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1:24: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艺术设计就业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市场需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高职、中职)三个层次,分别为“社会就业系统化工程”输出不同类别的人才,从而平衡社会求职与就业稳定的关系。但却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出现了就业岗位单一,就业困难的局面,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点,
一 专业学习泛泛化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早开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因为其定位含糊,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初学者很难清楚掌握具体所学的专业知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都会开设室内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家具设计等学习方向,学习内容相对泛泛,学习重点不够明确,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高职教育,由于为三年制学习,所以与本科教育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导致人才就业困难。
二 教育模式雷同化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房地产火热等现象的出现,以及国家放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办学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今已发展成为热门的专业学科之一。各大院校争相开设,在校生人数庞大,就业竞争激烈。而对于市场岗位需求、教学思路的细节问题缺乏相应的思考与调整,高等教育体系别是高职教育还在延续“本科式”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大相径庭,以至于培养出的人才出现能力单一化、雷同化现象。
高职教育在我国虽是新兴的教育体制,但在教育规划中却有着清晰而明确的培养目标,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不是一专多能,泛泛而学;也不是复制本科的教育的模式,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就业为导向,使人才能够快速的上岗就业、择业,服务经济建设。要达到这一要求,高职教育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与其他高等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明确专业建设重心,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向去改进。
1.“基于工作岗位”的专业方向设置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的要求“专业方向的设置紧贴市场的需求” 的精神,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方向应做出调整,以往的专业设置是根据就业的方向而定,如、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但随着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与转型,用此方式已不在科学了。原因在于行业岗位从最初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到了设计团队、工程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行业人数岗位职责更加的系统化。仅设计团队就有主持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绘图员、制图员等多个岗位,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如果都以培养设计师或是设计团队为教育的目标,行业便会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这是无论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实际的教育体制中却是如此,设计团队岗位需求以出现负荷趋势,而为工程服务的其他岗位却依然人才难寻,如项目监理在项目中起到了贯彻设计意图、落实设计项目、沟通甲方的重要桥梁作用,不仅需要人才了解施工技术,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及审美修养,需要有全面的综合能力。但现实中,担任此项重要工作的岗位大部分是由懂施工技术却不会设计的人员担任,导致设计意图与实际施工脱轨,社会出现了大量“似猫非虎”的项目。因此,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向不应横向广泛的开设,而是应该依据具体的工作岗位纵向细化区分。只有这样高职教育学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开拓出一片天空。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设置教学的课程体系,区分学习科目的重点,使专业教学内容清晰化、针对化,只有这样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才能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本行业设计师岗位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非常注重手绘表达能力培养,事实上,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美术功底较差,要培养出较强的手绘能力需要大量时间占去较多的课时,并且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手绘效果图却不常被使用,而是被电脑效果图所替代,如何优化《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如何改革为手绘表达能力做铺垫的素描、色彩、风景写生等绘画基础课程;如何重新设置专业课程体制,面对这些实际存在的情况多数高职院校会选择微调或回避的态度被动的去面对问题,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这种结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就业岗位”,在“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调查研究人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最后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两点的专业建设办法,目的是为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找到新的方向,改变高职教育环艺人才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窘境,同时也解决行业所需人才的真正需求,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6]16号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践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2005年,学制三年,至今招生七届,已毕业四届,现有在校生268人。本专业是适应河北省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行业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设立以来,不断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本专业现有教师团队20人,专业教师9人,外聘实践教师9人,专业辅导员2人。环境艺术专业现建有装饰材料实验室、制图室、电脑机房、美术画室、工作室共5个实验室。此外,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11家企业签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争取经过2~4年的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训需求。同时实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
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
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
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
④风景区规划设计。
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
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
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
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
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
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 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教学内容改革
3.1.1 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 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
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 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
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
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
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4.2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机制。鼓励学生参加“景观设计员”和“景观施工员”证书的考试,与市场资格就业接轨每届学生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本专业在2010年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许多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实施“双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逐步实现零距离。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在成长为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④风景区规划设计。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教学内容改革
3.1.1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序号12345技术研发项目名称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新校区500亩绿地景观规划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西院沿院墙景观改造香河郊野公园3800亩的旅游规划衡水"在水一方"高档生活区的景观规划柏乡汉牡丹城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年限2005年-2009年2009年2010年-至今2011年6月-至今2010年1月-至今来源学院学院公司公司公司参与的年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2007级、2008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9级、2010级学生所起作用及效果2007年新校区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已完工进行中进行中进行中近几年工作室对外承接的项目职业教育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关键词:手绘;环境艺术专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26-2
0 引言
当下设计行业大部分区域机应用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完成以往很难实现的效果,以至于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减少了手绘课程的课时量,或者干脆去除了手绘课程,只教授应用软件的课程。笔者将从各方面来分析及阐述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
1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1.1 专业名称及内容
从2016年9月开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改了,究其原因是以往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名称与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名称冲突,为了有效地区别以免混淆,相关部门对各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名称进行的统一的名称改革,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类专业。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农林牧学为主的园艺类的,旨在培养从事园艺生产,园艺产品营销,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艺植物培育养护,花艺设计加工,盆景制作养护,草坪建植养护等工作人才;②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绿地养护管理、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花艺设计与经营管理、园林景观要素材料的应用与营销、室内外软环境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等工作人才;③以往室内装饰专业整合而成的,旨在培养面向家装设计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展览展示设计公司、家居配饰设计公司的设计人才。本文的环境艺术专业主要是指后两种类型。
1.2 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也一般定位是国内外设计公司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担任着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工程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等岗位的工作。
2 简述一般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成长阶段及具备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设计行业岗位从传统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成细分为设计团队、工程建设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几个部分。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如若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设计团队,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是室内空间设计师,起初并不一定能够接触核心设计内容,主要是从事设计师助理、制图员、绘图员相关工作,帮助设计师完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制作等工作,此时毕业生应熟练地具备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而随着设计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大型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把最终效果图都转发给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制作,既节省了项目制作的时间,又节省了前期设计费用。当毕业生进入公司或企业一段时间,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都有所了解,在能够完成设计师助理、制图员或绘图员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慢慢接触基础设计师工作的内容,主要完成项目设计概念的具化与细化工作,此时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在与上下级设计人员的方案沟通中完成及时有效的交流。最终,若毕业生自身具备较好的设计创造能力就可以担任主力设计师甚至设计总监的工作,此阶段设计任务主要是设计概念的创想和实践工作,毕业生也基本摆脱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主要以各种沟通方式为主协调上下级设计人员的工作,这其中手绘能力尤为重要。
另一个方面,有一部分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效果图也主要以手绘效果图表现为主,这是因为当下一位熟练的效果图后期制作人员的市场薪资较高,而专业的效果图单位收费也不低,在前期投标没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方案投标书全部由本公司设计人员完成,加之时间的限制,多以手绘表现为主。
3 手绘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已经证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人类直立行走以后,双手解放出来了,通过劳动而与外界产生了十分频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而神经、大脑通过双手与外界的反应关系的建立与频度,使得双手的活动越来越多,由此而刺激了大脑物质的迅速增加,使得人类大脑的容量与反应速度都飞速增长。这说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采用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医学界也认为,人类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灵活。手指功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这便是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与强化,延缓或阻止大脑衰老之理。甚至有专家直言:由于大脑和手的关系密切,中年以后,如能经常做手指运动,有助于大脑血流通畅,这样既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手部的血液回圈丰富且微循环密集,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经末梢数量高达50000,为大脑提供了极多的资讯,从而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手的活动刺激大脑的发育,让人更加聪明,对于设计师来说,手绘活动可以使设计者脑部活动频繁,让他们更有灵感,可以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高职院校与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设计构思与创想,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照物完成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效果图制作,从而可以胜任如效果图制作员似的工作,但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这类毕业生就很难办法完成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来完成具象的效果图制作,还要有丰富想象力来创造全新的设计。
手绘对于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在跟客户前期沟通时,运用手绘表现完成设计草图可以更具象的与客户在设计概念与细节方面达成双方的共识。假想一下,设计师通过操作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件与客户沟通,利用起码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与修改设计者的初步设想,而这期间客户无所事事,此时会发生设计师与客户无法有效及时沟通的不良后果,从而对设计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更甚者,客户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设计师沟通,所以运用手绘来完成与客户的方案沟通是非常适合的方式。根据前文可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中后期上升阶段,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上文提到的与客户的沟通,还有利于设计团队内部完成上下级设计人员有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如若毕业生不能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势必对今后的工作和职业晋升有所影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就业为主,不似本科相似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所以从就业方面来分析,手绘能力的具被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应用软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成倍时间的才能结束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方向,我们并不否认许多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传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时,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此方面的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删减手绘课程,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晋升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给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教育;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反思产生了,在国外叫“环境设计”或者包含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中,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生活在经济时代的人们都希望“艺术设计”能够提高自己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因此,了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1.1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专业,虽然是在20世纪后半页才渐渐形成的,但人类的环境艺术设计意识与实际意义的改善环境的努力,却由来已久。早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虽尚无大规模改造环境的活动,但已知道有意识地选择和适应环境。洞穴壁画,巨石“客观上”成为人类早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1]。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环境艺术设计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有意识地选择和适应环境。另外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方向来追溯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室内设计方向渊源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另一方面是作为景观设计方面渊源的园林设计[2]。
1.2产生的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促动了新材料的开发与新技术的运用。而机械工业的发展使得钢铁在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新材料的出现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快速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导致了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忽视了人与环境和自然的和谐关系[3]。随着后现代建筑风格对“现代”设计观念的反思与质疑,大众视觉意识的回归,以及对环境“场所”意识的再认识。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4]。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开始领悟恩格斯曾警告过我们的那句话“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们的这种自我反思意识促使“环境”开始成为人类特别关注的对象,渴望有一种东西或方法能够用来提高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生存需求迫使人类对环境的主动设计现象开始产生。
1.3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提出和确立
环境艺术设计现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一直存在,但真正被提出和确立确实很迟的事情,详细见表1。
2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鉴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因此,对这一概念的涵义界定至今尚不能说是十分肯定或完美无缺。这里就借用郑曙阳(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提出的概念。他曾经在《环境艺术设计辩义》一文中写到:“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如同一把大伞,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设计。其中以建筑、雕塑、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可称为景观设计,后者可称为室内设计[5]。在艺术类考研参考书目《艺术基础知识》中,也是借用的这一概念。
3理论研究成果代表
自从张绮曼教授1986年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后,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向高教部提出建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1988年获正式批准,在中国高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环境艺术设计已走过了25个年头。其中以郑曙阳、鲍诗度等大师为代表,产生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见表2。
4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下半叶,蓬勃发展于80年改革开发后期。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一出现便红遍中国各大高校,成为美术类中最热门的专业。据2007 年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909 所高校中,有1259 所大学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6%[6]。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下最重要的专业方向之一,意味着反是开了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学校都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即已经形成无环境艺术设计就无艺术设计的教育现象。因此,总结后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一般分布在三类校院:一是综合性大学和其他专业大学中近年成立的艺术设计院(系),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总的艺术设计系,其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专业艺术院校如各大美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建立在其自身的审美体验为基础之上,发挥其专业院校的特色,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环境。
5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纵观现状,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成为高校中最热门的艺术专业,同时也成为美术类考生首选的专业,也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招聘岗位。学生、学校、市场三者相互作用,在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一些问题:一是美术类考生中真正喜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少。因此,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很难为了理想而努力储备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艺术修养很低;二是学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太模式化。通用的公共课+绘画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单一,专业自信度弱,无地域个性,在工作中轻易沉迷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设计市场,不能和谐平衡理想环境设计与商业环境设计中的矛盾;三是市场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太过快餐化。现代的人因工作、家庭、经济压力、文化修养差异等因素难得都像古代的文人雅士自己创造雅致的环境,大多数只能出有限的钱请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来打造。快餐式的环境艺术产品就产生了,相互乐此不疲,成为设计行业最普遍的现象;四是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太少。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是一个行业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武器。可观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进展,除了张绮曼、郑曙阳、鲍诗度等这几位元老人物的理论成果外,还出现了多少具有强大争议性、影响力的新人和理论实践成果?
6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鉴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学生、高校、市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未来发展形势将继续迅猛。因此,为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良性发展,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以下一些建议:一是教育者需正确引导美术类考生的择专业观,择就业观。只有当学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时,他才会为成为一名合格地环境设计师自发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二是高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加强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设计自信、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需要优秀、负责的青年设计师,而学校是培养这些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有义务结合地域性培养出个性的环境设计师;三是市场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应结合地域文化、生态性、人性化进行最小化的环境设计。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一种舒适、自然、生态地生活空间,而世上最美的空间就是自然。
7总结
至今,由外来“环境设计”在我国生活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已成长了25年。中间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成了艺术设计学科最佳代名词之一。在学生、学校、市场三方面光鲜地后面,暗藏着一些典型问题。作为希望“稀有的艺术”来创造美丽环境的环境艺术设计者们在选择性继承张绮曼、郑曙阳等大师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继来开往,不断避免和解决它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细化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内容,争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共创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苑军.中外环境艺术设计简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6.
[2] 刘秋月,李珠.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概况浅析[J].城市建设,2010(1):85.
[3]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1.
[4] 代锋.从“环境”到“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传媒,2009(3):261.
[关键词]高职高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杨广荣(1978—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江苏 镇江 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38—02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在专业就业内容上一般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块,室内设计既是一个专业方向,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国内室内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基础课。以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施工、陈设设计与相关配套等,而室内设计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与基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国外,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更多地倾向于视觉传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与国内高职教育的现状差异性较大,可参照性较小。因此,进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一、高职高专环艺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室内设计通常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约90~120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室内设计史论、室内空间划分、室内界面设计、设计色彩、风格、不同性质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内陈设等。室内设计课程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美术、建筑基础、工艺装饰、人体工程学、材料学、色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室内空间并进行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数为五个学期,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结合生源素质和教学模式,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艺考热”,高职高专艺术类在校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对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考考试内容一般为基础的美术加试,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认识,对室内设计专业缺乏了解。室内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和设计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薄弱点。
2.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一些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室内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师引导的多点,学生就以室内设计专业自居,相反学生就以景观设计专业自居,弱化了“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各大院校室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很多学校相互模仿,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处理不当。其次,各大学校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导致毕业生缺乏相对突出的竞争力。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否则会使学生学完课程印象不深。从企业回馈信息反映,学生在进行相关室内设计项目时,往往不知如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操作。
3.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准确。当下,各大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数专业课程都在推进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而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室内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课程性质,而对于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具备室内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配以相应的案例分析,才能不断积累实践项目操作能力,因此过多地模仿项目化、工作室化等教学模式,不依据自身专业体系的个性化特征,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惘。
4.课程实践环节的缺乏。室内设计课程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特征的综合体,要求学生除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等能力基础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体验。而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体现为实践教学学时、“双师型”专业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短缺,使得常规理论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种实践方式在时间上不连续,学生难以获得对室内设计系统的认识;校外企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无法跟踪指导,企业没有接纳和指导学生的义务,部分学生甚至找不到实习机会,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一举措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5.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较“独立”,缺乏相互贯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室内设计课程开设前,一般辅以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制图、造型基础、建筑理论等,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大环境为主,缺乏对专业的考虑,不能顾及后续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各课程相互孤立,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整。此外,环境艺术专业在开设室内设计课程时,还开设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观赏植物等相对于户外的课程,但在教学和实践上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同一时间内,学生专业学习丧失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1.找准课程定位。在找准室内设计课程定位前,必须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讨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是面向人居环境的艺术设计与技术实施,人居环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内设计课程是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往具体的职业方向发展。课程应在相应基础课程开设后进行,如设计制图、设计基础、建筑理论等,使得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时,能有一定的专业设计思想和基础性知识。
2.依据特色,合理安排课时分配。除艺术类高职高专外,普通高职高专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因地制宜,在具体室内设计的课程安排与课时分配方面有以下考虑:
一是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安排。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就业方向来看,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同时具备系统室内设计的技能,因此,在室内设计课程定位方面,应将室内设计课程分成夯实基础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分解成室内设计原理和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两门课程,前者室内设计原理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以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为主,配以专题设计训练,提升学生对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的认识;后者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或者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团队形式完成不同专题的综合设计项目,系统运用所学各课程知识完成不同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设计。
二是室内设计课程的具体课时规划。以普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室内设计基础原理的性质考虑,室内设计课程每周4课时,总计90学时左右,在课时分配上采用“1/2学期的理论讲授+1/2的理实一体讲授+1周的课程设计环节”的形式。第一部分的理论讲授旨在让学生较好地认识室内设计,了解室内设计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第二部分的理实一体讲授主要依据相应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些室内空间的局部环节,如背景墙设计、顶棚设计等;最后在课程内容结束后,通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完成教师制定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某一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为设计平台,全面地完成某一空间设计,包括室内界面、装饰造型、照明设计等,最终完成平面、顶面、侧立面的设计,以及主背景的设计图纸和相应的空间装饰透视效果图。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角度出发,在大三上学期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与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等,通过结合前面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开设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一般考虑课时90~100学时。在这个环节里,宜采用项目化、工作室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上课过程中,以“案例分析+命题”的方式,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全面系统的设计图纸,最后模拟项目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方案评讲,模拟公司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期末再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专业教师命题,学生单独系统地完成全套设计及图纸。
3.合理使用教学方法。(1)理论内容“实务化”。在室内设计原理基础教学内容方面,以实际工作中的目标任务为行动导向,讲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比较有用的专业理论或者实务知识,应由市场为导向,配以相关设计理论,达到“教而不空,学而不乏”,不空放理论的教学效果。(2)专题内容“模块化”。无论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是室内空间专项设计的教学过程,都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专题分成若干模块,在一些概念性、规则性理论方面,以专题模块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重点认识、掌握相对应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配套训练更加紧密,具有实际生产性意义。(3)项目分析法。 项目分析法适合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室内空间专项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居住空间、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旅游空间、医疗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性质、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践,因此要以项目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如主题别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地铁站或火车站大厅设计项目、某中型主题商业广场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企业写字楼设计项目、主题酒店设计项目、某美容院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主题酒楼室内空间设计项目等,对给定空间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学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自主创新,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4)工作组模式实训教学。 在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操作时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工作组为实践单位;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予以指导,实现课堂项目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无缝接轨,达到较好的团队训练、团队合作效果。
三、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室内设计行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征以及办学优势、特色,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市场规则,如招投标的运作、项目操作实务、工程施工实务方面的具体方法与规则等,使课堂项目紧紧围绕企业实践开展。在室内设计课程艺术性设计方面,必须加大学生对文化、民俗、材料工艺、宅配等的认识,提高其对室内设计项目内容的认识,从而系统地学好室内设计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55-03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长期以来沿用其他艺术专业设置模式,没有真正的主打科目,与其他专业内容重复性较大,与室内设计专业、装饰专业、所学内容过于相似,有些教师横跨三个专业教学,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失去了本专业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是艺术创造与工程技术的结合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要求学生有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校企合作可以满足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及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是与社会生活、生产相对应的职业实践。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学环节,是用人单位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实际过程,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最大的区别,校企合作可以带给学校新的设计理念,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活力。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尤其是新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其教育理念、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停留在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阶段,很多院校因为有了室内设计、装饰等相关专业,才开设了环境艺术专业,导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有许多还在沿袭传统教育体系模式,而从事设计教学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很多教学内容没有经过实践,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学校需要改革,教育需要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两个方面。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紧密依托行业办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技术与设计并重,工程与艺术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有许多新的尝试,学生培养分“4+1+1”三个阶段,形成“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合一的学习模式。前两年,充分发挥学院培养主体的作用,依托校内实训室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交叉并行完成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任务。第三年,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优势,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积极与辽阳当地企业联合,在准就业实习过程中,结合实际岗位要求,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按照高职院校“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把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实用设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系部拥有实训成果展览室、模型制作实训室、精细木工实训室、湿作业实训室、模拟设计实训室和画室等实训室(如图1所示),力争为学生营造出一流的校内实践环境,为校企合作做积极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考查、观摩、实际动手及现场操作的意义,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企业家为学生讲解实际工程中的经验,拉近实践与理论的距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将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目的与层次
校企合作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高速发展的装饰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目标层次,学校教学课程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设计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的学生实习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生校内校外的设计工作,同时与企业签订专业的实习协议逐步形成目标明确的产学结合模式。(2)互助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培养等服务,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系统的培训,以辽阳地区为例,辽阳许多艺术设计单位的员工是通过短期培训快速上岗的,对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专业性不强,急需与学校合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与素养,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学校可以建立由知名设计师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按岗分类的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达到互助的目的,企业为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学员,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员工,这一阶段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还属于尝试阶段。(3)应用层次,学校针对设计单位的设计任务,为学生布置设计课题,在学校由教师指导设计、完成的设计任务书,交由企业评判,优秀的设计由企业的设计师进一步指导,作为企业投标书进行投标,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适应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依托辽宁建筑大省和建筑装饰强省的区域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企业提供的设计项目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尽量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累积社会实践经验。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规划系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坚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逐渐成长为应用型、实用型的工程师或设计师,具备“双师”素质,改变了以往教师由学校到学校的模式。校企合作使教师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之中。校企合作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根据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结合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改变以往只有在毕业设计时才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参加实际设计项目的做法。使学生与客户面对面,得到企业直接反馈的信息,随时掌握变化的市场行情,而不是停留在“真题假做”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变了传统的课程体系,较早地实现了“4+1+1”培养模式,即4学期课程单项能力培养(如图2、表1、图3所示),1学期仿真综合能力培养,1学期全真顶岗实习能力培养,使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参与设计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面向社会实际的设计实践才能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学习与工作的距离,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得到综合性的多方面训练。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思路:(1)跟踪行业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2)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4)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5)建立开放式建筑装饰创新型实训基地。(6)提升社会专业服务能力。
通过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为建筑装饰企业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建筑装饰企业所需应用知识的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实例
以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0届毕业生为例,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辽阳市设计院的西关中心广场设计,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际项目,设计题目可以在实习顶岗单位完成,在工作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工作,以实际工作成果来完成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校企合作的优越性。让学生走出去,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在真实的市场背景中进行实践教学,能使所学知识在校企合作中得以检验和深化。学生在各自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学习,融为单位的一员,亲身参与设计实践,获益匪浅。在校企合作中的“准就业”模式,成了学生顺利走上社会岗位的必经之路,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校企合作一体化。
实践证明,以实习基地为依托、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积极面对社会就业压力,更好地从事设计工作。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提高企业活力,培养设计、施工、管理等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冯阳.环艺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要求初探[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0-92.
[2]臧旭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78-79.
[3]蔡炳云.强化专业核心能力深化专业教学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26-27.
[4]陆卫倩,李美芳.高职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91-92.
[5]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2005(6):39-4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素质教育状况分析
如今社会,人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更高的精神需求,期望生存环境更加完美。在这种社会需求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悄然兴起,并逐渐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级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历史责任。建立和完善专业的课程理论体系对于当前高校设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要重视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要重视实践教学,要不断拓展环艺专业的外延以谋求专业的新发展。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招,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相应也就增多了,而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无疑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这两个内容的实现,需要建立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以实践课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专业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应实行阶段性教学,而阶段性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专业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前后之间有很强的承接性,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各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就会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也就无法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注意建立与理论课相辅相成的实践课教学体系,通过参加实践教学的学习形成感性认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性认识,达到理论创新的效果;另外对社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进行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等。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讨论和研究,建立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模式。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始终处于前沿位置,所以合理安排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更新知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内容中还要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根据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后期针对性专业教学。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通过课程设计中的综合设计实践,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实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
设计艺术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设计的过程离不开实践环节,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与社会实践性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以便缩短“虚拟设计”与“实例设计”之间的距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广泛的社会实践交流基础,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实践教学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习、课程参观实习、毕业实习、参与科研等。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劳动技能,使学校教学和社会生产接轨,帮助毕业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顺利就业。我们可以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法,实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设计教学中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富有创新意识的专业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有计划、有创意地组织教学。力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诸环节中注入新鲜的、系统的、全面的教学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潜能。通过大力加强和提高专业素质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还必须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学好本领,迎接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在动态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理论教学教授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社会实践则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适应新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院校途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2]高庆喜.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枣庄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