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5:47: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碳中和未来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注物流环节的节能减排
实现低碳物流与快递,首先必须要解决各个环节的低碳。众所周知,低碳物流与快递很大程度上来自公路与航空运输。这是物流与快递业减排的重点,但也是减排的难点。公路、航空运输耗油量大、碳排放量大,阻碍低碳物流快递发展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公路运输消耗更多的化石燃料;二是物流行业特点导致调度车辆轻载以及空载现象增多;三是各级分拣中心以及营运部的设置很难跟随市场需要的脚步调整,市区郊区比例明显失衡、城乡需求差异以及地区差异很难消除,交通运输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四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道路建设以及航班航点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压港现象导致运输效率根本很难达到合理水平。
实现低碳,必须要解决物流企业营运过程的减排。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快速、准确,也需要为顾客建立信息查询和咨询的平台,还需要重视物流的能源消耗。由于行业内能源消耗较少受重视以及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增加了能源消耗、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营运环境的空调只会限制温度要求而忽略空调的运行控制随气候条件而变化,比如分拣过程只要求电机的正常运转而很少管理如何合理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比如服务器管理确保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却很少关注能源改善与管理等等。
快递巨头的低碳之举
大家熟悉的DHL公司是一家国际快运和物流企业,德国邮政DHL在“碳排放披露领导指数”获得97分(满分100分)的高分,在全球排名第2位且在“碳排放表现领导指数”方面,德国邮政DHL亦名列全球500大领先企业中得分最高的10%。 目前,该公司是全球第一个提供“碳中和运输服务”的物流公司,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至2020年碳排放较2007年降低三成的低碳目标。 DHL实现低碳之路包括:
改变运输工具:DHL公司设计流线形的卡车,可减少10%的燃料;DHL公司推行作业车替换项目,不断提高其常规燃料汽车的排放标准,同时尝试使用非常规燃料车辆,如电动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印度DHL使用了超过200辆压缩天然气(GNG)运输车辆,日本DHL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自行车,积极推进“绿色物流”。
空中运输方面,减少飞行碳排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用更先进、更高效的飞机,DHL公司计划2020年将90%的飞机更新为更加节油的新型飞机,是该公司为实施业内首推的“绿色运输(GOGREEN)”而采取的核心举措之一,DHL的机队更新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实施,其在欧美航线上,使用了新型的波音767飞机,在欧亚航线上,则使用了更为节油和噪音更低的波音777飞机,2009年,DHL在欧洲至亚洲航线上投入使用全新B777-200LRF体货机。
改变运输途径 :有计划的物流可以改善城市交通,从而减少排放,DHL公司设计物流配送系统时,在城外设立集运中心,在那里统一分类、调配,智能卡车可以计算出运输时最有效率的路线,系统还可以自动向收货人发送发货信息,运输中,无论堵塞、修路或是临时的接货任务都能轻松应对,减少了城市车流和碳排放。
实施“碳中和”服务 :为降低客户的碳排放,DHL与全球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合作,开展“DHL绿色快递”,打造全球第一家提供碳中和运输服务的物流快递公司。“DHL绿色快递”是DHL为客户提供碳中和以及低碳运输服务的“绿色运输项目”的一部分,该服务于2007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启动,帮助推动实现在论坛上达成的碳中和承诺,并已成功地服务了DHL的欧洲客户。在这项增值服务中,客户可以选择将其全球范围的全部或部分业务加入“DHL绿色快递”并支付投递费用的3%作为“绿色基金”。DHL将计算每票快件在整个投递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并通过对相关碳管理项目如汽车替代燃料技术、太阳能电池板和重新造林等再投资来削减和抵消全球快件运输中的碳排放。所有项目都经过DHL特别设立的碳管理基金会鉴定并批准。为保证权责明确和透明公开,SGS作为该项目的监管人。同时,客户每年会收到DHL颁发的证书,标明以其名义削减或抵消的碳排放数量,以示公司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UP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为了实现零碳排放的碳中和目标,UPS与SGS合作,涵盖了UPS国际快递、陆上货运、航空运输以及海运转运服务领域,准确量化了各种物流快递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的范畴涵盖了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准确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了营运的地面车队化石燃料的燃烧、营运飞机燃料燃烧以及UPS控制的全球设施相关的固定、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能源间接主要是购买电力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比较突出的是UPS还量化了为供应商在营运海运、空运、铁路和地面运输等其他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使量化的数据以及报告的结果更加准确,也为碳中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UPS碳中和以客户购买碳补偿,UPS实施的形式实现。UPS实现碳中和,包括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节约能源、废弃物回收利用、植树造林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实现了碳中和与碳减排,也有益于环境的改善以及UPS竞争力的提升。
实施低碳策略并不难
物流业实现低碳化任务虽然艰巨,但身边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少,可发现推行低碳物流在技术操作也并不困难。根据SGS的专家表示,该公司多年来在能效与低碳领域的丰富项目经验,建议物流企业开展如下低碳工作:
加强低碳相关标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关键人员的能力提升。目前温室气体的标准正在陆续出台,低碳要求正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但是所有相关的标准确实错综复杂,且要求有别于其他的标准,要实现低碳,就必须选择和依循正确的标准推进,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或参加认证机构的培训,提升关键管理人员的低碳能力。
实现低碳化的过程,离不开第三方审定、验证或认证。企业实现低碳化一般通过最高管理者的公开承诺来推行,但是达成承诺需要有权威的审定、验证或认证,就离不开与第三方的合作。目前不少企业都有过类似公开低碳目标的承诺,但在实施的过程确实苦干、蛮干,多数方案既达不成低碳的效果,而且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反,贻笑大方。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探索合适的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和低碳方案。无论什么标准,都不可能为一个企业量身定做,而物流业虽然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各个企业自身的流程长短并不一致,运输以及控制管理的方式也不一致,要准确计算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就需要灵活应用标准,探索企业低碳适宜之路。
你可能知道,欧缔兰(Alcantara)是一种性能优秀的合成材料,应用于众多车型的内饰;但你不知道的是,生产欧缔兰的同名公司是一家实现了碳中和的企业,并且全力促进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曾几何时,当我们在一些高档汽车中开始见到这种手感极佳的内饰材料时,误以为它是翻毛皮革。直到欧缔兰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谜底才终于解开:它完全是一种合成材料,由68%的涤纶和32%的聚氨酯制成。
欧缔兰公司的总部位于意大利米兰,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则坐落在罗马以北90公里的奈拉蒙特洛,总面积为45万平方米。凭借独特的专利技术,多年来欧缔兰已经与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品牌将欧缔兰材料用于时尚、家具、汽车、航海、航空、消费电子等领域,以实现自身创意。
作为一家专门生产欧缔兰材料的企业,欧缔兰公司在2014年实现了1.23亿欧元的销售额,而2015年的数字将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尽管如此,与大型企业、尤其是汽车生产企业相比,它只能算是一个中小型企业。然而,欧缔兰并没有被自身力量所限,全力地投入到了关乎子孙后代能否幸福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
通过加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项行动,欧缔兰向发展中国家的植树造林计划进行投资,从而抵消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它获得了由T¨?V S¨?D颁发的碳中和认证。
为了与世界各地的可持续问题专家、企业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欧缔兰从2014年开始举办可持续发展论坛,地点选在了意大利威尼斯,这里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今年的第二届论坛聚焦亚洲: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大圣泰弘教授介绍了日本在环保型汽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他将目光放在了2030年乃至更久远的未来;京都大学的井之上乔教授则从日本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讲到了未来的氢能源时代;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吴烨教授通过详尽的数据和事实介绍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在两天的论坛中,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可以看出全世界的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极为重视;人们也从交流互动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思想。
欧缔兰作为论坛的组织方并没有抢戏,但欧缔兰主席兼首席执行官Andrea Boragno在会后接受了采访:
了解欧缔兰材料具有碳中和特性的消费者群体大概占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呢?愿意花额外的一笔钱为减少碳排放做贡献的消费者又占到什么样的比例?
在意大利,了解欧缔兰材料的碳中和特性的消费者比例还是很大的。关于为减少碳排放而消费的人群,我不太确定,这可能会与我们的决策、市场的消费情况都有一定联系。但总体看来,市场是很欢迎欧缔兰碳中和材料的,对我们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欣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主流议题,我们未来的市场会不断地变大。因此,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可持续性作为他们选择产品的指标,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环境保护花这一笔钱。我们不能再持续走破坏环境这条路。中国人现在对这一点应该有极深刻的体会,中国现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我们必须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所以欧缔兰就是带着这一使命,带着我们研发出的碳中和产品来了,我们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并且,我们也在推进这一进程,向客户展现我们为什么要生产碳中和材料,而他们为什么应该选择欧缔兰材料。此外,我们也保护了动物,减少了被杀害动物的比例。因此,欧缔兰产品集科技、感官、美感、碳中和等于一身,这是所有消费者都看重和珍视的,我们的宗旨在于为世界的整体谋福祉。
欧缔兰在中国针对环保问题,最近是否有推进计划或者说策略?
我们将继续推进环保理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是有计划的,我们会继续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也会加强与市场的交流,实现我们对于可持续性的承诺。我们承诺尊重和坚持环保,关注重点社会问题。
您个人对于环保生产的看法?
我们对于气候变化这一课题非常重视,因为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不光是使衣服变轻或是更保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家都把环保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比如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这些问题都是比产品本身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也在大力地加强这方面的投资,比如对于废品的处理等等,都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
如何让中国的消费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去停止这些非环保的制造。
您是如何实现无碳排放的,这里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和中国企业分享?
无碳排放只能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因为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零碳排放,如果把生产厂关了,我们不做生产了,那能做到没有污染环节,所以它是有一个标准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做到相互抵消,最终达到零碳排放的一个结果。但是在每个生产环节中是存在碳排放的。像每一个我们生产的材料,都会通过特定的工艺,最终达到一个标准,实现当前环节的碳排放在下一个环节抵消。
目前,我国低碳化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企业为迎合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也曾引入一些低碳设备与技术,使得其低碳投资类指标暂时满足了当时的硬件要求,然而低碳设备与技术的运用却因企业自身能力所限或低碳意识淡薄而在实践中搁浅,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闲置,有悖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初衷。政府对企业低碳行为进行激励的资金是有限的,要想将有限的低碳资金分配给真正能够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的企业,必须更加关注企业的减排潜力,因此作为政府激励手段的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中,可持续性应该成为指标设计时遵循的核心原则。努力程度是关键政府对企业的低碳激励标准应该以其实施低碳经济活动的努力程度为评判标准,因为努力程度代表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设计低碳水平考核指标时,努力程度是需着重考核的内容,这也是低碳水平的动态绩效评价与传统绩效评价(财务视角)的重大区别。
企业低碳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为这两种碳行为抵销后的结果,即碳排放=碳足迹-碳中和。本文以碳足迹与碳中和作为衡量企业碳排放行为的运算基础,设计出以下三种低碳水平动态考核指标:低碳水平偏离指数低碳水平偏离指数反映的是企业与同行业相比节能减排的领先程度。产品(或服务)是否低碳达标取决于是否满足客户的低碳需求,而客户对产品(或服务)低碳程度的判断通常依赖或参照于行业标准,因此本文采用行业标准碳排放作为衡量标准,对企业低碳化目标以相对数的形式进行描述,计算公式为:低碳水平偏离指数=(当年实际碳排放-行业标准碳排放)/行业标准碳排放。低碳水平偏离指数>0,说明企业尚未达到同行业标准,属于高碳经营,碳排放超标,需改善;低碳水平偏离指数<0,说明企业、产品或服务已达到同行业标准,属于低碳经营,碳排放达标,相关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价值需求,可以交付给客户。此指标越小说明企业与行业标准碳排放越近。低碳水平偏离指数指标侧重于横向比较,以行业碳排放为标准计算企业碳排放水平与行业水平的差距,体现了企业碳排放的控制水平在行业内的领先程度。与现有文献中提到的静态绩效指标如低碳投资、碳排放量相比,领先程度能够体现企业节能减排成效的动态结果,将该指标作为政府或行业部门在对所属企业进行低碳资金分配、低碳绩效排名与奖惩时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正向激励效应。低碳水平的可持续性低碳水平的可持续性反映的是企业的减排潜力。对企业低碳经营可持续性的判断需要从发展潜力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低碳水平进行历史、动态的分析,计算公式为:低碳水平的可持续性=当年减排量/上年碳排放量=(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数/上年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的最大特征是通过每年相比上年的减碳比例,考虑了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性,因此产品(或服务)是否低碳,需要以一个动态的标准来衡量,而不是以一成不变的行业标准为限,或仅仅满足于已有的低碳水平。低碳可持续水平侧重于纵向比较,动态地反映了企业低碳经营发展的未来趋势。实施低碳投资的企业在投资初期的回报往往较低,资金一旦投入便会产生“锁定效应”,只有经过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持续经营才有可能收回,这意味着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必须以长期发展的眼光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考虑企业低碳潜力,将有限的资金分配给那些有减排潜力的企业,才不至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低碳能动性碳足迹与碳中和描述的都是企业的碳行为,但二者具有相反的特性。碳排放具有被动性的特征,原因在于企业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发生的碳行为,其行为后果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碳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碳排放数量的控制需要通过各种减排管理措施方能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对而言,碳中和则具有主动性的特征,原因在于此类行为的初衷大多出于企业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或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的考虑,其行为后果表现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和对环境的改善,与碳排放数量相比难度较为可控。因此,本文设定以下公式来描述低碳能动性,即低碳能动性=碳中和/碳足迹。该指标将企业碳行为的正反两种表现进行对比,是一种结构性指标。低碳能动性等于0,表明企业尚不具备低碳主动性的意识;大于0但小于1,表明企业有一定的低碳意识,虽然有一些碳中和行为但对社会环境的责任尚不能免除;等于1则表明企业低碳意识较强,已完全抵销了企业自身产生的碳排放数量,生产经营实现了真正低碳化,相应的环境责任因此可得以免除;大于1则表明企业低碳意识非常强,不但自身实现了真正的低碳化经营,还对社会、对环境承担起了额外的责任,真正实现了可持续经营的战略目的。低碳能动性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主动实施低碳的积极程度。从前述碳行为的表述可知,降低碳排放量是应对气候危机的措施,但企业主动实施碳中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实施碳排放管制、碳超标罚款等负激励措施,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对主动实施碳中和的企业予以优先拨款、税费返还等正向激励必然更为有效。因此,低碳能动性指标能够为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考核企业低碳绩效提供“奖勤罚懒”的政策依据。无论政府或是企业层面低碳绩效的评价,低碳化水平的考核都是其评价体系建立与改善的立论起点。需要强调的是,合理有效的低碳水平评估需要政府或第三方准确地实施碳盘查、碳审计进行数据支撑,这样才能使低碳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当前,我国碳盘查、碳审计业务仍处于试点阶段,为加快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建议政府部门能够尽快将第三方碳盘查、碳审计的业务制度化、流程化,以便为政府或企业自评低碳绩效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麦海燕 麦海娟
挪威对绿色未来的承诺
挪威的中心地区崇山峻岭,蜿蜒崎岖,高山附近繁忙的峡湾港口处,座落着一间属于NorSun公司的新工厂。在工厂里,戴着防护镜的金发技师们将大桶的液体硅加工成为数米长的晶体物,并将这些晶体物切割成为最薄的晶片,最终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板。这个工厂所使用的能源与周边的环境一样洁净——来自于附近的一个水利电气厂。工厂的一位职员塞西尔·赫尔斯特讲道:“用洁净能源制作太阳能电池板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这就是挪威人自鸣得意的地方——认为自己是环境的忠实守护者,并推动着整个地球奔向一个更绿色的未来。的确,挪威在很多方面都能做到身先士卒:挪威98%?99%的电能都来自于水利电气厂。1991年,挪威成为了第一个起征烟尘排放税的国家,以此来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挪威同时还是第一个捕捉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于地下的国家。为此,挪威总理简斯·斯托尔顿博格讲道,让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进程更简化、更廉价已经成为了本国的“阿波罗使命”。以斯托尔顿博格为代表的中左联合政府已经做出承诺:将于2030年让挪威达到碳中和,比先前2050年的最后期限提前了20年。
然而,除了挪威在环境保护上做出的种种虔诚举动,它同样是一个污染能力相当大的国家。自从挪威实行烟尘排放税后,该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了15%。据斯托尔顿博格表示,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增长之中,并且这种上升的趋势在2012年会持续。以此来看,挪威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而且,在许多环保主义者眼中,这些统计数据还没有包括挪威对大气层的污染。挪威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输出国,第四大石油输出国。从北海海底提炼出这些燃料的过程中,挪威本国已经排放出了一定的温室气体,当挪威将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到国外之后,会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挪威政府承诺到2030年达到碳中和时,只是将国内的气体排放量计算了进去,而没有考虑其出口的碳氢化合物所含有的额外排放量。相比之下,该政府为了达到碳中和,打算把海外市场削减的排放量计算在内,这些收支失调将会从原油与天然气的部分收入中进行抵销。简而言之,挪威因碳中和举措而获益匪浅,牺牲了地球生态环境,却仅仅花费很少的收益进行项目投资来弥补小部分对环境的损害。
这些就是挪威深远的政治辩论主题。一些人士认为国家应该有更多的做为来抗争全球变暖的问题。他们呼吁,原油与天然气的新开采应受到限制,以此来减少碳氢化合物的出口。挪威总理简斯·斯托尔顿博格回应,他的政府并不打算采取这种做法。事实上,政府正在开发新区域进行资源的开采与发展。但此举却无法满足挪威“人民进步党”(挪威最大反对党)的要求。该党认为,挪威政府应该在不切实际的绿色环保目标上少花费时间和金钱,而要减少燃油税,并新建更多的公路。
所有这些言论听起来就像是窄小峡湾里的一阵暴风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具有挑战性的气体排放量目标,挪威政府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环保要进行到怎样“绿”的程度才是足够?多少的碳排放量才是过多?碳排放抵销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保持平衡?按照挪威的经验,这些问题都不大容易回答——据了解,挪威也是第一个因争论全球变暖问题而导致政府瓦解的国家。
夸张温室效应以改变政府的经济开发思路是困难的。继任的各届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明显措施来印证此观点。燃油与汽车被征收了高额的赋税;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广阔,火车通行于各大城市,货轮行驶于海岸线上,而乘运车也穿行于挪威许多边缘地带。自行车的行驶道遍布各地,但司机们喜欢的新公路却不太多。事实上,政府迫不及待地需要减少交通堵塞的问题。为此政府表示,那些承诺将限制私家车上路的城市,政府将把公共交通的费用投入翻一番。
尽管挪威几乎所有的电力都来自于水利电气厂,政府仍试图推进对其它形式的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能源效率的提高。政府已经提高了建筑物的节能标准,也正在鼓励各类企业与家庭燃烧木材与其它形式的生物燃料来取暖与供电,而不是使用矿物燃料。此外,政府筹集了100亿克朗(约70亿人民币)的资金,进行再生能源与节能项目的投资。斯托尔顿博格在去年也讲道,他会将投入的金额在今年翻一番;政府还建立了另一个类似的设施,来加强碳捕捉与储存的能力;预计今年开始实行第三种手段——寻求减少交通设施碳排放量的各种
方式。
上天遁地的环境代价
挪威的官僚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思索着与环境相关的棘手问题。比如,高速路部门就探索横越峡湾的各种方式在环境上的相对优点。他们最终决定,桥梁比隧道更具有优势,因为与在桥梁上行驶所耗费的汽油相比,汽车从陡坡驶入隧道并在另一端爬上陡坡所耗费的汽油多要出几倍。除此之外,隧道需要电来为隧道里的灯与通风扇供电,还需要在隧道被淹的时候使用水泵,而桥梁则不需要考虑这些。因此,现在政府的政策会更多地偏向桥梁的建设,而不是隧道。
当涉及到穿越山脉时,则要优先考虑修建隧道:修建一条隧道所耗费的额外碳排放量很快能得到抵销,因为汽车能飞速穿越山脉,而不是吃力地爬越山坡,这样就能省下相当的汽油。据称,挪威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地面隧道——25公里,隧道里布置着固定间距的蓝色灯光,以使疲劳乏味的司机们感觉到他们是在飞速地摆脱
“物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将促成产业变革,其中既涉及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包括物流服务公司在先进解决方案和技术领域内的不断推陈出新。”这一结论源自德国邮政敦豪(DHL)最近的《递送未来: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重点聚焦绿色物流、产业走向等问题,并剖析了未来几年内的行业发展关键。
据了解,该报告建立在对全球3600名客户和消费者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由麻省理工学院、波茨坦气候冲击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机构的诸多权威专家联合德国邮政敦豪的众多专业人士共同编撰完成,富士通、汉高、惠普、联合利华、沃尔玛等也对该报告做出了贡献。
德国邮政敦豪(DHL)首席执行官安澎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在降低碳排放上取得更显著的进步,尽己所能帮助实现低碳经济,而这份报告就非常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洞察和建议。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德国邮政敦豪日常商业运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企业战略的关键要素。世界各地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这也恰好说明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德国邮政敦豪曾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明确的应对全球变暖、提高碳能效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达到碳排放比2007年降低30%。
本次的研究报告称,物流业的特性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决定了该产业对实现多数领域的全面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3%的商业客户认为,物流将成为减少碳排放的战略手段之一。此外,物流在推动整个经济产业的碳减排上也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物流服务公司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环保、社会以及管理方面优秀的公司,其股价表现要比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得较差的公司好8%。此外,物流将不再被等同于价廉制胜的商品。未来,行业领先的物流公司将是那些擅长于提供可持续服务的公司。报告还指出,即使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物流业仍有空间实现显著的碳减排。
“通过优化分发网、采用合理的运输模式以及更有效地规划承载能力与线路等手段,物流业也能在减少碳排放上取得显著成就。”安澎先生表示,“我们此项研究旨在激发业界更热烈的讨论,而这份报告则展现了商业创新和环保需求将如何引领我们逐步提高能效,实现低碳经济。”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碳定价机制将推动市场促成更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一旦碳排放真正引入价格标签,环境因素的考量将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一环。报告指出亚洲客户尤为甘心为环保买单。例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84%的受访消费者愿意购买价格略高的绿色环保产品,而在西方国家该比例仅为50%。在亚洲(中国、印度)等国家,人们对气候变化最为关注,70%的受访消费者视其为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过去几年内,德国邮政敦豪明显感觉到以上两个因素对其业务的影响。2008至2009年间,集团旗下的Go Green碳中和运输业务量呈五倍增长――由1.45亿激增至7.04亿。
链接
有关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数据
在环保、社会以及管理方面优秀的公司,其股价表现要比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得较差的公司好8%。
63%的客户相信物流将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8年到2009年间,我们的GO GREEN碳中和运输业务量从1.45亿激增至7.04亿,几乎是原来的五倍。
消费品行业每年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达2.53亿吨――纸张、塑料各占一半。生产这些纸张需要砍伐700万颗树。
仓库80%的能源消耗来自于照明。
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地区内,8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接受价格更高的绿色环保产品,而西方国家这一比例仅为50%。
2012年1月,航空业将成为第一个进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输行业。此外,欧洲航空一体化II系列措施预计最多可以使碳排放量减少12%。
在欧洲地区,卡车的碳排放量为16.2亿吨,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是由空载卡车造成的(通常与法律规定有关)。
虽然卡车在德国邮政敦豪车队中仅占20%的量,但其碳排放却占集团道路排放总量的80%。
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空气阻力所造成的燃油消耗是总消耗量的40%。
38%的风险经理认为,燃油的供应情况以及供应价格是公司未来所面临的几大风险之一。
瞬息万变,携手共建未来
9月20日,联邦快递在上海世博会美国馆主办了一场名为“瞬息万变,携手共建未来”的论坛,关注货物和信息的连通性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联邦快递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黄赓博士和博斯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分别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入手,剖析了全球经济当前正经历的变化,以及中国对商业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黄赓博士认为,新兴市场的强势增长与出口导向型经济正在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且影响力日益增强,其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在亚太地区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这种领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全球贸易中,在国内增长方面也有所反映。黄赓博士表示:“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坚挺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持。中国不断发展的消费市场在稳定全球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国际需求萎缩,一些国家的出口下滑、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又开始重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但扭曲了国家间正常的贸易关系,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消极影响。中国是近年来遭遇贸易保护主义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但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更要理性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及危害,从而制订和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
中国外贸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现状
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12年3月末,中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摩擦形式不断翻新,不仅有传统的“两反一保”,也有人民币汇率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而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涉及产业不断扩大,不仅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这导致中国企业出口下降,失业增多,一些企业面临亏损甚至破产倒闭的危险;同时,因为各国出台的保护措施要求将环境、生态等因素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中,这就必然会增加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外贸企业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压力,包括外需萎缩、成本上升、企业头寸紧张、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尤其严峻的是,当前欧美的经济衰退衍生出严重而全面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一)贸易保护的目的及手段多样化
与传统的贸易保护相比,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目的趋于多样化。当前,除了提高关税、进口管制、反倾销等直接的保护,也出现了货币贬值、政府补贴等变相保护,还有以政府指令或压力形式出现的干预型保护。在实施手段上,欧美等国家往往通过立法或者行政干预手段来实施贸易保护。如2009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综合拨款法案727条款就规定:“根据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拨款,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许美国进口中国禽肉产品的规则”。该条款通过限制政府部门开展自中国进口禽肉产品的解禁工作,限制了中国禽肉产品对美出口,造成中美禽肉贸易的巨大不平衡。
(二)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加软本文由收集整理化和具有隐蔽性
当前,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加软化和隐蔽,其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形势下,一国若明显地实行贸易保护,其他国家很快就会采取反制措施,从而对双方都产生不利影响。如美国对本土三大汽车巨头的巨额投资,欧盟增加奶制品出口补贴,法国成立基金帮助本国企业免遭海外企业并购等,这些都无疑在帮助本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不过也变相削弱了中国等其他国家产品的优势。
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被不断削减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汇率变动等形式。
(三)贸易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导和蔓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除欧美各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的贸易限制,亚洲国家之间的保护主义也在升温,印度2009年以来对中国发起多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马来西亚计划遣返10万名印尼劳工。这些保护措施的“跟风”现象和报复行为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保护主义泛滥。
(四)出现金融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
一些发达国家政府要求本国商业银行优先对国内项目提供贷款,收缩在境外市场的贷款规模,甚至将其作为是否得到救济的前提条件。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是从金融服务部门开始的。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在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时候往往会加上一条:不允许把钱贷给国外,只能贷给国内的企业。于是,银行纷纷停止向外国贷款,侧重解决国内问题,这就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较大影响。金融保护主义的结果必然是受害国发起贸易保护以实施报复,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演。同时,政府控股或国有化企业后,出于政治考虑干预企业对外投资、雇佣和并购行为,使企业决策带上保护主义的色彩。
(五)“低碳”将成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
以低碳认证为主的绿色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低碳、环保已不仅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出口,甚至是企业的存亡。目前世界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立法,要求其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沃尔玛、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
除“碳标签”成为越来越多国际买家所要求的通行证外,一些发达国家以环境名义,在低碳技术领域设置的贸易壁垒也愈筑愈高。其一是征收低碳税。美国众议院2009年宣布从2020年起对不实施碳减排的国家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法国政府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环保立法不及欧盟严格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品征收碳关税。实行碳关税,会使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削减五分之一,所有中低收入国家出口额削减8%。其二是“碳中和”。碳盘查和碳中和在欧美企业中较为流行,一些大的跨国企业甚至加入碳披露的供应链管理,如宝洁、dell、ibm、惠普等,这些企业都要求其上游供应商提交相应的碳盘查报告。在进行碳盘查后,一些企业向外界购买碳额度,从而抵消自身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碳中和。2009年11月,中国首笔碳中和交易在天津完成。可以预见,随着国际社会对碳减排工作的日益关注,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要求开展碳盘查和碳中和。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国家对碳标签的推行,还处于企业推行阶段,目前在出口产品上加贴碳标签仍是企业自愿行为,但多个发达国家推广使用碳标签表明,低碳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一旦强制执行,将影响未来产品的出口。
转贴于
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加强国际协调,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历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孤立主义,都将同时损害本国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是对双方都不利的短期行为。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非但不能摆脱危机,反而会引发贸易争端,损害国家间正常的贸易关系和多边贸易体制。因此, 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危机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框架内的多边协调工作。中国应积极参与 wto 的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二是加强区域集团内的多边与双边协调。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以及中国与东盟合作框架下,中国应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对话与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三是利用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加强对话与协调,从而达到增进互信、深化合作的目的。
2.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建设进程。在世界贸易大幅下滑的形势下,保市场、保份额、稳出口是中国对外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坚定实施自贸区战略,深化与自贸伙伴的经贸合作,也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的3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4个自贸区,签署自贸协定8个。通过自贸区建设,密切中国与自贸伙伴的经贸联系,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目前中国应积极推进与挪威、海合会、哥斯达黎加、瑞士、日本、韩国等自贸区的谈判,争取尽早达成互利共赢的自贸协定。
3.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促进服务体系和权益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积极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 “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海外单独投资设厂或兼并、收购当地企业,特别到贸易保护严重的国家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和销售,以便有效地规避贸易保护主义,实现对外投资合作平稳较快发展。
4.中国应拓展国外市场,并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国对外贸易过于集中,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因此,中国出口企业不能过于集中在传统的美、欧、日等市场,应拓展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措施的集中影响。同时,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发展自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5.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适时调控出口数量和结构。在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扩散蔓延的情况下,期望通过贸易谈判,促使主要贸易伙伴完全放弃贸易保护政策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则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现实选择。为了避免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或特保措施,中国应尽快建立多层次、多角度以及多渠道贸易壁垒预警机制,适时调控出口数量和结构。
一是政府要加强对外经贸的过程管理,健全包括预警系统管理、调查跟踪管理、案件处理过程和事后跟踪评估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法律体系和操作流程。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要对本行业主要出口产品的数量、价格以及出口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对可能发生的贸易保护及时预警。三是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报送有关预警数据,及时根据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预警信息,调整出口产品数量及结构。
6.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应对更为隐蔽的技术壁垒。目前中国的很多技术标准还远低于国际标准,这是中国产品屡遭技术壁垒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中国必须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化战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快国内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使国际标准尽量反映本国的意见和要求。企业也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二)企业层面
1.企业培育自主创新品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低价竞销是产品遭遇国外贸易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规避贸易保护,出口企业应加速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树立品牌意识,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出产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国家出口检验检疫机构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水平,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全面实现从低价竞销到以质取胜的转化,使中国出口产品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服装;低碳经济模式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理念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所以服装企业构建低碳经济模式必然是一场突破性的革命,低碳经济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服装企业要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大好契机,转变传统经济模式,构建低碳经济模式,提高服装企业的管理、技术含量,在企业中广泛应用新设备,低碳面料,自主创新,低碳生产,使低碳理念深入服装企业内部,这样服装企业低碳经济模式才会得到更完美的演绎,而绿色环保、低碳、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则将成为服装企业经济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同时,低碳经济模式也将是服装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强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上一个工作环节的废弃物同时也是下一个工作环节的原材料,例如发电厂,冷却水、蒸汽可以供暖,煤渣可以做水泥原料。既可以保证电力的供应,节约能源,减少三废的排放,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绿色生态环保标准,一举几得,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只有将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法成功运用到发展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稳定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二、服装产品的低碳表现
1、低碳环保面料
如果制衣业的原料大量使用化纤织物,碳排放量就会很高,如果使用丝绸、棉布、麻布为主要面料,碳排放量就会降下来。服装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使用各种化学制剂,如果其应该用天然、环保制剂,就会减少碳排放量。服装专家建议,这些工艺,企业应该遵循低碳原则进行认真处理,提高应对碳关税的能力和水平。
制约低碳服装普及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制约价格的瓶颈是低碳面料研发和生产成本。然而,推广低碳服装的难点所在是如何寻找适合大面积种植或开发,产量或储量丰富,种植或开发过程中环保节能的服装材料。为了保护生存环境,促进低碳服装的普及,建议政府应该有计划的投资、建立一批开发和生产严格遵循生态标准的低碳服装面料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加速开发新面料,尽早解决低碳服装目前高成本、高价位的问题,推动我国低碳服装面料的发展。倡导低碳着装主张选择原料和面辅料进行设计,增加服装的使用率,同时增强服装的功能设置延长服装的淘汰周期,最终实现节能减排。
2、制作使用碳标签引导消费者购买
“碳标签”是服装企业推行服装生产工序更透明化的一种手段,即在服装生产进行过程中运用低碳流程设计,并转化为成衣上的碳标签。它的作用是低碳服装的身份证,代表服装已经过严格环保论证和检测为消费者选购时提供依据,这样消费者就能更快的掌握衣服的环保性能,也更利于服装节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低碳装材料外观与普通衣服没有区别,但材料却可以循环利用,而且成衣的标签上有“衣年轮”标记,标记越多,代表它再生的次数越多。而“低碳装”可让每个人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低,提倡一衣多搭,增加每件衣服的使用率。
合理生产,控制库存。我们都知道,服装如果没有销售出去,不但占用资金和库存,还增加了碳排放量。因此,服装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减少直至没有库存,缩短衣服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的周转时间,让衣服得到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费。
三、服装企业构建低碳经济模式策略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在许多学者看来,发展低碳经济中小企业大有作为。服装企业走向低碳经济必然是一场突破性的革命。与此同时,低碳经济模式也将是服装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在服装面料的生产环节,尽量用原始的天然纤维原料,比如棉、麻、真丝,少用石化产品,这样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从源头上保证了低碳排放,还支持了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其次,在服装的设计过程中,提倡回归自然,尽量采用天然纤维面料,用棉、麻、毛、真丝面料,既舒适、美观、又符合绿色生态理念,减轻了碳排放量。再次,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工艺,既符合现代人们对天然纤维的爱好,追求精工细作的心理,又可以减少石化产品的使用,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第四,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要提倡节约用电,节约能源,即是减低了碳排放。据服装企业目前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服装企业要走低碳之路,虽非易如反掌,绝非难于上天。
四、服装企业构建低碳经济的展望
展望未来,低碳经济必将渗透到服装企业的各个领域,促进服装企业生产方式的深刻改变。随着服装企业经济模式的转型,服装企业管理、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服装企业低碳经济模式将会得到更完美的演绎,而绿色环保低碳、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则将成为服装企业经济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转向低碳经济模式也将是服装企业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下为服装企业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
1、服装企业将更深入研究运用低碳经济模式。
2、服装企业应对低碳经济时代到来的措施将多元化、科学化、创新化。
3、服装企业的经济模式将更趋向于低化、环保化、科学化。
4、服装企业将更注重创造品牌低碳化,低碳经济品牌绿化将成为服装企业的发展新趋势。
5、服装面料生产、服装生产、管理低碳化、销售低碳化,将使低碳化,环保化贯穿服装行业成产的全过程。
走低碳经济之路是对我国服装企业的远见和智慧的考验,只有超前谋划、掌握主动、赢得先机,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服装企业向低碳战略转型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转型,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服装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新主题,也将开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为我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
21世纪是低碳经济的时代,低碳经济理念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更是现代文明的现实需要。所以低碳经济应从现在开始做起,服装企业应加快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大力倡导企业使用天然、再生和绿色材料,利用新型能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加产能和效率,生产出更加符合人类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服装产品,因此,服装企业也将会有宽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的服装企业只要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良好机遇,释放自身发展动力,必将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先行者。
【参考文献】
[1] 陶红亮.碳经济知识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零碳”的另一层涵义是通过一些活动中和碳排放,比如植树、实施碳封存技术、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或购买碳汇等。
提到煤电、石油等化石能源,我们大家都有感受,那就是亲眼见到化石能源的价格在高歌猛进、一路狂涨。那究竟涨得有多快呢?我们以石油为例。
石油从2000年10.39美元/桶涨到2009年172.37美元/桶。过去十年,国际化石能源价格上涨超过十倍。按照现有速度,未来五年石油价格将上涨五倍。到那时,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有很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很好的高架桥,但到那时可能很多白领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燃油来驱动自己的汽车。
我们有非常好的建筑、非常美丽的城市,但到那时可能没有足够的能源去点亮这个美丽的城市。
我们有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铁,有不断扩张的一流交通设施,但由于能源价格的增长,火车票、飞机票却越来越贵价格越来越高……。
我们人类社会中75%的能源消耗来自于现有的城市模型。现在城市离开化石能源就无法正常运转。这种城市趋势还在不断加剧。而我们中国目前只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化人口还将不断增加。但是全世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能源资源消耗方式再有30年时间将耗尽世界上所有的化石能源。
所以,我们的城市需要转型。
我们先来看这个传统的城市模型。
消耗化石能源,通过燃烧,变为电力和二氧化碳输入城市,输出的是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输入清洁的自来水,输出的是大量污水;输入大量食品、资源,输出的是大量垃圾和环境污染。资源能源终将消耗完毕,堆满垃圾,不可持续发展。不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使得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恶劣天气增加……。
零碳中心希望探索一个新的城市模型:城市能够收集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光能、水源热能和生物能等,收集自然界的雨水和自然水体,并且净化成为可以正常使用的水源,收集废弃的垃圾和废物,输出电能、热能和肥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且,我们也在探索,为低碳城市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它包括:低碳设计和建造解决方案;低碳财务解决方案;低碳运营方案;低碳计量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这些,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
低碳设计和建造解决方案
那么,这种未来的低碳城市模型离我们的生活远吗?
其实十年前,英国就已经建成了这么一个小区,叫贝丁顿小区。自去年7月2日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对英国贝丁顿小区和取自贝丁顿小区建造的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之零碳原理进行了连续报道和详尽的介绍。
零碳馆是中国第一个零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它主要利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集热器提供室内用电及热水。零碳馆的设计原理是为了最大化的减少高效建筑内供冷和供热的需求。零碳技术包含超级保温、蓄热体、太阳能、风和地下水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运用。它将全球节能减排的技术在这里集中做了呈现。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清晰展示了零碳馆集成十几项零碳技术、综合使用、最终达成了零碳的原理。
上海世博零碳馆是一个展示型的建筑。我们普通建筑能实现零碳吗?
能!这是5年前我们与万科合作,做的中国第一个零碳住宅建筑。
原有建筑可以改造成零碳建筑吗?
能!这是我们和万科地产于5年前通过对于原有建筑的改造,形成的一个节能型建筑的典范。
大型建筑可以实现零碳吗?
也能!这是我们与中科院合作的一个项目。一万平米。项目正在进行中。
我们讲零碳建筑,针对的是一个建筑。我们能否在一个区域层面实现低碳呢?这方面我们已经在中国实践了很多区域性的低碳规划了。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海南的博鳌二期,25平方公里乐岛的低碳区域规划。
这是一个鸟瞰图。中间是万泉河。这里没有工业,全是农林业、旅游业等。我们利用风能、太阳能来提供所有能源,通过林牧业循环、旅游业循环等来达到交通、产品、能源、废弃物的一个循环利用,实现区域低碳目标。
这是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某区配套的一个新规划。
我们将城市的功能、要素进行技术上的整合:能源、建筑、废弃物(含污水、垃圾的处理)和农林业、植物及景观等进行一个循环的整合,最终达到一个低碳运行的模式。
低碳财务解决方案
低碳如何为城市带来效益呢?
这是来自上海工商业的电价预测表。大家从表中可以看到从2004年至2011年实际电价与未来上涨的趋势,也可以看到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实际价格与未来下降的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用多久,持续上涨的化石能源之电价价格必将高过太阳能价格。
所以,低碳系统与技术的运用是构建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但是,复杂的低碳系统与技术的使用,采用传统的推广方式进行全面的推广运用,使人们感到困难重重。
这是零碳中心的推广模式。
零碳中心将低碳技术分解为:为项目带来增值、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为使用者带来收益三大块,通过专业管理使得低碳带来更好的投资效益和运营表现。
现在看看在替代式太阳能和热能供应方面,零碳中心能为你带来什么。
我们和浙江一家著名的新能源供应商实施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1.1元/度的20年太阳能锁定电价。这将确保住户的能源安全,为用户省49%的电价。
我们和广东一家著名太阳能热水和空气源热泵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2元/次的洗澡热水供给系统。用户费用省52%。
我们和湖南一家著名地源热泵-毛细管系统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0.5元/平米日的冷水供给系统。用户费用省25%。
我们和广东一家著名垃圾分类和生物质降解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50元/吨的生物垃圾处理,并且提供热水和沼气。用户费用省65%。
替代式中水和雨水供应方面,我们和江苏一家著名雨水收集及中水系统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70%水价的景观用水和冲厕用水。用户费用省30%。
我们零碳联盟的阵容还在不断壮大。皇明太阳能就是我们零碳联盟的成员之一。
2010年5月22日零碳联盟于上海市世博会零碳馆了《零碳联盟宣言》:“我们郑重承诺:以共建绿色家园为目标,积极发掘新型环保能源,努力搭建零碳产品平台,支持零碳技术,积极引导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建绿色家园。”
低碳运营解决方案
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也就是说我们需要1.5个地球来支撑现在的方式生活。到2030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出现衰退,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减少使用地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报告指出过去30年自然世界已有超过1/3的资源被人类毁坏,地球指数降低了35%。这30年里,人类所消耗的资源足足增加了1倍,并且继续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
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人们如何利用一个地球的资源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为了实现一个地球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改变日常生活方式中的默认习惯,而趋向于更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各方伙伴共同合作营造有吸引力的、广为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家园。
低碳计量解决方案
那么,“零碳”、“低碳”――有没有标准呢?
“节能就是低碳”、“绿色就是低碳”――对吗?
毫无疑问,节能肯定比不节能低碳;绿色肯定比非绿色低碳!
但是,这个“节能”和那个“绿色”,分别降低了多少温室气体排放呢?谁降低得更多呢?
要降多少,才能称之为“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低碳产品”呢?
还有,节能80%等于减碳80%吗?……
所以,是否“零碳”,是否“低碳”,一定要进行碳计量。而碳计量,是需要标准的!
这幅图是“零碳和低碳:碳计量执行的标准&使用的方法学”。
基于组织的碳计量执行ISO14064-1:2006;基于产品的碳计量执行ISO/CD14067&参考PAS2050:2008,包括《ISO14040: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和《ISO 14044: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对于基于组织的碳计量和基于产品的碳计量,我们的客户最终都会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查证确认项目的碳计量结果。
关于低碳城市和零碳/低碳建筑的碳计量,目前没有国际和国家标准。我们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依据国际认可的方法学,参考ISO14064-2:2006和CDM方法学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学。这个方法学计量的结果是否可信呢?
2010年8月,零碳中心与上海市环科院、同济大学联合承担了上海市科委关于“低碳世博”的研究课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跟踪评估研究。零碳中心承担其中一轴(世博轴)四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的碳盘查。这是中国首次基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的碳盘查。此项目已于2011年1月获得科技部万钢部长颁发的世博科技先进集体奖。
住建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多方单位对这种方法学进行了评价,住建部孙克放总工签署的评审结论“本评价方法科学严谨,并具有实用性。填补了中国建筑领域中的空白。”
我国第一个产品碳标签由零碳中心于2010年4月23日在国家商标总局备案注册。实施产品碳标签有如下好处。
对于企业和制造商:识别产品链中的减排机会;执行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度量及进行目标产品区分;供应链的结合及更好的碳披露,以及面对全球化的采购可以提高在供应链中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可以用于证明和确认他们在温室气体管理和减排方面做出的努力。
对于消费者:可为消费者提供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可靠信息;可引导他们做出更加有利于环境的产品选择。
目前发达国家非常积极,正在制定温室气体方面新的“游戏规则”,如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以及酝酿中的“碳标签”。这些都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是产品出口大国,又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未雨绸缪。
英国的产品碳标识最早于2007年3月推出。在去年,英国的碳标识已经应用到超过100种产品,包括:食品(果汁、土豆片)、服装 (T恤)、玩具(非电动)、生活用品(洗发水、洗涤剂、灯泡)、服务(网上银行账户)等。
以下是日本的碳标识、碳标签。它明示了产品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
这是韩国的产品碳标签以及应用中的两种具体含义。
中国的碳标签呢?
这是英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产品碳标签对比图。
中国大陆的产品碳标签,即零碳中心于2010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备案注册的零碳商标暨产品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