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汽车制造智能化8篇

时间:2023-12-20 11:36: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汽车制造智能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汽车制造智能化

篇1

关键词:车辆的基本构造;性能;安全装置;智能化

1 汽车的基本构造

1.1 汽车发动机

发动机的作用是将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为驱动汽车行驶提供动力。汽油发动机由机体、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燃料供给系、点火系和启动装置等组成。活塞往复四个形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称为四冲程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组成。⑴进气形成:进气门开,排气门关,活塞自上止点移动至下止点,气缸内产生部分真空,将可燃混合气吸进气缸。⑵压缩行程:进、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下止点移动上止点,将气缸内的混合气压缩。⑶作功行程:进、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发出高压电火花,将压缩后的混合气点燃,爆发巨大压力,将活塞从上止点推至下至点,带动曲轴旋转产生动力。⑷排气形程:进气门关,排气门开,活塞自下至点移动至上止点,气缸中燃烧后的废气经排气门排至大气中。这四个行程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发动机的动力便源源不断,最终传递到车轮上。

1.2 汽车底盘

底盘主要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组成。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按照车辆行驶的状态合理地传递给驱动轮,需要选择确定发动机和驱动轮之间的最佳传动比。⑴传动系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轮,驱动汽车行驶。⑵行驶系包括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⑶转向系的作用是在驾驶人的操纵下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的方向。⑷制动系用于车辆减速、停止、驻停。

1.3 电器设备

汽车电器设备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仪表、照明装置、音响装置和刮水器等组成。

2 车辆主要安全装置

汽车的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头枕、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儿童安全锁、仪表装置、照明与信号装置等。

2.1 安全头枕

主要作用是在追尾事故中,防止被撞车辆突然向前加速时驾乘人员头部剧烈后仰颈部受伤。即使在只有10km/h的车速下发生碰撞,车辆加速的力量全部挤压在人脆弱的颈部的时候,也很容易受伤。

2.2 安全带

可以约束驾乘人员身体,避免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身体因惯性冲出座椅造成的碰撞。

2.3 安全气囊

是为防止驾乘人员在事故中与转向盘、仪表板等车内结构物发生碰撞受伤而设置的装置。

2.4 防抱死制动系统

可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最大限度发挥制动器效能,在提供最大制动力的同时能使前轮保持转向能力,消除制动过程中的跑偏、甩尾等现象。

3 智能化汽车

3.1 智能轮胎

汽车智能轮胎的功能是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当温度过高或轮胎气压太低时,及时向驾驶员发出警报,以防止发生事故。更为先进的智能轮胎还能感知光滑的冰面,探测出结冰路面后而使轮胎自动变软,增大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在探测出路面潮湿后,甚至还能自动改变轮胎的花纹,以防打滑。

3.2 智能玻璃

智能化汽车玻璃有许多种类:包括防光防雨玻璃、电热融雪玻璃、防碎裂安全玻璃、调光玻璃,以及光电遮阳顶篷玻璃等。防光防雨玻璃采用新材料及新表面处理方法制造,雨水落到玻璃上会很快流走且不留水珠,无需刮水器刮水。玻璃内表面反射性低,仪表板及其它饰物不会反射到风挡玻璃上,驾驶员视线不受干扰。光电遮阳顶篷玻璃则是在轿车行驶或停车时,能自动吸收、积聚、利用太阳能来驱动车内风扇,还可对轿车蓄电池进行连续补充充电。

3.3 智能安全气囊

汽车智能安全气囊是在普通安全气囊的基础上增加某些传感器,并改进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程序实现。增加的乘员质量传感器能感知座位上的乘员是大人还是儿童;红外线传感器能探测出座椅上是人还是物体;超声波传感器能探明乘员的存在和位置等。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则能根据乘员的身高、体重、所处的位置、是否系安全带以及汽车碰撞速度及碰撞程度等,及时调整气囊的膨胀时机、膨胀方向、膨胀速度及膨胀程度,以便安全气囊对乘客提供最合理和最有效的保护。

3.4 自动车门

如果你丢了钥匙,没关系,钥匙也许很快就会过时。梅塞德斯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电子开锁系统,能够在车主靠近车门的时候,自动辨认对方。车主只要随身携带一张电子装置,将这一系统激活即可,当车主接触把手时,门可以自动开锁。

篇2

国内外很多汽车研究大多都致力于传统汽车发电机的智能化控制,其研究的发电机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理论基本相同,利用上位控制器控制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通过LIN总线实现测控系统信息的传递。另外,宝马公司研制的传统汽车发电机智能控制的机械传动中添加了离合器,在汽车蓄电池饱和或者不需要供电的转态下,离合器实现自动断开,切断汽车发电机的能量输入。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研制的汽车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理论体系相似,是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首先励磁发电机输出电压可以通过改变磁场的空占比实现变压,像丰田推出的雷克萨斯LS430轿车,通过对汽车发电机空占比的频率调节在0~150Hz之间浮动,实现了发电机输出电流在0~12A之间的调节,进而控制输出电压。传统汽车发电机智能控制系统的改造和应用具有很多局限性,首先是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需要对传统汽车进行结构改装,改变汽车核心的控制单元,生产成本过高,因此不能在经济车型上广泛应用。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因此在汽车电源管理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核心技术都由国外企业掌握。 

1 智能化控制实现的功能 

1.1 稳定电压 

汽车电子元器件对电压的浮动较为敏感,因此汽车电源供电系统要实现电压的稳定,避免过大的电压浮动超过电子元器件的击穿电压(一般不超过最小电器元件击穿电压),损坏电器元件,同样电压过高或者过低车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1.2 调节输出电压 

传统的汽车发电机不能根据汽车对电能的要求实时的调节,对能源的消耗较大,不能实现能量的最大利用。因此智能化控制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是智能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建立实时有效的智能反馈系统,通过对车用电器的用电量以及蓄电池饱和度的检查,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汽车发电机电压的智能调节。在汽车蓄电池亏电时,智能调高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实现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同理在汽车蓄电池饱和时,智能降低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降低能量的消耗,同时防止蓄电池过充。 

1.3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我国大力提倡使用绿色能源,也是全球汽车发展的趋势,要求汽车要节约能源,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因此传动汽车发电机的智能化控制能实现提高汽车能量利用的目的,首先是提高了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其次在制动或者下坡时能实现能量的智能回收。 

2 传统汽车发电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原理 

2.1 传统汽车发电机智能控制的工作模式 

汽车电源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反馈环节信息分为五种工作状态。标准供电模式,是正常状态下的工作模式,输出电压稳定持续,为蓄电池充电,此时汽车发电机输出电压为标准电压。极限供电模式,当汽车蓄电池的电力不足时,在反馈系统信号的调解下,智能调高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达到蓄电池快速充电的目的。欠压供电模式,是在汽车短时需要较大动力输出时,智能地降低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降低发电机对发动机动力的需求。电能回收模式,当汽车在行驶中出现下坡路段或者制动状态时,通过提高汽车发电机的输入转速或者输出电压的方式,增强对能量的回收效率。断开模式,在汽车蓄电池饱和的状态下,汽车正常行驶中切断汽车发电机的能量输出(调节励磁电机的励磁输入为0),降低能量的损耗。 

2.2 传统汽车发电机智能控制理论 

利用现代测控技术建立车辆运行状态、电池蓄电量与汽车发电机之间的智能反馈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实现不同模式之间的自动转换,达到汽车发电机最佳的发电能力,因此传统汽车发电机智能控制理论体系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和励磁控制原理。 

篇3

关键词:汽车制造技术 变革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17-01

到2012年,汽车的历史已经走过了126年,汽车制造业在这一百多年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在只要走上街头,就能感受到在这一百多年间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迅速,造成汽车制造业繁荣局面的直接原因是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现代汽车技术现代汽车技术的革新主要集中在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树脂加工、装配和涂装等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汽车制造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迈进了新的高端,同时汽车制造业也朝着更加安全、舒适、环保、节能和信息化服务方面逐渐的提高。

1 动力技术的变革

相对于智能化的应用,对于动力系统技术的提升,从汽车诞生以来便成为汽车制造者们锲而不舍的追求。飞轮混合动力系统或许可以取代其他动力系统,让汽车的速度实现质的飞跃。系统将刹车的能量进行转换并传输到带电的飞轮上使其旋转,飞轮超过每分钟40,000转的转速会产生强大的动力,然后再次回到马达从而提升加速度。它能够令直列四缸发动机爆发出六缸发动机的动力,与此同时油耗大约降低两成。

我们都知道,这项系统在捷豹C-X75车型中也得到了应用,同时将这项技术引用到911 GE3 R混合动力赛车系统中的是保时捷。而沃尔沃也将这项系统投入到大量生产中,这也是让沃尔沃成为全球首家将该系统引入到公共道路测试的汽车厂家。同时沃尔沃还希望将后轮与飞轮动能回收系统之间相互结合起来,如果这项技术在将来能够成熟的话,那么这项设计方案就会使飞轮动力回收系统更加适合在停与走相对频换的行车环境之中。

HCCI汽油发动机虽然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得到完全应用。HCCI技术的点火过程同柴油发动机相类似,通过活塞压缩混合气,使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自行燃烧。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硬件和控制系统,还可大幅扩HCCI燃烧的范围。应用后,可以提升15%的汽车燃油利用率。实际运用在HCCI技术的研发上,奔驰和GM走在了前列,以奔驰F700车为例,在采用HCCI技术后,输出功率达到238hp,最大扭矩达到400。笔者相信随着技术难关的不断突破,HCCI技术将会惠及到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明天。

2 智能化的变革

2.1 针对能源问题的汽车智能化

大量的针对节能减排的智能化技术正在推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在已经很普及的VVT-i(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 ligent)和i-VCT技术,也就是智能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它通过控制发动机汽缸进气门的开闭时机来控制进气量,从而使发动机在在2000转至5000转之间可以输出总扭矩的80%~90%,实现了在低负荷情况下,既减少油耗,又增加动力性能。这套系统由VVT-i控制器、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在工作时,传感器向ECU传输发动机转速等信号,ECU根据这些信号控制凸轮轴机油控制阀,最终使进气凸轮轴旋转一个角度,增加进气延迟角,提高了发动机效率。德国大众在现在最新的迈腾轿车上运用了FSI技术,也就是缸内直喷,通过电脑控制喷射器将燃料在最恰当的时间直接注入燃烧室,其控制的精确度接近毫秒,解决了传统的缸外预混气在进气管壁的燃料残留问题,既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又节省了燃料。

2.2 针对人性化问题的汽车智能化

(1)语音识别系统。在未来的社会中汽车将会发展为可以听懂人们说的话,而在德国的奔驰公司现在已经成功的研发出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里储存了近800多个地名,只要驾驶员说出要去的地方车辆就会自动的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行车方案。所以奔驰公司决定将这项技术应用在E级和S级轿车上。

(2)智能网络系统。未来的汽车可以听得懂你说的话,现在德国奔驰公司就已经研制成功了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在里面存储了800多个地名,驾驶员只要说出目的地,车辆就会自动规划出一套合理的行车方案。奔驰已经决定将这项成熟的技术应用在E级和S级轿车上。

(3)识别线理论。识别线就是在大道、环路等道路的每个车道中间都贴一条白线,汽车配有很小型的激光发射器和接受装置,利用现有的激光寻线原理,或者红外线黑白迹识别,汽车就会跟着白线方向走,会根据激光发射器距离白线的偏差自动转向,自动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如果复合利用沃尔沃的自适应巡航系统(ACC)这类技术,可以实现汽车速度的整体批量控制,而且可以使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保持较合理的车距。这套未来智能理论现在还在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3 环保节能安全领域的变革

在节能环保上,汽车设计制造者们在一些细节及材料上,作出了新的技术变革。一个小小的格栅改动,也可以增加车辆的燃油利用率。例如,法拉利458Italia在它的进气口下方加装了简单的弯曲翼面,从而改变车底的空气流动,使其更加顺畅,同时也降低了阻力与车底的压力。由于造价低廉,雪佛兰科鲁兹也采用了类似技术,他们将进气格栅设计为可调节的百叶窗式,并且根据车速和发动机冷却需求进行开关控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燃油利用率,使得1加仑燃油可以多跑1英里。除此之外,通过轻型材质来控制车身重量,从而为汽车本身节省燃油效率的方法,在市场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熟的铸造技术和超低共熔体的应用也可以替代全铝部件。现代汽车(Hyundai)与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联合研发i-flow车,通过座椅框架的设计体现出轻质结构材料在节省资源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4 结语

汽车制造技术在市场需求的强大推动下快速地更新和变革,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汽车制造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现有知识,紧跟当今最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的步伐。希望本文能为更多的人了解汽车制造技术的最新变革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篇4

自195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生产企业“一汽”的诞生算起,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历了61年的发展,到如今的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企及的。而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产品更迭,抑或是大众消费行为的变化,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机遇,才得以将中国汽车工业推向更高的历史台阶。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第四阶段

回顾过去,中国汽车工业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3年到1977年,中国汽车工业处在萌芽阶段。我国以引进苏联的汽车制造技术为起点,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产品从无到有,但以货车生产为主,“缺重少轻”,轿车生产基本为空白。

第二个阶段,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从雏形到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该阶段通过大规模的引进生产技术、成立中外合资企业,使我国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WTO至2015年“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的。自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市场规模、生产规模都得到了迅速扩大,中国汽车从生产和贸易上全面融入了世界汽车工业体。

而进入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在新的经济形势推动下已进入了发展的第四阶段。中国汽车企业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传统汽车制造层面,而是以新能源、信息技术、智能化为核心,打造全方位的汽车生态体系,并转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今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了“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这一概念的核心释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汽车制造业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并且借此契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由“中国制造2025”推入的中国汽车工业第四阶段,将激活包括新能源汽车、新型生产制造技术、汽车智能化等在内的汽车高新技术领域。这也是我国正式向工业强国德国发出赶超的讯号。

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介绍,“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由传统制造向生态圈服务转变

在6月8日召开的“互联网+汽车”高峰论坛暨腾讯汽车电商战略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向“汽车财经全媒体”表示:“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汽车产业应该说走在了向现代制造、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的前列,而互联网有效植入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股强劲的东风。互联网带给汽车产业思维方式的转变,集中体现在从原来的以制造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王侠这番话的关键词为:互联网与转变。他还认为: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让汽车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为客户服务。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大数据和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手段,能够为汽车产业的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和服务等整个的产业链带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自动驾驶系统、分时租赁、拼车和专车等业务的推出,又将对汽车社会带来高效的利用。

纵观近几年的消费活跃人群――“泛80后”消费行为的变化,可以用越来越互联网化和生态化来形容,汽车也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生态圈的承载体。以汽车为中心的互联网汽车金融、车联网、汽车租赁、维修保养服务等链条中存在的商机对汽车企业来说潜藏着巨大的商业空间。

正是这样的市场变化,让中国的汽车企业也意识到了以传统制造业为中心所带来的发展局限性,众多自主品牌纷纷加入转型和自主创新的行列,以“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信息化、新能源为汽车发展的新方向,并且由过去的以汽车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将汽车制造的前端向汽车服务的后端转移,形成前端缩短,后端延长的新局面。

例如,过去以低价小型燃油车生产销售和海外出口为主的自主品牌力帆,在今年6月8日正式向外界发出了“创新力帆”的宣言,不仅公布了新能源汽车i.Blue 1.0智蓝战略规划,同时,力帆还提出了打造集“互联网 +”、“智能汽车”、“能源互联网 +”于一体的汽车生态链和产业链。并且还将新增汽车共享业务,创立了新能源分时租赁品牌“盼达租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上施行先租后卖,以针对个人市场的租赁服务作为打开新能源市场的敲门砖。

不仅如此,力帆还与阿里巴巴在同一时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除了在电商和互联网营销上的合作,力帆融资租赁公司和力帆财务公司还将先后接入阿里巴巴的在线汽车金融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在线汽车金融服务。

对于力帆的转变,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说道:“互联网的冲击让产业结构、市场模式、消费领域都在震荡中巨变。这是个美好的时代,有无限多的可能,无限多的机遇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样的一个转型是力帆在汽车制造的深度与互联网的宽度上的结合。”力帆集团CEO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尚游向“汽车财经全媒体”表示。

除了力帆,另一自主品牌北汽的转型脚步也正在“换档提速”。自今年3月,北汽与乐视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起,北汽在汽车智能化上的发展脚步已大胆地迈开,欲借乐视在智能软硬件技术上的优势为自己的汽车产品挖掘更多的价值和卖点。而北汽目前十分重视的新能源汽车,也不只是单纯的研发、生产、销售,而是打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生态圈,创建解决纯电动汽车客户痛点的商业模式。

6月18日,北汽新能源宣布与首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汽新能源交付20辆EV200纯电动车给首汽租车,用于汽车分时租赁业务。这也是北汽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高端酒店轿车租赁市场。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2015年全球汽车论坛”上公开表示:“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摆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的两个巨大机会。汽车作为第五块屏的时代即将来临,智能化不仅将为汽车增加新的发展脉络,带来巨大的增值服务想象空间,还将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汽车智能化将使汽车行业从传统行业向IT和互联网行业跨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跨进,百年汽车业将迸发出新的活力。”这也是徐和谊对北汽转型的最佳解释。

基于以上所列案例,我们已不能再以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来定义当下的中国汽车企业。汽车制造的前端正在逐渐被缩短,后端的服务正在无限延长,从而形成全新的价值链,处在这一链条上的每个企业都将迎来新变化所带来的新商机。

现状还需理性认清

当然,在变革所带来的大好机遇下,我们也应冷静地认清自身的不足。

首当其冲的便是人才瓶颈。“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国家级的宏观战略规划,这幅蓝图看上去不胜美好,但是要实现它首先必须依靠各种人才共同努力,既需要高端的战略设计人才,也需要把战略思想转变成现实的基层人才,将规划落地到每一条生产线和服务端。然而,国内车企在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储备上还不够科学合理。其中,薪酬待遇低是造成基层专业人才稀缺的关键因素之一。

“985高校”的汽车专业研究生在某民营自主品牌车企的新入职月薪约为5000~5500元,“985高校”的本科生月薪约为4000元,整体收入偏低。因此,许多汽车专业的高材生宁愿选择为薪酬更高的外资企业服务,甚至奔赴海外工作,这一现象造成中国自己的汽车专业人才大量流失。这将导致“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各个实施细节由于缺少合适的人才而难以准确地执行到位,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其次,相比德国的“工业4.0”,我国在工业制造中的大多数企业还属于粗放式发展,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总体技术含量不高,体量大却不够精。不仅如此,与老牌工业强国相比,我们在智能制造生产上的差距还相当大。我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曾经表示,我国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还不到5%。

此外,我国的工业“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还存在着短板。“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发展还存在制造技术上的先天不足。

简而言之,从技术大趋势来讲,由“中国制造2025”引发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以及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引起制造理念、技术体系、价值链发生重大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每个车企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再生”机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如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刘卫东在接受“汽车财经全媒体”采访时所言:“我们要去挑战,去迎接这种变革。在目前的车市增速放缓以后,正在形成这种倒逼的机制,所以,我们必须去创新。”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互联网的冲击让产业结构、市场模式、消费领域都在震荡中巨变。这是个美好的时代,有无限多的可能,无限多的机遇摆在我们的面前。”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摆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的两个巨大机会。汽车作为第五块屏的时代即将来临。智能化不仅将为汽车增加新的发展脉络,带来巨大的增值服务想象空间,还将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

篇5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汽车制造;应用优势;发展趋势

1引言

在制造企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高科技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在汽车制造行业中也需要不断的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为的是使机械自动化技术更符合现在汽车制造的要求,更满足现在用户对汽车性能的需求,改变以往汽车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模式,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与汽车制造产业的生产模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的环节,逐渐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模式,降低人为因素对汽车生产的影响,提高汽车生产的效率,响应当今高效、快速生产的制造要求。目前,在我国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全自动化生产模式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但是在汽车制造的市场上,如果不加快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将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而且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削弱,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和发展,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应用的优势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不断应用给各行业带来的优势也逐渐的体现出来,尤其是机械自动化在制造行业中应用的优势更为突出。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使汽车制造更好的实现自动化操作生产,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且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生产中应用还可以有效的保障汽车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的实现[1],更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应用的优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2.1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操作模式,也就是一部分由人为操作的工作改为了机械自动化操作的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很多劳动力,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且劳动力的减少,也降低了汽车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经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会减少,企业的损耗也就随着减少,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就会增加,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收益,还促进了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2提升工人的安全度

在制造业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生产设备的安全还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都会影响生产效率,所以在汽车生产的过程中保障足够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大多数的生产制造行业都已经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尤其是在一些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工序上,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更是频繁,这样不仅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危害,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安全问题在生产中一直是工人所担心的问题,实现员工人身安全指数的提升,减少员工的安全隐患,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升企业的吸引力,进而招纳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员工的人身安全其实也关乎企业的成本的控制,如果员工真的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名誉,同时企业也会赔偿大量的费用,进而造成经济上的损耗[2]。由此可见,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2.3实现机械的调整和维修

在没有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情况下,无论是对机械设备的检查还是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都是依靠工人来实现操作的,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工人在故障情况下所具有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检修和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不负责任或现场处理能力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汽车制造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现在,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下,针对于故障的检查工作可以通过外部的设备进行调整,以及检查,发现问题以后,相关的机械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信号[3],这时对应的维修人员便可以立即进行维修,既可以减少损耗的产生,又可以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同时还可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机器和人一样,也是有寿命的,及时的维修工作的开展可以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进而实现成本的节约,可谓是一举多得。

3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发展趋势

3.1微型化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中,虽然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现在大多数机械设备的体积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汽车生产车间中,许多机械自动化的设备是非常大的,这些机械设备一旦被安装好了就很难在移动,这也给一些机械设备的移动或检修造成了困难,所以为了更好地减小这些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体积,便于生产中根据生产需要来移动,方便机械设备出现故障进行检查,研制生产微型化机械自动化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微型化机械设备还可以实现微信电子系统微型自动化的生产和操作,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2环保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深入,各领域的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同样汽车制造业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但是在机械自动化设备应用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些污染,这些污染不仅包含环境污染还有噪声污染,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噪音的存在不仅会给生产车间里面的工人造成健康威胁,也会影响周围的居民,对于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应该解决掉这些问题,朝着环保、绿色的方面发展,更好的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

3.3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会利用多种科学技术与电子科技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自动化生产达到半机械半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并利用电子技术扩充自动化机械的功能,建立完善制造结构体系,使生产流程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有效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智能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化制造可将工业生产的过程进行智能控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定好的程序与机械生产过程连接起来,从而有效强化生产效率[4]。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密集型产业可能会朝着无人化工厂方向发展,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推动工业制造行业的发展,相信在汽车制造中,智能化发展和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提高汽车制造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人们对自己的交通工具的要求自然也会倾向于自动化,汽车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所以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汽车的制造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在高科技的状态下,生产过程也会趋向于自动化生产模式,毕竟人工操作的效率还是比较低,受到的人为因素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而采用自动化生产的模式必然会避免很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很大程度的提高汽车生产效率,满足社会上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盛国亮,孙晓亮,张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5(03).

[2]马权,牛万龙,苗呈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的探析[J].四川水泥.2016(11).

[3]郭兴改.机械工程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展望.2015(15).

篇6

国家新一轮产业规划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基础环境。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500多万辆,但其中90%是国外汽车“舶来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0%。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在1000万辆左右,市场需求量将在800万~900万辆左右,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准达到40辆/千人。

企业发展已经具备快速起步的基本条件。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后,通过承接上海通用、武汉神龙、沈阳宝马、上海大众、厦门金龙、北京奔驰等多家国内著名汽车企业的项目,该公司在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华远品牌形象已经初步确立,公司也取得了可观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在与德国杜尔(DURR)公司合作为国内几大汽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智能化运输系统和柔性装配系统(FAS)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些情况说明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快速起步的基本条件。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装备市场的快速、健康、良性发展,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对促进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规模、质量、层次等方面应该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支撑、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在“十五”期间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发展战略和政策资源的引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初见成效,呈现出持续、快速、全面增长的势头。

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对智能化运输系统的迫切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制造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中或战场对抗中获胜的支柱,制造技术的发达程度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应运而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智能化运输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集成起来,以实现更短的生产周期、更好的产品质量、从而达到企业整体优化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智能化运输系统是汽车制造行业生产核心—汽车整车装配系统一个子系统,它综合了柔性装配系统技术(FAS)和现代物流技术,其主要工艺流程由存储区、工件装配区、升降区、检修区、检测区、下线区等组成。由此可知,智能化运输系统十分复杂,它需要智能化控制道岔、停止器、捕捉器、隔离开关、急停开关、光电开关、传送机、张紧器、升降机等各种不同的执行机构,同时智能化运输系统还具有复杂的连锁关系,从汽车部件上线到成品车下线,包括装配工艺线和快速输送线之间的衔接,需要各种装置、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生产将不能正常进行。

篇7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机械;新时期;展望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26-01

1 信息化技术与机械发展相辅相成

1.1 信息化技g的腾飞离不开机械发展

在机械工业历经16世纪至20世纪的发展后,直至其能够满足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提出的两个设想之后,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才被制造出来。随着几十年机械制造的发展,计算机从电子管数字机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机,从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到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从每秒几千次的计算速度到几十亿次每秒的计算机。若没有机械工艺的突破,是达不到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的。

1.2 信息化技术反向推动机械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诞生,不仅方便了人类之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最重要的是信息化反向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在专业化计算机的帮助下,机械零件能在电脑上完成模型设计,之后通过自动机器人得到无比精确的制作,整个制造过程安全且高效。不仅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还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达到预定的生产目标。

2 信息化技术推动机械产业的发展

2.1 信息化技术诞生自动化生产工厂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仪表与硬件的开发,微计算机的问世,促使生产过程自动化进入了新的高水平阶段。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以及现代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动化工厂达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当前自动化工厂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进入了所谓计算机集成过程控制系统的新世纪。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整个企业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进行综合生产管理及精准只能控制,包括生产计划调度、市场营销、原材料的选择购买、产品的分配、成本管理控制,以及工艺过程的控制、优化和管理等全过程智能化信息化。

当前,智能化工厂概念即工业4.0技术风靡全球,工业4.0其实就是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凭借高效的大数据支撑的专家系统,以及由计算机编程的熟练机械制造过程的多关节柔性机器人、机械手在各个工厂应用,使得智能工厂在全世界每个角落逐渐建成。在当前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车间中,操作的工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效率高、模块化的智能机器人。由此可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工厂使得机械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2.2 信息化技术下3D打印诞生

3D打印技术就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叠加立体成型技术,所以也叫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机是基于快速成型技术,利用计算机优秀的建模特点以及卓越的模拟仿真、分析计算能力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其数字化模型文件导入打印机中,使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依托计算机构图,改进传统的文本打印机,实现物体的三维打印,突破了传统机械工艺技术。

同时,3D打印技术还促发了网络化制造,网络化制造系统是企业在网络化制造模式和方法的指导下,在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和软件工具的支持下,结合企业具体的业务需求,设计和实施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因此网络化制造能在3D打印下,制造出企业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并且能够在远程操作,极大的便捷了企业的订单制造过程。

当前,3D打印技术能否颠覆制造业,能给制造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吗?个人看来,3D打印的新趋势在于个人化,他的力量不在于颠覆一个行业,而是颠覆人们创造东西的能力。它并不能替代现在传统制造业的工业工艺。因为它有它的缺点:比如材料强度差,产出效率底,生产精度底等等,但是它能够很好的制作设计原型,大大帮助人们设计方法。

2.3 信息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制造业信息化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我国制造业持续发展。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和其他行业相比,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复杂程度高、涉及范围更广,但由于信息化水平直接关乎企业的管理、生产、成本、效率等各个环节,最终全面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汽车制造业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下,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信息化制造环境,实现设备、产品、人协调互动的自动化生产。

汽车制造中的制造工艺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的四大汽车制造工艺,这些工艺的物理设备即生产的机器,将它们的启停等正常运行生产的动作信号,在信息化技术的环境中,通过计算、通信、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使机器的运行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生产,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生产。高效、精确、高柔性化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由此进入了汽车制造业的视线并受到了重视与利用。

大型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领域的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已经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利用数字化设计、分析和管理,更准确科学地指导员工进行操作,大幅提高了汽车制造的工艺设计能力和效率。并且,数字化分析更为精准巧妙,避免了传统制造工艺浪费材料的现象,更为环保节约,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3 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技术的基石,而物理知识则是机械制造的理论依据。随着各个学科的联系日益紧密,信息化技术对机械发展的影响也很深远。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学好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同时清醒的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待学习保持一颗谦卑的求知的心,时时刻刻关注信息化技术领域,并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机械发展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范玉顺.网络化制造系统及其应用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8

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对于工业史的演进,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

18世纪后半期以蒸汽机车诞生为标志的工业1.0时代,20世纪初以福特流水线为标志、以电气化为特征的工业2.0,始于1970年代自动化的出现给现代制造业贴上了工业3.0的标签,现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成为当下最火热名词之一。

简单来说,2013年始于德国的工业4.0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 Physical System),将制造业向高度智能化转型。

工业4.0描绘的是制造业的未来愿景,目的在于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在美国,与“工业4.0”相似的概念被称作“工业互联网”,尽管称呼不同,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

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中国制造2025》规划,酝酿已久的中国版“工业4.0计划”终于出炉,在其圈定的十大重点领域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也包括在内。

随后,6月24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顶级领导机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宣布成立,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担任组长,工信部部长苗圩等人任副组长。他们将领导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战略?我们认为,深刻把握最近一年来流行于业界的德国工业4.0理念,就是一个捷径。

我们必须承认,智能制造的确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而整体薄弱的“中国制造”如何转向“中国智造”成为一个艰难的课题。对于身处其中的汽车业,则极有必要在这个框架下认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与《中国制造2025》最初犹豫是否把汽车业列入重点不同,德国汽车行业因其在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较高,在最初的阶段就已成为工业4.0框架的积极构建、参与和推动者。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汽车商业评论》在相关主题一系列密集采访中发现,包括奔驰、宝马、大众、博世等德国主流整车及零部件供应商早已开始思考工业4.0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可能性,并展开积极布局。

相比而言,除长安、上汽大通等车企积极回应外,国内汽车制造商对这一概念的熟悉度尚且不高,遑论思考与行动。

坊间对于工业4.0的概念也有多种解读,有人大呼中国制造业的机会到来了,也有人认为德国政府力推工业4.0,是一个国家级的商业谋略,目的是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更多输出智能工厂装备及标准。

《汽车商业评论》这一组封面故事的报道和探讨希望能够扫清相关迷雾,描绘在这样一个趋势下,汽车制造业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图景、有哪些机会,哪些企业正在作出努力,又有什么在阻碍他们的发展。

从整体来看,工业4.0时代下的汽车业面临的主要课题包括以下几种:开发轻量化、智能化的产品;由封闭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向开放的规模化定制生产转变;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互联网等产业融合,衍生更多的商业模式。

在这一构架下,大数据驱动汽车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组合成精密、完整的制造体系,涵盖产品设计、生产规划和执行、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

在此基础上,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成为可能,以极大满足未来人们智能化、个性化的汽车需求。整个生产过程中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技术,使得虚拟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减少材料浪费,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达到降低了能耗。

与此同时,在产品开发环节工程师们可以使用大量虚拟仿真技术,更精确地完成原先难以完成的工序,或将原本繁杂的研发生产过程简化或重构。

过去,汽车一直是在相对封闭的体系中进行生产,而在工业4.0的构架中,未来汽车企业的各部门都将对外开放。消费者可以将自己的需求输入制造系统,企业则按照这些定制需求,开发产品或对其进行改进和调整。

智能化的生产体系使得每一个汽车零部件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认证,并贯穿其整个生产、装备和服务环节,便于管理和追溯。机器与机器之间有了实现交流的可能性,它们可以根据产品性能、环境要求等参数,结合大数据去寻找相应材料,每台机器也可根据产品特性做相应调节,进行零部件匹配性生产。

虽然目前汽车生产线已经可以实现相对柔性化的生产,但未来,这种柔性会进一步加大,更极端的构想是,汽车工厂实现网络化、分布式、模块化的生产,社区工厂就可以生产消费者想要的车型。

工业4.0时代,汽车共享模式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改变了汽车的销售模式和使用方式,汽车企业更多将通过提供服务实现盈利,而其发展出的新商业模式对各国也意味着重新洗牌,谁先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谁就将占领更大的市场。

现实的残酷性则恰恰在于在美好的图景背后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中国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业本身基础薄弱,甚至在还没有完成自动化的情况下,就要跨步迈进信息化。虽然国内也有类似兰光创新这样的企业成功开发出构建智能工厂所需要的软件流程体系,但比起软件、硬件、智能设备和体系等,专业人才的作用可能更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