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1:50: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控编程专业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实践
一、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思路
1.产业基础。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振兴行业,数控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也迅速提高,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市场。数控行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迅速增加,对人才水平的要求也迅速提高,行业高水平与综合型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职业院校数控维修专业领域职业教育水平,推进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满足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教育部与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合作,选择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院校,设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支持合作院校培养综合技能型数控装调维修应用人才,促进院校职业教育与企业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
2.行业背景。本次教育部与北京发那科合作,计划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定列入国家建设项目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合作设立30个“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北京发那科将捐赠价值总计1815万元的设备等用于支持合作项目,协助合作院校建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与合作院校联合开发FANUC数控技术应用教材和培训资料;免费为合作院校培养师资,为合作院校的数控类专业建设提供支持;与合作院校联合开展面向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的数控专业学生培养、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业务,为学校所在地区的制造业人才培养服务,同时服务当地FANUC用户。北京发那科在专业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
在教育部支持下,双方将以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为合作平台,进一步开展各类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和人才培养新机制,为我国数控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二、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方案
1.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定位主要是面向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修维护应用技术,开展机电大类专业学生培养、师资培训,以及面向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一体化的综合学科平台。其中,教学包括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师资培训是培养本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对相关职业院校教师的数控专业培训;企业培训包括承担当地机床厂,机床用户的培训;企业服务包括机床电气设计、维修维护等服务。
中心设备配备包含CNC电气安装调试实验台以及数控机床综合调试模块,可以满足以下几项教学及培训功能。①以FANUC数控系统为核心的机床电气安装及调试。其中包含:CNC系统硬件连接;机床PMC控制电气连接;CNC系统参数设定与调整;PMC编程;CNC操作与编程。②以机床机械光机为核心的数控机床机械安装与调整。其中包含: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认识;机械元件的结构;机床机械的安装及基本的精度测量方法和调整方法。③数控机床的电气,机械综合连接及调整;数控机床基本运行调整及优化;数控机床基本精度测量及调整。④数控机床零件加工操作及编程。⑤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设置、分析及解决,通过实验设备,设置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培养学生对于机床故障的分析思维方法,使其能够具备基本的故障分析及解决能力。
2.硬件配置的电气方面配备当前国内广泛使用的FANUC?摇0I-D系列CNC,包含:0I-MD,0I-MATE?摇MD,0I-TD,0I-MATE?摇TD四种产品,共配置20套左右。将FANUC系统做成相应的实验台,以满足电气安装及调试教学与实训。机械配置方面选择小型车床、铣床或加工中心的机械光机,去掉防护等配件,保留各轴核心的传动机构及工作台,使机械结构便于拆装和调整。将伺服电机安装在机械上,便于与电气实验台连接,以实现综合调整。故障设置模块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辅助模块的配合,设置数控机床工作现场中常见的故障,用于机床维修方面的培训。数控机床综合调试模块是以企业常用的车床或加工中心为对象,并对其结构进行适当改造,使其便于教学和培训,但保留真实的机床结构,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以及工厂中数控机床的综合调试及维修维护方法。
三、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实验室建设: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于2011年12月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本中心得到了FANUC公司大力支持援助,旨在加强校企合作,推广应用可靠性高、性能好的FANUC数控系统,提高学校教学设备档次,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该中心目前拥有系列化FANUC数控系统培训设备。其中:FANUC?摇0i-M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2套,FANUC 0i-T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1套,FANUC 0i Mate-T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12套,FANUC 0i Mate-M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4套,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考核系统18套,机械十字滑台8套,半实物数控车床4台,半实物数控铣床4台和伺服调整装置5台等。中心设有多媒体专用培训教室,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员学习需要。
中心可以进行的实验实训项目有:FANUC数控系统系列产品综合介绍、数控系统机床操作、数控系统加工编程、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设计、参数设置调试、PMC编程开发、常见故障维修分析等。中心可以培训的对象是:数控维修、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模具加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从事机床编程操作加工、数控系统电气设计与维护、数控机床生产、电气改造等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大专院校、技校、高职等学校从事数控技术教学的人员。中心可以承接的对外技术服务有:FANUC数控系统技术咨询;数控机床电气设计、PMC编程开发、电气调试:零件加工编程;机床改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
2.教学研究:主要是分析和研究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的方法,提出关于提高学生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的建议以及专业技能提高的具体意见,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结论和观点;提出关于高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提高及实验实训建设的基本思路,明确高职机电一体化类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3.师资培训:在进行学生教学的同时,中心需要承担对院内外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我们的培训得到了各院校同行的认可与好评;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也得到了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4.教材建设:研究建立高职机电类专业的FANUC数控系统装调维修教学体系,形成一整套电子教材、课程电子教案、指导性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配备了实训指导书,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的体会
1.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机制。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是北京机床研究所与日本FANUC公司在中国合资的子公司,是世界主流的数控系统制造商,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承担FANUC CN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长期致力于帮助中国用户选好用好FANUC系统。通过“应用中心”的建立,我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将获得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形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教材和培训资料,共同带领学生为企业服务,形成一个“企业带着学校走”的新模式,进而达到“教师带着学生服务企业”的目的。
2.紧跟数控领域新技术,使学生不断掌握新技能。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的产品更新换代时,公司将尽快地对“应用中心”团队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的技术,并进而带领学生掌握这些新技能,以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加强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经验。“FANUC应用中心”建设团队中的学校大多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而且大多是国家示范院校。他们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应用中心”这个团队中,通过教材建设、年会交流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加强与这些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我院机电大类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后的应用
1.中心建成后,我院与多家企业合办了全国性的“中职教师数控装调维修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续培训仍在进行中。
2.完成了我院承办的国家级培训项目——高职教师“数控设备装调维修专业”为期一年的教学培训工作。
3.在应用中心的平台上,主持了教育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子项目——《数控设备改造》课程的建设工作。
4.完成了我院2010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维修专业300余名学生的“数控设备装调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
5.完成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数控设备装调维修”项目的学生训练工作,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是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提高技能的平台,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学生,服务于企业生产,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祝战科.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方案[R].2011.
1定期组织员工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员工技能培训,做到细处、有针对性、要有反馈、避免流于形式。培训要坚持,做到细处,内容要精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对生产起到提升作用。杜绝流于形式,内容空洞,造成对参加培训人员的负担,使受训者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培训效果,也制约了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参加培训的对象除了一线员工,还要有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者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机床的各个功能,管理和使用好机床就成空谈。在培训前,要收集和整理相应的资料,在培训后,要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培训的结果,做好培训问题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测验,使员工能达到要求的操作,使员工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和学习型企业的建设。
2完善企业日常管理制度
当中小企业具备最基本的技术能力后,应建立起日常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度,即使员工知道该如何正确操作,某些员工仍会自行其事,扰乱整个管理秩序,给公司的管理制造很大的障碍,从而促使管理成本提高。良好的管理不仅能节约人力成本,还能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中小企业的绿色生产。
(1)严格执行企业现有管理制度企业的操作和维护规程是比较详尽的,在实际生产中,一些企业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这是企业高效运行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加工中心的刀库常是气动换刀,一些员工不按规章行事,在日常维护中,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在关机后对机床供气线路没有放气,在开机后的安全检查中,没有发现供气线路出现故障,造成在换刀时,中途停止生产而进行停机检修,使得正常生产被中断。
(2)发现隐患及时补正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发现某些管理项目欠妥或遗漏,应当及时反馈到公司管理部门,及时补正。如在给立式加工中心的编程中,常要求机床的Z轴先纵向移到最高处,再横移到加工区域的上方,最后移到加工区域,可以避免横移中碰到工装夹具。由于编程人员的对此没有足够重视,其编制的程序无纵向移动最高处就先横移,这样就很容易碰到工装卡具。
(3)定期检修,防患于未然每天要按照相应的维护项维护,时刻保证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在和专业厂家技术交流时,就要了解哪些配件为易损件,需要定期检修更换。既能杜绝隐患,还能组织员工实际学习和演练。当出现问题后,一些企业往往以生产紧,赶任务为借口疏漏此项维护。
(4)注重保养机床精度维护的好坏与日常保养紧密相关。厂家在机床安装就位并调试好后,就不再进行免费维护。这就要求用户依据自身使用情况维护调整。如立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水平调整,在安装就位后,前期使用一个季度就要重新再调整,每半年再调整一次,以后每年调整一次。只有机床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来。另外,机床的热身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冬季加工一些有色金属零件,需要机床热身处于一个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避免刚开机加工出工件合格,而后期加工出现波动现象,造成废品的产生。
(5)规范管理,明确职责数控机床由于功能多、开放性好,因此,使用上愈来愈人性化,这给用户配置个性化的使用,创造了一个基础平台。一些用户对此不了解,操作员工会依据个人习惯对其随意设置,而公司没有实施干预,且其他员工不知情、不熟悉,造成部分员工不能正常使用。对此,可以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层面做统一设置,培训到每一员工,保证每一员工都能正确使用。使员工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6)规范操作文件操作文件重在指导,方便操作。操作文件内容要简明扼要,摆放位置要方便工人随时能查阅。
(7)数控设备要与干扰大的设备分开布置数控设备避免与电焊机和磨床设备布局在一起。因为电焊机工作期间会对数控设备的电压造成一定的波动,影响数控设备的正常使用。而磨床由于其工作时,产生的粉尘会飘入到附近数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元器件中,严重影响数控设备安全运行。
3结束语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尖端科技,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它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作战模拟系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逐渐为各界所关注,并且在商业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实习、军事训练、建筑设计、教育培训等众多领域。以计算机仿真和数控加工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来模仿真实的数控设备工作环境,形成了虚拟数控技术。如果将其应用于数控技术教学上,必将对整个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等院校将计算机仿真运用于数控操作人才培训的教学之中,也出现了各种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如上海宇龙、北京斐克、南京宇航、广州超软、武汉金银花等不同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上述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系统独立运行,又能实现在线运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具备对数控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仿真的功能,将加工过程用三维图形或者二维图形的方式演示出来;可以进行数控编程的教学,能够完成整个加工操作过程的教学,使原来需要在数控设备上才能完成的大部分教学功能在这个虚拟制造环境中实现。
三、数控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数控机床实际上是虚拟环境中数控机床的模型。与真实机床相比,虚拟数控机床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1.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弥补设备不足
由于大部分的实训活动可以在仿真系统中实现,使用仿真软件,大大减少工件、刀具、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可以降低培训成本。
2.提供多种机床和系统
当前,数控机床的种类和系统厂家众多,数控仿真软件提供了当前我国数控加工中常见数控机床和主流的数控系统,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机床和系统对学生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对不同数控系统及不同数控机床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进入工厂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生产当中。
3.安全性高,便于学生学习
软件中不仅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这些功能使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测加工零件几何形状的精度,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4.方便教师授课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互动教学功能,使教师可以以广播的方式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演示其教学内容,使所有的学生均能清楚地观看并进行模仿。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自己屏幕上看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实时了解教学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5.在计算机上完成所编程序的检验,减少操作出错率
在实际操作前,学生可以在数控仿真软件上输入程序,将校验的步骤放在计算机上完成,观察零件的加工情况,最后将正确的程序通过键盘或数据传输方式输入到数控机床中。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提高了加工中的安全性。
尽管虚拟数控机床具备如此出众的功能,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只是加工过程的模拟,并非真实加工过程,它无法代替真实切削加工。因此,在进行虚拟仿真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学习的阶段,严格按实际操作的要求进行,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加工中的要求来做,如正确装夹零件,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另外,对刀的步骤和动作也要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习惯。
关键词:柔性制造单元 服务体系 数控机床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89-01
我国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柔性制造单元(FMC)发展很快,它占地少、效率高、投资低,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但是,与柔性单位的发展相比较起来,其服务水平还不晚上,发展步伐和服务质量不相称,因此,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柔性制造单元才能高速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什么是成熟的综合服务体系及对于柔性制造单元行业如何才能达到这个体系。
1 柔性制造单元服务体系现状
柔性制造单元是由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械手、物料输送机构、计算机等相关部件有机组合起来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使用维修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也自然地形成了它的服务体系,总结一下,这个体系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1)专业培训。数控机床的操作者通常都受到专业训练。随着数控机床的大量应用,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数控专业,专门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能力。
(2)分工明确“操作工”“工艺员”等都是常见的职业工种。对于数控机床的加工有工艺员专门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有程序员编制相应的程序,最后有操作由操作工完成加工。用户一般可以做到小修大修不出厂,有问题自我消化,很少再找生产厂的。
(3)服务社会化。服务机构社会化,第一是“数控加工厂”遍布各地,它提供各类零件的数控加工;第二是维修技术教育化,许多工科技术学校都设置数控维修专业,一般可以做到小修大修不出厂,有问题自我消化,很少再找生产厂的。
柔性制造单元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除数控机床作基础外,一般配备有机械手、物料输送机构、传感器,有的还有专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集中了机械、电子、传感、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因而柔性制造单元更加需要完善的、有效的、及时的服务。
然而,就我国的柔性制造单元而言,一开始就显得动力不足。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到,虽然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相关行业人才较少,尤其是机器人技术控制方面,人才需求缺口更大,而数控设备的配套部分往往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机床厂对柔性制造单元的服务准备不充分、系统建造不完善。目前,数控机床厂涉及到的物料运输小车、机械手等服务工作还都依赖于配套厂,不能自主地进行柔性单元技术服务的工作,在一些简单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生产厂与配套厂进行配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柔性制造单元的用户,绝大部分属于机械加工,他们对于电子技术的力量较为薄弱,特别是控制技术、总线技术、编程技术等与柔性制造单元相关的技术,所以,他们往往只会简单操作而缺乏配套部分的维修知识,出现一些故障就束手无策,甚至停机待修,影响生产。数控机床有了小的故障,使用者应该能够根据经验特别是柔性单元的自检功能判断故障原因并解除故障。所以说到底,人们对柔性制造单元服务的认识没有到位,观念没有更新,服务体系没有构建起来。
2 构建柔性制造单元服务体系
当前,虽然柔性制造单元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相关厂家也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查,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但是由于起点不高,认识不深,自身条件不足,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问题。
因此必须尽快构建与柔性制造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服务体系,才能加快柔性制造单元的发展和普及。根据我国柔性制造单元发展的现状,参考其它行业的服务体系,我国的柔性制造单元的综合服务体系需要以下几点。
(1)必须由柔性制造单元生产厂家主动承担全面服务,即由他们承担包括机床、配套部分在内的全部服务,改变目前机床厂和各个配套厂分散服务的状况。因为他们是产品的最终完成者,直接面对用户,承担全面服务是理所当然。数控机床厂的提升转型基本可以生产柔性制造单元,数控系统对于数控机床厂是核心技术。机械手、物料输送装置等控制技术与数控技术也有相通之处,但是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掌握这些技术,增强竞争力。
柔性制造单元使用中反映的问题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初期很难判断问题在那个部分。如机械手失灵,就要机械手本身的机械部分、电气部分是否有问题,若没有问题就要检查整个的控制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线路问题,程序问题或者是传感器问题等等。如果分别由配套厂来检查和证明自己配套部分没有问题,或是发现问题解决了,各自的时间和费用已经浪费了。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情况,其实是经常发生的。
柔性制造单元生产厂实行综合的全面服务,提高服务人员技术素质后,可以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同时,减少配套单位的服务,也会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有利于降低成本。
(2)要强调培训考核后上岗,建立针对不同层面的培训体系柔性制造单元生产厂自身要培养出一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队伍,以适应生产、检验、服务工作。尤其要使服务人员能独立承担柔性制造单元的调试及维修工作。
柔性制造单元生产厂要强调对用户进行培训,要形成制度。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操作柔性制造单元。培训要求是使用户能正确使用、规范操作、能处理常见故障。拥有柔性制造单元较多的用户,应尽量培训出专职维修人员,能独立排除故障,做到修理基本不出厂门。
继续并加强在各类大、中专学校办好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社会输送和储备合格人才。不断补充和完善针对柔性制造单元的内容。已经从事此项工作的,要给以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3)逐步在柔性制造单元的用户集中地建立维修点可以由厂家自己建立,也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建立。把分散的维修力量集中组织起来,使柔性制造单元的维修专业化、社会化,做到就地解决柔性制造单元的维修和另配件供应。
3 结语
综上所述,柔性制造单元的综合服务体系概括地说,就是以数控机床生产厂为主、配套厂为辅的服务构架;其核心是培训,是机床厂自身的、用户的、行业和社会的培训。有了高素质的数控机床服务人才和队伍,才有构建数控机床综合服务体系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高素质的用户,整个行业和社会的素质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鹏.浅谈柔性制造系统[J].中国外资,2011(11).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大批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成为迫切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数控培训和教学中都是采用在真实的机床上进行,学生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对机床进行操作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误操作会导致设备、刀具的损坏,甚至发生人身伤害。数控机床的价格昂贵,添置数控机床是一批很大的投入,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取代这种训练。
1 数控仿真软件的介绍
数控仿真软件实际是采用虚拟技术,它改变了过去人类除了亲身经历,就只能间接了解环境的模式。从而有效地扩展了自己的认知手段和领域。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媒体,而且还是一个设计工具,它以视觉形式产生一个人性化的多维信息空间,为创建和体验虚拟加工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是我们在没有实际机床的情况下,也能验证程序是否正确。
1.1 采用数控仿真软件的优势
仿真软件采用的是虚拟技术,模拟加工,它可以模拟实际机床的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加工系统,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安装软件即可。它采用虚拟的机床,虚拟的刀具,虚拟的工件进行加工。采用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大大降低实习教学的成本。模拟加工具有以下优势。
(1)真实机床操作起来费用较高,采用仿真加工大大降低费用。
(2)误操作容易引起机床,刀具损坏,采用仿真加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3)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实际机床训练时教师要在整个车间跑,采用仿真软件加工,教师只要在一个教室中巡回指导就可以了。
(4)便于检查程序的正确与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5)验证程序的实际加工效果速度快,省去了很多麻烦。
(6)软件产生一种真实场景的仿真,操作者可以通过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接近于真实的场景的感觉。因此,采取这种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技能。
1.2 数控仿真软件的种类
现在各个学校的数控专业都采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数控实习教学,如上海宇龙、北京斐克、南京宇航、广州超软、武汉金银花等不同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仿真软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们都能起到三维仿真加工的效果。
2 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该校所有的编程实习都是在编程教室采用虚拟机床完成,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再到数控车间到真实机床上训练,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虚拟数控机床实际上是虚拟环境中数控机床的模型。与真实机床相比,虚拟数控机床具有以下的功能和特点。
2.1 仿真数控系统的工具栏及具体功能
虚拟数控机床能模仿真实机床的任何功能而不会因为采用某种近似替代而导致某种结构和信息的失真或丢失,并与真实机床有完全相同的界面风格和对应功能,如动态旋转、缩放、移动等功能的实时交互操作。通过图1的工具可以对机床进行屏幕切换,放大,缩小,平移等,观察工件的加工情况。
此工具栏可以对机床验证过正确可执行的程序保存起来,还可以更换毛坯,刀具等,以下为具体介绍。
2.1.1 强大的刀具库功能
刀具库中包括一台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所有刀具,并能自由配置刀具库中的刀具号,从而能模拟任何一种数控机床的换刀形式及切削加工的要求。如果刀库中存在的刀具不合适,还可以对刀具的具体参数进行修改,包括刀具的形式,刀杆的长度,同时可以更换不同的刀片满足不同的加工要求。
2.1.2 毛坯材料库
实际加工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材料的直径及长度都不一样,所有的材料都需要购买,在仿真软件中可以通过修改毛坯的直径,长度等参数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修改完需要的参数的毛坯点击更换即可,方便快捷(如图2所示)。
2.1.3 刀具原点设置
在工件坐标系设定后,这个功能能够精确地得到刀具在工件上相关点的坐标位置。
2.1.4 操作面板及系统面板
如图3所示,仿真软件每个键的功能都与真实机床的键命令一样,只要仿真软件能够能够熟练使用,真实机床就可以熟练使用。由于篇幅有限,具体功能不一一介绍。
2.2 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在使用软件时进行仿真加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下面对仿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做简单介绍。
(1)走刀轨迹与工件实际位置不符合。
先检查程序中是否调用了刀具补偿,检查磨耗中是否有值输入最后检查刀具补偿号中是否输入了有效值。
(2)面板上出现死机图标,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3)软件中的走刀轨迹与零件形状不符。
(4)G71指令格式错误。
检查G71的程序段是否有错误,如图3所示。
使用软件时,将程序输入到机床中,只要程序不能正常运行,软件都可以检测出来,还有一些特例在这里都不一一列举。
3 数控仿真软件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控加工 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数控加工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控加工己成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代表着当今机械加工技术的方向,甚至有专家预言: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数控技术的竞争。由江苏地区数控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查报告发现,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而企业自行培养这类人才则耗时耗力,成本很高,且毕业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这种现象在一些高端行业中尤为突出。所以对制造业而言,他们更愿意招聘有经验的数控加工工人,这样毫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就失去了很多机会。这对职业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紧扣企业需求,填补市场短缺,解企业之困扰,去学生之忧愁,培养出能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工作需求,迅速进入企业工作角色,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业类学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点。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为适应市场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德国“双元制”教育理论上讲求广而浅,专业技能上要求熟而精。一方面在职业学校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或校外实训场所,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所以“双元制”的核心是“知识”和“技能”,即“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以“企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学生与企业打成一片,深受企业工作机制的熏陶,进入企业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机制,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目前的情况,还不具备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接受企业培训的教学条件,而是结合办学实际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贯彻“双元制”的精髓,推进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学计划的改革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而摆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习课有机糅合在一起。以数控车加工为例,一直困扰实训老师的是,实习所用的理论知识尽管理论课中已详细讲解过,但每次实习时实习老师又必须重新讲授一遍。例如对刀操作,理论课上虽己讲过,但实习时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手,实习老师又得重新将对刀操作要点讲解一遍,示范操作一遍,学生才可以慢慢操作起来。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严重影响实习进度,且理论课的作用没发挥出来。其实同样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理论教师。纯粹的理论由于缺少实践操作讲解的支撑变得苍白无力,学生对所授知识失去兴趣,理论课变得枯燥无味,这样就形成了理论课与实习课严重脱节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体,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侧重“做什么”和“怎么做”,充分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的主导地位,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必需课程及课时量。如数控车专业可以将专业理论、专业绘图、机械制图、专业实训四门必需的专业主修课融合为一门大课。与技能培养相关的内容讲深学透,与之无关的干脆不列入教学计划,目标集中,针对性强,既简单易学,目标明确、操作方便。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最终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热情,使其快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对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不是照搬移植,而是吸收其精华,根据其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一套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双元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教学资源整合
(1)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的整合。以数车加工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在理论教室讲授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该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到实习车间进行为期数周的实训教学,这样理论教室用来讲授编程方法是可以的,但所编程序是否正确,换种编程方法是否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这些都没法得到验证。等到实习时,有些讲过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效果很差。如果先在理论教室讲授理论接着带至实习车间进行练习,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影响教学秩序。因此必须改革这种模式,将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合二为一,将教学场所设在实习车间,采用一体化教室,教室配有数控车床、多媒体投影,课桌以小组形式摆放,讲授中能通过视频展示的尽量不用挂图讲解,能示范操作的尽量不照本宣书,能小组讨论的尽量不以老师为主角。彻底解放思维方式,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通过教学场所的整合,把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有机结合起来,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的支撑,不再苍白,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激发出来,课堂中突然产生的一些灵感还可以随后在数控车床上加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创新能力也被调动起来。另外,一体化教室的分区还可参照企业,划分为下料区、加工区、质量检验区,且分别由不同的团队来担任,模拟企业角色,并周期地进行角色轮换,这样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企业的运作方式。
(2)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的整合。学校数控车加工理论教材为《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教材为《数控车床加工操作》,从教学效果来看,弊端很多。第一,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训脱节。例如,理论教材以FUNUC系统为主讲解编程方法,而实训时则存在多个系统,有FUNUC系统,有西门子系统,还有广数系统,根据理论课所学编程方法所编程序,不能如期加工出工件,一检查发现所编程序与系统不一致,从而导致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实习操作不一致,即所学非所用。第二,理论教材往往以知识的连贯性为主体,有很多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根本用不到,反而容易混淆思维。第三,专业基础知识繁冗复杂,讲了很多,但加工中用的基础知识如公差、尺寸链、配合、识图、绘图等又不讲了,与数控加工所用知识对接不上。第四,理论课及实训课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相脱离。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发现学校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而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在学校又没学,造成学校与企业实际的脱节。所以迫切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编写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由本专业相关教师及企业相关人员一起编写。该教材中的任务源于企业订单项目,结合学校实情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各案例由浅至深逐一铺开,围绕相关知识点逐步讲透,同时各任务中融合了机械制图、机械测绘、公差与配合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由专业基础课教师、数控加工专业课教师及企业中从事数控车产品加工的高级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团队联合编写,编写完成后由企业和相关专家进行审核。该教材以企业中的订单及实践操作为主,知识点覆盖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改我校传统教材以知识点为主的结构,代之以企业案例为主的模块结构。目前本套教材正在编写、完善之中。
(3)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整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自身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纯粹的理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欠缺,而实训课教师又缺乏知识的系统性。故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数控产品加工经验,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实践修养,即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全面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向企业输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培养一批专业理论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师。
(4)考核机制一体化。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就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不全面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应在考核中有所体现,因此建立合适的评价制度,对培养各种层次的技能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故应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遵循考核项目多元化,考核方式化,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结合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每个学生成长历程。
关键词:办学理念 内涵建设 企业顶岗 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2013年7月,我参加了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企业顶岗)(湖北黄冈)专业培训班,我们从以下几个模块进行了培训:
模块一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的趋势;
模块二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模块三机床电气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修
模块四三维造型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机电一体联调
模块五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
一、 机电类专业培训班承办单位简介
机电类专业培训班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承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的教学单位之一,专业设置齐全,共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含电气自动化技术方向)、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冷与冷藏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等七个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正在建设2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了4门省级精品课程,聘请了2名楚天技能名师,获得了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和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机电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校内实训中心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正在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制冷与冷藏技术两个专业省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其中拥有实训室50余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0间、创新实训室3间、TCL实训室1间。实训中心与深圳市博宝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中心软件、硬件建设先进、齐全,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校外,与湖北彤鑫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技术实习工厂,与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TCL空调器(武汉、中山)有限公司、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专业共建基地,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上海美维、深圳赛意法、格力、美的、正泰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就业基地,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达120余家。
二、高职办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7月8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熊发涯副校长做了“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题的报告。报告围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我对“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印象最深刻。熊校长从“建立三层合作、四方共建、互利多赢”的办学体制机制,践行对接“十百千万”的老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思路;深化 “三双”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元互补”的教学质量共同评价与持续改进新机制四个层面进行了阐述,报告中提到“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促万户致富”让我觉得黄冈职院真正做到了校企合作,很好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为社会服务。
(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
7月9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院长助理夏学文教授做了“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的报告。夏教授首先引入了高职教学存在普遍的问题 ,即“生源数量减少,学生素质较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努力的教,学生茫然的玩;教师教了很多,学生学到很少;学生学了专业,就业却是转行”,“讲了不一定清楚,清楚不一定记住,记住不一定理解,理解不一定行动”。 为了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夏教授从“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及启示”两份材料中给我们展示了学习情境的构建和任务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夏教授通过实际情景的设置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站位法、辩论法、小组讨论法等,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启发了我的教学思路,对我以后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三、机电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
(一)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
“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由黄卫庭老师主讲。机电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一个分布面广、在校生规模大的专业,机电控制中电气线路设计和实践中有各种短路、过载等潜在危险,设备昂贵、更新快等特点。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能很好解决机电控制中电气线路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各种短路、过载等潜在危险,也不用购买昂贵的设备供学生实训,可有效的降低教学成本,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职业教育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以信息化带动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现代化,机电专业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黄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了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巨大变化,如果条件允许,在职业教育中推广仿真教学能很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CAD/CAM先进制造技术
CAD/CAM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了当前先进的3D打印技术进行讲解,充分体现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紧密结合,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件物品剖成极多的薄层,3D打印就是一层一层的把薄层打印出来,上一层覆盖在下一层上,并与之结合在一起,直到物件打印成形。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四、企业顶岗锻炼
(一)按照日程安排,我们来到了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姜部长简单介绍公司概况,生产制造先进技术,全自动数控热敏锻挤压技术,等离子氩弧焊,摩擦焊接,感应淬火,盐浴软氮化,钻深孔和充纳技术。气门制造方面三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2007年至今员工人数增加300多人,而产量提高近2倍,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得益于设备的改造。
首先,姜部长带我们参观了工厂,先参观实验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自己学校也有的实验设备,可以测出零件的强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然后又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参观了各分厂。
接下来,我们听取了企业技术行家做的报告:三环气门驱动(湖北)也有限公司沈伯利做了设备管理的讲座,包括:运筹、后勤工程、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统计技术、管理逻辑等,从维护体制的发展史、设备管理发展的背景、设备管理的业务、设备管理的困惑、一级二级保养、设备点检等做了具体讲解,总之,设备管理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
气门生产改造技术是三环气门生产中的先进技术,罗总给我们介绍了气门生产中锥面加工的改造。
夏部长介绍了企业生产模式发展方向及设备改造,设备改造主要有机床的部件或动作改造;手动机床的数控改造;数控机床的自动上下料改造;通用机床专机改造。并介绍了三环改造设备配置,设备改造人员配置;机床的组成及MV21改造案例 。
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特别是夏部长介绍的德国真空连线的引进与应用,在短短半年的时间,能够利用15万的成本让德国的真空连线生产线在三环建成并投入使用,让我们都很震撼。
去车间顶岗锻炼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安全操作,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们都按规定着装,姜部长把我们分成了3个大组,我分在机械改造车间,通过改造之后的专用机床,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由原来了三个人操作一个工序。变成一个人可以操作两个工序。产品合格率,产量都得到提高。
(二)我们第二站来都了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在这里,我们受到了公司领导的热情接待,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带领我们观看公司纪录片,了解公司文化和公司发展历程,随后带领我们参观了厂区和生产车间,又给我们安排好了顶岗实习岗位。
我们就在装配车间、加工车间、壳体车间不同的岗位上完成了预定的顶岗计划。通过顶岗锻炼,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大,不光增长了实践方面的知识,也拓宽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领域,开拓了视野。
五、结束语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40余名学生被录用企业送往挪威、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接受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早早被企业抢聘一空。针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是:得益于我校在办学之初对开设该专业而进行的可行性企业调查;得益于学校的开放型办学理念;得益于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也得益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笔者就我校的实习、实
验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作浅显的分析。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首先考虑的是减少设备投入的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接轨,考虑实习、实验的经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实习、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着重考虑了学校实习、实验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接轨,力求学校实习、实验的环境氛围接近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例如,对实习、实验场所的安排与配电方案的论证,我们充分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现代物流设计方案和教学实习的需要,分别设立了传统机械区、装拆区、数控区、技术准备区、技术讲解区等。对实习车间的配电方案则从科学和安全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采用了配电线路的桥架化,使实习场所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的环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其中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施合理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无锡新区高新企业的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舍弃传统机械设备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对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维修、维护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加强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配置了钳工实习区和装拆实习区。同时,还配备了新区企业中自动线和自动机的常用控制系统,如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日本欧姆龙PLC控制系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企业设备、设施的现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我们从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无锡地区数控系统一般有两大系统(即西门子系统和法那克系统)。所以,在购置数控设备时,考虑添置西门子系统,适当添置法那克系统。并且,依托这两大系统有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数控设备以加工中心为主的特点,适当扩大数控铣床的添置力度(数控铣床需要控制三轴,与加工中心技术要求相近),扩大数控学习涵盖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当初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因考虑资金的投入、教学目标和产学研结合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现实特点,而且使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为可能。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由教学处编制详细的《教学安排表》、《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和《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教学安排表》是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表,其中根据教学大纲详细编制了该专业学生三年中实习、实验周数和具体的时间,这样可根据计划表宏观调控各实习、实验场所的合理使用,使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充分体观。《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是以学期为单位,各实习、实验场所具体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该表的统筹安排下,把实习、实验具体工位落实到该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或实验)设备设施,同时还能使实习、实验设备按小时安排到具体的学生。《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是某一专业某一班级以学期为单位的实习、实验计划执行表,它应该符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安排总表。针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各班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考工、培训等强化训练对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几年来,通过对这些计划表执行情况的反馈,显示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与教学过程的运作已成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机整体。
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可靠的师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纲外,还与学校的产学研能力密不可分。产学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产学研工作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学平台上具有互动的联系。
1.将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建校以来,在努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科研试制小组,从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合理使用学校资源,充分挖掘实习、实验设备的可利用潜力。数控化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数控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校先后完成的三台改造数控车床也已经有计划地编入数控实习车间。另一方面,科研立项则注重充实实习、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提高实习、实验设备的利用能力和优化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例如,自动化实验室的机器人实验,由于经费问题,添置的机械手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最少也需6台工业机械手,现存却只有两台,所以机器人科研小组和实习车间有关部门合作,进行了有关机械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将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实习车间和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许可的情况下,纳入学生正常的实习中。由数控车间负责机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由机电控制实验室负责电气控制,由PLC实验室负责程序设计,由自动化实验室负责调试和修正,从前期准备到第一台机械手的试制成功,共动用了实习、实验设备30台套,参与学生48人次,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两次,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产试制,发挥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论证中,就明确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已先期考虑了教学生产结合方案的可能性。进入正常教学以后,我们积极开拓适合的生产型项目,与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模具制造试验车间,在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的前提下,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从原实习车间抽调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铣床、电脉冲、线切割等。运作半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学生实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在优势,一年可为学校创利25万元左右。去年,该模具试制车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以来,不仅提高了实习设备有效的运作时间,解决了部分实习经费,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生产中的品质意识和效益观念。合理化配置的实习设备带来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