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现代物流业的特征8篇

时间:2023-12-15 11:37: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现代物流业的特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物流业的特征

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现代物流业推进工作会”。首先,我谨代表*市政府对参加会议的各位企业界的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物流推进会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这次会议建立起紧密的政企联系,把发展物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项目的加快实施。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充分运用先进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运输技术对社会化分工形成的各个独立环节进行系统化、集成化、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满足集约、畅达、高效要求的综合性流通管理系统,它在内容上涵盖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业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地处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经济圈”腹地,位于“*—*—*”经济轴线的中点,是连接珠三角东、西两翼的结合部,特别是与广东未来的物流中心——南沙开发区一衣带水,显著的区位优势加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广阔前景正吸引着国内外业界涉足。如日本本田捆包公司决定在*火炬区建设大型现代化仓储设施,英国百安居公司、德国物流业巨子林德公司都正围绕着物流业在与我市进行洽谈当中,以消费品配送为特征的万佳、普尔斯马特、吉之岛等多家连锁企业亦纷纷在*开设商店。本土方面,超市连锁企业壹加壹公司成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中国外运集团*公司准备在*港建立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邮政物流*分公司配送服务亦已具备相当实力。

在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在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加快生产服务业的龙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市三产办对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配套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今年3月中旬举办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以现代交通、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撑,以现代物流企业为载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装备现代化为手段,构造多层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体系,形成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以火炬商贸中转物流园区、西北部工业组团产业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物流园区为重要结点,沿中江高速公路向粤西地区辐射,并向*东西两翼扩散的现代物流集聚带,努力把*建设成为珠三角西翼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为了给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现代流通业及旅游业鼓励发展项目用地办证费用优惠暂行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在宏观指导上,在贴息资金、用地优惠政策等方面重点支持市级物流园区和物流项目的建设。希望与会企业界嘉宾及相关镇区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共同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努力;同时,各部门、各镇区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安排专门机构为物流企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篇2

新经济的特点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逐渐由世界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扩展,对于发达地区,一体化会促动经济活动运作加速,从而使财富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而对于不发达地区,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尽快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享受其带来的好处,另一种则是形成区域壁垒,阻止本区域财富向一体化程度高的区域转移。对于中国,加入WTO显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中国加速前进的转折点。如果过去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主要依据资产和规模,则现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量占有和资产流动的速率上,在经济活动中迅速获取大量信息,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1、水平式商业模式

新经济又称为网络经济,这表明是互联网技术引发了经济一体化。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不论距离多么遥远,只要使用互联网及相应电子商务,商业活动瞬间便可进行。因此,网络化推动了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如果把过去的商业模式称为垂直式商业模式,那么网络经济带来的则可称为水平式商业模式(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时代评价区域经济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看网络经济各节点(节点是一个独立的运作单位)链接的水平程度。我国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每个节点都具有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而网络经济除了要求节点间有效高速链接外,还要求节点内的垂直管理体系尽量扁平化,使信息和资金流能尽快通过该节点。

2、入世加快商业模式、管理体制和体系的改变

加入WTO,这首先给国内企业界带来机遇和冲击,但更深层次的冲击,是我国经济运作体系和管理体系要在3-5年内同世界经济接轨。因此如何构造一个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济运作和管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对于地区经济,关键是尽早建立和完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和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体系。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引发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而且还使许多行业和产业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现代物流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3、现代物流是新经济发展的产物

现代物流的定义很多,其中一个公认的特征是全过程、链状化和网络化。传统物流是过程中各节点的独立运作,而现代物流首先是考虑全过程,然后组织各环节运作,实施过程管理,将商品运输的货物流动、信息流动和资金流动链条化,形成物流链。现代物流首先优化了过程,其次使全过程水平化和网络化,从而较大幅度降低商品流动的时间和成本,而这些特征恰是新经济运作特点的体现。

现代物流的新经济特征

1、现代物流的特征是系统化、链状化和网络化

网络化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而新经济的水平商业模式是现代物流高效运作的保障。物流链是全过程各节点所组成的,如果说节点间的链接好坏侧重于硬件和网络技术,那么各节点的运作的优劣则相对取决于其商业模式和管理体系。高效的链路和节点是促使物流链内货物、信息和资金高效运作的保障,无论哪个节点和链路出了问题,都会产生瓶颈效应,影响物流链高效运作。因此,现代物流业发展,必然带动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及资产重组,相应地,这种重组必然带来相关产业和单位的资源重新配置,也必然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改革使之相适应,保障其发展。

2、现代物流理念适合新经济水平式商业模式的特点

现代物流的系统化、链状化和网络化特点符合新经济水平式商业模式的运作。随着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入世的影响,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环境越来越成熟,而现代物流的发展会推动业务重组、资源重新配置和优化,同时又会推动新经济商业模式下的法规与标准化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改革朝着适合新经济运作的方向发展。

3、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

据广东省政府调查,目前流通的商品平均成本的50-60%是物流成本,而发达国家相应的平均成本只占10-20%,目前社会商品的平均生产时间只占生产和流通时间(摆上货架前)总和的5%。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会大大降低商品平均成本和流通时间,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现代物流还会推动产业体系和结构的升级,这对国企成份较大的北方地区具有特别的意义,而且现代物流还会推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行业和社会中广泛运用。

按照新经济模式发展现代物流业

1、重组构筑新的商业模式

(1)产业最先面临重组

与世界经济直接接触较多的行业首先面临产业内企业重组的冲击,这些企业只有市场国际化,才能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以大型国营经营传统物流业的中外运为例,三年前就开始痛苦的企业重组过程。去年国内最大的船队中远也进行大规模重组,今年大型港口企业下放地方,政企分开,也面临重组。这些重组是使企业更好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大市场竞争,可以说这些先觉的重组是构筑新的商业模式的前哨战。

(2)行业业务流程重组

与世界经济更深入和广泛的接轨和中国入世将会促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行业的业务流程能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因而,传统的业务流程面临优化和重组。针对外贸运输口岸环节改善而提出的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和大物流就是对传统口岸运作方式按照现代物流要求进行的业务和查验流程简化和优化,也就是解决外贸物流链中口岸环节这个瓶颈问题。同时要求改革口岸查验管理体系,使之在完成查验职责的同时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动整个外贸物流链的高效运作。各个行业的流程优化和重组必然导致新商业模式的建立。

(3)重组必然涉及解决结构性问题

企业、产业和行业重组的实质是打破传统多重垂直式经济模式构架,构造新的扁平化结构和模式。如果说重组是由市场和环境因素推动的,但一种新商业模式能否符合网络时代特征则取决于政府、行业、产业和企业全方位的努力,而且新商业模式的有效运作自然催化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的改革。

(4)重组导致资源重新配置

有一种说法,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如何整合和配置资源。优化和重组后的流程必然导致物流链各节点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资源重新配置不仅是单个节点或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和社会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资源配置与优化

(1)现代物流的发展必然涉及资源配置与优化

对现代物流关键节点采取合理配置资源、甚至采取压强原则,会促使物流链具有长久发展力和竞争力,对一般节点和环节优化资源则会节省社会成本。资源配置与优化涉及到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存量资产重新配置,这是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传统物流企业,不需要的资产成为它们的沉重负担,企业本身常常无法重新配置,这就需要有成熟的资本运作市场和政府引导来帮助重新配置这部分资源;二是增量资产配置,这需要拥有者能清楚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有目的地规划和配置这部分资源,才能使增量资产配置发挥最大效能;三是注意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例如,对于港口资源,要在统筹考虑其长远和现实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配置;最后是人力资源配置,现代物流发展需要高级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新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网络化和知识化,对于传统经济,资本是社会的最大财富,而对于新经济时代,知识是排在各种社会财富之首,因此人力资源配置必须与其它资源配置相匹配,才能发挥资源配置和优化的效果。

(2)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不可缺少

新经济引发的重组、资源配置与优化都带有行业和社会化特性,这些都需要政府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使之进程加快。现代物流的信息和资金流的高效运作,至少需要在行业的范围内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和金融信用中心,这种平台和中心的建立首先需要解决不同部门或行业的信息交换标准化问题、法律法规以及信用管理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改革现行管理体制,针对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的特征建立起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才有可能保障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3、现代物流发展与港口的关系

港口是贸易运输特别是外贸运输的关键节点,世界贸易量约90%是通过海运业来完成的,港口自然就成为海运的关键节点。如果把外贸运输物流链比喻为一条龙的话,港口就是龙头,它对整个物流链起带头作用。对于具有大型港口功能的沿海城市,港口又会推动临港工业和口岸经济的发展。

4、管理体制和体系的改革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

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需要针对计划经济产生多重自上而下的垂直体制尽可能扁平化,能够适应网络化经济活动。以大连交通口岸管理局机构改革为例,这种将过去分散的口岸、港口、交通仓储管理集于一身,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很好地体现了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路。

从政府角度,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构架的管理体系应体现现代物流和网络经济的特性。如果从区域性管理职责,其管理体系应体现出两端接轨中间优化的特征,一端是物流的关键节点-港口和口岸,抓住龙头,使其能同国外作业模式很好接轨并带动物流链其它节点;另一端是与客户紧密关联的市场-航运、货运、交通和仓储,使市场运作规范透明和高效并体现出现代物流的服务理念。在两端管理体系确定后,尽量以优化的方法构造中间的运输和仓储环节的管理。这种管理体系的管理要素应为业务重组、产业升级、资源配置、市场调控、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行业标准化和法规建设等。

5、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

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业是行业内应用和依赖于信息技术最突出的例子。对于区域经济,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它提供行业内、行业间和区域经济的信息交换功能,它促进区域经济信息网状化快速交换,而平台信息交换要求的标准化和相应的法规和规范建设又对新经济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信息技术的固化作用

篇3

2003年,省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各部门相互间的协作与配合,建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协调机制,其办公室一直设在省经贸委,实践证明省经贸委在统筹协调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政府主管物流的经验。但是,从物流管理体制来看,省经贸委尚属“牵头部门”,而非“主管部门”,我省至今尚无统一的政府主管物流的行政管理部门。《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规定要明确政府主管物流的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的职责分工,保证各项促进措施的落实。为此,根据我省目前的物流管理体制现状,建议省人民政府理顺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建立有效协调的大物流政府管理机制,为实现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的目标提供组织保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现代物流业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建议如下:

1、明确政府主管物流的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的职责分工,确保《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的贯彻与实施。

2、根据香港、湖北省、广州市等的经验,建议省人民政府尽快理顺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组建专门的物流发展管理机构“物流发展局”,对物流业实施统一归口管理,建立有效协调的大物流政府管理机制。

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4-0108-05

一、现代物流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业是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具体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现代物流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在西方国家得到大规模发展。由最初的成品配送发展为贯穿生产和流通的综合物流过程,到90年代更进一步发展为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合、互为影响的供应链过程。

与传统物流业相比,现代物流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现代物流业呈现出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物流效率不断提高;物流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创造的价值领域不断丰富;专业化物流服务的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等趋势。现代物流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的振兴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湖北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状况

1、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贡献度不断提升。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至2009年,社会物流总额从17586亿元增加到27309亿元,年均增长15.8%,物流业增加值从542亿元增加到903亿元,年均增长18.5%,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2006年至2009年,货物运输量从5.29亿吨增加到8.27亿吨,年均增长16.1%,货物运输周转量从1730.22亿吨公里增加到2808.46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7.5%。2009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7.7%,比2006年下降0.5%个百分点,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此外,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已使其成为吸收大量就业人口的重要行业。2010年,我国物流就业人数已达2000万。据有关资料表明,欧洲物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还远未挖掘出来,如果物流业就业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则能为我国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数千万。

2、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依托武汉、宜昌、襄阳、黄石、荆州、十堰等城市布局,稳步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物流圈一物流节点城市一物流基地(园区)一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据统计,目前,我省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共有141个。其中全省已营运的物流园区33个,占23%:在建物流园区58个,占4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有50个,占36%。武汉阳逻物流园区、武汉舵落口物流园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宜昌三峡物流中心、襄阳国邦物流园等相继投入营运并取得初步成效。

3、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通过改造国企、发展民企、引进外企以及推进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我省物流业已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大、中、小、特”多类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类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服务和运作,形成特色物流和专业物流快速发展态势。

(二)主要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产业快速发展。“发展不够、优势不优”是我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湖北省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规模总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综合运输枢纽和交通物流工程的投资偏少,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投资只有22亿元。在物流运作基础设施方面,物流园区(枢纽、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农村物流运作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多式联运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无缝连接实现难度大。在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总体水平不高,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在物流中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各类信息平台尚无法对接,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2、物流企业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一是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目前,我省从事物流服务的多数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二是物流企业经营范围比较传统和单一。目前,我省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三是物流服务水平低,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服务理念、营销、质量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四是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粗放、高能耗。如目前我省物流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8%,行业碳排放量年增长率高达25%,物流业在我省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扮演着高碳排放者的角色。

3、物流业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推进物流发展的协调性要求高,而现行的分行业管理体制与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物流企业经营活动,既影响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又影响物流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发改委、商务厅、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及信息等相关部门,各部门都抓物流工作,各行其是,政出多

门,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现行物流政策及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对物流业缺乏有效的长期引导。四是物流标准化制定和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及物流运行效率的提升。

4、物流业与科技融合度不够,科教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湖北是科教大省,综合科教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我省物流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丰富的科教资源未能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不足。2009年,我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大型企业集团超过五成企业研发投入不足1%;研发机构不健全。目前,我省的物流研究机构基本上设立在高校,企业设立物流科研机构的比较少。近四成企业没有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超过三成企业没有研发人员:人才流失严重。我省大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生都选择了东南沿海或者京津唐等发达城市就业。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湖北在鄂高校应届毕业生中,仅有20%的本科生和4%的硕士生选择留在湖北工作,而在博士毕业生中这个比例要更低。

三、湖北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及路径选择

(一)湖北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优秀成果,打破经济发展的一般常规和步骤,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跨过先进国家或地区已走过的某些经济发展阶段或用较短时间走完发达国家或地区用较长时间走过的阶段,通过速度和效益的并进,不平衡推进和超常规增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越升。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是依靠科技、管理和体制的创新,通过技术的跨越、产业的升级、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以达到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而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也不是单纯地加速。

从理论上说,跨越式的发展是对非均衡发展现象的概括,是一种反梯度推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也可能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优势和后发优势,后起国家或地区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世界最新的文明成果,而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成本低得多;即使在同样资金、技术成本的条件下,还具有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只要能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赶上或超越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二)湖北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1、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点领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范围广、资源需求量巨大。但我省物流产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不能依靠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为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目标,我省应抓住当前产业转移与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业这一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产业及资源优势,在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中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方向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产品物流、工业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的发展中应当予以优先支持。

2、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现代制造业无论是原材料的需求,还是产成品的配送,从区域、时间、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物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仅能促使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实行专业化运作,而且可以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重要支柱。在我省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我省制造业的现状与特征,制定有效措施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释放制造业物流需求,加快物流业发展,扩大物流业规模,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我省物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3、注重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发展总部经济。中部崛起是我国推进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湖北省在中部崛起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功能,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城市圈发展总部经济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城市自身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够辐射带动周边省市和区域共同发展。而金融危机后,我省经济提前整体回暖,物流业逐渐复苏,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加快了进驻的步伐,这些大型外资企业通过与国内企业合资或收购本地物流企业的方式,实现网点的布局。

4、加快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行业能够持续稳定成长的必要条件。我省现代物流业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主要包括网络化创新、服务性创新、集成化创新、信息化创新及装备技术创新等。

四、湖北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及评价标准

(一)湖北现代物流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定位

1、量的跨越――实现总量跨越。根据我省“两圈一带”及“一主两副”发展战略总体要求,结合我省《物流业调整与振兴实施方案》,围绕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完善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改善物流企业经营现状,通过创新驱动、产业互动、高端带动、区域联动、低碳推动,保持产业稳定发展,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网络。通过三年的时间。使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5%,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2%,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年均降低0.2个百分点,建成1-2家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区),发展5-10个国家4A级物流企业和15-20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实现总量跨越目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及整体竞争力位居中部六省前列。

2、质的跨越――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省物流业发展仍然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物流成本较高。我省社会物流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8%,而美国、日本少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约为16%。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我国政府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种形势下,我省在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中必须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力求实现低碳物流这一目标,这其中主要包括大力发展铁路货物运输、倡导实现低碳公路运输、推行共同配送、推广绿色包装及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二)湖北现代物流跨越式发展的评价标准

1、湖北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评价的内涵。根据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依据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我省现代物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指在以我省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省市、地区的物流资源禀赋优势、物流服务能力、物流政策环境和物流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具有高度的难以模仿性和不可分割性,同时也反映出

了我省对物流市场的争夺能力和对外界物流资源的吸引能力。

2、湖北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湖北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我省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能力,而这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状况、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信息发展水平及物流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物流需求规模。物流需求规模主要指物流服务的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的数量和规模。它综合反映了我省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程度和规模、物流需求规模的大小,决定了物流市场容量的大小,是湖北省物流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2)物流供给状况。物流供给状况指为物流业发展所提供的物流基础设施、各种物流技术装备、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及相应的从业人员等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地区的交通能力状况。它综合反映了城市物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是湖北省现代物流业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3)物流企业发展水平。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是指我省物流主体提供物流服务及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大小,主要包括我省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服务绩效水平,是湖北省现代物流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4)信息发展水平。信息发展水平主要是指我省现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及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由于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已把建立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信息的发展水平是湖北省现代物流业竞争力水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5)物流业发展宏观环境。物流业发展宏观环境主要指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体现了外界环境为物流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和环境支持。

五、湖北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合理规划物流网络布局,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依托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选择交通便利。具备大规模物流组织条件,设施布局空间大,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区,布局若干个物流基地与配送中心,将武汉建成具有华中地区物流中心功能的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在已形成的水陆交通体系基础上,以黄石港及黄石开发区为依托,以采矿、建材、冶金及制造业为支撑,以钢铁、水泥等大宗货物为主要服务对象。将黄石建成覆盖鄂东并辐射皖赣的转运型物流中心城市。

在现有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基础上,充分依托三峡库区水位提高的优势,以港站枢纽为依托,以水电能源、载电体产业、机械化工、旅游服务等支柱产业为支撑,将宜昌建成服务于鄂西南、湘西并向三峡库区以及重庆、四川地区辐射的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利用现有的水陆交通体系,以江汉平原为依托,以轻纺、化工、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支柱产业为支撑,充分发挥产品资源与市场营销网络优势,将荆州建成服务于鄂中南地区,辐射湘北、川东地区的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利用已形成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支撑,以汽车产业和火力发电厂建设为依托,将襄阳建成服务于鄂西北及鄂、豫、陕、渝四省边区的货物转运及相关物流服务的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以襄渝铁路及在建的汉十和武汉至银川高速公路为依托,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大力发展汽车物流,将十堰建成辐射川、陕、甘、宁等西北省区的转运型物流中心城市。

(二)整合重组社会物流资源,培育多元化物流市场主体

鼓励外资、民营资本等各种资本进入我省物流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我省建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资源整合。

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建立和优化物流供应链,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构建企业合作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合作,完善配送供应链,提高企业统一配送率,降低物流成本。

鼓励我省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引导本省物流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拓展物流服务领域,扶持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支持省内大型物流企业“走出去”,建立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网络。

(三)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确保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公路、铁路、水运及航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物流企业努力改善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环节的物流营运设施,提高中小物流企业开拓市场的竞争力。

创新投资回报机制,调动民营资本投资物流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园区(枢纽、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交通、水电设施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给民间资本以平等的生存空间。鼓励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资产重组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强企业自用物流设施建设。

引进国际先进投融资机制。利用资本市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所需的巨额资金可以从资本市场中取得。目前,国际上成熟的资本运营方式有很多,如BOT方式、ABS方式等。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开展这方面的探索,为物流设施建设聚集更多的资本。

(四)创新物流管理体制,保障物流产业发展规范有序

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充分发挥湖北省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和湖北省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各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解决物流企业、物流基地在用地、用水、用电、交通、税收等方面的问题,督促落实物流发展的相关规划。

加强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明确物流协会在协调、咨询、服务与沟通方面的职能,积极支持物流协会制定行业规范、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开展行业宣传、咨询、调研、统计、培训等工作。

继续深化商业、外贸、粮食、棉花、供销等行业管理体制和仓储经营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和地域限制,促进仓储设施从原有行业和企业分离出来,统一向社会租赁或出让,推进仓储设施的社会化,提高全社会仓储设施的利用效率。尽快建立现代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物流产业统计口径,建立健全省现代物流业统计信息收集、研究和监测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规范物流企业注册审批,为物流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积极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参加各类高等级评级评信活动。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解决仓储、配送、货运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

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对省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的,可以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年度农转用指标可在省留机动指标中统筹安排;支持将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

优化城市配送车辆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交通实际状况制定便于配送车辆市区通行和停靠的具体措施,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同时,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夜间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较小的时段进行配送货物,以减少白天货运车辆进城对交通的影响。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

简化通关程序。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作业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积极推动建立集海关监管、商品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

(六)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

加快推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物流管理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加强数字证书认证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积极推动湖北省电子商务认证的技术标准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延伸,为企业实现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物流企业资源共享和企业信用提升。

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促进现代物流业推行标准化。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国家已颁布实施的物流计量标准、货物分类标准、信息代码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其中重点是推广执行货物的包装、条形码标准,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和集装箱的标准,托盘、货架、装卸机具等标准,以及仓储建设标准等。同时,积极支持省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加快提高我省物流业标准化水平。

加快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七)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行业物流

一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主要包括:做好物流园区的统筹与规划工作,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土地、人力、财力和相关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人驻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快建立物流园区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减少环境污染等各项指标,建立社会化的物流园区评价体系和方法:积极推进绿色物流园区建设。如选用节能环保车辆,加大对企业更换车辆的补贴力度,限期淘汰老旧汽车,优化运输组织,减少空驶浪费,制定桥式集装箱行业标准,积极推广甩挂运输等;加强地区和部门间物流园区的合作与协调。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行业物流。主要包括: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依托我省七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粮食、棉花、果蔬、水产品及畜禽等五类农产品物流的建设与发展;突破性发展汽车、钢铁、煤炭、化工及建材等工业物流,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大力支持中百、武商、中商、汉商等四大商业集团加快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积极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自有物流配送中心开展社会化配送服务,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和委托专业配送。大力发展农资、种子和农村主要生活消费品等直接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重要商品的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服务。

(八)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多层次物流人才梯队

做好全省物流人才需求、分类、结构等调查和预测工作,制定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规划,使人才培养步入到健康有序的轨道。明确物流各类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知识结构,建立各类物流人才评价考核的标准。

充分利用省内大专院校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的合作,鼓励大学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全方位培养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建立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加大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并加强对于物流师等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加快在物流业从业人员中开展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高素质的国内外物流专业人才,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梯队。

(九)建立物流业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机制,促进物流业健康成长

建立维护物流行业产业安全的队伍,从组织上、制度上予以保障,把维护产业安全纳入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物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检测系统,防止产生低端产业建设过度集中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甚至闲置,投资方向不当的恶性循环。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5201

1 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是将运输、仓储、信息及其它功能事项整合在一起的新兴行业。该行业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物流产业实际上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改造于传统运输业。物流业发展程度的高低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第三利润这一概念出现后,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每一个相关者所关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甚至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例如,2010年,美丽物流产业的总产值占其GDP7%,达到2300美元,并且仍以每年16%的速度在增长。美国早在2001年构建的“大运输部”理念就很好的表明了人们对现代物流发展的信心与预期,也进一步说明了现代运输业对部门间融合的要求与促进作用,并凭借信息流进行运作。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大力整合其所拥有的物流资料,希望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物流供应体系。所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成为今后各国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2 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众所周知,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的基础与前提,国际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物流的进步。具体而言,在国际贸易当中,现代物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影响。

第一,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以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大繁荣。区域之间的贸易只要跨越一国就会存在着交易环境的差别,这种差别就会造成各种交易麻烦及交易成本的上升。而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标准的逐步融合与统一,如统一的条形验证码、统一集装箱规格等等,从而解决了由于交易环境的不同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了贸易效率。

第二,多样化的运输方式对于促进国际贸易有着重要作用。在物流体系构建当中运输是其核心,运输质量的高低对于物流系统有着极大影响。现代运输方式主要是国际联运下的分段运输,这种方式的特征是便捷及安全。特别是以标准化集装箱的多式联运成为国际运输的标杆,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

第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让世界物流联成一片,从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中坚作用。西方国家要求有更为完善与高效率的物流网与之匹配,强烈的需求使物流发展迅速,并对信息系统的构建赶到了重要作用,使物流服务更为精细化与批量化。有了信息系统的运用,大大缩减了货物运输的时间,提高了配送速度,从而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关系。

第四,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生产型企业可以将它们的精力放在其业务上,将其生产当中产生的物流事务交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打理。近些年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不断促进现代物流向着专业化与精细化方面运转。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与高效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成交量的持续上升。

3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对策

3.1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1)我国物流业发展缺少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支持。就物流业的营业税来说,仓储业营业税可能达到其营业收入的5%。且我国土地价格偏高,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物流企业需要高价买进土地来建设仓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其运作成本,使我国物流企业发展面临不利影响。

(2)当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发展模式存在重大问题。根据相关报道,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有近30万家,而这些企业当中有不少仅有不到10名员工和几间办公室而已,它们往往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实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

(3)我国物流行业的管理体制及水平存在着很大问题。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突破传统地区及行业规则限制,构建一个统一、开放与高效的物流体系。当前物流管理仅仅强调某一或几个环节,缺乏整体规划与通盘考虑,发展前景不明朗,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4)我国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金融行业往往不太喜欢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即使支持也是小额支持,且条件要求较高,利息也不低。

3.2 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1)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从而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改造传统物流业,引领企业落后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而缩减物流成本及提高服务质量,重新促进企业业务发展,优化供应链及提升效率。同时不断完善物流体系与网络,扩大经营领域,提高综合供给能力。

(2)国家应当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国家应该对物流业进行深入调研,对物流业的税收、杂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进行相对应的优惠支持。比如说,将优惠物流企业的税费,对于一些需要进口的设备进行关税减免等等。

(3)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人才培养较为落后。因此,应该鼓励我国教育体系完善相关专业的设置,开通如物流商务等专业。多多引进发达国家物流体系发展理论与实务,成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从而培养起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4)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物流业的高科技装备。应大力推广准用车辆、先进的装卸和仓储技术等,加快建立高水准的现代物流中心,即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物流服务体系,提高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经营效益。

(5)要改善物流管理技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用高效理论武装我国物流行业。不断完善我国在仓储、货运和信息化方面的管理,特别是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要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信息化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严鸿和.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铁道运输与经济出版社,2006.

[2]崔杰,沈辉.国际物流的现状[J].价值工程,2003,(6).

篇6

第1章 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 2

1.1现代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2

1.2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2

1.3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3

第2章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6

2.1加快铁路运输规模化发展. 6

2.2建立快捷货运体系. 6

2.3全面开发铁路货运服务功能. 8

2.4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货物实时追踪. 9

2.5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9

第3章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11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11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11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12

第4章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货运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3

篇7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篇8

关键词:物流、现代物流、区域经济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几个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而现代物流是指具有现代特征的物流,是物流对象从起点以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是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广泛采用了代表着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信息化、系统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显著的区别,用来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发展区域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大国,在这样广阔的国土上资源的分布又很不均衡,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据统计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高达20%左右,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物流成本降低1到2个百分点,将产生社会效益1000到2000亿元。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就要发展区域现代物流。

1、物流的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

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改善,制造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而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

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随之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联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现代物流业对普遍降低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可以从对交易过程和交易主体行为的考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一方面,从交易的全过程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2、现代物流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物流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3、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

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现代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现代物流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吸引外资,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利于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

二、发展区域现代物流要采取的措施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理念来支撑,而目前的物流业在观念上仍处于计划经济的“传统物流”的水平。长期以来,“重农轻商”和“重生产、轻流通”的思维定势,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现代物流产业的正确认识,严重阻碍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1、深化认识,更新观念,确立现代物流产业的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就物流的区域化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必将是物流服务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本质就是流通全球化。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彻底从“重农轻商”、“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战略意义。

2、要发展区域现代物流首先要保证有好的基础条件。

区域物流平台是保证区域物流活动有效、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物流平台是物流的载体,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的复杂网络体系。其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类,包括机场、铁路、道路与航路网络、管道网络、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站场、停车场、港口与码头、信息网络设施等。其次是设备类,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内部的各种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作业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再次是标准类,比如物流术语标准、托盘标准、包装标准、卡车标准、集装设备标准、货架标准、商品编码标准、商品质量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仓库标准、作业标准等。区域物流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作为与物流业发展相关行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在鼓励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流通企业积极发展物流经营的同时,更应在发挥现有的物流设施作用的基础上,规划区域物流平台发展,明确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应妥善协调好相关行业部门,做好物流平台相关设施发展的衔接工作,使物流平台达到系统化、集成化。

3、要普及物流知识,加强人才培训,适应发展需要。

就世界范围而言,物流发展到今天,其价值的创造已经形成一大产业,其知识体系已构成一门学科,其专业人才正日前成为物流企业家、物流专家和物流学者。然而,在我国城市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业的水平,而物流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目前各地区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因此,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既要培养政府的物流管理人才,又要培养物流经营服务人才。这方面要有紧迫感,可考虑派人出国或到先进城市考察、受训或者与境内外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学等方式加速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也要考虑做好引进紧缺人才的规划,以建设一支能适应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物流的区域化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愈来愈明显。作为各个区域应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45-47.

[2]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88-90.

[3]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J].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63-6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