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7:04: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单位财务管理情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
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2)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3)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
3.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中去。这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础。
2.有效性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财务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实际财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各单位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较小的控制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交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低于因此而获得的效益。
6.适时性原则。每个单位的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环境的变化是不以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每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都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1)综合性的管理制度。(2)单项的管理制度。(3)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3.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1)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2)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4.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笔者建议如下。
1.增强监管意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应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别,规定相应管理部门及责任人,并与部门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签订资产管理协议,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货币资金的责任人是财务部门。资金的损失系财会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应由个负责赔偿。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责任人是资产管理部门。一要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制度,明确使用人。二是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关心资产的存量状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外投资和应收款项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业务部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财务部门要配合做好投资监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踪监管资产运行过程,防止资产收益流失。
2.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建立财会人员准入制。有关部门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现状开展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和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应建立会计人员上岗准入制度,实行会计人员竞争上岗。财会人员应及时更新财会知识,增强财经法纪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内部监督权,规范核算各项财务收支。
3.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有关部门应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分离不相容岗位,严格支出审批、资产处置、采购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要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实行国有资产基础台账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均应建立资产数据基础台账,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来规范资产管理。在此次资产清查中,我县的233家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详细的资料数据台帐。下一步,是要把资产的台帐管理纳入单位日常工作监管范围,要指定专人通过资产管理网络系统负责资产购建、改造、调拨、捐赠、变卖处置、报废、毁损、投资等环节的申报审核、审批手续、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台账制度的执行情况,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国有资产。
5.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制度。鉴于本次资产清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必审制度。在每年部门预算“一上”之前,组织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力量或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对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上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各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部门预算安排资金提供可靠依据。
6.加强房屋资产的权属管理。各单位应尽快办理所有房屋资产的产权证,理清权属关系。对各单位房屋资产的产权管理情况,有关部门可适时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应对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由财政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岩.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8,(7).
[2]陈安民.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刘小梅.工会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刍议[J].中国工会财会,2003,(8).
[4]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 2006,(08).
[5]胡锦.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
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2)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3)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WWw.133229.COM
3.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中去。这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础。
2.有效性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财务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实际财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各单位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较小的控制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交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低于因此而获得的效益。
6.适时性原则。每个单位的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环境的变化是不以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每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都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1)综合性的管理制度。(2)单项的管理制度。(3)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3.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1)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2)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4.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笔者建议如下。
1.增强监管意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应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别,规定相应管理部门及责任人,并与部门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签订资产管理协议,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货币资金的责任人是财务部门。资金的损失系财会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应由个负责赔偿。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责任人是资产管理部门。一要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制度,明确使用人。二是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关心资产的存量状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外投资和应收款项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业务部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财务部门要配合做好投资监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踪监管资产运行过程,防止资产收益流失。
2.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建立财会人员准入制。有关部门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现状开展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和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应建立会计人员上岗准入制度,实行会计人员竞争上岗。财会人员应及时更新财会知识,增强财经法纪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内部监督权,规范核算各项财务收支。
3.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有关部门应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分离不相容岗位,严格支出审批、资产处置、采购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要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实行国有资产基础台账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均应建立资产数据基础台账,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来规范资产管理。在此次资产清查中,我县的233家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详细的资料数据台帐。下一步,是要把资产的台帐管理纳入单位日常工作监管范围,要指定专人通过资产管理网络系统负责资产购建、改造、调拨、捐赠、变卖处置、报废、毁损、投资等环节的申报审核、审批手续、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台账制度的执行情况,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国有资产。
5.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制度。鉴于本次资产清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必审制度。在每年部门预算“一上”之前,组织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力量或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对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上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各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部门预算安排资金提供可靠依据。
6.加强房屋资产的权属管理。各单位应尽快办理所有房屋资产的产权证,理清权属关系。对各单位房屋资产的产权管理情况,有关部门可适时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应对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由财政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岩.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8,(7).
[2]陈安民.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刘小梅.工会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刍议[j].中国工会财会,2003,(8).
[4]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 2006,(08).
[5]胡锦.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财务管理审计属于管理审计的一大主要分支。财务管理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是否最有效地利用其财务资源,是否建立在高效率基础上的一种审计。
“财务管理审计既是一种制度审计,即审查被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完善,是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又是一种效益审计,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益进行核实、评价,促使被审计单位全面提高财务效益。
二、财务管理审计的本质
财务管理审计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财务管理审计的目的。财务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作为独立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发表综合性的评价意见,以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每个单位都有特定的一些财务利益关系人,特别是在制度下,企业的财务利益关系人众多,这些利益关系人都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不仅需要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同时还想估师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将不利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的健康。从这一目的出发,追偿的对象应仅限于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只有一般过失行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实行追偿权。因此,资产评估事务所行使追偿权,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资产评估事务所向受害人实际支付了赔偿费;第二,注册资产评估师犯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资产评估事务所行使追偿权时,还应受到如下限制:1·遵守事务所的决定而为的致害行为给委托人或第三人造成损害的,事务所不应对该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审计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外,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审计。财务管理审计的目的还表现在通过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中值得改进的方面,向其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建议,来帮助他们改进财务管理。重点放在财务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上面。
(2)财务管理审计的对象。财务管理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及其财务业绩。为了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需要对其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审查,不能仅仅审查一下他们的财务报表,虽然财务报表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财务业绩和财务活动的结果,但要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就应对其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深入审查,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效益的好坏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3)财务管理审计的判断基础。财务管理审计应当由与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无关的独立的第三者,即审计人员通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来进行。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审计时,应建立起评判财务管理质量的各种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应该尽量容观、尽量量化,虽然没有法定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系统的财务管理审计时间还不长,尚不存在公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但是如果没有可行的判断依据,要想开展财务管理审计是不可能的。
(4)财务管理审计人员的任务。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发表综合性的评论,要努力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上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发表财务管理是否适当的意见,并对审计意见负责。要指出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对重大的财务管理中的错误决策及行为提出处理意见,并提出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财务管理审计的主体。财务管理审计应当由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特别重要的利害关系的独立的第三者,最好由合法的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担任。审计人员不应是被审计单位的员工、股东、债权人、债务人;审计人员的主要亲属也不应与被审计单位有直接联系。审计人员保持精神独立至关紧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比较容易作出公正的判断。
三、财务管理审计的职能
财务管理审计的职能主要有评价的职能、指导的职能。
所谓评价职能是指财务管理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结合公认的财务管理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水平及财务管理本身是否妥当作出评价。这是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职能。在评价时,应结合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的效率性、决策的正确性、财务制度的规范性等加以审查。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舞弊行为给予揭发。所谓评价职能,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否正常、健康进行诊断并作出结论。
所谓指导职能是指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根据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审计结论,对研发现的各种,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和忠告,并指导被审计单位加以改进。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指导被审计单位采用各种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组织充满活力和生机。当然财务管理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作出评价,而不是去具体解决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申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申存在的问题,只提供改进的建议,是否接受则由被审计单位自己决定。但提出合理的建议应当是审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有效地发挥其指导职能,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审计的意义。
四、财务管理审计的作用
1,维护财务利益关系人的利益。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与其相关的每一个财务关系人的切身利益。每个单位只有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财务资源,加强财务管理,财务关系人的利益才能有所保障。由拥有独立的公正态度的财务管理审计人员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审计,并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些财务利益关系人就可以通过审计结论避免自己不该遭受的损失。
2·健全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并就其财务管理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所进行的评价和建议如果能被被审计单位接受并加以改善,其结果必然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健全其财务管理基础。
关键词:交通业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1.引言
全球金融危机给各行各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交通业也例外。交通业已是人民现代基本生活的必需品,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枢纽性行业,而交通企事业单位则是与人们生活和商业活动直接相关的单位,其财务管理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和商业活动,最终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已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交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这一时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应对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2.当前交通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交通业是服务性行业,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作为核心职能的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缺点暴露无遗,使得交通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经营管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财务基础薄弱,财务行为不规范;二是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是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综合素质不高;四是财务管理制度重点不明确;五是交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这五个方面都影响到了交通业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3.加强交通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本部分根据上面分析的交通企事业单位在后金融时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改善交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果。
3.1夯实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日常财务行为。具体来说,交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应该思想上重视财务基础工作,将每一个基本财务环节做好做实,规范日常的票据填制、分类和存档等财务行为,形成按章办事的良好财务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3.2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化,规范着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种行为,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为了做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首先,交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根据单位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自身情况的财务管理部门体系,其次,必须要结合最新的会计准则,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来指导各种财务管理的行为,这一《财务管理办法》既要做到满足财务管理原则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单位日常财务行为的要求,具体到每一笔经济业务地财务处理,最后,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与财务管理体制相协调,这样才能保证机制和制度都能够持续性地发挥核心职能作用。
3.3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行为的主体,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果。财务人员与一般行业人员最大不同点之一就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地更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需要财务人员及时地掌握和了解,并应用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交通企事业单位必须组织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做到最及时有效地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财务人员。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财务人员不能仅仅是个“账房先生”,更应该是一个管理者,从财务的角度对单位的成本控制、利润核算等进行必要的追踪和分析,给最高决策者提供有效地改善单位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为单位的价值增值提供服务。交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培训既要及时有效又要按时规律的举办,在培训内容上,除了财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对企业管理、经济学甚至哲学理论等内容进行教授,以转变财务人员局限的专业思维,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待财务管理问题。
3.4紧抓制度重点,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与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有很多,为财务人员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定,但是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对财务管理行为制度的监督和控制的制度。首先,交通企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地、正确地反映单位的资金运作和财务收支等情况,并按照《交通部行业财务指标管理办法》计算和分析各个指标的完成情况,为单位的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其次,针对会计的核算行为还要进行会计的监督,这是既要对会计核算行为的约束,更是对单位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约束,使得会计核算行为和整体运行情况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该制度的建立健全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内部控制制度是任何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的,内部控制针对的不仅仅是财务行为,还针对单位的其他经营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将有利于财务行为和其他经营行为的规范,财务管理的难度降低,效果将会大幅提高。
3.5关注财务管理关键对象,完善应收账款控制制度。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众多,自然存在主次的问题,对于交通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因其数量大金额多回收难而成为最关键的财务管理对象,需要完善应收账款的控制制度来降低财务风险,改善整体的财务管理效果,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完善应收账款控制制度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需要建立合同审查的签证制度,每一份关于应收账款的经济合同都必须经过合同管理部门与法律咨询单位的审查和签证后,才能盖上合同印章。二是交通企业应该定期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密切跟踪应收账款的偿还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收款政策。最后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在仔细分析情况的基础上,追究那些不负责签订应收账款合同的人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是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目前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了财务管理的体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因此国家又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事业单位应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财务管理是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重要因素。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特点:(一)资金的来源比较广泛。事业单位获得的资金来自于多种渠道,有同级财政部门的各类拨款、上级部门的非财政补助、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以及一些经营性的收入等。这些不同的资金来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通常会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二)财务管理为公共事业服务。事业单位通常从事的主要活动是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因此其财务管理要为事业单位的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汇聚了高学历人才。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一般是脑力劳动,汇聚了较多的高学历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是我国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功能。
二、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虽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了管理体系,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首先,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执行力不强,财经纪律松弛、违规违纪现象突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处理问题仅凭习惯经验。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无法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向进行准确地反映。(二)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还很不完善。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事业单位主要强调预算编制,而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执行预算时比较盲目和随意,不能严格按照预算规范执行,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或改变资金的开支范围或用途,对资金使用的情况未能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三)对资产的管理还比较混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很多事业单位对资产缺乏有效管理:1.对资金的管理。有的事业单位未能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出现一人兼任出纳和会计的情况,未分离岗位职责,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发生账外账现象。2.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些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未能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有些单位则缺乏资产出入库的管理机制,造成了资产的流失。(四)监督机制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对财务监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事业单位由于其公益性的特点,工作重点往往侧重于年度考核,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完善。同时由于对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和管理人员缺少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财务信息混乱,导致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出现,影响了事业单位正常履行其职能。(五)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会计素养。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财务知识陈旧、财务观念落后,且缺乏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架构,会计核算的方法严重落后与时展的需要。还有一些非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基本的专业财会知识,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法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
三、根据新会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完善财务制度,这样才能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才能使各项财务活动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有序开展,促进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按照国家财政部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二)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管理。国家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对预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比如在核算基础和会计目标方面,要明确财务管理要求并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会计核算不仅要符合预算管理,还要给猪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根据新的财务管理规则,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兼顾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对事业单位实现正常运行的保障作用。(三)事业单位应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事业单位要以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对会计核算的各项要素真实反映其结果和实际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新的会计准则中增加了对会计信息全面性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此为指导原则,将各种经济业务以及各种事项全面纳入财务核算中,保证财务信息完整可靠,对事业单位财务的状况、经营成果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全面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四)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1.设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事业单位应设置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并将管理资产的所有权限全部交给资产的管理部门,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部门必须由事业单位的领导直接进行管理。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结构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资产的管理部门应以定期或者随机抽查的方式清点或核算事业部门资产状况。2.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事业单位资产账务。财务部门是处理事业单位资产账务的主要负责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编制总账以及明细账,同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项目。3.业务部门对单位资产有使用和维护权,但使用前必须报批。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使用事业单位的资产前必须想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部门申请,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要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资产的价值。业务部门还应及时将使用单位资产情况向资产的管理部门汇报。业务部门只有使用和维护事业单位资产的权力,而没有对单位资产进行处理的权力。4.事业单位要提高利用资产的效率。事业单位应改革落后的资产管理模式,全面动员和协调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分析,以有效提高利用单位资产的效率。事业单位应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全面详细的了解本单位资产的情况,并由资产的管理部门统筹运用单位的资产,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产,从而让单位资产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减少资产的浪费,也能够有效防止资产的闲置或重复购买情况的发生。(五)对财务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并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新规定,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会计报告体系,应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决算报告应当包括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事业单位应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帮助他们及时掌握新的财务知识,更好地了解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财务工作能力,以实现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其他企业单位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事业单位改革财务管理制度指出了发展方向,促进了现有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新准则,对财务管理进行规范,解决目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事业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桦.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OL].现代交际,2016(05):53-54.
[2]孙毅.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109-1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特点;现状;措施
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仍旧相对滞后,这就造成实际工作与之相冲突,进而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形成阻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管理制度和实际情况相违背,同时实用性不强,使得制度实行困难重重。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一)比较全面
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对该项工作比较重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机会充分和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相联系,同时兼顾了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制度的建立相对而言较为全面,为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实效性第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单位一样,同样都要涉及工作的实效性,为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显著,其制度建立的基础就是实效性第一,只有从制度上为该工作提供支撑,那么财务管理关注才能突破种种阻碍,达到预期目的,实现管理需要,令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效率。
(三)紧密联系实际
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初期,事业单位就把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同时想好了解决策略,所有,财务管理制度和其实际情况联系比较紧密,这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更易落地,而不是走过场,很好的把财务管理的正面作用进行了发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得到提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从上述来看,虽说我国财务管理制度有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临的很多问题也急需解决,否则就会使其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其以后长远发展不利。
(一)执行力达不到
即使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较为科学有效,但由于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束手束脚,不能彻底贯彻执行财务制度。从当前分析,执行力不足已经严重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要详尽一切办法把绊脚石搬开,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
(二)工作流程太过繁琐
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比较周全这是优势,但是不利的地方就是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较为繁杂,因此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效率明显降低,无形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就增加。站在工作效率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性应该和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尽量使两者达成平衡。
(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素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而言,更加专业和全面,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更好的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素质和素养,更要能够严于律己,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该工作充满了挑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综上可以知道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为了使其工作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文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克服影响因素,彻底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尽量把一些影响因素屏蔽,保持制度的纯粹性,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该工作的执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进行,发挥其应有职能。
(二)对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完善
对因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而影响工作流程这点,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于完善制度中的不足,尽快把一些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只要不影响到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即可,遵从财务管理的原则,简化一些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然后符合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三)应聘一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人才队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迎刃而解。所以,第一,事业单位要在人才招聘上把好关,招能力和素质都强的人员,为储备人才做好准备工作,也防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断层。第二,要做好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时为他们充电,保证他们技能和知识的前沿性,争取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遇到一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机遇,要分开来看,应该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其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充分使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以发挥,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莎.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226+228.
[2]陆丽丽.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财会学习,2016,07:48-49.
关键词:财政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各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财政体制,并且在全新的财政体制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优化。下文将首先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分别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之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开支以及日常的收入,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不能随心所欲的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当前财务管理开展的情况,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财政体制改革内容,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下文将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依据以及保障,必须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实用性,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都不够健全,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完善。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并不能满足新财务制度改革的要求,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所掌握的财务管理工作技能也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相差甚远。而且从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负责培训的员工数量越来越少,并且他们的职位是会受到领导意愿影响的。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个人素质不够,或者是个人意志力不够坚定,可能会出现各种违规操作的情况。所以必须要提升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及人才聘用机制等,这些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缺少会计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如果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度比较弱,可能会衍伸出一系列的问题。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单位、来自社会的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构件监督管理评价机制,结合一些奖惩措施,可以起到较好的监督管理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性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科学化依据。但是从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相差较大。新财务体制改革让各单位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能不断的细化,并且一些新技术也在不断融入到其中,影响了财政管理工作方式,并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手段。
(四)管理理念落后
传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思想都是比较落后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财政情况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情况来看,财政运作规则虽然在短期内部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依然要跟着时展的节奏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大部分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至今仍然不重视管理条例,并且也没有对新更新的各种条例加以重视,导致新条例无人学习、无人培训。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思想理念难以更新,进而产生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
(五)财务不公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并不能面向全社会公开,甚至于部分监督部门都没有提供真实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会导致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财政体制必须要满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单位就必须要提供出可以满足民众要求的各种材料。行政事业单位要尽量将财务面向社会。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财务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力度比较弱,对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强度不足,经常出现专项资金支出、专项资金使用随意等问题,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最终影响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各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做到财务公开,向公众展示出其内部资金的流动走向,就可以很好的避开这些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方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需要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想要构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的财务体制,就必须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先优化内部用人机制,并培养一些符合当前时展情况的人才。老会计也可以参与到培训中,不断优化老会计自身知识结构类型,争取将其职业道德和会计技能技术相互结合。
想要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还要综合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来提升监督力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工作机制,不断对监督行为进行完善。会计工作人员也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严格的要求自身,不断的学习一些新的会计工作知识点,保证会计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构建适合单位内部使用的会计人员奖惩工作机制,可以让一些比较优秀的人员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利用惩罚等措施,对一些工作不积极或者个人能力不够突出的员工进行处理,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优化管理理念
优化管理理念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发展的关键部分,如果没有及时的更新管理理念,必然会导致体系结构实用性不足,所以只有在思想层面以及财务管理层面上彻底的改革,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观念层面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要打破传统管理工作理念,利用一些全新的技术以及软件来实现财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更高,而且信息化水平也比较好。利用新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还可以提升财务核算工作效率,打破传统会计工作核算方式,提升核算功能,最终实现预测一体化目标,让财务管理可以真正的做到系统化。
(三)优化检查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盖度关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所以要不断的优化其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提升检查力度,这些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要检查财务状况,首先要清晰的掌握各种财务票据制度,如果票据制度并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到检查的头绪。票据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不断的完善票据年检测工作制度以及公开承诺工作制度,明确票据的公示制度。利用各种制度,强行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票据检查强度,让各种票据可以曝光在纳税人的面前,而且相关的部门在对其进行检查时也比较方便。不仅要完善票据制度,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要组织工作人员对票据的金额水平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各种的问题,还可以控制票据,减少乱开票据几率,保证资金为民所用。全面提升检查力度,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新财政体制下更好更快的实现财务管理改革,并且还能保证单位的各种款项落到实处,进而保证专款可以专用。
(四)财务预算
传统财务预算管理,比较关注管理环节,对预算环节并不是十分关心。但是预算对财务管理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预算的方式来提升其准确性。根据预算金额来申请各种项目活动款项,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做到专款专用,还能够掌握企业项目资金的实际走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钱款流动性以及财务资金运行有效性。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财政预算,所以要构建符合当前时展的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并更新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全面提升检查力度,关注财务预算。
参考文献:
[1]吴松子.试析改革新财政体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商业,2013,09:231-232
[2]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13:176-177
[3]肖景毓.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168-169
[4]王虹.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研究[J].商,2015,18:86
[5]徐丽峰.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65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水利关系着国家农业、生态等多方面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水利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否,加强和改善水利行业发展成为重要任务,这要求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而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有必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特征,探寻解决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需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属于行政性事业单位;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发电、旅游等商品性产品和服务,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统一体,其管理模式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模式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别。在具有混合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里,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具体会计项目难以确切计量和界定,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复杂及财务管理的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并且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和管理,这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检查与管理,使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压力加大,各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用于经营管理的精力减少,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财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使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不利环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财务风险加大。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少健全的内控环境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要使财务管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所以对市场经济相关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存在歪曲。水利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反而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强化员工束缚和管制的条条框框。
其次,财务管理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有许多水利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便没有时间限制,再加上意识薄弱,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处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缺乏合理性,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迎合形势的需要,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最后,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受到财政支持,不存在市场上的压力,对资金只注重分配和使用,不重视其使用效益,因此也缺乏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环境。偏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构,偏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已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效果与预算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水平不高,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首先是财务预算的理念没有在水利水利事业单位深入。集中表现为领导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管理面较窄,很多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既定预算方案的执行不严格,存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其次,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保留了计划经济编制的痕迹,方法比较简单,新的预算是以去年的预算计划为基础,往往重视数据的变动,没有考虑本单位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缺少对预算计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规划,一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便会使资金陷入短缺的境地。
最后,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时,采用分部门预算最后汇总的方法,预算缺少整体性和协调性,无法对资金的使用做出弹性调整,增加了预算执行的被动性。
(三)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收支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没有规范的收支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便会无法覆盖整个单位,无法做到单位情况相符,也无法达到财务预算的目的。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的不规范涉及到诸多情况。
1.私设“小金库”。水利事业单位既有行政性质又有企业性质,每年会有财政性转移收入,但是转移性收入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情况,或者不将财政性资金转移,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私设小金库。另外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收入核算,逃避财政的监督管理;将正常的经营收入等转移到工会或单位食堂账上,用于发放福利津贴或请客招待等也存在。
2.逃避收税。主要通过会计手段到达逃避税收的目的。采取将本应作当年的收入挂往来账、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和标准,调节成本和利润、对外经营项目不开票不结算等手段调节收入,达到减少利润少交税金的目的,造成水利事业单位收入反映不真实。
3.票据使用不规范。规范使用票据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规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抵制财政和上级统一票据的现象,继续在使用自制的票据和市场渠道购买的收据。再加上票据使用管理不严,出现领用票据不登记,开出的票据多少不清,票款两空的情况。
(四)基建管理亟待规范
与一般事业单位不同于,水利事业单位要向社会提供服务,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基建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建设项目资金延迟到位的情况,部分项目不能严格按计划和批复的项目内容实施,存在超规模和超预算的情况,而前期项目的经费支出也存在费用串项现象。
三、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1.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水利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理念,应该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形成开放、动态、有活力的财务管理理念。必须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建立是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重视内控的规范和实施。将目光转到市场中去,自觉以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管理事业单位,把内控制度看成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保证,而不是单位和员工的束缚。
2.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系统。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持有正确的态度,积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参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内控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3.重视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有效执行的保证。改变过去那种对财政的依赖思想,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的紧迫感,重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环境。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主动的和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是实施时代形势的预算管理方法,水利事业单位是为市场经济各个主体提供服务的特殊事业单位,只有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各主体提供服务。应该改变过去预算分割汇总的旧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单位预算时,应给结合单位自身的人员、资金和项目情况,提高资金预算的前瞻性,防止出现资金短缺,逐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强化全员教育,贯彻财务预算的思想。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往往有个贯彻推广的过程,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在全单位内部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领导层要首先做到重视,然后从上到下逐层强化,一旦形成执行的环境,全面预算管理的才能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贯彻实施。而原有预算方案执行不严格、资金被挪用、违规操作等现象便会杜绝。
(三)规范财务收支
一方面要清理“小金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规范管理财政转移性收入,发挥内控的监督作用,杜绝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现象,规范管理预算外资金;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服务观念。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具有企业性质,但是其使命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因此要防止事业单位成为部分个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要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达到规范收支的目的。
(四)强化基建财务管理
做好基建的资金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加以执行。同时建立基建项目应急准备金,以便应付可能出现的预算资金延期到位以及超预算的情况,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提高基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五)加强财经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水利事业单位是为社会主体服务的,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财经法规也随着市场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必须要了解相关规定和宏观经济形势,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秋林,张国华,王小林.英法等国非营利农业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1(11).
2.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2008(3).
3.李娟.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的解决及几点建议[J].对外经贸财会,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