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1:25: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零售企业业绩不断下滑,尽管其中有很多宏观环境的因素,但在快速发展的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零售企业必须重新对传统边界清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进行思考。有关企业边界的研究最早集中于经济学领域,科斯(Coase)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决定论,之后威廉姆森(Williamson)提出了资产专用边界理论。后来,边界理论研究逐渐转入管理学领域,钱德勒(Chandler)提出了效率边界理论,提斯(Teese)提出了能力适用边界理论,罗恩·阿尔什克纳斯(Ashkenas)提出了企业的四种边界,即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李海舰等认为企业既有边界又无边界。欧阳文和等明确指出,生产企业和流通零售企业是有本质差异的,零售流通企业具备资产的通用性和技术的稳定性,可以突破威廉姆森提出的“复制和有选择性控制不可能”命题的局限,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零售企业规模的无边界。此外,无边界并不仅仅作为一种规模边界的定义,而且可以作为一种组织管理的理念,早期由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CEO)杰克·韦尔奇于1989年提出并取得了良好的企业绩效。
无边界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打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使信息、技术、资源、创意等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能够合理流动,重新组合,从而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虚拟经济的来临,所有行业都面临“去重量化”,都需要重新定义并打破原有的边界思维,借由无边界管理创造新的价值,从而逐渐形成了海尔集团张瑞敏提出的“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的目标。无边界零售管理的本质是对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创造新的价值。无边界思维源于互联网技术对资源、能力、信息、沟通方式、成本的改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基于自身核心能力整合更多资源成为可能,各种边界均被打破,零售企业传统的边界清晰的经营哲学与理念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零售企业进一步重新认识无边界的消费者个体需求、消费者与消费者关系、消费者与企业关系,认识企业所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无边界、产业链与外部之间的无边界以及零售企业自身内部管理职能的无边界、操作的无边界、经营策略的无边界等,并构建无边界零售管理模型,对闭店潮背景下零售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无边界消费者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能够仅仅凭借产品以及资源来对自身进行定义,而是要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来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基于消费者需求重新建立企业边界、产业边界、市场边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引发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变化的链条表现为:技术变化—生产企业变化—零售企业变化—消费者变化;而现在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变化—消费者变化—零售企业变化—生产企业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消费者变化是整个零售企业变革的逻辑起点,互联网技术变化导致的消费者无边界化将引发零售企业重新定义自身及其所在产业的边界。
1. 消费者个体以及消费者相互之间的无边界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个体以及消费者相互之间的边界完全被模糊化。传统的消费者其消费边界是相对清晰的,消费者通过有限的渠道接触信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通过有限的渠道购买产品并享受服务,通过有限的渠道与其他消费者交流,通过有限的渠道表达自己对企业产品的满意或者抱怨。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消费边界拓展,购物时间、购物地点变得碎片化,购物需求也变得碎片化、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消费者可以通过足够多的渠道接触企业或产品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购买产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享受产品服务,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与其他消费者互动交流。如果说传统零售企业的目标顾客定位更多基于线下物理商圈的话,互联网时代的目标顾客则更多是通过网络打碎又重新聚合的不同互联网商圈顾客。
对消费者而言,零售的本质是购物、娱乐与社交,在未来零售中,娱乐与社交的占比将越来越大,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朋友和各种社交圈友的意见和推荐,喜欢与其他好友进行交流沟通,并共同分享购物的喜悦和发现。过去商家通过垄断交易信息、误导式促销等信息不对称手段赢利的模式,将逐渐被越来越透明的信息对称所打破。麦克卢汉提出,人类社会会经历三个阶段:部落化—解部落化—再部落化。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消费者实现了史无前例的部落化和社区化,消费者开始变得更加愿意与其他消费者建立关联,消费者之间连接的数量更大,联系得更紧密也更容易,信息交流得更多维也更充分,最终形成了一个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消费部落或消费社交群。零售企业要进行成功营销,必须取得消费部落或社交群的支持。此外,大数据还使得每个消费者和消费社交群成为零售产业链的链主。
2. 消费者与零售企业之间的无边界
消费者与零售企业融合的程度决定了零售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强弱,未来零售企业运作的主要战略是,通过消费者参与零售管理来实现价值共创。以往零售企业需要的更多的是顾客,产品卖出后销售就基本结束了,付款的才被视为顾客,不付款的往往不会作为服务对象,且组织结构是线性的、单向的,从产品研发到最终推向市场都是不可逆的,最后市场能否接受产品往往很难控制。而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开始泛化,有些不付款的消费者也要被视为服务对象。消费者开始深度参与上游业务,在产品尚未上市之前,消费者就已经开始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产品,甚至决定购买了。零售企业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开始被逐渐淘汰,简单的单向喇叭式问候与促销信息推荐,基本的年龄、性别、地域等消费者模糊画像已经变得远远不够了,取而代之的是零售企业采用数字客户关系管理,即通过全渠道信息整合与重构,将客户数据还原为“一个完整的人”,并基于360度数字客户肖像进行精准营销并与之深度互动。
传统观念认为,生产者赚钱,消费者花钱。经济学家比尔·奎恩(Bill Quain)提出了生产消费者(Prosumer)的概念。他指出,生产消费者不从产品出发,而从消费出发,投入时间去同其他消费者分享购物经验,通过推荐其他消费者消费、组织其他消费者消费,改变其他消费者的购物观念、购物习惯与购物行为,最终能够在花钱的同时也能够赚钱。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之间的聚合更加方便,沟通更加便利,消费者既是消费者,又是具备某种上游企业业务功能的能够组织其他消费者消费并创造价值的个体。因而,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生产消费者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产品销售。
三、无边界零售产业链
1. 零售产业链内部的无边界
零售产业链内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共同打造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加快产业链内部商品所有权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顾客流、促销流、订单流的高流动性。传统的零售产业链是串联的,各环节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是割裂的;而今天却是并联的,消费者、生产企业、零售渠道企业、售后服务企业都能参与到产业链每一环节的业务中。现有零售企业转型的理论和实践主要集中于供应链整合视角,目的在于打破过去三者边界清晰的利益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从而建立共赢关系。李飞以沃尔玛和宝洁供应链的整合为例指出,零售企业应当优化零售产业链,与上游企业共享信息,降低三方特别是零售商和厂商两方的费用成本,回归到零售主营业务的赢利模式之上。王国顺等在关于零售企业转型的研究中指出,应从降低三者费用出发,优化三者在产业链中的关系,从而达到共赢。从实践来看,用户参与供应链前端的设计和体验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无论是渐进式的创新还是突破性的创新,如果没有用户的参与,都不具有实质意义。用户的深度参与使得产品更接近终端需求,更加定制化与个性化,过去大规模存货式的设计生产销售方式开始逐渐被淘汰。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出现脱媒化(Disintermediation)倾向。这里的脱媒化是指,在之前交易中居重要地位的中间人的作用被逐渐削弱,上游和下游可以直接进行沟通交易。零售脱媒化是指,零售终端的上游企业与终端消费开始跳过零售终端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易。一切信息与价值开始变得透明化,整个渠道商业生态开始重塑,零售终端的价值弱化,物理商圈半径被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商圈,零售终端拼陈列、拼环境、拼促销、拼装饰等都将不再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依靠信息不对称以及主打产品功能的方式已经落后。零售终端经营的传统边界完全被打破,零售企业必须重新界定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定位,零售企业应作为运营商和服务商而生存。运营商主要是指,零售企业应运营消费者,从过去简单的终端维护转向实体店、网店及移动网店的内容策划、实时评价、在线客户、精准推广等。而服务商是指,零售企业应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为上下游客户同时提供深度服务,增加在产业链中的黏性与不可替代性。
2. 零售企业产业链外延的无边界
传统企业不仅与产业链中的其他成员泾渭分明,与其他外部成员,如竞争者、政府、社区、公众等,更是边界清晰。这样,就形成了封闭的企业和封闭的产业链,从而使得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产业链外部往往通过信息不对称进行自利的交易与合作,最终难以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产业链成员战略计划的制定都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与外部资源之间的互补利用、信息分享、相互协同都比较差。
在无边界思维中,零售企业应当具备与产业链成员及产业链外部成员价值共创的理念,采取众包、众筹、外包等方式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为其所用,或者基于顾客需求与所有外部组织和成员形成合作共赢的各种跨组织形式,比如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企业集团等,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不同类型的跨国界组织形式,通过零售企业与外围组织打破边界,充分融合,成为一个基于终端需求创造价值的动态系统,成为在网络化基础上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创新并且能够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组织。
四、零售企业的无边界管理
无边界企业与无边界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时代,对无边界零售企业而言,其边界更多的应该是思维边界与能力边界,而非传统上的制度边界与物质边界。零售企业无边界管理包括零售企业管理职能无边界、零售企业操作无边界、零售企业经营无边界三个部分,无边界消费者是零售企业无边界管理的起点,无边界产业链内外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能力都是零售企业无边界管理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内容。无边界零售不会改变企业原有的本质与核心能力,其本质内涵是通过对旧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界定而产生一种新的价值。
1. 零售企业的管理职能无边界
(1)零售企业内部垂直职能的无边界
传统零售企业的垂直职能边界是以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形成的,是职权划分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层级内部机构均界定了严格的职责与权利。上级决策通过层层分解推进到下级,这样的管理方式信息传递滞后,效率低下,可逆性差。面对快速变化的终端需求,无边界零售管理需要突破这种僵化的定位,各层级职能之间需要相互渗透与融合。一方面,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这样可以增加零售企业对终端需求的把握与反馈,变得更加具有柔性与弹性,并且能够充分缩短响应时间;另一方面,零售组织内部以自组织运行体系代替行政命令式管理,形成开放式、自组织、自演进的职能管理体系。内部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后,应变为一个个小的经营单位,形成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小单元。过去是公司给员工开工资,以后应根据每个单位创造的市场价值决定其薪酬,即“客户开工资”,所有员工的收入都与客户挂钩。只有与客户深入沟通与互动,让客户充分参与企业的前端管理与体验,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客户价值。
(2)零售企业水平职能的无边界
传统零售企业的水平边界是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依照自身界定的职能行事,结果导致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创意、技术等无法在部门间自由流动与充分共享,而且经常会与其他部门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最终严重影响其整体绩效和市场反应能力。水平职能的无边界化,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边界,打破过去各部门以自我业务为中心沟通不畅的领地观念,形成各部门信息共享、以客户为中心的连续流程。此外,不仅要打破部门间的边界,还要打破员工之间的边界。也就是说,要打破每个员工仅仅关心分内工作的局面,一方面形成类似细胞式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组织管理方式,在零售企业内部形成若干个职能小细胞,每个小细胞都是一个团队,都对最终客户需求负责,小细胞中相近职能的员工之间能够形成替代协作的团队关系;另一方面,引导员工更多关注终端客户需求,不再完全按照上级指示被动工作,而是按照市场需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与他人形成协作关系。
(3)零售企业外部职能的无边界
零售企业仅仅打破内部的垂直与水平职能边界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通过虚拟经营打破与外部的职能边界。虚拟经营源于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肯尼斯·普锐斯提出。虚拟经营是经由外包或战略联盟的形式,把组织外部优势资源纳入其控制和使用范围,而不是实际拥有这些资源。零售企业虚拟经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仅保留自身最具核心能力的部门,以合同或信用的形式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建零售企业管理职能无边界直职能无边界垂平职能无边界水 部职能无边界外零售企业操作无边界拟创新虚拟销售虚 拟服务虚拟虚.零售企业经营无边界品无边界产间无边界时 间空无边界 渠道零售全无边界消费者,零售企业无边界管理模型立动态联盟,完成吸引客流、采购、设计、陈列、品类管理、库存、信息管理等其他非核心能力的零售业务职能,以提高自身整体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经营模式,具体可采取众包、外包等形式,资金可采取众筹的形式。零售企业虚拟经营本质上是一种借势策略,通过虚拟经营可以突破企业有形的界限,弱化组织结构与有形资源,以协作共赢方式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对自身优势资源与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充分降低零售企业各种经营成本和运作风险。
2. 零售企业的操作无边界
(1)虚拟创新
传统零售企业创新活动的所有环节都由自己完成,属于封闭式创新,现代零售企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创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虚拟化,比如创新团队构建虚拟化、零售过程设计虚拟化、结果评价虚拟化等。虚拟创新可以在消费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产生,也可以在消费者与零售企业的互动中产生。过去,受时空约束,消费者很难聚合,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形成各种互动群体,而消费者互动是创新力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徐岚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创造力已经拓展到了开始与企业共创产品与价值。零售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具有激励机制的虚拟创新社区,使消费者之间在此互动,企业与消费者在此互动,通过筛选、评价、再完善等环节,在互动中筛选各种零售经营的创新思路与策略。比如,通过众包(Crowdsourcing)的方式,将消费者社群中的意见加以集中,再交给消费者去进行评估、再设计、预订以及定价等。
(2)虚拟销售
虚拟销售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销售组织与人员的虚拟化。零售企业通过设计合理的销售激励制度,充分利用生产消费者的力量,促使消费者组织消费者,消费者推荐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在基于产品而形成的各种群与圈子中充分交流与互动,从而大幅压缩传统销售组织,实现销售组织的虚拟化与无边界扩展。二是销售过程与形式的虚拟化。传统的零售主要是店铺式销售,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与购买行为的改变,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空间中虚拟再现销售过程的各个阶段。这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PC)网店和移动网店进行展示并销售;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对网店的布置和商品的陈列实现虚拟的情境式陈列。当然,实体店也可以采用虚拟数字货架陈列商品,比如顺丰嘿店的数字货架商品陈列。
(3)虚拟服务
零售企业的虚拟服务指的是,零售企业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实体店各部门、各人员、各信息等所有资源进行网上虚拟整合,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一致、更具个性化的服务。零售企业应打破过去垂直和横向系统的,以行政、部门、地域等分割的信息界限,通过对企业后台组织结构的虚拟化整合、功能的虚拟化整合以及服务的虚拟化整合,建立一个跨边界的虚拟资源共享立体空间服务环境,形成高质量的泛在服务模式(Ubiq⁃uitous Service),即零售企业的服务能力能够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使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都能实现与零售企业的无缝交流互动并享受服务。当然,在提升泛在服务的同时,零售企业也要基于后台大数据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3. 零售企业的经营无边界
(1)产品无边界
产品的无边界是指,要打破过去产品与服务的边界以及产品销售的边界。一方面,零售企业应当看到,任何消费者对任何一个产品的购买都是为了解决其自身的问题,产品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要透过产品购买行为去捕捉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以及需求链,产品不仅仅是有形的产品,服务也不仅仅是付费的服务,零售企业基于需求链提供相关非付费附加产品或服务,将成为增加顾客黏性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实体店虚拟化,虚拟网店实体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成为趋势。比如,一些阿迪达斯零售店在店内设置智能屏幕并将新款鞋展示于虚拟数字墙上,韩国乐购(Tesco)在地铁里面安装数字货架,还有一些线上零售企业在线下设立体验店或提货点。无边界零售企业应该能够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各个阶段,如信息寻找、店铺选择、下单、支付、购买、收货等阶段,无缝穿越于零售企业的不同渠道之中,打破过去零售企业产品销售各阶段的边界。
(2)时间无边界
当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没有整块时间逛零售实体店和网店,购物时间从定期购物转变为全天24小时购物,从偶尔购物转变为随时购物,从整块时间购物转变为碎片时间购物,购物决策时间越来越短的时候,过去的零售时间必须做出改变,谁能更多占用消费者的时间,谁就能获得足够多的竞争优势。零售企业建立碎片化思维,利用大数据收集、聚合、还原消费者碎片时间内的数据,与每个消费者进行个性化互动销售,将成为争夺碎片时间的重要方向。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流动变得更加智能和实时,让商家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消费者并与之互动。移动终端是随时的、私有的、真实的、互动的,零售企业借助大数据进行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移动入口争夺、流量争夺、社交营销争夺,将成为未来争夺客户时间的重要手段,移动网店将成为零售企业延伸时间货架的重要形式。
(3)空间无边界
从空间上来看,消费者购物地点开始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如今的消费者希望能够随时在任何地点、任何渠道通过更多方式实现无缝购物,消费者不再满足或者忠诚于单一渠道,希望购物的空间货架能够无限延伸,希望进入全渠道。零售空间战略的核心取决于零售企业的选址能力,对零售企业而言,顾客在哪里,零售店就应该开设在哪里。传统的零售选址策略基于物理商圈,商圈就是流量和消费者的聚集点。而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开始大量地从物理商圈转变为PC互联网商圈、移动互联网商圈及社交商圈,每个知名的社交网站都聚集了大规模的消费群体,比如一些零售商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与顾客进行交流,最终实现了销量的提升。随着商圈的转变与演化,零售企业的空间战略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要关注移动互联网商圈和社交商圈,未来零售业将变得更加娱乐化和社交化。
(4)全渠道零售:无边界消费者与无边界零售经营的契合选择
无边界经营的核心是创造价值,而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可以实现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是无边界消费者与无边界零售企业经营的契合与选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主权时代来临,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甚至拥有对商品的最终定制权和定价权。市场态势转变为消费者给零售商做决定,而不是零售商给消费者做决定。消费者变得不再仅仅忠诚于单一渠道,而是交错出现在线下实体店、PC网店、移动网店、社交商店等不同的渠道中,同时希望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不论以何种方式,都能在购物过程中的寻找、选择、下单、支付、收货、使用等各个阶段,无缝穿越于不同的渠道并获得一致而连贯的购物体验。全渠道零售其实就是零售企业要整合所有有形渠道(线下实体店、PC网店、移动网店、社交商店等)与无形渠道(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等),围绕消费者进行整合营销。全渠道的根源在于消费者的无边界变化,其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感觉不到零售渠道壁垒的存在,在全渠道零售购买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消费体验价值。全渠道零售的核心并不是要追求单一渠道的最优或最强,而是要实现零售企业多条渠道的高度协同与融合,打破企业渠道边界。全渠道零售将成为零售企业连接基于地理位置的本地消费者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够让零售企业高效整合后台供应链,基于不同渠道还原每个消费者的全渠道数字肖像图,并与消费者深度互动,实现精准营销。
五、结论
第一,无边界管理思维和方式成为未来零售企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边界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基于核心能力对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重新组合,最终创造新的价值,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边界清晰的管理思维逐渐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
第二,传统消费者个体消费时间、空间、需求、信息沟通等被重新定义;消费者之间出现再部落化和社区化,消费主权时代来临;消费者与零售企业的关系更加融合,数字客户关系管理逐渐取代传统客户关系管理,生产消费者开始出现。
【关键词】消费者 移动互联网
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迎来了全面的爆发,而且它已经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一个新兴产业,它更是影响着数以亿计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夸张的说,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天都要和移动互联网打交道,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
要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它是在前面几个时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称得上时代,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用户量来支撑,而统计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接入的终端数在上一个时代即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上用10年增长了10倍,移动终端、系统平台、应用服务都在迅猛发展。更多的人可以在更多的地点和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到互联网。都说互联网无国界,移动互联网更是做到了无地界。目前移动互联网正全面超越桌面互联网,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6.18亿,其中利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已超过81%,达到4.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已全面超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终端。手机网民的剧增,乃至桌面互联网的内容和服务快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化,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催生了用户行为的变化,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也反作用于移动互联网行业,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与消费者的相互影响很有必要,消费者得到便利,行业得到发展,这是双赢的发展前景。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到底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的呢,又有何影响呢,我认为大致有如下三点:
一、设备的移动化、便捷化
移动互联网之所以成为移动互联网就是因为设备的移动化,便捷化,使用随时随地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是随时切换的,移动终端让人们接触互联网的地点从室内到室外到无处不在的任何一个角落, 而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的应用范围,这种扩大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同时增加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之前人们只能在公司、住宅等固定场所才能有接入互联网的机会, 而现在走在路上、商场里、交通工具上都能接触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以说占据了人们最后的一点碎片时间。你可以随时随地在电梯、餐厅、地铁里看到人们拿着手机上网、玩游戏、使用各种移动应用。因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快速发展起来,而它们正是基于设备的移动化,利用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也丰富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二、本地化服务
依托基于运营商基站及GPS定位带来的本地化服务,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身边所需的服务,甚至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依据相同位置建立起用户之间的互动联系。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这样一个本地化的趋势很自然就形成了,而这是传统互联网无法实现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你在一个地方购物之余想了解一下周边的哪一家餐厅的食物好吃、你在开车时想找到最近的购物中心或者停车场的入口,这一切移动互联网都已经帮您实现了。而人们天生有一种被认可被采纳的需求,即社交的需求,这在马斯洛需求理论里面也有提及。因此各种应用如果能够有助于使用者得到他人的肯定,促进社交关系的发展,那一定也会蓬勃发展。2013年微信朋友圈可以说有全面超越微博的发展势头,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朋友圈具备了微博不具备的私密性、社交促进性。因此,微博的发展受挫也就不奇怪了。
三、简单化、操作方便
因为是移动便捷设备,那简单化、操作方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比桌面互联网的操作还要繁琐,那一定不是移动互联网所追求的。因此各种热门应用如导航、找餐厅、临时性的消费需求都是简单便捷至上。你无法想象你突然想看场电影,购买一张电影票要花费10分钟以上的时间,买好后还得去影院继续排队选座位。这样的应用是不可能成功的,你一定希望所有的工作在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如选择电影、查看评价、选择场次座位,还有支付。
基于上述3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一定会产生如下的消费需求,这也将带来更多的商机,继续影响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一)随机性消费
当消费者去到一个特定的场所时,他会有购物、餐饮、娱乐的各种需求,这个时候拿出移动终端,应用需要能够满足他快速的消费需求。这样的应用开发公司以及消费场所需要退出自己的应用,方便消费者。谁先重视,谁先受益。
(二)比较性消费
消费之前,消费者可能会做一些比较参考,因此应用的评价很重要。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具备一定的数量,否则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三)尝试性消费
当消费者来到一定的地方或满足一定的用户群体条件,他可能会收到一些商家的推送信息,基于一些官方或权威的推荐,他可能会进行尝试性消费,因此定位及群体细分需要能够满足要求。而在这方面移动运营商具备较大的优势。
(四)快捷性消费
消费者出门在外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可能随时会产生手机话费充值、订酒店、餐厅甚至找厕所等需求,那快速充值、预定酒店等消费需求一定会非常突出。
基于上述需求,每一个商家几乎都要做到:确保应用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可靠的自有或第三方支付方式;真实、丰富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通信企业;营销模式;思考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
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增长,全球迅猛的发展态势,影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长,五年之内中国的手机大大普及,各种移动终端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亿之多,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在更广泛的领域之内,拓宽了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数之不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产业规模无限扩大,给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移动营销的数量级别大大提升。在这种广阔的发展前景之下,移动互联网给我国的通信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过程中,通信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自然受到了外来新事物的挑战,只有创新性的使用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改进,才有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的通信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二、电信运营商管道化发展
在当今信息时代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机遇。由于当下网络用户不断增多及网络运营压力也不断增大,运营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明显存在着不足以及系列问题,其硬件与软件的创新之点较少,客户使用流量费用较高,导致其优惠板块存在严重问题。在以上问题的困扰之中,电信运营商必须直面挑战,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当下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运营背景下,诸多运营商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这就导致其个体运营在追求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当及时寻找管道化趋势的创新。以驻外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为例,其中英国在2007年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流量占流量总数的60%左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公司的增加以及升级,导致户用户不断倾向于互联网巨头,这就使得个体小营业户不断向移动互联管道发展。就此方面的研究,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也将不断向此靠拢,发挥自身的巨大潜力,优化资源,实现创新与发展并进。
三、如何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盈利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和互联网平台的对外开放模式,对于运营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希望互联网运营商能够向低成本、快速化的方式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精细化的流量经营才能够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出路。管道化之下的运营商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三大主要运营商都建立了自己的视频业务和应用商店业务中心,业务内容和业务模式基本类似;其次,运营商与互联网业界异质竞争也日益加剧,运营商正逐步介入IM、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等互联网应用领域,与互联网业界展开竞争。
四、如何实现电信运营商的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不能适应现代化便捷需求,也不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快捷购买欲望的,由于现在商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而使用移动终端来进行采买、消费和体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因此,消费者往往会在引发兴趣、渴望购买、加深记忆之后才决定是否购买。在这种发展态势之下,用户的需求是绝对的中心和关键,精准地寻找客户,然后进行实时的共享和沟通,掌握与客户沟通的便捷桥梁,让客户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主要特点。客户可以参与实时的对接和沟通,而且通信企业的营销模式更加注重受众之间的扩散性、交互性和传播的精准性,在客户服务和客户的细分上,需要以更短的营销渠道和更加强有力的互动性来带动营销模式的成功。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向前推进,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对于体验式的经济和多重经济模式的整合,是可以提升网速和应用,将电信产品的体验式营销内容与客户的需求密切结合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讯营销模式整合,对于营销行业来说,是推进整个通信营销事业走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机遇,也是提升和构建流量营销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乌韦.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李燕鲁.面向移动互联网的SD移动公司营销模式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崔瑾.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手机国际营销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市场营销 创新策略
网络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然而在此环境当中,市场营销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的需求也开始从单纯数量转变成了质量消费,移动互联网恰恰能够满足这种个性经济。也正是这种多样化并且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使得市场被细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自身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必须要不断更新营销方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
一、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互联网时代不断满足人们对于购物的新要求,同时也为市场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客观的分析市场营销的现状,并结合自身新特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先进的创新策略,促进市场营销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一)市场营销的范围不断扩大
市场营销随着互联网大军的不断壮大而逐渐扩大范围,克服了传统市场营销的缺点。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性,网络时代可以满足消费者24小时购物的需求,消费者在家就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各国家的产品,网购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渐渐喜欢并且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和实惠。市场营销范围的不断扩大有效地刺激了国民消费。
(二)支付与交易手段多种多样
传统的市场营销的交易手段一般为现金支付、银行卡、信用卡支付等,随着网络经济的大行其道,支付宝、微信以及智能手机上的支付手段等一系列安全系数高、支付便捷性的在线支付手段不断涌现,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网络营销的开展,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网络平台的推出为支付与交易方式拓宽了道路,多种多样的支付方式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三)市场营销日趋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奠定了市场营销向国际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商品走出国门,企业想要享受丰富的国际资源就必须走进国际的大环境中,积极参与国家间商品交易,收获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收益,以推动企业的深化改革,打开国际贸易市场,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实行国际贸易活动的全面依序接轨,大踏步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着重考虑如何解决市场营销的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营销间的矛盾,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二、营销策略的创新策略
针对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现状,笔者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认为市场营销的创新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找到更好地实施市场营销策略的新颖途径,使得市场营销活动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一)提高市场营销优越性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以网络为基础,网络的方便和快捷已经就是最大的优势。第一,注重消费者的价值。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注重“卖出商品”注重当下销售量,现代互联网的影响下,更在意培养长期的合作,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注重消费者的价值和口碑。因此,购物软件中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发声机会,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物流速度以及商家服务的评价都是重视消费者价值的表现。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以互动性为优势。商家重视与消费者的互动,多方位的交流可以照顾到更多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差异,促进合作;频繁的市场调研收集大量数据,分析市场动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自我批评与改进中找到最合适的营销策略,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多地融入收集到的信息内容,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另外与其企业间相互竞争以至于两败俱伤,倒不如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达到互利共赢的和谐局面,双赢是理想的结局。互联网给予我们更多相互联系的机会,互动是最大的优势,企业应将互动优势最大化。
(二)市场营销机制同步性
营销机制同步性即协调性经营,及企业针对自身的均衡供给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等的非均衡需求不协调的现象,采取灵活可行的办法设法调节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使二者达到相对协调和同步的行销方式。其中也包括营销参与机制的同步性。市场营销的主体是消费者,应让主体积极参与到整个活动重来。第一,营销的基本态度是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然后消费者才能听到你的声音,也就是顾客至上;第二,从消费者的利益和角度出发,学会发声,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第三,要在互联网发声,联系消费者一起发声,消费者是最好的宣传力和代言人;最后,就可以“润物细无声”,打造良好的口碑,一切“名望”的产生都源于消费者的内心。外力影响消费者的内心的力量不容小觑。
(三)营销方式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营销手段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当下最受欢迎也是效果最佳的方式是体验式营销,顾名思义,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等方面,重新定义、实际营销的思考方式,消费者是企业与市场的重要枢纽,整个消费过程的主体是消费者,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另外,积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商业信息的运行,并主要通过网络方法来实现的营销设计与操作,使得营销活动更加数字化。网络营销可以借助于微信公众号、百度、微博等软件来开展市场营销,首先,微信是涉及年龄范围最广的社交软件利用公众号来推送产品信息获得更多关注度;其次,微博深受年轻人的青睐,提高知名度;电子邮件平台不但可以产品信息,而且可以实时收集用户信息,及时调整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并提供丰富多彩的营销信息。通过直观地分析用户数据,消费者更加立体化的了解商品,使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产物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三、结语
思维的创新是营销策略的创新的起点。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力资本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资源,企业互联网时代给市场营销的挑战会愈演愈烈,带给消费者更多样更便捷的体验。互联网时代更是需要我们对营销进行外部开拓和内部管理进行各种创新,在原有基础上对营销的运作和管理的技巧进行不断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代的潮流,在信息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乘着发达的互联网这一阵东风,勇敢地起航!
(作者单位为杭州中赢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彭P(1981―),男,浙江杭州人,研究生,杭州中赢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研究方向:企业资源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云凌.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策略转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04):55-56.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业务立足于现代经济发展,关注小微客户,在网络虚拟平台中开展灵活多变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现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其运行后台具备海量数据、计算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省去了金融中介环节,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交易效率。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减少了信息处理成本,减低内耗,维护了交易双方的根本利益,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壮大起来。
(二)金融产品的实惠性
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金融产品的实惠性。通过互联网的智能筛选、数据库综合性处理,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贴近客户的现实需求。金融产品的门槛普遍较低,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比较高,使得长期收益较低的银行客户转向互联网金融。
(三)网络金融便捷、高效
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办理形式,提高了客户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大量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第三方支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根据客户的浏览和网络痕迹进行信息处理,及时提供针对性内容;计算机监测系统,交易跟踪体系,快速处理各种交易漏洞,确保网络金融的安全。客户处于时间和便捷程度的考虑,适应了网络金融的处理方式,接受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更新速度快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尝试。近些年,淘宝、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多种经济活动转移到网络平台上,以其较低的价格和快速的传播速度,迅速打出较大市场。互联网金融业务也随着网络经济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找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影子。互联网金融更新速度是银行无法相比的,这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结合点和发展趋势
(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
银行在金融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具备一定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还存在着不足。虽然互联网减少了金融中介对交易的影响,降低了总体的交易成本,但是,虚拟平台无法进行开户业务,资金储备无法完全独立。只有将银行实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才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金融市场,让现代人体会到科技力量带来的便捷服务。
银行的资金雄厚、经营业务广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银行的实体特性,使得银行具有优于互联网的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和电商平台在网络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带动了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都是在虚拟平台进行的资金转化和流通,虽然达到了交易双方的目的,但是,资金的落脚点在银行。虚拟平台无法彻底摆脱银行,独立运行与金融市场。电子网络平台和银行虽是竞争对手,但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同进退。因此,银行和互联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才可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1、P2P业务
P2P业务指的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上借贷双方额的直接交易。网上银行成为交易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内容,避免资金难收,影响金融产业的稳定。P2P模式的审核机制和门槛还需要做详细规划,将信用不良、无偿还能力的部分客户分离出来,保障银行利益。
2、网络第三方支付业务
人们的日常消费逐渐走上网络支付的路线。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各种移动扫描设备满足现实电子支付需求;支付宝、掌上银行等多种网络支付软件满足网络电子支付需求。银行需要认清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稳定的第三支付平台,为电子支付提供便捷服务,处理消费和支付的关系,让银行有效的占据电子支付市场。
3、网银
其开展时间高,但是,操作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利用“盾”设备进行网络转账和交易,大大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因此,银行需要改变其运行方式,简化操作流程,融入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新型网银,让银行客户充分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性,进一步冲击支付宝在电子支付中的作用。
4、融入电商平台
电商时代给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商平台是金融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重要支撑点。比如:网络购物、网络红包、网络转账等。银行需要认识到电商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性,进而融入电商,为电商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拉近与电商之间的关系,稳定整个互联网的金融秩序,突出银行的地位。
【关键词】互联网+ 现代生活 传统行业
1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绑定,通过互联网的实时性,便捷性,易操作性等特性为相应的行业创造最大的利润价值,从而发挥出互联网的突出优点。“互联网+”代表着一个新兴的理念,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能够真正的改变相关行业的体制架构,使得传统的实体行业与IT相互融合,无缝衔接[1]。
1.1 表层含义
“互联网+”主体词汇为“互联网”,“+”即为加号的意思,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之意。加号之后可以添加任意词汇,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最早是由马化腾向政府提出的互联网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互联网+”就是使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实时性,广泛性,把互联网行业和一些相关的传统行业真正的结合起来。这听起来像听起来是简单的相加,但是其实际效果绝对要超出简单的加法运算[2]。
1.2 深层含义
“互联网+”成为2015年国民最热关注度的一个词汇,这个理念带来了一次大范围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相当多的实体店商抛弃了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投身互联网行业,由此可见,“互联网+”给予了传统行业的结构模式巨大的挑战,产业改革的春风将会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吹遍全球[3]。
2 “互联网+”的当前意义
乘着“互联网+”东风,中国的经济结构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尤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不稳定的今天,借助“互联网+”拉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提升刻不容缓[4]。
2.1 “互联网+”与“+互联网”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产业信息化的过程,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的前提,“+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的必备手段[5]。
2.2 实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好处
(1)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性。(2)利用“互联网+”能便利的统计出用户的需求,方便线上线下的互联服务。(3)有了“互联网+”之后,从业者只需要把自己的网站打造的新鲜有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广告效果。(4)发表消息的及时性无可比拟。(5)从前的传统行业商品与服务断层,“互联网+”模式的形成很好的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出现,订餐人可以随时联系到送餐人员,病人也可以随时联系上自己的主治医师,这种线上线下的密切联系是“互联网+”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6]。
3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一直是主导中国经济的巨头。自从步入20世纪以来,互联网行业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在完善的信誉保障的前提下,网络新鲜性,实时性的巨大优点得以展现发挥,网络交易的火爆同时也造成了实体经济的凋零。
3.1 从餐饮行业说起
在十年前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互联网的时候,餐饮业老板只能通过租好的商铺,买客流量大的门市店来占据优势,需要单方面承担非常高额的费用。于是,人们便开始考虑是否能够利用便捷迅速的互联网改善这一问题,“互联网+餐饮”相关研究领域油然而生[7]。
3.2 “互联网+”与O2O模式
O2O模式是最早由美国提出的,即Online To Offline,就是指将一些本与互联网无关的传统产业和线上的运行模式挂钩,让网络真正的成为一个服务大众的平台。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跟多人发现了这种线上线下模式的好处:在线商品的商品价格、商品图片、商品信息同步更新,线下实物送货到家,如果说以前的商业模式更注重商品交易或者商品质量,那么,O2O模式更注重的则是商品的服务。“互联网+”的理念正是希望能够完成对用户生活的终身服务,二者理念相同,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或者O2O的未来发展一定是为用户提供无差评的全方位服务以及良好的极致用户体验[8]。
3.3 传统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浪潮
首先,传统商家要想成功进驻互联网一定把线上销售的相关问题优先考虑;其次,“互联网+”产业的运行并不仅仅只是靠商品作为卖点,更不仅仅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销售平台,他更注重的是商品的特色、卖点、质量和新意;再次是如何运用好互联网,真正的“互联网+”要做到实实在在的为百姓考虑,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传统商家才能不被信息时代淘汰。
4 结语
在互联网拥有绝对优势的时代里,传统行业商家进行“互联网+”模式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拥有自己的相关团队抑或是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而在于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真正的将“互联网+”理念融入骨髓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曾铭.读懂互联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55.
[2]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0-123.
[3] 刘润.互联网+战略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18-100.
[4] Veronesi.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15-18.
[5] Bob Lord.Converge:Transforming Busines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48-105.
[6] 安杰.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M].台湾:台海出版社,2014.46-117.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前言
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其不仅改变着社会公众的生产活动与方式,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也进行了改造,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迈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就开始有加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收入水平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限制,互联网金融尚未真正站在发展的风口浪尖,直到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这款货币基金产品,从此点燃了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引擎。以电子商务支付规模为例,2008年仅29000亿元,而2013年就搞到101000亿元,且后期增长趋势异常明显(参见图1)。
事实上,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苏宁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展与金融的集合,迅速掀起了一波“高开高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尤其是借助大数据工具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文章主要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进行分析,探究其正负面的影响效应,并结合我国的宏微观环境与当前金融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顺利转型,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及精神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可以表现在6个方面(参见图2)
(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负面冲击
1、互联网金融服务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
毫无疑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加之手机移动终端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更加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从图1可以看到,互联网支付规模迅速上升,2016年将超过150000亿元,且增长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跨过商业银行而自己进行交易,运用自身的支付手段完成支付与结算,同时也弱化了银行作为通道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成本低廉,传统中介作用弱化
长期以来,传统商业银行因为有着完善的清算系统,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天然的垄断地位,从而奠定了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中介角色,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开始弱化。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的快速结合,信息变的更加透明,使得获取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银行信息中介的地位因此受到撼动。
3、互联网金融覆盖广泛,传统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弱化
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且拓展覆盖的成本较低。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模式上,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当前采取的最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就克服了金融交易的地域限制,极大的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并且线上交易可实现“一对多,点对面”的营销模式,一个具有完善交易程序的机房可以满足数以万计的客户服务需求,既解决了消费者获取金融服务难的问题,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机构和消费者自身的业务办理成本。
4、互联网金融模式灵活,传统商业银行创新活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客户的需求将不断改变,未来金融行业的创新将会进一步加速,而互联网金融模式非常灵活,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适应能力也比传统的商业银行要强,从而更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最终快速占领市场。以P2P的发展为例,就是因为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中小客户的投资需求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于是以中介为定位的网络借贷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4-2015年,即使出现大量的P2P问题网贷平台跑路,我国的P2P网贷发展指数依旧呈上升趋势,这直接突出了我国传统商业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参加图4)。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当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也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倒逼银行改革,实现经营创新。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被金融界说成“躺着赚钱”,其原因在于存贷款的利息差较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存贷款的利息差降低,那么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改革,不断实现经营创新;第二,转变经营思维,丰富发展模式。毫无疑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商业银行可以转变经营思维,不断丰富、拓展、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品牌价值。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改善自身的服务态度与水平,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才能确保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削弱。
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
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第一,在认清自身在如支付业务等某些业务上作为追赶者的劣势的基础上,将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上升到全行战略的层面上,全面改革自身弱势业务领域的制度规范;第二,加强学习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和思维理念,要尤其注重对大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提高对数据的获取能力,互联网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挖掘和处理,力争在不断扩大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与经营理念的全面转化。
(二)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
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线,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弊端就是风险控制难度大,由此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战略下,必须要注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把握与防控,具体表现为: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内部要更新的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理念,既要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统计与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又要严格把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介入程度;第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并争取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或机构成立的会员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形成,以对官方监管进行有效补充;第三,要强化客户教育交流,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三)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服务理念、经营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变革,以崭新的面貌为顾客提供专业综合的金融服务;第二,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例如快速反应、客户反馈信息处理、定期大数据统计服务质量等待,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第三,传统商业银行也应该认识到中小客户对于做大、做强、做静的重要意义,要通过降低理财购买准入门槛、推行自动申购业务、提高线上操作的便捷度等措施,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度。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公众一切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习惯都可以被汇总分析,从而能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痛点,加之互联网金融有着成本低、服务快、覆盖广等优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局限于负面,也包括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与理念,丰富其经营模式,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引入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因此,随着存贷利息差的不断缩小,传统商业应该开始转型发展,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魏博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小微融资的比较研究[J].新金融.2015(02)
[2] 高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
[3] 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4] 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01)
[5]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01)
[6] 徐岚,徐青松.从美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上海经济研究.2014(07)
[7] 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组织结构;治理
一、引言
互联网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企业电子信息化及网络化为核心,以网络交易为主要手段而从事商业活动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它通过网络技术,快速地实施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材料采购、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活动,同时高效地实现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获利水平。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履行、承担社会责任而协同努力。面对互联网经济企业快速高效的特点,企业组织结构与治理方式的转变成为传统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 互联网时代企业治理特征
(一)中小股东易于参与公司治理,公司管理成本降低
互联网时代企业治理克服了传统上时间、地点、信息、渠道的交流瓶颈,使得原来因为各种限制对公司治理缺乏积极性的中小股东可以通过社群表达个人观点,以网络投票、手机选举等方式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企业治理的重大决策中。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更加精准,具有共同利益诉求的中小股东更加易于相互沟通交流,通过一些专门的社交网络群体传递相关信息,从而成为企业外部治理中重要的群体。
(二)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互联网时代企业治理更加精准化
随着中小股东通过微信、博客、微博、日志等网络社交群体表达个人观点,传播企业信息形成的大数据使得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些大量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效益,而这些在以往的企业治理中处于被动或弱势地位的中小股东,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可能成为最后左右公司决策的重要一环。一些顾客的投诉意见与投资者的意见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改善企业治理参考的重要“大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便于管理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决策,进而对症下药,使得互联网时代企业治理更加精准化。
(三)信息共享减少了企业治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披露与共享渠道具有多元化、互动性的特征,同时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这些都成为企业信息公开中重要的补充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市场中的投资者更加快捷精准地获得有利的投资信息,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投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通过移动互联网能够更加广泛地了解和共享公司信息,从而避免信息的层层传递,从而降低成本。从而弱化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四)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治理模式改革的方向
互联网经济的显著特征是技术革新快,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不利于团队的写作,对于技术导向的企业不能发挥其主动的创造性,同时忽视员工之间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不利于技术的自由流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治理的需要,因此,企业治理必将构建以技术为核心的更加灵活的“扁平化”治理模式。
三、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构建
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的是,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没有特别明晰的边界,生产经营弹性化,因此,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节奏、竞争环境及市场实际情况,这使得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改变传统的等级组织,转向扁平的组织结构,实现多向互动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流通多元化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各主体之间借助移动互联网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沟通。管理人员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更加普遍,克服了信息之间多纵向交流的弊病。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减少企业管理层的数量,通过高效率的运营水平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二)决策过程大众化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利益相关各方的主体都能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组织决策高度集中而无法克服的造成的沟通壁垒。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决策将由各个部门,不同利益主体参与其中,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因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决策水平。
(三)组织运营虚拟化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运营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运营中时间、空间的限制,借助移动互联网集合现有各种资源构建一种虚拟的经营综合体。虚拟的组织形式可以是统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要素组合,也可以是利益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同担,利益共享。
四、总结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企业面对市场状况的变化,必须要迅速地做出合理决策,这就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运营更加灵活、高效。企业只有高效率地适应市场变化,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在激烈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刚,陈传明.基于企业信息化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02).
[2]李树,蒲勇健.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J].经济师,2001(02).
[3]曹虹剑.网络经济时代模块化组织运行于治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