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6 16:15: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临床药学学科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资料与方法1.1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选择美国和英国这2个临床药学教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国家,登录各自国家医药类排名约前20名内的10所药学院校的官方网站,搜集其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信息,如学位、学制、课程设置、学分分布、药学实践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以供分析。同时在C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上,检索有关研究资料,以帮助深人了解各学校的教学现状。
1.2信息分析
将临床药学教学设置的课程按学科性质分成4大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药学相关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临床药学课程”,并总结和分析这几大类课程的课程数量与学分、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临床药学课程的构成以及临床药学实践情况等内容。
2结果
2.1美国临床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情况
美国临床药学的开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药师(特别是第一线的青年药师)几乎都是临床药师[1]。其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得如此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是拥有良好的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2.1.1学位与学制。美国的药学教育学位有3类:药学本科学位(BachelorofScience,B.S.)、药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ofPharmacy,Pharm.D.)以及药学理学硕士和药学博士学位,其中只有获得Pharm.D.学位者才有资格参加执业药师(Licensed pharmacist)资格考试。而只有获得Pharm.D.学位和执业药师资格证的才能成为临床药师。因此,在美国Pharm.D.学位成为了临床药师的岗位准人学位,其教育对临床开展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的Pharm.D.学位教育学制为6〜8年,前2〜4年为药学预科项目(Pre-pharmacyprogram)。目前6年制可分为“2+4”和“4+2”2种模式,前者称为Pharm.Dl,后者称为Pharm.D2。Pharm.Dl是指在美国任一学院接受2年综合基础教育,达到药学院校所要求的必修课程学分后,经考核进人药学院接受4年专业教育,包括3年药学和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年临床实践。Pharm.D2是通过4年药学本科教育获得药学学士学位后,再接受2年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据统计,截至2005年,全美91所提供Pharm.D.学位的药学院校,有约2/3提供Pharm.Dl学位,1/3提供B.S.后的Pharm.D2学位[2]。
2.1.2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在所收集的10所院校中选择3所临床药学教育开展比较早也比较成熟的药学院校,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ofKentucky,UK)、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of California, SanFrancisco, UCSF)、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of Michigan,UM1),对其临床药学专业Pharm.D.的课程设置、学分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详见表(注:此表中的学分不包括临床药学实践经历的学分)、表2、表3(注:“医药科学”介绍界面现象、流变学,药物剂型及传递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评价,生物药剂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合理给药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美国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特点是:临床药学课程在每个学年都有开设,并且第1学年开始就让学生了解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等,有助于学生把握好后期学习。从课程设置也可以看出,美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药学相关法律以及职业伦理方面的教育。另外,UK的一大特色是建立了“患者监护示教室”PatientCareLaboratory),为学生提供在学校的模拟病房学习和练习问诊、监护、护理的机会,而且每个学期都开设。
2.1.3药学实践。开设6年制药学专业的学校一般将药学实
践安排在第6学年,但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只有基础课和药学专业课都合格后才能进人实习阶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因为没有实习毕业证就很难找到工作[6]。美国3所院校Pharm.D.学位药学实践具体情况见表4(注:“连续实践方式”是指药学实践全部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间断实践方式”是指药学实践是间歇式的,实践一段时间后会间隔一段时间再接着实践英国的临床药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初期是以美国为参考对象的。但是,由于英国临床药学自身的客观发展和环境水平,在其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个体特点的特殊元素,如“教师实践者’’(TeacherPractitioner)71,即兼任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的药师。TeacherPractitioner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被英国药学院校引人,80年代晚期被指派进人16所药学院校担任专门的教育工作。经过传统药学教育学派的否定、排斥到理解、接受的曲折发展,TeacherPractitioner在推动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英国药学教育从传统的科研型向实践型的变革[ 。
2.2.1学位与学制。1978年,英国第1个临床药学硕士培训班在Manchester创立,即通过4年制药学本科毕业后,加上1〜2年的课程学习,获得临床药学研究cate/DeplomaofClinicalPharmacy),这解决了当时临床药师紧缺的问题[8]。在此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英国很多药学院校都设立了药学荣誉硕士学位(MasterofPharmacydegree(honour),M.Pharm.(honour)),学制4〜5年,属于本科项目(Undergraduateprogram),但获得的是荣誉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加皇家药学会的药师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考试后完成1年注册前培训方可注册成为药师[9]。另外,英国大多数药学院校都设置了1〜3年的临床药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MasterofSciencedegree,M.Sc.),属于研究生项目(Postgraduateprogram)供药学本科毕业生或国内外在职药师攻读,大多数学校要求进人该项目的学生是已获得英国皇家药学会注册的药师。
建设和创新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有效地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无论是从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国民经济及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还是从地理概念、农村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和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人口数量的角度讲,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抓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和学科创新,有其必要性。
一、知识更新和学科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而且更新不断加快。知识间的交叉、融合、渗透不断增强,使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不断出现。就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现状而言,学科的专业内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非农、离农专业日益增多,又农、又经、又管不仅成为学科演变的趋势,而且也成为体现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重点所在。如何通过学科创新和内在有益的交叉融合来顺应学科发展趋势,体现学科特色与水平,既是知识更新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具体而又现实的历史任务。
二、产业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21世纪,我国正面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现代产业不断成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的形势。据统计,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由1952年的1531万人发展到2002年的1.6亿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由1952年的1881万人增长到2002年的2亿人,分别增长了9.6倍和10.1倍;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80:12.8:7.2发展到2001年的15. 2:51. 1:33.6,劳动力分布由83.5,7.5:9发展为50:22.3:27.7。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增加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多,相应的要求对其的管理力度和水平也要提高,要求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从传统的以农林为主,转变为面对农业向外拓宽和延伸,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三、经济体制转轨和运行机制转型的内在要求
农林经济管理是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学科,适应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学科的使命和天职。然而,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进行着七个方面的转型:
一是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内部循环转向开放和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二是正在从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型,农业生产从资源和要素的配置组合到产品供应销售的全过程,都由市场来调节,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正在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三是正在本文由收集整理从农产品供给短缺约束条件下的数量型农业向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丰年有余或过剩条件下的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四是农业生产结构正在从单一的粮棉油种植结构向农林牧渔产品多样化的综合结构转型,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正在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新要求;五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型,农业增长从主要依靠传统的土地、劳力等物质要素投人转变为在依靠土地、劳力等传统要素投人的同时,主要依靠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现代物质要素投人;六是农业发展从主要靠国内资源,国内市场向依靠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转型,农业的发展将遇到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新约束和新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七是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农业为工业贡赋的关系向工农两业平行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及保护农业转型,农业将得到工业的支持,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程度和资本有机构成会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将不断增强,二元经济结构正在消减。
因此,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适应这种转变,需要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凝炼学科方向,使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四、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历史地看待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上个世纪末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专业设置、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几乎都翻了一番。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数量的扩张,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并没有多少发展,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学科地位和影响看,在专业设置上逐步从农业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向大经济管理类专业扩展以后,学科发展的竞争对手也从农业院校扩大到综合院校;从人才队伍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由于处在农林院校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之下,学缘结构与一些综合大学和名校根本无法相比。从承担各种科学研究任务和学科创新任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对象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和传统的弱势产业,课题来源少,经费支持水平低,因而服务的力度和水平也低。从教学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改善看,尽管本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但常常被看成是软学科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与其它学科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一定要加快发展,要抓学科建设和创新。
五、竞争学术地位及学科影响的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最根本的机制是竞争机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改革的体制取向,必然向各个方面深人和渗透。教育及学科发展也不例外,目前学科建设中的专业设立和选择已经基本是市场化了。我们常讲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市场上什么专业的人才走俏我们就设立什么专业,而在专业设立、选择时,各有办学条件的同行实际上都是一个一个的独立经济主体,实际都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竞争生源,竞争学科专业地位。如果本学科建设跟不上,缺乏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就要在竞争中落伍。此外,即使在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的教育逐级管理体制下,竞争目前也是十分激烈的。这种竞争主要来源于各种评估和财政的支持,来源于大家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的利用及占用。比如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重点学科评估,都引起了同行之间、不同院校的同类专业之间的竞争。为什么要竞争,因为国家支持的力度是有限的,支持的资金是无偿的,谁要获得国家支持,要树立在同行之间的学术地位和学科优势,就必须参与竞争,就得抓学科建设与创新。
关键词:临床药学;课程体系;药学教育;临床药学服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62-03
随着近几年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医院的逐步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认可。国内各大医院陆续开展了不同特色、不同水平的临床药学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逐步迈入以技术为主体的新时期。与此同时,临床药学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培养合格的、符合临床药学发展需求的临床药学人才,已成为药学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1],也成为我国临床药学能够持续、迅速发展的前提保证。其中,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设置合理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部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合格的医药兼容的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
一、我国临床药学高等教育和课程设置现状
面对临床药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我国药学高等教育改革也积极开展。2000年后,许多高校相继设置了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2001年,北京大学药学院开设了六年制临床药学专业。2003年,山东大学药学院开设了七制临床药学专业[2]。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开始了临床药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2006年,经教育部备案,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至2012年底为止,已有包括沈阳药科大学在内的24所院校被批准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3]。通过从维普、CNKI及互联网搜索,初步统计,全国共有三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或专业方向,学制分别为四年、五年、六年、七年不等。其中,由教育部备案的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正在成为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学制的主流。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药学服务理念等因素影响,加上我国临床药学办学起步较晚,至今为止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尚无统一的规范,各高校主要根据自身的学制、办学理念、办学基础及师资力量等,制定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尽管如此,十年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使国内各高校间在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如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被认为是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大主干课程;通过缩减药学课程内容,增加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课程的比重,加固学生的医学基础;实践课程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与药学或医学专业不同的是,临床药学的实践通常包括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两部分;在课程安排上,多数高校采取的是首先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行实践课程,且强调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等。上述共识对促进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在具体课程设置的实践上,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一)医学模块和药学模块的比重安排
目前各医药院校在此方面的安排不尽相同。有些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制中,一味地强调医学类课程模块,而在化学类课程模块上进行大量的削减;有些院校的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则尚未脱离化学模式的轨道,在药学专业的基础上简单地加入了一些临床医学的课程,缺乏基础医学课程。即使加入了一些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安排也缺乏程序性、整体性,结果学生学习得很吃力,医学知识的积累很难达到要求,缺乏临床治疗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循证思维能力[4,5]。
(二)学时少和课程多的矛盾
临床药学应该医药并重,这在临床药学高等教育领域已然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时,有时很难兼得。较短的学制,大量的医学与药学课程,致使压缩学时成为不可避免的策略。学生们虽然学习了大量的医学和药学课程,但每门课程都是蜻蜓点水,一概而过,学生无法系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医学基础和药学特色均无法有效体现,构建的知识体系也不能真正适应临床药学实践的需求。
(三)临床实践训练的有效实施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学医院或临床基地的临床药学发展也参差不齐,致使临床药学实践训练缺乏有效的指导。目前多数高校主要由临床医生指导临床药学实践,这是基于现状不得而为之的办法,对丰富学生的临床实战经验很有帮助,但学生得不到真正的药学训练,也无益于临床药学循证思维的建立。尤其是四年制的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基于更紧迫的学习时间,实践训练一般不超过6个月,实习地点也大多在医院的药学部门,很难真正受到临床实战的训练。
综上,我国临床药学高等教育及课程设置上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亦是如此。作为主流学制,积极探讨五年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真正为临床药学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工作需求,对规范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我校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实践
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我校于2008年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基于我校雄厚的药学办学底蕴,通过与临床药学专家和临床药师的交流,在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性实践。
(一)医学、药学课程模块的合理搭建
作为一个药学院校,我校具有坚实的药学办学基础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因此如何跨出传统的“化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是我校进行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时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
首先,充分论证临床药学人才的素质需求,增加医学课程体系的比重。目前,医院药学正在从“提供药品、合理规范用药”的观念转向“药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新理念;从间接为患者服务转向直接为患者服务。在这种服务理念引导下,临床药师必须走向临床,走向患者身边,成为“懂医”之人。可以说,懂医已经成为临床药师实践药学服务必备的基础素质[6]。为此,我们在原有的四年制临床药学方向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适当调整,进一步增加了医学模块的比重,如增加原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学课程的学时;增加新的生物医学课程,如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检验学、循证医学等;增加社会心理科学课程,如临床沟通与交流技巧、医学心理学等。
其次,从临床药学本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出发,思考医学与药学的关系。临床药师是服务于临床患者的复合型人才,必备的医学知识是临床药学人才服务于临床的基础条件。但临床药师不是医师,学习医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比医生更懂临床,而是为药物的合理应用奠定必备的基础。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懂医精药”为目标,既要奠定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又要掌握系统的药学知识体系,决不能矫枉过正,只强调医学而失去了药学特色,失去了临床药师的立足点。为此,我们完整保留了四大化学和药学的专业课程,以保证药学体系的完整性,强化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特色。
最后,通过与临床药师积极沟通与交流,针对各门课程内容与临床药师未来工作和发展的相关性,逐一对每一门课程进行专业性的调整。如适当缩减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应用较少的基础课程学时,精简课程内容,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将与临床药学相关,但不必需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如天然药物化学、药物毒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在专业课设置上,除上述主干课程外,增设生物药剂学、体内药物分析和临床药物评价等课程;根据我国现阶段临床药学的发展需求,增设了一些必要的专业相关的选修课,如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医学等。
总之,以临床药学人才的素质需求为导向,合理构建医学和药学课程模块,充分论证临床药学的专业特色,力求使课程体系不是简单拼凑,而是紧密围绕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本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必备的知识储备和拓展空间。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时少和课程多的矛盾,同样成为我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反复分析专业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衔接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充分考虑我校的师资构成和教学特点,将同一教研室承担的、内容上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整合为一门课程,这样既节省学时又使学生的知识衔接更加顺畅。其次,针对内容上彼此衔接、知识点上有部分重复的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减少相同知识的重复授课,从而整体缩减教学学时,如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均为临床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三者在课程设置时彼此衔接,在内容上则有部分章节重复,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亦是如此。我们将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课程的合理设置和重复内容的协调安排,既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课程的前后衔接符合教学规律,又避免授课内容上的过多重复,使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更加紧凑、环环相扣。最后,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专业特色调整。如在药事法规课程中加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以适应学生未来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需求;在临床沟通与交流技巧课程中强化医生、护士与临床药师的沟通技巧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在保证课程内容覆盖面足够的基础上,力争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打下坚实的药学实践基础。
(三)实践训练环节的有效安排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包括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两个环节。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训练又分为临床实习和医院药局实习两部分。前者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十八周,学生在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共同指导下,深入临床科室,参与临床查房、药例分析及讨论等具体工作,使学生真正受到临床实战的训练,参与到临床药学服务中去[7]。后者在第期进行,为期四周,学生进入医院药局,在参与医院药局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认识医院药局的功能、药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临床药师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等。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八周的临床实习时间仍然不是充足的。为了弥补时间上的不足,我们更强调实践的效率和有效性。首先,与其他院校一般把临床实践放在最后一年不同的是,我校的临床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刚刚完成临床药学核心理论课程的学习,直接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同时也避免了大学最后阶段学生的个人未来规划与临床实践的冲突,使学生能安心实习,充分利用临床实践时间,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其次,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通过研发网络模拟教学软件,推动情景教学、模拟训练、PBL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尽力改善目前临床药学理论授课脱离实践、学校教学与实践基地的训练衔接不当等问题,提早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引入实践,使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能更快地适应实践训练的特点,更早地进入临床药师角色,从而提高实践的效率。
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其中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校保留了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实习,并将此科研实习安排在临床药学实践教育基地中,要求完成与临床药学研究相关的毕业论文,以促进学生对临床药学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和理解。
综上所述,我校在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力求既保留原有的药学特色,又增加必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内容;力求不是简单的课程的叠加,而是根据临床药师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融汇,以达到培养兼具扎实的医学基础和药学优势的高级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目标。当然,我们的思考和尝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希望能在借鉴国内外临床药学专业建设的大量经验基础上,和国内各相关高校一起探讨,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临床药学教育之路,为我国未来临床药学发展搭建出坚实的合格的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汤静,刘皋林.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中课程的优化整合[J].药学教育,2007,23(6):19-21.
[2]纪建波,张庆柱,王韦玮.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6,22(4):14-16.
[3]谢晓慧,邵宏,等.中国临床药学学院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药品评价,2010,07(22):1-6.
[4]王玉琨,王萌,卢宝华,等.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6-7.
[5]沈良斌,冒小瑕.关于临床药学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3):13-15.
[6]吴春福.关于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4,20(2):1-2.
重点学科优势地位的确立,常常需要几代人积累,而优势地位的丧失,只在瞬息之间。丝毫的懈怠往往意味着机遇的丧失,意味着差距的拉大或被后来者超越。因此,重点学科建设,要常存“危机”意识,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现就中医内科学学科的建设进行一些探索。
1明确建设目标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中医内科学学科在中医院中是最能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是最具中医原创思维和潜力的学科。
学科建设按照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与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建成能够按照中医药规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研基地;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中医药研究的专门人才;取得一批对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发展有影响的重大成果,初步构建符合中医药科学研究特点的微观科研机制和模式。使学科具有国内一流的中医临床科研人才队伍、一流的科研条件与环境、一流的中医药重点学科群、一流的中医专科(专病),中医临床与科研、教学有机结合,在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方面发挥龙头作用的新型的现代化的重点学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操作能力为目的,将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引进学科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医、教、研并重,使本学科成为具有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精品学科。使本学科在中医内科糖尿病、风湿病、呼吸病的综合学术和技术、教学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稳定研究方向
学科发展方向体现了核心理论、前沿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趋势。一个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长期稳定的。因此,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将对本学科未来的发展水平起关键性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科发展方向是保证学科先进性、保持学科生命活力的重要前提。
根据学科方向的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稳定性原则、预见性原则,中医内科学学科在长期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老年病、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中医药防治消化病。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又界定了突破口。如风湿病方向上在继承总结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基础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突破口;呼吸病方向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突破口;内分泌病方向,以糖尿病为突破口。
3选好学科带头人优化学科团队
学科带头人是一个重点学科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和优势的形成。在学科建设中,他既能将学术骨干凝聚起来,同时又能将自己的能量辐射到四周,发挥更大的带动效应。因此,要选择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医院对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定期进行考察,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能够把握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题和科研思路,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第二,能够多渠道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影响吸引社会各方财力,保证本学科发展潜力。第三,能够对外实现交流合作,对内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提高学科内部凝聚力,增强学科发展活力[1]。
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学科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并举,在学科建设上一贯坚持以人才为本,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挥了人才优势,凝聚了学科力量。
在学科内部定期进行学术研讨,培养学科人才,形成了各级学术研讨会研讨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中医内科学术骨干学术研讨会、中医内科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中医内科本科生学术研讨会。提高了学术气氛,加强了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科人才,锻炼了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科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学术骨干,同时注意自我培养学术骨干,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各种能力,建立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和学术骨干培养对象为后备力量的三级骨干学科梯队,增强了学科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健全运行机制
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成立了由学院院长、附属医院院长、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助理、学科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制订重点学科的建设规划、整体发展目标和学术发展目标,制定各项制度和措施,强化落实,以确保阶段目标与预期成果得以实现。
为加强专家委员会对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学院成立了重点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与要求,负责对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阶段检查、阶段评估等工作,学院教务处和医院科研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日常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建设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并进行具体指导。开展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学术带头人指导下全面负责制订本学科建设规划、学术发展总目标和阶段任务,落实教学、科研、医疗及人才培养等各项具体工作,并及时根据预期成果、实施方案、经费管理做好工作总结。
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以来,学校和医院均调整、充实了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安徽中医学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安徽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管理办法》、《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学科专科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学校宏观层面管理、医院直接管理、学科微观管理的重点学科级层管理体系,以及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等和医院有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重点学科建设保障系统。
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明确,有一定的人、物、财自主支配权。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每年纳入医院、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考核范围,纳入科主任的责任书内容。
学院和医院两级分管重点学科建设职能部门,建立了定期监督检查制,学院每年听取中医内科学科阶段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为重点学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运行机制。学科内每年终进行一次全面小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医院把重点学科的工作进展,建设成效纳入年度工作总结,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纳入下一年度工作目标内容之一,按期考核,强化落实考评。
同时,为加强学术上的相互交流和优势互补,在学院和医院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中医内科学科不断加强了与协作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科研上密切协作,相互开放,在人员上相互培养,发挥了辐射和联系作用。
5注重科研创新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增长点,本学科在重点开展继承新安医学、华佗医学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中医内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近五年来,学科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5项,其中973项目2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第一批课题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3项,“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部委项目25项。科研经费总计为2367万。科研成果19项,获奖9项,获专利2项。出版专著42部,466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59篇。
中医内科风湿病学科继承总结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经验,密切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和现代风湿免疫病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观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在脾气虚证本质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提出脾虚致衰老学说,认为老年脾气虚证的发展过程是渐进性的,是运化功能失常,引起生化乏源而致气血不足的动态变化过程,脾虚证发展至后期可致蛋白质代谢、心功能及免疫功能低下。
呼吸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开展肺气虚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的研究,并结合肺系疾病的特点,提出了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理论、肺气虚证的四级分度标准、慢阻肺的虚瘀理论、伏燥论、证候研究的层次论和阶段论及肺系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被同行及患者认同。
老年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中药临床研究基地。该科学术带头人、著名中医老年病学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中医药延缓衰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性见解。特别是中医新安医药治疗老年冠心病、老年高血压病、老年痴呆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理论学说。在国内率先提出“虚—瘀—衰老”的中医衰老模式,研制出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纯中药制剂———寿星宝,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衰老学术理论和临床技术。
6结语
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强化基础、加强应用,推动创新,促进联合”的指导思想,立足国际前沿,充分发挥药学、中药学学科齐全的优势,通过学科群建设,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显著提高了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能力。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100多本,不少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钧教授主持的“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至今,承担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数,在国内同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前列。
进入21世纪,医药科技已成为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和医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入WTO后,提高我国疾病防治水平和医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关键在于实施教育与科技创新。新的形势对学校教育和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中国药科大学组织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对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科技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进行了多次讨论,确立了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体制与机制改革为动力,创新药物研究与基础研究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为支撑,团队建设为保障,提高创新能力为关键,不断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能力,获得高显示度标志性成果。明确了以创新药物研究为主攻方向,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做好应用基础研究。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与许多大中型医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5年来,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项目有100余项,为医药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学校获转让费近亿元。
“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面向社会需要,研制了一批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药,积极为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数逐年增加,2001年~2005年共签订横向项目1659项,到帐经费1.23亿元。获药品临床批件和药品生产批件共101项,新药证书43本,其中获一类新药证书7本,二类新药证书12本。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加强中国药科大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十五”期间,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成果洽谈会,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推广中国药科大学的科技成果、科研信息,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信息,使科研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中国药科大学还十分重视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先后与云南省、贵州省、广东省中山市等签订了长期合作意向书。利用多种渠道不断向企业传递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信息,吸引他们来学校参加合作交流。
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科技水平
中国药科大学十分注重支持创新药物及基础研究,加强重点课题的前期研究工作,组织力量攻克技术难关,为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期间,主持、参与“863”项目3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共62项,以及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项目等其他项目共一百多项,共获资助1.48亿元。
学科建设是高水平科研的重要基础。“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以“211工程”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学科群建设为途径,以创新药物理论与新技术、中药和天然药物现代化、生化与分子药学和药物制剂新理论与新技术等四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了学科建设意识,根据创新药物研究的需要组建学科群,按学科群配置资源,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新申请中,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学科被批准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
打牢科研基础 加快创新进程
“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自筹资金组建了新化合物结构测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新药作用机理与新靶点发现、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筛选、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蛋白质组学与功能基因研究、新药合成与纯化技术和药物制剂新技术等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其中,“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江苏省创新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药物制剂研发创新技术中心”获得资助。中国药科大学为组长单位承担的科技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获资助1800万元;2004年6月“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任务论证,已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始终把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科技管理的首要任务,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10个管理文件,为规范全校科研数据的管理,中国药科大学科学技术处编制了《中国药科大学科研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了全校科研项目、纵横向课题和经费、获奖项目、授权以及申请中的专利、新药证书等信息,为科研管理和各项数据的统计提供了可靠的基本素材。
突出药学特色 提升成果质量
【关键词】:医院药学;管理措施;发展模式
1医院药学学科发展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医院药学作为现代医院“三大业务”系统之一,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院的医治水平、提升患者就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医院药学是以“患者”为中心,以药物治疗学、药剂学为基础,临床药学为“载体”,以科学用药、合理用药为目的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宏观层面来看,医院药学学科先后经历了药品调配、临床用药(以医学服务为主)、药学监护(以改善用药为主)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医院药学学科主要负责药品采购、调剂、储备、医学服务、配置医院药剂以及临床用药监督等,属于现代医院技术性科室,逐渐地由传统的供应型学科向服务型学科转变。医院药学学科“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效地降低了药源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使得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更为安全、更为经济,达到改善、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的目的。然而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管理、发展模式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药学学科建设落后、临床药学管理机制不健全、药学学科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临床药物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学学科发展模式单一等等,这些已经成为我国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的“障碍”,对医院“救死扶伤”职能作用的发挥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各大医院决策者、管理者必须要“对症下药”,提升药学学科现代化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药学学科“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实现医院发展、药学学科发展的“双赢”。
2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的现状
2.1 社会对于药学的认知不足
在医院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方法的制定,同时给于其对应的治疗药物,而忽略了药学方面对于药物的分析,和相对对患者疾病用药的建议,该方面情况的出现则主要是因为社会整体对于药学的认知比较缺乏。
2.2 药师的工作局限性明显
药师在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是利用本身的知识对合理用药方案进行建议,同时便于提高用药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很多医院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药物的配备存在不足,患者不在院内进行药物的领取,也导致药师工作受到局限,不能对于药物的使用反馈情况做一及时了解,因而限制医院的整体发展。
3关于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现状的建议
3.1创新医院药学学科管理模式
创新医院药学学科管理模式,健全医院药学硬软件管理系统、药学服务系统、药物供需管理系统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为药学学科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可靠的保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药学学科采取的是“部门管理方式”,未能够按照目标任务来设计具体的工作岗位,药师更多的是根据“医生”的医嘱直接“供药”,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新的管理模式要突出“以患者为本”、定岗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意识,以提升药师专业能力为“目标”,突出药学监管职能,推进药学管理与业务的有效衔接,促进各大医院药学学科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3.2加强药学信息服务
在传统门诊发药、摆药过程中,专业药剂工作者要对处方实施“三查八对”,找出问题的同时由患者找到主管医生对药品进行核实签字。实施医院药学信息服务,患者可以在POS机上刷卡,POS机提示药品名称及处方中药品总价格,患者可以在核对后决定是否取本处方药物。患者在取药结束后,药房可以显示已经上传的药品信息,药房工作者还可以刷新药品信息,清楚掌握该患者信息,随即点击“摆药”,然后打印药物清单,按照清单实施摆药,同时做到“三查八对”后下发药品。药房系统中的医药平台,上传到药房的处方信息不但包括药物名称、药物服用量,还包括患者临床资料、药品服用注意事项等,这样就方便药剂师核对药品使用方法,评定临床用药的合理程度,若发现疑问就可以及时利用平台和患者的主管医生取得联系,然后加以核实及修改,减少及防止出现用药错误。随着国内医院药剂室药学服务意识的逐渐增强,药学信息服务成为了医院医疗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不断受到人们重视。医院药学信息服务是临床药学实践的基础,能够推动药学实践的正常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医药学进步与发展,因此,药师需要加强自身药学信息服务技能,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3.3积极开展医院药学“研究”
药学研究是现代医院药学学科的重要“职能”之一。实践中,各大医院药学学科应该以“软科学”研究为核心,重点加大药物流行病学、循证药学、药物利用、药物经济学、药物信息建设以及社会药学方面的研究,以达到充实医院药学“内涵”的目的。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全面推进药物综合评价研究,重点对临床用药的效果、安全、经济以及适应情况实施综合评价,确保用药“恰到好处”;医院药学研究要重点分析用药的“科学性”,着重解决不合理用药、不适当用药问题,其中,麻醉与精神用药、抗菌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重点药物、临床常用药物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实施药物流行病学评价研究,通^“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资料、临床资料、住院资料等系统研究、分析,对用药风险、效益进行评估;加大药物经济学领域方法学、理论学方面的研究,不能仅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诸如抗感染药物等方面,加大医院药学的科研投入,提升医院药学学科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医院药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医院药学学科的发展事关医院“治病救人”职能作用的发挥。实践中各大医院应该要转变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突出药学学科在医院“各类业务”中的重要性,重点从完善医院药学学科服务、开展药学学科研究、完善临床药物管理制度、完善医院药学学科建设,以及创新医院药学学科管理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全面提升医院药学学科管理水平,为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调查结果
1.1临床药学开展状况和临床药学人员情况大多数医院都对临床药学工作比较重视和支持,42家医院都开展临床药学,但60%左右都是近5年才开始的,具体开展的项目情况见表1,在临床开展的科室主要有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ICU等.178名临床药师中有约77%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不到5年,并且这些临床药师绝大多数为本科学历(约占6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不到30%且尚有6%左右为大专以下学历.
1.2临床药学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被调查的的临床药师普遍认为临床药学学生应该综合掌握药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况见图1.其中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用药信息方面,超过90%的临床药师认为应该掌握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物动力学信息、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等.当然,除了这几项外,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的技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也都是临床药学学生应具备的.因此,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仅要涵盖一些其他的药学与医学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学实践、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临床药品评价与药物警戒等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也是非常必要设置,以增强临床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3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实践对于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药学实践,34%被调查的临床药师认为实践时间应设为1年,58%认为最好能长达2年;另外,88%的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学生很有必要在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前,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到医院或药店进行短期实习;67%的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生在实践阶段应先轮转各科再定一个科集中培养.根据调查情况可知,要培养出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临床药学学生,临床药学实践基地的筛选非常重要,应该具备以下条件:①有专职临床药师;②有至少1名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的临床药师;③有基本的能检索药学信息的工具,如计算机、药学信息系统等;④至少有开展药学监护活动;⑤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针对患者用药问题提出建议;⑥同意接收临床药学实习生.综合这些标准,对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出42家医院中有32家可以作为临床药学实践基地.
1.4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教育的其他建议在调查问卷中,许多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教育还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①改变原来偏化学的教育模式,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教育,这样同时具备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才能和医师一起平等讨论问题,从而真正参与临床用药工作;②重视临床实践,精心为临床药学生选择临床实习基地,并设计良好的实习计划,临床药学实践最好分为见习、实习、驻院等阶段进行,这样才能为临床输送符合要求的、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临床药学人才;③保证到临床实习的时间至少1年,最好设置6~8年制本硕连读的临床药学专业,因为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型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能综合应用药学和医学至少于临床实际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而要满足这一点,4~5年的学习是不够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独立工作;④要培养学生与患者、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临床药师主要就是为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服务,为他们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信息的,因此只有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用心沟通,才能真正起到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作用;⑤注重以临床实践或临床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高早期接触专业、临床实践、临床演习和案例分析的机会,使学生能尽早把握临床药学的真实内涵与研究内容,以帮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⑥临床药学教育要紧跟医院药学的发展,并与国际药学教育接轨,医院药学特别是临床药学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研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这就需要临床药学教育也不断丰富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跟上医院药学的时代步伐,培养具备新时代临床药师必备职业素质和技能的临床药学人才.
20世纪80年代,临床药学开始在我国慢慢兴起.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临床药学仍未赶上国际临床药学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制度支持及正确的导向,以及现有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尚不能满足实践需求等等.因此,深入了解临床药学实践的现状和要求,能有效地推动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临床药学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建立,对临床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了了解广东省临床药学开展状况和临床实际对临床药学教育的需求,参考美国医院药学协会(ASHP)组织的医院药学服务调查[1-3]和我国临床药学状况的文献报道[4-6],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邮寄方式对广东省70家三级医院及大型综合医院的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教育的建议进行问卷调查,以为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共回收问卷42份,回收率为60%,有效率为100%.
1调查结果
1.1临床药学开展状况和临床药学人员情况大多数医院都对临床药学工作比较重视和支持,42家医院都开展临床药学,但60%左右都是近5年才开始的,具体开展的项目情况见表1,在临床开展的科室主要有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ICU等.178名临床药师中有约77%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不到5年,并且这些临床药师绝大多数为本科学历(约占6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不到30%且尚有6%左右为大专以下学历.
1.2临床药学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被调查的的临床药师普遍认为临床药学学生应该综合掌握药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况见图1.其中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用药信息方面,超过90%的临床药师认为应该掌握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物动力学信息、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等.当然,除了这几项外,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的技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也都是临床药学学生应具备的.因此,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仅要涵盖一些其他的药学与医学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学实践、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临床药品评价与药物警戒等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也是非常必要设置,以增强临床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3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实践对于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药学实践,34%被调查的临床药师认为实践时间应设为1年,58%认为最好能长达2年;另外,88%的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学生很有必要在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前,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到医院或药店进行短期实习;67%的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生在实践阶段应先轮转各科再定一个科集中培养.根据调查情况可知,要培养出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临床药学学生,临床药学实践基地的筛选非常重要,应该具备以下条件:①有专职临床药师;②有至少1名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的临床药师;③有基本的能检索药学信息的工具,如计算机、药学信息系统等;④至少有开展药学监护活动;⑤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针对患者用药问题提出建议;⑥同意接收临床药学实习生.综合这些标准,对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出42家医院中有32家可以作为临床药学实践基地.
1.4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教育的其他建议在调查问卷中,许多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教育还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①改变原来偏化学的教育模式,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教育,这样同时具备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才能和医师一起平等讨论问题,从而真正参与临床用药工作;②重视临床实践,精心为临床药学生选择临床实习基地,并设计良好的实习计划,临床药学实践最好分为见习、实习、驻院等阶段进行,这样才能为临床输送符合要求的、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临床药学人才;③保证到临床实习的时间至少1年,最好设置6~8年制本硕连读的临床药学专业,因为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型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能综合应用药学和医学至少于临床实际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而要满足这一点,4~5年的学习是不够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独立工作;④要培养学生与患者、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临床药师主要就是为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服务,为他们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信息的,因此只有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用心沟通,才能真正起到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作用;⑤注重以临床实践或临床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高早期接触专业、临床实践、临床演习和案例分析的机会,使学生能尽早把握临床药学的真实内涵与研究内容,以帮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⑥临床药学教育要紧跟医院药学的发展,并与国际药学教育接轨,医院药学特别是临床药学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研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这就需要临床药学教育也不断丰富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跟上医院药学的时代步伐,培养具备新时代临床药师必备职业素质和技能的临床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