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8篇

时间:2023-12-17 15:19: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61-01

一、高中生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1.对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知识体系缺乏认识。认为学生物就是一个字――“背”,背书、背题。

2.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学习就是背书。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听懂,记一记笔记留课后复习,还有些学生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有效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不多或占用的时间不长。还有些学生听课时看起来很认真,但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3.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毫无疑问,高中生物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可见,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很多学生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既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生物的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理论与实际脱离。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不少学生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教师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的职业。和谐融洽的师生的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对教师嗤之以鼻,他们还会学好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会像“追星族”一样,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那样,你还用担心所教的学科学生学不好吗?因此,从教之初,我就为自己订下了“诚信为本,有诺必践,率先垂范”格言,并以此为本,为学生作出表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益。

例如,结合克隆羊的诞生、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细胞分化》知识的兴趣。结合道尔顿症及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的兴趣。结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危害及预防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知识的兴趣。结合ABO血型系统的发现史,使学生明确在科学的道路上,并不是鲜花满坡,而是荆棘遍地,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从而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益。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一要粗读,浏览书本;二要细读,找出重点;三要精读,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精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精读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学深学透重要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精读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论点、论据、原理、结论、概念、图表及实验过程,都要深入思考,反复阅读,联系实际,逐层分析,从而达到去其皮而见其肉,去其肉而见其骨,去其骨而见其髓。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图表也要仔细分析,深刻理解含义,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合作,产生“合力”效应。

篇2

一、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划分优质的学习小组,在划分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做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的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层次划分的结果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原则是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无序组合,确保每个学习小组内既有优等生,也有中等生与差等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综合的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让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其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

例如,我班共有48名学生,根据学生多次生物成绩考核的结果以及学生平时的表现等,我们将学生划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然后将全班划分成了12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拥有优、良、中、差生各一名。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们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理念。

二、选取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有适合学生进行合作探讨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探究性

这样才能够展现出合作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具有合作性

合作性是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单独一名学生完成时较为困难,合作学习才可以完成。

而对于一些新学习的教学内容,则需要老师的讲解才可以进行,不能够盲目的进行合作学习。在以上条件的保障下,才可以选取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例:在学习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时,首先我讲解了该实验的主要方法、过程,然后让学生探讨在孟德尔实验条件下的各种遗传因子的组合,通过探讨发现遗传因子的遗传规律。在学习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我让学生结合细胞的各种分裂方式的分裂时期,分析可能出现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时期。这些内容的选取,都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些问题的探讨意义,可以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带着疑问高效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索、分析能力。

三、教师指导,学生探讨

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并不代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处于空闲的位置,相反,由于学生能力的有限,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当一个合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帮助。在目前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合作,或者合作起来困难较大,导致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开展。这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的站出来,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向,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教学课为例: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内容,但是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没有清楚的认识。于是,我让学生结合课本以及前两节内容归纳两者的关系。以血糖平衡调节为例,我发现学生在看到这个讨论题目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切入开始讨论,我向学生给予了一些提示:首先要分析影响血糖的激素是哪种,学生回答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我接着问:“那么这两种激素是由什么分泌来的呢?”学生回答:“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随后,我又问学生:“那么是什么在控制这两个细胞的分泌呢?”学生回答:“下丘脑。”这样,对于血糖平行的调节就转换到了下丘脑对细胞分泌激素的控制,这就是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学生根据我的办法,自己分析出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体温调节的流程。

四、合作进行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是生物理论的实践基础,合作学习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也有很大的作用。许多高中生物实验的过程比较烦琐,注意事项较多,学生单独进行实验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因此,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就会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较强,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生物实验,可以缩短实验的实践,产生更高的实验教学效果。

五、合作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1.学生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

当出现这种问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具有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内容的趣味性。

2.优等生表现时间多,差等生表现不足

这种情况是由于优等生急于表现、差等生信心不足的心理,教师应该抽出时间与小组学生多沟通交流,促进组内和谐。

3.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信任度不够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甚至争论,当这些问题出现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

篇3

一、学好概念

第一,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多数情况都是由于概念不清,或是死记硬背概念而并不理解概念。反过来看,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促进概念的灵活运用。明确了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应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代之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理解和掌握概念上下功夫。

第二,分析综合是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前所述,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各种特性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简单地说,分析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各个部分结合为整体。这种基本的思维方法贯穿、渗透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中,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要自觉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知识基础。就是说,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形成不能脱离开具体的知识,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就像任何思维活动都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一样,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借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如能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者相辅相成,同步增长。明确了这一点,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就要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保证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运用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三、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2.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3.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4.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四、善于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改进

一、引言

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 高中生物中遗传与变异的教学意义

“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相关的知识,还向学生介绍了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进行优生优育,从而对人口增长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不断提高人口质量。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生物知识的基础。通过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正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三、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现状简析

1、 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教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的影响,一些高中生物教师依然把知识灌输以及学生背诵知识点视为教学的重点,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下降,其本应有的学科思维得不到锻炼,逐渐消失;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氛围也是十分沉闷。一些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先向学生介绍一下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课本中的有关案例,之后就是进行知识点的勾划,最后让学生进行背诵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都非常不利。

2、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教学体系通常会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只会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评估,如学生的思维能力、近期的学习效果、此次进步的幅度等等,这样会对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打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维能力以及激发探索遗传与变异世界的热情。

四、 改进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方法探析

1、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我们可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对象,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遗传与变异内容时,要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明白兴趣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生物教师也应该通过深入调查,进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通过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与遗传因子结构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人体DNA中的奇妙世界,然后通过一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简易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凭着自己的意愿对DNA中的核苷酸进行排序。如此,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结构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2、 引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就究式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所暴露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与染色体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染色体以及遗传因子有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些生物学中存在的常见现象,如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父亲所患有的遗传病只能传给儿子”、“为什么会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

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进而不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从孟德尔的实验数据先得出分离定律的内容: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高茎),子一代在自交得到的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其次,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它的运用,如何来判断显隐性:第一是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和亲本杂交,如果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第二,用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又如利用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特征可以推出双亲均为杂合子。而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时,则双亲为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而自由组合定律是针对两对以上的性状。规律为:有n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杂合子亲本自交结果,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子代基因型有3n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的n次方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再教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极高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对教学效果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应对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分数对全体学生进行排名,而且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对其不足的地方要予以指出,不可以仅仅根据考试分数对学生一概而论。不论是高分还是低分,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应有的鼓励和支持。

五、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相应地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方式的突破,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耿璐璐.打造个性化课程 呈现多样化课堂――例谈高中生物教材重构的几点原则[J]. 中学生物学 2013年10期

[2] 陈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教”的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06期

篇5

一、归纳总结法

生物知识的内部既存在着联系,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知识形成网络,构制知识体系。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在学生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总结时一定要搞好“三抓”:一是抓特点,即抓抓住重点和主流,进行归纳总结,应该把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要把知识变成大杂烩。二是抓顺序,即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三是抓联系,即要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由线到面,从而扩展成知识网络。

二、学习生物新课的基本方法

高中生物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仅凭突击背诵,是应付不了考试的,如果那样,后果不堪设想。学生跨入了高中的大门,标志着学生又成熟了许多,又要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生物学习方法发生改变。高中学习生物的方法和初中不一样。首先,必须了解高中生物的课程安排:高中生物一共6册,必修、选修各三册。学生一开始就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给自己留下永久的遗憾。二要把生物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动物,植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学科,盲目记忆是不行的。三要仔细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每节课,都要课前预习,了解学习目标,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主要是记录课本上没有的重要内容。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从而准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的意思。例如: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四要适当多做一些习题,达到熟能生巧。通过解题掌握所学内容。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增强学习效果。

三、突破难点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以及十分抽象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和枯燥,这是很正常的。教师这时就应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一般情况下,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少的知识,就起难理解。因此,教师经常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为了便于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就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二要注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许多生物知识的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难点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一是抓主要矛盾,二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

四、生物复习中科学记忆的方法

生物复习中需要运用科学记忆的方法。造成一些学生生物学习被动、学习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生物概念和用语的记忆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的记忆能力。一是,提纲法一般适用于单元总结,图示法主要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而列表法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二是联想记忆法,即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三是编制记忆口诀,长时不忘。四是从实验中观察认识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五是类比法。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学生要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六是引导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效率。

五、掌握生物知识内在规律的方法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78-01

所谓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思想以及手段,有针对性地传授科学研究方法,用科学方法训练学生,在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生物实验的展开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支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对科学方法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科学体系奠定基础。

一、科学方法的定义

“科学方法”的定义较为广泛,并且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其含义也在持续丰富发展。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科学方法即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为了处理某一实际问题从实践或者是理论上采用的方法及手段的总和,也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主要工具。现阶段,关于“科学方法”最为系统全面的定义是,人类在科学研究以及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以及操作方式。[1]

二、将科学方法运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及学习方法产生影响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同时,还应当熟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分析方式。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方法之后,可以快速找到思考的方向,明白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

在生物W的实验之中,学生需通过观察、假设、实验以及分析等基本方式,处理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并且得出实验结论。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倘若可将这些方法提炼出来,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对学生世界观的树立产生影响

生物实验从观察到具体的操作,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性材料,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以及归纳等思维方式获取理性知识,再从实践当中检测认识的正确性。学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建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观点,同时也可以领会到人脑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了解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哲学思想。[2]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应用实践

(一)观察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首先,应当清楚观察目标是什么。在必修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的鉴定”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步需了解实验原理,让学生知道本实验是利用颜色的反应来鉴定脂肪、还原糖以及蛋白质的,观察的实验目标是各种不同的颜色。脂肪+苏丹Ⅲ橘黄色,淀粉+碘液蓝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在此验证性的实验中,学生唯有在明确了这些观察目标之后,才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的颜色来确定实验成败。

在实验的实际操作中也需要细致观察,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存在区别;其次是二者的配置过程也存在区别,菲林试剂是把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混合均匀之后加入待测溶液之中进行检测,而双缩脲试剂是待测中加入氢氧化钠融合,在混合均匀之后加入硫酸铜溶液。再次是反应条件不同,在检测还原糖的过程中,加入菲林试剂之后,必须用水浴加热。最后一点是颜色的转变过程,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之中,溶液颜色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淡蓝色棕色砖红色。以上几点均为考查的要点,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观察去发现,这样更容易理解。

(二)探究实验设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研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掉效果”是选修一当中的一个课题,与广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设计探究实验时,确定好“探究何种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最理想”的课题,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的思路是在不同的温度下,研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通过去污能力的强弱来确定洗衣粉的理想温度。实验过程的设计是重中之重,此实验过程和必修一实验“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存在许多共同点,所以可以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步骤。在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搅拌时间、污渍种类以及搅拌力度均需一致。在得出实验结果之后,与之前所做的假设进行对比,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

四、结语

在生物教学领域,生物实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将科学方法教育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生物实验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中学生物 学习能力 兴趣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7-01

一、以兴趣为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中学生物学科学习能力必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用好奇的目光看到的事物远比想象的要多。中学阶段正是对一切新鲜事物好奇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极大的耐心。耐心再加上我们极大的兴趣,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成绩。与学习为友,才能在学习中的获得乐趣。学生在兴趣中逐步养成探究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学习能力。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心,学生想要更好更快地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必须通过思维来进行。学生思维不能拘泥于陈旧的框架,应该不断地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中不断地打破思维定势,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完成学习内容和任务。

让学生的想法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如在讲完输血与血型之后,为了让同学更好地记住输血的关系表,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四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需要输血的血型,组内其他成员来扮演可接受血型,看那些小组能快速有效地理解输血关系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举一反三,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迁移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加以运用。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去解决相似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整合性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进行有效地转化和迁移。而不至于出现换件外衣就不认识的情况。对于生物学来说,学生只有将所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地整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整体,才能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这样学生便在理解中积累知识,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再依靠死记硬背来接受定义与理论。在完成有机化合物的教学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清洗茶杯里的茶垢。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大脑中,也让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留心观察,养成勤于总结的能力

总结能力是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的最佳效果。观察便是总结过程中的核心。通过观察可以对事物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认知。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老师的实验或在老师的典例解析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通过观察了解问题的基本知识、原理及相关内容,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思路。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其次在课后,将所学内容进行联系、总结。养成定期总结的好习惯,在每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最后在总结的过程查缺补漏,温故而知新。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相似的知识点和题型,通过认真地分析,归纳总结将知识融入自己的思维中,形成知识系统。

五、体验式学习,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现代科学和心理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思想的心理基础是知觉思维。体验作为知觉思维的核心,是灵感的来源。因此在中学生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验活动,在实验的过程和感受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

六、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学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单向的学习交流方式,不仅控制了信息交流的数量,同时也延缓了信息反映的时间。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内部之间便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组员之间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反馈,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弥补以往单纯的单向性、被动型学习的不足。团队合作,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最优效果。在团队合作中,各个组员可以博采众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争取每个人都能发掘其长处,扬长避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篇8

1. 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物体,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发现鱼会变大,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于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夏天,我们扎泥鳅时应扎的比观察位置深还是浅些?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而课后又是课堂的延伸。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实验、小制作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2. 制造学习上的悬念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超重与失重》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一台磅秤放在教室前头,让一个学生称量自己的体重,然后观察该学生突然尊下和站起瞬间磅秤发生的现象,此时,一般学生会感到好奇,基础扎实的学生会感到是人对磅秤的压力变大或变小,但不知原因,因此产生强烈兴趣,同时渴望得到的答案,在这样的渴求中老师稍加分析会收到明显效果,起到化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的作用,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 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刺激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想要学习。例如,在讲《受迫振动、共振》这一节时,为了把这一节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发起探求的需要,可这样引入新课:在张紧的细绳上挂几个摆,使摆长各不相同,然后让学生猜想,如果让一个摆振动,其它摆会怎样,振幅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们作出了猜想,认为摆长最长的振幅最小,摆长最短的振幅最大。然后,我叫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结果会发现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他们发现与自由振动的摆长相差最小的振幅最大,相差越远,振幅越小,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会很快激发起来。

4. 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到”。对已获得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