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学决策的主要特征8篇

时间:2023-12-25 14:36: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决策的主要特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决策的主要特征

篇1

当记者问起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头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如何看待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说:“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的核心。其中,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基层干部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就会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在平罗这个拥有30万总人口、近11万城镇人口的县域里,经济发展的好坏、快慢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命运和变化。

蒋文龄表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相结合。近年来,平罗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党建工作不仅锤炼党员的作风,也有力推进一个地方,一个乡镇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了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

蒋文龄说:“评价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最主要的就是看他的作风。扎实肯干、求真务实就是评价的标准。这些年来,我们对干部作风问题常抓不懈,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打主动仗、打胜仗,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2009年秋季,在一次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检查中,检查组发现,通知下了,活却没人干。调查发现,仅有三分之一的干部下到田间地头参加农田水利建设,近三分之二的干部没有下去,甚至有些干部在办公室上网玩游戏。县委当即组织常委班子开会,严肃问责了违反工作纪律的干部。从那以后,干部作风有了极大转变。”

蒋文龄说:“基层党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没有一支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队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工作都无法开展。围绕县域经济抓党建和抓好党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党建的成就要体现在制度上,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百姓的幸福上。”

2010年,平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6亿元,是2005年的3倍;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86元,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6.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2.6%,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解决。被授予全国唯一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范例,并跻身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科学发展重在科学决策

作为县委书记既要敢抓敢管又要求真务实。

在回答记者关于创先争优是一件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全社会要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作为县委书记,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与科学决策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蒋文龄答道:“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有力度、最具刚性的思维措施。县委书记肩负着加强改进党的建设、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县域发展各项决策的谋划、制定、落实、督查等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某种意义上讲,县委书记的决策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各项事业发展。科学决策,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比如说,选择、引进什么样的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的发展实际,既要着眼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要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项目的实施上,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能领导换了,前面的项目就不管了,再另起炉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县委书记,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招商”永远是平罗的符号

3月22日,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到平罗调研时,对平罗县招商引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平罗县通过大招商带来了大发展,通过大发展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在回答记者关于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这个问题时,蒋文龄结合切身体会,深入浅出地谈了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他说:“‘招商’永远是平罗的符号,没有招商,平罗的发展就不能持续;没有项目,平罗经济就没有支撑。工业是平罗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支柱,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做优存量,利用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采取产业整合、炉型置换等方式,对精细化工、特种合金、煤基碳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另一个就是要做大增量,着眼于资源集约利用,产业接续替代,以更大决心、更高要求、更实措施、更优政策,举全县之力引进一批代表平罗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装备制造、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以优质增量调存量,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后劲和动力。

篇2

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本上依赖于有更高质量的公共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这当中,决策更为关键。更好地提升公共治理的决策质量,要注重规避“平庸决策”现象。

所谓“平庸决策”,主要特征有三方面:

一是“只重程序,不重结果”。在我国当下的公共治理中,只注重决策程序正义即形式合理性,对决策实际效果不予关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当人们检视其决策程序时,都是“合理合法”,但当人们考量其决策实际结果时,则可能是有违正义或者充满瑕疵甚至是“负绩效”的。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决策形态,本质上也是一种不作为、乱作为。

程序正义的目的在于保证“实质正义”。问题在于,凡经程序的东西,未必一定是合理正当的。很多错误的东西,正是假借“程序”而变得合法化。所以公共决策领域“走程序”的非正义决策,一直是个需要深入治理的问题。

二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我国公共决策领域存在一个长久的问题,即片面强调决策过程的“速度”、“效率”,而轻视决策的“质量效率”。在许多地方政府决策行为中,“求快”是普遍现象。缺乏必要的论证、研判、反诘、听证过程,常把决策当成简单的“拍板”、“决定”。讨论一个投资几万元的一般事项或许“议”上几小时,决策一个超大投入量的大工程、大项目或许只需很短时间。

“速度式”决策模式的误区在于认为“决策要快”、“要有效率”。而公共决策的效率,本质上是“质量的效率”。

三是“偏重集体,不重全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民主决策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实践理念,这是个很大进步。但所谓“民主决策”,一是强调决策法理主体上的整体性,比如党委决策的法理主体是全委会而非常委会。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委会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地方党委时常以常委会替代全委会。二是强调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性和专业智库体系的支撑性。但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大问题,小范围决策”,“小问题,大范围决策”和参与性、专业性不足的倾向。

篇3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自动化;量测构架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与特征

智能电网是指以能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实现发电、送电、售电已经用电网络等诸多环节的智能自动化,并且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发电资源的利用率,完成安全供电和节约用电为目标的电力网络。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网络体系完全不同,它可以将供电网络的功能模块化,将供电系统网络化,将分散的输电线路集中化,进而实现输电网络结构灵活变换,加强国家电网的服务质量。

二、智能电网的合理骨架结构和关键技术

(一)通信技术介绍。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是开放的并且高度集成的通信系统。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

通信系统要和电网一样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就形成了两张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主要特征。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当这样的通信系统建成后,它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从而提高电网价值。

(二)智能调度技术的介绍。智能调度技术是采用数据集成技术,并且有效的整合并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的动态。

智能调度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则是智能调度研究与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升调度系统控制大电网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纵深风险防御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灵活高效调控能力和公平友好市场调配能力的技术基础。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非自动、信息的杂乱、控制过程不安全、集中式控制方法缺乏、事故决策困难等。

为适应大电网、特高压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运行管理要求,实现调度业务的科学决策、电网运行的高效管理、电网异常及事故的快速响应,必须对智能调度加以分析研究。

(三)分布式能源的介绍。对智能电网的改进的标准是为了实现各种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更容易接入。各种各样的不同容量的分布式发电(如风电、光伏发电)系统和储备能源的系统(如燃料电池、储能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在所有的电压等级上都可以是想互联。分布式能源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将在能源供应总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根据发电能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燃发电机、微型涡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机、燃料发电机、生物智能发电机等,这些能源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应用范围。

1、内燃发电机。内燃发电机是传统的分布式能源发电装置,主要以柴油和汽油或者天然气为燃料。优点是使用比较方便,也相对容易控制,启动灵活,不会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设备价格相对比较低。

2、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且是一种全新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电转换、光热转换和光化学转换等,但是在我国光热转化和光化学转换技术还不太成熟,因此在我国比较通用的是光伏发电。太阳能相比于其他的资源有着显著的优势,它清洁无污染、装置也比较简单,规模可以控制,所以在我国很多地区实现了光伏并网发电。

(四)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介绍。智能电网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应主要包括采集与处理、分析、显示、信息安全等几个功能。

1、信息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详尽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服务、智能电子设备资源的动态共享、大容量高速存取、冗余备用、精确数据对时等。

2、信息分析。对经过采集处理和集成后的信息进行业务分析,是开展电网相关业务的重要辅助工具。纵向包括发电、输电、配电、需求四级产业链业务分析;横向包括发电计划、停电管理、资产管理、维护管理、生产优化、风险管理、市场运作、负荷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模块分析。

3、信息显示。为各类型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可视化界面,需要合理运用平面显示、三维动画、语音识别、触摸屏、地理信息系统等视频和音频技术。

4、信息安全。智能电网必须明确各利益主体的保密程度和权限,并保护其资料和经济利益。因此,必须研究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等技术。

三、结束语

智能电网有着高强度的兼容性,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对电力供给的不同需求,而且可以合理有序的将分布式电源和微型电网融入自己的电网系统中。国内在智能电网的发展方面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国际供电机构建设智能电网更多的是为了扩大输电供给的区域,而我国发展和建设智能电网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专注于将他高压电网与智能电网有机融合,这样保证电网在任何时候的稳定运行。现在我国电网分配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因此如何及时安全的实现全国范围的电能分配和输送,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重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开宇,笃峻.智能变电站数据端维护技术方案探讨[J].江苏电机工程,2011,(03):42-45.

[2]王山,张春晓.变电站辅助系统智能化监控模块[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12):31-34

篇4

一、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意识。

党政办公室是各站、办、所的领头雁,是综合情况,收集资料,科学分析,为领导提供参谋和决策的第一办公室,因此,党政办公室全体成员要求做到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观念新,且具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是一个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的贫困乡。为此,我们作为党政办公室成员,务必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意识;要转变在市场经济面前无所适从的精神状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抢占发展先机,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克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等、靠、要”的惰性心理,树立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观念;克服只重形式、重速度的观念,强化重规范、讲效率的观念;克服闭关自守、坐井观天的观念,倡导工作积极主动,独挡一面的观念。只有这样,办公室工作才会有创新,有进步。

二、转变方式方法,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处理办公室工作

随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过去那种以行政命令为主要特征,以开会、发文件、下指标等为表现形式的传统工作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学会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推动工作。要关于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方法来提高办事效率;善于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实践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来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版权所有

三、转变干部作风,全面提高办公室人员整体素质

篇5

治理是管理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公司治理取得了显著进步。尽管如此,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往往难以实现治理与管理的和谐运转。

近期的达娃之争以及奥凯航空事件,凸显了治理与管理和谐运转的重要性。娃哈哈与达能之争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对合资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争论根源在于合资之初对公司治理安排的忽视,最终引发治理问题。治理与管理不协调也是奥凯航空停飞事件的一个深层原因。股东之间及其与管理层的矛盾升级导致公司治理危机,进而使得公司无法正常运营。也就是说治理危机引致了经营危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往往存在着“重管理,轻治理”的问题,认为企业搞好管理就可以了,这直接导致了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只重视经营控制,忽视治理安排。

公司治理是公司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和外部机制实施的共同治理,其目标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保证公司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只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从最终目的来看,公司治理和管理都是为了使公司价值最大化。两者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公司治理是战略导向的,关心的问题是“公司向何处去”,而公司管理是任务导向的,关心的问题是“使公司怎样到达那儿”。

第二,公司治理侧重的是对公司是否被恰当地决策与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公司管理侧重于业务经营管理。

第三,公司治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和具体管理的正当性与有效性,公司管理的作用是如何使专业经营管理更有效率和效力。具体来讲,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公司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框架下,管理者通过降低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和提高收益来实现公司的最大绩效。

公司治理是公司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治理的基础上构筑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存续,因此,理顺治理与管理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企业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改变“重管理、轻治理”的看法,要在基本的治理架构下搭建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和谐运转。

治理和管理应协调发展

在当前背景下,企业要做到治理与管理的和谐运转,首先,要实现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的转型,构筑科学市场化的治理架构。

改革开放以来,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的演进是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一条鲜明主线。传统的行政治理模式以“资源配置行政化、企业目标行政化、高管任免行政化”为主要特征,导致了“内部治理的外部化、外部治理的内部化”现象。随着逐步向经济治理模式的演进,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治理质量逐年提高。

在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演变的过程中,企业的治理主体、治理边界也在逐步转化。治理主体从初期的以“政府”为主体,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以股东为主体,演进到现在以股东治理为主、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典型“经济型”治理主体;公司治理边界也从“无企业边界”到单法人治理边界,再到集团治理边界。演进中的中国公司治理在这一主线下“行政型治理度”不断弱化,“经济型治理度”不断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治理与管理的协调成为企业的一种常态,为二者和谐运转提供基本的制度基础。

其次,要在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的基础上,组建科学的管理运营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是实现管理与治理协调运转的基础。完善公司治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实行网上投票等方式改善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途径,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是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促进独立董事职能的发挥。董事会是公司重大决策的主体,加强其职能是构建合理公司治理框架的关键环节。

三是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监事会的有效运行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重要方面。

四是构筑市场化、长期化的高管层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动态激励、长期激励与显性激励,使高管层利益和公司利益更趋一致,确保其决策符合公司利益最大化原则。

五是改善信息披露质量。我国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有待改进。为此, 应加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保证强制性信息披露及自主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

篇6

[关键词]网络经济;政府职能转变;影响;意义

[中图分类号]F04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13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的网络经济时代。党的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强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有关网络经济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所谓网络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的角度分析,网络经济是专指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与互联网有关的经济。

从广义的角度分析,网络经济不仅指计算机网络中的经济活动,还包括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即与网络有关的一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它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柱,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随着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人类社会的生产、流通、娱乐、教育等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网络上来进行,世界范围内的物流、资金流等蓬勃发展,从而导致网络经济的崛起。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网络经济一经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性。网络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要归于网络的建立,而网络的核心就是信息。创造信息和享受信息正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特征。托夫勒说:“如果前工业社会的财富是土地,工业社会的财富是资本,那么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财富就是信息。谁具备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反之亦然。”

2.虚拟性。网络经济不同于物理世界的金融经济,它的突出特点是货币从有形走向无形,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经济。在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被数字化和虚拟化,这使得买方与卖方在空间上相互分离,交易和消费在时间上相互分离,由此也导致了网络经济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可能会与商品实物发生错位;另一方面,信息交易不可逆的特征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不便。

3.全球性。这一特征又可称为网络经济的开放性,是指网络经济打破了以往国家、地区等地域限制,发展为一种全球化的经济形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网络经济活动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各国间的相互依存性也空前加强,大大加快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正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一样,网络经济的全球性在给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经济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网络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兴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根本的。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市场信息流动速度加快,企业的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为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一方面必须始终发挥引导经济、管理经济、调控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经济,使得宏观调控有可能利用网络信息的导向作用对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加以掌控和规范,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网络经济促使政府职能定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首先,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与定位自己的职能。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仍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强调市场在解决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优先性,重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若过分强调政府作用,就会导致政府超越自己的能力,造成政策失灵的严重后果。

其次,政府应积极利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强和改善传统的物质基础设施,大力建设新兴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政府职能的重心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技术支持。 政府只有在拥有较为健全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利用信息服务设施,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及时地对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从而构建一个更高质量服务型政府。

(二)网络经济促使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由微观向宏观转变

传统的政府在行使经济职能时,大都是以计划和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干涉和管理,阻碍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场功能难以充分有效发挥,其突出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极大降低了政府经济运行效率,这也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题。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网络可以更全面、更及时地获取信息,有效地监督各项经济指标的运行,还可以模拟现实经济进行模型试验,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经济调控的水平。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得政府管理不再需要处理和投递信息的中间管理层,这不仅有利于消除官僚型组织结构的弊端,还有利于各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与动态,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法规、方案议案等,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行使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三)网络经济促使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网络经济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得以逐步发展和完善,各级政府部门都具备了对外提供信息和应用服务的条件,这就为政府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实现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我国政府以往提供社会服务都倾向于“一刀切”——由中央统一划定,各级地方政府执行,而群众作为国家主人,却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能有效地依据自身利益与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今,政府拓宽了公共服务的空间,增加了沟通渠道,使得公众可通过网络形式参与政府的重要议题讨论,保证了政府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

三、网络经济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一)增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预见性,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经济预测是政府通过搜集各种数据,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对经济的指导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而政府的经济指导方针和措施正确与否,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网络经济加快发展的趋势下,政府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科学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全面地掌握各类信息,为政府科学高效决策提供了保证。

(二)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我国政府传统的组织架构可以说是一种纯行政性的层级制结构,分为高层决策者、中间管理者和信息传递者以及基层执行者,相应的工作方式也是由上一级部署下一级的层级,导致政府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在网络经济下,政府网络系统的建立为改革传统体制提供了契机。

在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时代,提高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无疑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各种先进的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改变传统行政业务流程,政府工作人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和公众对话交流,完成政府的采购与招标等等,而且还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仅精简了行政机构,降低了服务成本,工作效率也会成倍提高。

(三)强化政府与公众的联系,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人民民主。我国政府的科学决策更需要充分发扬民主。政府办公网络信息化的实现,为各阶层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以及直接与政府互动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扩大民主、集思广益,强化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政府通过网络实现了政务公开,为公众与政府对话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公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并有效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切实行使自身权利。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司志刚.网络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早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主要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这种管理理念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及铁的纪律,把人看作“活的机器”、“机器的附件”、“经济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同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发挥个人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发性。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学者们提出了软管理、人本管理、和谐管理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一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性的最完美发展,通过服务于人来推动知识的生产和消费,从而带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是以资源消耗为前提的,必然带来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不容忽视。另外,资源的匮乏也使得各国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发动战争来争夺有限资源。因此,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关键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也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解决好经济与环境、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注重创新的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时间越来越短。这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作用导致知识经济是不断创新的经济。与此相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也是不断创新的管理。

(四)强调决策的管理机制。开创性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性,这种面向未来的经济体制突出了决策的重要地位。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的急速增加,管理风险不断提高,如何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规避风险,就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课题。强调科学决策,提高决策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一)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原动力的经济,驾驭不断创新的科技、经济,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意味着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与手段不仅要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且更应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这就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管理者能否紧跟或者领导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保证。

(二)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管理的重要职能,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更加突出了决策职能的重要性。只有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决策,才能掌握先机,把握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决策能力,在众多方案中选择出最有效、最有利的方案。

(三)信息收集、处理和运用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科学有效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也是经济管理人才要掌握的重要能力。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准确性,战略设计与策划的正确性,都和经营者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熟练掌握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技能,善于捕捉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为预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心理承受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增多,但风险也同时加大,在机遇与风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完全规避风险是不现实的。在风险发生的情况下,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更快走出困境,抓住新的机遇。

(五)其他能力。除了上述能力外,经济管理人才还应具备很多其他能力,如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领导能力等等。但这些能力并不是知识经济时代所特别要求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

1、改革教学模式。一是从培养操作型人才转向培养管理、操作复合型人才,使培养对象符合市场经济及现代企业制度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最基本要求。二是从狭窄的专业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以克服传统的狭窄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缺乏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缺乏开阔的思路、视野及驾驭全局能力的弊端,增强学生俯瞰、把握经济全局的能力。三是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使教育成为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能力的源泉。

2、应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大体系。一是减少必修课,增加综合知识类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二是要与时俱进,整个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都要符合面向未来的需要。课程设置总的来说要注重科学性、适应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内容安排要注重发展性、前沿性、时代性。

3、丰富教学方法。一是从灌输式转向启发、诱导、信息反馈式。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自觉接受的过程,一味的灌输就会“关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应通过各种可能采取诱导手段,将培养对象引入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地。二是增加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培养对象导入模拟实践过程,使之通过对事件的综合诊断,提高对问题的处置能力。

(二)加强引导,提高创新能力

1、倡导科研活动,开展学术交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通过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加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

2、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创新运用于实践,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所施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潜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天赋和潜力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创新潜力。

篇8

我国自建国后一直非常重视对渎职侵权犯罪的预防和惩治,1997年新修订刑法典针对渎职犯罪完善了相关法条,增加了新的罪名。加上司法机关的努力,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惩治与预防也收到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对渎职侵权犯罪的预防、查处及惩治力度都不如贪污贿赂犯罪。社会公众对这两类犯罪的关注与容忍程度也差别很大:对于贪污贿赂犯罪,公众憎恨、法官严判。对于渎职犯罪,公众则是同情多于憎恨,包容多于谴责;法官在对这类案件定罪量刑时也是宽宥大于严惩。同是职务犯罪,犯罪人受到的“境遇”为何迥然不同?

从客观方面看,贪污贿赂犯罪主要表现为以贪图私利为主要特征的对国家财产、公共财物的直接攫取。渎职罪则主要表现为由于不能正确行政、科学决策、认真履职而导致的国家财产或公众利益的不可恢复的重大损失的行为。可见,贪污贿赂犯罪主要是严重违背公职人员“廉政”职业准则的行为,而渎职罪则是严重违背勤勉从政即“勤政”要求的情形。

很显然,渎职犯罪所具有的主观上的过失或间接故意、客观上的非贪利性等特征,使得人们无法对这类职务犯罪产生像对贪污贿赂犯罪那样的强烈的反感与憎恶。相反,在贪污贿赂等贪利型腐败犯罪不断增加的态势下,反而使得不贪利的职务犯罪更易被公众忽略或包容,也更易被法官从宽处理。然而,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非常有害的。渎职侵权犯罪应该受到与贪污贿赂犯罪同等程度的警惕与重视,反渎职侵权工作也应该得到公众更高的认可与支持。理由如下:

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在本质上相同。构成特征上的差异掩盖不了二者本质的相同。按照公共行政伦理理论,渎职罪与贪污贿赂犯罪在本质上都是亵渎权力的行为,都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权力异化和失控现象,都是权力腐败的极端表现。

权力异化产生的腐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权力无为为特征的腐败,也可以说是“不作为”,即以权力与责任相分离为特征的权力腐败;二是以攫取公共权力为资本,背离公共利益目标,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物质利益与非物质利益的腐败。前者指渎职犯罪,后者指贪污贿赂犯罪。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勤政、不廉政都属于权力异化产生的腐败现象,二者是同质的。

勤政与廉政的本质要求一致。所谓“廉政”、“勤政”是相对于公共权力而言的。前者是对公共权力拥有、使用者做人的要求,后者则是对其做事的要求,但就其本质而言,两者的要求是一致的。正如有学者所说,“廉政和勤政,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领导干部缺一不可。”

推荐期刊
  • 小学科学
    刊号:22-1388/G4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
    刊号:31-1385/N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启蒙
    刊号:43-1251/N
    级别:省级期刊
  • 饮食科学
    刊号:21-1158/TS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