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村发展困境8篇

时间:2023-12-22 15:19: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发展困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发展困境

篇1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困境 制约因素

在农村的消费、流通以及生产环节中进行资金融通的金融活动就是所谓的农村金融,其中主要包括相关保险、投资、证券发行与交易、抵押贴现、信贷运用以及资金筹集等各种活动,它是金融业与农业相互渗透而产生的。金融机构在2011年年底就已经将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覆盖了,乡镇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大约95.3%的乡镇中设立了分支机构。但是,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形势仍然无法使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得到满足。

一、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

(一)不准确的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定位

农村合作金融在本质上已经与农村、农企以及农户脱离了互助合作关系。我国自从2003年进行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化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迅速、改革顺利,逐渐成为了金融支农的主力军。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农村信用会社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逐渐出现了想商业化银行倾斜的趋势。银监会在2012年对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该组进行鼓励,因此,现有的农村合作银行都要改组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这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业态中就出现了安全隐患大、抗风险能力弱、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市场定位模糊等很多问题。

(二)严重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

“二元经济”结构长期以来使得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落后,甚至于将农村资金大量挪用于建设城市工业化当中。在这种背景下,农村以及农业的发展受到了资金长期短缺的严重抑制。

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出于提高经济效益以及防范风险的需要,导致出现了农业存款远比农业贷款多的现象。很多在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市场上处于“多存少贷”或“只存不贷”的状态,从而将很多农业资金用在非农生产和工业当中,导致无法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

(三)落后的农业保险体系发展

农业这一行业具有高风险性,现代农业面临着诸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等多种风险。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面对着这些风险是无法应对的[3]。农业保险在支持农村金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农村金融风险分散掉。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每年因各种突发性灾害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急需强大的农业保险体系用来作支撑。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保险体系还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中,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不够、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以及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小、品种少等都是存在的问题。再加上我国尚未建立再保险体系,风险分散机制尚待加强,从而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风险居高不下。现行的农业保险规模也无法达到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二、使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

“二元”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城市金融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割裂,大量的农村资金流入城市,这种内生因素成为了使农村金融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主要因素。

农村金融的孕育也受到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但是金融空缺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要严重很多。

农村金融效率受到了较高的交易成本的拖累。农村金融市场在当前并没有将自己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一些正规金融机构并不了解农企以及农户的还款能力、资信情况。农村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经营规模小的农村企业以及资金需求额度少、分布分散以及数量庞大的农户。所以,农村金融机构在投放贷款之前,必须要对农户以及农企信息进行全面调查,这些都使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交易成本有所提高。

三、使农村金融摆脱发展困境的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成为了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使农村金融摆脱发展困境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一)促进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功能定位不准确以及机构设置不足等都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必然趋势就是多元化,所以现阶段必须要促进以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主,以商业银行为辅的金融体系的监理。

(二)财税扶持农村金融体制的建立

农业受到市场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的双重影响,所以是典型的弱质产业。虽然各级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措施和政策,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撑以及财税扶持。促进稳定的财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同时还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向三农事业的贷款予以鼓励。

(三)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由于农业生产受到自然风险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必须要促进现代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我国应该将多元化、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起来,逐渐走上商业型农业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地增加农业保险的品种,将农村保险的覆盖率全面提高。同时,还要促进再保险和重大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使保险业补偿农业的作用发挥出来。

四、结语

总体上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地增加对农业的存贷额度。同时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以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为辅,再加上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也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重视对农村金融的分析和研究,加快促进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 发展困境 依恋理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50-02

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困境分析

1.内部环境

依恋理论提出的基础是基于儿童早期对成年人通常是其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及生活压力的驱使下,农村年轻父母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忽视了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经过在安徽省某村随机调查30户年轻家庭,数据显示,63%的家庭父母双方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与父母同住,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再次见面时,儿童表现出的是明显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退,孩子遇到事情也不会主动去和父母沟通,不会去表达感情,甚至在面临丧失或分离的时候,导致回避的产生,以此造成一些心理或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在学习、生活、道德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问题。①

2.外部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在同辈群体中属于较弱势的群体,在杂乱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没有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加上可依恋的对象不在身边,没有正确的指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二)留守儿童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留守儿童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阻碍:

1.缺乏正常的生活照料及保障

农村父母外出务工,留孩子在家由祖辈照顾,由于缺乏很好的生活照顾加上溺爱,部分留守儿童没有正常的饮食规律,厌食、偏爱零食等造成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家庭及学校教育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中,由于缺乏合理的家庭约束,仅有教师在上课期间的正确指导不足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儿童在成绩落后时产生一种自卑感,自我放弃,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脑子太笨,进而厌学甚至辍学。

3.心理及道德行为偏差

由于留守儿童对父母依恋的弱化,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愿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以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留守儿童会把事情压在心里,不愿向外人吐露,导致性格发生变化,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扭曲,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②

4.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合理的保障

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人身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垃圾食品严重威胁着未成年儿童的健康,儿童好奇心及贪吃的性格导致其不加分辨地去尝试。二是学校与家庭沟通机制不完善。

二、解决对策

(一)内部环境

1.完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渠道

Mastern和Garmezy提出亲子关系是造成儿童发展问题和心理病理问题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家长外出务工时要尽量考虑将孩子带在身边,如果务工地无法解决孩子的教育等问题时,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③,每年尽量多回家看望孩子,或者在孩子放假的时候将孩子接到身边,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他们家庭归属感和安全感。

2.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

一是在条件允许时,在没有办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时,考虑把孩子托付给有责任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亲属等;二是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交流,提醒他们重视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的沟通辅导。

(二)外部环境

1.建设家庭制学校,给孩子正确的监督指导

优化师资力量的配置,实行家庭制教学,完善学校硬件、软件设施,每位任课老师“认领”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全面的指导监督。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及日常饮食卫生安全,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老师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孩子与家长视频或者是电话沟通,帮助孩子,与其父母保持依恋关系;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针对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及心理取向进行及时的矫正。

2.完善社会支持网络

向社会各界发出号召,筹集社会资金,帮助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及所在学校建立学校支持系统,全方位地在生活、学习、健康、心理等方面照顾到留守儿童;社会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通过购买政府项目,直接与留守儿童进行接触,利用组织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实施策略,定期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关的服务,了解他们的需求,切实解决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3.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给农村孩子入城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户籍性质有直接的关系,农村户口的孩子无法进城接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而被迫留守。放开教育系统关于户籍的限制,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让依恋不再在农村留守儿童一方缺失。

4.社会工作者介入

社工通过提供理解支持和心理治疗进行干预。一方面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即长期以来形成缺少对父母的依恋,正确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运用相关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介入治疗。保证案主在自愿自觉的情况下,缓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陌生人的排斥或者敌对的心理。另一方面,要详细告知留守儿童的父母缺失对父母的依恋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并提醒他们在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以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恢复。④

三、结论

依恋关系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长久的意义。儿童早期的这些关系和经历对于以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和深刻的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父母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职责,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也是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政府和相关的组织机构应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问题的严重性,其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也是一个大的考验。另外,社会工作机构应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将儿童社会工作进行本土化改造,以更加适应我国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

现状,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李静,我国留守儿童发展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7(1).

②陈会昌,梁兰芝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心理学动态[J].2013(1).

③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31.

④隋玉杰,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参考文献:

[1]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31.

[2] 隋玉杰,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陈会昌,梁兰芝.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J].心理学动态,2013(1).

[4]俞晓莉,论亲子依恋类型、原因及其应对[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4).

[5]张玉沛,郭本禹.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1).

篇3

【关键词】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困境

一、背景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基阶段”。民办幼儿教育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的,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幼儿的幼儿教养机构的总称”。 农村民办幼儿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民办学前教育已然发展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主体。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1》的数据显示,在农村90%的幼儿园是民办的。就调L镇的情况来看,当地以民办幼儿园居多,比例达80%左右。民办幼儿园从规模上,已然成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主体。

二、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民办幼儿教育从数量上来说占据着农村幼儿教育的主置,但是数量庞大的民办幼儿教育却遭遇到发展的瓶颈。农村市场化的幼儿教育是根植于国家管理机制以及农村具体实际情况之上的,面临着受到国家和农村资源短缺等实际情况的限制。

(一)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在国家管理机制的模糊定位

国家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之中明确指出“在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国家政策条文中明确承认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并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但在具体管理中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民办教育在政策上为政府所鼓励,但在政策具体落实上却没有或很少程度上的享受到与公办教育平等程度的待遇。

国家出台了关于幼儿教育的多项法律法规以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以明确的看到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坚定的支持态度。在国家将具体管理体制和机制分配到地方的过程中,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制使民办幼儿园老师们与国家的政策之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和漏损的过程。就目前的现实的本身情况来说,地方政府缺乏对农村民办幼儿园专业性的管理机制和足够的重视,具体主要反映在地方教育管理机构更多的是注重幼儿园的安全事项的管理,以及对收费问题的检查,对于幼儿园的福利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福利和发展前景方面力度甚微,将教育的重点投放于纳入绩效考核的中小学教育;分管幼儿教育的负责人专业性不强,“只要保证不出事就行了”。国家幼儿教育管理机制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使国家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使国家幼儿教育管理缺乏专业性。

此外,国家的政策基于国家宏观局面的基础之上而制定,但农村与城市幼儿教育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国家政策并不能完全受用于农村。这也就降低了国家政策的效用。地域差异因素也不容忽视,而不能是政策上的“一刀切”。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本身的发展局限

市场化的农村幼儿教育根植于广大农村的具体实际。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的不发达也就造成了农村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局限,另一方面,由政府来规划幼儿园使得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城镇与农村教育资源差距拉大。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困境表现在教育资源短缺等众多方面。

1、教育经费短缺。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生存于国家宏观政策与幼儿家长的夹缝之中。国家出台的宏观政策和指导纲要明确规定限制了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等各种办园标准,在法律上民办教育与公办幼儿园有平等的地位,但在民办教育却往往享受不到和公办幼儿园平等的国家教育经费的补贴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也可享受税收优惠,但目前尚无具体政策,它们仍需缴纳较高的企业所得税;根据《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国家教育税收的优惠政策,但目前仍多数仍需要缴纳营业税、增值税等。这反映了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尴尬的角色困境。

另一方面农村私立幼儿园的经费集资渠道单一,基本上来源于幼儿的每学期的学费和办园人的集资。但对于农村普通家庭来说能够支付的教育经费以及个人集资能力有限。根据我们的调查幼儿园运转费用不仅要用于老师的每个月的工资开支,而且还要保证其幼儿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幼儿园的日常正常运转。经费问题已然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事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一个瓶颈。

2、农村民办幼师待遇低。根据国家颁发的《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我国民办幼儿教师主要分为量大类,即公办与非公办。民办教师指“不占用国家财政编制、工资由办园者支付的那部分幼儿园教师”。民办老师没有正式的编制,也就意味着享受不到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的人事编制待遇。农村民办幼儿老师的基本薪资取决于园方的运营状况,缺乏稳定性。农村民办幼儿园作为自负盈亏的机构,也无法保障教师们的社会保障等其他福利。虽然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但其中并未不包括民办教师。“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民办园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来参照执行,实际上使民办老师没有一个可靠具体的法律保障。由于没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农村吸引不了优质的师资资源,以这家幼儿园的负责人的原话来说就是“师资力量是农村幼儿园最紧缺的资源”。

3、师资水平有限。教授福利待遇直接影响到的是农民民办幼儿的教育水平。有专业幼儿教育背景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那么,农村民办幼儿教育中只有依靠非专业人士。以调查对象中的Y幼儿园为例。Y幼儿园是当地教育质量和教育设施水平最好的一所民办幼儿园。总共有12 名老师。其中有背景专业老师有 6 人,而其他的大多每个班的搭配比例是 1:1保证主要由专业老师从事日常教学任务。与YM幼儿园相比,其他的幼儿园的情况也就更差了。很多幼儿园中主要由年长的农村妇女承担幼儿照看任务。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启示与对策

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对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与我国农村广大幼儿的福祉紧密相连。“从过去的几十年来看,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充分调动了社会的办学资源,扩大了教育供给,满足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差异需求,刺激了竞争机制的形成,从而促使幼儿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其贡献是巨大的” ,因此促进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发展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民办教育的角色困境。民办教育在政策上为政府所鼓励,但在政策具体落实上却没有或很少程度上的享受到与公办教育平等程度的待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最重要的是国家和社会对民办幼儿教育认同与支持,建立与完善对农村民办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

(一)完善国家农村幼儿教育管理机制

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国家农村幼儿教育管理更加专业化。同时国家幼儿教育政策不能一刀切,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具体情况,针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农村民办幼儿园边缘化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地方政府的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应该增强其专业性,完善管理体系,给予农村民办幼儿更多的发展空间,提供农村民办幼儿便利广泛的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之发展成为开放的先进的幼儿教育。

(二)明确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定位,完善投入机制

扶持农村民办幼儿教育政策应细化并落实,建立“以财政拨款、社会投入、家长缴费及公益捐助等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的机制”。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从而提高农村民办幼儿教育质量,解决农村民办幼儿园基础设施等问题。

(三)提高民办幼儿老师的待遇

建立健全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其待遇将会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幼儿教师队伍,落实好民办幼儿教师的编制、社会保险等关系到民办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利益。在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福利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R].2011.

[3] 宋晓梦.学前教育改革之路怎样走[N].光明日报, 2009- 04-22.

[4] 李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政策的变迁特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

篇4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培训;职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2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38

一、农村学前教师发展现状与困境

本调查以河北省一农村教学点附设幼儿园为例。该村常住人口一千余人。随着经济发展,当地兴起机械制造业,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妇女也外出工作,而家中幼儿无人看护及教育成为该村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撤点并校浩浩荡荡的展开,村小由1-6年级减缩至1-2年级,家长面临着孩子上小学高年级择校问题。部分家长倾向于将孩子送至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寄宿,原因有三点。一是孩子在家中无人照管,学习上也难以辅导。二是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无需参与。在众多家长的眼中,教师是神圣的,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更要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过分注重教师的作用,使得家长在教育中应该起到的基础性作用难以体现。三是迫于升学压力,在外求学拥有更高的教育质量。这造成了大量的低龄生源外流,使得村小生源难以保障。为提供照顾和教育儿童的场所,减轻家长的负担和压力,确保村小教学点的生源,就开办了村小幼儿园。

在此教育目的下,该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较低,教师的发展空间也受到了限制。幼儿园成为小学的附属品,依托小学发展而发展,由于没有学区经费支持,加之家长对教育投资少,收费标准很低,为100元/月。幼儿园屋舍为学校闲置房屋三间,与小学只一墙之隔,教师也没有独立办公室。幼儿园管理体制与小学基本一致,作息时间也与小学时间基本相同,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管理与教学体系。

幼儿园班额过多,师幼比过低:该幼儿园小班人数相对较多达30人,中班为21人,大班为25人。师幼比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7至1:8的要求。

幼儿园师资专业水平低,工资待遇低:幼儿园由于没有经费支持,所有教师没有编制,由一名教师负责后勤,三名教师分别负责三个班级,一名为专科毕业,其余两名初中毕业,平均年龄27岁。根据访谈,笔者还发现教师选择在幼儿园任教主要原因为:一是学校要求较低,能够管好孩子就行;二是自己的孩子在学前阶段,而在幼儿园任教,方便照看孩子。幼儿园教师工资1100元/月,相比去年800元/月,提高300元。

二、我国农村学前教师发展策略

(一)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前教师待遇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立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分担、省统筹的项目财政投入体制,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财政投入,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是教师的问题,农村教师的问题说到底是经费问题。对此,国家必须重视农村学前教师专业发展,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二)增加对农村学前教师的进修奖励,扩大社会宣传

农村学前教育离不开农村学前教师的辛苦耕耘,他们是乡村社会知识的守望者和传递者,没有他们的耕耘,但农村教育将是一片沙漠。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就要重视学前教师,但农村普遍尚未形成这一观念。国家层面颁布一系列幼儿园规章以及2011年来“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开展,让教师认识到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同时也为社会再认识农村学前教育和教师提供了平台。另外,要通过奖励和宣传增加学前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农村小学教师通常去县城培训机构培训,而农村幼儿教师却没有进修机构,进修机会少之又少。因此,针对农村学前教师教育发展要增设教育培训机构,适当对教师予以补贴,将“国培计划”开展到中华大地的每个教育角落。

(三)完善多元化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美国学前教师在职培训课程主要有四大领域:社会情感和身体发展(0-9岁)、儿童的创造性和语言、儿童的思维和问题解决、当代社会教育。英国注重保教人员质量,主张在短期培训班中进修,参加各种学前教育学术会议交流,聘请学前教育专家进行授课、现场指导,通过多种途径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技能。

现今中国学前教师教育发展主要依靠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两种途径。英国EYPS培训项目中强调培训的重要性,要求构建多种基本培训途径,以满足不同地域和人员的受训需求,同时也实现了提升教师职前素养的基本目标。而在职进修主要依靠学历进修,这与中国农村学前教师教育发展现状远远不符,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要适合农村教育实情,因地制宜,遵循经济性、实用性、个别化原则。

篇5

    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在内的艺术教育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缺少了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作为培养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对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实施完善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校园艺术教育也更有利于唤起社会对农村的关注,促进农村地区艺术师资力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孩子自我封闭的个性,完善审美。不仅如此,学习艺术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艺术教育课程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村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长期面临着诸多困境,也正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因素,农村的艺术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盲点”。

    1.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学校、家长、学生自身在内,都对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认识,单纯以最求文化课的高分以及升学为目标,艺术课程被普遍认识为“副科”,甚至是“副科的副科”。有些学校甚至占用美术、音乐课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课,长此以往,便对艺术教育的产生轻视的看法,更不利于参与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甚至连相关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定相关教育规定是并没有将艺术教育列为“必修”的重要课程,只是将这些艺术课程屈居主课之后。

    2.农村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师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城市中的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师往往都是非专业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开展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有些农村中小学中,美术、音乐等课程往往都是由语文、英语老师兼任,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往往是单纯的娱乐性质,无法掌握绘画或是歌唱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削弱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不利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良好审美的培养。

    3.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不足,造成艺术教学缺少最起码的设备

    充足的教学设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辅助,而在很多农村学校之中,相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却是极其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器材,美术用具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专门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画室。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艺术教育课程便很难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财政支持也明显不足,而学校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上,首先保证“主科”的师资,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社会对农村的教育关注力度不足,人们对在农村工作存在偏见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距离较为发达的城市较远,所以广大艺术专业毕业生宁肯在城市中做着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大老远跑到农村学校任职艺术教师,心中对农村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便很少有人会愿意到农村做教师,教育资源的倾斜变得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富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无人问津。

    三、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对策

    1.要在思想上扭转对艺术教育不合理的偏见,让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充分的。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艺术的力量深入人心,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的开展教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可以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逐步打开农村艺术教育的局面,让农村艺术教育成为常态化的课程,让每一位农村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2.要确保农村艺术教育课程的师资,引进专业过硬的教师进行授课

    一方面,要呼吁上级部门制定政策,为农村地区补充大量的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的艺术教育人才队伍,使之可以源源不断的服务于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可以与专业院校建立对口支援,让优秀的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专业学习跨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给与艺术课程以充分的空间,要合理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并将课程列入实施计划严格遵守,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可以充分学习艺术,更好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3.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大支持

    在进行教育拨款时,要留出专项资金保证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应为各校区合理添置相关的教学设施,并且要不定期举办文艺节目,为校园增添艺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

    4.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均衡教学资源

    要从根本上改善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农村的艺术工作中,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艺术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选派一定数量的市、县级学校中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的艺术教育,分享各校区、各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的艺术教育共开展的更有活力。

    5.要认清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困境 河津市 现状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84-02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党的十报告也再次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增长的能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是需要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由此可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的主要载体,是促进我国农民就业转型,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纵观中小企业的发展史可知,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依靠城市工业的扩散外援型发展和依靠在农村地区兴办非农产业推动的内生型发展两种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仍然没有跳出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内生型模式范畴,其农村工业化不是依靠城市工业的扩散,而是依靠在农村地区兴办非农产业来推动。这就决定了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农村内部,有利的农业筹资环境和完善的资金输入机制是充足的资本来源保证。中小企业在吸容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发展是否健康对于一个地区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吸容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津市农村中小企业现状

河津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隅,是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河津经济较为发达,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三晋首富市”。

在河津的经济中,农村中小企业可谓占据“半壁江山”,据初步统计,共有1000余家,每年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当地GDP的60%左右,上缴税金占当地国家税收的50%左右。从就业方面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该市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据相关部门测算,中小企业为当地提供了7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解决了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大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

但是,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形势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河津市的中小企业面临经营成本上升、订单减少和资金链紧张、融资难等困境,加之节能减排降污的压力,造成企业利润减少、成本持续增加的严峻挑战,很多企业面临破产。这一因素成为河津市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原因。

二、河津市农村中小企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研,大部分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1.融资困难。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匮乏将会让企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融资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调研中,大多企业都存在融资少、融资难、融资严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渠道不畅、资金有限、审批严格等。企业需要资金时,大多都是通过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审批条件严格,很多企业的贷款批不下来,或者是贷款的额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成为一些企业转为向民间资金借贷的主要原因,而民间借贷的利率又高,很多企业都是硬着头皮贷,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借贷风险加大,同时也限制了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2.利润空间缩减。利润空间缩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特别是人工成本的上升。改革开放之初,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纷纷进城打工,为城镇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另外,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正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据相关资料显示,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就会出现拐点。而我国目前正好进入拐点。所以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提升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如土地价格大幅上升,能源、资源包括水资源价格也在大幅上升。宏观层面的因素传导到企业,就表现在成本的上升,利润的减少,企业压力很大。

3.风险加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风险因素逐渐增多,如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影响,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经常会导致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使企业遭受损失。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外部法律环境越来越规范。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如果企业不注意环境的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的各种问题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都可能对企业造成负面的法律后果。以上这些风险都是初创企业难以应付的。

4.人才流失严重。中小企业由于其天然的“规模小、制度不健全、待遇不高”等原因,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河津神舟电声是一家生产扬声器的小企业,由于其地理位置在小梁乡,所以其用工大多是周围居民,这些居民经过培训,上岗实践成为熟练工后,很多就因各种原因辞职不干了。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融资渠道单一。目前,该市大部分企业融资渠道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究其原因,主要有宏观上全省金融环境很不完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等,宏观上的不足导致企业养成了靠借贷融资的惯性思维,不会利用新的融资渠道。

2.管理不严,创新不够。由于企业规模较小,部分企业在管理上存在问题,有的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权限分配有问题。另外,企业面对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小的局面,很多企业束手无策,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3.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隐形风险,很难去预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处于初创期,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质量和销路上,应对风险的意识很弱,能力不强。加之企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法律意识特别淡薄,如购销环节不签合同或合同不规范、与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财务规则设置账簿等。

4.激励机制不够。激励是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企业能否留住人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一般待遇比较低,激励机制不健全,大多人才因激励不够而辞职。

5.农村中小企业资质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可用于注册、生产、营销的本金小,造成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难觅,因此,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小、可替代性强、经营风险高、前景不甚稳定,持续经营能力不够;同时,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且缺少应有的监管和制约,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三、加快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1.利用政策,拓展融资渠道。良好的金融环境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缺口也变得越来越大。2014年,山西省GDP增长目标是9%左右,而201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山西GDP的实际增幅仅为4.9%,低于预期目标4.1%左右。为了防止经济继续回落,山西省目前提出振兴经济的三条路径,一是金融振兴,二是科技创新,三是发展民营经济。河津市政府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政策,为本市企业营造融资环境,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担保机制,为解决企业担保难融资难创造条件,建立银企联谊制度,加强银企沟通和彼此诚信,为中小企业发展赢得银行资金的支持和倾斜。中小企业也要主动顺应潮流,积极利用新的融资渠道来融资。

2.加强管理,拓宽利润空间。管理是否科学,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企业利润的高低。而是否盈利,关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销售,一个是费用。销售方面,由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市场需求减少,所以扩大销售比较困难,企业要想盈利,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降低成本这条途径。降低成本只有通过加强管理,要更加科学地核算成本,减少各种费用的发生。此外,还要科学设置激励制度,留得住人才。另外,企业要积极学习好、利用好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如所得税、增值税优惠政策、山西省减负69条等。利用政策,降低成本。

3.积极创新,提升防险能力。企业面临订单的减少,要努力对产品进行创新,要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同时,要学会“借助外脑”,加强与西安高校、南方经济发达省份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增加科研支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学会利用品牌战略,用优质品牌开拓市场,进而带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引导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另外,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融资或者是间接融资,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若想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农村中小企业就必须对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提高透明度。良好的财务信息披露不仅可以使公司获得良好的业绩与评价,而且能够吸收更多的股市投资资金。

4.发挥信息服务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的运用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应建立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的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解决融资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平台的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服务平台只是单纯地堆积信息,无法找到在线咨询的入口,或是在线咨询的功能差,效率低下,很长时间得不到答复,或是为了应付,答复内容三言两语,文不对题,无法与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那么很难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为了发挥信息平台在现实中的作用,提升平台对农村中小企业的吸引力,需要以农村中小企业为中心,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扩大传播的覆盖范围。

5.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减少对农村中小企业担保整体信用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发挥银监会、证监会的职能,金融监管部门与政府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协调机制。同时,转变监管方式,由事后监管和行政监管模式逐步转变为风险预警控制监管和行政核准监管。一方面,加大农村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货币资本的比重。防止其用不能变现的土地、不动产、机器设备作为注册资本,惩处非法抽逃资本的行为,提升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另一方面,对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服务状况进行监测。开展对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的半年度、年度调查,开发与应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与业务信息报送管理系统,对农村信用担保服务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引导和促进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09)

[2] 陈红艳.国内外行为金融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P66-67

[3] 顾晓安,李彬彬.差异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基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J].上海金融,2009(1):P35-36

[4] 刘浩.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J].财政金融,2009

[5] 陈啸.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作者单位: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运城 044000)

篇7

关键词:农村 薄弱学校 困境 出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的推行,我国农村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尤其是在校园建设方面,大大改善了学校的面貌。但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是不能仅仅依靠校园建设、校园环境的。“据调查,薄弱学校在大部分城市占20%左右,少数达到30%,甚至40%,若从广大城镇以及农村中小学的情况看,薄弱学校占的比例更大,而且近年来校际差距越来越大,薄弱学校问题越来越严重。”[1]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

所谓薄弱学校是指由于学校教师素质不高、生源数量不足、无发展特色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其现状主要表现在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在薄弱学校,尤其是在低年级,有的老师要担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有的甚至还要担任班主任,一人多职,负担比较重,并且精力分散,教学质量也很难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学历低,而且在校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代课教师,有的教师是中专、中师毕业的人员充当,有的甚至是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培养,仅仅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这些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素质上,还是在专业素质上都与实力较强的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方式老套,课程单一。“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成为陈旧教学方式的标志,而这在薄弱学校的课堂里却屡见不鲜。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分析得较为细致与透彻,学生通常没有思考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而得出的结论也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的课程设置单一,主要以语数外等学科为主,课外活动缺乏,社会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学到的也只限于课本,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抑制。

(三)学生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本地,家庭作为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但是有些农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却不能提供很好的文化氛围,他们平时看的书比较有限,没有形成很好的习惯,家长也不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素质。而在薄弱学校,这些学生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对教育的期望值并不高,因此也导致了好斗厌学的问题学生的出现。学生数量不足主要是现在很多学生及家长选择教育质量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

二、农村薄弱学校的薄弱成因

(一)教师流失严重,培训机会少。一方面,农村教师工资比较低,工作条件差,很多教师不安于在农村学校任教,有的教师甘愿回家务农,或做其他的事情来谋生;有的教师会想法设法去一些条件好、待遇好的学校,这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失;还有很多老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丰富的师资不能流入农村学校。这些都是影响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培训的机会不多,其教学思想、方式等不到更新与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二)课程设置僵化,教师观念落后。对于教师来讲,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也只注重分数和升学率。所以,即使学校按照教育计划安排一些活动课程、实验课程或是一些所谓的副科,也只是流于形式,很少能按照课时完成学习任务,所教授的课程仅限于升学考试的那些内容,课程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也得不到创新与加强,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学生学习态度消极,部分学生转向优势学校。一方面,校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通常不是很积极,通常他们不太注重学习,对教育的期望值并不高,因此也导致了好斗厌学的问题学生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从由书读到读好书成了新一代农村学家长的共同追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农村新一代学生家长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强烈的愿望。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农村转到城市就读,这也是薄弱学校生源不足的因素。

三、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对策

(一)有效提高领导者和教师的素质,更新观念。首先要提高校长及相关领导者的行政能力,可以通过培训、与其他名望好的学校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领导学到更多先进学校的方法,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使学校自身得以完善。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等,接受培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国培计划”的实施,是“促进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培训资源公平分配的政策”[2],“‘国培计划’相当于一台‘种子机’,它要使通过培训的教师成为种子教师”,[3]而种子教师于农村薄弱学校来讲正是雪中送炭。

(二)充分利用当地本土资源优势,开发本土课程。充分发觉和利用本土资源可以让教育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注重研究开发、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校史资源、乡贤资源中的教育元素,学校对其加以充分利用。领导们要善于发掘、教师们要善于利用,才能开发出好的本土课程,使其成为学校竞争生源的一个优势。薄弱学校可以借鉴这方面发展好的地方,浙江省上虞市开展的园区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园区把自己的乡土文化如孝德、乡贤文化活教材的选择。[4]这都为薄弱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三)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创造学校自身的特色。一定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材”的观念,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以使学生能够更自信的对待自己的学习。对于学校来说,要发展其自身的特色,就是让每个学校都能打出自己的品牌,如有的学校以篮球运动享誉本地区,有的学校以音乐、美术等为特色。对于薄弱学校来说,能够在某一方面见长,也能够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办学特色是薄弱学校走向成功之道。[5]“特色”可以让一些薄弱焕发生命力,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提升,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更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讲,学校也可以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这样便有利于生源的流入与薄弱学校的发展。

四、结束语

任何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除了靠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以外,还应不断的完善自身。尤其对于农村薄弱学校来说更需要发觉自身的潜力,结合当地情况和自身条件,借鉴成功学校的办学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样薄弱学校才能生存、立足与发展。(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指挥,冯文全,黄育云.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J].教育评论,2007(10):21.

[2] 赵忠山.“国培计划”振兴边远地区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4-13

[3]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

篇8

一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几经改革。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依然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城市中心”取向,为农服务的自觉意识不强。农村教育只是城市教育的翻版,农村学校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不少农村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奋斗目标,重普通文化知识的传授、轻职业生活技能的教育,农村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最终结果是使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在客观上为“读书无用论”提供了佐证,挫伤了农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如何在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视野中,在城市化的背景中认识农村教育,仍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11

2“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虽初步建立。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是影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农村教育经费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的展开将会陷入更大的困境。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把农村基础教育的事权由乡级政府提升到“以县为主”,有利于县域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从实际的效果看,“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并不能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县级财政能力与其所担负的责任不相称。[21因此,“以县为主”的新体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对贫困地区来说,薄弱的财政能力仍然无力保障教育的投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3]

3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很差。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22.3%和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32.55%和35%。④截止2002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6省市以外,全国其他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41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再加上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4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协调不够

近年来,我国农村和农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农村面临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量富余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些都对农村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农村教育在办学模式和培训内容等方面应该加快改革。应当说,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还远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弱化的趋势。有的学校以职业教育的名义行普通教育之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现象。因此,认真总结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三教统筹”,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已刻不容缓。

5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的整体数量和结构也不尽合理,农村教师流失严重,代课教师还普遍存在。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比较低,而且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屡禁不止。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02年底,各地累计拖欠中小学教职工国家规定标准工资共134.41亿元。2003年1月,有11个省(区)新欠农村教职工工资2.59亿元。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条件差,其生存现状和精神状态令人堪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学习和培训机会缺乏。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目前的状况,远没有达到农村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

6城乡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初中辍学

问题严重,义务教育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教育存在较大着差距。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已全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中、西部地区普及初等教育仍困难重重,学生的辍学率还比较高。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调查,2001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初中阶段男童失学率为8.5%、女童失学率为12.4%。②此外,同一地区农村教育的差距也不容忽视,县镇的教育明显优于农村。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县域内,农村与县镇相比,辍学率明显偏高,大大高于“普九”将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51

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政策和条件支持,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涉及到管理体制、课程教材、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政策导向的转变。

1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端正农村教育的服务方向。提高“为农服务”的自觉性农村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为谁服务?这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6]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村教育就不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弱化了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功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教育应牢固确立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一方面要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大批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县为主”主要是指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而不是投入体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责任。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农村基础教育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将农村基础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并优先予以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的时期,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大中央、省市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而且有利于基础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大区域内均衡发展。

3积极探索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转变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问题既是困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的难点。[7]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农村教育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从实际出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要关注农村并结合现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农村课程体系中来,发挥农村学校课程传播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作用。种植、养殖、园林花卉、农产品加工、温室栽培、机电维修、市场营销、美容理发、烹饪、驾驶、建筑、家政、农业环保、美术摄影、农业经营管理等,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结合农村教育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加快培养和造就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优化农村教育结构,逐步建立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业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教学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继续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扶持农业类专业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积极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和非农业就业必需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和非农业转移两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也要逐步提升办学水平、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63农村职业教育既要为当地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又要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职业分流的需要。总之,要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相融合,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一体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