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8篇

时间:2023-12-10 16:44: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导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3-01

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已变得多样化,由此产生了很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一些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出现在中职院校学生的面前,使得已经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很有效的解决。因此,如何使道德教育更加完备,更符合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已日益受到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办法。

一、中职思想品德课导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的特点与自我成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大多是一些曾经被忽略的群体,绝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在以前的学校学习中经常受到老师与家长的批评与否定,甚至被冠以“坏孩子”的头衔,因此他们有其独立的心理特征。他们外表刚强实则内心脆弱,他们渴望得到爱与关怀,他们希望得到肯定与表扬,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群体中最耀眼的一员,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与此同时,他们又缺乏耐心,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厌烦枯燥的讲授式教学。以上的种种特点导致他们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使中职院校的学生转变其上述特点,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2、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创新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品质,而这种品德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由于道德标准的限制而体现的一定心理行为。因此,一个人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引导人们健康成长。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表示了新规定:思想品德课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家教育为主,向学生说明要注意在生长过程中提高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都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德育过程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被放置在一个主导地位,这表示我们应该重视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的每一名中职院校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程标准》中,尤其在细节,注意描述了教师也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让自己成为更符合发展的教师。

二、实现中职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教师以身作则

从心理学表明,情绪能够扩散,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自身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又如何要求学生做到,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阳光积极的一面面对自己的学生,使学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作为一个有道德的老师,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和鼓励学生克服生活困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可以随时沟通,让每一名学生都觉得老师不光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更是一位学习和生活上的榜样。于是教师在平时的行为积极,坚强乐观,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教学心理环境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每节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面对所有的学生并从心理上接受所有的学生,不管学生有何不足之处,教师应先接受,然后去正确引导学生改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要批评,老师要尽量鼓励学生思维的扩散,使之有进一步的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时,鼓励其他学生进一步回答,当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在这样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形成一个学生更愿意学习,心情更加美好,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成绩更好,对自身的满意度更高的良性循环,时时刻刻都向着积极的方面引导着学生的心理。

3、创办与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有其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过多的课堂理论授课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而言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中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其中去。比如,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小游戏,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座,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从多个方面,多角度的进行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引导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所职业教育院校的责任,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当中。使思想品德课不再仅仅是讲授传递道德,法律等内容,还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多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一点一滴中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心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还有一点很长的路要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多种方式进行,并且需要多种资源有效的合作与配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程当中这无疑是一个有效且必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篇2

【关键词】网络背景 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目前, 中职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心理、生理逐渐向成熟阶段发育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 中职学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 将会影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我国在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策略,为我国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探究提供借鉴。

一、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健全,容易受到内外部很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身因素。中职学生处在心理发育生长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还存在着重要问题。中职学生自身对社会以及事物的全面判断以及认知能力,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是中职学生的避风港,家庭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甚至经济地位对于中职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家庭出现问题,比如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谐等,都会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学校因素。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一切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观念影响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经常打骂学生,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第四,社会因素。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中的错误观念以及错误思想极易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对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后,我们必须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主要由以下几点。第一,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中职学校应该转变那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想观念,多加注重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紧跟时代步伐以及国家教育政策,努力在中职学校实行素质教育。中职学校应该做到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中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老师是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的关键,毕竟实际的教育工作主要是由老师来指导的。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早已成为新时期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中职老师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多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要有出色的心理辅导能力,提高自身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水平。另外,学校还应该对老师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提高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掌控能力。第三,举办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中职学校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举办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培养专门的心理辅导专员,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

三、总结

中职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关注和维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国在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健康成长。中职学校应该深入研究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创新学生心理健康解决策略,为我国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探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卫萍,陈雪梅.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

[2]郑显亮.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篇3

关键词:中职生;手机依赖;心理健康

智能手机在青少年人群中已经普及,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日趋严重,过度使用手机会使青少年产生身心健康问题[1-3]。我国中职生群体多为中考分流中的失利者,是青少年中的弱势人群,更易于出现身心健康问题。近年来,中职生群体的规模日趋增长,2014年全国中职生入学人数占高中阶段总人数的44.12%[4],其身心健康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有关手机依赖对中职生影响的研究不多,其中关于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多偏重于精神症状的评估,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多维度特点。本研究运用问卷和科学量表对广东省某健康职业学院的在校中职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中职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探究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中职教育中手机依赖的预防干预及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2016年6月抽取广东省某健康职业学院中职部护理、助产、药剂和农村医学4个专业1~2年级共16个班级的1055名学生。

1.2方法

培训施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到场施测。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所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参与研究的被试者现场填写匿名问卷并回收。剔除漏选、多选及全选同一选项的无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统一编码,获得有效问卷989份,有效回收率为93.74%。数据采用软件Epidata双重录入。

1.3评价标准

(1)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由王小辉编制[5]。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9,分半信度为0.882,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深。共16个项目,包含戒断性、突显性和强迫性三个维度。其中戒断性包含有4、6、9、11、13、14共6个项目;突显性包括3、5、7、10、15共5个项目;强迫性包括1、2、8、12、16共5个项目。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1“极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总分大于48分(不包含48分),及平均分大于3分者(不包含3分),即判定为有手机依赖倾向。(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王极盛、李焰等人编制[6]。共60个项目,包含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性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评分为5级评分,用1~5表示程度由低到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各效应因子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职学生手机依赖评分

989名中职学生手机依赖量表总分呈正态分布,平均为(40.4±10.5)分,戒断性、突显性和强制性三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15.2±4.8)、(14.9±3.7)和(10.3±3.8)分。

2.2中职学生手机依赖各维度的人数和检出率

200名学生被检出有手机依赖倾向,占总人数的20.2%,戒断性、突显性和强制性的人数和检出率分别为761人(76.9%)、435人(44.0%)和91人(9.2%)。

2.3中职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3.1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心理健康总评分及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2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的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分析手机依赖总分与心理健康的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个维度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手机依赖戒断性、突显性和强制性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见表2。手机依赖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84,P<0.001),见图2.3.3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维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手机依赖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P值在0.1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心理健康的10个维度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敌对、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是手机依赖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3讨论

篇4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现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71-02

1职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中职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别:

懒惰型。这类学生属于意志障碍,他们性格特征不良,表现为贪玩,上课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爱动脑筋、怕困难、一碰到难题就急忙问老师或同学,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

自卑型。这些学生有时偏重于意志心理障碍,有时偏重于情感心理障碍。这些学生或由于过去长期学习没搞好,造成学习基础差,知识债台高筑的局面。进职校后,一时无法提高在集体中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或存在某些缺点,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等;常受人指责、埋怨。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习缺乏信心,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之中。

逆反型。这些学生一般智力正常,有的可能很好。他们原来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因为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不公正,与老师发生矛盾,引起他们对老师有了成见,形成对立情绪后存心不好好学习。他们破罐子破摔,老师让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学习成绩往往大起大落,还以为不好好学习就能报复老师。

自我中心型。这些学生往往学习成绩差,其他方面也不好,被大家看不起,平时很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却十分强烈,常常在课堂教学或自修课学习场合,寻找某种不正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关注和尊重的愿望,而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2中职校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2.1学生主观因素。

一是目前中职学生的生理发育普遍提前,而心理发展则严重滞后;二是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的,中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发展也出常现不协调的现象;三是个性发展不完整也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和内在原因,如性格自卑会左右能力发展,能力差也会导致自卑性格的产生;四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和不安,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开始从对异性的疏远到与异性接近,这些心理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某些学生就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

2.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健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长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子女,如简单粗暴、专制独断、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等,甚至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子女,孩子就会形成孤僻、自卑、偏激、任性、自私、懒惰、惟我独尊、无抗挫力等不良心理倾向;而饱经亲人冷落者,生活于单亲家庭者,家庭成员关系紧张者,变得抑郁焦虑,孤僻任性,自暴自弃,心理失去平衡,造成情绪、意志的异常;中职生多数被认为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单亲家庭者、父母在外打工者人数不少,因此,他们进入中职学校时,心理健康已存在严重问题。

2.3学校环境因素。

中职生绝大多数来自初中毕业生,而初中教育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优生、特长生,轻后进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深感单调、枯燥、乏味,内心烦躁抑郁,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其正常心理就开始变异。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教育学生时采用的方法不当,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双差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所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令人堪忧。

2.4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心灵,如网吧的出现,使不少学生痴迷,无心学习,夜不归宿,甚至不在乎自己的健康和责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求职择业竞争的加剧,找工作不易,找好工作更难,使中职生的心理压力甚重,也容易导致心理失常。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职教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切忌照抄照搬。中职生必定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教育是为了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除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形成职业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首先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第三,重点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3.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但中职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的不多。中职学校应尽快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4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功能

中职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开设网络咨询,设立心理信箱及电子信箱,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青春期心理等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3.5在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各项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渗透到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校园广播、校园绿色网吧、学校网站、文艺晚会、体育活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情操,增强心理、行为的调协程度,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3.7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理解他人,悦纳他人,适应环境、悦纳现实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不良心理做到自我预防、自我调节、自我矫正、自我消除,使学生成为"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具有健康心理的新人。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3.8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篇5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引言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心理方面有其特殊性,不仅文化素质基础较差,而且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了一种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在心理学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也有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要使其行之有效需要家庭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其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要重视形成重视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为了培养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中职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中职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学生生活中哪些事件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适应能力等。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中职生正处在青年中期向成人的转变。此时由于独立性的不完善,对家长有较大的依赖;对社会了解有限,过于理想化;环境突变难以适应;对自我的认识摇摆不定而难以定位等,从而心理特点上显露出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等。从发生心理问题的领域看,主要表现为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常常导致青年学生内心发生冲突而心理失调。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而言,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又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外在原因。

1.生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

2.心理因素。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正相关。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中职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一般而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不同的中职生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中职生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也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这些矛盾使他们经常处在情感波涛中,长期的内心矛盾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使他们心理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

3.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思想成长、心理发展等会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较大。

4.学校因素。中职生的主要时间生活在学校里,中职生的成长与发展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分不开的。由于中职生与学校的关系紧密,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在中职生活中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教学方式方法简单,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要求;中职生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不能与同学和老师进行适当的交往;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等,这些都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

三、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几点建议

目前,很多人仍然是传统的健康观,尤其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学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宣传、演讲等途径让学生明确新的健康概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教育,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积极参与学校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以每个年级的学生可能面对的不同情境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及时排解他们的各种压力,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不定期地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举行学生热点问题讨论,帮助中职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针对中职生常见的困惑,邀请有关专家讲解,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根据中职生心理特点,设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意志训练、适应训练、角色互换等,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善于了解自己,不能正确估价自己,尤其是女中职生,不是自视过高,就是低估自己。因此女中职生要做到心理健康,就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中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其主要责任在于关心、帮助女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善于肯定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克服自我价值的危机感,确立生活的信心,勇敢地面向现实,轻装前进。

3.学校不是世外桃源。贫富差异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不止在校园中如此,在社会上同样如此,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学生要接受现实,正视现实,调整好自我。不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处境,不要总和其他同学攀比,要学着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并把贫困当作一种人生财富,真正认识到“人不可以选择家庭和出生,但是可以改变命运”。

四、结论

中职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从而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人格结构;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人生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中职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他们在学校期间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可能获得成功,也可能面临失败。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调节不良情绪,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确立自我等等,都是中职学生必须面对的事情。

本文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与加强大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响.浅谈如何促进中专生心理健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6):28-29.

[2]李萍.谈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

[3]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5):280-282.

[4]朱继贤,刘芳.浅谈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6.

[5]于萍.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06,8.

篇6

论文摘要: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阐明了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对体育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说明。

心理健康教育早已受到职业教育界的同仁的普遍重视,各职业院校也都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有关课程和讲座。其实心理上的疏导也许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体育这门传统课程对国民心理和生理健康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体育课程的改革工作。笔者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说明了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提出自己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供体育教育界同仁参考。

一、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及成因

中职学生受到家庭社会和年龄因素等等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易患焦虑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通过笔者多年教学观察,除了心理疾病外,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也有明显缺陷,如抗挫折能力差、意志力不强、危机意识不足、团队协作精神缺失等等。分析原因:一是我国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群体庞大,多数家庭溺爱孩子,很多优良的意志品质无法形成,反而造成学生懒散、自私、畏难、怕吃苦等不好的品质;二是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压力无法渲泄、焦躁等不良情绪,更可能形成心理疾病,调查显示,30%左右的中职学生患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三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文化课方面比较一般,所以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难免出现破罐子破摔得情况;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差。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战胜心理挫折,维护心理健康,是体育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体育课教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消除紧张,恢复体力。

在繁重的课程压力下,每周有几段时间能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紧张、烦恼、焦虑的情绪,在舒展筋骨中缓解压力,获得积极性的休息,易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增进身心健康。

(二)陶冶情操,调节情绪,提高意志品质。

人的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是对现实事物的内心情感显露。人在紧张繁忙之余,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球类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调节倾诉;又如体操和舞蹈,可以在音乐和旋律下放松身心,情绪自然会愉悦起来,道德情操也会得到提升。体育活动使人增加快乐和喜悦,减少烦恼与不愉快,对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三)培养自信心,完善自我价值。

体育运动和竞赛尤其是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学生能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与同伴精诚合作,在与对手激励的竞争和对抗中收获胜利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被同伴赞誉也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加强交流,促进合作。

参加体育运动,人与人需要大量的交流,可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为加强友谊、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五)体育教学能提高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体育教学和运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快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健康和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形成适宜的生活习惯。通过研究表明,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代表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防御。作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的体育治疗手段,在团体辅导中较为常用。因此,学校体育可以利用运动的不同强度和速度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三、在体育教学中应关注的几点问题

(一)重视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利用多种体育项目开展教学。

(二)依照职业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改革教材教法,加入心理方面的素材,对课程标准中心理内容的一些细节环节要认真对待。

(三)对于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在教学中认真对待。要善于利用教材和体育设备,对男女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区别教学,尤其要考虑到中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一般来说,教材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过分追求心理教育的效果而教学,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心理正常地发展。

四、结语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重视。对于中等职业学生而言,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我们要加强体育健康教育过程中对中职学生此类特殊群体的正确生理指导及心理干预,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付出自己的心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中职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情况有着很多不同。相比之下,普通高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更加整齐划一,而中职学生从来源来看,既有普通初中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几年再返校的学生;既有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有大量学习基础一般,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既有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也有许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总之,中职学生的来源非常多样化,各方面情况也比普通高中学生的情况更复杂。

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开展为德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中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的发展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我们曾对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过调查,虽然学生的总体情况较好,但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心态比较消极,看世界好像戴上了一副灰色的眼镜;他们大都比较聪明,但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都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去走未来的人生路。男生普遍对性很感兴趣,但不一定具有正确的性知识,对性的认知有偏差;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比普通高中学生面对的困境更复杂,相比之下,普通高中学生主要的压力来自学业方面,而中职学生有着学习、求职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压力。

在年龄跨度方面,中职学生的年龄跨度比普通高中大,有的班级最大的学生比最小的学生大六七岁,多数学生年龄在15岁――19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根据盛秋鹏的观点,青春期的心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②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③心理上“锁”。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④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⑤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二、构建立体体系,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了“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全面覆盖全体学生。首先,我校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目前有7名专兼职教师,常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负责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进行处理。其次,设立学生心理委员,在同学和老师、心理咨询中心之间进行信息沟通,担任心理问题的发现者、汇报者、心理健康工作传达者。第三,我校购买了专业心理软件,能进行预约咨询、公告管理、各类心理测试等,可以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为升学就业提供参考,进而做出最佳选择。心理软件也可以为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参考,协助师生查明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的表示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

2. 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入学、学习、毕业”教育全过程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第一,入学期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前教育;详细介绍学校的各项工作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教育主题的开展及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告诉学生学校成绩评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并建档,对筛查出的学生逐个访谈;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在军训期间举行专门的心理知识讲座。第二,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在一年级每个班级开设一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每天中午的学术讲座中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还以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心理活动周”的活动,向同学们推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书籍、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见面咨询、专业心理测试、网上咨询等方式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第三,在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从进校伊始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早做规划打算。在毕业就业期间,针对就业形势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在求职高峰期举行系列讲座,帮助毕业生克服就业焦虑,以良好的心态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学校还在校刊上开设了心理咨询的专栏,定期刊登相关的心理文章。

三、小结

中职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良好配合,通过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入学、学习、毕业”教育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让中职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盛秋鹏.《青少年心理健康》.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全.建立中职学生心理档案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4]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叶元辉.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许亚、朱正国.心理矛盾与心理健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沈贵鹏.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8]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吴波.心理健康标准的质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11]陶明媚、黎林.农村中职生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12期

[12]艳利.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J].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13]杜新儿.浅议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08期

[14]文书锋.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5期

篇8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困惑;表现;成因;应对策略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中职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教育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对外部压力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多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和成因,积极思考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中等专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中职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

1、环境适应困难。由初中生到中职生,是一个人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不少的中职生心理呈现“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卑,自我封闭”等心理特征。拥挤的宿舍及食堂,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要自己料理生活等,这些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变化,都易使中职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加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应,继而出现失意、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障碍。现代的中职学生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迫切希望与人交往,得到友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自卑和交际能力不够以及不善言辞表达等导致一些人害怕交际,不会与人沟通,常常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以至于干脆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一些人一方面要求自我开放,还我真实,另一方面又表现文饰,封闭自我,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和自卑心理。

3、家庭关系复杂。父母离异或不和、天灾人祸给家庭带来的不幸都会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或情绪波动、精力分散,严重影响学习。另外因为学习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中学,甚至有的课目不及格,致使家长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关心与关注,由此带来的中职生的挫折感及感愧对父母的心理,有的甚至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一走(离校出走)了之。

4、朦胧的性意识引起的情感激荡。中职学生处于异性相吸的阶段,对性问题很敏感也很朦胧。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与异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由于受年龄限制,他们往往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有的学生不懂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坠入爱河,严重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了身心健康。

5、期望与现实相悖时产生的心理冲突。自我意识增强是现代中职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许多中职学生都希望学校能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使得他们的才能得以实现。然而中职学生毕竟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缺乏,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对待,总有怀才不遇之感;有些人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只会拿手电筒照人,理想主义地要求别人,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形成对自己过分完美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见到别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好评,就埋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甚至认为老师、同学与自己过不去;也有的同学从社会上了解到中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找到工作也只能混迹在“蓝领”阶层中,因而滋生出不公平感,进而产生消极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的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困惑的产生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公德意识低落使得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导致部分中职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歧视,更加促使中职学生出现对抗社会等心理问题。

2、偏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绝大部分小学、初中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灌输给学生的是考高中、升大学的理念,甚至认为只有学习差、思想差的“双差生”才会进中职校,这些都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3、家庭结构的失衡。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就以笔者曾带过的一个班级为例全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近一半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近五分之三的学生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中职生的自尊心,继而导致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心理的矛盾冲突。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生理的变化必然导致各种心理冲突,甚至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如躯体不适感、抑郁、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恐惧以及某些短暂的精神疾病症状。社会偏见导致中职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三、中职生心理困惑的应对策略

1、优化学校育人“硬件环境”,创设宽松友好的心理“软环境”。职业学校要善于优化学校育人的“硬件环境”。一方面要改善物质文化设施,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改善和绿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教室、生活的宿舍和活动的校园进行文化环境上的构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的熏陶。

在构建学校物质“硬件环境”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软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关键在校风建设,要努力建立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爱岗敬业的教风,学生立志成才的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师生关系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活动领域形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一方面,学校应拓宽师生心理沟通的途径,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班主任老师定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如各种方式家访、校信通等;同时,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营造宽松育人的心理环境。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学会在现实中如何应对机遇,如何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根据中职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学校应该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变被动为主动,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5、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由于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因此社会活动和实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校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针对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少实际体验的情况,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军营、市场去体验生活和服务社会,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塑造健康的个人心理。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平时所不能发挥的能力与才干,增强自信心。校园文化是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和生存环境,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为他们提供共同的活动条件,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消除孤独感。同时,校园文化活动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角色意识和生活、工作、学习的良好心态,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开朗、活泼、热情且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良好个性与品格,从而推进心理素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对外部压力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多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认识、关注、加强的发展历程。中职学校要善于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获得美好生活的理论取向,培养生理、心理健康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推荐期刊