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麻醉学专业前景8篇

时间:2023-12-13 14:59: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麻醉学专业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麻醉学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PBL教学;麻醉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69-02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过去强调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现在还要增加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随着医学高等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麻醉学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本科理论教学期间由于课时有限,对麻醉学的教学多采取传统的LBL模式教学。传统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教师的传授、知识的单向流动以及学生的被动接受。在麻醉学实践教学中,继续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

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特征体现在“以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3个方面。本教研团队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实践教学的尝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临床专业2010、2011级学生共计60名。上述学生均已完成临床课程理论学习,考核合格进入麻醉科实习轮转,所有学生之前从未接受过PBL教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每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生源地、前期课程成绩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教材:两组均选用《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以及临床本科其他基础教材。

2.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教师培训。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对理论知识的熟稔,还要求对PBL教学法有全面的认知。因此在开展PBL教学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高教师对PBL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充分了解PBL的操作方法和评价方法。

参加教学实施的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带教经验,认真研读PBL教学的教案,多查阅文献资料。将《摩根临床麻醉学》、《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考教材。对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杂志上的相关动态也应该予以关注。积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尤其在涉及到其他专业和学科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按照拟定教案进行一次预演,由一名有PBL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由年轻教师扮演学生,其他参与教学的教师观摩,逐一排除教学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及复杂问题。

(2)教学方法。①观察组:30名学生分为5组开展PBL教学,课程安排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骤为期一周,共12学时就麻醉学基础理论进行培训;第二步骤共20学时,针对10个病例进行PBL教学。每组学生推荐1名组长,负责教学期间的沟通联络与讨论组织工作。每次PBL教学之前,将病例资料发放给学生,学生课前通过查阅教材、图书馆查阅资料或网上查阅文献等方式做好相应准备。每次教学历时2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第1个学时为学生自主讨论,由各组长担任主持与记录、总结工作,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避免讨论过程中学生偏离主题;第2个学时,首先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意见(15分钟),其次由教师就讨论进行评价、总结(15分钟);再次为答疑时间(10分钟),由学生提出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仍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解答;最后就本次教学学生提出相关建议(5分钟)。②对照组。采取传统LBL教学模式。课程安排仍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一周共12学时,就麻醉学基础理论进行培训;第二阶段针对10个病例进行LBL教学。

(3)效果评价。采用笔试(满分100分,记忆性内容占40%,理解性内容占60%)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客观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二、结果

1.笔试成绩分析。将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观察组学生笔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发放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学生对PBL教学的方法、步骤及各教学环节及教师的教学态度都有较高的评价。83.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86.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提高自学能力;73.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能力;90%的学生愿意再次接受其他课程的PBL教学。

三、讨论

由笔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发现,PBL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教学,且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

传统的LBL教学法以讲授传递知识为主,强调的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PBL教学法则注重知识的双向流动,在学习中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予了学生更为宽松、平等、自由的环境。PBL教学于1969年首创于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1]。它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具体病例为切入点来提出问题,以讨论这些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和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解答这些问题为目的,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具体病例相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2]。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起主导作用,锻炼了他们分析、判断、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训练一定的临床思维逻辑。

麻醉学科是一门高风险学科,一名合格的麻醉科医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灵活应用知识及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合格的实用型麻醉医学人才是我们麻醉学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而在麻醉实践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然而,在PBL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设置问题。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其核心为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以及熟悉临床思维方式,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至关重要。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目的合理的设置病例及问题是今后开展此类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选取的10个病例,每个病例设置了5个小问题,均是根据实践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选取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继续开展PBL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完善。

2.教师问题。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求教师掌握麻醉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PBL的基本教学法,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起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同时,在开展PBL教学时,教师的培训也应该得到重视。在本研究过程中,参与PBL教学的教师都进行了前期的培训与观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与学生不断磨合才能对教学过程做到合理引导,全局把控。

3.学生问题。参与本研究的学生,在之前的理论学习或实践学习中都从未接触过PBL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觉得初期无所适从,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之前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以知识的传递作为最主要的目的,学习是被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扼制。另外,由于部分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协助能力方面的欠缺,这些都对PBL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些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先易后难,使学生逐步适应。

四、结论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在麻醉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将继续在PBL教学中分析总结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其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麻醉护士;培训;继续教育;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a)-0152-04

Exploration of relevant problem on training of nurse anesthetist

JI Fang CUI Xu ZHANG Jing-yu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730,China

[Abstract]The nurse anesthetists starts as a professi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nesthesiology in 19th century.Anesthesia nur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clinical anesthesia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now,and the system for training and accreditation for nurse anesthetists had been established and worked well.In recent years in China,nurse anesthetists undertake important clinical work,however,there has not been a consistent criteria and standard on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for nurse anesthetists.To a certain extent,it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nurse anesthetist.Through sumarizing and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ethod of nurse anesthetist in our department,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our current methods a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nurses.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esthesia nurses in China.

[Key words]Nurse anesthetists;Training;Post graduated education;Anesthesia nursing

麻醉o士是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目前在大部分发达国家,麻醉护理作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快速发展,不但有自己的学会(包括国际性和地区性)、学术期刊等,还有规范的培训认证体系。麻醉护士也因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而颇受市场欢迎。

在我国,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和手术量的急剧增加,各级医院麻醉医师不足的情况日益突出。为改善麻醉人员不足的状况,保证临床麻醉质量,除加快培养合格的麻醉医师外,也需要麻醉护士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对于麻醉护士的定位还存在争议,麻醉护士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麻醉护士培养(培训)及认证体系,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为尽快建立和规范我国麻醉护士的培训培养体系,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麻醉护士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19世纪40年代莫顿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开表演乙醚麻醉用于外科手术获得成功,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产生[1]。随着对麻醉患者进行细致看护的需要,在麻醉医师出现之前,就有了专门协助外科医师进行麻醉的护士队伍。1861年专职从事麻醉的护理人员开始出现,1931年美国成立了麻醉护士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AANA),并正式发行麻醉护士杂志(Nurse Anesthetists)[2-4]。1945年美国开始实施麻醉护士执业注册制度(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s,CRNAs),1952年所有麻醉护理教育实施认证制度(accreditation program for nurse anesthesia education)后,使麻醉护士的教育层次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即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并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达到大学入学要求,可以申请进入麻醉护理硕士课程的培训。经过2年半左右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护理科学硕士( master of science in nursing,MSN)或护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nursing,MN)硕士学位。经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考核合格,并在各州政府注册后,麻醉护士才可以在麻醉医师督导下在本州进行执业活动[5-6]。

相比美国等麻醉护理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我国麻醉专科护士的教育和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并没有麻醉护士这一专业,但实际上许多医院(尤其在部分基层医疗单位)都有护士从事麻醉工作。他们的工作性质实际上介于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之间。1993年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和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在我国开设了第一个三年制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中专),前者还与福建闽北卫生学校合作于1997年开办了不同层次的麻醉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7]。2004年徐州医学院率先开办麻醉护理的本科教育,泰山医学院、湖北医学院及包头医学院也陆续开展麻醉护理本科教育[8]。2011年泰山医学院开始招收麻醉护理硕士,随后,上海、江苏、山东少数院校也开始招收麻醉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但人数很少,尚未形成规模。至此,我国初步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不同层次、尚不系统、亟待完善的麻醉护理学历教育体系。

2我国现阶段麻醉护士的培养与使用概况

对于麻醉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国内麻醉界的主流看法是:从国际上麻醉学科和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来看,我国在麻醉科设置护士岗位迫在眉睫。麻醉科在实际运行当中,在某些方面违规、违法状态普遍存在,发展麻醉专科护士是贯彻落实卫生法规、规章及麻醉科医疗运行的要求,是发展我国护理学专业的要求,是患者安全的要求[9]。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合理、精密、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使麻醉医师的精力集中在患者的治疗方案上,进一步提高了麻醉质量。麻醉护士在麻醉配合中完成药品、器械、仪器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术中监测,麻醉单记录,促使麻醉医生更加集中精力,完成患者的术前评估,麻醉管理,术后复苏与镇痛等工作。

麻醉护士在围术期护理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尤其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麻醉护士在麻醉过程中动态监测和记录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在抢救患者时与麻醉医生默契配合,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麻醉实施过程中的医护查对,对术中医嘱正确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复核,有利于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麻醉管理质量。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看护,更直接影响患者的麻醉转归;镇痛随访等护理工作也是患者需要,但麻醉医师很难有足够人力完成的工作。经过专业培训的麻醉护士在麻醉医师指导下对镇痛患者进行随访,既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能对镇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体现了麻醉护士的价值。更进一步,麻醉护士如果能够对麻醉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精神安慰,p少或消除对于麻醉和手术顾虑,则对手术治疗的成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0]。

由此可见,麻醉护士的工作不仅减轻了麻醉医生的工作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各医院由于手术量不断增加引起的麻醉医师紧缺的困境,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同时更重要的是,麻醉护士的工作对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但目前我国麻醉护理专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麻醉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以“配合”或“辅助”麻醉医生的临床实践为主,对患者以看护、监护和记录为主,基本不参与麻醉管理,在临床麻醉的参与程度和工作自主性方面与美国麻醉护士有很大不同。同样,在如何培养和使用麻醉护士方面,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具体要求,各个地区、各个医院麻醉护士的工作内容不一致,麻醉护士的工作职责尚无统一的标准[11],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麻醉护理专业。

从长远来看,在我国设置麻醉护士岗位是大势所趋。如何制定合理的麻醉护士职责,使麻醉护士的培养、使用更加科学规范,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医学院校和各医院所共同面对的问题。这项工作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护理学会共同努力,结合中国国情,为争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专科护理的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合适的道路和方法[9]。

3麻醉护士的培养方式探讨

我国目前对于麻醉护士的培养,除个别医学院开设麻醉护理专业外,大部分地区仍是以医院(麻醉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继续教育的形式培训为主[12]。

以我院为例,我院自1986年开始设立麻醉护士岗位,当时只有1名麻醉护士,发展到目前有20余位麻醉护士在岗。麻醉护士人数的增加,实际反映的是临床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化。麻醉护士在我科临床工作中主要承担以下工作。①药品管理:其中包括麻醉、的管理;②麻醉相关物品的管理:包括常用麻醉用品、消耗性麻醉用品和贵重麻醉用品的管理;③麻醉机、监护仪、麻醉器具的维护、清洁、消毒、管理等;④麻醉急救箱的管理:包括紧急气道用具的准备、补充、日常检查等;⑤除颤仪及其他抢救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除颤仪定点放置,每周检查其功能,并确保仪器充电充足并能正常使用;⑥术后恢复室工作:协助麻醉医师对麻醉后恢复期患者进行管理。我科不但有常规术后恢复室,而且有24 h恢复室和非住院手术麻醉离院前恢复室,因而对麻醉护士的技术和培训要求也相应提高。

为使麻醉护士能够完成其职责和工作任务,上岗前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我院麻醉护士来源基本有3个:①手术室护士招聘;②院内外其他科护士招聘;③新毕业护士招聘(中专以上毕业生)。3个来源的护士培训内容略有不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护士,首先要经过作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基本培训,包括无菌观念与技术,手术室工作基本要求等,这些培训通常为3~6个月(从手术室招聘的护士可相应缩短此项培训时间)。基本培训合格后可进行麻醉护士专业培训,主要内容是品、器械的使用与维护管理,恢复室基本要求与技能,相关文书的规范书写记录,24 h恢复室的特殊要求等。尤其注意培养麻醉护士对恢复室患者出现术后并发证(与麻醉、手术相关)的早期发现和紧急处理能力,品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的学习和掌握,以及紧急气道装置和除颤仪的摆放和日常维护等涉及患者安全和依法执业等内容的培训。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麻醉护士可了解麻醉和手术的基本过程和流程,对围术期的意外情况能够早期发现,积极上报,对危急情况能做简单有效的紧急处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通用技术培训,如CPR基本技能,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技能,麻醉科医疗安全基本要求等。这一阶段培训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

麻醉护士的培训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强调临床实践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一般而言,麻醉护士的麻醉基础知识有限,所以理论授课内容要重点突出,结合临床,力求深入浅出,简单易懂。特别要注意理论授课和临床工作内容紧密联系,避免脱离工作实际空谈理论。临床实践和基本技能培训要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并有指导老师负责临床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阶段培训后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可正式参与临床工作,在恢复室、器械维护、药品管理等方面继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并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培训。

4麻醉护士培训工作的发展与展望

众所周知,美国是麻醉护理的起源地,也是麻醉护士管理最为成熟的国家,有关麻醉护士的准入以及工作任务和培训、继续教育等都有成熟规范的标准。麻醉护士在角色定位、职能定位、培养体系、资格认证体系及立法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13],其麻醉护士工作内容和管理体制值得我国借鉴。在美国,麻醉护士的培训大致经过这样几个步骤:①护理本科学历;②1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历,并取得护士注册证书;③申请麻醉护理研究生课程,并参加相应的课程培训和临床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硕士学位;④在州政府注册成为麻醉护士。

在我国,目前虽然有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麻醉护理专业的课程(个别甚至有研究生课程),但并没有在国内广泛推广,护理学界对此尚未能统一认识。近年来,少量麻醉护理毕业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麻醉专科护士的空缺,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麻醉护理工作的需求[11]。由于国内各地区、各医院麻醉护理培训差异较大,在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及培训方案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对培训机构也没有明确要求,且我国目前尚缺乏麻醉专科护士考核及认证体系,这些都对麻醉护理质量的提高构成隐患,如何在我国开展标准化的麻醉专科护士继续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14]。

蒋莉莉等[15]的一项专家咨询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未来的麻醉护士在现有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将增加对患者的术前生理、心理评估,麻醉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其内容侧重于呼吸道的维护与通气功能的监测)等。此外,部分麻醉专家还要求麻醉专科护士能够正确评估、监测及记录患者的生理功能变化,协助麻醉医师患者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协助麻醉医师进行各项麻醉操作、参与院内外抢救及提供全院呼吸道管理咨询与服务等。这表明中国未来的麻醉专科护士可能要向美国模式靠拢,同时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士培训管理体系[16]。

[参考文献]

[1]Miller RD.米勒麻醉学[M].7版.邓小明,曾因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

[2]Matsusaki T,Sakai T.The role of 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Anesth,2011,25(5):734-740.

[3]蒋莉莉,阮洪,王骏.麻醉护理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11):2829-2831.

[4]张伟英,陈秀琴,李景田,等.麻醉护理现状调查与专业构建思路[J].护理学杂志,2009,24(6):61-64.

[5]蒋鹤生,郑文广,张少英,等.美国麻醉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127-129.

[6]王秀英,肖琨婷,李湘萍.美国高级实践护士护理硕士教育现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22-23.

[7]郑观荣.护理学专科方向建设发展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125 C126.

[8]李智,胡秀英.我国麻醉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关注热点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2):104-106.

[9]马涛洪,刘保江.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18.

[10]商临萍,杨辉,马涛洪,等.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56-58.

[11]王志萍,曾因明,季永,等.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28-29.

[12]陈文真,晁储璋,陈松兰,等.毕业后教育是提高麻醉专科护士数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5):477-480.

[13]Inglis T.Nurse anesthetists:one step forward,one step back[J].Am J Nurs,2003,103(1):91-94.

[14]韩文军,梁新蕊,张玲娟.麻醉专科护士发展与培训现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2):188-192.

[15]蒋莉莉,阮洪,姜虹.明确专科护士工作范围的研究[J].护理杂志,2010,27(3):408-411.

篇3

关键词: TBL教学模式;临床医学;动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60-02

0 引言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当前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水平强的医学生,是临床医学教师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1、2]。

众所周知,临床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实验动物教学就成为在临床实习接触外科实际操作之前,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3]。我们在动物实验教学中运用团队学习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4],尽可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2008届120名临床专业学生,2007届120名麻醉专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临床专业各一半)。每组又各分为20个小组,共5间实验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式教学即学生先看教学录像,看完后教师主刀,学生做助手;麻醉教师实施麻醉,学生按着教师的思维做,最后考核的方式。

1.2.2 实验组采取TBL实验教学方式如下:在实验前分发病例资料让学生准备一周。实验开始先看教学录像,请学生给出手术和麻醉计划;然后在标本上进行手术,麻醉学生进行麻醉,临床学生进行全套外科基本操作来完成手术。麻醉学生实时观察手术进程,根据手术刺激大小不断调整麻醉深度,保证实验动物生命体征的平稳。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和组间讨论,由教师负责主持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3 教学效果评估 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两轮实验结束后1周上交实验报告,并发放调查问卷,再进行实验技能考核。考核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各项指标之间配伍设计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调查TBL教学模式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并发放调查问卷共120份,回收12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结果见表1。

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实践技能考核,考试结果对照见表2。

3 讨论

动物活体实验课程是将临床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课程,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长期以来我院临床外科及临床麻醉学的动物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弊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思考,产生惰性;实验过程机械重复,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发挥实验动物的功能,存在重复浪费现象等[5]。显然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生,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TBL教学法[4]是以团队为中心进行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国外,许多院校采用了TBL教学法,学生对TBL教学法非常认同,认为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等方面皆有优势。在国内,虽已逐渐引起关注,相关文献逐年增加,但在医学专业应用十分

少见[6]。

本课题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临床动物活体实验课程中进行TBL教学尝试。在实验组中应用TBL教学法:即在课前分发实验讲义,然后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理清思路,确定手术和麻醉实施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被动式教学方法。实验结束后,学生提交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单。过去的实验考核内容单一,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本次实验则由教师按统一的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手术方案制定、术式的选择、手术结果、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实验成绩更为公正、客观。结论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本研究表明在临床动物实验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支持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仍需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何剑,周京国.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941~942.

[2]潘贵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55~56.

[3]樊俊,李青,漆松涛,陈庆等.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2,14(6):

444~445.

[4]郭苏华.论团队式学习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18):84~86.

篇4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 医学类院校 企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83-02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中,大学对社会生产作出贡献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培养出的人力资源进行生产活动,因此教育和知识的创新是其主要职能(陈劲等,2001)[1]。20世纪中期,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学服务于社会的方式有所变化,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科技的中心――硅谷,实现了科技到生产和商业的高效转化(李平,1999)[5]。科技园的兴建是当今世界大学发展的必然阶段,引领大学科技产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韩野,2003)[2]。大学科技园是将大学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及政府的资金整合,为大学的科技发展提供快捷的检验和应用平台,以此推动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1 医学类院校大学科技园的特点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经历了约20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共有115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及诸多省级和市级大学科技园等,我们要对医学类大学科技园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

1.1 医学类院校的专业和人员特点

早期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多以重点大学为依托,规模较大、产业全面发展。医学类院校规模较小、学科门类较少,但专业之间壁垒较低、合作性强,更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模式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马文峰,2011)[6]。徐州医科大学是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有3个校区,18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拥有14所附属医院,并且有特色和优势专业――麻醉学,是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的学校。医学类院校应以发展特色为主,重点发展部分前沿学科;以学科的交叉性和合作性为优势,跨专业合作模式成熟;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大学本身的专业特点对大学科技园的类型有影响,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属于专业类孵化器,应当从学科合作中寻找技术突破,重点发展部分特色技术(何晋秋&章琰,2005)[3]。

从人员本身特点来看,由于医学专业的经验性和严谨性,对于基础性知识、实践和操作的要求,各个专业学习周期长,学业压力大,在创新意识方面较为欠缺。学生的时间主要用在学习和考评上,创新教育很难跟上。并且医学类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愿意选择进入医院、药企或科研机构。此外,徐州医科大学学生还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社会经验不足、承担风险能力不够等问题。大学科技园的职能之一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李双喜,2011)[4],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尚在创立初期,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发展,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在徐州医学院科技园中仅有7%的项目或企业是由本校师生牵头或创办,仅有一家能够企业能够达到产业化标准。

1.2 医学类院校产业化的特点

医学类院校的技术输出主要是药物生产和检验、医疗器械生产、健康监测等医疗技术和服务。徐州医科大学拥有14家附属医院,社会辐射能力强,通过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实现医疗技术的成果转化。根据梅萌(2002)[7]对孵化器的职能分析,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和其他综合类孵化器不同,成果转化主要是和外面企业合作,进行商业化运营。其合作企业呈现多样化,既有面向本校师生扶持性小型项目,也有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的大型合作项目。下文将着重介绍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合作的具体实例。

2 医学类院校大学科技园企业合作实例分析

徐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一家省级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已经在该地区初具影响力。其运营主体为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投资、生产及营销、生物医药成果转让、非学历技能培训等。科技园在企业合作方面制定了“四模式一机制”的合作方针:“四模式”指的是资金入股、渠道合作、技术合作和协助发展四种发展模式,针对孵化初期技术力量不足、资金不足、渠道不足等问题;“一机制”指的是和科技部门联合组织科研项目或平台项目,提供启动资金等。具体如下。

(1)资金/技术入股参股模式:对发展前景好、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或企业,本机构按照项目所需资金或技术进行入股或参股;(2)渠道合作模式:对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需要资金和技术,但缺乏一定渠道或社会认可度的企业,本科技园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认可度,提供渠道或进行冠名,并占取股份;(3)自主培育壮大引进外来资金和团队模式:对发展前景好、周期较长、市场有需求的项目,科技园自主培育,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显现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4)协助发展模式:对符合科技园发展集聚主题、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前期不需要资金或技术投入的项目,科技园提供信息咨询、科技咨询和项目平台申报服务,以及以低于市场价位的办公场所等工作。“一机制”指的是“联合科研基金机制”:很多企业缺少申报科研或平台项目的经验,本机构为其争取园区独立申报科研项目渠道的同时,和徐州市科学技术局设立联合科研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项目进行资助。下文讲重点分析三个案例来说明“四模式一机制”的运行理念和成效。

2.1 大型跨地域合作项目

徐州医科大学的合作企业中,台湾佳生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最重要的合作对象之一。台湾佳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物技术医药产业的技术服务支持,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具规模的委托试验机构之一。佳生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个合作对象就是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双方共同建设仿药一致性评价平台。仿药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节约医疗费用,保证用药安全。目前徐州及周边地区地区没有一家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仿药一致性评价机构,本项目如果成功合作,可以满足本地及周边省市的市场需求。佳生公司已经拥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但在大市场尚缺乏市场渠道和社会认可度。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利用本校及其附属医院的人才、场地资源,对合作建设的公司进行冠名病并占取一定股份,即采取“渠道合作模式”。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台湾佳生得到徐医附院所提供的药物受试者、相关医护人员和专家的支持,在开拓大陆市场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提供专业技术难题上的解决方案和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徐医佳生公司也成为了药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目前本项目已完成实验室建设并成功接到6家药企的订单,合同额已达600万,在这个项目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

2.2 小型本地项目

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除了在大型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小型本地项目上也有一定成效,以徐州市俊峰医疗科技有限公为例。胡俊峰教授是本校影像学著名教授,其专业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及医学仿真应用,学术成果丰富。胡教授所研发的全真模拟医疗器械(X光机、CT机等)完全按照医院所用的仪器仿制用于教学、实习、培训的仪器设备,从原理、结构和操作系统完全和医院仪器一致,并且可以做到医院病人信息的同步化,造价相对低廉,极大地方便了医科大教学、实习和准医师培训,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主动与胡教授合作,以资金入股的方式联合创办徐州市俊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到多家科研院所,营业额已达200万。徐州俊峰公司不仅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功,也为本校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胡教授在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的支持下,成功地创办企业,为全校师生树立典范。

2.3 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针对小微型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徐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众创空间于在2016年年初建立,完全依托于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以健康产业为大方向,目前入驻企业小微型30余家,主要从事业务有肿瘤生物治疗、生化制药研发、听力诊断治疗等项目。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服务团队共有13人组成(高级职称5人),形成跨学科咨询服务、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团队力量。针对每家企业的特点进行合作,对拥有成熟技术和良好前景的项目,进行资金入股合作;针对发展前景好、周期长求的项目,选择自营的方式进行培育;针对符合健康产业发展主题、不需资金或技术投入支持的项目,采取协助发展模式。参与众创空间的企业一般没有渠道合作模式,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所需求,需要大学科技园的大力支持。

3 医学类大学科技园企业合作的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医学类大学科技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具有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如徐州医科大学,各专业之间相互支持,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模式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发展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科之间的合作。其次,徐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拥有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生态良好的城市生活区。且徐州目前正处于老工业基地转型时期,政府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创业,应该努力把握发展时机。再次,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已经和台湾佳生等多家台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了解其他地区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情况,可借此扩展合作范围,有计划地扩宽引进企业的类型和地域,引进外资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

参考文献

[1] 陈劲,张平,尹金荣,等.中国大学科技园建园与运作模式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6):1-7.

[2] 韩野.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3(1):60-62.

[3] 何晋秋,章琰.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8):27-29.

[4] 李双喜,赵镇,马文峰.大学科技园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1(21):598-602.

[5] 李平.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比较[J].科学学研究,1999

(4):90-95.

[6] R文峰.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考[J].科技信息,2010

(24):358.

篇5

[关键词] 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罗哌卡因;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029-03

分娩疼痛是大多数妇女一生中经历的最为剧烈的一次疼痛,也是妇女一生中最难忘的疼痛[1]。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分娩质量要求的提高,寻求一种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且对母儿无明显影响的镇痛方法,成为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分娩镇痛的方法较多,如椎管内麻醉、会阴神经阻滞、针灸法、吸入镇痛法、催眠法等,椎管内麻醉因其可靠、使用广泛、可行性高的特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分娩镇痛方法,镇痛的有效率超过95%,其优点有镇痛效果好,尤其适用于产痛较重及忍耐力差的产妇;产妇处于清醒状态,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可进食进水,也可自由活动;如需手术可直接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满足手术的需求,不需重新进行椎管内穿刺[2-3]。

1 分娩镇痛的国内外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宫产比率为15%,而我国剖宫产率远远超出该比率,其中因惧怕分娩疼痛而放弃自然分娩的产妇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初产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分娩镇痛的使用及认知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据统计,分娩镇痛的使用率在法国妇产医院可高达96%,美国为85%,英国为90%以上,而剖宫产率仅不足20%[4];在中国,分娩镇痛使用率不足1%,剖宫产率却高达50%以上,并且还有攀升的趋势[5],其原因有产科医师及助产士对分娩镇痛的接受程度、产妇及家属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麻醉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费用问题等[6],因此,分娩镇痛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 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技术的发展历程

1847年,苏格兰的James Simpson医师第一次将氯仿用于分娩镇痛,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1例分娩镇痛。1920年低位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并由美国医师Robert A.Hingson等发明了连续骶管麻醉;1938年,美国的Graffagnin和Seyler医生首先将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1979年Revil于首届全欧产科麻醉会议上提出硬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为最有效的方法,1988年首次报道将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用于分娩镇痛[7-8]。自90年代后期我国许多省市相继开展了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法,并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随着分娩镇痛新药、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分娩镇痛方法得到了逐步完善。

3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方法

3.1 硬膜外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常用的硬膜外镇痛方法,也是效果最好的分娩镇痛方法。PCEA是经硬膜外腔注入低浓度局麻药复合阿片类镇痛药,产生镇痛功效的同时没有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产妇可根据自己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控制给药,使用药更加及时,可消除产妇对镇痛药需求的个体差异,节省药物的用量,减轻相应药物的副作用,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镇痛效果,且副作用最小;Singh等[9]研究表明PCEA持续给药比间断给药效果更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Capogna等[10]认为间断给药,产妇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器械助产率更低;Wong等[11]认为相同浓度的局麻药间断硬膜外给药产妇每小时用药量明显降低,而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

3.2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标准硬膜外的一种替代疗法,向蛛网膜下腔注入低浓度局麻药复合小剂量阿片类药,然后进行连续或间断硬膜外镇痛,它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需要时再从硬膜外持续给药,可随时延长镇痛时间,经蛛网膜下腔注入的麻醉性镇痛药可直接与背角的阿片受体结合,镇痛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很小,此法具有起效快、镇痛明确的优点[12-13]。CSEA与PCEA相比,镇痛优缺点各家观点不尽相同,Goodman等[14]认为镇痛后30 min内,CSEA有更好的效果,患者宫颈扩张速度比PCEA快;Pascual-Ramirez等[15]发现CSEA与PCEA相比并不缩短产程,但是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增高;Wilson等[16]研究认为,向硬膜外腔注入大量局麻药可能造成产妇的远期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是头痛、腰痛和大小便失禁等,而CSEA或者硬膜外使用小剂量局麻药对产妇没有明显的影响。

4 药物的选择

4.1 局部

4.1.1 盐酸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较布比卡因低,作用持续时间长,起效快,而且对子宫胎盘血流以及新生儿无明显的影响,具有麻醉和止痛双重作用,且小剂量时产生感觉阻滞[17]。其安全范围宽,在分娩镇痛中应用较为广泛[18]。常用药物浓度:0.0625%~0.1500%罗哌卡因联合阿片类药(0.4 μg/mL舒芬太尼或2 μg/mL芬太尼),是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药[19]。

4.1.2 左旋布比卡因 左旋布比卡因是布比卡因的异构体,其理化特性及镇痛效果与布比卡因相仿,但其毒性远低于布比卡因,对感觉神经阻滞比对运动神经更有效,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有研究显示:高剂量的酰胺类局麻药用于分娩镇痛时,以左旋布比卡因对下肢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最弱[20-21],但是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椎管内阻滞镇痛应首选左旋布比卡因。

4.2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用于分娩镇痛不引起运动神经阻滞及低血压发生,常与局麻药联合应用,可以减少25%的局麻药用量[22]。

4.2.1 芬太尼 国内最常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阿片类药物是芬太尼,较其他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等起效快、效能强、心血管稳定性高,是首选的分娩镇痛药物[23]。小剂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对于缓解宫缩痛效果较好,并且作用时间短、剂量小、血药浓度低、对新生儿几乎无抑制作用[24]。

4.2.2 舒芬太尼 新型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的脂溶性比芬太尼强,其镇痛效应更强,作用时间也更长,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更有其独特的优越性[25]。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行分娩镇痛中多与局麻药合用,很少见其单独使用[26-28]。

5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时机的选择

由于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至宫口开全)疼痛剧烈,许多医院将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开始时间定为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3~4 cm),并且在临床上应用已非常普遍。随着对镇痛要求的提高,开展潜伏期分娩镇痛,实现全程无痛分娩,已成为关注的热点。有些研究认为潜伏期给予硬膜外镇痛可能会减弱宫缩、减慢宫口扩张速度,可使产妇腹肌和肛提肌松弛,对胎头压迫盆底肌肉的感觉减弱而影响了产妇屏气用力,及易导致第二产程的延长。许多研究表明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剖宫产率较高[29-30],然而,几个随机研究表明在潜伏期与活跃期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剖宫产率和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Malvasi等[32]认为分娩早期施行硬膜外阻滞镇痛以及使用小剂量局麻药并不会增加胎儿头盆不称的发生率,也不增加难产发生率;罗宝蓉等[33]比较了潜伏期(宫口

6 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并发症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①硬膜外阻滞不全,镇痛效果不佳;②长时间输注,出现运动阻滞;③阻滞平面过高,容易出现低血压;④易出现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等药物副作用;⑤穿刺直接损伤脊髓神经根。在实施椎管内阻滞后,操作不当可发生硬脊膜穿破,导致头痛、硬膜外腔血肿、感染、背痛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怀孕和分娩有关,而椎管内阻滞与产妇背部疼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关系[37],严格无菌和细致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硬膜外感染、穿孔及永久性神经损伤[38]。

7 总结

目前有关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有很多,所得结论各不相同,不同给药时机、不同药物、不同镇痛方法都是得出不同结论的重要原因。新的分娩镇痛技术及强效阿片类药物和新型局麻药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分娩镇痛水平,减少了不良反应,增加了安全性。总之,随着新型药物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必将不断提高我国分娩镇痛的水平,减轻产妇的痛苦,确保母婴安全。然而,关于分娩镇痛尚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研究更安全、更有效的分娩镇痛手段。

[参考文献]

[1] Krzysztof MK,Susilo Chandra. Maternal satisfaction with single-dose spinal analgesia for labor pain in Indonesia:a landmark study[J]. Journal of Anesthesia,2008,22(1):55-58.

[2] Ranasinghe JS,Birnbach DJ. Progress in analgesia for labor:focus on neuraxial blocks [J]. Int J Womens Health,2010,9(1):31-43.

[3] Hawkins JL. 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and delivery [J]. N Engl J Med,2010,362(16):1503-1510.

[4] 徐铭军,吴新民.分娩镇痛的现状和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7):548-550.

[5] 曲元.推广分娩镇痛的技术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8,29(6):574-577.

[6] 赵权.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J].临床进展,2012,14(1):17.

[7] 刘吉平,董志芳,叶玉平,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9,19(1):11-12.

[8] Purdie NL,McGrady EM. Comparison of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0.1% ropivacaine and 0.1% levobupivacaine,both with 0.0002% fentanyl,for analgesia during labour [J]. Anaesthesia,2004,59(2):133-137.

[9] Singh S,Singh A,Srivastava U. Low dose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labor:comparison between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basal continuous infusion and intermittent bolus technique [J]. J Obstet Gynaecol India,2011,61(4):404-407.

[10] Capogna G,Camorcia M,Stirparo S. et al. 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versus 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for labor analgesia:the effects on maternal motor function and labor outcom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in nulliparous women [J]. Anesth Analg,2011,113(4):826-831.

[11] Wong CA,McCarthy RJ,Hewlett B. The effect of manipulation of the programmed intermittent bolus time interval and injection volume on total drug use for labor epidural analges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nesth Analg,2011,112(4):904-911.

[12] Nakamura G,Ganem EM,Rugolo LM, et al. Effects on mother and fetus of epidural and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techniques for labor analgesia [J]. Rev Assoc Med Bras,2009,55(4):405-409.

[13] Lee S,Lew E,Lim Y, et al. Failure of augmentation of labor epidural analgesia for intrapartum cesarean delivery: a retrospective review [J]. Anesth Analg,2009,108(1):252-254.

[14] Goodman SR,Smiley RM,Negron MA,et al.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versus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in parous women[J]. Anesth Analg,2009,108(1):246-251.

[15] Pascual-Ramirez J,Haya J,Garrido-Esteban RA, et al.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 versus epidural analgesia on labor and delivery duration [J]. Int J Gynaecol Obstet,2011,114(3):246-250.

[16] Wilson MJ,Moore PA,Shennan A.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r:a random 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high dose with two mobile techniques[J]. Birth,2011,38(2):105-110.

[17] Leone S,Di Cianni S,Casati A, et al. Pharmacology,toxicology,and clinical use o f new long acting local anesthetics,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J]. Acta Biomed,2008,79(2):92-105.

[18] Anton G,Claudia H,Ceorg A, et al. Combined vs isoflurane/fentanyl anesthesia formajor abdominal surgery:effects on hormones and hemody-namics [J]. Med Sci Monit,2008,14(9):445-452.

[19] Wang F,Shen X,Guo X. et al.Epidural analgesia in the latent phase of labor and 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a five-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nesthesiology,2009,111(4):871-880.

[20] Halpern SH,Abdallah FW. Effect of labor analgesia on labor outcome [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0,23(3):317-322.

[21] 房立峰,王婧瑶.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及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研究[J].天津医药,2011,39(1):67-68.

[22] Fettes PD,Moore CS,Whiteside JB,et al. Intermittent VS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epidural ropivacaine with fentanyl for analgesia during labor [J]. Br J Anaesth,2006,97(3):359-364.

[23] 刘楠,闻良珍.分娩期镇痛方法的选择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72-274.

[24] 黄凤贞,刘辉,唐巍.罗听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比较[J].现代医院,2008,8(5):51-53.

[25] 叶露,叶惠娴,罗雯薇,等.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3):164-166.

[26] 易云飞.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3,8(8):1157-1158.

[27] 赵新.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2013,8(8):1155-1156.

[28] 魏秀吾,谢爱军,范双炽,等.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2,7(10):1297-1298.

[29] 刘昱升,曹艳,沈晓凤.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研究近况[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85-86.

[30] Wong CA,Scavone BM,Peaceman AM, et al. 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 with neuraxial analgesia given early versus late in labor [J]. N Engl J Med,2005,352(7):655-665.

[31] 叶宁,许勤.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3.

[32] Malvasi A,Tinelli A,Brizzi A et al. Intrapartum sonography head transverse and asynclitic diagnosis with and without epidural analgesia initiated early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1,15(5):518-523.

[33] 罗宝蓉,贺淑君,吴优,等.产妇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母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27):617-618.

[34] 车荣华,李爱红,张文琴,等.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68-71.

[35] 徐铭军.阴道分娩镇痛相关热点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2):110-115.

[36] 王晓蕾,郭淑靓.中美分娩镇痛交流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 49(15):130-131.

[37] Birnbach DJ,Ranasinghe JS. Anesthesia complications in the birthplace:is the neuraxial block always to blame [J]. Clin Perinatol,2008, 35(1):35-52.

篇6

关键词:静脉麻醉;七氟烷;小儿麻醉;临床研究

关于七氟烷也叫做七氟醚或七氟异丙甲醚,是一种为含氟的新型吸入,主要在临床用于患者的全身麻醉,七氟烷的优势在于其对于人体的心肌收缩抑制作用微小,而且对心率的影响也不明显,儿科的患者的身体比较稚嫩,还在生长的旺盛期,而且小儿的鼻腔得通道一般比较狭窄,肺泡数量也仅仅是成年人的0 .1,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考虑到小儿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状况,小儿在采取手术麻醉方法上更加需要谨慎[1]。在本文中临床的研究组患者采取了七氟烷吸入来诱导麻醉的方式,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静脉麻醉方式,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得出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麻醉效果更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自2013年1月~12月100例在本院进行麻醉手术治疗的小儿作为作为本文的临床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组群,每组50例。研究组50例患者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小儿的平均年龄为( 1.5±5.5) 岁;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静脉麻醉,小儿的平均年龄为( 1.5 ±5.3) 岁。两组小儿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50 例给予静脉麻醉,研究组的50例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的静脉麻醉的方法是:给予小儿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2min后对小儿进行气管插管,而且在手术中要继续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麻醉。研究组的小儿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方法是:通过使用采用专用的挥发罐经面罩,通过吸入面罩给予小儿进行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仔细观察,小儿在具有的疼痛反应、睫毛反射反应现象消失后再给予维库溴铵静脉注射,同样研究组的小儿也在2min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中也要继续给予小儿七氟烷吸入持续麻醉,不要长时间中断[2]。

此外在麻醉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确保全部患儿在手术前都按照医务人员的嘱托禁食禁饮,医护人员依照医生嘱托按照常规给予小儿注射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3]。在此前提下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紧接着在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对患儿体征进行常规监测,检测的数据包括小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比如要做好呼吸维持、循环再生和急救准备等工作。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的研究笔者需要处理的信息采用了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采用(x±s)表示,对照组和研究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采用x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t检验,以 P < 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小儿在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后,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手术前后各个时间段小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都很稳定。小儿的麻醉时间是小儿进入手术室后到麻醉成功的时间,苏醒时间是小儿停止麻醉后到小儿睁眼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研究组的小儿发生心动过缓、呕吐呛咳、低血压、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的例数仅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则有14例不良反应的小儿。根据统计分析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研究组的麻醉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的小儿在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后,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手术前后各个时间段小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都很稳定。而对照组使用传统静脉麻醉的方式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可见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需要谨记的是在使用七氟烷需要注意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医护人员需要较好掌握其操作方法以及对其浓度有较为熟悉的控制方法。如果在临床中操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损伤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重症恶性高热状况出现。实际的操作中如果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则医务人员必须马上停止用次物[4]。

临床使用的七氟烷也称七氟醚或者七氟异丙甲醚,是一种含氟类吸入型物。由于其呼吸抑制作用明显较氟烷者低,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小,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由于给予小儿麻醉具有较高的风险,并且使用物的作用又会个体差异而出现不同症状反应,所以临床使用的七氟烷可以更好的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麻醉应用上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戴锦艳,方方,王焱等.七氟醚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2):1077-1078

[2]郭强.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状况[J].医学综述,2010,16( 15) :2364-2366

篇7

几天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章友康院长拨通了记者的电话,“媒体是不是应该对目前的分娩方式进行一下科学的干预?”他的语气焦虑且急切。之后,记者专门连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部分专家。

差距究竟有多大?

廖秦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 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极度攀升,我国每年新生婴儿2000万,其中约1000万为剖宫产儿。剖宫产率由农村往城市,分别在12.6%~90%不等。即使是比率较低的北京地区,非阴道分娩也在40%~50%。相比,县级医院较低,均在30%以下。城市非正常分娩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美国剖宫产率不到20%,德国只有百分之十几。不久前,我们到中国台湾进行学术访问。问及剖宫产率,台湾大学的教授一副难于启齿的样子,因为合并妊娠综合征的疑难病例多集中在那里。那么究竟高到什么程度?经我们再三追问,回答是26%。

曲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我们对76家医院分娩镇痛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1份。结论是:10家(约13%)医院开展了24小时分娩镇痛技术;53家(约70%)医院只管白天或只做“后门”无痛分娩,分娩镇痛数为几例至几十例不等;13家(约17%)尚未开展镇痛技术。这些医院实施正规的分娩镇痛技术(由麻醉科医师参与的)共计约5000例,其中北大医院2000例。

记者:显然,我们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两个巨大的反差:我们无法面对人家80%的自然分娩率以及80%的无痛分娩率。我们的自然分娩率已经很低,在原本很低的这些人中,绝大部分产妇又因为条件的限制只能继续在疼痛中挣扎。

违背自然将会怎样?

金燕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教授):第一,产道的摩擦对于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那是上天赋予的按摩和抚触。第二,经过产道分娩的胎儿肺部天然受益。此前浸泡在羊水中,无论气管或肺脏难免不沾羊水。正是借助产道的挤压,误入的羊水会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因此,自然分娩的胎儿发生吸入性肺炎和湿肺的概率明显低。第三,胎儿头部经过震颤的考验,日后绝少发生被称为“多动症”的感觉统和失调的毛病。

另外,剖宫手术对于产妇是个打击,不排除羊水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可能出现腹腔内粘连,腔内脏器关系紊乱等病症。同时,子宫的斑痕对于再次妊娠会有影响,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比正常人高5倍以上。

剖宫产何以居高不下?

曲元:第一位原因是“产痛”。这是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最剧烈的疼痛。在医学的疼痛指数上,“产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被排在第二位。据统计,对于分娩疼痛,约有6%的初产妇感觉轻微;50%感觉明显;44%感觉难以忍受,甚至“痛不欲生”。有些产妇会因此而被激怒,甚至大哭大叫,不能自控。这样,不仅给产妇身心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危及母婴生命。由于惧怕疼痛,在无法提供分娩镇痛技术的医院里,剖宫产便成为产妇惟一的选择。

吴新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我国在镇痛药物的使用上一直过于保守。目前我们人均镇痛药用量仅是其他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这么大一个国家,吗啡的用量不及一个弹丸之地。甚至一些晚期癌症病人,痛苦不堪,不久人世,却还在考虑什么成瘾的问题。

目前,中国医院的麻醉科还是沿袭以手术床位定编的做法。实际上麻醉的技术随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已经走出手术室,什么无痛分娩、无痛拔牙、无痛胃镜等,应用前景相当广泛。北大医院的目标就是“无痛医院”。

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吴新民:1846年,英国女王就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生了一个公主,一个王子。其安全性可想而知。历经100多年,麻醉学的技术已是今非昔比。

经20多年的临床实践,我认为硬膜外自控无痛分娩效果最好,这也是目前国际医学界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硬膜外技术的操作和药物选用,与剖宫产的麻醉方法类似。但是它的给药量只有6~9毫升,浓度为0.1%。相比较,剖宫手术的药量要12毫升,浓度在0.75%~1%之间。由于无痛分娩药物剂量极低,因此,进入母亲血液,通过胎盘的几率微乎其微,对胎儿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从非镇痛分娩和镇痛分娩的对比统计资料看,镇痛分娩最大的优越性是产妇“儿茶酚胺”处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产妇往往因为焦虑、疼痛、极度恐惧,肾上腺素的水平明显增高,应激激素对母婴非常不利。

曲元:1992年,美国妇产学院分娩镇痛委员会提出:妇女分娩痛楚被人们视为正常而被忽略,实际上,对这种剧烈疼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

无痛分娩除了用药剂量和药物浓度比剖宫产手术低得多以外,更重要的是,此项技术只阻断感觉神经,不阻断运动神经。产妇用药后几分钟就不再疼痛,而且行走进食,大脑思维,一切无异于常人。因此,运动神经的保留丝毫不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和生产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这是硬膜外无痛技术优于其它麻醉技术的独到之处。从我们实施的2000例中发现,此项技术的镇痛有效率达97%,而“笑气”等镇痛有效率为50%左右。另外,恶心、头痛和尿潴留等副作用发生率均在1%以下。

金燕志:在产科学上,把产程分为3个阶段: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产妇最不堪忍受的是活跃期。一般到第二产程,疼痛感随即减轻。因此,我们恰到好处地把下在活跃期,而到了第二产程的大门口决然刹住。这一点是我们的发明,改进了国外的做法。也因此,美国的第二产程平均为4小时,而我们依然与非镇痛分娩相差无几,平均为1小时。

记者:看来,中国的医生们在无痛分娩的技术方面把握得非常出色。有些地方甚至弥补了国外技术中的缺陷。

篇8

在我国,基本上所有以医科大学或医学院命名的高等院校,都以西医为主攻方向。其中有诞生于西学东渐之风中底蕴非凡的老牌名校,有各地医学教育支柱性的头牌,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这些院校开设专业众多,就业去向宽泛,科研成果较卓著,年年受考生热捧。如此众多的医科院校,又有何特点呢?

医科院校的五驾马车

特色突出,打造自己的王牌

毋庸置疑,医科院校的最大特色在于医学类专业,但医学类专业又可细分为名目众多的专业或方向。各医科院校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优势专业的投入力度,使得学校特色更加突出。徐州医学院坐镇历史古城,麻醉学专业同样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在,它与医学影像学专业成为学校的“镇院之宝”。其实从1993 年起,学校在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就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地处山城的重庆医科大学,其临床医学的实力不容小觑,强势专业――医学检验,在全国范围内罕见对手。重医更在其基础上大力发展传染病学、临床医学,从而形成了“一超两强”的专业发展特征。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广西医科大学打出临床医学加耳鼻喉的主打专业,并围绕这两大特色专业申报新专业,进行学科群建设,在该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涉猎广泛,成就医学通才

从专业设置来看,医科类院校的专业门类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但从其开设课程来看,这些专业并非孤立的,而是在学习内容上,互有涉猎。因为,没有哪个医生只懂得一门科学。临床医学专业以实践操作为重点,既要有西医知识,又要学习一定的中医内容,以解决实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为主要任务。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开药方治病的能力。基础医学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广泛,既要学习解剖、生物学,又要了解细胞、组织方面的内容,中医、中药的一些知识也需要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是为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检验局培养人才,处理比较大规模的疾病问题,特别是传染病。预防医学专业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疫情数据,统计学的知识就必不可少了。

潜心习医,做好吃苦准备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似乎就注定了医生这个职业是份“苦差事”,在医科院校,学生们也差不多要过上几年“苦行僧”的生活。在学校,我们要翻看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医书,背诵一个又一个从未听过的专业名词,做一次又一次在常人看来恐怖异常的实验,毕业后漫长的成长岁月,我们要忍受坐穿冷板凳的煎熬,平复第一次上手术台的紧张,精神和生理上巨大的压力自始至终都会伴随着我们的职业成长。

记得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一位同学就这样感慨:“中山医里都是学习的狂人!”因此,也才有了“学医最苦,当兵最累”的坊间传言。每每采访医科院校师生,他们总会说:“想当医生?先做好吃苦的准备。”的确,短则五年,长则八载的学医时光,耐不住寂寞的人又怎能熬得住那其间的酸甜苦辣。如果仅是从事医药类的商业活动,那么本科水平便基本足够,但如果是想投身医疗事业,那便要考虑打“持久战”。

实践性强,在学校和医院间成长

在医科院校学习,实验、实习是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医学类专业是实践性超强的专业之一,这也使得他们的实践课程比别的专业多出近一倍。医学院校的学生基本从大四开始都要到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有些院校甚至更早;大五时到各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进行实习,跟随医院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观摩学习。这时的实习就跟做大夫一样,前期的理论知识全部派上用场,这也要求习医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以医者的妙手仁心为己立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问题。

不要简单地以为医科院校数量众多的附属医院只是为学校创收和给学生提供实训场地而已。实习医院和非直属的附属医院负责培养学生实习,直属的附属医院则负责所属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因此对于医科院校而言,其直属医院等级越高,对学习和研究越有利;数量越多,选择也越多。所以想深造的同学一定要关注直属医院的数量和等级。

就业多维,但需积累经验

医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理想似乎很单一,几乎每个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公立的大型医院工作,他们看中的多是大医院的先进条件和更多的专业培训。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美好。越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其人员流动性越小,对人才的吸收就越有限。更为重要的一点,临床类的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越是知名的医院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

虽然大家的就业理想比较单一,但并不意味着专业的就业去向就是唯一的。如果学习基础医学,可以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或大型医药企业从事教学、医学研究等工作。如果对疾病预防、食品卫生检验等感兴趣,就可选择预防医学,毕业后选择到医疗预防部门和卫生检验部门从事疾病预防、食品卫生检验和管理等工作。选择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的同学,就可到各级医院和康复医院从事诊治和科研等工作,也可到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就行业而言,任何工作都是跟经验分不开的。在医生这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里,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要想做医生,新人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进小医院可能没有大医院那么好的培训条件,但可以有更多接触实际操作的机会,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

医科院校列传

在我国,医科院校的分布极为广泛,作为强国的科学,基本上每个省、每座大中城市都会有一两所医科院校。以北京为例,就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等。目前,在我国独立建制的四十多所医科院校中,综合考量诸如学科实力、办学历史、录取分数等各方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梯队】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处于第一档次的这三所院校都历史悠久,学科实力和科研实力雄厚,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第一军医大学,现已划归地方政府管理。这三所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高。

【院校风采】首都医科大学,浓缩的精华

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生提及学校时难免有些许抱怨:校园小、校门小,好在教学楼比高中的楼高。但他们也会用“我们不用担心迟到”来自我安慰。的确,在首医大,从学校一头走到另一头只需十分钟,就连学校的操场也是在校外的马路对面。但是,校园小,却丝毫不影响学校品牌和治学水平。

首医大拥有的附属医院遍布北京市,拥有10多所三甲医院。换言之,北京一半多的三甲医院都是首医大附属的,如此庞大和高质量的附属医院体系在全国医科院校中是少有的。同时,学校还拥有多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05年,以该校王晓民教授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获得科技部制定和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立项,该项目联合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十余家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首医大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更是学校王牌专业,神经科学在国内独占鳌头,如此阵势不禁让我们叹服“浓缩才是精华”。

【第二梯队】南京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宁夏医学院、海南医学院等

这一梯队的院校多为省属院校,在省内具有较大威望和影响力。学校特色鲜明,注重产学研结合,毕业生在本地区就业具有较强优势。

【院校风采】南京医科大学

该校在省内知名度和报考热度都愈来愈水涨船高,规模不是很大,但学科在省属高校中全面发展的程度却令人惊叹,许多专业名列前茅。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的基础医学位列第九,临床医学位列第十四,口腔医学位列第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认可。

此外,学校的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口腔医学三个七年制专业为本硕连读,第一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河海大学学习基础课。而法医学(医学司法鉴定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方向)为双学位班,前四年就读于本校,分别获医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后两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这两个专业就业也不错,但课程较难,解剖学等某些教材是全英文版本的。

【第三梯队】徐州医学院、郧阳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广州医学院、沈阳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承德医学院、昆明医学院、长治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

第三梯队的医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地方属的医学院,其主要职责是为当地培养各种急需的医学人才。虽然这类院校的知名度较之前面两个梯度要低一些,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

【院校风采】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的“温州模式”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