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产品的层次设计8篇

时间:2023-12-21 10:32: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品的层次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品的层次设计

篇1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深入研究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准确把握并正确引导消费者需求,以此推进企业产品价值链[1]改造升级,合理分配企业资源,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消费者需求 Q-P模型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共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 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同一时期, 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求, 但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且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因更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 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 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 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二、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变化

上表从消费者年龄层细分的角度,通过不断抽象概括不同年龄层群体特点。

从宏观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恩格尔系数不断减小,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消费者需求及产品设计[3]之间的关系分析

即使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同一层次的消费者,由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也不相同,不考虑其它因素,只从中选取年龄这一因素,将消费群体分成7个区间,并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5个需求层次进行交合,则得到35种需求,并以此对应35种产品,如图模型:

将消费群体按年龄层划分后,得到消费群体的年龄层集合(老年,中老年,中年,壮年,青年,少年,童年),记为X,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五个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记为Y。X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Y,则X与Y交叉后形成的需求种类有35种,记为Q1j=其中Q1j表示老年人消费群体的需求,Q2j表示中老年人消费群体的需求。

由需求种类来设计产品种类,则至少需要设计35种产品,记为pij(1≤i≤7,1≤j≤5,i、j∈Z),例如,Pi3表示根据具有“社交需求”的消费者所设计的产品种类,其中p33指根据“中年消费群体”中具有“社交需求”的消费者所设计的产品。

根据上图分析可看出,根据消费者五个层次的需求,企业至少设计五种产品,在产品设计中,需考虑加入相应的产品属性。1.pi1--功能属性,产品需要具备最基本的功能属性,要实用。2.pi2--质量属性,产品在满足pi1所具备的属性时,还要注重质量、品质的设计,不仅实用,还得耐用。3.pi3--品牌属性,产品在满足pi1、pi2的基础上,要注重品牌建设。4.pi4--情感属性,在满足pi1、pi2、pi3的基础上,产品还要设计得有特色,有品味,充满个性,注重产品的产异化建设。5.pi5--情感属性,在满足pi1、pi2、pi3、pi4的基础上,产品还要融合文化、故事、信念、精神等元素,使产品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文特征。企业也可以设计并生产每一个产品大类下的特定目标群体需要的产品。例如,企业选择了pi4,则可以生产其中的p14~p74,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企业首先要定位消费者需求层次Qi4,然后定位这个层次上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Q14(老年人群体中的尊重需求)、Q24(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尊重需求)、Q34(中年人群体中的尊重需求)、Q44(壮年人群体中的尊重需求)、Q54(青年人群体中的尊重需求)、Q64(少年群体中的尊重需求)。最后,定位相应的产品p14,p24,p34,p44,p54,p64。从而实现由需求拉动供给的企业产品生产模式。

四、建议

1.加大对居民消费需求研究的投入,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将理论研究与一线调查结合起来,掌握消费者真实的需求,以需求端的变化带动供给端改革。

2.跨界合作。企业应满足消M者更高层次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加快与科技、艺术、文学跨界合作的步伐。

3.企业生产链改造升级,依靠信息化平台,建立一套消费者参与度高的产品设计与生产体系,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定位消费者的特点来定位产品品牌。

篇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市场对老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本文将多层次体验应用于老年产品设计中,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将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等多层次体验方式与老年产品设计进行分类研究,以拓展老年产品设计理念。

关键词:

多层次体验;体验设计;老年产品设计;老龄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激增,市场对老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但由于在产品研发方面,对老年市场消费心理、消费能力、消费需求、消费行为等缺乏系统的了解,导致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老年产品表现为品种单一,功能和设计简单,并没有适应该消费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性大等特点。通过系统梳理当前老年产品研究现状与实地调研,笔者结合老年人感知、情感、心理等需求,将多层次体验设计引入老年产品设计,探讨老年产品设计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实现老年产品多元化提供参考。

一、体验概念及分类

1.体验的概念学者BerndH.Schmitt(1999)将体验定义为“主观的、内在的消费者反应(感觉、知觉、认知)和由相关品牌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通常是事件的直接观察或参与所造成的”。对使用者而言,体验不是自发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所诱发出来的内在知觉与反应。

2.体验的分类体验具体可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感官体验: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感官体验是一切体验的基础,它源于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感觉需求,是通过刺激人的感官系统给人留下的较为直接的体验。由于对人体感官系统所产生的刺激一般都不会持续长久,因此如不能转换为更深层次的体验,该刺激则随即消失1,因此感官体验是所有体验层次中最浅的。情感体验:该层次的体验是指产品令使用者产生某些情感反应,常取决于使用者对某一产品的总体印象。设计合理的“情感服务”,使得“感官体验特征”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可为避免不当的情感反馈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思考体验:基于思考需求层次的用户体验是指通过创意的方式引起使用者的惊奇、兴趣、共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共鸣是思考体验中的最高层次,通过产品的使用让用户回忆起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感受,同时赋予产品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行为体验:基于行为需求层次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通过身体各个部位使用或者操作产品时所产生的体验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参与产品使用的行为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在原有的使用过程上想要营造新的行为体验就必须将新的行为方式赋予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关联体验:该层次的体验是感官、情感、思考和行为的综合,是对理想中的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联。例如,使用者想要与未来的“理想自己”有关联,亦或是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一种亚文化、一个群体等)产生关联。

二、多层次体验在老年产品设计中的思考

我国老年用品中,专为老年人设计制造的产品较少,多为代用品。如老年人经常使用的轮椅、拐杖,这类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本是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方便,并不是针对老年人;还例如老年人买菜或去超市使用的便携购物小推车,确实可以帮助省力,但并没有从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体验角度去设计。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年产品看,很多产品都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精力、心理、行为等特点专门研制的。我国老年用品的另一特征是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单一层次较低,老年产品多以保健和医疗产品为主,而现代老年产业所涉及的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没有很好开发。因此,结合多层次体验的老年产品设计,可以提高老年产品的层次及多样性,以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为基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为需求,审美需求、心理需求等。

产品设计、服务上不够人性化也是我国老年产品的一个缺陷。许多老年产品。在设计、服务上忽略老年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从而降低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相当多老年产品在设计时加入了各类高科技,而在引导使用者理解和习惯运用高科技产品上就略显不足了。如电脑的设计中,操作界面复杂,有的界面使用外文标注,尽管一些老年人渴望接触电脑,但缺乏适合老年人特征的软件类产品和有效学习电脑使用的途径。多层次体验设计针对上述问题,充分考虑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特殊需求,是老年产品设计的有效方法,可以拓宽设计者的思维,深入细致发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各类老年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多层次体验在老年产品设计中的差异及其特征

感官体验注重的是产品客观的物理属性。对于老年产品设计来说需要结合老年人五感方面的生理特征对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气味等进行塑造与设计,并且尝试利用现有科技营造“声”“光”“影”“味”等感官效果,从感官方面激发老年人的情感反馈,避免其产生孤独感、焦虑感等消极心理。KISA老人手机见图1(图片摘自KISA官方网站)。此手机操作及设置简单,无显示屏也无键盘,不具备短信编写功能,只能单纯拨打接听电话。它配备10个可编程按钮,这些按钮与联系人信息绑定,每个按钮都可以用姓名或一张照片来标识出来。除此以外,通过提前设置,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医疗状况都可以印在这台手机的背面,方便紧急情况出现时让救助者了解到这些信息。情感体验侧重于使用者和产品或服务的情感联系,通过某种方式激发使用者的内在情绪使其与体验目标形成共鸣。日常使用的产品给老人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赋予高情感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缓解巨大的心理压力,改善不稳定的情绪,同时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健康和乐趣的使用氛围。

思考体验的目的是激发使用者的思考。可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总结该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从吃穿住行医护娱等方便,找到同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社会、科技、经济趋势进行结合。行为体验是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是通过身体行动得到的体验。通过增加老年人的身体体验,找出替代的做事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态,以互动、丰富他们的生活。针对老年产品使用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参与设计的使用方式、基于新操作途径的使用方式、多用户协作的使用方式。EasyButton见图2(图片摘自红点奖官方网站)是一款获得了2013红点奖的创意概念产品。设计者发现老年人花在扣扣子上的时间是年轻人的三到五倍,通过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改良了扣子的形状:让纽扣的一端变薄,并且轻微朝上翘起,使其更容易被抓握;另外使它略呈凹形,也更容易在指尖的推动下穿过扣眼。此设计能够帮助老年人更方便的扣上纽扣,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关联体验重点在于打造创新服务系统,通过服务的形式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生理上的不便,社交上的空缺。做到由设计“物”到设计“事”的转换2,增加代际之间的沟通,弥补老年人存在感的缺失。TEPOS见图3(图片摘自),设计师将此项目命名为“为玩而设计”,希望通过这款触摸式娱乐产品增强老年人的社交娱乐,以数码虚拟技术为载体,增强老人与其家人、邻居或者其他人的联系。主机上端的装置是小型投影仪,只需要轻轻推出,棋盘或者游戏局面就投射到桌面上,使用者就可以开始游戏。旁边堆叠在一起的小圆柱是控制器,控制声音、投影质量、投影方向等,把小圆柱放上去就可以调节这些项目了。

四、结语

篇3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划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为我们对产品背后的需求分析指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接下来我将产品需求与马斯洛需求层次做一个切合分析。

当前应用产品的类别

从功能上分,产品提供的功能不外乎以下几种:工具类、娱乐类、阅读类、社交类等。

工具类:如为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方便,诸如美食、租房、公交、旅行等应用。

娱乐类:如音乐、视频、拍照等日常休闲娱乐,这类应用除了满足基本功能之外,又有不少做了个性化探索,来是的娱乐更加鲜活有趣。如魔漫相机,已经显著超越了简单的拍照,而是将照片已更加幽默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阅读类:如各种媒体、科技博客、新闻客户端、资讯聚合应用(如今日头条,无觅阅读等)

社交类:如QQ,微信,微博,陌陌,比邻,Linkin ,婚恋交友,面向不同类型的社交。

马斯洛需求层次与产品功能的切合

生理需求:即时满足人们生存和生活的日常基础所需,如吃穿住用行等。

像基于美食的大众点评,公交指南的百度公交,提供生活综合服务的58同城,都在点点滴滴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满足生理需求的产品,平时都不温不火,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话题。

安全需求:这类需求如对健康的担心、对贫困的恐惧、对无知的忧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在安全感匮乏的同时,则内心驱动会促使去满足获取安全感的需求。

如因为对贫困的恐惧,则产生理财相关的需求,希望快速的以钱生钱达到富足的目的。因之,各类投资理财软件层出不穷。

社交需求:社交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多个层次。或者可以分为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等。当然两者也可以相互转化。交流和沟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尊重需求: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都希望展现自己,获得人们认可。信任和认可,这也更多的体现在社交过程之中。每一个人的尊重与被尊重都存在于在社交网络中交流互动之中。所以,尊重需求可以深度暗合在社交需求之中。

自我实现需求:

这是最高层级的需求。这一层级,人们对自己的表现或者获取的成绩都已非常满意。一定程度上,炫耀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的外在表现,尽管,可能这个是很主观的。满足此需求的,如将美图秀秀后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或者展示一些可以提升逼格的东东都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需求的外在展示。

马斯洛的上述需求层次与产品需求之间,存在如下规律:

越靠近底层需求越是刚需

一款应用产品,最核心的是其解决的需求是否是刚需。所谓刚需,乃是刚性需求,即:需求是硬性的,是必需的;其对应的是弹性需求,只是在某些场景下才需要,是可选择的,是非必要的。

马斯洛最低层此需求,是生理需求,如生活类的吃穿住用行,即为刚需。其上一层次的安全需求,安全感缺失,也都是普遍存在的。而越往上,则变得越来越不必要,如自我实现,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因人而异,变得有选择性,不再是所有人的必须。

越靠近底层需求越工具化

几乎越是底层的东西,越是平淡无奇,使用起来越是不温不火。就像美食、租房、公交应用等。只有在需要的才打开使用,已成为一种工具。而其他基于新鲜感的需求,则在使用高峰时则万人空巷;低谷时,则门可罗雀。最后的归宿则可能是烟花散尽,不了了之。故基于底层的工具类需求,粘性未必最高,但一定是生存最久的。

越靠近高层需求,则新鲜感驱动越明显

往好了说,新鲜感驱动的东西,比较容易扩散和裂变。你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取巨大的用户基数;往坏了说,这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粘性,用户的留存根本无法保证。很多就好比昙花,一现而亡。这类应用比比皆是。

基于新鲜感的需求形成的产品,未来如何将引来的用户,能够通过其他工具化的基础需求将其留存,才是未来能否持续稳定的生存下去的关键。

总体而言,一个优秀的产品,一定是深谙人性,并且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用户粘性的产品。

篇4

【关键词】认知 情感化 人物角色 用户目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产品的设计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形式和功能,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更为复杂的行为上。世界设计领域知名专家提出了目标导向设计的方法,充分地以用户为中心,发掘并满足用户的目标和动机。目标不同于任务或者行动,它是所期望的最终情况,而任务和行动只是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中间步骤。为了帮助设计人员充分理解用户目标、需求和动机,“人物角色”被引入到该方法中。人物角色是在基于人种学调查收集到的实际用户行为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原型。它是在用户研究阶段,综合人种学研究、情境调查等主要数据来源,聚集相关的用户模式,抽象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下文将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出发,结合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工业设计家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研究理论,探讨目标导向设计中人物角色不同层次的目标。

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了产品设计必须考虑的3个不同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处理过程――本能、行为和反思。在基于目标导向设计的交互设计实践中,这三个层面的情感和认知模型分别对应着人物角色的体验目标、最终目标和人生目标。

一、本能的认知处理层次与人物角色的体验目标

本能层次是先于意识和思维的,它是外观要素和第一印象形成的基础。本能层次的设计更多强调产品给人的初步印象,着重于产品的外观、触感等。在本能水平上,物理特征――视觉、触觉和听觉处于支配地位,该层次的认知处理反应很快,主要是对感官刺激的即刻的情感效果。对工业产品设计而言,本能水平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物理特征上,但在交互产品设计中,本能水平的设计不仅需要关注交互产品的视觉和听觉特性,还需要关注交互过程中所调动的丰富的互动感受,比如动画过渡、延迟等。这些互动效果也会给用户带来即刻的直接反应,它们构成了交互产品的最初印象。

人物角色的体验目标与本能的认知处理层次相对应。体验目标表达了一些人在使用产品或者与产品的交互方面所期望的感受,它与本能的认知处理层次相契合,表达了用户在使用交互产品时的情感期望。

以电脑管理工具为例,腾讯的研究人员通过广泛的定性研究和聚类分析,得到了4类人物角色模型,本文以其中的依赖型人物角色为例,分析人物角色的不同认知层次所对应的目标。对于此类用户,本能层次上的体验目标包括:第一,界面简单直白,清晰易懂。第二,感觉很时髦,对软件具备控制力。第三,软件给人专业信赖感。由于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如果界面不能为这类用户提供简单、直白的视觉元素,使用者便感受不到对软件的控制力。当使用者第一次使用未达到预期效果时,会选择再试一次,但不断重复的操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用户会觉得焦虑和受挫,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友好度。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背离了人物角色的体验目标,用户对产品的第一认知就会与心理预期发生严重偏离,直接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随着负面情绪的持续积累,用户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逃离产品,最终直接导致产品系统的失败。满足用户的体验目标是交互产品实现良好用户体验的基础。

二、行为的认知处理层次与人物角色的最终目标

行为的认知处理层次是位于本能和反思之间的处理过程,它帮助人们管理简单的日常行为,并构成了人的大部分活动。在工业产品设计中,行为的认知处理层次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可用性。为行为层设计,意思是设计可以完善用户自己的行为、暗含的假设和心理模型的产品。在交互设计中,交互产品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用户找到所需的功能,是否能按照用户预期实现所承诺的功能,是行为层次设计的关键。

人物角色的最终目标与行为的认知处理层次相对应。最终目标代表了用户在使用某个具体产品时进行操作的动机,它与行为的认知处理层次相契合,概括了用户想要执行的一系列操作和任务,确切地表达了用户进行众多繁杂交互行为的最终目的。

对于图1所展示的依赖型人物角色而言,行为层次上的最终目标包括:第一,解决日常碰到的死机、电脑慢、网速慢等问题。第二,定期扫描,在问题出现之前消除隐患。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产品未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常见电脑问题,用户对产品工作性能的预期会一落千丈,直接导致用户对产品缺乏信任感。如果多次出现可用性和易用性的缺失,用户可能会直接背弃产品。由于行为的认知处理过程会直接影响本能层次和反思层次,人物角色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也直接影响了体验目标和人生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其他目标的基础,最终目标是决定产品整体体验的显著因素之一。

三、反思的认知处理层次与人物角色的人生目标

反思的认知处理层次是最后到来的处理过程,其中包含有意识的考虑和基于先前经验的反思。与此同时,其又是三个层次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只有在反思水平上才会存在意识、情感、情绪和认知的最高水平。只有在该层面,才能体会到思维和情感全部的潜在影响。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均为即刻的体验,是立即可知可感的,而反思层次是一个动态的长期持续过程。在反思认知处理层面,用户将直接进行交互感受和记忆结合,使产品和过去的生活经历产生交集,引发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人物角色的人生目标与反思的认知处理层次相对应。人生目标表达了用户的个人渴望,描述了人物角色的长期期望、动机和自我形象的特征。实现人生目标意味着打造长期的、友好的用户产品关系,通过产品提升用户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满足感,为用户创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对于图1所展示的依赖型人物角色而言,反思层次上的人生目标包括:第一,成为电脑管理方面可依赖的人,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问题。第二,让周围的人喜欢并尊敬我。在使用电脑管理工具的过程中,如果人物角色能够通过使用该软件,成功帮助家人或朋友解决其不能解决的问题,无疑会带来个人成就感和自豪感,产品能够帮助用户获得被依赖、被信任的感觉,能有效提升用户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如果产品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体验目标和最终目标,还能持续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反思层次上的惊喜,带领用户向着人生目标靠近,那该产品终将彻底赢得用户。

人或者人物角色的目标驱动其行为方式。因此,目标不仅提供了人物角色为什么及如何期望使用产品的答案,在设计师的心目中也是人物复杂的行为和任务的简写。通过对人物角色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次的认知和情感模式研究,人物角色三种不同的目标――体验目标、最终目标和人生目标也渐渐明晰。体验目标与本能层次相对应,着眼于人物角色与产品交互过程中所期望的感受;最终目标与行为层次相对应,着眼于与用户行为直接相关的操作动机和产品的功能、性能与可用性;人生目标与反思层次相对应,着眼于产品给用户带来的长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满足感,提升用户个人形象。只考虑前两类目标的交互设计虽然能够满足用户使用功能的需求,但依然是有失偏颇的设计。有意识的从用户的认知和情感层次方面设计,同时又考量人物角色的三类目标,就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加令人满意和愉悦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Alan Cooper,Robert Reimann,David Cronin.About Face3交互设计精髓[M].刘松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Donald・A・Norman.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腾讯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腾讯的用户体验设计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篇5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旅行社产品;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李 广(1984―),男,河南汝南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20403

1 引言

目前我国旅行社产品设计基本上以行业实践者的经验判断或者主观推断为主,其产品具有高同质化、高模仿性、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游客的潜在意愿得不到开发,真正需求得不到满足,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低效率的发展。若要改善这种不利因素,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旅行社产品进行设计。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Satty T L教授于1973年最早提出,是一种将主观判断与客观量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可以解决复杂化、多方案比较选择的问题。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市场调研,将游客需求选择客观地表现,将该方法引入到旅行社产品开发与设计中,既可以有效地辅助旅游企业科学决策,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2 层次分析法概述与旅行社产品的界定

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AHP将决策问题所包含的要素及内容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到不同的层次,形成多层次结构。通过对每一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同时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得出各层次要素的权重,并计算各层次要素对目

图1 AHP应用的基本步骤おお

标层次的组合权重,最终得出不同备选方案的权重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其基本步骤见图1,其中1-9标度法见表1。

如A与B相比较,如果分值为3表示A比B稍微重要或有优势,分值为1/3表示B比A稍微重要或有优势,这种样式的设计在调查数据时更加方便快捷。

2.2 旅行社产品界定

根据对菲利普.科特勒等学者五层次法产品整体概念的理解,将旅行社产品的整体概念定义为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等5个层次构成(图2)。

3 案例与分析

根据对旅行社产品的理解,可将影响旅行社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归结为景点吸引力、娱乐体验性、交通便捷性、住宿档次性、餐饮特色性、购物需求性、费用高低性、旅途安全性、时间价值性等9个因素。虽然这9个因素是旅行社产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但从调查实践中得知这些因素在影响游客选择旅行社产品时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以海南岛内本地游客为例,根据这些因素在游客心目中的影响程度,采用李克特量表9分值法随机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份,最后得到9个因素在游客心目中的均值排序,见表2。从表中可以得知,景点吸引力是游客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安全、费用、娱乐、时间等,那么可以理解前5项是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决定因素。

表2 调查结果均值

名称景点安全费用娱乐时间交通住宿餐饮购物

均值8.057.986.755.375.334.954.734.383.35

3.1 AHP应用举例

现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结构图,其中方案层C中的产品C1、产品C2、产品C3以海南环岛旅游的3大主流产品为例(图3、表3)。

3.2 AHP计算与结果分析

为了简单明确地说明该方法的应用,现以随机调查一位游客的数据为例。根据准则层B的各要素B1、B2、B3、B4、B5对目标层A重要性两两比较的数据,构造判断矩阵α:

通过运行层次分析法Yaahp0.5.2软件,输入数据并进行准确快捷地计算,得到准则层各要素的权重Bi(i=1,2,3,4,5),见表4。

根据方案层C1,C2,C3对准则层各要素的两两重要性比较的数据,构造判断矩阵β1,β2,β3,β4,β5为:

通过运用软件,计算得出方案层两两比较权重结果见表6。

从计算结果可知,方案层C3对目标层A的权重最高,将是最受欢迎的产品,旅行社在设计产品时应更加考虑该产品各要素的组合。

4 结语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以及软件的应用,展现了旅行社产品设计中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全过程,并且对相应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值得肯定的是运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体现产品以及产品各要素在游客心目中的重要性,为旅行社产品设计及产品市场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主观判断与客观计算的结合,必然存在调查样本不同导致计算结果差异,这就要求样本的选择既要有数量的广泛性还要求内容设计的合理性,文中虽然样本的选择数量较少,但将该方法应用到旅行社产品设计中的实验目的已经达到。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数学建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Saaty T.Modeling unstructured decision problems-A theory of analytical hierarchies[M].New York:Proceeding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1977.

[4] Satty T.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HP:why is the principal eigenvector necessar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5(1):85~91.

Research on the Travel Agency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AHP

Li Guang1,Guo Qiang2,Zhao Botao2,3

(1.Research Institu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2.Tourism College,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3.Hainan Tourism Investment

and Holding Group Co.,Ltd,Haikou 570228,China)

篇6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化设计;产品设计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已步入了体验经济的时代,消费思想与需求已逐渐转向高情感化。因此,产品设计不再单纯考虑物质和功能的层面,一种以充分关注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为基础的情感化设计已俨然成为了设计流行趋势。在当前的产品设计中,深入理解情感化设计并研究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化因素显得十分必要。

一 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指把人对情感的需求充分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从而满足实用性以外的需求,使美感和可用性达到统一,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精神价值角度来说,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可以为人们带去更多的愉悦和感动,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激励着人们作出购买决策。由此可见,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对于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

美国认知心理学教授唐纳德.A.诺曼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分为了三个层次: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和反思层次的情感化设计。本能层次的情感设计原理来自人类本能,关注的是产品外观呈现出来的某些特性所引发的人的直觉反应,具有即刻性。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本能层次的设计,这些产品有着趣味新奇的造型和明亮、高饱和度的色彩,这些看似肤浅的设计却能够令很多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感到无比快乐。

行为层次的情感设计讲究的是效用,着重体现在产品自身的功能、结构、使用方法的合理性与易用性方面,它与人的操作行为息息相关。如何用简练诙谐的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最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最明确的使用指导,让人们轻松愉悦地使用产品,是这一层次的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中心。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还体现在让使用者参与到产品功能实现或形态改变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并获得一种乐趣。反思层次的情感设计是指产品造型所包含的某些信息,在引起人的联想、共鸣和思考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高级的、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如温馨、忧愁、崇敬等,是“产品”到“思考”再到“感受”的过程。反思层次的情感设计注重印象和形象,关注的是经过理解后的情感和感受。具体体现在产品所引起的个人回忆,与个人形象的展示。如人们喜欢购买纪念品,真正的意义在于能激起那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再如人们长期追逐名牌产品,不仅是因为质量可靠,更重要的是在乎产品所展示的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即产品所带来的反思情感价值——骄傲感与炫耀感。

与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不同,反思层次的情感不具有通感,它易受文化程度、地域差异、流行时尚等的影响。很多时候,产品的情感化不单单停留在一种层次上,而是在三种层次上共同作用。

三 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化因素

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三个层面为实际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对照此三个层面来研究相关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将更有利于把情感因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从而设计开发出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

(1)针对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增加审美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感受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因此,在指导具体的产品设计时,设计师最基本和首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形式美法则,利用人们熟悉的审美规律和视觉形式,对产品的各个审美因素进行设计,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形态、色彩搭配、材料应用及肌理表现,从而突显出产品的感观特征,使消费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好、愉快的心理感受,即获得本能的审美情感。

2)增加趣味性

与审美性一样,趣味性也是人的天性之一,充满趣味的事物同样能够直接激发人的愉快、轻松等本能情感。具体指产品的形态、色彩、形式等方面看起来很有意思、有味道、吸引人,呈现出圆润、憨厚、可爱、亲和力或新奇、特异等特点。一般说来,视觉上的冲击最容易给人新奇的趣味,主要体现在物品的独特外型和明艳色彩两方面。为了增加产品的趣味性,设计师通常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仿生设计,即以某种植物、动物、昆虫或人的形态为参照物,经过概括、提炼和适当的变形后用于造型上。二是造型“圆润化”,即通过设计使产品造型曲线化、平面圆滑化以及边界模糊化,强化整个产品的圆润丰满,使之显得憨态可掬,更加富有亲和力。

3)增加拟人性

拟人化是指把人的动机、信仰和情感赋予动物和无生命的物体。对设计而言,外型拟人的物品更容易给人们亲近的感觉。一方面,产品的拟人性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乐趣和惊喜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人的情感系统会倾向于对拟人化的设计做出积极的反应,甚至会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依恋性。所以,设计如果能够引发人和产品之间的拟人化情感,就能让产品提供欢乐有趣的情感体验。

(2)针对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提升使用方式的乐趣

使用方式的乐趣设计注重深刻有趣的使用操作过程,让人觉得操作的过程是可享受的,也由此产生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如将电子产品的操作设计得更富真实性、娱乐性,用户就更容易摆脱高科技产生的压力,自觉地去尝试和发掘新的使用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产品的友好和实现用户的自我感觉。

2)注重方便易用的功能

好用的东西更受人喜爱。这就要求设计师学会观察生活的细节,从人的行为习惯及合理的人机工程角度出发,在设计的细节处体现人文的关怀,比如亲切易用的界面交互设计。

3)采用组合的多功能设计

在许多领域,人们倾向于自己动手完成产品,像家具、小电器、食品等等。对于设计而言,应通过提供最大化的使用可能性,来激发消费者参与体验和享受这一过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让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在动手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

(3)针对反思层次的情感化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引起回忆

引起回忆是指让使用者积极有趣的记忆意象在无意识中被唤醒,重新召唤与产品有关的最初情感,从而产生快乐或依恋的感觉。对于设计师而言,如果能够针对特定的消费者开发设计出能够引起人们回忆情感的产品,那无疑将是非常受欢迎的设计。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来说,能够引起回忆的刺激源也是不同的,这就要去设计师真正熟悉和了解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才能合理把握造成回忆的刺激因素,从而深入到消费者的心灵深处。

2)引发积极的自我感觉

消费者选择购买特定的物品式样或生活方式,通常是为了追求个性化,树立自己特定的形象。然而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大多数是带着设计师的感情,表达着设计师的个性,因此在市场中往往不能满足那些力求彰显自我的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应该越来越有针对性地面向具体受众,并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时时征求他们的意见,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来。

3)追求情感体验

如今的人们在谈论产品设计时,已经很少用颜色漂亮,款式新颖之类的用语来形容,更多强调的是产品所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这在汽车设计中尤为明显。因为这种体验比语言描述更为深刻,且会长期留在脑海中,并能引发思考。在此过程中,产品不仅充当了道具的作用,除了满足功能外,还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拥有了美好的回忆,产生值得回味的体验,这是优秀的反思设计所应做到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一款产品时,应转换思维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和外形而进行单纯的设计,而应从设计“一件事”的角度出发,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使用过程的感受。

四 结语

工业设计是人与产品间的交流媒介,优秀的工业设计能增进人与产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让产品成为情感的依托。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追求的是进一步认识情感化设计的内涵并正确运用情感化设计的方法在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上指导产品设计,创造出富有情感、人性化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营造出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生活需要我们用心体会,而情感化的设计则需要我们用心去创造,才能展现出产品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得·A ·诺曼. 情感化设计[M ]. 付秋芳,程进三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美)唐纳得·A ·诺曼. 梅琼译. 设计心理学.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3.

[3] 任立生.设计心理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儿童病床设计 体验设计 儿童认知发展

检 索:.cn

Abstract :The developing of experience economy and medical technology urges medical service experience diversity and extensive. And in the aspect of children’s sickbeds experience, the level and mode of experience becomes more rich and divers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nowadays children’s sickbeds environment and nursing process still stay in design philosophy of the function-requirement-list oriented design as the core idea. But the design concept already unable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growing needs of stakeholders and complex situation. So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children’s sickbeds environment/ nursing process, to make sure the motivation of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participants, in order to build a mechanism model of children’s sickbeds experience. And discussion on the multi level experience strategy of nursing process around children’s sickbeds. From the study of static design of sickbed physical attributes for the senses, into the study of dynamic design with multi level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sensory, emo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behavior. To propos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sickbed experience system.

Keywords :Children’s Sickbeds Design, Experience Design,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ternet :.cn

一、前言

将多层次体验设计纳入儿童病床设计的参考因素是实现儿童病床设计创新转型的有效方法之一。儿童病床是患儿康复护理过程中接触最为密切的医疗设施,患儿在病床中休息、玩耍,并频繁与亲属及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一物理与沟通环境中从感官呈现、行为互动、情感关照等方面传达出的信息都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发展构成深刻影响。由于同类产品技术功能差异化不明显,市场竞争力逐渐转向以体验层面创新为主导,市场化产品由设计“物”到设计“事”进行转变,如今多数病床仅仅作为功能性载体进行设计开发,从体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现有病床,其缺乏对于产品使用过程的体验设计。所以儿童病床作为护理的基础设施,需要针对患儿生理及心理、行为特征进行设计,合理关爱不同时刻患儿的行为与情感,使得儿童与医护人员的互动更加有效。

二、体验设计层次分析

营销专家贝恩特・施密特通过“人脑模块分析”和心理社会学说研究了消费者的体验,提出了感官、行为、情感、思考、关联等五大体验体系。由于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面对陌生事物时会根据天性进行辨别或给出行动。对于五大体验体系来说,由于思考、关联属于后天行为而婴儿自出生起就拥有敏感的感官,可根据周围的情况进行行为反馈与情绪流露,这是源于儿童本能的行为体验。唐纳德・A・诺曼将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即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是大自然所做的事情,行为水平的设计讲究的是效用,让反思水平的设计注重的是信息、文化及产品或者产品效用的意义[1],正与体验层次中相对基础的三个层次相统一,所以在儿童病床设计中着重研究感官、行为、情感三大需求素对病床体验设计的影响。

(一)基于不同需求层次的产品体验设计分析

源于不同的需求层面的体验营造需要深入探究不同层面的特点、研究范围、体验的营造的理论和方法,如下进行了产品设计中感官、行为、情感层次体验要素归纳:

1.感官需求层次

基于感官需求层次下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通过刺激人的感官系统给人留下的较为直接的体验。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感官体验是所有体验层次中最浅的,是一切体验的基础,源于感觉的需求,它是对人的感官系统的较短的时间的刺激,而且一般不能持续长久,如果不能转换为更深层次的体验,那么它很快就会消失[2]。儿童通过感官认知世界,并加强其他体验层次的认知能力,基于感官需求的体验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体验要素。融入感官体验对于产品设计来说是最基础的准则,而针对产品系统设计来说相关性较高的要素包括视觉、触觉、听觉三要素。

2.行为需求层次

基于行为需求层次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通过身体各个部位使用或者操作产品时所产生的体验。自然赋予了人多种多样行为方式,其中参与产品使用的行为方式也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丰富,在旧有的使用过程上面想要营造新的行为体验就必须将新的行为方式赋予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目前针对儿童产品使用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参与设计的使用方式、基于新操作途径的使用方式、多用户协作的使用方式。通常在儿童玩具设计时会考虑到儿童参与设计的使用方式,可以提升玩具的可玩性,并有益于开发儿童智力。

3.情感需求层次

基于情感需求层次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使用户产生情感的反应。情感层次的用户体验通常取决于用户对一种产品的总体印象。基于情感的用户体验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表现层次的情感体验和交流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儿童产品设计方面,表现层次的情感体验主要是基于感官体验后的情感反馈,在情感反馈之后儿童通常会给出无意识、下意识或者有意识的行为。而交流层次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儿童情感、心理关照方面,住院期间的由于各种问题引发儿童心理压抑,从而给治疗护理带来弊端,目前医疗服务策略已经制定了若干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然而从病床相关设计方面进行思考,如何设计合理的“情感服务”,使得病床“感官体验特征”有益于“儿童秘密心理”,从而为避免不当的行为与情感反馈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二)现有儿童病床的体验设计现状

目前儿童病床设计在感官、行为、情感需求层面体验设计上的考虑不够充分,针对使用功能来说,现有病床可以满足基本需求,而对于体验经济时代的儿童病房生活来说,其满足人们需求的体验的多样性过于单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感官需求层次的病床体验设计方面,市场上现有儿童病床仅在形态、色彩、图案装饰方面进行过儿童喜好的设计,并且多数仅仅停留在装饰的效果上面,不是基于设计美学进行的产品形态研究。所以需要针对多种层次的感官体验营造儿童的娱乐环境,儿童病床的感官体验通常体现在美学及工艺所要考虑的范畴之中,需要着重从儿童的感官特征方面进行病床造型、色彩、质感、图案、纹理、声音以及气味环境联想体验的设计或改造;

在行为需求层次的病床体验设计方面,患儿在病床这一私密空间需要去学习如何避免伤害感染,接受健康成长教育,但是亲属不仅忽视了这一方面,反而从错误方面进行诱导,并且护士也无力阻止这一事情的发生。所以需要对儿童行为诉求方面着手,为病床设计合理的功能,为儿童的行为互动提供安全、积极引导并具有健康教育意义的私密护理空间;

在情感需求层次的病床体验设计方面,病房建设主要是从情感关怀方面入手进行人文环境建设,由医护人员对病患亲属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压力排解,然而在打造情感服务体验以排解患儿或者亲属的焦急心理的产品设计方面,目前较少进行实践研究或产品概念设计研究。

三、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发展特征对病床设计的影响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反应出各阶段儿童病床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点,儿童病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用户的诉求,确定不同年龄段患儿护理阶段的需求点,以进行通用模块和差异化模块设计。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将目标研究儿童分为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5岁)、学龄期儿童(6-12岁)、青春期儿童(13-17岁)四个成长阶段,每个时期的儿童各个阶段的认知、行为表现出不同的质,阶段与阶段间的差异明显,并且这种转变是突然的,而非连续的。表1进行各年龄段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医疗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通用原则和差异性,以提出可行性的模块划分总结出模块差异化设计方向。(表)

四、行为需求主导的儿童病床的多层次体验系统整合策略

儿童在行为活动中了解客观世界,在行为活动中感自我受意识活动,形成主观世界,所以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设计因素是营造儿童病床多层次体验途径最重要的方向。对于感官、行为、情感三个层级的需求来说,根据儿童每个层级的需求可以营造病床的不同层面上的特征,如下所示:

(一)表现层次体验――感官需求营造儿童病床物理特征

在儿童病床的感官体验营造方面,需要运用美学理论研究产品形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机械技术探究产品的操作方式等,对儿童病床进行感观层面特征的塑造。对于儿童病床设计来说需要着重进行造型与图案、色彩设计与材料机理方面的思考,结合儿童五感方面的生理特征对产品造型、色彩、质感、图案进行塑造与设计,并且利用科技进行“声”“光”“影”感官效果得营造,从感官方面激发儿童情感反馈,转移儿童注意力使其避免孤独感、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状态。

(二)框架层次体验――行为需求构建儿童病床功能属性

儿童病床的行为体验主要体现在病床的人机安全、功能拓展、功能合理区分以及多方用户功能诉求等方面的设计上。儿童病床系统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行为特征,为患儿打造丰富的行为体验,并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生理与行为特征进行模块化的可拆卸联接设计,确定病床的功能列表,进行功能区域的重新整理与划分,重在解决儿童的游戏行为与不同年龄段人机工学特征的组合变化,为病床制造商提供完整的儿童病床产品链系统解决方案,并且从行为体验层面进行儿童病床的功能设计有助于提升患儿的护理体验。

(三)情感体验打造儿童病床创新服务

儿童病床系统情感体验的营造可以通过感官、行为体验为患儿营造学习、娱乐方式促进亲子情感互动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服务创新提供解决思路。所以需要对患儿心理及情感特征进行关照,结合现有的患儿及亲属心理干预方法,将儿童秘密心理、儿童情感注意力、患儿亲属情感、医患关系通过创新服务进行需求转换,将儿童注意力集中于最能引起儿童注意的感官体验,通过感官体验调动儿童的行为体验与情感体验。所以基于情感体验的病床服务创新综合了感官、行为等方面的特征,是具有整合特性的病床设计途径。

此外,需要了解病床系统中各个体验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病床的多层次体验系统中,以行为为目标,其他体验层次均以促进行为体验实现为宗旨。感官作为所有体验层次的基础,直接影响儿童的先天行为,从影响的途径上考虑行为体验的先天性因素,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增加感官经验,通过感官体验受到刺激进而造成情感流露并给出后天行为反馈。从针对感官进行病床物理属性的静态设计研究转变为针对感官影响行为的过程进行病床物理属性的动态设计研究,以此来确定病床系统的物理属性。同样的,在感官与情感、行为与情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中去思考儿童病床系统的功能列表与创新服务。

所以,在感官到行为或感官影响情感进而反映行为两个路径中的各个细节进行体验营造,从而打造行为主导的多层次体验融为一体的儿童病床系统,此系统是以人为本医疗环境体验系统中的“子”系统,多层次体验病床“子”系统设计的完善将促使以人为本环境体验系统的发展日趋成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儿童病床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儿童感官、行为、情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特点,通过对病床物理特征的设计营造儿童感官体验;通过对病床功能的设置营造儿童行为体验;通过创新服务营造儿童情感体验,为儿童提供娱乐体验使其摆脱焦虑与受迫感,使得患儿亲属更加从容看护患儿参与护理。其次,在多层次体验设计中着重考虑行为的设计因素,促使感官为行为体验提供可视化方式,情感为行为体验提供依托,构建一个寓教于医、寓乐于医多层次体验融为一体的护理环境。使得患儿在体验环境中疗养,医护人员在一个全目标导向设计的体验环境中进行护理,在患者放松的同时使护理工作更容易开展,改善工作流程,从而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最后,通过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了解,以系统化、模块化、可拆卸设计的解决思路从制造商方面考虑儿童病床的系列化设计思路,压缩病床的制造成本与医疗单位的采购成本,为多层次体验儿童病床的市场化提供可能。

注释

篇8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情感需求;三层次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身处新时代的消费者已经对原有产品产生了更多的需要,曾经的“形式追随功能”“功能追随形式”或者“设计追随销售”的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而且伴随着社会进步,资源共享度越来越高,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尤其是消费类产品,如汽车、手机、电器、家具等,产品的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竞争日趋激烈[1]。针对这样的情况,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UCD(user-centered design)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正是情感化设计出现的心理学依据。也就是说,以消费者情感需求为设计出发点,才是当下产品设计的取胜之道。

一、情感化设计概要

在英文里,情感化设计一般用affective design和emotional design来表示,那么情感化设计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也未曾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不过可以引用美国Donad・A・Norman教授在其著作《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中的一段话来体现情感设计的本质,“尽管它有点难用,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小心一点就好了。它好看得能让我微笑,这是清晨的第一件事,没什么比这更重要[2]。”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包括消费者情感因素的测量、分析、建模,情感因素到产品设计参数的转换等,相关的理论目前公认的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Donad・A・Norman教授提出的三层次理论[3]。下面主要介绍Norman教授的三层次理论依据及在其基础上的深入研究。

二、三层次理论

Norman教授在他的书《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中提到人类的大脑活动的分为个层次:先天部分,被称为本能层次;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被称为行为层次;还有大脑的思考部分,被称为反思层次。而依据这些Norman教授将情感设计也分为了三个层次:本能层次,主要指产品的外观;行为层次,用户使用时的愉悦和效用;反思层次,一个设计对用户自我形象的改变,个人在某方面的满足和回忆。

三、基于三层次理论的深入研究

(一)几条消费者心理的情感化诠释

1.面子心理

从三层次理论的角度分析,面子心理应属于本能层次与反思层次的结合部。当消费者试穿一件衣服时,可能从其自身角度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在导购人员热情而又看似真诚的称赞下,消费者情绪上已经被其感染,或者说干预,而后很大可能就购买了一件日后并不是很喜欢的衣服,这种现象在日常消费中十分常见。同时在反思层次上,消费者很大程度上会考虑到自己在购买了这件产品后,会不会给自己的面子工程加分,也就是当这件产品,包括服装,与消费者一起出现在他人面前时,是否会引起他人的称赞。

2.炫耀心理

炫耀心理也是反思层次在产品设计上的一种体现。反思层次主要指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释放,它可以是一段回忆,也可以是朋友聚会时聊天的焦点,当然也可以是值得拿出来炫耀的资本。比如你的一块手表具有独特的时间显示模式,那么只要遇到一个稍微对这块手表感兴趣的人,你就会特别骄傲的为其解释,这个过程中你对这块表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自豪感。炫耀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喧嚣,而炫耀心理就是消费者的一种情感需要。

3.草根心理

作为普通人,都有成为明星的梦想,如何使消费者成为其他人关注的焦点?两个字――分享。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还是电商,比如说淘宝推出的买家秀,虽然更多的是成为了买家吐槽商家的阵地,但也为淘宝带来了更高的人气。分享的背后,是将消费者从线下带到了线上,满足了普通人对成为焦点的需求。消费者渴望获得除产品功能外的附加值,其中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为消费者增强自我存在感,是一种草根文化的表现。

(二)非己情感因子对三层次理论的影响

非己情感因子指除用户自身的情感因子,主要为其他社会成员对用户施加的情感因素。当用户家中的吊灯引起客人的称赞,同时赞许用户的正确选择,之后用户便会产生自豪感,讲述选购过程等。这一过程中,用户的情感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引起用户自身情绪变化的原因,则是来自他人的情感影响。再例如你的一件衣服得到了身边朋友的称赞,那么这件衣服在日后的出镜率会更高。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他人的情感对用户的情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你穿着被朋友称赞过的衣服出门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自信,而这种情况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人情感因子在你大脑中的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情感化设计已经被提出很久了,虽然国内研究者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但是结果并不如所愿。本文只是浅显的在三层次理论基础上对情感化设计做了一些新的探讨,希望能为广大研究者带来新的思路。正如当代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达克所言:“我并不关心设计看上去是什么,我只关心它们激发的用户情感!斯达克认为,在设计中应将设计师所有的精力和感受力倾注到一种事物中――设计不应该被理解,而应该被感受,被体验!”[4]。情感化设计已经成为目前设计的核心问题,任何设计如果忽略了情感需要而机械地进行,那其结果一定不会是成功的,毕竟任何设计的对象都是人,而情感是作为人的存在性中最明显而且最突出的,抓住情感需求才是未来设计的正道。

【参考文献】

[1]HUFFMAN C,KAHN B.Variety for sale:mass cus-tomization or mass confusion?[J].Journal of Retai-ling,1998,74(4):491-513.

[2]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J].工程设计学报,2010(01):13.

[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尹建国,吴志军.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法与趋势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6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