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2 14:45: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1月,我县奠安乡张田村薛某饲养的82头猪(其中成年母猪11头,10~25日龄哺乳仔猪38头,育肥猪33头)出现呕吐、水样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疫病,诊断为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6年1月22日,该户饲养的1头育肥猪先呕吐,后水样腹泻,随后发病猪增多,至25日笔者就诊时,发病76头,死亡哺乳仔猪3头,发病率92.7%,病死率3.9%。
2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先呕吐,呈喷射状,后出现严重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黄色,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并有恶臭味,病猪很快脱水,体重迅速下降;保育和育成猪腹泻,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脱水;母猪喜卧,食欲不振或废绝,腹泻,粪便呈灰白或黄色,口渴贪饮,哺乳母猪泌乳停止,症状较重。除哺乳母猪体温升高至40.0~40.5℃外,其余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3 剖检变化
病猪消瘦,皮肤缺乏弹性,结膜发绀;胃内充满凝乳块,黏膜充血、出血;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弹性下降,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特别是空肠段肠壁薄而透明,缺乏弹性;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小肠黏膜绒毛变短或萎缩。
4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集心血、肝、脾、肺涂片,美蓝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无菌接种营养肉汤、营养琼脂,37℃培养48h,没有菌落生长。取空肠一段,用生理盐水轻轻洗去肠内容物,置平皿中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小肠绒毛变短,粗细不均,有大面积绒毛仅留有痕迹或消失区。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
6 防治
6.1消毒
清理圈内杂物,并堆积发酵处理。圈舍、饮水器械、饲槽、场地等用0.2%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每天2次,连续10d。
6.2治疗
6.2.1西药治疗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让猪自由饮用,连用7d,以防止脱水,提高抵抗力;同时加入硫酸庆大霉素,防止继发感染。呕吐、腹泻严重者,灌服鞣酸蛋白、山莨菪碱,收敛止泻。脱水严重者,腹腔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硫酸阿米卡星、维生素C和三磷酸腺苷注射液。
6.2.2中药治疗以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和胃止呕为治则,方用霍香正气散加减。霍香120g、苍术100g、陈皮、茯苓各50g、乌梅50g、石榴皮50g、姜黄连、半夏、生姜、大腹皮各30g、甘草20g。水煎2次,合并滤液约1 000mL;有饮欲者,加入水中,30日龄以内仔猪10~20mL/头,30日龄以上20~50mL/头,成年母猪100mL/头;无饮欲者,灌服,1~2次/d,根据病情,连服3~5d。
经治疗,2d后症状明显减轻,5d后全群基本恢复正常。除2头哺乳仔猪因病重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
7 体会
(1)该病由病毒引起,发病急,传播快,2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因此早发现、早防治是迅速控制疫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2)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西药防止脱水,提高抵抗力治标,中药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和胃止呕治本;中西药合用,标本兼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中药熏洗仪;和解少阳法;氟骨症
氟骨症是机体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造成骨骼及骨周软组织损害。生活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人群,出现氟骨症的临床表现,X线片有氟骨症征象,可诊断为地方性氟骨症[1]。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扶世杰教授发明的中药局部熏洗仪配合其拟定的以和解少阳为治法的外用中药,局部熏洗治疗氟性膝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本院研究情况报道于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组83例氟性膝骨性关节炎,均为本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治疗组28例中,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13±6.12)岁;平均病程(6.04±2.47)个月;双侧疼痛11例;WOMAC评分为(34. 50±16. 57)分。对照组25例中,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 50±7. 33)岁;平均病程(7.40±5. 59)个月;双侧疼痛12例;WOMAC评分为(37. 40±17.70)分。空白对照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 40±5.82)岁;平均病程(4. 26±9.39)个月;双侧疼痛9例;WOMAC评分为(31. 33±13. 23)分。3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以及WOMAC评分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淮[2]; ②符合入选年龄标准40~65岁之间患者;③氟骨病的诊断标准[1];④符合Kellgren和Lawrence法I~III级;⑤符合中医肝肾不足、筋脉阏阻证诊断标准[3]。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者;②不属于药物作用范围内病例;③并发病影响到关节者,如牛皮癣、梅毒性神经病、褐黄病、代谢性骨病、急救创伤等。④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⑤过敏体质反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⑥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抑郁症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选天然硫酸葡萄糖胺提取物胶囊(生产厂家:新西兰奈氏力斯健康产品有限公司),口服0.7 g/次(1粒/次),1次/d,随餐服用,四周为一疗程,连续1个疗程。
2.2 治疗组 采用本院扶世杰教授发明的中药局部熏洗仪配合其拟定的和解少阳法外洗方,每日药物熏洗膝关节40 min,四周为一疗程,连续1个疗程。
2.3 空白对照组 采取每日用热毛巾外敷膝部40 min,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生产厂家:辉瑞公司生产)0.2 g,两次/d。四周为一疗程,连续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WOMAC评分 对3组患者的疼痛、僵硬、日常生活3个大类共24个问题进行评判,评判方法均用0~100 mm视觉量表评分法进行评定。分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严重为3分,极严重为4分,分数越高者表示其机体功能越差,且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也越大。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进行正态、方差齐性检验;P
3.3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临床控制: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实验指标基本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或者减轻,试验指标明显好转;有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实验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实验指标无变化。
3.4 治疗结果(见表1)
4 讨论
氟骨病患者均有骨性关节炎,我们称之为“骨平衡紊乱性骨性关节炎” 中医属“痹证”范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西医的治疗手段单一,以对症治疗的药物为主,中医治疗多从肾入手,疗效有限。
中医治法分内治和外治。中药熏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非常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对上述经验的总结,根据“骨痹通天丸”的处方结构,采取和解少阳的治疗原则,配合舒经通络的中药外用熏洗治疗,使药力由内达里,达到全身治疗的效果。它是借助于中药的药力与热力,以达到舒筋活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目的。通过熏洗使药液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渗透至膝关节内,明显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病变组织的充血水肿,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骨内压,阻断关节内外病理变化的恶性循环,同时能清除膝关节内部病变组织中过多的氧自由基,以便能有效地阻止氧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及基质所造成的损害;本院扶世杰教授发明的中药局部熏洗仪,采用封闭式设计,能够满足科学化和规范化治疗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对温度和熏洗时间等进行精确控制设定,实现熏洗过程的局部密封和自动化、标准化治疗。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中药局部熏洗仪治疗配合和解少阳法外洗中药治疗氟性膝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故临床上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哈尔滨:中国地方病防治中心,1991.
【关键词】 血糖;胰岛功能;金芪降糖片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western medicine combin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E Pei-feng,GUAN Song,SHANG Xue-zheng,et al.Department of Endocrine,Dongfang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western medicine combin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patients with T2DM and function of islet β cell.Methods 60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oor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led Blood gluco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ial group.30 patient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continue the original treatment.The trial group added Jinqijiangtangpian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treatment,8-10 tablets each time,threes times a day.Blood glucose ,C peptide ,HbA1C and blood fat were measured after 12 weeks and HOMA-β as well as Homa-IR were calculated by HOMA model.Results After 12 weeks ,FBG ,2 h PBG ,HbA1C and TC and T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2 h postprandial insulin and C peptide rose(P
【Key words】 Blood glucose;Function of Islets;Jinqijiangtangpian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最近研究显示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强化控制有助于减少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相关事件的发生率,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中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中医学认为,DM的发病机制是在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加上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辛苦劳累从而引起阴虚化热而至致。早期阴虚燥热、中期气阴两虚,晚期阴阳两虚。金芪降糖片方中生黄芪补气健脾,金银花、黄连清热泻火滋阴。本研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为气阴两虚火旺者,在口服西药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加用金芪降糖片,观察该药对2型DM 的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科2005年2月至2008年5月门诊或住院的2型DM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应用磺酰脲类、双胍类或a-糖苷酶抑制剂疗效欠佳者;均未伴发或并发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火旺型。共入选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49± 8)年,病程(5±3) 年,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8±9) 年,病程(5±3) 年;试验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9±8) 年,病程(5.0±2.9) 年:2组的病程、年龄、性别、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胰岛素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方法 对照组既往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口服药物剂量不变,试验组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金芪降糖片(天津隆顺榕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20027),每次8~10片,3次/d ,餐前30 min温开水送服,疗程为12 周。所有入选者均坚持到受试结束。
1.2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SI)、空腹C肽(FSC),餐后2 h C肽(PS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以H0 mA模型公式评估用药前后各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1]: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20xFINS/(FPG-3.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BG)/22.5,并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观察不良反应。
1.3 检测方法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C肽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HbA1C测定采用比浊法。肝、肾功能由Olympus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为SPSS 11.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 以P
2 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用药后试验组FBG,PBG,HbA1C 均下降(P0.05),而PSI,PSC和Homa-β上升明显,Homa-IR 则明显下降(均P
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除FINS和FSC,2组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并坚持到试验结束,所有入选者未见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异常改变。
3 讨论
目前已共认,2型DM患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最近的一些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金芪降糖片中,黄连起主要降糖作用,黄芪和金银花起协同作用[2]。动物应用金芪降糖片后,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影响,能使TG明显下降,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是从糖代谢、脂代谢、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个环节,通过整体、细胞、分子等水平而发挥的的作用[2]。适量金芪降糖片可以改善大鼠离体胰岛β细胞的生长活力[3]。本研究中试验组服用金芪降糖片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下降,尤以后者为佳,HbA1C 亦下降,说明金芪降糖片能使近期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逐渐下降:用药后FINS和FSC未有明显改变,PSI,PSC和Homa-β明显上升,Homa-IR则明显下降,表明该药在降血糖同时,亦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降低胰岛素抵抗。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与有关报道相符。尽管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该药在降糖的同时,能改善脂毒性,则对DM 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总之,金芪降糖片在有效降低气阴两虚火旺型的2型DM患者的血糖尤为餐后血糖的同时,亦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这一点来看,有可能降低患者的长期治疗成本,于患者、于社会都有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光伟,潘孝仁,LILLIOJA 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660.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疗; 以患者为中心; 可及性
New Thinking of Patient-centered Integrated Medicine/ZHANG Qiu,LI Da-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96-099
【Abstract】 As the birthpla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bout integrated medicine is much lower than expected.Debates on integrated medicine have been present,the modern medical model encourages that man is not just an organism,the patients’ interests and autonomy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mos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plement and perfect the concept,existing ques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n “patient-centered”.
【Key words】 Integrated medicine; Patient-centered; Accessi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35
在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进步奖6项,其中5项都是关于中国传统中药的理论方法创新和研发技术突破,如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进步奖一等),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药效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步奖二等)和调肝启枢化浊法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进步奖二等)等,这说明国家对于发展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视和支持。在这些项目当中,中西医结合医疗的思维对于研究方法的建立和新药品的研发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国内关于中西医结合的争论和质疑一直都存在。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整体,所以更强调病患的利益和自,笔者就尝试围绕“以患者为中心”这个主题对中西医结合医疗的概念,就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新的补充和完善。
1 中西医结合医疗之争论
WHO在2002年发表《2002-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疗及替代医疗全球策略》,建议各国将传统医疗纳入现有的医疗服务之中。至目前为止,全球应用中医药的国家已经达到一百四十余个。无论在东方或西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都已成为当前全球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是,作为传统中医的发源地,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应用还远低于预期,多数情况属于“中西医的并存”而非“中西医的结合或者融合”。而且在国内,关于“是否废除中医”的网络讨论及中西医打赌“论战”的新闻却时有发生。参考国内文章,我国学者和公众对于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争论主要在于中西医结合的出发点本是“西学中”还是“中学西”,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结果是“否会消融传统中医的存在和发展”。无论是哪一种该观点,都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种新的医学模式是为谁服务的,是满足谁的需求为前提的。“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of Cos,460-377 B.C.)誓言:我一定会用自己的能力及判断力来医治和扶持患者……且永远不会伤害他们。中国的“医圣”张仲景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下以救贫贱之厄[1]。由此看见,医道的本质无论中西都是相同的,医师尽己所能来医治患者。所以,只要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很多的争论和研究就会更有建设性。
2 中西医结合医疗之概念新解
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从被提出来,就一直没有一个内涵确定、外延清晰的科学定义:这期间,有的把懂得一些中医又懂得一些西医的人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有的把临床上中西药并用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有的把教学上中西药并用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有的把用西医还原性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验证、解释、改造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有的把管理西医的方法照搬到中医管理上来称之为中西医结合;近年来有的更把中医西医化、中药西药化称之为中西医结合[2]。
2.1 WHO对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定义 定义为:结合科学知识和方法融合传统医药和西方医学的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定义中包含了三个部分:(1)这是传统中医持续发展的过程,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未来的方向;(2)方法上,涉及到现代科学知识和测量方法;(3)中西医结合是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的重要交融结果。
2.2 国内的代表性观点 在20世纪40年代即提出主张: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在倡导西医学习中医的基础上,提倡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中医药。这是官方首次界定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陈士奎[3]在“中西医结合定义探析”一文中,对“中西医结合”定义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王振瑞博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史论”则认为:中西医结合,就是在中西医团结合作的基础上,主要由中西医兼通的医学人才,用现代科学方法,发掘、整理、研究祖国医药学遗产,丰富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统一的新医学的过程。这两种提法,都是以新医学体系为目标。李致重[4]的定义是:中、西医工作者相互合作,中、西医学术相互配合,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实践过程,谓之中西医结合。这一观点强调了临床疗效的重要性。杨云松博士在总结各家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类科学医学,中西医结合的目标指向应该是为人类科学医学增添新的内容,包括新的理论认识、新的治疗观念和操作措施,此观点认识到了人类医学的目标导向。
2.3 笔者关于中西医结合医疗概念之见解 上述定义,都强调科学方法和合作,就是中医、西医、中西医兼通的医学人才一起合作,发掘中医和西医的新内容,最后形成新医学,而且是具有民族特色,统一中西医的新医学或者人类医学。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虽然网络偶有争论或者民间医者偶有论战,但大部分学者都赞同两种医学的融合,对传统医学的新发展,虽然到现在,由于临床、研发、教学和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新的医学体系并未形成,但由于中西医的结合,在新药的研制、疾病的控制、临床的疗效等方面都取得了绝大的进步[5]。例如这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调肝启枢化浊法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贡献在于运用现代实验方法发现肝在糖脂代谢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研制出兼具降糖、降脂、抗炎、保护内皮等综合调控作用且成分与机制明确的创新中药,并构建国际先进的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发平台,打开了防治糖脂代谢病研究通路,改善了人类的健康,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医疗代表性的成效之一。
所以笔者认为,中西结合的定义应强调以下四个方面:(1)“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如何让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存质量,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存在基础和研究的前提;(2)多层次人才和医疗机构的合作,这是中西医结合可行的必备基础,如果没有通晓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及两者兼备的人才通过交流和尝试,没有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平台,新的药品及治疗方法则不可能产生;(3)科学方法的建立,主要在于两者融合成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常态模式和转化途径;(4)以增进人类健康为最终目标,这是中西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满足人们健康改善和提升的需要,两者的结合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市场基础。
3 中西医结合医疗之现存关键问题分析
3.1 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就诊可及性差 关于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可及性差表现在三个方面:(1)就诊的医疗机构比其他西医门诊或者中医门诊相对较少且地处偏远,国内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立大多由综合性医院或中医医院翻牌而来,以广州市及周边为例,有三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处花都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处佛山),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处广州),数量少,就医偏远等都影响了患者对于中西医结合医疗的选择;(2)现实中,中西医结合医院不仅缺乏领军的名老中医和知名的西医高级专家,高端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更是难得和匮乏。从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资格准入工作看,虽然现在增加了中西医结合医师这一类别,但这是附属在中医师大类下的。从上海出台的规定看,只有属于中医师类别的人员,才能申请中西医结合医师的执业资格,如果一名医师原来的执业资格是临床西医,就不能申请中西医结合的执业资格,同样,如果是中医职业资格,则不能申请西医的临床职业资格。这样就剥夺了许多已取得西医执业证书、长期以来学习研究中医并在西医科室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专业人员申请中西医结合医师的资格[6]。同时因为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晋升渠道,以广东省为例,大部分的优秀毕业生都愿意留在广州及周边城市的三甲医院。缺乏竞争力的领军人物和青黄不接的人才梯队使中西医结合医院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3)可获得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信息比较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报纸新闻对中医药新闻的报导内容多是养生、保健、美容、医疗常识性等议题,对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方面的报导相对较少,即便有,也存在中医药新闻报导的范式,诸如强调西医的科学优越性,西医的诊断非常必要;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平衡报导;或是用边缘化及琐碎化来处理中医药新闻。大众媒体处理中医药新闻所偏重的角度,无形中便会影响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公众自然而然地将中医药定位在养生、食补及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疗照顾,即便中医已发展到临床治疗重大疾病的阶段,一般对中医陌生的民众对中医依然停留在过去的刻版印象,将中医视为较不科学,另类的治疗,对中医抱持不信任且怀疑的态度,唯有在西医宣布弃守的疾病领域,其他范型的医疗照顾始有机会介入[7]。
3.2 中医药医保政策的报销范围和比例有限 国家政策规定由物价部门制定了收费标准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1版)中纳入诊疗项目9574项,其中中医医疗服务327项,仅占3.41%。许多安全有效、费用适宜、易于推广、符合国家纳入标准的中医诊疗技术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增加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及治疗,并导致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延续。而且目前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基本上套用西医诊疗收费价格,其定价未能体现中医诊疗的特点和价值,同时收费价格过低,无法体现中医技术价值[8]。而且药品收入占中医医疗机构门诊业务收入的比重过高,属于中医诊疗项目较少,同时使得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没有得到相应体现。不仅范围有限,而且能够报销的比例也受限制,比如山西省医保政策中有这样的规定:参保患者单次住院费用中物理治疗与康复,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费用占住院患者比例,三级医疗机构不超过15%,对于定点中医专科医院,三级医疗机构不超过20%,这给患者增加了很大负担,都不利于发挥中西医结合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单病种、次均费用,提高参保人群健康水平,和降低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额度的优势作用[9]。
3.3 传统医疗疗效评估与质量保证的工作尚未制度化 安全性是中药应用与推广的基础和关键。中医治病强调“因人、因时和因地”,以疾病反应为情报,是不脱离现场和具体的患者个体进行的治疗,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就是随机性治疗的典型案例。但随机性冶疗存在局限性,如治疗手段和技术比较落后,治疗过程上中医主观性较强,客观性不足等。根据证候分类理论和“有故无殒”的思想,对证应用是避免或减低毒性的关键[10]。因此,基于对证进行安全性评价才是客观的。但是,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很难建立既具有特异性、又有广适性的证候模型。而且中医药实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异联系,否则结论就难以说明问题。这就造成中医药的使用很难有一个规范的用药标准和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使用和发展[11]。
3.4 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支持力度不足 中西医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除了文章之前讲过的一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得到的扶植力度不足,以2008年和2012年为例,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的立项课题经费只有0.5万元,在2012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清单中,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的项目所占的总数比重和资金资助比重都非常少,而传统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所涉及到的项目都因为实验手段和条件以及对象的限制,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费用都很多,这都不利于中西医结合医疗研究成果的发现和转化。
4 中西医结合医疗未来发展建议――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这个发展前提
4.1 从人才培养、多种资本参与和信息宣传等方面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可及性 为方便患者就医,更多的享受到中西医结合医疗的治疗优势,国家应当从人才的培养,机构的建立和评价,资本的参与以及信息的宣传方面给予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制方面,加强部门的协调,促进和完善中西医结合学历教育,扩大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培养;在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审批和监督方面,要考虑到传统中医药同西医的不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同时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设置中西医结合门诊,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为预算不足而导致的优秀人才不到位和流失的现象,而且民营医院的管理更具有弹性和科学性,可以为现在发展缓慢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提供新的模式。
4.2 将中西医结合医疗手段更多纳入全面医保范围 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为了降低患者就医的医疗成本,国家应将中医适宜技术和合适的医诊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组织中医药专家和医疗卫生机构对部分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和适宜技术进行研究论证和筛选,将已发展为临床诊疗必需、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诊疗目录有关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支付范围。同时实行中医诊疗项目登记制度,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转。
4.3 科研方面的大力支持 要想让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手段,中医学结合医疗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掘,但是因为实验手段和条件以及对象的限制,项目进程转化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费用都是很多,这就需要政府及科研部门对中西医结合医疗的项目在评审方面以及资金资助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中医药局的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攻关课题等。
4.4 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推广和疾病末期的安宁治疗 无论在疾病的哪个阶段,以“患者为中心”,增进住院病患的舒适感都是护理工作的重心所在。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主要是通过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医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标准化与客观化。中、西医学是风格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中医学是建立在整体、立体思维基础上,强调从宏观整体揭示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辨证、宏观、定性、自然疗法为特点。西医学是建立在直观、线性思维基础上,注重探析人体微观结构和功能,以辨病、定位、定量、对抗性治疗为特点。所以中医护理更侧重于以“证”为中心,西医护理则侧重于以“病”为重点。两者有机结合,使护理发展更趋完善[12]。
尤其在疾病末期阶段,积极地侵入性地治疗已不能改变生命的结束进程,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痛,降低其生活质量,此时辅以温和的中医料理,反而能缓和其情绪,增加其舒适感,例如:恶性肿瘤的末期病患,可以采用安宁治疗,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支持,通过减轻疼痛或缓解其他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及证候,除传统的姑息性手术、放疗、化疗外,还包括疼痛控制、介入治疗、置管引流加药物灌注化疗及心理支持[14]。中医药安宁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扶正祛邪;结合现代科技,中药剂型的多样化给患者更多的选择。姑息治疗在疾病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早期治疗症状及缓解根治性抗癌治疗副作用,保持生活质量;中期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晚期提供临终关怀及善终服务。
全球已经有140多个国家采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但是作为中医的发源地,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远低于预期[15]。所以本文,试图通过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来考虑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和中西医结合的关键问题所在,希望可以为国家的新医学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云松.中西医结合研究史论[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2]陆金国.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3]陈士奎.中西医结合定义探析[J].江苏中医药,2005,26(l):5-10.
[4]李致重.再论“中西医结合”的定义[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6):3-4.
[5]陈可冀,宋军.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2):1-5.
[6]王旭,陈天明,杨大锁,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现况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4):30-32.
[7]陈可冀,吕爱平,陈士奎,等.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6):485-488.
[8]刘兴方,韩学杰,信富荣,等.中医药在医保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8):36-38.
[9]蔡晓丽,张捷,杨发明,等.中医药特色技术医保地位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02,27(9):412-413.
[10]马家忠,张洪雷.融贯论视域下的中西医结合[J].医学与哲学,2012,7(33):65-66.
[11]彭静.对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0):130-132.
[12]王伟,陈可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36-137.
[13]许成贵.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抗肿瘤中药的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41-142.
[14]宋军.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4):354-356.
人文教育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针对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中人文教育存在的人文课程设置不足、中国传统人文意识薄弱、临床实习重业务轻人文、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大临床实习中人文素质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从教育模式中改变人文教育的现状、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等解决途径。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人文教育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西医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是认识论的互参,是方法论的互补。中西医结合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医学以及中医和西医所涉及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传授和教育。广义的中西医结合教育是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是对中西医学及两种不同文化、精神的教化与培育。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要和中国社会特点的医学人才。但是,现在中西医结合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无论是从学科建设上还是培养人才模式上都需要积极探索和完善[1]。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在医学模式发展上的重要作用[2]。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亟需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1人文教育在中西医结合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又称为人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其本身就是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国内医患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特色医学,尤其是中医的尊重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赋予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特殊的人文精神。
1.1人文精神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色之一
中医是在人文文化的土壤中诞生成长的,这种人文文化决定了中医理论是与自然、人文哲学分不开的。中医崇尚整体观念,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人文从来都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医的历史性和传统性太明显,反而使这种人文精神变得不容易理解传承。西医的人文精神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中西医结合医学充分吸收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又互相弥补不足,在人文内涵上进行补充和结合,正切合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反映出个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顺应自然、尊重生命发展规律是中西医结合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以往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识停留在对疾病的诊治方面,却没有从人文精神的层面进行结合。其实,人文精神是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虽然现代医学对中医扶正疗法还有偏见和怀疑,但事实证明其对肿瘤化疗患者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归功于中医扶正疗法的确切疗效,另一方面扶正疗法对肿瘤患者自信心的树立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对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人文意义和临床意义同等重要,而且人文精神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单纯西医无法实现的。再者,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中西医结合本身就给患者带来了对抗疾病的信念,其人文属性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国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西医要用实验去解释并证实,从基因、细胞等微观现象去推论人体、疾病等宏观表现,这种思维的局限使西医的发展摆脱不了现代技术的束缚,并且西医把人文精神与医德联系起来,把它作为一种道德约束。而中医理论恰恰相反,它以人为核心,把与人相关的自然、社会、环境、疾病都结合起来,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把人文属性结合到中医理论中,是人文精神更高层次的体现[3]。中西医结合的过程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是人文与科学融合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的必然。因此,人文精神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特色,这一人文内涵符合人类社会对医学的要求,是医学进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
1.2人文教育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内容
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是继承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在中西医结合教育中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被忽视。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与人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人文教育应成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西医结合人才需要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医学人文属性,理解和把握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简单地在西医基础上加上中医,也不是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去验证中医的真伪,而是将中西医结合上升到人文思想理论层次,认可这门医学学科的存在;另一方面在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强人文课程设置,培养人文精神,使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给患者提供身心上的帮助,使患者从疾病的煎熬中解放出来,提高生活质量,真正体现医生的社会价值。
1.3满足社会对中西结合医学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对于医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驱除疾病,而是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需求人文主义的关怀[4]。根据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强化人文精神,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改善医疗现状。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在西医冰冷的仪器检查基础上加上中医的望闻问切,改变技术至上的诊治模式,真正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需求要求诊疗过程的人性化,把人文精神贯穿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色,缓解医患矛盾,是满足社会对医学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
2中西医结合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2.1课程体系中人文课程设置不足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两个基础和一个临床”或“两个基础和两个临床”这两种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只是注重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人文课程设置不足,人文精神教育被忽视或是缺失[5]。人文课程主要是指文学、史学、哲学等,各个院校课程稍有差异,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文化》、《诗词欣赏》、《西方文化》、《中国古典名著赏析》、《公共关系学》、《医患沟通学》、《医学美学》、《医学人文》、《儒家思想》、《老子思想》、《医古文》、《周易》、《医学与哲学》、《医学与法律》、《医学伦理学》等都是可选择的人文课程。各个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比重都比较小。河南中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该专业开设《医古文》、《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海中医药该专业人文课程设置有《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设有《医古文》、《中医古典医籍》。总体而言,在我国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设置较少,学时较短,占总学时的比例大多数院校在7%-8%之间,平均约为7.45%[6],与国际水平相比严重偏低,如哈佛医学院的人文课程占总学时20%以上[7]。这些课程的教育方式和效果也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一直重视医学知识的记忆,对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不重视;在教育方式上,往往以说教为主,形式陈旧;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一般无法应用到医学实践上;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西医学都要学习,学生们在沉重的专业学习压力下,对医学人文课程更是无暇顾及。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教育工作者的认识问题,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务处等对人文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和认识,在学校发展规划、重大决策、人事调配、课程设置、资金预算等方面对人文教育给予支持,才能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8]。
2.2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意识薄弱
应尽量减少西医学的思维模式对中医思维模式的影响,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的渗透,在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头两年强化中医教育及古汉语教育,并把传统中国文化如书法、国画、国学等纳入教学计划中[9]。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中医科学价值的精髓,也是实现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中西医结合的教育中,西方的文化教育冲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和技能的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中国传统人文意识淡薄,导致不能很好地领悟人文精神在中西医结合医学中的真谛。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教育现状中最易忽视却又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2.3临床实习重业务轻人文
在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实习中,因为专业原因,可能一些慢性病、内科病的比例会更大,长期面对满脸病容的患者,实习医生已经变得麻木,只想如何提高诊疗技能,怎样应付患者提问,忽视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现在的实习医生都是85后或90后,在面对陌生患者的时候,不能表现出应有人文关怀,这不仅是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2.4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但是教师的人文素养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为人师表,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3加强中西医结合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探讨
3.1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人文教育的根本途径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比如包含医患沟通、医护关怀和心理治疗等在内的系列课程。课程设置要以临床实际需求为指导,以解决病患需求为目的。在教育方式上,避免说教式的理论灌输,注重教、学、用的实际效果,可采用诸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研讨会等多样化的方式。比如,在医患沟通课程中,前期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临床医患沟通案例,尝试与病患交流沟通,分析讨论并给出报告,切实感受和学习处理过程;后期可在教学医院中进行与真实病患及其家属的沟通实践。在学习中医学的同时注重传统中医人文教育,学习诸如著名医家事迹及其著作,树立崇高的价值观,塑造大医精神。另外,人文课程在课时上也要适度增加,并以不同形式贯穿在各个学期中。
3.2在中医与西医结合过程中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人文教育
中医传统人文教育塑造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灵魂,融于整个中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人文教育也是中西医结合人文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是深层次认识中医学、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3.3临床实习是加强人文教育的直接方式
临床实习是中西医结合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生践行人文关怀的直接机会。在实习中,感受医者仁心,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以高尚的人文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这就要求临床实践中医务工作者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表率。因此,教学医院要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这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在实习医院定期开展系列人文教育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包含从病人入院接待、了解病人情况和感受、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和临终关怀等,到文化、隐私、伦理和法律问题等一系列人文教育课程和活动,这些都应作为医学生的基本课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并学习。在临床实习中加大人文素质的考核力度,可以通过带教老师打分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做一个综合评价。
3.4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
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职业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的人文教育,如举行人文素养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增加人文素养课程设置、把发表与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作为晋级的考核指标之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10],从思想方面对教师人文素养进行教育。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人文素养高的从业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人文的力量。
作者:孙杰 于涛 宋丹 吴英杰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重大疾病基因工程模式动物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等本科教育临床培养模式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2):55-56.
[2]张伟.生物———心理———环境———人文医学模式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3):62-64.
[3]邸宏杰,徐家华.科学人文主义与中西医结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7-9.
[4]倪建俐,金立伦,阎秀菊.中医教学与人文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36-437.
[5]张玉龙,李一鸣.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2,23(4):10-13.
[6]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9,30(10):66-68.
[7]萧婷,刘涛,汪爱勤.美国哈佛医学院教学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2,25(5):91-93.
[8]申宁.南京某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与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3,26(12):94-95.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辨证;关节镜; 临床疗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称老年性或退行性关节炎, 是以膝关节软骨退变、破坏甚至消失为其最基本病理改变, 临床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1]。KOA是目前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高发国, 据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调查结果显示, 有50%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且女性居多。目前通过保守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 该病的治愈率低, 复发风险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认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配合中医药辨证疗法,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僵硬肿胀等症状, 临床效果确切[2]。探析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故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配合中医药辨证疗法,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从2011年1月~2014年1月, 来自本院骨关节病中心门诊, 患者资料统一记录于临床观察表,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关节退变程度、病变关节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 患者取平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放置气囊止血带, 关节腔扩张灌注应用生理盐水, 予以前内、前外侧入路, 术中按常规顺序进行关节内探查, 根据镜下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治疗措施:①关节内清理术, 包括关节腔冲洗、切除增生滑膜、游离体摘除、清除软骨碎片;②关节面修整、半月板损伤的部分切除成形、磨除影响关节活动的骨赘或髁间窝扩大成形;③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骨钻孔;④彻底止血。术后第2天开始锻炼股四头肌, 第4天下床行走, 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2周后拆线。拆线后行肌力训练。术后配合中医药辨证疗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症结合的原则, 结合舌、脉象, 将患者分为四型:气血虚弱型服用八珍汤加减;风寒湿痹型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肝肾亏虚型服用补肾壮筋汤加减;湿热型服用四妙散加味 ;水煎服, 1剂/d, 早晚分服, 连续服用2周。对照组:仅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疗法及术后康复, 治疗后随访6个月。
1. 3 诊断标准
1. 3.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膝骨关节炎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3]制定: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即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 WBC
1. 3. 2 X线分级标准[4] Ⅰ级:仅有骨刺产生;Ⅱ级:关节间隙变窄(少于正常关节间隙的1/2);Ⅲ级:关节间隙变窄(多于正常关节间隙的1/2);Ⅳ级:关节间隙消失, 或轻度软骨磨损(
1. 3. 3 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和放射学结合, 可分为以下三期:①早期: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 多见内侧, 上下楼梯或站立时尤重, 无明显畸形, 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 髌骨研磨试验(+), 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Ⅰ级);②中期:疼痛较重, 可合并肿胀, 内翻畸形, 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 压痛, 髌骨研磨试验(+), 关节不稳。X线表现(Ⅱ~Ⅲ级);③晚期:疼痛严重, 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 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 压痛, 髌骨研磨试验(+), 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 严重不稳。X线表现(Ⅳ级)。
1. 3. 4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辨证标准制定, 主症:关节疼痛, 腰膝酸软;次症:活动不利, 运作牵强, 舌质淡或偏红, 苔薄或薄白或黄腻, 脉滑或弦。
1. 4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4. 1 纳入标准 ①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②服用其他药物治疗KOA者, 需停用药物1周后方可纳入;③患者愿意治疗并能够配合完成本临床研究, 即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 4. 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②长期应用激素类、抗凝类药物, 不能立即停止用药的;③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精神疾病患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血液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⑤患有某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1. 4. 3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受试者依从性差;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③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试验;④自行退出者等均为脱落病例。统计分析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处理, 如发生不忍受者应计入不良反应的统计;因无效而自行脱落者应计入疗效分析;⑤未按照治疗方案用药或中途中断治疗的。
1. 5 观察指标 膝关节运动功能评估: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6]制定膝关节运动评分表, 采用非盲法定期观察与复查, 综合评定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的变化, 膝关节症状分为8个项目:①跛行:无~严重或持续性为5~0分。②需要支持:无~不能负重为5~0分。③交锁:无交锁或有交锁, 检查时发现为15~0分。④不稳定:无打软腿~步步皆现为25~0分。⑤疼痛:无~持续疼痛为25~0分。⑥肿胀:无~持续肿胀10~0分。上下楼梯:无困难~不能为10~0分。⑧下蹲:无困难~不能为5~0分。各项计分相加为总评分, 最高100分。安全性评价:记录不良反应得症状和体征, 治疗前后检查血液指标。
1. 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优、良、中、差。优:症状消失, 关节功能活动正常;良:症状基本消失,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能正常参加活动和工作, 病情的轻重程度积分下降≥2/3;中:疼痛基本消失, 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工作能力或活参加活动有改善, 病情的轻重程度积分下降≥1/3, 但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试验完成情况 入组的120例患者中, 110例(152膝)完成了研究, 治疗组完成了54例(78膝), 对照组完成了56例(74膝), 9例患者因未能完成预定的疗程脱落, 其中治疗组6例(8膝:2个早期, 3个中期, 3个晚期), 对照组脱落4例(6膝:2个早期, 1个中期, 3个晚期)。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脱落病例未影响组间基线的均衡性。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病变分期的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期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早期两组间优良率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中期优良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4 安全性评估 整个治疗期间无相关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发现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伤科疾病, 主要源于关节软骨损伤变性, 发生退行性病变、关节软骨硬化 , 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囊性变, 骨性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提前老化, 属于退行性病变。长期负重过度、姿势不良等慢性劳损、骨质疏松肥胖、承重暴力外伤遗传等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发病因素。该病发病慢, 主要表现为晨僵、关节疼痛, 活动时出现弹响声, 部分有关节积液、甚至出现关节畸形或跛行。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药物、针刺、手法、红外线照射等疗法[7, 8]。
本研究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配合中医药辨证疗法, 关节镜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病情迅速康复、高度微创等优越性;术中进行生理盐水的大量高压灌注, 清除钙磷结晶、炎性因子、关节软骨碎屑等导致疼痛的物质进行清除, 有助于分泌正常滑液、炎症消退, 改善关节的内环境。但关节镜清理术常仅可短期缓解症状, 不能改变 KOA的病程及性质, 对严重者远期疗效不确切, 一些患者术后仍较长时间肿胀, 甚至关节积液, 活动功能恢复慢。可见, 关节镜治疗KOA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KOA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 其发病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中年之后, 肝肾亏虚, 精血不足, 筋脉失养, 而发为此病;外因是风寒湿邪, 侵入人体, 流注关节, 或气血瘀滞, 痹阻关节, 以“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而为萎”为本, 以“腠理空虚易感风寒湿邪而为痹”为标, 因此, 固本祛邪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对气血虚弱型服用补阳还五汤, 活血益气, 具有通络活血、补气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该药具有抗炎、镇痛、提升碱性磷酸酶含量、促进骨内血循环及促新骨生长等作用;风寒湿痹型服用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为主要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镇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 其药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骨代谢系统及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功能,延缓软骨退变;肝肾亏虚型服用补肾壮筋汤加减, 以补益肝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促进骨生长的作用;湿热型服用四妙散加味, 以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妙散具有抗炎镇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期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中期、晚期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治疗组中期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晚期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骨性膝关节炎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配合中医药辨证疗法,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日常活动,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474 .
[2]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511.
[3] 钟广铃, 陈志维, 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42.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10):793-796.
[5]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15-119, 349-353.
[6] 田伟.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0.
[7] Lequesne M. Indices of severity and disease activity for osteoar-thritis. Semin Arthritis Rheum, 1991, 20(6):48-54 .
[8] 史金环,李军,宋鹏进,等. 电针配合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 17(10):640.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慢性肝功能衰竭; 中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liver failure effects Methods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vitro after the separation from the body in the liver transplant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functional liver cells,combined treatment of oral medicine The result that functional recovery of liver injury reconstruction Conclusion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o that functional recovery of liver injury reconstruction,there is no immune rejection response,safe,effective,inexpensive,has good prospects
【Key words】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应用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在体外分离纯化后移植至患者体内,使干细胞在肝脏中生长分化为具有功能的肝细胞[15],使损伤的肝功能得以恢复和重构,为干细胞的进一步治疗研究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22~68岁;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6]。随机分组120例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给予综合基础治疗。所有治疗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定《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排除病例 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重度感染或大量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半年内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和其他免疫调节剂。其他病毒感染、酒精性、药物性肝病。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超净工作台(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美国Heraeus公司);二氧化碳孵箱(美国Heraeus公司);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Calrbur,美国BD公司)LCVPLUS血管造影仪(美国GE公司)。Percoll分离液(美国Sigma公司);DMEM培养基(美国Hyclone公司)。
14 骨髓干细胞的采集 患者行局部麻醉消毒,在无菌条件下,以18号骨髓穿刺针从髂后上棘进行穿刺,抽取骨髓50~10 ml,以4000 U肝素抗凝,避免污染。
15 骨髓干细胞的分离 参照文献[7]的方法,患者骨髓离
作者单位:273500山东省邹城兖矿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
心去除脂肪层,用等量DMEM培养液稀释骨髓,制成细胞悬液。将骨髓轻轻的加到密度1073/ml的percoll分离液上,在室温下1200r/min,离心25 min。吸取界面细胞层,用等渗盐水洗脱,1500 r/min×5 min离心3次,等渗盐水重悬细胞,镜下计数所用细胞为10×107个ml,制成体积为10 ml悬液,置于37℃二氧化碳孵箱待用。
16 骨髓干细胞移植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在X线监视下,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5×108~5×109/ml。通过导管从肝动脉缓慢给入病变部位。之后用10 ml等渗盐水冲洗管腔。
17 口服中药 大黄、蛰虫、大腹皮、牛膝、莪术、三棱、槟榔、鸡内金、桃仁、醋芫花、水蛭、虎杖、黄芩、甘草、黄芪、丹参、茵陈等随证加减[8]。
18 肝功能检查 对照组和移植组患者在移植后1、4、8、12周进行肝功能检测,
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在1、4、8、12周观察腹水,食欲,体力,腹胀,睡眠等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9 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后患者肝功能的改变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功能在移植1、4、8、12周后,肝功能明显改善,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见表1。
2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后患者凝血机制的改变:移植组在干细胞移植后PTA逐渐上升,由术前平均259%上升至术后12周的526%;而对照组患者没有明显改善,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凝血机制有所改善。
2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患者短期生存率的改变 患者在移植后1周的生存率为100%,在4周内死亡2例,生存率为980%:在12周内死亡6例,生存率950%。为移植患者在1周后,生存率下降至867%;4周后降至800%;12周后降至600%
2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后患者症状的改善 移植后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改善,移植后食欲改善者90例,体力好转者64例,腹胀减轻者56例,兴奋失眠18例,局部疼痛6例。
2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在120例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有轻度恶心6例,发热8例。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功能的组织细胞并应用于器官损伤的治疗,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及追求的目标。研究表明,在肝损伤中,干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骨髓干细胞是肝细胞的重要肝外来源[9],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干细胞和肝细胞,参与肝功能的修复和重构[10]从而治疗肝损伤,为探索骨髓干细胞在人类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本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在体外分离纯化后移植患者至患者肝脏,使其在自身内环境下分化为肝细胞,替代损伤的肝细胞。观察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11]使损伤的肝功能得以恢复和重构。又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不必考虑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配型问题,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患者在移植12周后,ATL逐渐降低,由平均1365U/L降至685U/L;Tbil由平均1219 μmol/L降至816 μmol/L;Alb逐渐升高,由平均281 g/L升至325 g/L;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移植组在干细胞移植后PTA逐渐上升,由术前平均259%上升术后8周的526%;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凝血机制明显改善。生存率移植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改善,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本文中,初步探讨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对肝衰竭的疗效可佳。但是,以后将对移植分化的细胞进行追踪检测,探讨移植后自体骨髓干细胞在人受体肝脏内定植、生长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肝衰竭,疗效可佳,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具有良好前景。研究将为肝病治疗打开崭新途径,为干细胞的进一步治疗研究打下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RE Schwart,Z,Morayma R,et al.Multipotenprogenitor cells from bone marrow different iate into functional hepatocytelike cells Hepatology,2000,109:12911302
[2] Lee KD,KouTk,Wangpeng J,et al Introhepat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ology,2004,40:12751284
[3] 姚鹏,胡大荣,王帅,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研究肝脏,2005,1(3):17117
[4] 张强,李京雨,徐力扬,等经肝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2(4):261263
[5] Teratani T,Yamamoto H,Aoyagi K,et al Direct hepatic fate specification from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Hepatology,2005,41(4):836846
[6]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of Chinese edical Association The progamm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viral hepatitis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2007,8:324329
[7]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8:324329
[8] 李飞方剂学(下册).人民出版社,2002,5:10441045
[9] 达万明,裴血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8
关键词:血透;护理;中西医结合;保健
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带有中医整体护理特色的护理教育模式,可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保健知识,从而增加患者知识,提高康复效率。长期以来,对血透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一直是我院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院根据血透室患者病情重,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强度大等特点,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建立了具有中西医结合血透护理特点的保健教育模式,使原有的模式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更切合实际,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现将2014年对41例血透患者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1例,其中男37例,女4例,年龄44~5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32例。
1.2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订中西医结合护理保健教育计划,确定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指导。比如常规教育、科普教育、随机性教育等,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内容,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作预见性指导,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2 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的特点
2.1专业语言通俗化 由于血透室收治的患者症状较重,情绪不稳定,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不同,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的内容应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如必须使用医学术语,应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2.2随机教育个性化 由于血透室收治的留观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有随机性,所以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因人而异,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2.3反复强化有耐心 血透患者需要充分休息,这就需要护士合理安排,既不影响治疗,又不延误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工作。针对血透患者中突发事件多、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的特点,采取反复强化的中西医结合的宣教方式,注意与患者耐心沟通和交流。
3 实施内容与措施
3.1常见的中西医结合保健护理教育知识 血透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所以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忧郁、沮丧、恐惧甚至绝望等心理问题,部分患者还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因此,透析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宽慰、解释和开导,指导患者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及遵医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与自护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心态平静的目的,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使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患者进入透析室前,更换鞋子,称体重,测量血压并作好记录。保护一侧上肢的静脉,尤其是动静脉内瘘[1],避免静脉注射,为保证建立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作准备。
3.1.1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透析有所了解。
3.1.2举例沟通让透析时间长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增强治病信心。
3.1.3书面形式教育向患者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及透析的宣传资料,如小册子、书籍,并给予讲解,在宣传窗栏张贴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3.1.4问答式教育在透析过程中,多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的发展及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3.2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保健护理教育
3.2.1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因此,在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保健护理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如在肾脏损害和(或)肾功能减低背景下,血透患者的机体免疫应答已发生改变,导致促炎症状态,长期的炎症反应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2]。而营养不良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和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3]。因此需要加强整体护理。
3.2.2注意调摄患者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做好血透患者的情志护理,对提高其正气,预防患者病情加重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3因人制宜实施保健护理教育,根据血透室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其护理原则。如在年龄方面,老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行动不便和咀嚼不利,病多虚证等特点,护理上重在补虚扶正,搞好生活护理为原则。体质方面,有强弱和寒热之偏,阳虚、阴虚之体。要求护理上在安排病室,调节温、湿度,饮食、起居等方面均应有别。
4 结果
经过整理分析后,结果显示,患者的家属对在血透室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的指导是他们所希望的。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使血透室的患者加深了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自我防病、治病、饮食营养调节、功能锻炼、自我保健的能力[4]。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健教育,减少了患者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治疗效果和质量,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銮玲,卢喜娥,周顺妹.护理指导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0,9(5):283.
[2]焦春华.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0,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