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7:41: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低碳经济目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金融危机催生了低碳经济的到来。2008年世界环境日确立的“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的主题,必将引起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之路。勿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但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惨重的代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但消耗量却迅速增加,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 的碳排放强度很高,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与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11月26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新环境下,我国企业要摆脱困境,要复苏,重振雄风,必须正视困难,认识到企业生存的严峻性。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制造大国”。然而,在高产销量的背后,我国绝大数企业的现状却是“大而不强”,目前企业实行的基本上是旧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开采、高生产、高消费、高排放”为导向,因而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很低,大量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企业,已进入高成本经营时代。反之,在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背景下,“绿色消费”意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目前,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企业比例大概在30%,而这一比例今后将越来越高。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紧抓低碳产业发展潮流,通过绿色经营,抢占了发展机会多、潜力巨大的绿色产品市场,在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其品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巩固了在世界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500强企业,多数是“三高一低”型的垄断企业,管理手段不高,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只追求经济效益,轻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环境要求而遭受各种损失。我国数百个品种、7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不符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而被限制或禁止生产和销售;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因农药残留量超标,我国部分粮油食品出口受阻;部分纺织品出口,也因染料等问题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在他国“绿色条款”的限制下,一批国内企业已经败下阵来。为此,作为直接反映理财环境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的变迁而随之变动,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认识
确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应是首要任务,为了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趋势,确保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强化管理,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其一,提高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深层次认识。企业环境复杂多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为防范风险,企业财务必须实施战略管理。即财务管理要以企业发展为核心,在低碳经济新环境下,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求获得企业效益增长的战略。从另一角度看财务管理战略是以企业战略来制定的,财务管理整体目标就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标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也就是由单一的财务资本运作和收益分配等传统的财务管理提升到与企业发展战略同等重要的核心管理,这即是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也是一种以企业为核心的理财理念。实施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力求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保证企业未来持续的获利能力,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只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主体,只对其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不能超越主体,不能以企业在降低各类经营成本和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寻找平衡点来研究外部环境,忽视环境的战略关联,因此企业需要将战略管理延伸到财务管理领域,将战略渗透到对财务资源的管理上。财务管理与战略的结合是必然的。所谓财务战略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使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为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标的战略性思维和决策活动。即其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本流动,根本目的是维持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对传统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那么,开展战略型财务管理活动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其二,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紧扣战略管理制定。作为企业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具体化,财务管理目标随企业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终极的静态过程。战略管理视角下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全局性,涉及内容广泛,既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既重视非人力资产的管理,更重视人力资产的管理,而且同时注重现有的活动和将来可能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战略财务管理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更加强调外向性,更加注重观察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及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战略财务管理目标不再只追求短期效益,而是从战略角度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在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综合价值达到最大。在量上体现为企业价值即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的不断增长,在对企业评价着重的不是企业已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在质上则体现为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目标思考
其一,低碳经济和财务管理目标理念的结合。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财务管理目标则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成功经营企业的关键。低碳经济“经济”是核心,低碳是一个修饰词,关键是如何借助低碳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立以低碳思维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升和变革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才能有效进行理财,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资金所好准备,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其二,明确低碳战略的财务管理目标。我国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各国而言都是一个历史性机遇,我国企业应该把握机遇、把握商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才能抓住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脉搏,培育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所谓低碳战略,就是以低碳作为发展模式、产品标准和无止境目标的宏观架构。低碳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企业使命与理念、产业结构与项目规划、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及其他上下游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与物流、产品服务与回收、企业文化与品牌传播、人才团队与规模控制、建筑节能与资产管理、资本运作与融资模式等。企业要谋求长期的稳定发展,必须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确立战略性目标。通过战略性地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企业运营管理的决策之中,确立低碳战略,企业就能够减少气候变化问题带来的影响,降低由此带来的相关的气候风险、法规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且在降低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并最终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目标可划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财务管理总目标应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思想,避免财务管理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为,同时企业应审时度势,制定和实现不同时期的具体的财务目标,取得阶段性利益,积聚发展实力,在确保长远利益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短期利益.以期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战略一旦制定就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科学的发展规划。通过财务管理的理财,调整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投资、融资战略、开拓创新,为未来市场做好低碳技术、产品服务、资金保障等准备,围绕财务管理总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企业积极发展获利丰厚的低碳经济产业,分享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 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 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流通消费
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河北日报讯(记者王雅楠)日前,《沧州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印发,其中提出,沧州市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园区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改造、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示范。推行产品绿色设计,争创省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河间创建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进度。以绿色产品为导向,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大认证开发力度,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00个以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2025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探索构建“一张网、两本账”机制,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加强肃宁县、吴桥县地膜回收试点建设,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治理试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2021年至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加快发展壮大信息智能、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家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能源互济、资源共享、废物协同处置的公共平台,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废物综合利用。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公转水”项目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路有序转移。加快铁水、公铁、公水等联运发展,加快布局建设“无水港”,2025年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比例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电驱动货物装卸。加快5个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企业使用单元化、厢式化物流载具,鼓励采用“挂车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合理布局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以汽车产品为重点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建立信息平台,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智能回收终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行业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严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强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引导企业对接多双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带动先进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倡导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鼓励企业和居民选购绿色产品,提倡有条件的县(市、区)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高端品质认证,探索创建质量认证示范区,强化认证机构信用监管。严格执行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管理规范,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提高收储运等各环节节粮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2025年沧州市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继续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监督执法、替代产品推广和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执法行动、计量监督检查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计量器具不准等违法行为。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装。
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光伏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黄骅市南排河镇140兆瓦渔光互补、泊头市齐桥镇120兆瓦农光互补复合发电等光伏项目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广“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2025年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全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对城区内5条河流开展全面排查“回头看”,杜绝水质反弹。确保建成的7座垃圾发电项目稳定运行,肃宁县垃圾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原生垃圾”零填埋。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集约利用土地、海域、岸线等资源,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与交通线网规划协调,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建设。
关键词:人才培养 专业定位 特色和优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69-01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在综合思考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基础上,结合专业师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实际,我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于2013年正式更名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球自然科学、资源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学、城乡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目的是适应城市建设、土地规划、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一)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本专业为理学专业,属于非师范类本科层次教育。专业办学将结合地球科学学院的优势资源,培养适合在国土、矿产、水利和城乡规划部门从事国土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本专业成为区内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灾害防治、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环境治理三个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同时,适应广西国土资源开发和土地整治、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争取成为北部湾开发建设和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办学定位在各级各类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目前,我国仍面临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出现的资源环境恶化问题。在广西经济欠发达的背景下,由于产业转移将带来发达地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同时,广西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例如,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日趋严重。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新的形势下办学定位将继续保持原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领域,针对专业名称的更改,未来专业主要定位于培养从事国土资源规划、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契合广西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我校总体专业定位吻合。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确定依据
学院根据广西经济发展对土地规划、土地整治、矿山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通过详细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对以往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国土资源、矿业勘查、环保、农林、水利和城建等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评估机构、事务所等从事管理、规划、评估、设计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学习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二、专业形成的优势和特色
到目前为止,该专业经过1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人才培养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广西亦称“有色金属之乡”,矿山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损毁和环境的破坏,而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专业紧紧围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做好办学定位,服务地方发展。目前,本专业具有土地规划乙级资质,能从事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业务。
特色方面,重视实践教学和应用软件教学,注重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开设了土地整理等6个专业实习基地,教学过程中重视Map Gis(地理信息系统)和Arc View(地理数据处理)等应用软件的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些实践教学和软件教学能够满足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评估、土地规划和土地整治的人才要求。同时,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以及大学生创新项目,引导和激励专业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55)、桂林理工大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资助。
【关键司】低碳经济;财务管理变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将改变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财环境、资产管理及财务评价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革。
一、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2009年l2月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碳减排、碳交易”等逐渐被更多人所关注。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发表了重要演讲,承诺到2020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要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国家发改委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1.低碳经济能耗少,污染小,可循环利用。低碳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低碳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低碳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它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其产品具有可循环利用的性能,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并生产出受市场、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创造了条件。
2.低碳经济可长期收益,可持续发展。目前,经济发展形态已经转移到绿色低碳模式上来,这就要求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通过低碳技术建进起的低碳产业,其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并且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3.低碳经济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现阶段国际社会和公众要求经济主体—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低碳经济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节能减排、改善气候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低碳企业担负着保护环境等重大的社会责任,其生产经营能够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特点,决定了在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政府组织、管理者和个人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做到了惠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的同时,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持续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能为企业增加长久的生产动力。
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的一切涉及资金,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低碳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将在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
1.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定正确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成功经营企业的关键。财务管理目标有着广泛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它们分别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和要求,每一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并在实践中有一定的运用。但这些观点都是从经济学视角基于产权理论以及理论的企业性质的一般分析,确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先天的间接性,难以发挥目标对企业财务活动指导.而且这些目标更偏重于经济效益最大化,淡化了社会效益最优化。尤其忽略了生态效益,难以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和谐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及财务管理活的运行是与企业的经济体制、经济境和企业理念密切联系的。在发展碳经济的新环境下,企业应积极构低碳核心竞争力,主动将低碳约束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重新审视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适时调整战略和财管理目标,促使自身转变经济增长式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财务理的创新,使财务管理目标融入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中,更合理分配资源分配投资、缩减成本,提高产品和业自身的绿色竞争力,坚持技术新,推进低碳经济。使企业充满生与活力,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2.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财环境的变革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务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178-01
一、生态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筹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不同阶段。经济形势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但是,以往财务管理诸目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环保责任和环境风险都作为外生变量对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与环境相关的问题被归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是,在低碳时代,与低碳、环保、节能有关的诸多要素将内化于企业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产品碳足迹的计量、企业碳资产和碳负债的披露将通过法律制度强制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价值将成为企业价值的最高标准和终极体现。所谓生态价值,就是将碳风险与碳责任内化之后,企业及其各利益相关群体所创造的最终价值。当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该企业有低碳方面的要求时,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其经营模式,对流程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改造。
二、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内涵
1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顺应当代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其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资源的过度被开采也导致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迫使人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低碳经济,方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很好的顺应经济的发展。
2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内容。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全方位的,企业在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谋求利益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其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考虑其经济行为对国家、社会、公众、环境的影响,才可能把“自己”做得更大。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为此作出经常性的努力。鉴于此,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应过度的重视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还应该考虑企业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3 引入低碳经济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在现有财务管理目标中引入低碳经济理念,从而让企业管理者在关注收益、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时能够关注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消耗,同时强调对这些消耗的补偿,以保证物质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以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是经济体中的核心问题,同时对社会发展也具有导向性作用。顺应低碳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业绩,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入低碳经济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现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气候变暖,环境的改变也要求世界倡导一种新的生活、生产方式――低碳经济,可以说低碳经济将称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进力量,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低碳经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延伸。只有世界整体环境得到保障。全球才有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用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世界范畴的意义。
三、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及其弊端
1 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未考虑同投入资本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不便于企业的比较。
2 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3 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它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但是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性和综合性,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很难体现出来。
四、讨论
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因此,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理念的今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上,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并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的基础上。企业从财务管理方面应该考虑企业对环境的贡献,从而使企业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其朝,发展低碳经济之我见[J],能源与环境,2010(04)
2 朱少东,低碳经济下的财务创新[J],现代商业,2010(21)
3 寇改红,于新茹,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然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4)
4 都迎贵,浅议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
低碳经济的早期思想起源于1999年,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发表的“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力争构建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此,低碳经济的思想就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我国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也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创新新能源结构,追求低碳经济的绿色的GDP,主要表现在于技术创新的发展观。中国政府曾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应节能减排的相应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应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的优势。
一、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它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给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经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等,企业要想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就要采用低碳财务管理。低碳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煤炭等传统高碳能源的耗用,促进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具有低碳财务发展目标;低碳财务管理理念;考虑低污染、低排放的资金筹集及资金分配措施。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企业要重视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节能法律政策,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可持续的财务管理发展规划,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财务管理的模式。
(一)追求的目标不同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侧重于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只重视经济的再生产,财务管理的目标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这也是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的。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将自身看作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只反映了企业资金价值的增值,强调企业内部价值最大化,不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也不能适应低碳经济强调的生态环境并重的目标。低碳经济倡导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调社会责任。企业将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助于生态环境发展时,企业的环境价值将提高,则企业的综合价值将增大;当企业的财务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时,企业的环境价值将降低,则企业的综合价值将减少。以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同
传统的财务管理在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时候未考虑生态和社会效益,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在资金的筹集、投资、营运和分配方面均考虑了生态和社会效益,采取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在选择资金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模式的时候只关注资金的来源,而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因素,筹资过程中对有关项目进行充分的分析、统筹安排,将企业未来实行低碳发展所需的资金纳入筹集资金的预算中;其次,在投资决策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只关注所投资的项目的成本、利益,而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则会考虑低碳收益和环境成本;再次,从营运角度来看,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关注如经济订货量、最佳订货周期、存货周转率等内部环境指标,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则要求企业在保持资金的高效利用的同时要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法律制度;最后,从企业利润分配来说,传统的利润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企业利润,低碳经济下的利润分配过程则还考虑低碳经济的因素,将企业的利润分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制定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企业转变财务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使其在管理及决策时重视社会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保证低碳财务管理战略的有效制定和实施,企业还需构建绿色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使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利益一致。企业根据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绿色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一)在筹资方面,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方式需要积极转化思路,充分预测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考虑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下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制定绿色筹资计划,拓宽融资渠道,广泛的收集各项资本以迅速的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中,应该重视节约减排,充分把握相关的低碳发展的优惠福利和支持政策筹集所需的资金,加强企业低碳化技术改造,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在投资方面,在传统的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中,企业只将项目的内部财务效益作为计算指标,并没有考虑项目的外部成本。在低碳经济下,企业对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应该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即在考虑企业本身财务效益的前提下,还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因考虑环境因素而增加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设施运营费用,要考虑潜在隐藏成本(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险等)、或有成本(如罚款、法律费用等)以及形象和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与监管的关系等)。主要措施如下:
1、制定兼顾社会效益的投资策略。企业的投资方向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影响下,企业对内投资时应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对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外投资时,投资活动应该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顾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低碳经济的政策,密切关注政府支持的新兴产业,既要考虑目前经济效益,更要兼顾长期利益。
2、构建低碳投资方案评价体系。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在构建投资方案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和效益,在具体的投资项目选择时,要综合考虑项目本身给企业、社会所带来的低碳贡献,考虑项目是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在资金营运方面,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也表现在对资金的营运管理活动中。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可以添加碳资产周转率作为资金营运评价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碳资产周转速度,是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与平均碳资产总额的比率。碳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碳资产周转次数越多,企业对碳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当然,该指标属于相对数,应与业低碳投入的绝对数结合使用,这是由于我国还处于低碳经济初期,企业对低碳投入相对较小,因此该指标大有可能是碳资产的绝对值小导致的。企业要想保证资金营运过程中的平衡,就要在资金安排时,注意合理调配资金,要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罚款,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能避免企业因破坏环境而失去部分市场份额,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在利润分配方面,目前关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消费者分配等。在低碳经济时代,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分配不能只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全面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生态环境和社会利益,扩大对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具体措施如下:
1.按比例提取绿色股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思路,这为正确处理低碳经济和分配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利润分配,不仅要关注传统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管理人员、债权人等,还要关注社会生态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可以考虑提取一定比例的股利用于绿色公益金,即绿色股利。绿色股利可以由于普通股利之前发放,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环保意识,鼓励投资者重视低碳投资。
2.设立绿色专项发展基金。利润分配时将一部分留存收益用于建立绿色专项发展基金,有利于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适当的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减少融资问题,保证低碳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
(五)其他方面,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不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融资渠道、投资决策、资金运营、利润分配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报表列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更要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保障机制,保证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顺利进行。主要措施表现在:首先,传统的企业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不包括生态环境成本,比如一次性筷子制造厂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成本包括包括锯割、运输和加工木材等成本,但并不包括因伐木而引起的环保成本;不锈钢厂的财务报表上的成本不会包括后期治理因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成本。被砍伐的树木和破坏的水、空气环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这些环境成本需要由企业承担,低碳经济下的财务核算就是揭示了企业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引发的成本,并将外部环境成本转化为可计算的成本,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同时在附注中应增加披露有关企业生态责任信息,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其次,培植低碳的财务管理文化。构建以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绿色企业文化,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保障,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意识的宣传,使之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低碳意识。总之,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努力达到的目标,它是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尽快适应环境,充分考虑各项环境因素,构建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新型管理模式,并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从而带动企业经济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瑶瑶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浩.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财务的影响一基于财务环境起点论的分析[J].财会研究,2010(15):47-48.
[2]鞠成晓,肖文锋.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探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4(1):66-67.
[关键词] 低碳经济;公共工程项目;项目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1―0069―04
一引言
近年来,“温室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温室气体对环境巨大的破坏作用。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是产生于人们温室气体减排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之下。现在,低碳经济的理念越来越为国际国内社会接受与重视。而我国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时,由于较少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考虑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导致项目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诸多的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进行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低碳经济理念,不能对公共工程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量、碳污染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评价。这显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符合,也与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理念不相符合。
随着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现有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入手,在总结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现有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成果之上,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提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评价内容,综合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提出,只有短短七年。同时,由于低碳经济内涵丰富、涉及的学科广泛,如经济学、社会学、环境能源学等,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先后可见到国内外各方的多种定义。
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市场机制下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1]。这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李胜、陈晓春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低碳化体系[2]。付允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刘晔、耿涌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4]。
目前各国学者对实现低碳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的技术层面来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CCS)( Barbara 和Katja,2009)、清洁发展机制(CDM)(Patrick 2008)[5]、碳信用额度交易等。我国学者除了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了详尽的研究之外,还从宏观方向研究探讨实现全社会低碳经济的途径,即建立低碳城市、低碳建筑。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此外,低碳经济既然是一种经济模式,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这种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影响。最新的低碳经济研究集中于减少碳排放、改变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Dagoumas 和Barker(2010)[6]利用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环境”混合模型,以英国政府实现不同深度碳减排目标为例,通过建立模型表明不同程度碳减排目标对整体经济GDP的影响不同。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被认为是:通过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提高碳生产率和碳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兴经济模式。具体的发展模式包括建立低碳建筑和低碳住宅,发展低碳社区和低碳城市。三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可以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讨论。
(1)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目前,国内对政府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技术的微观层面。李林(2007)利用平衡记分卡法、逻辑框架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7]。罗辉(2007)认为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要从“3E+1F”原则出发来构造具有公共支出项目特点的绩效指标[8]。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关于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①不同类型项目的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选取。如John(2007)研究了香港地区合作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②评价模型的选择,这是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Gabriel & Rafael(2007)采用一个能同时衡量实际成本和时间的绩效控制曲线方法[10],Han(2008)采用6δ原则建立绩效改进目标和评价绩效改进的度量方法[11]。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1期李林,朱沙沙等: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内涵探析 尽管目前的这些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这些理论和评价方法都没有结合低碳经济的特点,不适合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四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
绩效评价的内涵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就是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内容。(一)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目标
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评价有其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衡量我国政府管理各项公共工程项目的效率,尤其是减少碳排放的效率,这样有利于加快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实现我国既定的碳减排目标,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碳交易主动权做准备。
间接目标是唤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的低碳意识。首先,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公共工程项目是由政府主导和管理,从低碳经济角度评价公共工程项目,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生态保护等低碳工程的建设,树立低碳消费的模范作用,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其次,社会大众是公共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和被影响者,低碳公共工程项目宣传的低碳知识能够让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他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使用低碳产品,从而在全社会都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二)低碳经济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
(1)项目绩效评价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公共工程项目、低碳建筑也应该成为公共项目建设的主流方向。所以,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理念、设计是否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
(2)项目绩效评价更注重评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及项目完成以后对社会的影响。低碳经济要求项目的全过程都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经济也不仅仅只是针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能继续使用清洁能源、新项目是否有利于周围群众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模式的形成等等问题,也要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上体现出来。
(3)项目绩效评价要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评价内容。同时对碳排放、新能源、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的重视。
(4)项目绩效评价需要一套碳排放评价标准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建筑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化石能源的利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项目使用过程中的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在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就必须建立一套碳排放评价指标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三)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内容
(1)技术绩效评价
技术绩效评价包括两个方面: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主要的指标内容:项目是否采用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包括提高供能效率方面的技术和用能效率方面的技术,采用的程度如何。项目是否采用(采用程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技术;温室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废弃能源回收技术;二氧化碳清理和存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项目中节能工艺的创新等等。
b.能源消费结构指标,即项目所消耗的非煤能源在项目消耗的整个能源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众所周知,煤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非煤能源在公共工程项目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碳排放量越少。在考察和评估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时,必须要考察这些内容:非煤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推广应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程度;节能产品、设备和机械的使用率等等。
(2)经济绩效评价
从表面看,温室气体减排、开发新能源等可能增加成本,但是它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降低营运成本,又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量,能为项目赢得后发优势。低碳经济下公共项目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低碳公共项目对所在地区的GDP增长的贡献率;项目周围居民绿色消费价格指数;能源结构高度化指数;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产值能耗;高新技术增加值等等。
(3)社会绩效评价
目前国内各个低碳城市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主要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希望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虽然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发改委官员姜克隽2010年5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可见,为了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公共项目必须建立科学的低碳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如项目能否引导群众使用节能产品、是否帮助群众树立了节能减排意识;是否有利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等技术进步对工业、建筑能源利用的影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效果;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对公众传播低碳意识的效果;对群众绿色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等等内容。另外可将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工业等指标融入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4)生态绩效评价
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知,公共工程项目生态绩效评价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项目直接产出物的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以及植树造林所增加的碳汇;项目对碳平衡的影响;项目对生态重建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影响;项目对周边景观的影响;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污染损失比重;废弃物碳排放强度等。
(5)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必须满足自然、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建立一些可以衡量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绩效指标。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些方面:反映项目促进可持续人口居住发展的指标;项目对区域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对区域投资绿色GDP的贡献;项目对区域低碳可再生能源的贡献;能源创新能力的贡献;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贡献;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贡献;环境整体质量改善等等。五结语
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下,建立一套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将其应用到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以及绩效评价目标。最后从技术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构建了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大体框架。当然,具体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还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在大框架的基础之上,建立实际可操作、详细的考评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杨.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24-25.
[2]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3]付允,马永欢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4-17.
[4]刘晔,耿涌. 低碳经济认识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123-126.
[5]Patrick Nussbaumer.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abelled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CDM projects[J]. Energy Policy,2009:91-101.
[6]A.S. Dagoumas , T.S.Barker. 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l[J]. Energy Policy ,2010(38):3067-3077.
[7]颜艳梅,李林. 基于平衡记分卡法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J].社会科学家,2007(1):168-170.
[8]罗辉. 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本量效”分析[J].财政研究,2007(7):44-47.
[9]John F.Y, Albert P. C,Chan, Daniel W. M. Development of a partnering performance index (PPI)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Hong Kong: a Delphi study[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7,25,(12):1219-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