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0:36: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级经济学基础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模式硬化,不利于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目前,我国不少初级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还处于行政管理模式阶段,具有权威性,即强调上下级之间的指令与服从关系。这种管理模式侧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检查与监督行为,而忽略了教师教学本身的授技与反馈功能。这不仅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还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在较长的时期里逐渐形成常态,使得教学管理趋于僵化,继而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教学管理观念滞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能力,是学校教师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当前,初级中学教学质量评价普遍只注重目标指标而忽视过程指标、只注重教师工作效绩而忽视教师工作表现。譬如,教师所教学的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等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而对学生知识积累与身心成长等因素不予考量。中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除却对学生灌输应有的知识技能,还应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注重科学合理的健康成长。因此,这种评价方法是缺乏科学性的,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引起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
(三)教学管理体制缺乏“人本”思想,不利于师生心理健康当前,现行教育价值观普遍强调“社会本位”思想,要求教育要以国家、集体、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从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意见,只有支配观的影响,这就难以成为管理工作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学管理体制的机械化,容易使得师生成为教与学的机器和工具,不利于其心理健康,譬如,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学生的厌学和焦虑等现象。
二、初级中学教学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师资培训――是智力资源的根本点教育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因此,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培训不应再局限于知识培训和适应性培训,而应强调教师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具体如下:教师应将学习研究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探求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努力方向;教师应将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为自身教育实践的动力和能力,使创新实践成为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与积极性,而不是“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诉求
基于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中的问题,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
1.教师教学方式相对传统
首先,计算机理论知识相对枯燥,目前教师的教学多以PPT讲解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索然无味;其次,教师过多重视学生的技能型培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在实际应用中迁移计算机知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
当前的中职生都为90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科技新产品的嗅觉灵敏。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课前不预习,课上无法集中精力,课后不复习。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有畏难情绪,没有耐心学习。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
3.教学评价比较单一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完成上机作业为主,局域网的教学环境既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也为学生共享上机作业提供了平台。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过程,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情境式教学模式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的特点。情境教学模式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即公共技能通用性课程,通过情境预设,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1.“word海报设计”情境式教学案例实践
(1)前期准备。教师就海报制作项目给学生提相关要求,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并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小组组建。每小组先通过小组开会进行人员分工,如会计1班1小组分工:主编全面协调小组工作,负责最后的校稿及审报;采编负责资料的下载与编辑;美工负责版面设计、色彩的搭配,图片的加工;排版负责版面编排及文字、图片的搭配,也进行纸质文档的初稿设计及框架的构建。
(2)授课过程。其一,教师创设情境。各小组组成创业团队,成立公司,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请各公司董事们根据自己的创业项目设计一份海报。此教学环节主要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动手实操的欲望。其二,由小组代表对全班同学的海报制作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创业项目的确定与海报的设计;小组分工安排;具体制作过程:前期准备、版式设计、材料收集(借助工具介绍)、版面排版、修饰调整(使用工具人介绍)、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作品展示;海报制作心得体会。汇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通过小组汇报形式,让学生自己表述海报制作的具体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自主探研、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计算机工具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三,小组汇报完毕后,进行作品点评。点评分为两大环节,先由学生从作品的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内容的阅读价值进行点评,学生发言点评都十分积极与踊跃,既讲到作品的优点,对不足的地方也提出宝贵的建议,促进各小组的交流学习。其四,教师就学生的作品及学生汇报的具体环节进行综合点评,让学生更清楚海报制作存在的问题及改正的方法,也为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习到快捷有效的操作方法,达到如下效果:检测学生对word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注重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word软件文字与图像处理工具的熟悉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教师就本次汇报课中的知识要点,从word排版页面设置、文字编辑处理、图片编辑处理、图文混合排版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知识,从而更加明确学习方向。
2.情境式教学案例实践心得
(1)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上侧重让学生进行汇报讲解,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激活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将活动建构教学的基本思想融汇其中,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切入点。情境式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由自己设计,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小组汇报形式为所有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操作能力较差的小组可以从优秀小组汇报讲解中学习相关技术的操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这既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学习问题的交流平台,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法;协作学习;学生主体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高效教学呢?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后发现,竞赛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竞赛式教学法概述
竞赛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组织竞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赛末对竞赛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和总结,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竞赛可以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个人之间的竞赛,也可以是以协作学习为主的小组之间的竞赛,形式包括竞答、辩论和成果展示等。本文主要是对小组竞赛式教学法的探讨。
二、“Word小报排版”竞赛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分别用竞赛式教学法和讲授式教学法对基础无显著性差异的A班、B班进行“Word小报排版”课堂的教学。
1. 课堂教学步骤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报排版”,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Word2010进行文本处理,包括文本格式、分栏、首字下沉、页眉页脚、插入图片、调整图片、表格操作及文本框的操作、图形与艺术字的使用等。
(1)竞赛式教学法教学步骤
阐明教学目标:以小组竞赛式的方式排版一份小报,掌握文字排版技巧。
知识点讲解:教师简单介绍文字排版的一些常用技巧。
分组:根据任务需要,安排每5个学生为一组,把整个班级50名学生分成10组,各组选择一名组长。
呈现材料、提出任务:用所给素材编辑一份艺术小报,要求包括分栏、字体、段落、首字下沉、图片处理、艺术字、页面背景、文本框等Word操作内容,排版要尽量合理美观。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操作:组长组织小组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各个小组讨论得很热烈,学生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一起配合完成任务。
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统一控制学生机,进行学习小组的成果展示。小组代表边演示边讲述他们完成任务的基本操作过程。小组代表们表述很清楚,各个小组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对于同一个效果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可以实现,例如分栏效果,有的用的是分栏功能,有的用的是文本框来呈现同样的效果。
总结与评价:根据各组阐述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出优胜小组,然后教师总结几个小组的共性问题,如怎样突出小报主题、文本框的合理使用等,而且对每个小组作简单点评并组织相互间的打分。
课后作业:布置相同类型的任务进行练习。
(2) 常规讲授型式教学法教学步骤
首先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即学会利用Word进行文本处理,然后对照课件对Word中的文本格式、分栏、首字下沉、页眉页脚、插入图片、调整图片、表格操作、文本框操作等知识点逐一介绍。学生听课像往常一样,情绪平淡,有小部分学生在做其他的事情,例如玩手机、开小差、甚至睡觉。然后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而在上机操作练习时候,部分学生却在上网、打游戏、听歌、看视频等,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 竞赛式法与普通讲授式教学法成效对比分析
A班和B班学生的基础无显著性差异,在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实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课后随机抽取若干学生的调查显示,A班的学生觉得自己这堂课很充实,觉得团体合作真的很重要,感觉自己对Word了解的很透彻,印象很深刻。而B班的学生反映很平常,教师讲的内容也能接受,印象的深度平常。这说明,A班比B班的学习满意度要高,竞赛式教学的成效显而易见,两种教学法的成效对比从两个班课后作业的任务完成情况(如图1)显示出来。
三、竞赛式教学中需注意的事项
1.竞赛内容设计要合适。
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合理制订竞赛内容。一般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实际。笔者的想法是开始时尽量容易,让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绝大多数同学认识到只要稍加努力,也能获得好名次。
2.注意保护后进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评价激励方式不当,竞赛制教学很容易成为少部分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这就与我们本想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相违背了。特别对于后进学生,更要以宽容、鼓励为主,防止被忽略或挫伤其积极性。在竞赛后帮助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查找、分析原因,多找他们谈心,提高他们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3.灵活安排竞赛时间。
竞赛的时间根据竞赛内容灵活安排。如打字比赛、Word小文章排版比赛等内容较少的竞赛,可以在1-2节课堂内完成;如比较费时的PPT作品制作,可以利用课外让学生自己去拍摄一些生活照片,在一两周内完成竞赛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可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把竞赛制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或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模块式教学方法下,可以按照各教学模块的要求来确定竞赛内容,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组织项目式教学,各竞赛小组同时可作为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小组,既共同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作为开展竞赛前的“备赛”训练。
四结束语
笔者走访了多位计算机基础老师,和他们对课堂中竞赛式教学法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只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需要选择采用竞赛式教学法,注意在使用中的几点问题,就能有效发挥其优化教学的效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钦花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7)
[2]于风云中职计算机基础竞赛式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2(11)
[3]高洪波等竞赛式教学法在机能实验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14)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途径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文化素养课。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用显著。学生学好这门课就是要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掌握,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必须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一定的积累,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谈”。而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始终努力寻找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途径,以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使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
1.重视课前提问环节,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这让不少语文教师认为会占用讲课时间,担心完不成课时计划,常常忽视省略了这一环节。事实上我们讲课的目的除了给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外,就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我们上完每堂课后,就让学生明确本课重点、需要识记的知识和下堂课要提问的内容。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就要善于提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多思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愿意独立思考自主实践。这将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字词、哪些名言名句,学习文言文归纳哪些实词、虚词等。明确提问的内容,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堂上掌握起来就显得轻松,不会抓瞎,没有精神负担。长期坚持,也就自然养成了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学习积累的知识也会变得丰厚起来。如果教师对已经教学过的知识不去过问,那么学生也就会懈怠,就不能很好的积累和掌握这些知识。
2.通过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队要记忆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温习梳理,就会呈现递减或遗忘的趋势,直到全部遗忘。相反,如果我们经常反复温习,不仅利于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还能学到新知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使学生反复温习,巩固所学知识,每单元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些检测题,用讨论、竞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测。如果每课堂上,整天做字、词、句、段、篇的基础训练,而不去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实践。这样的语文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只有这样通过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乐于接受,会主动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时了解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在自己出题的过程中,为了力求答案的准确无误,他们会查字典、翻资料。如此良性循环,学生所学知识也就得到了强化,掌握的也就更牢固了。并且通过检测,教师也可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有所了解,做出正确的评估。
3.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记多背诵。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鼓励他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谚语、名人名言、优美诗句或精彩句子、新鲜词等。或者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经常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影电视等。长久坚持,积少成多,并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得到永久的储存。教师要要探索科学化的作业路子,采用多元化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效果。如书面作业采用了指定作业与自选作业结合;即使书面作业,有时也变换角度完成,如要求学生对单元、或期中、或期末学习内容进行命题;随笔采用自由抒写和小组命题形式结合。一定阶段内又采用自由组合小组,轮流写作随笔,展示文采,共享知识;布置看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观看新闻・科技等节目,积极开发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另外,诵读是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我们现行的语文课本背诵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所以,加强背诵是不可少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强调了语文学习中诵读的重要性。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就是背诵了。不背诵就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量的背诵会对一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态的形成,以及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利于最佳年龄期,让学生多记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4.通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积累语文知识。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充分利用教材阅读教学课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或者分析,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果阅读教学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兴趣的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入一些现代化因素,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学习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知识积累,一举两得。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应有的积极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正常发展。除课外导读中的篇目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定阅读部分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度的名家名篇进行阅读,学生通过博览群书中,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此外,强化基础,利用课前五分钟,熟悉上节内容,检查早读效果。形式上可提问,也可上板练习,每节如此;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狠抓期中或期末检测后失分点训练:如课前安排时间训练文言文注解;系统复习,重视单元总结,学生归纳总结后,教师再讲解,之后让其修改完善;指导学生归类复习,按知识类别总结。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才能能引起质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懂得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丰厚的知识,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促进初中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
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 以美激智初探 冯伶萍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下面结合《古诗三首》的教学,谈谈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美激智的尝试。 一、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再如学习《小池》一诗,诗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满生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几遍,展开想象,画一画,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三、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又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诗,在学习"树阴照水爱晴柔"时,组织语言启发学生想象:"让我们想象一下,清清的小池边,新长成的树叶连成片片树荫,树荫映照在水里,好像也非常喜爱这柔美的风光。"随着老师的描绘,学生眼前浮现出初夏小池柔美的景象,领悟初夏生机勃勃的意境。 四、充分地读,感悟美的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绝句》时,老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教师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指导学生,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小池》可指导学生多读,在学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进而介绍杨万里的另一首写荷花的诗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分别写了不同季节的荷花小池,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同时,感悟诗的和谐的韵律。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五、进入角色,体会美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感。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结合简笔画画面说出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地势高、美,"千里"之遥,"一日"之短用夸张的手法点出穿行速度之快。两岸猿的叫声不间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连绵不断地群山,这时,老师接着说:"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诗人,你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播放诗人翘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再配上古筝曲的轻松明快的曲调,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带着这种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课堂上,学生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品味。每当听一个学生读完,老师针对情况称赞:"真是入情入境了!""真有些诗人的气质!"鼓励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自主、自悟地学习。
数学作业布置要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知识的学习、不同阶段的学习来进行不同的布置形式。如,在刚学完一个新知识需要巩固时,精选课本习题或课外对应练习题,通过针对性练习达到掌握新知识的效果。在章节小结时,可选择小综合卷,把整章的知识综合到一起来练习。
例:在学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设计一张小卷子,其中精选一两道不等式性质的客观题,两道解不等式:①[10+4x-4≤2x-1],②[y+16-2y-54≥1];两道解不等式组:①[-3x-13],②[x-3x-2≥42x-15
二、数学作业要多种题型兼顾
数学作业要注意题型设计,多种题型结合,避免过于单一的练习。而各种题型设计的数量上也要比例恰当,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我在教学中一般按7∶3的数量来编排的。填空、选择题的设计,有利于对小知识点的理解和考查,而且像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理解,用填空选择的形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所以不能忽视。计算题、说理题、应用解答题、画图题等是数学常规的题型,这些都是题型设计时要考虑适当安排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有效巩固的题型。有时也要设计一些开放型题,去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学完《三角形》后作业可设计如下:
1.如图,图中有____个三角形,分别是____,以BC为边的有____。
2.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cm,3cm,8cm B.1cm,2cm,3cm
C.5cm,6cm,10cm D.2cm,2cm,4cm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6cm。
(1)若腰比底边长1cm,求各边长。
(2)若一边长为6cm,求各边长。
4.如图,已知AD∥BC,∠A=∠C,试说明AB∥CD。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xo],另一个内角是[yo],已知一??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三、数学作业布置的层次性
每次作业设计时,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他们的学习能力,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还要引导他们去思考,又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成就感,有能力有兴趣去做作业,即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所以设计时要分层次,有易有难,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仿照教材习题的难易程度设计基础题、综合题、拓广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量力而为。其中:
基础题,以“双基”为主,是必做的基础性习题,题目与教材的示例接近,着重基础训练。
综合题,简单综合,题目条件稍有复杂,既保证“双基”又有所提高,有部分综合性强和技巧性的练习,适合中等水平学生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拓广题,在前面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能够拓展思维的习题,让学生在点滴中去拓展思维。
四、多种方法批改数学作业,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策略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修改稿)》不断规范了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指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前以考试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社会背景下,无法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测定。因此,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中的隐性知识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养。
我借鉴龙艳红撰写的《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文的相关策略,结合自己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介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中隐性知识应用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隐性知识传递
主要是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德育工作经验及与学生沟通能力经验等的传递。这类隐性知识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交流,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吸取别人的经验。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头疼的是课堂纪律,有时自己琢磨许久的良策在课堂上根本起不了作用,课堂乱成一团。我和同事就经常交流各自管理课堂的做法,还有市教研室会举办一些培训或教研活动,针对教材的某一个章节,大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的。在交流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地获取一些有用信息。教务处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如定期召开优秀教师工作经验座谈会、老教师帮带年轻教师活动。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隐性知识传递
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学习经验、实践经验、良好习惯、气质养成等的交流。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多,彼此受影响的几率大,教师可以精心安排一些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流。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建立合作化的环境,保持指导者的身份,大部分事情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关系中学到好的经验和习惯。在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章时,我依据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把32个学生按4人一组,每组按高、中、低不同水平合理搭配,全班分成8组。小组内每个成员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小组动态进行管理,指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索问题。这样做大大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从而以好促中,以优带慢。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组内同学的思维,更为可喜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及创作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很多小组学生开始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素材,积极上网查找优秀作品,收集整理素材,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原有的基础,集思广益,积极建言献策,设计出的作品水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以小组间的竞争带动小组内成员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促进每个成员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隐性知识传递
主要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习惯、思维方式对学生无形的影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会引起教师的思考,教师会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一些习惯的养成,为人处世的原则,跟他们老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可以多找学生谈心,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动态情况;课堂教学时,要多注意肢体语言的使用。
因为计算机教室里的硬件设备比较贵重,学校对计算机教室的卫生抓得比较严,学生不允许携带任何与上课无关的物品进入,必须穿鞋套才能进入机房。在这点上,教师得做学生的表率。我进入机房上课,从不携带与上课无关的物品,包括手机,在我的意识里,上课不得接听任何电话。记得有几次,有学生在进入机房前主动掏出手机,让我这节课替他保管。遇到这种情形,我真的感到很欣慰,正是我一贯的行为在无形中影响了他,让他有这种觉悟。还有一件让我深受鼓励的事:每当我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时,基础好的学生兴致勃勃,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不知所措。在这个时候,我常常会说:大家可以大胆地尝试,就算没成功也不要紧。我同样认为你很棒。正是长时间对学生的激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哪怕是他没学过的,也敢尝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逐渐培养起来。这正实现了我信奉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都能理解并领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人类智慧的发展规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加之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在某些应用软件操作方面的技能娴熟,同一个问题,他们或许能提出更好更简便的操作方法。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互为师生。这是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提倡的“同帮同助、共同进步”,学生的一些好做法会给我启发,学生的一些金点子也会让我产生灵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有时会寻找到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探究有利于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隐性知识,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真正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
参考文献:
[1]龙艳红.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管理,2007(1):114-115.
[2]王惠东.课堂教学的隐性教案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07(1):75-76.
[3]蒋茵,庄建东.教师的隐性知识对教学的影响[J].泰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1):28-29.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导游基础知识 创设情境
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实际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情境教学法:
一、整合教材,精心编写教案,为创设情境做准备
这门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在编写课堂教学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每年的《全国导游人员考证大纲》,对所要讲授的章节进行合理整合。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几个教学主题,确定每个主题的教学目标,并在每个主题下面安排一至两个情境。教师要为情境创设准备材料,解释角色、背景并分配角色,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如本教材编写组是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作为完全独立的两个章节。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则把这两个章节整合为相联系的4个课时,把这一内容创设为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北方园林情境、以拙政园为代表的南方园林情境、以清晖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情境。
二、选用合适的方式,创设有价值的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内含问题性、情感性。因此,从有效价值的特点出发,笔者常用的情境教学法有下列三种方式:
(一)走进生活,实景展现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教师进行实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如教师讲到古民居——徽州明清住宅时,教师将学生带至夫子庙,让学生自己观察马头墙、狭小的天井、精美的木雕。这与中国情境法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提出的“要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理念相一致。
(二)采用多媒体,创设模拟情境
如讲到“九寨沟风光”时,虽然有很多华丽的辞藻来描绘九寨沟的风情,但学生只能望梅止渴,凭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什么是人间仙境。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可能正确理解了,有的可能理解上有偏差。因此,这时如果播放一段九寨沟风光的视频,再配上一首回味悠长的当地民乐,可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这正契合李吉林老师所提“用美的教学手段,显现美的教学内容,达到美的境界”。
(三)有效设问,创设情境以引发思考
课堂是新认识的生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应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处于思维状态。另外,问题的设计和表述要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确保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如授课菜系流派——川菜这一内容时,教师设题如下:(1)“你吃过夫妻肺片吗?”(笔者所处城市市民普遍嗜辣,夫妻肺片是常见菜)这是为引出新课内容。(2)“吃过夫妻肺片,你的感觉是什么?”这是让学生探究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川菜的特征。(3)“你还吃过与夫妻肺片口味类似的菜肴吗?”这是让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川菜的代表名菜。三个问题目的明确,生动且易作答。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