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8篇

时间:2023-12-10 16:44: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课外阅读虽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师虽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多流于形式。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教给阅读方法,做好引导工作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坏,更有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滋养已如雨后春笋点点入土。

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二)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什么是恰当的方法呢?答案是一条似乎自相矛盾的阅读原则:你先要不求甚解地、粗略地读完一本书,然后才能试图精通它。

略读。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

其实,小学生阅读多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想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在读深奥的非小说类课外读物时,总是先读它的结论,然后再查阅文中具体的内容。有人这样劝我们:“不要打算一下子完全读懂一本书,当觉得不能理解时,可以暂时抛开它,过一段时间再来读,总会被你读懂。”无论孩子们选择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的,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综合阅读成果,提高素养

小学生愿读书、会读书、善于读书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指导他们如何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

首先,是借鉴仿写。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引导点拨仿写。

其次,提高了小学生明辨是非、好坏、美丑的能力。比如说当他们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这部名著虽然景深,却可以让小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表面上冉阿让是个罪人、坏人,可是他有着无比崇高的人格。它教会小学生批判人和事时不能单从表面,应该深入其内心本质。

三、开展多种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65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语文这一门语言学科,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来予以实现。而正所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来获取语文知识,那么阅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也正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进行深思,以便能够尽早的将学生引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之中,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文体的阅读,让其整体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高,进而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部激发出来。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而如果要让阅读起到应有的效果,那么阅读的量起码要多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M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能够从阅读的量变转而向质变进行迁移,以求能够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一、阅读品味的提升

“阅读”能够让学生及时有效的获取文章中的各种信息,而高质量的“阅读”则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欣赏水平,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作用。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选择能够符合课程标准中相关阅读要求的文本,从学生的基本阅读需求出发来对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行兼顾。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去进行高品位的阅读,以便在契合学生自身欣赏水平的同时,让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丰富积累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进行一定程度的积累,以便能够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及优美的语言进行积累。只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阅读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并从中对语言进行进一步的感悟、积累及运用,从而催生出更多的乐趣。

(二)阅读能力提高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能力是分为好几个层次的,每一个层次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学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那么就仅能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根本无法从阅读中享受到太多的乐趣;如果学生处于中等的层次上,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对字里行间所含的意思也有所了解,能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基本领会,这样可以从阅读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如果学生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的就不光是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也不仅是停留在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而是从审美层次去对文章进行阅读欣赏,从而在阅读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进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高,而不是仅停留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之上。就前面提到的三个阅读层次而言,教师要先让学生达到第二个层次,就是能够理解字里行间所含的意思,并明确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才能够让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进发,使学生向着审美层次努力发展。而要做到第二层次,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养成学生严谨的阅读态度,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培养起既能自主思考,又能兼顾作者思路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兴趣的激发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专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兴趣进行了深入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是最为活跃和现实的因素。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教师就常常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话挂在嘴上,小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这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兴趣确实能够给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因而,学生要想从内心深处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主动需要,就需要对阅读的兴趣进行重点培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从阅读中获取到有效的语文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引导,如“故事悬念法”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故事是每个人都喜欢听的,特别是小学生对此更是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要一听见教师要开始讲故事了,学习的积极性就立马被调动起来了,精神高度集中的投入到对故事的听取中来。随着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情节被情感进行了有效的渲染,将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悬念重重的情感世界。正当故事渐入佳境之时,教师要能够果断取舍,让故事戛然而止,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后面的故事还很精彩,但是基于时间问题不能继续,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进行阅读”,并同时向学生展示与故事相关联的课外读物,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在课外去进行阅读,以便将教师没有讲完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补完。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兴趣 方法 交流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83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然都是能够明白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的意义所在,也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都是尽心尽力的。

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通常做法是先立足课内,然后适当地延伸到课外。在课内,语文教师往往会通过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教授生字词,组织学生朗读,抓住重点段落着重示范分析或是加强阅读语段训练等等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做得很好。可是在延伸到课外,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就未必都能做得很好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认真地考虑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时空上的差异。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二者之间的差异,在指导方法上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这样,从课内较好地延伸到课外才能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了,知道这句话的人都明白要让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或任务有深入了解甚至是研有所得首先需要的是激发起他的兴趣来。可是在科技发明极大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教师如何才能成功地把学生从丰富的视听之娱的诱惑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安静的阅读中去呢?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首要的、效果最佳的当属小学语文教师的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了。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或是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喜欢阅读的故事向学生做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完善的人格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那么,久而久之,在这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身边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小书虫”,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阅读小团体就会形成。

古今中外的典籍浩如烟海,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胡乱阅读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造成学生没有阅读目的,阅读效果低下的局面。所以,较好的办法是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做适当的延伸、拓展阅读。或者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近阶段社会热点话题甚至是热播的电视剧等引发学生相关阅读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有短有长,其中会有不少中长篇的文学作品。这些中长篇的文学作品要么是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要么是时间跨度长,故事情节曲折绵长;要么是时代特征明显,社会意义深刻……所有的这些对于小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和基础来说确实是太难了。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是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悉心指导的。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方向上和效果上才能得到保障。那么,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种方法是必须掌握的。

(一)把握住故事的线索

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对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篇幅很长的作品,小学生如果没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的话就会出现看到半中间就忘了开头的现象,这样的话,对于阅读的质量甚至是阅读的兴趣都是有不良影响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从时间、空间、人物的经历或是人物的感情线索等来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二)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和泛读是两种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更多使用的是精读的阅读方法。可是如果在课外阅读中还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话就不妥当了,因为课外阅读的很多是大部头的作品,学生都精读的话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不够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办法。通常而言,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对读物进行泛读,对作品先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行文的需要或是个人的喜好确定精读的内容。这样就能够相应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批注与心得相结合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话说得有道理。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吸取文学作品的养分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持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而不是尽信书,唯书至上。只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敢于去质疑、去求证,我们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教与小学生批注与心得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在写批注和心得的过程中去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质疑和反思中提升。

三、组织学生阅读交流

学生长时间地进行课外阅读,由此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这是一个“读进去”的过程。但是,学生“读进去”的东西深度、广度如何,有没有遗漏,正确性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为了验证学生的阅读成果甚至是深化他们的阅读成果,小学语文教师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后的交流活动。在阅读交流会上,学生可以各抒已见,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维和其他学生进行碰撞、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正确性就得到了验证,遗漏的东西得到了补充,深度和广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拓展。特别是在学生的感受、体验这方面,他们的个性化的东西在经过综合、比较之后会有一个更全面、更理性的提升。

在学生进行阅读后的交流活动的时候,我们提倡小学语文教师做好倾听,不要轻易地给学生下评语,尽可能地让学生把阅读所得的东西全盘托出。遇到学生有争执的时候做好必要的引导,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交流活动后对阅读的作品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报,2006.

[2]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吉林教育,2010.

[3]朱小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效性研究[J].语文学刊,2011.

篇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多年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经验积累,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课外书的积极读者,可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的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

2.指导表演。

一年级的注音读物上有《滚南瓜》的故事,我先叙述开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帮小白兔出主意:“怎样才能将南瓜送回家?”接下去阅读原文后明白了:小白兔是看到了熊猫骑的三轮车后,想到把南瓜滚回家。“怎样才能将南瓜滚起来呢?”我又出示一个大南瓜,放在讲台上,让两个学生把南瓜竖起来演示滚来滚去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谁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我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白兔”滚着南瓜回家去的情节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滚南瓜》的故事也人人会讲了。

在低年级课外阅读中,这种“读、议、演”结合的做法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又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示方法。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加强指导。每节阅读指导课上精读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三步读书:初读,归纳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跳读。二年级学生能把一本200多页的书在放学以后几小时就看完,有的学生就是挑最有趣的情节跳读的。如:有一次一学生在电视上看一部连续剧《红楼梦》,急于想了解黛玉和宝玉的命运结局,就找来一本《红楼梦》小说,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答案。家里人感到非常奇怪,他却笑着说:“我是跳着读的。”

4.明确要求。

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背诵、会仿写。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5.培养习惯。

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人备一本摘录本,教会分类摘词摘句。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为比喻句,拟人句等;按内容可分为写人物外貌或写动物外形的。学生的摘录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学期互阅两次,相互促进。

6.作业钩连。

把语文课的内容通过阅读挂钩,做到“根在课内,梢在课外”,如学了《吃虫的植物》后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世界上吃虫的植物约有()种,在我国已发现有()种,除了猪笼草,茅膏菜外还有()。”这样的作业,学生是有趣完成的,于是乐于阅读有关书籍。课本中安排的重点项目,光凭基础训练中安排的练习还不够,围绕每组训练重点,读讲课文时,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外结合与小学生相关的书类杂志读物上的文章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不过练习的短文要注意有明确的典型性及反馈性,以利掌握规律、熟练技巧,发展智力,又促进了读书读报活动的正常开展。

7.开展活动。

篇5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概况与原因分析

身为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通过观察和调研,对于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1.课外阅读量很小。我和同事就小学生的读书情况对我县7所小学的400名二到六年级的学生发出问卷。其中,一学期课外读书5本以上(含5本)的仅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5%,一学期读书2本以下(含2本)的12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2.25%,多数学生一学期读书3到4本,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6.25%。

2.读书时间少于看电视时间。调查数据显示,40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277人反映自己课余的读书时间少于看电视的时间,占被调查人数的69.25%。

3.阅读兴趣不高。在被调查的400名小学生中,认为自己非常喜欢读书的有14人,认为自己喜欢读书的有68人,认为自己比较喜欢读书的有172人,认为自己不喜欢读书的有51人,认为自己不太喜欢读书的有73人,说不清的有22人。

4.读书习惯不好。发现有不懂的字、词、句跳过去读的人数较多,而自己去查字典、词典求解答案的较少;着重看故事情节,一些与情节关系不大的描写就跳过去不看的人较多,从头至尾仔细看的人较少,而真正能看完后思考一下自己的收获并做些读书摘记的人更少。

5.阅读能力不足。我们在问卷中分别针对二到六年级学生的水平设计了阅读题目,正确率合计仅有52.1%。

农村小学生的读书状况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我们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无书可读。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多数学生借不到、买不到自己要看的书。(2)作业太多,无时间读。调查显示,有22.3%的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其中,四年级占18.6%,五年级占23.5%,六年级占3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看电视挤掉了课外阅读。目前,我国农村电视的普及率已相当高,小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多于课外阅读时间的现象十分普遍。(4)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

二、如何改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生态环境

农村小学生的读书习惯与读书能力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程度,而阅读生态的改善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那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生态环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读书愿望和内在自觉的习惯呢?

1.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营造氛围。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读书的乐趣,引导学生懂得读书会带给他们无穷的快乐和智慧,会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幸福。同时可以在班级内成立“小书虫俱乐部”,发动有条件的家长捐赠书籍并设立班级图书架,由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全班同学互相传阅,共同欣赏图书,充分享受自由阅读的乐趣。

(2)推荐好书。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阅读兴趣也迥然不同,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析,在推荐书目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教师要结合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让学生在好书的相伴下快乐成长,在手不释卷中品味人生。

(3)活动展示。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做事容易虎头蛇尾。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持久的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读书竞赛、情景剧表演、美文诵读、讲故事比赛、书签制作等多姿多彩的竞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能够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

(4)亲子共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还需要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配合,家校携手,做到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勃勃兴趣油然而生。

2.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序进行,教师还要根据读物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的需要,为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查阅法。此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内或课外学习或写作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内容,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中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即人们常说的读书“六字诀”:①读。读内容,知其概要。②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③画。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画线。④摘。摘抄好词佳句。⑤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⑥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精读,重在质量,要汲取知识的精髓。

篇6

一、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阅读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心从单词和词汇上逐渐转移到语言内容和意义上来,重视知识的完整教授,注重意群阅读。做有心人,为学生搜集和整理并补充合适的延伸阅读材料。如果你使用的是牛津教材,那么你可以借用剑桥或其他教材的阅读材料作为补充,或者从课外,借助网络等搜集相关话题小短文或小故事,对话题进行拓展,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了解更多知识。比如在教授"月份"话题时,可以补充一些关于每个月份的相关节日及与之有关的民俗活动,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如:"December"中的圣诞节(Christmas)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圣诞节中最受欢迎的任务是圣诞老人,及西方儿童是如何过圣诞节的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其实,在英语学习中,通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据实践了解,在每次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的失分一向是较高的,而学生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正是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的。因此,如何让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相结合与配套,共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深感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除了everyday English之外,还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或作一段演讲,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观看久已成了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如果能利用口语课, 播放英语歌曲和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在班级里能够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歌曲大赛等等,让他们表演自己编排的短剧,如在教了6A Unit2 Ben's birthday之后,让他们为即将生日的学生去自己排一次Party,开一次party, 则兴致会更高,也是对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选取合适阅读材料,培养英语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简单浅易,富有趣味性,如果是书籍应该配以插图,话题也要丰富,讲究"趣、易、薄、多",即材料有趣,语言容易,篇幅要短,量要大。因为年级和年龄的差异,应分层次选择阅读材料。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如在教学5A Halloween 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相关的阅读材料,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阅读活动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课外阅读书籍能够让爱读书的孩子有更多的收获,让原来不爱阅读的孩子喜欢上英语阅读,通过读故事、读短剧、读科普文章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四、训练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会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得轻松。小学生阅读时最喜欢朗读,但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应是默读,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指读、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获得阅读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学生越读越想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小学生应学会按照意群来理解文章,因此老师应该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方面的技巧。读完文章应该立刻抓住大意,这也是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做到的,因此教给学生skimming和scanning也是很必要的。如果学生能够接受,还可以教他们快速读、跳读等技巧。

五、教会学生自主选择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45-01

阅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广泛阅读,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领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意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读书欲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读书活动周,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在教室挂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标语,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书香气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自由交流在阅读中的心得,将阅读中的经验和喜欢的书与同学分享;等等。

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外部的阅读环境只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不足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因此,老师必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被迫阅读、跟风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从内心爱上阅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到阅读的诸多益处,才能对读书持之以恒。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制造悬念。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虎门硝烟》时,可以提问学生:林则徐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这些事迹都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品质?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莫高窟》时,可以问学生:莫高窟的壁画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其文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便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查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增强阅读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老师要不吝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成绩,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产生继续阅读的愿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阅读,选择一些有助身心健康的文章阅读,能提高文学修养。在课外阅读中,老师不仅起指导作用,还应该起到督促作用。老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切不可拖泥带水。

三、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学界提倡百花齐放,书籍的内容也逐渐多元化。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格外重要。苏教版新课标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老师要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给予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内容浅显的记叙类文章,将这一类文章的特点、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以便学生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中心思想较为深刻的文章。

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的读法。文章的整体阅读大体可以分为四部分:初读,了解文章框架;细读,结合字典理解文章大意;略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跳读,把握文章的精彩语句。教师可以在这些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学会浏览法、精读法、泛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同时让学生做好笔记,总结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老师要教会学生对于不同的文体要加以区分,读传记要注重人物形象,读童话要注重寓意,读说明文要注重物体本身的特点。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习惯;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主动意识,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能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调动其积极主动探求知识而喜爱读书。新教育中提倡“改变,从阅读开始”,也正是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加强培养学生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丰富知识,增强语文素质,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经常给学生列举他们身边喜欢读书的学生、老师及历史名人的例子,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阅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的,它需要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逐渐形成。要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读书计划,家长和老师双方经常要配合督查。要提醒学生注意选书、选时和选量,选好书后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能马虎,更不能半途而废,一开始就要养成坚持读完书的好习惯。

三、教给阅读方法

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朗读和默读。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可以反复看,有助于理解,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

4.指导写读书笔记。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应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要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以便今后查阅,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要做到把摘录的内容分类,以便于采用时方便提取;注明摘录材料的出处,以利于需要重新查阅时的方便。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有实效。

四、指导选择书籍

蜜蜂需要采许多花才能酿出甜蜜来,如果只叮一处蜜就会乏味,同样,学生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为他们创设好的阅读条件,保证读书量,让学生随时有书读。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