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8篇

时间:2024-01-06 08:13: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篇1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 计算机网络 应用问题 探讨

前言:新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途径更加的宽广。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为新媒体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新媒体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与新媒体应用发展步调一致,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一、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技术角度分析,计算机网络应用为新媒体提供了科技动力,以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为研发点,如,当今最为流行的新媒体软件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新媒体技术。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仍然能够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从应用推广角度分析,新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拥有了众多的受众,这些受众都是计算机网络的受用者,促使新媒体在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并且在新媒体的互动、反馈机制下,为计算机网络应用实现技术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二、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互联网具有信息数据传播的迅速性、信息共享性、传播时性等特点,在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充分开发网络用户,担当着新闻传播者的角色。从新闻的舆论性角度来看,新媒体下的计算机网络能够借助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信息的社会舆论性。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我国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到排挤,其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不高,而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新闻的新媒体形式占据了总数的85%以上。可见,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进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微博平台、微信等公众社交端口,能够让受众反应对于事件的看法,同时能够通过“@”其他人的方式,将新闻信息接力传播下去。而最近微信、微博平台上推出的小视频、live照片等都能够将事件还原,提升媒体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媒体,如电子版杂志、新闻客户端等都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新媒体功能。由此可见,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提升建议

在新媒体背景下,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如,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等。

3.1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与高中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效果不佳,作为一名高中生,最能体会高中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我们呼吁计算机网络能够与高中教学相互结合。如,建立线上学习课堂、微课等教学平台。目前,线上教学平台已经在部分学校中普及,包含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家长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教师与我们的线上沟通,我们在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标记,并且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我们在网络上的答题情况判断学习状况,对知识遗漏点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假期、课下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与传统的课下教学学习相比,该种教学模式既有了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互动,也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能够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

3.2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新媒体自身是网络技术背景下拥有网络、交互功能的新型媒体,在高中教学中,这些新媒体技术能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对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往,我们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只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是黑板进行教学,但是在新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实现了多元化,其中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的灵活多变。该种教学设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化学教学等带来巨大帮助,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带动课堂气氛。

结论:在本文研究中,能够发现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

参 考 文 献

[1]晁永兰.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4,16:95-96.

[2]易绍华.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武汉大学,2009.

篇2

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计算机网络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计算机网络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在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老师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微课堂作为一门区域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在微课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微课教学内容。在日常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管理、建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充分应用到微课研究和应用中去,进而形成集应用、管理、建设、研究为一体的微课学习服务环境。

2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根据微课的教学理念,从微处入手,重视引导工作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与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为导向,注重微课开发。由于计算机网络微课开发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老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老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计算机网络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另外,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项实验性的学科,它要求更加方便人员观察与控制,进而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除了保障学生学习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意识,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3

 

计算机应用的网络技术和不断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的社会,无处不存在计算机网络的身影,如购物、美食、旅游、学习、交通等人类的一切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基本素养的标准。因此,促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改善与完备,使其与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微课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增强。

 

1.微课简介

 

1.1微课的含义。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即教学重点和难点或某一教学技能等单一的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的方式。

 

1.2微课的特点。第一,教学时间较短:微课时间长度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和传统的一节课大约40或45分钟的教学课相比,微课在时间上很短。第二,教学内容少:微课教学主要是为了突出某方面的教学技能,如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或者是提问技能等;第三,易于传播:微课一般会制作成小视频,时间短所以录制也很方便,易于让学生和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个性需要被忽视。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采用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在这种大课堂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个性发展大多被埋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开展的教学工作。教师一般都是采用统一的课堂教学教授知识,但是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程度不一,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差别。除此之外,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内容的学习需要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操作系统,有的学生可能热衷于文字处理与排版,等等。但是在当前传统的教学下,学生都是统一地接受全部的基础知识,面面俱到反而使得他们不能获得个性的满足和发展。

 

2.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设备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开展与其相对应的计算机上机实践课。但是受到教学资源及各个学校中资金的限制,基础的计算机设备严重缺乏,有的学校全校公用的计算机只有几十台,在一些偏远地区情况更严重。因此,上机实践课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大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一些需要操作的地方只能靠偶尔的一两节上机课才能实现,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受到限制。

 

2.3师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越来越渗透到我们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现在大多都要求通过计算机完成,在学校里学生提交作业、实践报告及网上评教等,生活中网上购物、话费充值、新闻的浏览等都需要在网上操作。由此可见,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我们的重要性有多大。然而一些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校对于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基础性的东西,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学习。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忽视其重要程度,不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和指导,而学生在上机实践课时也不珍惜实践操作的机会,有的学生还在课堂上打游戏、看电影。

 

3.微课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3.1利用微课特点创新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涉及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内容,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的关注角度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以录制各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而学生在统一的学习后还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观看不同内容的微课视频,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3.2结合微课改善计算机设备缺乏的困境。微课的制作不仅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录制下来,而且可以对其实践操作的部分进行微课录制。这样学生如果在学校里不能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课程的实践操作,则可以把微课视频下载下来回到家后学习,学生在进行一些文字处理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点开微课视频观看,看看视频中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大大缓解学校中教学设备不足的困境和问题。

 

3.3利用微课整合学习资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涉及多方面,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和系统梳理,整合各个部分的教学知识点,制作一些微课教学的基础课件,将梳理好的课件资源链接上传到微课上,使得学生在听课之前就进行预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不仅需要参考其以往的教学经验,提供给学生一些重点案例,开阔学生视野,而且需要结合所教内容提出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再忽视这门课的学习。

 

4.结语

 

微课作为当前社会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各门学科的改革与完善,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靠科技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变革和创新,满足人们的需要及时展的需要。为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结合微课教学时间短、效率高等特点促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顺利开展。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模式 改革 方案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进而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对理论进行优化,并且突出实践。为此,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进行阐述,全方位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和实践方法、考核方法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学习网络,借助网络将教学场所一直延伸到宿舍,一方面增加了理论的学时,另一方面增加了实践的学时。同时,将传统的试卷考核转变为项目考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技能与工作的融合。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与推广,已经逐渐深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不同层次高等院校来说,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核心专业。国家大力发展高速网络,每年网络人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所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优化程度的影响。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来说,早已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进行教学,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②虽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没有充分挖掘多媒体器材功能,多媒体形式单一,多媒体教学成了“光影的讲稿”,进一步浪费了教学资源。③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学校机房设施有限,必须容纳大量的教学工作。课程的学习分课堂理论课和机房实践课两部分,上课时间的非连续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断层。④实验环节薄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基本上属于验证性实验,与工程实际严重脱钩,进而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⑤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内容进行补充,这时需要对落后的内容进行淘汰,专业教师受到教学内容取舍的影响。⑥传统的教学,课程区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专业方向包含网站建设和网络工程。在课程的教学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一、二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课教学安排在三、四学期进行,实践部分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且比例非常小。并且,一味的区分课程性质,而没有顾忌专业方向课程的连贯性,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

2 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情况

目前,网络专业人才市场的人才结构分三层,即网络高端人才,进行网络的科学研究;网络中端人才,进行网络的开发;网络基层人才,进行网络的建设和应用。现在网络基层人才缺口较大,市场各需求量持续增长。

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客观来说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层次的单一性,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进而使得理论与实践出现脱钩,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严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多数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岗位所需的专业应用技术严重不符。许多毕业生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在应用技能方面,有些毕业生还不如短期培训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进一步出现计算机专业就业橄榄型结构:毕业生无法胜任网络管理职位与基础操作职位,此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极为短缺,中端职位由于竞争比较激烈,进而增加了找工作的难度。网络基层人才因为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轨,技能不过硬而一度落选各场招聘会。为改变这一现状,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

3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市场性”这条原则。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均以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作为网络服务器版本进行常规教学。实际上,在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是linux。不仅向网络用户提供各项服务,且要进行各种硬件资源的优化整合,融入虚拟化技术。因此,在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实用性和市场性上。

另外,还需要不断地跟踪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应将比较前沿的网络技术引进其教学内容中,删除一些已经过时的知识。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云计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些作为附加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

3.2 教学方法的革新

3.2.1 积极推广微课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网络、卫星、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及通讯手段,正在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微课”、“慕课”等崭新的教学形式正在取代传统的网络专业教学模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使得现代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微课资源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也是能否实施好的主要载体。

3.2.2 三觉合一。三觉合一即视觉、听觉、触觉同时启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会将“三觉”分开进行,先进行听觉于课堂老师的理论教学,其次进行视觉于电子课件中的图片或各种形式的实物,如有条件,最后进行触觉于实践课堂的实物验证试验。当进行网络工程实践时,经常接触到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这样的网络设备,还有光纤、双绞线、水晶头、信息模块、配线架这样的布线组件。以上都属于硬件设备,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进行实物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视觉的作用大于听觉,视觉与听觉的交叉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触觉更能强化物体在学生脑海中的认知,利于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

3.2.3 网络教学。目前学生的生活习惯是“机不离手”。手机、电脑都是使用网络的工具,根据这一情况,可以将微课教学网络化。借助校园网将课堂延伸到宿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有限的课内学时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时中去。具体措施为:第一,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学生进行在线学习,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同时借助网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提交作业;第二,建立QQ群,学生通过QQ流学习心得。

4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平时出勤、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这是传统课程考核的主要方法,其中,平时成绩的主观成分比较多,每一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通过期末考试进行很好地考查,并且,闭卷的书面考试很难避免作弊情况的出现。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将传统的试卷考核改为工程项目式考核。考核方式为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由学生自组团队,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运行。目前我们在网站建设课程考核中采用了该种方式,效果良好。通过给学生规定一种类型的网站建设项目作为考核题目,学生自组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网站规划、网页设计、网站美工等多项工作内容。考核内容既融入了理论知识,同时重点考核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借用校园网为平台,链接学生完成的项目,实行网站点击率和老师打分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能力。

5 结论

对于学校来说,教学改革是一个过程。通过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能锻炼自身的能力。在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教学改革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应该常抓不懈。在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和各位同仁也会再接再厉,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曹红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7).

[2]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03).

[3]赵秀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

篇5

【关键词】微课 网络技术 教学

最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学校部分教师将课程上的录像所形成碎片式录像,称之为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创办了60秒课程、1分钟课程、5分钟课程,当时的美国人认为:小课程(即时间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微课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微课要做的事情,不只是把文字教材有声化,如果只是有声化就根本不需要人来朗读,因为电脑可以直接读出来,那何必让老师读呢。因为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知识是计算机语音翻译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课就是把老师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下来。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进行,而现行教材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显得较为僵化。教师讲授时大多遵循网络体系结构模型这个脉络展开,涉及大量的层次结构、原理和协议等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抽象、难懂,很难和实际感触的网络对应起来。

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对各种网络设备的参数和接入方法不熟悉,有的甚至连操作系统都安装不好,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微课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教学时间短,内容精简。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每节课程40或45分钟的教学模式,微课每节课所需要的时间基本在4~8分钟左右,最长也不会超过l0分钟。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和中职学校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这种碎片式的短时间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占用容量少,便于使用。从微课的资源容量来看,微课包含教学视频和其他辅教学资源的总容量只有几十兆而已,占用的容量较小。而且视频格式都是flv、wmv等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使师生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线观看和下载,将课堂带到学生的手机、笔记本电脑里,实现了移动学习。

(三)针对性较强,主题突出。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来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很多知识都适合碎片化学习,给了微课大展身手的机会。每个微课的设计都是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展开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主题突出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微课中所讲的知识点,实现对重难点的攻破。

(四)设计难度小,趣味性高。微课的课程内容少、针对性较强的特点也降低了微课的设计难度,每个老师都可以进行研发和设计。对于设计的内容,老师们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中职学校学生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老师们可以在设计微课时加入更多有趣味性的内容,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微课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微课制作质量,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制作微课时,老师们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和设计工作。坚持“一个课程,一个主题”的原则,将微课做到短小精悍,并努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地在微课中表现出来,错点进行分析,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等。

(二)课上科学利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微课的引入,使课堂教学不必再局限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给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选择。老师可以先将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加强对学生们的授课和讲解,形成一套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评估反馈工作,做好学生课后巩固。除了课前预习和课上应用外,一个完整的微课还包括课后的学生反馈和老师评价等环节。课后,学生要完成老师课上布置的作业和问题,并将作业和对课程存在的疑问等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微课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们喜欢、能学到知识的微课才是成功的微课。所以,老师们要积极听取学生们对微课和教学的反馈情况,根据学生们的客观评价对微课的设计和应用进行调整。

四、结语

通过微课在本校的实践和学生们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还是很认可和喜爱的。微课的引入和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当然,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还很年轻,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微课设计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日后加以重视和解决。帮助微课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充分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琳忠,林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职业,2012(35):57-59.

[2]朱元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15-18.

篇6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在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时效性强、涵盖面广、知识点多,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但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滞后

Internet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加快了各种信息传递的速度,缩短了时间、空间的距离,不仅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还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并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与数据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不断的更新,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教材却是一程不变的,教材改革也永远跟不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必须接受最新的、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最新的网络动态,而他们的教材和参考书上只有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计算机知识,除了很多专业术语缺乏精准的定义之外,对一些流行的计算机知识也很少涉及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滞后,对学生获取新的知识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2.2 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是一项双边活动,离不开教育者的教和学习者的学习。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不是纸上谈兵得来的,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理论与思想,为达到某种特定教育目的而创建的。因此,必须经过教育者和学习者长期的实践进行检验,然后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找到一套既适合本学科知识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过于落后,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过于落后,高校教育者大多是学术型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专研,在教育理念方面缺少一定的研究,教学设计更注重知识的挖掘而缺少一定的人文性,在教学设计方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基本特点,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2.3 教学与实践活动脱节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具有比较强的特殊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目前高校都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但当前的实践课的开展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制约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平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没有针对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验性与直观性,没有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的重要地位,所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大多更偏向于验证性方面的实验,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缺少理论依据,实践形式过于松散,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内容不系统,环节连贯等问题,制约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3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策略

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首先,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必须随着信息的变更而更新,及时补充当前最新的、最流行的网络动态和网络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相接轨。其次,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同时确保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市场性。第三,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以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作为网络服务器版本,而市场上的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却是 linux。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上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使学有所用。第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网络教学内容要不断进行各种硬件资源的优化整合,融入虚拟化技术,还要不断地跟踪先进的网络技术,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3.2 变传统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以走进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目前,很多学校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而“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科学的分析了教与学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3.3 开展网络教学

首先,信息的时代,手机、电脑、平板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了网络似乎什么都进行不下去了,大多学生在家用电脑,离开电脑玩手机、平板,学校可以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把游戏的时间变成学习的时间。其次,利用“微课”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网络专业教学模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资源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也是能否实施好的主要载体,学校可以将微课教学网络化,借助校园网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空间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教学资源网站,使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通过网络完成作业,也可以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改革传统学习模式。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4-02

1概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网络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更新速度快,而且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完全达到培养目标,原因主要有:一、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发展快,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明显滞后;二、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明显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三、实践教学存在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与实际脱节,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操作能力,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连接,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2理论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不仅要反映当前网络技术的现状,结合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而且更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互动,使课堂成为充满挑战、活泼、吸取知识的殿堂。

2.1优化充实课程内容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也应不断修订,教学内容随之充实新的知识。现在,计算机网络教材大部分都是以OSI或者TCP/IP参考模型来展开内容,对于当前热门的新技术提及较少或是没有提及,这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基础知识与新兴技术等内容,对于目前基本淘汰的技术如X.25、帧中继等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一带而过,适当增加无线局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当前热门的技术。或者可以自行编写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前社会的需求,来组织教材内容,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利于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2.2完善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模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多媒体教学资料及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甚至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在实际应用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对应的网络工程项目布置给学生完成,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解决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网络系统整体结构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网络设计、实施、管理和协议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课堂往往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厌学不学的情况,比如在讲解网络协议,各层的封装和解装等教学比较抽象的工作原理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视频资料和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展现教学内容,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3加强理论教学的互动效果

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差。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其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的互动性,由原来单一、只听少说的现状转变到学生多说、多讨论的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排设计好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哪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论讲解,哪些需要提问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都需要合理设计。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或者翻转课堂来提高教学的互动效果,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爱上充满挑战、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

2.4创建网络学习平台

课堂的教学时间短暂,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作补充,创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资源。教师可在网络学习网站上提供一些优秀学习资源,教学案例,项目工程,布置作业,为学生答疑等等,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上网共享学习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QQ 群,微信等网络交流软件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作保障。

3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从实践内容结合实际需要,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及鼓励学生参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提升自我能力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1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教学大纲来开设,主要是一些基础实验,不能很好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现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分为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和网络编程实验三个单元。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主要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原理的介绍,然后让学生现场操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与理论结合,主要包括以太网数据帧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各类服务器的配置及管理实验等,共计10学时。网络工程实验,主要由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常见案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了解网络软硬件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成要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其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的能力,如网络线缆的制作及测试实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VLAN的配置与管理实验,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实验、网络地址转换配置实验等,共计14学时。网络编程实验,主要有Winsock套接字的使用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文件传输工具的设计与实现等实验内容,共计8学时。实验内容由课程老师全程指导,要联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实验锻炼,使学生能够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完善实验评价体系

实验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实验评价体系也要不断完善,改变以往只考查学生实验结果的情况,考核的对象不仅仅只针对结果和单个学生,而要注重实验内容和过程,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案地制订、设计、协作和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的内容涉及实验过程的考核、实验结果的考核、协作能力的考核和问题处理的考核,做成表格的形式方便教师对学生逐项考核。其中实验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实验的出勤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占总成绩的40%;实验结果,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协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别占总成绩的15%。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操作能力明显提升。

3.2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考取网络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如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等。学生在考执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采取教师指导制,根据学生报考的类别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目前已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各类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证书,在考试的准备学习中,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不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收获了知识和自信,为今后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操作的能力也明显提升。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应一直在路上,不断汲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培养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社会企业用得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4):79-81.

[2] 朱洁,王江平,仝茂海.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7):91-94.

篇8

关键词:微课;微学习;微平台;微项目;微试验;

作者简介:邓菊丽(1975-),女,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化学化工学院高级工程师;

近年来,信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教学改革主要动力,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原动力。多媒体改善了人类信息的交流,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路径,也显著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成为各类教学活动的主流教学手段。其图、文、声并茂及较好的交互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但由于技术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固有局限和瓶颈也随之而来,一些不足也日益凸显,如:(1)教学方式程式化,课程教学多以宣读PPT为主,满堂灌,学生在PPT中迷失,找不到教学重点和难点;(2)课程内容展示方式单一,无法有效剖析复杂教学对象的结构和机理,导致学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部分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内容单调乏味,学习方式简单枯燥,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互动,尤其是课后缺乏交流;(5)学习方式不够灵活,受时间空间等诸多条件限制等。

上述问题存在于各层次教学活动中,属于量大面广的共性问题。例如《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解诸多复杂原理,如果只一味通过PPT的播放,时间一长,学生感官疲劳,注意力下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时间精短,能详细展示重、难点的多媒体片断及课后自助学习的互动平台来深化学习效果。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前进,以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微课”(Micro-lecture)作为目前“微”教学模式的代表,其雏形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McGrew,1993)[1],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Kee,1995)[2-4]。而现今广受关注的“微课程”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5-6]。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点(KnowledgeBurst)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的效果媲美。同时,Penrose还认为这将成为一种知识挖掘的框架,“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并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这种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概念的微课程形式,能够促使教师、学习者、研究者与利益相关者重新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开展教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CarolynBrophy教授基于上述思路,也开始了“微课”在《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7-8]。

在国内,江苏的赵海峰老师等较早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是国外“微课程”概念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的深化研究[9-11]。但纵观国内,“微课”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12-13],除了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外[14-15],尚没有相关研究成果应用的报道。

本课题研究将针对上述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而展开,拟基于“微课”理念,结合“微课”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以《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微课”内容和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专业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点突破“微内容”、“微平台”、“微学习”、“微实验”等难题。使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学习模式更加多样化、趣味化,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并为类似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微课”教学模式主要研究内容

(一)“微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和技术方法

“微课”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以“微教学”为主要驱动力,以课程重难点为中心,以师生高度互动教学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涉及“微教学”、“微动画”、“微测验”、“微实验”、“微讨论”等。她是新信息技术发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和最新发展趋势。“微课”在技术研发方面可根据课程、授课老师及受众需要,采用目前广为运用的各种技术,例如软硬件开发技术等。

(二)“微课”教学方式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差异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属于多媒体教学的一部分,是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和发展,传统多媒体教学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微课”教学模式更多的侧重于课程重难点的专项解析和探讨,使课程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微课”教学方式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融合

不建议“微课”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而是只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开发有针对性的“微课”片段。“微课”教学模式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微课”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思路采用“分析问题提炼模式形成方案设计资源投入实践改进模式”的6步方案进行。

第一步、分析问题。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作者在加拿大UniversityofOttawa的CarolynBrophy教授处的学习经历,国内外有关“微课”的相关研究,梳理研究思路,界定研究范围,分析多媒体教学面临的问题,“微课”教学面临的机遇和解决问题的重点;

第二步、提炼“微课”教学模式。根据第一步获得的问题归纳及可行性分析,提炼出一套“微课”教学模式,涉及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微课”教学框架;

第三步、形成“微课”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基于“微课”教学模式框架,形成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微课”教学实施计划和详细方案;

第四步、设计“微课”资源。按照“微课”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要求,选择若干重难点进行“微课”内容设计,包括“微视频”、“微动画”、“微测验”、“微原理”、“微实验”等;

第五步、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将“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投入教学实践试用;

第六步、改进和修正“微课”教学模式。不断评估“微课”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措施,对该模式进行改进,以指导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三、“微课”资源建设及教学实践———以《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微课”的实现,资源建设是关键。拟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重难点,着手“微课”的资源建设。

(一)“微课”内容建设

在内容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微视频”: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介绍,例如对网络应用的介绍,可采用此方法,介绍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吸引学生的兴趣;

“微动画”:采用动画的方式进行介绍,制作“微动画”进行介绍,用简单的动画描述复杂的原理和过程;

“微测验”: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设计,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显,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微实验”:对具有实验条件的重点知识和内容,开展相关的实验环节;

“微原理”:主要针对原理性的知识点开展,例如对《化工原理》中反应机理等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协议工作原理讲解时,可采用此方法;

“微讨论”:开展课堂讨论,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二)“微课”平台建设

在平台建设方面,拟建立“《计算机网络》微学习平台”,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微课”学习材料放到网上,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范围。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是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要求,确定“微课”实施的方案和范围,拟以重庆科技学院《化工原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为实施对象,通过2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化工原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微课化”。

一是授课方式,将以PPT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知识点为重点的“微课”教学模式;

二是授课内容,在兼顾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时数倾斜,对重点内容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考核方式的“微课化”,更加关注重点知识点的及时考核;

四是教学资源的“微学习平台化”,建立《计算机网络》“微学习平台”,拓展知识范围和教学地域范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