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成本控制策略8篇

时间:2024-01-02 14:59: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成本控制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本控制策略

篇1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成本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企业运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严格控制预算,并且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超出成本部分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需要

企业实行成本控制,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比如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综合评估,分清轻重缓急,对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将企业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成本控制认识不足,片面认为成本控制以是否节约为标准。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节约成本,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成本节省”为指导思想的成本控制,一方面会由于考虑局部而损害整体,另一方面还会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成本控制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企业成本内控制度是保证成本控制得以良好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但是,有些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国,流于形式,没有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企业只注重事中控制,没有良好的事前预测和事后评价,从而造成成本控制不严,没有真正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三)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方法比较单一落后,比如信息化建设落后、不注重成本控制创新等,成本控制人员采用“一成不变”的成本控制方法从而造成企业成本控制信息化落后,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成本控制人才素质不高

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终需要人来执行,因此成本控制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成本控制效率的高低。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成本控制人才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等。

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策略

针对目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发挥成本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更新企业成本控制观念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认识到成本控制不仅仅是降低企业成本,而是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树立成本控制的效益思想,真正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一方面,在资金投入时,应从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来分析其必要性,在充分保障企业产品质量为目的,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及时更新企业生产的技术和设备,善于从长远角度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确立成本控制目标时,要结合自身制剂情况吗,确保成本控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执行的过程中,制定比较灵活的政策,实行弹性成本控制。

(二)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内控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企业中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内控制度,保障成本控制实施的有章可循。

1、注重成本全过程控制

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事中控制,还要关注事前预测以及事后评价,形成严格的成本全过程制度。在事前控制阶段,要综合考试市场因素、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在事中控制阶段,要对可能影响成本的多种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事后阶段,则要多超出成本控制目标的部分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成本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2、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

为了保障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完成,企业还需要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做到责任分明,有效避免责任推脱情况的发生。此外,还要保障各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成本控制目标。

(三)采用有效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1、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成本控制中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成本控制方法,并且运用会计电算化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水平,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2、鼓励员工大胆创新

创新是保障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应鼓励员工大胆创新,不断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并利用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提升成本控制工作效率。对于勇于创新的员工,企业还要予以相应的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在企业中营造创新氛围。

(四)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员工的培训

企业应该根据成本控制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并且根据培训的内容,对员工进行考核,将最终的考核成绩同他们的奖金、升职等直接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成本控制的最新方法和理论,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的工作能力。

篇2

一、成本控制的概述

成本控制主要是企业对实际成本支出和成本预算进行比较的过程,在这之前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成本管理目标,对将要发生、已经发生或发生过的成本支出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控制措施的提出或生产管理方法的调节来降低成本,确保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所以,要想提高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到成本控制的相关内涵。一般而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认为,成本控制不仅包含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更包含了采购、生产、运输、人工和机械损耗等各个环节,通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方法来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把握。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策略分析

(一)成本控制的战略思想

1.源流管理思想:源流即企业成本发生的源头,对生产资料之间相互关系和经济效益的对比,比如原材料、人工技能、设备条件、质量标准、工艺加工、组织结构和管理办法等。该种思想旨在加强对企业生产管理的源头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内审的一种方法,但是缺乏对外在行业环境和竞争对手情况的考察,而且源流管理思想对成本降低的办法不是永远奏效的,总会达到成本降无可救的临界值,所以这种办法在短期内容易收获明显的效果,但不宜长久使用。

2.融入思想:融入即将成本控制措施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具体业务中,通过最优化操作流程和工艺技巧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残次品的概率,最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该种思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方法和技巧较为零碎,需要系统整理和实施才能在整体员工中得以推广。而且融入思想更适合生产加工类企业,强调对生产管理结果的控制,企业只有在不断的运营和发展中才能在各个环节总结出成本控制的方法,可操作难度加大,而且难以被其他企业参考借鉴。

3.抉择思想:抉择即对引起成本直接变化的因素进行抉择,最主要就是分析产品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最终从企业获利方向进行考虑。对产品质量而言,提高产品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成本投入,质量高一方面可能在市场上引起好的反响,进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因过度追求高质量而使得产品价格偏离顾客的实际接受能力,则可能取得消极的效果。对价格而言,产品成本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产品质量趋于一致时,价格越低,产品的市?鼍赫?力越强,但是片面追求低价格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降低,最终影响到顾客的使用体验,进而导致产品滞销,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该种思想就是要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之间寻找一种合适的度,最大程度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企业项目分析

从上述的论述中可以发现,现代企业要逐渐从传统“节省、节约”的成本控制观念中走出来,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正视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企业管理者需要做好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制度,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原材料、能源、机械和人工投入进行定量分析,以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优化组合,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开支,争取在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和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行业环境分析

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产品的最终销售,企业可能只是整个行业产业链中的一环,所以成本控制的各项措施既要与行业环境紧密相连,又要让最终的产品达到行业的要求,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及时调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国内市场经济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永恒的追求。

篇3

从分析作业成本法(ABC成本法)的特点和要素出发,探讨了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企业运输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中的策略,并以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为例,进一步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和方法,并进行了验证,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整体优化的运输作业管理体系,还可以提高企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运输综合成本。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运输成本;策略

1作业成本法的总体思路

1.1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环节活动进行相应的追踪和动态反映,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消除“非增值作业”,同时改进“增值作业”并实时地提供有用信息,使我们能最低限度地减低损失和减少浪费,并且让我们提高计划、决策、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成本计算法。

1.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

一是界定企业运输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二是确定企业运输系统中涉及的资源;三是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四是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1.3作业成本法的主要要素

1.3.1作业作业是作业成本计算中最基本的要素,其含义是企业在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把资源作为重要特征的各项业务环节和活动的总称。最常见的物流环节作业包含了运输作业、包装作业、配送作业、装卸搬运作业等。

1.3.2物流资源资源是指作业所消耗的各种成本资源,是成本的原始本源。物流作业需要消耗物力、人力、财力资源,如包装作业所需要的占用和消耗一定的材料、人员、工具和机器等资源。

1.3.3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说明导致成本发生的各种因素,是决定成本发生额与作业消耗量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的根本要素,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货物挪动次数、订购次数等。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就是资源成本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的位置划分:成本动因依据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划分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如图1所示。资源动因(ResourceDriver),是作业成本计算的第一阶段动因,它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去的标准,反映了运输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按作业成本法的规则,作业量的多少决定资源的耗用量,资源的作业量与耗用量的这种关系称为资源动因。作业动因(ActivityDriver)是作业成本计算的第二种动因,被认为是对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产品消耗作业的一些基本情况。

1.3.4作业中心与作业成本库作业中心是成本归类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它由一项作业或一组性质相似的作业所组成。一个作业中心,我们可以认为就是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管理上的要求,企业是可以把业务流程分解并设置成不同个的作业中心,其设立的方式与成本责任单位相近。但一类作业中心的设立是以同性质作业作为原则的,是相同的成本动因所引起的作业集合。由于作业必然消耗相应的资源,那么伴随这些具体作业的发生,一个作业中心也就可以成为一个资源成本库,我们就把这样的资源成本库称为作业成本库。

2运输作业成本的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把作业活动当作成本计算对象,首先进行作业数据的收集,其次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的成本追踪到作业,然后依据作业动因、作业成本追踪到运输环节,最终将形成产品所需的运输成本。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运输成本核算与控制框架。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运输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运输成本数据。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数据的收集。运输成本数据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运输成本数据必须具有实时性。第二步,确认作业成本中心和主要作业。先把企业整个运输流程分成若干个作业中心,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作业中心的主要作业。第三步,将企业的投入所有的资源归类和分配到相应的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第四步,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落实到最终具体的运输业务上。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是依据运输所消耗的作业归集到运输成本,为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数据信息和解决方案。第五步,需要把所有作业环节的单位成本进行汇总和分析,并确定其单位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企业首先确定所消耗的所有的资源,然后通过不同的资源动因来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并且把作业收集到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归类到其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逻辑:运输任务是导致作业的发生的源头,作业消耗资源必然引起相应的成本发生,此时任务在进行作业的消耗。因此,基本的作业成本计算程序是可以认为把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科学和合理分配到各个作业中,然后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最终的具体的运输作业活动中。

3作业成本法应用实例———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运输成本核算创新

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运输成本核算体系把某单物流业务的成本合理分摊到该业务的不同节点、活动和动作中,从而不仅了解该业务成本的全貌,还可以了解该业务的成本结构,进一步分析不同节点的成本耗费变化情况和所占比重,找到成本控制的关键节点,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思路。下面通过为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建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运输成本核算体系加以说明。

3.1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通信行业和电脑高速服务器所需的光纤连接器。公司作为集团内制造成本中心,其运营要求是最优的成本,最好的质量及按时完成客户所需的订单。订单接受的方式是通过公司内部SAP系统由计划员每天收取由分布在全球的分销中心所发送的信息。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是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来自下游的需求信息和来自上游的供给信息都将汇总到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的信息平台,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经过处理生成各类信息再传送到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由于供应链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链上的信息交换质量,要想通过信息共享达到物流顺畅、产品增值的目的,就必须提高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质量,这方面,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也是供应链上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供应物流从各个供应商流向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销售物流从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流向各个用户,这就形成了以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为集散中心的物料流。在这里,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扮演了对物流集散、配送进行“调度”的角色,以保证各个节点都能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品种和正确数量的产品,既不造成缺货,又不造成库存积压,把供应链的总成本减至最低限度。

3.2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运输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在物流运输流程中实行了一级核算体系:通过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员、总成本分析员来具体负责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控制和考核工作等基本环节。财务经理在总经理的要求及整个公司降低成本总目标下,协调和领导各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并对企业应实现的效益负责。目前公司实施的主要成本核算方法是完全成本计算法,完全成本计算法对于成本控制的主要核心流程进行期初成本预算、期中成本核算、期末成本分析与考核。财务部门以企业过去三年的各个部门的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结合对市场部和销售部提供的未来两年到三年变化的预测所制定出相应的预算数据。企业成本控制主要目标就是预算数据,在期末进行企业成本分析与考核时,通过对比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来评价企业实现控制实际成本能力的高低。成本考核通过在公司经营活动和流程中设计了各种成本指标,然后定期以每月,每季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由财务部领导各个部门进行审核与评价。考核指标的设计基础是以传统的财务核算数据,对企业内部目标成本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成本核算的缺陷:一是成本管理一般被认为是财务人员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二是成本核算与控制局限于事中、事后的成本管理,而缺乏事前控制和横向成本比较;三是成本核算只强调成本的产生和综合成本,执行人往往是被动的参与成本控制;四是成本核算只强调对资金的控制,往往忽略了对资金外的业务流程控制。

3.3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运输成本核算创新———建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体系

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运输业务背景2014年10月,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接到一项订单货物,需要采用自用货车运输一批电子产品,基本运输信息资料:出发地———上海四海电子有限公司配送中心,到达地———华南某销售区域;路线行走距离———350公里;运输商品———产品编号NO.50;托盘装载量———每一托盘装载24件产品,卡车总装载量———每台卡车32托盘,共768个产品,每件商品毛重100千克,共重76800千克。

3.4作业成本法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作业成本法应用实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业成本计算是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了,通过确认计量和分析不同的作业成本,从中找到和消除不合理作业,同时通过创新来增加合理作业;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能够通过有效的系统及时为管理层提供有效及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把有关的损失和浪费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作业成本计算不是以最终结果进行控制作为最终的目标,而是把关键点和着眼点放在此类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即在成本发生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改进。4结论作业成本法的运输成本核算体系把物流业务的成本合理分摊到该业务的不同节点、活动和动作中,从而不仅了解该业务成本的全貌,还可以了解该业务的成本结构,进一步分析不同节点的成本耗费变化情况和所占比重,找到成本控制的关键节点,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彦萍,刘俐.我国保税物流区域设立及发展概况研究[J].物流技术,2013(9):11-15.

[2]王秀卿.现代企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物流技术,2013(9):28-30.

[3]李敏.国内外现代物流管理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物流技术,2013(9):129-132.

[4]陈淑倩.基于精益物流运作的物流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9):135-138.

[5]陈廷斌,吴赜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45-167.

[6]高萍.论作业成本法在精细化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14).

篇4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成本;分析;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和责任反而越来越重。人们被物质和利益蒙蔽了双眼,遗忘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社会上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信息化的出现使审计工作更加严谨和细致,信息的把握更加及时准确,信息的监督更加全面到位,因此,信息化与审计二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信息化下的背景,给审计赋予新的概念,本文将重新定义新时代下的审计理论,从各方各面分析影响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控制成本提供策略。

一、信息化下的审计

信息化的审计包括与信息化结合和融入的审计技术,审计技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巨大的改革和进步,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审计的信息化有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和审计工作模式的信息化。审计其实就是审计法,是具有法律效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体是审计机关部门,行为对象包括各种各种政府和企业的财政部门,行为内容有检查财务行为规范、会计部门的行为标准审核、财政收支状况、资产和资金和来源和开销等等。审计还分为一般审计和税务审计,一般审计是指上面所介绍的传统的普通审计行为,而税务审计与一般审计有所不同。税务审计则是细分出来的专门针对税务的审计行为,在审计机关有专门设置税务审计的审计部门,他们进行日常的税务审计,包括对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和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审查和监督。税务审计具有国家强制性,因为税收情况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状况,因此,税务审计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信息化下的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

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审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造成了影响审计成本的各方各面的细节发生了变化,影响审计成本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管理。

(一)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指审计的工作人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审计的设备也了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化。因此,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技能素质以及工作人员的心情态度都会影响着审计成本。现如今审计信息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操作难度系数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和专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身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审计成本就会相对来说节省很多。另外,同一个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也会影响到审计的工作效率,审计工作的特殊性,比如枯燥、出差多,很容易会造成审计人员心情低落,这就会造成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分心,因此,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审计成本,造成了审计成本的浪费。

(二)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就是指审计客体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1]。审计的客体分为还分为一般审计和税务审计,一般审计是指上面所介绍的传统的普通审计行为,而税务审计与一般审计有所不同。税务审计则是细分出来的专门针对税务的审计行为,在审计机关有专门设置税务审计的审计部门。在一般审计中又分有常规审计和非常规审计,审计流程和审计模式又有所区分。税务审计具有国家强制性,因为税收情况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状况。两者的审计成本又是具有明显区别的。一般审计的成本较低,效益是有形的;而税务审计的效益在于无形,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审计时应根据客体的类型,合理地安排审计工作。

(三)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包括常见的三个方面。第一审计方案的准确全面性。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之前预先准备和计划。一个好的审计方案便代表了审计工作成功了一半,因此,审计方案的设计关系着审计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审计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模式的选择、如何处理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关系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关系着审计成本的高低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率高低。第二个方面是审计的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由于人为因素的主观性,好的审计方案有可能因为人为因素而使审计方案达不到计划的目的。因此,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设置审计工作的管理人员,给予审计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审计工作不到位的员工要给与批评和惩罚,防止错误下次再犯,对于审计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效率高的员工要给予鼓励和奖励,发扬优良员工的精神[2]。第三.审计资源的整合程度。审计中成本的控制因素还与审计资源的整合程度有莫大的关系。如何将审计资源合理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将资源充分利用是关系审计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审计资源,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充分降低成本,有效控制成本。

三、审计成本控制策略

关于如何提升审计成本控制的措施,首先针对现有技术问题出发,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抓起,只有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新的技术策略的突破。另外,应注重提高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素质,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一)制定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

高效、准确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效率的直接保障。由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审计的方法还保留着传统的模式和套路,传统陈旧的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现阶段的审计工作特点,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工作特点,充分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开发出一套适合现阶段发展特点的审计流程。在工作之前应该充分的分析审计的主客体,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成本为主。在工作时全面的指导和管理审计工作人员,尽量减少因主观因素发生的问题和错误,最后对整体的审计流程加以评价防止下次的工作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对好的地方应该加以发扬和鼓励。最先进好的审计技术是在于工作时就可判断出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错误,因此,应增加对整个工作流程的了解,及时分析情况,避免发生风险,从而提高工作的准确性,降低成本控制成本。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技巧的考验,因此,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是重要的因素[3]。审计主体是审计工作的执行主体,一定要尽全力提高审计主体的工作效率。现如今审计信息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操作难度系数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和专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身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审计成本就会相对来说节省很多。另外,同一个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也会影响到审计的工作效率,审计工作的特殊性,烦躁、无聊、出差多,很容易会造成审计人员心情低落,这就会造成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分心,因此,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审计成本,造成了审计成本的浪费。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的掌握自身的本职业务,还要对整个的工作流程加深了解,这要才能真正掌握审计的大局,做到全面的控制成本,降低成本。

(三)全面的提高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的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因此,审计管理旨在合理分配审计工作的各个要素,协调好各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它们发挥出全部的职能,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服务[4]。所以,全面提高审计管理至关重要。管理好审计方案,管理好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好审计程度和各种管理制度。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设置审计工作的管理人员,给予审计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审计工作不到位的员工要给与批评和惩罚,防止错误下次再犯,对于审计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效率高的员工要给予鼓励和奖励,发扬优良员工的精神。为了追求最低的成本,对于预算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做好付出与收获的对比,做好预算成本与审计结果的比例分析图,如果不成正比,一定要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减少下次问题发生的概率,为下次审计工作做借鉴。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的自己的创新,审计行业面临的成本控制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控制审计成本。审计成本的降低不仅关系着审计行业的发展,更是关系者我国未来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改善审计管理,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是促进审计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伟,尹平.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联网审计可行性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254-255.

[2]郭丹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问题研究[J].内控与审计,2012(1):9-11.

[3]国家863计划审计署课题组.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企业营销成本控制方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企业怎样通过经营效益提升来巩固市场竞争,使企业自身在产业技术改进中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就变成了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合理控制营销成本则对企业营销中的成本降低有很大帮助,并且也会进一步帮助企业利用好资金,管理好内部财务工作与成本控制工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营销成本分析

一直以来,资产耗费与流出是传统成本理念的重要内容,即经营者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得到经济效益而发生的全部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而营销成本则是企业在产品的整个影响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是企业利润中不可或缺的投入。营销成本包含了从运营、税收、设计、信息等方面的成本到契约、谈判、协作等方面的成本。在营销成本中还存在营销成本预算一说,即企业营销收入和所有影响费用指出计划的统称。它是针对企业计划期中的销售量、销售价格与收入进行预测,由此对今后的营销成本与费用情况进行确定,并预测今后的利润水平,从而明确自身的营销目标。在企业影响运营成本控制中,营销成本预算极其重要。对于企业的营销系统来说,预算制定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它的正常运营。营销成本的构成一般涵盖了固定的与变动的成本费用。而企业营销中的工资、办公费等属于固定成本费用,因其固定性,所以管理起来较为容易,应该引入财务管理中。而较为复杂的就是变动成本费用,它涵盖了客户维护与发展成本、营销调研成本、广告费、仓储运输成本、产品推广成本等等。

二、企业营销成本控制途径

(一)供销规模

当前,企业营销竞争的激烈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分析企业的一般供销期量时,同时深入研究复杂环境中供销最佳期量的控制,并根据最佳期量控制方面的理论对产品的生产以及物质存储周期进行有效控制,其中也涵盖折扣优惠、缺货损失和概率特殊等方面的最佳控制。控制供销成本与规模,才有助于降低费用,增加供销效益。

(二)服务设施

控制好服务设施就是在确保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同时让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内部服务成本尽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一般来说,增加服务设施及人员能够减少等候费用(等待服务中出现的费用与消耗)。但是,设施与人员的增加却会产生相关的服务费用。因此,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等待与服务费用一起当作商品领发费用。如果恰当协调好等待与服务的关系,让两者之和降到最低,那么就能够更好地控制服务设施成本。

(三)产品设备寿命期限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品设备是其物质基础,它的效率与质量对企业的经济利润与效率有密切联系。所以,企业必须要控制好产品的质量与使用效果,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于设备的更换时间也应引起重视,从而最大化资金与效率的使用。做好产品的设备预算与更换,确保设备效益最大化,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最新设备的开发与利用。

(四)网点布局

营销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商品物质调运总是必然需要考虑的问题,商品物质从不同的产地、存储地遇到营销地,这时控制网点布局应该更加注重布局和配置的科学性,以优化商品物质调运措施。最优的调运措施就是商品物质调运时选择总运费最少的有效方案。要评价调运措施的好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判,一是商品物质调运没有对流问题,二是商品物质调运线路是否曲折。所谓对流即是相同的商品物质在一个销售运输路线上往返,而曲折就是商品物质在营销调运中路线反复迂回。如果存在上述两种情况,那么调运路线就并非最佳路线。控制网点和布局,能够给商品物质调运形成一个有效而科学的相关方案,防止出现对流与曲折,让物流系统更加流畅。那么物流成本运输费用的成本控制就会变得更低,进而让企业控制好营销成本。

(五)广告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营销活动变得越来越激烈。广告业务一直都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点又特殊的一部分。要控制好广告方式,就应该以科学的方式达到资金尽量少花且尽量提高广告效应的目的。在选择广告形式和工具时,企业需要全面考虑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商品物质营销范围,要是是全国范围的商品物质营销,那么就应该利用国家性质的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作为载体,要是只针对一个地区进行商品物质营销,则应该以地方性的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为主;二是商品物质传播特征,比如具有声音效果的乐器、有声玩具等商品物质,那么选择电台广播则比较恰当,若是以艺术、服装为代表的视觉性的商品物质那么就应该选电视广播,如果属于静态或者文字的商品物质那么就选择报考广播;三是商品物质受众,为商品物质做广告应该努力选择人群多的地方,比如美食选择美食爱好者聚集地,或者把广告打在没事杂志上;四是广告效益时间,在黄金时段,广告才会被尽量多的受众知道;五是广告费效益,广告费与广告覆盖、广告形式等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企业必须按照自身特征与资金现状对广告费用与广告效果相适应的广告刑事进行确定,并据此来做好营销活动宣传,让广告本身的费用与效果都能够达到最佳。故而,控制广告方式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营销成本。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要建立营销成本控制和优化制度,加强对营销成本的管理,建立营销成本预算体系,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人员的节约成本意识,并且将成本与营销人员的收益进行挂钩,提高企业营销资金的利用率,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陈翔.以T公司为例有关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18

篇6

[关键词] 项目成本;Lean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08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13- 02

1 项目成本研究意义

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以实现输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前提下,提高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项目成本控制应该从项目的概念阶段抓起,并且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到最终的项目收尾阶段。

2 Lean概念介绍

Lean最初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的专家对日本丰田公司准时化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目前丰田公司为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并且生产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Lean的核心思想为提高生产的效率,加速生产速度,减少浪费。Lean概念提出了3种产品的价值增益概念,值得项目花费成本去实现的过程,如果不满足这3种中任何一种的均为浪费,这3种价值增益概念为:

(1)客户愿意付钱购买的特征。产品本身可能有很多种特征,有些企业甚至会为了赢得客户的青睐而盲目地增加产品的一些附属特征,从而使产品本身的成本增加,但并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衡量客户是否愿意为了这所谓的附属特征买单。

(2)产品从a过程到b过程本身发生功能性的改变。指产品本身的性能是否因为某一过程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例如,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场地布置问题完成上一过程后不得不输运10分钟到下一站去继续加工,但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本身的性能没有任何的变化,则为浪费。

(3)产品一次性达到最终目标。产品的任何二次甚至更多次数的加工均为浪费。在实际项目运营中,任何产品或者流程由于项目初期计划不妥当而导致的产品返工或者流程更改均为浪费,这一过程对于最终提交给客户的产品无任何价值可言,但且会增加产品成本,在保证不影响客户接受度的情况下利润必然会降低,因此,这一过程应该在项目运营中避免。

除此之外Lean概念提出了7种浪费的普适定义,适用于任何项目的运营管理。7种浪费方式为如图1所示。

(1)产品运输:产品运输过程实为浪费,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本身的性能没有任何提升,反而使得成本增加,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品不必要的运输,从而降低成本。

(2)产品库存:产品库存浪费为资源浪费,高效的项目管理应该保证尽量少的产品库存,甚至零库存,降低积压成本,通过降低单件产品生产加工时间实现项目运营的可靠性。

(3)产品移动:产品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合理布局生产线,实现优化布局,通常的优化的布局方式为U型。

(4)等待:生产中的等待时间越长,产品的加工周期则增加,应该从平衡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过程的时间,从而消除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过余生产:过余生产为生产量大于客户需求量,从而需要占用库房,增加积压成本。

(6)过余加工:在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在已经实现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不必要的工序,从而增加成本,且客户根本不愿意为此部分成本买单。

(7)缺陷:产品的缺陷的产生需要进一步的返工去达到客户最终要求,返工的过程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

3 项目成本控制——Lean概念的应用

如何把Lean的概念与实际的项目管理相结合,最终实现成本控制,需要对项目管理的各个步骤进行具体分析。

3.1 项目概念阶段

主要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决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与项目的成本。所以,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该提出明确的对项目的质量要求,在对比各个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在其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选择低成本的方案,成本的考虑角度可以结合Lean的概念,例如:材料供应商与产品加工地的距离,从而减少运输成本;该方案实现的产品质量是否可控,从而降低缺陷产品的出现等等。

3.2 项目开发阶段

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关系到产品下一步实施阶段及最终产品是否实现客户要求性能的关键一步。如果统筹规划不合理,则会使成本大大增加,但Lean的概念可以为项目开展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例如,项目计划中是否会因为计划的不合理而出现等待的浪费;项目的设计应该使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尽量避免客户不愿意买单的附属的特征出现。

3.3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为项目形成的重要阶段,是控制项目成本的重点。项目实施阶段为实现从输入、转化到输出的系统过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在这一阶段可以分为3部分,即为事前成本管理,事中成本管理及事后的成本管理。事前的成本管理重点为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且该项目应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其中应该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落实质量控制为导向的工作开展模式,例如现场准备应该参考Lean概念中的5S标准,做到合理的材料分类,按顺序排列,及时打扫环境,标准化,保持等特点。项目的事中成本管理主要为原材料的引进,产品加工过程的进行,应注意避免此过程中的等待等浪费,还有避免不必要的移动;项目的事后管理为产品过余的维护,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余量生产,减少库房的运营费用。

3.4 项目收尾阶段

项目收尾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其主要工作为确认项目实施的结果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验收,对于不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需要进行返工。但是Lean的概念认为任何最后的质量检查实际都为浪费,因为为质量检查所花费的成本包括人力、机器等成本并没有给产品本身增加任何价值,同样客户也不愿意为此成本买单,所以,成本控制应该从项目运行之初便加以考虑。

篇7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策略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成本控制主要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或者经济措施,来扩大企业的盈利,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广泛、环节众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成本失去控制。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确保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成本控制认识不充分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大多都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盲目投入,随意追加投资的情况,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由于整个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涉及到许多因素,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无法及时针对铺张浪费等问题进行调整,例如盲目采用名贵树木等,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没有能够对施工环节所需要的成本进行合理计算,无视成本控制。

2.2相关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控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园林工程成本控制的专业人才欠缺,影响园林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企业园林绿化技术方面不足,无法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这些问题也都会导致园林工程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在实际的成本控制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加强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成本控制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正确运用成本计算的方法,导致成本控制不理想。

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亲自赶到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包括对施工环境、水电线路设施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要积极的与市政通信等部门加强沟通,避免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交叉施工等问题,加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为后续的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确保施工管理的质量。在施工前期准备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器械和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机械设备,提高施工的效率,避免影响质量、耽误工期。

3.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因为土壤的酸碱度对树木的生长成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土壤化验的过程中应该对酸碱值、孔隙度、透气透水性等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树木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树木种植槽挖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苗木根系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土壤条件不高,则适当的深挖种植,为树木的成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还应该加强对苗木的品种、高度、株型等因素的控制,避免苗木出现机械损伤或者长势不良等问题。在栽植之前还应该加强对苗木根系和树冠的修剪,在移栽之后的24h之内一定要大量的浇水,确保浇透。

3.3竣工验收阶段

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准备工程项目施工资料,方便验收人员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析,保证竣工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在后期养护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整个园林进行精心修剪,保证苗木的成活率,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篇8

成本控制责任机制不够完善在我国目前成本控制机制任不完善,与其相关的法律还未健全,对出现的诸如在设计过程中故意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工程造价,造成资源资金浪费的行为不能很好去进行处罚。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只负责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责任制度不明确,进一步加大了设计阶段土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

土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1.全面控制成本,使成本控制最低化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应以全面控制成本,使成本控制最低化为原则。施工企业应该注重成本控制问题,但是应以确保施工项目高质量为前提,运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施工项目的高质量,要实现成本与质量的和谐统一。不能盲目的追求低成本,而忽视了施工的质量问题。在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要从主客观各方面来降低成本。成本控制人员应该从原料的采购,对工程材料的合理利用,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来进行全面控制成本。

2.强化土建工程成本控制意识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项目成本控制非常重要。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应更加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意识。成本意识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只有树立起职工的成本意识,只有职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才能建立起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

3.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机制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建筑项目的合理规划有重要意义,在核算体制制定中,要保证员工的利益、责任之间的有机统一,使成本核算体系不会伤及任何一方面的利益,从而促进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对于成本核算体系将要达到的既定目标,不能全面而上,为了能够稳步推进成本核算的比例,应该施行逐一分块,各个击破的方式,将不同的条块进行责任划分,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分配,这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体系最基本的途径,同时也是最大程度发挥成本控制的有效方式,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建立科学的成本预算体系,也是保证成本控制的基础,,对于建筑工程这一特定对象来说,项目经理应该起到监管作用,监督核算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责任到人,落实责任制度,在进行权力分配时,要确保监督到位,实行明确的惩奖制度,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到工程成本控制中来。

4.提高成本管理人才的素质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立足企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综合培养”为指导方针。具体做到,以企业战略为中心,转变观念,提高观念,提高能力,增强意识,规范行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降低成本,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着力推进人才引入制度,为高质量、专业化的人才创造理想工作条件,对于在职员工要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健全整体用人制度,确保员工的整体素质。

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