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5:27: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经常遭遇融资的困难以及融资风险的困扰。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理论,从我国民营企业实际情况分析。解剖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试图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与企业本身、商业银行、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存在因素。从而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风险 对策建议
一、民营企业界定
关于民营企业,在经济学界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是相对国营企业而言,主要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企业两种,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自行筹集资金,自主经营自己承担经营亏损风险。私营民营企业则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一)融资的定义
融资就是资金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的流动和互动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资金的融出。一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从社会角度看,融资就是社会资源的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使资金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从企业的角度看,融资是指企业所需的资金不断形成和得到满足的一种过程。本文的融资是从企业的角度去分析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以及资金的运用情况,根据企业本身的发展经营的财务需求,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来满足这些对资金的需求。将获得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资金流。企业的创立生存发展过程都是一次次的融资、投资再融资的过程。资本就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在、保证正常运行和扩大规模生产经营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必须进行融资活动。
(二)融资方式和渠道
企业融资方式划分的依据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融资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方向不同把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在创立过程中企业自筹内部资金包括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以及各种留存收益等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和企业经营中的剩余价值的资本。企业的内源融资由于资金来自内部,企业付出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风险较低。企业对于这一部分的资金有较高的自主性。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体经济组织等筹资的资金例如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由于企业的外源融资需要企业本身的商业信用,所以这一部分的融资成本高,而且ν庠慈谧实淖式鹈挥懈叩淖灾餍裕所以融资风险相对高。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不断交替变换。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间的比例就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资产的产权归属性和债权约束的程度,企业融资的风险大小还可以从其融资结构中反映出来。具体理论运用如下图1所示: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民营企业自身积累的留存收益、亲戚好友的贷款投资等。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在创立时由于企业规模小,缺少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民营企业中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分散零乱对资金需求不是很强烈,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少。加上很多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对准国有大企业。所以这些民营企业很难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依靠企业的自我资金的积累。由于内源融资的成本低,内源融资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筹集资金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有限、资金规模小。很难适应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扩大企业规模的需求。以海王集团、侨兴集团、万向集团和吉利集团为例,具体创业金融周期与融资来源如下表1所示:
我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主要是向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之间的商业信贷、股票债券融资、社会集资等。外源融资成本高,但是规模大来源广。当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不能满足其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时,企业就向外源融资扩大。具体关系如下图2所示。
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
(一)内源性融资风险
我国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的比重大,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相对大企业来说占的比重大。内源融资比重过大也会产生相应的内源融资风险。我国民营企业内源性融资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企业产权风险。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是采用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当经营管理不当时或内部融资出现问题时,容易造成企业的产权混乱,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二,企业发展规模风险。由于企业仍慈谧时戎毓大,过度依赖于企业内部资金,企业的发展规模得不到外部资金的支持,企业规模受到限制。如果仅依靠不足的内源融资资金,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就会陷入财务状况危机,出现现金流量困难,导致企业亏损或者破产。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过度依赖内部融资,没有形成外部视察那个融资渠道,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或者面临市场变动时,内部资金的不足就会导致企业面临资金矛盾的困境。
(二)外源融资风险
其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和债权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融资以及在正常渠道还得不到资金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的民间借贷融资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银行贷款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是要按照约定的方式按期还本付息的。特点是成本低,风险小。民营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日你钩子的风险主要有,一是财务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不能按时归还规定内时间内的借款本息,那么企业可能面临着破产的风险。二是利率汇率等风险。当市场利率或者汇率发生变动时,给企业带来还款的压力增大或者已有的资金因为汇率变动的发生损失。
第二,商业信用风险。企业于企业之间通过商业信用而相互融资的行为,对于筹集资金企业来说通过商业信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预收货款分期付款等。如果交易乙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给另一方造成损失风险。
第三,债券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利用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在债券的发行数量、发行价格、债券票面利率、还款方式、发行时期等方面操作不当或者策略不当,导致企业经营成果损失的风险。在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力和购买编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花费大量的发行费用广告费手续费等的损失。
第四,资金需求有迫切。就有很多民营企业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多数是高息借款的。主要存在风险有。一是民间借贷的高利息几乎都高于民营企业的盈利水平,给民营企业增加了企业面临的还债的压力,甚至压垮企业,出现老板跑路现象。二是民间借贷因无具体的法律保护,其不稳定性及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结论
针对民营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民营企业不能只是依赖国家的政策。对民营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等框架下积极有效的寻求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融资方式,调整融资结构。才能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问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待这一问题,我们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它。要以当代的观点,借鉴国内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拿出具体的措施。不H从国家角度加大力度,也需要从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寻找对策。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雁雁,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10, (13).
[2]李瑛,杨蕾.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
[3]田玮,孙岚.企业债经营的风险探讨与案例分析[J],财经界,2011.
[4]张曾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D].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
(一)负债融资风险
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外部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来获得,当企业不能及时的筹到资金和及时的对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的时候,就会给企业带来负债融资风险。负债融资风险最终会造成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我国的民营企业目前还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自己筹划能力,并且风险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负债融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当企业不能按期的偿还贷款时,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形象,同时更是降低了融资的可能性[1]。
(二)租赁风险
由于民营的资金不足,所以租赁手段就很好的解决了民营企业短期需要的问题。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不强,在对租赁公司进行选择的时候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可能造成企业不能按期获得租赁资产,使企业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同时民营企业的资金筹划能力弱,企业融资租赁的时间长租金高的时候,可能造成企业不能按时交付租金等,都可能造成企业租赁风险。
(三)兼并融资风险
当前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性的重组,而民营企业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谋求协同。但是在兼并收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风险,民营企业通常缺乏风险评估,在兼并收购前没有认真的调查对方的信息,对对方的整体没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兼并过程中完全凭自己的感觉,结果就会导致兼并失败。同时企业兼并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在兼并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考虑自己的资金成本就随便上项目,会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使企业面临基金困境,让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四)权益融资风险
权益融资需要的资金成本高,而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股票的发行数量、价格、实际的决策和股利的分配城镇,都给企业带来了组多潜在的危险,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着许多不足,想要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很小[2]。
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
目前民营企业的管理多数是家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结构简单,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企业的管理者多数和家族关系有关,并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并且这种模式下的企业经营模式单一,不能接受外来资本的融合,把自己的企业困在一个范围圈子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没有有效的融资机制
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量不足,不能够有力的吸引收纳人才,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就导致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前没有一个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财务计划和融资风险评估。民营企业本来就融资困难,所以一旦有融资的机会,民营企业就会盲目的进行融资,完全凭自己的思想和主观意识,没有系统的考虑融资的后果,导致融资失败。或者在有机会进行企业融资时,民营企业没有把握机会的意识,不能在最有利的时机进行企业融资,畏手畏脚的发展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导致了资金的闲置。
(三)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理财人才
民营企业一般生产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自身的规模和资金在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企业中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机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不注重人才的吸纳和招收,导致企业中没有专业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进行融资活动时,没有专业的计划和决策,这就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优化企业管理制度
陈旧的企业管理制度必定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跟上现代企业建设的步伐,就要实行产权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当前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管理模式,想要企业的经济发展不再受到制约,首先就要对家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吸纳人才、收留人才,多多招收高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方法,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属于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地位。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首先就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改变原来的被动记账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财务数据同和处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研究会计的规范体系,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工作效率[3]。
另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建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避免财务人员由粗心或者行为不规范造成企业财务损失。
(三)加强企业融资风险意识
许多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意识薄弱,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没有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估分析,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状况和发展情况,考虑融资活动过程中给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融资风险意识,在进行融资活动前重分考虑融资活动给企业带来后果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样即使出现融资风险后,企业也能即使的采取应对措施,减少融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政策,让民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有一个可靠的政策保障,给民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降低民意企业的融资风险。
其次政府要发展地方小银行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途径。当前,民营企业能够选择的金融服务机构较少,国有银行的中心又不在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地方银行的规模小数量少,这就是民营企业在融资活动中面临着重重阻碍。为了民营企业融资活动能够更好的发展,国家要大力建设发展地方小银行,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服务。
另外商业银行要调整营销理念。商业银行要改变营销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制度,适当的房款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条件,健全为民营企业的金融组织机构,完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让民营企业有一个平等的融资环境和市场竞争的资本条件。
四、结束语
[关键词]融资风险;融资渠道;道德风险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一部分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投资主题身与经营主题是重叠的,企业规模扩大了也仍然没有摆脱家族企业、家族管理的模式,很多民营企业不能利用资本的有限责任来确立资本机构,维护资本所有权的权利。因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凡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应自主逐步变原有“家族式”管理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核心问题就是要明晰产权和建立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制衡关系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起也才有发展。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筹资渠道就容易畅通,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产权交易、资产重组等需要新资金时,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容资活动。(2)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人才。企业竞争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生产、管理积极性、创造性和其聪明才智的发挥。民营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企业管理模式,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形成企业民主、科学、公平的用人机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注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数据风险的防范措施
(1)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必须健全民营企业会计制度,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企业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并积极培养一批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家面对危机时能够正确引导企业融资方向的财务人员。在会计的法规制度和会计标准方面,不要求民营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去执行统一的标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迫切需要财政部针对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单独制定会计标准。(2)金融机构方面。首先要建立信息开发机制,引导信贷人员深入民营企业开展经常性调查和市场调研,建立企业综合性信息档案,及时掌握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对外融资担保情况、信用状况、市场变动及未来发展预期,广泛收集报刊等媒体对客户的报道、公告等信息、尽量降低或避免虚假信息在客户融资需求发生时作用的发挥。其次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不仅要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更要考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个人品质、诚信意识和合作态度。既要重视对资产负债结构、偿还能力的分析,更要注意对偿还意愿、资金的流动性,特别是对经营活动及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在贷款方式选择上,尽量以客户稳定、足值、易变现的不动产作抵押为主。在期限选择上,以短期为主,防止市场变化的影响。最后在贷款审查上要变“行政型”审查为“专家型”审查,不论职务高低,只讲专业水平,把一些政策水平高,能够把握市场变动趋势和市场发展方向,对市场熟悉的客户经理充实到贷款决策机制中来。强化贷后的跟踪管理,贷款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且在合法的经营范围内,资金流入、流出方向明确,运作正常,回笼及时。一旦发现大额资金流入殷市或违法经营,必须断然收回贷款。
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投机风险的防范措施
(1)民营企业要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要对家族式的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两权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产权更加清晰。管理调整更富弹性,把有才能的非家族成员变成家族成员,把家族中的庸才和害群之马清理出去。(2)通过吸收企业高级管理者、技术人员,在制度上为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要创新管理制度,民营企业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式管理的模式,不断推行管理制度创新,以提高自身竞争力。(3)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和留住人才。推行以“股权激励”为主要形式的相关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四、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1)启动二板市场,沟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在当前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相当高、新增劳动力就业愈来愈依赖民营企业的形势下,急需针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缺乏的问题进行一场广泛的金融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开启证券二板市场,打通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直接沟通的渠道。(2)民营企业需增强法律意识。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备,现今的法制体系和政策环境,大大缩小了民营企业家的操作空间,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终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民营企业家应当转变思维模式,遵守法律的规定,规避法律风险,使民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2011年,在我国市场流动性趋紧的大背景下,各地的“地下钱流”规模扩大,“游资猛虎”纷纷出山。在我国民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福建、江苏、内蒙古等地区,民间借贷较为普遍并有日益活跃的势头。媒体披露浙江省温州市、义乌市、宁波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福建省厦门市、南平建阳市等已成为民间借贷的主要区域,这些地方民间借贷资金数以千亿。然而从2011年3月份开始,就有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鄂尔多斯企业主身亡等事件频出。种种迹象表明:与民间借贷相关的纠纷案件在增加,民间借贷的市场风险在增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所选择的民间借贷融资风险及其防范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
二、民间借贷含义与途径
(一)民间借贷含义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二)现阶段民间借贷途径 现阶段我国的民间借贷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获取资金,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有抵押物情况下,贷款月利率为2.5%至3%,无抵押贷款,月利率为6.8%至10%;二是行业之间的拆借,一般常见于大型的交易市场,通过同行介绍或者业务往来,资金需求方可以6%至12%的月息得到资金;三是资金来源比较复杂的各种地下钱庄。
三、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盛行民间借贷融资的原因
(一)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 我国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够,导致国有金融企业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另外,法律政策对金融业的垄断和管制,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高等,造成了我国的金融业现状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和矛盾。这种体制下,国有银行的资金绝大部分贷给了国有企业,而最需要资金的民营中小企业借不到或者很难贷到银行的资金。
(二)民间资本借贷供需迅速扩大 一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大,同时这些发展和壮大中的民营中小企业又亟需资金支持。但是2011年我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减少后,首先缩减的是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资金成为制约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遭受资金寒流,从银行贷不到钱时自然就会另觅他方。与此适应的是目前我国民间借贷资金来源渠道众多,借贷规模迅速增大。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与高和资本联合的《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民间资本的规模远远超出业界预计,温州民间资本5000多亿元,山西有10000亿元,鄂尔多斯是2000多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民间资本供应和民营中小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一拍即合。
四、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风险
(一)民营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比重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大 2011年,全国工商联对17个省市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银根的紧缩,致使绝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绷紧,有90%以上的受访民营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有数据显示,在2008、2009、2010三年中,中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为48.3%,小型企业则高达67.8%。2011年7月,温州市金融办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温州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银行贷款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占比则提高了6个百分点。更为典型的是鄂尔多斯市,每一个房地产项目几乎都要向民间资本借钱,一般是40%~50%的资金来自民间资本,甚至有些楼盘的所有资金都来自民间资本。这些无疑加剧了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而使得企业总风险整体上升。
(二)民营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利息成本上升,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 在2011年持续偏紧的信贷政策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上升。有数据显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50%。以民间借贷最活跃的温州为例,《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当地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个别年化利率甚至达到了180%。实际上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通常不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这无疑大大加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民营中小企业多头民间借贷行为增多,信用危机蔓延风险加大 所谓“多头”是指企业对多家贷款人都有借贷,可能超出其负债能力,资不抵债,导致破产。在民间借贷盛行的地区,往往资金量巨大且参与者众多。牵涉其中的不仅有工商企业、普通家庭,甚至包括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一旦出现危机,冲击面和危害不容小觑。具体而言,波及工商企业会影响当地的实体经济;波及银行会危害当地金融体系的稳定;波及普通家庭会造成当地社会的负面影响;而融资企业在其他机构的借款可能不被担保公司掌握,这种情况下,就对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产生极大的风险,如果担保公司对“多头负债”没有足够的重视或没有足够的甄别能力,势必影响担保投资业务的安全性,对投资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五、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风险防范策略
(一)政府部门规范管理,切实防范民间借贷风险隐患 民间借贷涉及主体利益众多,其风险与企业内部经营风险有很大不同,因其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所以一旦风险失控,极可能形成扩散效应,引发连锁反应,最终风险会向普通民众蔓延。因此防范民间借贷风险,政府应站在维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强协调配合,综合实施相关政策。一方面,政府应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结构性减税、定向宽松等行之有效的应对政策,以减轻这些企业的税负成本,帮助这些企业度过经营难关。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实施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场所,真正减少民营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再者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尽快制定出台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让民间借贷在阳光下运作,使之规范化和有序化。
(二)金融机构切实帮扶,创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信贷融资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相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融资门槛较高,企业很难贷到资金。金融机构应切实帮扶,将信贷等资源多向实业倾斜,特别是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在创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方式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成立类似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中心的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单列规模和单独考核,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制定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分类评级和信贷准入标准。通过这些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实现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的扩大。
(三)民营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多元化融资能力,根本解决融资难题 一是做好企业融资战略,提前进行资金规划。通常企业的融资战略规划一般体现为:大企业3~5年,中型企业2~3年,小型企业1~2年之前应该作出很好的规划,这对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很重要。二是调整企业发展模式,慎重扩张经营规模。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多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追加资金。但目前面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民营中小企业应审时度势,收缩经营规模,采用“稳健而保守”的经营风格,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企业向主营业务之外扩张应谨慎再谨慎,除非遇到非常有吸引力的项目,否则企业不应轻易寻求高额民间借贷的途径进行融资。三是适应不同融资环境,提高自身多元化融资能力。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培育自身的融资能力,特别是多元化的融资能力,以适应未来在不同金融环境下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不仅要多元化融资,而且要精于多元化融资。只有掌握了多元化融资的操作技能,才能 “以万变应万变”,做到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中游刃有余。
市场经济是用脚投票的经济,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主体,能够迅速发现市场机会、抓住机会,更能充分利用机会,民营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和活力源泉。与此同时,信用缺失也随着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暴露出来,银广夏虚构利润、蓝田股份欺诈上市、新疆德隆违规担保融资、科龙虚假注资和会计造假等失信事件频发。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出借资金的各种限制更加严格,加剧了企业的融资困境,信用不仅影响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阶段,信用风险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硬约束”,如何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增强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Diamond(1991)认为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是企业在借入短期债务时提高信用等级所带来的好处和短期债务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之间的权衡。由于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预期到信用质量低的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信用质量低的企业最终会被驱逐出长期债务市场,而只能发行短期债务。Guedes、Opler(1996)用两个变量作为企业信用质量的变量:一个是描述企业发行的债务是否为投资级别的虚拟变量,另一个是企业收益的波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包含所有债务的样本中,发行长期债务往往是投机级别的企业,收入变动越大的行业中企业越倾向于发行短期债务。Leland(1998)在权衡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在有信用风险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价值随债务比例的增加存在一个最大值,超过这个比例,负债融资带来的信用风险等坏处将超过其带来的诸如避税、增加股东收益等好处,公司价值下降。
国内雷锟(2005)依据权衡理论和成本理论,分别建立了引入信用风险的股东财富最大的资本结构决策模型和成本下引入信用风险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模型,模型均得出信用风险大的企业应该降低负债在总资本中的比例。同时作者利用张玲(2003)构建的信用评级指标Z值判别模型实证检验得出信用风险与负债比率呈反向变动。陈晓红等(2006)以中小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认为尽管债务融资会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信用风险,如果企业忽视信用风险隐性成本对企业的影响,过多的信用风险将使企业出现“成长幻象”。刘建勇、朱学义(2008)以家族企业为样本,综合考虑信用风险与控制权基础,构建了家族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融资模型,认为债务融资达到最佳点后,信用风险过大有可能危机到家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权衡理论和成本理论假说及国内外学者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发现,信用风险是负债融资的单调递减函数,或者说负债比率是信用风险的单调递增函数,企业当年的信用风险对下一个年度的负债融资起关键作用,信用风险低的企业信用质量高,银行等金融机构乐意向这样的企业放贷,反之,银行等将控制放贷比例,甚至拒绝提供贷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及民营企业特殊的治理结构,信用风险低(信用质量高)的企业愿意将自己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向市场提供企业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信用风险高的企业,控股股东有动机采用高的负债比率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以达到实质性操纵企业的目的,在破产清算机制不完善情况下,由于现金流量权较低,承担的破产风险也较小。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信用风险与负债比率呈“U”型变动,即信用风险高和低的企业负债融资比例较高,而信用风险居中的企业负债比例较低。
Diamond(1991)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建立的流动风险与债务期限模型,认为与长期债务相比,使用短期债务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如发行成本、频繁发行债务的管理成本以及流动性风险成本等。信用质量高(流动性风险低)的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被清算的可能性较低,并且在再融资时有机会显示自己的信用质量,从而可以继续支付较低甚至更低的利率,相反,信用质量低(流动性风险高)的企业很有可能在项目实施途中被迫清算,并且在再融资时不得不披露自己的高风险而支付相对较高的利率甚至被拒绝融资。因此,信用质量高的企业倾向于使用短期债务,而信用质量低的企业倾向于借入长期债务。Scherr and Hulbert(2001)在中小企业样本中同样发现了支持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风险等级之间非单调关系的经验证据。但袁卫秋(2008)、何靖(2008)研究均表明,信号传递理论对国内的上市公司是不适用的,上市公司并不利用债务期限的选择来向市场传递其质量。可以看出,信用风险对企业负债融资期限有显著影响,且呈非单调变动,但不同环境及不同性质的企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
假设2:信用风险与负债期限非单调相关。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选择沪深股市2004~2007年176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为被解释变量,信用风险为解释变量,控制企业规模和产业的基础上,建立如下两个模型:
ADR=α0+α1QUA+α2QUA2+α3SIZE+α4CYi+?着1 (1)
LDR=?茁0+?茁1QUA+?茁2QUA2+?茁3SIZE+?茁4CYi+?着2(2)
其中:资产负债率ADR=总负债/总资产;长期负债率LDR=长期负债/总资产;QUA为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信用风险替代变量;SIZE=总资产的自然对数;CY 为产业虚拟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和表2: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均呈现“U”型关系,其中模型1中信用风险指标均在99%置信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2中信用风险指标在95%水平上通过检验,表明转型经济时期,信用风险高和低的企业均使用了较多的负债,信用风险对企业选择外部融资没有形成“硬约束”。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最近几年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发展有关,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融资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信贷市场仍受管制,利息率非市场化,由中央银行决定,而不是由诸如借款者偿还能力、资信等市场力量决定。同时也说明中国的破产机制不健全,破产程序不合理,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和企业破产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资产的替代效应较明显,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肖作平,2005)。从两张表显示的回归结果不难发现,规模在99%水平上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产业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在我国信用评级不完善阶段,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信号传递的作用,金融机构对大企业的信任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信用风险替代变量,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信用风险与负债融资呈“U”型变动,信用风险高和低的企业负债比率均较高,而信用风险居中的企业负债比率则较低,且信用风险对负债融资影响表现不稳定,进一步说明了其负债融资能力较弱。第二,信用风险与长期负债比率并非呈倒“U”型变动,否定了Diamond(1991)的理论,即信用风险高和低的企业并没有选择短期债务,说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并不适用。第三,在我国负债融资以银行为主导的特殊背景下,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信号传递的作用,对企业负债融资有正向影响,金融机构对大企业的信任程度较高。第四,产业对负债融资影响不显著。民营企业在各行业的分布差异较大,加之各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弱化了行业的影响程度。
转型经济时期信用风险对企业负债融资并没有形成“硬约束”,二者均呈现“U”型变动。因此,提升民营企业信用、优化负债融资对促进民营企业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一是量化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构筑合理的融资结构:三是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增强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关键词:非控股国有股权;民营企业;融资风险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渐渐变得多元化,并且民营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发突出,2015年以明显快于央企仅7.09%的增幅夺得桂冠。
尽管民营企业在市值规模上占优势,但是其贷款额却仍远低于国有控股企业。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研究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是感到比较困难的已超过60%,而感到银行贷款相对容易的民营企业仅仅占14.6%。民营企业获得贷款存在明显难度,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但融资行为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条件之一,需要民营企业积极寻求解决途径。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识别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
本文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以及行业政策风险三个方面来归纳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
1.经营管理风险
首先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运作中,由于采购、生产等决策失误、价值链出现问题等原因,导致企业经营不善,企业融资风险增加。另外民营企业由于其管理模式,将导致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决策失误,间接增加企业融资风险。还有声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认可度越高,企业可获得的资源和机会越多,反之,一旦企业遭受声誉危机,会直接导致融资危机。
2.财务风险
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高于国有企业,一方面民营企业投资担保风险大,因为民营企业信用低,所以想要得到银行贷款常需要采用互相担保的方式,将明显加大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另外民营企业中注册资本金问题严重,创业者因资金短缺,常使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出资的方式,但这些非资金资产评估价值过高,实际偿债能力低于公众预期,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3.行业政策风险
民营企业会因其产品所在行业的不同而产生或大或小的融资风险。另外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个法律盲区的存在使得民间融资双方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导致民间借贷市场难以健康发展,如果民间融资发生重大问题,政府后续清查工作也难以合法地追究其责任,可能会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财务效应
综上所述,债务融资是现如今民营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控制好举债经营过程中多变的风险因素,尤其是财务效应因素,才能使得民营企业顺利筹措资金。
债务融资具有利息抵税、财务杠杆效应增加企业利润率,同时还有减少成本的正面效应,但是负债经营同时存在负面效应。首先负债会增加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压力,这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企业可能因现金流吃紧而不得已放弃一些前景很好的投资项目而损失机会成本;并且企业信用受损,使得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导致现金流更加吃紧。另外借款合同中的限制条款也会限制企业投资行为、负债比例等。这些负债经营的负面效应都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加剧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
二、对引入非控股国有股权的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建议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非控股国有股权的引入会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适当的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但是民营企业获得非控股国有股权后,常会放松对融资风险的监控,所以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债务融资风险控制体制
风险控制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加强对于债务融资风险的内部监控,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可以保证民营企业在引入非控股国有股权后,得到融资优势的同时不会疏忽对风险的监控。
资产负债率应当作为风险控制系统的重要量化指标,企业负债经营的比例应当根据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进行调整,另外民营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必须健全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监控的顺利开展,降低控制的风险。
(二)进一步完善针对民营企业的外部监管体制
加强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内部监控的同时,外部监控体制也应当配套建立起来。非控股国有股权引入民营企业有利于打破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歧视,但是针对歧视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应当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建立一套针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改进债券的发行核准程序,促进债务融资市场工具的多样化发展。
总体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对民营企业进行多方协调监管,组件一个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融资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1]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2015年A股市值年度报告[N].2016,01.
[2]吕毅.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陆瑶.非控股国有股权、投资效率与公司业绩[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513-520.
[4]袁淳.国有公司的信贷优惠:信贷干预还是隐性担保――基于信用贷款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0,08:49-54+96.
关键字民营企业融资金融支持动产抵押
1金融支持不力是造成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
充足的资金供给与合理的资金安排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但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观念上、体制上还是在技术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都不如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大户占比约0.5%,得到的贷款额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以上。而中小民营企业户头占80.9%,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
在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继续忽视甚至轻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能形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民营企业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只好选择地下融资,或非正常渠道融资,可能会增大国家的金融风险;由于民营企业受资金困难拖累使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不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辅助作用,进而影响国有资产重组的效果等。因此,有必要将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摆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予以考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求支持途径。
从我国的现实原因与操作情况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虽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困难已经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而实践与落实相关政策的关键,除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与风险防范水平以外,一方面在于对我国金融制度与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在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稳健经营原则和产品创新风险之间的权衡与协调。因此,在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与急迫性的前提下,在政府财政对民营企业给予必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在金融组织结构上,在整个金融布局的组织结构上,要能够使我们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向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来解决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才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办法。
2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构想
2.1合理金融制度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体制障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央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由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计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导致了现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可操作性水平较低。因而,追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归到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问题上来。
笔者认为,从完善金融制度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尽快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其次,在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将一部分金融机构进行非国有化,或者放开一些小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给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放一个融资渠道。再次,还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授信体制和政策。
2.2搭建资金供求对接平台,谋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协同效应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需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因此,政府有责任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不能完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对接平台,协调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谋求金融支持协同效应,争取更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3直接融资与债券融资共进,寻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多重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或是具有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还应鼓励民营企业以吸引外部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来源,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尤其是发行实用性较强的短期债券。要摆脱民营企业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构建民营企业更为广泛畅通的间接融资体系。
2.4建立专门金融机构,构建全方位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经验,金融业务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鼓励与规范民间金融或合作金融,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地方性、社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视不够。而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在贷款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经营灵活度等方面,具有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有能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与此同时,还应抓紧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票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还可以考虑成立一家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构建良好金融支持环境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包括民营企业集资联合建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政府拨款建立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的小型担保公司,民间组织建立的互担保基金,企业集资建立的行业内互担保基金等。还可以考虑直接由担保公司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的特定项目融资。同时,为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紧研究和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利于提高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扩充融资担保额度,也有利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3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实践操作建议
3.1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发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各种产品
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寻求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因为,大型企业的融资将来会更加依靠于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将会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必然选择。而且,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也是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各种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从花旗、汇丰等大型跨国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要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常是私有企业)进行分类,且分类越细致越好。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拆分,拆分后实行专业化操作。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与营运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民营企业市场进行多层次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采取有区别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开发民营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
目前实行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综合授信、项目开发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等都突破了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弱的问题,人民银行还推出鉴证贷款的新业务。只要满足规定条件,企业可以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获得贷款。
真正的市场化利率是可以完全或基本覆盖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和营运成本的,因为,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定价的能力。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比较弱,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定价权尚未充分运用好。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定价技能培养。
3.2强调灵活性与实效性,改革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实践操作
首先,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合理确定和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手续和程序;加大基层行的贷款权限和责任,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可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其次,要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和要求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发放提供便于操作的可靠依据。最后,商业银行在对民营企业加强金融支持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与操作的实效性,从不同角度审视、运用多种方法处理遇到的各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如可以考虑支行的贷款审批额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2倍;适当增加民营企业的抵押贷款的比重;信用放款的比例可由目前的10%增加至30%等。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increasing revenues, improving employment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bu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s limited, the financing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bottleneck which restricts priv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ng status quo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paper innovates financing mod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im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current financing state;credit community;financi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0-02
0 引言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融资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尽管我国政府和人民银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规模,陆续出台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各项政策和实施意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然而,抵押物不足、信用信息不透明、信用记录不清楚等诸多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融通资金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在增加财政收入、解决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聚拢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成为了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自有的资金、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等渠道,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有“急、频、小、险、高”的特点。由于负债较多、经营业绩恶化、信用急剧下降,使得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信誉偏低,在借贷方面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面临着资金可获性难度大、资金需求弹性大和资金回笼慢的困难,民间资本利率高、风险大,也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困难,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当前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加强信贷资金管理,进而加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往往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规模大、资产雄厚的企业中。
2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信用机制缺乏,导致融资渠道不畅。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上,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表现为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对守信者激励不够。使失信者的获益大于失信成本,造成对企业行为的不良诱导。甚至出现了违规操作,更有甚者通过转移企业资产,扰乱金融秩序,恶化了融资环境。由于企业信用制度缺少和滞后,导致信用危机频频发生,乃至银行惜贷,投资者惜贷。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破产、兼并等活动,导致大量的债务问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由于信用意识缺乏,很多即使有能力按期偿还债务,却不及时偿还,如故意拖、赖、逃,甚至贷款一到手,马上人间蒸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2 银行方面因素 商业银行服务的重心为大企业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现象。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实施对象倾向于国有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将贷款的75%-80%分配给了国有企业。银行将给大型企业贷款视为“批发”,风险小,效益高,成本低,规模效益明显;而将给民营企业贷款视为“零售”,认为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且缺乏规模效益。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信用识别是银行最为困惑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高级形式。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民营企业信用很难准确区分,只能采用担保贷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导致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数量非常有限。
2.3 信用担保服务不到位,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少、资金缺、风险大,仅有的也只是一些地方性信用担保机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现有征信机制权威性不足,以致双方互不信任,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效率较低。中小商业银行机制灵活、能够提供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优质服务,也非常适合民营企业特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中小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3 基于信用体系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
近几年来,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产生了很多的金融创新,如基于信用共同体的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有效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高风险特点和商业银行低风险偏好之间的风险收益匹配问题。这一金融创新将融资关系由原来“单一银行与单一企业”发展为“单一银行与一个由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组成的共同体”,即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主要包括互助担保、互助联保、风险金信用共同体、网络联保、伞式/箱式信用共同体等。但从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来看,信用共同体融资有两种最基本的模式,即互助联保(图1)和互助担保(图2)。其基本要素包括成员企业是否缴纳担保费、是否缴纳风险基金、是否存在管理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组建形式、成员企业的规模实力、团体的抗风险能力、成员企业的违约责任分担方式、成员企业的数量构成、与银行的议价能力、如何设置反担保措施等。
实践表明,根据各利益相关方(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部门等)所处的特定环境,围绕会员企业的互和非盈利性,通过对互助联保、互助担保提供的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创新出若干种信用共同体融资模式。一般来说,互助联保形式(图1)的共同体具有企业规模小、无固定的组织形式、团体内成员数量较少、团体运作费用低、与银行的谈判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较低等特点,主要适应于小型、微小型企业、聚集区的商户等。互助担保形式(图2)的信用共同体偏重于企业资金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强、有固定的管理机构、团体内成员较多、与银行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能获得优惠利率、有一定的运作费用、可通过有效的反担保措施对违约成员施加惩罚等特点,主要适应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民营企业。
为实现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高还款率,应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设置相应的条款,具体应包括为会员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惩罚会员企业的能力和措施、会员企业如何实现横向监督的措施、搜集会员企业的私有信息、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优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和管理程序等。
4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政策建议
①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信誉积累,切实履行横向成员间的监督责任和缴纳风险金的义务,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按期归还银行借款,积极尝试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以缓解融资难问题,通过与相同类型或业务有关联的成员企业组成信用共同体,获得银行很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同时,提高贷款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②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创新应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争取得到利益相关者(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的高度关注。③商业银行应建立有针对性的独立风险管理、借款审批等良好的机制,积极开展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并分担一定比例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④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要利用信用共同体融资的社会监督职能、低成本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联系企业、银行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地运作和服务平台。⑤政府应该强有力地行使“支持之手”之职,让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更大的“媒介”或者“当事人”的作用。为提高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抗风险能力,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扶持基金充当风险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分担一定比例的的信贷风险,避免风险扩散。总之,积极开展基于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一方面要具备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另一方面也要能利用这一组织形式本身具有获得会员企业各种信息成本较低的优势,增大借款企业的造假成本的能力、低成本横向监督的能力、惩罚借款企业的能力、为借款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的能力,这也正是信用共同体融资运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宏超.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9).
[2]刘倩薇,杨惟舒.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相应对策[J].中国商贸,2011(05).
[3]邹高峰,熊熊,冯绪.试论以互助担保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之重建[J].现代财经,2009,29(6).
[4]王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财经政法资讯,2010(04).
[5]杨鹏.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新型融资模式的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