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比较政治学分析8篇

时间:2023-12-22 11:25: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比较政治学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比较政治学分析

篇1

[关键词]高脂血症; 动物模型; 复制方法

[Abstract]Hyperlipidemia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fatty liver, atherosclerosis, hyperviscosil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hyperlipidemia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showed younger trend. It has been a research hot point to study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yperlipidemia and develop a new drug reduced blood lipi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epare the animal model of hyperlipidemia for displaying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However, the success of replicating animal model of hyperlipidemia is one of the key of research in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 The ideal animal model of hyperlipidemia should be similar to human disease, high repeatability, simple and high generalization. It will affec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whole experiment process to copy successfully animal models of hyperlipidemia.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copying methods of animal models of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hypolipidemic developers who choose rationally and effectively replication methods of hyperlipidemia animal models.

[Key words]hyperlipidemia; animal models; replication methods

doi:10.4268/cjcmm20162002

高脂血症又称为血脂异常或脂代谢紊乱,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它是引起心脑血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目前国内外治疗高脂血症的化学药种类较多,以他汀类、贝特类及烟酸类为主,其中他汀类药物为首选,其降血脂作用强,作用机制明确,但会产生肝损伤、肌肉病变、皮肤过敏、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等不良反应[3-4]。研制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具有很好的前景。现代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由素体脾虚痰盛;或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淤阻;或肝气郁滞,痰瘀互结,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各种原因导致脾肝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气化,痰、湿、瘀、气滞等病理产物交阻,清浊不分是本病的基本病机[5]。临床上多采用升清降浊、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气血双调中药防治高脂血症[6-7]。

为了有效寻找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及中药治疗药物,选择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制备适合能展示中药特色优势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是高脂饲料喂养法,由于此法存在造模周期长,高脂饲料易发生变质等弊端,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制方法被采用。现将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比较分析如下。

1 慢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1.1 高脂饲料喂养法 高脂饲料喂养法是通过在普通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胆固醇(0.5%~20%)、猪油或脂肪(2%~60%)、蛋黄粉(2%~15%)、胆盐(0.1%~2%)、甲(丙)基硫氧嘧啶(0.1%~1%)等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成分来引起动物脂质代谢异常,大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脂质代谢最多的实验动物,由于大鼠无胆囊,在配方中加入胆盐,其目的主要是促进大鼠有效吸收胆固醇与脂肪,动物迅速形成高脂血症模型,使血清胆固醇值升高稳定,造成脂代谢紊乱,同时引起血液黏度升高。此法操作方便,与人类“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等高脂高蛋白饮食形成高血脂的过程相似,并能展示中药防治高脂血症特色优势,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一类造模方法,其缺点在于饲料用量不易精确掌握,造模周期过长,动物易出现厌食现象,高脂饲料不易长期保存。在高脂饲料配方中,动物血清TC的水平主要受胆固醇比例的影响,而TG水平则主要受猪油比例的影响。随着胆固醇比例的下降,TC也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猪油比例的降低,TG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同样的高脂饲料配方,由于各成分比例或动物品种差异,模型复制结果尤其是对HDL-C的影响也不同。

Lee等[8]采用高脂饲料(主要含猪油31.6%)连续喂养小鼠12周,结果模型组小鼠血脂水平TC,TG,LDL-C和HDL-C都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长期喂养高脂饲料导致模型动物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或肝脏受损,HDL-C才出现异常升高。也有学者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主要含猪油(7%~60%)、胆固醇(0.15%~2%)]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动物血脂4项指标也都明显升高[9-12]。

Saravanan等[13]采用高脂饲料(主要含脂肪35.8%)连续喂养小鼠10周,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与人类高脂血症的血脂指标变化一致。也有学者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主要含猪油(10%~23%)、胆固醇(1%~2%)]得到了相似的结果[14-18]。

1.2 脂肪乳剂灌胃法 脂肪乳剂灌胃法是在猪油、胆固醇、胆盐、甲(丙)基硫氧嘧啶等原料,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搅拌混匀配制而成的高脂乳剂,通过灌胃的方式每日定量给予动物来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在其原料中大多加用抗甲状腺素分泌类药物,以降低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模型复制过程中,脂肪乳剂的配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一定要确保乳剂的充分研匀、乳化。该法能保证动物服用足量的高脂饮食,造模周期相对较短,且避免了动物的“厌食”现象,模型建立稳定。其缺点是脂肪乳剂黏稠度高,灌胃操作困难,动物易出现腹泻症状,精神状态差,易影响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学者采用脂肪乳剂(猪油20%~25%、胆固醇10%、胆盐2%、丙硫氧嘧啶片1%、吐温-80 10%~25%和丙二醇10%~20%)每日定量连续灌胃给予动物若干天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动物血清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19-22],与人类高脂血症的血脂指标变化一致。Akbari等[23]以0.025 mL・kg-1・min-1的速度静脉注射脂肪乳(10%甘油三酯)给予绵羊连续6 h,结果脂肪乳组从开始注射后的2~6 h绵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TG明显升高,但血清TC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种特殊的静脉性脂肪乳适合于复制高甘油三酯动物模型的研究。

1.3 复合因素造模法 复合因素造模法是通过喂养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其他干预手段(如脂肪乳剂灌胃或添加高糖、饮酒等)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由于单纯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周期较长,且含有猪油可能容易使高脂饲料变质,从而影响造模结果;而脂肪乳剂灌胃过程中又易对动物的消化道造成损伤,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故将两者联合运用,造模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林昶等[24]用高脂饲料喂养加灌服脂肪乳14 d成功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唐琪晶等[25]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含蔗糖10%、猪油10%)喂养加梯度酒饮2周,成功建立了大鼠代谢性高脂血症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升高TC,TG,LDL-C,还能降低HDL-C,同时造模时间短,与人类高脂血症形成过程相符。

1.4 激素注射法 激素注射法是通过给实验动物皮下或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复制肾虚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激素注射法可能是阻断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导致脂代谢紊乱[26]。此法可用于肾虚型高脂血症相关代谢疾病的研究。

赵敏等[27]给大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5 mL・kg-1,连续15 d。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肝组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均明显升高,血清HDL-C明显降低。徐安莉等[28]利用大剂量肌注(0.005 mL・g-1)氢化可的松与高脂乳剂(20%熟猪油、10%鸡蛋黄、10%胆固醇、2%去氧胆酸钠、1%丙硫氧嘧啶、5%吐温-80)灌胃模型连续15 d造成大鼠血脂紊乱。结果氢可模型组和高脂乳剂模型组血清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含量显著降低,并且氢化可的松模型组TC及LDL-C的增高程度明显高于高脂乳剂模型组。Santhosh Kumar V R等[29]给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1,连续8 d,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明显升高。

1.5 铅灌胃法 铅灌胃法是通过把含有一定量铅的水溶液灌胃给实验对象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铅能诱导高脂血症是由于铅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活性,从而影响甾醇独立基因调控肝酶对胆固醇的体内代谢[30-31]。

Liu等[32]通过给大鼠灌胃醋酸铅水溶液(Pb质量浓度为500 mg・L-1),连续75 d,结果铅灌胃组大鼠血清TC,TG,LDL-C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肝组织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也明显增加。

1.6 DCP(1,3-二氯丙醇)灌胃法 DCP灌胃法是连续灌胃给予实验对象小于1 mg・kg-1・d-1剂量的1,3-二氯丙醇若干周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DCP诱导高脂血症是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该通路在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3];该研究也是首次发现灌胃给予小鼠3种不同剂量(0.1,0.5,1 mg・kg-1)的1,3-二氯丙醇连续4周能成功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并且该法在升高小鼠血清TC,TG,LDL-C,增加肝重、肝TC,TG,降低血清HDL-C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该法是一种新型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相对于传统复制方法而言,此法操作简便,经济实惠,可用于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

1.7 牛奶喂养法 牛奶本身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容易造成动物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症状,导致高脂血症。此法简单、经济,是一种新型的高脂血症复制方法。

吴争荣等[34]每天在饮水瓶中加入新鲜牛奶喂养小鼠,连续30 d,结果小鼠体重、肝指数均明显升高,小鼠血清及肝TC,TG,LDL-C升高,HDL-C降低,小鼠的腹腔内壁及脏器上都附有大量黄色脂肪油,具有明显高脂血症症状。岳翠丽等[35]采用60%,70%,80%,90%,100%的全脂牛奶乳浊液,代替饮用水连续喂饲小鼠28 d,结果小鼠血清TC,LDL-C显著升高,但HDL-C并未出现明显下降。

2 急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2.1 Triton WR1339注射法 Triton WR1339注射法是通过给实验对象一次性尾静脉或腹腔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Triton WR1339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抑制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来增加血浆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含量[36]。此法操作简便,药效评价快速,常用于调脂药物的筛选。此法造模剂量与血脂水平呈现一定的依赖性,造模后时间的延长也会影响血脂水平的变化。

Harnafi等[37]给大鼠腹腔注射200 mg・kg-1的Triton WR1339,7 h后,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升高了约22倍,TC升高了约2倍;而给小鼠腹腔注射200 mg・kg-1的Triton WR1339,7 h后,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浆TG升高了约4倍,TC升高了约2倍[38],说明在同等造模剂量下,实验对象采用大鼠比小鼠建立的急性高脂血症模型效果更好。Gawlik等[39]给大鼠腹腔注射300 mg・kg-1的Triton WR1339,2 h后,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升高了约25倍,TC升高了约7倍,说明造模剂量越大,高脂模型组动物血脂水平升高更快。

Rony等[40]给大鼠腹腔注射300 mg・kg-1的Triton WR1339,24 h后,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升高了约10倍,TC升高了约4倍,LDL-C升高了约6倍,HDL-C降低约1倍。Vijayaraj等[41]给大鼠尾静脉注射300 mg・kg-1的Triton WR1339,48 h后,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LDL-C,VLDL-C,AI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说明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高脂模型组动物血脂水平升高缓慢即可能达到峰值。

2.2 蛋黄乳剂注射法 蛋黄乳剂注射法是采用新鲜鸡蛋黄加生理盐水混匀配制成75%蛋黄乳剂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蛋黄乳剂注射法是由于动物摄入过多外源性胆固醇而形成的血脂升高。此法操作简便、经济、模型建立迅速,也常用于调脂药物的筛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75%蛋黄乳剂可以使小鼠血清TC升高约1~3倍,TG升高约1~10倍[42-45]。

2.3 poloxamer-407注射法 poloxamer-407(P-407,泊洛沙姆407)注射法是用蒸馏水配制成P-407溶液腹腔注射到小鼠或大鼠体内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P-407升高血脂是通过改变体内脂质代谢通路上的相关酶实现的,并没有外源脂质的介入[46]。Zanwar等[47]给大鼠腹腔注射30%的P-407溶液1 mL,0,15,24 h后取血测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15,24 h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VLDL-C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当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0.13 g・mL-1的P-407溶液1 g・kg-1 [48]、小鼠腹腔注射P-407溶液0.5 mL[49],24 h后取血测指标,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均明显升高。

2.4 CPF(毒死蜱)注射法 CPF(chlorpyrifos)注射法是通过一次性给实验对象皮下注射50 mg・kg-1的毒死蜱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于给药2,4,8,12,24 h后取血测指标,结果发现24 h后,大鼠血清TC无明显变化,TG,LDL-C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50]。

2.5 四氧嘧啶注射法 四氧嘧啶是一种结构类似葡萄糖的特异性细胞毒剂,能选择性破坏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引起细胞死亡,导致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及高血糖产生,形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脂代谢异常[51-52],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以四氧嘧啶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更适合于研究糖尿病高脂血症。

王大为等[53]给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56 mg・kg-1,大鼠血清TC,TG明显升高。国外学者[54-56]通过给实验动物一次性腹腔或皮下注射一定剂量的四氧嘧啶,动物血清TC,TG明显升高。

3 先天性高脂动物模型

Watanabe[57]研究发现了具有遗传性高血脂症的家兔即为WHHL(watamabe heritable hyperlipidemic),WHHL携带有一个可遗传的变异基因,导致缺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而出现高脂血症,与人类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相似。该模型更适合于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Kune等[58]利用先天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大鼠探讨了脂质代谢紊乱与血小板聚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先天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大鼠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一方面是由于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另一方面也与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系,且遗传性高脂血症的患者罕见[59]。

4 转基因高脂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转基因法是通过基因敲除或调控载脂蛋白(Apo)基因的表达来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4.1 脂蛋白酯酶(LPL)基因敲除 脂蛋白酯酶是清除血浆脂蛋白中所含甘油三酯的限速酶,属于丝氨酸活性酶类。LPL是由肝外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水解酶。TG在LPL的作用下裂解为FFA和甘油。脂蛋白酯酶基因敲除小鼠体内FFA水平升高[60],可以用来建立高甘油三酯血症。李慧等[61]采用LPL基因敲除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结果小鼠血浆TC,TG升高,出现极度高甘油三酯血症表型。

4.2 载脂蛋白转基因模型 目前ApoE基因缺陷动物模型是最常用的转基因法之一。ApoE参与转运胆固醇和调节脂质代谢,是调节脂蛋白代谢的关键性载脂蛋白[62-63],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作用[64]。Patterson等[65]采用ApoE基因缺陷小鼠复制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结果发现模型小鼠的TC水平比正常小鼠高出4倍,TG水平高出2倍。王亚楠等[66]建立了脂蛋白脂肪酶和载脂蛋白E双基因缺陷的混合型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比较了双基因以及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的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发现双基因缺陷小鼠血浆TG是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的3.8倍,血浆总TC也略有增加。

5 结语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人类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饮酒无度、情志失调可导致脾肝肾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酿生病理性痰浊血瘀,进而加重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高脂血症又可归于“肥胖”、“痰湿”、“血瘀”、“浊阻”等范畴,痰瘀内阻证是高脂血症的主要证型。

综上所述,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种类繁多。先天性和转基因高脂动物模型由于其来源困难,成本高,代价昂贵,且与大多数高脂血症的患者的病因也不一致,影响了其应用。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是与人类疾病接近,可重复,且试验操作简单、实验成本相对较低、易于推广;模型复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目前国内外最为常用的慢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是高脂饲料喂养法,其次是脂肪乳剂灌胃法,这2种方法都是经过消化道给予的,形成时间也相对较长,与人类“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等高脂高蛋白饮食形成高血脂的病因病机相似,对降血脂药物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降血脂药物一般药效学的实验研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不同,一般而言,雄性动物较雌性动物容易形成高脂血症,所以目前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大多选用雄性动物。激素注射法操作简便,经济实惠,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用于肾虚型高脂血症相关代谢疾病的研究。铅灌胃法和DCP灌胃法都能影响脂质代谢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可用于降血脂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单纯牛奶喂养法经济便捷,可考虑用于一般药效学研究。

对于几种急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来说,操作简便,药效评价快速,一般是作为降血脂药物的初步筛选和单纯的高脂血症研究,而对于机制性研究方面有一定局限。并且由于其在实验动物体内影响途径各不相同,其应用也不同。Triton WR1339注射法和CPF注射法可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调脂药物的筛选,蛋黄乳剂注射法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调脂药物的筛选,P-407注射法可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调脂药物的筛选或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四氧嘧啶注射法则更适合于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研究。另外由于造模动物的生理功能反映与人类不尽相同,并不能较全面的反映人类高脂血症的各种变化。故在模型动物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造模动物的脂质代谢、生理功能反映等应尽可能与人类相似,从而为人类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从现有模型看,用于评价或筛选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并展示其优势特色的模型还是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的慢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Nelson R H. Hyperlipidemia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Prim Care,2013,40(1):195.

[2]Reimann M, Rudiger H, Weiss N, et al. Acute hyperlipidemia but not hyperhomocysteinemia impairs reflex regulation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J].Atheroscler Suppl, 2015, 18:8.

[3]Bjornsson E, Jacobsen E I, Kalaitzakis E. Hepat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statins:reports of idiosyncratic liver injury post-marketing[J]. J Hepatol, 2012, 56(2):374.

[4]Norata G D, Tibolla G, Catapano A L. Statins and skeletal muscles toxicity:from clinical trials to everyday practice[J]. Pharmacol Res, 2014, 88:107.

[5]梁纪文.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3):23.

[6]陶云海. 吴复长治疗高脂血症经验[J].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9):636.

[7]逄冰. 降浊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滞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8]Lee H S, Nam Y, Chung Y H,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o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hyperlipidemia and fatty liver in mice[J]. Life Sci, 2014,118(1):7.

[9]Han J M, Lee J S, Kim H G,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s of Artemisia iwayomogi and Curcuma longa radix on high-fat 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a mouse model[J].J Ethnopharmacol, 2015,173:217.

[10]Shin H S, Han J M, Kim H G, et al. Anti-atherosclerosis and hyperlipidemia effects of herbal mixture, Artemisia iwayomogi Kitamura and Curcuma longa Linne,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J]. J Ethnopharmacol, 2014,153(1):142.

[11]Liu Y H, Wu J S, Wang Z Y, et al. Characteristic, polymorphism and expression distribution of LCAT gene in a Mongolian gerbil model for hyperlipidemia[J]. Exp Mol Pathol, 2014,97(2):266.

[12]Gao H L, Long Y Z, Jiang X Q,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Yerba Mate tea (IIex paraguariensis) on hyperlipidemia in high-fat-fed hamsters[J].Exp Gerontol, 2013,48(6):572.

[13]Saravanan S, Pari L. Role of thymol on hyperglycemia and hyperlipidemia in high fat diet-induced type 2 diabetic C57BL/6J mice[J]. Eur J Pharmacol, 2015, 761:279.

[14]Monika P, Geetha A. The modulating effect of Persea americana fruit extract on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of fatty acid synthase complex, lipoprotein lipase, fibroblastgrowth factor-21 and leptin――a biochemical study in rats subjected to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 and obesity[J]. Phytomedicine, 2015,10(22):939.

[15]Hou Y, Shao W F, Xiao R, et al. Puerh tea aqueous extracts lower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in a rat hyperlipidemia model[J]. Exp Gerontol,2009,44(6/7):434.

[16]Chen J, Deng J, Zhang Y Y, et al. 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Danhong injection on hyperlipidemia rats[J].J Ethnopharmacol,2014,154(2):437.

[17]Feng L J, Yu C H, Ying K J, et al. Hypolipidem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s of Perilla Frutescens leaves in hyperlipidemia rat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J].Food Res In, 2011,44(1):404.

[18]Li T P, Li S H, Du L J, et al. Effects of haw pectic oligosaccharide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 mice induced by high-fat diet[J].Food Chem,2010,121(4):1010.

[19]Umar A, Iskandar G, Aikemu A, et al. Effects of Cydonia oblonga Miller leaf and fruit flavonoids on blood lipids and anti-oxydant potential in hyperlipidemia rats[J]. J Ethnopharmacol, 2015,169:239.

[20]万红.大黄与姜黄乙醇提取物不同比例伍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新中医,2014,46(9):162.

[21]Lee C I, Shih C D, Lee C L, et al. Effect of red mold rice on blood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factors in a rat model of hyperlipidemia[J]. J Funct Foods, 2013,5(4):1956.

[22]马莹莹,吴玉兰,朱恩伟,等. 脂肪乳剂模拟“饮食不节”致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0):2009.

[23]Akbari H, Dalir-Naghadeh B, Asri-Rezaei S, et al.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 in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sheep[J]. Dom Anim En, 2015,53:95.

[24]林昶,杨长福,王和生,等. 何首乌游离蒽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及急性毒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6):1292.

[25]唐琪晶,陈素红,潘丹丹,等.白术精提物对代谢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药效及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9):1803.

[26]闵建新,王建红,伍庆华,等.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垂体-性腺轴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576.

[27]赵敏,徐安莉,陈会敏,等. 右归丸对肾阳虚高脂血症大鼠SREBP途径相关因子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2(1):92.

[28]徐安莉,周艳艳,赵敏,等. 两种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比较[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1):138.

[29]Kumar S V R, Inamdar N Md, Nayeemunnisa,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lemongrass oil against dexamethasone 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possible role of decreased lecithin cholesterol acetyl transferaseactivity[J].Asian Pac J Trop Med,2011,4(8):658.

[30]Kojima M, Masui T, Nemoto K, et al. Lead nitrate-induced develop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rats:sterol-independent gene regulation of hepatic enzymes responsible for cholesterol homeostasis[J]. Toxicol Lett, 2004,154(1/2):35.

[31]Newairy A S A, Abdou H M. Protective role of flax lignans against lead acetate 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and hyperlipidemia in rats[J]. Food Chem Toxicol, 2009,47(4):813.

[32]Liu C M, Ma J Q, Sun Y Z. Protective role of puerarin on lead-induced alterations of the hepatic glutathione antioxidant system and hyperlipidemia in rats[J].Food Chem Toxicol, 2011,49(12):3119.

[33]Lu J, Huang G R, Hu S Z, et al. 1,3-Dichloro-2-propanol 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C57BL/6J mice via AMPK signaling pathway[J]. Food Chem Toxicol, 2014,64:403.

[34]吴争荣,马志刚,董永喜,等. 一种小鼠高脂血症新模型的建立[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0,26(3):405.

[35]岳翠丽,吴争荣,贺殿. 不同浓度全脂牛奶喂饲制备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实验研究[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3):15.

[36]Zarzecki M S, Araujo S M, Bortolotto V C, et al. Hypolipidemic action of chrysin on Triton WR-1339-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female C57BL/6 mice[J]. Toxicol Rep, 2014, 1:200.

[37]Harnafi H, Bouanani N H, Aziz M, et al. The hypolipidaemic activity of aqueous Erica multiflora flowers extract in Triton WR-1339 induced hyperlipidaemic rats:a comparison with fenofibrate[J]. J Ethnopharmacol, 2007,109(1):156.

[38]Harnafi H, Caid H S, Bouanani N H, et al. Hypolipemic activity of polyphenol-rich extracts from Ocimum basilicum in Triton WR-1339-induced hyperlipidemicmice[J]. Food Chem, 2008,108(1):205.

[39]Gawlik M, Gawlik M B, Brandys J. The impact of Triton WR-1339 induced hyperlipidemia on the effects of benzo(a)pyrene or guaiacol on α- and γ-tocopherol pools and selected markers of pro-/antioxidative balance in rat plasma and erythrocytes[J]. 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2012,33(3):386.

[40]Rony K A, Ajith T A, Nima N, et al. Hypolipidemic activity of Phellinus rimosus against triton WR-1339 and high cholesterol diet induced hyperlipidemicrats[J]. 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2014,37(2):482.

[41]Vijayaraj P, Muthukumar K, Sabarirajan J, et al. Antihyperlipidemic activity of Cassia auriculata flowers in triton WR 1339 induced hyperlipidemicrats[J]. Exp Toxicol Pathol, 2013,65(1/2):135.

[42]包雪梅,那生桑,陆景坤. 荜茇有效部位群的调血脂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6):909.

[43]胡慧明,陈素红,吕圭源,等. 参芍降脂片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2):113.

[44]冯任南,郭福川,李颖,等. 急性高血脂小鼠模型蛋黄乳及Trition法建立[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9):1116.

[45]郭福川,李颖,牛玉存,等. 四种植物化学物预防性调节血脂作用快速评价[J]. 卫生研究,2011, 40(6):759.

[46]Johnston T P, Li Y, Jamal A S, et al. Poloxamer 407-induced atherosclerosis in mice appears to be due to lipid derangements and not due to its direct effects on endothelial cells and macrophages[J]. Mediat Inflamm, 2003, 12(3):147.

[47]Zanwar A A, Hegde M V, Rojatkar S R, et al. Antihyperlipidemic activity of concomitant administration of methanolic fraction of flax lignan concentrate and omega-3-fatty acid in poloxamer-407 induced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J].Ind Crop Prod, 2014, 52:656.

[48]Shayeganpour A, Korashy H, Patel J P, et al. The impact of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etabolism of amiodarone in rat[J]. Int J Pharm, 2008, 361(1/2):78.

[49]Korolenko T A, Pisareva E E, Filyushina E E, et al. Serumcystatin C and chitotriosidase in acute P-407 induced dyslipidemia:can they serve as potential early biomarkers foratherosclerosis[J].Exp Toxicol Pathol,2015,67(9):459.

[50]Acker C I, Nogueira C W. Chlorpyrifos acute exposure induces hyperglycemia and hyperlipidemia in rats[J]. Chemosphere, 2012,89(5):602.

[51]Szkudelski T. The mechanism of alloxan and streptozotocin action in β cells of the rat pancreas[J]. Physiol Res, 2001,50:536.

[52]Elekofehinti O O,Kamdem J P, Kade I J, et al. Hypoglycemic, antiperoxidative and antihyperlipidemic effects of saponins from Solanum anguivi Lam. fruits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J]. S Afr J Bot,2013,88:56.

[53]王大为, 许秀颖, 刘婷婷. 玉米花丝饮品对高脂血症鼠的降血脂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6):1029.

[54]Katiyar D, Singh B, Lall A M, et al. Efficacy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alloxan induced mice:a correlative study with antihyperlipidemic and antioxidativeactivity[J]. Eur J Pharm Sci, 2011,44(4):534.

[55]Makni M, Fetoui H, Gargouri N K, et al. Antidiabetic effect of flax and pumpkin seed mixture powder:effect on hyperlipidemia and antioxidant status in alloxan diabetic rats[J]. J Diabet C, 2011,25(5):339.

[56]Sefi M, Fetoui H, Makni M, et al. Mitigating effects of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Artemisia campestris leaf extract on hyperlipidemia,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J]. Food Chem Toxicol, 2010,48(7):1986.

[57]Watanabe Y. Serial inbreeding of rabbits with hereditary hyperlipidemia (WHHL-rabbit):inci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nd xanthoma[J]. Atheroscler, 1980, 36(2):261.

[58]Kune J, Mazeaud M M, Devynck M A, et al. Platelet hypoaggregability in hereditary hypertriglyceridemic rats:relation to plasma triglycerides[J]. Thromb Res, 1997,88(4):347.

[59]刘丽伟,杜宇征.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耳鸣及先天性高脂血症1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5.

[60]Strauss J G, Frank S, Knipping G, et al. Generation ofLPL-deficient mice[J].Atheroscler, 2000,151(1):158.

[61]李慧,周淑佩,范江霖,等. 应用体细胞基因转移技术建立的遗传性极度高血脂小鼠模型[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4,12(2):81.

[62]Jones G W, McLeod L, Kennedy C L, et al. Imbalanced gp130 signalling in ApoE-deficient mice protects against atherosclerosis[J]. Atheroscler, 2015,238(2):321.

[63]Vik R, Brattelid T, Skorve J, et al. A water-soluble extract of chicken reduced plasma triacylglycerols, but showed no anti-atherosclerotic activity in apoE-/- mice[J]. J Nutr Intermed Metab, 2015,2(1/2):8.

[64]孟强,张雪海,张新卫. 中国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5, 16(4):304.

篇2

[关键词]图书馆学教育 职业竞争力 比较分析 对策

[分类号]G251.6

所谓职业竞争力,是指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对于从事某种领域、某种工作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拥有职业竞争力的职业者有安全、有尊严、也有未来,拥有更多这类职业者的团队当然更容易获得优胜。所以,每个团队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队员拥有这种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中美两国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区别。通过与美国图书馆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 中国的图书馆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现状

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象牙塔中的清静之地,图书馆员没有竞争,没有职业危机感。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当今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乃至整个图书馆业态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包含职业适应力和创造力的职业竞争力已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

然而,就当前来看,中国目前在职的图书馆员“职业高原”现象严重,对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思想日益蔓延,图书馆员被认为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职业,缺乏技术含量。具体表现在:从人员的组成来看,图书馆员往往由参差不齐的各种专业、各种学历背景的人员组成,“”后许多人员是被照顾的家属,缺乏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科背景。这些人员进了图书馆之后,只是被动地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并不关注自身技能的提升,也很少有人主动学习图书馆方面的知识,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枯燥往往更加剧了他们学习的被动性。

而许多图书馆学毕业生从事图书馆职业亦非主动选择,似属被动无奈之举,一些高薪有趣的其他职业如信息技术工作时刻引诱着他们。他们在工作中感觉前途渺茫,一方面由于管理层人数有限,能够方面通过馆员――部门主任――副馆长――馆长上升的人,毕竟只是个别;另一方面由于高级职称的要求高,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也让他们感到要从一般馆员到副研究馆员再到研究馆员的高度,同样遥不可及。如此狭小的职业发展空间,造成了他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过早地停止不前和消极观望了。据天津图工委的调查,天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中11%的人表示对图书馆不感兴趣,16%的人抱着有机会就走的态度,50%的图书情报毕业生已经跳槽。

不仅如此,尽管图书馆界提倡继续教育,也将继续教育纳入职称评定的重要方面,但就目前来看,由于继续教育缺乏实质上的硬性规定,而且形式单一,导致许多在职馆员对继续教育漠不关心,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随着知识的不断老化,其仅有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工作中的实际需要,自然也无法更好地服务读者。

此外,作为图书馆员看家本领的图书馆学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由于近年来图书馆学方面的课程为防止就业难而过度改革,导致图书馆学毕业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反倒经济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得较多。然而由于课程跟不上变化,造成专业不专的情况居多,许多课程只是浅尝辄止,看起来什么都学,而真正运用起来什么都不会。肖希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员的调查与分析》一文显示,在目前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中,“基本适应工作需求,但需更新”和“内容陈旧,跟不上时展”两者比例分别占51.0%和25.2%,可见,图书馆学课程内容更新刻不容缓。而且,由于目前的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实践结合的情况较差,专业出身的图书馆员在工作中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中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再加上学科背景知识单一,许多馆员无法胜任实际工作中对多学科知识的需求。在肖希明的调查中,认为专业课程“理论性太强,与实践脱节”的比例占到了44%。这一结果说明,图书馆学理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就是加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才能显示出理论的价值。

而对图书馆主管部门和领导而言,他们认为对其它学科背景的人才进行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要比图书馆学出身的专业人员容易得多。也正是这种现状,致使图书馆学毕业生的竞争力远不如社会上的情报机构、咨询机构,而图书馆员这一职业与社会上的情报员、信息咨询员相比,普遍缺乏职业竞争力。

2 美国图书馆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现状

2003年6月,美国专业图书馆职业资格委员会向专业图书馆协会理事会提交了一份“21世纪信息专业人员从业资格修订版报告”,提出了21世纪专业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①具备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的专业知识,包括对信息的精确评价与筛选能力;②具备组织和用户需求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知识;③设计和管理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的、方便的、可获得并且花费不高的信息服务;④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用户提供优质的指导和帮助;⑤了解信息需求,并为特定信息需求设计和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和产品;⑥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获取、组织和传播信息;⑦利用适当的业务与管理方法与上一级管理机构交流信息服务的重要性;⑧开发适于在组织内部或外部利用、或适合于个人用户的专门信息产品;⑨评价信息利用成果,开展管理方面问题的研究;⑩针对变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⑾成为上一级管理团队的有效成员,以及组织处理信息问题顾问。

在美国,一般情况下,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该专业的硕士学位。美国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学本科,图书馆员的本科学历来自于各个专业背景,他们是通过研究生或博士学位的学习获得本学科的知识的。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类目多,多达几十门,学生选择空间非常大,而且课程设置具有良好的层次性,选修课居多,必修课较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如美国著名的图书情报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希洛斯大学(见表1)。不仅如此,美国的图书馆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充分结合,使得这些图书馆学的毕业生从校园毕业之后即可胜任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在美国,图书馆员具有很高的责任意识,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某些机构把图书馆员看成引路人,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图书馆员认为倾向于服务的职业最有价值,而这种价值观也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工作。

在美国,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图书馆学毕业生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一些州对不同规模的图书馆提出了不同的职业资格要求,如美国肯塔基州规定服务于15000人以上的图书馆需要有专业认

证;服务于15000人以下的图书馆员、流动图书馆员、助理图书馆员和分部图书馆员需要有辅助专业认证;图书馆行业的全职人员需要有图书馆阅历认证。不仅如此,美国还有一些州对不同规模的图书馆的馆员提出了不同的学历要求,如新泽西州规定服务于1万人以上的图书馆员需拥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内华达州规定服务于5万人以上的图书馆员需拥有ALA认可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

此外,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防止知识老化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美国的图书馆员必须不断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座、各种各样的在职学习班以及远程教育等。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不仅促使图书馆员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也使得图书馆员这一职业充满了生命力和竞争力。

3 中美图书馆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差距分析

同一职业,在美国有着勃勃的发展生机,在我国却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教育体制的差别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学教育的体制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从中专到博士教育各个阶段都存在。当然,由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中专和高职教育被不断弱化,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得到加强。然而,由实际情况来看,图书馆学研究生阶段招收的学生中图书馆学学士居多,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复合性人才的内涵,而且对本科教育是一种冲击。部分学者认为,没有必要保留图书馆学的本科教育。即使有部分高校逐渐侧重于招收其它专业背景的学生,但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根据肖希明的调查,在110家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中,从事流通这一普通职位的图书馆员根本不需要专业训练的比例高达50%,这充分说明目前的图书馆学教育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样脱离图书馆实践的图书馆学教育是图书馆无法接受的,也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在职的图书馆员缺乏职业竞争力。

与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相比,美国的图书馆学教育没有本科阶段,他们侧重于职业教育,通过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获得实际需要的初级人才。在图书馆学的教育体制中,比较重视研究生教育,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其他学科的本科生,学制一年,如表2所示:

招生要求中没有对图书馆学知识的要求,主要看是否满足硕士教育的基本素质要求。从课程设置来看没有公共课程,均为专业课程,硕士课程的内容和层次是面向没有学过图书馆学的其它学科的大学毕业生的。从结构上讲,必修课的比例远小于选修课,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从选修课中选择,便于学生成为某一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美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强调实践性,超过78.2%的院校将实践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美国图书馆界认为,只有固守自己的学科领域,固守自己独有而别人不能占领的学科领域,才能保证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

3.2社会环境的差别

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中美两国对待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的态度不同,从而成为中美两国图书馆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产生差距的外在因素。在中国,图书馆员这一职业不吸引人,工作待遇、社会地位低,人们不认为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技巧。图书馆员不像教师,很少得到主管部门的注意,也很少像教师那样有科研经费和项目,其公共形象被误解,缺乏自尊,对工作缺乏兴趣。而且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的原因,中国图书馆事业在招聘新人、教育环境等方面面临很大挑战。不仅如此,就当前来看,安稳、没有压力已经成为图书馆员社会职业的一大显著特征,即使目前部分学校已经采用外聘制,但图书馆员不会轻易遭到解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图书馆员的工作是被动的、缺乏积极性的,很难想象他们会有什么职业危机感,也很难想象他们会主动去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在美国,社会给予图书馆员比较高的社会地位,认为他们是有知识、有兴趣、有技能和能提供帮助的人。另外,不错的工资待遇也是美国馆员就职的考虑(加州州立大学图书馆给刚进馆有图书馆学硕士的新人起薪是6万美元)。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美国的图书馆员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并认为自身的服务是有价值的。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薪酬机制的鼓励下,美国的图书馆员愿意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时刻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3.3任职资格的差别

在图书馆学领域,虽然中国一直都在执行专业职称制度,但它并不是行业的“准入证”,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可以不经任何培训,长此以往,图书馆员的竞争力从何而来?从目前来看,职业资格证在图书馆界的缺失,不仅大大伤害了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剥夺了图书馆员接受再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使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缺乏制度保障。因此,中国应当尽快建立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与中国相比,美国早在1925年就颁布了《图书馆学院最低标准》。总体来看,美国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图书馆学高等教育认可”,由美国图书馆协会所属机构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学位的教育机构进行认可,全美有效;二是各类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包括大学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公共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其它形式的认证。美国图书馆协会制订的《图书情报学硕士学位教育计划认可标准》是认证的依据。《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操作手册――联邦政府职位认证标准一GS1410:图书馆员个人职业要求》为图书馆员的资格认证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指导。美国图书馆协会制订的《认可政策与程序》是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工作手册。

总的来说,美国图书馆的认证标准是比较高的,也正是基于其较高的职业准入门槛,美国图书馆员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声望和待遇,才能够吸引大批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中,使美国图书馆事业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也使得“图书馆员”这一职业保持了应有的竞争力。

3.4社会价值观的不同

社会价值观的不同也是导致中美图书馆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项调查中,61.25%的受访者认识到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图书馆学毕业生在职业精神方面始终欠缺,没有参与感和成就感,缺乏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感,许多人把职业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工作中苦恼多于快乐,在工作中也表现为消极被动,而非发自真心的为读者服务。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图书馆员职业竞争“硬实力”的话,那么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职业竞争的“软实力”。在一定情况下,“软实力”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硬实力”。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或者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自信心的人,会有很强的职业竞争力。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图书馆学毕业生多数是因为喜欢为他人服务而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他们对自己能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表示自豪,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信心。因此,图书馆员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被认为是知识渊博、学问高深的人,是专家,是导师,是信息导航员和信息建筑师。在社会、在学校,图书馆员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使他们获得了优厚的物质待遇。

篇3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工作

一、自闭症儿童与社会学习理论

(一)自闭症儿童的界定

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肯纳提出“早期幼儿自闭症”这样一个病名,归类于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直到1980年,医学界才将自闭症定义为“广泛性的发展障碍”。在中国,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健康研究所中心陶国泰医生在专业文献上报道了4例自闭症,首次在中国引进了这个观念。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活动,常做一些刻板和重复性的动作和行为。对自闭症儿童的界定,基于社会交往损伤,语言能力不足和刻板行为三方面,且限定出现上述症状的年龄为三岁前。

自2005年开始,自闭症患者被列入中国残疾人目录。《中国残疾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的数据显示自闭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左右。自闭症不再是罕见疾病,正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最常见的疾病。患自闭症的孩子,智力异常,其中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

(二)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其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矫治的可行性讨论

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习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他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是在观察学习或模仿中获得的,学习的基础就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儿童通过互动来学习各种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儿童与其周围的人产生互动,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学习与他人交往和应对压力,经过长时间的互动,儿童可能变得对特定的人或情境产生特定的反应,但这种反应有可能是恰当的,也有可能是不恰当的。要让儿童与各种不同的情境产生互动,并在此过程中让儿童学习恰当的反应。最后通过刺激强化来巩固儿童即成的恰当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对于自闭症儿童矫治的可行性在于:儿童的行为是与环境互动产生的结果,自闭症儿童不恰当的行为是其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做出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改变自闭症儿童周围的环境,使儿童模仿恰当的行为与反正模式,正确与他人互动。

二、自闭症儿童的集体课活动分析

(一)Y儿童发展中心中班自闭症儿童的基本情况

Y儿童发展中心中班共有6名自闭症儿童,平均年龄为6岁。全托有3人,日托3人。儿童A,8岁,自机构成立以来就在此学习,模仿能力较强,数字识记多,精细动作课表现优秀。儿童B,3岁,刚来机构不久,站立行走能力弱,总喜欢爬在地上,伴随语言障碍。儿童C,4岁,是试管婴儿,父母曾带他去北京矫治,稍微好转之后送往机构,不爱大运动,喜欢音乐课,伴随语言障碍。儿童D,5岁,画画能力稍好,伴随语言障碍且有轻微暴力倾向。儿童E,6岁,从不开口说话,上课没有秩序,什么都往嘴里塞,但跳蹦床最棒。儿童F,10岁,班里年龄最大,自闭程度最严重,不会说话,没有参与活动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爱撕纸,撕衣服,伴随严重智力发育迟缓。

(二)Y儿童发展中心的集体课活动方法

在助教过程中,大多采用结构化教学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结构化教学法主要分三个方面:(1)环境的组织。机构一楼分为烹饪区和个训课区,二楼分有小组活动区、教室一、教室二、洗漱区、游戏器具储藏区。老师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功能区的使用。音乐课、游戏课在小组活动区。精细课在教室一等。(2)可预测的活动顺序。机构中班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弱,难以统筹规划自己的活动,当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时,这种不确定性和意外的变动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焦虑和恐惧感。因此有必要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得把各种活动安排的有规律。比如从进教室,收拾衣物书包,上课,游戏,喝水,吃饭等都有固定的顺序。(3)视觉提示。中班儿童视觉信息接收的能力比处理听觉信息的能力强,所以一般喜欢看颜色鲜艳的卡片,老师在上水果认知课时会用水果卡片来吸引孩子注意力,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零食奖励,教课过程也顺利得多。

感觉统合训练是每日中班儿童的必修课。每节课40分钟,分为个训课和集体课两种形式。个训课就是一名专业老师一对一辅导一名儿童,弥补在集体课中儿童缺失的方面。集体课就是中班儿童集体上课,由一名专业老师授课和几名志愿者辅课。欣雨星机构在感统训练上针对中班儿童的前庭功能失调、感知觉障碍、本体感觉异常,以游戏的方式,运用多种器材辅助教学,协调心理、大脑、躯体三者的关系。器械包括滑板、旋转抱筒、平衡木、蹦床、滑梯、弹力球、篮球、跑步机、呼啦圈等等。每个儿童的每样器材的运动时间以十分钟左右为宜,每节课三到四种器材辅助。游戏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吹泡泡、向上够天空、丢沙包、两人三足、保龄球、抓尾巴、打地鼠等等,既增强了与老师、小伙伴之间的互动,对于协调自身动作也有提升作用。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观察学习,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重视榜样的力量。这6名自闭症儿童的在机构的学习过程贯穿了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第一,注意过程。自闭儿童的心理特征、老师榜样的活动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尤其是机构里儿童和老师的亲密关系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由于忙碌的工作,无暇参与课程互动,把孩子康复的希望全都寄托于机构,反而不利于孩子回家之后的强化训练。第二,保持过程。第三,复制过程。保持和复制过程一气呵成,儿童模仿老师的榜样行为,并转化成动作展现出来。第四,动机过程。榜样有替代性的强化作用,当老师表扬肯定了某个儿童的正确行为,别的小朋友也会下意识地去模仿正确的行为。

四、反思

(一)矫治效果分析

这6名中班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意识(上课点名的反应)、上课秩序(尽量保持良好站姿、坐姿)、自理能力(课间喝水、入厕、洗手、吃饭)、运动课(锻炼肢体协调能力)等强化巩固的效果较好。而社会交往、发声表达取得效果比较困难。

(二)矫治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这6名中班自闭症儿童中绝大部分的精细动作模仿能力差,精细课只有儿童A能顺利完成。第二,这6名中班自闭症儿童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由于自闭严重程度不同,在进行游戏课时面对着众多游戏设施,在活动中大部分是自己完成一项任务,缺乏与他人的互动。第三,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有的儿童平衡感好,能很轻松地跨越滑板,玩旋转抱筒;有的协调能力差,不敢上平衡木,不愿跳蹦床。过一段时间就会对器材产生厌倦情绪,根据自己的喜好只玩一种或某几种器材。第四,虽然机构开展单独的家长课和家长培训,但是并没有使家长真正和儿童能共同参与某节课的活动。

(三)建议

第一,建议延长一对一授课的时间,针对性的训练儿童的精细动作,教师反复演示,儿童反复模仿,用零食奖励来强化儿童的动作。第二,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要多进行一些有助于增加儿童之间互动的游戏环节,比如两人三足,皮球互传等等,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小组协作的成就感。第三,感觉统合的训练过程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就是游戏,在训练的过程中伴随着游戏的欢乐体验,他们的积极参与是课程成功的关键,所以要首先关注他们的兴趣点。通过对环境的改变和安排活动项目给予儿童适当的回应和刺激,形成良性循环。第四,机构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要更加细化,家长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儿童的课程中来,把家长培训课和家长会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互动的实践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 侯冬梅.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08(2).

[4] 杨晓菡.自闭症儿童矫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沈阳市某康复机构为例[D].辽宁大学,2013.

[5] 王梅,张俊芝.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篇4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4-0097-0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2007年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大、中、小学已经连续测试5年,并已成为常规化工作。期间,对《标准》及其标准实施情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如甄志平、毛振明[1]选取北京、深圳两地大、中、小学16 769名学生为对象,对《标准》试行方案中原有项目和新增项目进行测试和实验,认为2007年修订后的《标准》具有选择性强、导向性明确、指标体系完备和实施效力强的特点。张荣华[2]认为在实施台阶试验测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台阶试验的可操作性难度增加。王凤仙[3]分析了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马虎现象、冒名顶替现象、虚假上报现象等。针对《标准》测试实施几年来发现的问题,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测试指标上做了调整,并下发了测试通知[4],本研究将对调整前后的测试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便于更好地实施《标准》测试工作,并为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1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指标维度比较

《标准》设置的测试指标体系,调整前,有4个维度,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其中小学一至四年级没有身体机能测试;调整后,有3个维度,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小学一至四年级也是没有身体机能测试(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指标维度各学段都比调整前减少了1个,即“运动技能”指标在调整后的测试指标体系中已被删除,意味着不再对大、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测试运动技能。这一变化或许是因为运动技能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指标相关不显著的缘故。而且测试运动技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调整后的维度更趋合理。

2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指标结构比较

调整前的《标准》测试指标中,有的是生成性指标,如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等;有的是可以直接测试的指标,如坐位体前屈、沙包、立定跳远等。调整后的测试指标,都是可以直接测试的独立指标,无论是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还是肺活量等机能指标,坐位体前屈等素质指标都可以直接测试出成绩。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各测试项目的实际水平,同时,也便于提出有针对性的体质健康促进干预方案。测试项目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由此可以看出,指标结构趋于简单化。

3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项目类型比较

测试项目是指《标准》中规定的直接用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的具体测试项目,如身高、肺活量、立定跳远、篮球运球等。调整前后测试项目类型有一定的差异,从总体上来看,调整以后,项目类型减少了,所有的运动技能类项目都不再作为“必测”或“选测”项目。除此之外,就身体素质而言,前后也有一定的调整,如调整前,身体素质测试有柔韧类的“坐位体前屈”,力量类的“投沙包”、“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引体向上”等。按照身体部位来分的话,既有测上肢力量的,也有测下肢力量的,还有测腹肌力量的。而且,随着年级和学段的不断递增,测试力量的项目要求有所不同,小学一、二年级有投沙包和立定跳远;小学三、四年级有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小学五、六年级除了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又增加了握力测试;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的力量测试,除了掷实心球、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与小学五、六年级一致外,还增加了“引体向上”。也有测试速度素质的50 m跑和测试耐力素质的1 000 m跑(男生)或800 m跑(小学五、六年级为400 m跑)等。

表2是调整前后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类型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就身体素质测试项目而言,调整前各学段都有上、下肢力量测试,只是具体的测试项目有所不同。调整后,小学各年级未规定测试上下肢力量,只是初中以上各年级规定测试上、下肢和腹部力量。该变化反映出,调整后更加考虑到了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发展耐力素质主要在小学高年级以上。因此,本次修改,小学五六年级以上规定了测试耐力素质。

4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项目数量比较

从表3和表4列举出的测试项目及其数量分布情况来看,调整后测试项目总体增多了。如小学一、二年级,由4项增加到6项;小学三、四年级,由4项增加到7项;小学五、六年级,由6项变成了9项;初中及以上年级,由6项也增加到了9项。项目增多,意味着测试时间的延长,相对来讲,给测试加大了工作量,也许会对体育课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

5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指标权重比较

调整前《标准》各必测或选测项目都有与之对应的项目权重,其权重分布是小学一、二和三、四年级,除了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为20%以外,剩余2项选测项目都分别占40%。而小学五、六年级以上由于分别增加了身体机能测试(肺活量)和耐力测试,因此,在权重分配上也做了较大的调整,身高标准体重减少到10%,肺活量体重指数占20%,耐力项目测试30%,其他两项选测项目各20%[5]。测试结果按照权重分配计算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调整后的《标准》测试要求中,未看到权重分配,或许有新的统计分析方式出台。

从以上比较与分析可见,调整前后《标准》的测试指标在指标维度、指标构成、项目类型及数量、权重划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测试工作毕竟尚未具体实施,调整后《标准》测试工作的实效性有待实践的检测。

参考文献:

[1] 甄志平,毛振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9.

[2] 张荣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台阶试验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08(20):73,67.

[3] 王凤仙.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体育学刊,2013,20(3):90-92.

篇5

(1) 从人物的特定形象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的侠客与欧洲骑士都表现出了正义精神。不同的是,西方文学中的骑士通常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而中国古代的侠客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大都是忠君爱国、建功立业。中世纪的时候,骑士是西方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比较高尚,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十二世纪,哲学家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曾经就骑士之道提出了疑问,他指出骑士之道为保护教会、崇敬教士、对叛逆之士进行讨伐,保护穷人免于不公平待遇,坚守职责, 忠于民族, 维护和平,甚至为国家和民族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骑士文学实际上是对正义精神的一种赞扬。例如,被称为欧洲中世纪三大古典史诗之一的西班牙史诗《熙德之歌》(另两部是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其中的主人公熙德,就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 流传于民间,主要为抗击外来侵略。该史诗写熙德的勇武使凶猛的狮子也乖乖地低头慑服,顺从地被装进笼中;而国王的儿子却非常害怕狮子, 看到狮子只能吓得仓皇而逃。当民族出现危难时,熙德决心要效忠君王,他还通过蓄须这种方式表示自己的决心。上世纪初,西班牙著名评论家梅内德斯-佩拉约在《卡斯蒂利亚抒情诗人文选》中指出, 《熙德之歌》不是用于吟唱的诗歌,而是生活的诗歌。诗中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英雄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国家的重要象征

中国古代文学中侠客具有的正义,主要是个体通过君王建功立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唐代的边塞诗中有很多侠客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事迹,这种主题来源于魏晋六朝。如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咏:少年本六郡,遨游遍五都。插腰铜匕首,障日锦屠苏。 千金募恶少,一挥擒骨都。到了初唐卢照临《刘生》也咏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

(2) 不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客,还是西方文学中的骑士,都具有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深刻内涵。西方骑士精神重点强调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在判断 正义还是邪恶上,主要的评断准则是是否符合政治和宗教的利益。古代西方,正义的代表就是封建君主和基督宗教。我国关于侠客的诗歌中主要赞颂的是侠客建功立业的思想。中世纪法国史诗《罗兰之歌》中的诗歌通常为欧洲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比如,杨宪益先生在他的翻译中做出了如下总结:这个主题的思想为正义战胜邪恶,坚守战胜敌人的决心和信心,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取得胜利。

我国古代诗歌文学中,有很多咏侠诗都是描写边塞战争的,强烈地突出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效忠君王的壮志理想,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化、个人主观化以及情绪化倾向,不仅仅是诗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对英雄主义的讴歌,诗人通常为了君王而征战沙场。如王维的《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体现侠少年希望在建功立业后得到朝廷的赏识,封侯拜相, 正义色彩不够明显。这与中国古代的君王专制制度有直接关系。

(3)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客精神和欧洲骑士的正义精神也可以通过某一特定意象表现出来。这里可以举西方文学中的鹰和中国侠文学中的剑为例。狮子和鹰是古代西方文学中典型的两个审美意象:这两种动物体现了西方人对自由和超越精神的追求,当西方人出现精神危难,无法摆脱困难时,就会通过狮子和鹰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鹰飞向天空中之后,就如同人升华了自我,对自由更加渴望。有些小说中也描写了关于大鸟的意象。如《红与黑》里,描写于连翻过维吉尔山脉到朋友富凯那里去,他在山顶上看见老鹰,并且自己也像老鹰那样站在悬崖上,太阳照在山峰上。这幅景象使他振奋。

在中国古代,侠客的正义精神往往集中体现在剑意象上。剑作为一种象征, 是获取功名的手段, 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还是拔剑击柱心叹息,表达的都是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愿望。 侠 通常被人们称为 剑客或者剑仙,人们往往会运用舞刀弄枪使剑弄丸等词语来描述侠客,这一点在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咏叹。

篇6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中学英语教师和和学生对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态度和认识:1)针对学习者英语作文中的表层错误,教师是否应当提供修正性反馈?2)如需纠正,应何时纠正?3)就全面性而言,何种程度的纠正较为恰当?4)一般而言,教师对错误的反馈应明晰到何种程度?

2.调查对象和方法

考虑到调查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了便利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的方法,选取了笔者所在城区3所中学高中二年级的英语教师和相对应的学生作为取样对象。三所中学均为一般中学,学生入学成绩相当。调查问卷借鉴了具有良好信度的Amrhein & Nassaji研究中所使用的问卷设计,并根据本研究的问题和受试对象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封闭型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中做出选择;第二部分为两个开放式问题,主要了解被调查者对本研究问题3)与4)所做选择的原因。在正式调查前,对问卷初稿进行了预试(pilot study),并根据预试反馈对问卷的内容和措辞做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共有16名高二英语教师和217名高二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学生问卷中,9份问卷无效,有效问卷为208份。另外,笔者还对参与问卷调查的6名教师和12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于中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表层错误教师是否予以纠正

统计显示所有16位教师(100%)和192名学生(92.3%)赞同或强烈赞同教师应当为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提供书面修正性反馈;整体而言,在需不需要由教师纠正作文中的语言错误上,教师和学生都强调教师修正性反馈的重要性。这一结果与某些国外学者,如Truscott的观点相左。Truscott认为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完全摈弃纠错尤其是对语言错误的纠错。他认为教师纠错不但不能减少二语学习者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而且会促使学习者为了避免犯错而尽量使用简单的语句和缩减作文的篇幅。在访谈中,受访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受语言水平的限制,中学生在自我识错和纠错上能力有限,如教师不对学生语言错误进行反馈,学生便会重复犯错,有些错误可能固化而无法改正。另外,和许多外语学习者的类似,中学生缺乏充分的、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单纯依赖外部环境而改错的条件十分有限。

2.中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应何时纠正

对于教师应何时(初稿、修改稿、终稿或每一稿)纠正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这一问题上,教师与学生的观念似乎并不一致。统计显示,62.5%(10名教师)的教师选择只在学生终稿时修改学生语言错误,25%(4名教师)的教师选择在每一稿中都提供修正性反馈,12.5%(2名教师)的教师选择只在修改稿中修改语言错误。与教师观点不同,79.3%的学生(165名)希望教师对学生每一稿作文中的语言错误都予以反馈,只有17.8%的学生(37名)希望教师只在终稿时修改语言错误。在访谈中教师表示选择在终稿时才修改学生的语言错误主要由于在初稿和修改稿中希望学生重点关注作文的思想和内容,到定稿时再转向语言错误。这种先内容后形式的反馈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作文的整体水平。

3.教师是否应对学生作文中的全部语言错误予以反馈

就反馈的全面性而言,反馈可分为全面反馈和选择性反馈。前者指教师对学生所有语言错误予以提示和/或纠正,后者按程度可细分为对所有主要错误、对多数主要错误和对少量主要错误提示和/或纠正。根据统计,师生就反馈的全面性上存在感知差异。调查中,56.2%的教师(9名)偏向于有选择性的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认为反馈的重点是学生作文中的多数主要错误。与教师观点不同,85.4%的学生(176名)希望教师对作文中的所有语言错误予以反馈。根据对问卷中开放性问题和访谈结果的整理,笔者发现教师偏向选择性地反馈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主要是由于:1)如反馈学生的全部语言错误,学生往往无法区分反馈中哪些是严重错误哪些是一般错误,从而影响反馈的有效性。2)担心反馈学生的全部语言错误,会影响学生特别是语言基础较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3)有些错误超出了正在讲授的语法内容的范畴,反馈后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倾向于对学生文中的主要错误,特别是重复错误和影响读者阅读的语言错误予以反馈。而在访谈中,学生认为自身的辨错能力有限,希望教师对文中的错误做的反馈越多越好。

4.对于错误,教师的反馈应明晰到何种程度

根据明晰度,反馈可分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直接反馈指教师不仅明确指出错误,而且提供正确形式。间接反馈中教师不提供正确形式,可细分为错误标注(教师提示错误的位置及类型)、无错误标注(只标出错误位置,不提示错误性质)和错误总数提示(只提示错误总数,无位置及类型提示)。统计显示绝大多数教师(87.5%,14名教师)倾向使用间接反馈作为主要的反馈策略,其中50%的教师(8名)偏爱无错误标注的间接反馈模式,37.5%的教师(6名)偏爱错误标注的反馈模式。而学生的问卷回应显示大多数(74.3%,153名)学生希望教师评改时提供直接反馈。可见在反馈的明晰度上教师与学生有不同的偏好。问卷的开放问题和访谈显示,教师选择间接反馈一方面是由于担心过多的直接反馈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反馈,从而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而通过间接反馈教师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提示,能主动识别和改正错误,从而最终形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直接反馈耗时较多,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对所有错误都进行直接反馈。而学生偏爱直接反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正确形式更具权威性;其次,间接反馈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错误,但自己不知如何改正;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时教师间接反馈时所使用的符号和标记不够明确,学生无法准确判定自己错误的位置和性质。

教师的书面修正性反馈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发现在反馈的具体方式上,教师和学生有较大的分歧。多数教师偏向终稿反馈,选择性反馈和间接性反馈,而学生则希望教师能在每一稿中都有关于语言错误的反馈,并且期望反馈能更全面和直接。两者感知的差异在于教师希望英语写作中学生能够内容与形式并重,改错时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最终形成独立的自我纠错能力。而学生注重于教师反馈的权威性,对教师反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中学师生对反馈感知上的差异在教学中不容忽视。已有研究表明师生如能对反馈在认识上达成一致,教师的反馈将发挥良好的功效,反之反馈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因此,为了尽可能得缩小两者的感知差异,教师提供反馈时应当重视学生对自己反馈的期望和需求。同时,由于中学生受自身认识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影响,可能对教师反馈有时趋于理想化。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了解教师采取各种反馈方式的目的和对学生的要求,从而在认识上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 Amrhein,H.R.,& Nassaji, H.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what do students and teachers prefer andwhy?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13:95-127.

[2] Ken,C.L.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ation. ELT Journal,1990,44(4):294-394.

[3] Long,M.Focus on form:A design fea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In K.de Bot (ed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1,39-52.

篇7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最早开始于1962年政治大学的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计划,对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编制出一套公共行政领域课程,但课程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政治学领域师资的影响。因此,在台湾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初期,仍处于寻求学科地位的科际领域整合的状态,公共行政领域相关课程数量不多,政治学领域仍主导着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不能突显行政管理的特征,课程变化不大,以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为例,一直到1987年,课程都不曾有大幅度变化。但2001年以后,台湾地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出现明显的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两类教育并行发展的现象,学科领域也开始朝多元发展模式扩展。2002年,江明修教授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区行政管理学科11个研究所必修、选修课程,以及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1991-2002年的必修课程,并比较年代之间的课程差异,说明公共典范(强调社会关怀)与传统典范(强调内部功能)课程领域设计的差别,研究结果指出台湾地区行政管理课程具有相当多元、开放和时代性特征,公共性课程仍有增加的空间。2003年5月,台湾公共行政暨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TASPAA)成立,不但有效带动台湾行政管理学科的学术与教育资源整合,更为台湾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教学方向和目标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沟通平台。

台湾地区的行政管理学科历经近六十年的发展,逐步整合了行政管理相关学科,成为一个专业的学术领域,同时,通过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来实现学者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经验积累和传承,使行政管理专业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客观地讲,与有着多年积累的台湾行政管理教育相比,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笔者希望通过对台湾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类型、各类课程分布、课程设置特点等,为大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样本及研究方法

笔者以台湾所有设立本科层次的行政管理学系或公共行政学系的10所综合大学为样本,包括5所公立大学和5所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分别是暨南国际大学、台北大学、台南大学、东华大学、政治大学,私立大学分别是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大学、世新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

由于台湾各高校把课程信息公布于网站上已是招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大学网站上的课程体系资料足以代表样本高校相关学系课程设置现状,因此将样本高校的网站作为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样本高校相关学系课程基本包括通识课、共同必修课或校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四种。笔者主要以台湾各高校2012或2013年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其中的专业必修课(包括院定必修和系定必修)为分析单位。笔者通过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对样本高校相关学系的课程进行分类探讨。内容分析法是通过对内容的分析以获得结论的一种 研 究 手 段。美 国 学 者 波 纳 特 布 里 森(BernardBerelson)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手段。这几十年中,内容分析法在社会人文科学的任何领域,包括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历史、与语言学等,内容分析法都曾被大量使用[4]。

三、数据资料分析

(一)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笔者对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的学分分布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因为东海大学行政管理暨政策学系的4个群组都单独安排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与其他高校相关学系一起参与统计。最后,笔者共统计13组数据,包括东海大学行政管理暨政策学系的4个群组和其他9所高校的相关学系。在统计过程中,我们使用公式CD = Mi/S(Mi表示各类课程的学分;S表示样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总学分),来反映通识及共同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分布情况。由于样本高校和群组的某类课程的学分设置以及课程总学分均未必相同,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不同高校间各类课程的学分,但可以通过上面公式转换后的数值来比较。另外,各样本高校的选修课安排各有特色,学分规定不一,因此只进行文字说明。

关于不同高校各类课程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相似点

(1)课程教学体系基本相似。各样本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几乎都建立了包括通识课、共同必修课或校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四部分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

(2)总学分相似,都在130学分左右。

2.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不同点

通识课程及共同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最高为34%,最低为19%;专业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最高为58%,最低为21%;选修课安排都不完全相同。

(二)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1.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中的各类型模块分布情况

基于行政管理专业复合性、跨学科性的学科特征,样本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各部分课程的分布差异明显。笔者把所有样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86门专业必修课程分为十大类型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其课程模块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有大量专业课程来自其他学科,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模块中的平均比重大约74%,充分体现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复合型、跨学科性特征。样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清单及分类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政治类 政治学、西洋政治思想史、国家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地区政府与政治经济类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台湾政经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财政学、政府预算与财政、公共经济学法律类法学绪论、宪法、中华民国宪法 、 中华民国宪法与政府 、宪法概论、行政法、民法概要、刑法概要、行政与刑法、行政与民法社会类 社会学、全球化与社会科学专題管理类管理学、组织理论与管理、行销管理、组织理论与行为、组织理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专题研究、数的推理与管理行政与公共管理类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治理哲学、公共管理、行政学、非营利组织管理、比较政府、人事行政、政府人事管理、财务行政、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公务伦理、科技资讯与政府、政府与企业、第三部门、全球化与国际事务、都市与地方政府、跨部门治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地方政府与自治、都市计划与行政、技能与策略、行政管理专业英文导读、行政资讯管理、行政统计学、政府预算公共政策类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概论、政策分析、政策规划与分析、政策执行与评估、政策专题研究研究方法类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方法概论、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行政学方法论、行政学研究方法技能与应用类 行政实习、专题与实习、实习与演练、统计学、应用统计、应用统计学、应用心理学、民意调查其他 环境与永续发展、会计学、逻辑与推理、进阶英文素养、逻辑

(2)除行政与公共管理类课程以外,法律类课程的比重相对较大。根据对各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比重的平均值统计,除行政与公共管理类课程占26%以外,法律类课程占17%,经济类课程占10%,管理类和政治类都为9%。这一统计结果与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严重的政治学和管理学取向不同,法律类和经济类课程在台湾更受重视。另外公共政策类、研究方法类、技能与应用类课程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8%、7%、7%,大陆地区这三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分别占4%、1%、19%说明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对这三类课程,尤其是公共政策类、研究方法类课程相对重视。

(3)不同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各有侧重。通过对各样本高校各类课程的学分比较,除行政与公共管理类课程以外,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和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系比较重视政治类课程;台南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等比较重视法律类课程;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和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等比较重视管理类课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和东海大学行政管理暨政策学系的两个群组等比较重视经济类课程。

2.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课频率分析

我们使用公式CF =f/N(f为某课程在所有学系和群组中的开设次数;N为开课学系和群组的数量)计算开课频率,CF越高表示该课程开设次数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课程较重要,这里取CF=40%作为开课频率较高的临界值,因为这意味着在样本高校中最少有6个学系和群组开设某具体课程。为使统计不受具体名称影响,把教授内容相近而名称不同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统计,包括: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概论2门课程,统一称作公共政策课程;中华民国宪法 、 中华民国宪法与政府 、宪法概论、宪法4门课程,统一称作宪法课程;组织理论与管理、组织理论与行为、组织理论3门课程,统一称作组织理论课程;政府人事管理、人事行政2门课程,统一称作人事行政课程;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法、社会科学方法概论4门课程,统一称作社会科学研究法课程;应用统计、应用统计学2门课程,统一称作应用统计课程。

经统计,所有样本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共有75门专业必修课,有13门课程开课频率高于40%。其中,行政学、行政法、经济学、公共政策、政治学5门课程开课频率达80%以上,说明这5门课程在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最为重要。另外,所有75门专业必修课程中只有13门开课频率高于40%,说明其他62门课程开设的学系和群组均少于6个,可以反映出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差异明显,这与前面的统计分析相印证。

四、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由于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以及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上述调查统计,笔者认为,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进行三个方面调整。

1.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多元发展

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体系、课程类型侧重、具体课程设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呈多元发展现象。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对高等教育各类院校,各个专业多元发展提出必然的要求。2009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行政管理专业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主客观条件,明确专业定位,打造具有本土特征的专业课程,实现课程设置多元发展。

2.以学生为本,实现分类培养

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都实现了选修课模块化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分类培养,选修课安排方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大多高校选修课比例超过30%,有些甚至超过50%。而在大陆,有调查显示,高校选修课所占比例最高仅达35%,最低不到10%,而且范围窄,无法实现学生自由发展。为此,大陆行政管理专业应根据高校各自不同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在专业选修课及任意选修课程中设定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素质、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保证学生有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我设计空间,这样在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篇8

一、财政学的学科基础

纵观财政学科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领域渗透,即移植其他学科原理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和解释财政现象,为现代财政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为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1、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

2、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

现代财政学在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学基础。首先,财政学与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体具有一致性。政治学以国家或政府机构为中心进行研究,而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治学的理论与观点,尤其是政治学上的国家理论或政府理论会直接渗透到财政学研究中来。在财政学著作中,有些直接冠以《政府经济学》来体现财政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西方财政学中,一直存在着将财政学与政治学相联系的倾向,西方经济学家道尔顿在其《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3]其次,财政决策过程需要通过政治决策机制来完成。财政所研究的公共资源配置依赖于政治过程,政治决策机制与方法的差异对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财政收支活动与过程同时又是政治活动与过程。随着1960年布坎南(Buchanan.J.M)《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的出版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为政治学建立了与经济学相同的分析基础,使得经济学分析范式成功地拓展到政治领域,以经济学为纽带将财政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打通。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党理论、官僚理论、投票理论在财政学中的运用,开辟了从完善政治决策机制的角度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新领域,使经济学、财政学和政治学更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我们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共同研究财政问题。

3、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

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实现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可以界定为政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经济学角度考察财政,主要侧重于财政运行规律的分析和揭示;从管理学角度考察财政,则侧重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造和操作,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已经或正在为“新公共管理”所取代。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产业部门。因此,财政问题不仅是经济学和政治学问题,同样是管理学问题。[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管理学的合理内核是构建合理的财政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管理归结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构筑利害相关主体的约束与制衡机制、规范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权利配置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吸收企业治理理论来谋求财政的科学控制。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按照管理学的范式,将管理学中的制度、行为、组织和决策理论引入财政学来研究财政,必然会使财政学的学术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4、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

财政制度运行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制度会通过财政行为主体对财政运行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影响。自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其“韦伯命题”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一国社会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透过经济现象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日益成为人们洞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取向与方式,从而发挥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功能与约束功能,进而使制定出的政策带有较为浓厚的伦理色彩;另一方面,根源于社会文化传统的非正式规则对约束、规制与调整人们行为起重要作用,其对正式规则的作用发挥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就是在同种经济运行机制(如市场机制)下,由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非正式规则的差异,会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上得到反映,呈现不同特点,最终体现出制度效率的差异。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种制度在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运行状况和运行结果,为什么一项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产生于西方社会环境下的某些做法。因此,我们研究财政现象与问题时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否则,会使现实财政制度流于形式抑或趋于无效。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学科综合的趋势。[4]财政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对财政学科中一些重大或重要问题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将财政学建立在一个宽广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并体现于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财政人才培养目标。

二、财政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课程设置难以完全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基础

为了满足我国财政学科发展与财政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院校对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经济学基础课程,但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财政专业主要学习的经济基础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初级)》,很少开设中级(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课程,而其中的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其次,随着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日益成为财政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基本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财政专业学生是不可缺" 少的。但在目前的财政课程体系中,许多学校将《计量经济学》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数理经济学》更是一个空白,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推理只知数学含义而不知经济含义,遇到财政专业课程中的数学分析内容,则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死记结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以及社会学基础未能有效的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视角过于单一,对财政现象与问题的理解难以深入,就财政论财政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观。[5][6]尤其是社会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财政制度的本土化要求,死搬硬套西方理论分析财政现实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

2、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撇开公共基础课不论,在财政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即学科基础课程偏少而专业课程偏多,其直接反映出财政专业的口径较窄而专业性过强,导致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偏低;在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面,由于课程门数过多,过分强调单项课程结构完整,导致各门课程大而全、小而全,在不同课程名义下讲授相近的内容,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容量狭小。[7][8]如《税收与实务》、《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直接重复,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3、财政实验课程相对贫乏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收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基本上全部依赖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既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第二,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课程》,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第三,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7]如《税务管理》与《税务》可以合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财政专业教材的编写中,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需要我们就相关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这样做的优点除了可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之外,还可以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连贯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在这方面,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9]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2]加雷斯·D·迈尔斯 公共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张 馨 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

[4]高培勇 “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J] 财贸经济,2002,(12):33-36 .

[5]王世运,周巧红 建立财政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的新思路[J] 财政研究,1996,(3):17-19 .

[7]李樱木大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财政学科建设的思考[J] 辽宁财专学报,2003,(1):59-61 .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