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8篇

时间:2023-12-11 10:00: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足球跨栏训练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

篇1

现实生活中,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两个极端之间,尚有一类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群,常常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不过,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应有的放矢。

一﹑孤独﹑怪僻,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你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

二﹑腼腆﹑胆怯,容易脸红,怕难为情--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平衡木等项目。这些活动要求人们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三﹑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摩托﹑跨栏﹑跳高﹑跳远﹑击剑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延误良机,遭到失败。

四﹑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射击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你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五﹑遇事过分紧张,容易发挥失常(如考试)--多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篮﹑排球等项目。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久经沙场",遇事就不会过分的紧张。

六﹑自负﹑逞强--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活动,如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也可找一些实力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不断提醒自己"山外有山"。

篇2

现代竞技运动竞赛的竞争日趋频繁和激烈,速度的重要作用极其明显,合理充分地利用速度是世界田径运动各项技术发展的方向。现今先进的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表明,能否在助跑中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的最高速度,尽可能地减少助跑起跳的三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是获取优异成绩的关键。少年运动员处于速度发展的“敏感期”,是发展他们速度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珍贵的时期,不失时机地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地强化速度训练,从小就培养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具有出色的速度,这样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利于为他们向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速度训练中根据他们这个年龄段具有的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和可塑性大的特点,首先对技术图片、挂图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像进行反复观看和分析,同时进行有关的理论知识讲授,让他们从中知道跑的技术动作,加深其对跑的技术结构和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跑的正确技术概念,这一点在训练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跑的技术动作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由运动器官实现的。因此不断改进和完善跑的技术动作,是取得较好短跑成绩的有效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2 合理安排力量训练

人体所有的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可见力量素质是各项竞技运动的首要素质。力量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掌握技术动作、实施技术战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因而要求运动员要有较强的力量素质作支撑,良好的力量为该技术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少年运动员是发展其力量的最好时期。我们结合三级跳远所需要动态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力量发展的特殊阶段,选择和采用了以下适合他们生长发育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发展其力量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0-30kg杠铃的快速抓举、抓提。(2)肩负50kg左右杠铃的半蹲跳。(3)肩负40kg左右杠铃的弓步交换跳。(4)肩负50kg左右杠铃的弓步前行走。(5)持重10-15kg杠铃片做仰卧起坐、俯卧起。(6)持重10-15kg杠铃片做站立体侧屈起。(7)肩负30kg左右杠铃两替跳台阶(高30-40cm)。(8)肩负30-50kg杠铃左右转体。(9)负重半蹲、深蹲和弓步抓、挺举,重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负荷能力做适当地安排和调整。

3 注重弹跳爆发力的训练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复杂、完成动作难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它对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要求很高,不但腿部力量要大,而且还要在巨大的负荷下完成快速起跳和克服着地时产生的巨大冲撞力连续进行后二次跳跃。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掌握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我们在训练中紧密结合专项技术的用力特点和少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了在快跑过程中完成由跑到跳的运动动作的快速转换和整个身体的上下肢协调配合用力能力的培养。获得了不错的效果。通常采用以下训练方法来发展弹跳爆发力:(1)连续向前的双腿触胸跳。(2)单、双摇计时跳绳。(3)2~3个跳箱高度的跳深练习。(4)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5)连续跳越栏架。(6)两腿夹实心球向前上方抛出。(7)手持壶铃深蹲跳。(8)短程助跑起跳的腾空步练习和跳远练习(左右替进行)。(9)50~100m单足跳计时。 (10)50~100m跨步跳计级数。(11)各种行进间的连续单足跳和连续跨步跳。(12)行进间连续单足跳接跨步跳和跨步跳接单足跳的组合练习。(13)快速收腹举腿和两头起。(14)肩负20~30kg杠铃连续直腿跳。(15)身穿沙背心或带沙护腿连续纵跳。

4 重视和加强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

灵敏协调素质是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体现。它对运动中维持身体平衡和及时、准确、稳定地完成动作起着重要作用。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要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动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协调素质。为此,我们结合专项技术特点,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采用与专项技术动作相似的各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如:模仿能力、控制和平衡能力、动作的节奏感和空间感、反应能力以及观察判断能力等,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和发展他们灵敏协调能力的目的。我们一般多采用以下训练方法与手段:(1)球类运动:如通过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打羽毛球和抛接实心球等多种球类活动,来发展他们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控制平衡能力。(2)各种听口令和看信号的起跑和变向跑及急停等练习,来发展他们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加速的节奏感和平衡能力。(3)各种技巧练习:如前、后滚翻,鱼跃前滚翻、侧手翻、前后空翻及头手倒立等练习,来发展他们的空间定向和调整、维持空中动作的能力。(4)用各种障碍跑和障碍跳跃练习,来发展他们的应变能力、动作节奏感、空间感以及判断能力。(5)采用改变技术环节或练习条件的各种不同练习,来发展他们的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和协调能力。

篇3

关键词:足球游戏;田径运动;标准器械;中小学

一、中小学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应用现状分析

现在足球游戏在中小学教学中广泛开展。足球游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对足球产生浓厚兴趣。

第一,目前足球游戏比较老套,器材使用单一。一般学生参与的足球游戏就是垫球比赛、传球比赛等游戏。多次课后学生会失去对足球游戏的新鲜感。所以,在足球游戏中使用恰当的器材辅助,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足球运动很有必要。

第二,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需求来开展游戏。现在的足球游戏比较简单,很难满足学生需求。随着学生足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足球游戏也须不断增加难度。

二、在中小学足球游戏中应用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的具体要求

1.教学的对象要有针对性

要想使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在中小学足球游戏有效使用,必须先了解学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明确教学对象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具体实施工作,以便满足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在教授技术较差的学生时,可以选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如简单的趣味绕杆比赛、掷界外球掷准比赛等,锻炼学生基本的足球技能。在教授足球水平高的学生时,便可适当在足球教学中增加体力、耐力训练,训练学生的足球技能。

总而言之,进行足球游戏教学时,务必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足球水平、身体素质等来考虑,以此确保选择的教学方法更贴切、适宜。

2.器材使用要适当

为了使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在足球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掌握器械使用的方式与对象。教学工具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比如,对于足球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使用多种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进行分站式训练,一个训练包含多种内容。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升学生足球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教师可先让学生趣味绕杆跑,然后进行带球跨栏跑,最后进行边界球掷准比赛,这样可大大提升训练强度和足球游戏内容的丰富程度。

三、在中小学足球游戏中应用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使用器材时的安全性

体育教师在进行足球游戏教学时,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首先,课前要检查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合理使用器材,不要使用过高难度的器材,以免对技术水平或身体素质不高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最后,游戏前做好安全检查,并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注意器材使用的目的性

使用器材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进行选择。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合适的足球游戏,使用适当的器材,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足球技术,同时也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调控游戏教学时间

游戏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才是重点,因此老师必须合理控制游戏时间,切不可使游戏教学沦为形式,偏离其初衷。通常情况下,一节课设置2~3个小游戏即可。

四、结语

在中小学足球游戏中合理使用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积极性,提升足球游戏的趣味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使用不同器械,创新足球游戏规则,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提高足球水平和身体素质。在使用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标准器械时,教师可根据足球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应性强的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拳击训练,速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拳击运动员在对抗中能否掌握拳台上的主动权,能否准确无误,快速而又正确地发挥技术,主要取决于快速反应能力和防守反击能力。

(一)进攻中的快速反应。自山实战练习中可以使用多种变化的击打和防守,并且锻炼拳击运动员在对方尚未来得及变化的情况下,确定攻击的方法,予以快速而又准确的击打。如手靶练习,主要用来培养拳击运动员快速反应;自由实战练习可以提高拳击运动员攻击能力与迅速反应能力――教练员突然把手靶伸至头部高度,以便引出运动员的左直拳击打头部的快速反应,或为了引出运动员对头部的左摆拳,教练员迅速伸出右横位于靶以进行击打练习。

(二)防守的快速反应。防守的成功在于运动员准确的判断对方进攻的方向和欲击打部位。

训练运动员快速防守的基本方法是条件实战练习,这种练习分为单方条件实战练习与双方条件实战练习。平方条件实战练习是指参加练习的一方,运用教练员指定的防守动作进行防守;双方实战练习是指参加练习的双方,按照教练员指定的多种攻占与防守的动作进行无序攻守练习。

(三)反击的反应速度:运动员在防守的同时;必须寻找对方攻占与防守的空隙,产生相应的技击反应(其中包括迎击)。在实战练习中,应把拳击的防守动作和反击动作结合起来。迎击需要极为快速与准确的反应,必须与防守动作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提高反击反应的辅助训练,可以采用手靶练习。教练员利用一只手靶进攻队员,而把另一只手靶置于反击的位置上,这样就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提高综合防守的反击反应的能力。

速度训练的几种方法。1.短跑:拳市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主要是通过40~60米的短跑。

2.球类练习:排球训练是比较理想的练习,通过排球训练可以使拳击运动员达到所需要的脚步移动频率,掌握方向感,提高灵敏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乒乓球训练也起着提高速度的重要作用。其它球类如手球,篮球、足球以及适合于冬季训练的冰球,对提高拳击运动员的速度都非常有益。

3.跳绳练习:是提高速度的有效方法,这种训练要求运动员每分钟至少跳150次。

二、力量训练

为了增加力量,必须进行与此有关的基本练习与专项练习、教练员首先要考虑加强运动员的身体肌肉练习,通过器帧体操,如单杠、双杠等,都能有效提高与增加肌肉的张力。在整理活动中,利用体操又可以松弛肌肉。抛接实心球是提高运动员拳击运动速度与力量的最好练习。通过抛实心球,能使肌肉由高度紧张的状态迅速过渡到松弛状态,接球过程中又能使肌肉从松弛状态过渡钊紧张状态。又如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如掷铅球,投标枪等训练都能巩固与发展胸大肌、三角肌及背阔肌。除上述练习外,摔跤、杠铃的快速推举等都可以用来进行力量训练。

力量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发展手臂、颈部、躯下与腿部各肌肉群,这些部位的力量练习可以利用辅助器械,如:哑铃、壶铃、木棍、实心球,双杠、吊环,综合训练器、吊平等,还有原地跳高、跳远等。

(二)掌握身体重心的练习。这种练习是在围绳内的软垫上进行的,对练的运动员力争自由抓握对方的手、须部,在自己不失去重心的情况下,抓推对方的胸、腹部和肩部,从而达到使刘方失掉重心而离开原地的目的,但禁止使用腿绊。

(三)相互撞击。通过相互问的撞击来加强身体的平衡性。撞击的双方首无要预先规定撞击的方法,如同是右(左)手撞山或是双手交臂撞击,还是你左(右)我右(左)于进行撞击等。

(四)划船。这是在夏季进行力量练习的好项目,能发展与保持手臂及腹部的肌肉。划船可以利用普通的舢板,也可以利用赛蜒。

三、灵敏训练

在复杂多变的实战中,要求运动员对对方行动迅速地做出反应。运动员的灵敏性建立正良好的拳击技术的基础上。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并且具备一定拳击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在一系列完整的战术行动中,能及时掌握攻山的时机,能在对方击打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防守动作。

灵敏性是可以通过多种运动项日锻炼出来的,如篮球。排球,足球、冰球,网球及器械体操、自由体操、摔跤等,通过这些运动能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与兴奋过程保持良好的交替,从而完善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的功能,为发展灵敏素质打下基础。

发展灵敏性训练的几种方法:

(一)跳跃练习:各种跳跃动作练习,对提高灵敏性有着重要意义,一般采用原地惮跳、纵横跳步以及跳远,还可以采用支撑跳跃来训练?

(二)跨栏练习。在操场上可以进行跨高栏、低栏,也可采用撑竿跳高来训练,这些练习都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

(三)摔跤练习。在软垫上摔跤是发展灵敏性非常有效的练习。教练员在指导这一练习时一定不要使摔跤变成体力训练,而应该把运动员的注意力吸引钊摔跤所需要的灵仿性上来。

(四)跳绳练习、跳绳是发展运动员动作总平衡的有效训练方法,也是提高灵敏性的良好练习之一。跳绳可以采用复杂多变的方式进行。

四、耐力训练

耐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没有良好耐力的运动员,在比赛的后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技能。运动员在拳击运动中的专项耐力与其在实战中所发挥的特殊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神经系统使运动员在实战中,面对不断变化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应。这种判断与反应也就是对时空、距离、力量的感觉,从而使运动员在拳山运动中少消耗自己的能量,利用经济而有效的手段进行实战。

运动员在举击运动中的耐力与实战中止确呼吸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快速的3分钟实战中,拳击运动员要用最大强度进行实战,身体所需氧气达3公升之多,从身体组织细胞输入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也同样升高,再加上由于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引起情绪的极度高涨,继而引起运动员呼吸中枢强烈兴奋,仗呼吸加快,甚至引起实战中的呼吸停顿,使组织中的氧气需要量与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很快出现疲倦。使战斗力明显下降。为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运动员在拳击运动中应该正确的掌握呼吸方法,以提高与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发展耐力训练的方法如下:

(一)中长距离跑:是发展总耐力,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强度的最好练习。在任何距离跑步中使用的时间长短,是体现耐力最好的客观标准。

篇5

【关键词】高脚竞速 教学 训练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了大量有关高脚竞速教学与训练的文献资料,有关学校体育以及其它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进行与完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调查访谈法。利用空闲时间走访了部分省市高脚竞速队的领队、教练和运动员;逻辑分析法。将所阅读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的调查访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通过观看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高教竞速项目比赛的情况。

二、研究内容

(一)高脚竞速的技术教学内容

(1)持握高脚技术。在高脚竞速中,高脚技术的持握有下握式和上握式两种。下握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腋夹紧高脚杆,双手下垂,虎口向下,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与肋骨下端同高并紧握高脚,双臂内夹,两眼平视前方;上握式:站立,将高脚立于体前(两高脚宽度为0.5米左右),两虎口朝上,握紧高脚上端(与肩同高或略低于肩)。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通常在比赛中(现阶段)采用的是上握式,以便提高高脚竞速项目的速度。

(2)上马和走马技术。上马技术:持握好高脚后(以上握式为例),一脚先踏上高脚的踏板,另一只脚稍屈膝蹬地,迅速蹬上踏板,同时两臂微内夹控制好高脚;走马技术:站在高脚上,保持身体平衡,两眼平视前方,然后重心左或右移动,左(右)手将高脚提离地面,脚踩高脚向前迈步(迈右步,右手上提高脚,重心向左侧移动;迈左步,则反之。),提高脚时,同侧脚不离高脚踏板。

(3)变速跑和快速跑技术。当运动员掌握在高脚马上行走的基本技术后,过渡到慢跑。在此过程中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手脚不协调现象,改进和完善技术,随着速度的加快“掉马”也是这个阶段常见的现象。为此,采用变速跑和快速跑反复的完整练习,体会技术环节之间的联系,提高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达到不“掉马”的动作定型目的,提高跑的质量。

(4)全程跑技术。在该阶段,随着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和熟练,使得他们很容易将注意力从巩固和提高技术转移到追求运动成绩上。因此,要加强巩固与提高技术,使运动员进一步掌握和熟练技术动作,尽早形成动作定型,让他们明确技术和成绩的关系,避免盲目的追求成绩而忽略技术动作,更好的为提高成绩奠定基础。

(5)下马技术。下马技术有两种双脚下马和单脚下马。双脚下马:当练习者在行进间或到达终点准备下马时,手脚协调用力,保持身体平衡,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同时支撑身体重量,双脚向前跳下落地;单脚下马:练习者应保持蹬马一侧的重心稳定,另一侧脚先下马,然后另一只脚同时跟着落地。两臂内收挟持高脚扶手,保持身体平衡,单脚或双脚前跳落地。

(二)高脚竞速的训练方法

专项素质训练: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运动员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与时间,能使肌肉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和增大肌肉合力;速度训练。高脚竞速属于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竞速是比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但是,在训练发展移动速度的同时也不能离开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在高脚项目中主要体现在起跑阶段,属于简单反应;力量耐力训练。在高脚竞速项目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快速完成动作的快速力量,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以同样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复动作的力量耐力。

高脚竞速技术训练:高脚徒手训练。高脚徒手训练中,通过老师示范讲解时强调的关键动作,注意手脚高度协调配合,注重手臂提拉摆动的效果,采用在直道100米内行进间同手同脚高抬腿跑、原地小步跑等练习手脚协调配合能力;采用负重摆臂动作练习手臂提拉摆动的能力;采用后蹬跑、高抬腿跑、扶墙上拉脚、扶墙高抬腿牵拉橡皮筋动作练习马上蹬摆大腿的能力;采用各种形式的短跑速度练习和力量耐力练习来增强高脚竞速马上训练而打下雄厚的基础;高脚马上训练。高脚马上训练要经过自己的练习和老师的纠正进行同步练习,注重老师所讲解的技术动作要领。先采用一人保护一人练习的方法来掌握马上行走的技术,使自己对高脚技术的熟练程度处于定型,后加大练习难度,加快踩高脚的速度;再采用老师所借鉴的方法(如踩高脚后蹬跑、高抬腿跑、侧身跑、后退跑、上下坡跑、台阶跑、跨栏跑、跳跃、踢足球等)来提高人对高脚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达到“人马合一”的最好状态;最后结合持握高脚、上高脚和走高脚的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多种组合的变速跑、60――80米短距离的快速跑、全程跑和150米――300米的段落跑来完成全程跑技术以及增加练习难度达到巩固提高技术的目的。

(三)高脚竞速教学与训练的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持握高脚错误、上高脚不稳、高脚和起跑不连贯、手脚配合不协调、走走马过程中手对高脚的控制能力弱导致掉马、奔跑中容易出现坐臀、弯道跑是手对高脚的提拉摆动幅度大小等,这些现象是高脚竞速中的易犯错误,也是影响高脚竞速成绩的重要因素;纠正方法。选用自己合适的持握法,上马时应两手臂微内夹控制好高脚,上马后不宜停顿要及时迈步跑,出现手脚不协调和掉马时要采用适当的减速方法和提高手臂的提拉摆动来调整,提拉时手要紧握高脚,脚不离高脚踏板,身体保持平衡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掉马,弯道跑是要注意摆臂幅度,内侧幅度小、外侧幅度大。一旦比赛中出现了掉马现象和以外情况,不要轻易放弃,而要鼓励自己充满信心,争取胜利。

篇6

关键词: 中学生短跑训练策略研究

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短跑教学却是一个难点,由于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学生易感到枯燥。如果教法简单、练法单一,教师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探讨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学生进行短跑训练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短跑练习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应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个性的差异,因人、因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1.1参训学生的资质差异。

参加训练的学生的基础和技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过短跑的训练,身体的素质和基础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1.2可利用的训练时间不足。

训练只能安排在早上上课前,下午放学后。训练次数少,每次训练时间短,这就要求课余训练必须用“复合训练法”,如此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3一些学生畏惧文化课学习。

要使参加训练的学生的文化课不受影响,我们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协调文化课教师搞好文化学习,保障文化课不拖后腿,解决后顾之忧。

2.增强中学生短跑训练效果的策略研究

2.1改进技术,提高专项能力。

训练初期,让学生通过讲解、示范、看图像等手段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针对每位队员的动作特点,指出优点和缺点。训练方法从跑的专门练习开始,重点做好高抬腿跑和“车轮”跑。通过途中跑练习,逐步纠正错误动作。同时重点培养提高专项能力,主要方法有各种快频率练习、跑的专项练习、快速反应练习、加速度能力练习、最大速度能力练习、速度耐力能力练习。在短跑的专项速度训练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强度的要求,练习的时间,练习与练习之间的间歇,手段或距离的选用,负荷量。

2.2有针对性地加强素质训练。

2.2.1柔软韧素质的训练。柔韧训练要做到课前练习,课后练习,争取天天练,以保持肌肉的弹性和良好的韧性。练习的方法是:静力性柔韧练习,动力性的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以保持肌肉的弹性。

2.2.2力量素质的训练。要发展身体多部位的力量,尤其是上肢、下肢、腰腹、大腿前后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力量练习时必须注意短跑中反复多次快速用力的特点,重点发展快速力量。在要求练习次数少时负重要大,速度不能降低;在要求速度时就必须减轻负重。在准备时期应以基础负重为主,在竞赛时期应多做一些快速的两换用力的跳跃练习。速度性力量主要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或负小重量的快跑、跳跃等练习来实现。主要手段有:负重跑,负重或不负重的上坡跑练习,直膝跳、立定跳、多级跳、多级蛙跳、单足跳(单足跑),在阶梯上进行少级高频率跑、多级快速跑、单脚跳、双脚跳、追逐跑、计时跑,跳跨栏架,负重或不负重的“跳深”练习。

2.2.3短跑训练中最重要的素质练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练习,速度练习多在准备活动后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各种发展加速度、最高速度跑的练习。常用短段落和超短段落、加阻力跑和助力跑的方法。教师要在发展学生速度的同时提高其速度耐力,并重视技术对速度耐力的影响。练习的方法有:长段落的间歇跑,短段落的间歇跑,大强度的各种反复跑、组合跑等。

2.3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

短跑教学内容较单调,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持之以恒,从而影响上课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如男生喜欢足球,在教学时教师可运用足球来带动短跑教学,提高速度,发展他们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素质。

2.3.1教学时应遵循运动技能的规律,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技术教学中讲解应深入浅出、示范准确。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摆臂、摆腿、折叠练习,再逐渐过渡到快捷的技术练习。如教学生起跑先教站立式,重点向前移重心,后教蹲踞式起跑和起跑的逐渐抬体进入途中跑等。

2.3.2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加强素质练习。生理学研究表明,男生力量较好,但柔韧性较差,肌肉的协调能力弱,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差。女生力量较差,但柔韧性较好,肌肉的协调能力强,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相应的内容。如各种柔韧练习、转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能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韧带、肌肉的伸展性等。

2.3.3采用多种形式的跑和改变环境来提高短跑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多种形式的跑,不断变换跑的形式、环境。把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都适当安排在课中,每次课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老师“花样多”、“招式全”,从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用定距离跑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使学生能按计划掌握跑速、掌握强度;用比赛练习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觉,使其在激烈的比赛中提高速度;用追逐跑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竞争性。

2.4运动后的恢复。

运动训练所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地增大,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有时学生甚至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这种疲劳是训练的结果,是训练的反映,如果没有疲劳也就无所谓训练。这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也必须提高,即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加速机体恢复的过程。这不仅能保证机体继续承受较大的训练负荷,而且有助于机体适应过程的加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果在运动训练后和比赛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很容易造成疲劳过度和训练过度,使训练效果下降,甚至引起伤病。因此疲劳和恢复始终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联的方面,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因素。疲劳给机体的重新适应创造了条件,而恢复为重新适应的实现和新的疲劳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身体恢复的方法主要有:教育学恢复法、心理恢复法、医学恢复法。

3.结语

多年的短跑训练表明,要使短跑训练效果得以提高,教师既要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又要突出专项训练,尤其是快速力量和速度耐力训练,并结合跑的合理技术,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短跑训练的观念、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全面更新,最终达到提高短跑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向东.全国体育院校函授《田径》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

篇7

摘 要 项群训练理论自创立以来备受关注,并被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实践检验中项群训练理论不免暴露缺陷。本文通过对项群训练理论运用的文献资料与事实资料查询,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出发对现阶段项群训练理论在运动训练实际方面的适用性提出质疑并探讨其新的定位。

关键词 运动训练 项群训练理论 适用阶段

一、前言

为满足运动训练理论和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需要,1983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并于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使得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结构从原来的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两个层次转变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近些年来该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仍然是实践,在项群训练理论建立并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与运动训练实践相冲突的问题,因此对理论自身提出质疑与反思也不免是进步的一种方式。

二、项群训练理论应用的现实问题

(一)理论内容结构问题

项群训练理论建立的原始功能定位是为弥补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跨度过大的缺陷,因此项群训练理论作为两理论的中间层理论应与该两项理论具有同等并列的功能定位。三层次理论体系是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不同层面的纵向描述,而任何一个层次的研究领域都应包括竞技体育所有构件部分,因此项群训练理论的结构内容体系应包含竞技体育所有内容层面。

根据田麦久编写的《项群训练理论》一书,其项群训练理论功能应用结构内容体系包含五个部分,分别为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的和揭示,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和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1],按竞技体育结构体系分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属于竞技体育中竞技体育管理范畴,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属于运动训练的范畴,第四部分属于运动员选材范畴。参照竞技体育结构内容体系,项群训练理论功能应用内容结构缺少运动竞赛部分,那么项群训练理论本身就存在内容上的缺陷,因此在其功能应用定位上也会存在相应漏洞。

(二)理论应用的实践问题

1.项目归属问题

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是项群训练理论最重要的分类依据,长久以来大家对竞技能力分类问题一直存在异议,如一元、二元、三元、四元训练理论等等,项群训练理论选择的是二分法理论,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五亚类,这样的分发从理论上可行但是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仍然存在困难。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是动态变化的,随竞技运动水平不断发展与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项目分类训练问题变得越来越精细,比如跨栏跑、竞走、撑杆跳高在项群训练理论中是隶属于体能主导类的竞技项目,近来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这3类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体能与技能双方共同起着主导作用[2,3]。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如现代五项、男子十项全能、女子七项全能无法找到归属的[4]。这都是运动训练实践中现实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田麦久对项群训练理论分类体系有所改进但现实投入运动训练仍然达不到完美状态。

2.适用阶段问题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四阶段理论审视,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根据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负荷等特点被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在训练实践中,以最佳竞技阶段为例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最佳优异成绩,在该阶段运动员会想尽办法去完善自己的竞技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也是最大程度体现出专项特点。如同属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的乒乓球和排球,在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个人项目的乒乓球在技战术的基础上注重的更是心理素质的培养,集体项目的排球则更加注重战术配合意识的培养,与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篮球类似,这便与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的标准相悖了,在实践中也难以做到归类训练的目的。这就是项群训练理论的适用阶段问题,在基础训练阶段或专项提高阶段适用的分类训练在最佳竞技阶段或高水平保持阶段也许就不适用了。

三、总结

从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分析首先项群训练理论自身在内容结构体系上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分类问题上,虽然近些年对项群训练理论分类体系作了不少改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按运动训练四阶段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是项目归属问题,其二是适用阶段问题。实践效果是理论应用最直接的反馈,对项群训练理论的重新审思应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实践中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是理论进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 杨鸣亮.对项群理论中体能主导类项目分类的质疑与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54-55.

篇8

【关键词】 短跑教学 训练方法 成绩提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81-01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短跑能力,就是指学生完成短跑过程中所必需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还包含学生本身的注意力、想象力、判断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

每个同学的能力不同,短跑学习对于个人而言也就存在着差异。如有的在学习技术难易时掌握程度高,形成技能速度快,有的就差;有的绝对速度快,但速度耐力却较差,有的刚好与此相反;有的注意力强,情绪稳定,但有的却易分散注意力,情绪不稳定。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练的过程中应抓住不同年龄段及学生的差异特点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同时在培养短跑能力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兴趣是提高短跑能力的首要条件

只有对短跑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短跑成绩。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如:了解短跑在田径项目、体育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同时,在每次的学习训练中要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尽量避免机械化的训练方式,时常激励学生,特别关心成绩较弱的同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对短跑的兴趣。

2 要注意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实践中我们知道,运动方式越多样化,内容越丰富,项目越多,人的能力发展水平就越全面,越充分。就短跑这个项目来讲,我们选择相关项目、内容方式就要相对多样,力求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 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能力

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体质、运动能力明显不同,造成有些同学经常过低估计自己,感觉什么也不如别人,在不同次的训练,测验中受到的挫折较多,从而丧失信心,抑制了自己能力的发挥。这时我们就要分析其成绩较低和发挥不出来的原因,从自身的到短跑技术的;从起跑到疾跑到途中到最后冲刺各个环节找问题;是绝对速度弱还是速度耐力差等。这样在找出原因后采取有针对的训练方式,运用个别或集体练习过程进行强化训练,以补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运动成绩。

4 要加强对同学们短跑中向前意识的培养

在如篮球、足球训练中,我们时常对学生进行“投篮意识”和足球“射门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时刻驱使自己的行为为达到目的而去有意识的行动。同样在短跑中也要培养一种意识,那就是向前意识。

短距离跑是在限定距离内向前跑的项目,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部分同学所缺乏的一种心理意识,如在跑进中双臂不是前后摆而是左右摆臂引起身体两侧摇晃;有时不是直线跑而是曲线跑或窜道;跑动中相互说话、左顾右盼、不时向后看等,这些都是向前意识不强,它直接影响跑的有效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讲、练时分析原因,严格要求培养“以我为主,全力以赴,不断前进”的意识。利用课下平时走跑,课上强化意识的方式培养向前意识。

5 加强同学们在短跑中向前延伸意识的培养

我们在平常训练和比赛测验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如到达终点时有些同学放慢速度,减缓步频或没有冲过终点就回身看和问自己的成绩,甚至有些时候是跳过终点,根本没有意识到冲刺是短跑技术的重要保证。这一点正是缺乏短跑中的最后延伸意识的表现。因此我们在练习时,首先要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冲刺跑的技术基础,然后采取每个短项目冲刺后再延伸10—15米的训练,来强化延伸意识,再次要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肌肉感觉,自觉地延伸跑一定距离,以达到良好的冲刺跑效果。

6 要加强对同学们节奏意识的培养、训练

我们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生活在节奏的范围中,运动更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下按特定节奏来完成的。短跑就是一个有着很强很快的动作节奏和速度节奏的运动。这个节奏的形成是受到技术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训练练习因素制约的。那么我们在训练中就要利用掌握合理的技术基础,去创造一种或几种节奏强化学生的节奏意识。如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奔跑节奏;利用不同场地和气候条件,感觉下坡跑上坡跑,顺风、逆风跑的节奏;通过高强度的高抬腿、小步跑、车轮跑,体会节奏的快与慢等等。通过这些练习力求使同学体会到轻松有力,清晰利落的节奏感,从而在训练或比赛中再现出来,以达到意境和动作的谐调统一,提高成绩。

7 现代短跑技术中新的心理过程:想象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