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言文学常识8篇

时间:2023-12-24 16:35: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语言文学常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言文学常识

篇1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教学 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及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树立正确的古文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多样化教学方法,紧跟时展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胆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一、适当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对文言文存在厌恶感,看到文言文就感到头疼,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趣味性强、情节性强的文言文,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在讲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时,可以给学生适当补充“诸葛亮为完成先帝遗愿,六出祁山,兴师北伐,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星落五丈原”等情节内容,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深刻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由此可见,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可以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情感基础,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文课堂上必须充斥着琅琅的读书声,尤其是古代文言文教学,更离不开诵读这一教学形式。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只要用心把文章多读几遍,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如果教师在学生不明白文意的情况下实施教学,即使将内容分析的再细致、再透彻,也无法使学生深入掌握文章主旨,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甚至会使学生歪曲对原文内涵的把握。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多读,指导学生正确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同时,要采用多样化诵读方式,如果采用单一的诵读方式,则会打击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感觉诵读文章枯燥乏味。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配乐诵读

例如,在教学《陋室铭》时,可以播放优雅古典的乐曲,同时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在此情此景中诵读古文,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当学生闭上眼睛时,会仿佛感觉身处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皆在眼前,心境也随之变得儒雅,犹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致远旷达,以及不争名利的可贵品质。为了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可以反复播放、反复诵读,让学生默默体会古文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目的。

2、分角色诵读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以下角色:邹忌、妻、妾、客、齐王等。引导学生在诵读时注意文章的“三问三答”,并切身体会不同人物在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语气,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私、畏、有求”等不同情感。再如:《促织》、《画皮》、《黔之驴》等,由于这些文言文内容丰富、情节有趣、扣人心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素质。

此外,还可以灵活采用个别诵读、评价诵读、两人诵读、小组诵读、个别诵读、师生对读、多人对读、竞赛诵读、接力诵读、模仿诵读、挑错诵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乐趣,并读出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养成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三、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再教会学生翻译“六字法”:对、留、换、删、补、调。比如《韩非子·说难》中有这样一句话:“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可翻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就是采用了“对译法”。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增强学生文言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水平。其次,初中文言文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情境,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及其心理变化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深入体会。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可以让学生作为文中角色,对课文进行解说,从而深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猜测下文,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如,在教学柳宗元的《黔之驴》时,教师可以将文章开始部分朗读一下,让学生边听边理解文意,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划出来,然后在关键时刻停止朗读,让学生自己猜测接下来的文意,黔之驴到底会有怎样的命运。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把握能力。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的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效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学生精神品格,有效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喜麟.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革新

[2]李改青.如何把初中文言文教活探析[J].新课程(教研)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点滴尝试

一、激发兴趣,以“读”为先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如蒲松龄的《狼》中有句话,学生极易误读为“其一犬/坐于前”。那么“犬”义为本义“狗”,学生发现这样理解竟与文义矛盾。深究其文中义为“像狗一样”,怎么读?应为“其一/犬坐于前”。由此明确第一种依据为意群。但学生读《桃花源记》第二段开头时作“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可是按意读却应为,“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孰是孰非?对比着读.前者更顺口,怎么办?教师明确第二种依据,在不改变文义前提下可依音节而划分,以保证音韵和谐,所以四字句常可断为2—2。至此,学生阅读新文本时。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子,就心中有数,自然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如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的“应尽力推动学生自发‘卷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联系实际,以“换”为媒

基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同宗同源的关系,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揣摩词义的方法是要么组词。要么换字,先组词后换字。即利用学生已有的现代汉语的知识积累进行组词,再根据语境选用恰当义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确实,这种方法收效明显。如《童趣》中天真的“我”曾对癞虾蟆“鞭数十”,“鞭”字可组词为:鞭子,鞭打,鞭策。结合上下文,不难判断,这里是指具体动作,应选其动词义项,流畅表达为:用鞭子打。也即所谓词类活用。此文中另有句“余忆童稚时”,其中“余”字可组词为:剩余、多余、空余,但都不通,只能换词为代词“我”。此外应当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学生文言文阅读经验毕竟均有限,他们遇到长句、旬首词或句中多个词卡壳时难免感到畏惧.误以为自己对整个句子束手无策.因而放弃探究。此时教师要努力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突破口。通常不管什么句子.其中总有词语可以简易的组词法揣明其义。所以他遇到的困难不如想像的那么大。同时,在此前提下,化难为简,由易到难,逐步揣摩难点词义。这样,走一步、推进一步,各个击破,终究会取得成功。

三、敢于放手,以“动”为主

文言文教学方法应贯穿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才能使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及自主学习全面和谐地统一起来。一是质疑问难,疏通全文。宋代张载说:“学贵善疑”、“学则必疑”.孔子也主张“每事问”,鉴于此.笔者设计了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他们顶习中的“疑”与“问”。首先在固定的学习小组里互帮互助,就词句义提出、解决预习中的疑问。教师巡视各组,了解学情。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派代表当班提出.全班同学帮忙。教师相机点拔。这样,一般能解答大部分问题,极少数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已具备孔子所说的老师启发的最佳机会.堪称是“愤而启,悱而发”。整个教学过程推动学生不知不觉地“卷入”学生任务中。其中的成就又激励了学生再度学习的内在动机。二是积累文言词汇的基本用法。对于预习中在文言词汇常见现象上的发现成果,各组派代表汇报,然后课件显示教师归纳的内容,接着师生互动明确词义。此外,教师可根据学情适当设计练习,及时反馈矫正。这些作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综合比较,以“用”为根

篇3

[关键词]:体验学习 开放课堂 主体参与 拓展学习空间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的完成。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以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学习活动。不难看出,以前的传统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

“体验学习”是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体验学习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今天笔者就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学习”谈谈两点尝试:

一、开放课堂 主体参与

发展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建构的过程。我们应当以主体参与的思想去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具体做法是:

1、营造氛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营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学生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2、自我领悟

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能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学生自由、充分的读书时间并不多,有些老师往往把学生读书当作一种摆设,常常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学生还未来得及好好思考和咀嚼,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析讲解,结果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一知半解,或者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只能死记老师的分析,食而不化。因此,教师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不要轻易干扰学生,打断学生,也不要作喋喋不休的烦琐分析,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不要强求学生对每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理解透彻,要允许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感悟。

3、大胆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却非易事。体验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要给学生更多的施展才能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以此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对学生大胆或出格的看法大泼冷水或讽刺挖苦。对学生发言中存在的明显的原则性的错误,也要在肯定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第一课时刚要结束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刘兰芝贤慧,聪明,漂亮,为什么会被婆婆遣归?”我当时愣了一下,随即给予鼓励,并以此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思考。在上第二课时,我出示了“焦母强弃兰芝谜”这样一个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课文。学生讨论热烈,得出了种种不同结论:有学生认为刘兰芝不能生育而被遣,理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兰芝结婚三年没有生育孩子,焦母不见香火,能容忍只开花而不结果的兰芝吗?有学生认为是性压抑(焦母早年丧夫)和更年期综合症双管作用于焦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嫉妒心,非遣回兰芝不可。有的学生认为是爱子情结造成的,焦母独自一人把仲卿兄妹俩拉扯大,所有感情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但自从兰芝到焦家后,因夫妻俩的恩爱感情而疏远了母子感情,焦母越想越不是滋味,到了不遣回兰芝不痛快的地步。当然,也有学生坚持课本上的看法。这样通过大胆质疑、讨论,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兴趣得到了增强。

二、开放课堂 拓展学习空间

毋庸置疑,课内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在课内获得,但课内不应是老师的“一统天下”,也不应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学生把生活的经验带进课内,通过“加油”,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趋于科学和完善,所以,课内的分析还是必要的。但是,再圆满的课内,充其量只是语文教学的一半,语文教学的另一半天地在课外,为此,我们要突破原有的语文教学格局,要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1、建立“网络”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我们要打通课内外,建立起课堂――校园――社区――家庭――社会的立体网络,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走近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社区、社会,去学习鲜活的语文材料。

2、把握机会

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积累语文知识和语文信息的习惯,如:要使学生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并坚持高中三年不间断;要求学生看电视注意精彩的台词和解说词;听广播注意搜集有益的信息;逛马路注意广告用语的得体与否;买东西注意说明书的介绍。即使是和同学、老师、家长、亲威、朋友等谈话,也要注意不同的对象在不同场合,他们有怎样不同的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就得到了充分的把握。

3、拓宽视野

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学好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要广泛地涉猎古今中外名著,要帮助学生制订一个读名著的计划,并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读书报告会,使读书计划真正得到落实。在课内我们可以每周拿出1~2课时专门到阅览室上课,让学生在这里自由阅读,自由摘抄,自写心得,自写评论,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另外,引导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扩充自己学习的内容。

4、开放生成

学生的知识不是靠老师的灌输得到的,即使死记硬背记住了老师灌输的知识,其记忆的效果也不好。只有实行课堂开放,靠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多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开展下列一些活动:

①探究性活动。将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会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

②体验性活动。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诵,按角色演讲,扮角色表演,充分体验“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感受。

③发现性活动。鼓励学生对接触的各种文本信息等进行质疑,从中发现问题,一是从所学教材中发现,二是从报刊中发现,三是从电视媒体中发现,四是从生活中发现。

④创作活动。比如进行个人写真、个人小传的撰写;进行科幻作品的制作;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篇4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活体动物(小猪)的手术操作,既要求巩固已学过的外科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也要初步掌握剖腹术、肠切除和肠端端吻合术等一些常见手术的操作方法,同时强化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手术基本功。

2 实验准备

2.1 预习

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初步了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指导教师课前做好准备,要按照规范操作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操作步骤和手法。

2.2 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提前30分钟到达外科实验室做准备工作,更换手术室准备的鞋、洗手衣,戴好口罩、帽子,方可进入实验室;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不能认为是动物手术而马虎行事;分工明确,手术时5~6人(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互相合作;手术完毕,清点器械,准确无误后清洗并擦干,交管理员,并将实验动物送回动物存放点。

2.3 动物准备及麻醉

先给动物(小猪)大腿肌注地西泮注射液10 mg,然后注射盐酸氯胺酮10 mg/kg,使小猪昏迷;擦涂肥皂水后剃净腹壁毛发,将动物仰卧,四肢固定于动物手术台上。

2.4 分工和职责

首先,手术者(指导教师)、第二助手、器械护士洗手、泡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然后,手术者站在手术动物的右侧,负责做手术(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第一助手(应先洗手、泡手)负责手术区皮肤的消毒,铺4块小无菌巾,再泡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时站在手术者的对侧,负责止血、擦血、暴露等,协助完成手术;第二助手根据手术的需要,可在手术者或第一助手的右侧,负责剪线、拉钩等工作,注意保持手术区的清洁;器械护士应安排好手术器械,站在第一助手的右侧,负责供给和清理器械和敷料,并在手术结束前核对数目。手术者和器械护士继续完成中单、大孔单的铺盖;麻醉师负责麻醉和观察麻醉情况,如发现变化,应设法抢救,并通知手术者;巡回护士负责准备和供应工作,打开手术包,协助手术人员穿好手术衣,随时供应需要的物品,清点、记录和核对手术器械、缝针和纱布。上述准备完毕后,指导教师提问手术目的及注意事项,叙述手术步骤,助手协助术者进行手术。

3 实验过程

3.1 剖腹术操作

用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布巾;做右上腹腹直肌切口长10厘米,切开皮肤、皮下,出血点用血管钳钳夹,结扎止血;切口两边垫好切口巾,固定,在腹直肌前鞘做一小切口,用剪刀向上、向下延剪开;沿腹直肌的肌纤维方向用刀柄分开腹直肌、腱处,用2把血管钳钳夹后切开,开结扎止血;用两把血管钳钳夹后鞘和腹膜,检查、确定没有内脏被钳夹后,用刀切开一小口,然后用剪刀剪开腹膜,剪开腹膜时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插入腹腔,保护内脏。

3.2 肠切除和肠端端吻合术操作

取出小肠袢一段(20厘米),确定拟切除肠段及其系膜上血管,用2把血管钳离断拟切除肠段上的血管干及分支,用丝线逐个结扎;根据肠壁血运,最后确定切断肠管的部位;在离血运障碍的肠管两侧1~1.5厘米处各夹上一把有齿直血管钳,再置2把肠钳钳于有齿直血管钳外侧的肠段上,以防止肠内容物流出;在肠管和钳的周围用湿纱垫保护,在2把直血管钳外侧切断肠管,移去切除肠段,用碘伏消毒肠断端;将肠钳靠近,并使两肠端系膜缘对系膜缘;于两侧肠端系膜及系膜对缘用丝线各作间断内翻缝合一针不剪线,作牵引用;接着进行吻合口后壁内层间断全层内翻缝合,每针间距0.3厘米,缝合时,粘膜层的进针和出针要尽量靠近切缘;转至前壁,以间断全层内翻缝合,缝合一周后,开放肠钳;吻合前、后壁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检查吻合的缝合是否满意,并以拇指和食指试探吻合口的通畅情况,一般可通过指尖;修补肠系膜,在两侧肠系膜的边缘用丝线间断缝合,将肠袢纳入腹腔。

4 手术实验报告书写

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手术的过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正确、简要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模拟临床医生书写的手术记录,使学生增强实验课的真实感,培养独立思考、分析综合和表达能力。

5 结论

选择动物(小猪)来进行实验教学,弥补了学生只能在录像上观看和难以进医院手术室参观手术的缺陷,增强了临床实验效果,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外科学有了系统、综合的认识。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始终强调切开、分离、止血、缝合、打结、剪线等基本技术要领[2],如打结时点线的动作,缝合时转腕的动作,剪线时靠、滑、斜、剪的动作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是贯穿整个手术过程的重点[3],教学过程中重视无菌技术的训练,在操作训练之前先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单等,增加学生在这一环节的练习时间,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对违反无菌操作技术的行为,应立即指出并给予纠正,使学生在严格的无菌观念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手术基本操作技术。近1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用小猪来开展外科动物实验教学是十分可行的,对提高外科教学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开炳,李东风.用猪开展外科模拟手术实验教学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5(21):96-97

篇5

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多由教师大包大揽,形成了一种刻板划一的模式,就是老师事无巨细,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就如同被迫填食的鸭子,只知道肚子里食物满,却不知其何味,不能亲自解读,自己没有真正品味一下,没有自我发现的尝试,就无法体会文章之妙,更谈不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下面就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例,谈谈我认为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益的几个做法。

一、精心导入,助生入境

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口才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即兴演讲以及工作学习,口才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更是这样:“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一个人的口才真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吗?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阅读兴趣,后面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重视诵读,激发兴趣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读”。读法有很多种:默读、吟读、诵读、集体读、个别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必不可少。文言文中有些特殊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出现了“通假异读”、“古音异读”等,因此,需要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读,以加深记忆。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就出现了多处通假异读现象,像“共其乏困”中的“共”就应通假异读为“gōng”。这样的字,如果教师不范读,学生很有可能读错。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外,还应该掌握句中停顿。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一句,其中的“军”为动词,驻扎之意,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将“军”字与前面的“晋”、“秦”连读。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范读之后,再让学生对照文下注释默读,揣摩语句的停顿、轻重、语气和节奏等。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或者组织一个小规模的诵读比赛,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加以点拨、鼓励,力争使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节奏语气,力求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信心更足。读多了,背诵亦水到渠成对文章的理解亦加深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翻译文章,谙熟文意

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会读文言文,读会文言文,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能准确翻译。我的做法是: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授之以渔,重启发诱导。在学生自译课文之前,我把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达、雅)和方法(留、换、补、删、调、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时候,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质疑讨论。《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自行解决。

四、讨论释疑,促其顿悟

学生自读、自译课文后,必然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适时组织学生对重难点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融洽平等的关系中调动语言表达功能,通过充分的质疑、争辩,互相激发启迪,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对学生的讨论,教师应加以启发引导,适时地把讨论的问题引到学习的重点、难点上去。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我指导学生在充分的诵读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利用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简要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五、归纳总结,梳理提炼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我指导学生对以下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假字、重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教师的归纳总结可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引导学生对课文作正确的理解,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去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此同时,文言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使其牢固掌握。

篇6

一、体验文本

不同作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和个体感受不一致,这些不同促使了文本意义的丰富多彩;不同的读者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必然不同,解读文本的感悟、体验等也不同,这些不同促使了文本解读的个性化,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物质依据。从这个意义上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体验文本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读出作者的意向和文本的客观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体解读意义附加于文本,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在个体的感悟中主客体融合,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中可以在补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体验文本意义;可以从文题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思想。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意义,体验作者情感,表达个性感悟。当理解出现分歧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相互比较讨论,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学生引导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文本的内涵和基本思想。

二、感受过程

课堂教学就是以课堂为凭借,师生双方针对学习内容共同参与,相互提高的过程。从目标意义看,课堂教学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突显学生的主体感受。体验式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为主体参与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从关注学习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师力争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主体参与的关注表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就是让学生感受过程,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破”字开头这一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互动对话活动,理解该文“破”字当头的作用。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解读文本,熟悉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互动对话。提出问题,引导互动对话,学生便能过程体验与学习互动中感受文章的深意,学生也能从个性化理解中产生个性化的表达,便于学生全面分析,深入理解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思路,学生就既能感受文章的论述过程,又能体验到本文破字当头的益处,还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

三、探究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以体验式教学为背景的合作探究就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个体体验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式教学的氛围中进行的。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教师要努力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语文知识得以沟通。从这个意义上看,体验式教学中的语文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在《蜀道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我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活动,我首先从“蜀道难,蜀道难……难到什么程度?”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重新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回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学生能很快就回答出“三次”。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根据文意解词的合作探究活动:请仔细研究,这三次“难”的含义相同吗?学生在文意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个体体验,小组讨论和课堂探究,明确了“难”的丰富内涵,不但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妙,也感受到了诗歌优美的意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延展体验

语文教学的延展性是从语文运用的角度对语文教学的 定位。语文教学中的延展运用,就是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材料在融会贯通后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有效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学生对学习材料延展运用的数量和质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应该特别关注语文教学的延展性,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延展运用。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知识延展运用的意义,明确在延展运用中的训练目标;其次,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渗透延展运用的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真正成为指导运用的条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结束后,为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身理想进行反思,同时也为了让同学们体验这种文体的精华。我设计了一个“为自己写一句墓志铭”的课堂延展运用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结合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另一个“我”的身份为死去的“我”写一句墓志铭。为自己写墓志铭是在学习了课文之后的一次延展运用实例。这个活动要求学生不但要体会写墓志铭的意义,也要掌握写墓志铭的方法。活动的开展既生动有趣,又能对本课所学知识巩固深化,还能引导学生在延展中体验,感悟,提高。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明白了本文的思想意义,升华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篇7

面对这样的市场。大学生必须调整好心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这对大学生来说极具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迈向社会、必须完成好的第一课。

一、就业市场的现状

目前的大学教育已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平民化教育”了。现在的我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招生年年扩招从1998年108。4万到2005年475万人(2006年预计500万人!全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含各种层次的在校生)。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短短6年内翻了两番。“在这样的招生速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如果大学生在就学期间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就会出现困难。加之大学生多数是一些独生子女,对工作和待遇期望值过高要求脱离实际、好高鹜远,势必进一步增加就业的难度。长此以往,对家庭社会、学校、大学生本人以及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遗症。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般认为: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并经过分析、测评后对自己未来的一生中所承担的职业职务和相应历程所做的中长期的预期规划与具体设计。

事实上在高校中,大学生真正知道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吸取的。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小学便开始。在一种没有压力、不马上兑现的氛围下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早期熏陶和培养这时的教育是潜意识的、游戏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兴趣“。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具备和培养,鼓励年满14岁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进行各种打工锻炼这种打工对于家长或者学校来说并不是让学生要挣多少钱,而是培养他们“早期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到了初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打工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学习所需。

所有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对于职业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往往是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国家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主体,学生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客体。但是现在国家已经从就业责任的主体变成了就业责任的客体,学生则从就业责任的客体调换成了就业责任的主体。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变革,在这种重大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面前我们的家长学生、学校没有跟上这种变革的步伐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随这种变革作相应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的职业意识就业观念未改变;没有把职业兴趣、职业设计意识从小培养。最终所导致的问题就是:大学生面对现实普遍都不适应茫然、仿徨恐惧、失望,他们感到困惑。这种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本人在就业上的困惑,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困惑,是一个社会的困惑。所以面对目前的就业市场我们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几点思考

1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必须在早期培养。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对职业发展研究可以知道,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萨帕的研究认为:人的早期职业生涯发展分三个时期即幻想期(4-10岁),表现为需要占统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兴趣期(11-12岁),表现为喜好成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能力期《13-14岁》,表现为开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由此而来。在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形式多样。如:举办一些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等活动;每隔一段时间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单位或者个人到学校介绍各自的企业和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融的我们只有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职业的问题,看来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应该也必须在早期培养否则很难适应职业市场的变化。

2、建立学校和社会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据在我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抽样调查的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服务“不满意”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对社会的变化和人才需求了解甚少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又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或者感觉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因此。进行规范、持续、专业的职业生涯就业咨询、指导或者设计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学校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对在校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当然的一部分。目前学校缺乏“一对一”“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这也是出现学生“不满意‘’和“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管理职能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机构这种专业机构所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自然外延和补充。学生可以在学校内得到指导也可以在社会上得到指导。

篇8

各位家长早上好!首先对大家的到来,我表示深深地感谢!今年我们学校的家长特意安排在开学之初,这主要是因为想让更多的爸爸妈妈来参加这次的家长会。由于爸爸妈妈平时都在外面打工,和孩子接触的时间都比较少,以往的家长会大部会都是爷爷奶奶参加。这次把家长会特意安排在这个时候,我相信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没出门打工。从今天到会的情况上,来的大部分都是爸爸妈妈,这足以证明我们学校这次家长会时间的安排是正确的。

这个班级是我亲手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班级,经过这两年多的相处,我和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一年级的时候我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虽然在二三年级时,我不再担任了此班的班主任,但一直任教这个班的语文。所以我想借这次家长会的机会,和各位家长说上几句,给各位家长提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个家长,我们不应该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我们应该看重的是孩子的习惯。一个孩子如果习惯好,哪怕他的头脑一般,他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习惯差,哪怕他的头脑再聪明,他的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虽然我们班有的孩子习惯不好,目前成绩也还不错,但这个不错的成绩也只是暂时的。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难度的增大,成绩自然会下降。试问你的孩子作业习惯好吗?他能做到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吗?周未的作业他是不是能提早完成,是否在周日的晚上还在赶着做作业?你的孩子在每天的早上是否在你的再三催促下才能起床?你的孩子能把自己的抽屉和书包收拾得井井有条吗?你的孩子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拖拖拉拉的吗?所在这些生活中的习惯都将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利因素。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更应该关注培养一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好的习惯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

二、加强孩子的监督管理。我们的孩子年纪尚小,自觉性不够好,控制能力差。因此他们的学习还需要家长们的监督和管理。如果你的孩子做作业不自觉,你就应该平时多多提醒和督促。不要总是让你的孩子因为不完成家庭作业,而在第二天来校时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这样惹老师生气发火不说,老师还要利用第二天的时间让他补前一天的作业。有时会剥夺孩子上其他课的时间,有时会牺牲孩子玩的时间。这对孩子确实不好,但老师又不得已而为之。另外,有的孩子在背书方面比较慢,这部分家长也要让你的孩子在放学后利用一点时间,多读多背,以保证及时把上过的课文背下。还有的孩子对词语的掌握不够牢固,这些家长也要花一点时间给你的孩子多多听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听写词语不在多,每课不需要全听,只要有选择地听取一部分听写就可以。坚持听写,必能让你的孩子牢固地掌握生字词,大大的减少错别字。

三、坚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记得从一年级入学时,我就向家长提出过这样的要求:让孩子每天睡觉之前看书10—20分钟。不知你们的孩子这两年多来,做得如何?三年级是一个孩子学习的转折时间,他们走上习作之路。多看课外书,能够让孩子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能让孩子顺利地走上习作之路。我们班已有几个孩子因为爱看课外书,而使她们在写作方面比其他的学生略胜一筹。如果想让你的孩子作文写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你的孩子多读书,多看书,从而促进孩子的写作。

四、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关于留学生的问题,我想借这个机会再说说。其实没有哪个老师喜欢留学生,每个老师都想早点回家。老师回家也有自己的事要做,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把你的孩子留下来,那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把你的孩子留下来。把你的孩子留下来总是有原因,要么上过的课文没有及时地背下来,要么白天的作业没有及时地完成。再说了,老师把你的孩子留下来,多收了你们的钱了吗?城市里请个家教,还要收一个小时几十块钱,而我们的老师完全是在工作之余免费地为你们的孩子补课补作业。然而我们老师的这点付出却换不回家长的一句好话。有些家长却因为在等孩子的时候发牢骚,说一些难听的话。实在让老师觉得有些心寒。有些家长也许是因为家里忙,赶着回家干活,那请问是你干活重要一点,还是孩子的学习重要一点。如果你确实不希望老师把你的孩子留下来,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老师也不会一定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学习能够跟上大家的队伍,也希望家长能够理解老师的做法和良苦用心。也请家长们转变一个观念,不是老师把学生留下来,而是学生把老师留下来。

五、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