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1:25: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现代物流业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策略
(一)2012年宿迁物流业的发展成果
2012年,宿迁物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23.4%,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9%;规划引导、政策驱动、项目支撑、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市14个物流业重大项目累计投资1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9%;沭阳县物流产业园、宿豫区通联国际物流中心、京东360全国客服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投资进度均超过全年计划;全市培育物流业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达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家;新批省级重点物流企业1家(沭阳物流中心),创建国家4A级物流企业1家(中联物流);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全市累计引进投资超亿元物流业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沭阳百盟物流、泗阳粮食物流、泗洪波涛物流、宿豫通联物流等项目相继落地;市发展改革委和宿城区引进传化公路港、全峰快递总部基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个项目成功签约。
(二)宿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相互依赖支撑,是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宿迁地处江苏北部,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势,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意义重大。
1.水系优势突出
宿迁市境内水系发达,京杭大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洪泽湖西线、柴米河、淮沭新河、北六塘河等构成了主要水运网络,京杭运河宿迁段长114千米,位于全段的中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内河港资源优势初步显现
目前,宿迁共有年吞吐量2万吨以上港口25个,478个泊位,码头岸线总长6847米,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完成吞吐量2000万吨,较大码头6个,分别是皂河港、宿迁港、洋北港、泗阳港、青阳港、沭阳港,已全面进行规划建设内河港区。
3.合作机制推动强劲,铁路带动效应明显
自2007年宿迁市与连云港市签订共建共用口岸合作协议以来,两地联动合作模式推动强劲。宿迁将连云港口岸的服务功能延伸并优化海陆多式联运模式,推进了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建设,建立了“无水海港”。宿淮铁路新建将大大提升对外交通条件,有助提升综合运输水平。
4.物流市场供需两旺,潜在物流需求亟待释放
随着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急需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大的物流网络支持。为此,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物流外包的趋势带来了物流供需市场的繁荣。
二、宿迁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近几年,宿迁现代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滞后
宿迁市现代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特别是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宿迁对现代物流所包含的信息化、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业务流程再造等高端业务涉及很少。在内部管理、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尤其是在综合物流服务设计、社会化物流服务与顾客企业供应链的衔接、全社会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差距较大。这些问题使得宿迁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与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竞争的能力。
(二)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完善水平直接决定着物流企业发展的效率,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体现在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也体现在地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上。宿迁市物流交通以公路交通为主、水路交通为辅、铁路交通为补充,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目前,境内的五条运输通道除京沪通道外,其余均普遍存在通道供给单一、运输保障性较差等问题。公路、航道等级偏低,港口建设相对滞后,且主要港口缺少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高效的集疏运方式,导致未能发挥水路运输的作用。境内新长铁路仅在泗阳有小型货运站,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大大制约了宿迁市物流业的发展。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乏
宿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跟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还没有公共的货源、车源及交易、管理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调研过程我们中了解到,部分大型物流企业,如中联物流、交通物流企业等,都在准备构建公共信息平台,但是缺乏资金扶持和政府引导,目前还没一个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现代物流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从先进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看,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现代物流知识和现代物流管理水平与实践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宿迁的现代物流企业除了极少数企业以外,多数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都很难满足现代物流企业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另外,现代物流的发展急需大量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这同样是制约宿迁现代物流社会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物流园区中心的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宿迁市有关部门对全市物流业做过整体发展规划,但宿迁市物流业物流园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地区尚处于松散管理的状态。 因此,宿迁市物流园区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物流业还没有形成产业聚集,体现不出规模效应。
三、推进宿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现代物流产业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理念,本文提出推进宿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加强新建公路、港口、铁路和机场等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完善中转联运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积极打通跨地区的交通通道,努力建成公路、水运、铁路、空运、港口相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依托新长铁路、宿宿淮铁路、徐宿淮铁路的建设,加快延伸专用线,实现与内河港口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公铁水联运的发展。加强物流中心仓库的改造和建设,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等,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二)搭建物流企业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对于监管机构、行业中介机构及物流企业均意义重大。企业对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主要包括与物流运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物流市场供求信息、海关信息、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运输网络信息和环境信息等。监管部门及行业中介组织要把握和分析交通物流的总体情况,要从信息平台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决策,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同时通过信息平台政策法规信息。针对公共信息平台投入高、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建议由政府牵头兴建该平台。政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将该项工程交由第三方企业承建,平台建成后,通过向使用平台的企业收取使用费的方式逐渐回收成本,使用费要留足必要的备用金用于平台的日常维护。
(三)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土地利用、税收支持、技术开发、软环境治理方面多做工作,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将物流业培育成为宿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安排专项产业基金对重物流项目进行扶持,对于经营业绩良好的物流企业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奖励。对于资金短缺的物流企业,政府鼓励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中外合资等多种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在物流企业融资困难时,主动与被融资对象( 银行) 进行沟通协调,为企业融资搭建一条绿色通道。在税费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减轻物流企业的负担。
(四)促进物流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宿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滞后,这与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因此要促进物流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鼓励大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股份制改造,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内部管理科学、高效,争取实现企业创效益、人民得实惠、城市得发展。中小企业也要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合并、重组,学习先进地区、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企业效益。
(五)培育新型物流人才
针对宿迁物流人才匮乏这一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进,不可急于求成,让培养人才真正服务于实际需求。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采取各种方式,强化对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物流发展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交通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引进交通物流专业人才。同时,采取高等院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有针对性地强化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宿迁市交通物流发展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文忠,任海林.北京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
(一)政府政策与资源整合方面
主要经验:放宽交通运输管制,鼓励竞争搞活市场。
美国政府对物流业的管理采用“有所管”和“有所不管”的策略。“管”的主要是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监管,“不管”的是指交通运输经济法规的放宽管制。在交通经济法规方面,美国经历了“松-紧-松”的演变过程。19世纪以前,美国运输市场处于松散无序状态,恶性竞争严重。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规,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承运人的市场准入、运输费率的调整进行了严格限制,其结果是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窒息了市场活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抵制。80年代后,美国政府通过一连串的新规,放宽对交通运输的管制,完全市场化。
美国交通管制的市场化与19世纪的混乱无序和恶性竞争相比有着本质区别:其一,是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严格规范,运输市场秩序较好的前提下放宽控制,放而不乱;其二,少管不是不管,如加强承运人对运价调整的控制,以及对毁灭性恶性竞争的控制等等;其三,在运输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和实力的情况下放宽管制,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和兼并,形成一些大型的跨行业物流企业,促进多式联运的成长。例如,放宽对铁路、公路、海运管制后,以铁路为主的CSX公司和以海运为主的A-CL公司的合并,产生了全美第二大铁路公司和超大型驳船公司;其四,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强化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例如,全美公铁联运龙头企业JB. HUNT公司通过购买铁路服务的方式,与美国所有的一类铁路经营商展开合作,在价格、选址、服务人员及设备配置、提供服务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最早实现了集装箱公铁联运,赢得了自身的成长,也使公铁联运成为全美最活跃的运输方式;其五,美国政府在放宽运输市场管制的同时,对物流发展相关的环保和安全问题加强了监管和规范。建立了《运输安全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综合环境责任赔偿和义务法》、《危险品材料运输法》等一系列法规。
(二)交通设施与物流成本方面
主要经验:建立良好且发达的多式联运综合运输网络。
美国物流业的发达,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密集而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美国航空运输几乎占全球“半壁江山”,2009年国际机场协会对世界货运机场前20名排名中,美国就有8家。美国海运一直维持在全球前列,洛杉矶港、纽约港、长滩港等都是世界大港。美国全国铁路总长30多万公里,全球最长。美国全国公路总长度约6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10多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美国政府在重视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交通设备的标准化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作。为此,颁布了《多式联运法》,并早在《2000-2005年运输部战略计划》中就提出多式联运是美国运输系统四大特征之一。
美国物流成本虽然不是全世界最低,但一直稳中趋降,物流总开支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由于美国交通网络成熟较早,交通费用与整体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下调空间有限。而仓储业中信息技术、管理软件和自动化设施的广泛应用,以及“零库存”生产的普及,成为节约物流成本的主要空间。
(三)物流人才与物流研究方面
主要经验:重视物流人才培训,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实践紧密结合。
在美国,从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到政府,都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形成一种多层次、多渠道、适应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培训机制。最直接的物流人才培训来自企业本身,大型物流企业如UPS、FedEx,以及一些普通规模的物流配送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负责对新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物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如UPS物流配送中心,新员工入职后先要接受一个星期的业务培训,以后还有不定期的培训,平均每位员工的培训费达几千美元;其次,行业协会除促进物流业界的联络、合作和开展物流研究外,很重要的一项业务就是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第三,学校是物流人才培训的重要渠道;第四,政府对培养物流人才高度重视,除提供资金鼓励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和物流课程外,还与大学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物流人才。
(四)物流园区建设方面
主要经验:园区建设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及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不是政府的需要。
美国物流园区定位为工业园区,依托仓库、配送,以多种运输方式的连接体现并发挥物流功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给予赠款、贷款、贷款担保和税收优惠等扶持,或者以国家投资基建银行管理方式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如直接资助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等。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政府为税收的需要才建设物流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企业提出建设申请,政府予以协作。当前,美国物流园投资建设主要采取四种模式:私人投资、某核心企业集中投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如UPS)投资或非专业物流公司投资(如沃尔玛)、自然及交通条件形成的物流园。
(五)龙头效应方面
主要经验:高度重视,加大扶持。
2010年世界前五大物流企业中,美国公司占据其三,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样强势拉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美国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以UPS为例,其航空物流的国际巨头地位及影响力、世界一流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高级人才队伍及对大量物流人才的需求、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实施及计划兴建全球航空物流配送中心的部署等等,与政府的物流发展规划高度吻合,从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更多人力、物力的倾斜配置,开辟了机场物流园,建立了多式联运检索中心,促成了UPS“世界港”物流基地的建设,从而大大推动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美国经验对我国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的借鉴
(一)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通设施体系建设滞后。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
总里程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仍居世界第二位。通过两年到三年的建设,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可赶上美国,但在建设质量、路网设计和管理水平上,与美国仍有差距。各种交通方式条块化管理、不规制的市场分割及竞争,使各方式间缺乏连接和渗透,成为制约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物流成本和道路运输费用偏高。一般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11%左右,而我国高达16%。根据香港贸发局估算,我国物流耗去工业品生产周期总时间的90%和总费用的40%,三分之二的物流支出来自过多的仓储和运输费用,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毁和丢失。另外,就是我国道路运输效率较低,而公路运输费用较高。
三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主要环节的运作中,仍以人工和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主,自动化程度低,信息技术应用少。
四是缺少辐射功能强劲的超大型物流企业。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物流企业踊跃进入我国设点,国内物流企业也逐渐做大做强。但是,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真正把地区总部迁入国内的不多,辐射功能强劲的超大型跨国物流企业还很少,全国物流企业总体仍然呈现小、散、弱的发展态势。
五是物流园区建设多而不精。近年来,各地政府对扶持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建设了大量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对推动物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式联运的物流园区较为罕见,难以真正吸引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入驻,其龙头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作用发挥不强。
(二)对我国加快发展物流业的建议
国家经济转型需要现代物流的基础性支撑,现代物流的难点是综合运输的实现和高效率,而综合运输的发展必须依靠加快枢纽型物流园区的建设来实现。
1.设立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按国家对物流园区的建设标准并确立相关定性定量考核体系,从国家层面将土地、财税、体制创新等政策直接给予园区,并要求省级政府对应配套,在此基础上予总结推广。成功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应具备“四个一”:一个非赢利的规划管理机构;一个完善的综合交通通讯网络;一个有特色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一个(批)大型的现代化龙头物流企业。
2.打破条块分割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点对点”、“门对门”的快速配载及多式联运的有效衔接。为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可进行一定的机构改组和合并,以一个专业的高层次机构,如“物流发展局(委员会)”对物流发展及相关政策进行策划、统筹、协调和指导,一揽子解决行政收费、路桥费太高等物流成本问题,从而进一步突出物流支柱产业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建立多式联运快速通道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专项扶持,形成城市间交通网络或物流园区之间的多式联运快速通道,加强各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连接。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特别是铁路集装箱运输业。通过“海铁联运”,改变目前集装箱陆路运输绝大多数依靠汽车的现状,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节能环保,对疏港的快捷运输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培育扶持大型物流龙头企业
借鉴美国扶持物流龙头企业的方法,在人力资源、交通设施、用地、税收等方面给扶持企业开“绿灯”,提供最好的条件。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应鼓励以关、停、并、转、卖等形式推进园内不同业态物流企业间的整合,并引导其与国际大企业合作,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带动中小企业加盟发展。
5.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网络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国际化
1 国际化趋势
1.1 绿色物流
如今,随着各国推动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化,与传统物流相比,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逆向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打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方向。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循环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1.2 第四方物流
就传统意义而言,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聘请仓库、车队来做仓储、货运,属功能;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它承担了对物流规划决策内容以外的实际的物流操作业务。
在当今商品流通高频率、大范围,物流市场交易费用需要降低,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变的形势下,第四方物流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1.3 物流服务个性化
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趋势,是现代物流营销观念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订单变得越来越小,客户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产物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发展个性化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及其技术,善于创新,积极与客户沟通。
2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专业化程度高度发展和现代经济分工细化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很好的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增加了税收。
2.2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从事生产互动的企业与物流业日益融合、互相依赖、互动发展,物流连接着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储运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一体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2.3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招商引资,优化第二产业结构,聚集高端产业,优化配置地区资料。
2.4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带来物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将为餐饮、会展、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带来配套的服务,进而整体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5 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物流将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连接了起来,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加强了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率,降低能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政府层面的对策、措施
3.1.1 政府重视做好规划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物流业指的是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管理方式,将物流过程中的包装、仓储、搬运装卸、物流信息、流通加工、区域分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供应链的新的服务业体系。政府从事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是指企业参与的纲领,是物流业发展的蓝本。由政府出面,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科学可行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是加快和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编制的规划需具备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3.1.2 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举,合力推进
相较于传统社会分工,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现代物流业涉及仓储、商贸、运输、配送、保险、金融和海关等多个业务部门,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多方位的协调才能使得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3 加快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而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也自然成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立足于客观实际,与当地发展情况相符,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航线、路网和管网规划实现有效的衔接。政府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既不能放任其发展,也不能过多干预,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自主投资,促进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3.1.4 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业的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要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前提和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应由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通讯基础设施和行业及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5 实行税收优惠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物流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取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纳税申报是可行的。对于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物流企业,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3.2.1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不足,并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现状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合格的实践能力,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培养能适应其发展的专业人才。
3.2.2 改变企业规模,有效重组、规划
物流发展的最终体现是大量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因此,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培育出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造,对其原有的物流设施和流程进行重组规划,从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要将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外延,实现物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但是必须立足于本地物流业发展的实际。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莱芜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经济实力较强,发展现代物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就目前来讲,我市的综合物流还处于较低水平,现代物流刚刚起步。因此,如何结合莱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进而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建设经济强市
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首先,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现代物流作为重要的生产业,每增加5.68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2000多亿元的社会财富。其次,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推进资源、信息、人才等资源的整合,增强区域竞争力。第三,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改进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第四,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加强原材料和产品流进流出的源头监管,进行市场综合管理。
(二)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
第一,发展现代物流能更好地推动物资合理流动,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二,发展现代物流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产品的流通,从而将农民的更多精力和资金集中在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发展现代物流为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行业提供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机会,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生产和流通企业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加强企业竞争能力。
二、莱芜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需求丰富
莱芜矿产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全国闻名的“三辣一麻”产地,据统计物流总量已超过32000万吨。其中钢铁行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拥有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辖区内主要有莱钢、泰钢和九羊钢铁三大企业,钢铁总产能已达2000多万吨,每生产1吨钢,就带来5吨的物流运量,产成品及原辅材料的年货运量达到1.1亿吨左右,这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二)区位及交通独具优势
我市交通区位优越,离济南都市圈距离最近,截止到2008年底,莱芜市境内国省干线总里程397.7公里,形成了以莱城为中心,济莱、青莱、博莱、莱新、泰莱等5条高速公路与普通干线及城乡道路有机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与周边各市快速互达互通,直达重要交通节点,如济南机场,青岛、日照等港口,使我市成为承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铁路连接全国铁路网,货物运输快捷方便。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市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提高在全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为莱芜产(商)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近几年来,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市物流业发展基础平台已初步形成。齐鲁钢铁物流园、鲁中“三辣一麻”交易中心及农产品信息公共平台、十八乐物流配送中心、莱城工业区商贸物流园、钢城商贸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通信网络逐步完善。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商务工程的建设都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四)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随着物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为指导的物流企业崭露头角,以提供工业、综合物流服务为主的莱钢汽运、泰捷信、联众储运等物流企业已初具规模;以提供商业、农业及专业化物流服务为主的铁农物流和医药、烟草、中邮、畅达石化物流等企业发展迅速;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一批新型物流信息企业快速成长。全市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已经达到近300家,年营业额达到32亿元以上,其中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这些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已经成为全市加快发展物流业的市场主体。
三、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制约因素
由于我市的现代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度低,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对现代物流在认识上还存有许多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绝大多数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业务比重过高,物流业务的社会化率偏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现代物流是一个复合产业,人才匮乏,认知不到位,目前“小、散、弱”的状况还普遍存在。表现在: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信誉度不高、专业人员少、素质低和服务水平待提高。
三是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还不能实现物流设施自动化和物流经营网络化,与客户之间的联络还停留在电话和传真水平上,运营成本高,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渠道落后。
四是物流人才匮乏。由于现代物流作为一个产业概念,物流知识,尤其是现代综合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受到很大局限。全社会物流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有专业理论,又懂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的人才奇缺。
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措施
(一)研究用好相关政策,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当前,我市物流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金融危机,国内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们应密切关注、认真研究政策动向,结合莱芜实际,用好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物流业是涉及交通运输、服务、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信息网络、营销策划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性规划对物流业发展非常重要。建议政府牵头协调,突破行政、部门和行业的隔阂限制,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去进行全面统筹、整体设计、详细规划、合理布局与分工和整合资源,以期形成物流业发展合力。
(三)强化载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一要政府大力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引导投资。二要完善物流装备。特别是物流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仓储等设施或场所,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现代化运输网络、空间场所和标准装备设施。三要加大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支持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基础设施。
(四)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我市的物流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缺乏竞争优势,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可放在推进一批具有第三方物流雏形的物流企业上,将专业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并加强整合,组建综合服务型的现代物流企业。
(五)构筑物流信息网络中心平台。应尽快构筑全市共享的物流信息中心平台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增强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运作。通过这个平台,物流链上货物运输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流通领域企业、海关、税务、银行等单位和部门都可以连接起来,实现物流信息、物流功能的共享。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础和运作的好坏意味着经济发展是否活跃、商业是否发达。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过程。认真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积极探索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1)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前置时间、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2)物流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物流渠道之间、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3)物流服务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与传统物流相比,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策的支持作用。(4)物流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活动、商流活动、公司目标之间及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以求整体活动的系统化、最优化。(6)物流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物流手段的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7)物流组织网络化。现代物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保证了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以“服务一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实现最佳组合与经济效益。(9)物流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物流的系统化趋势。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全过程。它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即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供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2)物流的信息化趋势。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趋势,当前物流业正向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物流条码的使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这使整个物流过程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便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信息手段在流通领域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要求。(3)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合理化,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显然,完善和发展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和配送中心是流通社会化的必然趋势。(4)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要求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一条龙”服务。所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等建设,为了较少运输费用,大力改进运输方式,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装卸机械,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使仓储与运输呈现综合体系化趋势。(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按照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解决的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经过商流,商品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生产地与销售地域的位移、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变更和商品价值的实现;信息流解决的是商流和物流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们是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的信息流的综合。在现代社会,不同产品形成了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途径,要求物流随之应变。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而且这种“三流”一体化趋势已逐渐为物流界人士所认可。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加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供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业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
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养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三)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
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们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物流需求会持续增加,服务价格将有所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也会进一步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做好政策落实。要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各地实施细则的内容,尽快细化政策措施,使行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能真正得到实惠。
二、鼓励改造提升物流项目。物流信息系统改造项目,当年新购置(开发)计算机网络信息硬件、软件投资额5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其他物流设施改造项目,当年新购置先进物流技术装备(非计算机网络信息类装备)投资额2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三、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发展。重点物流企业是指投资经营第一条所指的重点物流项目的物流企业。对新设立的重点物流中心、重点专业市场和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的物流企业,自经营之日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全额补助,后五年减半补助;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三年全额补助。新设立的其它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的物流企业,自经营之日起,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二年全额补助。重点物流企业货物运输车辆享受我市“绿色通道”政策。
四、鼓励物流企业向重点物流园区集聚。自新建立的重点物流中心、重点专业市场、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经营之日起,对新进入从事分拨、配送、采购、包装、仓储、运输、信息服务和经销的物流企业,其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按80%、后三年按40%给予补助。入驻重点物流中心、重点专业市场和重点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的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车辆享受我市“绿色通道”政策。
五、鼓励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工商企业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物流企业,在办理资产过户手续中涉及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全额补助;从经营之日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按60%、后三年按30%给予补助。
六、鼓励物流企业联合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留用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市外物流企业参与我市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重组后工商登记注册地在我市的,自工商部门变更登记之日起,以兼并重组前我市企业实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之和为基数,超基数地方留用部分前二年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
七、鼓励物流企业提升品牌。对首次评定为*省1A--5A级物流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得*省一星级--五星级文明市场称号的专业市场,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10万元、15万元、2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升级的按标准给予补足。
八、鼓励物流企业引进人才。对物流企业引进博士、硕士、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企业一年以上的,给予每人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招聘专业对口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的,给予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九、表彰优秀企业和优秀经营者。以经营规模、税收贡献、社会认同度等为主要评选指标,开展物流明星企业和明星个人评选活动,获得“物流行业明星”的企业和个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
十、享受政策前置条件。强化物流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依法纳税、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对发生较大安全事故、重大服务质量投诉被查实、未完成年度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责任目标以及有偷漏税、欠缴税费、严重侵权行为等情况之一的,取消当年享受补助(奖励)资格。
[关键词]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SWOT分析;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 F252.1 [文献标识码] A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新时期我国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之一。《规划》的实施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和远景规划。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提出了九条发展意见。彰显了我国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背景下,各地区也开始提出了新的产业调整和规划。河北省也是在此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措施。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实现我省产业升级改造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总量分析
从近10年统计数据来看,河北省物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这也得益于河北省经济总量的迅猛发展。从三产增加值来看,2011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483.17亿元,2002年该值为2149.75亿元;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来看,2011年河北省该产业增加值为2046.22亿元,2002年该产值为554.91亿元,所以,这些指标方面都比200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分别增长了294.6%和268.7%。从货物流量来看,2011年货运总量为21.23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为9840.5亿吨公里,分别较2002年增加了152%和244%。从发展变化趋势看,无论是从产值增加额或者货物流通增加量来看,均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货物周转量和货运总量在2008年之前都是增长的,但是增长趋势不稳定,部分年度增长较慢。从2008年以后,开始呈现较大幅度增长。三产增加值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幅度,且增长度比较稳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产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增长度比较平稳。(本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河北经济年鉴)。
二、河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政府重视。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方向和指导。
2.区位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河北地处环京津、环渤海两大经济发展区域。河北省既是连接晋蒙和东北三省入关的交通要道,也是首都北京联系其他地区的必经之地。所以具有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双重地区优势,也具有独特的对内对外沟通信息,实现货畅其流的区位优势。
3.基础设施优势。河北省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水平。“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增长了2倍多、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增加120%、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159%。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有铁路和公路主干线为骨干辐射分布,兼有地方铁路、水运、管道和航空运输方式,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河北省在港口方面也存在着区位优势,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区、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都发展很快,基础投入和港口辐射范围在逐渐增大,2012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49亿吨。河北可利用港口群和沿海综合物流体系,为华北、西北等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构建起连接华北、东北、西北的现代物流基础网络体系。
4.产业基础优势。从河北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矿业加工、原材料工业、制造业占较大的比重,这在客观上需要巨大的原材料和产成品流通,需要现代物流的发展作为基础,这些都是河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
1.物流企业竞争力弱。河北省物流企业相对数量较少、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实力。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多数企业大都局限于简单的物流活动,在物流增值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是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和技术方法应用较少,难以提供规范的现代物流服务,影响了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2.行业内企业相互竞争大于合作。受到传统经营思想和企业规模的限制,河北省很多从事物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不高。企业间总体上缺少联合协作,无法形成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全省整体物流业水平的提高。另外,政府缺少有利的政策引导,投入的资源有限,调控和支持手段较弱,不利于供应链企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仍然存在,这也造成了行业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低。
3.政府部门间协调能力差。由于物流业要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体制方面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产业管理机构。河北省物流业大都处于分散或多元的管理,涉及到交通部门、商务部门、工信部门、铁道部门、航空部门、发改委等多个综合部门。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和利益冲突,多数物流建设项目存在着铺摊子,搞重复建设现象,而非在现有资源上进行整合和提高。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部门利益分配不均而相互扯皮。
(三)机遇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深入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这有利于促进流通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流通秩序,促进现代物流业的繁荣和大发展。尤其是中央政府将现代物流业定位十大支柱发展产业之一,这为地方政府发展该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加快河北省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2.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国家大力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河北省可以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综合措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这也是河北省委八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任务和发展要求。
3.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医药、纺织、钢铁是河北省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优势产业。石家庄作为全国药都、重要纺织工业基地,将推动石家庄的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唐山作为河北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其发展壮大及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以促进与周边区域商贸物流的良性互动;这些将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发展机遇。河北省还规划了环渤海地区港口物流产业基地等3大物流产业基地,重点加快推进全省26个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也将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四)面临的挑战
1.国外物流企业的冲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给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国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将会涌入河北市场,抢占和瓜分市场份额,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并有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重新洗牌。
2.吸附效应。尽管河北地处京津边缘,但京津地区的三产贡献率远高于河北,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属于高层次的。而且,京津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尽管京津冀区域合作一体化时常被提起,但是受多方面制约,三地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实质的合作机制,区域交通运输资源还未有效整合,不具备符合区域物流发展的跨区域复合型现代物流产业。所以,优质资源和物流人才向这些高发展地区涌入也是常见的事情,这也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造成一定挑战和威胁。
三、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品牌化战略
河北省想要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必须要从物流业企业着手。只有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具有了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那么全行业的竞争力也就会提升。由于河北省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还较小,品牌知名度和提供服务的能力都还欠缺,应该在打造品牌竞争力上下功夫。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物流企业,都要明确市场定位,在专业领域创新管理和服务,形成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提高品牌竞争力。还要鼓励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健全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增强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尽快结合我省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形成在钢铁物流、冷链物流、港口物流和商贸物流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也只有形成品牌影响力,才能够留住和吸引人才与技术,真正做大做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
(二)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物流是指不同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由于河北省很多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相互之间合作化程度较低。政府可以采用企业兼并和重组的方式,从政策上推进物流一体化进程。包括从全地区层面统一规划物流业布局、统一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推进物流一体化的合作。其次,在区域和区域之间,可以选择易于突破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联合开展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逐步构筑联系各地的快速交通通道,形成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在完善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基础上,应形成区域网络化物流服务格局,以便不断降低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经济要素流动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效率。所以,河北省应当依据自己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以通过发展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的一体化战略,来提升河北省现代物流业水平。
(三)绿色物流战略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政府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物流的发展也必须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角度规划和改进物流体系,创建一个环境共存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系统。
河北省在八届五次会议上指出,河北省发展必须建立在大幅度节能降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所以,应该鼓励企业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动,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在税收政策和技术引进上给予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和优势物流企业一定的优惠和倾斜,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降低物流相关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以此来提升我省现代物流业竞争力水平,真正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献士,陈礼丹.河北省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2013(3):53-55
[2]毕贤忠.长吉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J].中国商贸,2012(4):143-144
[3]王月霞.河北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J].河北学刊,2008(1):221-224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业;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2009年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物流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是一个相对新兴产业,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而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其政策导向无疑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挥较大的激励或制约作用。由于现行物流业税收政策的不明确性和不可操作性,导致物流企业税收问题较多,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税收问题
在现行税收政策中,物流业税收主要涉及到营业税的“交通运输”税目以及“服务业”税目中的仓储业、业等。虽然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制定、实施采取了积极稳妥和循序渐进方式,实行从试点到普遍推广的不断扩展,但由于现行税收政策还停留在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等分行业管理上,明显不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现代物流企业认定不明确。这是地方税务部门提出的普遍问题,也是执行物流企业税收政策首先遇到的问题。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缺乏对现代物流的深入了解,仍然以传统观念搞物流、管物流,没有统一的、专门的物流业税收政策,仍以物流各相关行业分别归口管理,税收政策对物流业既无整体扶持发展的倾向,也无结构性调整的取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国家主管部门无法制定并实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各项制度措施;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无法真正享受到税收的优惠政策,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营业税标准不统一。现行的营业税税目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与服务两大类:运输、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税率为3%,仓储、配送、等的营业税税率为5%。由于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在实际经营中,物流企业自身很难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各环节的收入严格准确地界定清楚,仓储及其他物流服务业不仅税率高于运输业,而且还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样既不利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也容易造成人为降低税负问题。
3、物流相关发票种类繁多。目前,我国物流业涉及多个环节、多种业务形式,使用发票种类繁多,而且取得发票资质的主管部门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物流业使用的发票有运输业发票、服务业发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发票3大类,共20余种。这些发票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标准和要求,并且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根据税法规定,仓储、等应开具服务业发票,营业税税率为5%,高于交通运输3%的营业税税率,而且运费发票还有增值税抵扣特点。因此,客户都要求开具运费发票,有的自开票纳税人便将以上业务混淆核算,全部开具运费发票,既偷逃了营业税,又加大了下一环节增值税抵扣额。种类繁多的物流业发票,既限制了业务集成扩展,又导致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复杂,同时也增加了税务部门监管的难度。
4、增值税抵扣政策不统一。按照增值税抵扣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的运费的7%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给予抵扣。由于物流企业开展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运输服务,不仅包括运输,还包括仓储等其他与运输紧密相关的服务。现行政策规定,物流企业只能就运输收入向客户开具运输发票,而且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运输发票自开票资格,否则发生运输业务只能到指定部门代开发票,而代开的运费发票是不能抵扣增值税的;仓储、货代等其他业务只能开具服务业发票,而客户取得服务业发票也是无法抵扣增值税的,因此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5、自开票资格控制较严。目前,我国物流业使用的最重要的发票是“公路、内河运输发票”,该发票既可享受营业税差额纳税的政策,也具有抵扣增值税的特点。货物运输企业申请自开票纳税人资格,不仅需要拥有自备车辆,而且必须达到一定数量和吨位,由于很多物流公司或其下属公司拥有自备车辆的数量和吨位有限,无法取得自开票纳税人资格,也就不能开具运输发票,限制了物流业务的开展。如果严格对照自开票纳税人的认定条件,很多账证健全、核算规范的大型物流企业就被挡在自开票纳税人门外,这些物流企业业务量庞大,每发生一笔业务都要到地税部门代开发票并缴纳地方各税,不仅大量占用了企业资金,增添了企业的工作量,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制约了物流企业经营业务的拓展。
6、差额纳税政策不明确。(1)根据规定,对纳入试点名单的物流企业及所属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或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以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而非试点物流企业只能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以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其他如仓储等业务只能全额缴纳营业税,从而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公平竞争;(2)在实际经营中,物流企业承揽的一体化物流业务,需要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进行运输,在现行税收政策中未明确规定是否可以将分给以上各种运输单位运费抵减,并按差额进行纳税;(3)物流企业委托多种运输方式进行运输,委托的业务比重多少的情况下才可以抵减营业额并差额纳税,在现行税收政策中没有明确规定,制约了物流业的一体化发展;(4)根据规定,试点企业将承揽的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仓储合作方的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而非试点物流企业无此税收优惠。另外,有的试点企业取得的仓储业务收入约60%左右要支付仓库的租金,这一块无法纳入抵扣范围,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
二、完善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不仅可以规范物流公司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而且可以降低物流业的税收成本,增强物流业的竞争力。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建议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
1、正确把握现代物流的涵义。现代物流业不同于传统的货运业或仓储业,而是集运输、仓储、装卸、货代、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只有准确把握现代物流业的涵义,各级部门才能据此制定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才能让所有物流企业充分享有物流业的税收优惠,给物流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税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准确区分真假物流企业,不要被企业名称中“物流”二字所迷惑。关于物流企业的定义,就目前情况看,还应该以九部门的文件为依据,即物流企业是指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具有从事运输(或运输)和仓储两种以上经营范围,能够提供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符合上述条件的,各级税务部门就应该认定为物流企业。
2、统一营业税税率,推出物流业专用发票。物流业是个微利性行业,为推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适当降低物流服务的营业税税率,参照现行运输业税率,统一各环节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这样既能解决企业负担偏重的问题,又有利于物流公司进行一体化操作,也便于税收管理。
在统一营业税税率的基础上,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该发票适用于各类物流企业,只要具备条件都可以购买使用。物流业专用发票,可以作为分包业务的差额纳税的扣除凭证,也可以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为保证物流业专用发票的规范使用,可以参照目前的公路、内河运输业发票,使用税控装置开具。鉴于物流业专用发票的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为保证国家税收不致减少,可以适当降低该发票的抵扣税率。这样,物流企业就不会违法操作追逐利润,既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发票抵扣问题,也有效地降低了税收成本。
3、规范差额纳税政策,避免重复征税。在目前情况下,由于铁路、航空货运发票自成体系、种类繁多,对于采用多式联运的物流企业,可以允许将铁路、航空等业务的发票作为扣除营业收入的凭证,并鼓励一体化物流及分包业务发展,减少重复纳税,降低物流企业的负担,增强其竞争力。另外,仓储行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构成,目前生产经营水平低,仓储租赁经营成本高,建议将差额纳税政策推广到所有仓储企业,同时将租赁费作为扣除项目,这样有利于整个仓储行业和社会流通环节的进一步发展。从长远来看,建议将物流业营业税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把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税收政策一并考虑,统筹增值税与物流业涉及的营业税问题,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复纳税问题。
4、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业作为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支撑了现代经济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为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在国务院确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期间内,给予物流企业税收优惠,以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其竞争力,主要包括:适度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如减半增收所得税、不就地预缴合并纳税、允许物流设施设备加速折旧等;借鉴国外物流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国内物流公司,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降低物流企业为公共服务的仓储设施占地的土地使用税税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