅由供求关系决定,很大程度上高油价是一个金融问题。因为原油交易以美元结算,这几年美元持续贬值,油价中虚胖的成分很大。对中国而言,本来可以通过本币升值来对冲损失,比如油价从60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一桶,涨幅50%,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如果从8∶1升值到6∶1,那对中国而言油价就只涨了12.5%。问题在于,中国经济要靠出口拉动,本币弱势有利于出口,因此人民币不能升值过快,升值不到位,就得承担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比如高油价。高油价向下游传导,农机柴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增加了粮食的生产成本。

三、通货膨胀的潜在危害

1.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一方面是因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军,而收入越低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越高,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福利损害程度就越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低收入者的消费在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边际消费倾向较大?熏消费品以必需品为主?穴这部分消费品往往缺乏价格弹性?雪,低收入者往往不能像高收入者那样通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来抵御通货膨胀。

2.此轮通货膨胀伴随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例如股市和楼市)迅速扩大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进而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不公平感;同时也刺激了居民对各类资产追逐的热情,这种投资热情进一步推动着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正在聚集,如果任由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必将危及社会稳定。

3.通货膨胀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了市场机制的一切有效秩序,干扰了市场信号的传递并使信号失真,造成资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效率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

1.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2.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3.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首先,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其次,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调整,并稳定汇率预期;最后,要改革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理。

4.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计划的调节,使其价格保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5.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J].经济学动态,2007,(5).

[2]徐传谌,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J].财贸研究,2007,(5).

篇3

[关键词]成本推动型物价指数收入增长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通货膨胀通常是由于货币的泛滥引起的,我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

首先,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终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其次,国际上农产品和原料价格大涨以及近年来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安全导向以及大型企业的扶持,导致食品行业集中度高,厂商拥有更高的定价权,于是他们通过提高价格来缓解成本上升压力,保持甚至提高利润。所以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有成本拉动的成因。第三,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连年持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最后,工资成本更是作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诱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对公职人员工资进行改革,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的补贴,提高了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居民收入提高,劳动力价格提升,扩大消费,反过来又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研究通货膨胀与局面平均收入因果关系,在三阶SUR上运用Orange因果率检验法,考察工资成本效用所得结果如图所示:

零次迭代后,模型(1,0)和(2,0)残差间存在强相关(C=-0.85),因此需进行1次迭代。先考察工资x对通胀y的影响,联合模型(1,1)和(3,0),得统计量值F=9*[(608-295)/3]/72≈13。在经济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因为F=13>F0.01(3,9)=6.99,所以99%的概率拒绝原假设,且∑Βj=0.31-0.06+0.50=0.75,即年平均工资增长的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通货膨胀增长率提高0.75个面分点。考察通货膨胀y对年平均工资增长x的影响,联合模型(2,1)与(4,0)得统计量值F=9*[(913-362)/3]/186≈8.9。因为F=8.9>F0.01(3,9)=6.99,所以99%的概率拒绝原假设,且∑?j=-0.06-0.44+0.55=0.05,即通货膨胀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年平均工资增长提高0.05个百分点。

上述说分析明x和y互为因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与职工工资成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致使物价与工资至螺旋式上升。所以要求工资和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一个必要前提。

二、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方法和对策

1.控制货币的供应量。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之与货币的需求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就必须实行适度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的几次连续加息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明显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将货币的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否则,如果让大量的货币进入两大资产市场来推高其价格,那么是无法有效遏制当期的通货膨胀。

2.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 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这是应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关键。主要手段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乐义.当前通货膨胀形式及治理浅析[J].中国市场2010年46期

[2]高大兵.我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通货膨胀成因以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年23期

篇4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形成原因 经济影响 解决措施

一、引言

当前,通货膨胀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日趋严重的一项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说其他旅游消费、购买商品、健身娱乐,就说我们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都受到深刻的影响。通货膨胀造成的最显著的一个经济现象就是物价上涨幅度越来越大,虽然工资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也相应地提高了很多。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通货膨胀确实是一件很让人烦恼的事。因此,我们通过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来探讨通货膨胀的解决对策。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形成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现象。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通货膨胀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种结果。

一方面,通货膨胀是由于市场上发行了大量的货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币的真正价值,使得货币贬值,造成了物价抬高;另一方面,货币贬值导致人们在购物时觉得商品价格太高,不愿意承担高额的费用,放弃购买商品,导致货币流通速度放缓,商家和生产厂家不能获得足够利润。另外,美元被大量发行的同时,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导致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

另外,从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来看,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也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没有颁布相应的政策来管理市场经济,以及相关部门对市场经济监管的不严谨和市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紧密相连。

三、通货膨胀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使得贫富差距愈发明显

通货膨胀是政府大量发行纸币,使得钱不值钱,带来物价上涨等一系列的弊端。虽然少数人能够借机获取大量的利润,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工资的上涨速度难以抵消市场商品货物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因而造成市场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的形成,日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对社会的经济体系、人民的生活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现象相伴发展,而通货膨胀又会反过来抑制我们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我国各个行业的经济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通货膨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的产生,不但导致市场上纸币的大量流通,降低了货币的价值,工厂生产出的产品由于价格高而少有人购买,导致公司利润降低,进而裁员,造成失业率地上升。一方面,由于货币贬低,更多的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钱在银行里贬值,将钱取出进行消费,这样的行为无疑又加重了通货膨胀现象;另一方面,公司员工面对物价上涨,也会要求公司涨薪,这在无形中抬高了公司商品的销售价格,导致商品价格提高,促使通货膨胀现象更加严重。

四、我国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

(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他国家有一些处理通货膨胀的成功案例,也有大量专家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这些事例或者方案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句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完全照搬别人的方法,在学习其他国家处理通货膨胀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与他们的成功经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对解决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众所周知,纸币的发行受到政府的控制,我国政府在面对通货膨胀时应该适当地控制纸币的发行量,防止大量地发行纸币造成纸币贬值;强化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控力度,对物价的涨幅进行调控,制定相关政策,防范金融危机。为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国家可以减少财政支出、限制价格垄断;也可以对农民或者其他生活困难的人群进行经济补贴,从而提高人们的商品购买力,促进货币的快速流通。这些举措对解决通货膨胀有积极的作用。

在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不能仅仅考虑解决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在调控市场经济的时候,可能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防止我国经济大起大落,要根据实际国情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防止由于经济调控过度造成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三)政府通过一些有效举措对中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人民的安稳生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市场进行调控。当今,通货膨胀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国家应加强对农业方面的关注,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采用奖励或者直接对其进行经济补贴的形式,保证粮食的正常供应,减少物价上涨对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这种方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正面作用。另外,国家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力度,有效保障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同时,通过宏观调控让股市得以稳定发展,防止由于经济动荡,造成更巨大的损失。

五、结语

当今时代,无论是信息还是经济都朝着全球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持经济的繁荣稳定,保证经济能实现稳定、高速、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在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应及时、尽力地解决通货膨胀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政策、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通货膨胀这一难题。

(作者单位为唐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 邹红茹.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2010(28).

[2] 王冕,谢佩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

篇5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01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中的流动性迅速并且大量增加,这种扩张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反危机成效,也使国民经济承受了因此而产生的需求拉上的通胀压力。2011年持续高位运行的通货膨胀成为困扰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复苏的最大难题。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我国以前的通货膨胀多数为需求拉动型的,现在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通货膨胀中成本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需求拉动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发达国家纷纷实行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货币政策迅速由从紧转向宽松,投资规模和信贷投放量大幅上升,导致货币供应量激增。我国经济多年来之所以保持着较高增长率,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过快的投资一方面刺激信贷扩张,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另一方面会引发原材料和生产资料价格、人力成本的上涨,最终形成对通货膨胀的推动。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引进外资被普遍作为一种缓解国内资金紧缺的方式,但无论是对外贷款还是直接投资,并非有了外资即可生成生产力,还需要相应的国内资金相配套。如果引进外资所需配套资金的增加超过财政和信贷的承受能力,就可能造成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最终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其结果,物价上涨不可避免。我国的物价上涨具有其特殊性。当流动性过剩出现时,首先上涨的是资产价格,随后商品价格开始上涨,而且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低于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

(二)成本推动

(1)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居民生活水平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是工资收入,因此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提高工资,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工资成本的提高。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资源压力,我国对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对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的舒适度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要求也需要增加投入,这就客观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应对对策

通货膨胀的恶化将动摇一国经济健康增长的基础。现阶段快速上涨的CPI不仅给低收入阶层生活带来了困境,而且还扩大了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因此控制通货膨胀不仅关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还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一)转换政府职能,深化投资主体改革

政府调节的出发点是解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失灵问题,应当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垄断,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要深化投资主体改革,弱化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尽快实现政府投资退出竞争性领域,转而重点加强对社会投资的服务职能,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综合性手段加强对市场投资行为的引导与调节来间接调控经济。

(二)把治理通货膨胀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发展绿色经济、新能源开发、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鼓励低碳经济的产业发展,实行节能减排,逐渐向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注重降低重要战略物资的对外依存度,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参与重要物资的国家储备工作,以有效抵御重要资源性物资国际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压力。

(三)加快人民币汇率自由化进程,以缓解人民币流动性过剩

在当前解决物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的时刻,政府有必要对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进行适当改革,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理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加快外汇产品的开发来配合外汇市场的发展以促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的形成。人民币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的现象将由于央行减少外汇购买行为而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够稳定下来,从而为我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奠定良好的货币环境。

(四)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最重要的是做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下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避免金融监管真空以及重叠区域,从而避免由于金融的不稳定性推动货币进而经济尤其是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三、总结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我国目前应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的政策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具体政策包括进一步加强资本管制和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降低企业税收政策、加速人民币升值、深化改革、改善管理以及技术进步等。

参考文献:

[1]潘敏,缪海斌.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压力[J].经济评论,2010(02).

[2]陈国辉,段鹏.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J].经济管理,2007(01).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营销战略

引言:

通货膨胀这一概念被广泛的用于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通货膨胀始终没有确定的定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可以用消费物价指数(CPI)、平减指数(GDP)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综合衡量,通常急剧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目前经济学家仍然在探究对于通货膨胀的发生是成本推动的因素造成的,还是有需求拉引带动的,究竟哪种因素的推动能力更大。要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研发正确的战略对策,需要系统研究并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后再下结论,这样才能符合市场需要并且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一、研究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与应对行为

企业在销售时面对的是消费者,消费者对于通货膨胀已有了深刻的认知,并且针对通货膨胀许多消费者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应对措施,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策略要重点研究并掌握其心理与行为。消费者自身会对通货膨胀有一些预期,他们在短时间内会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并且认为通货膨胀的幅度不会很大,政府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这种心理会让消费者可以承受商品的涨价,在行为上不会产生过度的变化,但是,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并且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这种情况会导致消费者采取一定的行为以保证自身生活的继续,对自己的财富是否会因通货膨胀而缩水会感到担忧。另外一些消费者资产存量相对较高,在通货膨胀初期,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保证自己的资产可以在通货膨胀期间不贬值,对于这类消费者,在膨胀初期他们的消费行为还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但是股市与楼市也会在通胀期持续低迷,这类消费者会发现他们投资风险也在逐渐走高,投资途径被阻断后的消费行为也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类消费者我们要对其进行市场营销战略针对性的调整。相反的一些消费者更加关注如何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这就需要改变购买行为,例如某种产品因涨价过高,消费者会放弃购买,转为购买一些价格涨幅不大的相同产品;对于品牌的购买也会随着心理预期放弃心理价值过高的品牌,选择更加实用的品牌。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会选实惠又经济的消费行为,同时会改变购买地点,为寻求价格的低廉而减少到豪华商场购物;消费者表现出的行为中还会有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推迟购买,因此食品成为通货膨胀背景下的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力。长期的通货膨胀会使房地产与股市以及黄金市场的收益持续走低,消费者为了避免资金的投资风险进而将资产存入较为保险的银行,因为银行会使资金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不论利率的高低,消费者都会选择银行。通货膨胀时间过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结束后很长的时间段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依然没有更改,这种现象会导致新的消费需求不足,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部署造成困难,工业用户的购买行为也会因通货膨胀的出现而产生变化,在短期内的产品采购会有增加趋势,长期就会寻找替代供应商或相对具有较低成本的替代产品,工业用户的行为会造成供应链重组加剧。

二、研究竞争者的通胀预期与应对行为

宏观环境产生的重大变化是对行业发展与重组提供了重要时机,与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相比,在宏观环境的变化中企业的重组与市场的集中化会更加猛烈与迅速,更加瞬息万变。企业对于通货膨胀背景下的营销战略的策划要在战略中对同业竞争者在应对策略、竞争面对以及通货膨胀预期上都要格外关注,对于竞争激烈并要提升集中度的企业来说,要更加重视以上的研究问题,一些企业会对涨价的企业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实施降价的竞争策略,通常会在此时以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策略上对竞争对手实行打压,为赢取开阔的市场空间以及顾客数量,拓宽自身市场版图,同时涨价企业会被挤压出竞争位置。

三、政府的通胀控制目标与调控措施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上要时刻关注政府的调控措施,要借助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实现通货膨胀背景下的正确营销,对于一些产品,企业要把握政府对价格不实行管制的机会,在营销战略策划中可以通过自由调价的方式争取市场。而另一些产品,在价格上政府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企业在上调价格时必须要经过上报审批的形式获得准许后才可执行,这就需要企业在营销策略的研发中要做好准备工作。另一些产品,政府会采用价格补贴形式弥补企业的经济损失,企业要对营销战略与政府政策有效结合,配合宏观调控,在通货膨胀中坚持市场营销战略在政府控制范围内进行。

四、企业的资源优势与竞争策略

通货膨胀背景下,政府行为、竞争者与消费者都属于外部因素,而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的外部因素并不是影响分析的全部因素,对于企业的内部资源也要相应的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自身竞争能力从而调整战略,市场的攻击策略的进行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渠道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产品资源以及品牌资源同时对市场扩张予以支持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如果以上资源难以支持企业的扩张策略,就需要企业考虑采取维持策略而不是攻击策略,对于无法扩大市场规模与份额的情况下,要通过维护的方式对其展开营销战略,避免市场的缩减。

五、确定通胀背景下企业营销目标

内外因素分析后,营销战略的研究要确立营销目标,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对营销目标的定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利润目标,企业的经营要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依然要以利润为目标,利润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时对于营销战略的部署要以盈利和生存为前提,要勇于面对失去市场份额的可能。第二种是声誉目标,在通胀背景下,客户关系与品牌信誉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市场资源,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所以战略中要有品牌声誉的策划。第三种是竞争目标,要通过利用环境的改变打破格局,突出竞争优势,提升市场排名。

六、策划通胀背景下企业营销策略

首先是产品策略,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创新或维持、简化等战略。然后是价格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价格、维持价格或降低价格的策略。分销策略也是一种战略计划,要调整分销渠道,减轻成本压力,关注渠道与网点的变化情况。对促销策略的规划是增加广告预算,对广告传播改变其媒体,对于已经建立的品牌形象与产品价值要继续通过广告传递,从而达到营销目标。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货膨胀背景下的营销战略的研究要比市场上简单的涨价或变相的涨价要难,要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才能获得企业利润空间的提升,降低在通货膨胀下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要有相应的执行计划于执行力度,通胀是可控的,所以也会是短暂的,要积极配合政府的调控措施,将企业在通货膨胀下依然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孟鸿玲.浅谈通货膨胀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5,12:35.

[2]龚士林.通货膨胀预期下企业的营销战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4,09:26-27.

篇7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复苏,纷纷采取了包括金融救助方案、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推行各种产业促进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和加速经济回暖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否会同时带来通货膨胀的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尝试从货币数量方程出发,对此问题做一些研究。

一、通货膨胀有关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用通货膨胀率来度量,通货膨胀率就是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货币数量方程=+-,其中是货币数量的变化率,是流通速度的变化率,是产出的增长率,是价格的变化率,也即通货膨胀率。在上述各因素中,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速度和投入要素的增长速度,由社会制度和技术因素决定。

由方程可以看出,决定经济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有三个:(1)货币供给的增长率;(2)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3)实际GDP的增长率。

二、宏观经济政策

通货膨胀被普遍视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是各国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应对通货膨胀,可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利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以保持经济稳定的政策。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7个方面: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

三、金融危机下的各国经济政策评述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下滑和危机,各国均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阻止经济的下滑,促进经济复苏。

(一)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各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减税、增加公共投资等内容。

在美国,继布什政府出台1,680亿美元减税方案后,奥巴马政府又通过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方案。在刺激方案当中,减税约占35%。奥巴马经济刺激方案中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项目,有着短期和长期双重战略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地在短期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是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有智力、技术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保障。

欧洲的财政刺激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减税、对弱势群体的补贴等三个方面。英国的方案主要以减税为主,其他国家的方案则基本为综合方案。欧盟各国均增加了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

日本在保增长方面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从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日本共出台了四项经济刺激计划,计划支出规模达75万亿日元,占GDP的5%左右。这些支出主要用于:向全国家庭发放2万亿日元的补贴、通过政府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学校建筑防震、环境保护、儿童和老人护理等社会福利计划。

在中国,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就其作用来说,短期内采取扩张型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维持社会稳定。从长期来看,又可以扶持新兴产业,加速结构调整,为全社会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国民经济后劲的提高和增强创造良好条件。

(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

1、大幅度降低利率。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长期保持在0~0.25%之间;英格兰银行五次下调基准利率350个基点至1%,欧洲央行下调325个基点至2011年5月的1%。2008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决定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由现行的0.5%下调至0.3%。

2、通过购买金融资产,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国实行的“数量宽松”政策包括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提供流动性的TAF(期限拍卖贷款)、PDCF(重要交易商信用贷款),也包括向货币市场和资产证券化提供支持的商业票据融资贷款、TALF(期限资产支持证券贷款)等。2009年3月,美联储更是破天荒地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将对MBS的购买由5,000亿美元增加到1.25万亿美元,以及购买2,000亿美元机构债。

英格兰银行已经于2009年3月25日开始购买公司债,以启动一项750亿英镑的数量宽松政策。欧洲央行5月份也开始实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计划,购买600亿欧元的资产担保债券。

2008年7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调减了公开市场对冲力度,连续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新增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就其作用来说,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提高社会总需求,减少了投资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的扩大,促使经济继续发展。

四、现行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

由货币数量方程=-,我们来分析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是否会发生。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货币量的增长,各国通过降低利率、购买金融资产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形成了?荠M的增长。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增长的货币大部分不是转化为居民的存款,就是投入了股票债券市场。货币数量虽然在增加,但造成的货币乘数在下降,代表居民消费的M1虽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商业信贷的增长也没有明显改善。从短期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和投资的刺激效果甚微;但从长期来看,银行向市场投放的大量货币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二)扩张的财政政策

1、公共基础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所需维护人员数目少,短期内确实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多是政府行为,中、小型企业参与机会不大,对一国GDP增长所起的作用也不明显,同时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民众对未来的前景不看好,消费热情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公共基础建设只会带来的缓慢增长。

2、减税政策。减税政策在于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能够用于投资和消费,以带动需求的回升。但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直攀升的失业率和企业利润的下滑,一些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民众对未来预期收入和保障悲观,通过减税所得到的收入往往很少能用来投资和消费,大部分又转化为准备金放入商业银行,导致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和内需增长乏力。如果在长时期内民众的消费观念得不到转变,市场的需求难以得到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又将陷入危机。

3、挤出效应。根据凯恩斯经济理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斥经济主体进入部分具有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了民间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同时,大规模的信贷资金对财政资金的配套,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资金的供应量。占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总体由于信贷难以跟上,不仅增加了企业生存的难度,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在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和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内需消费很难有新的增长,由此带来的国家GDP的增长要落后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4、财政赤字。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税、弱势群体的保障措施等一系列财政政策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这无疑会给各国政府带来巨额的财政赤字。从数据来看,美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猛增至1.42万亿美元,中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将增至9,500亿元,英国财政赤字也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750亿英镑,各国的赤字率或是逼近、或是超过国际上3%的赤字警戒线。为弥补各国不断增长的巨额财政赤字,政府将不得不通过出售国库券或政府债券向公众借钱,或是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造成货币数量的增加。过度的融资使大幅提高,在经济增长率暂时不变的前提下,导致物价水平相应走高,通货膨胀难以避免。

(三)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风险。当今世界的各个经济体系之间,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加深和扩大,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不仅会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往往也不是本国的银行能完全决定的。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阻止了全球经济下滑,但由于欧美国家大量投放货币加速了美元贬值,对一些出口依赖型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出口量的减少带来了经济的普遍下滑,影响了这些国家GDP的增长,同时内需难以得到很快的提高,依靠内需拉动GDP也暂时难以实现。一边是国内大量的货币供给和国外资金的涌入,一边是增长缓慢的GDP,不仅会造成通货膨胀风险的加剧,也会造成全球经济的失衡。

五、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短期内由于需求的不足,积极的经济政策所带来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GDP的缓慢增长,能够稳定全球经济,虽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带来了物价的上涨,但同时也带来了GDP的增长,因此在两者相互的作用下,物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暂时不会带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但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市场信心恢复,投资和需求的大幅增长,持续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和其他不稳定因素,高涨的和相对稳定的将引发的走高;同时,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升最终会反映到各个生产要素上,导致物价大范围上涨。因此,伴随着经济的好转,通货膨胀也会随之而来,各国根据经济形势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是势在必然。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亚钧.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通货膨胀;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通货膨胀表现为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一段时间内整体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据国家统计数据库显示,我国工业生产购进价格指数自2007年11月以来持续缓慢上升。2011年1月至9月工业生产购进价格指数同比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伴随着全球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期,国内通货膨胀对制造型企业生存和发展发起严峻挑战。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化解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上涨风险和资金支付压力的重要举措。

通货膨胀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

制造型企业通过提供生产技术或原材料为外来企业进行产品加工,以获得进销差价而盈利,整个行业处于产业中下游,基本竞争方式是成本竞争,受通货膨胀影响比其他中上产业要大。国内制造业处于成熟期,市场增长减慢,份额分配相对稳定。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制造业对出口产品几乎没有议价优势,这使得国内行业间恶性竞争加剧,加大了制造型企业提高利润的压力。

经营风险

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导致成本费用增加,资金收益率下降。

一方面,供应链系统上下游环境的变化,使上游供应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制造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供应链系统下游经销商面临资金紧张而拖延付款,企业销售资金回笼不及时,影响再生产。

另一方面,制造型企业生产成本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人工成本。通货膨胀一旦开始,可能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重企业成本费用负担。

财务风险

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企业生产投入和资金占用量逐步增加,下游经销商拖延付款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经营活动资金紧张。从资金供给上看,高通货膨胀促使银行利率不断上升,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压缩银行贷款,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更加艰难。上市公司高成本使经营困难,公司股价下跌,投资者实际收益下降,阻碍公司再次发行新股融资。资金紧张致使财务风险增加。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预算管理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资源配置方式以货币或其他指标的形式加以量化,它体现出全方位的规划,内容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

全面预算编制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有:①效益优先;②全年预算服从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③预算执行与控制过程中权责对等;④编制预算具有可操作性、可量化;⑤以收定支,实事求是,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收入、成本、费用等采取稳健谨慎、保守的原则;⑥全员参与,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在通货膨胀宏观背景下,制造型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预算管理:

以生产成本为预算起点,加强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成本为预算起点,内在逻辑为:在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或无较大可能提升的前提下,企业欲达到期望收益,必须在成本上进行挖掘。

利用公式:目标成本=现实售价-期望利润,确定降低成本的目标,编制成本预算;

加强成本控制,实行成本考核;

经常进行成本差异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成本。

成本差异分析重点应放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两点上,以应对价格差异所造成的成本上升。应对措施主要有:①由采购部门负责,对外密切注意原材料市场的行情波动和变化趋势,通过与主要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稳定原材料价格,对内灵活调整材料采购、运输和存货政策,加强、协调与生产、财务、仓储等部门的联系与关系;②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与生产部门、管理部门配合,稳定工资率的前提下合理提升工资水平,加强人事管理,推行奖惩机制,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加强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

为适应调整物价上涨,现金预测以短期预测为主,依据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利润预测、筹资计划、现金收支的历史数据等资料,按月、季度、年度进行编制。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一般包括: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②收到的租金;③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收到的税费返还。

现金流出一般包括: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②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③支付的税费;④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供应链系统下游经销商经常因为资金紧张而拖延付款,在分析控制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时应特别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控制。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高通货膨胀下实际利率为负,致使央行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应对通货膨胀,企业必须增加流动资金以应对资金成本的提高,因此企业融资将更多的选择发行债券而不是股票。通过对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以及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偿付利息等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流出的预算与监控,分析筹资成本和现金流入、流出合理程度,可以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的异常现象,减少资金占压和浪费,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资金用在关键之处。

总结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常有两条途径——“开源”与“节流”。制造型企业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要注意政府政策与宏观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决策,集中精力开发市场、技术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好“开源”工作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不能忽视“节流”的重要性,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合理编制预算,加强成本控制,从企业内部寻找利润增长点。此时的财务预算应以成本预算为重点、现金流预算为核心,从价值的角度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各项经营预测和业务预算结果。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费用,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企业实现新形势下的战略规划,推动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全面预算管理[M],中信出版社

[2]王化成,佟岩,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杨玉凤,刘春燕,通货膨胀环境下资本预算探析[J],财会通讯,2009年14期

[4]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199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