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8篇

时间:2023-12-27 10:40: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

篇1

一、品种简介

葛氏鲈塘鳢属鲈形目、 虎鱼亚目、塘鳢科,为小型淡水鱼类,俗称山胖头、沙姑鲈子、还阳鱼、老头鱼,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松花江等水系。

葛氏鲈塘鳢生命力极强,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极耐低氧,在极度缺氧的条件下也能生存。其二,越冬能力非常强,在寒冷的冬季,能潜伏于水底泥土中处于冬眠状态,几乎停止活动,而在水较浅的泡沼中,即使冰层冻到底也能安全越冬,而且越冬几乎不消耗体能,不降低体重。因此,葛氏鲈塘鳢非常适合在具有漫长严寒冬季的北方地区养殖。其三,葛氏鲈塘鳢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冻不死。在浅水的泡塘,当冬季来临、其生存的水体全部结冰时,有的葛氏鲈塘鳢会故意将身体冻在冰里,待到冰慢慢融化后再活过来,故被誉为“还阳鱼”。葛氏鲈塘鳢的这种特性是其他鱼类无法比拟的,对其将来进行产业化开发,活鱼保存,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活鱼上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养殖前景

葛氏鲈塘鳢为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独特、肌间刺少、富有营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在酒店或家中,葛氏鲈塘鳢常被人们以酱焖或油炸的方式加工后食用,并已成为各大酒店和饭庄招揽客人的特色菜。

当前,市场上的葛氏鲈塘鳢商品鱼大部分都来自于人工捕捞。由于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人们加大了对其捕捞力度,再加上近些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葛氏鲈塘鳢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自然资源日趋减少,这就使葛氏鲈塘鳢的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价格现已涨至80元/千克左右,并且供不应求。因此,投资葛氏鲈塘鳢养殖业将大有前途。

三、养殖技术

葛氏鲈塘鳢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耐低氧,耐低温,对水深要求不高。天然水域内的昆虫幼虫、小的鱼虾、甚至鱼卵都可作为饵料;人工养殖条件下,将动物内脏、畜禽加工的下脚料和鲜杂鱼配以豆饼、玉米粉加工成饲料,可替代天然饵料。在养殖方式上,既可采用池塘主养,也可利用葛氏鲈塘鳢的底栖和摄食习性与传统鱼类混养,从而提高饲料和水体的利用率。

1. 池塘主养

①池塘条件。对池塘条件无严格的要求,一般的水产养殖池塘均可,塘口面积1~10亩,平均水深在1.0~2.5米之间,底泥厚度以不超过20厘米为宜。池塘之间互不相通,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②清塘消毒。在鱼苗放养前15天左右彻底清塘消毒。清塘最好用干法清塘,即池塘平均水深在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清塘2天后,将池水注到70厘米深左右,注水要经过密眼网过滤,谨防敌害生物等进入,然后往池中投入发酵好的粪肥250千克/亩左右,以培肥水质。

③鱼种放养。在消毒10天后,每亩投放白鲢鱼种(规格为150~200克/尾)20~30千克,作为搭养的上层鱼,以调控水质。然后每亩投放葛氏鲈塘鳢鱼种100千克左右(规格30克/尾左右)。鱼种可以自己培育,也可以购买。

④饲料喂养。可在池塘南岸浅水处搭设饵料台,一般10亩以内的池塘设置1个饵料台即可。鱼种入塘

转贴于

后,可将豆粕粉、玉米粉、鱼粉及绞碎的杂鱼、畜禽下脚料等混合成团,在饵料台旁投喂。每天投喂两次,早晨1次、傍晚1次,傍晚投饵量较大(以次日清晨吃完为度)。

⑤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巡塘做好防逃和防病工作的同时,每7~10天随机取样20~30尾,根据取样情况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高温季节开启增氧机增氧,以防缺氧浮头。

篇2

1.养殖区的整体布局在养殖池的一角或池边,通过增加“附属池(卫生间)”,形成“养殖池与附属池”的池塘内水循环、增氧新技术模式,建立集污与反冲除污系统;改造外循环沟、坑渠,配备废物尾水处理系统,形成养殖池废水或污物的集中处理,实现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的养殖技术工艺。

2.池塘内循环在水车式增氧机/气动提水器等设备的作用下,污物主要集中于池塘中央区域或水面表层(表层污物可集中、收集处理);在附属池(净水室)的气动增氧推水等设备的带动下,养殖池中央区域的水流入附属池,经过其过滤,使大部分固体污物集中在附属池内(卫生间的作用),过滤后的水提至养殖池中(增氧、提水),形成池塘水体内循环。

3.池塘外循环附属池(卫生间)经过反冲,养殖废物(水)进入外循环,通过生物处理池的集中处理,达到回收利用、“零排放”的目的。

4.养殖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不能利用的养殖废物(水)可通过污物分离(如沉淀等)、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二、系统建造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养殖池

养殖池采用圆形或正方形切角,单口面积0.02hm2~0.2hm2、蓄水水深1.5m~2.5m为佳。池底呈锅底、具中央排污系统,底面平整,向集污坑倾斜,并利于集污、排污的结构。集污坑位于池中、最低处,面积不小于1m2的结构,上方覆盖坚实的栏虾/鱼/蟹网。

(二)附属池(卫生间)

为重要的内循环设施,具“卫生间”的集污、反冲功能,由集污井、过滤室和净水室三部分组成,气动提水设备安装于此,是本技术系统的特色。设计有反冲去污、除污装置,大小与池塘面积、养殖密度(单产)成正比,约占养殖池面积的0.5%~2%(不少于2m2)为佳。

1.集污井至少设计成2个连接口,一个与养殖池底的排污管相连(兼作内循环),管径不小于Φ200mm为佳,且地势低于池底,便于集污、除污;另一个与排污沟相连,如增加外循环处理系统,最好与排污沟分开设计。200m2左右的池,集污井的面积约为0.5m2~0.6m2,可使用插管来控制水循环或污水排放。

2.过滤室过滤室与集污井由隔墙分开,墙厚不小于120mm,中间最好做成窗式、网筛结构,底部位置高于集污井底,蓄水不少于800mm为佳,如200m2左右的养殖池,过滤室的面积不小于1.0m2。底部有管道或沟与净水室相通,下层保留不少于250mm的储水空间。可选用塑料微孔浮球、珊瑚石、石灰石等作滤料,厚度约250mm~600mm。养殖前期投饲量较小,污物就少,反冲次数也少;随着投饲量增加的养殖中后期,应加大反冲频次,可用一日数次,且在养殖过程中应不定期更换过滤层滤材,保证过滤顺畅。

3.净水室作为储存过滤后水的净水室,要求能安装多个气动提水设备(泵),其建造面积应根据循环水量的大小,且不小于1.0m2为佳。所用气动提水器由福州诚祥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单个产品的出水口径为110mm,占地500mm×500mm、高度约700mm,日循环水量可超过400吨。如200m2左右的养殖池应可安装2台~3台气动提水设备。

4.排污沟、外循环沟(池)反冲、排出污水的主要集中场所,与污水处理池塘(生化塘)连接。由于每天的污水较少,可用低扬程水泵或气动提水设备提至生化处理池,以利于循环利用。对于不能利用的废物(水)集中、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5.生物处理池(生化塘)反冲排出的废水最后集中到生物处理池、进行生化处理,面积约占养殖总水面的10%。池内可种养动物(贝、沙蚕等)、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等,通过其吸收、利用,降低氮、磷等后,回流到养殖池塘、重新利用,从而达到养虾/鱼/蟹的“零排”。

三、系统的技术优势

由于目前开发的工厂化全循环系统投资较大,且实际使用中的能耗高,造成养殖成本过高,难于为普通养殖者接受,试验表明:本养殖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

(一)建(改)造成本投入较省由于增加的附属池(卫生间)结构,可利用池边或池角进行改(扩)建,占用养殖池的面积很小,如使用砖混结构,使用寿命又长,总的来说,相对建(改)造成本较低,但生产效果好。而且“双循环”的“并联”结构,也避免了池塘间的养殖干扰,有利于防病、治病,捕收等。

(二)可达到高产高效根据养虾的多点试验,单茬、单产可超过30吨/hm2、效益超过30万元/hm2,且与常规养虾相比,节省成本可超过20%;在淡水池塘精养中对比,增产超过3吨/hm2、增效超过2万元/hm2,应用前景广阔。

(三)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小采用池塘内的循环、集污、过滤,不定期反冲,将污物反冲出池,大大地减轻了养殖池因投饲带来的危害,且每次的反冲,带出水量很小,更好地稳定养殖水质,保持池塘的微生态环境,如增加涌浪机、低扬程水泵等,可达到更佳的集污、去污效果。

(四)运转能耗极低仅利用微孔增氧设备的气泡上升力作为内循环动力,在养殖增氧的同时还提供了池水循环动力,可以说“池塘内水循环无能源的额外消耗”,且循环水量大,可完全或部分替代水车式增氧机的功效,而且其本身的节能效果极佳。另一方面,反冲除污的水量损失小,补水量也少,抽水耗电就省、外循环的能耗也就小,因此,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很低,与传统拔污养虾方式相比,一般可节水90%以上、综合节能50%以上。

(五)有效打破温跃层、盐跃层一方面,在水车式增氧机或气动提水设备的带动下,池水形成“水平面、上下”循环;另一方面,经过“附属池”气动提水设备的曝气,将养殖池底部、中央区域的“差水”提到池水平面,更好地形成了上下对流的“立体”效果,极大地改善池底、中央区域的溶氧,平衡池塘的水温、盐度,保持良好的水环境状态,也可防止暴雨等气候突变带来的不利影响。

(六)可实现水产养殖的“零排放”废水反冲、流入循环水沟(渠),将养殖池塘中的污物带出池外,如进入外循环、需重新利用的,可利用生化塘的动植物处理,待达标后再回到养殖池,完全可实现设施渔业与生态渔业的有机结合。而且在每口池塘中就可运用本技术系统,利用生物间的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完整的“零排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系统模式。

篇3

(唐山市丰南区农牧局,河北 唐山 063300)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边绍新(1975-),男,水产工程师,丰南片区南美白对虾综合试验推广站成员。fnqnmjscjs@126.com

唐山市丰南区有南美白对虾育苗场80余座,育苗水体近9万m3,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1 333 hm2,南美白对虾是该区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该区水产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总结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促进该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产业现状

1.1苗种生产情况

丰南区在近4~5年的时间里,育苗场每年增加十多座、增加水体1万m3以上。截止目前,全区海水工厂化育苗场已经发展到80多座,育苗水体达9万m3,每年可生产海淡水南美白对虾苗150亿尾以上,仅南美白对虾苗种一项产值就可达到1.5亿元以上。虾苗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幼体孵化生产方式,从亲虾生产场家购买幼体进行苗种生产,这种方式占总苗量的10%左右。另一种是对虾标粗方式,育苗场从南方购进3~5日龄的仔虾,然后进行促壮培育,使其达到体长1 cm以上商品苗种规格,这种方式是丰南区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的主要方式,占总苗量的90%以上。近几年,对虾病毒流行病在育苗期间也比较普遍,“红体病”、“白苗病”、“桃拉病毒症”等病状时常发生,每家育苗单位都或多或少出现“捅池”情况,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 000万元以上。

1.2池塘养殖模式

丰南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养南美白对虾套养其他鱼类模式,主要套养的品种为白鲳鱼,另外也有少量池塘套养草鱼、罗非鱼、鲶鱼的。其中套养白鲳鱼对于防治虾病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放养南美白对虾45万~75万尾/hm2,放养白鲳鱼750尾~6 000尾/hm2;二是主养鲤鱼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一般套养南美白对虾苗15万~30万尾/hm2,在养殖中后期根据虾苗成活率高低决定是否投喂对虾,如果观察虾苗数量少且生长速度正常,则只投喂鲤鱼,利用池塘剩余饵料及有机质碎屑、生物饵料维持对虾的生长。如果对虾密度较大,生长速度缓慢,则专门针对对虾进行投喂,直至收获。

1.3养殖效益情况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效益十分不稳定,2013年南美白对虾市场价格很好,平均售价在40元/kg左右,比2012年高出12~14元/kg。在如此高售价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的亏损率仍然很高,据保守估计也有50%以上亏损,另30%左右保本,盈利的仅在20%左右。但是,对于盈利的养殖户来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利润率非常高,而且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养殖户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热情不减反增,一些养殖户新开池塘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预计2014年丰南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总面积将会有所增加。以养殖成功的池塘为例,成本为9万元~11.1万元/hm2(苗种费1.5万元,塘租费1.65万元,人工费1.2万元, 水电费6 000元,饵料费3.6万~5.7万元, 药品费3 000元,其他费用1 500元),单产对虾3 750~6 000 kg/hm2,毛收入1.5万~2.4万元/hm2,盈利6万~12.9万元/hm2。

2存在问题

2.1养殖病害问题

由于养殖环境恶化,主要是池塘底质老化、外界水环境污染、高温期水源短缺等原因,南美白对虾的发病率非常高,治愈率非常低,导致许多养殖户无法将对虾养到商品规格,中途出虾亏损严重。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弧菌病、偷死症等,大多发生在暴雨、闷天等特殊天气之后。另外大新庄镇水西村33.3 hm2虾池还连年出现“跳跳死”症状。

2.2对虾苗种质量问题

由于亲虾代数增加、滥用抗生素、高温育苗、淡化速度快、缺乏苗种检疫等原因,南美白对虾的苗种质量逐年下降,一些养殖户反映,苗种放养成活率很低,有的甚至放养后全部死亡,不得不重新放苗。在养殖过程中,虾苗长到8~9 cm后摄食正常但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2.3养殖技术不规范的问题

养殖户对于科学养虾的实用技术掌握得不充分,选购苗种缺乏正确的认识,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不到位,盲目投喂造成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防病过程中不能对症下药,有时滥用违禁药品,缺乏规范的养殖记录,出现问题后,无法科学分析原因。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功率低,亏损率高。

3对策

3.1引进优良品种

南美白对虾苗种退化是导致病害频发的主要问题,为此要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建议引进“中科1号”、“科海1号”、“南三1号”以及子一代、子二代苗种,引导养殖户进行试养,从这些优良品种中筛选出最适合该区推广的品种。在试养过程中,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养殖户试养成功。

3.2规范养殖技术

从苗种选购、池塘清塘、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到疾病防治,制定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向养殖户推广技术规范,要求养殖户认真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成功率。

3.3改善养殖环境

篇4

关键词:淡水鱼;养殖;水温变化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105-02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面积较多的国家之一,总面积约为2 000万hm2,其中可供鱼类养殖的面积约占1/3。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50%以上;在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消费量超过200万t的有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和草鱼,这5类大宗淡水鱼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2]。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1]。而适宜的水温不仅是鱼类自身生长、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此,了解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大宗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影响,对指导淡水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1 淡水鱼养殖水体夏季水温规律

夏季水体温差变化较小,水体温度受当日及前5d气温的影响较大。邓爱娟[4]等研究发现,对当日平均水温预报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1d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其次是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且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水温日变化,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浅层水温较深层更易受到当日的气温影响,深层水温则更易受前1d气温影响,体现了深层水温变化存在相对滞后性。马建波等[1]研究发现,水体昼夜温差较小,水深0.5~2.0m温度差小于5℃,白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逐渐上升,并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h,水体温度达到最高值,说明当日水体温度升高相对气温存在滞后性。

2 水温对淡水鱼的生理生长的直接影响分析

水体温度是水生生物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淡水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及一系列生理活动均与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5]。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体温,并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适温范围,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大宗淡水鱼类有鲤、鲢、鳙、鲫,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4)℃,产卵适宜水温18~30℃,最适温度为(25±3)℃。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可以加快鱼类的代谢强度,增加鱼类的摄食量,加快生长。上述鱼类在水温低于15℃和高于32℃时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10℃时,摄食量急剧减少,低于5℃停止摄食[6]。

淡水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其生长速度不同,在不同水域(水温)生长速度也不同。性成熟前,生长最快,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因南方水温高,铒料生物丰富,淡水鱼生长期长,长江、珠江种群生长优于黑龙江,但珠江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故长江种群>珠江种群>黑龙江种群[7]。

因此,采用水积温结合鱼类的生理习性,可判别各地热量资源对鱼类生长的适用性,有利于实现鱼类的快速生长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3 水温对淡水鱼的间接影响分析

3.1 水温对水体中溶解氧、pH及氨态氮等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水体中溶解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溶量均与水温有关[6,8]。夏季水温升高,鱼类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大,由于浮游生物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水中溶解氧也随之发生变化,晴天较阴天含氧量高,白天较夜晚含氧量高,晴天下午含氧量最高,黎明前含氧量最低,当水中溶解氧量低至0.3mg/L,鱼类即开始死亡。因此,夏季应特别注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采用增氧设备增氧,使水中溶解氧量保持在4mg/L左右。另外,水温还是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8]。温度较高有利于水中植物及浮游生物生长,而水中pH变化主要由水中CO2的含量变化引起,白天植物及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下消耗CO2的速度大于鱼类等生物因呼吸产生的CO2的速度,pH值上升,晚间光合作用停止,CO2含量快速上升,pH值随之下降。含氮有机物分解,水生生物(包括鱼类)代谢以及反硝化细菌还原可以产生水中氨态氮,水中氨态氮含量与pH及水温成正相关关系,氨易溶于水,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因此,夏季高温时可以采取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饲料喂养次数以及换水等方法,对水中的氨态氮加以控制。

3.2 水温对鱼类感染疾病的影响 夏季由于水温高,水质较肥,水中病原体大量繁殖,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池水负载量大,可能会降低鱼类本身抗病能力,使其干扰病原菌[9]。进入高温季节后,淡水鱼类易发暴发性出血病,该病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弧菌等细菌感染引起,水温持续在28℃以上最易暴发流行,感染早期鱼体体表各器官均出现轻度出血,严重感染时,鱼体体表严重充血。因此,必须做好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药物消毒、换水保持水体清洁;降低养殖密度;使用质量较好的饲料或适当减少饲料投喂;使用增氧机及时降低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10]。

4 结语

综上所述,夏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投饵施肥多,最易导致水质变坏;同时水温高,寄生虫与致病菌大量滋生,易引起淡水鱼暴发性疾病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夏季淡水鱼养殖进行科学管理,包括水质状况的检测以及鱼类疾病的监控等,这是实现夏季淡水鱼养殖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马建波,蓝宗坚,李永锋,等.大宗淡水鱼夏季混养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昼夜变化[J].河北渔业,2011,03:15-19.

[2]刘佳.我国淡水鱼产量将会持续增长[J].农业知识,2014,15:14.

[3]张志勇,张志伟,张曹进,等.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海洋通报,2010,06:674-677.

[4]邓爱娟,刘敏,刘志雄,等.洪湖地区养殖鱼塘春夏季水温变化及预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61-68.

[5]童裳亮.鱼类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3-292.

[6]叶建生.养殖水环境因子对淡水鱼类的影响[J].渔业致富指南,2008,09:26-27.

[7]李思发,王瑞霞.长江、珠江水系鲢、镛的性成熟速度及其遗传分析[J].水产学报,1990,03:189-197.

[8]刘乃壮,郑美秀.淡水鱼类水温区划的气候生态探讨[J].水产学报,1991,01:9-16,26.

篇5

关键词: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淡水鱼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1我国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2如何解决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3结语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于洪波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水利局一拉溪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

篇6

关键词青虾;池塘;养殖技术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的淡水水域中。近几年来,我县各地纷纷掀起池塘养殖青虾热,但由于技术不够过关,因而效益不太明显。笔者经过多年试验和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青虾池塘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青虾养殖池塘面积最好0.13~0.33hm2,水深1.2~1.5m左右,池塘塘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坡比通常为1∶2.5~3。水源要活,做到排灌方便,有水草,池塘淤泥10cm左右。每口池塘配备一台增氧机,一般0.33hm2以下配备1.5KW增氧机1台,进排水口要用密眼网或双层筛绢遮拦,防止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及排出的卵进入池塘。

2放养前准备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清除敌害。用生石灰750~1 125 kg/hm2干塘消毒,池塘消毒后10d移栽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离塘埂1m的浅水地带沿虾塘四周移栽,草带宽1m左右,移栽面积占全塘面积的1/5左右。移栽水草主要为青虾提供栖息场所,防止青虾脱壳期间敌害和同类的残杀,同时还可起到遮荫降温、增加水中溶氧、吸收塘中过多养分、净化水质、提高虾的品质和消浪护坡的作用。移栽水草切不可满塘移栽,防止水草过多影响青虾的摄食和捕捞,同时消耗池塘中过多的营养物质。移栽水草后往池塘施7.5~11.25t/hm2粪肥作基肥。

3苗种放养

待清塘消毒后7~10d进行虾苗或虾种放养。虾苗放养量为75~90万尾/hm2,规格在1.5cm左右,时间宜在6~7月份。虾种放养300~375kg/hm2,规格为1 000~1 600尾/kg,时间宜在10~12月份。虾苗放养宜在阴天或阴雨天进行,如遇晴天应一早一晚,避免阳光直射,影响成活率。苗种要求规格整齐,肢体完整,一次性放足。在虾苗放养10~15d后,混养黄白鲢600~750尾/hm2,可调节水质和增加收入。放养适量的黄鲢,通过黄鲢摄食浮游动物的食性,控制青虾过度繁殖造成虾规格大小不一影响上市,提高青虾上市规格和价格,也可放养7 500~10 500只/hm2幼蟹,可起到相同作用且年底可捕捞成蟹750kg/hm2左右。

4饲喂技术

青虾食性是杂食性偏动物性,常用豆粕、菜饼、米糠、鱼粉、野杂鱼、河蚌、螺狮等,如用全价颗粒喂养青虾,则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成本低、水质易控制。投喂做到上、下午各1次,上午投喂1/3,下午投喂2/3,日投饵量一般控制为虾体重7%~10%,饵料要均匀地沿池塘四周投放在离塘埂边近1m处的浅水滩边。上午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下午以青虾颗粒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在青虾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主要是满足青虾的营养需求、促进生长、避免青虾同类相残、降低成本。

5日常管理

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遇闷热天气,增加半夜巡塘次数,仔细观察青虾活动。青虾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根据季节调节水位,7~9月高温季节,5~7d换水1次,换水量20~30cm,同时要做好虾塘增氧,做到晴天中午开机增氧,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半夜开。如发现浮头迹象,应尽早开机,必要时再加注新水和泼洒增氧剂进行急救。

6病害防治

6.1清除敌害

虾塘经一段时间的养殖,野杂鱼较多,常与青虾抢食、争氧,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应定期泼洒药物将其杀灭。

6.2疾病预防

每隔15~20d,用生石灰300kg/hm2,全塘泼洒,起到杀菌补钙、调节水质作用。青虾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病,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出现疾病,常见病主要是黑鳃病和红腿病。黑鳃病症状是鳃组织受到细菌、真菌侵袭发生病变,呼吸困难,鳃部呈黑色,虾体消瘦,导致死亡。红腿病是由弧菌属的病菌引起,主要是操作不当、损伤青虾肢体导致病菌感染,病虾尾柄先变红,逐步扩大到腹部游泳足、头胸部步足及所有附肢,严重时整个腹部呈红色。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现后应及时治疗。以上两种疾病治疗方法相同:①用1~2mg/kg土霉素和1mg/kg呋喃西林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d。②用0.4mg/kg超菌净A全池泼洒,连用2d,同时用克瘟停拌饵投喂,每千克饲料拌10g,连喂5~7d。

7适时捕捞

篇7

关键词:极火虾;池塘养殖;越冬

中图分类号:S9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6

极火虾属匙指科、米虾属,是对台湾樱花虾进行选育改良得到的一种小型淡水观赏虾。原物种分布于中国台湾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山涧溪流中[1]。极火虾因通体红艳醒目、观赏性强、饲养简单,已成为草缸观赏水族中的新宠,是淡水观赏虾中销量最大的品种。

目前关于极火虾养殖、繁育的报道多在室内小型水族缸内进行[2-4],在户外池塘养殖少有报道。本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养殖与繁育实验,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户外池塘养殖技术。

1 苗种繁育

1.1 繁殖池要求

选择直径2m,深度0.5m的玻璃纤维缸或水泥池作为人工繁殖设备,以满足户外池塘养殖苗种需要。养殖用水可以选用自来水或井水,水深30~40cm。设置内循环过滤系统,循环水经过滤棉过滤后再流经多孔菌棒处理,维持水质稳定。池内投入金鱼藻、皇冠草、浮萍等水生植物,池底放置瓦片,既净化水质,又为极火虾提供一个近似天然的附着、栖息环境。池水保持22~27℃,pH6.5~7.5,氨氮≤0.10 mg/L,亚硝氮≤0.05mg/L,溶解氧≥3.0mg/L。增洒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制剂(50~100mL/m3),以便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环境。夏季繁殖设备可于室外进行,并适当遮阴防晒,防止水温过高(≤30℃),其它季节气温下降到18℃应移入室内,采用电加热棒控温。

1.2 亲虾选择

宜挑选体色红艳有光泽,游动弹跳有力、反应敏捷的中年虾为亲虾。雌亲虾抱卵量要大且饱满,体长在2.0cm左右,处于中年阶段。老年雌虾个头较大、甲壳较厚、色泽暗红光泽不足,虽抱卵,但不宜做亲虾。雌雄亲虾比例约为1/3。雄虾比雌虾体型细小,触须长、体色不够浓厚,不抱卵。亲虾密度控制在100尾/m2(以雌虾计)。

1.3 亲虾饲喂

宜人工和天然饲料搭配投喂。目前市场上尚未有针对极火虾人工配合饲料,可以用对虾0、1号料代替。但对虾饲料蛋白含量偏高,氮代谢废物产生量大,难于水质调控。自制饲料粗蛋白适宜含量应为30%~35%,动物和植物蛋白比例为1/3,并添加多维和磷酸二氢钙等营养成分,再添加益生菌制剂,制成直径1m以下颗粒。天然饵料可以用碎杂鱼糜、冰冻丰年虾,隔天投喂1次。每天早中晚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以无剩余为宜。

1.4 水质管理

繁殖池水质优良、栖息环境稳定、保证营养是极火虾繁育的关键要素。水温应保持稳定,日波动幅度≤5℃。每周测定氨氮、亚硝氮1次,换水1次(1/3V)。要避免频繁换水,防止水温变动过大,干扰亲虾繁殖。因投饵过量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应加大换水量以恢复水质。

1.5 幼虾孵化与培育

抱卵亲虾引入繁殖池,在水质优良,营养充足,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受精卵在亲虾腹部发育、孵化,15~20d即可在繁殖池内出现淡黄色半透明幼虾。一般一个半月左右每池可繁育出5000~10000尾幼虾。极火虾受精卵在18~30℃之间均可孵化,最佳温度为23~25℃。刚孵出的幼虾不宜马上捞出,可和亲虾一起饲养一段时间。出现幼虾后应适当增投少许小球藻粉、螺旋藻粉、对虾0号料、鱼糜料、冰冻丰年虫等。种苗期间水质管理不必作出调整。

2 池塘养成

2.1 池塘准备

水泥池、土池、覆膜防渗池等均可使用,要防止外水流入,杂鱼、杂虾混入,并增设防止蛙类侵入屏障。土池应平整、防渗,再垫覆5cm粗砂为好,同时注意清塘消毒,清灭杂鱼、杂虾。水泥池面积以30~50m2为宜,池深70~80cm,新池应作浸水除碱处理。覆膜防渗池塑膜应无毒无害。养殖用水可使用井水、河水、池塘水、自来水,新水引入时需用100目以上网袋过滤,池水水位保持30~40cm,池内宜栽植水草、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放置瓦片、石块等物为极火虾提供隐蔽、附着、栖息场所,减轻密度过大引起的紧张不适。在户外水温达到15℃即可将引苗入池。

2.2 池塘放苗

极火虾幼苗体长达0.5cm左右即可从繁殖池转入户外养成池,1m2放苗1000~2000尾,体长1cm以上时可调整到500~1000尾/m2。极火虾性情温和,无攻击性自残现象,种苗不足时也可分次放入。放苗时应注意水温差异,防止虾苗不适或死亡。

2.3 饲料管理

幼虾引入养成池后,可投喂粒经0.5~1.0mm自制配合饲料投喂,饲料应营养全面,蛋白含量控制30%~35%之间,也可用对虾0、1号料投喂,日饲喂量为池虾总体重的3%~5%,可早中晚各投喂1次,3次投喂量比例为1:1:2,极火虾有夜晚活跃摄食习性,可在晚12:00加投1次。极火虾个体较小,活动范围有限,投饵时应将饵料撒开,便于所有虾苗都能得到食物。每次投喂量要根据池底或投料台上的残留饵料多少决定,以投喂前观察到无饵料剩余时再投喂,严控投喂过量,引起氨氮和亚硝酸盐水平升高,恶化水质,抑制幼虾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虾苗偷死。秋季季节,水温随气候下降,应酌量减少投喂,水温低于13℃可停喂或少喂,准备出售和越冬。

2.4 水质监控

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是投喂过量和缺氧。投喂过量易引起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导致极火虾生长发育抑制或偷死,氨氮和亚硝酸盐应每周监测1次。养殖池每周换水1次,每次1/4~1/3体积,换水后泼洒益生菌制剂(50mL/m3)。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应加大换水量,可使用生物改底制剂(如光合细菌、乳酸菌)或化学改底制剂(如过硫酸氢钾),使之降低到适宜的范围。

O火虾适应性强,较耐低氧,如密度放苗密度不大、池水不深可不用增氧,否则必须增氧,每10m2左右放置1个曝气头。每天巡池3次,尤其在闷热、阴雨等恶劣天气加强管理。

极火虾在pH6.0~8.5的环境中均可生长,甚至长期耐受9.3的pH值,但在pH6.5~7.5之间生长发育最快。养成池pH变化受水生植物活动的影响较大,应及时捞出多余水草,夏季阳关充足时应适当遮阴,降低光合作用。

2.5 商品虾出售

当极火虾体长达到1.8cm以上,体色红艳即可捕捞出售。一次出虾量较大使养成池密度减少,可放苗补足密度。深秋季节,极火虾不能全部售出,可在户外养殖池上搭建低温防护设施,进行越冬。

3 北方越冬维护

本实验室自从台湾引进极火虾,并在山东日照地区经过数年户外养殖驯化,发现,极火虾经抗冷训练可在4℃水温中安全越冬。

3.1 抗冷训练

抗冷训练可在养成池原位进行,池水随气温逐渐下降,极火虾在水温缓慢下降过程中逐渐激发耐受低温的生理机制,便可获得越冬机能。抗冷训练是一个渐变激发过程,尤其是从室内转入户外池塘养殖,切不可操之过急。

3.2 户外越冬

户外越冬池应选择向阳、避风、温暖地段,池上搭建塑料薄膜温棚。在养成池上搭建薄膜温棚即可改造为越冬池。池水深度维持在40cm。经抗冷训练的极火虾转入越冬池时,水温差别5℃以内,密度2000尾/m2左右,密度再大应适当增氧。每15d换水1次,每次1/4体积。越冬最低水温应在4℃以上,防止水面结冰。

4 注意事项

极火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以下问题,应加以防控:

极火虾养殖避免使用污染严重的河水池塘水。使用河水和池塘水应采用过滤和消毒措施。

极火虾为变异品种极易被敌害生物发现、捕食,因此,户外池塘养殖应注意防止野杂鱼、两栖类等敌害生物侵入,设置必要防护屏障。

极火虾对昆虫杀虫剂十分敏感,在极小剂量下可发生大面积死亡。户外养殖池如靠近蔬菜、果树种植区,应在喷洒农药时采用避护措施。

防止投饵过量引起氨氮或亚硝酸盐和硫化氢水平长期偏高导致生长发育停止或偷死。

避免水质环境条件不稳定,影响极火虾生长发育和苗种繁育。

防止同科杂虾混入、发生杂交而导致后代群体观赏性状退化。

参考文献

[1]远航.极火虾的世界[J].水族世界,2013(4):94-97.

[2]何伟亮,施振宁.极火虾的繁育及杂交试验[J].水族世界,2013(3):100-101,104,105.

[3]何伟亮,施振宁.小型观赏极火虾的繁育研究[J].2013(3):

14-16.

篇8

1天津地区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推广情况及问题

2007年~2008年,在实施天津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淡水水产品健康养殖研究与示范”的过程中,天津市引入了池塘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后来市、区两级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技术培训、入户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将这项技术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规模也从最初试验的几十亩,到典型示范20多hm2,再达到技术推广的阶段高峰近1333hm2。但近些年来,该技术并没有持续扩大规模,反而在区域养殖生产应用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减,且未能连续成为本地区的主推技术。就技术本身而言,它是设施渔业节能减排的一项技术,曾列为国家渔业主推技术之一。但是该技术在天津主要渔业生产区域的实际推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了推广对象采用的规模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自身以及技术适应性存在地区差异;二是缺乏有力的基础研究与数据支持,弱化了技术效果的说服力;三是以政府主导推广为主,农户(场)多被动参与;四是传统技术培训及宣传推介在内容、时间、方式的选择上不符合农民特点和实际;五是采用技术的预期经济效益与投入成本存在矛盾;六是有关政策执行和落实不到位。

2技术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技术成果质量

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技术创新程度、技术指标先进程度;(2)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3)成果的重现性和成熟程度;(4)成果应用价值与效果;(5)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6)进一步推广的条件和前景等①。对于一项具体的技术成果,不同对象关注的角度、对各项指标给予的权重是不同的。技术产品的研发或科技推广人员关心技术本身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成果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而推广对象则更重视预期获得的经济效益、投入成本、应用技术所需的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实际效果等。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核心优势是节电、底层增氧效果好,是一项较好的渔业节能减排技术,对改善渔业水质、节能降耗预期效益显著。因此,推广主体往往关注技术的优点、作用与贡献。相对于技术本身的缺点,如:池塘改造与设备投入成本上升、安装使用与日常维护操作与传统叶轮增氧机相较复杂程度高、增氧效果受水质及池塘基础条件制约等等。而推广对象最为关注的都会成为影响技术推广的决定性因素。从技术质量分析,农(渔)民不愿采用该技术主要归结为:投入成本较高,技术不够成熟,使用与维护操作不便捷,收获捕捞受影响等。

2.2技术开发与农民需求

2.2.1技术开发中基础研究与适用性试验工作薄弱

由于水生动物本身的特点,在研究周期、研究试验对象的获得、试验方法和手段、基础理论等很多方面和种植业、畜牧业相比差距很大。水产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很多时候都缺少基础研究数据的有力支持,很多试验示范的成果也往往是体现在效果的描述上或是以简单试验数据为支撑。以微孔增氧技术为例,从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推广中,针对技术适用性的试验验证工作并不到位,致使缺乏对该技术适宜养殖条件的界定与养殖模式的研究分析,对应用中的问题也缺少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2.2目前农民的主要技术服务需求

根据我市推广部门对养殖企业(场、户)技术服务需要的调查,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养殖品种和市场流通销售需求度很高,而对池塘设施化改造及新型渔业机械等的需求度则偏低。说明农民最关心的还是直接决定其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要素或环节,那些相对于体现社会或生态效益的技术则排在次要位置或不太关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推广中表现出推不开、推不广的状况,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此项技术与农民需求匹配度不高。其实,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创新技术在推广中面临推的“多”但推不“广”的现实窘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开发同农民实际需求脱节。具体表现在:农民想知道的技术或信息,推广人员不知道或了解少;急需解决的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攻关难度大,不易出成果,科技推广人员做得少、进展慢;技术开发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低,推广人员未能广泛吸纳农民参与技术开发过程,造成成果与需求交集少,需求性低的技术难以推广。

2.3技术推广方式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推广中,主要采取的是政府推动(推广项目实施)、培训指导、技物结合和典型示范,与当前农民接受和欢迎的方式基本吻合。政府部门从技术指导、产品配套、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为推广对象采用新技术提供条件。虽然农民对上述技术推广方式比较认可,但其中有些环节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政府主导下技术推广方式对农民采用技术产生影响。总体上看,政府主导下的推广在政策资金扶持、技术性示范引导、培训与指导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促进技术成果的阶段性推广,但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农民采用技术的态度。正如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引进、示范、推广的前两三年,全市半数以上的涉农区县进行了此项技术的示范推广,累计面积突破了万亩,一项新技术阶段性成效已经实现,但随后应用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缩减。其规模化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主要是作为农业项目的示范区,获得了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所以当项目实施完成后,没有了后续性的外部配套与管理约束,在新型增氧技术并不占据优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很多示范场(户)不再继续应用新技术。再如技术培训,根据多年开展培训工作了解掌握的情况,传统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选择、培训具体方式等方面是不符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通常情况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是根据年度推广总体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进行,采取集中灌输式授课,培训课程多由政府部门制定和设计,内容有时重复、针对性不强,农民被动听、听不懂、记不住;加之有时培训时间选择不当、培训时间短或时间过于集中,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2.4农民主体自身的文化与观念水平

2.4.1文化知识水平仍偏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但目前农业技术的受体(农业生产者)仍突出表现出文化与科学素质不高,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2]。农业农村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的矛盾日益显现。据我市渔民培训工程参加人员情况分析,天津市主要农业区域从事水产养殖的劳动力群体主要还是传统农(渔)民,年龄普遍集中在40岁~60岁之间,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差异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接受新观念、采用创新技术的态度和行为决策。

2.4.2养殖观念

目前,渔业养殖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它的特点是以承包水域、鱼塘为主的家庭经营,规模小、专用性资产投入少、抗风险能力弱。在此背景下,农民以养殖生产为生计或增收致富的途径,实现经济效益便成为他们选择技术、采用创新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也决定着对技术成果的需求方向。那些经济效益明显的技术成果,如优良经济品种养殖技术、先进成熟的养殖模式以及病害防控技术,在示范推广中比较容易被接受和采用,而涉及养殖设施条件改造、水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养殖模式等偏重于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技术成果,常常不是农民最为关注的。尤其当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满足农民的预期,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实现需要他们额外付出成本时,技术推广变得更加困难。经济效益优先是大多数农民养殖观念的真实反映,也符合当前农民所处环境。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推广受阻,也受农民这种养殖观念的影响。

2.5外部环境因素

一项技术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大面积推广的内在因素,而市场需求、政策、资金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等外部环境条件,也是对技术推广应用起制衡作用的重要因素。就各要素作粗浅分析,政策具有导向引领作用、资金是前期示范推广的有力保障、市场决定着技术应用前景和生命周期,而技术服务是促进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和现实效益的软支撑。技术推广中对于这些外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利用,就如同重视技术本身质量、重视推广方式方法一样,显得尤为重要。以养殖池塘承包为例,承包成本与承包期限的波动对渔业生产产生影响。目前天津市区域乡镇、村所属的养殖池塘多采取短期承包制方式,有的地方承包期为2~3年,有的甚至是一年一承包,且形成原因比较复杂。这种承包机制下,养殖农户普遍不愿意为采用创新技术而进行基础设施、生产模式或者设备技术改变投入过多,便倾向于以往相对传统的养殖生产,尤其在经济综合实力较弱的农户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采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需要对池塘进行管道布设的前期改造,受池塘承包期缩短、承包价格上涨的影响,养殖户采用意愿下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