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8篇

时间:2024-01-04 11:49: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篇1

广博的知识是想象的来源,由于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缺乏,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关物质的记忆表象少,进行再造想象的内容贫乏,影响了他们的微观想象力。微观知识相对宏观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想象力较弱,这些知识对他们则毫无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我抓住微观粒子运动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深刻细致地描述出来,并讲清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对一些不准确的说法,如例1中的“黄沙与石子混合,面粉与大米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进行了改正,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了动画,利用动画讲解后,果然清楚明了。

在教学中,我还列举各种各样宏观的现象,帮助学生用微粒观点来解释,以丰富学生微观想象的经验,让他们头脑中储存较多的微观表象,而微观表象越多,学生就越容易进行微观想象活动,越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达到知识经验与记忆能力同步增长,实现良性循环。

为了在微观与宏观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思维能流畅地在它们之间转换,在教学中,我常通过比喻、模型、Flas演示等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增加大量而正确的表象储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用“水果与苹果的关系”来比喻;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用儿童玩的球棍积木搭出图形;而计算机为“将微观知识宏观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我通过各种途径制作出动画,将微观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他们的理解力,使学生能借助于再造想象重现别人的微观想象表象,并以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微观想象表象,促进相互交流。

二、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增强化学思维能力

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宏观现象开始的,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着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假设、证明、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来解剖宏观的化学现象,获得对化学微观粒子的科学认识,推动微观想象表象的建立。

如在学习“分子的运动”时,我设计出“铁树开花”的实验,在学生一片惊讶声中,棉花由白色变成红色,然后我在浓氨水中滴加酚酞,酚酞变成红色,于是学生知道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我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同时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将装置中的浓氨水换成石灰水,但是石灰水不变色!而在石灰水中滴加酚酞,酚酞也变成红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学生一片愤悱之中,我请学生分别闻浓氨水和石灰水的气味,他们发现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而石灰水没有。这时宏观现象的铺垫水到渠成,于是我很方便地引导学生从微观上找原因,这样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学习原子结构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我设计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探究”,先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他们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原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将原子模型出现重大突破时的实验事实呈现给学生,如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发现已有模型与实验事实的矛盾点,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概念上的“原子”出发一直引导学生探究出道尔顿模型、枣糕模型、行星模型……,不断修正、丰富、发展对化学微观粒子的想象。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化学微观粒子的真实情况认识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全面,而且在思维探究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辨证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一切:物质世界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后人去揭开,今天认为正确的理论,到了若干年后,可能会被后人重新认识。而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前仆后继,科学才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也必将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 培养学生微观想象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神秘的微观世界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似乎离现实生活太远了,难以引起学生探求微观奥秘的兴趣,也就难以发展微观想象力,感知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当学到微观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打不起精神,即使仍然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学的苦,学的累,那么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出现分化当然在所难免。

篇2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幼儿想象力;培养方法

幼儿对鲜艳的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对图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是主要课程,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有多重要?美术教育中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下面我们对此来进行探讨。

一、幼儿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职业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是被强迫地接收成人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个儿童都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幼儿年纪小,接触到的事物非常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认知欲望。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所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想象力思维和创造性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色彩和图画的认知能力和艺术美感的培养,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所以对幼儿采用的美术教学方法也应当不同,要按照幼儿的发育程度来选择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进程,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学习情绪,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避免负面情绪产生,并且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与色彩和图画相关的游戏。

三、美术课堂开展幼儿集体教学活动

很多幼儿园在对美术教育中采用个体教育方式,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幼儿个人的美术发展上,而忽视了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想象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设置一些集体创作题材,比如,一个故事情节,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吸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幼儿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起点,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必须要足够重视。美术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各个学科,注重感知认识,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

篇3

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绘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观察物象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绘画作品中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工具及材料的技能。而传统的绘画教育忽视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便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幼儿头脑里只有零零碎碎、长长短短的线条,只是记住某物体应先画这一笔还是先画那一笔的绘画步骤,而对这个物体的整体形象缺乏认识和情感,离开教师的示范,幼儿就毫无独立创造、想象的能力。他们认为幼儿学画是建立在临摹技巧的基础上的。由于技能训练是一种机械训练,所以尽管幼儿技能熟练、画得逼真,但对所要表现的物体缺乏认知和情感,也就降低了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应允许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对物象的认知和情感,允许他们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去画,或者在画面上添枝加叶。下面就谈谈在绘画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添枝加叶临摹画

临摹画是对初学绘画或对该事物较难直接感知到的,教师可提供范画,但提供范画不等于让儿童模仿,照画无误,而是积极鼓励幼儿“添枝加叶”。临摹画关键是选材,要选择幼儿容易发挥想象力的事物。如范画提供一只帆船,让幼儿联想到二只,三只,联想到海、水、鱼、海鸥、人等。

二、主题明确的命题画

命题画(亦称主题画)它是教师根据《纲要》的要求,按难易程度预先规定好绘画的内容,要求全班幼儿都按规定的内容来完成一种绘画。要想在命题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关键是出好题目,要选择好幼儿熟悉的、喜欢的事物,要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如命题画《大街上》,孩子们把贮存在头脑中的大街景象,人物、车辆、商店、街道、树木、广告、电话亭都组合起来了;也有画“夜幕中的大街”、“繁荣的商业街”、“雪中的大街”等,有声有色,表现出孩子们对大街的认识和富有诗情画意的深厚感情,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再造想象”的记忆画

“再造想象”的记忆画,是指教师将幼儿头脑中储存的事物表象,通过想象的过程表现出来。其形式有:“记美术日记”——以画代字,让幼儿把一天所见所闻,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物画出来。“记忆添画”——教师画出一部分,留下主要的方面,要求孩子凭记忆积累的表象,通过再造想象,创造出形象。

四、“创造想象”的意愿画

“创造想象”的意愿画(亦称自由画),它是在教师的辅导下,由幼儿自己确定内容的绘画。这种画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意愿画的内容是反映幼儿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事物。其形式有①“色彩联想画”。提供某些色彩,让幼儿根据颜色产生联想,画出自己喜爱的作品。②“故事添画”。教师讲故事的开头,让幼儿编故事的结尾,画出有故事情节的作品。③图形添加画。教师给出简单的线条或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点线发挥想象,进行添加创作,画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运用语言、谈话、问答激发幼儿进行想象。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认真倾听幼儿在绘画中的言谈,当幼儿的想象在绘画中不能完全体现时,要及时帮助幼儿突破,开拓其思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就能启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如命题画“小熊”,如果没有教师语言的反导启发,不少孩子的画面上恐怕就会出现干巴巴的一个小熊,教师的一个提问“小熊在干什么呀?”那么,幼儿的想象即处于活跃的状态,于是小熊推车,吹泡泡,耍杂技,小熊请客等富有幻想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2.及时给予技能上的指导。幼儿在绘画时的想象,往往带着很多的随意性和夸张的手段,画“我到天上去作客”,倘若把到天上搭建的天梯改为大树,显然是不合情理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还有的幼儿在表达想象时,画不出整个形象,创作被卡住,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帮助,使他的想象得以流畅地展开。

3.尽最大努力,取消示范画,避免示范画影响幼儿的想象。无论是命题画,记忆画,想象画等,教师不应用示范画局限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应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逐渐克服绘画的模式,运用示范,可画局部不画整体、示范抓重点,示范后取走示范画教。

篇4

【关键词】空间想象力三面投影模型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建筑工程图的能力,熟悉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及做法,同时也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识图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第一门专业课的学习的好坏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学好《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显得至关重要。

建筑工程图的绘制与识读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谓绘图是指通过投影原理将三维形体表达到二维图纸上,识图是将二维图纸在脑海里还原成三维形体。无论是绘图还是识图,实物与图纸的转换都要依靠空间想象力来实现。没有空间想象力则无法将实物与图纸联系,更无法完成绘图与识图。可以说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简要介绍一下对于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方法和心得。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记忆表象是想象的素材,而想象是对记忆表象的改组、重建。比如要让学生认识一个被切割的三棱锥,那么首先在学生头脑中应有一个完整三棱锥的形象。通过展示教学模型,学生动手制作几何模型,组织参观建筑构造模型等教学环节,由基本几何体,再到组合体,再到建筑细部构造,让学生反复对比实物模型与投影图形,逐步熟知各种形体的几何特征和投影特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头脑中储备的几何形象越多,在想象时能提取的信息也就越多,能够由图纸联想到形体,再由形体联想到图纸,为进一步在脑海中进行形体的组合做好储备。

二、加强三面投影基本理论教学

要认识图纸与形体的转换,必须先在头脑里形成三面投影体系。三面投影体系的学习建立也正是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投影原理到点、线、面的投影,逐步深入,环环相扣,不断强化,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应多举例、多演示,先有具象再有抽象。比如在讲解正投影特性时,可使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利用教室里投影机的光线对其分别做斜投影、正投影等,展示其投影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将教室的黑板、地面、右墙分别比作V、H、W三个投影面,让三面投影体系在学生头脑中形象化;将教室里的吊扇中心比作一个空间点,将铅笔比作空间直线,将书本比作空间平面等。增加感性认知,帮助学生从空间实物进入抽象思维,在头脑中反复进行实物与投影图的转化。此外点的投影规律虽然简单,但是越基础越重要,特别是点的坐标和两点相对位置应重点训练,做到快速反应、张口即答。空间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位置与坐标关系,点在三面投影图上的表达规律,这几点都做到烂熟于胸才算是空间概念形成的成功第一步。基础夯实稳固了,后面的特殊直线、特殊平面、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直线等投影规律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运用AutoCAD、3DsMAX等制图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表达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的转化,以及组合体的形成过程,不仅清晰直观,而且形象生动,有助于空间想象力的提高。运用AutoCAD建立三维模型,通过三维动态可视化功能,可将三维模型与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轴测图等进行反复对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不断思考二维和三维的转换过程,总结各种形体的投影规律,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另外,在组合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将组合体的形成分为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方式,在AutoCAD中通过并集、交集、差集3种布尔运算即可进行基本体的叠加和切割,使组合体的形成过程一览无余。不仅直观地表现了复杂形体的形状和投影的关系,还能够通过这一过程验证自己的空间想象是否正确,使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功能也能更方便地展示投影图的绘制过程、绘图技巧和规律。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多媒体技术的确将教师从三角板和粉笔中解放了出来,提供了更便捷的演示方式。但是电脑的速度总是快于学生的反应速度,容易出现学生思维跟不上演示速度,或者长期面对电子屏幕感到厌倦等情况。所以我认为传统的黑板演示仍然有必要保留。教师以三角板、圆规、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绘图思路、方法、步骤,学生逐步模仿,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思考还有动作,能加深学生对体形特点和绘图思路的理解记忆。实践证明有时传统方法的教学效果甚至好于多媒体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取长补短,将两者良好结合使用。

四、讲练结合,加强训练

空间想象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学好投影理论基础和建立空间概念以外,更多地则需要学生多看、多画、多想、多练。课堂上每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都应附以一定的习题训练,在练习中强化抽象概念,摸索绘图规律,发现问题并纠正,课后也应有足量的练习来巩固。空间想象力的形成没有捷径,只有坚持强化训练,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效率。特别是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这种题目,是提高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普遍反映最难的,更需要强化练习,也需要加强辅导。

五、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较欠缺,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之即感到吃力,进而失去学习信心;还有些学生则因感觉内容枯燥、抽象而产生消极情绪。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积极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举办绘图竞赛,用魔方做游戏以训练空间思维速度,用橡皮泥的叠加切割模拟组合体等,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形成空间想象力,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结语: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欠缺,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手工制作模型、加强投影理论教学、计算机三维建模、强化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启发引导,先形象后抽象,先感性认知后理论总结,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建林. 浅析《建筑制图》中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策略[J]. 无线互联科技, 2012(6):193.

[2] 高恒聚. 用AutoCAD解决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看图问题[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2):75-78.

篇5

【关键词】高职学院 制图课 教学

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要学习制图课。无论是“工程制图”、“化工制图”、“建筑制图”、“机械制图”、“电力工程制图” 等。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高职学院的制图教学工作,上面所述的制图课都讲过,所教学生也有几千人。在教学工作中体会颇深的是:大一的学生在学习制图课时对制图课中这种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很难,因此突破这个难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成为制图课的关键。

而利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绘制并识读组合体三视图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最好手段。

在一般的制图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对形体分析法的应用讲授的比较多,而常常忽略对线面分析法应用的讲授。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何在制图教学中应用这两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尤其是利用“线面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我们知道组合体分成三类:叠加类、切割类和综合类,而绘制并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形体分析法,一是线面分析法(有的制图书称“面形分析法” )。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用形体分析法绘制并识读叠加类的组合体,用线面分析法绘制并识读切割类的组合体,而同时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绘制并识读综合类的组合体。

由于大多数教师或教材在形体分析法的运用上有比较详细的讲解,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线面分析法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用线面分析法绘制切割类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线面分析法通常适用于切割类组合体。分析切割类组合体是怎么得到的,没被切割前是什么基本体,通过什么样的空间平面在何处切割基本形体,分析在基本形体表面上形成的线、面等几何元素的形状及空间位置如何,这个分析过程称为线面分析法。图1(a)所示的导向块为一切割类组合体轴测图,试画出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绘制这个组合体三视图的分析思路与形体分析法截然不同。分析过程如下:先来想象形体没被切割前的基本体形状。形体没被切割前是一个长方体,如图1(b);第一次被一个正垂面和一个侧平面在体的左上方从前到后切去一块,如图1(c);第二次被一个侧平面和两个正平面在剩余体的左方偏后处从上到下切去一块,如图1(d)所示;第三次被一正平面和一侧平面在剩余体的左方、前方从上到下切去一块,如图1(e)所示;第四次被一侧垂面(柱面)在剩余体的前方、下方从左到右切去一圆柱,如图1(f)所示;最后就形成了1(a)图所示的切割类的组合体。

画这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顺序是:首先画出没被切割前的基本形体的三视图,然后依次画出每一次被切割后在剩余体上所形成的线或面的三面投影。由于篇幅所限,绘图过程就不图示了。

再按照线面分析法标注切割类组合体的尺寸。切割类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由基本体的定形尺寸开始标注,然后依次标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等切割基本体的各个面的定位尺寸,直至结束。由于开始已经将基本体的总体尺寸进行了标注,最后就没必要再标总体尺寸了。导向块的尺寸标注过程图就不再赘述。

二、用线面分析法识读切割类组合三视图

如图图2所示,已知一切割类组合体,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利用线面分析法识读切割类组合体三视图的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想象没被切割之前的基本体的形状,可见是一长方体(一般有这样的规律:平面立体类的切割类大多由长方体切割出来)。然后第一次被两个水平面和一个侧平面在体的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从前到后分别切去一个小长方体,第二次在剩余体的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中心处,用一个正垂面(柱面)从前到后打通一圆柱孔(从俯视图中所给虚线可看出),这样就形成了这个组合体,根据这个思路就可以逐一将三视图中所缺的漏线补画出来。

单一的叠加类和切割类的组合体是简单的。而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都是综合类的组合体。综合类的组合体是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同时各基本体或近似基本体在叠加过程中的表面连接关系也是比较复杂的,可能出现表面平齐、不平齐、相交、相切四种连接关系。因此在分析综合类的组合体时,不仅要分析构成组合体的各个基本体或近似基本体的个数、相对位置,还要分析这些基本体的表面连接关系,同时还要分析各个基本体或组合体被切割的情况,即切割面的形状、切割位置,切割面是切割单一基本体还是切割组合体等。综合类的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读者可以逐个标注组成综合类的基本体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然后在标注截切基本体的截切面的定位尺寸,最后再检查标注总体尺寸。

从上面的这些例子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这样一个分析思路,那就是领悟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精髓。在很多教材中,都很重视形体分析法的讲解,而线面分析法的分析过程要么不讲,要么讲解不细。

参考文献:

篇6

一、凭借文本,启发想象

我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围绕“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一中心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体会中,一个身先士卒、永不疲倦、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叶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感受到叶欣那高尚的品质,并为之感动时,我适时播放一段有叶欣有关的催人泪下的录音,并先后客串了叶欣阿姨的儿子和先生,表达着对叶欣的担心和牵挂,随即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叶欣阿姨难道不爱她的家人吗?”一个人与上文看似矛盾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想象的大门:“不是的,她爱自己的家人,只是她想救更多的非典病人。”“她很爱很爱自己的家人,但她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抢救病人、抗击非典的工作中去,为此,只能忍痛不接家里的电话。”“她是不想家里人担心……”此时,学生的心全都拴在了叶阿姨的身上,在一次次地想象、一次次地朗读,一次次地感悟中,学生一点点走近了叶欣的内心,读懂了叶欣。此时感官上的体验与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利用空白,展开想象

在教学《祁黄羊》一文时,我敏锐地洞察到,文中并没有写明当时所有的细节,特别是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祁黄羊做出两次出人意料的决定时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外界压力,成为了一个空白点,给予我们无限的思考的空间,这当然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绝佳的时机。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同学们,当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举荐是杀父仇人解狐时,纷纷登门,他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也激出了学生无边的想象,有人说:“祁老爷,那解狐与您可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啊,您怎么能举荐他来接替自己的位子呢!他可是杀害了您的父亲啊!”有的说:“不行,一定不能举荐他,他能杀您的父亲,以后说不定也会杀您的儿子!”还有的说“你真是不孝啊,父亲的仇还没有报,你现在居然举荐他担当如此重任,你要把整个家都给毁了啊!”……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而在教学祁黄羊第二次决定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前一次的学习方法继续设想:“可当悼公派人去请解狐时,发现他重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这是祁黄羊又推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消息一传出,有些卑鄙小人就开始说坏话了,他们会怎么说?祁黄羊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像刚打开闸门的江水一样,灵动而跳跃,他们的脑海中有着无穷的想象,一个个答案精彩纷呈。“那些卑鄙小人会说,我说祁黄羊怎么会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呢,原来他早知道解狐就要死了,他只是为了推荐自己的儿子,才故意做给我们看的。”“是啊,真是一个的家伙……”“我认为,此时,祁黄羊会想,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一切都值得。”“公道自在人心,我这么做完全是为国家的安危考虑。”……种种补白的想象,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进一步读懂了文中的人物的品质,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思想教育。

三、巧借媒体,丰富想象

我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他们认识的难点。于是我借助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汹涌澎湃黄河录相,此时,黄河波浪滔天的这种恢宏气势已定格在了学生的心中。当学生看到那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鼓浪前进时,不禁担心吊胆,而看到羊皮筏子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上如履平地,乘客们谈笑风生,又不禁佩服那位艄公的技术高超。此时,我再次借助媒体播放了高亢激昂的音乐,制造了紧张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想象:“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还有些寒意,羊皮筏子刚行驶不久。突然,一个湍急的浪打了过来,艄公他……”“羊皮筏子行驶到了黄河的中央,汹涌的激流、深深的漩涡、险恶的风浪,艄公他……”“小小轻轻的筏子上,六个人,满满的麻袋,好像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艄公他……”在同学的交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能如履平地,乘客能谈笑风生,一切都是因为艄公精湛的驾驶技术,以及他的“沉着”“冷静”“镇静”“机敏”“胆大心细”,这就是艄公成为黄河主人的原因啊!可见同学们已将艄公那高大的形象扎根心底。

四、放飞思绪,扩展想象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但意未了。对于这种类型的课文,我们应该解放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教学《“番茄太阳”》一文时,告诉我们:有人给明明捐献了眼角膜,明明走时说长大了要将自己的脚给作者。上课是我顺势说道:“明明接受了眼角膜后,……”“十年后,明明又来到了这个小镇,又听到那个拐杖的声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这个故事的后续。此时,学生的思路已拓宽,合情合理的想法如春笋一般萌芽。教学时,我们要巧妙利用教材创设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原本就超凡的想象力,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的火花,得到更多的思维的训练。

篇7

摘 要:员工心理健康就是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了解员工职业状态后深层心理原因,帮助员工从职业焦虑中解脱出来,缓解压力带来的心理伤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员工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一、引言

员工心理健康就是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是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员工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才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成功、不断进取的态度。在企业内部要创造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是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在这种环境中才能使员工的心理真正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并非都是有害的,工作绩效与压力的对应关系呈倒U型曲线。适度的压力能够带来积极地工作动力和乐观的生活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高负荷压力却给个人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心理健康定义及标准

2.1心理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不正常症状,而且指个体在生物层面、心理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上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态。

2.2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各种观点,认为心理健康者有如下特征:1、行为反应适度。指一个人的行为内容符合社会规范,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一致。2、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和行为与同年龄多数人相一致。3、自我意识正确。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所了解。4、具有自我价值感。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定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感到满意。5、情绪健康。健康的情绪在心理上表现为生活乐观,情绪安定,富有同情心,有热情,乐于助人,有充分自信心等。6、善与人相处。健康的人应乐意并善于与人交往,能够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和感情。7、自我控制。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明确行为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3.1心理健康的心理动力理论

人有本能的需求、欲望和冲动,当这种原始驱动力与现行社会规范,社会现实相矛盾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影响心理健康,从而产生焦虑与抑郁。根据该理论,人的人格动力中包含有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我们要以坚强的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尽量使心里达到平衡。

3.2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

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是因为他们心中有非理性的想法,比如,认为人应该是十全十美的,逃避比面对人生更为容易。在评估自己和未来时,往往使用自我责备和自我反对的模式,因此容易产生自卑感,即心理困扰与自我挫败的不健康心理。

3.3心理健康的人本论

这个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只有自我实现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3.4心理健康的社会学习论

该理论认为,凡是心理健康的个体都应该具有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最大技巧与能力,有学习潜能与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通过社会学习、观察学习,学会与社会环境相融、与人和谐相处的。

四、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4.1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是压力过大产生的。首先,它体现在情绪的耗尽状态,这种情绪的耗尽让人渐渐感到上班时的身体不适。其次,让人变得愤世嫉俗,打击与工作有关的一切事情。最后,是个体的自我评价严重降低,产生无能感。职业倦怠心理的诱因很多:个体的自我价值的评价与现实成就不符时,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落差;由于缺乏职业规划而在现实职位没有发挥出个人专长;员工为取得金钱或名利而透支身体健康等都会引发员工的职业倦怠。

4.2职场压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职场人士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竞争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形成的压力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工作中产生的,既职场压力。包括工作任务重、人际沟通、角色冲突、工作环境等。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影响到员工的身心健康、情绪以及工作。

4.3应急状态

应急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短期的或偶然发生的,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应急反应;另一种是长期的,由生活压力引起。在应急状态下,人们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活动抑制或完全紊乱,甚至发生感知记忆错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惊慌失措。有时人在应急情况下会变得意识狭窄,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另一种表现是,多数人在一般的应急状态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即集中各种力量,是活动积极起来以应付紧张情况。

4.4工作环境

首先,山水花草等自然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员工们的心理状态。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其次,适宜的采光、噪音和色彩等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不科学的照明、嘈杂的声音以及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五、员工健康心理的培养

5.1加强教育培养

首先,认真分析员工在人际沟通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合理选择培训的类型和方法,加强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疏导员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提高员工沟通减压的能力和自信心,解决人际关系给员工带来的心理问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通过培训、技能竞赛和学历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彻底解决职工心理障碍的根源,不断提高职工适应能力。再次,借助各种宣传载体和辅导培训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家提高处理待人处事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不断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特征及坚强的意志品质。

5.2讲究方式方法

首先要正确评价自己,不过高要求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其次培养独立人格,减少他人评价的影响。第三,多与人交流沟通,及时发泄自己不快情绪。交流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过程。另外,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广泛的社会支持是缓解压力不可或缺的途径。最后,缓解职场压力。缓解职场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宣泄,要适当运动,每天适当调适自己。

5.3营造和谐氛围

领导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用表率的力量影响带动员工,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关爱员工,深入到员工当中去,积极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加强亲情化思想工作,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轻松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积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辅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利益诉求、思想交流等多种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秀忠,孔伟.管理心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2] 曾垂凯.工作压力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人类工效学.2008.

[3] 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秀忠,孔伟.管理心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5] [6]彭聊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3版.

[7] 周晓琴.外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篇8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科研项目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25

1 研究的必要性

所谓研究生,就是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来源于理论的沉淀和实践的磨练,尤其理工科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的原则。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是能力培养的关键,选择什么样的衔接方式,采取什么类型的衔接模式,构建什么结构的衔接平台就成为搞好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时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课程学习阶段,包括专业学位课和自选课的学习。相比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更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为课题研究阶段,学生根据导师确定的研究方向,整理相关领域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工作重点,开展对相关重难点问题的研究和攻关。

但传统的培养模式,很多存在的问题已经显现。首先,课程的学习注重基础性、理论性,缺少针对性。学生对具体的研究目标尚无充分认识,对所学课程的价值、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学习带有盲目性。盲目性导致在课题研究阶段,资料储备和技术准备不足,前期的准备不足带来展开研究的滞后,而完成论文的时间节点是不变的,这就使得真正研究的时间大打折扣。少了深入的研究,论文就成了为了作文而作文,很难有高水平的论文出现,研究生素质的培养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培养方法的思考

本研究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将对研究生的素质培养依托于科研项目,贯穿一个项目或部分的始终,理论学习以实践为牵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注重能力培养实效性。

高校都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术研究并举。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学校是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地方,具有技术密集型优势,因此承担来自国家部委、省、市等各个层次的科研任务,利用其优势,攻坚克难,推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承担的大项科研任务很多,需解决技术发展中的一些急难问题。学校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都在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通过课堂与科研的交融,也大大提高了广大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每个科研项目都有完整的研究框架,严格的时间要求,既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指标。既要有理论的创新研究,还必须有工程的实际应用,以最终的应用效果为考核指标,是一种形式规范、蕴含丰富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活动。

任何的培养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能改变的,任何形式、内容上的变革调整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展开。研究生是经过全国性考试选的,在智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具备了基本的素质,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础及专业知识,在知识储备上有了一定的基础。研究生培养就是要在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上下功夫。在大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需要有长足的拓展,知识的体系要建立起来,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储备是为了“有备而战”,使用才是储备的最终目的。

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融入到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的研究作为项目研究的一部分被纳入到整个项目管理、推进的全套体系中。科研项目作为课题研究的大背景,项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对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题的研究任务是项目研究任务的一部分,同样要接受考核,以现实的任务需求作为课题开展的牵引,用项目这个科学体系的进展来带动学生课题的研究。主观上,学生的积极性来源于对知识驾驭的渴望。客观上,这种主动性来源于硬性指标必须完成。

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将传统的一分为二的学、研模式变成合二为一的研、学过程,把人才的培养工程化、过程化。通过课题的研究,主动地适应与项目的随动。先立体,再破题,先明确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际就是取得真经之时,回头再看,已经走出了十万八千里。

通过理论主动结合实践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自学能力,有步骤地培养了灵活运用知识的技巧,积累了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同时,有了责任,有了协作,培养了学生对事情负责的态度和团队的合作精神,从心理和能力上都有利于学生胜任毕业后的工作岗位。

3 总结

教学相长,就要从主观的气氛和客观的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思路。从主观上,让学生明确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观的创造性。从客观上,通过体制保证,使其能沿着轨道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保证时间,保证效果。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盲目学习到有的放矢,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跨越,把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转化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2]肖敏.建立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6).

[3]何杰,朱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03,(3).

作者简介:王锋,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河北石家庄 050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