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绿色营销成功案例8篇

时间:2023-12-18 10:04: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绿色营销成功案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色营销成功案例

篇1

(一)目前市场人才的需求

市场营销人员更应具备社会营销观念、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与适应性等。鉴于以上分析,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生源的素质特点结合市场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因材施教,合理定位,研制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绿色课程。

(二)市场营销专业绿色课程设置的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绿色课程设置要体现突出绿色理念、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强化能力、简易可行等特点,即要遵循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及可行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课程设置要以大学绿色教育的目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全方位体现和提升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整体性原则要求大学绿色教育各类课程绝不仅仅是模块式的机械堆砌,应构成内在的联系,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渗透性原则主要是基于大学绿色教育是一种理念,必然渗透、融入到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藉此对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充实,才能促使所有学生都受到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的教育。前瞻性原则是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应尽可能地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前沿。可行性原则指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公共基础教育,它应和环境类的专业教育有所区别。要求大学绿色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既体现绿色教育理念,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通过几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树立起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观。

二、市场营销专业绿色课程体系设置

加强独立学院绿色教育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中得到体现,要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要开设与将来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学生具备绿色的环境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另外在所有专业的课程中,都应渗透环保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环境伦理、环境素养。

(一)公共课

绿色教育课程总目标是课程设置体现“文理交融,技能过硬,学以致用,用中求通”,在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方面,一般开设4-5门绿色课程,重在比较全面地介绍国内外关注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对策等内容。如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讲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学导论》、《环境与人类健康》、《环境与人类社会》和《环境保护概论》等课程中挑选4-5门作为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判断和处理环境问题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还可将环境教育渗透在不同学科中,在公共基础课中将绿色教育方面的内容渗透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的教学中。绿色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环境知识的学习和环境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在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课

篇2

关键词:营销专业人才;绿色环保;自然资源;竞争优势

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既要认真学习课堂理论知识,又要结合现实进行实践。要明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消费和投资时都自觉节约资源,打造绿色环保。可见,绿色营销这个字眼被更多眼光长远的营销人才和企业所重视。纵观内销市场和出口市场,绿色营销不但是一种战略,更应该落到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在大众传播新的理念技术的同时,就要想到推广,让消费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注重产品的绿色标识和社会影响,将产品的科学生产、无污染的制作流程、资源节约的有效利用充分表达清楚。这样,企业通过营销不但在资源的保护上立下汗马功劳,还为购买者在提高生活品质上做出了贡献,让人们在安全地使用产品的时候优化生活品质。

那么,营销过程中的大中小型企业,如何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呢?

一、通过设计和替代材料达到以绿色产品为核心

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否稳定,在市场上竞争优势是否明显,就要看企业的营销产品是否过硬,因为绿色营销的首要研究对象是绿色产品。企业所生产的绿色产品,要能达到用户使用要求,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由于传统观念影响,人们一直青睐习惯的产品。但换个角度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营销上看,很多产品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可供开采的有限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味地依赖自然资源,必然导致无料可用,这种情况下环保产品就会应时而生。不少行业都在寻找合适的替代产品,一些领域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经过长时间检验也证明了是很好的替代品。在睢宁,就有一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他们“低碳战略”时,也强调原材料的取用在设计作品过程中就已经选择好了,实现绿色环保材料来取代天然材料,资源得到无限利用。这样,企业在做产品的时候就相当于增加了产品的品牌效益,这种大动作应值得业内人士效法。相信随着绿色风潮的发展,传统的营销市场将会逐步被取代。就眼前来看,绿色营销必然导致产品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线也是大幅度的挑战。但是如果眼光放长远,人们不难发现,环境保护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脉搏,企业能未雨绸缪进行绿色营销,会抢占先机,赢得更大的收获。

二、通过技术创新达到绿色服务

人类经济高速发展,换来的是有限资源的匮乏,自然环境这一块是满目疮痍。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创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在做绿色服务的时候,由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看,制造业企业价值实现的途径应是提供服务。这样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寿命,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给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容易回收和再利用。可见,这样做减少了物品的过度周转,从而减少了资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一部分领域的行业专家通过高端的创新技术,保证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又能够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让再生产品具备了消费者的要求,又能够充分利用剩余的资源。人类生活必需品不断地需要科技创新改进,企业环保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命脉。企业能高瞻远瞩,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发展,必然会创造绿色经营市场的销售高峰。

三、通过互通传播达到绿色设计目的

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很早就被模式化,各行业不断推陈出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大企业在品牌的推广过程中没有创新,明星代言下的电影广告植入、电视噱头,这种没有个性化的诠释早就淡出消费者眼球。个别明星代言出现一些副作用,其宣传效果就不会立竿见影,这就要求企业探索更多样化的品牌传播方式。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绿色理念,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结合行业特点,在产品绿色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材料的绿色化。这是因为绿色材料除具备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外,最大的优势是对环境污染少,可循环利用。某些企业为了使产品性能可靠并具有更少的制造和装配费用,绿色设计的目标之一便是要使产品易于加工和装配。产品达到出厂要求后,在传播中应当重视与消费者的互动。为了增加传播过程中的可信程度,就要采取让消费者所接受的保持开放过程和透明价格,这样的传播更为消费者所接受。例如,企业可以举行一些开放参观等公益活动,让潜在客户、新闻媒体与厂家深入接触,参观制作流程,奠定绿色消费的坚实基础。但是,这么做的时候,企业要有足够的实力,不能王婆卖瓜,让新闻媒体、各个行业协会组织、权威研究机构等去做权威的。同时,在微信、微博、网络游戏等新媒体中,构建和客户的层层互动。企业为诠释绿色品牌形象,应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和支持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活动。

例如,某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就是很好的绿色营销成功案例。因为消费者对它的新技术并不了解,它便以混合动力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站,以各种形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向接受能力超前的消费者,传播技术的先进理念;向具有环保观念的消费者,渗透的是产品的排放超低;对省钱一族的人士,就主打维修成本和耗油量是多么的经济实用。通过为期三年的互动的对话,结果成交量大增。厂家能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做产品需求,针对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客户的潜在消费观念,是绿色营销成功的必经之路。

篇3

关键词:碳金融;绿色金融;兴业银行;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8-0035-05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外碳金融的迅速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与此相应,在英国政府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迅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虽然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的《银行界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就明确提出,环境保护应当置于银行金融决策的核心位置,但由于自身的运作并不直接涉及碳排放问题,金融业曾经一度置身于气候变化问题之外。然而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推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了。一方面,公众对于金融业在环境问题上的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另一方面,低碳经济也给金融部门提供了巨大商机。

由此,“绿色金融”概念应运而生,它的一个具体化就是“赤道原则”,也是一套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自2003年诞生后至今,赤道原则将相对模糊的绿色金融概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规则,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一个行业惯例。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用更加具体的“碳金融”来表达相关活动,即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

通常来看,国际范围内的碳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碳交易”市场机制,包括基于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二是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资本介入的碳金融活动。三是碳排放期货、期权市场,尤其是《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排放信用之类的环保衍生品逐渐成为西方机构投资者热衷的新兴交易品种。四是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创新。在初期,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的常见途径是为碳交易提供贷款支持和中介服务,此后则逐渐发展出多种方式,包括设计和提供各种碳金融零售产品,以及为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服务。

在发展碳金融业务方面。国外许多机构做出了有益的创新尝试(见表1)。

2、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面临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中国在维护生态安全与发展方面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也已经承诺要承担一定的国际减排义务,因此,碳金融在中国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迄今为止,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在境外展开,而国内金融业进行的碳金融活动,主要是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各类相关业务。2008年初,中国银监会《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至此,“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措施的基本规则都初步落实,标志着中国的碳金融制度初具框架。其中:“绿色信贷”重在源头把关,对重污染企业釜底抽薪:“绿色保险”通过强迫高环境风险企业购买保险,旨在消除污染事故发生后“企业获利、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弊端;“绿色证券”则对试图上市融资的企业设置环保门槛,并通过环境信息公开的手段,对公司上市后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管。

实际上,国内碳金融活动的核心内容。一直是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随着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不断出台,银行业对绿色信贷也更加关注。总的来看,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一方面,许多违法企业已难以得到贷款,另一方面,在推行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或机构等,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手段,从而有效地扩大了这些行业或企业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同时,发展绿色信贷对银行也大有裨益:一则,可以降低银行的潜在风险,因为如果企业由于环保原因被停产或关闭,会大幅提高银行的信贷不良率;二则,绿色信贷项目将为银行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是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的有利手段之一:三则,绿色信贷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是未来银行业竞争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由于绿色信贷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而且当前在统计银行贷款投向时,也并未对“绿色贷款”单独进行统计,因此还难以判断这一市场的规模。当然,尽管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但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较小,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绿色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此外,在目前的政策和监管体制下,商业银行不被允许直接投资于低碳经济项目,也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碳交易排放权的买卖,这样,银行参与碳金融的现实切入点,除了绿色信贷业务之外,还有对参与碳排放交易的项目方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具体而言,国内银行可以利用其在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优势,为企业联系境外潜在的CERs(Certifieated Emission Reduction,核准后的减排量)买家,或者协助企业合理规划项目的资金安排,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另外,国内银行也可根据政策及市场环境,推出与碳排放等指标挂钩的理财产品。事实上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已经有所突破。

总之,可以预计绿色信贷将成为中国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而影响绿色信贷发展的因素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商业银行自身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重视,二是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二、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以兴业银行为例

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中国经济转轨当中相对滞后的领域。金融企业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尚未普遍接受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导致绿色金融理念在金融业推行缓慢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就显得极为引人注目。

兴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最早是2006年5月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的“能源效率融资项目”,这让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双方签署的《损失分担协议》,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对于兴业银行而言,这类项目的回报是多重的。它不仅为其在市场上集聚了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让兴业银行熟悉了绿色信贷业务的操作,学习了国外机构先

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

此后,兴业银行对节能减排贷款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多种新型的产品模式,覆盖了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使用等各个环节。这些节能减排贷款模式突破了原有企业贷款注重担保条件、期限较短等固有缺陷,降低了贷款门槛,拓宽了贷款期限,使贷款期限最高可达5年,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现金流,而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对于那些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它们的融资难题。具体来看。兴业银行进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创新主要包括如下类型。

第一,项目企业直接融资模式。该模式针对的情况是,项目企业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自身发起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对现有设备及工艺进行更新和改进,或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线,从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在该模式下。兴业银行直接与项目企业建立融资合作关系,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融资方案。一个成功案例是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石泥制纯碱项目贷款(图1)。

第二,EMC(节能服务商)模式。在该模式下,融资企业为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能源合同管理公司对终端客户进行能源审计并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兴业银行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融资方案。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为节能客户提供能效服务与工程改造,进行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购。节能客户无需出资金,只需将节能效益部分与能源管理公司长期分享,从而大大降低了客户的成本与风险。合同完成后,高效的节能设备归客户所有。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是深圳市精彩实业有限公司的新都酒店节能改造项目贷款(图2)。

第三,金融租赁模式。在该模式下,金融租赁公司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终端用户)签订节能减排设备租赁合同后,向兴业银行提交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融资方案。此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与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合作。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彭桑普公司签署的安装改造合同提供的贷款(图3)。

第四,CDM项下信贷模式。CER是CDM项下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发达国家作为履行他们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量。兴业银行协助项目开发商项目进行开发、注册、交易,项目开发商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深圳相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梅州垃圾填埋场项目贷款(图4)。

第五,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节能设备制造商,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为扩大产能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提供项目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项目贷款(图5)。

第六,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节能项目的采购方。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买方向兴业银行提出贷款融资申请,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进行审核。提供融资方案。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深圳市安泰工贸有限公司节能改造项目贷款(图6)。

第七,公共事业服务商信贷模式。融资企业为公共事业服务商提供服务的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向兴业银行申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兴业银行审核后,向终端用户提供融资方案,方案的实施将会扩大公共事业服务商的服务领域。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有湘潭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对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燃煤锅炉房改造项目贷款(图7)。

在实践中,通过大力推动碳金融业务的创新,兴业银行不仅自身获得了稳定的贷款利息收入,而且充分体现出作为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社会形象更加良好,从而获得巨大的企业品牌效应。

三、中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1、遇到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这就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了绿色信贷执行效果。

(2)市场问题。绿色信贷的需求仍然有限,这种需求不足很可能构成巨大障碍,即:一方面,缺乏需求使得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的收入难以弥补固定投入,从而降低银行提供相关业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供给不足,又会进一步降低市场需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技术问题。与普通信贷项目不同,绿色信贷需要对项目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做出可靠的判断,而银行人员常常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并且市场中的相关技术评估服务也比较缺乏,这经常迫使银行最终放弃特定的“低碳经济”项目。

(4)成本问题。在需求有限的新兴节能减排市场,前期市场投入成为重要的进入壁垒,并且绿色信贷主要是针对技术改造项目,其金额较小,银行所获得利润更低。因此,如果银行自身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那么其相关项目收入甚至可能无法弥补可变成本,这会导致市场严重萎缩。

(5)风险控制问题。绿色信贷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这也带来了更高的风险。为此,银行除了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准确判断之外。还要防范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这就对绿色信贷项目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2、发展前景。

目前,国际碳排放市场的规模在持续增长。据预测。2012年时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总值将达到2.2万亿美元,而2050年将达到15到30万亿美元之间的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无疑会在上述市场中获得相应的份额,而这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则是巨大的商机。同时,人们对国内绿色信贷市场前景的信心,还来自于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一方面,节能减排已经被中国政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碳减排40%到45%。

现在,愈来愈多的银行认识到,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谋求银行自身经济利益是不矛盾的。对银行来说,未来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将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传统的绿色信贷领域。由于未来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将为清洁能源生产、环保设备制造行业、污水处理企业等带来巨大商机,这些领域将是绿色信贷业务介入的重点。另一方面是相关的中间业务,可以预计银行将在推动与企业的融资业务合作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加大信贷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为低碳经济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除了银行业之外,证券业、保险业也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其中,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将成为绿色保险的主要内容。而绿色证券则表现为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过程中,将必须符合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等也将成为碳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它们会通过股权投资或者项目直接投资,从而推动低碳经济项目的建设并从中获得合理回报。

3、政策应对。

面对全球碳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应尽快“进入角色”。

第一,从政府和监管部门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全面提升国内碳金融的发展水平。具体而言,一是应加强绿色信贷需求的培育,改革价格、税收、环保等体制,为绿色信贷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促进行业规则或惯例的统一,协调绿色信贷业务中的内容、标准和程序,从而便于相关交易有可靠的预期和参照。三是增加政府投入和推动,提高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项目的技术水平。四是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支持银行业在碳金融方面的业务创新。

篇4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思维;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不断深入,新的经济时期也随之而来。如此就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在新经济时代策略的制定要体现出创新能力及现代化。在此前提之下,企业的需对自身的发展策略及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抓住各种机会,加快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的形成,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及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而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经济新金融”能够对中国启动消费起到无以伦比的促进作用。对各种创新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于传统的经济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现如今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发展模式,新经济时期人类文化作为发展的主体,产业链条也不断加以创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实现了各部分的有效沟通,是逐步实现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重要途径[1]。

二、当前企业市场营销当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其一,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对市场营销方法的创新不够重视,总是模仿国外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拥有很多优秀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我国对这些优秀和成功案例进行引进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形势,没有在引入后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和对消费者对企业生产产品的要求,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先进的市场影响方法。其二,很多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观念上并没有做出有效的改变。当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并没有彻底摒弃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当中,消费者始终占据的都是最核心的位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而开展的。很多企业认为只有跟紧流行,就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就会出现跟风生产的情况。最后就会导致市场经济供大于求,由此看来,流行并不代表着都是消费者的需求,盲目的跟风就会将企业推向一个被动的地位。其三,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营销道德。企业的诚信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当前有一部分企业只重视经济方面的效益问题,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道德底线。企业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消费者的权益等方面都不会受到任何考虑,这样就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形势

(一)网络技术支持下电商业空前发展

将网络技术作为发展的依托,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空前壮大,互联网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走进了人们日常的生活,网上购物消费的群体数量不断上升,借助网络交易进行消费服务也成为主流消费形式,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企业不能固守成规依旧沿用传统的营销策略,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市营策略的调整及创新,将新思维应用于市场营销中,如此方能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才能拥有更广泛的消费者,形成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一对一服务模式。

(二)激烈市场竞争的冲击

我国现阶段实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机制,各个企业已经融入到市场之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从客观上说,消费者在消费品选择上更多元化,如此,产品生产主体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冲击,价格战也将愈演愈烈,同一行业的商品选择性变多[2]。在这样的冲击性,企业要想完成销售目标,就需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发展要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方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冲击上平稳前行。

(三)绿色环保理念的推行

人们对社会及能源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绿色环保的意识不断加深,现代人的生活中对绿色环保新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种理念已经不知不觉融入到日常的消费之中,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开始更多的关注环保产品,这也为企业的生产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对传统模式进行改变,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顺应时展的需求,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3]。

四、市场营销战略的现代化

(一)对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创新

创新成为各个各业的持续发展的主题,在企业市营战略制定中同样受用,在产品营销市场不断转变的今天,传统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出现营销效果不理想,在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进行创新改革是一条必经之路。通过创新改革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创造与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改变原有的B2C模式,用更为合理的B2B模式取代,将竞争重心转移到产品功能性及售后服务上。新型的营销模式为市营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态,并对市场的进行分析及预期,保证企业产品的定位精准,充分发挥商标的作用,注重产品品牌价值的体现。B2B营销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企业经济用途决定产品价值;对顾客市场支配能力更强,尽可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关键客户管理及影响购买决策有关人员为销售重点;销售过程具有复杂性,销售各部门、各环节都包含其中;买卖双方对产品价格共同协商;渠道管理随供应链的变动而改变。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不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选择电商平台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愈来愈多,这也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度指明了新的方向。目前各类营销型企业已经涉足电子商务渠道,电商平台的发展对传统营销模式是一种强烈的冲击,虽然电子商务模式在利益获取上较低,但是能够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提升产品品牌效应。除此之外,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产品销售市场中,运产品主要有三大销售形式,即为营商定制、厂商连锁店专卖、网络销售,电子商务也为产品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同时电子商务模式能够缩短销售周期,降低了库存挤压危机[4]。例如在我国电商中做的比较成功的苏宁易购,在电器贸易经营中,从传统的销售模式转为传统模式与电商模式共同营销的模式。苏宁环球集团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进而实现消费需求的精准定位,促进家电行业“柔性生产”成为2016年苏宁易购营销的显著特点。苏宁环球集团更是史无前例的在行业内发出首批数千万台家电单品标书。今年苏宁O2O渠道上的优势更为明显,苏宁易购互联网平台运营情况良好,提倡家电战略品牌开设官方旗舰店,苏宁SDI系统的用户数据及行为轨迹将与品牌商实现完全共享,扩大家电行业电商购物的占有率。2016年苏宁还将推出苏宁易购天猫独立频道项目,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无疑于强强联合,同时更利于用户数据的收集。苏宁环球集团在目前全国已有191个全国售后服务中心、5500家售后网点的基础之上,完成覆盖30多个省会/直辖市至少39家云店售后体验中心的骨干网络搭建工作。资料显示,去年苏宁线上平台商品交易总规模达502.75亿元,同比增长94.93%。

(三)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产品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市场营销成为竞争的核心内容,故此,企业需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重点在于产品,产品的质量及性能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关键要素,产品与消费者的购买诉求高度匹配才能激发购买欲望,通过品牌优势的发挥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5]。除此之外,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特别是对参与国家贸易的企业来说,企业销售人员具有专业的国际贸易水平,企业内部再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制度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而提升国际贸易人才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人才的培训体系要相对健全,保证在市场营销上有源源不断的新思维及新模式注入,进而保证企业在市场营销上的决策具有科学性及准确性,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实行绿色营销的理念

新经济形势发展之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观念也愈加强烈,健康绿色生活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消费品的选择上也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产品。面对时展及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在市场营销策略上要向绿色营销的理念上发展,将社会大众的利益放于首位,进行绿色营销、人性化营销及服务营销,以此引起大众消费群体的关注。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认识到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主体意识及维权意识均在上升,对于产品的选择更愿意选择无公害、零污染的产品[6]。故此,企业无论是在生产还是产品包装上,都要将绿色营销的理念落实其中,同时加大绿色环保产品的宣传力度,得到更多大众消费者的认同,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打造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满足时展的需求。

结语

总而言之,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就需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创新,在市场调研工作上做足功夫,给予产品服务高度的重视,组建高素质、思维活跃的专业化营销团队。唯有如此,企业营销策略方能向品牌化、创新化、网络化及环保化的方向发展,提升企业营销及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经济自由竞争体制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46.

[2]黄灏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143+144.

[3]金玲芳.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思维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07):248.

[4]王楠.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路探讨[J].现代商业,2014(12):41+42.

[5]甘文雨.对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及战略新思维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09):66+67.

篇5

关键词:城市营销品牌持续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为了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城市就必须具备吸引企业、投资者、居民和旅游者的能力。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城市竞争日愈激烈,城市营销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城市就跟产品一样,它的诉求也必须具备动人的魅力,并透过准确的传播渠道,将信息传送给目标群体。经营城市的理念也开始流行。

城市营销的内涵最早应该可以从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的“地方营销”的概念谈起。科特勒教授认为,“地方营销”即将地方视为企业,将地方的资源和未来视为产品,分析它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它在全球性竞争中的强项与弱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确定它的目标市场,包括目标人口、目标产业以及目标区域,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创造、包装和营销的过程。

一、发掘城市特色,构建城市品牌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清晰的表明每个城市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正如重庆的吊脚楼之于江南水乡皇家园林,川西丹巴的碉楼朴实之于故宫的金碧辉煌,而这些特质也正是设定明确的城市发展远景、目标与策略、以及有效的城市营销执行计划之重要依据。各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城市资源、文化、城市魅力和优势所在,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居住环境、人才环境、自然环境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关键是发挥所长,找到自己的战略价值所在,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地位。

当今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特色危机。基本上哪里都大同小异。吊脚楼消失了,代之于同样的钢筋水泥、江南水乡的婉约不再,代之于玻璃幕墙强烈反光。很多城市为了加快发展,“邯郸学步”盲目照搬他人经验,没有和自身的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到头来反而找不到自己的特色和方向,最终将给城市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导致城市品牌建设表面化、同质化,从而削弱了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城市营销一定要把自己的文化根基、底蕴充分的发扬。地球只有一个,但文化却是多元的、多样的,城市特色孕育多种多样的特征,有传统的特色,有民族的特色,有景观环境的特色,有产业功能的特色等等,所以不要认为我们搞特色就很复杂,每个城市所取得地位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可以挖掘出来。

这一点,博鳌无疑是一个做的很好的城市之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渔村,以1998年金融危机后的亚洲需要确立亚洲价值,并在中国创造一个永久性的国际会议会址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阳光、空气、绿色植物带水域景观的自然资源,打造高尔夫与休闲主题的商业化运作,一跃而成为一个国际会议城市品牌。

二、借势地标型建筑推广城市品牌

城市的地标性项目在塑造形象与辨识认知上,也有它一定程度的营销功能。国际间大部份的著名城市也都拥有他们的地标型建筑物,例如,纽约的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巴黎的罗浮宫、凯旋门、巴黎铁塔,伦敦的泰晤士河塔桥、国会大厦,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外滩欧式古典楼群,北京的紫禁城…等等。对一座现代城市来讲, 其建筑属性和视觉效应都是城市结构中较经典的特质部份, 也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象征模式。

地标性建物同样是观光旅游的促销亮点,迪拜就是个经典案例,该城市采用了过去新加坡的模式,利用刻意打造出来的环境,并施以营销手法促销城市,成功地引进了许多外来的投资。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建物一幢接一幢地从地平线上升起,为迪拜打造出举世皆知的城市形象,同时也变成了全球性的旅游目的地。新兴城市应用这种策略,一开始就必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城市感觉’,计划性地发展基础建设、塑造城市形象,最终则形成吸引‘人’与资金的‘产品’。该策略也有它的缺陷,就是得持续不断地努力更新老区。迪拜的案例也同时告诉我们,透过建筑项目塑造城市形象,一样适用于城市老化的重新改造。

三、利用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

从《同一首歌》到《欢乐中国行》节目在得到全国各地方政府的热烈拥趸,再到日益竞争的奥运会申办,就充分表明大型活动,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在“营销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文化、体育对城市的品牌营销与差异化营销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甚至成为一些旧城改造的催化剂。

承办奥运会除了可以透过媒体传播达到促销目的之外,主办城市还可在明确的时间内强化各项建设,创造更多的周边经济效益。其次,超大型活动可以促进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城市寻求更具竞争力的优势。

巴塞罗纳就是城市营销典型成功案例,1992年在该市举办的奥运会远不只是一项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当局借由这次活动的机会,重新改造城市,并于奥运会后,透过营销策略的运行,持续举办一系列大型的国际性活动,使巴塞罗纳成功的转型成“欧洲的娱乐与文化中心”。此后在西班牙,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与体育俱乐部日益成为城市提升吸引力的必要工具。这才是巴塞罗纳城市营销的最终目标。

而我国的昆明素有“春城”美誉,趁举办1999年世博会把云南从一个烟草大省变成一个生物植物王国大省,从而形成转型,成功完成了城市的经济转型和新形象定位,拓展了城市品牌的深度和广度。

四、注重城市营销的创新性,促进城市持续发展。

篇6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交叉应用科学,它研究和探讨满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是它的特点。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主要有: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为基础的4P营销理论;以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Consumerneeds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为基础的4C营销理论;将广告活动、公关宣传活动、促销活动、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企业识别系统(CI系统)和直效行销等进行整合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等。90年代以后,营销学理论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大市场营销”、“内部营销”、“全球营销”、“关系营销”、“合作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为传统的营销理论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后,娱乐营销应运而生。

娱乐营销就是借助娱乐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与消费者的情感建立联系实现互动,将娱乐因素融入产品或服务,从而达到销售产品,建立忠诚客户的营销方式。“互动”是娱乐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活动的最显著特点。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娱乐营销是市场竞争白热化情况下营销创新的产物,这种注重知觉感受的营销方式,是对传统营销的颠覆与创新。娱乐营销所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以及生动性。

二、娱乐营销应遵循的原则

营销娱乐化的三个法则是:第一,将娱乐元素导入营销。将娱乐概念引入产品设计,使产品符合人性的需求。顾客购买某一种产品,并不单纯购买它的物理功能,顾客希望的是这种产品能够带来轻松休闲的享受。因此产品设计者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紧跟“乐趣导向消费”的趋势,以娱乐的眼光来考虑产品的功能设计,使产品更加人性化。第二,娱乐诉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产品宣传中加入娱乐成分,让顾客感觉产品更加熟悉、亲近,更容易接受,抓住顾客的注意力,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并形成持续消费的动力。第三,不断创造新的娱乐方式。娱乐的天性是喜新厌旧,因此一种娱乐方式很难一直占领先地位。消费者会不断去尝试新的方式,对一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可能很快觉得它不再新鲜,然后又去拥抱他认为更好的产品。当娱乐因素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时,企业必须培养创新的精神,不断创造出新的娱乐方式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娱乐需求。

娱乐营销的五个运作策略是:锁定策略——精确定义你所期望的客户群,迎合他们感情上的需要和对成功的期望。扩展策略——拓展体验,开发关联产品,给客户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以购买其他东西的方式来享受你所提供的感情上的联系。重复策略——创造一种客户和员工都想重复的体验。升级策略——说服客户在购买了一件东西以后,继续对这件东西投入更多的钱。更新策略——如果你与客户在感情上建立了联系,他们也将期待体验再次更新,保持神秘感,不断创新是持续成功的关键。总之,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要将焦点放在塑造客户的体验上,在体验的接触点注入娱乐的元素,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娱乐。

三、娱乐营销的成功案例—“超级女声”

连续三年的“超级女声”唱响大江南北,在全国影响逐年扩大,制造出了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等娱乐明星,主要媒体湖南卫视、主要广告投资商蒙牛乳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他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副产品经营商也赚得盆满钵溢。

“超级女声”得运行,完整包含了Content(内容)、Connect(参与)、Cost(成本)、Convergence(资源整合)、Channel(渠道)、Consumer(消费者)等六个方面。其成功精髓就在深刻把握住娱乐的本质,将原属小范围的娱乐、单向的娱乐、简单的娱乐变成一种全民性、互动性、内容丰富的娱乐。此次娱乐运动的营销化运作,将“超级女声”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四、我国娱乐营销的未来展望

篇7

信诺传播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诺传播),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进入到越来越多的会展活动当中,而企业的“掌舵者”曹秀华,也越来越多曝光于会展圈内,不仅获得“2011中国十大品牌女性”、“2010中国十大公关人物”等多项殊荣,而且带领信诺传播延续着富有创新的绿色会议概念,成为会展界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接受奉刊记者专访时,曹秀华典雅大方的言谈举止,更是透露出一个专业公关人的素养与魅力。

展会本身也是一种传播方式,是企业和机构建设品牌的舞台。这是曹秀华对会展业的观点,也为她未来的工作打开了一扇门。在中国,以“传播“定义服务内容的公司,大多数仅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是活跃在商业领域内的专业服务公司,在庞大的会展市场中所占份额还不大,但却培养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圈,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并培养了优质的供应商链条。“我们的服务品质和理念已达国际一流水准,人才发展越来越成熟,资源储备也越来越丰富,伴随着这个生态圈的成长,已逐步在会展业体现出自身的独特优势。”曹秀华向记者介绍。从发展趋势来看,会展行业中的传播类公司不但数量会越来越多,同时也会更多的参与到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并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影响会展业的未来,

曹秀华说到,信诺传播这一企业名称就意味着对客户的诚信和承诺。自创立以来,信诺一直以创新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客户在品牌传播上的需求,“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全方位的传播服务,并且与他们共同成长。”曹秀华微笑着向记者介绍。信诺传播是中国公关传播领域的领导性公关企业品牌,为客户提供品牌和市场整合传播解决方案,拥有数百人的专业团队,积累了超过10000个实战案例,是多元化传播方案的提供者与创新者,以及融合全球化视角的跨文化跨区域传播的实践者。

作为专业从事品牌营销、会议服务的信诺传播公司,经过近二十年的洗礼与积累,不仅在行业中占有很强的资源优势,而且企业的品牌化及专业度也都得到国内以及国际知名主办方的认可。“从业务构成上来看,信诺传播以体验传播为核心,整合活动、线上及线下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和广告等市场传播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传播解决方案。”曹秀华告诉记者。传播,定义的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和结果,从展会的角度来说,美好的过程就为成功的结果打下了坚实基础,并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做中国最具创造力的智慧型传播顾问公司是信诺传播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回顾信诺的发展过程,我认为,知识和创新是信诺传播的核心竞争力。”身为知名人士的曹秀华从来不掩饰对知识和创新的渴求。在众多活动中也能看到其活跃的身影,

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最为关心的事情,特别是在服务型行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曹秀华很早就启动了信诺传播的优势打造。基于服务世界先进品牌企业的成功案例,信诺传播了解并掌握跨文化品牌传播和服务的要领,经过与近百家全球500强企业的品牌对话,不仅有效开展了深度合作,进一步了解其国际知名品牌的诉求,也积累了大量稳定的政府及全球性资源。尤其与国际公关企业相比较,“我们扎根于中国文化,并希望成为具备国际化视野、理念和方法的本土传播品牌的领先者。”对于未来的目标,曹秀华显得非常自信。

从公关学角度来讲,如果会展成为一个传播功能,这个市场将是无穷大的。从中国接待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把市场重点放在了亚洲,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关活动开始落地中国。以曹秀华与国际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她分析认为,日益增长的大型知名客户对中国的会议环境存在以下需求:第一,需要良性竞争的市场,能够获得更高性价比的服务,当然这就需要一批极具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也需要优质的第三方供应商;第二,在二线城市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线城市已经无法满足个别会议及公关活动的举办需求,相反二线、三线甚至更多新的会议市场开始引起国外企业关注,并且开始将目光转向一些原先并不知名的城市和地区,这也反映出会议市场的特点。针对市场出现的变化,信诺传播也加快了转变步伐,用品牌开创出一条通往春天的路。

打造品牌不仅是企业未来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信诺传播服务客户的理念。企业建立品牌,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与消费者建立无论理性还是感性层面的长久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建立就要依托体验式传播平台的搭建。 “在这个平台上,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最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流、消费者不再只是传播的接受者,他们还是主动的传播者,是传播内容的创造者。”曹秀华说。在服务大多知名品牌性企业的同时,信诺传播的品牌也“开花结果”,譬如成功的服务甲骨文全球大会,也让信诺传播的品牌扬名百万。对于信诺传播来说,影响其品牌化的关键点,在于创造内容和体验:通过创建愉悦的内容,创造消费者主动参与和充分体验的机会,使消费者在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从而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印记。

篇8

关键词:品牌形象;企业营销;电视节目

《飞黄腾达》是美国NBC电视网从2002年开始推出的一档商业类真人秀。节目是在一群商界男士与商界女强人中,选择优胜者,成为美国著名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的徒弟。

《海尔兄弟》是一部大型国产动画片,讲述一对由智慧老人所创造的海尔兄弟环游世界。蕴含丰富的自然、历史、地理、人文等社会科学知识。

作为企业营销的两个成功案例,动画片《海尔兄弟》和《飞黄腾达》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两者都用文化营销的方式树立了品牌形象,给企业注入了不可多得的品牌价值。

一、内容关注度转化为品牌认知度

海尔集团80年代末不过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能在三十年内,迅速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家电企业,是一个难得的奇迹,海尔的成功离不开其成功的营销策略,海尔兄弟在这场树立企业形象的翻身仗中算是主力队员。

1995年,海尔集团投资6000万出品了这部以环球历险世界为主轴线,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的动画长片。

作为一次成功的企业营销,故事中的海尔兄弟智慧、诚实、进取、勇敢的形象也传递了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树立了海尔集团独特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一种标志,蕴涵着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可以帮助识别产品,对于品牌所有者来说,品牌是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

这部当时中国顶级的动画科普系列剧向小朋友传递了从古代文明到网络时代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海尔兄弟》中人物形象亲切生动,所阐述的道理浅显易懂,整个故事情节向上,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海尔兄弟》积极提倡正义、正直、勇敢、善良等价值观,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代表着海尔集团的品牌形象,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记住了海尔兄弟,看到海尔集团的商标即可联想到勇敢进取的海尔兄弟,运用光辉泛化的劝服方式,让消费者记住了海尔的品牌形象。

《飞黄腾达》同样是将地产公司作为主角,但更多的是在重塑特朗普的个人品牌形象。2016年2月3日,特朗普被提名贝尔和平奖。特朗普被提名是因为他主张的好战意识形态,他被提名引发舆论一片哗然。特朗普善于作秀,谙熟自我宣传之道。由于太过招摇,特朗普一度被认为是美国最讨厌的富翁。《飞黄腾达》运用和《海尔兄弟》一样故事化的演绎和细节的刻画,放大了这位企业家更多让人钦佩的性格特质,重塑了个人品牌。

二、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

就目标消费人群的锁定来说,《飞黄腾达》的目标观众多数为职场青年人,同时也是美国消费人群的主力,《飞黄腾达》每一期节目都有不同的赞助商,例如百事公司、柯达集团。这样软性的广告投放对应目标人群,称得上是精准投放。

而《海尔兄弟》的目标受众在当时显得并不是很合适,其将目标受众定位在适龄儿童这一层次,看上去当时的儿童并不是消费主力,但是《海尔兄弟》用青年家长认同的教育方式,既收获了未来的消费者,也粘滞了青年家长这样的目标消费群。当年,80、90后一代记住了海尔兄弟,培养了长足的目标消费群,到如今80、90后俨然已经成为消费主力,比起众多的家电品牌,能让这些消费人群立刻想起的莫过于海尔兄弟,这样放长线钓大鱼的营销理念显得更为智慧,从小培养受众的品牌认知度,不易因为时代变化造成消费断层,更显其消费号召力。

三、“声东击西”的营销策略

就营销策略而言,90年代正是中国动画市场的萧条期,国内呼吁支持动画市场的呼声此起彼伏。《海尔兄弟》诞生于此时可谓占尽天时地利。《海尔兄弟》不仅有力的填补了市场空白,同时关注了儿童发展,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认同,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动画片。在收获大片叫好声中,《海尔兄弟》在中央电视台连续十二年的滚动播出,更加巩固了品牌的认知度,拓展了目标消费人群。

《海尔兄弟》用青年家长认同的教育方式,既收获了未来的消费者,也粘滞了青年家长这样的目标消费群,这样声东击西的营销策略,实现了消费人群的最大化,海尔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海尔集团此后每年广告花费至少在8亿以上,但人们提到海尔首先想到的海尔兄弟,这部投资六千万的作品,为海尔赢得了上亿的价值。

同样是“声东击西”的营销策略,《飞黄腾达》的企业营销看似推广的是各个赞助商的企业形象,但更多的是推广节目核心人物特朗普的个人形象。《飞黄腾达》在以收视率吸引广告商的同时,它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在节目流程中渗透大量的广告。最明显的就是比赛环节,选手们总是在某个企业完成一个项目,企业的形象和理念就传达了出去,但再多的企业参与能让观众记住的始终是节目的核心人物特朗普,节目极高的曝光率使他不仅收获了知名度,更有价值的收获是亲和力和号召力,他个人的性格特质――睿智和洞察力,都在节目中被放大。特朗普在节目中的慷慨曝光都实现了节目和其个人号召力的双赢。

四、营销效果分析

海尔的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探索。CIS最早起源于德国,其关键是利用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设计,推广企业形象。海尔集团是国内较早关注企业文化的公司。

在国内原创动画还处于百废待兴之时,北京东方红叶电脑动画制作公司携手海尔集团,将《海尔兄弟》推上荧屏。从海尔集团和东方红叶的合作情况来看,海尔除了推广企业文化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合同约定,海尔集团总投资在6000万左右,其所商定的利益分成比例却是东方红叶占7成。这样看来,海尔的投入和其收益并不相称,尽管在战略上海尔集团无疑是成功的,但收益方面却有着些许遗憾。

与《海尔兄弟》收益模式相比,《飞黄腾达》则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有人批评《飞黄腾达》为慈善秀,但节目播出后,策划者、参与者、制作方、广告主却无一不为节目喝彩,因为这个成功的电视节目实现了多方共赢。

“名人加慈善”的主题、传播公益的方式,《飞黄腾达》的公益传播给了其与众不同的活力,观众的广泛认同将节目推上了黄金档,节目收获颇丰,排在第一的收益者当然是节目本身;第二,自然是特朗普这个名人,唐纳德・特朗普曾经颇具争议的媒介形象,在节目中实现了优势最大化的展现,节目总裁的角色、更多的细节都旨在展现特朗普细致、独到、果断、严谨的商人形象。这不仅让特朗普在商业上重整旗鼓,更为他后来竞选美国总统重塑了光辉形象。第三,《飞黄腾达》节目内容以赞助商要宣传的产品为核心进行,这样的企业营销是否成功,“百事可乐”、“微软”等公司都用超过200万的节目赞助来证明。最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赢家:慈善机构。节目让观众看到跌宕起伏的职场成败,同时也向观众传递了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理念。

在这一点上,海尔集团并没有实现共赢,海尔兄弟这一曾经影响一代人的动画形象还有着巨大的品牌价值,这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品牌财富。2014年3月,由海尔集团主办的“大画海尔兄弟”创意征集活动启动,此次活动旨在汇聚智慧,共同打造海尔兄弟新形象,让一代经典再次回归。活动征集到约7000幅作品,总覆盖人数约12.59亿人,是海尔集团以用户为中心实现开放共赢的一次实践。当然,开发海尔兄弟的品牌价值还需要海尔集团更多的借鉴和创新。(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注解:

① 李娜.美国真人秀节目《学徒》的游戏规则.视听界

② 张辉峰《传媒经济学案例教程》55页

③ 冷松.从《学徒》现象看全球背景下的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声屏世界》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