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血压预防小知识8篇

时间:2024-01-05 17:04: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血压预防小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血压预防小知识

篇1

高血压年龄分层降压治疗对脑卒中再发事件的预防效果

莫昌玉赵凤琴吴跃刚

PREVENTIVE EFFECTS OF AGE STRATIFICATION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N REOCCURRENCE OF STROKE

MO Changyu, ZHAO Fengqin, WU Yuegang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不同血压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中探讨降压治疗的个体化目标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神经科门诊或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19例(青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各51例和68例),随机分为常规降压组(>130/80 mmHg且≤140/90 mmHg)和积极降压组(≤130/80 mmHg),定期随访、检查并记录患者有关情况,及时收集脑卒中事件。结果

本实验统计到的非致死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终点事件中,青中年患者组与老年患者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常规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按照年龄分层或积极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预后效果与常规治疗的结果相似。

【关键词】高血压年龄分层脑卒中再发事件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今后10年这类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1]。据统计结果显示:大约25%脑卒中幸存者在2 年内复发,大约40%患者5 年内可有再次复发;在发生卒中后的人群中,再次卒中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发生卒中的比例高9 倍,其预后更差,70%~80%常导致严重致残或死亡,所以卒中首次发病后必须尽早进行规范的、持续的二级预防工作[2]。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众多指南均将其视为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众多研究已经证实降压治疗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关于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压的达标值,目前指南或共识仍没有比较一致的推荐,只是强调个体化治疗。国内外也均缺乏按照年龄分层进行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个体化降压治疗的研究。本组按年龄分层,观察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不同血压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各年龄段降压治疗对脑卒中再发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预防效果,为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的降压治疗个体化目标值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采用的是前瞻性、对照、开放的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于本院心内科、神经科门诊或住院患者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入选标准:①既往确诊原发性高血压; ②近期(2 周~1个月)出现脑卒中的患者,脑卒中诊断标准为:参照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临床和头颅CT/头颅MR/头颅血管造影证实脑卒中;或卒中病史>1个月的患者,需要满足包括稳定型冠心病、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吸烟(入选时仍持续者),其他心血管事件(除心肌梗死和心房纤颤外)在内的至少一项危险因素; ③患者有知情能力,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所有患者都不符合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作 2 周内; ②怀疑低血流动力学梗死者;③双侧颈动脉狭窄≥70%; ④心源性脑卒中患者;⑤继发性高血压;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心功能不稳定者;⑦急性冠脉综合征;⑧严重心律失常;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清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 5 倍以上或肌酐≥3mg/dl);⑩孕妇、哺乳妇女及今后半年内可能妊娠的患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瓣膜性疾病,心肌病,肺心病;其他研究者认为不适宜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和筛选后,符合实验的患者等级详细的基本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青中年患者组 (18岁≤年龄<65岁);老年患者组 (年龄≥65岁);每个组又随机分为常规降压组(130/80 mmHg<降压治疗目标≤140/90 mmHg,治疗药物种类选择按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和积极降压组(降压治疗目标≤130/80 mmHg, 治疗药物种类选择按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进入试验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随访,每3 月门诊随访1 次,持续2年,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指标,记录患者有关情况,测量诊室血压,及时收集脑卒中事件(包括再发致死或非致死脑卒中事件,心血管死亡等主要终点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确诊为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新发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等次要终点)及其证据材料。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多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3],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 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共有119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分布于43~89岁间,平均(69.5±14.3)岁。其中男63例(52.9%),女56例(47.1%)。每个实验组的入组患者及基本的临床指标见表1。

借助药物治疗及其他因素的控制,入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常规降压组的血压值都控制在130/80~140/90 mmHg之间,积极降压组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各组随访记录的平均血压见表2。

在随访的2年统计到的终点事件中,入组患者发生非致死性脑卒中事件13例,发生率为10.9%;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事件各2例,发生率都为1.7%,未观察到致死性卒中和全因死亡事件。青中年患者组出现非致死性卒中事件6例,发生率为11.8%,常规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各出现3人;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出现1例,发生率2.0%。老年患者出现非致死性卒中事件7例,发生率为10.3%,常规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分别出现4例和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事件各出现1例,发生率1.5%(数据见表3)。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统计到的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不同组别之间(青中年患者组内的常规降压和积极降压、老年患者组内的常规降压和积极降压,甚至合并数据后的常规降压和积极降压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数据显示:脑卒中在2010年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134?06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172.67万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1]。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4],常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发表于Lancet杂志的国际脑卒中研究在22个国家入选约6 000人,对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显示90%的脑卒中危险源自10种可控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诸多证据已证实,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中国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随机化的临床对照试验(Syst-China) 随访60 岁以上收缩期高血压患者4年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 %,表明有效地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2]。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脑卒中后抗高血压研究(PATS),入选5665 例有脑血管病病史(脑卒中或TIA)的患者,平均血压154/95 mmHg,平均年龄60岁,随机用药物或安慰剂,治疗随访3年。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再发事件较对照组的危险减少29%;总死亡危险也略减少[6]。随后进行的培哚普利预防卒中再发(PROGRESS) 研究,入选有6105 例既往有卒中ITA 患者随机分组接受活性药物或安慰剂,研究终点为总卒中发生率。经过四年随访,药物治疗能使血压下降12/5 mmHg,卒中复发危险性下降43 % [7]。此次随访观察到2年内卒中复发率为10.9%,低于多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的16%或45.3%等[8-11],推测是因为严格控制了入组患者的血压值,从而减少了卒中复发率。

本次研究入组的119例患者中,无论青中年患者,还是老年患者,常规治疗组与积极治疗组间,统计的终点事件都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此次实验的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造成的,今后可扩大入选病例,延长随访时间做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临床中的患者而言,基于经济承受能力,用药剂量及安全方面的考虑,血压值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容易许多,可建议将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即可。本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按照年龄分层或积极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预后与常规治疗相似,可为卒中二级预防血压目标值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代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R]. 中国循环杂志, 2014,29(7):487-491.

[2]王少石. 高血压与卒中二级预防[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5,2(3):188-190.

[3]卢卫国, 伍伟洪, 陈兴亮. 佛山市顺德区中学生血压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院,2014,14(4):154-156.

[4]柯水旺, 曾海生, 邓朝晖, 等. 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流变学分析[J]. 现代医院, 2013,13(1):41-43.

[5]ODONNELL MJ, XAVIER D, LIU L,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scha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 (the INTERSTROKE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10, 376(9375):112-123

[6]FANG XH, ZHANG XH, YANG QD, et al. Subtype hypertens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 l0-year follow-up study[J]. Stroke, 2006, 37:38-43

[7]BUGNICOURT JM, CHILLON JM, CANAPLE S, et al. Stroke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use of PROGRESS therapy[J]. Fundam Clin Pharmacol, 2008,22(2): 217-22.

[8]王司清,李秀岚,赵成波. 复发性脑卒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494-495.

[9]刘海燕,孟庆芬. 脑梗死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首都医药,2009,v.1502:41-42.

篇2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5组,给予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其高血压KAP、依从性评分以及血压控制率。结果 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优于其他健康教育方式。结论 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发挥了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点,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效果 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ek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15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5 groups and imposed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ir hypertension KAP score and compliance scor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Conclusion: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worth to popularized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compliance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患患者数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而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知晓率、提高遵医行为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手段[2],高血压的防控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本研究观察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拟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综合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确诊高血压病人150人,入选标准:(1)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判定标准[3],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高血压;(2)年龄40-70岁,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有阅读能力,与人沟通无障碍;(3)排除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及严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等。其中男97例,女5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6例,初中43例,小学21例;平均年龄55.3±6.8岁。将其按年龄、性别和文化构成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电话回访组、讲座组、宣传手册组和医患一对一互动组),每组各30例,各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前KAP与依从性调查 所有5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均进行高血压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和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同时记录各患者健康教育前的高血压分期和血压值。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不予特殊干预,直到6个月观察结束回访1次;电话回访组(简称电话组)每周电话回访1次,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讲座组每月组织专家进行1次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讲座,开展现场咨询,同时每3个月进入社区组织讲座1次;宣传手册组(简称手册组)将高血压防治知识印制成宣传手册,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给病人,叮嘱其经常翻阅,内容也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医患一对一互动组(简称互动组)采用多种方式结合,包括定期(每月1次)家访、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患者一起讨论、互动演示训练等。

1.2.3 资料收集 5组患者观察结束时收集如下资料:(1)高血压KAP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知识问题20题,态度问题10题,行为问题10题,按答对问题正确个数计分;(2)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服药、饮食、运动等行为按3级分类(即相当规则,比较规则,不规则),分别计分2、1、0分,问题共25个,最高得分50分;(3)血压控制率,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视为有效控制。

1.2.4 资料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录入并处理,数值资料用表示,多组数值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观察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用R×C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干预前后KAP和依从性比较

健康教育前各组患者KAP以及依从性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互动组同其他组比较知识、行为和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话组知识、态度和依从性,讲座组KAP及依从性,手册组知识、行为和依从性,互动组KAP及依从性干预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KAP及依从性比较

注: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同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有所差别,互动组控制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话组、讲座组和手册组血压控制率均较高(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日益昌明和药物的不断更新应用,现有药物和治疗水平完全能让90%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但现实生活中高血压控制率并非如此,由于各种不良行为方式、心理原因等影响,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美国仅为27%,英国为6%,我国北京的调查仅为18.5%[4,5],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缺乏系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改变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提高临床依从性认识不够,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桥梁,它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办法不是靠药物,而是健康教育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高血压在老年人口中的高患病率促使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有效、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如电话回访、宣传手册发放及单一讲座等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探寻出医患互动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其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一旦建立,就会形成习惯被保持。范珊红[7]等报道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显著与可能以下特点有关[5]:(1)能注意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减少高血压的可控相关危险因素;(2)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适用于个体需要的教育方式,通过交流互动、心理疏导,调动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对疾病的防治意识,提高了依从性;(3)根据不同阶段和对象设立治疗目标,使患者将所学付诸实践,同时使家属了解高血压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同参与制定健康计划,为患者创造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环境。

因此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发挥了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点,利于患者充分获得对疾病防治的认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l0.

[2]胡玉冰,邱昕光,严红.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人群防治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8-11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4]王苏,顾缓,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7(3):135-136.

[5]齐瑞玲.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57-158.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2003年第7次报告(JNC7),全球已有高血压患者10亿人。我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0%左右,据此统计我国老年人高血压人数高达5000万。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脏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近1200万。心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主要转归为脑血管病,在一级高血压水平的死亡病例中,致死性脑卒中占44%,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已跃居首位,脑血管病的患病人数约为300余万。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5倍。中国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SBP≥160mmHg,DBP<90mmHg)60~90a的人群占6%,70~90a占12%,80~90a占19%。然而,根据1997年卫生部及中国预防科学院的统计报告,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虽然年龄>65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可达80%,但控制率仅为28%。因此我国老年高血压处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控制率低的状态。若将人群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预防80%的脑卒中事件和37%的冠心病事件。46%的脑卒中和67%的冠心病事件发生于一级高血压和正常高限血压的人群中,由此可见,不仅要对二、三级高血压进行治疗,而且要重视对一级高血压的积极治疗,这对防止心肌、脑血管事件是非常重要的[1]。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控制一直面临着挑战,对控制老年高血压的关注逐渐从对舒张压治疗的重视变为收缩压和脉压差的控制。

1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人血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升高,故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几经修正。鉴于血压的升高与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故WHO和JNC7仍将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40/90mmHg。老年高血压有以下特点。

1.1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离现象

即DBP正常或轻度升高,而SBP明显升高,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使SBP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DBP下降。脉压差(PP)越大,动脉硬化程度可能越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2 合并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从而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

1.3 并发症多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史长、血压控制不理想,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肌肥厚、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SBP随着年龄的升高,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的比例增加,且较DBP升高的危险性更大。

1.4 假性高血压

表现为用普通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明显高于动脉内血压直接测量数值。其原因可能与肱动脉硬化有关。临床上若发现肱动脉、桡动脉触诊有条索感,X光胸片显示主动脉强直、僵硬、钙化者,诊断高血压要慎重,部分假性高血压常表现为单纯性SBP升高。假性高血压的鉴别:先触知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然后用袖式血压计测肱动脉血压,再将气袖加压至超过SBP10~20mmHg,此时若能触知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者为Osler氏征阳性,提示患者有显著动脉硬化,其血压计所测值可高于动脉内实测值10~15mmHg。对此类患者诊断高血压要慎重,必要时可直接测量动脉内压。

1.5 直立性低血压

多见于从蹲位到站立或从站立到蹲位,起床后由卧位到坐位(速度偏快),血压突然下降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甚至摔倒。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功能减退有关,也可能与血管收缩因子活性下降、功能失调或分泌量不足有关。故建议老年人起床时至少静卧30s再从床上慢慢坐起,然后采取双小腿下垂姿态至少静坐30s再慢慢站立,站立后手扶桌椅或其他固定物静立30s后再活动。

1.6 高血压症状不典型

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压值高低不成比例,患者血压很高,有的甚至SBP>200mmHg,而自己毫无觉察,但这并不表明患者不合并靶器官损害。

1.7 高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在一日之内血压波动很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后血压急剧升高,夜间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夜间脑缺血或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有关。偶测血压很难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变做出准确评估,故有必要对老年人高血压进行动态血压观察和评估。

1.8 对降压药物反应不一[2]

由于老年高血压的血压波动大,所以对同一种、同一剂量的降压药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不一致,尤其是晨后血压波动更大。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要经常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1.9 治疗顺从率、控制率低

卫生部及中国预防科学院的统计报告显示,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65a的老年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虽然已达80%,但血压控制率仅达28.2%。许多老年人是以心脑血管急症入院后才发现患有高血压病。因此,老年人到医院看病无论就诊哪一个科,都应常规测量血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 SBP升高及PP增大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近几年的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P增加及SBP增高是与预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关系更为密切的因素。在对于上千例24hSBP的观察发现,SBP>140mmHg比SBP<110mmHg的生存率降低18%。在EWPHE、SyestEur、SyestChina的三个临床试验中观察了7929例高血压患者的SBP及PP的变化,提示当SBP恒定在160mmHg时,DBP低(75mmHg)比DBP高(95mmHg)的患者2a末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了12%。说明PP越大的高血压患者死亡率越高。在冠心病的临床试验中也发现PP在100mmHg比在40mmHg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上升1.5倍。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更高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现象的同时PP增大,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率较高。有调查发现,在65~85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SBP>140mmHg,DBP<90mmHg的占62.2%,而DBP>90mmHg的仅占8.2%。在近期公布的一个老年高血压生存分析研究中,对9431例年龄在65~102a的老年SBP高血压患者随访10.6a,在随访期间有2304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分析结果提示:SBP控制在<130mmHg,DBP控制在80~85mmHg的高血压患者死亡率最低,而SBP>160mmhg,DBP<70mmHg的患者死亡率最高。SBP与PP是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PP>77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PP<50mmHg的2.13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更高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现象同时PP增大,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率较高。近年我国在对10076人进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基线调查中发现,PP≥47mmHg的患者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10.5/10万,相对危险指数(RR)为4.68;而PP<40mmHg的冠心病患者的发生率为2.6/10万,RR仅为1.17。当PP≥47mmHg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为48.1/10万,RR为6.83;而PP<40mmHg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12.3/10万,RR仅为1.77。从而提示PP增大预测着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2001年Circulation杂志公布了美国Framingham的一项老年高血压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有近80%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属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60a的老年人SBP及PP是判断高血压的主要成分。

SBP增高及PP增加实际上是大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结果。正常状态下大动脉可以缓冲左心室射血产生的流量和压力波动,动脉扩张性降低的主要表现为动脉僵硬性增加。因为压力波动的发生部位距升主动脉较近,结果就增加了主动脉和心室收缩期压力,降低了舒张期压力,因此大动脉缓冲功能的降低会导致SBP升高,DBP水平降低,PP增大。大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及扩张性减弱是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早期血管功能改变,晚期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可能加重这一病理变化,从而促进了脑卒中的发生及发展。

3 降压治疗对心血管病的预防作用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阻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从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对血管病变的干预始终局限于通过解除管腔局部机械阻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了解,认识到血管结构及功能与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血管壁病变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

已有研究表明,60a的高血压患者24hPP与每搏量呈正相关,与动脉顺应性呈负相关,而>60a者则PP仍与动脉顺应性呈负相关。因此,动脉弹性的变化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发现,采用钙离子拮抗剂积极长期的达标降压治疗,可以使卒中的风险下降42%,冠心病的风险降低26%,心力衰竭的危险下降29%,所有心血管的危险降低31%。同时在近期公布的国际临床试验结果中发现,钙离子拮抗剂、ACEI两类药对降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效果较好。

4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治疗老年高血压要达到什么目标水平,至今尚无明确结论。WHO和JNC7并没有规定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治疗老年高血压,尤其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时,宜选用作用平和、缓慢的制剂,如利尿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及ACEI等,在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后,常规给予抗凝剂治疗,定期测量血压并随时予以调整剂量。

4.2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剂量,逐步降压,多观察药物的治疗反应,特别是体质较弱的患者更是如此。有些老年人SBP降至120~130mmHg时即处于半嗜睡状态,而降至150~160mmHg时却可以自理。因此,对这类患者不易将其血压降得过快、过低。

4.3 JNC7推荐介绍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醛固酮)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除非为轻度高血压,一般均应联合用药,以更好地降压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4.4 降压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观察降压的治疗反应,还要注意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反应。治疗合并脑供血不足的高血压病患者,宜选用ACEI、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合并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宜选用ACEI和钙拮抗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时,应先合理降压、利尿后,再用强心剂,常规应用ACEI,以血压降至140/90mmHg为宜,过低可能影响脑和冠状动脉供血。使用ACEI时宜选用依那普利(2.5~40mg・d-1)或雷米普利(1.25~20mg・d-1),不宜选用卡托普利(开博通),以预防肾功能减退。该类患者不宜使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和硫氮酮,可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不宜使用短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若必须使用时则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4.5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血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应一并予以治疗,减肥本身就有降压作用。同时要注意降压药对这些疾病的不良影响。这四种合并症均不宜首选噻嗪类利尿剂。由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动脉硬化,血管壁回缩力差,故DBP偏低,PP大,降压治疗时应特别注意DBP不能低于60mmHg,否则会影响脑和冠状动脉血供。

4.6 对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血压有可能自发性下降,若血压不达标,仍要坚持降压治疗,这对预防再次脑卒中肯定有益。这类患者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对于发生高血压急症的患者的治疗原则不同于一般高血压,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合理降压。

参考文献

[1] 赵冬,吴光苏,王薇,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积心血管发病危险性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0):612

篇4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小剂量;心律失常;血压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3-011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low dose of dexmedetomidine befor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on hemodynamics and blood pressure. Methods 94 cases of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47 cases,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general anesthesia,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dose of 0.5mg/kg of dexmedetomidine hydrochloride was given and continued for 10 minutes before th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llow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heart rate (HR) before and after half of an hour of anesthesia and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esthesia(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anesthesi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exmedetomidine;Low dose;Arrhythmia;Blood pressure

外科手g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随着舒芬太尼等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在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增大,使全身麻醉成为不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法。但全麻气管插管由于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到机械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所致[1],常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从而对手术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全麻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结果有效抑制了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患者心肌部位的耗氧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能保持相对稳定,使手术安全系数大大增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12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38~86岁,平均(46.32±7.06)岁,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39~85岁,平均(47.02±7.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高血压病者;心功能异常者(含心律失常等)。本组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勺榛颊呤跚拔薷哐压病史,在手术前均禁食禁饮10 h。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全身麻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方法:即在患者进行插管前给予2 mg/kg丙泊酚iv,0.15 mg/kg 顺阿曲库铵iv和4 μg/kg芬太尼iv,当患者的肌肉松弛后30 s内进行气管插管措施,连接麻醉机,将潮气量设定为8 mL/kg,将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0 mmHg,呼吸频率为8~12次,并在手术中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泵入,定时给予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效果,观察组在进行麻醉诱导前给予0.5 μg/kg负荷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10 min,之后给予0.5 μg/(kg・h)负荷剂量进行维持。其他麻醉措施与对照组相同。

1.3 监测指标

(1)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与麻醉后半小时收缩压与心率变化情况;(2)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应激性高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半小时收缩压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其收缩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半小时观察组平均收缩压为(126.3±7.2)mmHg,平均心率为(92.5±5.3)次/min,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为(140.4±6.8)mmHg,平均心率为(98.6±5.4)次/min,升高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心动过速1例、心律失常2例、收缩压增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发生心动过缓1例,心动过速2例、心律失常5例、收缩压增高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中最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临床发现不少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时,往往因为受对手术的恐惧等因素影响而致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体内的儿茶酚胺数量会有所增加,加上麻醉时气管内插管对患者的强烈刺激,使患者的血压值不断升高,心率也会有所加快,对麻醉和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全身麻醉能使患者失去痛觉并促进患者意识消除[2],在此状态下,可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不良体验,可以利于几乎所有手术的进行,因此全麻已经成为不少外科手术的选择。

有研究认为浅麻醉下进行气管内插管,可引起剧烈呛咳、憋气或支气管痉挛,由于气管内插管的刺激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症状,如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甚至心跳骤停等,这会给患者的手术治疗与麻醉带来一定程度风险,如贺亮等[3]认为,咳嗽会导致眼内压、颅内压、腹内压急剧升高,从而对手术患者存在潜在危险,并使患者的生命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是否达到良好的镇静深度,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临床手术中对麻醉方式的选择和物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4]。

临床发现为了使行气管内插管前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麻醉医师一般会在麻醉前应用肌松弛药或行喉头和气管表面麻醉等措施,使患者咽喉部肌肉完全松弛并减少插管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认为,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高选择性,其在麻醉过程中清醒、镇静作用与自然睡眠相似[5]。其最初开发目的为降压,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在麻醉辅助方面效果显著[6]。右美托咪定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循环的稳定[7]。其主要应用于临床麻醉中,是临床麻醉辅助的首选药物[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半小时之后收缩压与心率稳定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龚发贤等[9]研究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患者在接受麻醉诱导5 min后,血压、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右美托咪啶能够改善麻醉中血压及心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已经得到临床的证实。但临床发现右美托咪啶随着剂量增加,出现副反应事件的概率增加,会对患者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有专家指出[11]给予右关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后以0.5 μg/(kg・h)的速度恒速维持,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根据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与其剂量大小有关,若剂量过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2]。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负荷剂量0.2 μg/kg,并以0.5 μg/(kg・h)的剂量维持应用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良好[13]。认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负荷剂量0.2 μg/kg,并以0.5 μg/(kg・h)的剂量维持应用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在本研究中,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是麻醉诱导前给予0.5 μg/kg负荷剂量的,持续泵入10 min,再之后给予0.5 μg/(kg・h)负荷剂量进行维持,使用的右美托咪定属于为小剂量,其研究结果[14]与小剂量(0.5 μg/kg)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明显,并缩短了麻醉时间,延长了镇痛时间,对于患者的循环系统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结果相同。右美托咪定具有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可恢复早期血流动力学应答,多剂量右美托咪定相较于少剂量可延长镇静时间。小剂量应用副作用较小[15]。

本研究是通过术前泵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确定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用药的合理剂量,为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很好的参照。

综上所述,由于麻醉与手术刺激,往往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Y状,对围术期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右美托咪定的药理特点,在全麻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患者插管的应激反应,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地防止术中心律失常与应激性高血压发生。该使用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方献]

[1] Svttn ER,Lang K,Peper SN,et al. Continuous intra-and postoperative 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 attenuates brain.natriuretic peptid release after major abdoiminal surgery[J].Anesth Analg,2005,101(3):896-903.

[2] 张佳雷,武杰,韩元福. 右美托咪啶用于局部麻醉下鼻窦开放术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21.

[3] 贺亮,徐军美,贺涛. 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5):455-456.

[4] 张海山. 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围术期镇静及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1):2319-2320.

[5] 汪涛. 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1,22(6):47-48.

[6] 孙浩,薄惠龙,李艳.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右美托咪啶在气管切开 MAC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33):25-26.

[7] 胡微澜,韩威利,叶建新.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5):445-448.

[8] 唐泽萍.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4,(20):34-35.

[9] 龚发贤,徐俊松,马汉祥. 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16(2):116-118.

[10] 张志捷,祁宾,苏珍,等.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视频喉镜清醒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5):461-463.

[11] 徐文通. 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的镇静效果及剂量探讨[J]. 中国医师,2015,18(7):1165-1168.

[12] 袁川,李红兵.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4, 20(11):1818-1821.

[13] 曾智琴,王凯. 两种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5,13(3):40-42.

[14] 游弋.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J]. 医学信息,2014(23):183-184.

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防治;社区护理管理

在临床中,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容易引起脑卒中以及冠心病,使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到损害,严重时还会引起致残或者致死[1]。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控制率以及治疗率上依旧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2]。我院近年来在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上,实施了社区管理式健康教育,从实施结果来看,所获效果显著且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自愿的方式,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活动室血压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60例,女性有40例,患者年龄为41~76岁,其平均年龄为(66.5±13.8)岁。按照中国高血压联盟于1999年所提出的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来诊断,即收缩压水平高于140mmHg,舒张压水平高于90mmHg[3]。

1.2方法 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的实施主要如下:①根据社区人群管理要求和质量标准来实施,结合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健康情况以及卫生习惯等实施护理评估,监督和指导影响人们健康的各种不良因素,借助于整体护理观念,制定且实施相应的护理计划,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来实施教育和科普宣传。②采取自愿的方式,开展免费的健康宣教活动,提前做好教育方面的计划,将活动安排表及时发放给参与活动的患者,定期且定时地进行开展,且定期进行血压测量、授课以及咨询,借助于板报等形式来进行宣传。由固定护理工作人员和医师来负责该项工作,结合高血压防治的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程度、管理方案以及教育方案,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与不同人群所关注的问题来予以教育。③在实施健康教育时护理工作人员还需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性格比较外向的患者应多讲道理,对于抑郁内向患者,则所用语言需适度,尊重患者部分生活习惯,保护其隐私。可采取座谈交流的方式,将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组织起来,实施面对面交流,构建良好医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④在健康教育中实时穿插检查,提倡行为治疗方式,加强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设计有关高血压方面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基线调查问卷与评估问卷,采取直面访问的方式来完成调查工作。

1.3观察指标 活动结束后,对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患者一般情况、行为变化、疾病知识水平以及生社区护理管理质量等实施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见表1,表2,通过表1和表2中数据的分析可知,经健康教育干预,100例血压异常者高血压评价标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控制率以及治疗率明显提高,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 讨论

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和医院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服务模式的中心为人的健康,主要功能为疾病预防、人群健康的维护以及促进,服务内容为人群健康情况的收集以及分析,管理整群居民的健康,帮助其解决所存在的各种健康问题,工作具有连续性[4,5]。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同时还可使患者所存不良习惯得到有效地改善。

参考文献:

[1]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2]邱少娟,肖灿,李华等.对梧州市某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降压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3):273-275.

[3]高雷,颜骅.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1375-1378.

篇6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109-01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群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其控制及治疗非常重要,尤其是发病后的控制对于患者的治疗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1-2]。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早,而我国开展得相对晚[3],本文笔者就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09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非干预组(50例)。干预组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5~78岁,平均(63.5±3.3)岁,血压85~117/144~190 mm Hg。非干预组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3~77岁,平均(61.7±3.6)岁,血压86~115/143~182 mm H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各种药物等干预治疗措施,并给予常规的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措施。非干预组患者仅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实施健康教育。包括给予患者讲解此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告知患者此病的相关小知识及治疗的方法及依据,同时患者的个人具体情况及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健康宣教的方式,对于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个别宣教的方式,后对患者的接受了解情况等进行评价及统计,根据患者的接受情况对健康宣教的方式及内容等进行调整,以找到最佳的健康宣教的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患者掌握效果,掌握好最佳的宣教时间,同时还可通过给每位患者发放高血压知识小册子的方式进行,以期达到健康知识的最佳渗透。后将两组患者的在入院和出院时的血压进行统计及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将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血压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健康教育前后SBP、DBP评价结果(x±s, mm Hg)

与非干预组教育后比较,*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可促进人们自觉地消除危险因素,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心理紧张、饮食控制不佳等不正确的做法造成的危害已超过高血压本身[4-6],因此其治疗依从性在治疗中较为重要。本研究显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稳定了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达到较佳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应用。

[参考文献]

[1]顾东风,Jiang He(美),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2]李晓燕,王吉荣.健康教育对老年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8-20.

[3]杨娟,隋捷,李荣,等.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75-376.

[4]李宝英.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测血压状况影响的调查及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40-741.

[5]张凤.健康教育疗法治疗原发性轻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60-1061.

[6]蒋晓蓉.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98-99.

篇7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整理,我们一共建立了xx余份个人健康档案,其中,老人xx人,高血压xx人,老年人中患高血压的有xx人,糖尿病xx人,儿童xx人。从数据看来,在此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约8.40%,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尤高,达88.11%;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但也不容乐观,约3.53%. 因我们在调查前未与小区物业提前沟通,也没来得及出通知或公告,所以许多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居民不理解,甚至对我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不愿意配合调查。特别是涉及姓名、联系方式、工作、既往病史时,大家都会比较避讳。有人说,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的,不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也有人说,自己年轻,没必要;还有人觉得自己本来就有保险的,用不着,而且他们觉得在社区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安全。

我想,这些居民应该还不太了解这项国家政策,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责和工作不熟悉,缺乏医与患的基本信任,觉得小卫生站没什么用,看不了病,一定得去大医院才能心安,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当然,也有许多居民非常热情,很积极地配合我们的调查。当我们无数次的敲门、解释,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时,那种感激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因为,他们的认可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医生的奉献是有意义的、是社会需要的,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会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和向往。

不论大家的态度怎样,我们每次敲门总会面带微笑,重复同样的内容:“你好!我们是竹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为社区的常住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请问方便打扰你几分钟,配合我们填一下调查表吗?谢谢!”“姓名、年龄、职业、既往病史······”虽然枯燥,我们依然热情饱满。 我们去调查时,很多都只有老人在家,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很孤独,我们给他们做调查时也聊些其他的。比如,我们去的时候也会特别叮嘱老人:饮食尽量清淡点,平时少食多餐,苦瓜是解暑好菜,夏季可以煮食绿豆粥,尽量不吃剩菜剩饭,注意个人卫生等等。他们非常高兴,觉得好久都没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最后,老人甚至还会 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心里不禁有些心酸和怜悯,老人们真的很缺乏关爱!

另外,我自己在调查中也作了反思,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准备工作:

需要提前与各个小区物管联系、沟通,将事情提前通知到位,并按人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二、 关于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

2、以病人为核心,病历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 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电子病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病人的病历汇集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病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规范化的信息。

3、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 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4、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

5、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6、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和意义:

1)内容更全面充分,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 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2)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广泛,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 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3)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方便,其特有的数据格式和集中 的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统计分析、卫生管理的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4)档案存储更简易,能实现大量存储和实时存取的统一, 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可以直接、快速、准确的为突发性、传 染性、多发性病提供资料。

三、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落实:

1、日常工作时,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注意健康小知识 的宣传普及;

2、定期分批次组织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并注意 通知到位;

3、每次居民体检结束以及看病后,做好相关记录;

4、社区可以就近与泸州医学院联系,组织医学生志愿者 定期在社区为居民量血压,宣传实用健康小知识、急救知识等,增强居民卫生意识。

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一、 团结就是力量。

以两人为一组,小组之间精诚合作,互相交 流,相互帮助,团队任务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前进,高效完成。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们相互也越来越熟悉,大家也收获了友谊。

二、 团队效率有赖于正确有效的指导。

指导老师刘部长每天都会关 心我们的工作业绩,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出一些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三、 有效的沟通是任务完成的关键。不仅要使居民相信自己,还 要让他们理解、主动配合,让他们感觉被关心和重视。而我们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篇8

芹菜在古代就作为药用。《生草药性备要》说芹菜能“补血、祛风、祛湿。敷洗诸风之症”。《本经逢源》说芹菜能“清理胃中浊湿”。《本草推陈》说芹菜能“治肝阳头昏、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步行飘摇等症”。

药用价值

芹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人体不可缺少的膳食纤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芹菜的茎叶中含有芹菜甙、佛手甙内酯、挥发油等成分,有降压利尿、增进食欲和健胃等药理作用,可作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小便热涩不利、月经不调等症的食疗。芹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的作用。

芹菜还能中和血液中过多的尿酸,可以用于痛风患者的食疗。此外,芹菜还有保护脑细胞作用、增强学习记忆功能以及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食疗菜谱

芹菜豆腐干炒肉丝

主料:芹菜500克,豆腐干100克,瘦猪肉50克,盐、植物油适量。

作法:(1)芹菜去须根和叶片,把嫩茎理好冼净,拍扁,切段装好备用。(2)猪瘦肉和豆腐干均洗净切丝。(3)炒锅置旺火上,锅热,下油,烧至七成热,投入芹菜和少许精盐,炒至半熟,铲起装好。(4)再次将炒锅置旺火上,下油,下猪肉丝拌炒片刻,加入精盐和豆腐干和炒均匀,略加水焖片刻。(5)将半熟的芹菜、炒匀的猪肉丝和豆腐干共入锅再继续炒熟为止。

作用:泻肝火,降血压。

食法:可用于佐餐,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主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属于肝阳上亢型。证见眩晕、头胀痛,耳鸣,易怒,失眠多梦,脉弦数等。

芹菜冬菇丝

主料:芹菜500克,冬菇100克,胡萝卜100克,植物油、精盐、味精、水淀粉各适量。

作法:(1)芹菜去须根和叶片,把嫩茎理好冼净,切薄片,装好备用。(2)冬菇先用水发软后,切丝,备用。(3)胡萝卜洗净,刮去外皮,切丝备用。(4)炒锅置旺火上,锅热,下油起锅,先放入芹菜片煸炒几下,再放入冬菇丝、胡萝卜丝加盐炒匀,注入清汤,转入小火焖片刻,下味精,淋麻油,用水淀粉勾芡,即可食用。

作用:泻肝火,降血压,调血脂。

食法:可单食或佐餐,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主治:高血压,血脂异常,神经衰弱等。

芹菜荷叶蒂汤

主料:芹菜连须根300克,荷叶蒂8个,老丝瓜1个,冰糖适量。

作法:(1)芹菜连须根和叶片,洗净理好,切碎,备用。(2)荷叶蒂洗净切碎,备用。(3)老丝瓜洗净切碎,备用。(4)以上三料一同放入沙锅内加600毫升水,置旺火上煮滚,改小火继续煎至300毫升,去渣,加入冰糖煎至糖溶,即可食用。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

食法: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主治:肠癌便血。

芹菜酸枣仁汤

主料:芹菜500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100克,植物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作法:(1)芹菜去须根和叶片,洗净理好,切小段,备用。(2)酸枣仁同夜交藤洗净,切碎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沙锅,加水600毫升,旺火煮滚,改小火煮至300毫升,捡出药纱袋。(3)将芹菜放入药汤里,中火煮熟,下植物油、精盐、味精即可食用。

作用:清热,宁心,安神。

食法:每天睡前服用,食菜喝汤。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

>>链 接

芹菜小知识

大多数人吃芹菜时把菜叶丢掉,只食用杆茎,这是很可惜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