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简述人本主义理论8篇

时间:2023-12-15 10:09: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简述人本主义理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述人本主义理论

篇1

[关键词] 西方三种学习理论;高职;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102-02

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人本主义学习论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界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处于支配地位;在此之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取而代之,成为学习理论界的主流;人本主义学习论是在美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倡导教育革新运动的潮流中诞生的,它旨在反对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其独具特色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1 西方三种学习理论简述

1.1 行为主义学习论

它所研究的学习是最具广义的学习,即动物和人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获得或改变行为的历程。学习的产生是外控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完成、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论偏重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等方面。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这里只谈一下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他认为条件作用有两类:反应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之相比,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经强化引起所需的反应,是反应性条件作用,重点在于刺激;而斯金纳则强调由操作引起反应然后再予以强化,重点在于反应。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设计了“斯金纳箱”,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1]。行为主义学习论发展到斯金纳时期,达到了高峰。

1.2 认知主义学习论

它所研究的学习属狭义的学习,即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质变过程。认知主义学习论偏重于知识的获得、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克勒、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这里只谈一下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其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2.1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1.2.2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布鲁纳非常重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具有层次的结构,这种具有层次结构性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个人发展的编码体系或结构体系(认知结构)而表现出来。人脑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基本结构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效果。如果把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弄通了,则有关这门学科的特殊课题也不难理解了。

1.2.3 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教学一方面要考虑人的已有知识结构、教材的结构,另一方面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他提倡发现学习法,以便使学生更有兴趣、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更有自信地主动学习。布鲁纳发现学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提高智慧的潜力;②使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③学会发现;④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

1.3 人本主义学习论

它所研究的学习属于次一级广义的学习,即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历程。其代表人物为罗杰斯。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教学评价的目的也不只是检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进一步使学生学到如何检讨自己,如何改进自己。他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学习,使学生对他们来说毫无个人意义的内容;另一类是有意义学习,不仅增长知识而且使每个人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意义学习”则是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左右脑共同发挥功用的最好办法[2]。在“意义学习”中,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都投入了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的内部动机;进行渗透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而且学生对这种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能够切实对自己及自己的发展方向负责。

2 西方三种学习理论在高职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 对这三种学习理论总的评价

这三种学习理论都分别是由诸多观点相近的理论构成的,由于每一位代表人物的着眼点有所差异,所以每一种理论都具有侧重点,究其实质,行为主义重行、认知主义重智、人本主义重德。这三种学习理论为我们清楚地把握和理解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思路和观点,当然,西方这三种学习理论有其局限性,在学习和借鉴时,应注意批判地吸收。

2.2 这三种理论的启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S-反应R”间的联结形成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因此,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这就引起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3]。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认知学习理论的操作性较强,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尽管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成为当代学习理论研究的主流,但认知学习理论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其中,比如:情感、态度、价值等,而这些恰恰是软尺子,难以衡量。虽然我们认为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但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也起间接作用和反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4]。

2.3 运用新的学习理论,转变高职医学学生的实验学习方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喜欢依赖教师的“喂食”,而不知如何 “觅食”,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不想自己去“觅食”。在高职医学学生的实验课学习中,学生认为实验课好上,只要模仿老师的操作成功了,学习任务就完成了。因此,广大教师要以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有效地转变高职医学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个性的张扬中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职医学学生的实验学习中,我们既需要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的操作动作不断地给以强化,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然而,如果只应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培养的只是低层次的技术人才;故也需要布鲁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用已知去求未知,获得新知,去解决医学领域里出现的新问题,发现学习法,主动学习。现代社会更需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中做到人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因材施学。目前,在实际的高职医学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行为主义重行、认知主义重智、人本主义重德这三种学习理论的揉合运用、相互渗透是必要的。我们也是或多或少实施着,但还存在着不平衡等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实践,我们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学习理论,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有利于培养高级技能型医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05-10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9-71.

[3]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454-570.

篇2

关键词: 自主测试 设计 问卷结果

1.引言

与自主测试相比较,目前流行的测试应该叫他主测试,因为后者的内容(考点)确定、题目编写、组织实施、评分评讲、统计分析、题目修改等环节都是由教师或测试机构的相关人员负责,考生只需要到规定的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科目的规定题目。考生的被动参与为其显著特征,而且考生大多只参与其中一个环节,即答题,除此之外别无他事。这样的测试有悖现代教育理论,其弊端不言自明。从表面上看,现行测试含有较强的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博奕,主动与被动的对立,实际上牵涉到权威与民主的问题。教师或测试机构拥有绝对的权力,主宰着测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任务、要求和范围,确定考点,编写试题,规定答题方式、测试时间和程序,制定评分标准,讲解答案,分析测试结果,完成题目修改等,而考生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主动参与的权力,也不可能或不允许改变既定的考试内容和程序。由此引发的结果可想而知。信心信任的缺失常致失信之事发生,不正常的害怕或焦虑的心态成了考生的常态,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心态和行为得到追捧。要克服这些弊端,急需一种新的测试。在笔者看来,自主测试不失为一剂良药。

2.自主测试的设计

2.1自主测试的理论基础

自主测试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因此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即为自主测试的理论依据。具体地讲,自主测试的理论基石为操作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意志理论、言语自我指导理论和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等。

2.2自主学习与自主测试

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当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结果、环境、社会性等八个方面均能由自己作出选择或控制时,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自主学习的特征包括了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1][2][3][4][5][6]当考生选择或控制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时,测试就是自主的,实际上,也具有自主学习的特点。自主学习所含的八个方面可分为学习活动前的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反馈与调节和学习活动后的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等。[4]自主测试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即自主测试是指自主学习所含的学习活动后的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考生通过自主编写试题检查、总结、评价自己学到了多少,同时依据测试结果对自己编写的试题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自主测试的六个方面也可分为测试前的内容确定和试题编写,测试中的实施和测试后的评分评讲、统计分析和题目修改。

2.3现行的自主测试和本课题的自主测试

现行的自主测试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主招生测试,二是课程网络自主测试。无论是哪一种自主测试,都是传统测试的变体,即测试的全过程还是由考生以外的有关人员负责。从自主测试的设计可以看出本课题的自主测试基本上实现了考生全程自主化。

2.4自主测试的设计

自主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自我实现,因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是人本主义课程的核心”,[7]也是自主测试的核心。全程自主测试,从表面上看,使学习者承担了教师的大部分职责,但实际上培养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能力和精神,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2.4.1学习者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者的权利和义务均表现于自主性,包括:(1)考点选择,(2)题目编写,(3)组织实施,(4)评分评讲,(5)统计分析,(6)题目修改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有:(1)布置测试任务和规定测试范围,(2)选择学习者编写的测试题目,(3)印制试卷,(4)讲解统计结果,(5)评判题目的优劣等。在整个自主测试过程中,学习者唱主角,完成自主考试的主要任务,教师是配角,是任务完成的协助者、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8]

2.4.2自主测试的流程

2.4.2.1教师测试任务、要求和范围。本课题因是课堂自主测试,所以是指期末测试以外的测试,即一般意义上的单元测验。本课题的做法为,视课程类型的不同,每一至四个单元为一次测试的范围,如语言测试和英语语法课程的自主测试以一至二个章节为单位,综合英语课程以二至三个单元为单位,英语阅读课程以三至四个单元为单位等。除了规定测试范围之外,教师还规定测试题目数、题型,①以及试题编写的规范等。

2.4.2.2学习者在教师规定的测试范围内选择考点,编写题目,然后将题目交予同学修改,之后再重新修定题目,最后上交测试题目。这不仅能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而且能彰显同学间的合作学习精神。

2.4.2.3教师按照测试内容和测试理论选择或编辑测试题目。如果某份试题符合要求,可把它作为测试试题;如果没有一份试题达到标准,可从多份试题中选择好的题目组成考卷。

2.4.2.4教师印制试题。

2.4.2.5学习者实施测试。如果试题来自一位或一组②学习者,则由他(们)主持实施;如果试题来自于多位(组)学习者,则选择两位(组)贡献最大的学习者主持实施。这时,教师的任务在于从旁指导协助学习者完成整个实施任务。

2.4.2.6学习者评分。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者收齐并评阅试卷。

2.4.2.7学习者讲解测试题目。在编写题目时,要求学习者同时写出答案及答案得来的缘由,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了解学习者是否真正弄懂测试内容,即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可表明他用心去做了,同时也能表明从外显知识到内化知识及从知识到运用的转换。二是无论谁的考题被选中,都能当场讲解答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其他学生有疑问,可当场提出当场解答。这样做的好处也有两个:一是检查其他学生听讲的认真程度,而且还能让听讲学生找到自己答案与预设答案的异同,通过问答辨清是非。二是锻炼讲解人和提问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2.4.2.8学习者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教师在每一课程的第一次课里给全班讲授基本的统计分析内容和方法,包括难度、区分度等。测试结束时,由监考者课后按要求统计分析每一题目,然后将结果填写在教师制定的统计表里。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习者,包括监考者和考生,知道哪道题出得好,哪道题有问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以后的题目修改和编写提供帮助。二是帮助学习者养成考后分析试卷的能力和习惯。

2.4.2.9教师结合考题讲解学习者自主统计结果,以让全体学习者明白题目的好坏,为题目修改作准备。

2.4.2.10学习者根据测试结果修改题目。试题被选中的学习者根据统计结果修改题目即可,其他学生参照测试题目的统计结果做题目修改,因为尽管每人(组)的题目不尽相同,但范围是一致的,所以考点有相似之处。

2.4.2.11教师审读修改评分学习者上交的试题。此时主要注意考题的效度(是否该考)、信度(是否正确无误)、难易度(是否与考生的水平和能力一致)、客观性等是否符合要求。另外,每位考生每一次自主测试有两个分数:测试分数和命题分数,但试题被选中的学习者没有测试分数,这时他(们)的测试分数可为满分,一是自己的题自己做当然可以得满分,二是一种奖励。

2.4.2.12教师统计分析测试结果。笔者采用了SPSS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集中量数、差异量数、正态值、峰值等理性数据。

3.课程自主测试问卷结果简述

为了验证假设和发现问题,笔者实施了问卷调查。因有专文讨论调查结果,所以本文只对此作一简述。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认为自主测试有助于课前预习(73.81%)、课中学习(79.76%)、课后复习(70.23%)和明确学习的重难点(60.71%)。虽然试题编写困难(84.52%),但他们还是认真地完成了命题工作(82.14%),且无意编写难题(78.57%)。如果试题被选中,86.90%的受试高兴,但如果未被选中,只有42.86%的受试感觉高兴,这说明受试还是在意自己的努力,也能说明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52.38%的受试高兴监考或由同学监考,因为这样的监考不会让人紧张(79.76%),但只有41.67%的受试自认为考出了真实水平,而且他们(83.33%)更愿意做教师编写的试题。后三个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考试成绩与紧张的关系,即紧张度过小,考试成绩会不理想,以及考试成绩与试题表面效度和信度的关系,即受试认为同学所编写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可能不够理想,因此他们更愿意完成教师编写的试题,这与他们以前的学习考试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随着自主测试的推进,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57.14%的受试高兴评讲自己的试卷或听同学评讲试卷,82.14%的受试高兴分析自己编写试题的测试结果或听他人分析试题,这两个数据说明学生在评讲试卷时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如讲解的清楚准确性不够,因此影响到其科学性,但因为试题的分析是有数据基础,如各选择项的选择比例、各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等,所以受试觉得言之有理,而且有帮助。绝大多数受试认为自主测试对将来的学习(95.24%)和教学(92.86%)有帮助,因此表示会将自主测试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接受了自主测试的理念。虽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调查结果证明了自主测试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可操作性。

注释:

①笔者没有指定任何必须使用的题型,只是要求每次需使用至少三个题型。

②课题初始阶段,以个人为单位编写试题,后来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试题。

参考文献:

[1]张美云,王新燕,赵成亮.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7.

[2]俞冬伟.自主学习活动的特征及指导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4.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00.

[4]庞维国.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7.

[5]余文森.让学习者发挥自学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9,(3).

[6]董奇,周勇.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1).

[7]McNeil,J.D.Curriculum: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3rd ed.).Little,Brown and Company Ltd.,1985:5.

篇3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职英语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H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213-02

1 理论简述

人本主义理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其教育思想是以马斯洛(Abraham Harald 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arl.R.Rogers,1902―1987)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先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生存与发展是人的本能,人具有主动性、创造性作出选择的权利,强调以“人性为本位”,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化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培养自我实现或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反对单纯的灌输知识、机械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外在学习,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扬学习自由和主动创造精神,反对学校课程脱离价值,价值中立和无目的无意义,主张进行课程改革,实施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反对不良师生关系和教学心理氛围,主张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在意义学习过程中促进者的作用。

2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1 高职院校多元化生源结构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呈多元化形式,有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普高学生,有参加专业对口考试的学生。

2.2 英语成绩参差不齐

由于生源结构在高一起点时就存在差别,加之高中阶段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和英语总课时的不同,使生源结构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不同。

2.3 学生所学专业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同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人才”,学生所学的专业中使用英语种类及情况不同。大多数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在大学阶段的英语课中能多些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学中能少些枯燥的讲解,并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3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3.1 分级教学,尊重个体差异

所谓“分级教学”,即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有差别地进行教学,努力解决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力求使英语教学具有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尽可能大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130多分,最低分20多分。相差悬殊,教学要想兼顾全面,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笔者所在学院公共英语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观。

公共英语课程共分为三个教学模块。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66学时)为学院的英语水平达标模块。在这一学期中,教师旨在使学生具备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口头、书面综合语言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达到学院规定的英语水平标准。第二学期(70学时)为分层次教学模块。这学期旨在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供相应的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在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后,根据测试成绩,未达标的学生继续参加水平达标班的学习;已达标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参加A级班或四级班的学习。针对水平达标班的学生,继续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的学习,争取在本学期能达到学院水平测试的标准;针对A级班和四级班的学生,在进一步英语教学的同时,强化A级训练和四级训练,辅导学生考取高等学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A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为学生进入社会、优质就业搭建更好的平台。第三学期(36学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兴趣班,如科技英语阅读班、翻译班、英语听说班等,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继续开设四级班,为学生考取四级证书再夯实基础。通过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的学习,一是在达到学院要求的英语水平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参加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考试以及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水平考试,考取过级证书。二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能力和求职技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实现和谐教学

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除学生之外,教师是一个核心问题。因此,强调人文精神,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促进者。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为学生服务的态度,贴近学生,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学生觉得教师很看重他们并乐意与教师为友,从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3.3 激发学习动机,倡导自主学习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之目标的心理历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即使在一堂课中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也常不能始终如一。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等,以及各种教学活动,如演讲、对话、表演等,使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使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愿意做这件事,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运用。二是使每个学生均获成功的体验。在性质上,学习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假如追求成功的结果屡遭失败,学习动机自然不能维持。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均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期其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三是善用教师回馈激发学生士气。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回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回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学生会努力去追求成功;教师的回馈是负面的(批评或训责),学生会稍有困难立即退缩、放弃。追求成功者才会成功,逃避困难者难免失败。

篇4

护理教育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300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

A.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B.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

C.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 D.学校的产生而出现的

2.学习者记住了榜样的行为并在大脑中回忆其行为的执行过程,这一学习时期称为

A.注意期 B.强化期

C.动力期 D.保持期

3.根据发现学习理论,编码系统是按等级排列的,在等级排列中,上一级的每个类别要

比下一级的类别更具

A.普遍性 B.独特性

C.结构性 D.松散性

4.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加涅 B.华生

C.班杜拉 D.罗杰斯

5.注重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这种教育模式是

A.成人教育模式 B.技能教育模式

C.儿童教育模式 D.课程教育模式

6.学科课程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实践性

7.“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史特豪斯

C.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 D.泰勒

8.适用于以知识和理解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

A.行为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系统模式 D.文化分析模式

9.WHO在世界医学教育大会报告中曾提出:医学教育的标准在于

A.地满足当地的卫生需求 B.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

C.确保人民健康 D.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

1O.课程大纲反映课程设置过程中各个阶段各部分内容的总结,这些阶段为

A.指导阶段与形成阶段 B.指导阶段与评价阶段

C.形成阶段与功能阶段 D.功能阶段与评价阶段

11.课程设置指导阶段的核心工作是

A.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参考文献

B.确定有关哲理、理论、概念及知识的具体内容

C.要求全体教员有效参与和支持

D.制定具体讲授内容

12.阻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不支持 B.学生的不适应

C.资金不足 D.来自传统的规范

13.下列不属于组内交流方式的是

A.环式 B.车轮式

C.链式 D.“X”式

14.下列不属于小组教学中教师角色功能的是

A.知识的资源者 B.小组的训练者

C.促进者 D.学生代言者

l5.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最突出特点是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材为基础

C.以教师为中心 D.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16.“学生在某一学院注册,在距家较近另一学院参加学习”属于开放式学习类型中的

A.学习班形式 B.地方体系

C.遥控体系 D.半合同体系

l7.可以反馈学生的操作情况,便于自我评价的电化教学手段是

A.电影 B.幻灯

C.录像机 D.计算机

18.下列教学方法属于小组教学常用技巧的是

A.模拟 B.演示

C.课堂提问 D.咨询

19.学生为孕妇进行宣教遇到困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信息及沟通技巧等,这时教师的角

色是

A.评估者 B.支持者

C.咨询者 D.计划者

20.服务对象对学生学习环境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所患疾病类型 B.性别

C.年龄 D.住院时间

21.罗杰斯认为,教师应当能够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问

题。这主要强调教师应当具有的特征是

A.接受 B.真诚

C.共情 D.信任

22.实习后讨论会一般需要的时间是

A.1O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60分钟

23.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评价项目“耐心答疑,书面作业及时认真批改”是属于

A.教学态度评价 B.教学水平评价

C.教学方法评价 D.教学效果评价

24.关于试题的难度,叙述正确的是

A.难度是一个独立的指标

B.仅根据难度的高低就能对试卷作出质量判断

C.难度值越大题目也就越容易

D.难度值越小,答对的人数越多

25.关于主观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用于评估高层次的认知功能

B.宜用于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住了多少

C.不能评估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点等情感方面

D.命题比客观性试题困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对原始状态的教育描述正确的是

A.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B.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从事教育的人员

C.教育形式极为简单

D.多用口口相传的形式将上一代人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新一代人

E.教育与生产活动及政治、宗教、艺术等活动紧密相连

27.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主要有

A.记忆阶段 B.认知阶段

C.强化阶段 D.自如阶段

E.反馈阶段

28.影响课程设置顺序的因素包括

A.学生的兴趣 B.学生的既往学习经历

C.学生的既往学习效果 D.学生的成熟性

E.学生的经验背景

29.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教育目标是

A.讲述知识在临床的应用 B.发展临床推理技巧

C.发展有效地学习自主技能 D.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E.推动护理教育发展

30.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包括

A.明确学习问题 B.学生的自学过程

C.小组讨论 D.临床实践

E.角色扮演

31.除讲授法、小组教学法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他教学方法还包括

A.大脑风暴 B.扮演角色

C.开放式学习 D.个别辅导

E.咨询

32.临床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

A.临床学习理论性强 B.临床学习时间紧迫感强

C.临床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 D.临床学习需注意保护性医疗

E.临床学习学到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

3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包括

A.妇女 B.老年人

C.儿童 D.中年人

E.处于康复期的病人

34.经验教学法中,富有意义的经验应该具备的特点是

A.连续性 B.互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E.参与性

35.日常教学中,运用百分制试卷对学生在学期期末实施标准化考试并记录测试后的成绩。

这是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定量评估 D.定性评估

E.总结性评估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6.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________、生产劳动、________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37.教学是教师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两个部分: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行为。

38.在操作性行为中,反应行为与刺激出现的时间顺序是,反应行为出现在刺激之。

39.系统有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之分。

40.学院的风气受学院领导的行为、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41.讲授法适用于传授现成的或是其他材料中________知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2.外部强化

43.特定的行为目标

44.个别辅导

45.学习团体

46.总结性评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7.简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48.简述遗忘的常见规律。

49.简述文化分析课程模式的5个阶段。

50.简述小组教学存在的共同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篇5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2.1887年,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并被视为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开端的麦克尼奇来自()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荷兰

3.为研究小组教学法的作用,将学生随机地分成2组,一组完成采用课堂讲授法,另一组则将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结合起来。通过对两组学生效果的评估,得出小组教学的经验。这种研究属于()

A.实验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根据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三日不练,手也生”指的是()

A.准备律 B.应用律 C.效果律 D.失用律

5.惩罚的不良刺激与行为反应的关系是()

A.不良刺激在行为反应之前 B.不良刺激在行为反应之后

C.不良刺激与行为反应同时出现 D.两者关系不确定

6.认知心理认为,认知是一种信息加工,包括()

A.感觉输入的编码、储存和确认 B.感觉输出的编码、储存和确认

C.感觉输出的编码、储存和提取 D.感觉输入的编码、储存和提取

7.在保持记忆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是把每个单词垂直排列,其中每个词的首字母组成一个词, 这种方法称为()

A.轨迹法 B.转变语言的方法

C.记住关键词方法 D/首字母缩略词法

8.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当对学生表现出正常的反应,以便学生把他当作一个真实的人来接受,这主要强调教师应当具有的特征是()

A.真诚 B.接受 C.信任 D.理解

9.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课程设置倾向于强调教育和课程内容作用于()

A.整个社会环境 B.临床护理

C.提高学生能力 D.促进教学相长

10.核心课程所围绕的中心是()

A.学科 B.学习者

C.社会福要 D.教学者

11.关于“课程”,狭义的定义是指()

A.学生在校期间具备的所有经验

B.由学校提供的全部学习过程

C.在学校机构指导下,学习者所经历的全部经验

D.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育内容的各门科目

12.中国的孔子将奴隶制文化典籍加以整理、编辑,分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方面,称为“六艺”,分别传授给他的弟子,这是最早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3.学校的教学活动至少包括4个过程,其中首要的是()

A.发展社会准则和价值观 B.传授知识

C.训练 D.教导

14.行为目标模式的主要核心成分是()

A.方法 B.内容

C.目标 D.评价

15.关于课程设置指导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定具体的教授内容 B.勾画出课程设置的方向

C.是课程设置的最后阶段 D.制定教学大纲

16.发展新课程的第一步是()

A.调查研究 B.建立课程设计小组

C.建设组织机构 D.选择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17.在四年制的护理专业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别安排在前两年与后两年修完。这种护理课程设置模式为()

A.“平行式” B.“渐进式”

C.“建筑式” D.“金字塔式”

I8.在社会心理学中。下列不属于“组”的特征的是()

A.具有共同的目标B.相互依赖

C。成员之间突出个性D.有相互作用

19.临床教师的教育者角色可延伸为()

A.合作者和协调者B.咨询者和技术顾问

C.病人利益维护者D.病人代言人

20.不属于临床物理环境的因素是()

A颜色B.气味

C.声音D.学习人员数量

21.对人体的某一特性如体重、血压等,通过具体工具(体重计、血压计),获得具体的数值,如70kg. 115/75mmHg的过程,称为()

A.测量 B.评估

C.评价 D.测评

22.下面评估内容属认知领域的是()

A.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信念 B.学生对患者的态度

C.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D.学生对慢性胃溃疡发病机制的理解

23.在课程结束后采用期终考试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是否己经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属于()

A.形成性评估 B.诊断性评估

C.总结性评估 D.前瞻性评估

24.评估学生是否能够为乳腺癌病人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其评估内容层次属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精神运动领域 D思维领域

25.一份试卷理想的区分度应该是()

A. 0.40以上 B. 0.30到0.39

C. 0.20到0.29 D. 0.19以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I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在护理教育调查法研究中,属于准备阶段的工作是()

A.提出问题 B.形成假说

C.设计调查表 D.收集书面材料

E.开调查会

27.间断性强化可以分为()

A.固定间隔强化 B固定内容强化

C变化间隔强化 D.固定比率强化

E.变化比率强化

28.从形式上看,即以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而言,可将课程分为()

A.必修课程B.限选课程

C.选修课程D.国家课程 E.校本课程

29.影响讲授计划的因素有()

A.教师因素B.学生因素

C.环境因素D.心理因素

E.题材因素

30以下属于教学小组常见类型的是()

A辅导小组B,学术讨论组

C.解答问题组D.课题组

E.方根组

31.以下属于课题组中对课题实施情况的评价内容的是()

A可行性B.逻辑性

C.便利性D.深刻性

E.可操作性

32.课堂提问法的特点包括()

A.方法简单B.不需花费很多时间

C.不要求特殊场所D.不需要许多资料

E.可以让不爱发言的同学得到训练

33.以下属于经验学习分类目标的是()

A.面临 B参与

C,认同 内在化

E.监督

34.信度反映了评估的()

A.有效性 B真实性

C.稳定性 D可靠性

E.可行性

35.主观性试题的缺点是()

A.内容真实性低 B分数可靠性低

C.评分困难 D学生易感到疲劳

E书写能力会影响分数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6.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应用或练习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则联结力越强,这种规律,称为()

37.护生在实习时会更多地观察临床护理教师的行为,表明护理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模仿的()

38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学科的(),即编码规律

39.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操作情况做出()调整自己、提高操作能力。

40.写字、阅读等通过受教育获得的技能,属于人类动作技能中的()技能。

41.智力范畴主要指对知识的()和认知。

42.计算机教学属于()的教学方式。

43.为学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的媒介是()

44.对于临床教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

45.评估除了可用于对事物进行量的测定外,还可以用于测定事物()的价值。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6.合作学习

47.学科

48半合同体系

49.认同

50.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四个强化原则。

52.简述教育目标的特点。

53.简述临床教师的角色。

54简述影响临床能力评估的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篇6

关键词:管理经济 学会计专业硕士 教学模式选择

一、引言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分析工具相结合,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实际应用。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以及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解释经济现象,促进理性思考和理性创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在管理经济学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辛辛苦苦、费时费力的满堂灌,上课所谓的教师“一言堂”;而学生缺乏兴趣和耐心,重复听课、作业、考试“三点一线?的模式。这种以“填鸭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事倍功半地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严重影响了管理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且的。目前有部分学者对管理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思考、管理经济学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对管理经济学的教学模式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本文基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角度,依据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从管理经济学的发展、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等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经济学的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为管理经济学教师、学生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也将对其他学科建设和教学模式选择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管理经济学教学研究意义、理论依据及相关文献概述

(一)研究意义 从管理经济学目前的教学现状看,迫切需要改进其教与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搞好管理经济学教学工作。对管理经济学教与学模式予以研究,同时也填补了管理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的空白,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换;教师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认知和运用能力o

(二)理论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理论:一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理论。从人本主义教育的立场来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的独特的人类存在,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这可以作为任何一个教师的目标,一位好的老师不仅要明确目标,而且更为关键的要如何为达到目标的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学习可以由外部施加、人为联想的学习、人为条件作用的学习、人为意义和反应的学习;也可靠自身和自我选择学习。站在教师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观点出发来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要求学生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认知情感、学习的自我成就感以及对求知的欲望融合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内生机能来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是崇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内外学习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的思想理论。二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它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认为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重视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发展、鼓励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对教学做出贡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发挥学生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建构性,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指挥者”的角色为“引导者”角色,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三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核心的要义是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是如此。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创新中得以发展,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o

(三)文献简述针对管理经济学的应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已有部分学者做相关研究。在管理经济学的应用方面,李娜曾在从《管理经济学角度看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与“价格联盟”》一文中,运用价格弹性和“卡特尔”组织分别来解释航空市场的价格战和价格联盟;叶江山在《论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工作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做好监理企业的工作,提高监理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监理企业的效益,通过创新提高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厉钟灵、戈国莲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经济学分析》一文中,运用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模型。就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孙浩在《管理经济学对企业运作的启示》一文中运用需求规律、价格弹性、成本分析等原理引领企业在竞争中的方向,运用管理经济学的原理进行理性思维,以此制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在管理经济学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方面,竹雅东曾在《对课程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分析;刘德宏和蔡燕弟在《对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文中,如何做到西为中用,如何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翁英英在《课程案例教学初探》中对管理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在管理经济学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方面,王爽、赵国杰在《用AHP评价NBA管理经济学课程学习质量》二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在管理经济学课程学习质量评定中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给出一种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创新方面;杨淑娥曾在㈣专业硕士(MPAce)教育模式选择的思考》一文中,结合MPAce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教学模式作了研究;徐克英在《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一文中,对给予学生选择教师权利的“挂牌教学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科研方法作了探索。

三、管理经济学的发展定位与内容特征

(一)管理经济学的发展定位 管理经济学是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是沟通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决

策的桥梁。西方经济学说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_一阶段是在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认为流通创造价值,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流通领域的重商主义;第二阶段是在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以亚当・斯密、太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学派,强调劳动创造价值,认为是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的古典经济学;第三阶段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以阿弗里德・马歇尔为代表的学派,采用边际分析、均衡价格等理论方法,研究中心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第四阶段是在20世纪30年代至今,以约翰・凯恩斯为代表的学派,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活动,将整个国民经济纳入到研究领域,以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当代经济学。管理科学晚于经济学的产生,但发展非常迅速。同西方经济学说相比,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以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212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等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重点研究提高企业内部的劳动生产率;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梅奥的“人际关系论”等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研究人际关系和人的需求行为;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以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和德鲁克的“有效管理理论”等为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如何实现现代化;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沙圆的“组织文化理论”和彼德・圣吉德“学习组织理论”等为代表的学派,以更高的管理思想、境界和管理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经济学内容及特点 管理经济学是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为基础。在特定的宏观环境中,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各种约束条件及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将有限资源最有效的加以利用。主要包括:边际分析、需求分析、生产分析、成本分析、市场结构、定价决策、风险与资本运算、技术变革和布点理论、企业决策与政府等。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汇率、国际贸易、产业竞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等,逐步在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向注重实施和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竞争的自动化,其内容将更加丰富。管理经济学不仅是有关经济理论与决策方法在数量上的相加,更表现为一种综合交叉而形成的质的升华、提炼,从而强化企业决策者在管理中的理性思考与理性创新。特点在于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将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专业性强;综合性强;逻辑性强;应用性强;交叉性强。

四、基于MPAoe辅角度的教学模式选择

(一)教学的模式选择 会计专业硕士是为了满足公司财务与会计人员面临经济全球化变革而专门开设的。该项目2005年开始在21个试点院校和三个国家会计学院试点招生:截至2008年,已经扩充为25所学校和三个国家会计学院。这种专业学位的特点是在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同时,将授课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财务与会计技能以及拓展其对财务、会计实务和典型案例的理解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把握企业财务管理全局的能力。把管理经济学作为IVIPAee核心课程,突显其重要性。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现从学生的特点、教学模式选择、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教学方法四个维度分析如下:

(1)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一是数学基础相对薄弱。MPAcc学生大多数读大学时以文科为主,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方法感兴趣;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难以深入。对数学推导、图表、公式等理性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二是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具备一定社会阅历。大多数学生有会计、财务、投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背景与工作经历,部分学生在财经管理岗位上工作,对企业相对比较了解,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知识结构体系较新,学生年龄结构年轻化。学生离开学校时间不是很长,知识结构体系较新,并且对新知识渴求比较强烈,积极进取、精力充沛、思维比较活跃。

(2)教学模式的选择。西方在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很多。其中以“学科中心”、“能力中心”、“协同式”、“IVIES(就业技能模块法)”模式等盛为流行。我国在继续教育中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可以“移花接木”,借鉴西方的成熟模式。据MPAcc专业设置和学生的特点,可采用以“能力中心”模式为主,“协同式”模式为辅的教学模式。前者以从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能力教学为单元,以学生是否具备能力为衡量标准的教学模式。后者是实行大学和企业合作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能力培养目标。MPAcc教育要面向会计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的高级应用性专业人才。主要包括:一是数学和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数学模型是经济规律本质抽象的表现,学习模型不仅是对计算过程的掌握,更重要的通过模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二是宏观形势理解和整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管理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把握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创新,提高决策水平,结合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整合。三是财务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培养e运用经济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问题,为企业创造价值,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能力,促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4)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管理经济学教学过程应该采用以下五种教学方式:一是理论教学方式。上课前选好适合MPAcc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做好课件,查阅和准备好教学辅助阅读材料。上课内容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进行师生互动。二是案例教学方式。在课前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生动、完整、典型、适用的教学案例,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多元性探索研究。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让不同的经验得到交流和分享。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讨论中忽视和挖掘不深的问题进一步剖析,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给学生布置适宜难度的案例,让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巩固课堂知识。三是实践教学方式。管理经济学中很多内容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教师可以把案例中的数据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管理经济学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试验。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教会了学生熟练利用计算机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情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景,将研究学习的内容转换为现实生活的情景。在创设过程中,应注意情景的生活化、故事化和现实化,建构联想空间,大胆创新,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涩进学生自主

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新的环境。五是合作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适当的时候对角色进行互换,给学生展示多面才能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相互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