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5:27: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旅游区景观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山体景观;绿化设计;设计现状;设计方向
随着塔尔寺旅游景区山体绿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积极实践“推进景区山体绿化工作,增加景区山体绿化效果,提升景区山体绿化品味"32作要求,如何搞好山体景观绿化设计工作,已经成为塔尔寺景区广大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所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山体园林景观设计今后发展的走向趋势。
1 塔尔寺景区概况
塔尔寺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拔2592~2837m,范围分布在鲁沙尔地区,地势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最低点在水滩村,最高点在西山。塔尔寺景区内山体由数条沟壑分割,每一山包形似莲花花瓣。东拉山居其中心,喻为莲花花蕊,山顶海拔2722.8m,环顾四周,塔尔寺宏伟的建筑群尽收眼底。塔尔寺景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不甚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特征是:海拔高,气压低,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大,紫外线强。年平均降水量517.2mm,年平均气温0~5℃。
塔尔寺景区面积1000hm2,绿化树种以云杉、山杏、杨树为主。呈现出树种单一,林相不整齐,景观效果不佳的现象。景区现有绿地主要以造林绿化模式呈现,基本以横竖成行布局。
2 山体景观绿化的设计现状
2.1 未能正确认识山体景观,缺乏新理念
旅游景区进程中的景观建设,是景区绿化的主要目标和理想主义者们的梦想。人们希望景区景观可以完全融入到自然之中,并且可以随时享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愉悦。但是,至今没有真正地贯穿于整个旅游景区山体景观建设的主体理念及设计思路和规划设计,其主要原因是景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无真正的话语权,而拥有话语权的领导者往往没有对规划现场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调查,使旅游景观建设规划没有充分发挥景观规划的内涵以及目标,没有遵循一定的山体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2 未能突现地方特色,缺乏新风格
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正确的定位,设计不丰满;没有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没有依据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走势情况合理布局景观;没有考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差异;没有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没有保证植物习性、特点与栽植地点环境相适宜的要求。
良好的山体景观设计能够反映各地区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然而周边部分市县在景观设计时只照搬其它地区或发达地区,致使出现不切实际,缺乏风格的问题。
2.3 未能深入调查研究,缺乏新举措
在旅游景区,山体绿化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其内部的绿化工作服务。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山体绿化景观设计过分追求档次,忽视了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导致投入大量的资金却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山体景观设计时,抱着不负责的态度,不认真对待设计项目,敷衍了事,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致使设计出来的景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山体景观绿化的设计方向
3.1 联系实际,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在旅游景区山体景观设计时,从调查到构思的各个环节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山体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关系,设计出不仅尊重自然而且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景观园林建设,
3.2 实事求是,注重生态景观设计的创意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山体景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能原地踏步保持一成不变,应紧随时代与科技的脚步不断进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陈旧的思想模式,解放思想,在创新中加入时代特征,采用既现代化又超脱的艺术手段营造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山体景观。
3.2.1 山体景观设计符合远近期相结合的要求。山体景观绿化很难在栽植时就充分体现其设计意图,达到完美的境界,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设计要具备发展观点和长远的眼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树种的形态、大小、色彩等现状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使其在鼎盛时期达到最佳效果。
3.2.2 山体景观设计符合美学的要求。山体景观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色彩变化等都要与山体空间尺度相协调。不同地形,不同立地条件的山体绿化形式应有所变化,树种搭配上可采用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
3.3 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景观建设
旅游景区景观除了起到美化山体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山体景观效果,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体景观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以统筹和规划的视角,全面掌控设计理念,强调创意与细节方面的设计,增加正山体景观,即绿化覆盖面积大,空气质量指标优,水质清澈干净等;减少负山体景观,即绿化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情况重,水质差等。为此,山体景观设计师应在设计中加强正生态景观的建设,将旅游景区环境向更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自然地形以及绿色区域上,结合各个植物物种的生态特征,采用生态法对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
3.4 设计与绿化施工紧密结合
施工是设计的具体再现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要加强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设计方案,使建成的山体景观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景观设计;风景旅游区景观;地域性文化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地域文化是设计创作的源泉,是其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地域文化而言,景观设计是表达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是促进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不再只停留在美化生活环境,还要求景观设计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精神等融入场所当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景观设计不仅要以美化人类生活环境为目的,还应注重融合科学技术、艺术、人文知识等。不同地区的景观环境反映出区域的审美情趣、道德水平、生活习俗和意识形态,因此在进行不同区域的景观环境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认识地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地域文化和场所之间长久以来发生的各种互动关系,才能通过景观设计弘扬地域文化。
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面对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场所时,应注意保持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传说以及民族特有风情等,以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景观设计中保护尊重地域原始的自然地理风貌和文化生态,使景观设计展现淳朴的生态的一面,给观赏者带来独特的质朴的视觉效果和精神的传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这种大批量的投资建设由于急于看到成效,导致在旅游区景观建设时忽略了对区域文化的应用研究,导致旅游景观呈现出风格相同的设计。而综合分析当前我国旅游风景区景观的建设,追求景区的高质量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要求景观设计师应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首先对场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消化吸收,在设计时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展开,从而使风景旅游区景观体现当地地理和文化精髓,弘扬地域文化。如在景观设计中,将地域的历史文化或民间艺术以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游客和观赏者产生思考,并进行独特的文化交流。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它逐渐在国际中凸显地位,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的竞争手段。旅游区景观设计结合地域文化展开,彰显地域文化,是提升一个地区形象的有效途径。可以使游客对地区产生文化交流与情感共鸣,从而增加游客的内心归属感。
在进行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时,要想合理的体现地域文化,首先要表示出对场地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的态度。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地域文化,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前人的思想,要思考将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和谐的融入。针对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中的具体表达途径,可归纳为四点:
第一,突出地域自然环境特征。要想在风景区景点设计中表达地域性,首先应明确设计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以自然环境特征作为设计创作构思的起点,在地域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依照设计要求把握整体规划的大方向。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对地域自然环境所展现的独特性进行视觉效果上的提升。自然景观特征明显的要素,是地域性特征中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常常关系着旅游区景观整体形态和设计语言的灵感来源。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相互组合、协调和影响着,构成了自然肌理。这种特有的质朴的自然肌理是大自然的生态发展规律,是自然环境长久发展形成了产物。旅游区景观对地域自然环境进行视觉效果的提升时,应以遵循生态规律的原则进行规划。提炼出符合场地自然生态发展的景观要素,应用于整体规划中。最终形成地域自然景观
第二,营造文化内涵。优秀的风景旅游区景观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的来源则是通过景观规划时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提取,最终运用景观途径营造的。传统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在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借鉴传统,保留历史文脉和象征隐喻文化内涵的方式塑造景区的文化内涵。
第三,景^空间的组织构建。地域文化的表现可以通过特殊景观空间的组织构建形来表达。在构建组织景观空间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定义各个景点的起承转合,或规划场所为民间艺术活动提供特殊空间等。如传统民间社火属于地域民俗文化,而社火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场所,那么通过合理的规划这些长多,让场所成为一个个景点,让民俗活动的举行更具景观性。不同的空间可以突出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让地域文化在景观中有组织的建设。
第四,文化符号的提取应用。通过对地域文化惊醒景观元素的提取,将提取出的元素符号化,运用于景观的整体设计中。通过雕塑小品、景观铺装等细节的符号应用,营造整体传统地域文化的氛围。
景观设计;空间布局;创新设计
一项目现状与资源
1、藏王墓
目前有史可考的规模最大的古陵墓群。整个陵墓群面积约305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有墓葬二十二座,现仅存十六座,能确定墓主的有九座,靠近河边有一座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墓。墓上有松赞干布祠庙,内供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2、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
该片区包含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琼结宗遗址、金城公主墓、烽火台遗址、运水隧道等。
日乌德钦寺雄踞青瓦达孜山腰,其遗址遗迹的断壁残垣具独特的历史风情和观赏价值,更因其具有青瓦达孜宫遗址的可能性,文化保护力度有待升级。
3、琼洁雪古村落
琼结雪古村落是吐蕃古都的历史碎片与现实载体、一个未开发的宁静村落。古都格局犹存且独具美感,古都后裔的生活也是生动风景。
4、地形地貌
规划区内主要由平原和坡地组成。藏王墓群和琼结雪古村落均位于琼结河谷的平原地带。青瓦达孜山西南半坡,东边坡度较陡,西边坡度较缓,山坡上平缓地块较少。
5、植被
受到高原气候等多方面的自然因素影响,规划区内平原地带缺乏高大的林木植被,而坡地部分则多为的黄土,整体植被覆盖率较低。藏王陵墓周边的农田,种植有青稞、小麦等农作物;沿河地块的植被主要是杨、柳等林木。
二、定位与战略
1、定位
以尊重历史为原则,以历史记忆复原为主导,保护历史遗迹遗址,修复琼结琼洁雪古村落街巷格局与建筑肌理,再现历史原貌,活化历史文化,增进历史的现实感,重建世界对吐蕃古都的历史记忆,让吐蕃古都活起来。在景观营造方面,处处传播和弘扬的是吐蕃建筑、园林、广场、道路等景观营造手法;在规划分区方面,体现吐蕃古典文化聚落式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观光区等的自然分隔与融合;在文化基底方面,彰显吐蕃文化的博大精深,策划吐蕃古都的历史文化追忆产品、吐蕃古都的居住文化产品、美食文化产品、商业手工业文明产品、衣俗婚俗丧俗节俗和艺术,以顶尖设计、精品包装、个性化打造、高端品质满足现代人追古怀旧的情结。
2、景村一体战略
将藏王墓、青瓦达孜山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琼结雪古村落捆绑为一个吐蕃古都。
3、保留与发展战略
保留原始的人和物,不采取整体搬迁措施,留住部分居民从而使古都文化脉络得以传承,以免导致文化空间破坏,缺少古都应有的生活气息;吸引原住地及周边的居民进入旅游区休闲、购物、就餐,形成本地人与游客共享的商圈,提升旅游区内商铺经营财气,优先安排原住地及周边居民就业,通过建设幸福古都改善其居住品质、美化生活环境、带动致富,提升其幸福感,使其更好的融入和支持旅游事业,打造一种全新的“居游共享”旅游区开发模式。
三、空间布局
1、有机整合、人性化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地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通过调整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使整个旅游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主题清晰、功能互补的功能分区和旅游线路,保障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
2、以自然手法分割与融合各功能区
分区规划要求体现和再现吐蕃古都的历史聚落,并融于大自然与现有人文史迹中。以自然手法分隔与融合吐蕃古都聚落式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观光区等,尽可能用河流、林卡勾勒边界,区隔休闲区的静与商业区的动;用古村落阡陌交织的古街老巷道路网络系统融合居住区、商业区的繁华便利;用以生态游步道串联观光片区,烘托沧桑历史与优美风光。
四、重点项目设计与创新
1、古村落的“保留”设计
1)创意思路
就如何提炼琼洁雪古村落个性上,它关系到整个吐蕃古都旅游区的个性气质,琼洁雪古村落,它的规模和格局,根据布达拉宫壁画记载,传承了吐蕃古都的轮廓形态,可以通过人工再现手法,重塑古都的历史意境。实地考察中,琼洁雪古村落的错落街巷、过街骑楼和阳台、院落盛开的花卉,令人印象深刻,有种误入欧洲鲜花小镇之感,因此我们将琼洁雪古村落作为吐蕃古都游憩区来打造,让琼洁雪古村落做为吐蕃古都的核心载体,打造成欧洲中古世纪的鲜花小镇一样具有美学气质和休闲气息的地方,吸引游客前来、驻足、寄情于古,这里通过古都意境重塑工程、鲜花工程、重点项目示范工程这三大工程来实现构想,前两个工程顾名思义,通过环境和景观修缮再现一个历史残垣与浪漫色彩交织的土蕃古都,保留原始的人和物,不采取整体搬迁措施,留住部分居民从而使古都文化脉络得以传承,留住文化空间,保住古都应有的生活气息。
2)规划范围
琼洁雪古村落,占地面积210000平方米。
2、的园林-独特的“林卡”
1)创意思路
林卡”是藏语的音译,泛指树茂草盛、风景优美的地方,吐蕃时代,贵族上层、官家、寺院、庄园大多拥有人工建造的林卡,王室林卡则更是藏王处理政务、举行典礼、消夏避暑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该区域是吐蕃王朝宗源地,几代赞普分别在此建立宫殿,建设王室林卡有充分的理由与历史依据。
依托深厚的吐蕃王室文化与天然树林景观,建设一座典型的吐蕃王室园林,为规划区的林卡赋予吐蕃王室园林的色彩,成为吐蕃王室休闲生活的体验地。
2)规划范围
琼结河东南昌嘎村苹果园,规划面积44000平方米,该区块毗邻琼结河,水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的苹果林林,环境优良,昌嘎村还是琼结乡村旅游示范点,有生态观光园一座,种植草莓有机蔬菜。
3)林卡的设计
主要为赞蒙湖,林卡王宫建筑,特色帐篷及园林绿化组成。
3.1赞蒙湖
建设要点
a) 林卡内开凿出一个线性人工湖,丰富林卡景观,同时也是为休闲业态营造环境。
b) 该湖泊命名为“赞蒙湖”,与赞普林卡的名称对应。
c) 杜撰文成公主经常在湖边游憩故事,建文成公主与宫女湖边游憩的雕塑。
d) 采用修旧如旧方式建设一座古亭或摆放休闲茶座,作为游客休憩的场所。
e) 区内酒店、餐厅等可沿水系分布,增进住宿就餐环境的优美感。
3.2林卡王宫建筑与帐篷
建设吐蕃王宫主题酒店,并取名为“林卡王宫”,集餐饮、住宿、文化表演于一体。在本林卡区规划林卡王宫酒店,一则土蕃王宫的居住文化体验非常具有吸引力,但青瓦达孜山青瓦达孜宫遗址已不存在,且青瓦达孜山遗址片区以保护为主和地势高给排水难度问题,不适合开发建设住宿项目,二则规避了过多酒店住宿放置于古村落,占用居民居住用地。而利用林卡空地,让游客在树林环绕的优美环境中体验土蕃王族休闲生活,对游客居民开发商三者都是更好的选择。
3.3建设要点
a) 依托赞蒙湖水景,依水而建。
b) 固定建筑与移动帐篷相结合,灵活应对客流变化,同时丰富游客体验。
c) 酒店的固定建筑主体部分采用石木结构的藏式碉楼形建筑,融合吐蕃宫殿建筑特点。大量采用落地玻璃窗设计,尽可能的呈现林卡景观,增强室内外的通透感,增强采光。
帐篷是吐蕃时代藏族最常见的居住方式,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爱情故事为主题打造蜜月帐篷酒店,将豪华帐篷营造出野奢之感;帐篷均建在精心搭建的木质平台上,由杉木板路连成一体,或隐匿在河边绿荫中,或坐落在山坡树林间。白色羊毛毡帐篷配备特大号床和大号坐卧两用沙发床,洗浴设施齐全,恒温控制卧房,古香古色的梳妆台和茶几、华丽的吐蕃地毯、油灯、珍贵的瓷器和银饰以及无数盏蜡烛营造出完美氛围,和帐篷外粗犷丛林形成鲜明对比。
3.4帐篷是吐蕃时代藏族最常见的居住方式,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爱情故事为主题打造蜜月帐篷酒店,将豪华帐篷营造出野奢之感;帐篷均建在精心搭建的木质平台上,由杉木板路连成一体,或隐匿在河边绿荫中,或坐落在山坡树林间。白色羊毛毡帐篷配备特大号床和大号坐卧两用沙发床,洗浴设施齐全,恒温控制卧房,古香古色的梳妆台和茶几、华丽的吐蕃地毯、油灯、珍贵的瓷器和银饰以及无数盏蜡烛营造出完美氛围,和帐篷外粗犷丛林形成鲜明对比。
3.5绿化设计主要以现有的果木植被为基础,广泛种植杨树、藏青杨和汉柳,而人工湖周边则主要以种植柳树为主。
4)史迹的保护与设计
4.1规划思路:乌德钦寺遗址现仅存寺庙墙体轮廓,地上藏传佛教仍清晰可见;琼结宗遗址仅存地基;青瓦达孜宫的城墙和石砌碉堡现在该遗址区仍有残存。
深挖本区作为吐蕃王朝历代赞普宫殿青瓦达孜宫遗址所在地的历史价值,以“保护先行合理规划”理念对遗址进行保护,增进废墟历史传承,提升观光价值。
4.2主要内容:日乌德钦寺遗址修缮工程
对该片区以保护为主,旨在通过自然修缮手法,如日乌德钦寺遗址的墙体固化、边坡绿化、野生花卉种植、道路铺装做旧与改善等绿色保护措施,增进断壁残垣的观赏性。为保护和防止游客踩踏新开挖出的遗址地基,在不对遗址因施工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可在地下遗址遗迹上空覆盖玻璃保护屏障,游客仅通过玻璃屏观光地下部分。
① 墙壁固化
采用专业古建施工单位,用藏区特有原生态建材对日乌德钦寺遗址墙体进行加固。
② 路面原生态铺装
对遗址地面过多的碎石、乱石、晃动垒石进行清理,以大小规整的卵石加嵌草铺装出一条游步道,引导游客沿游步道参观遗址,其余地面则覆盖草皮,通过自然修缮法进行绿化,起到土壤加固作用。
③ 边坡绿化与野生花卉种植
选择适应本区海拔和气候条件的四季常青草种和低矮野生花卉对遗址周边大面积的边坡进行生态绿化,以鲜艳的植物色彩烘托遗址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感,提升吐蕃史迹的观光价值。
④ 烽火台修复
雄踞山上的青瓦达孜宫及其烽火台,因其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而使吐蕃王国在数次战争中胜利,烽火台是吐蕃王宫建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照史料文字、图片记载以及青瓦达孜山遗存的城墙堡垒,原址恢复该烽火台一座及其相连城墙,并将该烽火台开发为休闲观景台,也是旅游区独特的风景。
⑤ 运水隧道修复
该隧道不仅是吐蕃时期往山上青瓦达孜宫送水的运水隧道,还是吐蕃王宫的军事防御设施,它作为吐蕃王宫山上与山下的唯一内部通道,具有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是吐蕃王宫建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恢复该运水隧道与山下泉水;在修复隧道的技术层面,应防止隧道爆破带来的坍塌问题、隧道内壁的加固问题等等;山下泉水可用打磨做旧卵石或石板自然围合,石板上可用藏文篆刻泉水可治愈眼病等美丽传说,水边树立吐蕃运水工具等景观小品。
5)特色集市与广场的设计
① 吐蕃古都的八角街
项目选址:五世达赖故居前干部居民楼所在地、县政府接待中心以南松赞干布路两岸沿街建筑。
建设要点:村落式购物街区,建筑肌理自然融于琼洁雪古村街巷,吐蕃时期商业手工业文明体验地。模拟琼洁雪古村落的建筑风格与街巷肌理来设计本购物街区,既有临街商铺,也有隐于闹市中的院落式商铺;购物街与古村的街巷相通。
② 羊皮卷广场
项目选址:位于琼洁雪古村落入口前北侧,松赞干布路以西,对角线地块为本规划入口服务区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
建设要点:选择本土风干羊皮纸为景观素材,以丙烯或油画颜料在羊皮纸上绘画,画卷上加涂透明漆,保证画面不易剥落;主体景观考虑尺寸较大,可采用PU人造革替代;并在各羊皮画卷前后装裱透明亚克力,外框为木材做画框,以亚克力画框的形式规避日晒雨淋造成的损毁和修缮。
广场特色迎宾演出:琼结白面藏戏、吐蕃宫廷乐舞、古鼓舞、土风舞、拟兽舞、法器舞、“羌姆”神舞等。
五、结束语
民俗风景旅游区显著的地域差异、浓厚的历史氛围、鲜明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景观形态,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世界的瑰宝,对于现在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吐蕃古都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是探索民俗景观的一个鲜明的案例,民俗景观设计还需要设计行业者不断的完善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陪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民俗文化特征[J]. 艺术百家. 2006(05).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到目前为止,我国旅游景区的规划以及设计尚还没有形成一套与自身相适应的特色化方法和理论,在设计的前期便带着严重的盲从性,最终造成了旅游景区设计过程当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在旅游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严重缺乏人文关怀。本文所论述的人性化旅游景区景观的设计正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物质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更多精神方面的享受、需要找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以及找到到心灵上的归属而进行论述的。
1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有关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及理论研究都较为有限,而且缺乏合理的和科学的理论性指导使得一些旅游景区的景观建设变得盲目化,不规范,造成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吸引力减弱、景观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就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主要放在完善和健全城市营销服务体系上;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更为重视的则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现在旅游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们纷纷出门去旅游。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抓住人心才是关键。因此从人性需要方面的考虑,人性化设计是未来的主流。旅游发展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树立城市美好形象的一种手段。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对旅游景区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都普遍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2.1形式化
多数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当中,人们往往过度重视景观设计方案的平面效果,一味的追求旅游景观的形式意义,但却忽视了人们的心理感受。旅游景观的好坏不能只是用来看的,更是应当用来切实“感受”的,如数字景区中,电子自助导游终端讲解内容总是固定顺序播放,信息量有限而且缺乏信息反馈,人机交互性有待提高。此外,绝大多数电子导游尚无法提供定位、自动点名、掉队提醒和散客自助旅游线路设计等“个性化旅游”服务。当今,旅游景观设计的重点要明确人的主体地位,应当强调人在旅游场所中的体验,旅游景观如果缺少了人的参与便会完全失去设计的意义。
2.2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并且缺乏旅游特色,很难科学合理地指导旅游景区的规划实践。除此之外,在当前旅游景区的建设当中,我国旅游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存在着诸多指导旅游开发的规划性文本,这些规划文本之间的互相衔接以及协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许多旅游景区景观的建设以及设计者往往只是仿照其它旅游景区特色景观进行表面形式的设计,却忽视了与当地实际状况的有机结合,对文化底蕴以及地方历史的挖掘不足,严重的缺乏人文关怀,造成了旅游景区景观缺乏设计依据和文化理念,进而逐渐失去了地方特色。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是我国多数旅游景区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往往使旅游景观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此外,还有一些旅游景区景观的设计通常转嫁其它景区的地方特色,没有切实的立足于本地民族文化和人文信息。
2.4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很多旅游景区的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差的问题,这就使得游客经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作为精神消费活动之一的旅游,应当配备完善的配套服务以及洁净的景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大游客切实感受到身心的愉快。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外,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当中还存在着许多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对景区环境综合评估不足、设计雷同、破坏自然资源等等。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应当综合性的考虑设计规划、风土人情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旅游景区景观的审美应当在各种要素与矛盾的相互协调之中获得,只有充分的保持各种矛盾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够从根本上给广大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3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措施
3.1完善交通规划和布局
旅游景区中的主要交通组织方式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行:(1)人车混行指的是行人和机动车在同一个道路中通行,如何处理便利和安全二者的关系,应当综合性的考虑场地环境、游客的通行意愿、景区规模、人车混行等各个因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组织方式与路网形式,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和通畅而不穿行的原则。应当根据旅游景区内部不同的旅游需求、基地形状、景区规模、游客的行为轨迹以及景区的地形来进行合理的布局,此外,还应当充分的保持旅游景区内部场地的通畅和完整,游览交通的流向和出入口应当保持一致,以有效的防止逆向交通流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穿行交通,达到出行安全便捷的最终目的;(2)人车分行能够保证旅游景区游憩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力的防止旅游景区内部机动车通行所引发的空气污染、噪声和交通安全问题对日常旅游活动质量的负面性影响。采用人车分行方式进行景区交通布局时,应当遵循这些原则:第一,旅游景区交通的布局方面应当设置车行道以及人行道两个相对独立的路网系统;第二,应当充分的明确车行道路的分级,尽量采用围绕景区布置的方式;第三,在车行路的尽端或者周围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第四,应当尽量将步行道设置在旅游景区的内部,以充分地把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和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3.2重视自然景观和道路的协调
通常旅游景区都拥有着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旅游景区的交通布局应当和景区美丽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和协调,不仅要充分的满足游客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还应当达到再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协调一致,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古迹、植被和自然景观的破坏。旅游景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结合景区的地貌和地形,利用曲面边坡设计、边坡绿化、适势造景等设计手段来使人造景观充分的融入自然景观,还自然以美景,还游客以美感。
3.3加强景区游憩场地的“人性化”
在对旅游景区的游憩场地进行人性化方面的设计时,应当把握的原则有:
(1)游憩场地应当选择能够便捷到达、靠近游人的最佳位置;(2)游憩场地的选择应当避免风口位置,确保场地良好的遮风条件和充足的日照;(3)游憩场地的设计应当全面地考虑季节变化和植物配置等细节性方面;(4)步行道旁边应当设有休息区、坡道和扶手;(5)应当明确场地设施的实用性。
3.4旅游景区卫生设施方面的人性化设计
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卫生设施,旅游景区中应当设置的卫生设施应当包括垃圾桶、公共厕所、洗手设施、饮水器具等。饮水机应当设置在游客比较集中的休憩场所,在人流交叉的节点,应当设置比较开阔的饮水平台,此外应合理的设计饮水的宽度和高度,以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对于公共厕所的设计,应当坚持美观、方便、经济、卫生和适用等原则,注意和周边环境的协调,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还应当考虑公厕使用当中的感受,比如私密性、清洁等问题;为方便游客洗手来设置存放行李所必要的平台,还应当保持排水管的洁净和畅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人性化旅游景区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当满足当今人们物质消费的迫切需求,还应当充分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从根本上展现出旅游景区的景观特色,加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力求给广大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雄,王耀.景区游客中心人性化要素解析[J].旅游论坛,2011(4).
【关键词】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由于人口增多、自然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景观设计而言,不仅是提供美的景观和创造休憩场所,更需要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回应人与自然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立在生态原理基础之上的生态景观设计的出现,反映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对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思考和改良愿望,以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建设与发展中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意味着设计的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景观设计是一个有关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生态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其核心是生态原理,从更深层意义来说,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反映了人与自然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在当今生态问题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生态景观。
设计势在必行
2.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体现旅游景区的地域特征
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地域性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景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
首先,尊重场所自然演进的过程和乡土材料的使用。区域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当然,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将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融入在新的设计之中,适应场所自然生态过程。其中,乡土物种和建材的使用是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来的,最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它使用的投资、管理成本最少,既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养护,又能减少对异地环境的破坏,所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地方风格。
其次,注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的延续与创新。根植于地域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当地人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衍生和积淀。一个适宜于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首先应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给予的启示,再结合现代景区发展的需求,延续与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使设计作品有立足和发展之地。
2.2充分利用与节约
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中,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或新技术等都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比如,用自然林地取代人工草坪,乡土草种取代外来草种,可以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能促进植物自身的繁衍,大大节约能源。
2.3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
自然界是具有能动性的,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例如,一个水塘如果没有人为的干扰,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减少设计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合作关系。
在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中,让自然做功就是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建立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
2.4关注景区的边缘效应,创造丰富的景观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如城郊地的林缘景观既有农业上的功能,又具自然保护和休闲功能。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大多数的旅游景区都是处于这样的边缘地带,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区域,因此,要充分利用其所处边缘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保留、恢复、再生等多种方法,创造丰富的景观。
2.5显露自然,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们感到自然的过程。生态景观设计强调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而是通过将自然元素及过程的显露,引导人们体验自然。比如,雨水的导流、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雨水生态设计可以成为一种独特景观,以唤起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
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一个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旅游景区往往是一个区域水系、山体植被生长的重要空间,更应在其设计中注重维持自然的山水格局,起到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连续性的作用。
2.6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
生物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运转,生态景观设计应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旅游景区中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在其设计中,更应有意识地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为重要的设计指标,为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大地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3.生态景观设计对于旅游景区的意义
近些年,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旅游热的背后也给旅游景区留下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原有自然、社会、文化环境遭受破坏,损害了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基础,降低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生态景观设计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引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3.1生态效应
旅游景区是所处地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氧气、营养水分等多方面的生态意义,担负着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生态功能。在其建设与发展中倡导生态景观设计,可以促使整个景区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对景区的生态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3.2品牌传播效应
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要以区域内真实的地质地貌为骨架、以生态和谐、优美独特为内容,它既是其它旅游项目开展的良好背景环境,自身也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区,加强其品牌的宣传与传播效应。
3.3经济效应
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景观设计,增加了景区的游览项目,延长了游客逗留的时间,增加了景区吸引力,在给游客留下高度满意度的同时,会让他们成为景区的回头客,而且通过他们向亲朋好友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使景区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3.4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意义
关键词:原生态景观;旅游景区;应用
1 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应用的意义
1.1 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从当前旅游景区发展情状看,做好对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刻不容缓。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区设计能够实现对乔木、灌木及草本等原生态景观的保护。通过景观设计师的设计,原生态景观能够融入到整个旅游景区的景观中,这不仅能够达到旅游景区的景观性标准,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1.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观设计,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在充分遵循生态理念与原则基础上,结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而进行旅游景区设计,不仅能满足当代社会对旅游景区景观观赏性与功能性的需求,还能从人类长远发展利益考虑,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传统景观设计相比,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观设计,不仅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且还能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增强旅游景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这是旅游景区设计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的应用方法
2.1 保留与再利用
保留与再利用是目前旅游景区设计的主要方法。在“人工造景”兴起之时,大量的原生态景观被破坏,单纯依靠科技手段所营造出的所谓“景观”,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为了能够迎合游客对景区景观设计需求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景区要对景观进行重新设计,很多已经建成但景观性较差的景观有可能被拆除。在这些景观被拆除前,景区可以通过对已有景观的保留与再利用,使其与原生态景观有效融合,构建生态性旅游景观。
2.2 生态发展优先
在对旅游景区设计时,设计师想要实现对原生态景观的有效应用,就要坚持生态发展优先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态景观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发展作贡献。如云南省楚雄紫溪山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较适宜茶花、杜鹃花等花卉生长的优势,在林中空地上新建设80hm2的茶花园及100hm2的杜鹃花园,既保护了生态,又增添了自然景观,每年春节前后,姹紫嫣红的花儿竞相绽放,与周围茂密苍翠的森林一起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紫溪山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在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遵循了生态发展优先的原则,在旅游景区原生态景观设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3 遵循自然规律
遵循自然规律是保证原生态景观自然状态的基本要求。在旅游景区设计中,景区要实现对原生态景观的利用,就必须遵循原生态景观的自然发展规律,使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得以发挥。从景区的效益角度分析,遵循自然规律能够大大节约景区在恢复自身生态环境状态方面的成本。以云南省楚雄紫溪山森林公园里的“万松林”和“茶花园”2个景点为例:“万松林”只在原有生态景观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细微、有效的调整,使原本性质单一的松树变成了景观群落,同时又不破坏松树的生长环境。而“茶花园”的建设是因势造景,没有采伐景区周围的林木,只在林中空地见缝插针地定植上相应的茶花苗木,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这2处景点的景观设计遵循了自然规律,提升了紫溪山的旅游价值,这一景观设计理念值得借鉴。
2.4 借助科技手段
从当前的旅游景区设计需求看,适当借助科学手段,有利于把景区的生态环境展示给游客。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与生态景区建设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两者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融合,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如楚雄禄丰世界恐龙谷景区,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恐龙化石及发现地原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为游客展示了恐龙生活时代的情景及灭绝的原因,使游客身临其境,在游玩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快乐。此外,一些生态材质及低耗能技术在该景区的应用,为景区增添了新的亮点,类似科技手段的融入,提升了景观效果及质量,使景区倍受游客青睐。
关键词 厂区绿化;游园景观;规划设计;宝鸡石油机械厂;科技花园
中图分类号 S7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14-02
随着工业发展及其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其认识与了解也逐渐加强,不仅更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关注生产与生活环境的营造。工厂区通常容易产生各类污染,如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为了改善厂区环境,提升企业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质量水平,应对厂区进行绿化[1-2]。通过工厂游园的设计与营造,不仅可以达到绿化的目的,而且能提升企业形象,还能为企业职工提供休闲娱乐、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不同的厂区条件,可以针对性地规划相应形式的游园。灵活运用园林造景元素,因地制宜,可在规则式布局的基础上设计花坛、雕塑等,与邻近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采用自然式布局,设计草坪、树丛等体现自然地形的变化与特色[3]。现以宝鸡石油机械厂科技花园设计为例,探索厂区游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宝鸡市金台区概况
宝鸡市金台区北倚渭北黄土台原,南临渭河,西靠陇山余脉,东向渭水谷地延伸。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为556.2~840.0 m。该地区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控制,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是关中降水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00~2 200 h,日照较充足,平均气温最高达12~14 ℃(渭河平原谷地)。
2 厂区绿化的要求
2.1 增加绿化空间
因为工厂用地紧凑,所以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增加绿量,就必须灵活运用绿化布置手法,可以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尽可能有效利用空间进行绿化。栽种花草树木宜遵循“见缝插绿”“找缝插绿”“寸土必争”的原则,有效扩展厂区绿化面积。
2.2 改善厂区环境
与居民区、机关单位、一般市区绿化不同,厂区绿化有其自身特点。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绿化植物品种。在产生污染的厂区,应适当运用对废气、粉尘有一定吸附作用的植物进行种植,在绿化环境的同时,降低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
2.3 企业生产安全
工厂区域内通常布设有各类管线,地上、地下及空中都有分布,厂区内的建筑物其用途与性质也各不相同,加之道路交错纵横,这就要求厂区的绿化必须对各类管线、建筑设施的功用职能进行考虑,根据工厂特点和总平面布置中不同功能用地的要求进行绿化,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增加绿化面积,为绿化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必须科学确定绿化植物的栽植距离、密度和面积等[4]。否则不但不能取得绿化设计的效果,反而会给工厂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潜在危险,如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或阻碍了污染物扩散等不良后果[5]。
3 项目设计
立意: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上,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体现为布局上的方整、规则;工余生活、艺术形式上,生动活泼、清新疏朗、丰富多彩,体现为形式上的抽象、随意。设计结合学术与艺术之间的相隔性,由具体、方整、规则和抽象、随意、自然的2块绿地组成,以充分表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题。主要构筑物均采用现代化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构筑,取其量轻、质优、色亮、形好的特点。植物配置设计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并贯穿多种花灌木、宿根花卉,形成丰富的林下景观。花坛、嵌草、铺装、花带、拼图形成流动色块,以便科研人员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缓解、放松。以现代气息浓郁、富有科技含量的园林造景手法塑造出充满活力、开阔舒展、简洁优美、气韵连贯的生态景观环境,烘托、完善科技楼的现代整体风貌,向来宾展示新兴科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3.1 设计构思
针对宝鸡石油机械厂的实际情况,在遵循厂区绿化基本规律的同时,突出科技花园的鲜明特色。以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安静、舒心的工作环境为主要目的,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强化科技文化气息、淡化一般游赏功能。采用乔、灌、花、草、藤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美化形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清新、典雅、疏朗、明快的气氛营造,通过建筑小品规律有序的布局、植物科学合理的配置,构筑以下意境:一是科技工作者高风亮节、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甘当人梯;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着力表现艰难的转化过程;三是科技新成果带来的满堂花红、五彩缤纷、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3.2 功能分区
3.2.1 科技攻关耕耘区(图1,左侧部分)。位于科技楼、检测中心前的西部景区,在其中心部位即对应2座建筑主轴线处建1座科技标志,成为该景区的构图中心。科技标志基座设计为圆形台基,几层踏步托出标志的显要地位,扇形旱喷泉(跌水)绕塔基西侧而设,牵牛花型的现代自动控制喷泉开启时,则琼飞玉溅、水雾氤氲,既是集喷水、音乐、灯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水景,更衬托出凌波塔身的轻盈挺拔。塔基另三侧用发光地板拼图,由一组折线旋抽象成为花瓣造型,形成了西部主轴线的景观序列。科技标志及水池西侧由折线构成的园路及花坛空间,既与用地形状相适应,又与水池的弧线形成对比,以求得刚柔相济的景观艺术效果。设置5处景点:波光荡漾、三足鼎立、辛勤耕耘、默默无闻、甘当人梯。其中,三足鼎立科技标志寓意: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石油机械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全球)。
3.2.2 科技转化过渡区(图1,中间部分)。在花园中部留出大片绿地,主景为1座不锈钢抽象雕塑,基座为四面八方形。科技标志在西,突出礼仪标志的作用;抽象雕塑在东,标示出安逸气氛,各自成为所在景区的一个重点,中间为开阔草坪,相互资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景观效应。设置4处景点:回顾过去、同甘共苦、展望未来、精益求精。其中,精益求精抽象雕像寓意:四面八方基座示意科学技术不分国界、区界,广蓄并收,打好基础;中部虽扭曲但螺旋上升示意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艰难程度;上部为腾空飞旋状,示意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丰硕成果。
3.2.3 科技成果腾飞区。东部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在南、北两侧分别设置圆形亭组广场和拱形花架,中央采用垂直绿化方式,可以达到转换视线的效果,设置5处景点:藤萝掩映、竹林幽径、落英缤纷、满堂花红、硕果累累。台阶、广场舒展自然,由直线和波浪线组成,形式曲折绵延,加上几块山石点缀,体现质朴方峻的特色,增加了几分野趣。
3.3 植物配置
虽然3处景区在风格上侧重有所不同,但对植物景观的塑造仍然力求完整统一、简洁明快。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避免交叠扭结,突出高、中、低的层次感,常绿、落叶乔木或为背景,或为孤赏,绿荫垂坪、枝叶婆娑,成为绿色景观中的骨干,花带流畅连贯,草坪完整开阔,绿篱色块点缀其间。以绿篱色块及花带铺垫空间层次,以花卉烘托主景科技标志塔及不锈钢雕塑,植物景观选用红叶小檗、华山松、红枫、鹅掌楸、三角兰、龙柏、桂花、珍珠黄杨、及美人梅等宜于塑造现代园林景观的植物材料,以地被、草坪映衬美人梅、桂花、鹅掌楸、华山松,以桧柏、金丝垂柳、金枝槐为背景,景观要素明确,植物材料各尽其用、绝不混杂,成功地渲染出科技花园整体规划的现代园林艺术风格。
4 结语
厂区绿化是促进物质生产和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仅能够调节温湿度,净化大气环境,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还能保证设备的精密度以及检测质量,可以吸碳吐氧,无偿地向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保证和改善生态环境,利于职工身心健康,这意味着促进生产力的再生产;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组织建筑空间,形成层次各异的姿容,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游园特色景观贵在根据用地现状,因地制宜地采用对称式、自然式或综合式,以突出庄重大方、简洁、严整的气氛。景物布置上应注意散而不乱、多而不杂,主景明确。可以用中心大花坛、喷水池、假山或主题雕塑做构图中心主题,采用铺筑地面,并以花草、盆景、建筑小品互相联系、彼此呼应,形成完整的活动空间。以使绿化与厂区总平面布置相协调,真正达到保护、改善和美化厂区环境的要求[6]。
5 参考文献
[1] 王秋涛,夏彦辉,王彩芬.工厂绿化设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70-71,73.
[2] 郭丽.厂区绿化实践与探讨[J].新疆林业,2008(1):32-33.
[3] 曾海祥.初探厂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141.
[4] 金先宝.简论厂区绿化应遵循的原则和设计要求[J].安徽林业,2010(1):30-31.
关键词:生态景区,旅游管理,社区参与,积极作用
一、生态旅游与社区参与的界定
1.1生态旅游的概述
从自然保护的角度分析,生态旅游主要是指“为了对某一个地区的自然、文化、历史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而有目的的到该自然区内所进行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的居民得到利益。”
1.2社区参与的概述
社区参与,就是社区的居民对所在区域内的生态旅游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所施加的影响或者直接参加了生态旅游从开发到发展的全过程,并对发展成果进行分享。社区参与最主要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的各项事物;社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所以只有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和管理,才能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有效的整合社区的各项资源,实现社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
二、社区参与神态旅游的内容以及发展
2.1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社区参与和生态旅游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得出:社区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应该参与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监测和旅游利益分配的全过程,以促进生态旅游和社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2.2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
2.2.1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防治经济漏洞、切实的保护好当地的传统文化。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主要是指当地社区确实拥有和管理生态旅游事业,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切实的保证大部分的利益收入保留在社区的内部,以达到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促进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目标。
2.2.2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的特征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的管理中,社区对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控制权和决定权,直接参与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旅游业的收入大部分保留在社区的内部,直接参与旅游业管理的社区居民能够获益,还要通过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以提高社区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通过社区居民直接对旅游管理的参与,能够促进当地自然患者的可持续发展,大幅度的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1社区参与是生态的主要特点
生态旅游与生俱来的有四个基本的特点,它们分别是:首先生态旅游的发展不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相反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提升人们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增强人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其次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不是以牺牲旅游区域内的传统历史文化为代价,而是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促进当地传统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或者珍贵遗址的保护,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3.2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内涵的一部分
生态旅游的定义,在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条例中明确规定“生态旅游就是既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又能够起到维系当地人们生活责任的旅游活动”,并且当地社区的参与已经成为衡量生态旅游的一种主要的标准。
生态旅游不是单纯的自然旅游,它更多的包含了责任、保护、教育、社区参与等理念。
3.3社区参与是实现生态旅游目标的最佳途径
生态旅游能够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合理有效利用旅游资源的关键途径,也是对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旅游运作的理想境界。生态旅游应该满足对旅游资源实施保护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实现群社区参与。
四、生态旅游管理中社区参与的促进作用
4.1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着眼点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管理,当地的居民可以直接从事生态旅游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经营活动,社区居民能够从中直接获取利益,以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从这个角度分析,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脱贫致富”。
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能够为当地的居民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当地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4.2以旅游业的发展为着眼点
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自然景观,其二是传统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而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开发和发展程度主要室友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实施和保护决定的。很多的旅游走出去,都希望见到没有见过的东西,浏览没有见过的风景,感受未曾见过的民俗,所以旅游到达一个地方,更愿意使用当地独具特色的设施,和当地的人们接触,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中。
4.3以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为着眼点
在旅游业中,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社区居民的参与确实该矛盾迎刃而解。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可使他们从依靠、消耗资源维持生活,到从事自然资源的管理开发工作,这从根本上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也缓解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与此同时,社区居民通过生态旅游的教育理念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加之,从而是生活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总结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旅游开放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在发展生态旅游时,管理的重要责任应该落在当地社区的肩上,积极的鼓励当地社区的参与,努力的营造社区管理模式,使生态旅游项目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玉钧,生态旅游管理框架分析[N],中国旅游报,2008-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