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4:36: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物流 人才培养 物流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物流专业的发展简述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生的产业部门将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的物流教育滞后造成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等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物流发展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八十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流浅谈”一文较为系统的阐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及物流的信息等,第一次较为完整的将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国,进入90年代后期,生产企业及其他流通企业开始认识物流,同时对物流的研究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21世纪,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物流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政府开始重视物流政策跟物流产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开始渗透流通产业,物流企业为增加竞争力开始出现联合、并购,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逐渐增多,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将逐步提高技术含量。
2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描述
物流人才需求伴随着中国近18年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物资产业的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物流人才的培养更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各地纷纷出现了“物流人才荒的现象”。加上国内物流教育起步比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由于物流囊括了采购、仓储、运输、包装、国际贸易,计算机等方方面面功能的管理性工作,物流人才必须在实践中继续提高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
国内物流认证培养市场的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机构认识到物流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国家带动与社会保障也都进行了有关物流资格认证的有关政策。物流培训市场的活跃,加快了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步伐,有利于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但由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造成了各种培训考试机构鱼龙混杂,物流培训市场的混乱。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育体系。受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影响,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许多院校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影响我国物流的整体教育水平。
从国外来说,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来物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学历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许多大学没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国外物流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表明,从欧美企业要求整体看,管理工程,工业,以及信息技术的教育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物流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作业管理和现代化技术。
2近年来物流行业的供求状况分析
2.1人才数量分析
近年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然而需求远远大于共给,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物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到年均2万至3万人,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缺口达到200万。从供给方面来看,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78所大学,824所高职和2000多所中职开设了物流专业职业学院,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人数已经突破100万人,然而“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130万人,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可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人数只有4000万人。
2.2人才综合数据分析
当前物流人才市场突出表现为:一方面物流企业高薪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物流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然而从物流专业方向院校的毕业生近几年就业及有关企业招聘人员来看,大多数停留在作业操作层岗位,物流人才培养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加之当前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都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特别是那些刚刚毕业的物流专业的大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与企业的实际运作接连,而且现在大学生太娇气,期望值太高,很多人无法适应物流行业艰苦的工作条件,物流管理人员品德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跟不上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一些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做不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国际贸易知识,仓储运输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法律知识缺乏;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较差。
2.3人才在所从事行业当中的稳定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史;问题;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的起源及现状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销售学家帕尔说,“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物流业在欧美日等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国政府日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制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发展在整体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机构多元化、物流观念落后。这一阶段国内的物流业发展缓慢,主要处于物流新概念的引进阶段,对物流概念的内涵、物流经营的实质、运作物流应具备的要素,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物流等问题的认识和探讨都不够,从而导致物流发展较为缓慢。
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并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大中型储运企业发挥设施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又发出《关于加强商业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提出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商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构想。至此,我国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推动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长,2002年增长8%,全年经济增长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了中国,建立配套的产业群,全球零售业、物流业巨头也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如沃尔玛、联合利华公司、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分别在深圳特区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见,新兴的物流业在我国原有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朝着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从物流区域市场看,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等方面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得到迅速扩展。部分传统的运输、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从物流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企业需求将成为支撑我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其中仍深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影响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企业自身定位模糊。许多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层面。没有把物流作为价值流对待,缺乏物流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禁锢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企业不能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二)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影响物流效益。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要,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运作。同时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三)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少量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也仅利用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使得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相对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从事物流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大学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业只能靠经验来制订物流服务标准,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务老套成规,不具新颖性,缺乏活力与竞争。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五)货物运输成本较高。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了货品总成本多达30%,这个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国物流费用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费用只占10%。据统计,我国货运车辆的空驶率平均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业空驶率达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明确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深刻认清自己在生存环境中的实力和地位,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严格执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体制,重组物流业务流程。1、制定不同于运输方式下统一的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打破全社会物流市场相对割离、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促进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2、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将企业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人员和组织实施有效剥离,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3、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市场主体的发育,加快发展以民营企业、多化股权结构为标志的新兴物流企业,积极面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在物流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尽快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三)构筑物流企业运作平台,实现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业资源规划)实施,开发应用物资编码结构和基础编码软件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数据信息网上传递;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掌握物资需求情况,实行网上竞价采购,并对配送、库存积压等物流信息实时进行监控,以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出来,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开展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物流竞争能力。供应链是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为中心,将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相互连接,实现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方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应充分运用供应链思想为下游服务,为最终用户服务。加速企业供应链建设,可以使成本降低,使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市场,服务于用户。
(五)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专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开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提供迅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要完善货运站场功能,增添现代化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2-02
一、我国物流业的起源及现状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销售学家帕尔说,“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物流业在欧美日等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国政府日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制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发展在整体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机构多元化、物流观念落后。这一阶段国内的物流业发展缓慢,主要处于物流新概念的引进阶段,对物流概念的内涵、物流经营的实质、运作物流应具备的要素,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物流等问题的认识和探讨都不够,从而导致物流发展较为缓慢。
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并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大中型储运企业发挥设施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又发出《关于加强商业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提出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商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构想。至此,我国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推动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长,2002年增长8%,全年经济增长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了中国,建立配套的产业群,全球零售业、物流业巨头也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如沃尔玛、联合利华公司、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分别在深圳特区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见,新兴的物流业在我国原有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朝着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从物流区域市场看,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等方面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得到迅速扩展。部分传统的运输、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从物流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企业需求将成为支撑我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其中仍深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影响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企业自身定位模糊。许多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层面。没有把物流作为价值流对待,缺乏物流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禁锢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企业不能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二)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影响物流效益。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要,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运作。同时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三)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少量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也仅利用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使得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相对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从事物流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大学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业只能靠经验来制订物流服务标准,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务老套成规,不具新颖性,缺乏活力与竞争。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五)货物运输成本较高。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了货品总成本多达30%,这个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国物流费用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费用只占10%。据统计,我国货运车辆的空驶率平均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业空驶率达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明确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深刻认清自己在生存环境中的实力和地位,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严格执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体制,重组物流业务流程。1、制定不同于运输方式下统一的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打破全社会物流市场相对割离、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促进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2、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将企业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人员和组织实施有效剥离,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3、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市场主体的发育,加快发展以民营企业、多化股权结构为标志的新兴物流企业,积极面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在物流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尽快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三)构筑物流企业运作平台,实现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业资源规划)实施,开发应用物资编码结构和基础编码软件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数据信息网上传递;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掌握物资需求情况,实行网上竞价采购,并对配送、库存积压等物流信息实时进行监控,以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出来,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开展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物流竞争能力。供应链是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为中心,将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相互连接,实现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方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应充分运用供应链思想为下游服务,为最终用户服务。加速企业供应链建设,可以使成本降低,使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市场,服务于用户。
(五)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专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开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提供迅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要完善货运站场功能,增添现代化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六)加快建立企业资源的整合速度机制。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的关键是要有较快的资源供应和整合速度。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下游的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快,前、后置时间,配送间隔就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快,商品周转次数就越多。
(七)培养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现代物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必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物流管理队伍。1、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真正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人尽其用;2、健全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完善新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作用;3、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制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不仅提高企业生产力,也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竞争力;4、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融合起来,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现代企业要
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强有
力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即强调“时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务
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必须以强
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
前言
摘要
第一章概论
1.1什么是物流
1.2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
第二章电子商务与物流
2.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物流的地位
2.3电子商务流程体现了物流的重要性
第三章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
3.1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
3.2物流一体化
3.3第三方物流
3.4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第四章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下的物流
4.1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4.2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由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全球物流业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向物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由于通过互联网的客户可以直接面对销售商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所以传统的物流渠道必须进行企业组织重组,消除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增加网络经济多要求的物流运行机构,其次,网上交易的“零距离”很难被带入流通领域,物流始终是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之一.在网上交易日趋火爆的今天,知识密集型,可信息化产品的网上交易日益扩张,这些已经数字化的展品,如书报,软件.音乐等,其物流系统在信息业迅速发展中将逐渐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后者取代.但对于多数产品和服务来说,仍然要经过由商品实体化的流通渠道,如何实现拥护网上购物后,迅速组织物流,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拥护的购物需求,是新兴物流业正在逐步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十分强调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人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营销渠道来进行.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上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
第一章概论
1.1什么是物流对于物流,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各种提法也并不一致,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可简述如下: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一般是由对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对物流的管理就是如何按时、按质、按量,并且以系统最低的成本费用把所需的材料、货物运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任何一个所需要的地方,以满足人们对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物流通过运输解决对货物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要求,通过存储调节解决对货物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差。一般来说,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物流的定义国内外对于物流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的统称。我国关于《物流术语》的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之中,当国家标准颁布实施时,我国对于"物流"的定义将得到统一。
物流的由来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这一名词1915年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存在较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企业界为了扩大销售,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着重研究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状况,研究和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在战争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logistics"的核心是将战时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布置,以求对战略物资进行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战后?quot;logistics"的理论被应用到企业界,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包括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此,在欧美国家中一般所指的"logistics"的内涵比"physicaldistribution"的外延更为广泛,"physicaldistribution"一般仅是指销售物流。
1.2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阐述了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含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日本学者林周二认为“物流是包含物质材料的废弃与还原,联接供给主体与需要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距离,并且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活动”。类似的定义还有很多,如“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物理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这类概念被称为传统物流或狭义物流。
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概念,是在物流也备受重视、在把物流作为继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的背景下,随着物流的现代化、网络化、而形成的。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概括为:现代物流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以现代化的手段与设备,以先进的管理与运作,实现商品与服务的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的经济活动过程
第二章电子商务与物流
2.1电子商务与物流
2.1.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Internet在全世界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作为在Internet网上最大的应用领域,已经广泛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引起了企业界和民众的注意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对电子商务内涵的认识还不深入,人们十分强调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并不重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认为对于大多数在网上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的过程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来完成,从而可以不必对其做更多的研究。比如王峻涛总结8848的失败时说到“当时国内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状态,大部分供应商未实现自身的电子商务,8848既要做采购,又要做库存、物流、配送,为此耗费了很多精力,而且增加了成本。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大量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新公司将不再涉及商务管理”。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的重要性和所产生的影响就日益变得明显。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网上交易,都必须涉及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这几种基本的"流",而物流作为整个交易的最后一个过程,其执行结果的好坏将对电子交易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1999年9月,有关媒体为了测试一下当时国内网上购物的环境,组织了一次"72小时的网上生存试验",但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而物流配送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有些参试者在试验期间的网上订货在过后的2个月甚至半年后才接到。在此后进行的一次市场调查证实,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恰恰是网上交易的送货时间与安全,这再次使人们认识到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过程是电子商务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2.1.2.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物流的地位可以将实际运作中的电子商务活动过程抽象描述成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图2电子商务的概念摸型
在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中,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和个人等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被称为是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是电子商务实体在网上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在电子市场中,各种商务活动的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交易事务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之间所从事的例如询价、报价、转账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具体的商务活动内容。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信息流:指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以及交易方的支付能力和支付信誉。商流: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的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交易的资金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物流:是指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等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在电子商务中,交易的无形商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以及有价信息软件等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而对于大多数有形的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要由物理的方式进行传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工具的应用和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对物流过程的监控,将使物流的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能有效地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在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中,强调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而信息流作为连接的纽带贯穿于电子商务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在起着串联和监控的作用。
3.2.3.电子商务的流程体现了物流的重要性不论是哪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交易的流程都可以归纳为如下6个步骤:在网上寻找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发现需要的信息。对找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交易双方就交易的商品价格、交货方式和时间等进行洽谈。买方下定单、付款并得到卖方的确认信息。买卖双方完成商品的发货、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收货等活动。卖方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在上述步骤中,"商品的发货、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收货"实际上是电子商务中物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整个流程中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物流在电子商务流程中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阐述如下:
(1)物流是生产过程的保障无论是传统的贸易环境还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的开始,而商品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供应物流从生产全过程的原材料采购开始,将生产所需的材料采购到位,保证生产的进行。生产物流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贯穿于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回收物流进行对生产过程中的部分余料和可重复利用的物资进行回收。废弃物物流对完成对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在商品生产的过程中,现代化的物流活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和缩短生产周期,最终保障了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如果没有现代物流的支持,商品的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将会先天不足,优势不复存在。
(2)商流的结果由物流完成商流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将商品所有权由供方转移到需方,但是实际上在交易合同签定后,商品实体并没有立即移动。在传统交易环境下,商流的结果必须由相应的物流活动来执行完成,也就是卖方按买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以适当的方式和途径转移。而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网络消费者虽然通过上网订购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但必须通过物流的过程将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才告以终结。因此,物流在电子商务交易的商流中起到了后续者和服务者的作用,没有现代化物流,电子商务的商流活动将是一纸空文。
第三章电子商务下物流的模式
3.1物流一体化
随着市扬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竟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就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狸沦.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他们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均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美国十几年的经济繁荣期即与该国重视物流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杜会生产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水平分不开的.亚太物流联盟主席、澳大利亚著名的物流专家指出物流一体比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n
所渭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空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县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晨.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池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L可以说,它垦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策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二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
作为专业化、杜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就是物流企业。综观国内外物流业现状,物流企业种类繁多。介绍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相信对于认识和指导第三方物流是十分有益的。
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可叫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接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住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l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两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阔宽业务范围,捉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教自理的操作成本和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两种方式提惧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3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间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忧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的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公司出现,发展很快、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物流一体化就进人了第三个层次。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学和物流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都很强。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为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
JOHNTSCHOHL曾经在书里写到“如果你还没有上网,你就会被彻底击垮。”Ocacle资深的副总裁MarkJarvis,也用另一种方法描述了这种局面。“我们的看法很简单。”他说:“你要么上电子商务,要么为商界淘汰。”他说的再对不过了,许多公司,特别那些在以往的10年间创立的公司,通过因特网做他们的业务,而传统的公司已经向电子商务转换,希望乘着电脑网络潮致富,增加销售额,而且提高效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ICL电子商务服务咨询集团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DeanWhitlock说:“把购买行为转移到网络上,商家可以消除90%的交易费用。”
电子商务使企业成功的例子很多,比方说通用电气公司(简称CE公司)。
该公司在2000年《财富》杂志所列出的美国最佳公司中是一等的,1999年和1998年也都是如此。然而,这几年CE公司已经作了一些变革。这当然涉及电子商务,当时《财富》杂志说,JackWelch成了电子商务的信徒“并且把CE公司定义在电子商务快车轨道上。
Welch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执行总裁,多年来在他的办公室甚至连一台个人电脑都没有,虽然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其他人都有了电脑。然而,当他最终成为电子商务”信徒“后,行动的很快,让电子商务成为这家公司的主要特色。
CE公司的塑胶品牌Polymerland1999年的1月电子商务的每周销售额为1万美元。一年后,一个工作日就达200万美元,而且计划到年底翻倍。同时,这家公司的能源系统也已经启动一个电子商务策略,结果1999年销售额1700万美元,而2000年计划达到15亿到20亿美元。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看法,网上购买者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待。他们要求一笔交易不到10分钟就办妥;挂通以后对于接待服务他们不想等过3分钟;并且,他们希望商品在一个星期内送达。
最近BCG调查了12000名因特网用户,28%的人回答说:他们终止了在某一个网站的购物,而60%的人说:如果他们在某一个网上商店有过一次反面的经验他们将不在去这家公司的离线商店。然而,BCG还发现,上网时间越长的人网上消费越多。一个上网不到一年的人在1999年消费260美元,而一个上网超过三年的人年均消费达800美元。
这一切无疑都说明电子商务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和无限机会的市场。而且因特网平衡了竞争场地,给予了小公司与大公司竞争的机会与能力。因为新的销售环境真正并不是由技术推动的;他是由电子服务推动的。
第四章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下的物流
4.1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是:物流的各个环节运输、仓储、配送成本很低,包括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将整个物流过程综合起来,却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物流服务能力包括运力大于运量,仓储能力闲置,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在物流的供应链过程发生了巨大的隐形成本,这些隐形成本构成了物流成本的虚增泡沫。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就是要利用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方式,挤掉这些泡沫,从而实现物流的速度、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运行。
目前以物流电子化为特征的现代物流发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定位在电子物流信息市场以因特网为媒体建立的新型信息系统,它将企业或货主要运输的物流信息及运输公司可调动的车辆信息上网确认后,双方签订运输合同。即货主将要运输的货物的种类,数量及目的地等上网,运输公司将其现有车辆的位置及可承接运输任务的车辆信息通过互联网提供给货主,依据这些信息,双方签订运输合同。从功能来看,主要功能有三个即:信息查询、、竞标,附属功能有行业信息、货物保险、物流跟踪、路状信息、GPS等。这类电子物流理论和实践包括我国的货夏交通在线、56NET、迪辰系统等。国外物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各国都在为发展物流业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日本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日本的三大综合商事住友、三井和三菱,2001年正式就共同合作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一系统的构思思路是将网上的商品电子贸易与物流运输两大项业务同时在互联网上完成,日本凭借本国的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捷足先登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将对国际物流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在日本国内构筑起第一座最大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以求在日本国内的物流业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日本的物流业电子信息化走在世界前列。美国国家运输交易场(NET)。美国国家运输交易场是一个电子化的运输市场,它利用Internet技术,为货主、第三方物流(APL)公司、运输商提供一个可委托交易的网络。
二是定位在为专业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的电子物流系统,它的特点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它能够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之间的无缝链接,而且这种链接同时还具备预见功能,可以在上下游企业间提供一种透明的可见,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管理库存。同时,由于全面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计算机电话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无线互联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配送优化调度、动态监控、智能交通、仓储优化配置等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模式,电子物流提供了一套先进的、集成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为企业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想像,每小时处理数万件来自数百个供应商和流向数百个零售商货物信息的基础,是供应链各方之间必须建立电子化的沟通手段。
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专业物流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这类电子物流系统,如美国联邦快递(UPS)。电子物流服务提供商应根据客户规模的大小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将有利于服务的多样性以及加强市场的伸缩性。例如,FedEx公司于2000年7月开展了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网站建设解决方案的业务,这些网上商店由FedEx进行管理,同时这种前端服务同FedEx的后端服务相连接,提供集成的电子物流服务。
问题有以下的6点:
1、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铡滞后。物流是80年代才传入中国,我国EC只有两三年的发展。这客观上决定了中国EC物流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表现在物流观念和管理体制两方面。观念落后导致我国不论是国民经济或企业管理均不重视物流,缺乏规划,投资严重不足,现有的储运被看着是物瘫的全部内容,更谈不上EC物流。体制上,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局、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
2、物流设施陈旧。利用率不高。在物流硬件上,物流设施如: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物流装备如: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等都是五六十年代的陈旧建筑,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工作效率低下。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缺乏.跟不上EC物流的要求。此外,由于物流管理跟不上造成使用效率低下,使原本陈旧的物流设施更不能满足EC的需要,如我国仓库的利用率只有50%。
3、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EC轻物流。EC时代的来临将使传统的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但我国实际却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重电子、轻商务的倾向。运作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传统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物流服务要求。
4、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单一。(1)目前许多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有的工厂有自己的大型车队,甚至远洋船队,物流专业化程度低;(2)现有物流企业是过去的仓储、运输的简单转行,物流技术单一,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尚未建立;(3)-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5、物流业经营管理低效,缺乏规模效应。我国企业物流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物流时间、物流速度就是例证。(1)物流时间。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2)物流速度。全国铁路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仅为45公里/小时;因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尚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铁路货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小时。公路运输营运货车平均车日行程仅200公里左右,车辆工作率约60%。城市内运输由于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车辆运输速度不断下降。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严重影响了城市物流效率。
4.2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对策
1、提高对发展EC物流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物流是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物流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对发展物流的认识,需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识到新经济中物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二是要把物流产业纳入国家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三是要重视物流及相关科学尤其是物流技术的基础研究,为EC物流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和社会基础。四是要树立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分工相结合的思想,走EC的发展模式。
2、建立新型的物流经营管理体系。我国物流的发展目标是走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的道路,这需要改革过去的低效、小规模经营管理的体系。建立新型物流经营管理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TPL、城市与区域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的规模化成效。二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设施,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三是要发挥物流体系的中介环节作用和基础先导作用,需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物流经营公司或集团,发挥规模效益,形成规模优势。四是吸引外资投资物流产业,通过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
3、在物流技术上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物流经营和管理的科技含量是EC物流的立足之本,这主要体现在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上。例如,为了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方便、快捷、门到门直达运输需要,运输技术涉及到:标准化的条码技术(BARCODE)以解决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l)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处理的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全天候、连续地为无限多用户提供任何覆盖区域内目标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完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经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功能;射频技术(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IN-TERNET网上每天大约有3万多人在信息,有多达100万人在此阅读信息,数据流量达数百兆。网络新闻有多达2万种分类信息。如何充分利用INTFR-获取物流信息是一个现实问题,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据估算,要构筑预期的运输规模至少需要6500亿元投资,因此应采取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的措施:一是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外资、民间资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融资体系。二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物流设施投资的纯现金回报制度,让物流企业低成本运作。三是发行物流建设债券,或者放宽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为物流建设筹资。四是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备和其他物质,条件,通过更新改造让其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做到新旧兼容。
5、建立完善的法规及配套政策,促进物流持续健康发展。1999年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及与物流有关的相关部委加大了支持和发展物流的力度,这又从政策面反映了中国物流发展的远景及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笔者认为配套政策主要是:(1)加强物流业法制建设,当前可先颁布(物流管理条例),再过度到《物流法》努力实现物流法制化、规范化。(2)物流必须纳入全国、地区、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3)限制企业(不论是生产或是流通企业)自建物流服务系统。(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订车柄通行、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发展,对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个企业(包括连锁公司)采取不鼓励或限制的政策,如对载运量低、空驶率高的车辆采取多收费等措施加以限制。
6、加强物流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第一,高校应增设物流专业,已有物流专业的要进一步加强井扩大招生名额。第二,条件成熟的高校应招收研究生、博士生。第三,对商贸、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大型企业等物流企业的近期人才需求,可进行短期强化培训。第四,把引进国外高层次物流专门人才与优秀国内人才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一大批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物流实用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相对于传统交易方式是一场革命。但是,电子商务必须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的支持,才能体现出其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最大程度上使交易双方得到便利,获得效益。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化物流,电子商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吴清一物流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包健民物流现代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宋玲、电子商务--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3月1日
5.中国电子商务前景看好、人民日报、2002.11.20第七版
6.陈志萱、法国上网购物人数增加、经济时报、2002.11.20
7.王莉物流学导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8.关觉流通,商流物流信息流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9.娇云起张铎电子商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10.牛东来张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1.张绪昌丁俊发流通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RaviKalakota&MacicaRobinsom、e-Business:RoadmapforSuccess、Addison-wesleyLongmanInc,1999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业产业化;江西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08-02
一、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概述
1.江西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农产品物流是指围绕农、林、牧、渔产品生产过程及其相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江西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地方特色产品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在已列入国家统计制度的81个主要农产品目录中,江西有80%农产品产量排全国前15位。内陆水产、特种水产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7%和8%,均居全国前六位。江西茶叶生产具有纯天然的生态环境,江西还是全国苎麻重要产区。江西森林覆盖率高,山林资源非常丰富。蚕桑、苎麻、蔬菜、水果等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江西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相当的需求,出口商品结构中,农产品一直是大头,发展江西农产品物流有相当大的潜力。发展江西农产品物流是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现代物流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共识。现代物流已经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概念,被普遍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耗、提高劳动效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甚至一个行业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并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江西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江西周边省份激烈争夺的市场,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周边省份都是农业省份,都把东南沿海作为其农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近年来,各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使农产品的品种、规模和质量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江西农产品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加剧,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是取得竞争主动权的有力武器,对江西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二、农业产业化与江西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
1.理论简述
要对农业产业化与江西的经济发展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就要找到能够衡量两者发展程度的指标,江西经济发展程度可以用人均生产总值来衡量,而农业产业化程度,介于目前国内尚没有衡量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的较权威指标体系,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创新性的构造出一个农业产业化指数来进行衡量。然后再建立江西人均生产总值和农业产业化指数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2.数据选取
基于前文对农业产业化含义的介绍,我们决定选取以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构造江西农业产业化指数:
(1)机械动力平均值X1,该数据体现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是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代表性数据。
计算方法:X1=农业机械总动力/播种面积
(2)农业人口人均产值X2,该数据体现了农业人口人均的农业产值,它体现的是江西省的农业生产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产业化程度。
计算方法:X2=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人口
(3)农产品商品化率X3,该数据体现了农业市场化,商品化程度的高低。
以上数据以及人均生产总值均可以在江西省统计年鉴中找到,我们可以通过1991―2006年间江西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过程
(1)主成分分析
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农业产业化指数。通过数据可以计算出X1和X2,而X3和X4也已经直接给出。通过分析得到X1、X2、X3和X4相关技术矩阵如下:
进一步计算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得到,前两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8.29%,因此我们选取两个主成分,用原始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的线性组合表示如下:
第1主成分:Z1=0.502331×X1+0.534995×X2+0.436252
×X3+0.520700×X4
第2主成分:Z2=-0.477113×X1+0.117053×X2+
0.804444×X3-0.333962×X4
上面主成分公式中的系数是用各主成分的因子载荷值除以其特征根的平方根算出的。综合得分:Z=0.8481×Z1+0.1348×Z2
上面综合得分公式中的系数是第1和第2个特征根的方差贡献率。
经计算得到1991年至2006年每年综合得分如下:本文将直接选取该综合得分作为农业产业化指数的值。
(2)线性回归
接下来我们将以农业产业化指数为解释变量与江西省历年人均生产总值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为一个,因变量为一个。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它俩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a+bX。
在式中,Y为因变量(即人均生产总值),X为自变量(即农业产业化指数),a和b为待定系数。通过SAS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算得出以下结果:
即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为:
Y=-6479.50895+252.29458×X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截距项和自变量的P值均小于0.001,R-Square=0.9759,所以我们认为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4.分析结果讨论
农业产业化指数与江西省人均生产总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证明了随着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江西省人均生产总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因此,要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发挥政府在农业投资中的主导作用。要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率,创优质农产品品牌,引导和促进农业生产走专业化和集中化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邓盛平,周励.实现优势聚集做强江西农业[J].调研世界,2003,(12):37-39.
Abstract: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is advanced logistics concepts in the world, and it integrates the ability of logistics demand enterprise,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stands at a high degree of supply chain to integrate all resources, to make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operations optimal.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practiced several models to develop Fourth Party Logistics firstly. In the face of the not mature logistics market, we can take the government's advantage of our high degree of co-ordinating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ourth Party Logistics.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4PL;发展模式
Key words: 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develop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023-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到来,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难以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甚至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障碍,而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管理咨询行业的日益成熟,为一种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提供了条件,使第四方物流的实现成为可能。我国的物流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还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仍未打破,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利用政府高度统筹资源的优势,率先走出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创新之路,以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形成3PL与4PL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 第四方物流简述
90年代末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的功能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网络的设计和经营管理、供应链设计与改造、对区域物流进行规划和资源整合、为国际物流一体化运作提供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组织通常由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成立。与第三方物流不同,第四方物流利用各组织成员的优势资源,面对整个供应链提供服务,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对上下游企业的物流运作进行规划、评估与再造,提供供应链整合的解决方案,推进供应链变革重组达到最优状态。
2 国外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
自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提出后,国外已有先进的管理咨询公司、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将其付诸实践。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三种发展模式,即协同运作型、方案集成型和行业革新型。
2.1 协同运作型 协同运作型,即3PL与4PL采用商业合同或者战略联盟的模式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由4PL向3PL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技术、供应链策略、市场进入和项目管理等。然后对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和整合,再由3PL去执行和完成操作。该运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不直接与企业客户接触,而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将其提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再造的物流运作流程等进行实施。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第四方物流发展不是很成熟的阶段。在很多第三方物流中,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工作小组或项目小组,尽管他们不是以独立的第四方物流形式出现。
2.2 方案集成型 方案集成型,即4PL将整合3PL和其他相关企业的资源、技术和能力,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和配置,借助3PL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3PL利用4PL提供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4PL作为一个枢纽可集成多个服务商和客户的能力。该运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作为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纽带,将生产企业与众多第三方物流连接起来,这样企业客户就可以直接通过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来实现复杂的物流运作的管理。这种模式通常应用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中级阶段。这时第四方物流已经可以独自地寻找客户,开发市场,并联结相关企业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3 行业革新型 该模式中4PL为多个行业的多个客户开发和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这种运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为同一行业中的多个客户发展和执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和合作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的形成将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模式是第四方物流发展成熟的形式。此时的第四方物流可以独立地承担多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供应链资源整合,创造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发达国家实践第四方物流的三种模式,同时也是其第四方物流发展有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三个阶段。但由于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环境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不具备完全效仿这三种发展模式的条件,但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4PL之路。
3 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SWOT分析
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存在物流行业以及相关支撑行业发展不成熟的客观限制,同时也拥有发达国家不具备的政府高度统筹资源能力的优势。
3.1 优势 ①市场需求优势。我国物流行业呈现着“多小散乱”的局面,众多的物流需求企业难以找到可以提供全面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的供应商,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需求强烈而供给匮乏的市场。而第四方物流就是要进行全面的供应链规划,统筹散乱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所以,在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具有广阔的需求市场。②政府统筹优势。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未完全成熟,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适当干预。政府除了制定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基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等途径进行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培育、保障与监管。在该市场充分发育以后,政府再撤出市场,仅提供基本的保障服务而不直接介入。③后发优势。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第四方物流的理念并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第四方物流的途径,我国可以学习借鉴其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3.2 劣势 ①支撑行业发展滞后。第四方物流需要统筹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询、信息技术行业的资源,与客户企业紧密合作,为其提供服务。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刚刚起步,行业集中度仍很低;管理咨询在企业管理中尤其在物流中的应用还不普遍,管理咨询的业务范围和水平也有待完善;②制造企业供应链外包意识不到位。大多数制造企业已经或正计划将自己的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3PL来实施,但对于4PL却持有各种怀疑或误解的态度。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计划将自己的全部物流和供应链业务外包给一个4PL来完成,或者还不知道存在一个4PL可以全面管理和实施自己的供应链业务。
3.3 机遇 ①政策机遇。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打破分割封锁,整合现有资源,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同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标准化进程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都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打下了政策基础。②经济全球化机遇。要发展第四方物流,我们存在着相关支撑行业发展不成熟的限制,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际3PL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和管理咨询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快发展第四方物流。
3.4 威胁 国外的优秀资源可以被利用,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威胁。来自国外大型综合物流企业的竞争是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最大的挑战,他们拥有成熟的物流理念和强大的运作实力,可以独立地完成物流资源的整合,提供给企业优质的服务。正因如此,发展我们自己的第四方物流显得尤为紧迫。
4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模式
面对我国薄弱的3PL及相关产业基础,我们需要逆向思维,从培育4PL提供商开始,将政府引导和市场规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4PL在资源整合和产业串联方面的优势,以4PL促3PL,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全面提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发展4PL:
4.1 政府先导,培育主体 因为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上规模有垄断能力的大企业集团,而信息技术和管理咨询公司也未能独挚一帜。所以在市场发育初期,政府可以以收购或注资控股的方式获得一家相对有实力的3PL的控制权。同时协调其他各方资源,包括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引入管理咨询,为需求方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在这个阶段,可以结合国外发展模式中的协同运作型,以项目为主线,有针对地组织一批初级的4PL团队或工作小组,力争成功地运作一些典型的4PL项目。
4.2 行业自律,完善市场 行业协会在这个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通过成功运作一些4PL实例后,政府帮助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渐培育出了一些可以独立行使4PL职能的企业,在相关企业间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可行的沟通渠道和运作规范。这时为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政府需要转变角色,由主导变为协助,将市场的完善交给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有第四方物流的主体企业和协作方以及主要的客户企业组成,主要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最终形成企业间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在这个阶段,参照国外的方案集成性发展模式,由4PL企业自己寻找最合适的协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4.3 企业联动,市场主导 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下,4PL市场日趋成熟以后,企业间会自发形成联动发展的高效局面。这时政府可以完全退出市场,仅仅行使服务和监管的功能,行业协会也可以仅仅作为企业间的交流平台,只是在出现新的问题或新的技术时重新调整行业标准。第四方物流发展到这个阶段,已达到借鉴国外行业革新型发展模式的条件,可以进行多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物流整合,形成4PL和3PL联动发展的格局。
5 结论
在物流市场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将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作用结合起来,三者在各个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促成4PL市场和4PL企业的成熟完善。以4PL带动3PL,以3PL促进4PL发展,整合各方资源,为客户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达到完善物流市场,优化物流效率的目的。这是当前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值得尝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John Gattorna. 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 Gower Publishing Limited, 1998.
[2]毛光烈. 第四方物流理论与实践 [M].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产业供应链;竞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84-02
Research for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hird Logistics and all Enterpriseson Industry Supply Chain
Li Li Tu Jun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The third logistics and industry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e mechanism relation is verycomplicated, the various relation changed any time, among them any relation to change can cause other relations to change,thus causes the whole third logistics and industry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e mechanism to change. This textmainly analysis the third logistics to other industry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e mechanism relation, we hope tomake the third logistics enterprise relation to other various relation industry supply chain well, thus attaining to the logisticsbusiness enterprises cost minimum and the target profits maximum.
Key Words: the third logistics; the industry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e; mechanism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显示:200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约59.6万亿元,同比增长24%;物流费用约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占GDP的18.3%,比2005年下降0.2%;物流业增加值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2005年提高1.1%,也超过了G D P的增长速度。报告显示,中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中间一环,在服务质量等各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简述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客户所需的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增值等服务,它既非生产方,又非销售方,而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第三方,为拥有产品的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50%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范畴之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小、效率低、服务项目有限,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共同化、现代化尚未形成的局面。
二、第三方物流与产业供应链竞合机制的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产业供应链的中间一环,在产业供应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强调服务,强调企业是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它更强调企业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上,而不是所有的物资流通环节。竞争无疑是提升物流产业供应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在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激励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均带来了经济效率,当第三方企业取得了有利的产业地位或集聚了比竞争对手提供更优服务的核心能力时,就实现了这些效率或竞争优势。但当竞争机制失效时,合作开始发挥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相互获益的战略协作方式来构建相对均衡的行业格局,在日益复杂和动荡的环境中,合作可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绩效,但合作了也使企业失去动力,缺乏激情。实践证明,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时更能刺激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自己的业绩及服务质量水平。第三方物流所在的产业供应链上的各方竞合关系见下表:
注:表中 A表示合作,B表示竞争,C表示无法确定。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与产业供应链竞合机制关系非常复杂,各种关系纵横交错,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任何一种关系的改变都能引起其他关系的改变,从而引起第三方物流与产业供应链竞合机制整个关系的变化。本文主要对第三方物流与产业供应链竞合机制中的其他关系进行分析。
三、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上各方的竞合关系
1.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供应商(或销售商)的竞合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供应商(或销售商)通常具有战略同盟关系,尤其是双方实力相当时,因为这样才比较容易实现双赢。但如若供应商(或销售商)实力较强,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实力较弱,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会受制于供应商(或销售商),供应商(或销售商)经常把自己的意思强加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时甚至让第三方物流企业无偿为供应商(或销售商)服务;尤其是供应商(或销售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或销售商(或供应商)等联合起来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时,这时双方就成了竞争关系。当第三方物流企业实力较强,而供应商(或销售商)实力较弱时,供应商(或销售商)也会迁就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好和供应商(或销售商)的关系,从而达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2.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同盟企业的竞合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同盟企业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双方的关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双方有共同的利益且利益大于双方冲突时,或有共同的敌人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同盟企业主要体现出合作关系;当双方共同利益小于双方冲突或共同敌人消失或减弱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同盟企业主要体现出竞争关系。另外,即使双方在某一时期是同盟关系,而另一时期却可能是竞争对手关系,尤其是同类企业中的同盟关系有时是非常脆弱的。
3.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竞争对手(或潜在对手)的竞合关系
供应链管理中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会直接对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战术策略的方案选择,以及供应链中企业(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竞争对手(或潜在对手)有较强的竞争关系,有时甚至达到白热化状态,若竞争对手实力较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若对方实力较弱,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快速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另外,双方也可以变为合作伙伴,最终达到双赢。
4.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新进入者的竞合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新进入者在前期关系表现出不确定性,双方可能是同盟关系也可能是竞争关系。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双方竞合关系逐渐明确。
5.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的竞合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这几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时刻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谨记顾客就是上帝,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客户的战略同盟者,它不是货贷公司,也不是单纯的速递公司,在物流领域扮演的是客户的战略同盟者的角色。它的业务深深地触及到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综上所述,第三方物流与产业供应链上各方的竞合关系非常复杂,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合作不是对竞争的否定,竞争也不是对合作的否定,竞合比单独实施竞争或合作更能刺激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自己的业绩及服务质量水平。只有对市场运行规律有了充分的把握,竞合机制运用得当,第三方物流企业才不怕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才能更好地在物流行业中长期生存,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小平.对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能力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5,(1):54-56.
关键词:聚氯乙烯 仓储 管理模式
一、聚氯乙烯简述
聚氯乙烯是一种乙烯基的聚合物质,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具有阻燃、耐化学药品性高、机械强度、耐酸碱力极强、化学稳定性好及电绝缘性良好等优点。但其耐热性较差,软化点低,仅为80℃。
聚氯乙烯因其原料丰富(石油、石灰石、焦炭、食盐和天然气)、制造工艺成熟、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树脂的第二大通用树脂,占世界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29%。
聚氯乙烯的发展优越性
1.具有美丽的外表
聚氯乙烯吸塑膜不但可以呈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还可以呈现人们幻想中的各种颜色。那些色泽自然、色彩华丽、丰富多样的办公桌、书架、沙发、厨柜,都是聚氯乙烯吸塑膜赋予了它们美丽的外衣。
2.具有完美的结构
聚氯乙烯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
3.具有超常的性能
聚氯乙烯膜无毒无味,对人体皮肤或是呼吸系统没有任何刺激。通过使用聚氯乙烯膜作装饰膜,人们就可以大量地使用中密板、刨花板、胶合板和纤维板,减少使用木材量,从而减少对森林乃至环境的破坏。从这个角度而言,聚氯乙烯膜具有超常的性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聚氯乙烯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聚氯乙烯作为世界第二大通用树脂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相当的大。如何确保市场上对聚氯乙烯的需求?在各个城市或中心地带设立大型仓储中心是必然的手段之一。
仓储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对聚氯乙烯仓储管理来讲,就是对聚氯乙烯这个特定产品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管理的过程。现在各大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现状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下作进一步的分析。
1.仓储管理模式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传统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主要依靠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仓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目前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的现状,从仓储物流业较为发达的江浙沿海一带的聚氯乙烯仓储管理模式来分析,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收货、发货、点数等基本靠人工作业,或是借助叉车、手推车等工具辅助进行人工作业。
1.1人工作业模式
聚氯乙烯的包装是有规律可循的,基本以每包20KG-25KG袋装为主,或纸袋包装,或编织袋包装、或塑料袋包装。每包毛重在人力能搬运的范围之内,在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的初始阶段,基本靠人工作业。在这种模式下,进库、出库作业基本靠人力一包一包地进行卸车、搬运,按规则码垛(码垛规有梅花垛、七字桩、八字桩等,其中以梅花垛应用最为广泛),出库则一包一包地人工搬运、装上车,进出库数量以人工点数为准,进出库单据手工填写;台帐也是仓库管理员做的手工台帐。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进出库、存储、管理和控制主要靠人工实现,实时性和直观性明显,工作效率低,作业差错率多,破包率少,成本低,适合小型聚氯乙烯仓库的运作,一般在仓储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应用的比较多。
1.2半机械化作业模式
随着仓储业务的发展,人工作业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作业量和管理上的要求,于是手推车、叉车、起重机、输送带等机械设备被逐步应用到聚氯乙烯的仓储管理中,形成人工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相配合的半机械化作业模式。在该种作业模式中,进库是通过人工作业将货物从送货车辆卸到托盘上,利用叉车作业将货物搬运进仓库,利用叉车配合人工作业堆垛。这种人工作业配合机械设备作业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半机械化作业模式。
这种作业模式的特点是,工作效率比人工作业高,作业差错率比人工作业多,机械作业原因产生的破包多,适合中型聚氯乙烯仓库的运作,目前大多数聚氯乙烯仓储作业都采取该类模式。
无论是人工作业模式还是半机械化作业模式,都已经满足不了目前聚氯乙烯仓储业务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好的仓储作业模式。
2.硬件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需求
在硬件方面,目前各大中型聚氯乙烯仓储中是参差不齐,好的仓储硬件已经相当好,以浙江中部为例,有些仓库的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了做保税仓库的要求,但大多数的仓库条件还是不十分理想,有些还是在七八十年代粮食仓库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仓储,有些是厂房基础上改造的仓储,在设计、通风、采光、防潮、防腐等要求上不能满足聚氯乙烯仓储的要求。
3.信息化管理程度跟不上发展需求
仓储业务信息化管理一直是物流行业发展的短肋,虽然国家物流行业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手段实行信息共享,鼓励各仓储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网络,但是对单个仓储物流企业来说,由于企业领导者意识不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短缺等各方面原因,真正做到信息化管理的还是很少。
4.标准化作业力度不够,员工作业差错率较高。
如何提升聚氯乙烯仓储作业的规范性?如何提高聚氯乙烯仓储作业的效率?如何降低员工作业的差错率?答案无疑都是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现在各大聚氯乙烯仓储管理中,已经有了需要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意识,但是在如何制定标准,如何实施,如何推进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在标准化作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员工素质普遍偏低,跟不上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
物流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在人才培养和储备上都十分欠缺,仓储管理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一是学历偏低,一般都是高中、中专或大专文凭,本科生都为数不多;二是物流专业科班出来的人才很少,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院校为数不多,加上一些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转行业的,真正从事物流行业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分到各个物流企业的可能只有少数的几个;对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物流行业高端人才来说,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大部分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
三、聚氯乙烯现代化仓储管理模式探讨
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涉及应用技术科学,属于边缘性学科。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是减少长期运输和物流费用的最后一个阵地,如何能够做到减少费用、提高效率?应用现代化的仓库管理工具、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仓储管理发展必然的前进方向。
1.硬件现代化
一个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硬件现代化是其必备的工具。这里简单介绍与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相关的一些现代化硬件设施。
1.1自动化立体仓库
自从十九世纪末,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以来,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动立体化仓库有:拣选式高层货架仓库、箱盒式自动仓库、高架叉车仓库、托盘单元式自动仓库。自动化仓库内常用的设备有:托盘、库存信息管理系统AGV系统、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巷道堆垛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系统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近三百座,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30多个。
对于聚氯乙烯来讲,巷道式堆垛机立体化仓库是解决聚氯乙烯存取性与储存密度矛盾的理想选择。
1.2传动机
“空气链”传动机使用一个可以传送100英尺长传送带的马达,而且不需要电子控制,就可以达到零积压传送,它的操作理念和交通堵塞的概念有点相似。不需要电子控制,加上仅用两个马力的马达就可以达到20个区域(100英尺)的传送效率,可大大提高传送有效性。
1.3机器人
机器人在未来的聚氯乙烯仓库管理系统中将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届时可以自己给机器人编程,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来调整机器人的设置,增加新的操作模式。机器人的工作可以做托盘包装,也可以用来拆除托盘包装,甚至还可以先拆除托盘包装,然后根据新的分层包装系统指令进行产品的重新包装等复杂的作业。
1.4塑料托盘
塑料托盘现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它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自动化的操作,更容易地在传送带上传送。虽然塑料托盘比木制托盘要昂贵,但从长期来看,使用塑料托盘会降低聚氯乙烯的破损率,降低托盘的损耗率,能减少长期使用成本。
2.管理信息化
围绕着仓储实体活动,清晰准确的报表、单据帐目、会计部门核算的准确信息也同时进行着,因此仓储管理中实时的信息传递日显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
2.1条形码技术
如今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复杂且多样化,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仓储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对聚氯乙烯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条形码识别快速、准确、易于操作,使仓库管理工作节省人力、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2.2射频技术(RFID)
射频技术被应用在托盘、包装箱以及单件聚氯乙烯产品中。射频标签的读取者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任何检索系统中,来确认存放不同品牌聚氯乙烯的托盘以及托盘上的聚氯乙烯品牌。射频技术长期趋向是将射频标签应用在单个产品中,从而使每个产品都可以被进行跟踪。这项技术的应用,需要巨额的费用。
2.3仓库管理系统(WMS)
在仓库管理系统中,首先进行初始信息采集,进库后库存自动增加,出库后系统库存自动减少,而仓库之间调拨则不影响整个库存的变化,库存只能通过入库或者出库更改,否则无法改变,管理员可以随时查询特定型号的库存。
仓库管理系统除了管理仓库作业的结果记录、核对和管理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对仓库作业过程的指导和规范:即不但对结果进行处理,更是通过对作业动作的指导和规范保证作业的准确性、速度和相关记录数据的自动登记(入计算机系统),增加仓库的效率、管理透明度、真实度降低成本。
3.操作标准化
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工具有效使用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如果规范员工按要求按规则作业,使仓储管理达到预期目标?推行标准化操作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实现仓储管理的系统化、作业的规范化,离不开制度的约束,遵循物资管理的方法与原则,才能有更好的管理效果。好的布局、好的制度与作业方法,是仓储管理成功的关键。
推行标准化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行岗位作业指导书,将仓储管理规范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岗位作业指导书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该干什么、怎么干。
4.人员高素质化
当然,无论现代化设备、信息化管理技术如何先进,人在仓储管理指挥中心中的作用不能被技术所代替。仓储管理负责人需要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分配。仓储管理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对仓储内外熟悉的负责人担任起总控的角色。
首先,这个总控的人员的素质要相当的高,要熟悉物流行业、精通仓储管理、精通财务知识等。要在物流行业或仓储管理实践经验中有相当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