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会计核算审计内容8篇

时间:2023-12-18 15:27: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核算审计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核算审计内容

篇1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行政单位;审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32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就是指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全部纳入会计中心进行集中核算,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会计中心介入财政管理有效地规范了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但是由于核算监督与经济业务相脱节,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特点

单位只有强化经营管理,才能加快脚步推动市场化进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就是指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会计核算中心对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进行集中管理。也就是所说的“三不变”;原单位有权根据相关规定和制度对资金自行安排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机构内部会计核算是与财务管理职能分开的,各经济事项的审批权也与财务监督职能分开,这就是所谓的“两分开”;此外还有“三集中”原则,是指集中报销核算、集中会计核算、集中会计档案管理,这里面包括现金的报销、银行的转账、计提相关的费用、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等。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后,会计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都是由会计中心统一管理,不再隶属于某个单位,既没有经济利益关系,也不担心被打击报复,这就保证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客观地对单位财务进行监督;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会计监督具有广义性,一切工作都是透明化进行,会计核算过程把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直接扼杀在萌芽中,同时还可以帮助单位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管理,降低了资金风险;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会计监督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使监督工作更加公平一致。

2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原来单位自行核算不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变化,从而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总结了一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21对审计工作的有利影响

211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采用核算软件对业务实施电算化操作,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审计可以随时对工作做好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加大了监控的力度,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开支情况可以及时纠正,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这就使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

212提高了审计的质量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很多审计机关都实行了审计质量管理,对库存现金、有价证券、银行账单、账户、票据存根等都加大了审计力度,这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22对审计工作的不利影响

221增加了审计对象

如上文所说,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主体权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可以对本单位的资金进行支配,所以它仍是审计工作的主体;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完成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承担了一部分的会计责任,这就使审计的客体由一个变为两个,增加了审计的对象,加大了审计的工作量。

222会计责任被分散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介入,打破了以往的会计责任的完整性,使得会计责任在被审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出现了分散。会计核算中心要对会计核算、代管资金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负责,不能提供虚假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会计中心的核算工作才有意义。

223审计内容的改变

审计对象的增加和责任的分散必然会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得审计的内容变得复杂。由于会计核算监督与单位的经济活动相分离,会计核算人员就无法了解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也就不能够对单位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做监督,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进一步确定责任归属。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和业务情况,尤其对一些可能存在的违纪现象进行审计,还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资料的核算、管理、代管资金和执行程度进行审计,增加了审计内容,使审计内容变得复杂。

224审计评价的改变

由于上述几项在审计工作中发生的变化,之前的审计评价模式也不适用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从之前的单一的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评价变为对事业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的评价,在对资料数据的真实合法性上,也要对二者都进行评价,二者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所以评价工作既不能片面也不能混乱。

225审计方法的改变

会计核算中心不参与单位的经济业务,就会使监管过程边缘化,针对这种情况,对审计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单位在审计时,要加强对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因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导致违纪现象越来越隐蔽,单位往往会想方设法完备相关资料和手续,以逃避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因此,审计单位必须要改变审计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对会计事务进行审计。

226增加了审计风险

会计核算中心在平时不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中,也就无法落实监督权,致使监督不到位,管理上出现了空当,加大了固有的系统风险。而在审计时如何分配人员也成了问题,如果按照单位分,就无法使同一审计事项相对应;如果按照审计事项分,由于所处的单位不同,就会增加组织协调成本,这两种方式都会削弱审计工作的控制能力,从而增加了控制风险。

3深化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措施

31改变审计观念

有关财政改革的各项措施在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工作的变化,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开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新局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审计观念,之前的审计工作过分注重财政和税收,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在审计内容上过分注重监督收入的合法性,而忽略了支出安排的科学合理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所以,审计工作要改变固有的观念,引入现代审计观念,开展计算机审计,对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改进。

32合理规划安排审计工作

国家的审计机关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科学规划审计工作,把握民生热点问题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重点问题,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同时要定期地进行轮换审计,防止违纪现象的发生。

33把握审计的关键和重点

要围绕与纳入单位职能相关的资金问题开展审计,对单位的收支等各项经济活动重点审查,检查其是否遵守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监督薄弱的环节加强审计,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完成审计目标。

34改进审计方法

要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加以总结探讨,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采取审计集中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联合审计,减少审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要注意对重要事项、重要资金进行重点审查,除了审查会计报表等资料,还要进行延伸审计,调查追踪资金的去向;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合理使用审计软件,建立审计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

35完善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完善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要规范审计单位的执行程序,同时也要督促各事业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审计制度,使业务流程严格地按照制度执行,才能降低会计集中核算给审计带来的风险。

36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平时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单位要组织培训课程,加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观察能力,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还要适当地培养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加强计算机审计的使用。

4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影响积极地采取措施,逐步改进并完善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相一致,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庞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审计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72

[2]李萍试论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0):226-226

[3]王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4(22):260-261

[4]李萍试论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进出口经理人,2014(z2):150

[5]杨红萍浅谈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成效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2):103-106

[6]王静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工作中的内部审计[J].科技成果纵横,2009(4):50-51

[7]宁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相关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185-186

篇2

关键词 会计审计 会计核算 方法 变革

会计审计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会计审计工作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信息防止企业资金链中断,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并且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控制企业成本,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会计核算的概念与主要特点

会计审计就是把货币当作主要的计量单位,利用诸多专业方法与程序,通过采取特定模式,对经济交易行为开展系统性、可持续性、综合性的核算与监督,形成经济数据信息,以供企业预测决策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作为会计审计工作最基本与最重要的职能,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会计核算就是把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经过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一系列程序,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记、算与报账三个环节,为企业决策层提供预测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核算具有货币为主实物劳动为辅、连续、系统、真实、合法等方面的特点。首先,把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实物与劳动量为辅,全面展现出企业生产、收支等各方面的内容;其次,在会计核算时间、程序、内容以及价值指标等方面,保证会计核算的连续、系统和全面;最后,会计核算必须把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作为依据,在记账处理时不能用口头或者其他媒介作为记录。

2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会计针对服务主体的经营活动开展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监督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目前常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七种。

2.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在进行设置账户之前,要全面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确保科目与账户设置的合理性,以便会计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的记录,帮助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活动指标。

2.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记账方式,就是把企业每笔经济活动,把相同的金额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联系的账户中,利用复式记账可以理清企业每笔经济活动的流程,避免账目的混乱,更利于记账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2.3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账的重要依据,也是理清财务收支的基础,主要用于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明细经济责任。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有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否合理科学也关系着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

2.4登记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资料,是开展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支撑。登记会计账簿简通俗讲就是记账,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前提,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连续、完整的记录,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会计核算基础。

2.5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把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分类进行归纳整理。成本核算是否得当,对于会计审计和会计核算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成本核算,能够考核各项经济活动中的损耗,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重要依据。

2.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一门专门针对经营活动相关的物资、资金等事项开展清理盘查的方法。利用财产清查,能够实现账务和实际相符合,进一步保证会计工作数据的全面真实性。另外,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企业财产物资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发挥财产物资的效能,确定相关责任,提高会计监督的效率。

2.7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就是依据会计账簿登记的信息,全面、系统地把企业一个时间区间内的经营活动进行书面报告。会计报表一般包括财务说明书、会计报表以及其附注三部分组成,通过编制会计报表,进一步加强对平时会计核算的归纳,完善会计核算材料,更重要的是会计报表可以作为会计工作分析、检查、预测等多方面的重要基础材料。

3会计审计中提升会计核算的策略

3.1坚持独立、客观的会计核算原则,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会计核算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会计核算要坚持独立、客观的原则,成立单独的会计核算科室或部门,明确责任,细化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和性质,防止权责混乱,避免出现,阻碍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强化企业决策层的会计核算意识,提高会计核算的地位,避免领导给予过多的干涉,影响会计核算顺利进行。

3.2完善内外部监督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

完善制度建设是提高监督效率最有效的途径。从内部外部两个方向,完善监督制度,在企业内部,成立审计科室或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快速解决,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外部,可以引进第三方监督机构,全面对公司内部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阎柳青.探讨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J].经贸实践,2015(10):148.

[2] 闵志慧,雷翱,夏铭悦.浅析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J].品牌,2015(6):72.

篇3

1、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强化,信息质量提高,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了大量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审计部门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即可比较全面了解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有利于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有利于进行宏观和全面评价。

3、会计核算中心实施会计电算化操作,对纳入核算单位采用同一套核算软件,有利于机辅助审计的开展,审计部门若能与核算中心联网,则能方便地实现事前、事中监督,提升审计层次。

4、对于以往审计中发现的界限较模糊的定性,能做到更加清楚、准确,最直接的是“小金库”问题的认定,各行政事业单位除规定允许其保留之外的账户和资金都应视为“账外账”、“小金库”。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困难,主要包括:

1、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可能就一些会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使得资料提供、具体事项问询、问题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2、会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因现行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由此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由谁对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及怎么签证等,都需要进一步和探索。

3、为逃避核算中心会计监督,一些单位违纪行为可能更隐蔽,已经出现了“下沉”所属二、三级单位和外移其他相关单位及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等现象,如有些单位与关联单位商定,将应收的管理费、租金、投资分红等收入不纳入核算中心,直接在对方单位列支。这样,审计查处违纪问题难度加大。

4、由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其对各单位的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会计核算上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对专项经费、往来款项核算上列支串户和不够明细,将增加具体审计的难度。

面对会计集中核算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审计机关应认真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我们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虽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它不能代替审计,不能理解为会计监督加强而审计监督削弱了,相反更应该认为这是强化审计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任务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但审计的内容、重点、方式方法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随着实践的不断,要不断研究探索,创出新的工作思路,以取得更大成效。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由于对会计核算职能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的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不够,审计中出现了一些操作程序上的新问题。我们在认真研究后认为,根据“三不变”原则,各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变,仍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负责提供资料和承诺、签证;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着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责,必须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对各单位的审计;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被审计单位据此向核算中心领取本单位会计资料,提供给审计组。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会计核算,审计重点应随之有所调整,要加强对核算中心会计监督未涉及和不能到位部分的审计监督。我们现在在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是内控制度建立执行;二是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三是实物资产管理;四是专项资金使用;五是往来账款的真实性;六是尚未纳入中心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以及所属二、三级单位。

三、积极改进审计方法

会计集中核算后,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我们的审计方法也相应作了改进,除审查由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报表、账册、凭证等资料外,更注重外围调查、延伸审计、追踪审计、实物清查等工作。外围调查,就是通过调查尽可能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工作性质、收支项目和财务状况等,以确定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延伸审计,就是要审计被审计单位尚未纳入中心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以及所属二、三级单位,审查其是否存在隐匿违纪违规的情况;追踪审计,就是要对异常的开支和往来款项进行追踪,查明是否存在与有关单位串通,采取虚列支出、转移收入等手段在外单位套现、违规列支等问题;实物清查,就是面对被审计单位实物资产管理薄弱等现状,对其固定资产等进行盘点清查,督促加强规范管理。

四、审计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着大量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了各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信息,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和充分有效发挥审计作用考虑,会计核算中心必然成为重要的审计对象。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厅紧跟财政支出改革的步伐,本着“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摸清情况、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中,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审计。

会计核算中心审计与以往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和审计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为此,审计确定了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单位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适用和有效。具体做法是:

(一)实事求是,确定目标

核算中心刚刚运行,很多事情还在探索完善之中,因此我们确定初次审计的目标是全面了解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范围、运行状况、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等,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效,客观地反映出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逐步完善。

根据审计目标,我们反复、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文件以及省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在进行大量的审前调查、详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全省各级审计机关提出如下审计和重点:

1.检查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及运行情况。(1)纳入中心核算单位和资金范围,检查中心与纳入核算单位之间的责任关系是否明确,主要检查中心是否存在有职而无责无权的情况,中心和集中核算单位对违规核算事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是否明晰。(2)中心集中资金的规模及分户核算、日常管理情况,主要检查所集中资金的数额及性质,资金安全、完整情况。(3)检查中心内控制度情况,是否制定了核算操作程序、内部业务流程、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4)中心自身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检查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履行情况。(1)是否按规定对各单位分账套进行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合规,及时、完整、公允地反映了单位的财务状况。(2)专项资金往来款的核算是否清晰,明细核算能否满足各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3)中心对各单位开支审核把关情况。(4)会计资料保管情况。

3.延伸调查集中核算单位。(1)抽查有代表性的单位,调查纳入中心核算单位资金使用的控制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削弱财务管理情况。(2)纳入中心核算单位账户清理、会计移交工作是否及时完整,手续是否完备,有无转移隐匿资金现象。(3)会计集中核算相关配套政策规定执行情况。

(二)上下联动,稳步推进

篇4

1.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所面临的新环境要求强化会计核算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包括要求推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收支两条线”制度,推行集中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推行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和改进自身的核算制度,包括对会计科目及其核算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对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等进行细化等。

2.信息化时代要求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表现在信息化提升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水平,改变了传统的监督审计模式,同时对传统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可以自动生成,所有的这些都要求事业单位要推动会计核算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基础要素不完备、核算体系不健全、核算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要素不完备

从人才要素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受制于人员编制、公务员招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会计人才队伍打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实践技能不足,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大了单个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就上城区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总共146人,45岁以上的人员有89人,占总从业人员的61%;30岁以下的26人,占总从业人员的18%;而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且实践技能也强的人数只有29人,占总从业人员的21%。

2.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首先,从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但在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将核算内容与相应的会计科目对应,或者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如对于固定资产,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部分行政单位没有科学的核算折旧金额,光靠手工计算固定折旧,工作量大且正确率也不高,必须依靠相关软件按照规定自动提取折旧,增加计提折旧的正确性。其次,从会计核算过程来看,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帐实分离等现象普遍存在,如对于科研资金没有严格进行审核就予以核报,导致科研资金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3.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

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所致,首先,从内部审计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才短缺,甚至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其次,从职工参与监督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职工对财务信息了解不多,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更是缺乏。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策略探讨

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而这就要从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内部控制等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按照当前会计核算的最新要求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征,制定可操作的、细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立、会计账簿的管理等予以明确。其次,要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根据岗位职责、领导分工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如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支出需要相应的领导签章负责,以此包括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2.打造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首先,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公务员招录的有关规定,利用地区人才引进相关制度吸引领军型的人才加入单位,并从安家费用拨付等方面优化人才待遇,稳定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会计核算人员参加行业、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对于有培养前途的职工,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等模式展开培训,以此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创新

随着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充分发展财政资金的应有价值,就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争议。要解决这些问题与争议,在会计核算改革中就不能按照老套路行事,就必须加强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革

1.会计核算改革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资金收支行为,以降低行政成本;统一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机整合各项财政改革,形成整体合力;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报表编制不及时、不规范使用会计科目、财务标准执行不一致和单位分散核算管理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革新,以规范会计报表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标准等,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如实反映行政单位财务活动情况。现阶段,由于财政与相关主管部门集中了资金使用、分配与监督等职能,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常常为事后监督,难以有效地提高监督的效果。通过会计核算改革,贯彻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审计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形成财政、监察、审计三位一体的全过程监督机制,以确保行政事业会计核算职能的充分发挥。

2.会计核算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中,实行“三权”分离,财政部门具有资金的具体分配权,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资金的具体使用权,而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具有资金的具体监督权。政府资金的专门结算结构负责集中结算、统一核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拨款。为了界定结算中心、预算单位与财政等部门的职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中应保持预算管理体制不变、资金使用主体不变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人对财务收支活动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负有相关责任。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在财务清理方面,结算单位需要全面清理各类财务收支业务与银行账户,整理相关资料;在财务审计方面,在行政事业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相关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开设情况、债权债务情况、收入情况、支出情况以及结余情况等进行审计核查,并根据审计核查的结果出具一定的审计意见;在财务移交方面,结算中心和行政事业单位签订记账委托合同,按照审计部门的审计核查意见,一起办理银行账户开设或注销、划转资金、核对账簿账目、确认、移交会计资料、移交清册编制等事宜。财政与审计部门对移交过程进行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创新

1.预防腐败的机制创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革实现了集中结算、统一核算,统一了各部门的开支标准与福利补贴发放。通过会计核算改革,促使事业单位集中精力谋发展、促和谐,大幅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罚没收入与行政事业性收费,扭转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乱罚款、乱收费屡禁不止的现象,控制住了行政事业单位罚没收入与行政事业性收费持续增长的势头,极大地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依法行政,从而改善了发展投资环境。通过会计核算改革,将过去的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将拨出财政资金到使用财政资金的整个过程纳入到监控当中,进而从源头上防止挥霍、挪用、挤占或贪污财政性资金等腐败问题的发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洁性与办事效率。

2.特殊事项审议制度的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一些被掩盖的问题与矛盾逐渐突显出来。为了有效处理这些问题与矛盾,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成立了由结算中心、人事、监察、审计、银行、财政等成员单位构成的财政资金特殊事项审议小组,及时汇总、处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特殊事项,实现规范结算、减少阻力、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加强监督、促进改革的目的。

3.全方位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

为了提高防范风险、纠正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内审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做好外部审计监督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监督和结算中心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处理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建立联网审计电子数据采集查询机制,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联网审计,提高政府资金管理信息的共享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乃大势所趋。通过改革,规范资金收支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革中,需要创新预防腐败的机制,完善特殊事项审议制度,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以促进改革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兰 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改革问题的研究[D].南丌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审计;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会计是在遵守国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强化事业单位职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2012年修订通过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做出经济决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是一种非营利性的组织会计,会计核算的对象包括事业单位预算活动过程中的收入、支出、结余,同时还包括事业单位在资金活动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如下。

1.1会计核算基础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具有经营性的业务收支则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包括权责发生制,两种不同的核算制度共同存在于事业单位。

1.2会计核算要素

事业单位的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有一定的区别,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是事业单位核算的主要要素,而企业核算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核算基本相同。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因此不存在所有者权益这一特性,它的产权较为单一,拥有资产净值,不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结余的分配。收入方面,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款,包含财政和市场两个渠道,其目的不是盈利。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是耗费,它负责的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支出、上缴上一级的支出、对附属单位进行补贴的支出、为所属单位转拨财政预算的拨出经费以及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缴纳的销售税金,不存在为取得营业而进行的支出。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一要素,即使在业务活动中产生了利润,也会转化成“结余”,用于日后的一些活动收支差额。

1.3会计等式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是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此等式为动态等式,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款,因此其支出要有严格地监督,动态等式能够很好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和增值情况。

1.4会计核算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也有特殊性。首先,在固定基金方面,事业单位设有“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较企业要低,一般设备的认定标准是500元以上,专用设备的认定标准在800元以上,如果单位价值未达到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也会被列入固定资产管理之内,而在2013年新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单位金额上升到1000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但是在2013新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在建工程”“待处置资产损益”等科目,细化了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其次,事业单位设有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住房、医疗、修购基金,但这些基金都有专门的用途,除非有特殊的规定,否则不可随意挪用;再次,投资基金方面,事业单位设有对外投资的账户;同时,在成本核算方面,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它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内部核算;最后,在资产和负债方面,事业单位设有对外投资,但没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对于负债,事业单位设有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交税金等核算内容。

1.5资金核算

事业单位收取的资金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收入、事业收入、补助收入。其中事业单位开展的专业活动、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一些非独立性活动还有从上级主管单位获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都可作为事业单位的收入,但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则不可作为事业单位的收入,事业单位设有“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业户”科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则需通过这些细化科目进行管理。

1.6新事业单位核算制度下的核算

2013新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较之前增加了新的内容,更加细化了事业单位的核算。首先,资产核算方面,为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开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额度”,新增加的两个科目不仅提高了核算的效率也使核算的内容更加清晰,顺应了新时期事业单位核算的要求。在存货和在建工程方面,新制度对存货的处理更加简单,进一步细化了“在建工程”科目,增设“基建工程”;其次,对净资产核算方面,将“非流动资产基金”引入到会计核算中,并从“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这四个方面对非流动资金进行核算,更加明确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保障国有资产。新会计制度将财政结转结余和非财政结转结余引入核算中,规范了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再次,在负债类方面,增设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取消了“借入款项”,细致的划分能够更好分析出事业单位的债务能力,从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更加稳定;同时,还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使职工的薪酬支付更加全面;最后,财务报表编制方面,细化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对之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模糊事项进行了分类,如增加了“财政补贴收入支出表”,负债表项目设立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也进行了细化,在报表格式上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统一。

2审计关注事项

事业单位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再分配,其经济运行对国家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利益都有密切联系。事业单位审计是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及其附属单位的业务进行的审计,做好审计工作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的合法性。针对事业单位核算的特点,审计人员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其特殊性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2.1银行开户

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开设首先要得到财政部门的批准,同时还要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开户许可。事业单位开设的各种账户,如预算外资金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预算外资金支出专用存款账户,只能办理规定的资金业务,不可办理其他业务。

2.2预算情况

事业单位审计过程中应该关注收入预算,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包括自身事业的收入和经营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的预算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计划的进行以及对上级补助的确定,审计过程应该关注这部分预算是否真实、科学,有无虚报,从而确保事业单位事业计划的完成。除了关注收入预算,还要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如拨款是否及时到账,各项收入是否及时、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有无转移。经费的使用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预算收入是否及时上缴,有无挪用情况。成本核算是否正确,税费缴纳是否及时、充足。在审计事业单位预算和收费时要首先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收费许可证》,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收费对象、收费标准、收费范围等,掌握其中是否存在高于或低于收费标准的项目,审查这些项目是否已经办理了相应的变更手续。同时,还要对事业单位使用的票据情况进行审计,查看票据上的收入金额是否与银行一致,所开的票据是否完整,票据上的收费项目及范围是否与《收费许可证》一致。

2.3资金的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事业单位审计主要涉及无形资产的价值的评估和转让,价值评估主要考虑是否真实的反映资产的价值,转让主要考察价值评估的程序是否合法、合理,转让后的收入是否已经纳入到事业收入中。对外投资审计主要包括投资是否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是否真实有效,必要时要进行相应地核实,投资价值是否合理,是否侵占了国有资产。同时,对于应用于经营性活动的投资,还要将使用成本和经营收入进行比较,实现两者的匹配。

2.4经费的使用

事业单位作为服务型组织,应将其从事生产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作为评价其效益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计划的完成情况,在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投入和产出是否平衡,社会效益是否对社会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审计过程中做好上述成果的检查,评估事业单位经费的使用是否有效、合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各种开支的审批手续是否完整、规范,关注经费开支是否真实。

2.5款项管理

事业单位审计还要对各种往来款项进行管理,往来款项与财务报告有密切的关系,往来款项主要是指单位的债务、债权,往来款项的真实合法关系到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因此,审计时要关注各种款项是否合理,有无违规现象,必要时要向对方单位进行查询。审计过程中遇到即将到期的债权,要督促事业单位及时催促,到期债务也要及时偿付。对于事业单位应该上缴的各种款项,审计时要做好监督保障有足够的金额上缴。

2.6结余和基金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中增加了结余及其分配的问题,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强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意识,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关注事业单位结余的形成过程,观察事业单位的结余是否具有合法性,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增或虚减的情况。此外,事业单位还拥有专项基金,审计过程中还要监督基金的来源是否合理,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非法挪用现象,通过审计的过程实现对结余和基金的有效管理。

3结束语

本文主要概述了事业单位的核算特点以及审计关注事项。核算特点主要从核算基础、核算要素、核算内容、会计等式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针对2013年新实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一些新增内容进行了补充。审计方面则从开户银行、预算、资金管理、经费的使用、款项管理以及结余、基金管理方面进行了说明。通过这两大方面的阐述希望对事业单位会计问题有一个更为深刻地了解,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润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审计关注事项[J].中国市场,2011(31):66-67.

篇7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在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己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就会通过会计信息和开展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调节,以避免财务流程出现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健全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和一套系统性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是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越发凸显,致使严重制约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就需要事业单位就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逐渐显露,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各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提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体现。若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将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单位内部的真实资产状况将难以体现[1]。由于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普通企业存在区别,其所有活动的费用大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所以,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普通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偏重于利润方面,而事业单位更偏重于收支和分配的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有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相当于预算,影响着单位进行各大重要决策,事中核算是检验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环节薄弱会计基础环节薄弱,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较差。当前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使得其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上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的经过岗位培训,并且缺乏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不够,最终致使会计核算在基础环节上就出现问题,对会计核算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其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通过原始凭证的核查来评判的,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管理上存在缺失,致使会计凭证存在各种不规范问题。会计凭证由于缺少稽核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在稽核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履行职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稽核工作出现失误的情况。会计凭证问题主要分为四点:第一,原始凭证失真,例如编造劳务款项;第二,记账凭证不规范,不符合单位内部现实状况;第三,账簿设置不合理,账目混乱;第四,财务报告不完整,不规范。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视,更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的有效依据,但是,从当前的事业单位现状来看,单位缺少依据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缺少与财政改革相适应的修正策略,且并未遵守新准则的原则。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会计制度时,并未考虑使用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致使会计核算权责不明,会计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较低。在会计工作中,对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对负债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存在潜在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问题。

(三)会计核算缺乏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检查方面还未多加重视。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监督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而且还包括各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审计监督,监督检查缺少针对性,缺乏实效性。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检查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过的重要因素,所以,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间接地影响到核算工作的信息质量。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者指导等方式来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执行考核制度。会计核算人员的核算意识得到提高,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就会更加顺利。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考虑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其次,会计处理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最后考虑单位现实状况,分析财务风险。另外,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其之所以未能客观的反应事业单位的具体经营状况,是因为缺少权责发生制的约束[3]。采用收付实现制,不仅难以真实体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和当期具体的收支状况,而且也不利于单位间收支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而权责发生制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审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各种与核算相关的内容要实现透明化,其中包括各项财务支出,收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审批程序等[4]。同时,核算过程要公开,其中不仅包括会议费、车旅费、专项业务以及基本建设费等既定范围内的内容,而且也要包括超支部分的内容。最后就是需要成立监督审计小组去执行相关制度,审计方式要符合事业单位现状。除了事业单位内部做好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各相关审计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这样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效用。

(三)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若不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就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应用在会计核算基础环节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原始凭证真实有效、记账凭证准确、财务报告完整的重要方式。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发票、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5]。若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很可能造成这些基础信息不准确,从而造成资产流失等现象。因此,必须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等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否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会出现虚假等情况;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类别较多。所以,在提取折旧方面也要做好规范要求;最后,会计核算操作流程要进行具体的规范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和完整的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提升会计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会计核算相关知识宣传工作来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为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做出贡献,帮助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走的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齐丽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76-77.

[2]王洪萍.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91.

[3]牟广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139-140.

[4]杨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03.

篇8

关键词:街道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中小 会计管理

一、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对上机操作人员没有限制操作内容和设置操作密码,各统管会计可随意进入对方账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区会计核算中心使用“华兴财务软件”,该软件具有“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可对本年或以前年度的会计记录和数据直接进行修改,记账凭证数据修改后,系统可将会计报表自动调整修改。以上使会计数据的真实、安全和完整无法保证。

(二)统管会计录入记账凭证时复核、记账、制单等多由统管会计一人进行,没有明确的内部审核控制,会计数据录入的正确性无法保证。

(三)中心对核算单位的支出凭证主要审核其合规、合法性和手续是否完备,对支出的真实性不能保证。

(四)票据和印章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不相容岗位没有适当分离,资金安全性在制度上得不到保证。

(五)对收入或支付的款项,中心不能及时通知核算单位,不便与核算单位及时对账。

(六)未督促或派人协助每年对核算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一次盘点,不能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七)街道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纳入中心核算;8、提取和使用核算单位存款利息缺乏依据。

二、加强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固定资产是街道会计核算中心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首先,构建固定资产保管制度,严格依照该项制度保管固定资产,以确保账实相符;其次,构建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审批与清查制度。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落实好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环节跟踪监督,以确保实时了解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固定资产变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调控配置,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二)缩短报账员等候时间

报账员等候时间长始终是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该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会计核算效率与质量,所以缩短报账员等候时间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终端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实现数据输入、传递、录入信息化、现代化、自动化,,报账员仅需操作电子计算机便可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同时通过实现电子计算机联网便能够使数据使用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数据,如此以来既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防止了数据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现象,又减轻了报账员工作负担,提高了报账员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为真正意义上实现会计核算准确性、高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备用金核心行为

备用金指的是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备作零星采购、差旅费、零星开支等业务活动的款项,通常情况下,要求会计部门依照街道会计核算中心经济业务、人员编制规模及距离“中心”远近等指标对备用金予以核定。就经济业务少、人员编制规模小、距离“中心”远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而言,按照4――5天资金需要量对备用资金予以核定;反之就经济业务多、人员编制规模大、距离“中心”近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而言,应按照2――3天资金需要量对备用资金予以核定。

(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力度

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借鉴其他组织优秀管理经验,结合实际状况对各项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如绩效考评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奖惩激励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同时强化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力度,切实充分发挥各项管理制度价值效应。

(五)健全政府采购制度

采购是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业务环节,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采购环节极易发生违规违纪事件,因此需要协调好政府采购与集中支付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拓展政府采购规模。除此之外,积极推行公开招标制,实现政府采购透明性,以从根本上规避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六)落实好银行结算业务活动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银行结算的方式多样化。实践表明,传统银行结算方式既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又存在多种资金风险。所以需要转变银行结算方式,积极实行网上银行支付,这样以来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结算方式的各类薄弱环节,提高了银行结算效率与质量,有效遏制了多种资金风险的发生。

(七)强化核算后的审计工作

内、外部审计是加强会计核算的重要途径,通过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予以纠正,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强化核算后的审计工作,一方面,调整优化审计操作程序,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审计操作流程,由此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同时明确各方职责权限,即由核算中心承担解决会计核算与资金核算环节的问题,由被审计街道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解决财务决策与资金使用等环节的问题,而由双方共同负责解决各项不合规、不合法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加强对审计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再教育,组建高水平、高质量审计队伍。

(八)完善经费开支标准

经费开支标准是防范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资金流失、浪费现象的重要依据,所以要求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以一视同仁原则为指导,着力于奖金补贴发放等层面进一步完善经费开支标准,确保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奖金补贴发放的科学合理性、公平公正性。另外,经费开支标准强调:对于支出数额较大、政策性较强的项目而言,应做好对其可行性研究工作,以保证资金使用的价值性、合理性,这样有助于缓解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资金压力,对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各项经营业务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九)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上机操作人员的内容和权限,设置并严格管理操作密码,建立会计电算化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会计软件,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安全、完整、保密。制定计算机硬件、软件故障排除管理措施和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管理措施。;核算中心应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注重核算和监督并举;健全内控制度,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发生收付款时应及时通知核算单位,便于记账和对账;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对固定资产数量大或增减变化多的单位,中心应于年末督促或派人协助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保证账账、账实相符;适当增加中心人员,充实中心力量,将应纳入而未纳入的单位全部纳入中心核算。同时按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岗位,进行明确分工,实行责任追究。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入,传统会计核算理念、制度、模式呈现的弊端日益突出,此形势下应从会计核算方式、财务资金收支管理、预算执行控制等多个环节推行会计核算改革,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合理性。计划经济体制下,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重资产管理轻预算管理,以致大量的资产得不到有效应用;而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转变街道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方式,由国库集中收付制代替财政集中收付制,要求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基于预算的基础之上进行资产管理,这样便从根本上遏制了资产浪费、流失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实现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尤芹.浅谈事业单位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2]王宏.浅谈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方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3]秦文娇.《小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会计处理[J].注册税务师.2012(10)

[4]郝文英.对成本会计核算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

[5]林春花.论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与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