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2 10:26: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鸭瘟;鸭瘟病毒;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852.6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64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36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ne Duck Plague Virus Strain
FU Shu-lin1, CHEN Xia-bing1, QIAN Yun-guo2, ZHANG Da-bing3, YANG Wen-hai1, HE Bin1, JIN Er-guang1, TONG Wei-wen1, YE Sheng-qiang1, LIU Wu1, TAO Bi-fei1, CHEN Jie1
(1. Wuha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Wuhan 430208,China; 2.Wuha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208, China; 3.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One virus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liver of the dead ducks in a farm of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Combined with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utopsy pathology, it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duck plague virus infection. 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plague virus gene in GenBank of UL6 gene, one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used to PCR amplification of extracted viral nucleic acids DNA. The PCR products were 416 bp and the similarity was 99% compared with the gene sequence of the Duck Plague Virus UL6 gene published. The duck embryo infectio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duck embryos began to die in the first four days, with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duck plague virus infec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ase was the infection of duck plague virus.
Key words: duck plague; duck plague virus;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鸭瘟(Duck 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 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较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鸭瘟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热稽留、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发病鸭头颈肿大[2]。该病病原为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核酸类型为线状双股DNA[3]。由于对鸭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对滞后,基因的功能研究严重滞后,因此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毒的分离、鉴定。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鸭瘟病毒进行鉴别诊断。陈安莉等[4]建立了二重PCR方法能够区别新城疫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感染,张艳芳等[5]建立了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区分鸭黄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感染。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并通过鸭胚感染试验证实了鸭瘟病毒在临床上的感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9~10日龄樱桃谷鸭胚由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自行孵化;病毒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为OMEGA公司产品;DL Marker 2000、Taq酶均为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送检病料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某种鸭场40周龄樱桃谷种鸭。采集病鸭的肝脏组织捣碎,并按照质量体积比1∶5的比例加入无菌的PBS液混匀进行组织匀浆,然后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并用无菌PBS液稀释作为接种鸭胚的材料。
1.2.2 病毒DNA提取 取送检死亡的病鸭肝脏,加入无菌的PBS液进行组织匀浆,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然后按照病毒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引物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P1:5′-GAGCGTATTTAGATGAAACTGC-3′,下游引物P2:5′-TGTTGTGATTGTTCC-3′。目的片段大小为416 bp。
1.2.4 PCR扩增 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25 μL反应体系。2×Premix Taq DNA酶12.5 μL,上下游引物(20 μmol/mL)各1 μL,DNA模板5 μL,灭菌水5.5 μL。PCR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2 min;94 ℃变性50 s,54 ℃退火90 s,72 ℃延伸2 min,35个循环;72 ℃延伸5 min;4 ℃ 30 min。PCR产物于0.8%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分析。
1.2.5 测序与序列分析 将PCR产物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纯化回收,并送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进行测序。使用DNA Star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UL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1.2.6 鸭胚感染试验 将16只9~10日龄的鸭胚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第一组每只鸭胚接种0.2 mL的病毒稀释液。第二组每只鸭胚接种0.2 mL的无菌PBS液(阴性对照)。培养并观察鸭胚死亡情况和病变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鸭瘟病毒的PCR鉴定结果
用设计合成的针对鸭瘟病毒UL6基因核苷酸序列扩增引物对提取的鸭瘟病毒DNA进行PCR扩增后,扩增产物出现一条约416 bp大小的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图1)。
2.2 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将所测定的序列通过DNAMAN软件与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鉴定病毒的UL6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图2)。
2.3 鸭胚感染试验结果
接种后4 d,攻毒组的鸭胚开始出现死亡,在第六天8只鸭胚全部死亡,而阴性对照组的鸭胚没有出现死亡(图3)。死亡的鸭胚全身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脏有坏死灶出现。
3 小结与讨论
鸭瘟病毒在临床上造成的死亡情况有较大的差别。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均易感。鸭瘟病毒感染鸭后,可侵害鸭的多种组织器官,为全身各组织感染和广泛的组织嗜性创造条件[6]。本研究中送检的病鸭拉绿色稀粪,泄殖腔严重充血、出血、水肿;食道黏膜出血,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点,心内膜与心外膜有出血斑点,这与报道的鸭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相一致[7]。进一步通过扩增鸭瘟的UL6基因和鸭胚感染试验证实送检的病例为鸭瘟病毒感染。
鸭瘟病毒的天然宿主为鸭、鹅和天鹅,7日龄到成年种鸭均可感染[1]。鸭瘟病毒不能直接使用于鸡胚,因此本研究中感染动物为鸭胚。在本研究中,感染病毒的鸭胚在感染后4~6 d内全部死亡,鸭胚感染后出现典型的鸭瘟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特征。
本研究中根据GenBank上已经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出416 bp的片段。将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与公布的基因序列相比较,两者的相似性为99%。但是,鸭瘟病毒的UL6基因序列在鸭瘟病毒的致病过程中起何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ANDHU T S, SHAWKY S A. Duck virus enteritis (duck plague)[M].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3.354-363.
[2] 张 坤,刁有祥,程彦丽,等.鸭瘟病毒强毒株感染SPF鸭后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J].中国兽医学报,2013,33(1):9-15.
[3] 郭玉璞,蒋金书.鸭病[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 21-28.
[4] 陈安莉,谢芝勋,谢丽基,等.新城疫病毒和鸭瘟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1): 192-195.
[5] 张艳芳,谢芝勋,谢丽基,等.鸭黄病毒和鸭瘟病毒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2013.899-903.
关键词:量子点;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20
0 引言
20世纪末,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诞生了一类新型荧光探针一量子点.与传统有机荧光探针相比表现出独特而优良的发光特性,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类探针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由于量子点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其稳定性更好,灵敏度更高,因此,已被运用于癌症成像和检测,量子点免疫印迹,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和生活饮用水中的痕量六价铬的检测,除此之外,在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分子检测和生物学、兽医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量子点在癌症成像和检测方面的应用[1]
量子点由于其粒径小,灵敏度高,通过将量子点进行不同类型的功能化,形成的生物偶联的量子点可用于靶向标记生物组织样本,进行生物标志物的成像。特别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使用的多色量子点探针,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应用。4种不同颜色波长的量子点可以对FFPE前列腺癌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多色染色。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CCD采集到的图像,通过分析不同颜色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就可以得到对应的病理切片中不同的肿瘤标记物浓度。
2 量子点在免疫印迹中的应用进展[2]
量子点免疫印迹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不仅拓宽了免疫印迹的应用范围,而且在定性定量检测方面运用更加广泛,适于高质量分析。
2.1 目标蛋白的定性检测
量子点运用于免疫印迹,与传统印迹相比较,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量子点免疫印迹可以同时用于多种蛋白质的检测。运用量子点在同一检测器下有不同的发射波长而显示不同颜色,因此,当量子点与不同抗体结合时,就可以准确,快速的区别不同的抗体。该方法灵敏度高,可多重标记,光化学性能稳定,步骤简单,耗时短,能广泛应用于免疫印迹。
2.2 蛋白的定量分析
传统免疫印迹只能局限运用于半定量分析,但如果量子点运用于现代的免疫印迹技术中,由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会因为量子点浓度的变化而在荧光仪的测定中呈线性变化,就可以对微量的蛋白质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在我的另一量子点实验中,已证明上述观点,且在Ornberg等人对量子点进行实际运用的实验中,也表明蛋白质由于结合了不同量的量子点,在测定中有不同的荧光强度。
3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量子点探针也有许多方面的应用。
量子点探针应用于粮油中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的研究。近几年来,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养生,而黄曲霉素这种容易在食物中残留的有高度致癌性的毒性物质也逐渐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许琳等人的研究中[3]表明,经过特殊处理的量子点可以和黄曲霉素特异性结合,并利用量子点在特定紫外灯下有明显的荧光,可以快速、简便地对粮油中的黄曲霉素进行检测,且灵敏度较高。除此之外,Cd Se 量子点荧光探针还可以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痕量六价铬[4]。
4 量子点在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近年来,随着量子点的制备和修饰技术的不断完善,使我们可以对量子点的各种物理性质进行较为准确的控制,而且由于不同粒径,不同结构,不同分散度的量子点拥有不同的性质[5],因此,可以将不同性质的量子点与不同的蛋白质或基因进行结合,从而对病原微生物或特殊的生物进行高通量筛选。从这不难看出量子点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量子点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其有一定皮肤毒性,而且稳定性较差,在人体中代谢过程尚不明确,因此量子点新技术直接运用于人类的临床试验研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
5 量子点在生物学和兽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量子点具有很高的荧光稳定性和荧光强度,而且随着近年来量子点与不同分子间连接技术的不断完善,量子点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它不但在某些方面明显优于现有荧光染料,而且为大量显色实验和医学诊断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除此之外,由于量子点的色彩多样性,在需要对多组分进行同时检测的实验中也有较好的运用。
量子点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兽医工作者眼中,我们的量子点同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作为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可以为兽医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我们不仅可以将其运用于病理组织标本的检测和疾病的诊断,还可以运用于兽药的残留检测[1],通过特异性结合的方式使量子点与兽药分子结合,然后通过喂食或注射的方式使与量子点结合后的药物进入家畜体内,通过测定在不同时间段血液中或不同脏器内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来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代谢等情况 ,从而为兽医用药提供依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为量子点在人体内的实际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6 总结
目前,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在免疫荧光活体动物成像、蛋白质印迹、食物安全检测、水污染、生物传感器等方面都有应用,但其有毒性,杂质多,生物利用度低,偶联较困难,限制条件较多等也是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量子点技术的发展仍然可以大大提高生物成像和检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贺宁,任秋实,孟样溪等.分子影像探针一量子点在癌症成像和早期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04):30-40.
[2]周玮婷,曹霞,余江南,徐希明,童珊珊.量子点偶联技术及其在免疫印迹中的应用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 Chin J Pharm Anal 2015,35(04):569-573.
[3]许琳,张兆威,李培武等.量子点探针应用于粮油中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01):119-123.
[4]张文豪,张欣烨,张洁等.Cd Se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痕量六价铬[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27(05):726-729.
[5]谢雪欣,杨向莹.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从字面上讲,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与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是一事物显著区别于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内在属性独有的外在表现。
1细看校区,提炼特色
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我们读书在荣昌校区中,生活成长在荣昌校区中,工作教书在荣昌校区中,不是专题思考“荣昌校区的特色及建设”这样的问题,对荣昌校区的特色真还一下难说出个“1、2、3”,现在我们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其他办学单位比较,细推慢敲,发现其特色可发掘提炼为如下五点:
1.1 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为中央畜牧实验所、农业实验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全国重点中专),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西南农业大学,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更名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南大学的一个校区,从建校至今,跨越两个世纪,办学已75年,不可谓历史不优久,底蕴不深厚,办学经历特殊啊。
1.2 得天独厚,办学环境特殊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中段的成渝经济走廊、海棠香国的“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城。荣昌畜牧优势突出,被农业部定为“中国畜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有中国三大和世界优良地方猪种之一的荣昌猪,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最具影响的地方猪种之一,是四川白鹅的主产区,全国养蜂大县,畜牧业发达,饲料生产企业50多家,GMP药物生产企业10余家,为西部最大的兽药饲料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是全国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年产仔猪200万头,辐射四面八方,校区及师生与这些企业合作紧密,整个荣昌就是我们办学的学堂,真可谓校区办学环境特殊,得天独厚。
1.3 铺垫良好,办学条件可圈可点
校区为重庆市园林单位,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70个中外文数据库,400多万册电子文献;各类在校生495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0余人;在职教职工470余人,专任教师2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50余人,教师中具博士50余人、硕士学位者70余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 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36人。
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及地方重大科研、技术推广课题, 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培育成功了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推广畜禽传染病防治、饲料、兽药、生物技术、种草养畜、特种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新成果40余项;有二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小鹅瘟、 猪丹毒、猪伪狂犬病检测方法等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动物疫病检测规程;鸡传染病法氏囊精制卵黄抗体获国家生物制品二类新兽药证书;两双人才培养模式在养殖技术高职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获重庆市政府一等奖;重庆市肉牛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实施三年,为丰都县新增产值10547.5万元,新增纯收入3438.5万元;年产100吨萼山老腊肉产业链项目,为企业半年盈利320万元;有10多位专家参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等国家重要专著编撰工作。
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吉尔吉斯、秘鲁、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畜牧兽医水产界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并与泰国卡赛萨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湾中华亚太小动物中医学会建立学术往来。
建有畜牧科技城兽药研发检测技术中心、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防治中心、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中心、名优鱼类养殖技术中心、牧医渔业管理软件研发中心、牧医渔业经济研究中心、牧医渔业信息咨询司法鉴定中心、牧医渔业人才培训中心;拥有年产18万吨的现代化饲料生产车间的饲料总厂、牧场、渔场、兽药厂、动物医院等设施齐全的教学实习场所,并与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8家大型GMP兽药和饲料企业建立了“8+1”校企联合体,与川渝两地及全国几十家大型饲料、兽药、水产生产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为办学为师生开辟了广阔的校外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基地。
这些可圈可点的办学条件,为我们的荣昌校区办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1.4 学科专业发展,办学格局初显
校区现有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商贸系、信息管理系等5个系和基础部、网络与继续教育部五个办学系部;开设有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10个普通本科专业;养殖技术专业为国家精品专业,畜产品加工学为市级精品建设课程,动物遗传学、中兽医药学、大学基础化学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有动物营养分析、动物分子遗传、细胞培养、预防兽医学、小动物疾病防控、畜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学、化学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些学科专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畜牧、兽医、水产为主,覆盖牧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文、理、工、管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1.5 桃李满天下,名人辈出炉
在75年的办学中,校区始终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教育学生以“勤学苦练,有真本事,解决问题,受人欢迎”为出发点,形成了 “植根牧渔业沃土,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行业英才” 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覆盖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为荣昌、川渝、西部及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走出了一条立足荣昌、放眼川渝、辐射中国的特色办学之路。几十年来,校区为社会输送人才近7万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行业领军人物,有全国青年科学家国际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如采用基因敲除技术首次实现了人类培育“基因敲除”克隆猪,向异种器官移植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人类的器官移植开辟了新天地的国际知名学者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院长赖良学教授,在佛罗里达州创办 Ch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的国际知名中兽医学家谢慧胜教授、吉林大学共患病研究所双跨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研究员疫病学家涂长春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畜寄生虫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朱兴全教授,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所长、挑战集团董事长、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蔡辉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周继勇教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检测技术研究室、从事猪瘟病毒病研究、被评选为农业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评选为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博士研究员的王琴,浙江大学生物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杭州汇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动物药品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教授级高工,陈贵才,获2012年“十大杰出兽医” 称号的基层职业兽医师尹华江,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知名企业家,如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总裁,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阳春,重庆方通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建华等,有的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动物科学系学生邓费建、动物医学系学生邓波兄弟俩,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和“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荣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受到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领导的接见。
2 思考未来,铸造特色是我们的责任
荣昌校区特色建设之路就是“思考未来,铸造特色”之路,这是我们的责任。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只要作到“秉承传统,继往开来”、“放开眼界,接轨世界”、“打破瓶颈,适应环境”、“谋划资金,规模建设”,“览天下英才,铸特色校区”这六点,荣昌校区的特色便会自然彰显。
2.1 秉承传统,继往开来
2007年教育部专家进驻校区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在对校区全面考察调研后,对校区做出把脉式诊断,给予“历史长久、传统优良、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团结向上、前景美好” 的优秀评估,这一评估是对校区70年办学的肯定与褒扬,更是对后来人的激励与鞭策,我们应珍惜这一“评语”,目前,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211”建设、重庆市与教育部“部市”共建大学,为校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今日荣昌校区在“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办学精神鼓舞下,应以“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为己任,秉承“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思考未来,打造特色。
2.2 放开眼界,接轨世界
纵观全国,放眼世界,与时俱进, 树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教育”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世界接轨,按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标准、管理来抓校区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外借鉴,练内功” 之路,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办学理念、遵照行业或专业标准(如动物医学办学的质量管理规范,即世界兽医办学GMP制度),用世界现代大学的管理方法手段来发展建设校区。
2.3 打破瓶颈,适应环境
为创造更加特色的校区得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建设环境,荣昌校区的建设,目前有许多不利的制约瓶颈,如中国现今大学内部均以“处、院”为建制,“处、院”下再设非建制的“办、系”,而西南大学给校区以“系、办”为建制,这样的设置往往被社会被同行误解,办事难交流不便,极不利于校区的发展。目前,“系、办”名称的“顶层框架”设置是制约校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它如大钳架颈,使校区处于窒息的状态,这样怎么发展?在此状态下,何谈特色建设?必须打破这些钳一样的制约瓶颈,有了良好宽松的环境,校区人才可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开动脑筋,用智慧打造更好的特色校区,为此,我们应向西南大学最高决策层郑重提出,只有改校区的“办”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ד处”、改“系”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ד学院”,如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学生处,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院等,哪怕是级别、待遇不变,但名称必须改,才会被社会认同,才不会被误解,才利于交流交往,才利于校区办学发展。
2.4 谋划资金,规模建设
校区要在“人、财、物”三方面多做谋划,把人财物三篇文章做好、作精,眼前尤其是“资金”这篇文章更显急迫,把握好“211工程建设”、“部市共建”机遇,加大校区“十二·五”规划执行力度,落实规划的建设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力争财政部、重庆市的资金更多地投到校区来,要抓紧,机会稍纵即逝,失不再来,筑巢才能引凤啊。
2.5 览天下英才,铸特色校区
我们要树立“人才强校,学科标杆,专业强优,科学管理”的理念,在“人”字上下足工夫,尤其是校区的“特色专业”方面的人才更是如此,人是校区特色建设之根本,人才是建设特色校区的关键,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成为人才需要有漫长的时间与锻炼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特别早抓人才队伍的建设,方式方法可多种多样,如采取“外引内培”、“高薪聘任”等办法,揽尽天下英才、用心培养打造在学科专业方面叫得响的、全国的、世界级的专业学术学科“领头羊”,校区有了“大师”,“大学”的味道便出来了,那时的校区自然便成了底气十足的特色校区。
总之,我们在“思考未来,铸造特色”的道路上,只要尽到了“秉承传统,继往开来”、“放开眼界,接轨世界”、“打破瓶颈,适应环境”、“ 谋划资金,规模建设”,“览天下英才,筹特色校区”六点责任,荣昌校区、美丽校区、特色校区便自然彰显。
猫咪耳朵什么样?
所谓耳朵就是动物身上的听觉器官,猫咪的耳朵当然也不例外,单凭肉眼观察,它们的耳朵就和人类的耳朵有很大差别呢。
耳朵的构造
猫咪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收集声音,向内传到鼓膜,通过鼓膜的振动,声音达到中耳部分。耳蜗将声音转化成电脉冲,通过听觉神经传达到大脑,内耳则负责保持身体平衡。猫咪的耳朵和人耳构成相似,但听力和平衡能力都比人类好得多。
耳外构成
然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猫咪的耳翼(或耳瓣)部分,猫咪的耳朵外面被一层薄薄的被毛覆盖,有些品种的猫咪耳尖还有一些饰毛。而猫咪的外耳内侧也有一些耳毛,就像一道屏障,帮耳朵隔绝了很多脏东西。
听力很好的猫咪
听觉是猫咪五感中最优秀的一种,它们在高音方面的听力特别优秀,远高于人类,它们可以分辨频率高达6万赫兹的超声波,这有助于帮助它们在户外捕捉猎物。它们定位声源的能力也很强,角度误差只有0.5°。所以无论你如何蹑手蹑脚,猫咪都会很快探知你发出声音的位置。
如果你的猫咪听不到
一些情况下,猫咪也许会暂时性或永久性失聪。
天生失聪
一些猫咪会有天生的遗传性失聪或重听现象,比如白毛蓝眼睛的猫咪就有很大的失聪几率,甚至占到了失聪猫的40%。鸳鸯眼的白毛猫咪,蓝色眼睛侧的耳朵很可能是失聪的。
后天失聪
严重的中耳炎最终导致内耳感染,也可能破坏猫咪的听力,这种影响有些会随着疾病的治愈而缓解,但有些则是终身性的。另外,猫咪进入老年期后,听力也会下降得越来越快。
如何检查猫咪听力?
当你怀疑猫咪的听力可能已经受损,可以在不同的方位发出声音,看猫咪是否有反应,要特别注意猫咪耳朵转动的方位和形态,如果猫咪基本没反应,很可能是听不到声音。当然,最妥当的还是去医院请医生帮猫咪做一些听力检查。
Attention!
会对猫咪造成很大影响吗?
失去听力的猫咪,生活上会有一些困扰。特别是先天失聪的猫咪,和其他猫咪在沟通时会有少许障碍,叫的声音也很难听。不过如果只是生活在固定的场所,没有天敌或意外干扰,对猫咪来说并没有大碍。所以有听力障碍的猫除了不适合生活在户外,生活上并不需要特殊照顾。
看状态!初步判定耳朵健康程度
有时我们仅凭肉眼观察就能知道猫咪是否有耳道疾病,是否需要送医。
正常情况
翻开猫咪的耳朵,如果在耳廓附近看不到耳垢(允许有少量淡色耳垢),猫咪的精神状态、动作都无异样,耳朵周围也没有破损,这种情况就是正常的。
不适情况
有时猫咪会表现得特别不适,不停抓挠或摩擦耳朵,表现得特别痛苦。这说明猫咪可能痛痒难忍,很可能有耳螨或其他耳道损伤。
外伤情况
有时肉眼就可以看到猫咪耳廓甚至耳朵边缘有异常,比如耳朵边缘可能有晒伤或皮肤病,耳廓内也可能肿起、充血,这可能是因为抓挠耳螨或打架导致的耳血肿。
环境和品种的影响
猫咪的耳道疾病会受到猫咪品种和环境的影响。
这些品种易得病
根据耳朵形态不同,猫咪可以分为立耳猫、折耳猫、卷耳猫。相对一般的立耳猫咪,折耳猫的耳朵构造导致它的耳道通风性差、潮湿,更容易滋生细菌。而卷耳猫耳朵外翻,耳朵更容易跑进脏东西。
潮湿环境易生病
无论是螨虫还是细菌、病毒都喜欢温暖而潮湿的环境,这就导致南方湿热地带的猫咪更容易患耳道疾病。而一年四季都比较炎热、温暖的地区,更容易令猫咪感染寄生虫。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有这些特征,就更要注意猫咪耳道健康。
年龄小易患病
幼猫比较容易感染耳螨,其中不少都是通过猫妈妈传染的。而耳炎等疾病则是全年龄的猫都会患的耳道疾病。一些成年猫咪也可能会患耳部肿瘤,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SOS!警惕猫咪耳道疾病
猫咪可能会患各种与耳朵有关的疾病,其中以耳道疾病为主,然而从诊断辨别疾病开始,很多主人就开始犯迷糊,因而导致了疾病进一步发展。
常见的耳道疾病种类
猫咪常见的耳道疾病大致分为这几种,它们从诊断到治疗都有很大区别。
刘欣
美联众合
北京爱康动物医院兽医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博士,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校外指导教师。擅长各种疑难皮肤病和内科病的诊治,多次到欧洲进修兽医课程,长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为宠物医师进行皮肤病培训,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细胞学诊断技术。
根据刘欣医生介绍,养猫人对于猫的耳道疾病有很多误区,而正确的诊断和准确的用药才能让耳道疾病的治疗少走弯路。
耳螨?其实不是最多的
在猫咪的几种常见耳道疾病中,人们往往一看到猫咪耳朵内有深色耳垢,就认为是耳螨,结果经常自行用药用了很久,猫咪也不见好转。资深皮肤科兽医告诉我们,其实马拉色菌导致的外耳炎的数量才是最多的,只是症状和耳螨有一些相似,从而导致经验少的主人区分不清。所以猫咪到底患的是什么耳道疾病,最好还是去医院确诊一下。
关键词 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66-02
2013年7月以来,凤阳县不少养鸭户从外地购进鸭苗进行饲养,品种有肉鸭、番鸭、麻鸭等,每批数量在2 000只左右,饲喂至1~2周后开始发病,出现头颈歪斜、翅腿瘫软、共济失调、腹泻等现象。鸭发病率在10%左右,每天死亡几只到几十只不等。养鸭户把病、死鸭带至凤阳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经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判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1 病原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鸭疫里默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里默氏杆菌属,G-,无芽孢,不能运动,有荚膜。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大小为0.2~0.4 μm×1.0~5.0 μm,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复杂,目前国际上已确认有21个,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我国有13个血清型。该病原抵抗力不强,在室温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多数菌株存活3~4 d;4 ℃条件下,在肉汤培养物中存活2~3周;55 ℃条件下,12~16 h细菌全部失活。生化反应不恒定,多数菌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但少数菌株对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肌醇发酵,产酸不产气[1];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不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柠檬酸盐;M.R和V-P试验阴性;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2 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感染鸭,鸡、火鸡、鹅及部分野禽也容易感染。不同品种鸭死亡率、发病率差异较大,其中番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在自然情况下,1~8周龄尤其是2~3周龄雏鸭容易感病,在污染鸭群中,死亡率、感染率分别为5%~80%、90%以上。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鸭不易感染发病,成年鸭可带菌而不显临床症状[2-3]。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明显,如育雏舍鸭养殖密度过大,管理不完善,卫生状况、空气湿度、空气质量不合格。另外,由于饲料搭配不合理,饲料配方中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较低,饲养中出现的各种外界应激等均会促使该病的发生。该病主要经皮肤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地面育雏也可因垫料粗硬、潮湿使雏鸭脚掌损伤而引起感染[4-5]。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多发。
3 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潜伏1~3 d甚至1周,但最急性病例常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急性病例病鸭嗜睡,精神沉郁,共济失调,缩颈,嘴拱地,行动迟缓,没有食欲或食欲废绝。鼻孔、两眼周围出现分泌物,粪便稀薄,黄绿色或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摇头、痉挛、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6]。病程1~2 d。而4~7周龄的雏鸭,病程1周以上,呈急性或慢性经过,表现为食欲减少,精神沉郁,肢软卧地,呈犬坐姿势,共济失调,有摇头、痉挛症状,呈仰卧姿态,部分鸭只头颈歪斜,转圈,后退行走,病鸭消瘦,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广泛性的纤维素性炎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最明显的是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渗出液、黄色絮状物[7]。肝脏表面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有时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表面有纤维素性薄膜。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肿胀出现在跗关节、胫跖关节,关节液增多[8-10]。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病鸭常出现脑膜血管及脑实质充血、脑膜炎等神经症状。
5 实验室诊断
5.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脑、心包液或肝脏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见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5.2 细菌的分离鉴定
无菌取脑、心包液或肝脏等病变组织,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或胰酶大豆琼脂平板,放在37 ℃条件下5%~10%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4 h,可见直径1.0~1.5 mm、表面光滑、稍突起的圆形露珠样小菌落。取典型菌落以标准阳性血清做玻片凝集实验或荧光抗体染色进行鉴定。
5.3 荧光抗体法检查
无菌取肝、脾或脑组织触片,丙酮固定,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进行检测,可见组织触片中的菌体周边荧光着染,中央稍暗。细菌呈散在分布或成簇排列。
6 防治措施
6.1 疫苗接种
我国已研制出油佐剂灭活菌苗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3~10日龄注射1次即可。由于该菌血清型较多,所以制苗时最好针对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制成自家灭活菌苗。
6.2 药物防治
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如氟苯尼考、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噻呋、林可霉素、喹诺酮类或磺胺二甲嘧啶等药物进行防治,能够有效控制病鸭的发病与死亡[11-12]。由于鸭疫巴氏杆菌易出现抗药性,为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并防止其产生抗药性,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交替用药。
6.3 加强饲养管理
卫生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因此,应避免饲养密度过大,注意通风和防寒,使用柔软干燥的垫料,并勤换垫料。每周带鸭消毒2次,注意不要用刺激味太大的消毒药[13]。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出栏后彻底消毒,并空舍2~4周。发病鸭场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消除传染源,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
7 结语
7.1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大肠杆菌病、鸭衣原体病极为相似,所以应注意与大肠杆菌病、鸭衣原体病相区别。
7.1.1 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相似,大肠杆菌病出现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大肠杆菌病剖检时有特殊臭味,病鸭肝脏、心脏表面常附着干酪样渗出物,不易剥离,颜色较重,肝脏肿大呈铜绿色。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肝脏、心脏表面附着较薄的渗出物,颜色较淡,一般较湿润。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有神经症状,而大肠杆菌病没有。鸭疫里默氏菌在普通琼脂与麦康凯琼脂不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不溶血。而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为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7.1.2 与鸭衣原体病的鉴别诊断。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理变化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病变相似。鸭衣原体病粪便呈黄绿色水样,气味恶臭,而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常排白色黏稠样粪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表现头颈震颤、歪斜等,而鸭衣原体病不表现神经症状。
7.2 药物选择
对凤阳县发病的养鸭户,采集病料,进行分离培养,并做了药敏试验,发现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高敏,林可霉素、丁胺卡那中敏,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不敏感。建议养殖户使用氟苯尼考,经回访大多养殖户的病鸭病情都得到控制。
8 参考文献
[1] 李生涛.禽病防治[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84-86.
[2] 杨慧芳.养禽与禽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11-314.
[3] 张长锋,罗科财.水禽世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41-249.
[4] 徐大为,符华林.中国家禽[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32-144.
[5] 张大丙,郑献进,曲丰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中国家禽,2005(6):46-49,52.
[6] 邓治邦,朱深海,杨丽君,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3):67-69.
[7] 俞吉杰.硫酸头孢喹肟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效药动学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8] 郑腾,李昂,陈枝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现状及进展[J].中国家禽,2002(21):43-45.
[9] 李秀丽,王英珍,任卫科,等.天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天津农业科学,2008(6):9-11.
[10] 张大丙,郭玉璞.北京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4):21-24.
[11] 廖永洪,艾地云,罗青平,等.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湖北畜牧兽医,2007(10):20-21.
关健词 山羊痘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98-01
1 发病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体现,加之垫江县平坝农田比较少、外出务工劳力多等因素促进了垫江县山羊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山羊存栏由2012年的35 941只上涨到2015年的49 150只,增幅达36.75%;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疫病也随发展而出现。如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临床上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为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自2013年10月在垫江县零星散发后,2014年、2015年连续2年在相同的月份出现更多病例,并造成较多死亡。记录显示,2014年9―10月,在明月山脚近5 km的12个山羊养殖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例,造成了较大损失,其中一家发病前存栏山羊232只,痊愈后仅存栏76只,死亡率达到67.2%,业主曾丧失养羊信心。2015年虽同样发生,但防制得法,使患病母羊及流产胎儿都存活下来,损失降到了最低。在3年的临床防治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制措施,以供参考。
2 临床症状
山羊群中,不论大小、性别,从体况差开始,陆续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 ℃,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鼻腔或眼角流出粘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时而轻咳,似严重感冒症状;孕羊流产,带仔羊泌乳减少或无乳。首先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发生痘疹;继而在头部、腹部、躯干的毛丛中看到或触摸到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豌豆至黄豆大的痘疹。痘疹最初表现为圆形红色斑疹样,继而迅速发展,形成水泡,部分水泡中央凹陷,然后水泡变为脓疱;有的脓疱形成溃疡,最后衰竭、全身发臭而死;有的脓疱干后形成痂皮,脱落后遗留瘢痕,表明痊愈。
3 病理变化
剖解濒死期羊只,尸体消瘦,有些皮肤缺损,丘疹下的肌肉及结缔组织充血、出血。鼻腔、喉和气管黏膜充血,混有浆性分泌物,有些呈卡它性、出血性炎症,黏膜上有淡灰色小结节。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例胆囊肿大,心肌变性,一般肺呈卡它性炎症,严重者可见肺上有黄豆大、灰色或淡红色的坏死结节。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4 诊断
4.1 初诊
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诊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4.2.1 包涵体检查。取丘疹组织涂抹在玻片上,进行姬姆萨氏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胞浆中有大量的包涵体。
4.2.2 血清琼脂扩散试验。取高热期病羊皮肤疹块,按1∶3用PBS液(pH=7.2)研磨,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作待检抗原;对山羊痘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在37 ℃环境中经过24~48 h,观察为阳性即可确诊。
5 防治
5.1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对于预防山羊痘病属于较为可靠的防治方式。疫苗免疫用山羊痘鸡胚化弱毒苗,采用皮下注射,每只0.5 mL,7~8 d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为1年。
5.2 封锁与解除
一旦发生山羊痘后,应立即封锁疫点,隔离病羊,分群饲养;对尚未发病的同群羊,用山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当全部山羊痊愈,对羊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后,再观察2个月,若再无发病山羊,即可解除封锁。
5.3 治疗
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对病羊采取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中心的治疗措施。首先确保饲养环境温度适中、不受冷风袭扰,活动空间大、含汁饲料充足(如南瓜);其次以头孢菌素(0.1 mg/kg体重)、磺胺类药(10%的磺胺间甲氧嘧啶0.5 mL/kg体重)进行皮下注射,防止继发感染。珍贵山羊品种病初可配合高免血清或本场痊愈羊血清治疗,效果更好。
5.4 消毒
深埋或烧毁病死山羊尸体,圈舍及用具可用1%福尔马林、10%漂白粉或0.3%~1.0%的复合酚等进行喷洒消毒。
6 体会
6.1 与羊传染性脓疱的区别
从临床上注意与羊传染性脓疱的区别:脓疱病,绵羊、山羊均可发,发病后无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且疱疹中央无脐状凹陷,多数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增生性疣状物,并在其上结成厚而坚硬的角质化痂皮。
6.2 防护管理措施
6.2.1 饲养管理措施。山羊痘在我国被划为一类动物疫病管理,传播迅速,损失大,尤其是初次传播,死亡率高达50%,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特别注重3个方面:一是严禁从疫区购进种羊,必须引进时,应先做好疫病调查,引入后经过检疫和消毒,隔离饲养2个月确证无病,进行体表消毒后才能混群。二是在常发地区,每年9月初,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每只0.5 mL于皮下进行兔疫注射。三是在保证圈舍空气清新、干燥、冬暖夏凉时,注重天气骤变时保养,防止羊体抵抗力下降[1-3]。
6.2.2 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山羊痘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天气变化频繁的季节里,最先主要侵袭养殖环境差的羔羊和体况较弱的羊,对绵羊和其他动物不传染。死亡主要是由于消化道、呼吸道继发感染引起吮吸、吞咽困难和肺炎所致。及时采取封锁、扑杀是该病最终扑灭的重要措施,因此羊痘流行地区应禁止运出羊只及各种羊产品,应确保全部病羊痊愈2个月后,才能解除封锁[4-7]。
6.2.3 彻底消毒灭源,是控制山羊痘流行蔓延的重要措施。垫江县95%左右的山羊处于半牧半饲状态,平时对羊圈及环境很少进行消毒。虽说患山羊痘病后的痊愈羊不带毒,但病原体在其被毛及被毛下痘痂内可以存活6~8周,因此应按期进行消毒。
6.2.4 注意防护和管理。一是山羊痘属于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腹部、背部、手臂和腿部皮肤有严重的小水泡出现,1~2周后方可痊愈。二是对病羊在保证饲养管理(如保暖、饲喂易消化饲料、铺垫草等)的基础上,用头孢菌素、磺胺类药进行皮下注射,防止继发感染;同时不间断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黏膜。三是用高免血清或自家血清,期间避免用酸碱溶液或磺胺类等药物,以免干扰免疫力的产生。
7 参考文献
[1] 王效田,兰朋云,夏明龙,等.山羊痘的诊断与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2001(3):28-29.
[2] 鲍正宏.山羊痘中西药防治报告[J].中兽医学杂志,2001(3):21-22.
[3] 蒋跃进,汤生良,朱国祥,等.丹阳市山羊痘的发生与防制[J].畜牧与兽医,2002(8):48-49.
[4] 应世吉,陈美和,郑卫兵.山羊痘的诊治[J].中国草食动物,2002(6):45-46.
[5] 刘丽,冯艳风.秋季山羊痘暴发流行的诊治[J].当代畜牧,2002(11):17.
关键词 仔猪副伤寒;中西药结合;流行特点;症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43-01
猪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各种年龄段的猪都有可能感染,但它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是仔猪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大肠的坏死性炎症。在多年的兽医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治疗该病的方法,尤其是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效果更好。但该病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急性发病初期,发病急、死亡快,易与猪瘟等混淆,所以快速准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猎副伤寒病的关键环节。现将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防治总结如下。
1 流行特点
猪副伤寒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的猪。一般有2 种传染方式:一种是健康猪体内存在的病菌在猪的体质变差、抵抗力下降时乘机繁殖而导致发病;另一种是健康的猪采食了被病猪污染过的饲料、水等,经过消化道感染而发病。该病的潜伏期为7~30 d,一般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上,成年猪及哺乳猪很少发病。一般该病都是散状发生,但是若有不利因素的严重刺激也会出现缓慢性地方流行。该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是多发于寒冷、阴雨连绵季节及季节交替等情r下。在仔猪的饲养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出现饲料不丰富、圈舍潮湿、缺乏运动、气候突变等情况时容易引发该病[1-2]。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败血症)
该种类型一般是发生在断奶后不久的仔猪身上。发病的仔猪体温升高至41~42 ℃,精神差,厌食或无食欲;发病初期便秘,后期下痢;粪便呈恶臭味,有时带血;腹痛,弓腰尖叫;耳、腰部及四肢皮肤呈紫红色,后期呈青紫色;病猪最后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偶尔咳嗽、痉挛,一般3~5 d死亡。此型由于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易被误诊为猪瘟,发病5 d后未死亡的猪转为慢性[3]。
2.2 慢性型(结肠炎型)
此型最为常见,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略升高,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排出灰白色、淡黄色、暗绿色粪便,粪便形同稀粥状,有时粪便中混有血液和假膜;皮肤出现痂状湿疹;后期消瘦,生长停滞,贫血,并伴有眼结膜炎或有浓性分泌物;精神萎靡、拱背缩腰,有一部分病猪还会继发慢性肺炎而咳嗽不止,死前皮肤出现紫斑;病程长达2~3周,最后衰竭死亡。
3 剖检特征
3.1 急性型
主要是败血症变化。肝、脾肿大,边缘变钝、呈暗紫色;肝脏有针尖至米粒大灰白色坏死灶;喉头、肾、胃肠和膀胱黏膜充血或出血;肺脏表面有小出血点,小叶充血发红,切面有淡红色渗出液。胃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肠壁淋巴结肿大[4-5]。
3.2 慢性型
主要特征为盲肠、结肠、回肠的坏死性肠炎,大肠黏膜表面形成片状的灰黄色溃疡,表面一层乌灰色假膜,肠壁增厚;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有时可见点状坏死灶,这是猪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肺部有时有卡他性或干酪样肺炎病灶。
4 诊断要点
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耳、尾、蹄等处的皮肤为青紫色,大肠及肝、脾有干酪样坏死灶,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需与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痢疾、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相区别[6-7]。有时为了排除上述几种病的可能,特别是猪瘟,还可用青霉素针剂进行试治疗性确诊,因为该病用青霉素治疗无效。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如果无法确诊,就先用青霉素试治,在使用青霉素治疗无效后,即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且疗效显著,治愈率也高。
5 治疗方法
5.1 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健脾止泻,对已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的病猪,运用以下中药方剂:茯苓15~30 g,陈皮10~20 g,厚朴15~30 g,枳壳20~40 g,川芎10~22 g,藿香15~30 g,云木香5~15 g,苏子10~20 g,苍术10~30 g,白术10~15 g,黄白皮15~30 g,黄芩15~30 g,党参15~30 g,柴胡20~40 g,甘草20~40 g。将药加水煎3次,3 次药液混匀后用胃导管一次灌服。
5.2 西药治疗
复方新诺明(SMZ-TMP),肌注0.2 mL/kg体重,首次用量要加倍,连注3~7 d;如用片剂,应内服 70 mg/kg体重(单用首次用药量加倍),每天2次,连服3~7 d,直到痊愈为止。
6 治疗效果
2003年4月,利用中西药结合对永善县马楠乡冷水村农
户养殖的患病生猪301头进行治疗,发病初期116头,治愈109头,治愈率达94%;发病中期155头生猪治愈121头,治愈率78%;发病后期30头治愈9头,治愈率30%。24 h内灌服1次中药、2次西药,此后只服西药,3~5 d后痊愈(表1)。
2005年3月,溪洛渡镇桐堡办事处海田二队一农户家40 kg左右的2头猪生病,经诊断确诊为猪副伤寒。第1天按上述中药方剂购买1付中药,用水煎3次后与西药复方新诺明(SMZ-TMP)片剂按70 mg/kg体重与中药汤剂一起灌服,晚上单独按复方新诺明片剂70 mg/kg体重灌服1次,第2天基本恢复正常,再继续服西药1 d后痊愈,治愈率100%。
7 体会
笔者通过对临床301头副伤寒病猪的治疗效果看,中药结合西药复方新诺明对沙门氏菌属的抗菌作用比氯霉素、金霉素、合霉素及其他磺胺类药物单用的效果好得多,而且对仔猪副伤寒早期和中期的病猪治愈率较高,早期治愈率比中期高16个百分点、比晚期高64个百分点,且平均治愈率仍然可达79.4%。因此,笔者认为中西药结合治疗仔猪副伤寒不但治疗成本低,而且疗效好,治愈率也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中可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8 参考文献
[1] 马进文.小香猪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6(1):61.
[2] 刘新军.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4(2):45-46.
[3] 左其东.仔猪副伤寒的流行、诊断与综合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8):90-92.
[4] 王博,崔敏.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1):118-119.
[5] 江玉香.仔猪副伤寒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62.
关键词 鸡曲霉菌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61-01
鸡曲霉菌病,由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引起,以侵害雏鸡呼吸器官为主,又称为真菌性肺炎。1~4周龄幼雏多呈急性暴发,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而成年鸡多为散发,呈慢性经过。该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是被曲霉菌污染的垫料和发霉的饲料。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曲霉菌大量繁殖。引起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霉菌孢子被吸入经呼吸道而感染;发霉饲料亦可经消化道感染。该病严重危害幼雏,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于2012年6月遇到怀宁县高河某养殖户饲养的一批4 000只肉鸡暴发急性曲霉菌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此批鸡采用地面垫稻壳育雏,用桐城饲料公司生产的肉鸡料饲喂。9 日龄前鸡群生长良好,从10日龄开始连续5 d出现死亡。第1天鸡群食欲和饮欲均正常,未见明显症状,突然死亡9只。第2天鸡群表现精神不振,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86只。第3~5天,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有下痢等。鸡群发病后,先后使用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未见疗效,5 d内死亡438只。经过笔者诊治,鸡群病情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平息。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
病鸡表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离群独处,缩头呆立或闭目嗜睡;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常有下痢,粪便呈灰褐色,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染粪便;特征症状是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喘气,伸颈昂头,张口呼吸,腹部和两翅伴随呼吸动作明显扇动,有时发出咯咯声,如将小鸡放于耳旁,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响。少数病鸡,还从眼、鼻流出分泌物。病程3~5 d,明显症状后2 d麻痹死亡[1-2]。
2.2 病理剖检诊断
经剖检发现,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肺脏、气囊等。肺脏出现分散或均匀分布的灰白色、黄白色或淡黄色的有弹性的霉菌结节,内有干酪样层状物质,大小不等(粟粒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被浸润带(暗红色)包围。气囊表面有坏死点,呈灰白色,气囊壁增厚、混浊,有的表面有炎性渗出物。口腔、喉头有较多浓稠的黏液;肝脏、肾脏、肌胃表面有出血点;肠系膜有黄灰色米粒大小结节且质硬。其他如皮下、肌肉、气管、支气管、神经系统也可能见到某些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也可见到肺、气囊及某些器官的霉菌结节病变,肉芽肿形成,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异嗜细胞浸润灶[3-4]。
2.3 实验室镜检
取病肺或气囊上的霉菌结节病灶,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或少许15%~20%苛性钠,用针划破病料,镜检可见肺部结节中心有曲霉菌菌丝;病料接触空气后,可见到分生孢子柄和孢子。
2.4 类症鉴别
(1)传染性支气管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为冠状病毒科。该病只有鸡发病,其他家禽均不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病鸡表现呼吸时有啰音或喘鸣音,流泪、流鼻液,排米汤样白色粪便,产蛋鸡产畸形蛋。病理变化:气管内有水样或黏性透明的黄白色渗出物,黏膜增厚,呈灰白色;输卵管水肿,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但肺不形成曲霉菌病特征性肉芽肿结节。
(2)雏鸡白痢。该病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雏鸡白痢急性败血症经过,引起大量死亡。该病除呼吸道症状外,排石灰样白色粪便,同时肝、心、消化道也受侵害,但不形成曲霉菌病特征性同心圆肉芽肿结节[5-6]。
(3)霉菌性脑炎的病例,其神经症状要与雏鸡脑脊髓炎、雏鸡新城疫相区别。
3 治疗方法
一是立即将该批所垫稻壳全部清除干净,用20%石灰水进行消毒后,换上新垫料;同时用0.5%过氧乙酸带鸡消毒。二是全群鸡用制霉菌素拌料,剂量按每100只用45万U,每日2次,连用5 d。三是每日用1∶2 500硫酸铜溶液饮服,连用5 d。四是疏散部分鸡只,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鸡舍通风换气。
4 体会
(1)经用上述措施进行防治,除少数重病雏鸡死亡外,轻症者症状逐渐消失,健雏不再发病,疫情平息。
(2)鸡曲霉菌病发生与使用发霉的垫料有关。本批鸡群饲养正逢梅雨季节,鸡舍内垫料潮湿和散落在垫料上饲料易发霉变,鸡吸入含孢子的空气后感染而引发该病。而梅雨季节高湿高温闷热的气候条件加剧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垫料管理上,禁止使用储存时间过长、发霉变质的垫料,使用前需在太阳下曝晒,要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的垫草,以防止垫料发霉、发酵。逢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有该病史的鸡场先清扫干净,用甲醛液薰蒸消毒和0.3%过氧乙酸消毒后,再进雏饲养。另外,可以采用药物拌料预防性治
疗措施[7]。
(3)抓好饲料的保管工作。库房要经常检查温、湿度,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饲料霉变。饮水器每天要清洗消毒1次,饮水中添加消毒剂。
(4)要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定期消毒,注意舍内通风换气,饲养密度要适宜。
5 参考文献
[1] 吴启发.鸡病防治宝典[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张建海,梁琛,梁占学,等.集约化鸡群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探讨[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4(4):30-32.
[3] 甘孟侯.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周波.一起鸡曲霉菌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8):194.
[5] 陈敬.鸡曲霉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