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交通运输发展前景8篇

时间:2023-12-19 11:21: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交通运输发展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通运输发展前景

篇1

一、公路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公路交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全国性修建公路的热潮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此后的期间,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全国性、地方性的公路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带动了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便利的公路运输,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为各地方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保证,让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公路交通的发展加快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交换的速度,扩大了交流空间,缩小生产、居住和流通的空间局限,方便人们的社会往来。随着大大小小公路的建成,逐渐形成了以公路为纽带的交通网络,大城市作为交通运输和物品集散中心,小城镇为辅助补充的物品运输,让公路沿线城市经济大幅度增长,小城镇也快速发展,整体上让区域经济不断增长。

2.公路交通发展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公路交通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就为商品的流动提供了保证。商品有销路、人民有收入,就能促进商品的生产和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就能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先导产业够有效的引导改变生产力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解决过剩的劳动力。当出现特殊情况时,便利的公路交通也是国家安全和抢险救灾的保证。

二、公路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公路的直达性高,把每一个城镇、甚至每家每户都联系起来,在方便了居民日常出行的基础上,便利的交通来能吸引更多外来的投资。农村公路建设改变了农村落后的交通情况,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农村公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农村的交流加快,农村客运市场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必要条件,也为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提供交通运输保证。更重要的是公路的发展还能促进农民思想的观念的改变,公路网的形成可以打开农民的眼界,让他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当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其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模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公路给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带来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农副产品、生产物资以及信息和人力资源流动的主动脉。农村公路的修建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民的生活,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2.调整沿线区域产业结构

我国的产业结构分成三种,公路本身是一种基础设施,属于第二产业。修建公路,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调整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公路的修建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第三产业的发展必要依赖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没有交通作为保证,以流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难以顺利发展。本文以旅游业为例,详细地分析公路交通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产业的发展必要的客观条件有三个:其一是旅游资源,其二是旅游设施,其三就是旅游的可进入性。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在区域客观存在,如果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没有直达性较强的公路交通系统,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公路交通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没有便利的交通,旅游产业就可能快速的发展,而没有旅游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比如解决就业问题、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文化产业等)就无法实现。公路交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3.带动相关产业不断发展

公路交通的发展还能促进汽车以及摩托车制造业的发展,拉动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公路交通的建成为各种客车、货物的运行提供了条件,公路建设促进客运和货运的发展,提高了市场对于汽车、货车的需求量,这样可以让近年来不太景气的大型客车制造业重焕新生。除此之外,汽车、货车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直接和间接消费品的消耗,让汽车装配厂能够及时补充消耗,增大产量。另外便利的公路交通条件,为工商、电力、建筑系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闲散劳动力,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条件。

4.促进区域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利用

公路的建成意味着更强的通行能力,而通行量的增加又能够降低交通运输费用。货物在途时间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减少可以让公路使用者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地区的可进入性增强,可以带来更多的到访者,吸引外来者的投资。根据笔者的研究,交通条件欠佳的地区,通常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开发,而且交通的闭塞也使当地居民很好的保持了民风民俗,地方文化氛围浓厚,生态条件良好,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开发。公路交通能够把闭塞区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公路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公路建设会改变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各种机器设备的使用,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和噪声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会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活,使他们活动范围减小,导致数量的减少。尤其是在山区修建公路,因为地形起伏大,地面本身存在一定的自然坡度,加大了公路施工的困难,而且修建路基时,需要大挖、大填土石方,防护工程量也较多,造成的工程废料,如废弃土方的处理就是一大问题。一些规划不到位的公路修建计划,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和施工过程的规范。破坏了沿线的森林、土壤和植被,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裸露和松散,减轻土壤肥力;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施工人员生活和生产垃圾乱扔,导致土壤污染等。公路建设征用土地该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我国有效的耕地面积减小,直接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占用有价值的农田土地

公路建设会占用一部分土地,让一些有价值的农田不能使用。由于工程需要占用沿线的土地,线路经过的居民必须搬迁,然后与居民区配套的设施,如供电设备、通讯设备、水利灌溉设备等也必须迁移。在搬迁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动植物、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利于区域的发展。另外,最近几年,在征用土地农田时,在搬迁过程中出现不少的矛盾,由于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住户的观念和赔偿问题,导致严重的冲突,甚至由此出现严重后果。

篇2

关键词: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交通运输行业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运输手段和技术进行人流和物流运输的行业。交通运输网络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最主要命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部分,从经济属性方面来说属于第三产业的公共服务业,经济社会为交通运输提供发展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反过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消费者和建设者提供服务。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要和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相符合。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交通运输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区域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市场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中缺乏动力,同时也缺失市场上快速化和精细化的运输服务,所以各级政府和交通相关管理部门要审时度势,结合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实际形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开展交通运输业地建设,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经济发展状况对交通领域的整体影响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该行业是经济领域其他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联系部分。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咬合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相适应。除此之外,经济建设也将拉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一方面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完善会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这就带动了其他方面的产业发展,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能够从结构上改善经济体运行的整体效率以提高全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生产和居民的消费。与此同时,交通行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诸如地区旅游产业、房地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以及投资增加了企业。从本世纪初到目前发展的十余年当中,因为道路交通行业发展所取得的经济增长非常显著。如旅游业,我国的旅游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刚刚发展,这一行业的整体外汇收入低于十亿美元,国内旅游的收入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近二十年来的城乡道路建设,我国旅游收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旅游的外汇收入增长了近二十二倍,旅游总收入更是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近几年我国黄金假期地调整,我国全境旅游总人数上升超过了一亿人以上,旅游市场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宏观上来讲能够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资源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根据资源稀缺性进行合理地调配,从微观上来讲,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在物流上缩减成本开支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盈利。

随着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各个国家开始使用一系列相关的措施加强对实业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金融市场领域和行业的监管,通过货币和税收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除此之外我国还对产业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这些调整将会对交通运输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能够促进更多行业的复苏和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将会大量进行市场采购和商品运输,这些都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对重点交通行业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影响到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主要表现在出租车领域、民航领域、铁路运输领域以及水港运输等领域。

1.出租车行业,经济发展的波动容易波及到出租车行业的发展,随着近几年来城市交通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轨道类交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出租车的客源量也会逐渐减少,市场上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经济发展一旦不景气就会使得人们的消费意愿降低,这对于出租车行业有一定的利好,人们对于信贷消费的兴趣转移会降低市场上私家车的购买量,随着油价的升高,原有的私家车流通量也会有所减少。这些因素就会导致人们的出行直接依赖于出租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租车领域的发展。

2.水港类交通运输行业也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发展,我国的水港发展也常会出现一些发展不稳定的先洗那个。经济的联动性使得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运行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会给日常吞吐量较大的港口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失,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部分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会极大下降,这就导致了部分港口的正常收入无法弥补日常的开支,因此很多港口就会停运或者半停运导致了很多企业无法正常完成进出口贸易,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枢纽地位的港口更会受到直接影响,原材料和生产的成品、半成品无法及时地输入和输出会严重阻碍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步。有的国家会因此采用贸易保护等措施,虽然能够保护本国的产业但是却增加了其他国家企业的进入成本,这就从宏观上抑制了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3.航空业同样会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经济形势会增加更多的贸易往来,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增加会产生更多的商务旅行和外出的机会,相反的如果经济不景气会导致客运量的整体下降。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两航的客运量总体下降近两个百分点。局数据表示我国航运这几个月客运量的下降恰好反映了我国生产不景气的几个月发展水平,客运量的下降也会造成消费者消费和商业信心的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航空公司及相关公司的利润的下降,加剧行业本身的不景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会对交通运输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中央和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扩大内需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通过积极稳健的财政蒸菜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视程度。为了能够适应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交通运输网络化、科技技术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当中,我国各地区和城乡之间要注重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同时加快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的模式上的转变,由原有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以此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方面的资源调节优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篇3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观;全局;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127;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交通运输发展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意义深远。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联系

1.区域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了才有实力去发展交通运输业,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交通运输规模的扩大和方式的改革,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受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例如在近10多年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加速改善,铁路里程从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0.87万公里增加到7.41万公里,达到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显著上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推动及保障功能日益显著。因而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要注重其和经济整体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进步的关系和具体数量比例,遵循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客观规律。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撑,两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交通运输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便利的交通设施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区域经济圈,吸引大量投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为追求低成本优势运费占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大都集中在港口或铁路交通枢纽附近;而航空所具有的优势能满足产品特征为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临空型的新型工业区,一般来说,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区域其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高。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不断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带,它是运输通道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产业、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集聚和扩散,并且由于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的提高,改善了经济地理区位,促使企业间、产业间、各极点间实现要素在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上进行空间运动。便利的交通方便人员、要素流动,降低运输费用形成新的有利区位和优良投资环境,产业和劳动力会受到新的交通干线的吸引向交通轴线积聚,由此既吸引了外资又开拓了市场。

二、从交通运输角度思考区域经济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交通运输发展道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特别是满足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其次,要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第三,交通对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破坏及交通伤亡等要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现资源、环境、交通的和谐统一。

2.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具体就是要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强化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区域内不同要素,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进程,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改善区域经济。道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道路建成通车后,因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车条件改善带来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交通事故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等由道路使用者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因缓解交通瓶颈制约,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并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波及作用。为此通过实地考察,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条件,灵活地做出调整,制定科学的区域道路交通建设策略,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随着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整合区域内原有资源,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三、结语

综合评估公路运输各种运输方式造成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运输费用、环境影响、运输安全等成本效应,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应选择“优先发展铁路、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既要摆脱对公路运输过于依赖的发展束缚,也不能因强调铁路发展而削弱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以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洪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1,03:29-31.

篇4

关键词经济发展交通输送提升意识经济变化

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港口、海洋、航道、机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与养护,机车、汽车、航舶及航空器运用工程,铁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工程及控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规划,经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一、经济变化对运输业的影响

早期的经济学家就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作出了充分肯定,如威廉·配第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作出了积极的肯定,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指出交通运输网络是生产力的丰富源泉。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了交通运输的区位经济理论,如沃尔特·艾萨德提出,在经济生活的一切创造革新中,运输工具的革新在促进经济活动和改变工业布局方面,具有最普遍的影响力。胡佛提出运输费用的降低是工业和贸易能够实现规模经济的先决条件之一。沃纳·松巴特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开发联系起来,提出按交通干线布局产业,随着连接中心城市的重要干线的建设将形成新的有利区位。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关于交通运输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如我国学者赵一平研究了运输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经济后发国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演变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制约,并且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相对饱和度较低,而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一些学者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如蒋敏分析了广西地区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董大朋和陈才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之间的关系。刘雪莲认为铁路的开通对完善周边地区城市交通体系和枢纽功能、增强城市辐射与聚集功能、促进周边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张国强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中提出中国应调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

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由于运输成本占商品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所以如何降低运输成本便成为生产者考虑的因素。故而,在陆路运输线路上或者水路运输线路上,选择一个既离消费者较近又离原料产地较近的地点作为生产场地,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这种行为的常态化结果就是区域产业的产生,而这种区域产业的产生,又使得生产得以规模化,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者原料的成本,促进了生产,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是持续运行的体系,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长期的。

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发展区域有明显的界线。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钢铁等一些大的建设方面,这些大的工程建设都需要交通运输进行对接。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不同,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完全不同,当然对于交通运输要求也越来越高,经历了以往的快速发展,再到现在的安全、舒适、高速的变化,给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更多商机。

二、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的内容包含社会生产的多个方面,比如地区之间的生产和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等。较之于其他系统来说,一致性、层次性和关联性是区域经济所特有的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区域经济系统进行划分,可以将之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区域生活以及基础设施等各式子系统。此外,作为经济发展的子系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系统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二者缺一不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中不断进步、完善。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其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经济和交通运输业就必须做到在均衡的状态下获得不断发展的空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区域的可达性提供发展的便利条件,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区位条件进行改善。可达性通常是指从一个位置到达指定的活动位置存在的便利程度。可达性的提高,将直接促进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加强本地区和外界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减少运输成本和缩短运输距离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区位条件,为其带来地区性竞争优势。

对交通运输的基础建设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国内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因为加大了交通运输的投入,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还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联系的增强。

第一,交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改变经济的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创造有利的条件。公路的发展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去,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加快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铺平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吸引外来人员发展旅游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便利的交通更便于招商引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的时候,加快发展当地的第三产业经济,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

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密不可分,是发展经济重要的纽带。只有路好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当地的优势,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的规划有利于经济产业结构的形成

交通运输的大量投入,促使区域空间的距离缩小了,同时也使得区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这样就使得区域资源得到优化,生产力的发展和产品自由流动加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换句话说,正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其经济的服务才更周密。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能带动一个地区以及周围社区的经济发展,进而缩短交通运输时间,并且能让资源不断流向附加值较高的地区,从而影响了沿路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交通运输影响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组成区域之间联系的主要有交通运输、通信设施、动力设施等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运输时间,瞬息可达。交通的便利无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了交易量。

五、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

(一)交通的发展加快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打破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去,为当地人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道路畅通、四通八达,有旅游条件的地区都搭上了一列顺风车,让距离不再成为问题,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员来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便于招商引资

交通的便利,给更多的地区带来了更大的商机,也推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的时候,加快发展当地的第三产业经济,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

总之,交通运输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只有交通建设好了,当地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我国的运输业从总体上看也处于初级阶段。探索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發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能够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运输业初级阶段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决策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交通条件也不一致的大国,区域差异及其特征明显,不仅有东、中、西部的局部差异,还有局部之中各省份之间的地域差异。因此,基于运输化理论研究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为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运输局) 

[作者简介:陈卫东(1968—),男,本科,从事新常态下濮阳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明生,董华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J].产业经济,2015. 

篇5

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观全局资源配置

发展地区经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一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的发展;二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整体优势;三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四是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带动了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张,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交通运输发展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意义深远。与此同时,交通运输是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因此两者联系是紧密的。要做到解决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深入的探究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规律。本文基于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去探索了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它对我们在了解其两者之间在各自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个明确的认识有着很关键性的作用。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联系

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条件是交通运输,因为资源要依赖交通运输才可以得以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另外一个地方去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的完善可以极大的改善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继而可以带动进一步的经济方面的扩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分割、联系紧密的。我们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着交通运输的推动。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分配及利用,对地区经济的开发都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地区在经济发展这个方面有着三个关键性的作用。首先交通运输是应是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成本的投入,这种投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进入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其次,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改变经济生产的进一步完善,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滞留,使得产品得以流动,让其在另外的一个地方发挥着更大的效益;最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个人福利的改善,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设施,去充分的利用这些公共服务,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集中与扩散。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建设形成一个高效、可行的交通运输体系,才可以将社会经济的各个点之间联系起来,然后将其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流通。再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交通运输让商品和生产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得以流通起来。这种流通包含了地区、城市及乡村之间,它让资金货币可以进入到每个地区和不同的职能部门,它将生产部门和这一些因素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另外,拥有一个完善且良好的运输设施可以控制运货所带来的成本消耗,让企业所面临的服务区域得以广泛,从而进一步的带动一定规模的产品生产。此外,交通运输还可以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受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要注重其和经济整体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进步的关系和具体数量比例,遵循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客观规律。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撑,两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从交通运输角度思考区域经济发展

便利的交通设施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区域经济圈,吸引大量投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区域其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高。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不断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带,它是运输通道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产业、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集聚和扩散,并且由于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的提高,改善了经济地理区位,促使企业间、产业间、各极点间实现要素在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上进行空间运动。便利的交通方便人员、要素流动,降低运输费用形成新的有利区位和优良投资环境,产业和劳动力会受到新的交通干线的吸引向交通轴线积聚,由此既吸引了外资又开拓了市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交通运输发展道路。

一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特别是满足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其次,要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第三,交通对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破坏及交通伤亡等要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现资源、环境、交通的和谐统一。

二是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具体就是要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强化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区域内不同要素,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进程,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是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改善区域经济。道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道路建成通车后,因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车条件改善带来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交通事故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等由道路使用者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因缓解交通瓶颈制约,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并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波及作用。实践表明,发挥主观条件,制定科学的区域道路交通建设策略,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整合区域内原有资源,有效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三、结语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流动载体,沟通生产和消费,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综合评估交通运输各种运输方式造成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运输费用、环境影响、运输安全等成本效应,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应选择“优先发展铁路、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1(3):29-31.

[2]刘秉镰,赵金涛.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6).

[3]寇学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J].汽车运输研究,2008(1).

篇6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也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给区域的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彼此相互依赖、互为一体。本文就人们对于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展开,以山东莱阳为例进行阐述,论述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 影响

区域之间的联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 其中经济联系是最基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我国区域竞争力的关键。纵观人类历史, 交通运输作为区位影响因素始终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紧密相联,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扩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协调发展的交通有利于区域内外共存与和谐发展,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关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将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归纳。

一、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的认识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

第一种认识认为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致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要满足区域经济活动引发的交通运输需求;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交通设施必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同时吸引大量投资。

第二种认识则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并突出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的,即区域经济发展引致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是为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三种认识是对前两种认识的综合,认为交通运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亦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所带动。由于这些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判断的认识上,因此更多地是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缺乏在实践中的验证。

二、交通运输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交通运输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梯度转移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交通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所谓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发展按照梯度由高向低发展,产业结构的布局也会呈现出按照梯度变化的趋势。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向经济水平较低地区转移,这样一级一级的向下转移,形成产业结构在区域内各个梯度地区不同,创新活动首先从高梯度地区发源,随着时间推移,按顺序由高梯度向低梯度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在梯度转移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加速了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在长三角地区十分的明显。

(二)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与区位选择的结果。交通运输在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中总体上还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在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具有一定阶段性。不同的区域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有极核式、点轴式和网络式。在极核式中交通线上的各点如铁路枢纽、港口由于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对各种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往往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级。在点轴式中,交通线(铁路线、公路线、航线)本身就是沿线上各点的联系通道,各种经济要素和产业沿着交通扩散,形成了以交通干线为依托,融合了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即交通经济带。随着交通运输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空间向网络化发展,而一个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则常常成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形成的基础。

三、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山东莱阳公路交通发展对莱阳市经济影响为例

莱阳是胶东半岛的陆路交通枢纽,在莱阳市1小时经济圈内有二十多个城市,自古就有“半岛陆路旱码头”之称,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蓝烟铁路横贯全境,莱潍、同三、烟青、青威等7条国家和省级公路干线在莱阳交汇,距青岛、烟台海、空港均仅1个小时的车程。

“要想富先修路”,为破解农民“出行难”“农产品难买”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莱阳积极对上争取成功获批全省首批“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示范县”,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农村道路建设年”活动。活动以村级公路“网化工程”为主体,涵盖国省道、县乡路、连村路和村内道路,总投资8.5亿元,建设改造总里程达833公里,超过近七年来修路里程的总和,实现全市农村交通网络“全覆盖”。据数据显示,借助于公路四通八达的优势,莱阳农民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千万元以上,年可新增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500万元。以烟台莱阳市沐浴店镇青岚口村为例,每年樱桃成熟的季节,一拨拨前来休闲采摘的市民让往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火了起来,跟以往由于交通不便而造成信息封闭不同,如今的青岚口村借助“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已发展成为集生态旅游、农耕体验、果蔬采摘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观光示范基地。进而,借助四通八达的公路,当地乡镇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吸收了五分之二的农村营运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城乡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不仅如此,公路还加速了农林剩余营运力的转移,加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速度,特别是把农民从小农经济中吸引出来;同时,通村公路还缩短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头中,向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体现了市场圈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中心D”模式。

由此可见,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先于区域经济发展时,才能起到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和牵引作用,真正体现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商关系。

四、基本结论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协调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各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系统,也是区域经济系统与外部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它能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并可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区域交通体系来支撑与引导。

参考文献:

[1] 于良.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2006(6).

[2] 范振宇,肖春阳.高速公路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的系统效应初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5).

[3] 凌起.福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篇7

 

一、公路运输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公路运输的特点与优势主要表现在:

 

1.机动灵活。公路运输网比水路、铁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甚至可以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到”,也就是说,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

 

2.运送速度快。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在途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公路运输中途不需要倒运、转乘,即可以直接将客货运达目的地。

 

3.“门到门”直达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旅客和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与公路运输相比拟的重要优势之一。

 

4.操作方式简单,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公路运输准入制度不如航空、水路和铁路运输那样严格,相对来说行业进入比较容易,同时,公路运输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较短。

 

5.适应性强。公路运输过程中,车辆可随时装运、调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特别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对于救灾、抢险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公路运输是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公路运输的运输量居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首,而我国的公路运输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处于次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公路运输“由前些年单纯的数量、规模上的增长,发展到了程序化、系统化、技术化的阶段,大型的集装箱、重型货运汽车、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等新装备,充斥到运输行业的各个领域,并出现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多种新的从属型的运输系统。”典型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向我们揭示了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而言,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运输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公路运输、航空、水路、铁路都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各种运输通过输送各种物质产品,使生产者获得原材料,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又将产品运送给各种类别的需求者,以使需求者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这些相互依赖的存在,主要是靠公路运输来维系,由此,国民经济才得以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公路运输一方面保证了商品流通环节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公路运输行业为国家经济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公路运输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公路运输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公路运输缩短了运输的时间,减少了燃料的使用和消耗,降低了运输车辆的机械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改变了普通公路车速慢、舒适程度低、安全性差的缺陷,以全新的快速交通运输方式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高速公路吸引了大量中短途旅客和货物运输,减轻了铁路的压力,实现了公路与铁路的合理分工,形成了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综合运输布局。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来说,能源的节省、安全的保障的提高、运输效率的提升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3.公路运输有利于改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质量提升。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经济运行方式不合理,质量不高,经济的“粗放式”经营现象还相当普遍。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分立,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制约了经济运行方式的合理运行和质量的有效提升。由此,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运输方式的不足,衔接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断裂带。因此,采用公路运输经济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经济运行方式,进而提升经济质量。

 

4.公路运输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公路运输缩短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城乡与外地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的人群也到城镇、农村进行投资,也促进了城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由封闭式发展转向了全方位的开放式发展,并加强和密切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多层次、全方位的交往与经济技术合作,这都有利于经济均衡全面发展。

 

总之,公路运输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公路运输成正相关关系。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地区,都是公路运输条件极为发达的地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公路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显着的前导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公路运输,提高和完善公路建设以及公路运输管理水平,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篇8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除了工农业的生产水平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交通运输业能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联系工农业生产、城市和乡村、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一、公路运输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公路运输的特点与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机动灵活公路运输网比水路、铁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甚至可以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到”,也就是说,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

(二)运送速度快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在途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公路运输中途不需要倒运、转乘,即可以直接将客货运达目的地。

(三)“门到门”直达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旅客和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与公路运输相比拟的重要优势之一。

(四)操作方式简单,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公路运输准入制度不如航空、水路和铁路运输那样严格,相对来说行业进入比较容易,同时,公路运输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较短。

(五)适应性强

公路运输过程中,车辆可随时装运、调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特别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对于救灾、抢险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公路运输是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公路运输的运输量居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首,近年来,公路运输“由前些年单纯的数量、规模上的增长,发展到了程序化、系统化、技术化的阶段,大型的集装箱、重型货运汽车、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等新装备,充斥到运输行业的各个领域,并出现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多种新的从属型的运输系统。”具体而言,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运输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公路运输、航空、水路、铁路都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各种运输通过输送各种物质产品,使生产者获得原材料,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又将产品运送给各种类别的需求者,以使需求者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这些相互依赖的存在,主要是靠公路运输来维系,由此,经济才得以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公路运输一方面保证了商品流通环节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公路运输行业为国家经济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公路运输对于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公路运输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公路运输缩短了运输的时间,减少了燃料的使用和消耗,降低了运输车辆的机械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改变了普通公路车速慢、舒适程度低、安全性差的缺陷,以全新的快速交通运输方式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高速公路吸引了大量中短途旅客和货物运输,减轻了铁路的压力,实现了公路与铁路的合理分工,形成了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综合运输布局。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来说,能源的节省、安全的保障的提高、运输效率的提升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运输有利于改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质量提升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经济运行方式不合理,质量不高,经济的“粗放式”经营现象还相当普遍。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分立,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制约了经济运行方式的合理运行和质量的有效提升。由此,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运输方式的不足,衔接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断裂带。因此,采用公路运输经济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经济运行方式,进而提升经济质量。

(四)公路运输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公路运输缩短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城乡与外地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的人群也到城镇、农村进行投资,也促进了城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由封闭式发展转向了全方位的开放式发展,并加强和密切与发达地区多层次、全方位的交往与经济技术合作,这都有利于经济均衡全面发展。

(五)交通运输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将社会生产、任务分配、商品交换以及消费等环节有效地统一起来,保证了各项经济活动地有效进行

由于社会大生产的兴起及变革,同时也为了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存在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交通运输产业一方面大力地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生产生活对于运输的重要需求,另一方面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交通与经济相辅相成,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总之,公路运输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公路运输成正相关关系。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地区,都是公路运输条件极为发达的地区。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公路运输,提高和完善公路建设以及公路运输管理水平,以此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