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1:50: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新生儿; 家庭访视;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40
新生儿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因此,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尤其重要[1]。在新生儿家庭护理过程中,家长会遇到诸如合理喂养、脐带护理、皮肤护理、异常情况的发现与处理等许多问题,一遇到问题就把孩子送往医院就诊,给家庭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有专业医务人员按时对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十分必要。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母亲哺乳、护理、防病和如何发现异常[2]。笔者所在科2011年4~9月对58例新生儿进行了家庭访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2011年4~9月58例新生儿访视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 组织好人员,准备好物品,在新生儿出院后第3~7天进行初访,新生儿第14天进行复访,第28天进行满月访。每次访视,首先和家长进行交流,对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其次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如身长、体重、头围、囟门等;再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如颈部、脊柱、四肢、胸腹部、外生殖器等;最后对通过询问、观察、监测和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健康指导或者转诊,做好访视记录。
2 结果
在对58名新生儿的家庭访视中,21名新生儿存在各种问题(有9名同时存在2种问题)。其中皮肤黄疸7例,尿布炎6例,面部湿疹5例,脐部渗液5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腹泻2例,眼部有分泌物1例,心脏听诊闻及杂音1例。
3 讨论
3.1 在新生儿访视中,笔者发现皮肤黄疸7例,占12.07%,其中生理性黄疸6例,转诊1例,后被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经治疗痊愈。通过家庭访视,发现很多家长缺乏皮肤黄疸的相关知识,盲目地等待黄疸自然消退,也有少部分家长对皮肤黄疸过于担心,以为孩子生了什么病。笔者向家长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帮助分析是否有喂养方面的因素,指导如何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及消退情况,怀疑病理性黄疸,及时就诊。
3.2 通过访视还发现,尿布炎在新生儿期也比较常见,尿布炎有6例,占10.34%,笔者指导家长勤给宝宝更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轻度的用电吹风吹局部、茶叶外涂等实用方便的措施[3],中重度的指导就诊,接受药物治疗。笔者还帮助家长找到引起尿布疹的原因所在,让其注意避免,如长时间使用尿不湿、使用的尿布是化纤类的、便后不及时清洗皮肤、臀部垫不透气的防水油布、使用刺激性强的洗衣粉洗尿布等。通过指导,家长知道了如何防止尿布炎的发生,也学会了尿布炎的正确护理方法。
3.3 面部湿疹在新生儿家庭访视中也发现了5例,占8.62%。笔者针对湿疹发生的原因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新生儿使用的包被、衣服要选用柔软的棉制品且经常暴晒,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母亲最好不要吃辛辣、鱼虾等食物[4],新生儿可带棉制手套,防止因瘙痒而抓伤脸部。尽量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湿疹严重出现渗液,建议转诊。
3.4 新生儿出院在家,脐部护理对于家长来说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访视发现5例脐部渗液,占8.62%。多是在脐带残端脱落前,因洗澡或小便弄湿脐带及敷料,家长由于缺乏脐部护理知识,担心宝宝疼痛,不敢或不会清洁消毒脐带局部皮肤引起。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家中没有消毒用品,很不方便。笔者通过家庭访视为新生儿做脐部护理让家长感到如释重负,还向家长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常识,教会其用75%的酒精彻底擦拭脐部,更换敷料,指导每日观察脐部,洗澡或换尿布时避免沾湿或污染。
3.5 通过访视笔者还发现,有些家长缺乏科学育儿观念,不敢开窗通风,过度保暖,生活环境空气不新鲜,室内温湿度掌握不好,导致新生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家长缺少新生儿喂养方面的知识,母乳喂养的姿势不正确,导致破裂疼痛,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则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有些老人还再给新生儿挤、捆蜡烛包、用书或硬的东西枕扁头、用母乳给宝宝擦脸。通过家庭访视得以发现这些问题,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和就诊指导。访视时,笔者还询问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免疫接种情况,接受家长关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方面的咨询,指导接种卡介苗后皮肤局部反应的观察方法;笔者教年轻家长学习婴儿抚触和给宝宝做婴儿操,讲解抚触和婴儿操的作用;有些疾病如鹅口疮、先心病、髋关节发育不良、脐疝、隐睾等,通过家庭访视亦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导就诊。
总之,切实有效地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期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护理,可以对新生儿家长进行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拓宽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面,提高新生儿保健质量,减少新生儿死亡。
参 考 文 献
[1] 张淑丽,高希花,王利君,等.家庭访视对新生儿期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81.
[2] 杨金梅,张翠梅.以产后访视为契机拓展妇幼保健院功能[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919.
[3] 段梦娟,何国平.新生儿尿布皮炎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9):97.
【关键词】早产儿;排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77-01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极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引起神经损伤,故早期发现并控制黄疸,避免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此,作者对160例早产儿随机选取80例患儿采用早期人工排便以加快胎便排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人工排便减轻了早产儿黄疸,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胎龄0.05)。
1.2 排便方法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不干预,任其自然排便,观察组采取以下方法通便:①取一次性6F硅胶胃管作为肛管,前端3~5cm,用一次性无菌20mL的注射器抽取开塞露3~5mL及温生理盐水(35±2)℃10ml,1次/12h。连接已的肛管,取患儿右侧卧位,抬高臀部,轻插入患儿7—10 cm,缓慢注入。②操作者剪短手指甲,温暖双手后在早产儿的腹部涂擦婴儿润肤油(美国强生公司生产)1~2mL,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沿脐轮顺时针方向按摩(用力均匀,以舒适为宜)3~5min,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
1.3 评价方法 用YZB/ 苏0344-2008 类BF型经皮黄胆仪测量两组早产儿皮肤黄疸指数,4次/天。在我国制定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中,早产儿TCB>256.5μmol/L(15 mg/dL)即诊断高胆红素血症[1,2,3],由于早产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同时有病理因素存在影响其功能,TCB>171μmol/L即有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可能[4],故现在新生儿病房中早产儿TCB>171μmol/L即行蓝光照射治疗,给予早期干预[5]。记录两组需光疗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黄疸出现的时间、达到光疗干预时间、光疗所需时间比较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主要来源为红细胞分解的代谢产物,而新生儿红细胞衰老的速度是成人的2倍[6],故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较高。国内资料表明,生后第1周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40%~65%,甚至高达87.6%[7],过高的胆红素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核黄疸的发生与多种高危因素有关,早产儿本身就是核黄疸的高危因素,比足月儿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8]。因此,研究早期干预措施,以降低早产儿黄疸发生十分必要。早产儿因胃肠动力功能差及摄入量少,常发生胎粪排出延迟[9,10]。若胎粪排出延迟,可使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加重胆红素重吸收[11]。研究表明,大便初排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正常足月儿发生黄疸的因素之一[12],因此,促进粪便排出,减少胆红素重吸收是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研究应用的按摩灌肠法,兼收了开塞露灌肠和腹部按摩的优点。灌肠液能稀释软化大便,灌肠引起排便反射,诱导结肠动力成熟,畅通排泄路径,切断肠肝循环而达到退黄或降低胆红素浓度,通过早期灌肠干预能促进胎粪排泄,减少胎粪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胃肠道中胆红素粪胆原吸收,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值,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13],早期光疗联合灌肠可阻止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14],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行温盐水与开塞露混合液灌肠有利于胎粪的排出,腹部按摩则免了普通灌肠只是排空远端结肠粪便的局限,进一步促进粪便彻底排出,有利于早产儿顺利渡过营养关,降低病理性黄疸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本研究还发现,按摩灌肠还可以消除因灌肠引起的紧张情绪,减少哭闹,提高舒适度,节约操作时间。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2
[3] 吴梓梁.新生儿黄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4
[4] 李燕晖,金青,张琰,等.经皮胆红素测定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0):893-894.
[5] 黄德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口].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526—528.
[6]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44-160
[7] 胡晓静,赵敏慧,张玉侠. 抚触按摩对促进早产儿排便效果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3,3(3):15- 17
[8] CASHORE W J.Bilirubin and jaundice in the micropremie[J].Clin Perinatol,2000,27(1):171—179.
[9] 富林宝,邢晓华.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腹部按摩对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6):52.
[10] JADCHERLA S R, KLIEGMAN R M.Studies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J].Pediatrics,2002,109(3):516—517.
[11] 韦林安,何群,李丽等.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8.
[12] 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08—410.
【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的最佳护理方式,分析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60例蓝光疗法患儿按首次住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且不良反应大减少。结论: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医疗,降低了医疗成本并减少了法律纠纷,对探讨新型的、现代化的护理方式是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 and Family Centered Care) 蓝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为成人的1%~2%,易出现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其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的神经损伤。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为探讨蓝光疗法时新的护理模式,2011年1月至6月,我院在对蓝光疗法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的同时,选取了30例患儿给予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黄疸患儿。诊断标准: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黄疸过重,持续日久,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4周;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3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6 μmol/L。60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32例;日龄2~28 d;血清胆红素150~225 μmol/L 36例,226~340 μmol/L 24例;其中溶血性38例,母乳性22例。按首次住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N=30),双号为对照组(N-30),两组患儿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1.2.2 一般护理方法:① 准备用物:蓝光箱。护眼罩。尿布。记录单。②在蓝光箱内水盘中加入清水,接通电源。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中央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2℃,(一般根据患儿体重调节)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蓝光床另外。③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次,观察记录黄疸程度。(包括黄疸部位及胆红素值)戴护眼罩,系好尿不湿,至于蓝光床中。④ 每两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根据胆红数值决定总疗程(根据医嘱)。⑤结束后测体重,沐浴,检察皮肤有无破损及眼部感染情况,记录灯管照射时间。⑥保证足够静脉补液量。⑦若单面光照,每4小时改变1次;双面光照可以不翻身,但要注意骨突处皮肤受压情况,并给以积极处理。⑧要正确记录蓝光灯使用时间,一般300个小时需要更换新灯管。使用中要注意灯管及反射罩的清洁度。有灰尘遮挡会降低照射效果。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1.2.3 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①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②设立患儿及家属同住的家庭式病房,设置合理的病房结构,营造安全温馨的病房氛围,提供便利服务设施。③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培训,保证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深入到护理实践的各个方面。④搭建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和使用医疗信息的平台。通过口头宣读、约谈、随谈、发放小册子、光盘、建议簿、网络等诸多形式一方面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患儿医疗信息,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积极的参与并愉快地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也让医护人员充分关注患儿家长的需求,关注患儿因生病住院引起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满足家长的支持需求,关注及满足家长信息的需求。⑤让患儿家属参与制定护理方案。⑥实行主治医生查房,家庭成员在场的规章制度。⑦让患儿家属协助护理,如针对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处与父母相互认同情感连结阶段而光疗使亲间情感连结中断会影响新生儿心理社会发展需要护士便鼓励新生儿父母新生儿烦躁或哭闹时以轻柔语调与之讲话,并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或部皮肤抚触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满足与舒适。⑧与患儿家属一起制订出院计划:告诉患者家属日常活动的范围与程序;复诊的时间及需要就医的症状和体征; ⑥患儿出院后通过上门访视、电话咨询热线等平台延伸到患儿家庭。
2 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 h,住院时间2-5d。6例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 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0例照射48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72h后恢复正常范围。
3 讨论
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 and Family Centered Care)模式近年来在国际护理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开展“以患者及家庭为心的护理(PFCC)将成为“儿童护理的方向”。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展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作用:
3.1 PFCC效果显著上升。观察组的30例患儿光疗48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值为162.24±24.7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90.48±28.75。
3.2 PFCC患儿副作用现象明显减少,护理问题发生率大幅降低。观察组皮疹2例,发热6例,腹泻1例,而对照组皮疹5例,发热6例,腹泻4例。护理问题发生率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30%。
3.3 PFCC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家庭人员的满意度。本次实践的60例患儿家庭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对照组的满意率91%,观察组高出了7个百分点。
3.4 PFCC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的决策。患儿家属全程参与到护理方案的制定、护理措施的落实、出院计划的制定等过程中,极大的加强了临床护理决策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5 PFCC能够增进医护人员对患儿家庭力量的认识,了解患儿家庭的需求。通过这次实践研究,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了“照护者不知道所有正确答案,患儿父母不知道所有正确问题”这句护理学名言的真正含义。
3.4 PFCC能较大提高医疗护理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本次实验的六十例患儿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FCC模式的运用节约了科室15%左右的护理成本,降低了患者家庭10%左右的医疗成本。
3.5 PFCC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医患纠纷。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的30名患儿家庭与医院关系良好,无一医疗纠纷。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FCC)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患者、家庭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获得最好的结局,增加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其核心理念是“尊重患者及家庭,传送健康信息,尊重患者选择权,强调患者、家庭及照顾者之间的协作,给予力量及支持,有弹性、授权”。在完善这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护理模式道路上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荣华,徐建星,邓崇德.儿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97-99。
[2] 彭文涛 建立家庭护理服务中心[J].医院管理论坛,1989,3.
[3] 沈宁,何萍萍,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7,042.
[4] 王伟,苑记清.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儿科健康教育现状[J].天津护理,2006,03,043.
[5] Cheryl L.Hoying Linda Workman Susan Allen,郑显兰,张玉侠.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上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根据不同病因,病理性黄疸又分为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以及胆汁排泄障碍三类。生理性黄疸不经治疗,最迟在生后2 w后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往往是由于患儿体内代谢的异常引起胆红素的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的损害。本研究通过研究临床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 年12月~2014 年12月就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黄疸患儿48例。其中男婴25例,女婴23例,年龄分布于1~30 d。其中早产儿6例,足月儿42例。黄疸时间分布于1~4 d。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系统合并症。
1.2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制定的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生理性黄疸:面部及躯干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71~205 μmol/L。病理性黄疸:四肢亦出现黄疸,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 μmol/L,足月儿>205 μmol/L。
1.3方法 入院详细询问病情,重点了解可能引起黄疸的病史。完善血尿便常规检查,网织红细胞进行计数、血清胆红素、血清蛋白、ALT、AST等检查。经检查后,发现入选病例中25例为生理性黄疸,往往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过多破裂引起,生理性黄疸的治疗: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适当提早喂养,供给足够的水分和热能,及早排出胎便,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可以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光照治疗可以使胆红素含量减少,因此给予短期光照等对症支持治疗;4例为新生儿溶血造成黄疸,一般情况下给予光照治疗,如病情危重,必要时给予换血治疗;12例为母乳喂养引发黄疸,给以光疗、茵栀黄口服液、妈咪爱等药物治疗,持续不退的暂停母乳喂养3 d,改为人工喂养,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4例因感染引发黄疸,新生儿抵抗力低,容易并发感染,需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引起败血症的发生;3例因肝胆代谢异常导致黄疸,可给予药物纠正代谢异常,如为先天性肝胆疾病,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1.4观察指标 给予相应治疗后,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诊断标准如下:给予治疗5 d 后[1],患儿黄疸完全消退,胆红素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为治愈。治疗7 d后,黄疸没有消退,胆红素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则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A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P
2结果
所有患儿均找到引起黄疸的病因,包括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母乳喂养、感染因素以及肝胆代谢异常。采取相应治疗后,48 例患儿中45例治愈,其余3 例治疗无效,治愈率为93.75%。
3讨论
新生儿期是小儿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研究报道,新生儿期婴儿的死亡率约占总死亡率的1/3~1/2,严重危害小儿生命健康。因此,新生儿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新生儿黄疸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2]。新生儿胆红素超过86 μmol/L,就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多见的有新生儿溶血、母乳喂养、肝胆性疾病等等。本研究中,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包括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母乳喂养、感染因素以及肝胆代谢异常。其中生理性黄疸可以选择观察,其余均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明确发病原因后,治疗手段相应选择较容易。一般情况下,各种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良好。由此可见,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的根本在于原发病的治疗,只要控制原发病的进展,即可到达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愈。因此,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到引发黄疸发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病因采取及时、针对性治疗,大大地提高了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462600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笔者通过对2007年1月-12月份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存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2月共收治155例新生儿黄疸,其血清总胆红素值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且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中足月儿110例,早产儿31例,早产低体重儿10例,足月小样儿4例。
1.2 方法 将光疗箱清洁,箱内湿化器水箱加蒸馏水到2/3满,接通电源,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一般夏天30℃ 左右,冬天31℃~32℃左右,根据新生儿病情随时调节,相对湿度55%~65%[2],将患儿双眼佩戴黑色的眼罩(自制,用纯棉黑布制成,类型为眼睛状),以防损伤视网膜,全身,用尿布遮盖(男婴尤其要注意阴囊的保护),放入预热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1.3 结果 通过对155例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疗,重视存在护理问题并加以总结,及时整改不足之处,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均治愈出院。
2 存在护理问题
2.1 环境的变化 新生儿光疗时因全身,失去了安全感,加上灯光刺激及温度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环境,表现为剧烈哭闹,烦躁不安,出汗等。
2.2 皮肤损伤的危险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保护措施不当,皮肤易损伤。足月儿指甲超过指端,活动时容易划破面部及前胸部的皮肤;双足反复与床平面有机玻璃摩擦,可使外裸皮肤擦伤;光疗时患儿处于一个高温环境,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容易引起红臀;光疗时间长,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眼罩处皮肤容易损伤[3]。
2.3 体温变化 光疗时荧光灯产热较多,而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受环境的影响,在高温中易发热,体温可达38~39℃,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红、哭闹、躁动不安等。
2.4 体液不足 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者会引起脱水。
2.5 哺乳方式改变 光疗时新生儿与母亲分离,哺乳方式改变,新生儿室采用奶瓶喂养,有些新生儿不习惯用奶瓶,引起哭闹不安。
2.6 知识缺乏
2.6.1 护士自身知识缺乏 少数护士对影响光疗疗效的因素认识不足,如灯管灰尘,机箱湿化器的清洁处理不到位,灯管的使用寿命,新生儿皮肤扑粉或涂油剂等,均能影响光疗的效果。
2.6.2 家长知识缺乏 由于医务人员的宣教不够,与家长交流不到位,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认识,对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治疗过程、预后等不了解,以致于多次到病房询问病情,如解释工作不到位,往往会引起医患矛盾。
3 护理对策
3.1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其详细介绍光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取得其信任与配合,通过良好的有效沟通,155例中无1例发生医患纠纷。
3.2 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针对环境改变,哭闹不安,护士应能判断哭闹不安的原因,首先应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如尿湿、饥饿、箱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有无发热或腹胀的不适;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光疗时无依无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满足爱的需要。采用通过听觉和触觉给予安慰,用温和的语音与其说话,并给予躯体的抚触,使患儿感到安全、舒适。对于哭闹剧烈,精神极度缺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可减轻黄疸,减少体力消耗。
3.3 皮肤护理 入箱前皮肤清洁,剪短指甲,双手戴小手套,注意松紧适度,能容纳一指为宜,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定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双脚套上袜子,减少与有机玻璃的摩擦,防止皮肤损伤。光疗期间因过热,容易引起红臀,应及时观察患儿尿布有无潮湿及大便污染;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防止发生红臀,如发生红臀,可用棉棒蘸少量糊状思密达均匀涂抹于臀红部位皮肤上,自然待干,3~4次/d[4]做好脐部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禁止在患儿身上涂粉剂或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3.4 加强巡视和观察
3.4.1 观察眼罩有无脱落及眼罩处皮肤有无擦伤,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有无外渗及针尖滑脱情况,并及时处理。
3.4.2 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随时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效果,发生警报信号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保持患儿体温36℃~37℃,及时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防受凉或发热。由于散热增加,特别是早产儿易致体温过低。足月儿夏天光疗时,也可因热量过高而发热。曾有1例患儿,体温36.5℃,进入光疗箱时,由于当班护士粗心大意,未注意光疗箱玻璃的通风,再加上夏季室内温度比较高,新生儿的体温升高至39℃,另一护士巡视时及时发现,汇报医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故光疗时应该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温度,同时应保持通风,早产儿需置于暖箱内,以补充额外的热量需求。体温超过38℃,应停止光疗。
3.4.3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组织儿科护士认真学习专科护理知识,掌握光疗护理基本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指导于临床,要密切观察黄疸的部位、程度以及变化,光疗前后及过程中注意检测血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并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患儿哭声、吸允力、肌张力的变化,以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发汗、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嗜睡、腹泻、呕吐、惊厥等,以及患儿大小便的性状、色、次数和量,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3.5 合理喂养 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护士应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间歇喂养,保持奶量摄入,每2餐喂奶间歇要给水,多喂些糖水,夏天需防止患儿哭闹,大量出汗引起的脱水、发热、酸中毒。不能口服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喂奶后让患儿侧卧,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3.6 蓝光箱的消毒与处理 使用期间每日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内、外,用清水擦拭1遍。湿化器水箱用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一次。
3.7 保持灯光及反射板的清洁,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光疗效果,每天应清洁灯下及反射板,灯光使用1000 h必须更换[3]。在光疗箱旁边悬挂一本登记本,以记录光疗照射时间。
3.8 出箱 一般采用12~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时停止光疗[4]。
4 小结
通过密切观察变化,改进工作方法满足新生儿需要,合理喂养,做好皮肤护理,能减轻患儿焦虑,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100.
[2] 金汉珍,黄德民.实用新生儿学.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理干预;治愈出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0-01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感染易扩散,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诊断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护士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2013年,收治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1例,其中男孩7例,女孩4例。年龄5天-28天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如:李晓妹,女,十天,2010年10月2日早上10:30分入院。患儿系1孕34周2天,早破水七天,臀位,在隆阳区医院妇产科行臀抽产娩出,体重1.85kg,Apgar评分1分钟6分,5分钟8分,出生后患儿一直呼吸不规则阵发性暂停,面色苍白青灰,阵发性青紫,口周青紫,不吃不哭,不动,,尿少,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暂停几次2天出现黄疸,总胆红素13.45mg,9天患儿口吐咖啡色样物,不吃不哭不动,,尿少急送入本科以新生儿血症住院,经过三十天抗感染治疗及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患儿转危为安,2010年11月2日早上10:00治愈出院。
1.2 方法 向患儿及家属了解患儿情况取得第一次资料,根据患儿情况进行整体护理。入院后护士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立即将患儿置开放式暖箱,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呼吸机的应用,给患儿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认真执行医嘱,书面病危通知,协助医生做血气分析,血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交叉配血,心肌酶、血糖等化验、完善各种检,认真书写抢救记录,生命征监测。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使患儿身心得到全面护理。
1.2.1 注意体温变化,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多见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或高达40度以上,可持速不退,也有的表现体温不稳定,发热达38.5度以上,忽而降至36度以下,还有长期低热,体温在37-38度之间,当病情严重,机体反应低下时,常表现体温不升,四肢冰冷,遇有高热时应物理降温,如体温不升应给予保暖。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1.2.2 呼吸及面色的观察:患儿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气急,屏气或呼吸困难,紫绀者有并发肺炎的可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入。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同时伴有呼吸表浅,心音低钝,体温不升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休克,应通知医生及时抢救。病理性黄疸是本症的重要症状之一,系细菌感染产生的溶血素,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多或毒素损坏肝细胞所致,如黄疸进行性加重,要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2.3 消化系统的改变,表现有食欲减退,吮吸力弱或拒乳,并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1.2.4 神经及精神症状的观察 若感染未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发展,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并不少见,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如有,屏气,尖叫,两眼凝视或抽搐,更应引起重视,应及时作脑脊液检,以便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1.2.5 注意出血倾向,患儿感染严重者可见患儿皮肤皮下脂肪硬肿,同时因毒素刺激,使毛细血管受损,也可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出血倾向。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大小不等的瘀斑,吐咖啡色液体或血,肺出血,同时可有便血。应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生吐血时,注意侧卧,清出口腔呕吐物,防止窒息,并给止血药或输新鲜血及血浆。
1.3 效果评定 患儿面色青灰苍白,口周青紫、呼吸不规则,阵发性暂停,有咖啡样物流出,由于及时发现并给对症处理及时抢救,患儿于2010年10月7日转危为安,10月22日治愈出院。
2 结果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通过广普抗菌素应用及采取综合疗法,病死率下降,护理人员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早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和积极配和抢救预防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新生儿所以易患败血症,主要与新生儿所特有的解生理特点有关,由于新生儿皮肤粘膜柔软嫩且薄,血管丰富,似一个的大创面,容易破损感染,未愈合的脐带又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当受到细菌感染时,屏障机能弱,淋巴结内细菌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而发展成败血症。另外母亲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或羊膜腔感染,可通过胎盘血液循环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如有羊膜早破、产程过长,污染羊水及产道感染,或有窒息如吸入羊水、胎便等,其次助产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因急产未按无菌操作原接生均可导致新生儿感染,产前、和产后感染血症发生较早一般产后3天内发病,产后感染在出生3-5天以后,由于医院护理用具消毒不严或工作人员带菌亦可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泌尿道传给新生儿疾病。
临床实践表明:优质整体护理的应用可使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身心得到全面的护理,及时抢救,制定护理计划,使之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7-279.
[3]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6-227.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黄疸 病因 早期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suggest intervention plan.Methods The bilirubin consistency of the 182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cases in our hospital was measured by vein exsanguination combined with medical record analysis.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included peripartum,infection and hemolysis.Conclusion To reduce the disease incidence of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health protection in perinatal period and newborn nursing should be enforced,obstetrical department quality should be raised,and close watch on the emerging time and degree of jaundice,detecting its cause and treating it as soon as possible are also important.
[Key words] hyperbilirubinemia;newborn;jaundice;etiology;early ntervention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产、儿科的密切配合,许多围产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却多年高居不下,且有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有直接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如何及早合理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其后遗症是我们儿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1] (1)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 μmol/L。(2)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5 μmol/L。(3)足月儿血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或加重。
1.2 一般资料 182例患儿中,男98例,女84例,男女之比1.16∶1。其中足月儿146例,早产儿31例,过期产儿5例,发病日龄<7天167例,7~14天14例,14~28天1例。
1.3 检测方法 抽静脉血、肝功能检查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病因 (1)围产因素77例(占43.4%):剖宫产44例,窒息13例,其中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早产14例,胎膜早破1例,难产及产伤4例,产妇妊高征1例。(2)感染因素59例(占32.4%):新生儿败血症19例,肺炎14例,脐炎12例,皮肤感染11例,TORCH感染3例。(3)母乳性黄疸21例(占11.5%)。(4)溶血因素8例(占4.3%):ABO溶血7例,RH溶血1例。(5)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占0.5%)。(6)原因不明者16例(占8.8%)。
1.5 结果 患儿住院期间全部经过蓝光照射治疗,此外针对病因治疗,分别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药物退黄,肝酶诱导剂增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严重者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痊愈者114例(62.6%),好转62例(34.1%),发生胆红素脑病2例(1.1%),自动出院3例(1.6%),死亡1例(0.5%)。
2 讨论
新生儿黄疸原因很多,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红细胞破坏增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排泄缺陷和肠肝循环的特殊性[1]。
本组显示,围产因素占第一位,其次是感染、母乳性黄疸、溶血等。新生儿窒息缺氧,使机体氧耗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使血红蛋白饱和曲线右移,氧亲和力下降,使组织缺氧,致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各种酶活性下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引起黄疸。早产儿由于缺少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再加上低蛋白血症、低血糖、易感染、缺氧等因素,均易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宫产儿在手术中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同时剖宫产儿本身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影响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增加,此外,麻醉药使新生儿肠蠕动减弱,减少胎便排出,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2]。再者,剖宫产儿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早吸吮,水分和乳汁供应不足,尤其热量摄入不足,使得红细胞破坏增多,肝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以及肠道摄入少,影响肠道菌群的建立,阻碍了胆红素的排泄,促使黄疸加重。文献上还多次报道,剖宫产由于使用了较大剂量催产和静脉输入大量非电解质溶液致使黄疸加重。因为催产素有抗利尿作用,可引起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浓度及红细胞渗透性水肿,从而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和破坏加速,使胆红素产生增加[2]。因此,早期干预应在围产因素上积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期保健,分娩时尽量有儿科医师参与,积极配合,应适度掌握剖宫产指征及催产素剂量和非电解质溶液的输入。以尽量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目的。
感染因素: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和肺炎,感染时可致溶血和抑制肝酶活性,使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目前,TORCH感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组统计有4例。早期干预:预防为主,避免羊水早破和产程延长,做好脐部和皮肤护理,对母亲有感染征象者生后应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尽量减少一切感染机会。
母乳性黄疸(BMJ):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以及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其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理论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下,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其中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增加和(或)活性增强,是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增加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后者从小肠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中位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黄疸。周晓光[3]等学者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新生儿β-葡萄糖醛酸苯酶主要来自母乳,并与母乳性黄疸呈相关性。干预方法[4]:尽早开奶,增加母乳次数,实行按需哺乳,刺激肠蠕动,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对于重症患儿停母乳改配方奶加光疗,待胆红素浓度下降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应视为病理性黄疸,虽一般预后良好,但有学者测定脑干听觉诱发反应,发现胆红素浓度过高者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故同样应引起重视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母婴血型不合所致,胆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体,此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导致黄疸,溶血多发生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早期。新生儿出血症如颅内出血等是因为出血多,则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而致黄疸。干预:发现早期黄疸首先考虑溶血因素,查母婴血型,尽早蓝光治疗,必要时静脉输丙种球蛋白或换血治疗。
此外,尚有16例原因不明的黄疸,可能与摄入少、能量供给不足、肠蠕动缓慢等因素有关。我院检查条件相对有限而无法明确也有一定影响,亦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要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明确病因,尽早给予干预治疗,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特别是高危儿,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普及新法接生,推行心肺复苏,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早产、难产、窒息及产程中感染。加强新生儿护理,密切观察高危因素、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不同的胎龄和体重其胆红素峰值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胎龄、日龄、体重和高危因素而制定不同的干预指征。若出生后24 h内血胆红素>102.6 μmol/L,48 h内>153.9 μmol/L,72 h内>205.6 μmol/L已属病理性黄疸,不需等待220.6 μmol/L,均应给予光疗,早产儿即为高危儿,如又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胆红素达102.6 μmol/L即予以光疗。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7.
2 王玲,陈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4:201-203.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舒适护理;蓝光治疗
黄疸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1】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发生黄疸。【2】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蓝光照射是目前我国临床上最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在临床上发现绝大多数的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时容易烦躁不安,哭闹过多,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影响了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为提高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我院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实施以满足机体舒适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为足月儿,经抽血行生化检查均提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7版中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患儿均符合要求[3],有蓝光照射治疗指征。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日龄3-28d(8.2±2.5)d,体重2.72-4.15kg(3.25±0.78)kg,血清总胆红素218-313?mol/L(275±27)?mol/L;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日龄4-26d(9.6±0.6)d,体重2.55g-4.3kg(3.36±0.67)kg,血清总胆红素223 -320?mol/L (282±16)?mol/L。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入住新生儿科,母婴分离,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新生儿蓝光箱行双面蓝光照射治疗24小时,间歇12小时再光疗12小时,疗程3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措施如下。
1.2.1 创造舒适环境 新生儿室病室内保持空气洁净,配备中央空调,室温22℃-24℃,湿度55%-65%,蓝光箱温度设置于30℃-32℃,箱内湿度60%-65%。根据昼夜调节室内灯光,保持光线柔和。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环境噪音是能扰乱新生儿正常生理状态,并使患儿病情加重,治疗更加复杂的一个重要的压力刺激源[4] 。 为创造舒适安宁的环境,工作人员必需注意控制谈话音量及操作时动作的轻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操作护理尽量集中,尽量避免噪音产生或降低噪音。
1.2.2光疗前使患儿舒适 光疗前予温水沐浴,不涂油剂和粉剂;轻柔地为患儿戴上棉质的眼罩;做好脐部护理,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如有臀红则涂消毒的植物油,更换干净尿片,注意松紧适宜;修剪患儿指甲并戴上棉质手套和脚套以防压伤或蹭伤皮肤。
1.2.3增加患儿安全感 患儿进蓝光箱后,用一软棉布做成的薄枕置于头部,防止患儿头部直接接触坚硬的玻璃板产生不适。四周围长条型的圆柱状毛巾使其成一圈形鸟巢,患儿活动时手足可触及柔软的毛巾,增加其安全感。加强巡视,发现患儿烦躁不安时,与其亲切对话,排除饥饿等生理不适后用一只手轻轻握住患儿的单手或双手,用另一只手的指腹轻轻抚触患儿头部及全身皮肤直至患儿安静下来后给以舒适的。抚触可使新生儿感到安全、舒适,情绪安定,减少焦虑和烦躁[5]。大便是排出胆红素的主要途径,国内外有大量文献研究报道抚触可以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反射,增加大便排出,减少肠道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
1.2.4喂养舒适的护理 按需喂奶,注意喂奶技巧,避免咽下过多空气,喂奶后轻拍背部使其嗳出咽下的空气以避免腹胀,溢奶等,喂奶后头侧向一边,协助取右侧卧位,如有溢奶或吐奶及时檫净唇周,保持箱内清洁。两次喂奶间歇予适量喂温开水以补充光疗所致的不显性失水。
1.2.5保持蓝光箱内的中性温度 “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6] 观察蓝光箱温度,根据患儿日龄、体重调节合适温度,使患儿体温波动于36.7-37.3℃,避免出汗、闷热引起皮肤、呼吸道等不适。接触患儿时,注意工作人员的手部保持温暖,避免寒冷等不良刺激对患儿造成的不适。
1.2.6 眼部舒适护理 眼罩松紧应适宜;患儿如有哭闹,需及时擦干眼泪,防止泪水积聚于眼角造成不适。
1.2.7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用3M透明敷料进行无张力固定,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在患儿皮肤上。 输液时使用微量泵匀速输入药物。加强巡视,做好静脉留置针护理,保证补液通畅,确保患儿补液安全、舒适。
1.2.8 光疗结束后的舒适护理 光疗结束后,不立即抱出蓝光箱,除去眼罩,让患儿适应一阵后再抱出箱,患儿衣服需先预热至合适温度。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儿哭闹情况,观察记录患儿皮肤、黏膜黄染消退情况,治疗2d后复查血清胆红素。
1.4疗效标准 显效:皮肤、黏膜黄染消失,胆红素值205.2?mol/L 。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哭闹情况和两组的疗效比较分别见表1和表2。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较低,足月儿一般10-15天黄疸可自然消退,对机体无伤害,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如未及时接受干预治疗,因新生儿大脑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易进入大脑屏障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病变,产生严重后遗症。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了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明确蓝光照射是目前国内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全面的护理也是蓝光治疗成功的关键[7],但在进行光疗期间,患儿必须躺于质硬的蓝光箱玻璃板中,眼罩的使用及蓝光光源的因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改变等均会造成绝大多数患儿爱与安全感的缺失及生理的不舒适而哭闹不安,从而影响了蓝光照射的疗效。舒适护理理论(theory of comfort care)在1995年由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提出,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适感觉和患者的满意度[8]。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护理模式,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9]。 本文中观察组实施了一系列舒适护理,通过创造舒适环境,增加安全感,舒适喂养,维持中性温度,加强情感交流,抚触等综合舒适护理措施,满足患儿爱和安全的心理需求,降低了患儿生理、心理上的不适,使其能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哭闹例数为5例,占11.3%,对照组哭闹例数14例,占31.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戴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7.
[2] Chamdine,Omar,Shadi,et al.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indirect hyperbilirubinemia in newborns[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3(12):544-547.
[3]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一115
[4] 陈锦秀叶天惠罗薇等.新生儿监护病房噪音的研究进展[J]. 现代护理,2005 11(22):1890-1892
[5] 邹泉.抚触干预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39-40 .
[6] 洪黛玲等.儿科护理学[M] 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11.
[7] 陈兰 蔡伟良 钟琴书等.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 15(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