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6:57: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等教育的认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现状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最大的继承国,同时在教育领域、科技实力方面最强的加盟共和国,从宏观上看,俄罗斯的教育基础保留了苏联的基本格局。
1992年以后,俄罗斯开始实行国立与私立大专院校并举的教育体制,各类私立高校蓬勃发展。十年中,俄罗斯高校数量增加了近三倍,达一千三百多所,其中私立院校七百余所,在校生五百五十多万。俄罗斯的一些高等院校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如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普希金俄语学院等。
随着经济的全面复苏,俄罗斯政府在稳步加快经济管理体制调整步伐的同时,把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振兴经济的关键,提出一系列的提高科技竞争能力,发展教育的改革计划和举措,特别是对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2002年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46%、43%。这在国家各项预算中是增长最快的。不仅如此,俄罗斯联邦政府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2002年,俄联邦政府决定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改革教师的退休金制度,使教师退休后的生活更具有保证;选择教师职业的男性公民,大学毕业后可免服兵役;增加教师住房建设拨款;银行向师范院校学生发放贷款,毕业后如从事教师职业,贷款由国家支付,如不从事教育职业则由本人偿还。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俄罗斯各高校对所设专业进行一些调整,取消了一些不适应形势的学科,增加了有关法律、通信、财经、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同时,在火箭、航空、航天、地质、矿业、核能、船舶制造、生物医学新工艺、分子物理、计算机软件、光学和电子仪器加工等领域的教学、科研都具有较高水平。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举措
1.俄罗斯建立新的高等教育学制
俄罗斯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现为俄罗斯联邦普通和职业教育部)为推进高教改革,顺应国际潮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了培养各级专业人才的原则,根据俄罗斯国家高等专业教育标准确定了多级高等教育学制结构,具体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级为学士学位教育;第三级为硕士学位教育和专家资格教育。对于新的教育学制结构,不作硬性规定必须执行,允许高等院校自主决定,在新旧两种高等教育学制间作出选择,即新旧两种高等教育学制结构同时并行。
俄罗斯的大学教育原来只有本科一个学历,俄称之为“专家”学历,学制为5~6年。大学后教育即研究生教育,分为副博士和博士学位,学制都是3年。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后,俄罗斯需要在大学教育阶段设立学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目前,除医学专业和音乐、美术等几个专业外,俄罗斯已经建立了包括两年制的只授予毕业证书的不完全高等教育、4年制的授予学士学位的基础高等教育和2~3年制的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化高等教育以及大学后教育阶段的授予副博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的多层次的高教体系。2003~2004学年度开始,以鲍曼技术大学、托木斯克技术大学等几所重点技术大学为基地,围绕一些技术学科开始试验与欧洲一致的多级结构的高等教育。同时起草法律文本保证实现多级结构的高等教育。据统计,已有60%以上的俄罗斯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所属高等院校和一大批部属高等院校已经按新的多级高等教育学制结构运作,到2004年底,进行试验的学科范围扩展到八十多个技术性学科。2004年第四季度,起草法律文本保证实现多级结构的高等教育。
2.实现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俄罗斯政府努力激发社会各方面的活力。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即“所有与教育质量利益有关的个人、组织、企业、社会和国家都要分担教育资金的投入”。
国家财政预算仍然是高校经费的最主要来源。对高校日常支出、为国家预定人才的培养和高校通过竞争得到的其他项目提供经费,根据200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决议规定,2006年前教育投入不低于总预算的4%。2001年教育经费在国家各项社会性开支中增长最快,2002年教育预算超过了国防预算。2003和2004年的联邦财政拨款均比上年增长了19.5%和20.6%。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每年从年度财政预算中,按不低于联邦预算3%的比例对高等教育进行财政拨款。同时改变过去国家对高校的拨款制度,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拨款依据的激励拨款制。从2004~2005年度起,联邦政府和联邦主体对职业教育机构拨款按其提供教育服务的规模和质量进行拨款。
鼓励地方政府分担部分高教经费;建立培养经费个人分担机制;实行“实名制国家财政券”制度(гифо),通过购买教育债券的方式,购买价格由学生在统一的国家考试中取得的分数来定;改革学生奖学金办法,将大学生的奖学金分为学术奖学金和社会性助学金两类;吸引社会预算外资金的投入,即积极吸引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对教育的投入。实施这些措施,保证高教经费的来源,才能更好的推动高教改革的发展。
3.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实施远程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校科研
由于俄罗斯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使得俄罗斯教育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开发、利用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适应社会要求,推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和知识的产业化,加强与世界各高校的广泛联系和网络化远程教育,俄联邦教育部近几年狠抓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引进工作,加强电信网络建设,同时,组建俄罗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创新综合体。它们使各层次教育机构、科研、设计、生产和创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在大学里可以实施从基础研究到成型高科技产品的批量生产――完整的创新过程,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和技术创新中心。在科学领域和科学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创新性科技中心,开发大学的科学潜力,创造大型综合性大学的商业环境,即形成企业型大学。
俄罗斯拟定实施“高校高级信息技术工程”,此工程目标有二:一是高等学校传统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化,构建以电信为基础的现代教学网络体系,补偿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二是开辟以网络为核心的远程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实施途径,并为边远地区获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提供新的基础,以保证国家教育统一空间的实现。
搞好现代化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的潜力,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实施远程高等教育,加快现代教育改革步伐,提高综合国力。
4.实行全国统一考试(E гэ)制度
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是俄罗斯在整个教育领域改革力度较大的一项改革举措。全国统考的首次试点是在2001年,在学生中学毕业后实行统一的国家毕业考试,学生可凭此考试成绩申报志愿,升入大学。2002年共有30万人,2003年共有64万毕业生,2004年全国有2/3的中学毕业生参加了这次考试。自愿参加试点的中学也大幅度攀升。考试包括所有的核心科目,如俄语、文学、外语、数学、科学、历史等。根据原计划,定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全国统一考试。
在实行这一新制度的过程中,俄政府充分结合了本国国情。首先,由于以前没有类似的经验,试点之初强调统考委员会和监考队伍的建设。统考委员会吸收当地的大学和中学教师、政府教育部门的官员组成,保证考试的相对客观公正。其次,在2005年俄政府在全国推行大学升学全国统考制度之后,仍允许部分大专院校自主招收少量学生,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和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做法。最后,作为全国统一考试的补充,将实行各种科目的奥林匹克竞赛和其他考试形式来选拔优秀人才。这种制度将扩展有才华青年不需经过考试和竞争就能入学的机会。
俄罗斯实行此政策,可以解决出现的一些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不完善问题,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出现的一些营私舞弊、的现象,同时使许多家庭出身贫寒的优秀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还解决了很多边远地区的优秀学生因为负担不起到莫斯科的往返交通费用,不能到莫斯科大学接受教育的情况。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更好地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
三、俄罗斯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产业;生产可能性边界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教育学、经济学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的课题。如何定位高等教育?如何认识高等教育产业化?
一、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几种观点
日本亚细亚大学国际交流委员长容应萸开门见山就说“我不赞同‘教育产业化’。”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卢耀群对此表示,真正世界一流的大学,不应该是充满商业气息的。[1]
与此同时,由于苏联的解体,造成远东地区高校失去了国家雄厚资金的支持,促使远东地区的高校办学产业化,向商业办学转轨。在高校教育产业化转变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成功的协调和解决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这为我们的教育产业提供了借鉴作用。[2]
“教育产业化”是教育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提出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讨论。高等教育并非基础教育,产业化也并非市场化。我们并不能否定这一理论的合理性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这一理论的需求,我们应理性看待,适时而定。只有通过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周密计划,稳妥实践,教育改革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社会生产总投入的要素可以归结为:物质资本(M)、人力资本(P)、知识资本(S)。社会总产出Y(国民收入)就是这三种资本作用的结果,可以表示为
Y=f(M,P,S)[3]
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以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发展科学为职能的,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进一步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高等教育服务必不可缺。
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经济的贡献越大,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层次较高,教育资源充足,更应该发挥高等教育的重大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高等教育的性质
对于高等教育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有的人认为是准公共物品,也有的人认为是私人物品。
“所谓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类物品,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即非竞争性);排除任何个人对它分享时都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即非排他性)。”[4]所以说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相反,私人物品就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介于两者之间,只具备一方面。
高等教育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具体表现为在高等教育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教育机会,而且一个人受到教育机会就排除另一个人受教育机会。同时一个企业如果在某个用人岗位上选择了某个高校的毕业生就不会选择另一个高校的毕业生。所以说高等教育是私人物品。
四、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的合理性
所谓高等教育产业化就是指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高等教育自我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内在的投入与产出机制,理顺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立高等教育的新体系。[5]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为高等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的知识、技能和生产能力的总和,是体现在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劳动的知识、技术水平、劳动的技能的高低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生产性作用大小不同,结果使国民收入增长程度也不同。[6]
舒尔茨运用“余数分析法”,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来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
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将会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渴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二)高等教育的供需市场要求其产业化的推进
我国从1999年的47%的招生增长速度开始,拉开了高等教育扩招的序幕。
而扩招导致了大学生数量激增从而导致就业困难。而我国高等教育增长速度从总体上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一致,但是却出现了人才供过于求的假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不满足劳动部门的需求,高等院校定位不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人才供需脱节。高校产业化可以与市场需求接轨,有利于解决就业难的困境。
(三)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产业化
市场经济靠价格、供需、竞争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而高等教育产业化将有利于改善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方式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利于政府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财政分配。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较低,更要求基础教育的发展,而政府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把抓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现有的生产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社会潜力全部发挥时所能生产的公共物品数量和私人物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实际上并不能实现所有的组合。这是因为筹集生产公共物品的资源必须用税收等方式取得,而税收存在效率的代价。所以,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源用于生产公共物品,社会的生产力可能性边界就会缩减到“生产可行性边界”的位置。当我们把私人物品的生产从OA减少到OE时,我们实际上并不能使公共物品的产量从零增加到OF的水平,而只能得到产量OG的公共物品,GF即为额外的效率损失。
图2的“拉弗曲线”表示为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时,会减少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厂商的投资,这样会减少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从而减少政府的税收基础。因此,一个社会的公共物品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增加,如果继续增加的话,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高等教育区别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是私人物品,私人可以投资,但由国家包揽一切,势必会减少税收,而这部分税收可以用来更好的发展义务教育。
(四)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高等教育产业化将促使高校在市场价值的推动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实现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解决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在经济规模总量上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高等教育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将会对国民经济起到重大作用。高等教育产业化将会使其产业属性更加明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顾虑
顾虑一:高等教育产业化会使学校只认钱不认人,背离培养人才的宗旨。
我们说产业会并不必然会导致这种情况,就像造药厂并不是只顾赚钱不顾人死活,造纸厂并不是只为赚钱而乱排废水。只要学校培养出合格人才,政府控制得当,那么产业化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就不会矛盾,而是相互促进。
顾虑二:高等教育产业化会使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失控,导致教育无序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产业化必然会使学校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培养人才的方向,社会资源才能合理配置,减少失业。
六、结语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高等教育产业化与我国目前的国情暂不符合,我们既不能强制把我国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这一理论的合理性。产业化后的高等院校并不等同于市场企业,它有自身的特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有掌握好我国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的阶段,适时的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羽.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思考与分析[J].重庆高教,2010,23(1).
[2]张家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高等教育产业化[J].经济导刊,2010(5).
[3]王善迈.教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孙奇.高等教育产业化论析[J].东岳论丛,2010(4).
[6]柯邮祥.教育经济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改革;语境;教育生态环境
在高等教育界,人们经常谈论教育改革。这当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偶尔想到人们谈论高等教育改革的语境,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语境指语言环境,是文句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特征。语境既包括话语的语境,也包括思考问题的语境。本文尝试探讨一下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语境,这种语境说明了什么?我们又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去讨论教育改革?语境的不同是否说明了人们对教育本质不同的理解。
一、大学教育管理者的语境
大学教育管理者当然会重视教育改革。人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语,诸如“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革思想政治课教育,以利于培养有知识、有情操、有理想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等等。
可以说,以上这些话都不错,但仔细分析其语境又觉得欠缺了什么。
譬如说,“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管理者们的意思无非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如多学科知识),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等。更进一步,管理者们还组织一些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项目,让教师和学生申请。这些当然是有益的,但同样是不够的。试想,学生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中进行创新,所受到的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都是有限的。如果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从队伍的组织、课题的选择(包括需求调查)、研究方案的制定等都是学生“自主”或者“以学生为主”完成的,那情况又如何?至少学生的潜能有可能被充分挖掘出来。这无论对于创新意识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自主”并不意味着学生不去请教老师和接受老师的指导,“自主”的含义在于学生主导他们创新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包括请教老师或其他人)。
又如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对课程从体系到内容上进行改革。所编写的课程教本凝聚了众多教师的心血,从这个意义上讲,绝对是优秀教材。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就止于此吗?显然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不能仅靠“教”。如何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某些实践活动中去感受、体悟,如此而得到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将远优于仅仅是“教”的效果。
大学管理者们的确需要思考一下,是否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立场上去进行教育改革。
很多时候,大学教育管理者们不仅没有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立场上,甚至没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教育改革的问题。所有的管理者们大概都会同意,教育改革一定要把教师和学生发动起来,问题在于如何发动。真正在思考具体措施时,管理者们不自觉地更多地站在自身的立场上。譬如说,关于精品教材,管理者们往往在教材还未写出来的情况下首先组织评选出待编的精品教材。这样做虽然有产生好教材的可能,但至少部分优秀的教材常常无缘入选。那么,真正有生命力的精品教材是如何产生的?往往是在百花齐放的环境中,经过教学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在众多的同类教材中有少数几本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自然认同,如此而产生的优秀教材才能真正堪称精品。
看来,管理者们过分看重自己的作用。管理者应该营造一个环境,以便让教师和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让他们有积极性去主动参与教育改革。这个环境对管理者而言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无我”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政策、获得的效果可能是管理者所驱动的某些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总之,教育管理者关于教育改革的语境中,“有我”的成分太多了,哪怕动机绝对是好的。
二、大学教师的语境
大学教师们在如何思考、如何谈论教育改革?多数教师肯定关心教育改革,有的甚至对教育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深感忧虑。关心教育的老师们常常认为:“课程体系要改革,因为学生的知识面太专”,“课程内容要精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等。
以上这些话都对,但仔细分析其语境也觉得欠缺了什么。
课程体系是要改革,课程内容是要精简,并且我们已经进行过不只一次的这样的改革。但是以往这些改革依然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判断和设计。不能否认这些设计凝聚了很多教师的心血,但很难说一定是很好的方案。
不错,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加强。但是大学教师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想象,告诉学生们进行什么样的实践以及如何实践,这样的实践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创新能力培养,其作用显然是很有限的。
即便教师们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试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然而,多数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要指导学生做什么样的课题,以及如何创新。那么,学生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去发现需求、发现问题,从而自己决定做什么呢?
同样的,教师们关于教育改革的语境中,“有我”的成分太多了,哪怕动机绝对是好的。
三、教育改革之语境中存在话语角色缺位
现在谈论教育改革的语境其实是尊者的语境。管理者们和教师们不自觉地居高临下地看问题和思考问题。中国传统中的师道尊严肯定会起作用。在教育者的潜意识里,学生总应该听教师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当然领导者、设计者、发动者。
现在教育改革的语境其实只是传道者的语境。 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告诉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传道。长期以来,教师们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道。至于教育之道,教师们觉得恐怕不需要其他人告诉自己。
教师的传道作用是毋庸质疑的,问题是仅限于此否?
现代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很多是直接为业界服务的。即使很多专业教育人士强调通才教育,毕竟很多学生还是会进入业界。那么,业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类问题,业界人士恐怕是最有发言权的。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他们最了解业界的需求,还因为他们自己曾经受过高等教育,教育中的各个环节,哪些适应业界需求,哪些不很适应,他们体认更深。
然而,教育改革的语境中显然缺少业界人士的角色。因此,探讨教育改革,应该有业界人士的参与。或者说教育改革的语境中应该有业界人士的角色。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难道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其实不然。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教学相长之说。
学生对于教育环节中的很多问题有时甚至比教师更有体认,如哪些知识适用?各个环节的效果如何?诸如此类,学生显然是有发言权的。
然而,教育改革的语境中显然缺少了学生的角色。因此,探讨教育改革,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或者说教育改革的语境中应该有学生的角色。
教育改革中话语角色的缺位显然是不利于教育改革本身的。因此,教育改革的语境中,不仅应该有教育者(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还应该包含业界人士和学生的角色。
四、语境本质折射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1.过度“有我”的语境
不妨分析一下前述语境的本质。教育改革的语境表明,教育管理者或教师们不仅认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导者,甚至忽略了对方(即受教育者)的存在,至少是不自觉的。
从哲学意义上讲,教与学、教师与学生都是矛盾的两方。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矛盾的双方有“对立”的一面,但又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即便承认教育者是这个统一体中的矛盾之主要一方(下面将会看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矛盾的主要一方),即便承认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在讨论高等教育改革时也不应该忽略受教育者的存在。教与学的过程必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并且密不可分。通常,教育者在讨论或思考教育改革的问题时,很少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就很难不产生偏颇。另外,教学活动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既然如此,作为主导的教育者,就应该更多地从另一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此外,不同于初、中等教育的是,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大学生理应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作用。
教育改革语境的本质是什么?前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一个本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组成并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内,教育者却过度地“有我”,不自觉地忽略了另一方的存在。
教育者们过度“有我”的语境,绝不是一个话语或思维方式的问题,其实可以折射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大概一方面源自“传道、授业、解惑”,这完全来自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大概源自西方大学的影响。当代西方很多著名大学认为其使命有三:通过教育传授知识;通过研究扩展知识: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保存知识。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多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是训练学生。而传授也好,训练也好,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就是很多教师潜意识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长久以来,人们这样认识,也是这样做的,并没有对这种教育的本质产生非议。
是否存在更好的教育模式呢?其本质又是什么?
2.联创团队的启示
回答此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际中的例子。华中科技大学有一个由本科学生自发组织的团队,名曰“联创团队”。其成员的选择,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具有多学科的背景。此团队的主旨是自主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除了分别参加各专业所要求的学习活动之外,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并做课题。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也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当然选题以及做课题的进程中不排除求得老师的咨询。联创团队已有多年的实践,其早期的成员有些已经是微软等大公司的骨干。2007年,联创团队的一个软件组在微软“创新杯”中国区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受到比尔・盖茨的接见,并获得代表中国参加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微软“创新杯”世界大赛的资格。其后在首尔的大赛中又进入决赛。团队成员陈志锋更是表现非凡,他在“创新杯”的IT挑战个人赛中一举夺得世界冠军,也是中国在此次大赛中获得的惟一冠军。
我们首先要问,联创团队的成员是不是人才?大概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事实上联创团队已经受到微软公司的关注,多人进入该公司工作。总体上讲,他们绝对是学校中更具创新能力的一批人。
我们又要问,他们所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是由谁主导的?毫无疑问是由他们自己。
我们还要问,他们进行的创新实践活动是不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环?当然是。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多是老师在课堂中未教过的知识;他们在与其他同学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学到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团队的活动中,他们还得到“软能力”或“软技术”(如交流沟通能力、协同能力、领导能力等)的锻炼。如此等等,这难道不是更好的教育?反过来说,我们的教育中为什么不能多一些类似的活动呢?
3.挑战教育的本质
如前所述,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多停留在传授知识及训练学生,并且教育活动的设计、进行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并非言这些不需要或者不起作用,毕竟,多少年来世界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包括杰出人才。但不等于说,就不存在更好的模式;也不等于说,教育从本质上没有改善的空间。
联创团队的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潜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联创团队的成员们而言,在团队中的创新实践活动是比普通学习更高层次的学习,其环境也是比课堂更好的学习环境。在那里,他们的活动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更不是一般的技能训练。这种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的知识传授:是学习潜能的开发,而非一般的技能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或许有人说,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只适合少数精英学生。其实不然。对于普通学生甚至接受能力弱一些的学生,一样需要尽可能开发他们的潜能。如果也把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挖掘出来,对于他们自己而言,绝对有更好的效果。当然,不能期望他们也能达到如精英学生的水平。简而言之,学习潜能的开发对于所有学生都是需要的,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而言,不同的只是开发的手段以及最终达到的能力水平。
联创团队的实践其实是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挑战。当然,主动学习或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还有别的形式。联创只是诸多形式中的一种。五、需要改变高等教育改革的语境
知道了通常的教育改革语境中的过度“有我”的本质,就不难判断应该如何改变教育者的语境了。那就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在部分“无我”的语境中思考教育问题。
所谓“无我”,当然不是置身事外,不是无所作为。相反,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有责任心的作为。
“无我”的本质其实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因为其宗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无我”需要教育者更多地让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首先要营造一个使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的环境。
“无我”需要教育者常常从业界及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教育问题。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德育;教学模式
教育育人不能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更要关注学员品德的修养[1-2]。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学是评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增加了成人学员德育教学任务的难度系数[3]。在传统教育和功利思想的诱导下,成人教育往往只重视学员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其德育修养方面的培养,致使德育教育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人们人格扭曲、心理病态的不正常状况日益突出。因此,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具体可行的德育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优化成人德育教学内容结构
实施现代价值理念、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多管齐下的教学结构。现代德育教育的基础是社会和人的现代化,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中心,从而促进社会现代化。现代德育教育必须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还要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人自身德性发展的要求。因此,成人德育教学内容必须具备现实性和广泛性。职业道德可以衡量一个从业者道德水平的高低,人们劳动态度会受其自身具有的职业道德的影响,并决定着劳动人的素质水平。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国家政策法规的认识还不够,常会出现过失的行为,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应该加强法制意识,利用各种政策法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正当权益,这是成人德育教育的必修内容。除此之外,要注意引导学员应用科学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和选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原来的价值理念可能已经过时,需要提出新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2.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形成成人教学形式的系统网络
2.1运用课堂教学,根植德育理念
在任何阶段的教学中,课堂教育都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德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员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案上,都做一些特殊的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具体形式,对德育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坚持教育普遍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为己利他”的道德教学目标,并将健全的人格塑造放在教学首位。同时,要注重学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努力创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例如,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报告,加强对学员的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以及人生观等内容的阐释,重点塑造学员健全的人格,让学员明白人格修养的重要性,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接受和配合道德教育教学活动。
2.2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枯燥的德育灌输,多采用形象生动的实例感染学员。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让学员通过自主情感判断塑造正确道德观,让学员在纷繁的社会找到自己的道德归宿。例如,充分运用教学录、电视、电影等电子化、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借用这些丰富多彩的图像、声、光等教学形式给予学员直观冲击力,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热情,让学员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加强社会实践,传播正能量
在过去的德育教育中,往往只侧重理论的讲解,而脱离实际,形成教材为中心的现象,造成道德教育死板教条,学员吸收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要加强德育实践环节,尽量多的开放德育活动课,让学员在课堂以外也能真切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例如,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媒介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在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基地学习、参观,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构建成人德育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网络
3.1构建成人德育教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所有被列入教学计划内容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通过日常管理的操行评定,评价学员的思想观念;通过学员工作单位考核学员的行为;建立评价奖励制度,对学员的优秀行为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并批评教育表现差的学员。如此长期的探索实践,可以建立一个德育教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将德育课堂由以往束缚式向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型。
3.2建立成人德育教学的组织管理网络
成人教育的德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学员工作单位、主办学校的共同参与,才能做到实施有效的管理。学员工作单位可以监督成人学员平时的行为,负责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办学校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一套规范、科学的德育教学计划和考核措施。例如,班主任配备、班级团支部活动安排等,共同实施和承担德育教学任务。这样做到环环相扣,任务协调一致,形成德育教学的组织管理网络。
结束语
现代德育教育从知性德育和就范式德育向行为德育和参与式德育迈进,着力培养一种新型德育理念,让学员找到自我价值,让学员真正成为其道德修养和行为实践的主体,充分反映了人文精神的高度。由于成人学员的特殊性,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具备多样化和人性化,将理性教育和鲜活的体验学习模式相结合,促进成人学员德育创造性的发展,形成开放式的、发展中的德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大学,夏平,郭智,等.职业发展视阈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3):87-90,102.
论文摘要:成人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不断充电。为了更好地发挥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改善自身的不足。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成人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其成为适应变化、适应终身教育的人;力争自我实现的人;能与他人共存、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改善自身的不足。
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从招生来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教育制度。理论上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入学需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学校择优录取。学生入学后,由学校组织日常教学,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毕业证书。但在现阶段,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够健全,许多学校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创收的基本途径,因而学生入校注册后,学业考察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毕业。
从培养目标来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为本位,基本上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也大致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略版。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知识储备轻能力培养,重考试轻思维创新。事实上,学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视成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恰恰是具备上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前的用人机制和评价体系也已经从原来的纯粹以“学历”为核心过渡到以“能力”为核心。因此,现在的一些课程设置往往不能非常好地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众多普通高校纷纷建立继续教育学院,而事实上多数高校设立继续教育学院的目的已经偏离了继续教育的初衷。从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状况来说,虽然仍具有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资格,尚不愁生源,但这种缺乏长远眼光的表现必然会影响中国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考入大学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此背景下,现行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所谓的吸引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大学学历将日益减弱,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势必将走到一个瓶颈阶段。
美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美国作为经济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无疑是其能够飞速发展的强有力后盾。美国的教育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意义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其办学效果达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美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使公民享受到了“终身学习”的机会。
美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一般都实行“低门槛”的开放式招生模式。但在学生入学后,为确保教育质量,采取了“高标准、高淘汰率”的毕业模式,其淘汰率大概在20%左右。由此可见,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广种薄收”的招生政策:一方面,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的大门向所有成年人开放;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学到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取得大学学位。这样一来,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实效就要远远大于形式。
在培养目标方面,由于美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较高,学历教育尤其是本科学历教育在高校成人教育中处于次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不再以取得学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主要目的。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人们更多地参加与工作和个人发展有关的课程。比如,美国普通高校开设的职业证书课程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program)是最常见的一种课程类型,也是吸引学生人数最多的课程。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万美国人注册学习这类非学分课程。这类课程与职业关系密切,它是针对职业要求设置的专门化课程,以拓展和加深学习者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是已有学位教育的补充。
对比后得出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中美两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简单对比,我们应该能够得到一些启示。重视学历和文凭无疑是社会在尊重人才方面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只注重学历和文凭已不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成人教育,更应该关注为成年人提供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职业培训。应当利用成人高校的资源办各种证书班。例如计算机最新工具类、汽车维修、数控机床的使用、现代管理及营销、国际财务报表等,使学生在半年至一年内利用业余时间能够掌握一种技能及知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但由于目前社会上一些观念陈旧,再加上国家政策等原因,使人们对于文凭的重视大大超过了证书。因此成人高校证书班目前办的数量及质量远远不够,这是一个需要大力提倡、开发的领域。
美国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曾经把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从精英高等教育到大众高等教育会出现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具体地说,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在规模上急剧扩张,毛入学率超过15%;高等教育观发生变化,将接受高等教育更多地看成是一种义务而不是像精英教育那样看成是一种特权;高等教育的功能从培养统治者(包括专业统治者)转为“培养更加专业化的技术精英”;高等教育的课程更加灵活多样,具有弹性的学分制成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在学生方面,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中等教育后中断一段时间再上学,入学越来越容易,而且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马丁·特罗所提到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采取更加灵活的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不断充电加油。
总之,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理解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以便真正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立新. 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其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5(1).
洪玉. 美国成人教育的五大特点[j]. 民族教育研究, 2004(1).
论文摘要:成人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不断充电。为了更好地发挥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改善自身的不足。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成人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其成为适应变化、适应终身教育的人;力争自我实现的人;能与他人共存、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改善自身的不足。
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从招生来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教育制度。理论上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入学需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学校择优录取。学生入学后,由学校组织日常教学,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毕业证书。但在现阶段,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够健全,许多学校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创收的基本途径,因而学生入校注册后,学业考察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毕业。
从培养目标来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为本位,基本上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也大致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略版。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知识储备轻能力培养,重考试轻思维创新。事实上,学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视成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恰恰是具备上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前的用人机制和评价体系也已经从原来的纯粹以“学历”为核心过渡到以“能力”为核心。因此,现在的一些课程设置往往不能非常好地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众多普通高校纷纷建立继续教育学院,而事实上多数高校设立继续教育学院的目的已经偏离了继续教育的初衷。从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状况来说,虽然仍具有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资格,尚不愁生源,但这种缺乏长远眼光的表现必然会影响中国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考入大学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此背景下,现行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所谓的吸引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大学学历将日益减弱,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势必将走到一个瓶颈阶段。
美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美国作为经济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无疑是其能够飞速发展的强有力后盾。美国的教育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意义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其办学效果达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美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使公民享受到了“终身学习”的机会。
美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一般都实行“低门槛”的开放式招生模式。但在学生入学后,为确保教育质量,采取了“高标准、高淘汰率”的毕业模式,其淘汰率大概在20%左右。由此可见,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广种薄收”的招生政策:一方面,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的大门向所有成年人开放;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学到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取得大学学位。这样一来,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实效就要远远大于形式。
在培养目标方面,由于美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较高,学历教育尤其是本科学历教育在高校成人教育中处于次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不再以取得学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主要目的。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人们更多地参加与工作和个人发展有关的课程。比如,美国普通高校开设的职业证书课程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Program)是最常见的一种课程类型,也是吸引学生人数最多的课程。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万美国人注册学习这类非学分课程。这类课程与职业关系密切,它是针对职业要求设置的专门化课程,以拓展和加深学习者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是已有学位教育的补充。
对比后得出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中美两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简单对比,我们应该能够得到一些启示。重视学历和文凭无疑是社会在尊重人才方面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只注重学历和文凭已不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成人教育,更应该关注为成年人提供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职业培训。应当利用成人高校的资源办各种证书班。例如计算机最新工具类、汽车维修、数控机床的使用、现代管理及营销、国际财务报表等,使学生在半年至一年内利用业余时间能够掌握一种技能及知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但由于目前社会上一些观念陈旧,再加上国家政策等原因,使人们对于文凭的重视大大超过了证书。因此成人高校证书班目前办的数量及质量远远不够,这是一个需要大力提倡、开发的领域。
美国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曾经把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从精英高等教育到大众高等教育会出现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具体地说,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在规模上急剧扩张,毛入学率超过15%;高等教育观发生变化,将接受高等教育更多地看成是一种义务而不是像精英教育那样看成是一种特权;高等教育的功能从培养统治者(包括专业统治者)转为“培养更加专业化的技术精英”;高等教育的课程更加灵活多样,具有弹性的学分制成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在学生方面,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中等教育后中断一段时间再上学,入学越来越容易,而且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马丁·特罗所提到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采取更加灵活的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不断充电加油。
总之,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理解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以便真正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立新. 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其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5(1).
洪玉. 美国成人教育的五大特点[J]. 民族教育研究, 2004(1).
高等教育投资并非总能够使投资者获益
一方面,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等人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往往要超过对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以及对不同的个人而言,人力资本投资却并非总是能够确保投资者获得超过投资成本的收益。作为一种重要的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广大高中毕业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同样遵循这一规律。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个人及其家庭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私人投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三大块内容。高等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则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由于上大学而比没有上大学时所获得的终身工资性报酬增加值。当然,高等教育投资还会带来一些心理收益,比如更高的社会声望、更美满的婚姻、更高的艺术鉴赏力等等,但由于这些东西过于主观,很难衡量,所以通常不予以计算。总之,私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合理性取决于这种投资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即使是同等质量和年限的高等教育投资,也会有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相同质量和年限的高等教育投资也会有着不同的成本,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收益。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投资并非总是能够使投资者获益。
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者必须对风险进行评估
一、成人高等教育市场调查与分析
(一)成人高等教育营销环境分析
通过对营销环境分析,才能进一步寻求营销机会,避免环境威胁,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成人高等教育的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微观环境包括高等学校内部环境、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者、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偏好、文化因素、动机等。Jim prott和 Jacqueline Burke认为可以采用 SWOT分析法,这包括两个维度: (1)自己的优势与不足;(2)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威胁。可以使用市场机会矩阵图和环境威胁矩阵图等进行分析。Jantzen,Robert H.认为,特定学校的环境可被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影响。学校的管理者可控制两个内部因素,即学费和课程质量,但不能控制外部因素:市场的潜在学生数、适龄人口、家庭收入、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和学生毕业后的收益。高等学校在对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现的市场机会,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的营销战略策划,以实现营销目的。
(二)成人高等教育市场调查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带有明显的职业倾向,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引发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不同学科的投资收益率,从而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意向。通过专业调查,学校才能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做到适销对路;通过需求调查,学校就可估计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预测成人高等教育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行为和动机调查,学校能够进行适当的营销活动来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学习行为;通过市场竞争调查为学校进行竞争战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营销效果调查为改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和价格调整提供依据。分析方法有相关统计分
析、聚类分析、竞争轮廓矩阵等。
1、人才市场与毕业生需求分析
成人高校在竞争的环境中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才能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当行业结构进行大调整时,成人高等教育的细分市场也将出现大规模的调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挑战。
2、毕业生适应性分析
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这些情况包括:毕业年度,任职(教)情况,工作业绩,业务情况,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进修学习情况,面临的困难(包括工作与生活等方面),对学校办学建议等,了解毕业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需求预测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数学模型对此进行分析和预测。例如,JimProtand,Jacqueline Burke认为每个学校的入学人数是相对价格(学费)、质量和市场状况的函数,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而Shim,KIR对Mississippi州1965-1986期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后,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CER=0.3077+0.031071NC―0.01335COST+001498UEMP一0.0088DUkl6569+000633 DUMBl83.(4-6)
其中,高等教育的需求以 collegeenr01lienMrates(CERs=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四年内累计高中毕业生数)表示,INC为人均收入,COST为高等教育的价格 (由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平均学费、食宿费权重后得到),UNEMP为州的失业率,DUM为定性的虚拟变量。DUM6569解释越南战争对成人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影响, DUM8183解释1981―1983年间成人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减少。
二、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细分与选择
笔者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按专业和地区进行细分简单明了。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目标集中化策略。选择一个地区或一个学科方向作为目标市场,以便集中精力为这个特定的细分市场服务,并可在经营中取得成功后向更大的市场范围扩展;
(二)产品专业化策略。选择某一类专业以满足不同行业人才的同种需要,如计算机或英语等专业;
(三)市场专业化策略。选择不同类的专业为同一地区服务;
(四)选择性专业化策略。有选择地同时进入几个学科或几个地区,
(五)全面覆盖策略。这是大型办学机构为取得市场领导地位而采用的策略,同时进入所有的课程和地区。理想的目标市场,应与成人高校的实力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和市场吸引力。
三、成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
(一)基本竞争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
虽然作为准公共产业的成人高等教育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并不意味着成人高校就不用进行成本核算。本文认为,面对竞争的市场,成人高校为了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应该提倡成本最小化,并通过市场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时,总成本领先将成为学校参与竞争的重要优势。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高等学校在提供相同的专业内容时,其成本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它取决于高等学校的规模、专用教学技术及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等。提高规模可降低师生比、降低生均设备经费、降低生均行政管理费用。然而,成人高校通过使用廉价的(往往是质次的)劳动力来取代高质量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产出效率的办法。高等学校必须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物力资源配置、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达到一定的规模等手段来实现低成本的目的。
2、差异化战略
Pefer G Moor(1989)主张,高校要在经费、师资、生源等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其战略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优势领域;二是增进所在学校与其他学校所选相同领域的相对地位。学校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学科方向后,其转换的成本将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已选择了目标市场的成人高校要进行市场定位,对学生的偏好进行调查,在师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后勤服务等学生普遍重视的方面确定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往往使成本提高,但能使所提供的成人高等教育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师资是采用差异化战略中相当重要的方面,高等学校应加大内部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差别化管理极
易为竞争对象模仿,因此,必须实施连续性差别化管理,始终坚持创新经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重点战略
重点战略要求高等学校选择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如某类专业或某个地域),并量衣裁体为选定的市场服务,而不为其它细分市场服务,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中采取低成本战略或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中采取差异化战略。
(二)成人高等教育产品战略
成人高等教育的效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长期性,人才的供求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快,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而一些旧的工作岗位不断消失。不同时期有着对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需求,即使是一些较为成熟的专业,人们也时常发现教材内容已变得陈旧。而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特点仍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更能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明显的收益,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当时最先进、最实用的技术知识,跟上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这就要求办学者必须有超前的市场意识,能够预测到将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向,因此新产品开发战略对成人高校来说尤其重要,是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环节。学校必须注意主要市场趋势的变化,以使课程和学习安排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不断通过产品组合分析(如波士顿矩阵法),评估现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景,淘汰旧的课程体系,开发新的课程体系。按学校专业的地位,我们可以分成维持型、放弃型、问题型、明星型四种专业类型。
(三)成人高等教育价格策略
在具有完全理性的假设下,学生及其家庭必须在对各类专业、各类学校教育的全部私人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后做出其投资决策,并因此形成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价格体系。特别是在大学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费已成为大学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在以日本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达但适龄人口数量又不断减少的国度里尤为突出。然而,大部分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需求对价格的变化不很敏感,缺乏弹性,增加10%的学费将减少7%左右的入学人数;在低收入学生中,由于经济的窘迫使他们更多地考虑学费。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中使低价格低质量的战略将会受到严重的挫折。高等学校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可采用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策略、以需求为中心的定价策略或以竞争为中心的定价策略。第一,一般来说学费不能低于成人高等教育的供给成本(减支国家资助后),以低价格进行竞争是一种低级的竞争手段,往往只能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内容不充实,质量滑波的局面;第二,成人高等教育的投资的收益率将影响其定价,预期收益率的提高可使成人高等教育在学费上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四)促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